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海归回国找不到工作,是工作难找,还是实力不济?大秧歌

海归回国找不到工作,是工作难找,还是实力不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在应试教育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就会把目光定位在送孩子出国留学上面来。一方面是看到身边有很多人都这样做,另一方面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有些孩子学业成绩确实一般,很难考上双一流重点大学(甚至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因此,就会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但是问题来了,很多海归到底在国外镀了什么样的金,是否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这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现在有很多高学历层次,综合素质较强的海归,根本不愁回国找到工作。恰好是那些在国外混了几年,甚至还拿了山寨文凭的留学生回来后,因为没有真实水平,这样的人能找到工作的话,那真是天理难容了。再回到题主所问,面对海归回国找工作,目前确实有一部分人没啥优势,还应该送孩子出国留学吗?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条件该送还得送,绝不能被眼前你看到的假象所迷惑。因为你看到的,你听到的,都不代表全部。更何况那些回国后找不到工作的海归到底什么素质,你也根本不清楚,你心里七上八下有什么意义呢?我举一个例子,就发生在我身边,我有一个亲戚在江苏连云港,他家的女儿在国内上的是重点大学,毕业后去澳大利亚留学,学成归来后,去南京某国企工作,在应聘过程中,她因为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且专业对口,结果优先被录取。而同时应聘的也有海归,但是专业不对口,反而没有应聘成功。这说明在回国找工作时,也不是什么工作都优先照顾海归。若说出国留学的海归,也要分人,一类属于高端人才,国内抢着要;二类是中端人才,自己回国找工作,一般也能找得到;三类属于废品,基本不算人才,这类人回国后真的很难找到工作,因为他们什么能力和水平都没有。恰是这第三类人,目前越来越多,结果就催生出海归不容易找工作的难堪。

大河恋

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回国后都找不到工作?主要是有这几点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手得更好的教育,便选择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去接受国外更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在以前留学归来的海归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现在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海归以明显不像之前那么受欢迎了,而且很多人找工作也没有国内的大学生好找工作。那么为何这么多的留学生,其中还不乏名牌大学的,回国后这么难找工作呢?其实其中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现在社会就业压力普遍比较偏大,在人才过多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去招聘一些更有经验的人才,而不管你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还是留学归来,都是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这样招进来就需要企业一点点去培养,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何况现在大学生跳槽现象比较普遍,可能刚培训的员工下一刻就走了,这样的话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现在大家都普遍不好找工作。而对于海归来说,首先是他们的心态没有调整,在他们看来花了巨额费用出国留学应该要获得一定的回报,留学也是一种对自身的投资,所以他们觉得这种投资回报应该直接体现在高薪工作中,像一些待遇不高的工作可能根本就不会看,但是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薪工作要么是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要么就是有很丰富的经验,不管是哪种,都对人才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海归对就业的过高要求使得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大多数情况他们还不愿意放低姿态去从事一些薪资不高的工作,所以说心态很重要,哪怕你是海归也要根据国内的就业大环境合理的评估自己。其次我们也知道现在的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人数增加了,但是整体素质却是在下降的,以前的海归都是精英人才,但是现在可以说是参差不齐了。除了那些确实成绩优秀考入国际名校的之外,有的可能只是不想参加国内高考或是高考失利直接选择海外就读的,而且中国的留学生人数巨大,对于海外的一些学校来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有一些教育机构合作,想要出国留学完全不会难事,所以海归可能也只是一所普通院校混完文凭回来的,而那些真正的精英很大一部分会选择在国外工作,毕竟有的行业国外还是领先于国内的。最后一点就是经验不足,像是很多外企都不一定偏爱留学生了,虽然说他们在国外留学,思想更国际化,但是国外企业在国内发展也是要顺应国内市场的,相对来说这些人才缺乏国内的经历,对企业来说吸引力并不大,相较于外企,国内企业就更佳了,虽然有的企业想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模式,但是也更加需要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才,海归既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也不了国内市场变化,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可能都是远不如国内的毕业生。留学是一个不错的经历,但是这种经历是会让我们一生受益而不是一时找工作的跳板,只有端正好自己的心态,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留学生们才更容易就业。

充耳

海归选择回国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国外找不到工作”仅排在第五位

2019年,“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60%)仍是受访海归选择回国发展的首要原因;“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42%)继续位居第二;“对中国文化和美食的眷恋”则以22%的比例位居第三。这是智联招聘昨天发布的《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对留学生回国发展的影响依然较大,选择“国外的政治或社会环境不利于留学生发展”的受访海归占比为20%。此外,14%和13%的受访海归选择了“在国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签证到期必须要回国”,这反映了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影响下,国外就业市场与签证/移民政策对留学生的限制同样发挥了将留学生“推回”国内就业市场的作用。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底,出国留学人员中已有432.32万人在海外完成学业,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在海归发展优势方面,受访海归表示,“具有国际视野”带来的优势超过“语言沟通能力强”成为其在国内发展的最主要优势,占比从2018年的59%上升为2019年的68%;而“语言沟通能力强”的占比则从2018年的73%下降至59%。随着国内高校教育理念的国际化以及对于语言教育的重视,受访海归认为其在国内发展的语言优势正逐渐下降,而国际视野带来的优势则随着我国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入而不断提升。此外,其他主要优势还包括“更加独立”(32%)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强”(29%),占比同2018年相比并未产生显著变化。“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23%)仍然是受访海归在国内发展的最主要劣势,但相较2018年的59%已有显著下降。而“国内人脉关系较弱”(22%),“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发展和发展需求”(22%),“所学专业在国内的匹配度不高”(17%)和“回国时间与国内招聘时间错位”(16%)在占比方面与第一项劣势相差不大。这些劣势与海归在国外时接触到的国内就业市场信息相对不足,且国内招聘方对于海归特点的了解有限有一定关系。建立专门的海归与国内市场信息的沟通机制将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例如,在就业方面开设海归招聘通道和招聘活动,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去海外开展宣讲和招聘活动,放宽对于海归投递简历或申请相关应聘考试的时间限制(如公务员考试)等;在创业方面提供相关的宣讲和培训服务等。对当前发展状况的满意程度调查数据显示,对当前发展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受访海归占比仅为2%与15%;42%的受访海归表示对现在的发展状况感受“一般”,没有明显的不满感与满足感;对现在的发展状况表示不满的受访海归超过三分之一,其中26%的受访海归表示对现在的发展状况“不太满意”,12%的受访海归表示对现在的发展状况“不满意”;此外,3%的受访海归表示“说不清”。在受访海归的求职关切中,“薪酬福利”是最主要的关注点,选择占比为65%。此外,“职位晋升”、“企业发展前景”与“企业文化”共同构成了关注点的第二阶梯,占比分别为40%、38%与37%。从求职时间上看,2019年,11%的受访海归表示“回国前已经找到工作”,在回国“1个月以内”或者“1-3个月”找到工作的比例均为36%。从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来看,2019年,认为“匹配程度一般”的受访海归占比从2018年的34%上升至39%,继续保持首位。认为“非常匹配”的受访海归占比较2018上升了6个百分点,认为“匹配程度较差”与“完全不匹配”的受访海归占比较2018分别下降5个百分点与6个百分点,海归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有所提升。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岗位设置逐步具有国际属性或与国际接轨,使海归所学有“用武之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也会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并非一味地涌向所谓的热门专业,缓解因“扎推”热门专业而导致相应行业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从薪资水平的角度看,薪资水平“远低于预期”与“低于预期”的受访海归占比都有所下降,选择前者的受访海归占比从2018年的31%下降至2019年的19%,选择后者的受访海归占比则从49%下降至44%。而选择“基本符合预期的” 受访海归占比有大幅度提升,从2018年的19%上升至2019年的34%。数据变化的背后,既有海归由于对国内就业市场的认识增加而调节自己薪资期待的原因,也有企业提升海归待遇的原因,但选择“低于预期”的受访海归占比仍然较高。由于留学费用普遍较高,许多海归对薪资的要求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容易出现薪酬低于预期的情况。在对工作压力的感知上,超过一半的受访海归认为“压力较大,但可以承受”,占比达51%,有28%的受访海归认为“压力中等”,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给大多数受访海归造成的压力还在其承受范围内。

坚则毁矣

海外博士后的烦恼:在国外融不进去,想回国了却没合适的岗位

博士毕业之后,一般来说会进入工作岗位,选择去高校或是进企业。但有部分博士会选择继续深造,这时候他们大多会选择去做博后,一方面可以做研究,一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收入维持生活。而做博后,去海外会是首选,通过借鉴海外的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同时也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当然,之所以选择去海外做博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内高校招聘人才越来越看重海归经历了,有些高校甚至明文规定没有海外留学或者访学经历,升职都将受到影响。在某博士后论坛,有一名博士后发起了调查,想要了解长期在海外做博后最烦恼的方面,得到的两个最多的回答:一个是在海外融入的问题,一个是回国找工作的问题。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大多抱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能融入当地社会,扎根海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回国。因为如果考虑回国,两年博士后出站后大多数人就选择回国了,长期做博士后的海外人士,自然在等待机会。那么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他们内心有哪些烦恼?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博后的回答中窥知一二。最主要的还是海外融入问题。我的很多朋友出去时间长得几乎也有接近20年的了,短的也有5到6年的,但是绝大部分都还是无法融入当地的环境,尤其是和外国人之间的交往,或许这就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再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我们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外来人,或许是不同背景的人很难走入对方内心而无法真正成为朋友,说实话,国人到哪里工作都是勤奋的,可以获得成绩的,这个没有问题。在外多年的经历以及科研经验,回国不存在占坑和不占坑的问题,回国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回国,这是个问题。总而言之,在哪里混生活都不容易。另外一名博后同行则表示在国外融不进去,想回国也找不到一劳永逸的合适岗位,一直处于纠结中。国内的科研环境好了,国外一直很难融进去,想着回国,但是这个很大程度上有背离原先的出国初衷。再者,真要想着回国内能够一劳永逸的职位也少,都是给国外回去的大牛们准备的,相信多数在国外混了好久的博后都不属于此列,所以回国也是要拼的,就这么反复纠结中。最烦恼的就是,在国外没什么发展机会,鸡肋一样,想回国了还没有合适的岗位,郁闷无比。博后的位置时间一般不长,相对不稳定,得经常找工作,一般2年或者3年,有的甚至一年就得换一个地方。工作两站后,会担心,接下来博后不好找,因为一般找博后的地方,都不希望对方是做了十年八年博后的人。现在国内竞争大,海归人数多,而且长年在海外,在国内一般认识的人少,找国内位置也不容易。在小编看来,如果一直在海外做博后,不能成为当地大学的老师,其实是有风险的。丰厚的收入虽然有,但是期间的担忧会越来越多,从一个博后做完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时,总是在不停地跳,没有固定下来。这对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人来说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所以最好是有目的性地做博后。有人说博士后是国外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做的,但是在国内,由于文凭的影响力所限,所以好多人选择做博后镀金或跳槽海外。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中间一定要实时地调整对策,不可盲目地总在做博后,可以考虑回国或在当地找工作,一定要坚定信念,才能事有所成。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是教育向前冲,本篇图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网络,侵联删。

去乐辞显

声乐“海归”满分博士,毕业2年没工作!学历,能力谁重要?

声入人心曾以“高颜值、唱美声”引发关注与讨论的节目,第二季更是突出选手“高颜值、高学历”的特点,意大利帕格尼尼音乐学院、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等海外学历频频“亮闪”观众的双眼。其中,毕业于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满分博士,26岁的选手袁广泉,在他竞演后,含泪道出求职受阻的委屈一事,在声乐圈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对于名校光环的笼罩、拥有博士头衔的他,在国内院校学生看来已经是含着金钥匙,但在国内的歌舞剧院却吃了不少闭门羹。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在全球音乐圈的地位,廖昌永说:“这所学校在全球音乐学院中排名非常靠前,主要以培养精英人才、大师为目的”。光环,学历,能力,社会需求,到底哪个才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呢?光环,是对求学之路的追求和向往。学历,是对自己多年学习的总结和给自己一个答卷。能力,是对自己多年学习的认可和对自己的肯定。社会需求,是对自己学有所用的市场检验和其社会价值的肯定。袁广泉在节目中坦言,自己中文歌唱得不好,国内应聘面试一般会要求演唱两至三首曲目,有外文歌也有中文歌。高难度的外文歌同时要匹配同等难度的中文歌,这时候他的中文歌达不到那么高的标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综合能力的欠缺。16岁高中会考结束后,袁广泉就直接出了国,从预科开始,一路读到了博士,这期间他所受到的声乐与语言训练,全部都是用的外语。所以大家对留学的时机也要有一定考虑,不宜太早,研究生深造较多。长期留学国外,没学过中文歌的问题上,周小燕先生曾说:在国外要唱外国歌征服外国人,在国内要唱中国歌打动自己人。我们都认可这个理想的境界,这的确应该是每个声乐人应该有的终极目标。对声乐“海归”,青年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表示,出国归来后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曲目。在国外唱的曲目国内不见的都唱,在中国唱的曲目在国外不见的都学。只唱外国歌或只唱中国歌都不行,必须相辅相成。因此,学音乐自学能力很重要,无论是否出国、读什么学校、跟什么样的老师学,都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艺术方向和艺术要求。作为当代歌唱家,应该增强自己各方面的实力,能够把中国的艺术带到世界,和世界的联系就会更紧密。但是对于一个26岁的年轻人而言,想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并不容易。我们也应该给这样的年轻人一些时间、一次机会,让他们有勇气低着头继续前行,去进步去提升,去实现这样的理想。逆境中才能成长廖昌永的这句话适合每一个现在还在为梦想挣扎的人。其实,做每行其实都不容易,但尤其是做音乐艺术这一行业的人,更需要有这样的觉悟:摸爬滚打多年,一事无成;历尽千难万险,才终于出头。这种出头之日谁也不知道哪一天才到来,我们都该给坚持的人留一些掌声,多一份鼓励。鼓励,会成为追梦人心头最后的稻草。看到袁广泉的情况,让我们不禁想起目前的社会现象,名校光环下,就一定是代表步入工作时综合能力强吗?哪个更重要!名校学历,并不代表综合能力强,即使名校学生,走出校园,也具有很大压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或许真的只是在学历上比别人有优势。至于学历和能力哪个更重要,是每年毕业季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其实,学历和能力都很重要。只是在不同的时候,它们的次序排行有所差别。换句话说就是,在该看学历的时候,学历就比能力重要;在该显能力的时候,能力就比学历重要。这也许就是学历和能力的辩证关系。但找不到合适工作,并不仅仅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仍有其他社会原因;相对来说目前音乐表演在国内的社会需求或趋于饱和,供大于求,新兴的音乐管理、艺术理论类、录音艺术、音乐制作等专业逐渐火热。市场与自然一样: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中音阶梯希望每一位在音乐道路上仍不曾放弃的朋友们,坚信梦想的力量,也祝福你们不久的将来都梦想成真。

晋魏为脊

很多海归回国找不到工作,还要送孩子去留学吗?

现在有不少海归,回国找工作没有优势,甚至找不到工作,从“海龟”变身为“海带”,反而显得格格不入,还应该送孩子留学吗?我的观点的是:各方面条件允许,还能去到好学校的话,能送还是应该送。留学是学什么?出国留学,到底是要学什么?这个问题是想要留学的人,首先需要考虑清楚的。我认为是以下几点:第一,国际化视野。孩子从小生长、学习一直在中国,接受的是中国的教育,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走出国门,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为人处世的行为模式,扩大孩子的视野,提升孩子的人生格局。第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国内教育更注重知识教育,西方较发达的国家更注重启发教育,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更多的是鼓励孩子自己去发掘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第三,更高的教学水平。目前在全世界的大学排名来看,即使国内最好的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也是比较低的。2018年9月26日,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公布的2019年度全球大学声誉排名中,我们看到国内的清华大学排名最高,位列22位,这还是比2018年的30位提高了不少的情况下。那么留学,肯定是要挑选更好的学校,更强的师资,更好的教学质量。第四,英语。国内多数人的英语学习,还停留在只能读、简单写、听说较差的阶段,在国外熏陶几年,起码英语是无障碍了。为什么留学了,没优势,反而格格不入?这就要从留学者自身找原因了。外国的月亮也不会比国内圆,不是说去国外转一圈,就真的能镀一层金,主要还是看留学者自身的条件和努力。国外也不是没有野鸡大学,而且还很多,都瞄着中国的留学市场呢。你觉得你是镀金,人家雁过拔毛。如果留学了几年,没学到什么真东西,那自然“没啥优势”,没有人规定就该给留学的人把好机会、好工作预留着。不要怨天尤人,自己多多努力吧。#留学之味#

王栋

名校毕业博士2年没有找到工作,震惊了张惠妹和尚雯婕,太吓人了

名校毕业博士2年没有找到工作,震惊了张惠妹和尚雯婕,太吓人了第二季的《声入人心》如期的到来,首播迎来了3位出品人,他们分别是尚雯婕、张惠妹和廖昌永,都是歌唱界的大拿,所以他们3个担任出品人,确实是可以听到一些普通观众没法听到的东西,毕竟音乐还是蛮专业的!开场的两位小哥哥就吓人一跳,都是海归,名校毕业的高才生,一个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毕业的博士生,而且是以满分的成绩毕业的,一位是来自意大利帕玛尔皇家歌剧院帕格尼尼音乐学院的,典型的颜值高、学历高的人才。只是随着节目的进行,竟然意料出现了,选手忍不住内心的情绪而眼红,泪水在眼眶里面打转,最终眼泪流了出来,也许真的是太伤心了。原来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满分毕业的博士生袁广泉,他已经两年没有找到工作了。一个博士生竟然会两年没有找到工作,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当廖昌永和尚雯婕问他是什么原因是?毕竟他身材很好,颜值很高,长相儒雅,唱功很强,演唱水平一流,这样都还找不到工作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袁广泉说:因为他不会唱中文歌!他16岁去俄罗斯,考上了最好的音乐学院,而且是世界级的名校,主要是培养大师的学院,而且他还是满分毕业的博士生,这个成就是很高的,可惜他去国内各大歌剧院面试没有通过是因为他不会唱中文歌。只是看他讲中文很好,怎么不会唱中文歌呢?在国内想吃音乐这碗饭,不会唱中文歌确实是个硬伤,毕竟俄语听不懂的人太多了,就像他在演唱的时候,大多数的人是听不懂,听不懂歌词也就融入不了情感,那么听众就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袁广泉还是通过了尚雯婕、张惠妹和廖昌永一致首席的认可,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实力的强悍是不分国界和语种的,就像赛琳娜一样,俄语歌曲照样带动全场!所以,留学的人们,还是不要忘记母语,不然会吃大亏的!尤其是现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它的经济水平和淘金的机会相对来说比国外更多,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会唱中文歌确实在国内音乐界混是硬伤!不管学历有多高,水平有多好,语言不通没法交流是不可能混得好的,而且以音乐这个专业吃饭的人,不会中文歌在国内就成为了硬伤,有硬伤的人无论其他的条件有多好,等到的将会是失望!

维兰德

海归硕士在国内一个月都没找到工作,国内真的不认可海归学历吗?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已经开始步入发展之路了,而最近几年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在很多专业领域和公共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在很多领域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人才环境来看,国内也基本告别了唯学历论英雄的时代,开始更多地关注求职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学校表现。最近出现了海归硕士回国一个月没找到工作,吐槽国内现在不认可海归学历了吗?对于这样的言论,想来确实让小编哭笑不得。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国内的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也基本告别了对于国外技术的盲目崇拜,开始脚踏实地的提升自己。从前的海归是非常稀少的,他们普遍非常优秀,能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入国内,很多公司也愿意吸引海归为公司增添新鲜血液,促进公司发展。很多人就因此花钱去国外学习两年拿个学历,为的是能在回国后受到特殊的优待。但是这样的情况不断出现,也让广大公司的关注重点从学历转到了能力。很多人出国求学选择的都是国外的名校,经过名校的洗礼,能力出众的留学生会奖学金等来自学校的肯定,同时也会获得来自著名国际公司的实习和工作机会。有国外的工作经验,留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都会比学生时代有明显的提升,这样的海归回国后基本不愁工作,因为他们的重点不再是完成工作的能力,而是为公司解决一系列难题的能力。这样的海归称得上是人才。而那些花钱出去只为学历的留学生,并没有从态度上认清现实。毕竟一纸学历证书并不能帮助企业解决任何问题。国外的实习经历也只是一段经历而已,留学生的能力基本无法得到本质的提升。因此,海归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国内不认可国外学历了,而是海归在态度、期望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上并不能适应当前公司的发展实际,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即使做出调整完善自己,才能让从海外学到的知识在国内发光发热。本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大名府

海归博士入职腾讯月薪6万,却后悔回中国工作!网友当场回怼

今天,在互联网职场社区,一名美国TOP20大学毕业的海归博士,去年毕业之后回国工作(中国),应聘进入了腾讯,主要负责算法,每个月工资是60K。但是他却抱怨说,工资才6万,只给配了点股,感觉非常憋屈。而且他还说,后悔回国(中国)工作。网友评论截图月薪6万,光基本工资一年就能赚72万,还不算股票。即便是换成美元,也是10万美元。小编去找了一份去年美国加州(包括湾区和旧金山地区)的互联网行业程序员平均年薪。0-4年的应届生平均年薪为13万美元,5-9年的平均年薪为14万美元。小创业公司的年薪更低,基本上是10万美元。也就是说,这名海归博士的年薪拿到美国湾区去,也能算平均水平。而且中国房价、生活成本更低,72万工资比美国的性价比高很多,因为13万美元,在美国就相当于13万元而已。不知道为何这名博士后悔回国工作。网友评论截图楼主的这一段话也引起了网友的不满。腾讯公司的员工说:“首先,但凡是你能够在美国找到flag research的岗位,你肯定不会回国的,不就是进不去这样的岗位才回国的?明显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来到鹅厂(腾讯)工作。有实力的美国博士完全可以在美国入职中国公司的美国分部,然后一直在国内出差。拿到手的钱还会多一截。其次,不管你是什么学历,应届生给70万已经非常不错,同样是博士,同样做算法,我工资才20K而已。而且你还有配股。”国内的72万已经相当于美国的300万年薪了,估计他在美国拿不到300万的年薪。网友评论截图也有不少腾讯员工说楼主是在吹牛,因为基本年薪72万,在腾讯至少已经是3.3级别了。T3.3在腾讯属于总监级别,再上面只有T4专家级了。网友说:“到手60多k,税前年薪起码200万人民币,按照购买力来说对标湾区60-70万刀的offer不过分吧。还是说你是业界知名大牛,在湾区能拿100万刀的?”不少网友直接回怼:“走吧,别给大家丢脸了。”对于美国海归博士抱怨工资低,后悔回国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

一长一短

找工作碰壁,博士生哀叹:想通过读博改变命运,结果却是一场空

一名博士即将毕业,面临着找工作的现实问题。但找工作的过程却并不如预期的顺利,反而是坎坎坷坷,投了上百份简历,却依然没有结果,有些心灰意冷。于是乎在论坛哀叹起来:本想通过博士学历来改变命运,结果却是一场空。这名博士家境贫寒,从小乖乖娃,学习认真,比较内向,不太会说话,不算聪明,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研究生毕业。在研究生期间,也很努力,努力做实验,努力找工作。但是没有获得好的成果,只有几篇三四区的文章。找工作一年有余,在此期间投了几百个简历,面试了十几个单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路费花了一大堆,面试了高校,研究所,事业单位,公务员,博士后。至今,也没有一个好结果,前途一片迷惘与无助,再加上单身孤苦无依,内心有些迷茫与彷徨,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为何没有好的结果?回想20多年的学习,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一无是处,一无所成。这名博士最后表示已毕业回家,在父母眼里,读书会改变命运,读书多就有好工作,他们还停留在分配工作的年代,面对家人的指责,心里的苦无人诉,现实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希望自己不再活在别人的想象里。在老家人眼里,很多人认为博士一毕业就两三万的工资,但殊不知,现在的博士竞争也很激烈,好一点的高校,基本只要985博士或者海归博士,其它博士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差一点的高校,或者企事业单位。更有甚者,一些博士去当高中甚至初中老师。再回过头来看这名博士找工作的遭遇。虽然有博士学历,但成果并不出众,想要去高校当老师并不容易,但可以退而求二次,去一些地方院校的二本会有机会。本身性格内向,去面试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也没有什么优势,去研究所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目前来看,可能需要先从博后做起。先过两年苦日子,做博后期间寻找机会,争取优质文章,这是一条可行的路。一位有着相同遭遇的博士讲述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希望能够给予楼主一定的信心与帮助。同为家贫博士,工作也刚刚找到。校招比社会招聘成功性大。我之前也投过100多家单位,那时候刚开始找工作,没什么目的性,在各种招聘网站上乱投一通,结果都石沉大海。后来有机会从外地回学校参加各种校招,面试机会多了,可以选择的好公司也。此外社会招聘一般需要专业对口、工作经验,校招在这方面要求低一些,所以成功几率更大。不给报销路费的单位坚决不去。我之前也自费去过几家公司,这些不报销路费的公司都没要我,面试过程中非常傲慢,对人的尊重感很低。理性看待自己的专业。我的专业很冷门,基本上没有社会需求,所以我通过校招走到了另一个行业。话说回来,这名博士是真的找不到工作吗?不尽然,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名同行给出了如下分析。同样出身贫寒,自初中开始所有最重要的决定都是自己做的,毕竟家里人的最高学历也就初中了。可以理解楼主的处境,但与你不同的是,家里人不会过于抱怨,这一点比较庆幸。最后博士毕业选择了一个工作,这也是自己的决定,家里人也理解。就楼主的现状来看,明显是有选择的机会的,可能卡在了合适上面,不太清楚是否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但好男儿志在四方,在受到家庭阻力时,不妨一搏,尽量避免待业这个状态,也可以考虑博士后缓冲一下,再做打算不迟。 各位读者如何看待这名博士目前所处的两难困境?欢迎留言发表看法,我是教育向前冲,关注教育,漫谈教育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