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海淀开创教研机构引领中小学集群发展新模式彼得潘

海淀开创教研机构引领中小学集群发展新模式

开学前夕,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以下简称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开启了首届全员研修。海淀进校和海淀进校附校、海淀进校附校香山分校等6所成员校的全体教职工近900人集体研修,这也是5月10日海淀区宣布成立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以来的首次全员研修。 这次集团校的全员“亮相”意味着什么?新登场的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又将如何引领各成员校共同发展,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尤其是助力海淀东部教育新崛起呢?记者带您一一揭秘。开创全国集团化办学“先例”5月10日,经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研究决定,成立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消息一发布,海淀区的学生和家长“炸开了锅”,甚至称这波操作为“惊天变局”。 新成立的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由海淀进校作为集团牵头校,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香山分校、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玉渊潭中学(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地质中学(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纳入教育集团。 各成员校保持独立法人资格,各学校的校名、学校建制、办学性质、招生范围均保持不变。出任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的是海淀进校校长、正高级教师、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罗滨。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此前的集团化办学,大多为名校或特色校“牵头”,成立集团,由名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则开创了全国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先例,由研修机构牵头,教科研部门与中小学集群发展,开创了全国集团化办学的新生态与新模式。教育集团发展共识已达成海淀进校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在集团内部先后开展了系列活动:开展了系列座谈会,多次组织成员校校长、书记、教学干部、学科教研组长展开研讨,参与海淀进校暑期全员研修,调研学校需求,了解学校发展、学科组建设情况,共谋发展路径;多种形式走访学校:深入多所集团成员校调研、走访,深入了解学校建设和发展情况;多种形式学习、研究:持续开展文献学习、部分集团干部参与全国集团化办学培训工作坊、校内多轮次研讨,认真学习集团化办学经验;多种途径专家咨询:集中召开了集团发展专家咨询会、专家座谈、专家访谈,高位引领集团发展。 海淀进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校长罗滨介绍,经过系列座谈、走访调研、学习研究、专家咨询,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将致力于打造集团发展新样态:教研机构引领中小学集群发展新模式。秉承“思想领航、专业引导、深度教研、内涵发展”的宗旨,坚持“和而不同,彼此尊重,协商共治,创新发展”的理念,构建“专业引领型共同体”: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资源融通共同体、问题解决共同体、学习交流共同体。 “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智能+’时代,社会迅猛发展、国际格局不断变化。集团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有高境界和大格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前瞻思考,主动应变,创新发展,最终实现有质量提升、情感归属、文化传承。”罗滨说。

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

摘要: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高级研修班定义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新思路,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入场者新型教育模式。8月16日,人工智能高级人才培训班首期班暨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高级研修班在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开班。交通视频检测、运动目标检测、人脸识别、AI+生态……人工智能高级人才培训迎来首日开讲,一场关于人工智能高级人才的培养计划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高级研修班“首堂课”在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开讲。本次高研班由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承办,北京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淀城市大脑科技产业联盟协办。北京市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巩振文,北京市海淀区环保局副调研员艾德科,北京市海淀区应急管理局副调研员史学军,北京联通二区分公司总经理杨学东,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院长、北京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柳进军,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副院长、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代总经理尧川,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军,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高性能计算专家张云泉等受邀出席了当天的开班典礼,开班仪式由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副院长武蕾主持。人工智能顶尖人才仍供不应求“智能测评”、“快递分拣机器人”、“无人驾驶”、“安保机器”……如今,人工智能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医疗、城市建设、制造业、交通、金融、教育等众多行业,因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绘出了未来人类世界的新样子。据加拿大人工智能公司Element AI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AI人才报告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从业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但顶尖人才仍然供不应求。有相关数据显示称,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严重失衡。同时,我国各高校培养输送的相关人才只占市场所需人才的30%至40%,人工智能人才教育不足问题突出。可见,不断强化人工智能教育的力度,补齐人才短板,是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的当务之急。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制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由国务院于2017年7月8日印发并实施。从2017年至今,国家相继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指示性文件。“人工智能”成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近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海淀区也相继出台了关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政策,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加快“海淀区人工智能高级人才培训学校”建设,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去年,北京市经信委组织相关单位,通过大量的调研和专题讨论,编制而成的《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显示,北京人工智能企业一半以上仍处于初创期,在A轮之前的企业占比达56.97%,具有创新发展潜力。从企业成立时间看,北京人工智能企业2015-2016年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人工智能快速增长特征明显。从区域看,60.96%的人工智能企业注册在海淀区。中关村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北京市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巩振文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在大量城市数据中,用不断发展的AI技术去挖掘巨大的价值,可让“城市大脑”演进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就像自来水和电力一样。”开班仪式上,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巩振文在开班仪式上表示,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的建设是一项长久性的复杂巨系统工程,更需要具备交叉学科、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巩振文指出,希望此次高研班能通过系统专题辅导,增强各板块、各相关“城市大脑”负责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认识和把控能力,培养“在AI领域最懂政府的,在政府里最懂AI”的复合型人才,提出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方法和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海淀“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的发展再赋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如何破?面对全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级人才,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首要前提。近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着重提到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技能人才体系构建”,“推动创新创业实践及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加强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措施。有专家指出,企业与高校在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上各占优势,两者合作宜取长补短,促进企业深度参与校企融合。从研究内容和人才流动来看,高校需要企业的数据和工程化能力,企业需要高校的研究人才,只有实现双方资源的获取和有效整合,才有助于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据了解,本次高研班计划聘请来自985、211高校人工智能专业讲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聘请来自百度、第四范式、寒武纪等知名人工智能企业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讲师承担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在课程设置上兼具了理论与实践地紧密结合,包括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生态和智慧城市管理四大应用场景的案例剖析;城市大脑实际项目场景需求策划等,教学形式涵盖讲座、游学、经验分享沙龙和项目路演等。首期班的学员包括“城市大脑”专班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中海系统内业务单元负责人及核心骨干,海淀“城市大脑”建设服务的管理者、项目经理和规划设计者等。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院长柳进军在开班仪式上作教学动员。开班典礼上,“人工智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聘书同期颁发。“要将此次高研班打造成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一期。”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院长柳进军在开班动员会上表示,本次高研班搭建了优质的学习平台,学员通过系统化学习可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知识及如何在城市管理中应用。与此同时,高研班特有的资源平台可实现与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资源的有效对接,这一优势会让学员终生受益。他表示,中海纪元作为海淀“城市大脑”建设运营平台公司,以企业资助为主、员工自愿报名并承担部分学费的方式,支持近五十名学员,参加此次人工智能高级培训班首期班,旨在培养人工智能优秀人才,储备后备干部,为员工搭建成长平台,要让更多骨干精英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进一步开启品质化职业生涯,涌现出一批人工智能界的“明日之星”。开班典礼上,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人工智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聘书同期颁发,“首堂课”即邀请到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讲授《大数据、超算和深度学习融合创新的计算智能时代》。人工智能高级人才培训班首期班全体学员合影留念。据悉,海淀区在刘圣国副区长带领下,由海淀园、区人社局、区教委、国资委、政研室共同编制了“海淀区人工智能高级人才培训学校”(简称“人工智能学校”)筹建方案,走访了大量人工智能企业和高校,即将针对企业需求举办一系列人工智能专项人才高级研修班。本次高研班是“人工智能学校”筹建工作的第一步,标志着海淀区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未来,高研班还将积极探索实践以人工智能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选培模式,致力于为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动态、精准、高效的培养紧缺中高级人才,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黄埔军校”,助力海淀区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完)来源:东方网

冬荫功

海淀探索“众筹式”教师培训新模式

万杰是海淀区太平路小学的老师,虽然已经有15年的教龄,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已经十分优秀,但她仍然盼望着参加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为骨干教师量身定制的培训活动。“从参加工作至今,以往没有一次培训能让我有如此心念想参加第二次的感觉!之所以我对此次培训如此喜爱,如此难以割舍,不仅仅是培训内容的高水准,还有培训模式的吸引力。这样的培训,三位专家级的老师不仅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更让我欣喜的是,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我们共商共研,通力合作,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思维饕餮盛宴。”万杰老师口中的神奇的培训模式,其实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创设的“众筹型工作坊式”研修,目前这一培训模式已经全面应用在新任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好评。“众筹”走进教育领域众筹模式主要用于创意产品的筹资。近年来,众筹逐渐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已经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影响。教育众筹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课程体系,缩小教育资源分配的差距等。作为国家教育改革试验区,北京市海淀区拥有本市基础教育最多样的办学主体、最大的办学规模和最多的师资人数。记者从海淀教委获悉,截至目前,海淀区共有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近3.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6万人。虽然海淀教师总数只占到全市六分之一,但多年来,海淀在高端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始终全市领先,适度超前,特级教师占到全市四分之一以上。一支以203名在职特级教师为引领,以400余名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5200余名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基础的名师梯队已经形成。怎么能充分激活骨干教师这个关键群体的内动力,盘活骨干教师的资源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大样本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骨干教师专业再提升为工作重心的培训思路,借助丰富可选的研修课程,充分挖掘科研院所、特级教师等优势,采用“众筹型工作坊研修”“浸润式专题研修”“主题式高端国际研修”等方式,帮助骨干教师突破发展瓶颈,打通专业再造的路径,5200余名骨干教师真正受益,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助力每一所学校的内涵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海淀特色的学生,不断提升海淀教育的美誉度。一次研修终身受益“众筹型工作坊研修”究竟是种怎样的体验?记者参加了一次“基于《教师培训标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工作坊研修。来自河北、天津、山东、内蒙古等省市的50多位教师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走进了工作坊研修的现场。不同老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解不尽相同,各地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让老师们聚焦主题,将系统性不强的经验进行梳理,培训的组织者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为每一位老师提供了统一的学习资源。老师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后,便开始了本次工作坊最重要的部分——6-8人组成一个小组,从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教学评价设计三个角度中选取1-2个,研讨并提炼出本组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研修,促使每位老师在小组内成为研究者和分享者,在智慧的碰撞中,老师们高水准地完成了研修的内容。并在每位老师高效率活动中,几位专家细致观察,适时点拨,为培训成果的生成,给予了适切的指导。当然,专家的点评和微讲座,激发了老师们继续研究的热情。“研修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不舍这三天有趣的课堂,不舍陪伴教导我们三天的老师,不舍和我们并肩作战的同伴……”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老师张栖云说。众筹培训走出教室上个暑假, 陶行知中学的杨丽峰老师一点也没闲着。她参加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研修培训班,让她有机会在五天时间里近距离接触了六位大咖级科学家,在充满神秘感的科学家带领下,走进高端实验室,再次探究科学的真谛。“这样走出教室的方式特别好,今后在教学中我也要引领学生对实验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科学探究、科学论证,留给孩子对科学的强烈热爱和真诚的求知欲,真正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接班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赵杰志认为,海淀区骨干教师的群体特点决定了研修的内容和方式,为这个群体的老师提供高标准和高水准的研修课程,激活他们专业再发展的动力,具有深远意义。说到研修课程的底层思考,赵校长说,参加研修的骨干教师不仅仅是输入者,他们更应该成为输出者,特别是学理研究基础上的智慧输出者。这样的研修,强化在学习共同体中将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内化和提炼,在高阶思维碰撞中提升专业化水平。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研究和实践中将骨干教师“众筹型工作坊”研修模式进一步迭代升级,突出互动参与、合作分享、实践跟进的特点,为区域骨干教师整体研修质量提升提供专业的支持。(聂蕊)

三日三夜

2020年北京大学海淀区首席执行官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

11月9日,2020年“海淀区领军企业国际化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培训项目收官之作——北京大学海淀区首席执行官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来自海淀区重点企业的60余名企业CEO将进行为期六天的集中研修。本次培训在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和支持下,由海淀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主办,中国技术交易所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承办,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支持。结合海淀区企业对国际形势及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求,邀请北京大学教授专家,同时深入标杆企业学习,切实为参训企业提供企业创新领导的新思路,把握企业发展的“机会窗口”。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姜大宽、海淀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刘树英、中国技术交易所副总经理孙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出席开班典礼,并进行了简单而庄严的戴校徽、宣读承诺仪式。中技所副总经理孙长表示,本次培训是大家相识的起点,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大家成为业务上的伙伴、生活中的好友,共同在海淀区这片创新的沃土里,坚持创新理念、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创新发展。未来,中技所将加大力度运用多年来积累的国内外创新资源,深度服务于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的海淀区领军人才的整体培养,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为未来全国范围内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北大CEO班有三高的特点:课程高端,学员高端,产业高端。此次课程的核心是去寻找创新、技术、以及这些模式背后所依托的底层数理逻辑和经济思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后北京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学院,如今政商学界都活跃着北大经济学院的校友。这次研修班毕业以后,大家也是正式的北大校友,享有北大校友的一切福利政策。最后希望大家在这几天的学习中能有新的思想碰撞,新的火花、新的收获。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姜大宽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海淀区全面落实 “两新两高”发展战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本期培训,是海淀区人社局结合海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特点,依托北京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与中技所丰富的国际师资开设的课程,从而达到提升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创新领导力,助力企业全面快速发展的目的。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加强彼此间的学习与创新、融合与合作,促进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支撑海淀区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做出更大贡献。据悉,北京大学海淀区首席执行官高级研修班根据新一年度海淀区政府专项资金使用计划,依托北京大学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与中技所丰富的国际师资、标杆企业资源,围绕“宏观经济政策透析、金融科技及大数据信息化战略、金融形势分析及投资理念、传统文化与领导谋略、组织管理及营销思维”五大领域开设课程。在面授培训的同时,开展团队建设、头脑风暴、企业参访等协同学习方式,提升海淀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创新领导力,引领海淀区企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

卜商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新址开工

6月18日,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新址的工地上,多辆卡车带着大红花整齐地排列着,挖掘机也准备好随时待命,《进校欢迎你》的歌声为现场带来一片喜庆的氛围,新址建设开工了。智慧型海淀教师发展中心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于1972年,秉承“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校服务”的宗旨,为海淀区域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校址几经搬迁,新址建设终于开工。 据了解,新校区占地面积17204平方米,建成后主要用于开展全区干部和教师的教研、培训、教育实验、资源研发以及区域内外干部教师业务交流。新校区将突出“两融合”——“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教育融合”,坚持“三个优先原则”——即结构功能系统化优先、交通组织便捷化优先、设施配套合理化优先,在空间布局方面坚持智能化设计,打造“学习+”的研修模式,全面建成面向未来的智慧型海淀教师发展中心,形成海淀教育现代化研修的新标杆。 据了解,新校区建将设历时两年,建成后将为老师们提供高效、方便、舒适的学习研修空间,形成工作、学习、研究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为海淀教师打造一个开放多元、健康生态的家。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硕果累累奠基仪式后,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了庆祝建国70周年海淀教研成果汇报。全体参会者首先一起合唱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向祖国母亲70华诞致敬。随后,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作了《对标世界一流服务海淀教育——庆祝建国70周年海淀教研成果汇报》。 建校47年来,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从最初的因陋就简、艰难起步,到培训机制日臻完善、教辅资料誉满全国。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定位更加清晰,服务区域教育功能增强;研修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研修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教师教育逐渐走向专业;项目载体引领海淀教师教育高品质发展;不断完善进修学校管理,建立了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多年发展,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学成果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海淀中高考成绩连创佳绩,教育质量更加优质均衡。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秘书处都设于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首期“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中国教科院STEM创新协同中心、长三角地区研修基地落户海淀进校;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对口支持四所学校,国际研修持续推进,海淀经验已经输出到国际。不仅如此,今年,海淀区教工委教委又将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的重任落在进校的身上,探索教研机构与中小学集群发展的教育新生态。助力建成具有海淀品质的教育强区未来,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还将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为愿景,助力海淀建设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海淀品质的教育强区。 活动中,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也进行了主题发言,从自己和海淀进修学校的情结谈起,讲述了在进修的帮助之下,学校“以教研引领助内涵发展以专业支持促品牌提升”的发展历程。 北京中法实验学校特级教师杨冬香也以《教研为我打开职业幸福之门》为题,介绍了自己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不断引领下,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成长的感人故事。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表示,接下来将努力进一步优化整合职能部门,聚焦教研能力提升,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提升评价能力、评价水平,抓好集团建设,提升海淀区教育教学水平。希望海淀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加强对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机制体制的研究、经验的总结。要在“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意识形态”上继续努力,要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发挥海淀教研专业支撑作用。承担重任协同攻坚,全面推进教育集团发展,打造集团的集群式发展新生态,坚持和而不同理念,让集团校在协同发展中实现特色发展。(王洁)

无思无虑

海淀区CEO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

继CTO、CFO高级研修班顺利结束后,北京大学海淀区首席执行官(CEO)高级研修班作为“2020年海淀高端领军人才培训项目”收官之作,于11月9日正式开班,来自海淀区重点企业的60余名企业CEO参加培训。企业的竞争是CEO的竞争,CEO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一位参与培训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次领军人才培训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系统提升思维的高端学习平台,使我们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提升能力。今后我们也会把所学内容落实日常管理中,使个人和企业同步发展。”CEO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关乎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姜大宽介绍,本期培训是区人力社保局结合海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特点及企业家需求,依托北京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与中技所丰富的国际师资,围绕“宏观经济政策透析、金融科技及大数据信息化战略、金融形势分析及投资理念、传统文化与领导谋略、组织管理及营销思维”五大领域开设的课程,在面授培训的同时,开展团队建设、头脑风暴、企业参访等协同学习方式。通过培训,最终提升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创新领导力,助力企业全面快速发展。据悉,为使企业不断了解最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未来,海淀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还将继续与各大高校携手,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领军人才服务平台,助力中关村科学城领军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走得更高、更远、更稳。

野东西

海淀教育成果向全国10省市推广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不仅传递了优秀成果,传递了理想、责任和担当,还传递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率的工作机制。”“感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提供的饕鬄盛宴,从内容到形式都让我们收获满满,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消化、内化和转化。”“借力海淀的成果,我们将探索适合本区域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学科教研课程,建设学科教研基地和教研团队”……近日,海淀区举办海淀区进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启动暨培训会,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的教育精英来海淀取经,推广海淀教育成果。海淀教学成果获全国认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是海淀教育的重要专业支撑力量,近10年,面对顺应教育改革的挑战,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方位积极探索教研转型,走出一条新时期教研服务的新范式。作为海淀教育“命根子”的根,“金名片”上的钻石和珍珠,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海淀教育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支持。多年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探索区域教研转型,整体构建了海淀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三维四级”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形成“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模式。2018年,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研究成果“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据介绍,该成果由教研员牵头组成各学科教研共同体,历经七年,在中小学先后组织20个学科参与、50余位专家支持、2000余次各级各类研讨和现场会,150余所学校应用学业标准改进教学,293所学校(次)、62678名(次)学生参加学业水平测评,26000余教师参与“5+M+N”研修。通过提升区域教师群体课程育人能力,促进区域整体育人质量提升,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全方位改进教学。 “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促进了教学理念的转变,由“考试导向”转向“育人导向”,引导广大教师顺应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课堂教学依据,把国家课程标准创造性转化成海淀学业标准,是对国家课标的重要补充,是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前瞻性思考和有益探索;创建了“研-修-评-改”一体化教研范式,大面积服务和支持教学改革,做到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高考成绩也节节攀升,具有普适性和可借鉴性。该成果能为教育教学解决真问题,直接服务教师素养的提升,为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改进策略,助力区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海淀成果向全国推广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时七年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荣获了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启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计划,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选择为推广应用成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海淀区的成果目前被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选择推广应用,占示范区总数的1/6,说明了大家对这项成果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海淀教育是北京教育的名片,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多年来,海淀区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尹丽君表示,这项成果十余年来为海淀教师群体成长、为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海淀的骄傲。发挥成果的辐射示范作用,也是海淀的责任。我们愿意以此为新的起点,探索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路径,实现再创新、再提高,为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记者 聂蕊)

文竹

新教师成长的海淀秘籍(绝对干货)

导语新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也是培训体系的主体,只有让新任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怎样才能让他们深度卷入其中?海淀区给出了一种思考路径。近年来,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教师人数逐年增多、高学历教师比例不断加大、非师范类毕业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这些现象,都对新任教师培训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新教师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培训方式单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足,课程设置连续性、系统性差等现象,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海淀区教委对新教师培训也有宏观的考虑,为了持续保证海淀区教育的质量,首先,每一位教师都要清楚理解海淀教育的理念,在这一点上统一思想;其次,不管新教师毕业于哪里(学习背景差异),将去到哪一所学校(学校环境差异), 通过在区域层面接受相同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之后,让学生能享受到基本一致的课堂学习标准。面对挑战,“十二五”以来,海淀进校建立并实施了指向精准供给的需求型区域新任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外显直接成果就是,在突然而来的北京市中小学新任教师(任职一年)首届“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海淀区成绩位居各区之首,一等奖获奖率达到55%,超过市平均获奖率39 个百分点。2018 年的第二届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奖率依然高位领先。“课程体系既立足新任教师当下需求,又面向新任教师未来发展需要,精准供给。”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表示,该体系关注新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让每一位新任教师都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者。为此,在课程结构设计上,海淀进校开辟了公共课程和学科课程的职业理想与师德、专业发展、学生教育、学科教学四个模块,对新任教师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持续的精准培训。新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也是培训体系的主体,只有让新任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怎样才能让他们深度卷入其中?海淀进校采取了“互动参与式”的培训方法。海淀进校依托海淀区丰富的教育资源,整合了优秀的、多元化的培训师资,包括外国专家、市区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优秀的一线教师等,多方法、多视角、多维度引导新任教师深度参与,主动建构,最大限度地提升学员的实际获得。新任教师培训课程结构比如,在学科课程中,就以课例培训为载体,通过听课评课、与骨干教师同课异构、课例研讨等,多层次、多主体、多轮次互动,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促使新任教师不断建构对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认知,关联自己的教学实践,夯实学科教学基本功。清华附中英语教师杨依霖对此深有体会。师范院校出身的他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在教学上有些迷茫,只想着怎样把一节课上完。但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培训,他已经明显感受到新任教师培训课程给他带来的影响,“上半年就组织了10 期培训,有专家讲座, 有新任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有个人教学展示,每次培训都是干货满满,让我受益匪浅。”一方面,海淀进校以“互动参与式”培训实现新任教师的深度卷入,让新任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另一方面,在课程实施上采用混合式培训的方式,充分利用现场培训和线上培训各自优势,实现大规模、全覆盖,同时又兼顾个性化,并为学员提供精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混合式培训中两种课程的配合与互补以公共课程为例,现场培训课程涵盖必知必会的、需要整体把握的内容,为新任教师架构系统的认识框架,解决突出的疑难问题,学员通过亲身感受进行学习。比如,现场研修课程——“教委主任第一课”是海淀区教师培训的品牌,也是新任教师培训特色课程。2017 年11 月26 日,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就为1200 余名2017 年新入职的中小学教师上了第一课,新任教师结合自己在学生教育、班级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陆云泉进行提问,陆云泉现场解答了新任教师的每一个问题,并给予了新任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理念、思路、方法、策略,使新任教师获益良多。教委主任第一课而在线微课程则涵盖个性需求、相对独立的内容,具有“小、多、细”的特点,精准解决新任教师具体的问题,或引发更多的思考,新任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自主选学。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组还精心选择了24 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德育带头人、继教负责人作为网络导学教师,针对新任教师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并对新任教师的作业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反馈评价,实现网络学习全过程的跟踪指导。培训方式层层落地实施,但效果如何,不能只靠表面的如火如荼来验证。为此,在课程中,海淀进校运用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对培训课程效果进行评估。以学习层的评估实施为例,各学科开展了基于培训主题和内容的基本功测评。不同学科采用的基本功测评方式不同,主要包括教学说课、研究课展示、微格教学展示、教学技能考核、板书设计等形式。比如,小学语文学科采用教学说课+ 现场板书展示的测评方式;中学英语学科采用教学说课+ 微格教学展示的测评方式;中学体育采用现场教学设计+ 教学技能考核(口令、广播操、各体育专项基本技术动作展示)的测评方式。培训课程效果评估在测试之前,培训者可以帮助有需要的新任教师修改和完善测评内容,借以激发新任教师的习动力。测试结束后,针对测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给予新任教师个性化的反馈,精准指向其后续行为改进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测评的数据结果也将为培训的后期追踪、区校联动的后续精准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促进新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评估的结果也为课程体系本身的调整、优化提供了依据,支撑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培训体系下,海淀区培养了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新任教师队伍。数据显示,从2012 年到2016 年,累计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新任教师共4093 人,其中,新任教师对公共课程满意度高达98.8%,各学科课程的满意度均在97% 以上。培训既满足了新任教师的当下需要,为他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提供一个更高职业起点的同时,又促进了其长远的持续发展。本文为“区域教育”原创内容作者 | 方娇责任编辑 | 黄春霞微信编辑 | 黄春霞

不知就后

打量海淀路径:为全体教师成长服务,支持每个教师的成长

导语:海淀区建立了立体开放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供多重路径为全体教师成长服务。区教研指导,以学科教研基地、学区、联片协作体为主体,目的是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各方力量,共享优质资源,解决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问题。近年来,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教师人数逐年增多、高学历教师比例不断加大、非师范毕业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这些现象,都对新任教师培训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海淀区不仅精心规划了新教师培训,还建立了立体开放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供多重路径为全体教师成长服务。一方面,全面建立新任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和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基础教育名家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成长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加强名师队伍建设。2011年9月,海淀区率先在北京成立特级教师研究中心,为海淀区的在职特级教师提供全新平台,通过高端访学活动、学术交流研讨等方式,成就一批学者型、专家型教育名家。“十二五”期间,推进“成长中的教育家”培养工程,为人大附中李晓风、十一学校王春易、清华附小窦桂梅、石油附中索玉华、八一学校张亚红、进修学校张鹤、进修学校罗滨、北师大实验小学陈延军、101中学程翔、北大附中李冬梅等10位海淀区基础教育名家,先后召开教育教学思想(实践)研讨会,梳理教育教学成果,发挥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海淀进校将在教委领导下创建“海淀基础教育名家工作室”“特级教师学科工作室”和“学科特色工作室”;组织“100位成长中的学科名师教育教学论坛”,创新名师培养和辐射途径,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服务区域教育发展,扩大海淀教育名师的影响力。“十二五”总结时,海淀区做过一个统计,至2015年,海淀区的特级教师达到164名(2011年时116名),占全市23%;市级骨干和学科带头人366名,占全市15%;区级骨干和学科带头人4079名,占全区总数19.7%。2018年,最新统计的海淀区在职特级教师人数达到了213名。可见,海淀区在高端教师培养上,早已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卓有成效。这也是海淀进校为什么敢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的重要底气之一。在研修模式上,为了逐级分层解决问题,海淀区还构建起三级联动深度研修模式,“区级研修、联片研修、校本研修”协同工作;为了解决学科发展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建立学科教研基地,首席教师带领教研组“微团队”开展“微项目”;为了解决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建立由专家、研修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研修共同体,形成区域教师共同体研修文化。此外,还建设了“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智慧教师教育平台和移动终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构建“时时可学、处处皆学、人人能学”的智慧学习环境,采用“众筹型”工作坊式研修,增强研修的参与性、实践性和持续性。教师培训精细化调研一线教师的需求和明确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需求,是海淀开展教师培训前的重要环节。在采访过程中,所有教师几乎一致表示,实现自的成长,单单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成长需要外部支持,培训就是一种有效途径。“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多选择”,这是海淀教师培训的特色标签。海淀进校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满介绍,“所有的课程项目,都要实现教师培训的精细化。”新任教师入职培训,重在教学基本功的规范和夯实;区级骨干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帮助他们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开展教学实践;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更关注对学科本质的深入认识,个性化的团队合作研修,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特级教师团队是海淀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智囊团,他们通过在名师工作站担任导师,带领学员开展专题研修,梳理、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实现更深层次的成长。海淀区的教师培训课程,最具特色的即是“5+M+N”教师研修课程,这是海淀进校教研员从2016年开始进行的创造性地探索和设计。海淀进校校长罗滨介绍说,其中“5”是 全体必修课程,以区教研为主体,各学科分年级集中研修,实现全体教师、全部教学内容的覆盖,精准满足全体教师的需求,每学期≥5次。课程规划要注意四点:一是明确引领方向的功能定位;二是针对每一个主题(章、单元)实施策略、教学建议以及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课程名称体现学科特点和关键内容;四是课程内容要涵盖基于学习评价的教学改进。“M”是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区教研为主体,全体教师均要参与。课程内容的特点:一是重点关注特定人群的需求,重点解决特定专题的深入学习与研讨;二是提供丰富多元的专题课程供教师自主选择;三是每个专题都应指向持续性的学习与问题解决。“N”是选修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学区、部分教师的问题。区教研指导,以学科教研基地、学区、联片协作体为主体,目的是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各方力量,共享优质资源,解决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问题。行为导向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进阶模型近年来,海淀进校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宗旨,依据学业标准系统架构,根据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突出重点,结合不同年级具体内容确定教研专题,构建了130余套“5+M+N”教师研修课程,满足全区教师的共性和个性需求。未来,回归“5+M+N”教师研修课程建设的原点,将进一步清晰面对课程改革和教研转型的需要,教研从关注学生知识获得转向素养提升,从关注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转向学科课程育人能力提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进行整体规划、实施和评价,进一步优化“5+M+N”教师研修课程。前有课程设计、中有优质资源、后有效果跟踪,培训的思路清晰、针对性强、实效性高,海淀区教师培训进一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阶段的教师“实际获得感”很强。小学英语学科某学期“5+M+N”研修课程均衡成长的队伍最强大在一场“北部新区研修中心小学教研阶段交流”活动中,教师们满载而归。北部新区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李金哲告诉我们,自北部研修中心成立后,搭建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为教师的成长助力。“除了引进专家、专项培训以外,还带着我们结合《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及教学指导》先后进行了阅读、习作、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在带头人的组织下,我们还通过网上联合教研的形式参与区级教研活动。”多个平台、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使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专业素养都得到真正的提升。“筑巢引凤、外引内升、南北同步、优质均衡”,一行字足见海淀对教育均衡的重视与决心。教育均衡的发展,首先要实现的即是师资的均衡。但北部农村地区和南部城区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如上庄、苏家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还缺乏,农村地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还不够,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城市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够均衡,中部以海淀学区、中关村学区为代表,优质教育资源聚集,但东部依然处于低位均衡发展水平,与高校智力资源密集的人口特征和教育需求不匹配。为了帮助北部地区和学院路地区教师有效成长,2015年,海淀进校正式成立了“学院路研修中心”和“北部研修中心”,建立教研员持续跟进指导机制,将常规教研、常态调研与两个研修分中心工作、对口支持工作相结合,逐步形成稳定长效的机制。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长刘大鹏介绍,在区域教师的均衡发展上,海淀投入了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福利保障。为加速农村教育发展,海淀在年人均1000元培训费的基础上,单独拨付农村教师年人均960元,并组织“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教研组长高级研修”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教师专项培训。在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收入差距上,海淀建立以学区、集团为单位的教师资源统筹机制,分层次、分学科有序推进师资调配,开展教师交流。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赋予集团一定的教师编制、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等人事管理自主权。“我们解决的都是实际问题,如加快学校建设,在温泉、西北旺引入一批优质校;提高待遇,使农村地区教师月工资比城区教师高;在教师研习上,我们把退休的市级骨干以上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名师教学指导团,对需要提升的学校,每周下校一两次,进行课堂论断,指导学校教研……”接下来,为了保证师资的整体协调,海淀将进一步健全人才储备库的政策保障和运行机制,分层次扩充建立高端人才、一般人才、顶岗教师、特岗人才、返聘人才五大人才储备库,大幅拓展师资补充渠道,充分发挥人才储备库的双向调整功能。海淀区在实现南北师资均衡上,可谓是费尽心思,不遗余力。来源 | 摘选自《区域教育治理》2018年9月刊“教师成长区域行动”封面报道作者 | 李程莹责任编辑 | 黄春霞微信编辑 | 张清

教师为何成为海淀教育核心竞争力?答案在这里: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曼舞云端志学坚,文韬武略苦钻研。漏断未眠明月夜,眉开才觉晓星天。三尺讲台传正道,八方学子探开元。共享教研潜心乐,铸魂育人谱新篇。好优美的一首小诗!诗歌创作者是一群“擦亮海淀教育金名片”的人。这首诗不单是一首歌咏教研员的诗,还有玄机藏于字间。什么玄机?相信上周五参加了“教研创新:赋能海淀师生——周曼云、邵文武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已成功解锁,没有亲临现场的老师们也不要遗憾,播报君马上把当日的精彩内容速递过来!我们先邀请周曼云老师、邵文武老师两位主角闪亮登场。深潜精研 做教师成长的陪伴者什么是教研员?教研员就是要站在教师身后,走在教育改革前面,扎根一线课堂教学,站位高远,甘为人梯,能够为助力师生成长而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周曼云周曼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教研室主任,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北京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项目实践导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中学语文组导师。教育主张1记得第一天参加工作,学校给我配备了一个即将退休的师傅,师傅在听完我第一次课之后在楼道里迫不及待地跟我说,一节课不要讲那么多,能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这次提醒在今天来讲就是,你要少讲,你要精讲,要有学生本位的学科观念和教育观念。2教师教的是一篇课文,背后是对一本书的熟悉。3我没有想到的是,放学路上有学生等着我,给我一个拥抱。他说,老师您今天讲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生道理。我想这就是语文的育人功能。4教研员日常的工作是下校听课,观察课堂,了解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同时,教研员永远不要遗忘一种能力:那就是随时走进课堂,给学生上一节好课。这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教研室主任,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周曼云老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最精炼的理解。周曼云老师扎根教育教学工作29年,从一线教育实践中的成长,到从教师到教研员角色转变的重塑,再到教研中深潜精研为教师和学生成长赋能,每个阶段都是一名教师一步步走向卓越的过程。 学生说“不敢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想说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一样的人!”周老师当年的学生焦悦,现在也成为了海淀区首师大附中北校区的一名语文教师。“敏锐的语言洞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这是学生焦悦眼中的周老师,等她自己也站在了三尺讲台上,她才明白周老师优雅的背后是丰富的文化积淀,丰实的学养支撑以及丰厚的人文情怀。教师说十年前的一件衣服,十年后拿出来仍留着满满的感动。一〇一中学语文教师刘丹妮拿出这件珍藏了十年的衣服,让我们看到了周老师温柔的一面。十年前的一次大型的活动,周老师注意到了刘丹妮老师衣领部分的一点褶皱,拿起针线迅速地化解了这一尴尬。十年后,刘丹妮老师也到了周老师当年给她缝衣服的年龄,刘老师会想起什么呢?“一位资深的教师对待年轻人,她存在的爱心不仅是在教研方面的引导,而且在生活中,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都表现出了她的灵魂的温度。”同事说在八一学校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王建稳的眼中,周曼云是一位“温婉而有力量、灵动而有才气”的教育人。在教研工作中,她坚持问题导向,转化个体经验,促进5+M+N研修课程实施;不断开发整合,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攻艰克难,提高基于标准的课程评价能力……潜心研教伴良师 共育英才教研员的职责是什么?做教师的服务者、陪伴者和同行者,传承和发扬海淀教研员“朴实、肯于钻研、乐于创新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邵文武邵文武,基础数学博士,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数学教研员,数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基地实践导师,北京市名师发展工程实践导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中学数学组导师组长。曾获海淀区教师基本功比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人教B版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多次参与北京市会考命题工作,多篇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教育主张1一张钢板,一支铁笔,一盒蜡纸,一台油印机。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连续两年帮助老师刻印钢板,做了这些工作之后,逐渐喜欢上了数学,觉得数学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玩的事情。2学习数学不光是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悟这里面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用学到的方法解决现实里面的生活问题。3一名数学教师最幸福的时刻是感觉到学生的成长。所以,数学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刻,适当的时机,欣赏学生的作品。这既是对自己教书的体验,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激励。提到邵文武老师,他更像一位数学教育的思考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深耕一线教学,引领学生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本质,让每位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学生说“他是鼓励自己前行、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在曾经的学生曹梦漪眼中,邵老师教学方面不仅非常专业,而且幽默风趣,强调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享受解开难题的过程,并且在过程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曹梦漪从小热爱生物,梦想做科学家,可她一直对数学没有什么信心。因为邵老师兴趣的培养,她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数学。在曹梦漪眼中,邵老师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当年读高中的时候,没有用数学成绩判定她的未来。“他让我相信我的成绩只是一时的挫折,可以通过不断的成长慢慢克服,在我16、17岁的年纪,来自老师的认可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感谢邵老师在我高中的时期就培养了我幽默乐观的态度,自尊自信的性格和坚韧努力的习惯,让我可以从容的追求我热爱的事业,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同时欣赏周围比我更优秀更有才华的人。”教师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在于年轻人的奋斗,海淀教育的未来应该在于青年教师的发展。”在培养年轻人方面,邵老师也自会用他的真诚去帮助与打动每一位青年教师。“小吴,第一次见到你,我就觉得特别熟悉,感谢朴实真诚的你,我向你学到很多东西。”疫情期间,一节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的公开课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吴文庆老师与邵老师有了密切关联。从聆听试讲,到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从修改教案到提醒老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里的问题。一次次的联络,让吴老师感受到了“他倾其所能在帮助我。”邵老师还经常通过微信给年轻老师写诗予以鼓励。经过一翻品味后,吴文庆看到了邵老师身上的精神,“这是面对问题的担当,还是一种谦逊的君子之风。”同事说而在同事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李大永老师眼中,邵老师更是一位充满“温暖”的人。“只要有老师到办公室里面找小邵磨题,他会很热情的马上迎上去,然后让坐,端上茶水,这是一个习惯性动作。”老师走的时候,他不仅要送出门,还经常会送到楼梯间,按开电梯,一直送走。这件习惯性的小事让李大永老师感触颇深。李大永老师介绍,“不仅如此,他对好多学校的骨干教师都能叫出名字,而且他还知道每个教师擅长什么,他脑子里好像有一幅地图,装着海淀区各个学校骨干教师的分布一样。” 八年同事,在他的身上,确实可以看到数学组那种老一辈的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在“擦亮‘金名片’的人”为主题的微论坛中,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田园老师与嘉宾们畅聊中,让我们认识了这两位全心全意帮忙的教研员。他们既是心思细腻、充满温度的教育前辈,也是用实际行动分担工作、分享智慧的同事,更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实际行动,擦亮了海淀教育这块金色名片的人。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剑华致辞“教育是海淀的命根子,教师是海淀教育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开展基础教育专家教育教学实践的系列研讨,是海淀区加强名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致辞中,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剑华向周曼云、邵文武两位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对与会的专家、校长和老师们表示诚挚欢迎。在圆桌论坛,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主持访谈,嘉宾们以“教研的力量”为主题,探讨 教研如何赋能海淀师生。首都师范大学张景斌教授从两位老师身上,一是感受到了学科的力量,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学科的魅力,以及学科所赋予的缜密思维和理性行动;二是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作为教育人和教育相关的元素紧密互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能量,所实现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思想的生长。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正高级教师李卫东两位老师走在前沿、视角高远、扎根课堂、站在幕后,做教师的陪伴者、服务者和引领者,从中感受到了海淀教师与海淀教研人共同营造的能量巨大的场。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教研员的力量体现在三个善于:善于教学,有教学成功体验的积累;善于研究,研究一线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提供策略、方法和资源;善于引领,直面挑战,破解难题,以身作则为教师服务。教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文喆教研员需要担大任、站高位、谋大局。既要“急今天老师之所急”,又要“想未来国家之所想”,思考学科教育“育什么人”的问题,以培育“学科专业研究者”“专业技术人才”和“具备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人”为目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让教师更优秀是海淀教研员的专业担当。以研究开路,用实践落地,海淀教研员用无数个课题和项目,带领无数个研究团队,在解决问题中为老师赋能;让学科教研课程丰富可选择,通过必修、必选和自主选修相结合的“5+M+N”教研课程,让课程内容多元自洽,教研方式更加丰富;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通过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三级联动深度教研,解决教研到课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海淀进修坚持高标准给教研员群体画像,用标准引领成长,用标准勾勒出优秀教研员的专业内涵;坚持十年封闭式暑期研修,每年聚焦一个专题,集体研讨、众筹智慧、共同成长;坚守并践行海纳百川、协同创新的进修精神,保持开放的姿态,勇担重任、各方协作,发挥海淀教研的力量。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尹丽君总结大会最后,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尹丽君指出,周曼云、邵文武两位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从实践层面精准诠释了教研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教研员的使命和担当。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教研员,他们是推动海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区域教学水平、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未来,希望海淀进校进一步构建科学化、专业化的教研工作体系,引领教育需求,凝聚教研力量,不断创新教研范式,赋能海淀师生成长。 会议背景2020年12月11日下午,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区教委在鑫泰大厦隆重召开周曼云、邵文武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会议以“教研创新:赋能海淀师生”为主题,展现了两位北京市特级教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的学科探索和育人实践,通过研讨会聚焦教研员的角色与成长,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教研的使命与担当。会议当天,海淀区各中学教学主管校长,各中学语文、数学学科教研组长,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中学语文与中学数学组全体导师、学员,以及特邀的专家及教育同仁参会。活动还通过直播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为加强海淀区名师队伍建设,发挥名师辐射引领作用,海淀区教工委、教委从2011年开始实施“成长中的教育家工程”,为教育教学成绩卓著、社会广泛认可的教育名家举办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总结、宣传和推广他们的教育理念、教改成果和育人经验。“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已经举办13位名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这些教育名家的成长经历和教育教学成果,为更多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为海淀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育名家。文字 | 何文洁 图片 |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编 | 何文洁 主编 | 雷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