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张旭教授团队在固体力学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耳目聪明

西南交通大学张旭教授团队在固体力学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未来网高校频道5月19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陆晓翀)5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力学学院张旭教授研究组在固体力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在线发表论文“Cyclic plasticity of an interstitial high-entropy alloy: Experiments, crystal plasticity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论文通讯作者为张旭教授,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陆晓翀,合作者有康国政教授、阚前华教授、李志明教授、于超副教授、博士生赵建锋。这也是力学学院向西南交通大学124周年校庆日献上的一份礼物。传统的合金往往只含有1-2种主要元素,这种设计理念逐渐成为限制合金性能进一步提升的瓶颈。近年来,高熵合金(high entropy alloy, HEA)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设计理念,合金化学成分具有多种主元,也被称为多主元合金。Fe49.5Mn30Co10Cr10C0.5 (at.%)是在亚稳态双相高熵合金Fe50Mn30Co10Cr10 (at.%)的基础上加入微量间隙原子C而发展出的新型高熵合金(以下简称iHEA),在经过晶粒细化后,这种高熵合金能形成近似单相FCC结构,多种强化机制和塑性变形机制使得 iHEA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能力。材料在实际服役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循环载荷的作用。在平均应力不为0的非对称应力载荷作用下,材料会产生循环塑性不断累积的棘轮行为,对材料的低周疲劳寿命有重要影响。关于iHEA单拉变形行为的宏微观实验研究目前已比较丰富,但循环塑性行为的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尚未开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合金服役能力的评估和工程应用。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康国政教授团队与德国马普钢铁研究所合作,针对单相iHEA开展了循环变形测试,并对变形后的试样进行微观表征分析,根据宏观力学响应和微结构演化规律发展出合理描述这种高熵合金棘轮行为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相关研究工作于2020年5月15日在固体力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在线发表,论文通讯作者为张旭教授,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陆晓翀,合作者有康国政教授、阚前华教授、李志明教授、于超副教授、博士生赵建锋。论文题目为“Cyclic plasticity of an interstitial high-entropy alloy: Experiments, crystal plasticity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通过非对称应力控制的循环变形测试,本研究首次获取了iHEA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和棘轮应变演化曲线。在不同应力幅的循环载荷作用下,iHEA表现出与传统合金钢(304、316L不锈钢等)相似的棘轮特性。但在相似应力水平下,iHEA具有比316L不锈钢更低的饱和棘轮应变率,这说明iHEA具有更强的循环硬化效应和抵御塑性累积的能力。通过EBSD和ECCI等微观表征手段,研究者发现iHEA的循环硬化能力源自其内部特殊的微结构演化。以往研究表明,iHEA具有位错滑移、变形孪晶、马氏体相变三种塑性变形机制。同单拉变形情况相比,在循环载荷作用下iHEA内部产生了由多重孪晶和马氏体片层组成的网格状微结构,且平均马氏体体积分数达到50%。而在单拉情况下,局部应变为90%的断口处马氏体体积分数也仅为36.7%。丰富的内界面,特别是网状微结构的出现,有效地缩短了可动位错的平均自由程,因此提升了iHEA的循环硬化能力。基于宏观测试和微观表征的结果及相关分析,进一步发展了考虑微观物理机制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来描述iHEA的棘轮行为。在该模型中,各向同性硬化和随动硬化分别由林位错强化和背应力提供,而两者又受到位错平均自由程的影响,也就是间接受到孪生和马氏体相变等塑性机制的影响。该模型通过马普钢铁所开发的材料模拟平台DAMASK移植有限元数值实现。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工况下棘轮应变的演化情况。通过分析位错密度、孪晶和马氏体体积分数的演化,可以进一步看出外部载荷通过改变微结构的演化速率来影响材料的硬化行为,从而影响材料的宏观变形响应。模拟也显示马氏体在微结构内部分布得很不均匀,与微结构表征相似,这是多晶材料各向异性导致的。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872321)、德国洪堡基金、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 2019-Z07)和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创新基金(2019)的资助。张旭教授“多尺度材料力学”研究组隶属康国政教授“材料本构关系和疲劳断裂”研究团队,已在《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Acta Materialia》等固体力学与金属材料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测谎仪

这4个专业“不得不”考研,本科就业是真的难!

有些专业由于专业性较强,读完本科可能才刚刚开始,在本科学到的知识技能水平可能还不能“独当一面”,市场认可度也会因此降低,也有的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过大,就业竞争激烈,只能选择考研。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几个不得不读研的专业,并为大家分享了就业方向及院校推荐,快来看看吧~临床医学医学类专业,尤其是临床医学,如果不考研就等于未来的路直接被限制了。如今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极大,有的三甲医院很多博士都进不去,何况本科生。这就导致了很多学医的同学被迫去读研、考博,为了能找到好单位和有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介绍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全国第四轮临床医学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临床医学学科评估排名结果,是目前最新的且比较准确的排名,排名比较不错的大学有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以下为具体排名,供大家选择学校参考。(截图仅展示评选结果为A~B的大学)能源动力系及自动化专业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专业,但因领域宽泛,不仅需要掌握系统工程知识,还需要掌握包括计算机、材料学、机械、环境科学、自动控制等在内的大部分理工科高新技术知识,因而本科阶段短短的4年学习仅仅算是入门。以清华大学动能系为例,本科毕业生的深造率高达96%,超过了大部分的院系,可见,能源动力系及自动化专业不读研,确实缺少就业的“实力”和出路。能源动力系及自动化专业介绍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的开设是为了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电子学、传热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基础、自动控制理论、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系列课程、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系列课程等。就业方向: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和储能、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开设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的院校名单工程力学首先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拥有众多的力学学科分支,需要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等工程技术。工程力学在工学100多个专业中,就业难度处在中下水平,不算好,也不算太坏,但工程力学硕士及以上毕业生非常吃香,各类研究所、设计院都很容易进,因而工程力学读研的比例也比较大。工程力学专业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力学、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就业方向:(1)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从事教学工作。(2)可在机械、土木、水利工程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计算和强度分析等工作,在研制工程应用软件的高新技术公司中从事软件设计工作,在科技、教育部门从事科研工作。(3)固体力学的毕业生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学、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亦可在生产企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毕业后能在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造船、国防与军工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或大型工程计算与设计工作、从事工程计算软件工作,也可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院校推荐:河南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重庆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材料科学与工程新材料是未来的行业,前景广泛,就高校材料类学科的发展而言,国家的投入也非常大,全国各大高校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大学就有30所。然而材料类专业想要出成果并不是很容易,而无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还是材料化学,亦或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并不容易,而只有考研,方能有更多的机会做出成果,否则大部分人只能转行。当然,工程力学考研也非常的激烈,能考上非常不容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随着人类进入新世纪和科学的发展,无论是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医用领域还是航空领域,材料学都面临着技术突破和重大产业发展机遇。同时以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创新也显得异常活跃。很多日用化工类、机械加工类、石油化工、钢铁制造类企业都需要材料及相关工程方面的人才。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第四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122所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前3的大学是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以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具体榜单,是目前比较权威的排名数据,供大家参考(仅展示部分):考研沿途可能比较苦涩,但你的坚持努力,一定能换回美好的结果,愿大家能考研成功~

护林员

考研B区“最强”的4所大学,性价比超高,适合准备调剂的你

随着考研成绩的发表,很多学生陷入绝望中,因为他们的分数不够理想,有同学很开心,当然就是那些学霸啦,一部分人夹在中间,即使说不好也不行,虽然有希望,但是希望不大,可能是被调整了的学生们,因此,如果是不能确认自己是否需要调整的学生,就可以知道B区优秀的大学是作为调整方案被采用的,有个词叫有备无患,所以,今天我来介绍一下这四个B区的优秀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这是1996年第一次进入国家211项目重点建设大学,今年也被选为国家建设中的“双一流”建设大学,这所学校有民族学、生态学、专业史、微生物学四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另外,云南省位于国家边界,在云南大学学习还有一个优点,云南被称为春城,四季如春,但是,云南大学有一部分调整名额,难度也相当高,所以建议考生慎重选择。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很厉害,他属于211项目和985项目,被选为国家的“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的法律人才教育计划”,这个长计划都大了,这个我不太清楚,但是很厉害,另外,兰州大学大学院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他们是生态学、植物学、有机化学、自然地理学、地域经济学、粒子物理和原子物理学、固体力学、民族学,和云南大学一样,因为是重点建设的高校,所以很有名。广西大学广西大学是广西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也是唯一一所能跨膝的国家“211工程”学院,同时也是全国重点建设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结构工程学、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2014年该校工学专业进入ESI世界前一列,大家都可以考虑。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同样属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也是贵州省重点综合大学,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是农业省和林业省,毕业于贵州大学的研究生院就业前景非常好,特别是一些全面的相关专业,尤其是农药学是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以上是小编,今天介绍了这4所B区优秀的学院,你觉得怎么样?

烧之剔之

考研最难考的几所大学,你报考了哪所?

“考研热”是最近最热门的话题,因为考研刚刚结束,几家欢喜几家愁,很多人没考完就弃考了,可见今年的考研难度不小!在中国,无论是高考本科还是考研,曾经的“985”名校始终是最难考的大学,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当然也有着最为苛刻的选拔条件。接下来看看这几所考研最难考的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在世界最有声望的大学。北京大学的理科和人文学科大多都是全国第一,因此,也是广大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但是北大的推免生众多,无形中给考研的人更大的压力,因为就给自己的名额更少,竞争力更大。2019北大推免生不同本科院校人数清华大学第二,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著名的高校,与北京大学齐名,被称为中国最高学府,工科排名全国第一。清华大学的推免生比例也高出50%,推免生源优质,主要来自“985工程”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生源学校图复旦大学第三,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作为老牌“985工程”高校,C9成员,也是考研热点院校。复旦大学的很多专业全国领先,但推免生比例也不小,某些专业达到90%,甚至100%,比如固体力学,气体力学达到100%!报考考生请注意!复旦大学一些专业的推免研究生人数浙江大学第四,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全国前三的高校,有时排名前五,实力毋庸置疑,考研方面,竞争激烈,非常难考,2018年的推免生比例达到46%,然而在2019年达到54%!中国人民大学第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首批“985”高校,被誉为“中国政商界摇篮”,很多国家领导人出自中国人大,也有一些强烈大佬,比如京东的刘强东!中国人民大学的推免生达到一半,然而报录比达到11:1。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大学,是C9联盟高校成员,也是全国前三的竞争者!2019年的报录比达到4:1,推免率竟然达到65%,竞争相当激烈!南京大学第七,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大学,全国“双一流”大学。也是C9联盟成员,在34所自主划线大学中分数比较高的,是江苏最好的学校。某些专业的推免研究生比率竟然高达80%,比如材料物理与化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传播学,海洋地质。然而还有更高的,比如环境科学,生态学达到81%!有网友吐槽:想考上南京大学,非得被扒一层皮不可!同济大学第八,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坐落于上海,虽然在34所自主划线高校里实力不在前列,但名气不小,相当受欢迎。不过,想考同济大学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在2019年考研中,推免生比率高达55.6%,报录比5:1。备考的同学一定不能忽视了英语,除了单科英语的要求之外,到了研究生期间,没有好的英语功底,很多外文文献,会很吃力,所以,学好英语是重中之重。你是否报考了这几所学校?假如有,那么你的压力不小,还不能放松,赶紧复习复试的内容吧,争取脱颖而出。学霸的日常:每天手中拿着一本小书,读读英语,记记单词,不知不觉中英语成绩就提高了复试中除了专业知识要求之外,英语要求非常高,假如同等条件,导师更看重英语水平,毕竟更多文献都是英文版本,研究生再去学习英语就有点晚了,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学好英语,是制胜的关键!虽然不好考,但就业率好,大公司更喜欢有实力的你,加油!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喜欢请关注!谢谢!

菊花香

研究生推免比例或将再提高,“跨越阶层上名校”只会更难

近日,安徽省印发《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大接受校内外推免生力度”。作为官方文件表述,此举被不少网友视为研究生将提高推免比例的信号。无独有偶,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近期也表示,“在研究生“入口”应适当扩大推荐免试生比例……尤其是学科实力强的综合性大学,保研名额应当增加”。再结合近期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有关消息,继续扩大研究生推免比例,基本成为国内高校教师和学者的共识。部分名校接收推免生,比例已达上限教育部在2013年发布通知要求,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但从目前来看,不少国内名校的推免生所占名额已基本达到这个上限。比如2019年研究生招生中,浙江大学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约5000人,其中接收推免生达2700人;南京大学和西安交大招生规模约4000人,接收推免生约2000人左右;武汉大学招生约5000人左右,推免生在2600人左右。而在部分名校的部分院系、专业,接收推免生比例早已超出50%这个上限。比如北京大学2019年研招中,保险硕士、统计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推免比例达到100%。再如,复旦的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推免比例也达到了100%。名校接受推免生比例,呈逐年上升。比如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免生的比例是27.68%,到了2019年已上升至47.44%,甚至个别年份已突破50%。再如浙江大学,2017年、2018年接收推免生比例低于50%,到了2019年,已高达54%。再如武汉大学,2017年接收推免生的比例是49.91%,2018年基本达到50%,到2019年达到52.8%。名校钟爱推免生,因为他们更优秀名校接收推免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高,和导师看重学生“出身”有一定关系。中国教育在线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超过九成的研究生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毕竟推免生来自层次更高的学校,目前只有360多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在内地本科高校中占比还不到15%。这些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绝大多数都是双一流大学,这些学校的本科生,在入学前的高考就完美胜出,先天条件肯定不错,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学校资源也更好,后天培养又胜出,那名校确实没有理由不多喜欢一点。比如中山大学在2019年共接收推免生1945名,其中1770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高校,“双一流”高校推免生占比超过90%。再如北京大学,2019年共接收推免生2174名,其中有2061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高校,占比达94.8%。推免生多了,靠统考上名校更难了在招生计划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名校推免比例越高,用于没有推免资格学校学生统考的招生计划就越少,想要从双非高校通过考研进入双一流大学、名牌大学的可能性,也越小。在21世纪经济报道《争夺优秀生源:研究生招生改革或继续提升推免比例》一文中,有考生认为,“这样的改革(指提高推免生比例的改革,笔者注)对往届生和“三跨”考生并不友好”。推免比例提升,不公平?对于推免政策本身以及推免比例提高,很多考生都以是否公平进行质疑。在中国教育在线做过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有近八成的考生认为推免比例提升对于考生不公平。同时,每年都有考生质疑推免过程、结果是否公平的消息曝出。不过,在对于是否公平的问题上,招生单位方面却和广大考生有不同意见。还是在中国教育在线做的那个民意调查中,超过六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政策对于考生来说,是公平的。同济大学研招办主任陈宇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名校保研比例过高,导致普通学校裸考生被提前判死刑”是个伪话题。推免比例扩大,双非高校学生该如何突破?对于质疑推免不公平的,笔者认为那是极少数高校在操作上的案例。从这个政策上看,总体还是能够保障公平的。首先,获得推免资格是非常严格的,比如成绩需要在班级或者年级前5%之类的,并不是说高考进了好学校就能有推免。其次,推免并不是说就完全不用考试了,还需要参加推免学校的笔试面试、专业考察等等。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在目前推免比例或许还将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只能在统考时把分数考得更高,才能有机会进入名校面试。在平时,除了埋头苦干,也要努力出些成果,比如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实践项目、创新项目等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葛藟

最新,全国西北地区考研名校分布

考研选校的难度不亚于高考,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考研是否能够成功。所以,方向很重要,好好考虑之后再做决定。1、西北地区整体特色:文武双全,工农兼备西北地区实力强劲的高校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安。西安拥有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安电子科大、西北大学等“211工程”重点大学及普通高校有47所,民办高校又32所,每年硕士、博士毕业生在万人以上。目前,西北地区共有12所“211工程”院校,其中包含陕西地区的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地区的新疆大和石河子大学,甘肃地区的兰州大学,青海地区的青海大学以及宁夏地区的宁夏大学。西北地区的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更需要能扎根当地、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并且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河流、农业)、石油资源、矿产能源,因此,西北的高校主要以工农专业见长。2、代表选手特写: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能源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品牌”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是我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全的学院之一;管理学院在全国同领域享有很高的盛誉,在全国各种专业排名中,西安交大的管理科学都力压清华大学,连续三年夺得第一;工业工程专业由于具备了工科的扎实基础和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很受那些大型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的好评,出国率也是同类高校中最高的。西安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机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在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生理学、固体力学、微电子学、核能科学与工程、法医学、外科学(泌尿外)等专业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专业。3、候选选手列举: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兰州大学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33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西北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之一。目前,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西北大学经管经济学是他的强势和特色学科,具有“中国工商经济学界西点军校”的美誉。4、备考指南:实力平平也能上名校1、 随着中央提倡和践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取得显著发展。因此希望报考“211”院校,但自身实力并不是很强的同学,可以优先选择西北地区高校。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及长安大学,这5所高校是是西北地区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准的5强,是全国各地考生报考西北地区高校的最佳选择。2、 值得注意的是,西北地区由于地区偏远,考生报考热情不高,于是西北地区的高校也经常会出现招考不足的现象。因此,西北地区也成为了考研学子的调剂首选地区。一般情况下,部分名校的招收调剂生,要求调剂生本科出身为“211”院校,或一般院校的重点专业,但更多的高校则没有此限制。因此,如果考生遭遇调剂,不妨先把目光放到西北的高校,也许你会“因祸得福”有机会走进更适合自己的院系愉快地度过3年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想了解更多的高校信息,快关注我哦!

故曰不同

去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读“冷门专业”的研值得么?

名校,更甚者说顶级高校,是每个考生的向往之地。但大家都憧憬的地方,必然竞争压力会非常的大,能拿到名校入场券的人少之又少。这时,有很多考生思考起了一个问题:是读顶尖学校的“冷门专业”好?还是读比它低一档的学校的“热门专业”好?让我们来看看一些“985”“211”考研冷门招不满的专业吧。【清华大学】应用统计(专硕);化学、化学生物学(制药);集成电路工程(专硕);大气科学专业;软件工程(专硕);仪器仪表工程(专硕);生物医学工程(含专硕);生物力学、固体力学专业;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专硕)、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硕)等【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硕);集成电路工程(专硕);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硕)等。【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林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等。【浙江大学】航天工程专业、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农推考研专业等。考研冷门专业未必就是不好,热门专业也有可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选专业要辩证看问题,结合实际,结合自身情况,不盲目,不跟风。有些学生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就想投机取巧,为了好大学的名声,报了个冷门专业。其实这是不可取的。你对报考领域不熟悉,读完了,发现自己原来不喜欢这个行业,没学到真本事,白白浪费几年大好青春,真的得不偿失。所以不能只图名校之名,就贸然选择。考研是人生的一个很大的选择,希望报考者想好再决定。

若物之外

堪称奇迹!该高校一个班走出4位院士,分布水、陆、空、地4个领域

在西南交通大学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培育出了30余万名的栋梁英才,学校土木工程学院作为我国近代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有许多我们熟知的学术泰斗和工程界权威从这里走出。1929年,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迎来了一批新生,其中4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因缘分入读土木工程系同一班级。数十年后,竟创下了"一个班走出四位院士"的传奇,研究分布水、陆、空、地四个领域,堪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张维(1913.5.22-2001.10.4),固体力学家。我国著名的固体力学、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38年获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工学研究生硕士学位,1944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工程博士学位,首创地圆环壳渐近解的成果而享誉国际学术界。主编了《壳体文献汇编》、《力学丛书》和《世界力学名著译丛》等。应用壳体理论于民用和国防工程各个方面,为解决技术的关键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1955年张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几十年来,张维一直全身心地致力于发展我国工程教育和科技事业,为筹建和发展我国的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制定历次科技的发展规划作出了重要作用。严恺(1912.08.10-2006.05.07),我国水利泰斗、教育家、世界著名的水利海岸工程学家。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38年获荷兰德尔夫特(Delft)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师学位;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校系统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1996年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55年严恺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恺开创了我国淤泥质海岸研究工作,为解决天津港的严重回淤、建成深水大港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负责长江口的整治,多年致力于珠江三角洲的规划研究,提出了"水沙西调、保护广州、保护伶仃洋海域"的重要战略思想。他担任众多重大工程如长江葛洲坝、三峡工程等的技术顾问,为我国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大科学依据。刘恢先(1912.10.18-1992.6.24),中国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专家、中国地震工程学奠基人,曾担任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3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创建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主持制订了我国1959年和1964年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并领导制订了《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恢先早年从事桥梁设计工作和结构理论研究,后在地震工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开创了我国地震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主持制订了我国1959年和1964年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并领导制订了《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为我国地震工程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林同骅,我国著名航空及工程力学大师。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34年,林同骅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飞机制造。1937年回国后到第二飞机制造厂工作,正值日本侵华,他便率领厂里同仁,在山洞仿造出20架苏式驱逐机和30架训练机。1944年,林同骅参与设计的中国第一架长距离飞行的"C1010号运输机"试飞成功,林同骅被视为"中国的林白"(美国飞机制造之父)。随后,抗战胜利在即,为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林同骅带领20人的飞机设计组,来到美国麦克唐纳公司学习喷射机设计。1949年,林同骅留在美国教学和修读博士学位。1954年,林同骅加入洛杉矶加大教授队伍,成为洛杉矶加大的第一位华裔教授。1977年,林同骅升为加州大学特级教授,直至1978年退休。此后,他由校方续聘为局部时间教授,并指导多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 1990年,林同骅当选美国土木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6年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四位顶尖的学者,四个不同的领域,可相同的是,作为同根的"土木人",他们都在身体力行地传承弘扬着"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以卓越的成就和雄厚的实力,享誉中外。如今,四颗巨星虽已陨落,但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上缔造了数不清的传奇,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早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我们郑重地向先驱致以最深刻的缅怀。素材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所治愈下

堪称奇迹!该高校一个班走出4位院士,分布水、陆、空、地4个领域

在西南交通大学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培育出了30余万名的栋梁英才,学校土木工程学院作为我国近代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有许多我们熟知的学术泰斗和工程界权威从这里走出。1929年,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迎来了一批新生,其中4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因缘分入读土木工程系同一班级。数十年后,竟创下了"一个班走出四位院士"的传奇,研究分布水、陆、空、地四个领域,堪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张维(1913.5.22-2001.10.4),固体力学家。我国著名的固体力学、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38年获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工学研究生硕士学位,1944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工程博士学位,首创地圆环壳渐近解的成果而享誉国际学术界。主编了《壳体文献汇编》、《力学丛书》和《世界力学名著译丛》等。应用壳体理论于民用和国防工程各个方面,为解决技术的关键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1955年张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几十年来,张维一直全身心地致力于发展我国工程教育和科技事业,为筹建和发展我国的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制定历次科技的发展规划作出了重要作用。严恺(1912.08.10-2006.05.07),我国水利泰斗、教育家、世界著名的水利海岸工程学家。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38年获荷兰德尔夫特(Delft)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师学位;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校系统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1996年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55年严恺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恺开创了我国淤泥质海岸研究工作,为解决天津港的严重回淤、建成深水大港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负责长江口的整治,多年致力于珠江三角洲的规划研究,提出了"水沙西调、保护广州、保护伶仃洋海域"的重要战略思想。他担任众多重大工程如长江葛洲坝、三峡工程等的技术顾问,为我国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大科学依据。刘恢先(1912.10.18-1992.6.24),中国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专家、中国地震工程学奠基人,曾担任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3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创建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主持制订了我国1959年和1964年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并领导制订了《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恢先早年从事桥梁设计工作和结构理论研究,后在地震工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开创了我国地震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主持制订了我国1959年和1964年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并领导制订了《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为我国地震工程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林同骅,我国著名航空及工程力学大师。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34年,林同骅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飞机制造。1937年回国后到第二飞机制造厂工作,正值日本侵华,他便率领厂里同仁,在山洞仿造出20架苏式驱逐机和30架训练机。1944年,林同骅参与设计的中国第一架长距离飞行的"C1010号运输机"试飞成功,林同骅被视为"中国的林白"(美国飞机制造之父)。随后,抗战胜利在即,为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林同骅带领20人的飞机设计组,来到美国麦克唐纳公司学习喷射机设计。1949年,林同骅留在美国教学和修读博士学位。1954年,林同骅加入洛杉矶加大教授队伍,成为洛杉矶加大的第一位华裔教授。1977年,林同骅升为加州大学特级教授,直至1978年退休。此后,他由校方续聘为局部时间教授,并指导多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 1990年,林同骅当选美国土木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6年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四位顶尖的学者,四个不同的领域,可相同的是,作为同根的"土木人",他们都在身体力行地传承弘扬着"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以卓越的成就和雄厚的实力,享誉中外。如今,四颗巨星虽已陨落,但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上缔造了数不清的传奇,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早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我们郑重地向先驱致以最深刻的缅怀。素材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插翅虎

“二本”考研上名校:一个越来越遥不可及的梦

“我来自普通二本,想考一流名校,现实吗?”每一年的考研季,知乎的问答下,这样的不安与彷徨随处可见。对于许多二本院校的学生而言,在经历了高考的失落与不甘之后,想要进一步提升学历,考研是他们能够找到的为数不多的出路,甚至是仅有的“救命稻草”。然而,在经过四年本科学习之后,若想通过考研重拾名校梦,实现学历上的逆袭,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或许是一道越来越难以逾越的天堑。▎越来越高的推免比例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扩招了18.9万硕士研究生,总录取人数突破百万大关,为历年之最。但是与341万的报名人数相比,依旧有超过200万考生最终未能在这一年“成功上岸”,能够顺利考上名校的更是寥寥无几。在“倒下”的这两百多万考生中,双非和二本院校的考生无疑是绝大多数。对于他们而言,落榜虽然充满了遗憾,却是他们这个群体在考研这件事上最常见的一种结果。对于将目标设为名校的考研党来说更是如此,毕竟在走进考场之前,超过一半的名校入场券就早已与他们无关。在各大名校每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是二本院校考生们无法战胜的对手,这在高考成绩出炉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截至2020年,我国有着总数超过3000所的高等院校,却仅有366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其中有推免资格的二本院校数量几乎为零。“双一流”建设高校不仅拥有绝大多数的推免名额,从这137所高校中走出来的本科生也是各大名校推免生的主要来源。从各大高校的推免率看,北京大学(校本部)2019年的推免率为53.4%,有近半数的北大本科生能够得到推免机会,而同样身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宁波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的推免率还不到3%。即使是在“”双一流“高校们之间,推免名额的数量都有着天壤之别,通过本科四年的努力来获得一个推免生名额,更是二本院校考生们难以奢望的事情。2013年,教育部曾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招生单位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但是从近些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来看,正有越来越多的名校推免生数量占比逐渐超过50%。以华南某211高校为例,其新闻传播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的236人中,通过推免录取的便有130人,除去校内调剂,通过研究生统考顺利上岸的只有76人,占比为32%。正是因为逐步升高的推免生比例改变了招生结构,才让许多考研党陷入了“研究生总体规模在扩招,自己报考的专业却在缩招”的进退两难,通过研究生统考进入名校的难度也日益上升。不过,这依旧不是最令人沮丧的情况。最令二本院校考生感到无力的,是许多名校的优势专业,他们根本连报考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徒劳地望洋兴叹。2019年,北京某985高校的中国学(哲学与宗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保险硕士、统计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只招收推免生;上海某高校的部分专业不仅接收推免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等基础专业推免比例更是达到100%。▎难以企及的调剂门槛和部分高校宁愿统考无一人过线也要想尽办法调剂录取的名校生源不同,二本院校的考生在名校考研中的退路也越来越窄。每年考研的调剂环节,正在成为他们越来越难以迈过的一道坎。2016年,山西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08个,在调剂专业中提出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4个,仅占3.7%。而在2018年,山西大学共有109个专业接收调剂,其中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34个,占比增至31.19%。同样的,2016年,南昌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06个,在调剂要求中提出考生本科需毕业于985/211高校的调剂专业仅有1个,占比0.94%。而2018年南昌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有59个,其中提出本科需毕业于985/211高校的调剂专业有30个,占比高达50.85%。高校们越来越多的硬性本科门槛要求,使得每一年都有许多二本院校的高分考生被拦在门外。即使怀揣着400+的初试成绩进入名校复试,最后只能调剂到另一所二本院校的案例并不算罕见。而对于立志一定要考上名校改变学历出身的二本考生而言,通过二战乃至三战去博取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也就成了一种高压之下的无奈之选。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201万的研究生考试报名考生中,往届考生数量为88万人,占比为43.8%;2018年238万考生中,往届考生数量为107万人,占比为45%。而往届考生的加入,无疑更进一步加深了研究生考试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越来越大的分母,也让想要化身成功考取名校研究生的那为数不多的分子变得越来越艰难。▎残酷的背后是定位的不同无论是提高推免生比例,还是设置调剂门槛,学校的目的只有一个:获取更多优质生源,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招生单位认为生源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分别是专业知识储备和科研经历。同时,超过五成的招生单位认为,交流能力、本科院校层次、竞赛获奖情况这些也很重要。与这些因素相比,本科专业、笔试面试成绩的重要性相对较低。良好的本科出身,意味着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教学和学术规训,这对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深造至关重要。《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披露,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六成招生单位认为推免政策对考生来说比较公平。而从考生的角度来看,“想要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才是他们考研的主要目的——在一份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中,出于这一目的而考研的考生比例甚至超过了七成。正因如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硕士报考人数正在逐年升高。和培养学术人才的学硕相比,专业硕士培养更加强调应用性,注重培养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不仅研招推免人数占比较小,大多数专业的专硕初试难度也相对较低,是许多人尤其是二本院校考生的首选。不过,名校专业硕士的录取或许正在逐步向非全日制转变。▎非全日制专硕是专业硕士未来发展趋势?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非全日制专硕正式纳入统考,有专家指出非全日制是专业硕士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北京大学在202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启动会议上就明确,在稳定学校总体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今年8月份,中国人民大学官网也发布了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调整的公告,决定该专业在2021年的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此外,武汉大学会计专硕从2017年起统考阶段招生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不过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角度讲,目前非全日制专硕依旧存在社会认可度不够高的问题。尽管教育部早已明文规定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相同效力,但非全研究生们的处境依旧不容乐观。图|澎湃新闻此外,动辄数万元的高昂学费以及住宿条件、奖助学金待遇等方面的不同,也常常让许多普通家境的考生对非全日制望而却步。不少高校的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要靠调剂来完成,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还有待进一步的改革推进。我国目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高考招生人数占全国招生总量的比例约为4.7%,而即使是本科一批录取率最高的北京市,也不过在30%左右。对于绝大多数的学子而言,考上大学,往往只意味着走进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在高考之前,认知程度、家庭背景、学校优劣乃至所在省份,都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能否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在步入大学校园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随着视野的开阔想要谋求进一步的深造也在情理之中,值得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支持。虽然很难,怀揣名校梦的考生同样不必气馁,“逆袭”从来不是易事,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需要所有人努力地去争取,或许正是因为希望如此渺茫,所以最后的喜悦才会显得更加可贵。来源: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