前言:如今的职场真的是越来越看重第一学历。很多非985、211出身的同学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最终考研成功。可即使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到了一些读书无用论或者酸葡萄的嘴里就成了,本科双非就算考上985硕士也没用!为什么,985名校硕士怎么到了别人那里也变得一文不值了呢?说没用,可能是因为,如今很多招聘单位不看研究生学历只看第一学历的出身。这是我们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但就因为这样个别的存在就全盘否认普通本科生考研上名校的价值简直就是出身歧视。在互联网职场论坛,一位985硕士发帖感慨到。电子科大硕士,华为工作五年,被今日头条鄙视。收到字节跳动主动发来的消息,说对我的工作经历特别感兴趣,让我发个简历,因为我本科是个二本,然后就因此直接被鄙视,说了一句sorry,我们只要双985。所以啊,有些东西错过了一次后期怎么努力都没用了!这样的感慨也是瞬间引起了网友的围观与议论,我们先来看看网友都是怎么说。有网友就说到。我二本,在头条。华为很好啊,让头条跪舔你吧。楼主别伤心,有时候面试也看运气的,不过拒了你的人真的是,宇宙条这么膨胀吗?也有网友说到。我三本.拒了头条。头条问我要简历,我直接拒了。头条不怎么卡学历吧 我认识几个双非进去的产品。亮出菊花厂的优势。全宇宙都给你面子。沸腾吧!有网友就调侃到。我专科,头条开发,这个还是看能力,华为海外招聘来干嘛,养老院?!头条不怎么卡学历吧,我看很多双非本科去啊。哈哈哈,果真是头条hr多奇葩。也有网友爆料到。这学历进了华为被头条卡了不会吧。我也是二本,你面什么部门。努力+机会,二本无学位,年薪百万,都是一步步拼出来的。前几年扩招,所以无论985还是211的学生都多了,招这些的好处是哪怕最后干不了活被辞退,招他的人也有借口说当初看他985没想到是个渣。如果是个大专,估计得背锅,招聘事故。也有网友吐槽到。你说对不起,我也只投一线互联网公司!你们公司在杭州的业务部门还真没看上。求职者太多,有些公司要用学历刷人。干嘛啊,这么严?我本了二本,985硕士,头条对我特别热情,我觉得不一定是本科学历,可能还有做的项目和年龄吧,头条喜欢20出头的。或者可以不招人,只是刷kpi。更多的网友加入了吐槽。头条比华为差多了,幸亏不要你,他们还是大小周,去干嘛吖。我普通一本本科,当年拒了头条offer去阿里。国内互联网其实没那么看学历。头条真是逗,华为不是更看学历?主要是本科问题,本科211问题都不大。随便找了个借口吧,结果要是真进去了,发现全二本的,我知道的四个去头条的三个双985,一个一本加211,感觉头条比其他公司招人学历高,假的吧,华为比字节看学历重得多了,华为都去得了自己去不了吗?看了网友这么多吐槽,笔者也总结几句。近年来,“考研专业户”的负面报道也是越来越多,国内几个高考大省的学生,进了本科就只为考研,特别是理工科,缺乏实操能力。长久下来,职场就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硕士,如此情况下,各大厂HR只能顺着本科第一学历来,“择优录取”。再加上这两年职场的不景气,找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互联网大厂锁定hc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社招要求也巨高,在行业中没点成绩根本进不去。而校招的话,985/211/名校海归是基本操作,普通大学根本不看。同时也因为国人对国内名校知根知底,好公司往往人才扎堆,HR要在人才扎堆的资料库筛选精英,选第一学历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方式。换句话说,不是你名校研究生不好,而是大家都是名校研究生,同等情况,大家都没有特殊技能,只能顺着往本科看,这也是一种择优录取的基本思维。简历太多根本看不过来,HR也知道这样会漏掉人才,但考虑到招聘成本,看第一学历就是最简单粗暴省时省力的做法。所以hr们更倾向第一学历为985、211也属于正常情况。
用人单位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学位含金量与制度无关,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培养过程,就是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和你一起面试的国内研究生都读了两三年,而你这个硕士实际只读了大概九个月,你能学到什么呢?”这是王可找工作面试时最令她尴尬的问题。香港某高校新闻学硕士王可于去年夏天结束课程,返回内地找工作。“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尴尬,毕竟是被质疑的感觉。也没想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接受采访时王可这样向记者解释。其实,不仅是香港地区的留学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也有少量时长为一年的硕士课程,如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从未停止的争论“读MSc忠告:香港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王可如往常一样随意地浏览网页,QQ系统忽然弹出了这么一条群消息。该消息来自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交流群,王可正准备打开链接看一下。群里紧接着有人发言:“老帖了。没意思。”“说得好恐怖,虽然估计部分真的被夸张了,但的确值得反思反思再反思。”出于好奇,王可搜到了原帖。帖子的出处是寄托家园论坛,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9日,参与讨论的跟帖多达19页。“事实上,关于读授课式这种一年制硕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已经是‘月经贴(讨论话题出现频次很高的帖子)’了。”王可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hatehkust”,2009年赴港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读经济学硕士课程。在帖子中,他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乃至“噩梦”,内地用人单位在学习时间上对他的质疑,某银行简历筛选系统排斥港校等等。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读了这个硕士造成的。而写这个帖子是为了告知后人:“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之路害远大于利, 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对于授课式硕士含金量的讨论几乎是每一个新人都会问的问题。”王可说。在hatehkust的帖子下面留言的同学很多,有的对他MSc比国内硕士清闲的说法不以为然,也有人对于他这种“泼冷水”的行为表示肯定。香港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研究生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研究式课程(注:Research Postgraate Programmes,RPG),一类叫做授课式课程(注:Taught Postgraate Programmes,TPG),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王可向记者介绍道:“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各种声音都有,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关键看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王可说,当时她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决定到香港读授课式硕士的。“我希望在香港可以开阔眼界,同时学习偏实用的课程,方便就业。”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那么,姑且被统称为就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hatehkust称,他所认识的一些内地“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起早贪黑地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而读MSc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中午才起床”。“其实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王可介绍道,因为香港与英美等地的高校时间安排相同,所以都没有内地的学期时间长。每学期只有13周左右的课程,而内地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如此一来,课程就很紧凑,节奏很快。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有个人的,也有小组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地时上七八门课还累。”也正因为如此,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虽然是语气夸张的调侃,但是王可觉得这条状态还是很形象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也是对质疑授课式课程的一种回应”。对于用人单位对学习时间的质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表示,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他们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蛮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也向记者表示,他坚决反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用学习时间长短去质疑或者评价一个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如何衡量含金量关于大家通常所说的含金量,侯定凯分析道:“首先是从学习时间上衡量,其次就是从写不写论文来衡量,认为写论文的情况比不写论文的情况好像要求要高一些。”而就这两方面来说,侯定凯认为,这与一个国家本身的学术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不存在哪一个制度比哪一个制度更好的问题。“如果仅从时间与论文两方面来衡量,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应该是很好的,硕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但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得并不好,批评声音很多。”侯定凯说。在招聘的时候对人才进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进行的活动。但是,招聘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真的具有评价一个学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资格吗?对此,侯定凯认为,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如何,实际上最终应该是由教授、学者、专家这群人来把握的,外行实际上无法判断和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因此,有关学位含金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培养过程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王可说,自己所读的课程没有毕业论文的硬性要求,只是作为选修。如果写论文,相当于修一门3学分的课程。“但是事实上,一些课程也会要求我们写论文、写报告。”而修读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的一位同学更是向记者“诉苦”,因为学习的课程偏理论一些,除了课堂报告外,每门课都要写论文,“尤其期末快结课那一两周,写论文的压力特别大。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所谓的毕业论文,就觉得我们很悠闲啊”。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专业的张晨则表示,他们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己当时写了一个月。“国内的想法偏传统,认为论文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喜欢从结果出发,用一次性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过程,是本末倒置。”侯定凯对此分析道,据他了解的情况,国外的课程一般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平时的作业、报告等形式也较为多样,“当然学校与学校的差异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负责任的教学情况存在”。“总之,学生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一篇四五万字的论文。有想法和写文章不是一回事。”侯定凯说。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何青去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型硕士,以一分之差被调剂为传播学的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的招生名额多于学硕。而她现在表示,“读专业硕士也不错,本来就没想要走学术路”,只是担心用人单位可能会歧视专业硕士。“国内目前的学术型硕士已经开始锐减,而是大力发展专业型即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的指导思想是极其明确的。这一点,由于有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在,大方向已定且已见成效。”郭英剑对专硕学硕之分表示肯定。侯定凯说,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而现在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才要变革,“改革的方式不是从学术本身来考虑问题的,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作一些调整。包括以前的扩招,到现在对扩招人数的控制,以及学制的改变,都是如此”。王可觉得,授课式硕士对应为国内的专业硕士,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说,它们更需要学生掌握与岗位要求有更多对接的知识或者技能。侯定凯说:“现在的专业硕士,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在走的。”虽然关于这种国外的“专业型硕士”的一些不理解和争论存在,但是,身为一位高校教师,郭英剑还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出去留学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国内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出去看看并接受一下比我们更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拓展个人高等教育多元经历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代人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前的人们是因为没有钱读书,而现在中国社会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长们都会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费心思。以前的人们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出来打工,现在大家也会选择继续上学,读高中、大学,甚至还会有人选择出国留学。想必大部分人对于国外留学生的印象都是高大上的,他们似乎会自带一种光环,让人羡慕不已。而如今海归变海带?宁招985本科,也不用英国硕士,HR透露当前招聘现状。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年轻人的目光就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大学。有不少人为了能够见识外面的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同时也为了能够寻找更好的机会,而选择到外国去发展,在海外的各个大学继续学习接受教育。而随着海外留学在不断的兴起,我们国内留学群体越来越庞大。根据2020年的相关数据统计,我们得知去2019年选择去海外留学的总人数比去年同比增长的6.25%,足足超过了70.35万人。但奇怪的是,虽然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在不断的增长。但是选择在外发展的留学生却非常少,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都选择回国找工作,这跟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脱不了关系。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78年到2019年这一段时间,我国累计出国留学的总人数超过了656万人。其中有超过86%,也就是超过423万人在完成学业之后选择回祖国发展。特别是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影响之下,向国内企业投递简历的海归学生暴涨,比2019年增长了33.9%。这一数据比2018年的4.3%以及2019年的5.3%的同比增幅都要高出许多。众所周知,英国这个国家对于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它的教育水平也非常高。有18个英国的大学都入选了2020年的QS世界大学100强排名行列,其中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伦敦大学这四所大学都进入了前十名当中,它们都与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不相上下,而中国却仅仅只有五所大学进入到了100强的队列里。我国大多数的海外留学生都会非常向往位于前100名的这些英国大学。在世界大学的排名当中,排名位于前200的英国大学都会比我国的大部分985学校排名要更靠前一些。按道理来说的话,这些大学的留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应该要比国内的毕业生更高一些的。海归学生的加入让国内大学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的就业竞争压力又增长了许多,很多人以为都会认为海归的学生的竞争力会更高一些,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许多在海外留学的学生回来之后并不能够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被各大高企的HR频频拒绝。这是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国内的各大企业如今可以选择的各类人才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择优选择。但是如果一个在世界大学当中排名五百强以内英国大学留学的毕业硕士,和我们国内的一个985大学重点本科生来相比的话,两者同时面试,放在十年前可能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海外留学的英国硕士,而如今结果却全然不同了,更多的HR专员会更愿意去选择国内的985大学重点本科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英国大学的学制跟我国国内的相似,它们的的硕士有授课型以及研究型。授课型硕士只需要一年时间就毕业,研究型硕士则需要两年。但是在我们国家授课型硕士要就读三年才能够毕业。这样的时间差比就很明显了,因此在很多在国内很多HR的眼中,那一些拿到英国硕士学位的留学生跟我们国家的普通本科生并没有什么区别。再加上海外留学生在英国就读时的学习期就仅仅只有九个月,他们在去到英国大学的时候至少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来适应那里的校园生活,因此很多人连与外国人流利交流的技能都没能掌握就要匆忙学习,一年下来也没学到什么,就拿了一个硕士学位便回国了。而我们国家的重点大学硕士生则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有着极强的实战经验,工作时也能够快速上手。对于HR来说,当然是更希望能够寻找一些能够立即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公司作出奉献的学生的国内毕业生。同时我们国家的985名校的毕业生不管是在素质、智商以及能力各个方面都是一流的,相对来说会比国外留学生更加低调且踏实一些。而且国外留学生长期以来一直留给不少人“镀金”、包装自己的印象,会让HR认为他们容易自满且办事浮躁。当然,这也是有理可依的。毕竟有不少留学英国硕士生回国面试时,对薪资、福利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这也是他们在各大招聘当中落选的原因。当然我们也不应该以偏概全,还是有非常多优秀的海外留学生的。那一些在排名前十的英国大学学习进修的留学生所获得的文凭证书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在我们国家选择工作时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也比较大。但是如果是那一些只是为了混一张国外大学的文凭而去到一些不知名的外国大学就读的话,那么回国就业也是没有多大优势的。这样看来,你们认为家长花费大量的金钱供孩子去外国留学还有必要吗?总而言之是既然选择了学习这条道路,大家就应该努力刻苦一些。既然选择出国留学,就最好选择一个好的大学,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才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个人竞争力。你们觉得呢?
经常有朋友在一起讨论:985本科生毕业都哪去了?根据我耳闻目睹的常见结果是:1.通过选拔成为国家公务员;2.被理想的单位招去参加工作;3.本科阶段表现优秀,保研(或者考研)到国内985大学继续读研究生,将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4.对国外大学的学术氛围感兴趣,参加选拔,到国外大学读研究生继续深造;5.也有极少数不读研,不到理想单位上班,在社会上自主创业,发展不理想,经常被大家作为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但这只是极少数几个人,可以不作为我们讨论的重点。经常有人问我,到国外读研究生你去不去?虽然没去过国外,但对国外读研的优点略知一二,发表在这里供大家分享交流讨论之用:学术没有国界,近几年,出国留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对于对于出国留学利弊的争议持续不断,有的人认为出国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有的人认为出国依然利大于弊。那么,对于已经大学毕业的同学来讲,出国读研究生到底好不好呢?出国读研有哪些优势呢?好多同学都觉得出国留学好贵,负担不起,其实留学的国家不同,费用也有很多差别,而且有很多花费并没有比国内高很多。比如一些欧洲国家,像是德国和意大利的公立大学免学费,每年只需负责自己的生活费。不大手大脚地花,6-8万就差不多了!其他一些国家则要多些,加拿大一年15-20万,美国和英国一年25-30万左右。抛开费用不考虑,出国留学读研究生还是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作用的。1、非凡的人生体验现代社会的信息已经非常发达,你可能觉得在媒体、互联网上可以了解到发达国家的一切,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国外是如何生活的。但这种想象绝对与你实际在国外生活是两码事。呼吸清新的空气,体会人文关怀,这将是你在国内无法效仿、无法品味的一种经历。留学生活会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真实体验多元文化、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坦然面对胜利和失败的心态,并且有助于你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人性和社会,还会让你更加关心和热爱祖国。2、学习年限更短,效率更高国内本科大多都是四年制,而研究生大多是三年制,有个别院校是两年制或两年半。在这段时间内,本科课程大多都是在三年到三年半,研究生大多只有一年半课程设置,也就是说,有半年到一年半的空余,很多人在这段时间内找工作,写论文,但是另外一些人就无所事事,荒废掉了。国外本科是三年到四年设置,研究生学制一般是一到两年,在这几年内课程设置很紧凑,内容也很丰富。也就是说,拿到同等学位,国内需要更长时间,而在课程上并没有更丰富,反而白白延长了学制,耽误很多同学的就业时间。3、录取机会更大在国内无论是读大学还是读研究生,都是只看一次考试:“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多少人就败在了一次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上!而且近几年,考研大军队伍庞大,国内研究生考试竞争压力倍增,热门专业录取率甚至到了1:10。在国外,读本科读研究生一般是申请,只要具备本科学位都有申报资格。国外大学对申报者的高中或本科成绩很关心,一般好一点的国外大学要求学生国内的GPA达到80分上。此外,还需要语言成绩,英语系的要求有SAT、GRE、托福、雅思等成绩。例如,英国澳洲要雅思,美国要托福,GMAT,GRE等。4、学习模式更多样化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外大学开设专业非常广泛,很多专业在国内还是空白,或者国内同等专业不被国外普遍承认,典型的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律专业。如果你想在国外执业,那么你只有选择拿国外的学位。二是在中国,报考研究生时大多仍然要求有本科同专业的背景,而去国外读硕士则比较灵活,不需要学术考试,而且转专业比较方便。比如,英文专业毕业生可以申请会计、教育、传媒甚至IT专业———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5、毕业前景好未来发展也是很多小伙伴们关心的问题。在国内大学生普遍的情况下,国外留学归来的小伙伴们情况的确要好很多。起码他们有两个选择,留在国外或回国。目前很多国家为了吸引人才都放宽了工作、移民政策,例如前段时间加拿大新总理上任,颁布了一系列留学生移民利好政策,所以留学生在国外工作,留下定居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想要回国就业,海归的含金量也要高些,他们面向的企业多是一线大公司。即使专业经验有限,语言是一大优势,尤其是在外企公司。另外从事一些对外贸易的翻译工作也是很有优势的。不难看出,在国外留学的综合竞争力显然要更加优越一些。很多人出国留学是为了改变现状。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已经在国内拥有非常好的工作,但是他们渴望一份在职业发展上的超载。尽管收入颇丰,但是他们鉴于企业中的竞争压力,认识到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地充电和学习;或者他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职位高度,觉得再难以向上突破了,这时候选择出国深造可谓是恰逢其时。还有一些希望改变现状的人,是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希望通过留学获得一个相关的海外学位后转行到自己喜欢的行业去发展,这也是可行的。留学从长远发展上看,还是值得的,这种经历给我们的,其实不是知识本身,也不是镀了一层金的海归这个头衔,而是给了我们更多的见识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这种见识和思维方式,可能在做基础工作的时候,显现不出来它的作用,但等工作到达一定层面,就会发挥作用。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学术无国界,出国留学是一项长远投资,大家必须要衡量一下这投资成本,因为它的收益并不会随着投资结束就即刻显现,但是对于大家的终身发展,是会非常有帮助,如果你的家庭经济允许的话那就出吧,千万不要让自己以后后悔。
曾几何时师范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定是认定自己以后会去一名中小学任教,然而大学四年结束时很多的师范生却慢慢的发生了变化,希望自己能够去大学任教,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 是因为大学四年期间见识了或者更加了解了大学老师的真实现状,于是希望自己能够进入高校任教。可是,当我们真正的花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的研读现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在招聘教师时的标准,相信你会觉得自己能够当一名中小学教师就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因为想进入大学当老师实在是太难了,条件太多了。所有有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有的选择海外留学,那么对于海归硕士来说,当学成归来时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能够顺利的进入高校任教呢?毕竟有着海外留学的光环,似乎相对于其他竞争者有一定的优势,可事实确实几乎不可能,或者说是想多了。没错,现在是很多高校在招聘大学老师时要求具备海外留学经历,也因此会有很多的人先去海外留学然后再回来任教,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即必须是博士研究生,也就是说只有你是应届博士毕业生时才会和你谈海外留学的问题,如果你是硕士研究生,不管你是海外硕士还是国内硕士,你都不可能进入高校。而如果想顺利地进入高校,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有更大的机会:一方面,博士学历,但分普通博士和精英博士。现在高校招聘教师的基本门槛就是应聘者必须具备博士学历,只有达到这个条件时,你才有机会投递自己的简历,才有机会呗高校所录用,因此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不要忘记考博士,当然前途是你想进高校任教。同时,在众多的博士群体中也分为普通博士和精英博士,不同的划分决定着博士最后是进入985高校还是普通高校,一般精英博士都是论文科研很多,有着自己主持的项目或者是课题,这样更多的是进入985高校任教,待遇也非常的好。另一方面,海外留学经历不是必备,但却是加分项。一般来说,211高校、985高校在招聘大学教师时会在意应聘者是否有过海外留学经历,这是一个不可少的条件,但是这样的要求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高校,有的普通大学或者是211高校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也可以,所以只要你是一名博士研究生,你也就具备了进入大学任教的最根本的条件,只是最后因为每一个博士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进入的高校档次不同罢了,但海外留学经历一定是加分项。总之,海外留学硕士相当老师真的很难,或者说几乎没有希望,毕竟现在的大环境是博士学历才可以,每年很多的博士研究生都会选择去高校任教,所以如果想成为一名高校教师,那么博士学历是必备的。
文|晗妈教育指南正在上大学的你是不是常常能看到身边很多的同学都存在“学历焦虑”的情况,985大学生看不起211毕业生,博士生瞧不起硕士生,名校生其实普本上,大学生对于“学历”的追求越来越高。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标准也不断提高,让很多大学生甚至是家长形成了一种“学历上的内卷化”,为了提升学生的学历,有家长不惜花重金把学生送到国外去镀金。这样“披着洋学历”回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会更加的明朗,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海归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下还能吃香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90后海归硕士心塞大哭,月薪五千都困难前不久一名90后的海归硕士,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遭遇”,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原来小金高中毕业就被家里安排出国留学,学的是热门的“商科”专业,在国外一直顺利地读完了硕士。小金本以为在国外“镀金”以后,回到国内,就业一定不成问题,海归硕士,企业还不得抢着要,可是小金回国以后,找工作却屡屡碰壁,回国半个月有余,投了无数企业,面试的机会都很稀少。并且,很多企业开出的月薪只有不到5000,想要月入过万,简直是天方夜谭,极大的心理落差,让这个90后的海归硕士崩溃大哭,小金表示:读了十几年书,花了几十万,回到国内就业出现危机。难道“海归”在国内已经不值钱了?留学的本钱都赚不回来,这样小金非常的失落,不过很多网友却表示:现在的学历已经严重缩水,世界顶级名校毕业生都难找到心仪的工作,海归算什么?洋学历不香了,国内就业面临危机其实,近年来我国的“海归”就业市场也并不乐观,笔者对2019—2020之间海归回国找第一份工作的时间进行了整理,发现大约有10%左右的海归是在回国之前就已经提前找好了工作。而没有提前找工作的海归,40%都是回国后3个月才找到工作,剩下的还有半年以后找到工作,甚至有些海归一年以上才找到工作,这也说明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海归在国内就业面临危机。所以,海归在国内已经不吃香了,拥有洋学历去国外镀金回来就能拥有高薪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海归国内就业市场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起来,导致洋学历不吃香的原因有哪些?导致洋学历不香了的原因有哪些?回国就业海归人数逐年增长根据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出国留学人数来看,我国的出国人数已经超过了70万人次,而回国留学生人数也超过58万人,这也说明了85%以上的海归都选择回国就业。国内的就业市场上,留学生的数量持续上升,海归之间的竞争也就变得激烈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如今海归已经不是“稀有”人才,甚至是一抓一大把,所以,海归也变得不值钱了。留学生眼高手低很多留学生都认为自己喝了洋墨水,接收到了国外更好的教育,并且,也花费了比普通学生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在求职中对“薪资”的要求非常高,这样眼高手低,就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很多一线城市的薪资水平也并不高,所以,能符合海归要求的企业少之又少,海归找工作也变得更加困难。国外的专业并不一定适合国内的市场其实很多专业都是如此,包括国内的很多专业在国外可能发展会更好,在国内就没有出路,而对于很多留学生而言,国外的专业也不一定适合国内的市场,专业不对口,找工作自然有困难。留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其实学生的质量也是找工作的一个关键,对于很多国内的大企业来说,他们对海外留学生的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很多留学生的质量是并不高。这样在就业上就会遇到困难,而品学兼优的留学生其实就业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只是在留学生中大家的质量太过太过参差不齐,优秀的留学生在少数,大多数品质不好的留学生面临就业危机。今日探讨话题:你觉得现如今“洋学历”在国内还吃香吗?你觉得海归在就业上有优势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在英国十大名校中读了文科硕士,期望5000元月薪实际打了七折;澳洲留学六年花了200多万,结果回国第一份工作底薪仅2000元——这类关于留学投资回报的事情,常有耳闻。留学生回国真的如此不堪吗?我们收集了30位海归的真实薪资。10位美国海归真实薪资01,美硕,魔都,学校排名前50,税前10k。想知道那些说金融20k的到底进的是哪,跟我一块儿毕业的小伙伴也没这么高啊。02,美本日硕,拿了上海和香港的offer,上海税前月薪20k,香港30k,都拒了,还是喜欢京东....03,美硕好歹算个综合top前50,南京,ee转金融,本科985,现在交双一流。回国3年,月薪1万多,不加年终奖....别bb回国,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04,广州,高中初中香港国际学校美高那种,大学美国本科top50,月薪11k。05,有时候想想真不知道怎么说,美国中餐馆打工一周双休都有3500刀,也就是人民币2万多。06,美本硕,在美国留学9年,回国第一年3线城市,常州金坛区,14k/月。07,呆过的公司的新入职小姐姐,美本文理学院,北京税前3万5。08,美国4年回国1年,坐标沈阳,我回来之后找了小半年才找到一个7.6k的。09,留美top50,国内一年,HR税前10k,心塞。10,美本日硕,之前在北京科研机构事业编,到手6k-7k,现在深圳高校到手7k-8k。10位英国海归真实薪资01,上海去年英硕传媒刚回国第一份工作6.5k,次年9月第二份工作10k,入不敷出。02,工作即将一年整,英国本科学的是会计金融,帝都做外企财物分析,刚入职月薪税前5.5k,工作半年后加薪到7k,乱七八糟加起来一共估计10万....就真的很普通了。03,英国7年土木本硕,回国7年,二线城市自己找的工作,年薪50,房地产行业。(这个50,是原文之中的50,究竟后面有米有万,咱也不清楚)04,其实很多不一定看月薪,我一朋友国内南开本科,毕业去英国读研回深圳,在证券工作一年后月薪税后一万吧,但是做项目的年底分红50多万,我现在土澳工作本以为自己薪资也不低了,一对比瑟瑟发抖,想回国工作了。05,国本英国硕士,回国在四大的二线所趴着,当时起薪7k多,每年涨30%,就这样吧。06,十八线,英硕,工作一年半税前8k,另外想说工资不能限于月薪,毕竟单位不同薪资结构不同,有些单位的年终奖非常诱人,而我....07,,英国硕士,毕业工作3年,工程单位,月薪2.5万年底绩效好的话,一年40万+。08,人大本科,英国留学回来,北京税后1万加各种福利。09,英国两年电气,回国第三个月工资拿到手的工资5000,住房和吃饭公司包了,平时福利也多,哎感觉学电就是求稳,一辈子赚不了什么钱。10,英国4年回国一年,目前在菊厂,税后工资14k。4位加拿大海归真实薪资01,加拿大6年,坐标上海,刚回国,收到offer,税前11k,加提成。02,成都,IT外企,加拿大毕业两年回的,IT月薪1.2万。03,坐标枫叶国,本科毕业3年,年薪50万,看评论真的快断了我明年回国的念头。(还没回...)04,二线省会私企,电力设计院,加拿大本科土建专业,公司平均3k月薪加3k预支奖金加16/小时加班费,项目奖金季度结算,按土建电气,水工,热控,机务,配比X工时,有注册证书的吗,单独再加。6位澳洲海归真实薪资01,呵呵....难得留言还是如此伤心的话题,澳洲8年回国5年,坐标南京月薪4000。02,澳洲,帝都,6月回的国,教育行业,7k,本来学的金融,之前也做的金融,回国厌了金融想图个工作好心情就转了行,然而...03,看行业吧,金融的话,土澳留学,上海入职一年12k。04,5年前985本科毕业时年薪税后30万,郑州,现在悉尼大学读博士毕业年薪20万。05,澳洲硕士,一线城市,第一年工作,企业财务到手7000+,朋友香港硕士,marketing,到手8000+。06,澳硕会计专业,国内在二线城市外企做了半年税前5k,现在帝都税前1万,感觉遇到好领导好同事比工资重要。此前有份关于海归薪资的报告提到:44.8%的海归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的海归的月薪低于自己的期望值。不得不说,有的人留学归来是真的海归,而有的人却变成了海带。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海归回国待遇差距如此之大呢?留学“镀金时代”结束今年的疫情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出国留学也受到严重冲击。在北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何帆看来: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基本过去了,留学的溢价也会逐渐消失。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前辈所说:“在九十年代末期,海归是“高水平”和“高薪酬”的代名词。一个伦敦国王学院的法学硕士学位,的确让我顺利进入北京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仅2年的硕士在现在会被认为“水”,所以我常笑称自己是“镀金海归”。”如今,出国留学已从以前的“精英化”逐步向“大众化”扩展。海归的“镀金时代”也彻底结束。“海归”过剩,供过于求,自然也就没那么金贵了。与此同时,“海归”的贬值也体现出用人单位不再单一看重留学背景,在招聘用人中更趋理性,愿意花高价雇“海归”撑门面的企业日益减少。就像一位回国求职的留学生所说:“现在留学生的学历和能力层次差距很大,海归群体也分为“小海归”与“大海归”。能拿到高薪酬的,大部分是有名校过硬文凭或者多年实际工作经历,处于人才金字塔塔尖的‘大海归’。”而多数的“小海归”跟本土大学毕业生竞争不仅没优势,甚至处于一些劣势,比如:容易错过企业校招季缺乏相关工作经历和国内名校比,海归处于劣势国内HR只认名校对自身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要想在竞争中胜出,首先要为自身找准定位,仅仅依靠留学光环远远不够,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积累经验。留学的经历确实可以为你增光,但如果到现在这个时代,你还抱着“出国镀金”的心态去留学,那么收获的恐怕只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25岁海归硕士,6年花掉200万, 如今到手工资5千。这种看似只会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情节,在现实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从澳洲留学回国的舒楠是名副其实的海归,本硕均就读与澳洲某公立大学的她,在回国后似乎并未给她带来多大的优势。最惨的那个月,舒楠连续投出20封简历,却一封都没有收到回复。有一次好不容易获得了一家英语教育培训机构的面试机会,HR却说:不论本科还是硕士,底薪3000,其余全靠招生和授课提成……如今,舒楠回到了老家,在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工作,每月的基薪为3500元,因疫情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近几个月基薪加提成的收入只有5000元上下。算算自己6年耗费近200万的学费和生活费,她觉得自己有愧于父母。“辛辛苦苦一个月,到手工资几千块,真就还不如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们……”舒楠自嘲着自己的工作。01留学回来工资还不如国内学生高Alex并不是一名富二代。当初Alex为了说服父母让他出国留学镀金真是费劲了心思,当然,最有效的理由莫过于“英国硕士只有1年多的学时,只要省吃俭用再加上平日做兼职,花不了太多钱的,毕业以后很快就能挣回来的”。谁曾想,生活给了他一记重拳,让他明白了“英国留学生,并没有那么值钱”。在英国1年半,Alex花掉了父母50多万的储蓄,到了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还不如那些学费几千块钱的211硕士抢手。Alex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读商科,本以为自己回国后至少能进个四大或者咨询,没想到最后只拿到了一家每月6000的创业公司offer。“从50万到6000块,我真的接受不了。”Alex至今自己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实话。花费50多万最后才找到一份薪资只有6000的工作,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她肯定会在国内考研。02回国的都是野鸡大学的?Tom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被人当面嘲笑学历。“不好意思,你这所大学我没听说过”,类似的话,在求职过程中,Tom听了已经无数次。明明是澳洲八大名校之一的莫纳什大学,怎么到了国内就是HR口中的野鸡大学了呢?不同于欧美留学生,澳洲留学生似乎更容易受到HR的歧视,似乎他们都只认识那些美国藤校而把其他学校都视为野鸡大学。而更可悲的是,他又不能在面试时一再强调自己学校有多么多么的厉害,这样反而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自己曾经的发小从外经贸硕士毕业后进入了某券商总部,成为了一名进出北京金融街的白领,而Tom依旧在就业市场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尽管,外经贸的排名还不如自己的学校高。不过,虽然他还没拿到心仪的offer,Tom依旧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院校背景充满信心,实在没辙去当个英语老师也行。03留学生的求职,越来越难从最近几年来看,留学生似乎确实比国内高校毕业的更难一些:容易错过校招季,等回国求职时,别人都找到工作了,自己仿佛参加的是社招;留学期间课程压力大,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即使世界排名前50,也不如211、985学校在国内的知名度高;HR多为国内院校毕业,对海归硕士的含金量不够了解;留学生网申因为毕业时间不符合要求,成为非应届生。除了找工作难,很多留学生表示回国后的薪资水平也难以接受,有报告显示80%的海归仍然认为其收入水平低于预期。被当问及留学的成本多久能收回的时候,有7.2%的留学生表示只要一年,22.5%的留学生表示要1至3年,35.9%的留学生认为要3至5年,也有10.3%的海归表示需要10年以上。但有一说一,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获得的认知上、眼界上、人脉上以及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能力上的提升,这是很多在国内读书的学生无法得到的无形宝贵财富。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
现在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有一部分学生想要取得学术成就,在专业方向深耕,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以后的工资水平更高。由于很多人在网上说研究生毕业后的工资很高,加上今年华为、腾讯等对硕士开出的年薪都有几十万的,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研究生毕业后的工资水平似乎已经达到一万的月薪。这是真的吗?现在的研究生到底值不值钱,能不能赚到这么多钱呢?下面笔者就和大家来分析一下,研究生毕业后能不能普遍都拿到月薪过万的offer,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会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一、毕业院校和大学生一样,有人是专科,有人是本科,有人是重点大学,研究生也有区别。同等院校水平的研究生工资比本科毕业生高,而在研究生群体里,名校和海归研究生工资水平比普通院校研究生高。2018年研究生的平均薪资结果显示,985硕士平均薪资是九千八左右,211院校是八千六左右,而普通院校的硕士平均薪资只有六千多。从平均薪资情况就可以看出,月薪一万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更是少之又少。二、职业职业不同对应的工资水平也不同,就拿金融行业或者计算机行业举例,很多普通大学的研究生也可以上万,而一些低收入水平的行业根本达不到月薪一万。即使是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在一个盈利空间小的行业也无法拿到高薪资,比如农业、生物等专业的硕士毕业生,除了做研究,去企业工作的工资都不高。三、工作地区大城市的物价高,生活支出大,因此工资水平更高。在大城市工作,很多行业的研究生学历人才可以拿到月薪一万。但在一些二线或三线城市,想拿到一万月薪真的不容易。在上海,平均工资水平大概是七千,研究生学历赚一万的月薪并不高,而且上海的物价比较高,租房子的价格很贵,最后剩下的钱不多了。四、能力能力很重要,学历是找工作的门槛,但很多岗位都是绩效工资,如果能力不够,没有业绩,也没法赚那么多钱。就拿金融行业举例,基本工资也许只有六千元,但能力强的人可以拿到两三万的月薪。学习好的人也许只是学习科研能力强,在工作过程中并不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毕竟很多能力强的本科毕业生工作几年后,一个月也可以拿一万的薪资。五、企业高学历、能力强的人有机会进入大企业,一般福利待遇比较好。就拿华为举例,很多岗位的月薪都上万了,但进一家小企业,工资水平就普遍比较低。即使是研究生学历,刚进入职场,工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研究生的工资比本科好,但刚入职场,平均薪资仍然达不到月薪一万。毕业院校越好,进入企业越好,能力越强,工资水平越高。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升职后就可以加薪了。在大城市工资过万比较容易,但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月薪一万还是很困难的。刚毕业的研究生还是要明白现状,不要眼高手低,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985本硕吐槽海归硕士:技术差不自知,还爱各种秀优越!学历对于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像很多大公司,都有学历要求,因此一些学历低的人只能望而却步。学历很多时候就是一块敲门砖,带给很多人多一点的机会。有些时候,学历可以侧面证明一个人的学历能力和专业技能,也许,这也是大公司更愿意找拼高学历人的原因。比如,现在国内的985硕士生等等,都非常受到大公司的欢迎。近日,一位程序员吐槽公司一位美国海归表示:项目组内来了一个在flag工作的美国硕士,之前在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那么自信。但是感觉他的技术真的没有多好,我是国内985本硕,但觉得他的技术还不如我,还总认为自己的技术很牛,不仅如此,还喜欢各种秀优越。对此,更是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围观。有的网友表示:国外的博上比较牛,但是硕士真的没有国内985高。一方面是经济基础决定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国外大学由于历史沉淀,整体水平还是挺高的。另一方面是国外注重开拓性的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外对博士毕业卡的很早,很难毕业,所以国外毕业的博士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所以,他应该是对自己的技术比较有自信的,不然也不会一直说大话,况且,能进入美国flag,肯定是有一定能力的。还有的网友表示:也许他的技术一般,但是他的视野肯定更开阔,发散思维更广更受领导的喜爱。这可能和接受的教育不同,美国更尊重学生的兴趣,鼓励创新和挑战,挖掘潜能,注重培养综合能力。而中国培养守纪律爱爱学习的学生,全面训练孩子的应试教育能力,拿成绩来定成败,就造成了综合能力不强。毕竟是在国外呆过的人,见识的东西跟国内的人都不一样,有优越感也很正常。对此,大家都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