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哈工大硕士应届生“猝死”,年仅25岁,网友:加班熬夜需谨慎!琼花

哈工大硕士应届生“猝死”,年仅25岁,网友:加班熬夜需谨慎!

现在很多公司都提倡加班风气,尤其是IT互联网行业,加班更是家常便饭。程序员这个职业因为薪水高,所以很多人很是羡慕,不过,大家可能忽视了这一点,表面上工资很高,但是背后却伴随着高强度的加班,“996”加班模式在程序员的工作生活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加班多无疑对身体有一定的损害,如果超过身体承受能力一时间调节不过来,就很可能引发“猝死”。近日,一名哈工大硕士应届生猝死了,今年才刚刚毕业,年仅25岁的程序员,入职到大疆公司短短几个月就扛不住加班了,猝然离去……对于这样令人惋惜的消息,有网友也是感叹:大家珍重身体吧,加班熬夜都需谨慎!应届生控制不好作息很容易出这个问题。加班也分好多种,有的在划水,为了凑时长,开发算法一直高强度用脑的,这样的真的时间不能太长……很多人都知道阿里和华为加班都挺多的,有位阿里巴巴员工不由得感慨:坚定了我离职的想法...加班实在扛不住了猝死就是疲劳,疲劳就是睡眠不足,身体得不到休息,过度使用身体,器官开始老化衰竭,抵抗力下降,大脑以为你睡足了就好了,于是下了强制睡眠的指令,但大脑却没有重启的办法。一般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心脏不好的容易犯病,有一个同学的父亲就是这样去世的。猝死的不一定在现场,可能是松弛下来才爆发,这很正常。猝死的好多体检合格,不合格的一般扛不住就认怂了,就是合格的才特别浪。对于这件事情,有不少程序员同行吐槽这就是公司,为了公司加班猝死,发了个不痛不痒的公告?看公司的公告,猝死和加班没关系,是因为心脏复苏等急救知识欠缺!体检不合格不能熬夜的立即辞退!大疆估计高兴死了,幸好该员工没有死在公司;看了这个心痛的是企业连门面上提醒员工注意健康劳逸结合都没有,竟然是cpr……也有很多网友由此感叹像我没有女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只能默默死在家里;真的程序员是青春饭;应届毕业??卧槽;加班这个真的太狠!我们这整个园区最晚4点半!每天!看到消息,莫名想哭,上了两三年班,颈椎肩周炎,好像被戳中泪点了;活着……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儿;拿命换钱,不值啊一直很想去大疆,也是应届,今年9月社招面试了一次,经理要我,总监不要我。心情焦虑睡不着觉,然后持续了很长时间。后面有好几次,上厕所起来的时候,鼻血直接流下来。长期的压力+休息不足。从那以后才知道,没有什么比身体健康,合理安排生活重要。不管怎样,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希望大家注意身体吧。

何如

痛心!哈工大硕士清晨猝死家中,参加工作还不满一年……

近日,深圳一则标注为“大疆内告”的讣闻在网络上传播。据讣告显示,大疆相机部一员工于12月8日早7点半左右在家中突然呼吸急促,其女友对其进行了按压急救并拨打了120。然而,八点左右,当救护车赶到时,他已经出现心脏骤停症状,并最终离世,终年25岁。讣告称,该员工今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入职大疆工作。在职期间他表现优异,获得了组内同事的认可与赞誉,还曾赢得过去日本出差培训的机会。针对这则消息,记者联系了大疆核实,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确有其事。而讣告网上流出后,有网友质疑该员工是否工作压力过大。对此,大疆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疆一直没有所谓的“加班文化”,但是年轻人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技术目标,有时候会很拼。为此大疆也推进了一些举措,对员工工作环境的优化、各项健康福利措施的改进还会继续。近年来心脏骤停/心梗/心脏性猝死越来越年轻化心脏骤停是医学领域最危急的情况之一,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4万多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心室颤动导致的心搏骤停是最主要的原因。掌握这黄金4分钟很关键下面这段急救教学视频一!定!要!看!00:57为了家人请珍惜自己的身体也请了解以下内容↓↓图据央视新闻来源:钱江晚报、知乎

可谓畏矣

哈工大博士研究生在线答辩“首战”告捷

新春的快乐还没来得及分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就在全国爆发,这些看似令人困扰的问题,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博士生苗芃来说,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因为在2月12日、3月9日,他接连收到学校发来的两份“大礼包”。这两份“大礼包”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及学位授予相关工作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在线答辩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苗芃告诉记者,“正当我心中‘划回儿’时,学校就及时出台了在线视频答辩的政策,我的导师还第一时间帮我申请了线上答辩,真是太给力了!”3月14日下午2点,苗芃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在甘肃的家里开始了哈工大首场博士学位论文在线视频答辩,也开启了该校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线视频答辩的先河,为学校研究生教育“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增添了浓重一笔。博士生苗芃在线视频答辩时间嘀嘀答答前进着,答辩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我在研究中发现了激光切向偏振模式有利于提高基底与吸附分子之间电荷转移,证明了单层2H相WS2缺陷密度与SERS效应正相关。”“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利用理想化、模型化的体系对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论文写作中,应明确实验结论的局限性,下结论应更客观……”经过学位论文陈述、委员提问质询、答辩人作答、休会讨论和无记名投票等环节,答辩委员会最终一致通过苗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线上答辩进行得很顺利,下午4点30分就已结束。导师及其课题组成员、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等50余人在线旁听答辩,整个过程清晰流畅,迎来“首战”告捷。苗芃在答辩结束时激动地说:“今天对我来说,是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这个特殊时期,特别感谢学校和各位评审专家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及时组织这次在线视频答辩,让我可以顺利地踏向人生的下一个征途。线上隔着屏幕答辩不仅和正式答辩没有太多区别,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方便,以前需要自己到师生服务中心办理答辩等手续,现在只需网上操作即可全部完成!”答辩委员会在线讨论本次答辩委员会主席黄玉东教授表示,“这种在线视频答辩方式既新颖又高效,很有推广的价值!在线答辩还进行了全程录屏,对教师、学生来说都非常有纪念意义。”旁听了此次答辩的博士生吴婕说:“在线视频答辩可以不受场地容量限制,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可以同时旁听。这次旁听让我又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们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之所以能够让人觉得“线上隔着屏幕答辩和正式答辩没有太多区别”,背后下的功夫可见一斑!疫情发生以来,研究生院严格贯彻落实“特殊时期不离家不返校、推迟开学不停学不停教,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毕业就业时间不推后”等上级部署要求,成立了学位论文线上答辩专项工作组,起草工作方案,测试投票软件,预演答辩过程,广泛征询意见,反复演习每一个环节,发布了《细则》,规范了流程,并要求答辩人与答辩委员会提前3天开展“实战”预演,确保最复终答辩顺利进行。“首战”告捷的消息迅速传开了,更多即将毕业的博士生满怀欣喜地申请了在线视频答辩。这对完善哈工大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提升研究生教育系统应急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哈工大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开展博士在线视频答辩的高校之一。(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乔治亚

哈工大超级学霸:发表顶级论文9篇,大奖无数,还斩获百度奖学金

哈尔滨g'y'd'x他在ACL、IJCAI等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9篇,获得专利一项;参与开发的语言技术平台被500余家公司科研机构使用,被授予“2016年黑龙江省科学进步一等奖”;所在团队于CoNLL 2018面向57种语言的国际多语言通用依存分析评测中夺得冠军;曾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银奖,2018年底斩获第六届百度奖学金……这些傲人的成绩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他就是哈工大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刘一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他又以一种怎样的规格来严格要求自身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分享——保持兴趣 激发科研动力刘一佳表示,兴趣是科研的基本动力。保持研究兴趣总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激发产生研究思路。从大三开始从事科研的他,一旦有了某些科研的思路,就会迫不及待地将其实现,检验其合理性,反复校对,在确认无误后,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发表成文章。通过兴趣进而深入挖掘和探索的这一过程,他不仅获得了成就感,更对研究领域有了深刻立体的认识。他的研究主题是基础语言分析技术。在导师秦兵教授、车万翔教授等人的带领下,他和同伴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多项有趣的研究,发表了多篇文章。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收获颇丰,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些技术进行了整合与工程化,并以“语言技术平台”的形式开源给学术界和工业界使用,使这些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同仁可以在享受最先进的文本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终端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中。为了表彰这一贡献,黑龙江省科技厅将2016年黑龙江省科学进步一等奖授予他们研发的项目。出国交流 开拓科研思路闭门造车注定难成气候,刘一佳说出国交流更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在硕士毕业、博士开始的关键节点,他在新加坡科学与设计大学进行交流。这期间,他通过与学术大咖的交流,掌握了科研新技巧,开拓了科研新思路,在以往研究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科学研究体系。第二次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的访问研究中,他师从Noah A. Smith教授,不仅仅感受到别样的科研氛围,更获得了与世界顶尖计算机学者们深入交流的机会,更加激发了自己的求索之心。张弛有度 提高科研效率如果说出国交流是向外突破拓宽思路与视野,那么刘一佳更善于向内“寻求生长”,将生活过出别样精彩。他说:“照顾好自己的心情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博士阶段的心情是跟论文和实验结果密切相关的”。因为成熟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期间还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所以在大部分时间中博士生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当觉得自己压力过大时,刘一佳就会选择去跑步,在缓解压力调整心态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去年刘一佳成功完成了在沈马(沈阳马拉松)中的半程马拉松赛项目。刘一佳还分享了自己学习的秘籍——番茄工作法。将25分钟设置为一个番茄时间,专注工作,中途不做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每个番茄时间之间休息五分钟。刘一佳表示想要把事情做好,除了靠兴趣外,时间的合理分配也必不可少。他说自身获得的成绩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哈工大计算机学院以及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提供的优秀平台。这对于他来讲,以往的成绩既是一种对之前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前进路上的鼓励,未来他还会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科研成绩。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编辑|李烨丹 刘笑 买永锋

目无所见

他是哈工大学霸,前往美国深造,6年后被人发现吊死在实验室

知识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人类文明能够延续上万年,就是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学者们的苦心钻研。伟大的学者不求名利,在工作中求真务实,即使一生的研究只能将领域向前推动一小步,也足以鼓励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但是阳光下永远都有阴影。社会整体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崇尚知识,于是学者们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有了利益,就会有人通过不法途径去攫取,在学术圈中,这些途径就被称作学术造假,或者说学术不端。近些年,学术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论文就是荣誉,为了得奖可以不择手段。而一位来自中国,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就读的计算机博士,就因为这种风气而饱受折磨,最终选择了自杀。一、名校博士的自杀低层次的学术造假危害不大。由于一些本科生的学术水平不够,只能通过抄袭与剽窃的方式来完成毕业论文。不过在大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通过门槛极低,离毕业就差临门一脚,冒着风险去抄袭的学生也比较少。而在更高层次的学术圈中,造假的现象可能更为隐蔽,危害性也更大。一些硕士、博士在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在他们的论文中,即便实验数据出了点问题,除非自己指出改正,其他人很难发现。这就给一些急功近利,心术不正的人有了可乘之机。这位受害者叫陈慧祥,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201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通过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申请,前去攻读博士。从国内的985名校到顶尖的公立常青藤名校,他本来应该是业界的新星,计算机领域内不可多得的人才。2019年6月14日,这位前途一片光明的计算机博士,被人发现在实验室自缢身亡。一时间,陈慧祥的死讯引起了轩然大波。根据陈慧祥赴美留学前的同学描述,他是一个阳光开朗,乐于助人的大男孩,家庭关系和谐,从小没有任何心理问题。而实验室里的同学则对他不太了解,称他们只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交情不深。对于这位曾在半年前,投稿中标了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的优秀学生,他的导师李涛也表示不愿多谈。(李涛)二、一篇论文带来的痛苦折磨陈慧祥在美国有一位好朋友,名叫王一林,在另一所大学毕业后,留美工作多年。二人是通过留学生群认识的,每天都会通过社交媒体交流。对于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也会互相抱怨,互相安慰。据王一林说,陈慧祥的自杀念头应该早就有了。事发一个多月以前,他第一次察觉好友的自杀倾向。当时十分着急,多次劝他找心理医生,可是他的劝说作用并不大。这样一直到事发一周前,陈慧祥又曾发布一条朋友圈,充满了负面情绪。可能被朋友看到后,有人关切询问,陈慧祥怕朋友担心,很快删掉了。6月11号的晚上,王一林突然接到陈慧祥的视频电话,他在电话中明确表示自己想要自杀。因为知道好友最近都在为论文烦恼,压力很大,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王一林十分担心,劝说了好久。王一林说当时陈慧祥面色憔悴,表情愁苦,看得出来十分绝望。究竟是怎样的一篇论文,能把人逼到自杀呢?或许陈慧祥与其他好友的聊天记录和他的遗书能解答这个疑惑。陈慧祥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发布之后,有人匿名公开了陈慧祥生前与朋友的聊天记录。根据这些图片,可以看得出来,陈慧祥曾与导师李涛私下里发生过争执,甚至严重到差点报警。他提出撤稿请求,导师不仅坚决不同意,还威胁称如果损害自己的声誉,会杀死他。这篇论文就是2018年12月份,由李涛指导,陈慧祥作为第一作者,同另外3人共同完成的关于人工智能加速器研究的文章。这篇文章完成后,投稿并通过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顶级会议,如此权威的认可是陈慧祥的巨大成就,也是李涛的荣誉。陈慧祥为何非要与导师作对,必须撤稿不可?三、被迫造假,引发悲剧陈慧祥自杀前,给实验室的同学们发送过一篇遗书,里面讲述了他为论文而挣扎苦恼的真实原因。由于项目前期的数据出现了问题,导致后续的实验完全不能验证设想,陈慧祥发现这一失误后,及时找到了李涛,并坦言论文的整体设计和初始数据都是错的,想要定稿必须要推倒重构。但是截稿在即,已经没有时间再重新做实验找数据,重新确定课题了。李涛知道这些情况以后,却让陈慧祥自己解决,并多次拒绝他的撤稿申请。陈慧祥无奈地编造了一些数据让论文尽量看起来可靠真实,但是内心始终十分煎熬。其实在科研领域,受经济条件与时间成本的限制,论文的审核机构通常无法对论文中的结果进行试验复盘。而是基于文章的逻辑,分析试验设置是否合理,设计与结论是否对应,结论是否具有创造性,以及给出的试验数据是否能够自圆其说等等。尽管评估已经相对比较全面严谨,但还是有漏洞。在这种评估标准中,数据错误一般都会被查验出来,毕竟错误就意味着逻辑上不能成立。而数据造假则很难通过计算看得出来,因为假数据是反向计算得出来的完美数据。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发现错误后还能通过研究改正。但是造假属于严重的学术问题,数据一旦被认定是造假得来,那么后果十分严重。倘若陈慧祥无视错误数据,用假数据发布文章,那么一旦被查出造假行为,陈慧祥与实验室里参与论文的另外3人都将被钉在学术不端的耻辱柱上,被整个学术界排斥。或许是多年的优秀教育让他无法接受造假这一肮脏行为,又或许是考虑到造假的后果,良心受到谴责,迫于导师给的精神压力不敢反抗。走投无路的陈慧祥选择了逃避,在实验室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四、结语陈慧祥去世后,他的导师李涛仍旧带着这篇论文到处演讲,分享他最新的“研究成果”。直到2021年2月,官方的判决书才下达,认定李涛的确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并判处15年的出版禁令。这个判决称得上十分严厉,基本上宣告了李涛学术生涯的结束。对于陈慧祥的死,李涛的确存在一定责任。不知道如今已经遭受惩罚的他,会不会因为陈慧祥的痛苦而有一丝恻隐。希望陈慧祥一案能给学者们造成触动,提醒每一位学者,做研究一定要坚守底线,做人也要有底线,如果遭遇到此类事情,一定要及时站出来举报,维护学术界的纯粹。

率则不劳

论文检测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八种学术不端行为说不

学术不端行为经常听到这个词,什么行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它的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来界定它。知网论文检测网注意到,近日,为了规范学术行为,端正学术风气,强化学术诚信意识,鼓励学术创新,健全学术评价机制,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式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并下发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道德规范》。据介绍,《规范》对八类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界定:一是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二是伪造、拼凑、篡改科学实验数据、结论、注释或文献资料;三是伪造学术经历;四一稿多投、重复或者变相重复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等行为;五是未如实反映科研成果;六是不当或滥用署名;七是滥用学术信誉;八是其他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因此小编建议,如果要发表论文,学位论文,建议大家提前在论文检测网进行提前检测。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学术道德委员会,作为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审议学校在学术道德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规范,分析和研究学校在学术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调查、评议和仲裁校内知识产权纠纷、学术失范行为等与学术道德相关的事项。学术道德委员会主任由副校长韩杰才担任,黄文虎、杜善义等8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教授担任常设委员。《规范》规定,对于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本规范的教师和相关科研人员,将依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追究相应责任,包括在全校范围内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暂缓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及硕导、博导岗位;取消今后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及硕导、博导岗位的资格;取消已有的专业技术岗位和硕导、博导岗位的聘任资格及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低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或学位享受其相应的工资、岗位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撤销当事人行政职务;对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撤销其因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而获得的有关学术奖励、学术荣誉及其他资格;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情节严重者,给予当事人解聘、开除等行政处分。如当事人的行为侵犯其他个人或单位的权益,在给予上述处分的同时,责令其向有关个人和单位公开赔礼道歉,补偿损失。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知网论文检测网建议哈工大的学生和老师认真对待此类问题。大家完成论文之后可以提前去知网论文查重网进行知网论文检测。

人含其聪

哈工大被禁用MATLAB,工科学生慌了,论文至上间接导致软件依赖?

“与其让毕业生天天愁毕业论文的重复率,不如踏踏实实地搞点创新。”文 | 木兔 编辑 | 小豆6月6日起,陆续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的学生在知乎等社交网络上反映,MATLAB软件突然不能用了,明明学校已经购买了全套正版软件,可显示屏上却显示“授权许可无效”。询问后得知,事因哈工大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MATLAB的开发公司中止了相关授权。十天过去,MATLAB被禁用在高校校园内引起了理工科学生们的广泛关注,这一话题的讨论在知乎上也愈加热烈。一则名为“如何看待哈工大、哈工程受美商务部“实体名单”影响,被禁止使用MATLAB商业软件”的讨论帖已收获了390万浏览,3838个关注,得到799个回答。很多专业人士也加入了探讨。实际上,不仅是哈工大,5月22日,美国商务部将哈工大、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13所大学列入“实体名单”。这些高校的研究领域涵盖航空航天技术、材料、仪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相关专业几乎都要接触或使用MATLAB软件,其重要性对于工科学生来说,仅次于Office软件。什么是MATLAB如今,全世界有数百万工程师与数学家在使用MATLAB软件。那么,MATLAB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软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可以模拟实验的高级计算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的李铭解释道,MATLAB的基本功能是建立模型与计算。“我的专业里主要用它模拟物质扩散和热量传导的实验。如果要模拟一些复杂的实验,只要在这款软件里输入方程式以及相关参数,软件就能根据输入的条件自动计算出结果。”“打个比方,我现在要做个实验,需要知道a材料,在什么样的温度下,加入多少浓度的b物质,才能使其扩散到a材料的内芯,以及扩散进去后内芯温度是多少。这个软件会给你提供曲线或者3D模型,你只要把相关的方程设置好,再输入变量和参数就可以了。”李铭说。除了自动计算,MATLAB软件还能提供不同时间段,物体各个部分的温度分布图。MATLAB在计算过程中提供图示,以便更直观地了解物体在不同时间的参数变化。这种称为“计算仿真”的功能,也很受哈工大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程一然的喜爱。他说,目前一些不能达到的实验条件,只能通过仿真去进行。“比如探索一种光斑的结构,我们需要大量的光学镜片,还要精密的安装以形成一个超级精密的光学系统,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想要的光斑形式,可这样的实验条件需要大量的经费去支持。如果用MATLAB的话,只需要我们编写合理的代码,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结果,并且进行修正。”MATLAB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现实条件不足而难以完成实验的困境,通过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并用MATLAB编写相关代码进行仿真实验,就能形成一个理想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这对于探索一些突破技术前沿的科学问题具有很高价值。”程一然说。理工科学子“坐不住”了“MATLAB一旦被停用,数据处理方面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程一然说,“比如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了数据,在展示结果的时候,如果其中涉及到用MATLAB进行实验所形成的图表就不能使用了。很多人觉得Excel也可以,但实际用起来会特别麻烦。”程一然坦言,除去通讯软件,Office系列,在专业软件中MATLAB能够排进前三。如果MATLAB被禁用下去,很可能意味着,凡是被列入“实体名单”的高校发表的论文,将不能出现利用MATLAB得到的数据、图表等元素。MATLAB开发公司MathWorks的网站截图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的赵月声,在听说哈工大的MATLAB软件被禁用后,甚至担心自己无法毕业。“我们专业经常用MATLAB做数值模拟,MATLAB包含的工具很多,比C++语言好用,我现在写论文只用MATLAB,因为需要大量的图表。”当被问及MATLAB如果停用对他会有多大影响,他郁闷地说:“千万别停用,MATLAB计算很快,我们基本只用这一个软件,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写论文。停用我就毕不了业了……”华南理工大学通信技术专业的陈诗岩也一再强调MATLAB的重要性:“它真的很重要,这么说吧,大部分工科生在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软件,可数学领域几乎就这一个软件,说它全能或许有点夸张,但绝大部分数学领域都要用到它。”陈诗岩认为,一些工科生还没有感觉到MATLAB停用的影响,是因为不同的专业拥有众多软件,但对于商科生,特别是金融、数学专业,MATLAB的重要性就十分显著了。“说实话,我想象不到除了用盗版,还有什么其他替代办法。”有无可替代MATLAB的软件?知乎上,有越来越多的网友表达了自己对MATLAB软件被禁用后的担忧。名为“陈伟杰”的网友认为,被禁止使用MATLAB的大学都要开始史无前例地大规模“转码”了。由于之前使用MATLAB软件,要将其工程文件的代码转为Python,这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特别是自己项目里做了内部的工具箱,估计未来一年团队都要做转码。”除了转码,他还表达了对中国科研界未来的担忧,“由于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转码上,未来这些大学可能很难有科研成果的产出,即便有也不能公开。”网友“徐子陵”也表示,MATLAB被禁,意味着科研行业将失去一份重要的权限。“后果很严重!”因为与此相关完成的所有科研项目,都不得出现借用此软件取得的研究成果。她还回忆起当年读博时,曾借助MATLAB获得优秀博士论文。在论坛上,她提醒网友们注意软件之争昭示了部分技术实力的封锁。MATLAB软件被禁用,那么有无可替代的软件?对此,哈工大仪器仪表专业的龙林说:“MATLAB是一个大而全的软件,真的被停用的话,影响程度要看你使用哪些功能。对于一些基础的算法、画图等,python、octave等软件可以替代。但一些仿真的功能,如基于MATLAB建立起来的工具simulink,一些特殊行业特别是研发设计类专业经常会用到,就很难找到替代软件了。“对于还要依赖MATLAB做仿真实验的程一然而言,现阶段仍没有哪一款软件能够完全替代MATLAB。当谈及导师对此事件的看法时,程一然说,导师要求“集中精力搞科研”。“老师们不考虑这个问题,MATLAB至多影响论文发表,对实验影响不大。老师们也只是将目光放在了实验上,毕竟现在这个形势,不再是论文至上,而是成果至上。”论文至上,间接导致国外软件依赖?“MATLAB的底层技术实力非常先进,特别是数学运算奇快无比。”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非线性有限元研发工程师郎雨捷表示,“但论功能,大部分软件还可以替代。实际上,美国Ansys、美国MSC、法国达索、德国西门子这几个巨头几乎垄断了国内的研发市场。特别是达索的CATIA,所有飞机的研发都要靠他,如果这些软件被禁用,那才是工业界的灾难,完全没有办法。”有同样担忧的还有曾任武汉大学凝聚态物理教师的李必云,但他说:“相对于很多人说改用盗版MATLAB,我更关心有没有什么途径通过开源或者商业甚至政策等方式,解决软件的依赖问题。”李必云说,很多看似强大的商业开源软件,最初都是因为要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由科学家发明,然后共享给很多人逐渐完善。例如,人工智能领域的Numpy和Scipy软件也是当时的科学家希望能用Python做出一个和MATLAB一样好用又免费的工具而发明的。“MATLAB最初只是大学教授写的一个让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软件,后来MathWorks公司雇佣专门人员完善这个软件,成为了广泛使用的工具。专业软件的技术并没有想象的复杂,很多都是开放论文中的技术,只要重复就行了。先做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行业库或者工具包,再经毕业生不断完善补充形成技术积累,过不了几年,‘卡脖子’的现象就不会出现了”。“与其让毕业生天天愁毕业论文的重复率,不如踏踏实实地搞点创新。”李必云说。他表示,如今国内的评价体系存在论文至上的偏见,导致国内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直接购买商业软件,即便有些部门自己开发软件,也不是为了共享促进发展,只是供课题组使用的工具包而已,但由于最终产品是论文,就没有精力把它打磨成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这些都是阻碍专业软件发展的障碍。“我很喜欢Linus(Linux之父,芬兰著名工程师)的一句话:我自己不是一个梦想家,只是一个工程师,很高兴有这么多的人在仰望天空,但我只是看着地面,想在我自己摔倒之前填上面前的坑洼。”李必云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你对MATLAB被禁用怎么看?国内软件研发和创新方面的问题你是不是也想吐槽?欢迎到留言区探讨~来源|南都周刊

具而九窍

新鲜出炉,哈工大 ACL 2020 系列论文直播

2020年4月3日,备受瞩目的NLP顶会 ACL 2020 公布了录用论文情况。本届ACL 共收到 3429 篇投稿,相比于去年增加了500多篇,尽管接收论文数量还没有统计,但相比于去年必然将只多不少。作为国内顶尖的自然语言处理团队之一,哈工大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 (HIT-SCIR) 不负所望,延续8篇 EMNLP 2019 ,8篇 AAAI 2020 之后,在这次 ACL 2020 中再次有 8 篇论文录用,且皆为 long paper。国内顶尖,当之无愧!为促进学术交流,让更多师生及时了解最新前沿研究,AI科技评论联合 HIT-SCIR,重磅推出「ACL 2020 -哈工大系列论文解读」,其中包括两场直播,一场录播,以及多篇文字解读内容。在4月16日,将首先推出一场有关「对话系统」的直播。主讲人为著名青年学者车万翔教授高徒覃立波,他的分享主题为「多领域端到端任务型对话系统」。覃立波目前在西湖大学张岳教授的组里访问,因此这项工作也有张岳教授的指导在。紧随其后,也将在4月17日,推出车万翔教授另一名高徒侯宇泰的直播,其工作探究了少样本槽位提取问题(Few-shot Slot-Tagging)。此次直播,他将分享针对few-shot序列预测任务带来的建模序列标签依赖等独有挑战,给出全新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也将通过录播形式展示刘挺教授和张伟男副教授共同指导的博士生宋皓宇的研究工作,主题为「生成、删除和重写:提高对话生成中人物角色一致性的三阶段框架」,听着就很带感。简单来说便是,提出一个全新的三阶段对话生成框架,解决对话过程中角色一致性问题。上述三场直播/录播的论文简介如下:1、题目:Dynamic Fusion Network for Multi-Domain End-to-end Task-Oriented Dialog作者:覃立波,徐啸,车万翔,张岳,刘挺摘要:最近,端到端的任务型对话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大多数神经网络模型都依赖于大量的训练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局限于一些特定的领域,例如导航和查询天气等领域。这使得现有模型很难泛化到标注数据以外的新领域下。并且,如何有效利用源领域的标注数据来提升较少标注数据的新领域,或者是没有标注数据的新领域的性能,这样的工作很少。因此,我们首次在端到端任务型对话系统中提出一个shared-private 框架去显式学习领域特有的和领域共享的知识。此外,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动态融合网络(DF-Net)来动态探索目标领域与每个领域之间的相关性。在两个公开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模型不仅达到SOTA性能,并且,在few-shot的场景下,我们模型的性能要比之前的最佳模型平均高13.9% F1 score,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模型的可迁移性。2、题目:Few-shot Slot Tagging with Collapsed Dependency Transfer and Label-enhanced Task-adaptive Projection Network作者:侯宇泰,车万翔,赖勇魁,周之涵,刘一佳,刘晗,刘挺摘要: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少样本槽位提取问题(Few-shot Slot-Tagging)。与其他广泛研究的少样本问题相比,少样本槽位提取面临着“建模标签间依赖关系”的独特挑战。但是,由于不同领域间存在标签集的差异,我们很难将先前学习的标签依赖应用于新的领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CRF中引入了折叠的依赖关系迁移机制(Collapsed Dependency Transfer),通过建模抽象的标签依赖关系来实现这种迁移。在小样本和元学习的情景下,CRF的发射概率可以用利用度量学习得到:计算为单词与每个标签类别的相似度。为了计算这种相似性,我们在近期的图像小样本分类模型TapNet基础上,利用标签名称语义来表示标签,提出了一种标签增强的任务自适应投影网络(L-TapNet)。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模型在1-shot实验中以14.14 F1的分数明显优于最强现有相关系统。3、题目:Generate, Delete and Rewrite: A Three-Stage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Persona Consistency of Dialogue Generation作者:宋皓宇,王琰,张伟男,刘晓江,刘挺摘要:在对话过程中保持一致的角色属性信息对人类来说是很容易的,但对机器来说,这仍然是一项有待探索的任务。近几年,基于角色属性的对话生成任务被提出来,旨在通过在对话生成模型中加入显式的角色文本来解决属性一致性问题。虽然现有的基于角色的对话生成模型在生成类似人类的回复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它们的单阶段解码框架很难避免生成不一致的角色词。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的对话生成框架。该框架使用生成-删除-重写机制从生成的原型回复中删除不一致的词语,然后进一步将其改写为属性信息一致的回复。我们通过人工评价和自动指标进行了评估。在PersonaChat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我们的方法获得了非常好的性能。如何上课?ACL 2020原定于2020年7月5日至10日在美国华盛顿西雅图举行,因新冠肺炎疫情改为线上会议。为促进学术交流,方便国内师生提早了解自然语言处理(NLP)前沿研究,AI 科技评论将推出「ACL 实验室系列论文解读」内容,同时欢迎更多实验室参与分享,敬请期待!

本末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3位学子这样说!

特殊的2020,特殊的高考。今天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1000余万考生怀着梦想走入考场,向着理想中的大学最后冲刺。就在昨天上午,哈工大送别了新百年首届毕业生,来自一校三区的本硕博学子,追忆了美好的大学时光,描绘了他们眼中的哈工大。未来的哈工大人,一起来听学子为你讲述,在哈工大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校本部机电学院博士毕业生 宋健民亲爱的老师,同学: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作为哈工大新百年的首批博士毕业生代表在此发言,我是机电学院宋健民。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博士毕业生,向我们的母校,师长,家人,朋友,以及所有抗疫工作者们,道一声最诚挚的感谢!跟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我本科生时磨过锤子、研究生时两天看一篇文献、博士生时重复的实验和掉过的头发一样多。11年岁月流转、时光飞逝,今天我们毕业了,将青春记忆留在母校,带着哈工大印记整装出发。哈工大的印记是厚厚的图纸,赓续着每个学子的规格功夫。还记得宋宝玉老师在我的工程图上画满红圈,只能一遍一遍重新画,当时觉得这要求也太严格了,而现在,我也成了师弟师妹们“最讨厌”的师兄,什么图纸都能 “挑出错”,什么实验都能“指手画脚”。导师谢晖教授总会跟我们叨唠:微纳机器人的执行末端仅有纳米级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每一个细小的差错都将导致失败,只有精确到极致,方能成功。也正是因为老师们的这种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成就了今天工大百年的辉煌,我们也将这份印记深深镌刻在心上,一代代传承与发扬。哈工大的印记是闪烁的星光,鼓舞着每个学子的开拓创新。博士生涯的5年近两千个日夜里,最难忘的是我与导师的科研时光。为了突破机器人无损进入活细胞内部的技术难题,导师陪着我一次又一次的调试设备、反复实验,终于成功获取亚细胞结构动态机械性能,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双探针微纳米操作机器人系统,为癌细胞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每个深夜,实验台前的星光和走廊内的灯光,都指引和鼓舞着我潜心科研、创新奋斗。哈工大的印记是四季的变迁,彰显着每个学子的使命担当。2009年,我大一,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2010年,我大二,我在90周年校庆的舞台上表演;2020年,我博士毕业,见证百年校庆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11年的求学历程,不仅有春天盛开丁香花、夏天烧烤、秋天落叶、冬天冰雕打雪仗,还镌刻着哈工大国之重器,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哈工大硬核力量。博士毕业后我毅然选择投身航天国防,带着这份嘱托、这种精神、这份力量,去展现哈工大人的使命担当。每个博士入学的时候,都梦想着能够穿上红色的学位服,与哈工大、与导师、与父母拍一张合影,赶在2020年毕业的我们,只能在屏幕前挥手离别,虽有伤感但不留遗憾,虽有不舍但未来可期。最后,愿父母平安健康,愿导师桃李天下,愿哈工大再续世纪辉煌,愿各位毕业生,成为时代之光,我们兵分几路,山顶相望!威海校区硕士毕业生 栾政晓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海洋工程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栾政晓,很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母校,向悉心指导我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研究生的求学之路曲折漫漫,面对接踵而至的科研难题,常常要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为了某一个公式推导,时时要冥思苦想;为了验证某一计算结果,往往要在实验室奋战到天亮。我知道,只要下苦功夫、下真功夫、下硬功夫, 任何难题都难不倒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的硕士生涯,我发表了SCI/EI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2项,获得第二届“校长杯”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哈工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荣誉称号。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6月7日,哈工大迎来建校百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他盛赞哈工大“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鼓励我们年轻人要沿着老一辈哈工大“八百壮士”的足迹,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作为一名哈工大人,我倍感骄傲和自豪。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大家都非常忐忑,担心自己能否顺利毕业。全校干部和师生员工迎难而上,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熊书记、周校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导师、辅导员也积极参与其中。家中没有电脑,老师们化身搬运工、邮递员,帮我们打包电脑、整理各种学习资料,寄给我们;家里做不了实验,导师帮助调整实验设计,增加仿真工作比例,并将原有的每周组会调整为每日线上业务交流。最终我们都顺利通过毕业答辩。“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明天,我们将走向人生新的起点,迈向人生更大的舞台,开拓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我也将继续留在哈工大、留在威海校区攻读博士学位,去探索船舶与海洋领域的新问题、新方向、新挑战,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发出哈工大声音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作为光荣的哈工大人,我们郑重承诺:无论我们未来身在何处、走向何方,我们都会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时刻铭记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弘扬哈工大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奋进!最后,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祝愿每一位老师硕果累累、桃李芬芳!深圳校区本科毕业生 段文迪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深圳校区材料学院2016级本科生段文迪。十分感谢,也非常激动能够在百年校庆之际代表本科毕业生在一校三区毕业典礼上发言。大学岁月悄然而逝,学校里总有许多美好的画面会存留在你我的脑海。毕业典礼的此时此刻,看着熟悉的朋友,是否感到一幕幕青葱回忆如潮水般映入脑海呢?正是它们交织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大学青春。在哈工大深圳校区学习这四年,我从懵懂到慢慢成熟,学校的老师和朋友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哈工大人的坚持。我曾获得了大一学年的国家奖学金,然而,我大一很多基础课程学得十分痛苦。甚至于我线代中期考试是不及格的,为此我们的辅导员石冰若老师还特意找我去谈话。以至于大一两个学期我都在A栋自习室学习到深夜,但我从来不自我感动,因为每当我深夜走出教学楼时,自习室和实验室许多灯光依然闪亮。这让我知道哈工大人的坚持从来不孤独。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哈工大人点亮的一盏盏温暖彼此、互相守望的灯光,鼓励着我坚持下去。时至今日,我还是很感谢深夜时那些亮着的灯光以及头顶的月色,其实奋斗坚持有时也很美丽。不止我们,无数代先哲、哈工大“八百壮士”也许都曾于漫漫长夜中辗转反侧,苦苦思索。但不忘初心,坚持理想是大家面临困难时最终做出的选择。大学青春不仅关乎坚持奋斗,也关乎选择。在过去的四年时光里,我参加了许多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也在大力组织公益实践活动,哈工大一直都在提醒我们学习进步的同时不要忘记了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更进一步就是我们哈工大人的家国情怀。也许很多朋友觉得家国情怀这四个字太过遥远,不接地气。我们身边很多哈工大学子都在践行着这四个字。大二下学期,谢英标同学和龙泉同学毅然应征入伍,用自身行动为强军梦贡献力量;选择毕业去向的时候,刘俊武同学选择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县参加为期一年的大学生支教团。和他们一样,在众多的选择中,许多哈工大人都选择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选择了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家国情怀其实早就扎根在每个哈工大人的心中,体现在大大小小的选择里。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哈工大建校百年中用国之重器来称赞那些已走出校门,为家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哈工大前辈们。希望各位走出校门后,也能一如既往地选择践行哈工大人的责任和家国情怀。毕业临别之际,愿大家铭记这四年在哈工大学到的知识和责任,怀揣理想,勇敢坚持,在青春奋斗中成长。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我相信母校以后也定会以我们为荣。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愿大家以此共勉!最后预祝每名考生: 都能考出好成绩,考入理想中的大学,期待这个金秋,有幸在百年哈工大见到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制图 | 姜楠 图片:辛然 威海校区 深圳校区 责任编辑 | 商艳凯 值班编辑 | 梁英爽

邶风

哈工大学霸陈慧祥,远赴美国深造,6年后,却被发现吊死在实验室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每一颗执着的心,都怀揣着一份神圣不可忍侵犯的追求,值得用尽一生去寻找,去守护。有时那份追求甚至等同于那位行路人活着的意义,等同于他的短暂的生命的永恒的价值。有的人穷极一生去追寻一份求而不得的爱情;有的人拼尽全力为了物质的富裕和满足朝九晚五、起早贪黑;而有的人,将真理奉为高坛上的神灵,以一颗敬畏之心用尽一生去朝拜,直至死亡。01寒门贵子秉承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陈慧祥从小就在学习上下足了苦功夫。他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家庭,并没有经济条件支撑高额的课外补习班费用,仅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名牌大学。陈慧祥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向来是毋庸置疑的学霸,从进入学堂开始,成绩一直在班上出类拔萃,又因性格和善、热情真诚,很受大家的欢迎。在大家的印象中,陈慧祥似乎永远在学习,即使是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都在聊天、打闹、吃零食,他也依旧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学习。哪有什么天才,不过是拥有天赋的人恰巧又懂得不辜负自己的天赋。功夫不负有心人,耕耘与收获永远是成正比关系的。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陈慧祥脱颖而出,一举考入拥有“东北人大”之称的吉林大学。平凡普通的小家庭,一下子出了位被985名校录取的高材生,这件事让陈慧祥的父母家人都倍感欣慰。谁说寒门难出贵子?他们虽然没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却有更加惊人的毅力和吃苦的决心。成功被名校录取之后,陈慧祥本人,却没有就此止步。他仍旧如之前一样刻苦努力、脚踏实地,不断对自己提高要求、提高标准,只为有朝一日能在学术上有一番作为。02执着求真一晃又是四年光景,当又一批大学生拿上本科毕业证开始步入社会时,陈慧祥却以优异的成绩被又一所名校录取为研究生。这就是极负盛誉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又是陈慧祥人生中光辉灿烂的一笔。本科和硕士念的学校都如此漂亮体面,在所有人看来,他似乎已经可以高正无忧虑,可以停下脚步静静享受成功的果实了。然而,陈慧祥却拥有“鸿鹄之志”,不肯就此停歇。2013年,他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七所海外高校的“全额奖学金”资格,有了这个跳板,家境一般的他在读博的道路上,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这位心怀高原的壮志少年,踏上了飞往异国他乡的航班。正所谓“天高任鸟飞”,在更高一级别的学术环境中,陈慧祥似乎有了大展身手的平台,他整日投身于学术研究和实验与论证中。在这里他可以做他真正热爱的事情,追求他所向往的真理。在美国的生活过得并不轻松,仅靠每个月不到1400美元的生活费根本无法支付所有开销。他清楚自己不能再为家里增加经济负担,父母也承担不起这样高额的开销,他只能另开门路增加收入。投问无门之时,他遇到了一位华人教授导师李涛。李涛与他的学术研究方向几乎完全一致,又因为同时华人,可以辅助陈慧祥解决交流的障碍,这让身在异国的陈慧祥暗自庆幸,俩人很快熟络了起来。或许陈慧祥从没想过,这位自己千恩万谢的老师,竟会成为自己在世间最后几年的梦魇,成为自己颈上的了结生命的三尺白绫。不过几年光景,李涛的丑恶嘴脸就暴露无遗了。起初,李涛除了在学术上给陈慧祥施加高压之外,还会占用他休息的时间,指使他去为自己做接送亲属的专职司机这样的私事。后来,李涛就开始变本加厉,并对陈慧祥的学术研究成果肆意贬低。一直处在导师给予的负面的评价中,给人的精神折磨是不容小觑的。更糟糕的是,在美国,导师对毕业生的毕业标准拥有绝对的决定权,眼看着同级的同学都已经顺利毕业,陈慧祥只能干着急。03悲伤落幕一路从普通的小家庭顽强打拼到名校高材生的陈慧祥,从来都不是一个缺乏强大心理的人。然而,一篇“致命”的论文,却攻破了他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他再也无力承担自我的问责,最终选择一了百了。那是一篇即将发表于业内著名论坛“ISCA”的学术论文,论文很快通过了导师李涛的审核。但是在论文发表的的前一天晚上,陈慧祥却发现论文的结论完全不能成立,丝毫没有学术价值。秉持着对学术研究的严谨与敬畏之心,陈慧祥第一时间联系李涛,要求将论文撤回。但是,却受到了导师的严词威胁。在聊天记录中,李涛恐吓说“你要是毁了我的名誉,我弄死你!”陈慧祥冒着被开除的风险据理力争,做了诸多的努力和谈判,两人甚至一度闹到叫警察的地步。撤稿无望,但此时的陈慧祥,已经无法逃离导师的掌控了,他毕业的决定权完全被对方掌握。论文仍旧如期发布,李涛凭借着这“一纸空谈”获得了大把的名誉,但陈慧祥却日日在受着良心的煎熬和自我的谴责。他从心底厌恶这样的行为,但却冲不破这层牢笼。七月三号,在向自己的至亲发送完一封封遗书之后,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天之骄子,在实验室里自缢身亡。他用这样的方式,成全了自己对真理的赤子之心。最终,李涛因学术不端被美国弗罗里达大学开除,并在15 年内禁止发表刊物和文献,这是ACM史上最严厉的处罚,而那篇完全不成立的论文也被撤回。04结语李涛如痴若狂地追求功名利禄,将学术道德、全然抛掷于脑后,还因此将一个年轻的生命逼得走投无路只能以死明志。其疯魔程度属实令人唏嘘。可从前春风得意踏马看花的少年,再也回不来了。一生何其短暂,我们能够创造的、得到的,都那样有限。因此在做抉择之时,应当斟酌再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高尚的追求。即便不必为了理想追求慷慨赴死,也要为了爱与正义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