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是公司未上市的时候的投资,比原始股更早期进入。 股票 一级市场是即将上市在网上定价发行的股票,二级市场就是大家正在炒做的股票。一级市场不会赔,基本上是一倍的收益;而二级市场是几倍、几十倍的收益;股权投资呢?都是在10倍以上。二者相同点:股权和股票的所有者都是企业股东,享受权益差不多。 股权和股票最直观的区别就是:股权在锁定期内是大小非,是非流通股;股票是流通股。二者价格差别:价格差别:只不过股权和股票在注入企业的时间上有着前后的差别。 而时间的差异就决定了价格的差异。我们用房地产项目来做例子股权就相当于接近房子的成本价格,相当于自建房价格。股票就是房子最终市场的零售价格。二者风险差别:股票的风险主要是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而二级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很多。第一是大势,简单说是牛市还是熊市,第二就是庄家做股。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总是有很多散户亏钱,就是因为庄家把散户的钱敛走了。股权的风险最主要是时间。企业上市时间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风险。因为上市过程及其漫长复杂,北京银行上了7年。首钢也忙活了5年!如果是3倍收益,但是花了7年,那每年才百分之40多,但肯定比储蓄和债券收益高,也很稳定。就你比如你买了首钢的股权你还担心什么。股权还有流动性不如股票。但反过来而言,凡是流动性差一些的,必然风险就小不少,比如房产,比如黄金,比如古董,比如收藏。但股权肯定比房产古董收藏的流动性高很多。因为即使企业一时半会儿未上市,也可以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变现。二者收益差别:股票价格收益很简单就是二级市场波动,赚取差价。而股权不但有股票这部分收益,还有股权溢价时转让的收益,企业未上市之前,股东就享有分红,配股。新股发行价必然高于股权转让价,开盘价也都高于新股发行价,所以就算股票破发持有股权也不会亏钱。什么是自然人股、法人股、原始股三者有何区别?自然人股是说个人所持有的股份,非法人或企业高管所持有的股份;法人股就是企业的高管、法人、等持有的股份;原始股是指公司第一次公开发行的股权(股份)属于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行为;法人股是说投资人是有法人资格的公司、社团、机构。原始股是指股份公司第一次发行的股票,也就是说是由公司卖给股东的。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在做股票投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操作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它的价格走势,技术指标,概念热点等因素,对于基本面的理解和判断不知道怎么去入手。其实要理解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没有那么复杂,现在像同花顺或者东方财富那样的炒股软件对股票的上市公司都有详细的介绍。通过这些软件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一只股票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比如这家企业是做什么行业的,近几年的收益状况,利润增长的趋势,整体的市值以及流通市值是多少,买这只股票股东的人数和大股东的占比情况,以及沾边的热点概念等。首先,我们要明白该企业在行业里面的地位,每个行业都有很多的企业在竞争,而在行业里面排行靠前的企业,能够得到市场投资者的认同,尤其是龙头企业,业绩都是逐年递增的。如果是那些表现很一般的公司,除非近期有很明显的利润增长点,否则是无法维持一个上涨的趋势。所以研究股票投资价值的时候,应该先选择看好的行业,在寻找行业内的优质标的,这才是价值所向。其次,是对财务数据的研究,这个时候我们要根据数据判断企业的成长能力,通过软件上给出的一些指标来分析公司有无成长性以及成长速度有多高,因为没有成长性的公司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强。这一点可以从每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来判断,然后看盈利能力,分析公司是否盈利,盈利能力强不强。股市巴菲特说过,如果选股只能用一个指标,我就选ROE。ROE>15%的公司对我才有吸引力。由此可见ROE的重要性,ROE也就是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15%的意思是股东每投入公司100元,每年可以赚取15元。然后再看这个生意的毛利率,毛利率在30%以上,净利润10%以上,数据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最后,就是对企业的估值分析,也就是判断股票目前的价格贵不贵,一般每只股票在软件上都有机构预测这一栏,就是各大券商对该公司的分析,券商的分析能力平均大大高于普通投资者,我们直接采用券商的估值即可。通常会根据市盈率来评估,市盈率为收益率的倒数,比如市盈率为10,就是说该企业的年收益率在10%左右,而10%的收益率,对比银行3%的收益率高翻了3倍。A股的合理市盈率是15-23倍,而如果一家企业市盈率在10左右,从而得出该公司处于低估状态,我们可以赚到低估的钱。以上就是在分析一只股票的时候,如何快速判断这只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的。如果通过以上的初步分析,大概率是找到了一家值得投资的好公司。如果还想深入分析,可以多看一些该企业的研报,读公司年报,进一步分析估值等。本文观点源于网络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对于本文所提供的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机构和个人直接或间接的投资盈亏,金巢网不承担任何责任。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每个中国股民,即使不知道什么是价值投资,也一定听过“股神”巴菲特。5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年均回报率近19%,投到了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苹果等巨头,更因重仓比亚迪为中国市场所熟知。而他的投资策略,被全球投资者视为“投资圣经”。2019年5月4日,巴菲特股东大会开启了投资者的朝圣与狂欢,回望巴菲特多年写出的股东信和其投出的好公司,他的投资哲学也逐渐明晰。长期投资:“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家公司十年,那么十分钟也不要持有”案例:持有多家公司30年左右如果选出一句巴菲特最广为人知的炒股名言,最有可能“脱颖而出”的一句是:“不要关心股价的短期波动,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家公司十年,那么十分钟也不要持有。”这句话也最能够代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长线投资。翻阅巴菲特五十余年的投资成绩单,持有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美国运通等公司的时间均在30年左右,这些公司也为巴菲特带来了不菲的回报。一般来说,巴菲特持有股票的时间均超过10年。而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莫过于他持有华盛顿邮报40年,终获10亿美元回报。1973年,华盛顿邮报股票大幅下跌,近乎腰斩。一直信奉“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的巴菲特自然不会放过在股票低点买入的机会。同年2月,巴菲特以27美元买入18600股。随后股价持续下跌,他也随之不断“加码”。5月跌到23美元,他买入4万股;9月,股价跌至不足21美元,他以20.75美元的价位买入超18万股。三次投资,巴菲特已然成为华盛顿邮报公司公众股的最大股东。似乎在考验他的定力,自巴菲特投资后华盛顿邮报股价持续低迷,最低曾跌到20美元,到了1975年股票价格也没有高于巴菲特买入的平均价格。直到1983年,华盛顿邮报股价大幅上涨,市值一举破10亿美元,此后该公司在十多年间均保持较好的股价表现。实际上,从1973年到1992年,巴菲特投资该公司的首个二十年,公司每一美元留存收益,为其股东创造了1.81美元的市值。回顾这次成功的投资,巴菲特在1985年表示华盛顿邮报的价值曾被严重低估:“大多数证券分析家,中介经纪人和基金管理人本该估计到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内在价值在4亿到5亿美元之间,而每个人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它的股票市值只有1亿美元。”此后的20年,华盛顿邮报股票也曾出现多次震荡,但巴菲特始终坚持长线投资。 根据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12年财报显示,巴菲特仍持有华盛顿邮报28%的股份。2013年8月,亚马逊CEO贝佐斯同意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华盛顿邮报公司旗下《华盛顿邮报》等报纸资产。消息公布后一天,华盛顿邮报公司股价开盘上涨5.3%,报599美元。按照此时股价,巴菲特持有的股票价值高达10.2亿美元,这笔投资的回报率高达9170%。实际上,长线投资策略一直延续到现在。在今年的巴菲特致股东信中仍提示,不要关注季度变动。“GAAP新规令伯克希尔的利润发生狂野且反复的波动,这样的大幅波动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下去。我们对此的建议是请关注运营收益,少关注其他任何形式的暂时收益或损失。”他表示。价值投资:“时间是这笔好生意的朋友”案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多次增持苹果是否持有任何一只股票足够长的时间都能赚钱?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谈及如何选择股票,这就涉及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这一概念由巴菲特的投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创造。格雷厄姆认为,虽然投机行为在证券市场上有它一定的定位,但由于投机者仅仅为了寻求利润而不注重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分析,往往容易受到市场左右,陷入盲目投资的误区,股市一旦发生大的波动常常使他们陷于血本无归的境地。而谨慎的投资者只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作出投资决策,所冒风险要少得多,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价值投资不是投机,需要对公司进行充分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莫过于投资可口可乐。 1987年的可口可乐陷入了困境, 10月19日当天股票也跌了20%左右,之后持续低迷。这对于长期研究可口可乐,并看好其发展潜力的巴菲特来说,是一个绝好机会。灵感源于他之前的一笔投资,喜诗糖果。巴菲特在1997年股东信中曾提到:“如果我们那时没有买下喜诗糖果并经历公司随后的发展——因为这些发展让我们明白了一些其他道理—— 我们就不会在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所以,我们如今从可口可乐的投资中赚到的110多亿美元中,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喜诗糖果。”两笔生意的相似之处在于,除了都是同处食品行业,且拥有行业领先地位外,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于巧克力和碳酸饮料的需求稳定,这就代表具备行业稳定性和前景,同时,这两家公司资本开支较小、现金流充足。 不能忽略的还有团队,自1981年可口可乐更换CEO后,Roberto Goizueta成为新的CEO。巴菲特看好其管理层团队,在投资后也曾多次在股东信赞扬其能力。在深入考察后,巴菲特开始以每股平均购买价41.8美元的股价大量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到1988年底共持有1417万股,成本为5.92亿。在1988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告知股东们,打算长期持有可口可乐。20多年后,巴菲特在2010年致股东信里表示,“1995 年我们从可口可乐公司获得了8800万美元股利。自那时起的每一年可口可乐都在提高分红。2011年,我们几乎肯定能获得可口可乐的3.76亿美元分红,比去年高了2400万美元。我预期十年内这个分红数字将翻倍。有朝一日如果我们每年拿到的分红都已超过当初投入可口可乐的资本,我不会感到奇怪。时间是这笔好生意的朋友。”根据可口可乐2018年年报,其2018财年年报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64.34亿美元,同比增长415.54%;营业收入为318.56亿美元,同比下跌10.04%。 而2016年起多次增持苹果之举同样被视作价值投资,这也是巴菲特持有的少有的科技股。2017年3月,巴菲特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谈及为何买苹果公司的股票, “我投资的不是股票,而是商业,是一门生意。苹果虽然涉及很多的科技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苹果依旧是个消费品公司。”2019年,尽管苹果公司自2018年开始股票屡屡下跌,伯克希尔年报显示第一重仓股仍为苹果。新市场:已经在中国寻找一些好“猎物”案例:“抄底“比亚迪除了拥有众多拥趸,巴菲特与中国的资本市场缘分不浅。早在2003年,他就在中国资本市场“尝到甜头”。2003年,巴菲特在港股市场以4.88亿美元的价格买入中石油23.4亿股,并于2007年抛售。这笔生意让他大赚35亿美元,回报率超过5倍。至今为止,巴菲特在中国市场最大手笔的投资发生在2008年。2008年末,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抄底”入股比亚迪,比亚迪成为其重仓股中的唯一一家中国公司。巴菲特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约占其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交易总额约为18亿港元。2009年7月30日,比亚迪收盘价达41.65港元。这让巴菲特此次投资获利 420%。2017年末,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持股比例为8.2%,比亚迪成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5大重仓股之一,按照该公司2017年财报显示,投资比亚迪回报率高达745.26%。虽然其财报显示,2018年,比亚迪跌出公司15大重仓股榜单,但巴菲特至今尚未抛售比亚迪股票。投资比亚迪后,“中国”成为了巴菲特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而梳理巴菲特近十年的股东大会发言发现,除了“做多中国市场”是其最常被提及的观点外,他对于中国市场的看法也颇为“紧贴热点”,因而屡屡引发关注。在2010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库,潜力无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他更“直率”坦言中国存在房地产泡沫。2012年,针对中国出现的新兴产业,他表示倾向于投资一些出口优质产品的中国公司,特别是消费领域。中国已经拥有一些巨型公司,这些公司的市值将超过部分美国公司。2013年,“中美”关系广受关注时,他表示美元在未来世界货币的地位20年不会动摇,而美国和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成为最强大的两个国家。2015年,中国股市正在经历自2014年11月开始的一次前所未有的飙升,巴菲特被问到“价值投资是否适用于A股”,他回答:价值投资理念可以在不同国家运用。中国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很强,中国股市商机很多,波动很大,但是中国股市投机行为更大。2016年初,索罗斯强调中国债务增长模式存在巨大风险,可能重蹈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覆辙,这一言论引发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经济危机的关注。而巴菲特则在股东大会上“杠上”索罗斯,认为其担心过多。巴菲特表示对中国经济非常乐观,中国在处理经济转型与改革中,具备相关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去年,他坚定看好中国股市,称“中国股市将跑赢美股”,并透露已经在中国寻找好一些“猎物”。这让业界针对“哪些中国公司会被股神选中”进行了大规模讨论。不过,尽管持续看好中国市场,比亚迪汽车仍是巴菲特目前唯一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实际上,伯克希尔坐拥千亿美元,此前,巴菲特多次表示想把钱投出去,但是苦于找不到好的收购目标,近期甚至透露未来可能回购1000亿美元的自家股票。新京报记者 张姝欣 编辑 王宇 校对 李立军
来源:市值风云作者|北猫家的鸳鸯鸭,被鹅扭死了一只流程编辑 | 小白一、财务层面的19个指标——A面1、研发支出费用化我敬畏那些面临业绩暴跌,依旧加大研发投入,并始终如一将研发支出全部或大比例费用化,极低比例资本化处理的公司。比如整车行业的江铃汽车(000550.SZ)、智能电表行业的海兴电力(603556.SH)、电子制造行业的工业富联(601138.SH)、工程机械行业的中联重科(000157.SZ)、耐火材料行业的鲁阳节能(002088.SZ)、营养添加剂行业的安迪苏(600299.SH)等等。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一个人的优缺点的话,那么利润表就是一个人的衣服。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表面上看,它使得公司的利润表不好看。但毋庸置疑的是,它所传达的积极信息又是完全盖不住、无法忽视的优点。它特别像超短裙下若隐若现的蕾丝边,又像浅肤色凸显美腿的丝袜,无限的性感与轻熟。它至少向外部透露出4个方面的信息:(a)公司的会计准则运用是保守的,财务数据是审慎的,公司的账面价值没有虚胖,利润表货真价实,水分较低;(b)管理层不屑于财技粉饰业绩,专注且勤勉尽责;(c)净利润的下降,带来所得税的减少,从而避免了现金流的过多支出;(d)高研发投入、高费用化处理,隐含着管理层对未来业绩的乐观态度,他们根本就不担心如此处理会带来利润表的恶化,从而市值大缩水。他们认为利润表或市值的恶化只是短期的表现,很快会恢复。研发投入涉及的账务处理:会计分录1:40:研发投入——资本化投入40:研发投入——费用化投入50: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存货等会计分录2:40:管理费用——研发费用:40:无形资产50:研发投入——资本化投入50:研发投入——费用化投入研发投入的财务造假与刻意避税是普遍存在的,可能对于大多数报表研究员而言,想在这个领域找到上市财务造假的石锤显得无能为力,证据的本身说服性就很差,但是它无法让你内心平静,以至于它又是一个实在无法绕过去的问题。至于这一块财务造假,我们要先弄清楚1个概念、1个范围:第一、财务造假的概念,它其实不分主观与客观,也无关金额大小,但是它看重性质,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a、错误或故意运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b、舞弊c、未披露、未完全披露、错误披露第二、不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范围:(1)烟草制造业(2)住宿和餐饮业(3)批发和零售业(4)房地产业(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娱乐业为此,对研发投入的真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研发投入=利润表中的“研发费用”+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备注:无形资产要扣除外购、接受捐赠、盘盈等情况。说明:a、四大审计的公司具有普遍的公式适应性,就是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其他个别公司却不满足这样的公式,表现为:披露的费用化金额不等于研发费用,披露的资本化金额不等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对应的金额。当你认为可能计入到存货中时,你去看存货的明细,你会发现存货本身的明细中是没有这项,很多时候,存货本身的金额就很小,尤其是技术企业。我们以骆驼股份(601311.SH)为例,2019年报P21,研发投入情况表见下图,看它是如何披露的: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5.74亿,研发投入合计5.74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36%,研发人员数量942人,研发人员占总人数14.35%,下面我们按照上述公式来分析一下:根据骆驼股份自己的披露,研发投入合计与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是相等的,也就是说: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也就是说,它一分钱资本化都没有,完全费用化处理。可是当你去看它的利润表P78时,你会发现,它披露的研发费用金额仅仅为0.92亿。也就是说,这部分的披露错误金额为4.82亿=5.74-0.92。可能有人会说,万一人家有一部分计入到管理费用中了呢?当你再看它的管理费用时,吓了我一跳,它的管理费用只有3.11亿。退一万步假设,我们假设这3.11亿的管理费用总额全部是研发费用,实际上还有1.71亿的研发费用不知道去哪里了,1.71=4.82-3.11。可能又有人会说,万一人家计入了资本化科目呢?如果真的是这样,就意味着,它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信息披露重大错报:若是资本化,你就应该在P21披露资本化金额,而上市公司没有披露。那我们再假如,我们慈悲允许它财务人员不专业,董秘水平有限,那么我们就要去看它的资产负债表P74-75,无形资产增加0.07亿=4.45-4.38,开发支出金额为0。还是对不上。那么,骆驼股份P21披露的研发投入至少有1.71亿,实际超过3亿是不知去向的。其信息披露已经出错。同样为了验证,我们以江铃汽车、美的集团、南都电源、工业富联等公司去验证,这4家公司其实都满足上述公式。b、即便不完全满足上述公式,但差额一定是非常小的,而且能够解释过去。资本化的金额对应的部分,实际上就是开发支出的增加额+无形资产扣除外购等情况的金额,非常准确。(2)上述不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研发投入的金额若畸高,但是研发人员的年薪又异常得低,不符合上市公司虽在地区的正常薪资水平情况。很多因为自身无能瞎折腾的上市公司,他们既想让外界对他刮目相看,又不想纳税增加现金流支出的压力,本身就不具备造血的能力,没有比向外界传达自身重视研发更好的信息了。于是,财务总监发现上市母公司是不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比如就是上述的那几个行业,于是他们认识到合并报表的含义。于是将总部的人放置在新成立的公司,新成立的公司不属于上述不得加计的行业。于是避税的作用就被放大。我曾经挑选了7家不符合加计扣除的江苏垃圾股,分别计算了它们研发人员的年薪,让我吃惊的是,部分月薪都不足5000元,就这我还把社保、公积金一起算进去的。很显然,上市公司把一些销售、行政人员也往研发人数里放。另外,更绝的是,甚至新成立的公司不用达到控股的目的,完全可以是联营,让别人代持。这样通过费用转移,新公司随便弄一个软著、专利,上市公司再高价买入,按照使用寿命不确定核算无形资产,始终挂在账上,都不用摊销,若摊销,就10年以上,或者选择合适机会再决定摊销。对于这类公司,投资者一定要看它的招股书,看看它的无形资产中外购的对方名称,是否注册地就在其所在的城市,甚至是一个园区的。有的时候它是上市多年的公司,很多公司供应商名称又不披露,甚至披露了那也只是前五名,其实也不必太悲观,一般上市公司会在年报中偶尔披露公司的无形资产的名称,权利编号,然后你去国家专利网站去查软件的权利变更情况,或许你就能发现猫腻。当然了,很多人会说,就算查到了又如何?金额也不是很大,属于“明显微小”。我上次就遇到这类鸟人。一个网友发现了某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往来科目挂了很多年,对方还是餐馆,就表示怀疑,进一步查发现这家餐馆倒闭了。那,说明什么呢?那说明这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往来科目清理工作做得不好,是不是意味着减值损失计提不充分呀。我刚夸这位投资者方法论很不错,很细心。结果立马就有喷子说,就那点金额,影响整体嘛?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立马分成了两派,互喷。我再举个例子,就知道这个喷子的话的逻辑有多荒谬:当你在厨房发现一只蟑螂,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肯定是弄死它,然后意识到这个厨房可能不止一只蟑螂,于是就去拼多多买了蟑螂药,一共3.7元。如果你说:就一只,大惊小怪干嘛?我还能说什么。当你在外吃东西,第一口你就发现不对劲,肯定就不吃了,你没有必要吃完了才下结论吧?我还是那句话,4000多家上市公司,样本已经足够大,不够还有港股,真的没有必要买那些让你心存疑惑的公司。可能又有人开始发神经,跟哲人一般,说这个世界压根就不存在完美的股票。那我只能说你眼瞎,见不得美的人与事,内心狭隘,故步自封,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有的上市已经优秀到一年涨4倍,还是疫情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上市以来高分红,早就把募资金额加倍还给了市场,至今还默默无闻,股东人数也才1万左右,基金、机构基本还没发现。这样的公司若不是完美的公司,那你的内心该多阴暗?是的,A股存在很多优秀的公司,只要它们研发投入部分资本化,它们的利润表会非常得赏心悦目,可是它们没有,而是像苦行僧一样,默默专注主营。实际上,这类上市公司也是财务规范,信息披露质量的最佳代表。对人也是如此,我敬畏那些时光流逝而不曾改变他们的人,无论贫贱或富贵,看重品质而非身份地位。我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候高三,国家开发银行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上大学,大学期间免贷款利息,大学毕业3年内还清就行,贷款利息很低。结果当时的班主任干了一件什么事呢?班级里有6个名额,他去查男生宿舍,在走廊里给当时的镇长打电话,说贷款名额给镇长家女儿一个。当时的镇长是拒绝的,说没有必要。班主任说了一句让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的话:“你的钱再多,这个银行的免息钱不用白不用。还不是我说了算!”结果这个镇长家的女儿的确获得了名额,这个女生是我从初中一年级就认识的,跟我关系很好,她很吃惊自己有这个名额,去几次办公室,想让出这个名额给班级里其他贫困的学生,结果都被班主任怼了回去。我那时候第一次觉得世俗的权力啊,哪怕就是针尖那么小,就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班级里有的父母河里采黄沙翻船全部死了的,竟然没有名额。这事不知怎么回事,传到了语文老师耳朵中,语文老师有一天因为班主任占课没有打招呼,就跟班主任吵了起来,可能是喝了点酒,就把班主任贷款名额给镇长女儿的事说了出来,场面一度尴尬,很多老师都在场,我捂着嘴用书本盖住偷偷笑。镇长家女儿用手掐我大腿,让我别笑出声来。后来那个父母翻船去世的女生获得了名额,语文老师说若没有名额,他愿意供,上到博士也供。后来班主任安排班长偷偷调查,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最后不得而知。后来,高中同学聚会,从来不喊班主任,基本是把大家都得罪了,即便是那个镇长家女儿,更是对班主任一点好感都没有。再后来我们班语文老师成为师范附中校长了,我们市最好的高中。班主任可狗血了,先是从高中被抽调到初中部教地理,后来跟上级闹掰,去了小学教数学了。这事都是那个镇长家的女儿告诉我的,心花怒放告诉我的,我还不相信,特意问了一下当时的物理老师,确定无误。2、加速折旧过去对加速折旧的行业范围是有严格的约束,如今已经放开到全部的制造业以及信息技术行业,生物制药、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运输、计算机、通信、仪器仪表、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等。而且对于一般纳税人企业,500万以下的固定资产可以一次性计入费用,房屋建筑、土地除外。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我们有必要从3个方面对利润表真实情况进行模拟还原:(1)上市公司满足加速折旧,也真的采用了加速折旧方法,我们认为公司的利润表无需调整,只需要核对一下折旧的年限是否按照最低折旧年限配套操作,它和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一样,令人振奋,利润表水分低;(2)上市公司满足加速折旧,却未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我们认为公司的利润表需要进行调整,进一步还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中的折旧金额,以及存货结转成本对应的营业成本的金额;资产负债表要还原固定资产的净额、存货的金额,包括对库龄计提存货减值准备的金额的调整,尤其是那种重资产投入的制造业。这样的调整与还原,会让我们清晰得至少知道如下3个信息:a、还原之后,重新计算的利润表中净利润的金额b、还原之后,重新计算的资产负债变中固定资产、存货的金额c、判断还原之后,是否真实的情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净利润由盈利变成了亏损备注:(1)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若其存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其实税法中根本就没有“投资性房地产”概念,为谨慎计,我们有必要模拟一下按照正常的折旧,计算新的利润,公允价值照常核算,只是增加了一个折旧费;(2)对于那些高强度、高腐蚀、高淘汰、更新变化大的制造业资产,也包括技术企业,尤其要对它们的利润表进行还原,在它们没有采用加速折旧政策的情况下,这点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3、人均年薪一直以来,我都喜欢把上市公司按照城市水平划分为123线,或者按照地理标志,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注意:不是按照注册地,而是按照上市公司实际办公地。上市公司不管质地如何,其实它们的确是所在地区公司的一定代表,它们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不能低于所在地区的人均水平,若低于就很说不过去,至少说明员工的待遇一般,公司也一般。人均年薪的计算有两条路径:(1)分母是确定的,就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员工人数,包括学历、部门人数,一般在年报的历年分红之后,股东名单之前的位置,特别容易找到;(2)分子的取数有3种:a、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b、附注中应付职工薪酬增加额或减少额都行;c、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存货中的人工费用备注:a、分子中我不建议将高管的薪酬扣除,因为上市公司人数很多,特别少的都是垃圾公司,我本人又不研究。我之前将高管的薪酬扣除,计算的结果前后差不多,影响微乎其微。实际上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都知道,销售人员的薪资是很容易超过高管的薪酬的;b、但是有一种情况要扣除,那就是涉及到《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对员工的股权激励,这个金额重大,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在分子中扣除这部分金额;C、我建议采用现金流中的数据作为分子,因为到手的才是真实的;d、其实也可以分别计算,然后选择最大值、最小值构成区间,看看区间的水平也是可以的。甚至你不扣除极端的情形,比如股权激励产生的费用,都是可以的,没必要偏执一端,大概知道平均的年薪水平。结论:(1)如果上市公司的员工平均年薪与城市不符合,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江苏苏州的有一家自称做硅片、集成电路的上市公司,人均年薪不到5万,研发人员的月薪不足4000,我一口老血差点吐了出来。还有的去年刚上市的一家杭州的企业,人均月薪2997.63元,我真的服了。当然了,最近听说这家公司正在被调查,为此还抓了人。(2)同行业内竞争对手难分伯仲,那就选择人均年薪最高的那家公司买入股票。我给你们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最典型,看上去也特别恶心。2019年度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员工人数分别为:134897、99757、88846人;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分别为:268.51亿、222.81亿、88.31亿;它们分别是广东佛山、山东青岛、广东珠海企业。通过计算:美的集团的人均年薪19.9万;海尔智家人均年薪22.34万;格力电器人均年薪:9.94万。发现了没,脑海里是不是立即浮现出格力电器的3个画面:(1)2018年度,董明珠对外宣称全员加薪1000元,特别高调,开会就说;还强迫员工买格力手机,结果3000多买的,挂在咸鱼上600卖不出去;(2)2019年度,董明珠对外宣称要做到人均一套房,产权是格力的,可以给你住;(3)董明珠指责竞争对手到格力挖人。格力的全员加薪1000元,实际显得特别恶心,与其说是她董明珠加的,还不如说是内部压力的结果:员工要生存,当年的净利润碾压美的集团与海尔智家,可是人均年薪不足竞争对手的一半;即便是高瓴资本参与混改后,员工的待遇实际上还是停滞不前;格力的高管其实也很穷,都搞起了内幕交易这类事;过去的国企模式可能也极大地损害了管理层与员工的利益,这种局面如果任由发展下去,格力员工跳槽率会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在三家电器公司公布2019年度报告后,我坚决买入海尔智家与美的集团股票的原因,至少这两家公司还没走火入魔。4、人均社保、人均公积金这个指标,甚至比人均年薪还要残酷,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窘态、格局与压迫性。如果人均社保金额普遍低于当地的最低水平,说明有部分的员工的社保是外包的,或者公司离职率较高,新入司的员工在前3个月内不交社保拉低了均值,进一步说明公司的动荡。人均公积金则体现公司的良心与格局。比如我始终如一觉得中芯国际我是一辈子都不会去购买的,公司招股书P123中对在上海工作的农村籍的员工没有给他们缴纳社保,对外披露说为他们提供了员工宿舍,所以没有为他们缴纳。大家想一想,上海的企业真的是把政策利用到了极致。我想说的是,中芯国际实际一点都不差钱,只要它想要钱,它几乎可以无成本拿到天文数字的钱,可为何农村籍的员工就不为他们缴纳公积金呢?难道他们都是狗娘养的,没有城里人金贵?企业如果是这个格局,趁早别干了。又不说真的没钱,市盈率都可以成为市梦率了。大家还要记住一点,彼得.林奇最厌恶6种股票:(1)热门行业的热门股;(2)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3)那些被吹捧成“下一个”的公司(4)多元恶化的公司(5)小声耳语的股票(6)过于依赖大客户的供应商公司的股票所以,在投资中我特别厌恶名字中带有:科技、智、芯、导体、集成、云、数据。。。。。。我们再回到社保的问题,其中有两家死对头公司堪称云泥之别,京东与苏宁易购,后者一定是大规模外包,前者按照实际薪酬缴纳,不再赘述。你为什么是干不过人家?用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既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这种事情在全世界都是极少的,即使有,也是偶尔的,不能长久。”5、少数股东权益没有比万科这家公司最典型的了:若姚老板发现再晚点,少数股东权益总额都快超过归母权益了,管理层偷偷增持自家股票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少数股东权益。我在挑选股票中,一般会挑选极低少数股东权益的股票,意味着管理层的努力不至于向外部多分出一杯羹。6、商誉苏宁易购、万达电影、南京新百、三六零,都是我所厌恶的股票,大家一定要远离多元并购的公司。尤其在疫情期间,这类公司,尤其是商誉金额重大的公司,说炸雷就炸了,而且一旦被踩中,你几乎永远都回不了本。一定要选择那些负债率极低,商誉最好为零,股票尚未质押或冻结,干干净净的公司。同时,提醒一点,那些曲线借壳上市,避免商誉过大,避开一揽子交易的,表现为分步骤,跨年,产生资本公积,要警惕这类公司业绩变脸,它比商誉减值影响要轻微一点,但是仍不能掉以轻心。7、经营性现金净额现金流量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里子”,是骡子是马,看这张表就知道了,唯一制约的因素就是两块:a、舞弊b、三大项目金额之间的定义存在模糊性,尤其是关联交易形成的现金流如果一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连年持续为正,意味着这家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是有的。否则,还是远离得好。8、分红如果说上市公司或管理层是待股东如丧家之犬还是小甜甜,看这个数据就知道了。在资本市场上,没有比分红更能打动人心了。我敬畏那些上市9年分红12次的上市公司,我也同样敬畏那些上市21年分红21年的公司,我也敬畏那些上市5年分红3次的公司,并苦口婆心解释为什么没持续分红的原因。市值风云大量地挖掘过、发现过这样的公司,每逢这样的公司被市值风云表扬,他们自己的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甜——并不是市值风云的表扬有多重要,而是自己的一片赤诚终于相逢知遇。我厌恶那些上市23年0分红的公司,这类鸟人活着就是浪费空气(市值风云大量挖掘过这样的公司,脸都被市值风云抽 肿了)。当然了也有投资者说是为了更好的投资机会,所以才不分红,得嘞,这个时间够长久得了。注册制下,不分红、业绩不长牛、信息披露不规范,早晚死翘翘。9、真实负债水平如果一家公司只有经营负债,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如果一家公司离开了贷款与债券之类的金融负债就活不下去的,那它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有问题,对于这类公司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对于负债,大家要重点去看它的负债科目的具体明细,比如有的科目的确是负债类科目,实际上这样的科目金额越大越好,代表着企业未来的能力,并不会增加企业负担,比如:a、预收账款、合同负债——订单的实力,议价的能力,特殊的结算模式;b、递延收益——政府补助,满足转入“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冲费用成本”c、长期应付款——积分计划,实际是客户充值长期积分,部分酒店企业依旧用在计算负债率的时候,最好都把每个科目的二级明细点开看看,比如:预计负债,可能情况并非如此差;比如业绩很可能完成不了,计提的股份支付金额要重回等。同样道理,对于往来科目,若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可能求偿性并不迫切,这个都要在附注中具体科目点开看看,不能一概而论。我特别喜欢那些不依赖贷款与债券融资的,却活得好好的国有企业,它们持续分红,尤其在非垄断行业却成为行业翘楚,我对它们的爱最深沉。实际上人家坚守主业,也很少资本运作。比如老凤祥、威孚高科、中国国贸、金陵饭店、上海物贸。而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我的选股负债指标是,这家公司的总体负债率要低于40%,实际上很多的民营企业经营着就趋向“国企化”,成功则傲慢,失败则连累银行等金融机构。10、扣非净利润即年报正文第一页财务数据,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内容后的金额,实际上是企业“去除大部分财技”后的金额,等于是丑女卸妆之后的样子。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营性损益》中特别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予以充分关注,对公司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所披露的非经营性损益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其含义有两层: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具体包括20个项目:(01)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02)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03)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04)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05)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0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07)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08)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09)债务重组损益;(10)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11)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1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13)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14)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15)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16)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17)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18)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19)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20)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我尤其看重扣非净利润,比如苏宁易购从2014年—2020年3季度,扣非净利润均为负数,也就说7年来,主业不仅一分钱没挣,还亏了几十亿。四川长虹、青岛双星其实那么多年一分钱也都没赚到,早年赚的钱如今都赔了进去,这样的企业在A股数量还是很庞大的。其实公司有的底子厚一点,但是变卖资产总有出售完毕的时候,而竞争对手攻城略地,自身再傲慢吹牛,就只有走向崩溃。实际上,我们若重新调整一下净利润,取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化之后的扣非净利润,如果这个调整后的数据很好看,那这家公司就非常的优秀了。11、采购与销售的依赖性这个在很大程度上绝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抗压能力,到底是伪命题还是产业链合理的存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采购的集中或销售的集中,可能是公司无可奈何的结果,因为上下游可能就相对来说很集中。比如海立股份,它的客户几乎涵盖了头部几家大的电器商,比如它的前五客户中就有格力、美的、奥克斯、海尔,它无可奈何,又责无旁贷。怎么可能又是它的错呢?与其说它离不开这些电器商,反过来还不如说电器商也依赖它。12、关联交易的占比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观点,关联交易其实质是省去中间费用的交易,如同研发费用化、加速折旧对利润表的调整,关联交易省去的中间费用也是要作为税前利润的抵减项目。比如:全年销售120亿,其中关联交易20亿,全年销售费用80亿,实际上销售费用应该是:96=80+20*80/100另外,关联交易的占比重大,实际上也在考验公司的商业模式,我骨子里对华大基因是厌弃的,任何的关联交易都是我所厌恶的。13、市销率这个指标不要多想,越小越好。它其实是比市盈率更能辨别泡沫情况。14、破净破净一定不是低估,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晰,它只能说明3个方面:a、资产减值计提不充分或存在减值迹象;b、它的模式与前景是市场厌弃的;c、指望在破净中淘金,无异于是在沙漠中寻找水源。我小的时候,至少在7岁之前,我还是过了一段锦衣玉食的好日子。那时候父母忙,我记得有一次端午节临近,我跟我妈说我要吃粽子,我妈跟我说你去芦苇荡里去摘,摘回家我煮给你吃。结果我找了一下午,践踏了一大片芦苇,一个粽子都没找到,倒是发现了时方春育的雏鸟,好不开心。我也忘了粽子的事,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粽子是水果,是长在芦苇上的,至少在小学5年级前我才发现不对。15、主营占比我尤其厌恶那些整天吹牛的上市公司,比如360,总把自己打扮成舍我其谁的网络安全英雄,总说自己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没了它,我们国家都遭殃。其实,它的安全业务占公司营收不到3.69%,主要业务为互联网广告,占比75.78%,所以,它其实就是日暮西山的互联网广告公司。最近说也想赚世俗的钱,不想那么累——其实自从他创业那天起,就一直赚世俗的钱。目前它的市值为1000亿,我个人认为市值至少腰斩我都嫌贵。360公司神奇的是,它竟然变更了股票代码,变成了:601360。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何改代码:(1)迷信数字,虽然自诩科技公司,但老祖宗那一套也不能丢;(2)方便散户快速搜到,然后买入,然后割韭菜16、质押、冻结质押、冻结的股票我从不研究,更不会买入,尤其是控股股东的股票被质押、冻结,往往暗示着控股股东旗下还有很多的产业,可能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上市公司也会跟着受到影响。比如:ST宏图、南京新百。17、隐蔽资产型这个我在之前的篇幅有详细的描述,在这里仅提一点,就是按照市场价值,把隐蔽资产的价值大概估算一下,然后减去目前的有息负债,得到净额。拿净额跟目前的上市公司市值做比较。18、毛利一定要远离整体毛利率低于15%的企业,因为毛利之后至少还有三座大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无论它的费用管控有多优秀,它的利润率都是极低的,基本上跑不赢1年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或者购买保本型货币基金。这样的企业,即便是垄断性国企,其议价能力是没有的。若是对内涨价,那么海外的供应商会跟进提价,以至于处于一种特别尴尬的境地。因为毛利率低,导致净利率也低,那么分红的金额与动机也就很悲观,那么根据股息模型建立的股票价值评估就会失效,从而自然就会驱逐一些长线的资金持有这类股。反过来这也是为什么长线资金钟爱现金牛蓝筹股的原因所在,因为毛利率几乎都超过30%以上,还特别稳定。同时,也要远离那些毛利率特别高的企业,因为这类股票几乎在资本市场上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其实也早已被机构盯上,这类股票的市盈率已经很高,你不可能买入合适的价格,除非恐慌性股灾以及非经营事项导致股价重挫,否则你很少能在这样的股票投资中占到任何便宜。最好买入毛利率在40—60%之间的,而且多年都特别稳定,比如垃圾焚烧、高尔夫球杆、油漆染剂等等,扣非净利润在5-20亿,市值在270亿以内的,简直就是优秀股票的摇篮。你要做的就是等大盘使劲往下砸,这个公司的高管多出事,比如猥亵、性侵、涉黑等等,总之只要是非经营层面的,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19、存货—库存商品这一领域的风险点只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也逐渐成为近几年上市公司主要地雷区,与货币资金造假、商誉人为控制减值节奏一起,构成A股财务层面的“三大毒瘤”。(1)存货减值金额(2)存货舞弊针对(1),自2013年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模板其实已经8年未做调整与修改,使得信息披露出现大倒退现象,最明显的是定期披露的模板既不能与时俱进满足新经济体的要求,同时应该更细致的披露内容迟迟没有增补进来。比如财务报表之后的附注中“存货库龄”,目前没有要求披露此项,存货也仅仅披露存货的构成内容,针对它的减值情况,实际上外部投资者很难判断存货是否存在减值,减值的规模大概是多少金额。大多数情况下是公司自爆,外部审计机构也是很少真正能发现公司存货计提不充分的问题。针对(2),存货的舞弊以及在建工程的舞弊,往往都是如影随形,这个是动摇信息披露制度根本的表现,比二级市场的内幕交易性质更为恶劣。舞弊代表着是“存在、准确性、计价与分摊”,与(1)中有重合的地方。同时也伴随着银行回单的造假,往来科目的长期挂账。针对(1)、(2),我个人觉得有两个特别好用的方法来应对存货真实性的问题:方法1:年报中“主营业务分析”,存货的历年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按照基本的公式:本年的库存量=本年的生产量+上年的库存量-本年的销售量如果公式是不满足的,要立即看一下存货的单价情况,是单价低还是高,然后计算出差异的数量与金额。实际上根据销售的数量与营收的金额,大体能计算出单件的价格,然后根据金额来定性,以此来判断存货的真实水平。这个时候要着重思考2个方面的内容:(1)差异金额与数量是可以忽略的,一般不超过存货总额的3%;(2)差异金额与数量是不可忽略的当面临重大数量、金额差异的时候,还不能够就觉得公司披露的存货是存在问题的,为此你要查看存货可能的去向:(1)报废——去查看营业外收入明细、非经常性损益明细(2)在建工程、研发投入使用——去查看在建工程、研发费用的明细(3)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修理、安装使用等——去看对应的明细(4)是否本期有收购,新纳入合并范围,但是往年数据没有追溯调整如果(1)(2)(3)(4)仔细查看之后,还是无法很好解释差异的原因,那么基本可以判定:存货数据造假或者至少披露不准确。那我们以凯利泰(300326.SZ)为例:2019年报P36-37,公司的主营收入主要分为两块:医疗器械制造(微创产品、脊柱或创伤产品、射频消融产品)、医疗器械贸易(其他医疗器械)。根据这两类产品的营业收入8.5982亿、3.4810亿,营业成本为1.5793亿、2.5947亿。销售量分别为:3933068件、279474件。我们分别能计算出单件分别为:218.61元、1245.57元,成本单件分别为:40.15元、928.43元。2018年度医疗器械制造库存量、医疗器材贸易库存量分别为:1418983件、140129件。2019年度医疗器械制造的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分别为:3933068件、3900101件、1711324件;2019年度医疗器械贸易的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分别为:279474件、278952件、87107件。通过上面的公式:2019年度应该的库存量(医疗器械制造)=2018库存量+2019生产量-2019销售量=1386016件;2019年度应该的库存量(医疗器械贸易)=2018库存量+2019生产量-2019销售量=139607件;2019年度(医疗器械制造)库存量差异=1711324-1386016=325308件(披露的库存多了+),对应的差异金额(成本计价)为:1306.11万;2019年度(医疗器械贸易)库存量差异=87107-139607=-52500件(披露的库存少了-),对应的差异金额(成本计价)为:4874.26万。差异金额对存货的影响金额=4874.26-1306.11=3568.15万元,年报披露的存货金额为2.22亿,差异占存货的比例为:16.10%,重大,要进一步分析。凯利泰就比较典型,两类存货库存量既有多了又有少了,那么我们分别来分析。(1)披露的库存多了+:检查一下本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金额是否有增加,发现的确增加了,再看看是否要纳入合并范围,根据P241页,发现都是持股25%,权益法核算的联营企业。也就是说不存在收购事项导致存货数据追溯调整披露的问题。(2)披露的库存少了-:我们看营业外支出的明细,发现没有流动资产处置,营业外支出—其他金额较小,可以忽略、我们再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在建工程的附注明细,也找不到对应的去向。实际上若有的上市公司业务简单没有在建工程等事项,判断就变得容易得多。方法2:印花税检验在我国目前18个税种中,如果说哪家公司完全绕不开的税种,那一定是印花税,从它租赁房屋还未开业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开始缴纳印花税了。而印花税的税率、种类、减免的情形又相对简单。税率情况如下:(1)借款合同,0.05‰;(2)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等,0.3‰;(3)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合同、记载资金数额的营业账簿等,0.5%;(4)财产租赁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等,适用税率为1‰;(5)因股票买卖、继承、赠与而书立“股权转让书据”(包括A股和B股),适用税率为1‰。印花税的检验其实有两个好处:a、财务核算的规范;b、捏造存货数据,尤其是金额重大,财务造假方往往会忽视、不缴纳印花税,即便印花税金额很低。存货中原材料的采购+营业收入+贷款+债券+股本+资本公积+费用明细+长期资产的增加,然后与税金及附加中“印花税”进行比较,甚至分别按照项目计算印花税,然后与披露的印花税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优质的上市公司,几乎重新计算的印花税与披露的基本一致,而垃圾股云泥差别。其实在做财务分析预警模型中,有一些非常讨巧的方法,它可能不完美,可是它却很好地让你一窥上市的整体核算水准,规范的程度,而这个怎么又可以忽视不顾呢?其实工作量是不大的,作为个人,我每年长期买卖股票都没超过4家,这4家我完全可以研究透透的。我也不怕费事。除非一些质地不错的公司出现重大的非经营性事项,我才短暂换仓,赚了一笔后重新买入之前看好的股,长期持有。另外,我本人从不分散投资,永远都是满仓1只。二、非财务层面的23个指标——B面1、商业模式a、多年扣非净利润率跑不赢1年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b、离开金融负债就立即倒闭;c、关联交易决定盈亏平衡;d、依赖性长期得不到解决;e、竞争者血洗,使得过往的付出全部成为沉没成本。2、四大审计我的股票池主要是德勤、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审计的上市公司3、多次更名(1)重组,主营业务变了;(2)有不堪回首的往事,想让投资者像金鱼一样忘掉。4、注册地址与办公地址变更(1)政策投机;(2)窘迫下打着上市公司招牌,到处在园区之间蹭吃蹭租蹭补助。5、变更会计师事务所(1)国企法定;(2)签字会计师跳槽也把上市公司带到新的事务所,简直就是御用;(3)购买二次审计意见。6、定期报告(1)彩色图片多不是好事,若内容大而空,再美的图片与彩印也弥补不了内容上的缺陷;(2)出现错别字、空格、标点符号不规范,公司内控堪忧。7、总部大楼装修豪华,尤其是与公司对外宣传的企业使命、文化、产品或服务不相符。我曾经见过一家做电子地图的公司,一进门就是黑红色的檀香木,与公司格格不入,显得尤为刺眼。8、官网(1)国企突出政治无可厚非;(2)民企若整个界面大多是某某政府官员拜访,而不是产品、服务介绍,这类公司要远离。9、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年龄较高,超过60岁依旧在岗,或者女性超过55岁依旧在岗的,总让人对其墨守缺乏更新换代表示忧虑。10、董秘跟答非所问相比,滴水不漏的董秘最糟糕;非机器人回复的董秘值得尊敬。85后的财务总监能力毋庸置疑,即便是造假也是水平中的铂金王者。11、并购业绩承诺范本按照汇川技术的来,从高管离职率、扣非净利润、承诺补偿、违规处罚措施等等,若业绩承诺极其简洁,要小心。12、电话咨询的态度若详细回复你的关切,并态度温和,说明这家公司质地也是一般,若是爱理不理,跟刚睡醒一样,一问三不知,再问就生气的公司,首先要确定是不是国企,若是,恭喜你,这类公司要大胆持有,若不是国企,要远离。13、信息披露错误的态度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公司值得尊重,或任由错误继续披露,不闻不问,你要看看这家是不是垄断企业,若是就持有,若不是就远离。14、公益捐赠与扶贫年报披露金额为零,说明真的很缺钱。15、牛散、基金或外资扎堆的股东名单要远离,千万不要去碰运气抄袭作业。16、董事长、控股股东对外异常高调总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类公司其实也不便宜,没必要持有。17、高速公路户外广告牌若上面出现公司股票代码,要远离这类股票。18、AB、AH溢价率越低越好19、控制权转让的国企混改一个字:买,女王出售的任何东西都要买。20、书架上的书(1)全是书壳,没有文字,远离这类公司;(2)全是优秀公司的鸡汤文,远离这类公司;(3)全是专业书籍,有家人、战友或同学合影,要关注这类公司。21、自然人如何优雅调研上市公司关注上市公司的招聘信息,然后按照它的职位要求,去编造简历,往优秀地写,然后获得面试的机会,这样你就可以与公司的高层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事后若有幸被通知入职,就说已经找到新的公司了。22、上市公司的内部大厅墙壁若都是一些软著、专利、官员合影等,要远离;若是一些团建照片,那就关注。23、上市公司的微博若更多的都是突出、宣传自己产品与服务的,那就多关注。来源:市值风云App用户“北猫家的鸳鸯鸭,被鹅扭死了一只”作品。免责声明:文章为平台用户自主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市值风云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对于股票的任何研究最终都要落实到量、价、周期三要素上,而对这三个要素的研究最终都要落实到市场资金问题上,因为股市归根结底是资金市。而国内股票市场政策市的特点又比较明显,所以还要注重政策研究。因此,重点掌握股市与股票的资金流向与政策周期才能更为准确地择时投资。决定股市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周期、国际资本流向、风险资产溢价、股票估值、行情趋势、个股资金流入,而鉴于中国股市的特点,还要加入融资规模、限售解禁、大股东减持等问题的研究,最后就是技术研究。一、央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宽与紧,决定了市场的流动性的高低,这对风险资产的投资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般在货币政策由紧到宽的过渡期,或货币政策宽松的初期,股市更容易出现阶段与周期性底部,这是由市场流动性所决定的。央行是市场流动性的总阀门,所以要对央行货币政策导向做重点研究。而财政政策的保守与积极也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会有明显影响,对股市的资金面会起到增减左右,所以在积极财政政策下,更利于投资选择。二、宏观经济股市为经济“晴雨表”,一般会先期半年到一年提前反映经济的升降。一般在经济逆周期基本结束且经济开始回升阶段,而股市又经历过中长期下跌开始企稳时,可择机买入股票。宏观经济转暖,意味着企业业绩回升,而企业活动的逐步活跃会加快市场流动性,还会提高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这个经济周期对股市上涨自然有利。而宏观经济数据又会对行业的周期与景气度予以投资提示,根据宏观经济数据不仅可以掌握行业发展周期,还可以发现景气度靠前且业绩增长较快的行业,这些行业也往往是市场资金比较集中投入的行业。掌握这些则更利于周期投资。三、国际资本流向监控汇率波动与外汇储备波动,可以了解国际资本总体流入或流出国内市场的动态,再具体了解QFII与北向资金等动向,则利于分析国内股市的波动周期。近十几年来,境外投资基金的主要买卖周期,基本都是国内股市的阶段性底部与顶部周期,所以投资者要加强对外资动向的观察与研究。四、股票估值与风险溢价要对A股市场与股票的估值做深入研究,要掌握一些必要的估值模型,譬如静态与动态市盈率、TTM、市净率等多种估值方法,并且要深入研究同一行业股票的估值情况,以给予自己欲投资的股票以更准确的定位,在低估值周期买入,同时规避高风险溢价周期。五、个股资金流向与行情趋势在股票形成中长期底部形态后,个股有明显的资金增量,且大盘走势同时回暖,在这个周期内可以择机买入股票。对于个股资金的流向问题,不仅要研究资金的增减情况,还要注意研究大、中、小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筹码集中度,一般在大、中投资者数量与投资额度明显增加且筹码比较集中时可择机买入股票。六、融资规模、限售解禁与大股东减持当融资规模、限售解禁与大股东减持等股市套现现象减缓的情况下,结合上述情况则更利于择机选股。七、技术研究在技术面上,投资的择时首先要注重月线与周线的中长周期技术研究,在基本确定中长期底部周期基本形成的前提下,再回头具体研究日线等短线指标,买入要点当然是多指标组合都处于偏低与超卖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择机买入股票。以上七点,是需要综合交互使用的,这样更有益于提高择时的准确性,再加上对政策导向的认识,则对投资者的择时问题会有所帮助。(本文系资深投资人馨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馨月1967)
大家好!这是黄一一的投资逻辑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开始介绍A股投资逻辑的第一篇章,我是特别希望我可以一直坚持地写下去的,因为我很多时候都很难把一件事坚持下去,但是我希望这一次我可以。为什么我要写A股的投资逻辑这个东西?因为有太多人问我股票怎么炒了,而且来问人都是亏钱的,很少人说是赚钱的,为什么?大家也可以问一下自己是否了解这个市场,股票是不是就是简单的买以及卖。股市都是一群聪明的人在玩,你要问一下自己凭什么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上赚钱,你有什么过人之处,大家思考下。不然就不要贸贸然就进入这个市场了,不然真的有时候就是输剩下一条裤衩。我们要在这个市场玩什么,怎么玩,大家一定要清楚知道。在这一开始我想问大家一个很基础的问题:究竟股票它们代表着什么东西。官方的说法股票是股东对公司出资的权利凭证。由公司签发,可以证明股东所持股份和股权。分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这是最基础的定义,你买的股票就等于拥有了这家公司的股东权利,你要是长期投资这家公司,那么你自己也都是有了负债以及资产收益的权利了,是不是?但是在我们A股中有的时候它是有另外的一种定义,那就是筹码,但时间的买卖其实你没有必要担心任何的东西。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来说他是权力凭证,但是对于相应的投机者来说这可是筹码,而且这筹码还是大部分时间是有限的(当有相应的事项运作时如:定增、回购、债转股、配送股等情况下股票的数量会有所变化)大家玩的就是一个差价的套利,也可以说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赚的是那个价差的钱,而不是赚公司成长的钱。成长的钱就是公司每年的利润以及公司分红的钱。而价差的钱可是人与人之间对公司不同定价所产生的钱。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股票的呢?我其实还是很想听一下大众的想法的。那么重点来了【下回分解】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想先了解股票以及上市公司在你心目中的定义以及自身投资或者投机的定义。不然我真的不知道你来这个市场是干嘛的············难道四处游荡?
时至今日,在他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网站上,巴菲特仍然宣称他不做股票推荐,但每一年,市场都希望从他的股东会、公开信件中找到投资的法门。将近90岁高龄的巴菲特是全球市场最瞩目的明星之一。凭借从可口可乐等公司股票中取得的丰厚回报,巴菲特在他的拥趸中赢得了股神的称号,而他错失的哪些投资标的、踩过的“坑”,也让市场叹惋:股神还能延续以往的投资“神话”吗?“踩雷”卡夫亨氏?2018年,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业绩如何?数据不会说谎。从此次公布的给股东的公开信来看,201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账面价值的增幅是0.4%,而标普500指数的增幅为-4.4%。长期而言,同标普500指数相比,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复合年增长率同样跑赢对手。公开信息显示,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18年盈利40亿美元。另一方面,市场也关注到,2018年全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无形资产减记30.2亿美元,几乎全部出自卡夫亨氏(Kraft Heinz)。卡夫亨氏是世界第五大、北美第三大的食品和饮料公司,拥有8个年营收逾10亿美元的品牌。从最近的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并不觉得它的股票同它的调味品一样美味。据第一财经,作为全球食品巨头之一,卡夫亨氏刚刚经历了一个黑色星期五,当地时间周五开盘后不久,股市暴跌27%以上,刷新纪录低点,市值蒸发逾160亿美元。损失巨大的不止卡夫亨氏,截至2018年底,持有卡夫亨氏3.25亿股股票的巴菲特旗下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也在一天之内损失了40多亿美元。据媒体报道,因其近期业绩表现不及预期,华尔街对卡夫亨氏后市表现已持谨慎态度。而针对伯克希尔18年的业绩表现,巴菲特有何点评?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指出,去年四季度,美股经历了一段高波动时期,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单日盈利或亏损经常高达至少40亿美元。“我们的建议?”巴菲特在信中表示,应当关注营业收入(Operating Earnings),而不是聚焦任何形式的未实现的资本损益等。他表示,尽管时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巴菲特还提醒,伯克希尔-哈撒韦季度GAAP盈利的“大幅波动将成为新的常态”。曾遗憾没投亚马逊据说,巴菲特有一个“护城河”理论,说的是一家企业必须努力建造一条无法攻破的“护城河”,可以是品牌知名度、产品特性、销售能力等,才能够在竞争中屹立不倒。但在近年来科技的冲击下,这个理论是否还适用?特斯拉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就曾公开指出,重要的是创新的速度,这才是竞争力的根本决定因素。如果你对抗入侵军队的唯一防守就是护城河,那么你就不会坚持多久。据媒体报道巴菲特此前对于科技股并不“感冒”,“看不懂科技股的估值”是他对外的一贯解释。不过,市场也观察到了巴菲特的变化。近年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始买起了苹果公司股票。据新京报,对于其他科技股,巴菲特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就曾表达对未能投资亚马逊的遗憾。巴菲特表示,“在亚马逊成立之初,我就对它有所研究。当时我认为贝索斯要做成的话几乎是个奇迹。而我一般不会赌奇迹会发生。当然当初如果我真的下注了,也还是不错的。”此次公开信也披露了201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15大持仓股,包括了苹果、可口可乐、达美航空等等,其中就包括苹果这样的科技股中的明星企业。来源:2018年巴菲特致股东信对比来看,去年的比亚迪、通用汽车和Phillips 66未出现在今年的15大持仓股榜单中。来源:2017年巴菲特致股东信从数据来看,去年年末的几个月里,苹果公司股价并不尽如人意,不过近期已经有所回升。媒体报道指出,巴菲特曾表示,他很乐意看苹果股价下跌,这样他可以低价买入更多苹果的股票。不知道股神如何看待苹果股票的前景?图片来源于新浪与中国的结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元素已成为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撒韦越来越重视的角色。据新京报,在2018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在回答提问时,表达了坚定看好中国股市的观点。同时,对于芒格提出的“中国股市将会跑赢美股”,巴菲特表示赞同。除了比亚迪以外,公开资料显示,此前通过买卖中石油股票,也令巴菲特收益颇丰。巴菲特的午餐会拍卖也吸引了不少中国企业家的目光。据报道,2006年,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出价62.01万美元就曾拔得头筹,而参与者也每每指出,从巴菲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据报道,在一次股东会上,他还调侃,“8是中国人最幸运的数字,今年8月我就88岁,那个时候我们要并购公司就是最好的时机”。让巴菲特自己来总结吧:巴菲特金句据报道,巴菲特在1998年曾说:“对我们来说,最好的事情就是一家伟大的公司陷入暂时的困境。我们想在他们躺在手术台上时买入。”拥有丰富的市场阅历的巴菲特对于市场有哪些“金句”,也频频受到媒体关注。来自2018年股东大会:1)投资股票只需要坚持一个简单的理念,你要长期地去坚持,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2)投资那些会让人亲你一口而不是打你一耳光的产品。3)伯克希尔每周能赚四个亿,因为钱太多了,不得不把钱花出去,但进行大象级别收购很难。来自2017年股东大会:1)一盎司的预防要胜过一吨的治疗。——关于富国银行丑闻2)如果你告诉我,天天吃健康的西兰花能多活一年,但我不会选这个,我还是会选吃我喜欢的东西,活我自己舒坦的岁数,我觉得开心才是活得久的最重要因素。 ——关于可口可乐抗议者3)巴菲特:要思考大概5到20年的时间里,这家公司会不会还具备现在的竞争优势,是否有足以让人信任的领导层,当然还有企业文化和价格的因素。——关于什么样的公司值得买新京报记者 宓迪 编辑 张瑞杰 校对 李立军
来源:雪球十几年年在参加一次聚会时,跟一老太太谈起了资金管理的问题,她有几百万闲钱,要求也不是很高,当然也不算太低,每年稳定的十几个点的收益即可,她十岁左右的孙子也在旁边,说道:“奶奶,你直接把钱交给巴菲特啊,他不是股神吗”,这小孩子说出的话让我颇为震惊,我接着附声道:“对啊,你可以买他的股票”,老太太急忙说道:“那可不行,太冒险了,太贵了”,没想到她所以却打趣道:“便宜没好货,便宜能叫股神吗”,应该说,至今这段对话仍让我感触颇深。我感触的是,即便是十岁的小孩子,也懂得把钱交给伟大投资人去管理的意识,更感触的是与之年龄差距甚大的老太,却在这点上不及一个孩童,事实上对高股价的恐惧,又岂只有老太一人,还有最初的自己。当然后期咱们也都知道,拆股只不过是单股股价和数量的变动,高低股价只因跟公司的是否送转拆股有关,它不会影响和决定公司的内在价值。由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股价的高低对资本市场及公司其他维度层面的影响,可以说持二者完全等同的观点,也就忽略了股价高低的区别影响,但随着后期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后,发现股价的高低产生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高低股价所产生的最大的影响区别在哪方面呢?答案就是筛选股东。我之前也谈过这样一个经历,之前有人让我推荐股票,我说了一句直接买价格最贵的那个,那人说了一句跟那老太很相似的一句话:“开玩笑吧,那么贵,跌下来可吓人啊”,大伙可以想想,有这类想法的都是什么样的投资者呢?很简单:认知肤浅、短线风格、韭菜基因。事实上就是这样,因为连最简单的贵贱都无法去衡量看清,这样常识性的认知都不懂,不是韭菜又是什么呢?而这类人不敢买高价股,自然也就天性认为低价股便宜,由此,他们就很自然的成为了低价股的股东。由此,咱们有没有发现,高价股在这其中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筛选和屏障作用,它把那些天生的恐高一族都筛选出去,而这些恐高族,很大一部分都是道行没那么深的人,更确切的说把“高价等于贵”的投资者筛选在外,当然,也可以这么认为,只要进来的都是不认为“高价等于贵”的人,这部分不怕高的股东,在对公司的认知起点上就要比恐高一族要强一些,可能在股东的品质和含金量上面就要更高一些。说的更确切些,就是高低股价筛选出的股东品质是不一样的,这样产生的差异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它们股价的波动性以及所产生的阶段性炒作程度不同市场之中呢,除了我刚才所说的有很大一部分恐高族之外,还有一大批的投机分子,举个例子,有的人手里就几千、几万块钱,资金也不算很多,赔了可能无所谓,但更希望的是翻个五倍十倍,这部分人买茅台是买不起的,也不乐意买,因为短期波动太小,于是他们只能去买一些低价有题材的短期概念股。由此,在很多低价题材股上面,我们会看到它们股价的大波动性,暴涨暴跌,涨幅跌幅都很大,这里面咱们要清楚,很大程度上,跟股东的品质或者素质直接相关,要知道,什么样的公司吸引什么样的股东,有些公司的性质,它吸引的就是短线股东、投机客,这些短线股东的风格就是追涨杀跌,极度情绪化,由此,就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性。其实,很多上市公司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股价如此大起大落的,由此,有心的上市公司会主动做市值和股价管理,最典型的就是老巴的伯克希尔,它基本上从来不拆股,用老巴的话来说,他不想因为拆股或采取其他的行为,来降低股东的品质,他想要的是一些关心公司本身的长线股东,所以不会以拆股来吸引投机客来成为他的股东,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而且他认为这种高股价可以吸引到一批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可见老巴对此看的比谁都透彻,而且用一辈子的实际行动来坚定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有些公司可能会刻意去迎合市场和散户,很多散户经常会说:“公司是好公司,就是股价太贵了”,“聪明”的公司意识到这点之后,为了迎合市场就拆股,你不是不敢买吗?好吧,我拆股了,之前200块钱,现在5块,这样一来,就把一些品质没那么好的股东也吸引了进来。为什么说什么样的公司吸引什么样的股东呢?起初我也觉得这句话,纯粹是胡扯,为了好听而说,但细想之下,还真是这样,这跟咱们人是一样的,什么样的人吸引什么样的人,当一个女人老是被别人勾引时,我们要想的不是其他,而是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公司同理,我们的性格喜好决定了我们会对什么样的行业公司感兴趣。这一点咱们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投机客最喜欢波动大的高科技题材公司,稳健的价投者,可能对这些天天上蹦乱跳的公司嗤之以鼻,反而对那些利润稳健的公司情有独钟,稍微谨慎的投资者,可能会买一些弱周期的必需稳健龙头,像酱油醋这种,而过于谨慎的投资者,可能会买一些高分红的股票或可转债,像长电等,激进的投资者可能就会喜欢那种大扩张模式的公司,他觉得这样更刺激,更符合自己的心跳。总之,不同的公司吸引不同类型的股东。而高品质的股东当然有他的优势,那就是对公司短期的业绩波动都不会过于敏感,长线视角的股东居多,在行情不好时,它平均的波动幅度也要比市场平均波幅要更小,整个公司股东的稳定性更强,后续的反弹支撑也会更强劲,因为这是一批立足长期思维的股东,不会像投机客那样,因为点风吹草动就丢弃掉公司,这样就会造成股价跌幅超出难以承受的程度。这里的高品质只是其中一个划分标准,当然,如果更深入些,股东的性质类型也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标准,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咱们平时,没事也可以这样去想,这家公司会吸引到什么样的股东呢?应该说,很多时候闲来无事时,我也经常琢磨这事,拿片仔癀来说,它首先就把中医黑筛选在外。其次,表面上的“高股价高市盈”,筛选掉的就是那些恐高一族,或者三高一族:股价绝对值、一直创新高、市盈高,这是股市中的三高患者,那么吸引到的是什么人呢?那就是成长性投资者,不怕中医智商税,看好未来片仔癀的提价和渗透率等,应该说,这部分人的初衷统一性还是相当高的,由此,只要它在这两个方面不出问题,那其股东的稳定性问题就不大。所以,咱们也可以看到,前期它的抗跌能力也是很强的,有时大盘暴跌之时,它也很坚挺,但后期随着股价一路起爆,股价从100窜到近300,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吸引进一部分投机客股东,在股价上涨乏力之时,这部分投机客也会蜂蛹出逃,使得股价波幅变大,像前几年它起爆一波之后,也出现过类似的大波幅。更亦或是海天、长春高新,它们吸引的是什么样的股东呢?这事很难去定量,但在定性角度去琢磨,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而我们要意识到一点,那就是有些公司管理层的做法,直接就彰显了他们想要筛选一个什么样的股东,如果你通过坚持不拆股,来筛选长线优质股东,那从另外的角度,自然也就说明,你公司本身也是立足长期的公司,不希望你的股东因短期而持有你。咱们a股做的比较好的就是茅台,高高的股价彰显出的正是公司有意筛选长线稳定股东的态度,同时从侧面也透露出一点:公司不欢迎短线投机客,更不喜欢股价大起大落,也无惧于高股价,这也彰显出公司对未来的底气信心。事实上,茅台高层也一直向市场在传达这样的看法。如果从未或极少拆股,一是达不到拆股条件,二是不想拆,如果是后者,那不妨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考虑:1.公司可能有意要筛选高品质长期股东,要清楚一点,注重公司内在质地的管理者,会倾向于吸引高品质的股东,典型的是老巴;2.公司无惧高股价,不惧怕因高股价导致流动性变差产生的股价承压;3.公司对自身长期有信心,可以彰显出公司从长期利益出发的经营;4.不爱搞资本游戏或从中取得其他利益;5.公司可能更不喜欢自身股票被炒作或大起大落;总之,公司一定会有它最真实的初衷,至于具体是什么,我们可以在管理层公告或讲话、观察中去揣摩。而相反,很多时候,公司的做法在另一面也反应出他们的私心,比如有的公司在2015年低价股炒作的时代,特意迎合市场不断送转拆股,目的只有一个,市场喜欢,我一拆股,股价飞天,拆的越多,飞的越高,总之就是拆一次爽一次,一直拆一直爽,我就可以借机持续减持,无疑,公司是有意吸引短线股东来拉升股价,由此,很多事情,如果静下心来仔细琢磨,可以参透很多现象。还有一些大笔限售股解禁的公司,为了找韭菜接盘,也会不断的进行送转,尤其是创业板的公司,更是要谨慎,有些公司,本身就有大笔的解禁减持,在此节骨眼上疯狂的送转,想干什么,私底下什么意思,咱们都能琢磨出来。如果对公司的发展有十足的信心,犯不着如此之频繁着急找韭菜接盘,相反,优秀的公司不会如此下作,像海天在前几年在解禁之时,管理层反而主动增加封禁期,这彰显的是另一种信心,当然,这只是作为一个看待公司管理层的参考视角,并不是绝对的核心逻辑点。咱们可以看下,哪些行业最热爱送转,在历年的高送转中,机械、设备、仪表行业高送转次数最多;首先是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其次是房地产行业,当然,咱们没事也可以以此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去窥探一下那些过于热衷转股的公司,背后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同时,更值得研究的是,那些很少拆股的企业背后的初衷,以及他们后期的发展情况,这里我简单做了梳理。当然呢,这里不能单纯的按照拆股的次数和数量来看待比较,而是要看其可以拆但未拆的频率数量,这就好比是,乞丐跟富人恋爱次数都为零,但背后的意义绝对不一样。而转股或送股,在本质上都是留存盈利的资本化,转赠是从盈余公积转股,送股将部分未分配利润资本化转股,派股基本上就三种方式:分红方式、公积金或盈余金、资产评估增值。这三种方式在本质上可以翻译成:那些长期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更具备送股的资本和条件,它们更容易积累起强大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金,由此,我们需要剔除掉那些不具备这个条件的、送股少的公司,主要衡量那些长期具备盈利能力,甚至盈利能力越来越强的企业。主要如下:伯克希尔,这是不拆股的绝对鼻祖,伯克希尔a类股票从未拆股不分红,至今30万美元一股。亚马逊,97年上市初,拆过三次,99年之后,最近20年未拆过股,美股史上的超级大牛。茅台,从98年的1个多亿的利润,增长到如今的440亿,长期盈利能力彪悍,即便如此,它一共只送了1.8股,过去17年一共是1送0.3,过去四年未有送股。长春高新,从93年的700多万,到如今的近18亿,1998年到2018年之间20年,从未拆股,去年拆了股。五粮液,在2006年之前,转股的频率比较多,但自2006年之后,也就是在过去14年再也没有送过股,但是要知道,它从06年的11个亿,增长到如今的170亿,估计也是受茅台影响吧,总之14年不送股也依然很不容易了。片仔癀,在03年上市之后,17年的时间里面,转过两次,基本上一拆三,其他15年的时间都没有转股。通策医疗,从93年200多万,到如今5个亿净利润,96年上市后,上市时转过一次,之后14年的时间里面只转过一次,两次共拆分1.2股。以上是国内长期盈利能力较强,但拆股却很谨慎的靠前的几个公司,可以看出,这些拆股比较谨慎的公司,长期去看,盈利能力也都不弱,它们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循环,当然这里有人或许也会说,这里也存在幸存者偏差,存在从盈利能力强的梯队里找不拆股的公司的成分,但是要知道,从有能力拆而不拆的公司梯队中去统计的话,其中大部分公司的长期盈利趋势都不弱,这或许能反应出一些问题。当然,在美股也有几家高股价公司,咱们借用劳伦斯书中所说的,像AutoZone、 Booking Holdings、 Cable One、 NVR 和 Seaboard,这五家高股价公司。咱们也可以看下他们所吸引到的股东:AZO,其股东包括机构投资者 AllianceBernstein、勃艮第资产管理公司、第一曼哈顿和特威迪布朗,都是品质很好的长线股东。还有Booking ,自1998年以来就没有拆分过股票。其高品质股东包括 Investors, Management,富达投资集团和 Harris Associates。。NVR ,自四十年代年上市以来,它股价一直处于高位,股票也从未拆分。股东包括钻石山资本、 Smead 资本和威灵顿管理公司等长线优质股东。还有SEB,其77% 的股份由 布雷斯基家族持有,自六十年代上市以来,它也从未进行过拆股,换手率也很低,交易量也不大。其股东包括Capital、 Brothers 和 Asset Management,也都是有耐心的长线股东。CABO,于2015年从格雷厄姆控股公司分拆出来。其高品质股东包括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D.f. Dent、Berman、 Rothschild。当华盛顿邮报分拆出来后,财务顾问们想让公司拆股,但却得到公司的严厉拒绝,因为他们也是老巴的信徒,知道吸引高品质股东的好处。国外也有这样一个高品质股东计划,研究显示,股价最高的公司往往享有最大比例的高品质股东,拿标普500指数来说,前100个最高价格的股票中,超过一半的股票的高品质股东,排在前四分之一。由此,咱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咱们股市还是成熟的美股市场,那些从不拆股的公司中的高品质股东的比例,占比都是最高的,质地也是相对很不错的。当然这绝不代表,那些长期盈利能力强且持续送股的企业就是差劲的,只能说这是从高股价的角度,去窥测出公司及管理层背后的战略倾向。对公司是否拆股背后的窥测分析,属于对公司管理层品行分析这一范畴,它是公司筛选公司的战略手段,当然还是那句话,这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多了一个咱们看待管理层战略倾向的视角,仅此而已,更确切说,本篇的论点更适合会意,会意就好。本篇的意义在于,提出这样一个一直以来被咱们所忽略的视角,让我们可以从高股价的角度去窥测公司背后的真实想法,见微知著、一叶猜秋、知斑见豹,以此为线索或许可以挖出更多的认知,这同样是对投资的一大加持。作者:吴伯庸链接:https://xueqiu.com/3146547267/161435301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不少散户进入股市,被庄家玩弄连连亏损,最后对庄家恨之入骨,把一切归功于庄家的阴险狡诈,却从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经不住诱惑,不自主学习却道听途说,盲目跟风呢?在A股市场,股价仅仅是一个标明价格的工具,跟股票本身价值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有炒作行为,股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股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股票已经跌到全部股东都套牢了,为什么还会跌?虽然由于股票连续下跌,所有的股东都套牢,但由于博弈思想的存在,会出现抄底接盘者,比如一只股票破位,10块钱是结构的基准线,目前股票价格已经跌到了8元钱一股,所有持股的股东都处于被套状态,由于投机思维的指导,有一部分人就会认为筹码非常便宜,从而进场抄底,也就是说在八元钱一股,有人接盘,这个时候套牢筹码,就会出现割肉的现象,完成股票的转移。如果考虑到大股东减持以及新股发行溢价的效应,很多股东持有的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市面的价格,所以说不管股价跌到什么程度,永远都有获利盘,获利盘、套牢盘、割肉止损交织在一起,股价会出现连续性的下挫。空头式砸盘这种方式通常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诱空式砸盘庄家基本完成了出货任务,为了使价格更低而采取的诱空式假象,目的是给下一次炒作腾出足够的吸筹空间,因而用已有的筹码刻意大幅向下砸低价格,诱发散户抛盘出现。另一种是利空式砸盘庄家在坐庄过程中,遇到某种不可预见的突发性重大利空消息,大量抛盘涌出,庄家应接不及,被迫加入到砸盘队伍之中。诱空式砸盘和利空式砸盘的主要区别:诱空式砸盘是庄家的主动行为,什么时候砸盘,在什么价格砸盘,砸到什么位置,全由庄家说了算;利空式砸盘是庄家的被动行为,是受外界因素影响引起的,主动权不在于庄家,对盘面走势庄家也一时难以预测。横盘式出货庄家将股价拉至目标价位后,在高位做平台整理,给人以蓄势后再上攻的错觉,暗中却慢慢地派发手中的筹码。这种出货方式,一般比较适合于业绩优良的大盘股,因为这种股票给投资者形成一种安全稳定的错觉。庄家完成拉升后,股价到达高位并做平台整理,随着时问的推移,这个价格会被市场慢慢接受,庄家也就可以从容地出货了由于在股价上涨过程中,庄家也会采用横盘的方式洗盘,曾给持股的散户尝到了不少甜头,也坚定了他们的持股信心,所以等到庄家真正出货时,散户便形成了横盘后还会拉升的思维定势。事实上,风险正悄悄降临。因此,散户应小心庄家的“糖衣炮弹”若横盘之前股价涨幅巨大,且在横盘初期放过大量,又有该股的一些传言,则可以认定是庄家在出货了。无法判断是哪种情况,但是不论哪种,都不是特别好的信号。事实上,股价破了就离开吧,至于为什么要打压到跌停,是洗盘还是出货,并不重要!关于贪婪贪婪是交易者的大忌。市场上有赚不完的钱,有多的是机会。贪婪的交易者妄想抓住多个机会,赚更多的钱。理智的交易者只赚属于自己的钱。什么是属于自己的钱?那就是只做上涨中的上涨,下跌中的下跌行情。在一个上涨行情里,有上涨,有回调,我们只做上涨。在一个下跌行情里,有下跌,有反弹,我们只做下跌。分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分清楚什么是应该舍弃的,什么是应该牢牢抓住的。这就是大格局。散户要抵得住诱惑要抵制“消息的诱惑”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消息漫天飞,真假难辨,如果没有自己的交易规则,只根据消息投资入市,必败无疑。要抵制“机会的诱惑”市场上有不少股票品种,每天都有很多的投资机会,从工业品到农产品、从国内到国外,太多太多,但我们的精力和资金有限,用有限的资源应对无限的机会,肯定会精力疲惫。佛教的教导,要修行首先戒除的就是“贪嗔痴”三毒,而贪婪名列其首!“实践经验表明:当资金的利用率达到30%时,对于保证金交易而言是最恰当的。尽管投资者技术水平的高低可适度调节这一比例,但30%的利用率是资金管理的基准原则。”要抵制专注品种中的“波动机会诱惑”每个品种在每个交易日中都有很多的波动机会,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波动机会都抓住,因此我们要学会放弃,培养自己的耐心,只做符合自己交易系统的行情,只赚自己应该赚的利润。如果你一直呆在市场,你要么会死去,要么在死去的路上。当你在市场上赚钱了,一定要记得出金,当你在市场上赚大钱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远离市场,能够全身而退,才是最大的成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的这里,篇幅有限,想要了解更多的欢迎大家关注留言!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本人,每天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来评论区留下你的精彩评论。
炒股为什么要善于等待人贵自知、自知者明。虽然市场机会无限,但是属于你的机会有限,你所能把握的机会更少每一个人都有优劣势,客观认识自己、主观分析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定位。在属于自己的机会出现之前,会抱着平和的心态耐心等待,对属于别人的机会持欣赏的态度。自知者还明白没有“完美的交易”,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从来不会对错过低价进入而后悔,也不会为没与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烦恼。股票完整操盘的流程:“等待进入—进入—等待抛出——抛出—等待再次进入”。在你彻底退出市场之前,永远在这个流程里循环往复。证券市场说到底是人和人的博弈各类群体的客观优劣势对博弈结果有较大影响,但对博弈结果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各类群体的心理素质!在培养技能的同时,也是对等待机会和心态的磨练,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善于等待的人必善于交易,善于交易不一定善于等待。为什么股票已经跌到全部股东都套牢了却还在跌?我们认为,在A股市场上,股价不断创新低,一浪更比一浪低,全部股东都被套的情况,经常会发生。既然,所有股东都套住了,为啥还有人要砸盘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股票跌到一定的程度,便是恐慌性割肉,这主要有二个方面:一个是股市行情勘忧,投资者看空后市。大家都觉得A股未来还有很大的下跌空间,受到A股的拖累,该只股票也难独善在身,就会集中出逃,大家一起不计成本的逃跑,股价肯定会下跌。另一个是,不幸进到了问题股、绩差股,甚至于是ST类股票,虽然,股东都套住了,但是长期持有这类股票,不会有什么希望,与其将来股价跌得更低,还不如趁现在亏得不多,早点割肉出局。主力为了拿到更多的低价筹码,就要迫使散户们都割肉出局,那只能反复创下历史新低,造成绝望恐慌气氛,迫使那些一直不肯割肉的死多头才肯下最后的决心。主力机构并不是要在短期内赚到钱,而是逼迫股民在熊市底部割肉出局,这就需要一个长期反复打压个股过程。牛市结尾被套,到底是怎么被套的?作为一个技术分析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我的结论是技术分析是证券市场分析中,尤其是中短线交易中最值得依赖的分析方式。如果一个投资者对技术分析有足够的掌握和足够谨慎的作风,是有可能做到每一笔交易接近只挣不赔的境地。技术分析本身就是一门建立在统计学上的经验积累的分析方式,大多数人还没有积累都经验就已经心力交瘁的放弃的。即使有一部分人有效地掌握了技术分析,会遇上另外一个问题,遵照技术分析进行交易是反人性的,就是进入信号往往出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抛出信号往往出现在全民狂欢的时候。主力建仓拉高建仓拉高建仓是主力获取筹码时间最短,成本最高的一种方法。一般是股票基本面突发利好,主力迫切的想介入,于是通过拉高价格诱惑投资者抛出股票来获取筹码。急杀式建仓急杀式建仓,是打压式建仓的一种,在庄家建仓的过程中,庄家运用早期吃进的一部分筹码。不计成本的大幅度向下砸盘,使市场处于处于极度恐慌性状态,从而抛出廉价筹码,主力再快速吃进。洗盘和拉升时的换手率该股在被主力拉升的过程中,股价也曾经历过打压的过程。对于主力深度介入其中的股票来说,在主力打压洗盘时,一定是散户在大量的出货。既然主力不参与出货,那么换手率一定不会很高,这正好说明了主力在打压股价时惜售股票,印证了主力在该股中的存在。如何判断主力高控盘的股票?有很多投资者都爱去做突破箱体的股票,原理就是箱体整理的股票庄家很可能在打压股价吸筹,一旦突破了箱体上沿说明股票要拉升了。可是箱体整理只是日线上的表面现象,庄家到底是不是在吸筹,或者庄家是不是在忽悠人呢?靠猜是绝对不行的。图中已经很明显画出来了,一只股票如果在控盘持续放大的时候股价没有涨,那么就能明显看出来,庄家在打压股价建仓。这样的股票通过控盘很容易找到,并且进入之后不会被震出去,因为你看到了主力背后的动作。“恐高 ”心里都会有,因为行情转变之时很容易出现高位股票补跌的现象。同样的道理,主力在继续拉升高位股票的动力就是自己有足够多的筹码,特别是在行情相对弱势的时候,牛股的庄家基本都会达到完全能控制住股价的局面。所以,相对高位股票到底能不能做,就看主力控盘的动向,如果控盘继续放大就可以继续,如果控盘缩小,或者在前期拉升的时候都没有出现控盘的就要回避为主。收尾阶段:在整个布局的尾声,主力为了让手中的获利筹码兑现,不得不吸引更多的散户进场,主力往往会在快速拉升结束后,形成一个较短时间的阶段性横盘调整,误导散户。很多散户因为觉得拉升行情没有完全结束便追涨进入该股,散户追涨后主力的兑现目的达到。如下图,下方筹码几乎耗尽,筹码高位集中。筹码分布由于采集的是上市公司的所有数据,所以在参考时则以中长线主力。在筹码所处的四个不同的阶段里,并不是所有的主力都能够完全出货,这主要是受于大盘环境的配合。如果您还处于不断的盲目追涨时,那一定要了解筹码是如何派发,并完成收尾工作。不以涨喜,不以跌悲有的投资者为了能够赢得更多的利润,于是就甘愿冒险去拿自己的资金去做实验,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的错误的,投资者千万不要把将赚钱的经历当作赚钱的能力。在股市投资市场上,投资者一定要懂得顺势而为,追涨杀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赢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千万不要有对抗心理。一旦在交易之前制定出了合理的计划之后,就不要担心或者是猜测它的正确性,一定要拥有强烈的信心,千万不要丧失信心。大家可以点击顶部蓝色关注我,有问题也可以给我发消息,我每个交易日都会给大家分享股市短线解读,每天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下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