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蔡迩一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李波已赴重庆市政府履职。重庆证监局发布消息,9月17日上午,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李波一行到重庆证监局调研指导工作。这一消息显示,李波已任“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美国归侨、70后李波,男,汉族,1972年7月生,重庆市人,2004年6月参加工作,200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美国归侨。《财经》杂志此前披露,1989年至1992年,李波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后留学美国,相继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法律博士学位,后任纽约达维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上述媒体指出,在美国的常春藤名校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而李波在攻读经济学博士的同时,还拿到了哈佛大学的法律博士,其勤奋和意志力可见一斑。2004年,李波以“海归”身份回国,出任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四年之后的2008年,他升任央行条法司司长,在36岁就成为正司级干部,这在央行并不多见。公开资料显示,他参与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工作,并参与了《反洗钱法》、《外汇管理条例(修订)》、《征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或修改工作。之后,李波转任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在二司经历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二次汇改等重要历史关头。另外,李波还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去年擢升副部2018年8月,李波离开央行体系,当选为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由此跻身副部级。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侨联是由全国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侨联是全国性的一级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各级侨联与同级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享有同等待遇。李波赴重庆的首次露面,就是去重庆证监会调研指导工作。他提了几点内容值得关注。其一,重庆正在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推进新时代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其二,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机遇难得,重庆市前期出台了《重庆市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行动计划(2018-2022年)》,既是工作压力,也是工作动力,需要各方进一步推动落实。其三,重庆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的配合中国证监会、重庆证监局做好各项工作。其四,希望重庆证监局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对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服务重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思考。一个背景。8月6日,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邀请有资格的供应商,参与磋商《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据悉,该《方案》将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计划,指导未来5至10年重庆金融业发展。这意味着,重庆将打造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中心。外界分析称,李波赴重庆履职是重庆金融业的一个机遇,“重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有望提速,从而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资料 | 重庆证监局 新华社 人民网 《财经》杂志等
读创 深圳商报记者 李红 刘育銮 通讯员 何荣 孙勇当近30位哈佛博士同时遇见深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1月15日,哈佛大学博士校友团走进深圳市坪山区,参加了2021年“遇见坪山·预见未来”创新坪山之旅后,无不感叹“这里的创新创业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倚锋资本董事、副总经理王建船博士更是直言,“青年才俊如果选择落户深圳,这将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坪山区位于深圳东北部,享有“创新坪山”、“未来之城”的美誉。这里是建设中的“深圳东部中心”,以及“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和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1月15日,近30名来自生物医药、教育科技、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哈佛大学博士校友走进坪山,开启了“遇见坪山·预见未来”的创新坪山之旅。哈佛博士团一行进园区,进街区,进校园,进场馆,感受深圳未来,触摸中国未来。在坪山,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三大主导产业高度集聚。3.8公里长的锦绣东路,云集了191家生物医药类公司、11家上市公司,被誉为“BT(生物技术)大道”。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一核多中心”战略架构中,深圳已明确以坪山为“核”。仅2020年坪山区就新增生物医药企业218家,同比增长50.7%,成为“生物医药企业的首选之地”。博士团一行走进坪山生物医药加速器,实地考察了华先医药和普瑞金生物药业等高科技公司,惊叹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不只是生物医药企业青睐坪山。去年,比亚迪丰田等77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公司、嘉合劲威等59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纷至沓来,落户坪山。据初步预计,去年1-11月,坪山区三大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实现产值1155.4亿元,增长13.5%,在特殊年份延续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里的产业基础好,未来产业势头强劲。坪山乃至整个深圳市的创新创业环境真的很好,名不虚传!”哈佛博士们边听边看,边感叹。博士团甫一走进坪山文化聚落,就被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坪山大剧院、美术馆、图书馆、城市书房等星罗棋布,各类文化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远离市中心的喧嚣,在坪山可以安安静静享受这么新潮的一流展览,太幸福了”,哈佛大学校友许潇蘅一边欣赏着坪山美术馆里的新派艺术,一边赞不绝口。近几年,坪山区按照“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的文化发展线路,打造了坪山文化聚落、坪山城市书房、坪山文化智库等文化地标与人文品牌,正成为迅速崛起的东部文化新地标。不仅如此,教育、卫生、交通等城市配套建设日臻完善,也为深圳东部中心的“未来之城”夯实了基础。在坪山创新广场举行的交流会上,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区长李勇向哈佛博士团介绍了深圳市、区的产业发展、创新就业、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总体情况、有关政策,并深入交流和探讨。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坪山区委区政府顾问、坪山ICH园区平台发起人张丹,深圳晶蛋生物创始人张进,作为哈佛大学坪山校友代表分别做了分享。他们推介深圳,推介坪山,并向全球哈佛校友发出热情邀请:“欢迎来坪山,在深圳的‘未来之城’创业圆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癌症靶向治疗研发中心主任张海生博士用“不虚此行”,表达了内心感受。他说,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深切感受到这里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感受到这里开放、包容的氛围,感受到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非常高。”“这里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坪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为了参加此次活动,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的高寅专门改签了机票。他说,深圳是中国的未来,坪山是深圳的“未来之城”。选择坪山,选择深圳,就是看好和选择中国的未来。许多哈佛博士也表示,“对坪山印象太好了,有山有水有产业,还有这么‘走心’的政府。希望有机会能在深圳坪山发展!”倚锋资本董事、副总经理王建船博士参加了创新坪山之旅后,更加看好深圳“未来之城”的潜力。他表示,“深圳市和坪山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宏观的产业政策,还是对人才的重视和引进力度,我觉得都是走在全国最前列的。青年才俊如果选择落户深圳、落户坪山,这将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审读:孙世建 罗希程
清朝末期中国留学之父容闳提出,将西方的学术输入到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他建议清政府每年都要选出一批优秀青年,送他们出国留学,学成之后回来建设国家。此后在他的努力之下,清政府先后送出120名留学生,由此也开创了近代留学的先河。在这之后有无数的华人前往海外,学成以后放弃优越的发展条件,放弃功名利禄,回到祖国怀抱建设国家。中国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如今的发展,今天我们来说说8位哈佛留学生,放弃美国的高薪待遇而集体归国的故事。这八位留学生分别是王俊峰、张欣、张钠、刘青松、王文超、刘静、林文楚、任涛,他们早年间背井离乡到海外学习知识,这8人都在哈佛大学,所以彼此之间非常的熟悉,以他们的能力在美国都能享受着高薪的待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们遇到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研究所的匡光力院士,当时匡院士向他们介绍了我国强磁场的研究计划,并表示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回来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在了解到原委后,这八位博士在与家人商量之后,就做出了个重大的决定,他们放弃美国更好的研究条件和待遇,选择与匡院士回到国内。那时电磁场刚刚开始建设,各方面的条件都十分艰苦,他们无怨无悔地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如今我国的电磁场事业,在国人的努力下已经步入正轨。曾经有媒体对这8位博士提出疑问,为什么放弃那么优越的条件回到国内,他们回答道:只因为祖国需要我,未来还能再为祖国奋斗50年。很多人听了他们的话也被深深的感动,他们的精神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本期内容就到这了,才华横溢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民国时期,我国涌现出一批非常著名的大师。这些天才级的人物,既有中国传统的思想,也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为国家发展的方向,寻找道路。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大师,年轻的时候颜值非常高,而且非常的有才华。在民国时期,曾是无数女生倾慕的对象。但这位才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在教育行业,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却终身不娶,让人感到惋惜。这位著名的大师就是陈岱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是福建人,家里都是读书人,祖上曾有多名进士,比如其祖伯父就是溥仪的老师。因此,他从小就立志,好好读书,将来教书育人。拥有良好家风以及读书环境,使得陈岱孙很容易就学习到传统文化。从小聪明的他,六岁就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15岁的时候,他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1918年,陈岱孙成功进入清华留美预科班学习。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以优秀的成绩从清华毕业,并且公费前往威斯康星大学就读。1922年,他又顺利进入哈佛大学深造,成为经济学的研究生。在哈佛期间,他还选修多门外语,精通法语和德语。1926年,陈岱孙回到清华任教。由于当时的清华刚改为大学不久,经济类学科设置属于起步阶段,陈岱孙一边投身于教学,一边致力于经济系的建设。经过两年的发展,经济系成为国内最知名的院系,在清华也是仅次于土木工程系。1929年,陈岱孙同时出任法学院院长,教授会、校务会议成员。这时他才28岁,还没过29岁的生日。陈岱孙自始至终参与了清大学的南迁、西南联合大学的建立以及清华的回迁。为清华的发展呕心沥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很多人都劝他去台湾。可他一直坚持留在北京,坚持留在清华任教。陈岱孙在大学教书70多年,一直都没有忘记老师的使命。80多岁的他,还坚持坚持给学生上课,90多岁还在带研究生。1997年,97岁的陈岱孙先生走完他的一生。我国的一位大师从此只能活在人们的记忆中。陈岱孙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动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自己的终身大事却都没有考虑。高颜值、有才华的清华“男神”,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让人敬佩。
贫困,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怎么样让本国的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让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考验着一个国家执政者的智慧。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过,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的作业并不是其它国家可以直接拿来抄的。其他国家有哪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呢?美籍印度裔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的《稀缺》就是一部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经济学著作。这部作品,同样也会启迪我们安排好每一天的生活,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穆来纳森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对不同收入社会群体的研究中,他发现所有人都有稀缺的焦虑。穷人缺钱,中产阶级和富豪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和莎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然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不差钱的人会永远缺时间。听起来像废话对不?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穆来纳森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给穷人刚好还掉所有债务的钱,给拖延症患者足够宽裕的时间,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到最后穷人又和过去一样穷了,拖延的人也继续完不成工作。我们一般人看到这会说,算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不努力谁帮不了他们。如果世界都想我们想的这么简单,什么事情简单归因一个人不努力、性格不行、缺乏意志力或其他原因,我们就没机会去揭示背后的规律了。稀缺是什么?作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穷人缺钱和忙碌的人缺时间背后有一个共同之处——稀缺。什么是稀缺,就是你拥有的少于实际需要的。你看,缺钱、缺时间、缺朋友、节食缺热量,都是拥有的少于需要的,于是统一命名为稀缺。稀缺会导致什么呢?有节食经验的人知道,节食过程中,需要不断抵御食物的诱惑?你这边工作呢,头脑中抑制不住的不断想吃东西,除非你立刻吃了东西,否则这种诱惑会持续一段时间。很无奈,作者把这个现象叫做俘获。俘获这个词,有那么点不由自主。每个人都有过差钱的日子,想想那个时候,是不是注意力放在钱上了。朝思暮想的只有钱。稀缺导致带宽下降,智商降低。接着,还没完呢。你我和所有人一样头脑的带宽是有限的,想想你的电脑,如果打开太多软件,运行就会变慢。可见,人脑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你在做作业的时候,旁边开着电视,你肯定无法同时安下心来写作业。贫穷等一切稀缺形式就像电脑里已经打开了的程序,电脑运行变慢,咱们的大脑的带宽也下降了。穆来纳森通过对贫困人口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长期的贫穷会导致人的智商下降。有一个比喻说,意志力就像肌肉,会疲劳的。稀缺会导致执行控制力下降。你有没有觉得某一段时间事情一多、缺少休闲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变得脾气很差,很烦躁,特别容易发火。放心吧,跟更年期不一定有关系,可能你稀缺了。稀缺不仅让人智商下降,控制力降低,还会让你变得管窥。管窥这个词,多么形象啊。管中窥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点。你只能注意到管子中的事物,管子外的呢?习惯性地被忽视了。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在他那本有名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为4种:1、重要紧急;2、不重要紧急;3、不重要不紧急;4、重要不紧急。对于大部分来说,重要又紧急的事都不会忘,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会忘。紧急的事你肯定不会忘记。至于不重要不紧急那能拖就拖吧。重要不紧急的事,所有人概莫能外的拖延。管理学上有句经典,不要战术勤奋战略懒惰。战术往往都是紧急的,虽然不一定重要。下属跟你汇报一下,财务账上没钱了,供应商被别的公司撬走了,你总不能不理吧。看,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也是相同的道理,小事占用了你太多带宽,战略的思考是需要足够的带宽支撑的,事情一多,思考无力。稀缺导致借用,导致短视。很好理解,缺钱了,赶紧去借吧。什么银行不借,信用卡额度不够,还有现金贷呢?尽管年利息40%-60%,或者超利息200%,稀缺了也会借。新闻揭露了太多这样的超利息,作者难以想象为什么明知道,借了再也换不起还是有那么多人去借。不知道这是透支未来么?还有用信用卡的你。稀缺就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牢牢的套住你。债主一念咒语,你什么都别想了。借钱和借用未来的时间,都是把宝贵的资源(时间、金钱挪用到现在,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如果说富人们的时间都是按照3年5年为单位的,那么穷人的时间都是以天为单位的。陷入稀缺的人,无力规划未来。规划了也执行不了。执行控制力和带宽都不够用。毕竟,规划和执行这种事情,除了显而易见的时间因素,还需要有你的认知资源。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期待作者赶紧告诉你一条摆脱稀缺陷阱的捷径,让你从贫穷走向富足,从忙碌走向闲暇。如果我说西方文明和他们的闲暇有关系,你或许是第一次听到。有一本书叫《闲暇》,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欧美的工业文明和文化的发达,和他们创造这些文明的人的闲暇大有关系,因为有了闲暇,于是有了发明创造。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人和世界用了六天。第七天啥也不干,休息。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继承了这个传统。在很多欧美国家,每到周末,绝大多数的店铺都歇业。大多数西方人每到星期日就不工作、不开车、不做饭,安心在家休息,就是给自己创造出闲暇,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接下来的工作当中。西方有一句谚语: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ll boy,认为人要给自己创造出闲暇。同样,中国传统文化也主张人要劳逸结合。东西方对这个问题在看法上不谋而合,原来跟稀缺有关。读到这,你是不是感慨老祖宗的智慧呢?很多时候,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几千年的老祖宗也许已经把现成的答案告诉我们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半月谈书社)
民国时期,不论高校还是科研机构或政府部门,对于学历都比较看重。学士、硕士、博士无论在就业机会还是薪酬上都是有很大差距的。比如,著名的陈寅恪在欧美留学十几载,学得满腹经纶。但是清华大学在招聘国学导师时,校长还是关心他的文凭和学历。当听说没有取得学历时,立即表示不能聘用。还是梁启超和吴宓再三解说,最后才进了清华任教。当然有学历不一定有实力,无文凭不一定没水平。陈寅恪凭着自己的博学,被誉为清华“四大导师”、“教授中的教授”,赢得了学校师生的敬服。1927 年,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又去哈佛大学学习,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是在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的博士论文时,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必须得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梁思成决定肄业离开哈佛,从书本走进实践。1928 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回国后,同赴东北大学任教,创建了建筑学系。1931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加入了近代第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担任法式部主任,从此投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系统研究。1930 - 1945 年,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营造社同事考察了全国15个省,200多个市县、数以千计的古建筑,并且对其中大多数建筑进行了精细测绘。他们考察测绘的古建筑,囊括了由汉至清的许多重要遗存,在此基础上廓清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很多古建筑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的认识,并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武义延福寺、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1946 年10 月,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耶鲁大学邀请梁思成去美国讲学, 梁思成携带着《中国建筑史》和同时完成的《中国雕塑史》的书稿和图片,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展示在国际学术界面前,他以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分析博得了国外学术界的极大钦佩和赞扬。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上做出的杰出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要说长相,他既不风流,也不倜傥,但若论科学,他若退居第二的话,那大概只有爱因斯坦和牛顿这样的世外高人才敢自称第一吧!他三岁半开始读书,七岁便开始深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他9岁上高中,不满12岁便毕业了。如果你觉得这都没什么的话,那么他18岁就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师从罗素、哈代和希尔伯特等世界顶级大师,最终还因创立了《控制论》而名扬天下。照片过后,真名揭晓,他就是《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控制论是什么?控制论(cybernetics)的诞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现代社会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都与控制论有密切联系。总之,它非常重要就是了,作为一篇科普,这样高深的问题就不深究啦。维纳能够成功,与他的天才父亲是分不开的。这个十八岁便独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天才,最终居然凭借掌握四十多门语言的惊人本领而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维纳的父亲在维纳很小的时候便发现了维纳身上的天赋,于是有意让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便对维纳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这种训练使得维纳的数学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哈佛大学大师的对维纳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维纳跟随罗素学习数理逻辑和数学与科学哲学,他的哲学课程和数学原理课,维纳感到很新鲜,富有启发性。罗素的讲授清晰晓畅,犹如无与伦比的杰作,给了他深刻的印象。罗素还建议维纳去阅读爱因斯坦的著名论文,这使维纳意识到不仅数学是重要的,还要有物理概念,这无疑极大地帮助了维纳日后创立控制论,因为控制论,正是众多学科交叉碰撞的产物。维纳在希尔伯特的指导下研究了微分方程。希尔伯特代表着20世纪初期数学的伟大传统,是维纳所遇到的唯一真正样样精通的天才数学家。他视野广阔,善于把非凡的抽象能力和对物理现实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成了维纳所向往的数学家。这些都是前奏,下面来看看维纳创立控制论的日子吧。尽管维纳非常聪明,但控制论的创立却花费了维纳几乎一生的时间,维纳1894年出生,而发表《控制论》是在1948年,1964年维纳去世。维纳能发明控制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罗森勃吕特博士领导的一个关于科学方法的讨论会,罗森勃吕特博士是当时的墨西哥国立心脏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这个讨论会每个月举行一次,参加者大都是哈佛医科学校的青年科学家(这就叫科研国际化吧)。爱因斯坦也从这样的讨论中受益在这个讨论会上,大家无拘无束的发言,就像一群孩子在就着某一个有趣话题争论一样。最后,会有来自某一领域的科学家宣读一篇关于某一科学问题的论文,宣读者必须经受一通尖锐批评的夹击,批评是善意的然而毫不客气的。这对于半通不通的思想,不充分的自我批评,过分的自信和狂妄自大真是一剂泻药,受不了的人下次再也不来了,但维纳一直都参与着这个讨论会,这使得他的视野大大的开拓了,他能够站在众多科学领域的交叉处,并最终创立控制论。欢迎关注正五边形的世界@科学(这个@在名字里没法用-_-!)
201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瑟·杜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们为减轻全球贫困所做的实验性方法。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贫困问题依旧难以解决。这三位经济学家将其分解成更为精细的问题,他们采用的实验性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贫困形成的因果关系,从而使我们更好解决国际贫困。此外,他们在很多领域对于经济干预做出了研究,包括哪一种干预起效、为什么起效,以及具体原因。他们认为,有效的扶贫手段必须能够回答这些问题。1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谁?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大大提高了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们基于实验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如今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下面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们。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是一位具有孟加拉血统的印度裔美国经济学家,目前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福特基金会( Ford Foundation)国际经济学教授,他与埃瑟·杜弗洛(Esther Duflo)、Sendhil Mullainathan共同创立了Abl Latif Jameel贫困行动实验室。巴纳吉于1961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父母分别是加尔各答总统学院教授兼经济学系主任Dipak Banerjee,以及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Nirmala Banerjee。他在1981年获得总统学院经济学学位,于1983年获得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于1988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主题是“信息经济学随笔”。2009年,巴纳吉获得Infosys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奖。2011年,他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100强思想家之一。此外,他拥有多本著作,其中包括《穷人经济学》(www.pooreconomics.com),该书获得了高盛年度商业图书奖。埃瑟·杜弗洛(Esther Duflo)是一位法国裔美国经济学家,目前是MIT经济学教授。她于1972年在巴黎出生,她的父亲米歇尔·杜弗洛(Michel Duflo)是一位数学教授,母亲是一名经常参加医疗人道主义项目的医生。杜弗洛在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本科课程时,原本计划学习历史。在第二年,她开始考虑从事公务员或政治职业。1993年,她在莫斯科呆了10个月。在此期间,她教人学习法语,并撰写了一篇历史论文,旨在讲述苏联如何“使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等大型建筑工地进行宣传,以及宣传要求如何改变项目的实际情况。”在莫斯科,她曾担任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助理,一位是与俄罗斯银行建立联系的法国经济学家。另一位是哈佛大学的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萨克斯当时为法国财政部长提供咨询。这些研究职位让她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学具有作为世界行动杠杆的潜力”,并且她可以在做“重要的事情”的同时,满足学术抱负。杜弗洛于1994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得历史和经济学学位,并于1995年获得DELTA(现为巴黎经济学院)、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联合硕士学位。1999年,她在Abhijit Banerjee和Joshua Angrist的联合指导下获得了于MIT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她被任命为MIT经济学助理教授并一直在MIT工作。2002年,她29岁时被提升为副教授(终身制),这让她成为了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杜弗洛和巴纳吉育有一娃,并于2015年结婚。杜弗洛曾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经济顾问,她认为,经济学家应该像管道工那样工作,或者至少“我们中应该有一些人花部分时间做部分那样的工作”,不仅安装系统,而且还必须随时观察,在出现明显泄露和堵塞的时候进行修补和疏通。在被问到会怎么花诺奖奖金时,杜弗洛表示:“当年居里夫人获奖后,她买了很多实验材料,我也将把一部分奖金用于研究。”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是一位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目前是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盖茨教授。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麦克阿瑟奖学金和总统学院奖学金的获得者,并被世界经济论坛任命为全球青年领袖。克雷默(Kremer)最近的研究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卫生、水和农业。他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评选为年度50名研究人员之一,并因其在健康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拉丁美洲的研究而获奖。他帮助制定了针对疫苗的预先市场承诺(AMC),以刺激私人对疫苗研究的投资以及针对发展中国家疾病疫苗的分发。2010年,他成为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发展创新风险投资(DIV)的创始科学总监。Kremer从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是精密农业促进发展委员会的成员。同时,他是总部设于哈佛的组织WorldTeach的创始人,该组织会将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作为志愿老师,送往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克雷默毕业于哈佛大学(1985年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于1992年至1993年担任MIT的博士后,于1993年春季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客座助理教授,并于1993年至1999年担任MIT的教授。自1999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哈佛大学的教授。2缘何获奖?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颁给了这三位研究贫困的学者?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官网消息,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今年的获奖者进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抗全球贫困的能力。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们基于实验的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现在已经成为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尽管近来在解决全球贫困问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人类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是减少各种形式的全球贫困。全球仍有7亿多人维持在极低的收入。每年,约有500万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疾病,而这些疾病本来可以通过廉价的治疗方法预防或治愈的。世界上有一半的儿童仍然没有基本的识字和计算能力就离开了学校。今年的获奖者引入了一种新方法,以获得有关消除全球贫困的最佳方法的可靠答案。简而言之,它涉及将此问题划分为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问题,例如,用于改善教育成果或儿童健康的最有效干预措施。他们表明,这些较小、更精确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在受影响最大的人群中进行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最好地回答。在1990年代中期,克雷默和他的同事们通过野外实验来测试一系列可以改善肯尼亚西部学校成绩的干预措施,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强大作用。巴纳吉教授和杜弗洛教授,通常还有克雷默教授一起,很快就对其他问题和其他国家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们的实验研究方法如今完全支配了发展经济学。获奖者以及其他追随他们脚步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与贫困作斗争的实践能力。作为其研究的直接结果之一,有超过500万印度儿童从学校的有效辅导课中受益。另一个例子是,许多国家已经对预防性医疗提供了巨额补贴。这些只是这项新研究如何帮助缓解全球贫困的两个例子。它还具有巨大的潜力能进一步改善世界上最贫困人口的生活。3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很大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正如杜弗洛在回答记者时所说,任何扶贫政策要起作用,了解穷人需要什么很重要,但扶贫的人未必知道。有些穷人很绝望,但有些很有进取心,我们要理解根源性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解决问题。针对如何才能摆脱贫穷这一经典问题,只有理解了贫困形成的因果关系,才能更好解决贫困问题。班纳吉和杜弗洛在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后,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在两人的合著《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他们提出一系列更小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针对每个小问题,他们分别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针对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学校不肯学习这一问题,他们发现:“如果我们给学校提供课本,但不提供其他资源,其实并没有太多改善;但如果我们改良老师的教学方法,却能极大改善学生的成绩。”《贫穷的本质》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此外,也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参考资料:维基百科、网易财经、凤凰财经。责编:小野菌 | 视觉:李盼 东子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让世界更平一些
京领特邀专家郭娇本科、硕士毕业于北大,博士毕业于哈佛读博时获得四年哈佛校长奖学金曾为世界银行、英国救助儿童会等机构提供教育相关咨询。郭博士曾经对近国内3万名毕业生开展调查,试图寻找大学生翘课与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日前,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郭博士认为,这既是指明了提升学业挑战度又指明了激发学习动力等改革路径。减少学生翘课行为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抓手:对此,她的看法是。减少翘课,应针对个别学生对症下药在我的研究报告中,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与自律性。与中小学生不同,大学生在设定学习目标、获取学习资源、投入学习时间、管控学习进度等方面的主动性更强。高校到课制度更需要基于实证研究来拓宽设计思路。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偶尔翘课或几乎不翘课,常常翘课的只占3%。可见减少逃课行为的关键不在于机械式的强制每一名学生从不翘课,而是要甑别出频繁逃课的学生(例如每周逃课3次及以上)再对症下药。锁定这个群体之后,教师可通过问卷或访谈倾听这些学生的声音,摸清他们逃课的深层原因。对熬夜、兼职或赶其它作业的学生可加强时间管理能力;对觉得学业挑战度不足的学生可采用随堂测验、团队竞赛等对抗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动力;对学习吃力、有挂科风险的学生可规定其必须到课,并提供课外答疑、自习小组等支持手段。隐性逃课是最大挑战在研究中,还发现从不缺课的大学生占到四分之一,且工农阶层子女等弱势群体更少缺课。这一方面表明这些群体在校期间自控力强,循规蹈矩,更依赖传统的课堂讲授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反映出他们规避风险,较少尝试其它替代性学习方式。对这部分学生而言,高校管理者与教师需在培养过程里应对以下挑战。首先是隐性逃课。有研究发现七成以上的大学生在课上至少有一半时间都是“人在心不在” 。相对于显性逃课,这种隐性“怠工”更不易察觉。其次是学习途径的单一。研究人员构建的大学生时间投入模型显示中部地区的资本密集型行业(金融等)更看重实习。缺乏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在激烈的求职竞争里难占优势,甚至被“一票否决”。如何避免大学生的隐性逃课?如何实现学习与实习的最优时间分配?这些提醒我们:对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停留在到课率,也不能满足于期末分数,而要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看其是否切实转化为毕业之后的职场竞争力。要根据学生性格因势利导在研究所涉及的三万份有效问卷中,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翘课越多,毕业之后薪资越高,就业满意度越低,跳槽越频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翘课行为本身提高了薪资水平,而是反映了驱动这种行为的风险偏好等人格特征。例如翘课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越倾向于选择民企、外企或自主创业等体制外工作。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择业偏好。相比而言,翘课越少的大学生越倾向于选择“低风险、低回报”的体制内工作(例如公务员),即使薪资偏少,但工作稳定,就业满意度高。这一发现或许能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提供些许启发:大学既要培养循规蹈矩、自控力强的“好学生”,也要呵护其对风险的预判与担当。这样的毕业生才能拓宽择业选择,把握机遇,应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职业挑战。编者:在更为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接受教育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范畴。对待翘课这一问题也不能用老眼光笼统的归结为学生自制力的薄弱。郭教授表示希望这一研究发现,能为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提供参考和启发,以推动我国本科教育水平迈上新的台阶。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导读:】在浙江瑞安,提起“博士老爹”这个名号,相信很多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蔡笑晚,他共养育有6个子女,其中有5个是博士、1个硕士,所以人们也都习惯的称呼他为人才“魔术师”。能培养出如此优秀,如此有能力的孩子,可以说他的育儿经验确实值得探究,他还有一句很实用的育儿忠告:“我的育儿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去制定计划。”一定要把教育当做一份事业来做蔡笑晚的父亲蔡勋曾是当地的很有名望的医生,他受父亲的熏陶,一代一代都有喜欢读书的好习惯,在他年轻时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在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大科学家。所以通过他的不倦努力,终于顺利地考入了杭州大学物理系,在大学期间,他写过很多的论文,并且都把他们分寄给了数学、物理科学家。在当时,他还曾收到过伟大物理学家钱钟书先生的两封回信,并鼓励他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中国科学的未来,就靠你们了!“在收到信之后蔡笑晚信心大增,倍受鼓舞。命运有时总是对一个人是不公平的,在他正当学业上孜孜以求之时,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文革就开始了,大学开始停课,同时父亲蔡勋又突然生病去世,在这种双重的打击下,他被迫放弃了学业,中断了自己的物理学家的伟大梦想,使他在大三时被迫离开了学校。想想一个25岁的青年,被迫放弃自己的学业梦想,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在当时,中断学业的他只能在家子承父业,每天想办法去如何挣钱,不得不担起全家生活的重担,这是他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但,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伟大梦想,虽然自己被迫失去了实现梦想的途径,可他却把这个梦想寄希于孩子身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培养孩子,让他们成材。“我没有希望成才,就把成才的希望,延续在了孩子的身上。”其实,他的名字之所以叫蔡笑晚,也是有一定的寓意的,之前他并不叫笑晚这个名,这是他后来特意改为“笑晚”,其真正的寓意是:“不能在青春年少时开怀畅笑,就要让自己笑在晚年,笑在最晚,笑得最好”。此后的数十年间,蔡笑晚就把他这样一个父亲的角色当作一份伟大的事业来经营。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他认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仅是一种回报,而更多的应该是去不断求索奋斗的过程,并在这样一个奋斗的过程中去享受到无穷的乐趣。通过蔡笑晚的精心培养,正确的引导,他的6个孩子,都很努力,而且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长子蔡天文——15岁时就开始念大学,19岁时攻读研究生,取得了从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二子蔡天武——14岁时就攻读中科大少年班,18岁时公派赴美攻读博士,曾在美国高盛公司担任副总裁,而如今正在纽约经营着自己的公司;三子蔡天师——美国圣约翰大学博士,现在国内拥有自己的事业,蓬勃发展;四子蔡天润——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博士,曾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工作,后来回国在上海创办了私立医院;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今正在银行工作;小女蔡天西——14岁时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18岁时考上麻省理工学院博士,22岁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现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通过蔡笑晚的育儿经验来看,如果说培养出1个优秀的孩子,可能是属于偶然,但他的6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优秀,关键就在于他能把教育子女当做一份伟大的事业来做。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蔡笑晚非常重视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从点滴培养起来的。大儿子蔡天文在出生还不到十天时,他就在孩子的下巴上划一下,就念“一”;划两下,就念“二”……在孩子两三个月大时,就轻拍他的手心,边拍边念“一、二、三、四、五”,当这样的动作每天重复多次之后,于是小天文就开始对数字意识变得异常的敏感了。后来在小天文八个多月时,就能按照顺序默默的念出数字从一至五。据蔡笑晚的回忆说:“当时我们家做饭用的是煤球炉,每天上午都要生火。在生火时就让小天文在旁边用扇子打扇,同时让他一边打扇就一边数数,经过每天重复的这样训练,结果在他两岁时就能从1数到1000了。”后来,多位数的加减法,对他来说就非常轻松,很快就能用竖式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了。一定要从小立志在家庭育儿的道路上总是会有很多的家长老是抱怨,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在一遇到困难会就会退缩,不管如何进行劝说都是不会听的。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的天性,因为他们本身就缺乏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经验,所以遇到问题,困难会退缩是正常的,有这类难题的家长,蔡笑晚给到的建议是:让孩子从小在励志的氛围里成长。“我们家的墙上贴的全是科学家的海报,这才是读书成才的氛围。”另外,让孩子从小就会背一些立志的诗歌、格言。当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那些伟大的人曾经也是有过和自己一样的经历,然后,就会在他们的心里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不会轻言放弃想法。蔡笑晚的小女儿天西曾在她4岁的时候,就说,:“自己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做中国的居里夫人。”这颗种子,一直在她的心中萌芽,成长,在她读高中的时侯,她就和爸爸明确的提出,“我将来一定要去攻读哈佛大学”。最终,通过她自己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做到了。在她21岁时,就考上了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后成为了哈佛最年轻的博导。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你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真正做到的家长,却少之又少。但蔡笑晚却做到了,在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就会和孩子们围坐在一张圆桌上,孩子们看自己的书进行学习,作业,而他就在旁边看他的书,也不断的学习,当孩子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蔡笑晚就会及时的为孩子们一一解答。孩子们有时候也会抬头起来看看爸爸的脸,在他们心里想着爸爸这么大的年纪了都还在努力的读书学习,难道自己还不应该努力学习读书吗?他的这种身教胜于言传的方法才是真正起了强大的作用,使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蔡笑晚还有另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子方法,就是给每个孩子一个“存折”,用以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但这个存折是处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他和孩子共同订立了一个规则,比如在每次考试之后,考得最好的,都会得到一定的奖励,并且会把这个奖励存入到个人指定的“存折”里,而且平时,他也会出一些有关智力开发的题目让六个孩子都去做,如果谁先做出来,就给谁奖励。也许,读高中的大哥还没做出来,但读小学的小妹却想出了答案。于是,小妹的存折上就会多了五毛钱的奖励。当然在这存折上的钱是孩子的,但如果真要花的时候,还是需要得到大人的“审批”,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后才能使用的。钱虽然看起来是不多,但用这种方法却使孩子们从小就很有一种成就感。存折上的“钱”越多,孩子的成就感就会越大。蔡笑晚巧妙的利用这种观念建立起的“家庭银行”的良苦用心,不仅孩子们从小培养了储蓄存钱的习惯,也无意中建立了他们理财的兴趣和能力,后来在他的二子蔡天武身上还真正起到了效果,二子蔡天武还在上初中时,就模仿了父亲的做法开办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银行,并暗地里给四个弟妹做工作,让他们把钱存到“蔡天武银行”。再后来,蔡天武在25岁时获得了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博士毕业后,他总结出了一套很实用的经济物理学理论和资金的运作方法,鉴于他的非凡的个人才能,后来被美国金融公司高盛特聘为副总裁。小结:蔡笑晚一直以来都常把“做父亲是我一生的事业”这句话挂在嘴边,眼下,他的儿女们个个都是事业有成,都实现了自己从小的人生目标梦想,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样,蔡笑晚真的是笑在了晚年。早教、立志、自学的育儿、家教原则和特才特教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正是应对当下和未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精英家教的明智选择“育儿哪有什么捷径,其实也不过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如今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是《精彩源于创造》一位三个男孩的爸爸,也是一个重组家庭,在企业任职高层管理,很善于把在企业20多年的综合职场管理经验应用于家庭育儿,让孩子赢在终点线,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经验,欢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