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生开始从校园走上就业之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学历”成为每个找工作的大学生必然会经历的“门槛”,羡慕只有硕士生、博士生才能应聘的高新岗位。其实,当人们羡慕硕士生、博士生的时候,他们找工作也会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国家的学制普遍较长,一般情况,博士毕业时年龄往往超过30岁,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出于人才可塑性等方面的考虑,32岁以上的博士应聘成功的几率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对于博士本身而言,前期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在读书上,毕业后对于就业岗位必然有一定要求。用人单位和博士供求双方因素掺和之后,造成一些博士找工作也十分纠结。前不久,在某知名资讯平台的职场问答中就看到一位33岁海归博士,在“互联网行业就职”和“高校老师”两份工作面前异常踌躇,于是,便把忧虑发到网上寻求帮助。海归博士在网易拿到了一年40万薪资的工作,另外又有一份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年薪25万的老师的职位。对于普通人来说,两份工作薪资相差15万之多,自然选择加入网易。然而,没想到职场大家给出的建议让人大跌眼镜,几乎一面倒的支持海归博士去高校当老师。综合建议内容,可以发现为什么人们都不支持海归博士去互联网公司工作。首先,互联网行业确实容易出现高薪工作,年薪三五十万的硕士生、博士生抓抓一大把。但是,同样受到苛责的是互联网从业者的超长工作时间,加班到凌晨几乎变成家常便饭。反观大学老师,在工作和休息上明细具备优势,除去日常节假日外,寒暑假的带薪假期也是很多其他职业者羡慕不已的地方。其次,就是海归博士的年龄问题。互联网行业对于从业者的年龄十分关注,因为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因此,对于30岁以上的求职者都会慎重考虑。33岁的海归博士如果选择进入网易,那么后续必然会面临年轻人的挑战,岗位稳定性存在风险。而高校老师则不同,33岁的年龄在高校老师之中尚处青年教师阶段,属于高校着重培养的骨干力量范畴之内,未来发展值得期待。况且高校还开出25万的薪资,这在相同水平的条件下已属顶薪存在。对比之下,高校老师确实完胜互联网职位,那么,此份工作意向是否值得所有博士就业参考?这却不一定。因为,目前国内高校编制已经趋于饱和,尤其是越好的高校,招聘门槛更高。这位海归博士之所以能够拿下南理工老师的职位,也和目前国内大学青睐“留学博士”有很大关系,换作土生土长的“土鳖博士”,那可不容易。还有一点原因就是目前高校宁愿留用自己的学生做老师,也很少招聘外来的老师。因此,传统观念中“名校博士留在本校当老师不容易,去其他高校做老师总可以”的想法已经成为过去式。所以,博士找工作,高校不再是就业避风港。不仅如此,目前,企业已经从以往“招聘高学历人才”的盲目冲动中趋于理智,这可以从一些大型高科技、互联网企业中的人才结构透视一二,譬如华为、中兴、腾讯等企业,他们更喜欢招聘本科生,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高科技应用研发不需要设计很深的基础理论,而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几乎都是以研究为导向,企业对此类模式培养出的博士并不感兴趣。话落至此,我们发现似乎博士找工作竟然还没本科生好找。实情当然不是这样,毕业于知名高校的博士依旧可以找到一份让人高山仰止的工作。本文只是想告诉大家追求高学历没有错,但是不要盲目的考研读博,应有自己的追求、目的和职业规划。单纯为了逃避就业竞争去读博,毕业之后面临的就业状况依旧会毫无变化。尤其对女性而言,读博一定要慎重,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单位,对于女博士往往不是那么钟爱,即便条件比男博士高,用人单位也更倾向于男博士。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热门的留学国家陷入公共卫生危机。新形势下海归群体(泛指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包括已回国或未回国所有对象)如何制定未来决策呢?1月7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其中,45%海归期望扎根一线城市,京沪两城占3成多;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疫情及多方面不确定因素,正在重塑海外人才的发展计划。《报告》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海归求职者也呈现年轻化、高知化等趋势。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海归群体所具有的高学历特点更加凸显,回国就业在学历方面也将更具有优势。在职业选择上,金融、互联网、文娱等行业更受海归偏爱。其中,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了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12.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10.5%)依次排在其后。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具体至留学生(重点指当年毕业的应届留学生),疫情也在重塑他们的职业计划。《报告》发现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着手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较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归总体的2倍。具体到逐季看,在全球疫情爆发后的去年二季度,回国求职留学生人数同比增幅高达195%。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也对以上发现进行了佐证。2020年,有71%的受访留学生表示将回国发展,过半受访者表示疫情加强了回国意愿,28.3%的留学生改变了原先留在海外的计划,在疫情蔓延趋势下紧急回国。在这些有意回国发展的留学生中,来自英国的占比40.1%,澳大利亚(18.4%)和美国(12.7%)位列其后。同比来看,美国、加拿大两个北美国家的留学生有回国发展意向的同比增速最为突出,分别达到86.8%、84.7%,英国留学生回流人数也同比增长69.4%。对多数海外留学生而言,选择回国首因是国内疫情防控效果好。在智联调研中显示,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出于就业目的,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以及“国内就业机会更多”。但在他们计划回国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从《报告》中的占比来看,获得最高共鸣的是“不了解国内当前对海归人才政策”,占比61.7%;“不了解国内当前就业市场”占比57.5%“成为第二大障碍。此外,疫情影响下,“回国航班受限”让32.5%的留学生陷入难归故里的困境;“学业受阻,无法顺利毕业”成为13.3%留学生要解决的另一个棘手难题。另外,就业信息不对称也让留学生群体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国内的发展计划。智联方面建议,相关就业服务机构或者招聘企业,应完善海归人才服务机制、构建海归与国内市场信息沟通体系,多举措将有助于打破海归的“就业信息不对称”。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7日电 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2020年求职海归增33.9%《报告》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说明在近年来海归回国发展意愿持续增强的大趋势下,2020年疫情黑天鹅事件及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明显起到助推作用,加速海归回国潮流。《报告》显示,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报告》显示,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报告》显示,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另外,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各类互联网企业在市值规模、科研创新、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跻身全球头部行列,对高精尖海归有极强吸引力,求职人数占比较全平台高出1.6%。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为海归回巢大本营,吸纳了45.1%的求职申请,全平台求职者中只有20.6%做出相同选择。而全平台求职者期望就业热度最高的新一线城市是海归第二大回流地,占比均在3成。海归对于二到五线及其他级别城市的发展意愿也均低于整体求职者。具体来看,海归投递前十的城市吸纳了64.2%的海归就业需求,而其中排名前二的北京、上海两城则合计占超3成,深圳占8%。新一线城市杭州对海归的吸引力与广州不相上下,均在5%左右。成都、南京、苏州、天津、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依靠较强的发展潜力与引才政策,也促使海归人才积极奔赴。《报告》显示,在全平台求职者中,期望薪资在4000-6000元/月内的占比最高,达31%,其次是6000-8000元/月,占比25%。而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则整体向着高薪区间移动,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元/月与10000-15000元/月,分别占22.2%、23%,还有18.1%选择6000-8000元/月。国内疫情防控效果好成留学生选择回国首因《报告》指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着手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较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归总体的2倍。具体到逐季看,在全球疫情爆发后的今年二季度,回国求职留学生人数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95%,可见疫情对留学生回国决策起到重要影响。数据显示,当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出于就业目的,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以及“国内就业机会更多”。《报告》指出,留学生在计划回国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而从占比来看,获得最高共鸣的是“不了解国内当前对海归人才政策”,占比61.7%;占比57.5%的“不了解国内当前就业市场”为第二大障碍。此外,疫情影响下,“回国航班受限”让32.5%的留学生陷入难归故里的困境;“学业受阻,无法顺利毕业”成为13.3%留学生要解决的另一个棘手难题。超3成海归求职用时需4个月以上《报告》指出,面对即将在国内展开的就业蓝图,71.4%的留学生表示求职时看重“薪酬福利”,其次是“企业文化”(41.9%)和 “职位晋升”(41%)。同时,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留学生们将“通勤时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优先级后置,这两个选项分别占比5.7%、8.6%。《报告》指出,聚焦已在国内就业的海归群体,跟踪其找到第一份工作的用时变化,发现2020年整体求职费时比2019年更长。2020年调研的已就业海归中,超3成用4个月以上找到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其中,“4-6个月”选项集中了21%的受访者,选择“7-12个月”与“1年以上”的海归分别为6%、4%,均高于2019年调研结果。《报告》指出,海归们的求职渠道相对集中,“通过招聘网站及APP投递简历”仍为主流,占比43%。25%的海归通过直接向意向单位投递简历顺利就业,较2019年高出14个百分点;2020年,还有15%的受访海归表示通过家人或者亲戚、朋友推荐找到了回国第一份工作,同比相差不大。近六成海归薪资不及预期《报告》指出,海归回国就业后对薪资的满意程度较2019年有所提升,但仍与预期相差甚远。根据调研,57%受访者的薪资不及预期,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38%表示基本符合预期,较去年同期的34%有所上升;而表示实际收入超过理想情况的占比6%。《报告》指出,虽然对薪资并不全然满意,但多数已就业海归认为,海外留学经验在求职过程中有加分作用,身份优势让他们离好工作更近一步,这一占比为58.1%。(中新经纬APP)
一名HR在职场论坛反馈,最近收到不少博士的简历,感觉很多人做的工作,完全不需要读博,读博就是浪费,其表达了如下观点。博士毕业去做本来本科,甚至专科都能干的工作,完全没发挥出博士学历的优势,博士毕业就应该去做科研性工作,比如大学老师,研究所研研究员,人家招聘就要求博士。博士毕业去互联网公司做工程开发,ios 开发,机器学习调参,毕业都30好几了,跟这个年龄工作四五年的硕士比,没有任何优势,裁员也不会看是不是博士。招聘卡年龄也不会看是不是博士。我们部门北京公司就有2个博士,一个83年,那一个也差不多,忘了八几年的了,都还是底层码农。正常硕士毕业这个年龄都工作10年了,肯定级别比他们高,工资也比他们高。博士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教育的普及,每年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也水涨船高。在以前,博士可是含金量极高的学历,现如今,博士也不再是凤毛麟角。随之而来的是博士水平有高有低。有的是因为个人,有的是因为导师。同一个导师,如果你是续着组内强势的方向做,第二年就能有产出,又或者师兄帮你走过前期的路,站在师兄的积累上,你看上去好像两年就做出来了,其实没有师兄的五年,你不可能那么顺利。如果你是做组里之前没做过的小方向,虽然也是一个导师,但也许前三年都在跳坑,当然不会有产出。有产出都到第五年了,甚至于都不会有了。这也是为何公司里的博士,水平有高有低的原因。博士阶段跟公司差不多,都是一家大公司,招进来的人平均水平不会差太多,为什么有的组那么烂,有的组那么强。公司里那些事,在博士这个阶段是一样的。博士阶段都是看组的,就跟你社招差不多了,就跟你招人,从业内前排公司出来的,和业内野鸡小公司出来的,能一样吗?博士为何不去高校,而去企业?这个问题,就跟“何不食肉糜”一样。如果能去高校,大部分博士都会选择去高校,但现实情况是,好的高校很难进,差的高校,还不如企业。如下便是一些博士求职的现状。现在博士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同学跟他老婆今年都博士毕业,一个北大一个清华,本科都不是985,他老婆就想留北京,两人目前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如果扫大街能给一个月5万,博士照样抢着去,而且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就招博士,我女友做招聘,就招了一堆海龟清北的博士。程序员行业,本来就本硕博区别不大,也就大公司少数研究性工作需要博士,研发根本就可以不需要。国内好大学招聘只要海归或者985高校的博士,其余学校毕业的博士想要进高校,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二本甚至民办高校。读博不易,三思而后行博士求职现状,由此也引发了关于是否读博的思考。有一种人建议读博,就是对科研非常感兴趣,且已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部分研发成果,读博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只是为了学历而读博,想要取得一纸文凭,建议还是三思而后行。如果想要去高校,那就努力读博,如果只是为了去企业拿高薪,建议读到硕士研究生就可以了。毕竟,绝大部分企业的工作,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66.6%海归疫情后更看好国内发展。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海归群体所具有的高学历特点更加凸显,回国就业在学历方面也将更具有优势。重点观察当年毕业的应届留学生群体,发现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着手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较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归总体的2倍。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也对以上发现进行了佐证。2020年,有71%的受访留学生表示将回国发展,过半受访者表示疫情加强了回国意愿,28.3%的留学生改变了原先留在海外的计划,在疫情蔓延趋势下紧急回国。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更受海归偏爱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12.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10.5%)依次排在其后。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在全平台求职者中,期望薪资在4000-6000元/月内的占比最高,达31%,其次是6000-8000元/月,占比25%。而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则整体向着高薪区间移动,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元/月与10000-15000元/月,分别占22.2%、23%,还有18.1%选择6000-8000元/月。66.6%海归疫情后更看好国内发展当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出于就业目的,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以及“国内就业机会更多”。据统计,留学生毕业回国后的规划集中向“求职就业”倾斜,占比87.5%。学习深造、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选项分别占比5%、2.5%、0.8%,还有4.2%的留学生没想好具体规划,先回国再做打算。面对即将在国内展开的就业蓝图,71.4%的留学生表示求职时看重“薪酬福利”,其次是“企业文化”(41.9%)和 “职位晋升”(41%)。同时,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留学生们将“通勤时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优先级后置,这两个选项分别占比5.7%、8.6%。66.6%的海归表示,经历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与就业更加有信心。分年龄段来看,71.5%的95后表示更具信心,在各年龄段中占比最高。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现在正是毕业季,是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种招聘会求职的季节。在经济不太景气和毕业生人数再攀新高的双重冲击下,就业压力大,已经众所周知。本科生如此,硕士、博士毕业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不时能在网络上看到有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吐槽工作难找,也不时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所以,不少人得出我国博士过剩的结论。那么,我国现在到底有多少博士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1995年到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人数在70万人左右。2010年,当年毕业的博士生第一次达到5万人,近年来,每年毕业的博士生人数都有增长,不过幅度不大,大致增长一两千人。2017年,毕业的博士生人数是5.8万人。目前,每年的博士生招生人数大致就在5~6万人之间。粗略地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博士学位的总人数大约只有80万人左右(不包括还在校的博士生)。从总数上来看,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十几亿人,只有区区80万博士,并没大家感觉的那么多。为什么大家觉得博士过剩呢?主要原因还是上文所说的那样,博士就业现在也比较难。博士毕业生看起来就业门路比较宽,实际上并不是。博士毕业生通常只有三条就业门路,要么进入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要么进入企业,要么参加选调生之类的考试进入公务系统。进入企业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好的选择,毕竟工作待遇好的名企并不多,竞争也大,而一般企业很多人不愿意进去;而博士生进入公务系统也往往比较少,很多人感觉自己很难适应。所以,博士生更多地是希望进入高校当老师,环境熟悉且工作相对轻松。但是,每年毕业5万以上的博士毕业生,而内地大学每年新招聘的教师大约总共只有2000~3000人,其中还有一部分名额给了海归博士们,还是僧多粥少,自然就容易给人感觉博士过剩了。其实,我国要不断在经济、科技上发展进步,是需要大量高学历的博士毕业生的,目前的博士数量虽然已经不少,但并不是太多,都是国家进步所需要的,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博士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对此,你怎么看呢?你觉得我国博士过剩吗?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学历就是金钱。——来自网络 Photo by Marc Mintel on Unsplash很多职场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1、学历代表过去……2、不相信学历。然后给你列举一些不靠学历而成功的人士,比如:毕加索没有大学文凭……比尔盖茨也没有大学毕业…………最后再给你来一些很鸡汤的话:我没读过大学,却来到这里演讲……一技之长比学历更重要……现实职场真的是这样的吗?不过,老王认为,如果你要相信这个,或你认真,你就输了,你的职业发展不好,也很难挣到高薪,或你想进入心仪的公司,你99.99%的被拒。这都是学历惹的祸。学历真的不重要吗?假的。学历不重要是最荒谬的谎言!大家都知道,这几年算法博士是非常吃香的,只要有人跳槽,立马就有企业愿意开高薪、“不惜一切代价”挖走。这就像北京二环以内的房子一样,只要你挂出去,很多人不会考虑价格,立马抢购,慢了就没了。Photo by Ken Suarez on Unsplash几天前一个案例,让很多职场人大吃一惊,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学历问题。案例是:上海交大算法博士毕业,工作3年裸辞,连续求职被拒,理由是他的第一学历非985211。引起网友的讨论,老王认为,学历不重要是最荒谬的谎言!你可能会说,我没有学历,但我有能力。是的,你有能力,很重要。但前提,你要有展示的机会才行,没有学历,你根本就跨入不了好企业的门槛,又何来展现你的能力呢?老王做猎头十多年,见过很多类似的案列。老王认为:1、当你的学历硬性条件不过关,你根本就没有面试的机会。2、当你的学历还是专科的时候,企业会拒绝你,猎头也不会推荐你。一次,老王被邀请参加一个猎头的活动。在活动现场,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学历的问题。99%的猎头都表示,只要碰到候选人是大专以下学历,基本上都不会推荐。因为推荐给企业,企业会降低猎头的信用值。有时候,不是猎头的问题,是企业要求的问题。还有一个现象,当你好不容易拓展人脉关系,和别人在一起吃饭时,席间有人会“闲聊”,询问哪所学校毕业、哪一届的等。如果你是大专或学历不高,估计都不好意思说你的毕业学校,即使你说了,估计你立马被人划出去。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总监(第一学历大专,自考了本科),他在和“朋友们”一起吃饭时,席间有人就“闲聊”各自毕业的学校和特点。之后,他才明白,这些看似“闲聊”,其实是在给你画圈。这位朋友受打击之后,他决定报考北大或清华的MBA,来提升自己的学历。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投资圈的事情。熟悉投资圈的人都知道,投资圈是看学历的圈子。就像北京一家投资公司,只投资海归创业,他看的是学历,更看重的是圈子。Photo by Eugene Chystiakov on Unspla如果你认为仅北京是这样,那么老王带你去上海看看。前一段,老王和上海一位搞投资的朋友一起吃饭,他说,他们公司投资前期项目,主要看交大、复旦等5所院校毕业的创始人,其他基本上不考虑。当你看到这里,估计你都想偷偷躲在厕所里哭一会。我们再把视线拉回到职场。对职场人来,到底什么最重要的?老王认为,当你求职时,以下三点最重要:1、学历。学历一定是你求职的第一道门槛,如果你能迈进这个门槛,学历对你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但前提,你要有机会迈进这道门槛。2、经历。你的经历就是你曾经服务过的公司。这也是老王一直说的,能为你背书的公司。如果你没有服务过能为你背书的公司,估计你想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还是有难度的。即使你内推,被拒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老王建议职场人,30岁之前,你一定要经历过至少两个可以为你职业发展做背书的企业,这样,你30岁后,才会有机会拿高薪,才能避免失业,才能不焦虑。3、资历。资历就是你的经验、贡献、业绩、工作时间长短(跳槽的频繁程度)的综合表现形式。对于职场人来说,你的资历就是你在30岁之前一定把自己的影响力、个人职业品牌做好,因为你的影响力和个人职业品牌都是通过你的经验、贡献、业绩、工作时间长短等等来体现出来的。职场上,如果你缺少这三样,你的职业发展不可能好。但排名第一的一定是你的学历。就像前一段老王和北京的一位朋友聊天,他说,学历不重要,都是学历差的人总为自己不学习、不愿意提升而找借口。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学历很好的人。对于学历,老王建议:Photo by Allie Smith on Unsplash1、如果你是大专学历,你至少要自考一个本科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个MBA(大专毕业5年后可以报考MBA)。除非你家有矿,不靠工作挣钱除外。你一定要记住:大专未来越来越受限制,但你在工厂做工人、工地干苦力除外。但你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读MBA,如果暂时没有那么多钱,但一个本科还是需要的。2、如果你是本科,建议你至少要考到硕士。现在的高端圈子,没有硕士学位的人都不好意思向别人介绍自己。读到这里,你可能就开始杠了,比如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马云不是985/211等等。呵呵,如果你一定要这么认为,请忽略老王说的话,你就继续坚持你的观点。3、如果你根本不在乎职业发展,像寒号鸟一样得过且过,那请忽略老王的建议。写在最后请记住:学历不重要是最荒谬的谎言!
一直以来,海归就是人才的代名词,能够出国留学的要么是家里很有钱,要么是成绩非常优秀。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外的一些高校水平比我们国内的高校要高很多,所以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出国留学,在顶级高校接受教育之后,大部分海归会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馍馍。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方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国就业,可以说是跟国内人才“抢饭碗”了,那么,哪些领域最受海归们青睐呢?海归会不会给国内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带来更多的就业压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留学生小编以前看新闻的时候,总能看到一种论调,那就是很多留学生毕业之后就留在国外工作了,也没有想要回国的打算,国内很多网友因此也吐槽这些学生忘记了国家的培养和期望。不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的学生累计有500多万人,而回国学生占出国学生的比例从1997年的31.82%涨到了2017年的79.04%,学成回国学生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另外,中国出国留学生选择的学科以商科和工科居多,特别是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学生比较多。留学生看到这里,很多网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留学生选择回国呢?小编认为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外就业压力大,以美国为例,因为就业保护政策,美国很多就业机会都是留给本土学生的,而中国留学生除了工科和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学生之外,其余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因此只能回国就业;另一方面,我国各方面实力大幅提升,互联网、金融、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形成和欧美日韩等强国齐头并进,甚至弯道超车的局面,国内企业的就业机会和丰厚待遇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是十分巨大的。留学生那么,具体哪些领域最吸引海归人才呢?根据某招聘平台发布的《中国海归人才就业选择报告》,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移动互联网这三大领域最吸引海归人才。而从具体岗位上来看,数据挖掘、语音识别和投融资求职比例增幅最高,这也非常符合目前国内行业发展趋势。海归人才求职比例从企业方面来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国内三大高科技公司也是非常受海归人才的关注。在2018年发布的福布斯全球二十大科技公司榜单中,这三家公司也是榜上有名,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其他科技公司也上了排行榜,这足以证明我国在新兴产业方面的飞快的发展速度。全球二十大科技公司2019年考研还没有完全拉下帷幕,但是有些趋势我们已经能够看到,那就是选择考研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了,这其实也反映出了一些新兴行业对学历的高要求,本科学历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力了。而现在海归数量越来越多,相信国内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也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不过,在小编看来,人才的良性竞争其实对行业的发展还是有利的,只是学生们为了工作必须得更加努力了。人工智能大量海归回国“抢饭碗”,其中人工智能领域最为火爆,你觉得海归会对国内的高等教育人才造成就业压力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据2020年底教育部官方统计,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6.25%;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增速达到11.73%。1978年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热门的留学国家陷入公共卫生危机,2020年海归尤其是留学生群体的回国趋势如何?留学生就业情况又如何?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其中,45%海归期望扎根一线城市,京沪两城占3成多;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报告》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求职者呈现年轻化、高知化趋势,其中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同时,海归群体所具有的高学历特点更加凸显。 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更受海归偏爱。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12.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10.5%)依次排在其后。2020年疫情对留学生回国决策起到重要影响。《报告》显示,疫情促使2020年留学生回国求职同比增长67.3%,二季度同比增幅高达195%。 2020年,有71%的受访留学生表示将回国发展,过半受访者表示疫情加强了回国意愿,28.3%的留学生改变了原先留在海外的计划,在疫情蔓延趋势下紧急回国。45%海归期望扎根一线城市,京沪两城占3成多。依托区域经济水平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更具有海归人才吸引力。具体来看,海归投递前十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南京、苏州、天津、武汉)吸纳了64.2%的海归就业需求,而其中排名前二的北京、上海两城则合计占超3成,深圳占8%。新一线城市杭州对海归的吸引力与广州不相上下,均在5%左右。而成都、南京、苏州、天津、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依靠较强的发展潜力与引才政策,也促使海归人才积极奔赴。留学生选择回国首因是国内疫情防控效果好成。当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出于就业目的,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以及“国内就业机会更多”。但留学生在计划回国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多种挑战,从占比来看,获得最高共鸣的是“不了解国内当前对海归人才政策”,占比61.7%;占比57.5%的“不了解国内当前就业市场”为第二大障碍。此外,疫情影响下,“回国航班受限”让32.5%的留学生陷入难归故里的困境;“学业受阻,无法顺利毕业”成为13.3%留学生要解决的另一个棘手难题。聚焦已在国内就业的海归群体,跟踪其找到第一份工作的用时变化,发现2020年整体求职费时比2019年更长。2020年调研的已就业海归中,超3成用4个月以上找到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其中,“4-6个月”选项集中了21%的受访者,选择“7-12个月”与“1年以上”的海归分别为6%、4%,均高于2019年调研结果。海归回国就业后对薪资的满意程度较2019年有所提升,但仍与预期相差甚远。根据调研,57%受访者的薪资不及预期,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38%表示基本符合预期,较去年同期的34%有所上升;而表示实际收入超过理想情况的占比6%。但多数已就业海归认为,海外留学经验在求职过程中有加分作用,身份优势让他们离好工作更近一步,这一占比为58.1%。疫情冲击下,今年海归创业者遇到的主要困难以“资金流紧张”为首,达到47.6%;“订单量减少”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占比38.1%,还有28.6%的创业者面临核心人才招聘难的困境。今年的特殊背景让求职者更追求稳定和安全感,这也意味着以充满挑战、灵活自由为特点的创业型企业在当下面临更加严峻的招聘考验。另外,就业信息不对称将留学生群体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国内的发展计划。因此,无论是对相关就业服务机构还是招聘企业,完善海归人才服务机制、构建海归与国内市场信息沟通体系将有助于打破海归的“就业信息不对称”。2020年经历百年未有的变局,而由于国内的安全环境与经济韧性等因素,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意愿更加强烈,海归回流势不可挡。另一方面,对已在国内就业或创业海归的调研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和困境,如海归缺乏国内人才政策与就业市场的信息渠道、所获求职支持不足;创业者们也表示需要更多创业补贴以及招聘资源的供给。如何让海归群体在回国后发挥自身的价值,并找到归属感、消除“水土不服”,不光是海归们的必修课,也是当前包含就业机构、雇主企业在内的全社会所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有海外背景的人才来说,摆脱“海归光环”的束缚,用实力与视野做出选择,是开启一份事业的第一步。(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春晓实习生王萌报道)
据2020年底教育部官方统计,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6.25%;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增速达到11.73%。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海归群体在制定未来决策时有何变化?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留学生回国求职同比增长67.3%,二季度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95%。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更受海归偏爱。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具体到逐季看,在全球疫情爆发后的今年二季度,回国求职留学生人数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95%,可见疫情对留学生回国决策起到重要影响。分析认为,在近年来海归回国发展意愿持续增强的大趋势下,2020年疫情黑天鹅事件及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明显起到助推作用,加速海归回国潮流。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海归群体所具有的高学历特点更加凸显,回国就业在学历方面也将更具有优势。从行业来看,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依次排在其后。从期望薪资来看,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据了解,在全平台求职者中,期望薪资在4000-6000元/月内的占比最高,其次是6000-8000元/月。而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则整体向着高薪区间移动,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元/月与10000-15000元/月,分别占22.2%、23%,还有18.1%选择6000-8000元/月。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分析时谈到,一直以来,金融都是海外留学热门专业之一,这也让更多海归以金融作为国内的职业起点。另外,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各类互联网企业在市值规模、科研创新、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跻身全球头部行列,对高精尖海归有极强吸引力,求职人数占比较全平台高出1.6%。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