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哈尔滨的大学数量是比较多的,相比于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只有一些发达的城市才能够相比,众所周知哈尔滨的大学比较出名的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这三所大学。除此之外,哈尔滨还有几所实力很强的大学,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从图中排名第一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5星级别的大学,而哈尔滨工程大学是4星级别的大学,剩下的几所大学分别是3星和2星级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排名前四所的大学。5星级别——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今年正好是建校一百周年,在高校的行列中是老牌的985、211工程大学,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师资力量上有正高职1122人、副高职1534人、两院院士35人;在学科建设上也是十分强的,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从实力上看是比较出色的高校,但是分数线相比于同类别的大学是低一点的,是比较适合理工的学生。4星级别——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是首批的211高校,前身是著名的哈军工,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大学,也是一所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目前学校的师资实力还是十分强的,有教授、副教授1078人,“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5人),博士生导师536人;在学科建设上有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29个。总之这所大学是比较好的,一点都不逊色于985高校。3星级别——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双一流高校,211工程中的一所农业大学,从建校以来就比较受到考生的喜欢。学校有院士2位,教师1200余人,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科建设上有2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有关农林类的学科都是全国高校的翘楚。3星级别——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是一所有着几十年发展历史的高校,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中比较重点关注的大学,也是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在黑龙江省是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的大学。在师资力量上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00余人,研究生导师900余人,6个,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学科建设上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27个。总结:上面的大学是哈尔滨最好的四所大学,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1,其他的三所也是深受考生的欢迎。除此之外,哈尔滨还有6所大学是比较强的,分别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由于篇幅原因在此就介绍前四所。对于今天的哈尔滨的十所大学,从2星到5星,其中这四所大学实力不错,你们有什么看法,评论区留言评论!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向更高的知识领域迈进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也是人生的态度。一位一线中小学老师为您分享高校、中小学知识,百家号:教育先生
01学校简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02近三年分数线03近三年招生人数04参考书目625:姚争. 《影视剪辑教程》(第2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尹定邦,邵宏. 设计学概论(全新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李四达.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838:谭浩强. C++程序设计(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任哲. MFC 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耿卫东、梁秀波、张帆. 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基础篇) (第3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05复试录取情况06知名导师王妍: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媒体技术与艺术系硕士生导师,网络与数字媒体设计研究室主任。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子课题、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子课题、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规划重点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985人文社科专项建设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作为第2参加人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 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40余篇。张大勇:博士,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媒体技术与艺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黑龙江省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项目、黑龙江省重大决策咨询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重点规划项目等。
于晔1、个人信息简介:于晔,女,1980.12,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黑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省内外表演类、语言类专业评委。2、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及导演、艺术语言、戏剧教育3、著作编著《话语一、二——戏剧台词表演解析》2013.06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编著《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2017.05中国戏剧出版社4、获奖全省第四届舞台艺术教育成果调研评比大赛编导作品《挣扎》获一等奖,2014.12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十二届“小梅花奖”获指导教师金奖,2012.5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十四届“小梅花奖”获指导教师金奖,2014.5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十六届“小梅花奖”获指导教师金奖,2016.5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十七届“小梅花奖”获指导教师金奖,2017.5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十八届“小梅花奖”获指导教师金奖,2018.5导演作品《知道我在等你吗》在“宝泉岭杯”东北三省曲艺大赛中,获二等奖,2010.8全省高校廉政文化评选比赛编导作品《小保姆》获二等奖,2014.11全省廉政文化作品评选导演作品《像由心生》获二等奖,2016.09导演作品《我是班花》在“宝泉岭杯”东北三省曲艺大赛,获三等奖,2010.8全省高校廉政文化评选比赛编导作品《一方净土》获三等奖,2013.11全省廉政文化作品评选导演作品《春江水暖》获三等奖,2016.092017年度获“宁齐堃”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2017.095、个人作品导演话剧作品《偷心》《炼狱》《非有非非有》《您好!疯子》《活着》《原野》《窝头会馆》《情人》《父亲》《我以我誓荐轩辕》等儿童舞台剧作品《三只小猪》《丑小鸭》《可爱的小猪》《花木兰》《弟子规》《森林卫士》《勇敢的心》《美丽的翅膀》等
李琳 南方医科大学官网 图近日,“28岁女博士李琳获聘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导”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90后”青年学者走到台前已不是个例,而李琳相对特殊的一点在于,其学习研究经历均在国内高校,并无海外留学经历。出生于1991年的李琳是在2019年7月起担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她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此前于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万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 图同在2019年7月,1991年出生的万龙在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成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资料显示,万龙,男,1991年生,江西南昌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焊接与先进控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围绕智能重载机器人和有色金属搅拌摩擦焊方向,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3篇论文为《Mater Des》、《J Mater Sci Technol》热点和《Sci Technol Weld Joi》主编推荐亮点文章;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25项。他先后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龙江科技英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计划,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奖、恰佩克杰出青年创业者奖等荣誉。所带领的团队获评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团队和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响应党中央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号召,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契机,发起成立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将技术积累进行产业化。和李琳一样,万龙也无海外留学经历。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获得了焊接技术与工程学士学位、金融学学士学位、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2019年6月获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今年9月初,《半月谈》曾报道了万龙的相关事迹。他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希望把自己的创新经验、创业心得分享给更多学生,同时继续做科研,推动产学研用,实现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李姗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图稍早前,南京农业大学的“90后”女教授李姗也曾引发关注。她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18年12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研究方向包括不同植物激素互作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机制、植物激素调控水稻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营养元素(如氮、磷等)影响水稻生长素途径及体内稳态的机理等。李东 湖南政协新闻网 图另外,在2018年3月获得同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出生于1990年的李东便被湖南大学直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他以62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同济大学物理系,201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他以直博生的方式继续留校攻读,201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17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首次提出了可编程非易失性光电子存储器概念,实现了器件光电转换,集逻辑运算与信息存储功能于一体。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被同行评价为“重大的突破”。其余一些已为人熟知的“90后”高校教授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刘明侦、顾实和浙江大学杨树等人,他们均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初评、复评、网络投票和现场终评答辩、公示,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届研究生“十佳英才”最终评选结果揭晓。该评选活动由研究生院主办以“奋发作为展英貌 追求卓越新百年”为主题,一校三区共有43人进入初赛,33人进入复赛、19人入围决赛。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认识下,最终当选的10名优秀学子吧:航天学院 范子琛范子琛,2018级博士生,中共党员,专注于智能算法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2013年,范子琛以优异成绩考入英才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学术及科研工作,本科毕业获得硕博连读资格。范子琛以学术报国为己任,通过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有效融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在科学探索和工程应用研究中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作为学生负责人,他参与承研了国家载人航天921工程项目“空间机械臂装配及试验”等10余项重大预研和工程型号项目。他勤奋努力、勇于创新,突破了多项关键性技术难点,参与完成的“空间站机械臂零重力装配及试验系统”为国内首创,被央视CCTV“大国重器”栏目专题报道,该系统为我国的空间站建设和太空试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并因此获得2019年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立足航天、服务国防的坚定信念。航天创新永无止境,追求卓越勇攀高峰。范子琛作为主力队员获得第十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冠军,这是哈工大在该赛事中的首个冠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对此进行了报道。他还与团队获得了被业界誉为“航天界奥林匹克”的国际轨道优化竞赛第五名。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已授权及受理发明专利12项。累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20余项荣誉奖励。202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即将赴意大利比萨大学继续深入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小行星探测等技术研究,开启下一个新的科学探索。范子琛的目标是在学术、科研、竞赛全面发展的同时,学有所专、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作为一名哈工大航天人,能为中国的航天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是他最大的追求和骄傲!电信学院 李东博李东博,2017级博士生,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低轨卫星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工大航卓科技公司CEO。他曾是一名航天院所系统设计师,从事卫星应用研究与总体设计等工作,曾负责参与多项卫星领域项目并获PMP项目管理认证。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对卫星领域产业应用有了更深认知,决定读博深造。2017年,他成为电信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与国家天地一体化重大战略规划吻合。读博期间,他参与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6篇,授权和受理专利18项;作为优秀学子的代表,在“青春的选择”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与学弟学妹面对面交流成长心得;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工信创新创业一等奖学金、中电莱斯奖学金等荣誉。在国家政策驱动创新创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下,他在电信学院卫星通信团队支持下,成立哈尔滨工大航卓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CEO,专注于卫星通导领域。疫情期间,为了公司正常运转,他多次与各地的院所、企业进行对接。公司现有自主知识产权10余项,获2019年雏鹰计划、中国科学家论坛科技创新新锐企业奖,得到多家投资机构关注。他以第一获奖人先后荣获“创青春”、“互联网+”、“创客中国”和“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全国、省部和校级奖项30余项。他深知眼前只是逐梦的开始,未来,征途依旧漫漫,未来,脚步更大更远!机电学院 范新建范新建,2016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微型机器人。自博士阶段以来,范新建在课题组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开展了基于微尺度机器人主动靶向施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率先提出了液滴胶囊机器人的概念,其大变形能力可将药物运输至指定部位释放,有望实现在人体病变部位实施大剂量药物靶向输送;鉴于人体内存在大量的生物屏障,构建了微纳米尺度的机器人、可穿过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直击其内部,解决了跨生物屏障的药物靶向输送的难题;针对单个微纳米尺度机器人能力弱、载药量有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微米机器人群体的多模态激发、靶向导航、集群作业的控制策略,有望应用于人体内高效靶向输药、病变组织的清除。其中,微游动机器人集群调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子刊Science Robotics,受到新华社、新浪网等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与他人合作发表多篇SCI论文,其中1篇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2019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前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联合培养一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他将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在科研的道路上克服挑战,不断超越自我,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为迈向世界一流的哈工大添砖加瓦!能源学院 石雷石雷,2017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磁性纳米流体流动传热调控及其在能量转换与存储领域的应用。高考那一年,石雷心怀憧憬,来到这座著名的高等学府。转眼之间,这已是他在哈工大的第八个年头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身上。201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本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优秀推免生专项奖学金。他通过参加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与何玉荣老师相识,从此走进科学探索的大门。在何玉荣老师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他围绕磁性纳米流体流动传热调控及其在能量转换与存储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目前已在本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及录用论文17篇,其中两篇为该领域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学习科研之外,他也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先后赴韩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受邀赴国内其他高校做创新创业类比赛经验分享报告,同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他利用假期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活动,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曾获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一、二等奖,哈工大“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荣誉称号,博士生期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等荣誉。电气学院 李展鹏李展鹏,2019级硕士生,零声科技合伙人,哈尔滨零声科技CTO,北京声时科技(零声控股)CEO。从大一进入实验室,到研究生阶段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再到投身创业,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李展鹏始终牢记嘱托,让青春在无损检测行业中磨砺,让人生在打造国之重器中闪光。研究生期间,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民用航天预研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攻超高温环境下新式电磁超声传感器和金属应力测量理论,以解决民用航天发动机健康状态评估的难题,助力我国载人登月事业发展。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4篇。此外,他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比赛,共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奖项2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设计的热钢板电磁超声自动化检测系统,推动国内无损检测技术自动化进程,获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为了使技术服务于国家,2018年,他成为零声科技的合伙人,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从创新到创业,从科学研究到产业转化,产品是初创企业活下来的根本,作为团队的CTO,他肩负着团队的信任和产品开发的重担。他带领团队开发出多款先进的电磁超声检测设备,升级优化了已有产品,使得产品年销量直接翻倍。2018年,零声科技获联想创投500万投资;2019年营业额突破千万,企业估值过亿;获科技部创业奖金30万,获姑苏领军创业企业资助300万。以创新创业贡献国家、引领时代、驱动发展,无损青春。未来,他和团队将不懈努力,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镌刻在中国工业安全的进程中,将哈工大精神烙印在国家设备安全发展的历史上,让青春与梦想在创新创业中闪光!经管学院 费立国费立国,2018级博士生,中共党员,研究方向包括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模糊决策与评估、证据推理、复杂网络、应急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他创新地将软似然函数理论(Soft likelihood functions)引入模糊决策环境,分别提出区间模糊环境、直觉模糊环境及毕达哥拉斯模糊环境下的决策方法;另外,基于软似然函数解决了证据理论中冲突证据有效融合的问题。以上研究成果均发表于AI领域TOP期刊《国际智能系统杂志》(IJIS),并得到很高的引用。他将证据理论与VIKOR方法结合,提出复杂环境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供应商选择问题,从2019年开始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并以稳定的新增引用保持高被引状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提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方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谷歌学术引用715次,并担任30余个期刊或会议的审稿专家。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果只代表过去,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他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心去迎接挑战,在哈工大新百年的征程中贡献力量!环境学院 朱学武朱学武,2016级博士生,中共党员,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水处理纳滤膜的制备与应用。2014年9月,朱学武以专业第一的总成绩进入考研面试环节,并以踏实、勤奋、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面试老师的赞许,最终顺利被环境学院市政工程专业录取,师从李圭白院士,开启了“膜”法世界。先后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三好学生”等荣誉20余项。读博期间,他在国内外主流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环境领域TOP期刊EST和JMS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篇。其中发表的1篇SCI论文被JMS杂志官方微信进行重点报道和宣传,1篇中文论文被评为第九届“威派格”杯给水排水优秀论文二等奖。以博士生课题研究成果为导向,他成功实现了高通量纳滤膜的中试生产,高性能纳滤膜的研发将在推动低碳循环、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供水安全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践行学识,膜法科研创新更好惠及民生。课题研究期间,他参与了2套超滤/纳滤中试设备的搭建、运行,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水专项子课题的研究,申请专利6项,其中1项获授权。中试技术成果成功的应用于杭州2座大型水厂的改扩建工程,总供水量超过70 万吨/d,服务人口超过200 万,为杭城人民提供了优质、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哈工大六年的硕博时光,锻炼了他坚毅的品格、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他学会了怎么去做一名合格的学者。在未来的时光里,他还会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也会把导师“渴望每个学生都比自己优秀”的育人理念继续传播下去。不负青春,携梦前行!交通学院 杨晨杨晨,2017级博士生,荣获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裂缝——沥青路面“癌症”,久治不愈且愈演愈烈。杨晨据此提出灌缝材料失效机理及性能提升技术,研究生期间发表期刊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受理发明专利10项。担任国际华人基础设施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公路学会学生会员、中科院顶级及行业权威SCI期刊审稿人。他紧跟行业前沿,参加国际知名学术会议或论坛10余次,累计英文口头演讲报告3次,海报展示2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国外高校联合培养资格,目前已收到常春藤名校之一的邀请信。他参与申请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省杰青基金1项及省厅科技项目2项。基于结题项目及实践调研,参与编制地方标准(学生排名第一),填补了季冻区沥青路面裂缝处治规范的空白;部分成果应用于实体工程建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交通运输部官网等进行报道,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学生排名第二)。他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累计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工信部创新奖学金、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优秀论文等各类荣誉2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此外,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在交通学院海外人才引进宣讲会、首届道路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路面材料力学与数值仿真研讨会等活动中担任志愿者。计算学部 李忠阳李忠阳,2016级博士生,中共党员,由于在事理图谱研究上的贡献和其在多个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入选华为公司“全球天才少年招募计划”。2011年,李忠阳进入我校计算机专业就读,本科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并成功保送至本校硕博连读。博士生期间获国家奖学金、中电莱斯奖学金、百度奖学金全球20强等荣誉。博士期间,他与合作者共同开辟出“事理图谱”这一研究方向。从0到1,从无到有,从最初的独自一人到如今形成由15名硕博组成的事理图谱科研攻关团队。历时2年多的不懈探索,他和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百万级中文“金融事理图谱”系统并对外发布,引起国内学术界与工业界热烈反响。他积极响应国家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号召,将事理图谱与金融、司法等多个方向相结合,在腾讯、华为、科大讯飞、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企业实际业务中开花结果。他参与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可泛化的领域知识学习与计算引擎”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他已发表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和期刊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英文论文7篇,连续3年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18年,他成功申请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到国外大学访问交流。期间发表3篇人工智能顶级国际会议论文和1篇SCI期刊论文,得到国外导师的高度认可。2017年至今,他共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余场,担任7个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审稿人,并在2018年哈尔滨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和2019年意大利自然语言处理国际顶级会议ACL上担任大会志愿者。化工与化学学院 杨晓彬杨晓彬,2016级博士生,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材料强国战略中的高性能分离膜。面对枯燥的科研工作、纷杂的实验数据,他始终保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期待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科研难题的本质、揭开未知世界的面纱。他致力于膜分离技术,这是当下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关键技术,所开发的先进分离膜是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他立足于分子结构与功能涂层的内在构效关系,设计订制膜表界面工程,有效调控膜分离性能,所设计制备的新型分离膜在液体智能操控和水处理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获得了国内外著名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在杨晓彬看来,科研不能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因此,他十分注重团队协作,交流探讨成为了他开展科研的重要环节。在国外交流期间,他接触到了原子层沉积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亚纳米级别功能材料的调控,对制备高性能分离膜具备巨大优势。博士期间,杨晓彬共发表SCI文章2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篇,8篇入选ESI高被引或热点论文,参与撰写英文著作1章。曾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奥加诺(水质与水环境)奖学金等荣誉。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杨晓彬期待自己不只是科技进步的见证者,也可以成为伟大时代的建设者。自2003年起,学校已举办了9届“十佳英才”评选活动,历届获得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他们传承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激励着广大学子努力提升自身素养,矢志爱国奋斗。来源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研究生视频 | 官方哔哩哔哩团队排版 | 梁裕审核 | 岳昊 梁英爽
近日,关于28岁的女博士李琳获得了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学院聘请,成为了教授,并且是担任了博士生导师,这则消息也是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当然人们关于她的经历大多是非常羡慕的,并且是感叹着自己的28岁。作为“90后”中出众的青年学者,李琳不是唯一的一位,但是她却有着非常特殊的一点,她所有的学习研究经历都是在国内完成的,没有进行过海外的留学。而同样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90后”青年学者中,也还是有着其他的优秀人才。于1991年江西南昌出生的万龙也是其中的一位,万龙如今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的是智能焊接与先进控制方面的研究。万龙还曾经在重要的杂志期刊上发表过30余篇论文,并且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25项。取得如此瞩目成就的他同样是没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完全是凭借着国内的教育而完成的。稍早时候的南京农业大学的“90后”女教授李珊也是曾经引发关注的,她的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在2012年的时候进入中国科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在2018年的时候获得了理科博士学位,之后成为了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教授,并担任了博士生导师。而她同样也是一位没有出过留过学的“90后”青年教授级导师。还有一位是出生于1990年的李东,他是在2018年3月获得了同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也是被湖南大学直聘为教授,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他也是曾经首次提出了可编程非易失性光电子存储器概念,并且是将研究结果发表到国际的顶级期刊上,被同行评价为“重大的突破”。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同样是没有进行过海外留学的,但是取得这样的瞩目成就,不得不说除了自身的优秀之外,国内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为人所知的“90后”高校教授也是非常知名的,例如电子科技大学的刘明侦,顾实以及浙江大学的杨树等人,但是他们都是有着海外留学的经历,是接受过国外的教育,与这些“纯国产”的青年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是有着鲜明的对比的。由此也是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事业自建国以来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再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当然我们承认国外的教育是有着独到的地方,但是如今国内的教育也是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且是培育了一大批的人才,我们应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而骄傲,不得不感叹:厉害了我的国!对于这些“纯国产”的“90后”青年人才,你怎么看呢?
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取消40周岁年龄限制后,身边的朋友问小西我都40多、收入不错,还有必要读个在职研究生吗?我还开玩笑的说,要不你来读我的在职硕士,顺便帮忙我做点实验,学生人不够啊。然后他就读了,没有跟我这边,毕竟这个年龄重新做工学的实验太难,也没有必要。他选择读在职硕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想读,借助读研促发一些灵感,还有就是告诉他的女儿"爸爸也在坚持学习"。2016年,非全日制硕士录取改革后,非全日制的含金量比之前的在职硕士提升不少,但报考难度同样提升,因此有一份不错工作的你读非全日制还是很值得的。但是,题主的提问还是值得深思的。2019年研究生初试成绩已发布,985大学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已发布复试线,不少人即将面对一个问题,如985大学复试未过是否要调剂到非全日制,起码也有"985大学"的名头不是。那么是否真的值得选择呢?读研不易 毕业的那一刻好想哭小西自己是研究生导师,知道每年考研人的不易,尤其是应届生,早上我6点就在校园内看到背书的学生,晚上11点的教室同样有他们的身影,每一个录取的学生背后都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付出和汗水。因此,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之前没有劝过全日制学生调剂非全,真的不想他们做着全日制的事情,仅仅是非全日制待遇。在我们学校,或者国内大部分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奖助学金、不安排研究生宿舍,甚至无法参加应届生求职的校招,因学校不会派遣证(报到证)。初试过了的你 依然在为复试努力在你转非全日制硕士时,应届生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是真正的将"非全"当"非全"读,不介意你听某个导师忽悠,进我团队非全也是一样的,一样做课题、发文章等。与其这样选择,小西建议提前在他的团队学习,同时复习备考20年的考研,这样对你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相信给你许诺的导师,无法做到让你边工作边读他的研究生,这样你真的很吃亏。最后,小西想说985、211的头衔在未来的发展也许有不小的助力,但非全日制的认可度与待遇依然有待提高,应届生的你调剂一所不错的院校读全日制研究生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你说呢?▼期待您关注帅小西De,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与人生。
近日,“28岁女博士李琳获聘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导”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90后”青年学者走到台前已不是个例,而李琳相对特殊的一点在于,其学习研究经历均在国内高校,并无海外留学经历。出生于1991年的李琳是在2019年7月起担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她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此前于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李琳同在2019年7月,1991年出生的万龙在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成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资料显示,万龙,男,1991年生,江西南昌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焊接与先进控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围绕智能重载机器人和有色金属搅拌摩擦焊方向,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3篇论文为《Mater Des》、《J Mater Sci Technol》热点和《Sci Technol Weld Joi》主编推荐亮点文章;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25项。他先后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龙江科技英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计划,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奖、恰佩克杰出青年创业者奖等荣誉。所带领的团队获评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团队和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响应党中央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号召,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契机,发起成立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将技术积累进行产业化。和李琳一样,万龙也无海外留学经历。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获得了焊接技术与工程学士学位、金融学学士学位、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2019年6月获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万龙今年9月初,《半月谈》曾报道了万龙的相关事迹。他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希望把自己的创新经验、创业心得分享给更多学生,同时继续做科研,推动产学研用,实现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稍早前,南京农业大学的“90后”女教授李姗也曾引发关注。她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18年12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研究方向包括不同植物激素互作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机制、植物激素调控水稻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营养元素(如氮、磷等)影响水稻生长素途径及体内稳态的机理等。李姗另外,在2018年3月获得同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出生于1990年的李东便被湖南大学直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他以62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同济大学物理系,201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他以直博生的方式继续留校攻读,201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17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首次提出了可编程非易失性光电子存储器概念,实现了器件光电转换,集逻辑运算与信息存储功能于一体。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被同行评价为“重大的突破”。李东其余一些已为人熟知的“90后”高校教授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刘明侦、顾实和浙江大学杨树等人,他们均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延伸阅读90后博导不再新鲜:新生代勇立潮头90后,都当上博导了!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9月16日更新的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据官方简历介绍,李琳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90后青年学者走向学术前台的现象,已经不少见。即便是博导级别的,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多位。但每一次都还是能够引发社会特别关注。毕竟,最大的90后,也要到明年才到而立之年。中国自古就有“出名要趁早”之说,互联网社会也普遍推崇年轻文化,但20多岁就能够在最讲究积淀和资历的学术领域脱颖而出,首先还是李琳们非凡努力的结果。诸如“别人家28岁”的钦羡眼光背后,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汗水、付出和坚守。年轻人的冒头是必然的,但是,从来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年轻人更是如此。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各行各业开始涌出独当一面的年轻人,也证明一种时代的接力正在发生。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曾几何时,90后乃至80后,都被贴上了“不靠谱”甚至“垮掉一代”的标签,但今天,他们已经以实力证明,80后、90后同样不输于任何一代,他们也正在扛起国家和时代所寄予他们的责任和希望。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接纳,这个“新生代”逐步走向时代舞台的中心,也由此应以更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之后的00后、10后……时下的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变革的时代,不管是信息技术还是一些基础学科领域,不管是商业还是学术,不管是机制改革还是潮流变迁,都为年轻人的“发光发热”提供了广阔天地,变革的推进也需要一代出色青年人担当大任。这是越来越多优秀青年人冒头的社会背景。具体到学术领域,国家人才培养体制的优化,也在进一步解除年轻人成长成才的机制束缚。如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力量;2016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要求,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建立健全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这些改革的实施,为突破人才培养和评价上的保守、偏见,提供了制度基础;反过来,90后博导现象也表明科技体制、人才体制的改革正在产生实效。青年强则国家强。年轻人能够冒头的社会,才是有希望的社会。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也正是在一代又一代杰出青年的勇立潮头中,在一代又一代新青年的不断接力中成为现实。90后当博导,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来源:澎湃新闻
央广网哈尔滨11月27日消息(记者乔仁慧)思政课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的重要保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发挥着育人铸魂的重要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健介绍,一年多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经过反复实践研讨,确定了思政课教师、校领导、学生共建思政课的“三点共进”的教学设计和“三位一体”教学新模式。教学环节采取4+1+(2)模式,即在每一专题4学时授课后,设置1学时创新微课堂,2学时的小班讨论。 三点共进的教学设计。第一,以教学内容为原点,提高政治站位。围绕价值塑造和信仰培育进行整体性设计。如在《中特》课程教学设计上,将国家安全教育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专题。第二,以实践教学为支点,提升精神引领。鼓励学生将思政理论融入社会生活实践。通过小班讨论,引导学生发掘、领会、讲述、分析具有专业特色的科研报国故事,分析专业特色发展问题。通过校史文化建设,调动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第三,以学生自身为基点,提升学习成效。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通过研究生思想政治生活状况调研,掌握研究生认知习惯。推行“专业思政”,努力解决研究生思政课的学习动力问题。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第一,“问题导向”是思政课堂的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和回答,落脚于价值认同和信仰培育。第二,“专题协同”是思政课堂的保障点。以集体备课模式强化精品专题设计和专题间协同,深耕细作、引人入胜、优势互补。第三,“智能课堂”是思政课堂的创新点。“智能课堂”目标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教学时空拓展。通过每专题1学时的创新微课堂,结合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师生互动讨论,活跃课堂氛围、重塑课堂生态。2020年春季学期进行的《研究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大部分研究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较高,37.5%的研究生表示非常满意,44.8%的研究生表示比较满意。大部分研究生认同教师和学生作为双主体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性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研究生健康成长的作用”,45.4%的研究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研究生健康成长的作用非常大;39.6%的研究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研究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比较大。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思政课教育,积极推进研究生思政课程改革,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整合教学资源,打造精品课程。提供教学立项,组建教学团队,投入人力物力,支持研究生思政教研室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建设成慕课,打造精品在线教学课程,力争为广大师生呈现优质的课堂教学范例,让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耳目一新,该课程被选为2020春季学期学生心中最喜爱的研究生课程之一。搭建信息平台,薪火传承创新,潜移默化育人。搭建网络平台,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优质资源的共享。打造校史文化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信息化。协同研究型教学团队,不再“单兵作战”,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科研能力。“老带新”、“导师制”等多种形式教师培训,打造了具备信念感和价值感的教师团队,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综合魅力和整体职业形象。
文|冷丝栏目|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新学期开学,这也就意味着距离2021年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按照中国科教评价网统计的数据,全国62个研究生院排名居于前列,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居于第一名的位置,其次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和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一些名校研究生院综合实力排名成绩不错,比如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等等。比较显眼的有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还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等,这些研究生院都是国家科研院所创建的研究生院。截至2019年12月,国科大研究生院各培养单位有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2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786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3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参与研究生的教学、 培养和指导工作。目前,国科大研究生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近7000名,硕士研究生9000余名,在学研究生达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仅以2020年为例,国科大研究生院共有130余个培养单位计划在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8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7000名。130余个培养单位计划在这11大学科门类的200余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9000余名,全日制硕士生8600余名,非全日制硕士生500余名。全日制硕士生中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150名左右,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100名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拥有6个教学研究部、40个教学院系的现代化研究生院。该院拥有博士生导师616人,硕士生导师989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一流研究生院,截至2017年底,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1个,在校研究生4100余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2020年全国高研究院所扩招就有18.9万人。201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85.8万人,在学研究生273.1万人,毕业生60.4万人。因为在读研究生人数较多,提高研究生质量,提升科学研究高水准是新时代对研究生队伍的呼声。毋庸置疑,科学研究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钱学森曾发出著名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无论如何,作为研究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关键的。衡量研究生知识和能力的量化指标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撰写方面,研究生要在规定学制内发表研究成果,必须直面论文压力和学位压力。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面临着未来成家立业的巨大压力,由于招生数量不断扩大、需求市场日渐饱和及研究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等因素,研究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导致一些学生做事倾向于急功近利,而且个人自律意识较差。早在2009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独立思考是创新能力的前提要素。冷丝也认为,不仅仅是这62所研究生院,全国其他高校研究生院和科研院所研究生院都要注重培养质量,尤其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