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海淀老师14日上“网课”,学科专家将为其答疑解惑非圣人也

海淀老师14日上“网课”,学科专家将为其答疑解惑

延期开学,老师们不仅要准备“网课”,也要按时进行培训。海淀教委介绍,该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们从大年初二就开始投入到工作中,不仅整体规划了学生线上学习课程,还为区域教师“量身打造”了网络研修课程,包括高一教材培训、常规教研和新任教师培训等内容。14日,2020年春季新高一年级的教材培训会将启动。这次培训会通过网络形式开展,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13个学科。学科专家与教研员一起,将围绕学科教学关键问题,为老师们系统讲解、答疑解惑。2月份,海淀区的中学常规教研也会上线,教学内容分析及指导、单元整体教学、学业水平考试评价及教学建议、毕业年级复习策略指导、新高考指导等成为教研活动主题。按计划,第一次活动预计2月15日前上线,所有年级、学科由教研员讲解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并对为学生录制的课程教学资源给出使用建议。2月17日至29日,各学科安排1至2次教研活动。活动类型以课标和教材教法分析为主,同时包括考试评价研讨、专家讲座、中心组研讨。对于海淀区的小学教师而言,2月中旬,第一次教研活动主要为老师们讲解本学期的教研规划,介绍区级学生学习资源的内容、特点和使用建议。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年级规划安排,其他学科整体规划。2月24日至3月13日,各学科安排1至2次线上教研活动,内容由教研员自行设计,播出时间原则上与线下教研活动时间一致。活动利用PPT录屏、现场录像播出,或利用教委视频会议系统直播。另外,海淀区原计划2020年春季学期分学科、分学段按30个教学班对千余名新任教师开展学科培训将“升级”调整。疫情期间,该区拟定各学科从开班之日至3月下旬,通过网络开展2次学科培训课程,其他课程待疫情结束后,恢复为线下集中培训。学科培训40学时,共计10次课程,调整后总课时保持不变。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刘冕编辑 王海萍流程编辑 王梦莹

李时珍

“学校变革,我们一起来!”

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主办,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和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支持的“学校变革,我们一起来!——首届校长变革领导力论坛”日前在京召开。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资深教授、原副院长李文长,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美国资深教育咨询顾问和培训师R.布鲁斯·威廉姆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教育创新与校长领导力提升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荣誉院长杜绍基以及近5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校长参加论坛。此次论坛以“学校变革,我们一起来!”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分论坛、工作坊等多样形式展开研讨和思想碰撞。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李东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希望以此次论坛为精神的纽带,聚焦学校变革的方向,共同交流和研讨校长作为变革领导者的使命和角色等议题,充分地分享经验和智慧,携手推动新时代的学校变革。顾明远先生以“新时代学校变革的方向”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顾明远说,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变革的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已大大不同于上一代人。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方式也必须改变。互联网、人工智能引起教育手段的重大变革,但最主要的变革是要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学校的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研究、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校长的领导力就表现在有没有改革的勇气、有没有整合课程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能力把全校老师结合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李希贵校长以“赋能,学校变革的时代选择”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提到,推动一场变革,或者是我们有了变革的领导力,但只靠校长一个人是行不通的。校长要善于“赋能”,让组织的每一个小团队、每一个人都有能量、都有能力,一起去实现变革。本次校长变革领导力论坛包括五个分论坛和五个工作坊。分论坛设置“校长作为变革领导者的使命与角色”“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学校评价的变革: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重建”“学校组织变革与共同体建设”“学校变革:培训者何为”五个议题,数十位教育专家、知名校长发表了自身的认识与见解。(光明融媒记者靳晓燕)

天常

共研、共创、共享!2018年京津冀教师研修工作研讨交流会在京举行

导语9月20日—21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研网以及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举办的2018年京津冀教师研修工作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和园景逸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新时代教师研修的新使命与实践创新”,会议得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北京市通州区教师进修中心、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北省廊坊市教研中心等单位的支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100余位教研和教师培训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碰撞思想,凝聚智慧,共话新时代教师研修的新使命与实践创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中国教师研修网总裁曹士勇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中国教研网运营总监高勤丽主持。研讨会现场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随后,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今年4月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而在日前举行的2018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系列密集出台的政策文件及总书记的讲话,都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这些新要求和新挑战,中国教研网、中国教师研修网特联合京津冀三地的教师研训部门召开本次研讨会,希望能通过研讨,共商新时代研修的使命、任务,共享新思路、新实践,推动区域教师研修工作创新发展,并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研训部门如何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贡献智慧。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采取“主题发言”、“工作坊研讨”等形式,围绕区域教师研训部门的新使命与新职能、教师研修工作的实践创新、研修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团队协作、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研修2.0等几大主题展开探讨。在9月20日上午的会议部分,首先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作了主题报告。莫景祺:教研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创新莫景祺处长莫景祺处长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转型”为题作了专题报告。莫处长从教研工作面临的形势、教研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创新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三个层面展开了论述。莫处长表示,目前,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课程改革的方向目前也更加明确,即改革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改革的根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后,莫处长提出,目前全国的教研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来自课程实施的挑战,比如如何将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其次是来自教研自身的挑战,比如教研工作职能、教研管理体制、教研队伍建设、教研工作条件、教研工作转型。最后,莫处长表示要积极推进教研工作转型。他说,教研工作转型是教育部门为适应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但转型不是否定过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转型是为更好地面向未来。随后,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中国教研网执行总编朱立祥、中国教师研修网数字产品专家李朝辉老师先后进行了发言。朱立祥: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今天我们如何做培训?朱立祥老师接下来,朱立祥老师以“研修创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题作了报告。朱老师说,中国教师研修网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教师培训领域深耕十余载,已累计培训学员超过1000万人次,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2017年,培训学员132万人,执行项目600余个。为适应新时代教师培训的新要求,中国教师研修网在工作开展中,有了越来越多思考,边思考边创新,边创新边实践,并充分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和中国教研网的资源和平台,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朱老师分别从基于教师学习特点、厘清教师能力要求、创新研修项目设计、技术支持,实现精准培训、研训一体,从项目走向常态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教师研修网在新形式下推动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经验。李朝辉:基于评测的教学改进校本研修计划李朝辉老师最后,李朝辉老师对中国教师研修网研发的基于诊断的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产品“三人行”进行了介绍,李老师以情景问题切入,循序渐进,声情并茂,对数字学习产品对开发背景、应用场景、发展前景等进行了阐述。该产品面向K12教育的教学环节,建立基于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知识图谱和能力框架;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数据采集及智能分析评价方法,建立精准的学生及教师个体画像;研究建立教学过程中基于场景和时空的快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个性化教与学的突破。此外,该项目日前成功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在下午的会议部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河北省石家庄市教科所副所长张惠英、北京市通州区研修中心主任、分院院长李万峰、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高勤丽先后发言,介绍各地区教师研修的实践创新,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经验。申军红:区域教师研修的转型发展与能力建设申军红副校长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申军红以“区域教师研修的转型发展与能力建设”为题,详细介绍了海淀区近几年在开展研训一体工作的成功经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北京乃至全国教师研修工作的引领者,在五大中心职能定位、研训一体融合机制、高水平教研队伍建设、研修体系转型、以项目为载体破解难题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申军红副校长把这些创新实践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与会的同行。张惠英:名师工作室运行与评估张惠英老师河北石家庄教科所副所长张惠英在随后的发言中,重点分享了打造名师工作室的经验。她结合其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河北的教育实际状况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也分享了团队的成果。李万峰:新时代研修人的责任与使命李万峰主任随后,北京市通州区研修中心主任、分院院长李万峰以“新时代研修人的责任与使命”为题作了报告。李主任从历史溯源,研修责任,使命使然;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新的标准;通州实践,转型升级,面向未来三个层面对通州区教师研修工作进行了阐述。高勤丽: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的规划与实施高勤丽老师在当天下午会议的最后,高勤丽老师以“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为题作了报告。她认为教师研修是一种互为资源的建构性学习,要引导教师更多地关注自身实践经验的价值,并进而激发改进自身实践的积极性与行动能力。同时,结合具体项目案例,讨论了混合式研修课程规划与实施的要素及课程内容、研修方式、教学制度、系统支持等要素的结构关系,以及如何把教师实践资源课程化,如何开展混合式研修。9月21日,研讨会继续进行。在当天会议的上午部分,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支梅、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姜志惠、河北省廊坊市教研中心主任张占国、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书记卞永海先后发言。支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发展路探析支梅院长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支梅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发展路探析”为主题进行了发言。支梅院长说,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信念素养、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基于此,丰台分院重新梳理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路,并从建立教师的专业认同、养成教师的专业反思、形成教师的专业自觉三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姜志惠:做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多面手”姜志惠校长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姜志惠在发言中介绍了该学校在推动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方面的情况,以及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在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姜校长以“孵化器”、“输血仓”、“多面手”三个关键词进行了阐述。张占国: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教研创新张占国主任河北省廊坊市教研中心主任张占国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教研创新”话题展开了论述。张主任表示廊坊地处京津腹地,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廊坊由于自身的条件有限,留不住高水平人才,这也给廊坊的教研工作带来了困难。随后,张主任就廊坊教研中心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员配备开展全面的教研工作,以及取得的一些成绩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卞永海: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师成长新路径卞永海书记在当天上午会议的最后,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书记卞永海分享了该中心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经验。卞书记表示,天津市河西区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研制了《新任职青年教师三年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在该方案实施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比如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做好新青培训工作的重要条件;适合的课程设置,是做好新青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多样的培训方式,是做好新青培训工作的重要抓手;三位一体,区本运行机制,是做好新青培训工作的关键保障。张铁道:工作坊研修的探讨张铁道院长在当天下午的会议部分,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教师教育专家张铁道和与会嘉宾进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工作坊”研修。现场参会人员组成了成功经验、困难挑战、技术应用、改进措施四个讨论小组,分别就如何评价京津冀三省市教师研修实践的成功经验?有效开展教师研修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改进这些问题的可行措施有哪些?如何利用网络移动技术改进教师研修?四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其它在场人员可以通过微信群针对任何一个话题进行提问和解答。分组讨论中各小组经过思想碰撞,深度分析挖掘各个问题的内涵,并最终形成了一些共识,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就讨论成果与所有参会人员分享,张铁道院长对每个问题的成果进行了总结点评。各组代表发言通过这一灵活的交流研讨形式,将京津冀三地的教师研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困难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整合,对三地教师专业发展部门今后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借鉴。至此,为期两天的会议圆满结束,很多参会的领导专家都对本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获益良多。最后,高勤丽老师对两天的会议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京津冀三地研训部门的成功经验,探讨了研训部门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本次研讨会是京津冀教师研训部门合作发展的开端,逐步建立共研共创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并期待该研讨会将连续办下去。关于本次研讨会专家发言的详细内容,教研网微信号将会在后期整理后再进行发布,敬请关注!官网:http://www.zgjiaoyan.com

阮元

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成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市、区系列文件精神和相关工作部署,提升海淀区思政教学质量,促进海淀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高校和区域内中小学,成立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凝聚各方力量和资源,协同创新,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有效实施的策略和路径,破解新时代思政教学的挑战和难题。6月8日,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成立仪式成功举行。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会长关国珍,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芳,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春风,海淀区教工委书记尹丽君,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史怀远,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吴瑾,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罗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支瑶,及“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部分教研员参加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教研组成立的背景和意义罗滨校长首先介绍了教研组成立的背景和意义。罗校长说,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的成立仪式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前期有充足的筹备和研讨,厘清职能和定位,后期将有教学研讨会,不断推进实践创新。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明确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晰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框架。2019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号召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辐射作用,与中小学开展结对活动。2019年12月,《北京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对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具体部署。成立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旨在区域层面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强化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罗校长用四个关键词介绍了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工作的思路:深刻深刻认识和理解。在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深入研究思政课本学科内容,更要深刻理解和认识思政课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开展生命教育等方面发挥的重要育人功能和作用。 凝聚凝聚资源和智慧。通过成立思政教研组,整合高校、中学、小学的资源,借助海淀区丰富的高校资源和名师资源,加强对思政课教研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各学段思政教师在整体中做好局部工作。创新创新机制和方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将通过一体化思政课程的衔接、一体化的教学研究、一体化的专题研讨、一体化的教师研修,带动整体工作。形成常态化的研讨机制,通过研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让学生有实际获得,同时解决思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实施双组长机制,高校教授和海淀进校教研员共同担任组长,引领教研组工作。工作中强调跨学段、实践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探索探索路径和经验。高校和基础教育聚焦思政课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是新的合作模式。如何促进海淀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提升海淀区思政教学的质量?如何探索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海淀范式?需要探索相应的路径和实践经验。罗校长表示,海淀进校将持续努力,做好高校、区域和中小学合作的纽带,发挥区域教研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做好牵头和组织工作。希望教研组成员多投入,勤思考,积极贡献智慧和思路,切实提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质量,揭牌仪式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关国珍会长、刘芳副会长,海淀教工委尹丽君书记,海淀进校罗滨校长共同为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揭牌。颁发聘书首期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 有16位教研员,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四所高校的教授,七所中小学的一线教师与海淀进校教研员共同组成。与会领导为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教研员颁发聘书,8位教研员代表接受聘书。教研员代表发言01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峻岭教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非常重要的举措。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重于做好大中小的衔接。通过教学研究,一是要实现内容的衔接,分层次分阶段,避免德育教育的重复;二是要注重方法的衔接,不同学段在理论和实践等方法上要各有侧重;三是要培养学科专业教师的育人理念,所有学科协同共担育人职责,同向同行。同时希望各部门从顶层设计、制度设计、体系化建设等方面共同努力,推动科研走向实处。02丨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的成立,是在海淀进校良好德育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是海淀为全国做出的重要示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尝试和设计,特别是成立教研组,能够为全国各地思政老师的教学做出方向引领和实践示范。作为教研组组长,我将与各位老师通力合作,努力达成预设的目标,取得良好的效果。03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张玉兰老师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的成立,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也是从事思政教学工作者的热情期盼。作为教研员,我将依托教研组平台,从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策略的优化以及一体化教研模式的建构等将各方面展开研究。永不言败,是每个思政人的本色,为了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我们将直面挑战,不懈努力。04丨人大附中张帅老师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备课和研修活动,为一线教师搭建了研究和提升的平台,将不断促进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是海淀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的又一次领先。作为一线教师,我将在工作中持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贡献能够代表海淀水平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经验。 05丨清华附中郎艳老师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为一体化教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老师们可以熟练地使用网络会议,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地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思政课常学常新,作为一线教师,我将多学习,多交流,勤思考,勤实践,在教研组里发挥好自己的作用。06丨人大附小李峥老师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为一线思政教师提供了专业学习的机会和拓宽视野的平台。作为小学思政教师,我将在教研组中积极跟进方向引领,努力汲取专业营养,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尹丽君书记讲话海淀区教工委尹丽君书记首先祝贺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成立,祝贺16位老师聘为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教研员!并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对于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的支持表示感谢!尹书记表示,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下的一项重要工程,成立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将极大地推动大中小学跨学段教学研究,形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新局面。尹书记强调:01 明确思政课的重要性首先是一体化的育人,此次疫情也是一次生命和思想教育的重要契机。中小学复课后,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关键课程的作用,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规划长期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02 建立健全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不是实体教研组,因此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如建立调研机制、集体备课机制、跨学段听课研讨机制等,教研组成员发挥好自己的作用。03 做好顶层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要立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围绕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评价和队伍建设,开展跨学段教学研究和交流研修,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尹书记强调,要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希望海淀进校党政班子负起主体责任,高站位,宽视野,建立“大思政”理念,带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做好机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成果推广工作。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关国珍会长讲话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关国珍会长热烈祝贺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研组”的成立。关会长指出,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的成立,是海淀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系列文件精神在落实层面关键的一招,务实的举措和创新的探索。关会长讲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如何把立德树人做到实处?最突出的时代特征就是强调大中小学一体化。因此成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研组有着特殊的意义,教研组要关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达成,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思政课一体化落实教师是关键,教研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海淀大中小一体化教研组成立后,希望大家继续以奋进的姿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精神,抓住思政课一体化这个关键词,团结大中小学教学研究的力量,在三个方面加强研究:01 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教学方法思政课上的好不好,关键是要牢牢把握住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方向。在思政课一体化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科学方法。02 加强典型课例的研究,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同台备课,共同上好思政课,在内容、方法上都需要典型案例。在整体推进过程中,期望率先拿出一批能给老师、给教学以正确引领和启示的好课例。03 多做保障机制和制度的研究思政课一体化能走多远,能否坚持,能否真正实现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机制和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保障。希望今后通过不断机制创新,增强队伍凝聚力,更好地呈现同台备课后思政课的生命和活力。关会长表示,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将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全力支持海淀区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不断创造可以示范引领的实践经验。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的成立,标志着海淀区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程,而一体化教研是这项工程中重要的专业支撑。未来,将在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和海淀区教工委教委的领导下,在海淀进校和各位教研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切实持续推动思政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成立仪式后,教研组开展了第一次集体备课。

泰伯

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马林赴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调研

8月20日,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马林到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调研。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副校长支瑶、数学教研室主任邵文武、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崔琰、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咏梅、中学生物教研员张柳,就科学思想方法的凝炼进行座谈交流。市科协二级巡视员兼科普部部长陈维成参加。罗滨介绍了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近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补偿型到示范型,再到研究型的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成为了培养名师的沃土。围绕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展开了讨论,借助深度学习的理念,从目标、主题、评价、任务等不同维度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为学生学习学科思想方法提供内化的载体,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要基于学科核心知识将学科思想方法具体化,同时也要将相关内容转化为教师研修课程。三位教研员分别以生物、物理、数学三个学科的学科思想方法为例,分享在学科教学中传授学科思想方法的设想和预期目标。崔琰认为,培养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要从现实世界的问题入手,经过抽象后建立模型,再用物理的方法解决发现的问题;张柳认为,生物学科集中体现了结构观、功能观、系统观等学科思想,要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生物课程;邵文武认为,要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改进现有教学方式,进而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再通过新的教学情境促进跨学段的教研方式,将学科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学科教学中。马林充分肯定了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为区域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做出的贡献。他指出,科协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对公众进行科学普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科普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更要将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传递给公众。青少年作为科普工作的重点人群,也要在学校的课程中学习科学思想与方法,在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要与学校的课程相结合,以科学思想方法作为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和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桥梁。科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也会反哺日常教学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来源:北京科协】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旋爱

和新中国同龄!从“两座破庙就是教室”到海淀“新优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15

说起田村,大家并不陌生。田村是海淀西部比较大的一个区块,是北京早期的“城中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田村与中关村、花园村并称“三村”。后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田村周边道路逐渐通畅,楼盘高树。就是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有一所学校和新中国同龄,她见证了北京教育70年的变迁和新中国的成长足迹。她就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原田村中心小学)。70年前的学校,田村街上一东一西的两座破庙就是教室,五十年代后期才扩建了几间平房;70年后的学校,是一所拥有34个教学班,近1200名学生、70多名教职工的海淀区“新优质学校”。70年,发生了哪些耐人寻味的故事?本期“我和新中国共成长”——“走进与新中国同龄的京城学校”将带大家近距离感受这所学校,一起透过老照片,回忆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第四站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时光记忆1949年—2019年艰苦卓绝,沉潜坚守(1949年-1976年)50年代的操场。1949-197670年代的教室。1949-19761956年,团员教师合影。1949-19761958年,校长路梓田与教师昆明湖合影。1949-19761959年,宁世兰带领四年级学生景山知春亭活动留影。1949-19761962届校友回母校。1949-19761974年,王桂香老师与学生合影。1949-19761976年,学生在天安门合影。1949-19761977年,校长刘俊秋校长室外留影。1949-1976教学为本,基础始成(1979年-1994年)80年代学校的校门。1979-199480年代的操场。1979-19941989年9月,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以师为本,课题引领(1995年-1997年)第二届教学年会举行。1995-1997第三届成功教育研讨会举行。1995-1997延续课题,春色初绽(1998年-2008年)学校举行科研课题培训。1998-2008硕果累累,学校的荣誉墙。1998-20082008年4月30日,奥运倒计时100天。1998-20082008年4月4日,亲手绘制奥运福娃。1998-20082008年5月30日,开展红领巾我为你自豪主题教育活动。1998-20082008年5月16日,捐款仪式。1998-2008以生为本,争创特色(2009年-2010年)60年校庆,师生共同庆祝这一刻。2009-201060年校庆表彰校长。2009-201060年校庆表彰教师英雄。2009-20102009年10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个数字广播电台少年议事厅在这里建立。2009-20102009年5月21日,学校学生参加“五月鲜花”文艺演出。2009-20102009年7月20日,残奥会冠军朱鹏凯和同学们在一起。2009-20102009年5月4日,成功来自不懈的努力。2009-2010文化立校,继往开来(2011-2019)2012年开始的戏剧课程,坚持课程意识在先、全员参与、学生自主、民主评选。2011-20192014年, “走进北京教育学院”上图书馆课。2011-2019201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2011-20192014年,与香港校长同上美术课。2011-20192014年8月31日,吸引人的开学典礼。2011-20192015年,荷兰皇家足球教练员到校。2011-20192015年,学校增设足球课程。2011-2019孩子们的英语戏剧课。2011-20192016年,和加拿大老师一起上课。2011-20192016年,郑研老师用小组合作教学上数学课。2011-2019孩子们欢乐地演奏。2011-20192017年10月,英国伦敦教育学院院长参访。2011-20192018年7月,台湾友好校参访。2011-20192018年10月,与香港圣博德小学结为姊妹学校。2011-20192018年,加拿大友好校师生参访。2011-2019前世今生向着现代气质的优质学校迈进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建校于1949年,前身为北京市海淀区田村中心小学,2014年8月变更现名。隶属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的公办小学。70年,弹指一挥间,这所学校的变化特别大呢。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现占地面积1.63公顷。办学初期,田村街上一东一西的两座破庙就是教室,五十年代后期扩建了几间平房,1989年由市、区、乡三级政府和友邻单位集资建教学楼。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作为海淀教育窗口学校,与中关村、花园村并称“三村”。2011年抗震加固学校校舍发生很大变化,多媒体、电子屏、专业教室等一批现代化技术为学校办学延展新的路径。教与学方式开始发生变革,和着全国课改的节拍,学校明确了文化立校,价值引领的发展思路。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高互动反馈示范学校、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国际绿旗环保学校、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平安校园、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校、京城“中国好老师”百所联盟校、京城百所特色学校、京城教改创新领军小学、海淀区小学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海淀区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海淀区冰雪实验校、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项目实验校、海淀区“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先进学校、海淀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海淀区“三八”红旗单位、海淀区食堂管理先进单位,海淀区治安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科技馆场馆基地校、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研究实验基地、海淀区青少年涉台基地校、京台中小学交流基地、海淀区戏剧教育基地校、教育部校长助力工程“影子培训”工程示范校、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站、聘请外国专家资质校等。我校先后与加拿大Progressive Academy学校、芬兰1所、台湾台北东门小学、香港郭怡雅神父纪念学校、香港圣博德学校、香港爱秩序官立学校等7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学校正在办立足社区,具有学术品味、开放的国际视野、现代气质的优质学校路上稳步前进。比心新中国祝新中国70岁生日快乐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和新中国共成长。一代代的老师和学生,见证了学校向上的生长。让我们走近这所学校的校长、老师、家长还有学生,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校长说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校长:王忠慧70年见证了一个民族内忧外患自强崛起的历史,70年见证了一个学校开创基业发展壮大的历史。70年的坚韧卓绝,70年的辛勤耕耘,赢得一路繁花,累累硕果。这是一所崇尚自然的学校,这是一所人在中央的学校,这是一所每个学生都能站在前排的学校......如今学校合着新时代的节拍,朝着建设立足社区,具有浓郁学术品味、开放的国际视野,现代气质的优质学校迈进。老师说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肖燕华老师向上滑动阅览80年代末,我怀揣教育梦想走进海淀区田村中心小学。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枝铁笔,一卷蜡纸,一座庙宇,几节教室……斑斑驳驳。90年代,讲台变小了,黑板变宽了,操场变平了,学生变多了,一座教学楼矗立起来了。学校成为海淀区窗口校,对外开放了。2002年课程改革的号角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了。电视机、投影机、多媒体设备先后走进教室,塑胶跑道,篮球场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201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从村小到学院,新的基因融入学校。历任校长,无数教师,用朴素的教育情怀,辛勤耕耘,滋养一批又一批的幼苗茁壮成长。祝福附小!70华诞,再谱辉煌!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张红健老师向上滑动阅览70年出生的我,在89年,祖国母亲四十华诞之际,来到了原北京市海淀区田村中心小学校。一座白色楼身、墨绿的琉璃楼顶,耸立在一片平房中是那么的耀眼,时任刘俊秋校长告诉我,咱们学校与共和国同龄,9月刚搬进新教学楼,你是幸运的又是幸福的。那时的我真的为学校感到自豪。如今时间的长河已来到了2019年10月,弹指一挥间,扎根沃土三十载。我已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普通教师蜕变为海淀区科研学科带头人、学校的管理干部。经历了90年初期双槐树、龚村两所小学融入到学校宽广的胸怀;见证了新世纪2014年为了涵养学术气质的教师,为了每一个学生素养的发展,更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进行的更名。我和教师团队在一次次参与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教师团队交流活动,在热情地迎接来自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台湾两地的研学团队中成长。感谢您学校,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相信您的明天更美好!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朱亚利老师向上滑动阅览普天同庆七十载 我与祖国共华诞不论黑夜与白昼 莘莘学子尽成才历经风雨志不渝 桃李芬芳花盛开黑发成霜积日月 青春献与三尺台田村小学大变身 师生家长乐开怀教院附小气象新 立德树人育英才教育科研领航程 言传身教润无声神州大地添秀色 家国昌盛永不衰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李燕老师向上滑动阅览初进校园时,我还是个懵懂的求学少年,迎接我的是美丽的校园和诲人不倦的老师。再次回到校园,我已是一名教师。熟悉又亲切的校园,让我感觉:回家真好。我的母校,与共和国同龄。从求学到工作,我和她一同成长。曾经的三尺讲台,如今已经升级为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老师们也不断地通过学习、研修提升自己,现在学校每7名教师中就有一名硕士,我也成为海淀区的骨干教师,大家都力求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最适合孩子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成就每个学生。祝福母校迎来70华诞,我愿用努力继续为您添彩!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 杨影老师向上滑动阅览我是教院海淀附小2010年入职的教师。和别人不同的是,我是大学毕业回到了母校执教。从学生到老师,我见证了学校快速发展的二十几个春秋。如今回母校执教近十年,一直致力于学校“为了每个人的最大可能”办学理念的实践探索,如今我已成为教坛青年才俊,我很幸福。在母校70华诞之际,我想对您说:您的昨天留下了我踉跄前行的脚步,我的明天将与学校一起继续扬帆起航!我爱您,祝愿您与祖国共辉煌!家长说向上滑动阅览2019,我的祖国,生日快乐!2019,教院附小,生日快乐!2014年 的9月,女儿走进了学校,那一天,老师们用太阳般的微笑迎接孩子,那一天,老师们用温暖的大手牵起了孩子的小手。学校牵起了老师,老师牵起了孩子们。就这样,大手牵着小手,孩子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大手牵着小手,孩子学会了升国旗,唱国歌;大手牵着小手,孩子学会了踢足球等各项体育项目;大手牵着小手,孩子学会了手工制作,科学小实验;大手牵着小手,孩子学会了马林巴的演奏;大手牵着小手, 孩子学会了关心老师和同学,学会了珍惜友谊,也变得更加自信;大手牵着小手,孩子认识了过去的田村小学和现在的教院附小;大手牵着小手,孩子发现了校园越来越美,特色课程越来越多,校园活动越来越丰富……田有界,六年的小学时光即将结束,春无限,学校和老师们的教诲和师恩却将伴随孩子们一路走下去……——2014级杨思珞家长眼看着甲夫一天天长大,转眼间来到教院附小已经是第六年,作为孩子的家长,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孩子在期待的目光中茁壮地成长。从一个小拖拉到现在能够积极完成课后作业,主动清理个人卫生;从一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变成一个主动帮助同学的小男子汉;从一个沙发小土豆到现在参加国际冰球比赛。感谢孩子的努力,感谢教院附小校长、老师的科学教育和谆谆教诲。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也煞费苦心。每学期有亲子运动会,心理课,家长会,让我这个没有经验的家长,也慢慢成长着。衷心地祝福教院附小: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2014级陈甲夫家长在过去5年中,我的孩子在教院附小学习成长。从一年级懵懵懂懂的孩童,俨然已经成为了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可以承担一些集体工作的少年。作为家长,我感受到孩子变得自信、自主,享受愉快的校园生活。五年来,相遇到的班主任、老师,有活泼幽默的,有暖心关爱的,也有不怒自威的,共同的是:都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心系孩子的成长念。5年间,硬件设施不断改善,从桌椅、餐食、厕所、操场都在变化……相信学校会越来越好。 ——2014级郭思涵妈妈从孩子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开始,教院附小就成为了我心中的圣殿,它将引领我的孩子在人生的起点上迈出重要的第一步。回想上学的第一天,我带着孩子穿过喧嚣的闹市,挤过狭窄的弄堂,随着拥挤的人流走进校园,安静的校园就像龙卷风中心的八角楼阁,古朴静谧的那样格格不入。而如今,校园周围的喧闹声消失了,逼仄感没有了,拥挤的人流也不见了,剩下的只有巍巍学府静静的伫立在那里,也伫立在我的心中。校园为孩子撑起了一片成长的天空,感谢并祝福教院附小!——2014级卢禹希家长教院海淀附小是彩色的。春天的迎春、夏日的月季、秋季的银杏、初冬的红柿,校园四季美丽而令人向往。教院海淀附小是温暖的。每次参加学校活动总能看见老师们俯身和学生交谈的身影;每次孩子归来总能听到老师和同学之间亦师亦友的故事,亲近拉进了心与心的距离。教院海淀附小是向上的。管理理念是从孩子出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艺术团体极其优秀。这样的学校、老师涵养了阳光自信的学生。学校美好有目共睹,明天美好显而易见。我们祝福学校迎来70年华诞!——2014级王诗惠家长对于孩子来说,学校就是家的延伸,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渡过的。五年来,孩子在教院附小快乐地成长,因为离家近,每天都可以有充足的睡眠和玩耍时间。班里的同学大多是同一小区从小玩儿到大的小伙伴,一起上学放学写作业,在看似平淡的每一天里孩子从萌萌的小豆包成长为懂事的男子汉。在这所朴实、低调的学校里,老师温和亲切,学生和家长少有成长的焦虑,更多的是体会静待花开的幸福。——2014级闫思丞家长学生说向上滑动阅览我眼中的学校是漂亮的。每当下了课,操场上有着男生们踢足球胜利的呐喊声;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音乐教室里时时传出同学们美妙的歌声;天井里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学校的每种声音我都喜爱,这些声音愉快又悦耳。学校的景色也是漂亮的,春天,小草变得翠绿,显得更加活泼;夏天,很多花都从梦中醒来,争奇斗艳;秋天,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似的从空中飘落;冬天,雪花像一些白色的小精灵在空中飞舞,松树仍旧苍翠!——2014级3班马小云我已经在教院附小这个友爱的大家庭生活了快六年了,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发现这个神奇的校园。我眼中的校园是美丽的:生态园里,有着夺目的银杏,青翠的白桦,清澈的小溪,美术教室旁种着一棵高大的杏树。金秋十月,树上挂满了柿子、红红的山楂。我眼中的校园是多彩的: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树梢上的鸟儿叫的婉转动听。下课了,同学们的笑声在操场上和走廊里此起彼伏。运动场上洪亮的口口号更是响彻全校。我和身边的同学在这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我会永远记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教院附小。——2014级3班杨思珞我的学校,校名为教院附小。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五年了,在我看来,我的学校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我的学校有绿色,柜子是绿的,黑板也是绿的。学校也是红色的,教学楼外墙的颜色。学校也是蓝色的,椅子与桌子的颜色。我的学校更像一种水果——火龙果,看似平淡的外表中却藏着点点滴滴。我的学校有许多兴趣社团,如快板、行进管乐,这个校园带给我快乐,我非常喜欢这里。——2014级3班赵问天我看见校园的绿植变得更加青翠,空气是那么清新。高大的树木耸立着,为嬉笑的同学遮阳。我看见音乐教室内,一阵阵愉快的乐声随风飘出,那是乐队同学的训练声。乐器银光闪闪,洋溢着新的气息。学校变了,又没变。同学们纯真的笑容不减,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同样不解。对我们来说,这些不变,才是最好的变。——2014级1班赵云雅踏入校园,书香弥漫。一阵暖风,吹佛身边。校园是诗,校园是画。校园是一条历史的长河,校园是香山红叶似火。校园的天井花香弥漫;校园的生态园鸟鱼飞舞;校园的操场青春绽放;校园的小花园碧绿迎人;校园的教室书声朗朗。美丽的校园令人陶醉。这里是诗的海洋,这里是花的乐园。我们的校园,梦想成真的地方!—— 2014级1班 李兆轩校如母亲国如父,跟随祖国改变新。从校至名无不变,却遵传统把新加。革新破旧我校起,紧随时代把旧换。绿树丛生环境美,笑容常留师生面。—— 2014级1班 蔡依辰挺拔俊俏的树木,姹紫嫣红的鲜花,干净整洁的校园,先进的教学设备,营养丰富的午餐,丰富多彩的课程。新颖的教学方式,有趣的实践活动。祝贺母校,70华诞生辰快乐!祝福母校,更加蒸蒸日上,桃李满园。—— 2014级1班 张嘉艺我眼中的学校是红色的。我看着狼牙山五壮士强渡卢沟桥的故事,我心中无比激动,我眼中的学校是蓝色的。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冷酷竞争——足球赛,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竞争——考试。我眼中的学校是温暖的,每当见到同学们,我总会情不自禁的笑,我爱我的学校,因为它是多变的。——2014级陈甲夫我们的学校,让我们非常自豪,我们学校和祖国同岁呢,而且我们入校的那天也是学校正式更名的日子,从妈妈上学就在这里,学校已经在这儿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也非常喜欢学校。 从刚走进学校校门开始,我们就大吃一惊,教学楼旁是个大水车,楼里传来师姐师哥兄的读书声,音乐楼里是我校号队传来的美妙音乐。到了今年,我们已经成为学校最大的孩子了,这一年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学校的培养。——2014级李梦铎我眼中的学校,就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我眼中的学校还像一座花园,里面长满了美丽的花朵。我的学校,老师为我们甘愿付出一切,只为培养我们,把我们变成未来的人才。这就是我眼中的学校。——2014级杨冯亮我眼中的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在体育课上跑步时,有一位同学被绊倒了,同学们都纷纷申请带他去医务室。我眼中的学校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操场上,小伙伴儿们在游戏。教室里,同学们在歌唱。专业室里,同学们在学习珐琅制作。——2014级杜姝霖我眼中的学校是一个百宝箱,因为学校中新奇的事物有很多,例如新的知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环境。——2014级费子涵我眼中的校园,就像石榴一样,红里透粉的外壳,恰似我那充满温馨的美丽校园。而校园里边成长着许多小果实,在这粉色的外壳的呵护下,变得甜滋滋的,就像我们一样,在这五年的小学生活中,快乐地成长着……我的校园,就像水蜜桃一般甜蜜;像葡萄一般活泼;像香蕉一般多姿;像荔枝一般优雅纯朴……虽然我已经六年级了,却忘不了以前学校中老师对我的良苦用心,老师们背靠黑板,向我们传授着那些知识,带着我们在知识王国中摸索,寻找智慧的钥匙,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带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其中学习,生活。能在这样自然、饱满、充实、愉悦的校园中学习,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2014级郭思辰我的学校有一个很大的操场,我喜欢体育课上在操场上奔跑,我还喜欢校门口的那个水车,喜欢上面写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那个石头。我最喜欢语文课,因为它能教会我很多知识,我也喜欢学校的午餐,因为学校的午餐美味又可口。——2014级胡一凡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70周年,更名五周年了,我也升入了六年级,在我的五年学校生活中,我们感受到了学校的点滴变化。学校与共和国同龄,有70年历史。开学典礼上,校长给我们看了1949年建校时的校门照片,我们感受到了学校的变化。我们的校园很美。春天有粉色的桃花;夏天有国色天香的牡丹;秋天有金黄的银杏;冬天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梅花,生态园里还有水车和小鱼,漂亮极了。走进操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挺拔的白杨,每棵白杨下面都有一个圆形的树椅,树椅中间还摆着五颜六色的凤仙花,在这里坐下,舒服极了。我们的学校发生了许多变化。曾经的厕所进行了翻修,变得干净、整齐了许多;操场的护网重新刷漆,为学校添了一抹亮色;图书角重新开放,课间,总能见到一年级的小同学去图书角读书。学校给我们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以前,学校只有管乐队,DI等社团,现在,学校开设了几十余种社团,以及足球队、滑冰队、滑雪队、DI科技队……学校还和四所学校建立友好关系,让两方师生进行交流访问,给我们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也有幸参与过接待香港郭怡雅学校同学的活动,与他们一起参观故宫,品中华传统文化,一起进步!这是一所以人为本的学校,这是一所每个学生都能站在前排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我们快乐成长,收获了知识,也学会了许多道理,我喜欢我的学校。——2014级郭思涵一张张老照片,就是一段段绝佳的故事。或充满激情,或布满艰辛,或浸透甜蜜。这所崇尚自然的学校,这所人在中央的学校,这所每个学生都能站在前排的学校,70年,合着新中国成长的节拍,变得越来越好~我爱你,祖国!我爱你,学校!这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心声~祝福我们的祖国,越发繁荣富强哦~相关链接她是大山里最温暖的“班妈”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14年春天诗会,他们一起走过北京27个地方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2跨越70年!这组来自新中国同龄学校的老照片没看完就泪奔了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3变脸大王?河东狮吼?其实她是孩子王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4小学校大情怀!54人中队大“班”这样传承王亢精神!|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5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6从普通村小到家门口的好学校!这所大红门地带的学校与新中国共成长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7哇!我们的体育老师“返老还童”了!|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8北京第7个! 全国第34个! 潞河中学“钱学森班”有何不同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9她!是北京市第二所公办校,与新中国共成长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10我的名字叫班主任!繁琐却爱意满满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11一群顽皮学生变暖心“大白”!这位美女老师用了什么魔法?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12围观!汇文中学英雄班里的“小英雄”有多硬核!|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1338年,28万字,记录了她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温暖故事!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14策划丨“北京教育播报”团队文字丨李 培 素材丨学校提供责编丨李 培 主编丨雷 玲

弟子记之

北京百万中小学生今起在线学习 名师录制云课堂

名师录制云课堂 家校原创小游戏 心理热线诉心声 课表开发创新操北京百万中小学生今起在线学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市日前发布延期开学的通知,而全市百万中小学生将在今天开始线上学习。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本市多区教委和多所中小学校了解到,为了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除市教委提供的在线学习资源外,各区和各学校也立足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开“微课”列“课表”指导学习面对延期开学的情况,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各区和各学校都根据各区和各校学生情况组织教师录制在线课程。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在西城区教委的指导下研究制定《西城区网课录制方案》,整合区内教育资源,开始陆续录制网上课程,将于2月17日上线播出。届时,高三年级、初三年级语、数、英三科每科上线4个左右的微课资源,选考六科每科上线3个左右的微课资源,并且此后每周都将上线类似数目的学科资源。第二批课程资源及以后每周资源都要保证提前一周准备完成。中学其他非毕业年级、小学各年级,如需统一为学生录制网上学习课程,区教委将统一安排,录制时间在2月17日左右进行。通州区也从2月17日起推出“名师课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线上课程,教师同步在线辅导答疑。通州区学生观看 “名师课堂”可通过通州区教育云平台、融汇副中心APP、歌华有线电视通州台等平台,通州区教师研修网也将适时发布课程信息。据了解,“名师课堂”由通州区251名优秀教师参与录制。在智育课程方面,中学每天推出10节学科课程,每节课40分钟,每周50节课可供选学,已安排课程如生物学科《传染病及其预防》、地理学科《分析影片中的地理问题》;小学每天推出12节到14节学科课程,每节课20分钟,每周近70节课可供选学,安排课程如语文学科《跟着李白去旅游》、数学学科《因份儿“结缘”》等。不仅如此,不少学校还为学生设置了建议性的“生活作息时间计划”或“课程表”,何时学习、何时锻炼身体等内容一目了然。“课表”内容与居家生活结合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各区和各中小学为学生们制定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中,亲子游戏、家务劳动等与居家生活相结合的内容也被列入其中。比如,在丰台五小教育集团的“延期开学不停学”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计划中,每天中午午休时间和晚餐时间都安排了家务小能手的内容,引导孩子在家中学习劳动教育,并且在每日的晚餐后还建议安排“亲子一起玩”的娱乐和游戏时间。海淀民族小学还设置了《民小硬核家长“哈喽王叔”设计的亲子科学游戏等你来玩(第一季)》、《今天你练字了吗?》等课程,在市区推荐学习的课程资料的基础上,学校推送自己的特色课程。“我们这些课程资源在学校官方公号上推送,全都是学校原创的,基本上都是趣味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学习,还有很多体现的是跟家长的互动,比如科学课,是由我们一个家长研发的,是个适合家长孩子一起玩的亲子的科学小游戏。”海淀民族小学相关老师介绍说。通过微信群等监控学习质量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在对于学生每天的学习质量监控方面,各校也有妙招,微信群、视频互动等方式都包含其中。密云区新城子中学就建立了“一对一导师制”。除了与每个学生电话联系,学校还制定了“一对一导师制”,保证每一名学生每天都有一名导师和他电话、微信联系。要有一共享(实时位置)、一询问(外来人和出门情况)、一提醒(防控疫情)、一指导(心理健康、学习)、一交流(家长)。在2月17日延期开学当天,每一名学生都将接到导师专门打给他的电话、发给他的微信,给他予精神鼓励和方向引领。日前,市教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做好延期开学期间中小学生居家学习与生活指导工作,明确提出,延期开学期间,不上新课,不得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各区也严格遵守,为学校划出底线。比如,海淀区教育系统就中小学延期开学工作强调,停课不停学并非单纯的网上教学;在线指导,为学生制定每日学习计划,适当延长课间休息,控制观看视频的时间。海淀区教委要求各学校必须准确定位,还要守住底线:不得组织学生上新课,不得向学生推荐任何培训机构或学习类APP。亮点“心理热线”进课表 推给师生和家长疫情期间,延期开学以及疫情信息的不断推送,可能会令学生们的心理产生一些焦虑等负面情绪。不少学校还推出在线心理疏导,将“心理热线”安排进“课表”。其中,丰台五小教育集团为同学们推荐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计划(建议)”中,每天15点45分至16点半这段时间,一个“我想问我想说”安排引起北青报记者注意。“这是给孩子专门开通的心理热线,孩子们在这段时间可以随时与心理老师交流沟通,说说心里话。”丰台五小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心理热线,学校还设置了心理游戏,陆续推送给学生。在长辛店七小的推荐“课表”中,也特定在周五14点到15点安排一个小时时间设立“心理健康”内容。怀柔一中也开通了抗击疫情心理支持热线,学校两位心理老师每天16点至18点开始热线服务,学生每人可以有25分钟的咨询时间。一六六中学心理教师团队研发了《抗疫心理健康自助手册》,通过学校微信订阅号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老师和家长。手册中除了介绍时下我们可能会出现的身体心理状况以及调适的办法,还针对大家关切的心理疑惑进行解答,帮助大家以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这场“战疫”。北京十五中党委也组建了一支由心理团队、体育专业教师、医务工作人员、校团干部组成的宣传小组,从对学生的心理关注与疏导、科学指导防控、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和搜集相关时事述评等多个维度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师生树立科学的防控意识、从容应对的积极心态、理智客观看待问题的思想方法。微信群里“听”疫情 提炼防疫知识点市教委要求各区、各学校始终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知识学习作为居家学习的重要内容。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各学校也通过各种形式科普疫情防控知识。“从历史学科来看,你了解世界历史上几次大型疫情的背景是什么吗?从政治学科来看,你认为公民在疫情期间享有的权利有哪些?从英语学科来看,你知道和新冠肺炎相关的单词怎么写吗?”在清华附中大兴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一个课题,需要同学们“跨学科”地去探讨和研究。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们会拍成视频反馈给自己的“导师”。在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导师制”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疫情期间,学校采取班主任导师协同管理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同样,关于新冠肺炎防控的广播也在密云二小的班级微信群中定期播出。“新闻袋袋裤”让孩子们知道党和国家为什么要以这么严格的方式来防止病毒的传播,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摆在首位。而按要求在家做好隔离和防护、保护好自己,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此外,“心灵驿站”板块引导每一位同学有效管理自我情绪;“最美逆行者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这场“战疫”中,无数人冲向了前线,一个个感人泪下的故事足以让他们理解“先锋”的含义和生命的意义;每日家长微课堂,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课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为每个家庭营造幸福氛围。开发创新操 锻炼添“选项”周一上午跳绳2分钟、室内慢跑低年级600米、背肌练习2分钟……马驹桥镇中心小学为保证同学们在家每天锻炼一小时,精心制定了一周七天上下午不同的锻炼内容,以“课表”形式发送给同学们。“学校还将依托网络视频资源,以小视频或文字等的形式,定期推送优质的、适合小学生锻炼的内容,一周为一个周期。体育老师进班级群,给学生指导。”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英才学校还开发了3套武术操与4套游泳操,保证学生的运动量。在密云二中,由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洪斌统筹指导,编排、录制的一套学生居家运动操备受欢迎,这套操通过新媒体平台发送到每一位学生手中。这套操包括早课拉伸练习、中课力量练习、晚课有氧练习三个阶段的练习内容。每组训练都有具体动作标准、数量和时间要求,一套运动下来时间保持在80分钟以上。同时为学生做了运动注意事项、健康小知识等温馨提示。未来还将有更多居家运动训练指导陆续推出。本组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林艳刘婧 蒲长廷对话“我只是把心中想说的表达出来”对话人:人大附中高三学生刘翌新这两天,一首与疫情相关的RAP《空城》火了,其创作者是人大附中高三学生刘翌新。在紧张的高考备考期间,他和同学李宇昇以RAP的方式,将对此次疫情的所闻所感创作成一首歌。这首RAP在音乐平台上线后,引发很大反响。北青报:为什么写下这样一首RAP?刘翌新:我只是把心中想说的表达了出来,当时看到一些言论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就决定写下这首歌。开始也没想到会传播的这么远,我也挺惊讶的。但大家喜欢我也感到很开心。北青报:创作花费了多少时间?刘翌新:整首歌用了6个小时完成。我用午饭后休息的半小时来制作,从开始定主题、想法,做beat用了一个中午。然后发给我的朋友李宇昇同学,让他找找感觉写词。他对词的贡献很大,我只做了稍微修改和整合。之后就是录音,我还不太会混音之类的处理,也是跟着教程慢慢摸索的。最后出来一个相对满意的作品。北青报:你也是一名高三生,目前备战状态如何?刘翌新:我现在开始在家里二轮复习了,歌弄完也就继续收心投入学习,音乐的爱好等高考之后会再继续。我会尽量按学校作息走,找到备考状态。文/本报记者 林艳

阮咸

海淀区将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中关村十大高精尖产业紧缺人才有这些

2019年1月15日,在北京市教委指导下,由海淀区人民政府、海淀区教委主办,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职教集团、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承办的“2018年海淀区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示活动”在京举行,大会主题是“产教城融合促进中关村科学城发展”。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职教集团秘书长、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副院长尧川主持了本次成果展示活动。区教委主任王方在讲话中表示,在职业教育方面,海淀区将重点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在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重点领域,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逐步构建产教城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密希望大家认识到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产教融合对人才的培养,统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工作牵引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发展,为我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中关村科学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在活动上讲解了2019年北京职业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活动中,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副院长武蕾代表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职教集团发布了中关村十大高精尖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十大高精尖新兴产业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汽车、节能环保、科技服务、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目录的发布有利于指导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和职业培训机构有的放矢地设计、开展紧缺人才培养。大会还为十位产教融合导师代表颁发证书,为五个“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授牌。十位产教融合师资代表☆黑钻石(北京)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马强☆墨客区块链公司信息安全总监苗知秋☆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法务部总经理苏云鹏☆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总监邓翀☆校园VC创始合伙人、创业布道师、天使投资人殷建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宋华☆百度云智学院认证业务负责人王冬☆91科技集团副总裁刘洋☆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体验设计总监刘剑峰☆北京天鼎合壹品牌设计公司董事长、创作总监池泓五个“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北京亿赛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氪空间(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活动中,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与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凤凰数字媒体教育、颐信泰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校企签约仪式。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将与这三家单位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方面展开密切合作,促进学生素质更全面地提升。百度云智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教科院职继所、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分别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演讲。未来,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职教集团将整合成员单位的力量和资源,致力于为区域内的行业、企业、院校和城区发展打造一个相互合作、协同创新的产教城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提升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服务北京市城市发展的贡献力!来源:东北新闻网

鼠猫

新教师成长的海淀秘籍(绝对干货)

导语新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也是培训体系的主体,只有让新任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怎样才能让他们深度卷入其中?海淀区给出了一种思考路径。近年来,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教师人数逐年增多、高学历教师比例不断加大、非师范类毕业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这些现象,都对新任教师培训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新教师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培训方式单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足,课程设置连续性、系统性差等现象,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海淀区教委对新教师培训也有宏观的考虑,为了持续保证海淀区教育的质量,首先,每一位教师都要清楚理解海淀教育的理念,在这一点上统一思想;其次,不管新教师毕业于哪里(学习背景差异),将去到哪一所学校(学校环境差异), 通过在区域层面接受相同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之后,让学生能享受到基本一致的课堂学习标准。面对挑战,“十二五”以来,海淀进校建立并实施了指向精准供给的需求型区域新任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外显直接成果就是,在突然而来的北京市中小学新任教师(任职一年)首届“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海淀区成绩位居各区之首,一等奖获奖率达到55%,超过市平均获奖率39 个百分点。2018 年的第二届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奖率依然高位领先。“课程体系既立足新任教师当下需求,又面向新任教师未来发展需要,精准供给。”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表示,该体系关注新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让每一位新任教师都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者。为此,在课程结构设计上,海淀进校开辟了公共课程和学科课程的职业理想与师德、专业发展、学生教育、学科教学四个模块,对新任教师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持续的精准培训。新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也是培训体系的主体,只有让新任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怎样才能让他们深度卷入其中?海淀进校采取了“互动参与式”的培训方法。海淀进校依托海淀区丰富的教育资源,整合了优秀的、多元化的培训师资,包括外国专家、市区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优秀的一线教师等,多方法、多视角、多维度引导新任教师深度参与,主动建构,最大限度地提升学员的实际获得。新任教师培训课程结构比如,在学科课程中,就以课例培训为载体,通过听课评课、与骨干教师同课异构、课例研讨等,多层次、多主体、多轮次互动,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促使新任教师不断建构对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认知,关联自己的教学实践,夯实学科教学基本功。清华附中英语教师杨依霖对此深有体会。师范院校出身的他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在教学上有些迷茫,只想着怎样把一节课上完。但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培训,他已经明显感受到新任教师培训课程给他带来的影响,“上半年就组织了10 期培训,有专家讲座, 有新任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有个人教学展示,每次培训都是干货满满,让我受益匪浅。”一方面,海淀进校以“互动参与式”培训实现新任教师的深度卷入,让新任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另一方面,在课程实施上采用混合式培训的方式,充分利用现场培训和线上培训各自优势,实现大规模、全覆盖,同时又兼顾个性化,并为学员提供精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混合式培训中两种课程的配合与互补以公共课程为例,现场培训课程涵盖必知必会的、需要整体把握的内容,为新任教师架构系统的认识框架,解决突出的疑难问题,学员通过亲身感受进行学习。比如,现场研修课程——“教委主任第一课”是海淀区教师培训的品牌,也是新任教师培训特色课程。2017 年11 月26 日,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就为1200 余名2017 年新入职的中小学教师上了第一课,新任教师结合自己在学生教育、班级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陆云泉进行提问,陆云泉现场解答了新任教师的每一个问题,并给予了新任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理念、思路、方法、策略,使新任教师获益良多。教委主任第一课而在线微课程则涵盖个性需求、相对独立的内容,具有“小、多、细”的特点,精准解决新任教师具体的问题,或引发更多的思考,新任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自主选学。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组还精心选择了24 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德育带头人、继教负责人作为网络导学教师,针对新任教师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并对新任教师的作业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反馈评价,实现网络学习全过程的跟踪指导。培训方式层层落地实施,但效果如何,不能只靠表面的如火如荼来验证。为此,在课程中,海淀进校运用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对培训课程效果进行评估。以学习层的评估实施为例,各学科开展了基于培训主题和内容的基本功测评。不同学科采用的基本功测评方式不同,主要包括教学说课、研究课展示、微格教学展示、教学技能考核、板书设计等形式。比如,小学语文学科采用教学说课+ 现场板书展示的测评方式;中学英语学科采用教学说课+ 微格教学展示的测评方式;中学体育采用现场教学设计+ 教学技能考核(口令、广播操、各体育专项基本技术动作展示)的测评方式。培训课程效果评估在测试之前,培训者可以帮助有需要的新任教师修改和完善测评内容,借以激发新任教师的习动力。测试结束后,针对测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给予新任教师个性化的反馈,精准指向其后续行为改进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测评的数据结果也将为培训的后期追踪、区校联动的后续精准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促进新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评估的结果也为课程体系本身的调整、优化提供了依据,支撑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培训体系下,海淀区培养了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新任教师队伍。数据显示,从2012 年到2016 年,累计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新任教师共4093 人,其中,新任教师对公共课程满意度高达98.8%,各学科课程的满意度均在97% 以上。培训既满足了新任教师的当下需要,为他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提供一个更高职业起点的同时,又促进了其长远的持续发展。本文为“区域教育”原创内容作者 | 方娇责任编辑 | 黄春霞微信编辑 | 黄春霞

振振有辞

北京海淀:全链条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招聘会招揽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海淀“上班历时3个多月,累计服务北京市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企业、中小微企业等1051家次,海内外各类人才万余人参与。12月22日,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指导,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组织实施的“海淀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圆满收官。“项目紧密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建设,重点聚焦国际人才社区建设,通过用好用活中关村百校联盟成员高校资源,开展人才对接、培训交流等活动。”海淀公服中心介绍,项目分央地人才对接交流、领军企业国际化培养、招揽重点高校及归国留学优秀人才三大服务项目组织实施,旨在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赋能育才扩大朋友圈提升人才竞争力“研修班不仅通过聘请政府领导、行业大咖、名校教授为我们授课,还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启发了CTO们对新兴科技持续不断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带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为企业带来价值。”来自豪尔赛科技公司的一位参训学员向记者表示,“更重要的是,这次培训凝聚了一批优秀企业家,为我们搭建了企业间互动的平台,可以扩大企业的朋友圈,加速企业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海淀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打造一批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领军队伍,在项目运行期间,海淀公服中心面向海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胚芽计划培育企业、海淀区“重点企业”、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中关村“瞪羚计划”等创新型企业,联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北大CEO班、人大CTO班、对外经贸CFO班三期面向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的高端领军人才培训,3期聚焦国际前沿技术的提升特训营及国际创新论坛。项目累计邀请48位国内专家教授、5位海外专家教授通过面授课程、互动交流、头脑风暴、企业走访、国际创新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对参训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国际前沿技术培训课程,累计服务海淀区企业135家,完成培养各类企业家及核心骨干404人次,参训满意度100%。参训人员普遍认为,“培训为公司商业模式及技术路线提供了多维思考空间,进一步开拓了企业国际化视野,能够助力高科技企业在所涉及的行业及领域创新发展,促进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海淀、中关村的人才国际化发展水平,有效支撑海淀区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希望能够再次参加此类培训。”搭建平台助力辖区央地合作+成果转化“央地”人才对接交流活动,也是“海淀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又一重头戏。系列活动坚持服务于中关村科学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赋能制造业人才,促产学研融合发展”为主题,分别围绕“IoT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题、工业大数据创新技术与应用、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关键技术与应用、国际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与应用、5G技术与移动通讯关键技术与应用专题、军民两用新政策新技术新应用、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应用与标准化专题”8个方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国际技术交易所专家、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和辖区内企业、创投机构代表,交流探讨技术应用、供需合作,及研发咨询需求等8期项目对接交流活动。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及中国信通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信部赛迪智库等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和企业专家37人,发布科研成果37项。吸引了来自物联网、自动化、移动通信、智能制造、电子科技等领域中关村科学城企业336家次,从事研发、设计和应用的技术负责人、项目管理者924名。参与企业及代表对项目整体安排、活动计划、组织实施及服务表示满意。专家教授分享了课题的前瞻性、专业性等内容,对企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以及科研成果发展落地、技术引进、专家引进等有极大帮助。才聚云端面向海内外招揽人才“2021年就要毕业了,听说中关村好多知名互联网企业来学校现场招聘,想趁这机会找一份心仪的工作。”“招聘举办的很用心也务实,应聘的毕业生素质都较高,2021年要是还举办类似的活动,我们还会报名参加。”毕业生和企业双方的期待,也是海淀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中关村百校联盟校园招聘团精准对接企业与高校的初衷。为满足中关村科学城企业人才需求,此前,“中关村百校联盟校园招聘团”采取线下和“才聚云端”线上双模式宣讲、招聘,走进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开展15场重点高校入校招聘会和2场留学生专场招聘会,覆盖京津冀、东北、西北、华中地区,同步开展了“才聚云端”系列网络招聘会,包含10期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讲堂和6场带岗直播活动,吸引聚集全国高校优秀毕业生以及归国留学人员到海淀就业创业,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品牌影响力。期间,海淀公服中心累计服务海淀区企业580家次,接收简历17321份,其中现场接收纸质简历12867份,“才聚云端”线上平台接收电子简历4454份,初步达成意向6449人。1月1日刊发在《海淀报》作者:孙卉编辑:王维华 陈乃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