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哈工大毕业的研究生,都在担心是否好找工作,那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可能真就得凉凉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在地理位置上确实比较吃亏,然而其办学实力,一点也不容小觑。可以说,从诞生之日起,哈工大就一直风光无限。其前身是在中俄工业大学校,在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等领域实力很强;解放后,在五十年代,我国大学学习苏联模式,哈工大成为了苏联模式样本,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51到1956年期间,哈工大先后举行了5次教学方法及科学技术报告会,并受高教部委托举行两次全国机电专业会议,每次都有数十所兄弟院校参加,哈工大成为全国高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窗口。这个阶段,哈工大是全国高校的标兵,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高校。1954年10月,高教部第一批确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哈工大成为京外唯一一所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后,哈工大也是最早恢复教学,招收研究生、博士生的一批大校之一,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1998年,成为首批入选985工程的九所大学之一,属于中国常青藤盟校C9的成员。哈工大的学科设置,以工科为主,尤其在航空航天、机器人技术、精密加工、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非常强大的实力,承担了众多国防、航天重大工程项目,是一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学。清华、北大,固然是我国最好的两所大学,但如果单论工科实力,哈工大应该不亚于同样以工科见长的清华大学。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加之东北经济复苏乏力,近些年哈工大在国内的声誉有所降低,但客观地讲,哈工大依然是我国高校中的北极之星,其在工学领域的成就仍然执全国高校之牛耳。
某985硕士吐槽:考研究生有什么用,毕业后不还是穷打工的!为什么我觉得这么悲惨!从贫困地区一路成绩优秀到硕士毕业,本硕都是非常好的学校。今年毕业了,在北京成了北漂,工资看上去高,其实去掉衣食住行用剩下的寥寥无几。户口也没有,钱也没有,感觉整个人都废了,唉!前途渺茫。小时候被教育知识就是力量,结果上完学还是一无所有,考研究生有什么用?毕业后不还是穷打工!这位985硕士吐槽:考研究生有什么用,毕业后不还是穷打工的帖子,引来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如下是部分网友的看法:有网友表示,怎么着,你的意思,靠你读的这几年书就想在北京扎根?这个世界上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人多的是,你凭什么就觉得你读个硕士,这个社会就应该要给你金钱、给你地位、给你一切美好的东西了?哪来的自信?知识从来都是一种力量,但关键得看知识是在谁的脑子里,在蠢货的脑子里搬一座图书馆,也是不可能会产生力量的,别看不起打工的,说不定你给别人打工都配不上。还有网友表示,又是一个读书读成了书呆子的,贫困地区一路成绩优秀读到硕士,很艰难吗?很辛苦吗?只有聪明、勤劳、肯干肯琢磨、能明白生活从来都不可能那么容易的人,如果他拼了老命的努力了,卧薪尝胆般的付出了,还是得不到想要的,那么这个社会才叫不公平,才叫悲惨。你一刚毕业的,没钱,活得辛苦,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你想一毕业就当老板,现实吗?硕士学历的作用就是当老板,然后瞧不起打工的?也有网友表示,为什么总有人认为有了好学历好敲门砖就能不用奋斗了?这不是浪费了自己的好条件吗?刚毕业不都是从基层干起,通过工作给别人打工积赞经验的吗?难道说考了研究生就不用打工了?打工的靠自己的力气吃饭,这难道很可耻吗?某985硕士吐槽:考研究生有什么用,毕业后不还是穷打工的!大家怎么看?
前几天写了一篇军工七校的高考分数对比,由于以前的学科实力对比中,哈工大是优于北航的,但高考生源中,北航明显由于哈工大,导致大家关于这两所学校谁好谁坏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实际上,学校的好坏,生源只是一部分,我们不仅仅关注入口,我们还要关注出口,看看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以后,谁的就业质量高吧!这样才具有很好的说服力!由于各校2018年的就业数据还在紧张的统计中,我们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看看到底哪所大学的学子更受青睐呢?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毕业生共计7559人,其中本科生3974人,硕士研究生3047人,博士毕业生538人,总体就业率为96.72%,本科生就业率为95.47%,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8%,博士生的就业率为98.7%。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来,哈工大的工科的就业率还是很不错的,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比较低的学院是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这几个学院的就业率都是低于90%;硕士研究生也是这类学院比较差,但没有本科生那么明显;哈工大的工科博士就业明显很给力,博士生中只有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的就业率比较低,2个毕业生,1人未落实工作,瞬间就业率就是5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毕业生共计6387人,其中本科生3105人,硕士研究生2845人,博士毕业生437人,总体就业率为98.78%,本科生就业率为98.65%,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9.05%,博士生的就业率为97.94%。北航的本科生就业率比较低的是文科类的法学院,就业率为85.11%,比较低的就是理学和外语类专业类,但就业率也在90-95%之间。而硕士研究生中就业率比较低的同样也是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比如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率为87.5%,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为85.71%,科学技术哲学的就业率也是85.71%。博士的就业和硕士差不多,同样是这些专业就业一般吧!这样看来,工科大学中的文科类专业,虽然因为大学的名声很大,名气很高,录取的分数也会很高,但相对理工科来说,这些学校的文史类专业的就业实际上很一般的。本科生毕业对比中,北航的本科生国内读研1649人,出国留学637人,总计有2286人,整体升学率为73.62%。而哈工大的国内读研为1995人,出国留学548人,总计有2543人,整体升学率为63.99%。对比升学率的话,两校明显的差距在出国人数上,看来学校在东北,还是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啊!这两所大学的出国目的国家中,最多的都是美国,北航有333人赴美留学,而哈工大有263人,相比较而言,基本上都是留学目的国家比例的50%去了美国。本科生就业的哈工大有1251人就业,北航则是777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东北就业有229人,占比18.31%, 华南地区就业人最多317人,占比25.34%,西部地区总有就业只有107人,占比8.56%;北航在北京的就业有343人,占比达到44%,就业目的地最少的是东北,只有36人,占比4.6%。看来,因为学校的地域原因,会较大程度影响就业地的选择,对本科生来说比较明显。硕士生就业的哈工大有2465人,就业最多的目的地是华东,有779人,占比31.6%,最少的广大的西部地区,总计只有174人,占比只有7.06%,留在东北的有330人,占比13.39%;北航有2562人,其中就业最多的目的地时北京,有1410人,占比55%,就业最少的是东北,只有67人,占比2.6%。这样看来,到了硕士毕业这个层面,就业受地域影响的要比本科毕业时好很多,哈工大的学子更倾向去去华东,而北航的学子更喜欢留京工作。因为这两所学校的专业接近,我们看看毕业生的就业的行业分布,首先看看北航的:通过这个表可以看出来,北航搞科研,程序员、进制造业的比较多,这是名副其实工科大学的体现,而哈工大什么情况呢?这两所学校对比,就业的行业占前三的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哈工大的硕士就制造业的比例高于北航的,这样看来哈工大的学生在就业中更看重专业对口,而北航的学生就业就相对灵活的多啦!就业的行业是这样,那单位性质呢?又有多大的差别呢?北航的:哈工大的:我们把这两所学校的就业数据对比,你更倾向于让你的孩子或者未来的你去报考哪所大学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这个周日学院搞了一个专场招聘会,我们这些研一的人也去凑了回热闹。不去不知道,一会吓一跳,原来硕士生工作也是那么找,好单位就没有来几个,来的几个所谓的好单位,对学生还是挑三捡四的:有的要求本科学校要“985”的学校,真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人家“985”的学校不就是清华和同济还有浙大及哈工大了吗?那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啊?还有好些单位:对不起,我们不要女生……难怪好些女生都立志要念博士!以后混个高校老师当当。男女平等都喊了这么多年,真等到实施时候还是有那么大的困难。仔细想想,其实也是市场经济“惹”的祸!所有的单位招女生的时候都是害怕女性将来又是来产假,还不能像男生那么吃苦什么的,总之是没有招男生那么省事而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所有的这些单位都忘了:他也是从娘胎里出来的。如果这个社会都不尊重女性,还会有人类吗?工作不好找,已经似乎是事实。可是我们难道就应该徘徊不前了?要积极!这是一个找到工作的师兄对我说的,一个单位看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看重你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去做事。他去中兴公司应聘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一点。我看看书就是不够积极。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做事。这样下去对自己真的不利!做任何事都是一样。
上大学,找工作,是绝大多数的人生轨道。现在尽管工作难找,但还是得找,否则如何生存,如何赡养父母,如何结婚生子?可是,有的人不愿走寻常路,恨不得一出校门就是老板,就是富豪,就不用打工。不得不说,梦想很丰富,但梦想就是梦想,代替不了现实,谁也不可能一步登天。这不,一名985高校毕业的硕士在网上吐槽:考研究生有什么用,毕业后不还是穷打工的!为何如此抱怨?原来是,他从贫困地区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一直都是优秀,让他想不到的是,名牌大学毕业了,却成了一名北漂,工资看上去不低,去掉衣食住行剩下的却是寥寥无几。而且户口也没有,钱也没有,感觉整个人都废了,唉!前途渺茫。小时候被教育知识就是力量,结果上完学还是一无所有,考研究生有什么用?毕业后不还是穷打工!应该说,此人道出的是实情,吐出的也是心里话。在庞大的北漂队伍当中,硕士和博士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从他们自身角度看,生活确实不易。但是,从旁人角度看,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北漂,不就是因为读书的缘故么?正是因为读了十几年的书,并且学习成绩一路优秀才考上北京的高校,毕业之后才有资格北漂。如果不是考上北京的高校,估计成为北漂都不容易。在旁人看来,如此吐槽颇具矫情味道。当然也不尽然。从此位吐槽硕士的表达看,人们并没有看出他优秀在何处,估计是学习机器一类的人。死记硬背可能是他的特长,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能是他的弱项,表明吐槽者根本不了解社会,而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恰恰是后者。有的网友一眼就看出了这一点。有的反驳道:怎么着?你的意思,靠你读的这几年书就想在北京扎根?这个世界上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人多的是。你凭什么就觉得你读个硕士,这个社会就应该要给你金钱、给你地位、给你一切美好的东西了?哪来的自信?知识从来都是一种力量,但关键得看知识是在谁的脑子里,在蠢货的脑子里搬一座图书馆,也是不可能会产生力量的,别看不起打工的,说不定你给别人打工都配不上。这个看法很是尖锐,但是也确有道理。世界上从来没有空中掉馅饼的好事,一切都得靠自己,要自食其力。可是有些人中封建教条余毒太深,总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何唯有读书高呢?因为劳心者治人,劳力于治于人。所以,一些读书人自以为读了十几年的书,这个社会就应该报答他。如何报答他?自然让他当官做老爷,或是一步登天成为大老板,一出校门变成富豪,可以呼风云唤雨,可以要什么就有什么。宋代有一首诗最能反映一些读书人的这种思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你看一看,读书之后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呢?这样的诗除了激励人们向学上进之外,却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让一些死读书者想入非非,总是做黄梁美梦。不用说现在,大学生黑压压一大片,城里路上走的有几个不是大学生?读书已是平常事,大学毕业生不过是普遍劳动者或打工者中的一员。即使在读书人比较稀缺的古代,穷困潦倒的书生又有多少?读书并没有带给他们千钟粟、黄金屋、马如簇、颜如玉。现在的读书人还想此等美事,只能说是身子在当代,脑子还在古代,整一个灵魂出窍。还有那句“知识就是力量”,实际上也有一半是蒙人的。许多人就被这句话蒙了,包括这位吐槽的985高校毕业的硕士。如果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图书馆最有力量,事实却不是这样。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运用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能够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就能比别人收获更多,即使是种田也是如此。你没有将种田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的能力,保证你颗粒无收。如果说悲哀,这就是悲哀,死读书、读死书的悲哀。这位985高校的毕业生,从小学到研究生,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不知道要自食其力,还看不起打工的,还觉得读书无用,的确算得上读死书死读书的典型。有的说,如果你不读书,连打工的机会都不会,如何你没有考上在北京的高校,连北漂的门都摸不着,读了十几年的人怎么连个道理都看不明白?这真算得上是送给此位硕士的最好醒脑剂。为何总有读书人抱怨读书无用,而未读书之人渴望读书呢?为何总有一些人认为有了一个学历就应该什么都有,否则就是这个社会欠他的呢?为何总有一些人认为打工可耻,不想靠自身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呢?这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这些接受教育者自身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那年,你拖着大大的行李箱,手里紧紧握着高考录取通知书,带着父母的嘱托和期盼,惴惴不安的走进校门。而今,你依然带着那件陪你入学的行李箱离开校门,走向远方,以为可以将校园的一切都印在眉间心上,可蓦然回首,记忆里惟余满园盛开的紫丁香。奔涌浪潮,是一种情怀。而我们勇敢地站在潮头,迎向世界,走向未来。1. 苗悦 航天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毕业去向:航天一院感想:十年弹指一挥间,转眼我毕业了。哈工大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也教导和引领着我的成长与蜕变。难忘在菁菁校园里度过的点点滴滴,这里银装素裹,这里沃土芬芳。在这里我坚定了梦想,变得更加坚强。毕业之后,惟愿自己不忘初心,一生实干,做一名合格的哈工大人。2. 李双 电信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感想:回首在这方校园的白昼黑夜,从手执录取通知书踏入校园时的憧憬到捧着学位证时的不舍,从黄河路73号到西大直街92号,六年求学生涯已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哈工大人”的身份也成为我最值得自豪的标签。驻足回眸求学之路,心中已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何其幸运,我能够有机会加入刘永坦院士的课题组团队,在新体制雷达的科研攻关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间告诉我,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是值得的,在坦先生荣获最高科技奖的同时,我也收获了满满的知识与珍贵的回忆。结束从不是告别,而是新的开始。毕业后我选择加入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为“三军之眼”看的更远、更广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报效祖国。衷心祝愿母校承百年之辉煌,开新纪元之篇章,桃李遍天下!3. 刘浩天 交通学院2016级本科生毕业去向:上海综合交通与城建设计院感想:从来没想过毕业季会是这样一番光景,未能与同窗好友把酒言欢、一一道别,未能向恩师当面说一声感谢,未能再看一眼熟悉而美好的校园……太多遗憾,太多不舍!在哈工大的四年,是奋斗的四年,是成长收获的四年。在这里,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学、一起玩,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多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作为年轻一代的哈工大人,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面临就业选择时,我希望能够将个人小我融入到国家民族的大我之中,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4.陈海峰 计算学部本科毕业生 毕业去向:腾讯公司感想:四年光阴,一转即逝。正心楼教室内的焚膏继晷,格物楼机房里的夙兴夜寐,一幕幕回忆尽在眼前。充实的学习生活赶走了入学时的不安与迷茫,毕业时的我充满自信与希望。我将带着在哈工大美好的经历,开始人生一段新的旅程,并在旅程中牢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5.张馨戈 经管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黑龙江省选调生感想:留在龙江,建设家乡,是我最初的梦想。最深的乡情,最美的期望。生于斯,长于斯,白山黑水,美丽富饶的黑土地将我养育;巍巍学府,百年工大,将我培养;我是龙江儿女,我见过龙江母亲最美的模样,也一直相信,她终会变得更加美好。我选择成为一名龙江选调生,愿意扎根在这片土地,终其一生,为她奋斗。这是一个龙江学子,自儿时起的抱负,是身为儿女,想要守护母亲的愿望。6.梨文静 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毕业去向:保送至北京大学读研感想: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浓厚而向上的学术氛围一直深深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大四保研后,我选择到瑞士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实习。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感恩母校把我培养成打牢哈工大烙印的卓越文科生,赋予我足够的能量,让我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更坚定了我投身全球治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添砖加瓦的决心。我将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继续砥砺前行,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和青春风采。7.牛锦鹏 机电学院2016级本科生毕业去向:保送至浙江大学读研感想:感恩,不舍,奋进。在哈工大四年的学习、生活,重新塑造了我的“三观”,有幸在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度过三年,从队员到队长,从稚嫩到稳重,感谢母校;可爱的队友、同学们,疫情原因未能见面,想念的同时也坚信后会有期;本科生活告一段落,下一篇章即将开启,我将带着哈工大的印记,继续拼搏奋斗。8.徐斯琪环境学院2016级本科生毕业去向:保送清华大学读研感想:《入海》中有一句歌词:“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梦想会回答生活,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样。”四年的大学时光匆匆而逝,在这四年间,我们像一块璞玉,被哈工大不断地琢磨,褪去的是青涩和懵懂,沉淀下来的是成长和信念。大一刚刚入学的时候,我还带着高中生的稚气和一点点不自信,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开学典礼上,以马祖光院士为代表的“八百壮士”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也就此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名为“科研”的种子。大四下学期,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但是线上毕业实习和不间断的毕业设计答疑还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无论发生了什么,哈工大永远都不会放松对学生的“规格”。回首大学四年,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真真实实地刻在了我的心中,一点点将我打磨成现在的模样,未来我也会始终带着哈工大人的扎实和规格,脚踏实地地走下去。今年正值哈工大百年华诞,百年风雨兼程培育桃李芬芳,相信未来哈工大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创造更多辉煌!9.靳英健土木学院2016级本科生毕业去向:西部支教感想:2016年8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离家3000多里外的哈尔滨。转眼已经四年,我也要从哈工大毕业了,四年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在一点点影响着我,改变着我。正如校歌中所写,哈工大是我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学会了承担,学会了踏实,学会了不断地奋进。正是由于哈工大人踏实肯干,不怕吃苦的精神、哈工大一代代“八百壮士”的激励,我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未来的我将用自身严谨朴实的哈工大规格和扎实牢靠的哈工大功夫献身祖国西部,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10.李晶仪器学院2016级本科生毕业去向:西部支教感想:我是一名来自大山深处的彝族学生,我非常幸运能够来到哈工大读书学习,经过这四年的培养,哈工大精神已经深入我的血液,在这期间我获得了优秀团员、院级最美党员、抗疫志愿服务奖等荣誉,我为自己是一名哈工大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毕业之际,我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以云南队党支书的身份,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奋斗终生。时光把你们推向新时代的门口,每一朵浪花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愿在哈工大的那些年,能装点你人生中的风景,愿你在外乘风破浪的那些年,还能偶然想起,紫丁香盛开的芬芳,出发吧,少年!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文字:王添灏 图片:受访者本人提供责任编辑:李炫竺 黄聪 值班编辑:刘旭
考研是大多数大学生都会考虑的话题,不少大人都会说现在的就业市场十分残酷,本科生到处都是,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很难获得一份薪酬、福利都让你满意的工作。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那些同学读了硕士研究生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再具体到十年的发展呢?本科生毕业和研究生毕业到底会有多大的差别?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解答一下,具体分析几点读硕士研究生的发展特点。不过据不少过来人说,研究生三年的生活还是很值得的。下面就是具体的发展优势:眼界更加开阔、知识面更加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如果想过的平平淡淡,是不可能接触到太多的教学资源和前沿信息的,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都是从学校中中规中矩的教学生活里一步步走来的,不参加比赛或者科创项目很难有什么深远的知识面结构。而研究生则有所不同,大多数研究生都会跟着导师东奔西走,每天忙着做自己的科研项目,在某些特定领域有自己远超他人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在十年的职业生涯里,研究生的知识如果能派上一次很重要的用途,极其容易得到提升,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工作专业性更强、基本会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据调查研究结果,本科生有百分之五十五以上从事的工作与本科专业关系不大,而本科的知识更是很多都不会在工作中使用。因为对于许多企业本科文凭只是一个准入条件,而非专业要求,许多本科生就业后工作都可以通过学习得到。而研究生则不一样,大多数研究生会选择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就业,企业选择时也会分配给他们更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毕竟高薪聘请的研究生可不能埋没了。综上,研究生十年的专业性工作会比本科生多出很多,自然就变得更值得了。选择方向更广,机会更多本科生选择的方向完全看专业,许多本科生如果读了实用性专业,就业选择只能是自己专业之内的一些企业、公司,而想要进入国企、政府机构就会存在不少问题。研究生的境遇则完全不同,多出三年的学不可能是白上的。对于硕士来说,三年的基础知识和课题研究会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机会,更好的人生规划选择。大企业、政府机构因为人才层次需求的高标准,会存在着对于硕士供不应求的情况。如此,硕士研究生的选择面就不是企业选择他们,而是他们选择更好的企业和工作,机会自然也就更多了。硕士和学士的差距从来都不是一张纸那么简单,以为三年的学习只会带来高学历的人可以说是大错特错。三年的硕士时间也许会让你比同龄人少挣三年的钱,但是你的选择、机会从来都是无价之宝,如果说你可以去读研,那你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时间和那一点学费。毕竟从小编的分析可以得出,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同学毕业十年后在多方面差距很大,优势也是被硕士占足。所以小编给大家的最终建议就是去读研,获得硕士学位,最终得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获得成功。说了这么多,想必你们也对硕士学位有着自己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交流。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研究生的数量可能比20年前大学生的数量都多。有硕士的学历在手,对于未来职业发展也是有所帮助,比本科生更容易晋升,可能待遇也会高出一截。但是,近两年来,硕士研究生在企业的竞争力也有所减弱,优势不再明显,很多硕士生也倍感压力。塔主的一位好友近日咨询考博的事宜,有辞职读博的打算。她去年硕士毕业,进入全球500强的金融企业,工资待遇还算不错,但加班是日常,办公室人际关系更是让人头疼,同时生活在北京的住房、交通等压力也不小。时常跟我感叹在北京不易,待几年就打算回老家。我想这样也好,在北京读书、工作呆上十几年,也算是见过天安门升旗、待过500强、挤过地铁早高峰、住过50平的合租房,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在30多岁的时候能够及时抽身,回归平静也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但没想到她却是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打算继续提升自我,虽然未来还不确定。想来也是,在大城市住久了的人,心也就随着城市变大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小城镇可能装不下自己内心的舞台,即便厌倦了一种生活,也会选择另一种同样水平的人生,而不是朝下走。但是,塔主还是惊叹于她才一年的时间就怀念了学生时代。要知道,有多少博士刚入学就愁着赶紧毕业,赶紧找份工作,而又有多少博士是在硕士阶段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读博的呢?她竟然工作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读博,那心里的思虑肯定比这些头脑一热就来读博的要想得多了。不过像这种硕士毕业工作1~2年然后考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年和塔主一起读硕士的同门在硕士毕业后就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而塔主继续读博士,等塔主毕业后,没想到她又来考了博士,塔主工作3年后,她博士毕业了。对于这些硕士毕业工作了之后,还打算继续读博士的人来说,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呢?拿到博士学位后未来是另一条路博士相比硕士而言,不管是培养方式还是毕业要求、毕业后掌握的技能等方面都更深一步,更近一层,而这是质的飞跃。所以,博士的价值比硕士高很多,就好比80年代的大学生和中专生一样。拿到博士学位后,可以做科研,当老师,也可以进企业,当专家。在社会地位上也属于中产阶级。因此,那些以硕士身份工作的人在了解和考虑了当下学位和博士学位所能获得的未来后,会作出一定的选择。上学读书确实比上班工作轻松一点上班工作的辛苦不必多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没有双休,996是日常,有时候节假日也会加班。如果有项目,出差也是常态。但相对而言学生的压力没有这么大,人际关系也没有很复杂。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实验、写论文,如果能够碰到一个好的导师,指导实验和论文,在博士期间能有较多的科研产出,鼓励你按时毕业,那读博会比较幸福。当然,熬夜做实验的时候也是很辛苦的,不过这些都是为自己而做的,而且只有这么几件事,比较单纯,人也就更有动力和兴趣了。所以,如果你硕士毕业工作了很久还想要继续读博士,那么就不要犹豫了,不管是能力的锻炼、学历的提升、未来的发展,都是比较不错的,但也会很辛苦,时间可能也很久。但只要有所付出,就会有回报
23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如果继续读博士的话,利大还是弊大?我觉得23岁就硕士毕业了的学子,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如果继续读博士的话,估计前途很可能一片光明。就学历层次而言,博士学历比硕士学历的逼格要高得多。近年来,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选择读博的人却不见得那么多了。物以稀为贵,有些用人单位对于拥有博士学历的人特别优待,比如博士毕业后没有房的,一些用人单位会给予特殊照顾——直接分一套房子给单位里的博士生。而23岁的硕士毕业生,继续努力,读个博士最多花4年时间,个人认为最好在结婚之前就把博士文凭搞定,这样在成家立业之后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扑在自己的事业上。所以,我觉得在自己年纪不大、其他条件都许可的情况下,继续读博士,利大于弊。“地贫种松柏,家贫子读书”,年纪轻轻就开始读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学历,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也是为今后的高待遇铺下“垫脚石”。如果你对读博有着浓厚的兴趣,你想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选择读博也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选择。读博,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和毅力去坚持,只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迎接你的,必定是辉煌和光明。或许,读博士有一定的压力,但如果你是实打实的学霸,在读硕士的几年时间里轻松加愉快,如今又能化压力为动力,而且很多博导都对你相当认可,那么23岁不开始读博,难道要等到63岁再去读博吗?如果,你对读博充满着纠结和彷徨,我觉得你还要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第一,我这一生的追求是什么?读博能否让我的人生追求早日实现?第二,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读博能否为我的职业规划‘加码’?第三,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读博的专业,是否符合我的爱好需求呢?”如果你把这三个问题都捋顺了、想通了,同时你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相信你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当然,如果担心读博之后年纪太大,也可以一边读博一边成家,做到结婚学习两不误也不是不可以,可能有了一个灵魂伴侣之后,你在读博路上就会如同打了鸡血似的也说不定。
2019年10月26日,在小西的文章中看到一个评论:研究生好毕业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来聊聊我自己的看法呢。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学历,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经常伴随着四个字“延期毕业”,侧面证明读博不容易毕业,要求不低。这也是让很多硕士生放弃读博的最大因素。反而是硕士生是否好毕业的讨论比较多。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把“研究生”狭义地定义为硕士生。之前,家里的亲戚在我读研时,问的是“读研究生是什么样的体验啊?”。最大的感觉是3年时间挺快,和我一起入学同专业30余人都是顺利、正常毕业。那么硕士生真的好毕业吗?之前关于这个话题,我曾问过一个硕士师妹,她给的答案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结果是毕业时3篇sci论文、国奖、答辩优秀、省优秀硕士等。但是,她同样觉得做科研不是她想要的,而且博士阶段压力很大、不易毕业,放弃了读博。其实,在我看来硕士生是否容易毕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毕业要求。毕业的标准,通常有三级,学校、专业、导师。在设置上,学校是按大的学科门类制定,如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法学等。相对来说,要求并不高,主要是便于兼顾门类下不同一、二级学科差异。专业要求会稍高,如学院会根据学校层次、专业发展与排名等因素制定稍严的标准。在我看来,学校、专业的毕业要求相对固定,通常5年、10年等长期内不会随意更改。在毕业要求中,导师的要求是差异性最大的,也是难以捉摸的。同学校、同专业的不同课题组,毕业要求差异大,氛围也会不同。所谓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是导师提升学生毕业要求时常说的一句话。因此,硕士生是否好毕业,和跟随的导师有很大关系。2.个人努力与追求。之前,我也提过读研的原因中有提升自己、找份好工作、延期就业等。说的直白些,这里面“混硕士学位”的同学肯定不好毕业。就算是毕业要求不高,也得有一篇小论文、完整有逻辑的学位论文。在指导学生工作中,相信不少导师曾遇到过类似的学生。导师间讨论时一样头疼,主动性太差、懒惰、推辞,安排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但是,不让其毕业会影响学院就业率(学院有要求)、导师口碑。在翟博士学术不端事件之后,感觉有很大改变。达不到毕业要求,论文送审不合格等情况下,延期半年就是唯一的选择。同时,对于我之前提到的师妹那样的硕士生来说,硕士毕业的小论文、学位论文等要求真的不高,毕业是很容易的。3.“能力”。能力有很多方面,比如说情商。之前曾发过一篇文章,重点讨论的是学长、学姐的数据是否要给学弟、学妹撰写论文。我的观点是个人不推荐这样做。但是,同门间可沟通协调,比如协助师兄师姐开展实验后,分享部分实验数据。有了分享的数据,且师兄、师姐乐于指导,小论文就会出得快、轻松。同理,毕业也会压力小、容易不少。你们觉得呢?其实,还有和导师的相处。导师的学生中,总归会有些区分对待。比如说,部分年轻导师自己开展实验,撰写的小论文可能会给有参与的硕士生署名论文一作(自己是通讯),便于学生达到毕业要求。4.运气。运气很关键。很多时候,我们开展的课题,自己并不清楚会遇到什么难题,探索是否顺利。文科类的,我不是太清楚。但是,工科类的很多实验,失败几次、十几次的常有,让人感觉到想毕业真的难。小论文投稿同样如此,是否快递送审、专家是否认可等都对毕业有不小影响。比如说,之前我们有个硕士生投稿一篇论文,来来回回修改了6次,历时一年多。同届的一次投稿同层次期刊,小修即录取。说真话,我感觉两篇文章差异真的不大。--结语--硕士生毕业的影响因素还有不少。比如说找了个师姐、师兄对象后,毕业可能会轻松不少。“防火防盗防师兄”,送论文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能抗住的啊。还记得上海的女博士获赠的5篇sci论文吗?读研生活中,其实最容易遇到的难题是和导师间的矛盾,是不是有类似的感觉?小建议是只是导师严格要求的话,就努力奔着毕业的目标,完成导师安排的任务后顺利毕业。最后,我想说硕士生毕业难度不高,整体还是合理的,2、3年的努力会带来你想要的。你觉得硕士生毕业的最大难度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