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超级天才,高中时竟然是同桌,最终都被美国“收入囊中”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出现过两位超级天才:一个叫张湛(图左),一个叫尹希(图右),更难得的是,两人竟然是中学同桌,高考过后,两人分道扬镳,一个进了北大,一个进了中科大,但最后又殊途同归,被哈佛大学“收入囊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两位超级天才的故事。先说说张湛,初见张湛,感觉他很像是高晓松和歌手老狼的结合体,言行举止和普通人也无异。但翻看张湛的履历,只能感叹一句“真人不露相”。张湛14岁就考入北大,起初是学的化学系,后来兴趣转移,改读梵语专业。本来以为梵语就很冷门了,结果读研第二年,张湛又开始研究起于阗(tián)语。于阗语是古时于阗国(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的语言,于阗国在公元1006年被灭,大概在中国宋朝以后就没人能读于阗语了。直到20世纪初,一批欧美学者重新开始研究,才让这种死亡的文字重见天日。张湛之所以开始研究这种文字,是因为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封1000多年前的于阗语书信,信的内容只有37行半,但全世界硬是没几个人能看懂。张湛决心成为这一行的业内专家,为了让自己的语言研究进展的更顺利,张湛这些年学了很多种语言,英语、日语、法语、波斯语、德语、十种左右的古代伊朗语、俄语、吐火罗语、拉丁语、古希腊语等等。到最后,张湛掌握了20多种语言,只能说学霸的脑子就是不一样,普通人学其中任何几种怕是脑子都要爆掉了。在掌握了20多种语言后,张湛终于破解了这封信,然后就凭借着这个成果,他申请到了哈佛大学近东系伊朗学的博士。如今他早已博士毕业,对于阗语研究领域,他有相当的自信:读这种文献我是世界顶尖水平,不比任何人差。再说说尹希,1996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2001年赴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并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光这份履历就让人望尘莫及。2008年,尹希受聘担任哈佛大学物理系副教授,2015年9月晋升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成为哈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尹希拿到过美国斯隆研究奖、2017年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这些奖项都是国际上相当有份量的奖项,尹希也因此成为国际物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学家之一。
要说长相,他既不风流,也不倜傥,但若论科学,他若退居第二的话,那大概只有爱因斯坦和牛顿这样的世外高人才敢自称第一吧!他三岁半开始读书,七岁便开始深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他9岁上高中,不满12岁便毕业了。如果你觉得这都没什么的话,那么他18岁就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师从罗素、哈代和希尔伯特等世界顶级大师,最终还因创立了《控制论》而名扬天下。照片过后,真名揭晓,他就是《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控制论是什么?控制论(cybernetics)的诞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现代社会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都与控制论有密切联系。总之,它非常重要就是了,作为一篇科普,这样高深的问题就不深究啦。维纳能够成功,与他的天才父亲是分不开的。这个十八岁便独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天才,最终居然凭借掌握四十多门语言的惊人本领而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维纳的父亲在维纳很小的时候便发现了维纳身上的天赋,于是有意让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便对维纳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这种训练使得维纳的数学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哈佛大学大师的对维纳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维纳跟随罗素学习数理逻辑和数学与科学哲学,他的哲学课程和数学原理课,维纳感到很新鲜,富有启发性。罗素的讲授清晰晓畅,犹如无与伦比的杰作,给了他深刻的印象。罗素还建议维纳去阅读爱因斯坦的著名论文,这使维纳意识到不仅数学是重要的,还要有物理概念,这无疑极大地帮助了维纳日后创立控制论,因为控制论,正是众多学科交叉碰撞的产物。维纳在希尔伯特的指导下研究了微分方程。希尔伯特代表着20世纪初期数学的伟大传统,是维纳所遇到的唯一真正样样精通的天才数学家。他视野广阔,善于把非凡的抽象能力和对物理现实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成了维纳所向往的数学家。这些都是前奏,下面来看看维纳创立控制论的日子吧。尽管维纳非常聪明,但控制论的创立却花费了维纳几乎一生的时间,维纳1894年出生,而发表《控制论》是在1948年,1964年维纳去世。维纳能发明控制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罗森勃吕特博士领导的一个关于科学方法的讨论会,罗森勃吕特博士是当时的墨西哥国立心脏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这个讨论会每个月举行一次,参加者大都是哈佛医科学校的青年科学家(这就叫科研国际化吧)。爱因斯坦也从这样的讨论中受益在这个讨论会上,大家无拘无束的发言,就像一群孩子在就着某一个有趣话题争论一样。最后,会有来自某一领域的科学家宣读一篇关于某一科学问题的论文,宣读者必须经受一通尖锐批评的夹击,批评是善意的然而毫不客气的。这对于半通不通的思想,不充分的自我批评,过分的自信和狂妄自大真是一剂泻药,受不了的人下次再也不来了,但维纳一直都参与着这个讨论会,这使得他的视野大大的开拓了,他能够站在众多科学领域的交叉处,并最终创立控制论。欢迎关注正五边形的世界@科学(这个@在名字里没法用-_-!)
撰文 | 蔡迩一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李波已赴重庆市政府履职。重庆证监局发布消息,9月17日上午,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李波一行到重庆证监局调研指导工作。这一消息显示,李波已任“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美国归侨、70后李波,男,汉族,1972年7月生,重庆市人,2004年6月参加工作,200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美国归侨。《财经》杂志此前披露,1989年至1992年,李波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后留学美国,相继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法律博士学位,后任纽约达维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上述媒体指出,在美国的常春藤名校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而李波在攻读经济学博士的同时,还拿到了哈佛大学的法律博士,其勤奋和意志力可见一斑。2004年,李波以“海归”身份回国,出任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四年之后的2008年,他升任央行条法司司长,在36岁就成为正司级干部,这在央行并不多见。公开资料显示,他参与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工作,并参与了《反洗钱法》、《外汇管理条例(修订)》、《征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或修改工作。之后,李波转任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在二司经历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二次汇改等重要历史关头。另外,李波还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去年擢升副部2018年8月,李波离开央行体系,当选为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由此跻身副部级。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侨联是由全国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侨联是全国性的一级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各级侨联与同级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享有同等待遇。李波赴重庆的首次露面,就是去重庆证监会调研指导工作。他提了几点内容值得关注。其一,重庆正在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推进新时代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其二,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机遇难得,重庆市前期出台了《重庆市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行动计划(2018-2022年)》,既是工作压力,也是工作动力,需要各方进一步推动落实。其三,重庆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的配合中国证监会、重庆证监局做好各项工作。其四,希望重庆证监局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对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服务重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思考。一个背景。8月6日,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邀请有资格的供应商,参与磋商《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据悉,该《方案》将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计划,指导未来5至10年重庆金融业发展。这意味着,重庆将打造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中心。外界分析称,李波赴重庆履职是重庆金融业的一个机遇,“重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有望提速,从而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资料 | 重庆证监局 新华社 人民网 《财经》杂志等
深圳南山区一则以前的街道办工作人员的任职通知,让大家再次见识到了街道办职位的吸引力。通知中,有一位罗林姣同志,这位同志的简历简直让人惊叹,随便拿出一项,都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那她又怎么会辞去现有工作,去街道办工作呢?罗林姣的简历强得耀眼1998年,罗林姣进入中科大近代物理系。本科期间,罗就拿到了郭沫若奖学金。这个奖学金只有学霸才有可能拿到,所以她的学习成绩显然应该是中科大同级学生当中的顶尖水平。2003年,攻读哈佛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发表两篇一作,引用均超50。两篇论文分别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和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上发表,不说特别出色,至少也达到了平均水平。2009年,在哈佛得到导师认可,留下做哈佛大学博士后。罗博士又发两篇一作,分别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和PNAS上,应该说罗在博后阶段的文章档次,比博士阶段的文章档次提高了不少。这两篇文章的水平应该也是她进入南京大学的资本。2013年,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任职副教授。这个阶段,也发了一些文章,但与之前博后阶段的文章相比就较为一般了。关键是这些文章都挂了哈佛导师的名字。但不管怎么说,简历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成就,就算是最低潮时期,也不是普通人可以随便得到的。顶尖教育背景,任职街道办引热议在近日此事引起热议之时,官方也对此进行了回应。与此事一起还有一件往事也同时被翻出来了:2018年浙江杭州余杭区的基层单位,也面向清北招聘了一批清北的硕博士。很多网友为之深感惋惜,认为这是浪费人才,又或者说读书无用,还有的说是辜负了国家的培养。读书无用?对于说读书无用的说法,笔者觉得完全不正确。试问,这些人才不读书,可能谋得如此职位吗?即使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这些人取得成绩都较普通人成功,而最终落脚的职位也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恰恰说明是因为他们读了书,才有了这样的竞争力,才能落脚于这些待遇超强的街道办。要知道,这些街道办的职位所对应的待遇远超一个内地985大学普通副教授的待遇,所以何来读书无用之说?人才浪费?至于有很多人说,读了清北,国家培养了你,去街道办任职就是一种人才浪费的,笔者也不太赞同这种说法。首先,科研圈内卷化现在已经相当严重。罗博士及一众清北硕博选择富裕地区的街道办任职,一方面是自身价值的一种变现,另外,估计也是在学术圈里累了。当前的体制允许优秀的人才冒尖,但也不允许低调的生存。一般的博士不灌水、短期没有成果,是没有希望的。其次,是人才总会有用武之地的。罗博士等人受过的教育不会白费,要知道高等教育成体系地培养一个人才,最大的培养还是在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如果他们能在基层岗位上发挥才干,又怎么不是为国为民做贡献呢?辜负国家培养?对于说辜负国家培养的说法,笔者想说这还是一种小农“感恩”思想。罗博士和这些清北生能达到如此的学习成绩和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不是靠的谁的恩赐,而是自己的努力,所以他们无需背负“感恩”谁的心态来面对职业选择。人家只是换一种活法而已。还记得前一段有一个清华本硕、姚班出身的男生,选择回山西按受一份每月只有3000的普通老师工作的事吗?跟罗博士他们都一样,只是不想搞科研了而以,而这种选择,毫无疑问是他们的正当权利。总之,在学术的道路上,即使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走向落寞的其实是绝大部分,这是科研圈的规律。对于当前内卷化的科研学术圈子,暂时是没有良好的退出机制的,而罗林姣和一众选择街道办的清北博士来说的话,他们只是转行了而以。笔者看来,这个选择挺好的,并且以后这种事情肯定还会越来越多,毕竟所有人的理想不可能都会实现,而理想也不能当大餐来吃。来也来了,看也看了。转发不掉肉,关注更有情!
高等教育,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重中之重,我国同样也不例外。虽然现行的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有了很高的大学录取率。但是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却一直是我国的痛点。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批人才流失国外。然而最近有一位顶级科学家却选择了归来,成为了西湖大学的重要拼图。西湖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从构想开始,西湖大学便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在理学院、工学院的院长到位后,学校的生命科学院院长却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不过最近西湖大学有了新的消息,将由顶尖科学家于洪涛担任首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众所周知,施一公先生对于人才的选拔,一直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能够得到施一公先生赏识的人才,往往都有着过人之处。而学校的生命科学院院长职位已经空缺了22个月,长期的空缺足见施一公先生对这个职位有着很高的期望。既然如此,那么首任生命科学院学院院长于洪涛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于洪涛出生在山东淄博的乡村,他的父母都是大学生。在父母的熏陶下,于洪涛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拔尖。拔尖的成绩让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并且在1990年顺利地完成了北京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在妻子的鼓励下,他选择了出国留学。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走就是30年。同很多有才华的学子一样,于洪涛出国留学的地方选择了在美国。或许是因为天资出众,或许是因为勤奋好学,于洪涛的求学之路一帆风顺。1995年,于洪涛便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后的他,又在哈佛大学开启了博士后的研究之路。走出去的人不一定都是人才,但是成为人才的人,往往都会达到很高的高度,而于洪涛属于后者。1999年,于洪涛受聘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药学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以及终身讲席教授。2008年起,于洪涛还兼任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员,是其中为数不多几位华人科学家之一。2012年,于洪涛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8年,他又当选为华裔生物学家学会董事会成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华裔生物学家学会董事会成员、国际顶尖生物学家,于洪涛的履历是璀璨的,要让这样的人才归国是困难的。然而他却回了国,这又是为何了?于洪涛能够归国,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先生有着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2002年,在温哥华的一场学术会议上,施一公和于洪涛有了相识。在这次学术会议上,俩人最先谈的是各自的学术研究,然而越谈越投机,并就此成为了好朋友。2008年施一公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全职回国。他的选择不仅轰动了中美学术圈,也让于洪涛刮目相看。后来施一公创办了西湖大学,一开始他就打起了于洪涛的主意。不过由于没有合适的时机,于洪涛一直没有心动。在今年8月的“西湖三期”博士生的开学典礼上,施一公邀请了于洪涛。看似一场简单的开学典礼,却让于洪涛久久不能平静。他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也看到了学术研究的希望。最终,他在返美的飞机上决定了全职回国。一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一位出国30年的人才,一位已是中年的于洪涛,能够全职回国真的很不容易。这里面除了他与施一公先生的个人感情外,还与国家的强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强大的祖国,如果没有好的学术氛围,如果没有学术研究的基础。这样的人才能够回国吗?以前有,但现在真的太难太难。只有我们的国家越强大,流失的人才才会越来越多的选择归来。
清华、北大、中科大毕业应该做什么?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最近深圳某街道办发了一则任职通知。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位副主任的这位履历亮瞎了啊。她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这在国内是绝不逊于北大、清华的存在;又去哈佛大学读了物理系博士、博士后,毕业后回国担任南大物理系副教授。物理系啊,不是语言、经管这种相对大陆的人文社科学科,跟《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同一个学科,你能想象谢尔顿去街道办当副主任吗?况且都从哈佛博士后毕业了,本应在科研这条路上走到黑,没想到走到一半画风突变啊。果然这操作惊到一大波网友,纷纷指出:这简直就是天大的浪费!当然也有为哈佛博士辩护的,深圳这个街道办副主任可不简单,今后仕途通达,成功可期。说实话这事确实是个人选择,哈佛博士愿意去街道办也好,愿意回老家种地也罢,那是人家的个人选择。更何况深圳街道办年薪平均30万(网传副主任年薪38万),待遇也不低,生活还稳定。然而到底还是意难平,毕竟这个学历代表了中国最聪明、智商最高的一群人了,抛却学术去做基层工作至少反映了2个问题。第一、学术圈为什么留不住人?学物理,都读到博士后了,突然下定决心中途易徹只有两个可能。要么物质待遇不如意,要么个人突然发现自己科研做不下去了。前段时间清华姚班毕业,又在清华读完博士的张昆玮在谷歌干了不到两年,回山西老家一所二本高校当老师去了。他直接坦言说:自己发现不喜欢科研,晋升无望。谷歌工资是不少,但是跟北京的房价一比就绝望了。打工30年,就为一套房,中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一旦被裁员,房子都保不住,想想还是回老家吧。作为最顶尖的人才,都没办法在一个城市扎根立足。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用爱发电,怎样才能让高科技人才无后顾之忧地留下,这是一个问题。生化环材作为前沿科技,却被称为四大天坑,不就是因为待遇、前景都不行,大家用脚投票,能不报这些专业就不报这些专业了嘛。至于走一半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科研,能考上清华姚班、哈佛,证明这些人从智商、教育背景上应该是适合做科研的。他们都觉得自己不适合,那别人更不适合了。到底是科研环境有问题,还是教育出了问题。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初大学把他们招进来,就是想要把他们培养成搞科研的好苗子,没想到原本以为能结个硕大的西瓜,结果种着种着结出一颗豆子。要么是这个气候环境不适合种西瓜,要么说明从种子筛选这道工序上就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通过高考向高校输送的顶级人才,又经历了本科四年的深思熟虑,选了科研道路最后却走不下去了?会不会我们的选拔方式注定只能筛选高智商的人,却并不能在学术上走很远?(比如今年大获全胜的小镇做题家们,会做题的就适合做科研吗?刷题和做科研本来就是两条路,前者需要大量重复劳动,后者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前者只要勤奋,后者还需天分)第二、教育导向太功利,定义好工作的维度太单一从学术圈往街道办走,薪水提高了,工作更安定了。从何时起,高薪和稳定成了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二维度。前段时间刚填完高考志愿,无论是身边的三姑六婆也好,网上的陌生人也罢,在提志愿意见的时候都功利得可怕。“学计算机啊,程序员年薪高,你看阿里腾讯的年薪,不香吗?”“女孩子当老师不错,稳定。”“学法律将来可以考公务员,一辈子不愁”……全社会的价值观好像只剩下高薪和稳定两条了,完全不考虑个人爱好,“含梦量”太低(梦想含量太低)。之前钟芳蓉志愿填报北大考古系的时候,就有无数网友跳出来说,妹子太傻了,考古这个专业没前途,又累又不赚钱。拜托,那是人家喜欢的专业,还要强行绑架人家削尖脑袋往高薪、安稳上面凑。知乎上有一条热搜:如何看待南开大学在津招生最高分 703 分的考生,位列天津市 143 名,最终选择了南开大学化学系?这本来又是一道个人选择题。之所以能上热搜,说明这位同学的个人选择又跟普世价值观相悖了。考分那么高理应上清北,为何想不开志愿填南开?清华和北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毕业以后基本在就业市场横着走,高薪工作和安稳的工作想怎么挑就怎么跳。想要高薪就跟阿里腾讯抛个媚眼,想要安稳考虑街道办,重点中学老师随便当。为什么要填南开呢?因为人家是真心热爱化学,担心去不到北大化学系才报了南开化学系。这是真的热爱啊!什么时候起,为了高薪,为了安稳选职业选专业,没有人多看一看,反而因为爱好选择专业,却总有“热心人”试图将人“拉回正轨”了呢?这其实是挺丧的一件事。一件事情会上热搜,正是因为少见。18岁的热血少年因为热爱选择冷门专业竟然都这么少见。人不热血枉少年,少年时期正是无惧无畏,最该谈爱好,谈理想的时期。可是看看现在的少年,有几个为了爱好而学习呢?当年那个浓眉大眼的少年,丢出斩钉截铁的八个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至今想来依然觉得很燃。可是换到现在,再有年轻人这么讲,就有点让人接不上话了。青年人不热血主要还是同从小到大接受的价值观有关系。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都太微观,数学不好补数学,语文不好补语文,哪里有问题补哪里。至于孩子将来有什么理想,不管的。就像《小欢喜》里乔英子的妈妈宋倩,整天琢磨的都是让女儿读清华,至于女儿对航天专业的热爱,在她眼里简直不值一提。渐渐地,孩子们也被高薪的价值观洗脑,不再立志当科学家、消防员、考古学家了,转而梦想起当明星、网红、或者老板。小王子里说: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可怕的是:当你向一个孩子描述玫瑰色砖盖的漂亮房子有多好看,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有鸽子……这个孩子也想象不出这房子有多好,必须对他说:这房子是市中心的学区房,三房两厅值一千万。他才会惊叫道:好漂亮的房子。别把教育变得太功利。
哈佛大学博士,牛津大学进修,《武林外传》剧组学历一个比一个高《武林外传》可以说是国产情景喜剧无法超越的巅峰作品,它成了许多人心中必备的下饭剧,豆瓣高达9.3分,这口碑也是没谁了,你说它是神剧也好,说它是里程碑也好,怎么点赞都不为过。它用古装戏的包装,完完全全再说现代人尤其是70后、80后的故事,最牛的是,哪怕是90后和00后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哈哈大笑。笑点很多,惊喜连连,笑完呢还能有一点小感动,简直就是居家解压放松之必备良药,笑口常开之经典戏剧。《武林外传》这部剧不仅经典,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都还是真才实学的学霸,学历一个比一个高。佟湘玉的扮演者闫妮,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的,沙溢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这个学校是政治工作部直属高校,在圈内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倪虹洁在《武林外传》中扮演祝无双这个角色,一句“放着我来!”唤起多少人的回忆?倪虹洁饰演的祝无双跑来同福客栈投靠白展堂(沙溢饰),一次次地以为自己收获爱情,却一次次地失败。编剧把人物就设定成了一个苦苦寻觅爱情而不得的人。她在戏外也是位学霸,她毕业于同济大学,这所学校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它是属于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大学,也是收生标准最严格的中国大学之一。王莎莎在剧中扮演古灵精怪的莫小贝,因为这个角色,她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童星”。生活中的王莎莎也是位学霸,她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是硕士学历,在上戏学习的王莎莎,学习成绩很优秀,从王莎莎的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晒各种荣誉,绝对是真正的“实力派”。 现在王莎莎已经硕士毕业了,可以把重心放到演艺事业上来了,让我们期待她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成为闪亮的星星吧!在《武林外传》中,还有一位和小贝年龄相仿的小孩,叫邱小冬,他就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经常在成绩上让莫小贝倍受打击,却在其他方面老被莫小贝欺负。在戏中,他说话文绉绉的,也是一个长相斯文清秀的孩子。在戏外,他的真名叫做李乐衡,也算是一名星二代,在生活中同样是一名学霸,在班级中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样的重要职位。他没有一直在娱乐圈发展,只是偶尔露个面,在剧中打个酱油,还是将生活重心放在了学习上,并且他还已经硕士毕业了,目前在哈佛读博士,真的厉害了!喻恩泰在《武林外传》中扮演整天把“子曾经曰”挂在嘴边的吕轻侯吕秀才,喻恩泰在剧中是一个软弱无力的读书生,苦读多年却没中举,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恰恰相反,在娱乐圈里,他还是少之又少的明星学霸呢!他在95年就考取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只因他小时候很喜欢看电视有关,是不是很可爱呢?大学四年每一年都有拿到奖学金,2000年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总分是全院榜首,英语及专业理论均为第一名,后面获得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硕士学位,02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这是很少有人能做得到的!05年,喻恩泰又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上海戏剧学院专业导演博士学位!后来出国到牛津大学进修,取得了牛津大学全额奖学金,牛津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相信不用小编多说,虽然这么多年秀才一直不怎么拍戏,但是他俨然已经成为了娱乐圈的传奇人物。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剧组真的是神仙剧组了,不止演技好,学历还高,正是因为这群优秀的人才能共同创造出这样的神剧。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评论留言哦!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总会出现许多令我们感到惊叹的事情发生,或许上天并不想让我们人类过于安逸的生活,所以便创造出了许多极具天赋的人才。今天小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这个人名字叫做吉田穗波,我想她的事迹可以说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也再适合不过了,这位看似平凡的女性竟然将时间管理运用的分毫不差,她几乎把生活、工作、学习,甚至是"生娃"都安排在了8年时间里。也正是这短短的8年里,吉田穗波不但完成了自己医学硕博的连读,还在这期间连续生了五个孩子,更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她竟然还抽空不断地学习,最终甚至考上了哈佛大学。不得不说,吉田穗波简直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不少网友甚至发出疑问,她是超人?其实,吉田穗波作为一名妇产科的医生,平时也是非常的忙碌,这一点我们应该是都深有体会的,医院的忙碌程度自然不言而喻。虽然吉田穗波平时的工作异常繁忙,但是她仍然坚持自己一个人去照顾的几年幼个孩子,并在大女儿两岁,二女儿两个月的时候坚持要考上哈佛大学继续深造。所以这也导致了她每天早九晚五的工作和学习,每天下班之后去接孩子,回到家中最早也得7点钟,所以她也只能利用上班的途中还晚上回来的这段时间里学习,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时间。然而聪明的吉田穗波从学习到考试仅仅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内,她也是再一次的怀上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随后便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和丈夫一起到外国留学,在这段漫长的留学生涯当中,吉田穗波又成功的怀上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并在这一期间成功的考入哈佛大学。留学完回到国内以后,她一边在完成自己的著作之时,一边又生育了他们的第五个孩子,不得不说吉田穗波对于时间的管理真是超乎了我们的想象。确实,如此之高的工作效率以及出色的学习能力都着实让我们惊叹不已。我们都知道女人成功的孕育一个孩子,单单的一孕育期便是长达10个月,再加上产后的恢复期最少也是需要一年的时间,然而吉田穗波却在8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这些我们不敢想象的东西,全部都变成了现实。这样的人生经历确实让我们惊叹不已,在现如今一个孩子都很难养的情况下,吉田穗波居然在8年的时间里生了5个孩子,看来这个女医生的能力超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啊。其实,吉田穗波的事情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良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是杜绝浪费时间最好的方式。我们一天的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24个小时睡觉起码就要达到8个小时以上,再加上一些吃喝拉撒的时间,那么在这一天当中确实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供我们学习,那么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控制自己时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夹缝中得到更多的学习时间,吉田穗波她主要事迹就是因为自己对管理时间把控得特别好,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强时间管理者:8年生5个娃,考上哈佛博士,这个妈妈不简单!你怎么看?
这一段时间,不断有各种新闻报道,所谓的高材生进入基层办事处,小区工作,媒体津津乐道。第一个新闻,杭州余杭区招聘8名清华北大毕业生。第二个新闻,19名清北毕业生入职深圳中小学。第三个新闻,哈佛博士后罗林姣任职深圳市桃源街道办副主任。是不是很显眼,像深圳和杭州这两座城市,在大肆宣传,觉得挺光荣的。可是,细细品味,这非常不正常。首先,可以说,深圳和杭州都是属于发达城市,在社会浮躁的风气里,到处充满着炫耀式的消费。到处是以开了什么车,戴了什么表,背了什么包,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对于个人来说,炫耀式消费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耻辱。但是对一座城市来说,炫耀式消费让人比较震惊,更让人难以接受。就是炫耀式的人才高消费,这些地方觉得招了清华北大的博士就很牛了。而实际上,这是拿着纳税人的钱,搞懒政。其次,我们要批评这些城市人才高消费呢?要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目前还没有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全国各地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存在严重不公,以全国中小学教育来说,很多地方连大学生招不到,而杭州和深圳却在拿着纳税人的钱,搞特殊,就连街道办事处,都用北清博士,让人嘘嘘。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至今,依然没有做到日本普及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丰富性,没有做到教育师资公平,教育基础设施公平。不少地方的基础教育,依然非常匮乏。凭什么深圳和杭州这么大规模的人才高消费?中国依然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完全有能力调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公平。再次,不少人觉得深圳和杭州很牛,尤其一些发达城市,都觉得自己比其它城市要厉害,甚至这些地方的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而往往忽略了,中国城市发展历史中,绝大部分是靠行政力量推动的。说白了,就是举全国之力,发展一批大城市,有很多人坐享其成,天然有更大的优势却责怪别人不努力,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想法。按照,先让一批人富起来,让先富的帮助后人的原则,深圳和杭州不应该这么炫耀式的人才高消费。最后,我国局部地区出现这种人才高消费,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就是我国大量的高端人才,没有更多的,更好的就业机会,只能往发达地区扎堆,哪怕是中低端岗位。与此同时,我国这些城市在招聘这些岗位的时候,往往存在地域歧视和学历歧视,要求非本市户籍和非985/211不招聘,导致这些岗位都流向了名牌高校。问题是,这些岗位其实一般人就能做好,但是非要高要求,就让人费解。写到最后,我国城市竞争无可厚非,人才引进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要拿纳税人的钱,搞人才高消费,因为这不仅浪费纳税人的钱,还同时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人才高消费本身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及时制止这种畸形发展模式,要让人才回归到正常的市场机制中。
在我们中华历史上面能人辈出,流传过不少神童、天才的传说。在近代也有不少学子凭借才智少年成名。我们今天要讲的人是一个传奇人物,“普通”的天才在他面前也要黯然失色,年仅十三岁的他通过高考进入中科大学习,仅仅用了四年完成本科到硕士七年的课程,十八岁进入哈佛读博,二十四岁成为哈佛特聘物理系副教授,他叫尹希。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超级天才成长的经历!尹希出生于北京,他的父母都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的家庭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书香门第。因此稚嫩的尹希幼时就有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如此父母还特别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尹希很多兴趣爱好,比如说:唐诗宋词,曲艺等方面的爱好。年幼的尹希十分活泼开朗,身边总是环绕着一堆小朋友,俨然一副孩子王的样子。一直到了上学的时候,他上学不久就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特别是在物理这个领域展现出了超越常人,难以置信的智力和天赋。他强到什么程度呢?微积分是不少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科目,而且还使得不少大学生挂科,着实令不少人头痛。当时九岁半的尹希自学微积分,用了半年的时间熟练掌握并且能够应用微积分,当时他还试了大学微积分课后习题,结果是大部分题目他都是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种超乎寻常的智力,引起了所有接触过尹希老师的重视。不久十岁的尹希被推荐进入了北京八中的高中少年班学习,这个班级建立的最初目的就是搜集全中国最顶尖智商、最有天赋的学生培养。在这个天才、奇才辈出的超级班,尹希依然还是最亮眼的那个。他是这个班年龄最小的一个学生之一,但考试成绩却是名列前茅。在北京八中的少年班学习了三年之后,尹希通过高考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当时北大的一位物理系教授注意到了这个奇才。因此在尹希高考完之后,通过中间人联系,尹希就和这位教授碰了面。教授拿出一本书想检验一下尹希的基础知识,13岁的尹希仅仅有了十几分钟就指出了书中的一些逻辑和概念错误。尹希进入中科大之后,仅仅用了四年就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的所有学业,并且还收到哈佛大学读博的邀请!那一年尹希才十七岁!哈佛大学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也就无需多言,这个学府汇聚了全世界最强、最聪明的学生。尹希在这其中依然独领风骚,不仅仅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哈佛的博士学位,更为令人吃惊的是尹希让哈佛为他打破了建校以来的哈佛博士不能留任本校继续展开博士后研究的铁规定。尹希继续哈佛大学进行物理方面的博士后研究。有人可能会说:“就是会考试而已,他有没有什么成就呢?”别说,人家成就无数,在2006年到2015的这九年内,这位学界新星就因为卓越的学术成就多次获得斯隆奖等奖项。不仅如此,哈佛大学因为他卓越的科研成果,特聘他为哈佛大学副教授,那一年这位天才才24岁,后来又聘任尹希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真是后生可畏啊!可令人惋惜的是,这位天才后来留在了美国一直没有回国。之前也有身边的人询问他为什么,他也很无奈地说:“研究尖端物理需要最先进的设备,国内的科研环境还是有差距的,留在国内我发挥不了作用。以后一定会回国的,而且不是我一个人,我会带一个团队回来。”他表示如果国家要用到他,他一定会回国!对于这位天才的选择,从多方面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在研究生阶段学的是物理专业的人应该了解,前沿的物理科技确实需要用最先进的设备。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国内确实有差距!只有正视这种差距,才能留住更多的高级人才在国内发展,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