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古器物学家、书画家、篆刻家。1894年生于广东东莞一个诗书世家,自幼饱读经史。容庚像1922年,容庚北上京师,赴京途中路过天津,他专程拜访了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并将所编《金文编》稿本呈请罗氏指教。罗振玉对此书赞赏有加,故特致函北京大学国学门教授马衡,马氏亦深喜容庚之才,破格录取容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自此改变了容庚一生的命运。临金文轴在北大求学期间,容庚异常勤奋,他半工半读,一面为研究所整理古物,一面继续扩充修订《金文编》。当此书完成,王国维在序中赞许道:“其书祖述中丞(吴大澂),而补正中丞书处甚多,是能用中丞之法而光大之者。”后此书经罗振玉推荐加以刊行流布。临金文轴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驱逐逊帝溥仪出宫,李煜瀛等人受命成立故宫接收委员会,容庚亦受邀参加,自此得见大批未公布的宫藏古器物,极大地拓宽了他的研究视野。1926年,容庚接受燕京大学之聘任襄教授,后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擢升容为教授。容庚先后在燕大开设文字学、金石学、甲骨学、考古文字学、简体字等课程,并任《燕京学报》主编。容庚题跋由于学校经费充足,1939年,《金文编》第二版增补版刊行,之后陆续刊行了《宝蕴楼彝器图录》《秦汉金文录》《中国文字学形篇》《中国文字学义篇》《颂斋吉金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古石刻零拾》《海外吉金图录》《金文续编》《古竟景》《善斋彝器图录》《二王墨影》《汉武梁祠画像录》《颂斋书画录》《伏庐书画录》《简体字典》《颂斋吉金续录》《西清彝器拾遗》《商周彝器通考》等经典著作及许多研究论文。1934年,容庚还发起组织“考古学社”,此社为当时考古界的重要学术团体,他亲自主编《考古社刊》。临《草诀百韵歌》临《草诀百韵歌》在任职燕大期间,他为了研究,经常出入琉璃厂,与旧京古玩铺的一些店主颇为熟识,托他们购藏青铜器、书画及碑帖。容庚一生购藏青铜器达一百多件,晚年他将所藏铜器捐献给国家者计有一百五十余件(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他每次从燕大进城,还邀约友人蒋兆和、启功、周怀民等交流书画。为了能更多地购藏,他在《顺天时报》刊登鬻印启事。容庚在北京工作二十年,这也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篆书七言联篆书七言联正是由于容庚古文字学、金石学、古器物学、篆刻学的综合素养精深,因此他的书法亦佳,在民国时期即颇有名气。容庚精于四体,其中以篆书成就最大,篆书中以金文最为世人所知。究其渊源,容庚早年得到舅父邓尔雅细心栽培,在容庚眼中,“舅氏丰神清朗,蔼然可亲,未尝见其喜愠之色,辩才无碍,不绝”。他传邓氏之学,最初从《说文解字》入手,精研小学,之后师事罗振玉、王国维,得二人之点拨,加之他常年研究购藏青铜器,在眼界上非常人所能及。对于金文学习,他主张从勾摹开始,力求先得其形,之后再追求神似,并要切忌甜熟媚俗,书写金文要从生处来,生有一种自然之美。
资深班主任透露:懂国学和不懂国学的孩子,成绩至少相差50分。嗅觉敏锐的家长应该已有体会,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的考核正在不断加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懂传统文化的孩子,将在学习道路上越落越远,最终难免被“淘汰”!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为什么关羽、张飞、诸葛亮会跟刘备打天下,是因为刘备有匡扶大汉的气概。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劳特斯再问李嘉诚: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嘉诚先生感叹:儿童时期学的《三字经》《千家诗》《诗经》《老子》《庄子》等,这些知识弥足珍贵,它令我终身受益!虽然李嘉诚只有初中毕业,但不影响他成为大企业家、大慈善家,所以一个人的成就,关乎他小时候精神喂养的是什么!《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精髓所在,囊括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影响中华文明两千多年,读透《四书五经》的人,堪称现代思想大儒!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准备考取芝加哥人学的研究生,但芝加哥人学规定没有本科文凭的要求必须读西方的名著,可李政道说:“我没读过西方的名著,但我熟读孔、孟等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经典”。他用这个道理说服了招生的人,成为芝加哥人学研究生。儿童诵读国学经典,不但能开发儿童各方面的潜能,而且在孝亲、礼仪、个人修养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家庭经典教育是对学校教育很好的一个补充,在所有的教育中,经典教育也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孩子只要记住了这些做人的理念,这些伟大的人格和思想,当他开始思索的时候,就会把他记住的东西像牛一样进行反刍,这时候就会对经典进行理解了。当他理解的时候,就会以为是自己认识到的,这个时候他就会比别的孩子稳重。所以,作为家长,一定不能错过孩子的国学教育,唯有从小让孩子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伴,才能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感谢阅读!关注我并私信“详情”,了解更多教育资讯
大家好,我是圆满,欢迎大家的到来,和我一起关注国内升学最新资讯。立足教育,坚持本心选择我,谢谢你,我们一起为升学努力!作者:圆满写在前面终于要开专业解析的版块了,关于专业和院校的解析,我一直比较慎重。度娘上,或者阳光高考等教育网站上,这方面的信息都有不少的介绍,但是非常官方,没有深入到里面。 圆满想提供给大家一些更实用的信息。这篇对国学的介绍,总结自圆满和朋友的交谈。这个朋友本身是一个国学基地的讲师,对国学研究甚深,一些信息得到了他的确认,我觉得可以写出来给大家看了。01权威指向先带大家看看政府和中国顶尖院校传达出来的信息1.国务院2017年1月25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招生简章1、“人文与社会类(经学方向)”专业方向申请条件:1)热爱中国文化,品行端正,以学习与研究儒家经典为终身职志;2)受过较系统的蒙学教育,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龙文鞭影》;3)有较好的经学基础,能背诵“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周易》、《诗经》中的一种;4)有初步的文字学基础,学习过《说文解字》,能用篆书默写540部首,能简单讲解“六书”。2、“人文与社会类(出土文献方向)”专业方向申请条件:1)热爱中国历史文化,愿意从事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事业;2)熟悉中国古代文史典籍,阅读过《史记》、《左传》,及其他先秦文献;3)对古文字有浓厚兴趣,阅读过《说文解字》,了解小篆及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图片来自百度02国务院要求2019年各省必须完成国学基地的建设指标开篇提到,圆满有位朋友在某省国学基地担任讲师。暂且称做“魏老师”。和魏老师交谈的时候,我询问了他当年是怎么找到这样一份工作的。魏老师说,并不是自己主动求职的,而是突然接到了国学基地的电话,邀请他过去的。后来了解到,他的人才档案存放在当地,档案上写明了自己研究生期间研究的专业方向。国学基地搜索到这些信息,觉得很匹配,所以主动联系他邀请过去做国学讲师。圆满跟魏老师了解到,国务院对各省政府下达了指示,要求在2019年建设完毕100所左右的国学基地。每一个国学基地建设好以后,之后的课程开设,必然需要大量的国学人才。未来国学基地一定会如同雨后春笋,遍布在各个省市。图片来自百度圆满自己也查了很多资料,有一个项目叫“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了解到的主要信息如下:1.国学教学的针对对象,可以说是全民。包括青少年儿童、女性、创业群体、企业员工、中高层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2.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会对国学师资进行系列培训和认证试点。同时,国学教育培训项目分为六等级测评和国学EDP、MBA、PH.D课程等,学完每级大纲规定的科目,经过等级测评系统评估,达到规定学分标准者,给予颁发等级证书,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国家或国际相应专业的研究生学位。3.教学方式多样化,力争覆盖更多的群体。有线上,线下,体验式学习等。4.组织一批精通国学的专家,专门编辑教材。5.民间力量可以加盟建设国学基地。03最后总结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开设国学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未来可能是全民学国学的盛况。如果文学功底很不错,而且对中华国学感兴趣的孩子,可以考虑一下这个专业方向哦!【圆满唠唠叨】其实现在没有什么冷门专业了,社会发展千变万化,最主要还是多了解,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能力学习的专业。有时候不是没有喜欢的,可能是喜欢的你还没有了解到。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对于上大学的事情,提早规划!提早规划!提早规划!
来源:南方都市报国学热背景下,许多高校设立了国学研究院,与此同时民间企业、个人乃至自媒体以“国学”名义成立的研究机构也多如牛毛,若不细察,难辨优劣、真假。近日南都记者发现,一个名为“广西大学国学易经研究院”的组织,不仅有像模像样的网站,联系其“秘书处”还可以申请研究员、讲师、特聘教授、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等,价格3000元至5万元不等。聘书如此易得,此“国学易经研究院”为何方神圣呢?名为“广西大学国学易经研究院”的网站上,讲师、特聘教授、副院长等职务标注不同的价格。网页截图国学网站宣称“广西大学直接管理”“2015年4月,广西大学国学易经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广西易经的研究正式走入了大学校园”。这是某公众号上对该研究院的介绍。通过搜索,“广西大学国学易经研究院”的网站可以轻松找到。网站对研究院的定位是“广西大学直接管理唯一国学合法权威机构”,称其下设顾问团、秘书处、对外业务处、学术委员会、建筑研究室、周易经济决策研究室等,在全国各地设联络处;有专兼职研究人员近百人,成员主要为大学教授讲师、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建筑界名流行家。“广西大学国学易经研究院”网站主页有“学院概况”“课程体系”“新闻资讯”“论文集锦”等栏,其中的文章内容更新至2020年7月。“广西大学国学易经研究院”几个字还配有英文翻译,旁侧采用和广西大学几乎一模一样的校徽图标,极具迷惑性。网站最下方标记研究院总部地址为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正是广西大学的校址。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它还多了一个“秘书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公馆某号。经记者查询,此处为花都区一普通住宅。网站上留有手机号和二维码,均为一个自称是秘书处胡枫的联系方式。南都记者联系到秘书处胡枫,对方承认自己是“广西大学国学易经研究院”的。但在沟通中,对该研究院是否属于广西大学的问题避而不谈。申请“特聘教授”费用1万,副院长价格2万记者在广西大学官网查不到关于“国学易经研究院”的机构设置。对比两个网站可以发现,在主页图标、网站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国学易经研究院”网站架构比较粗糙。此外,广西大学官网域名后缀为.e.cn,“国学易经研究院”域名后缀是.com。在“国学易经研究院”网站上,“在线申请”一栏,点开竟可以申请职务。填写姓名、手机号、微信号、个人简介,审核后可申请研究员、特聘教授等职务。具体价格为:研究员3000元,特聘讲师5000元,特聘教授1万元,副院长2万元,常务副院长5万元。其中特聘讲师需要论文,特聘教授、副院长等需要“资质荣誉或特别推荐”。以上的职务都以3年为期限。记者以申请特聘教授的理由联系秘书处胡枫。他先让记者发去身份证号、个人简介等资料,然后发来价格表、聘书样本,并称研究院这些证书其他单位也会承认,是大学的资质认可。胡枫告诉南都记者,可以申请特聘教授,但需要论文,“哪方面都可以,周易相关就行”。记者表示:没有论文,是否有办法?对方先是坚持要论文,几个小时后又回复“来广州裴翁办公室面谈,通过就可以了”。所谓“执行院长”:多个山寨社团傍身该网站显示“国学易经研究院”院长为刘康兴,他还是“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任”。南都记者向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咨询,对方称没听说此人,应是冒牌的。上述秘书处胡枫所称的裴翁,即研究院所谓“执行院长”。据胡枫提供的资料,裴翁还是“国际易学联合会易经推广专业委员会”会长。这个“国际易学联合会易经推广专业委员会”也是胡枫极力向记者推荐加入的组织。南都记者从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到,国际易学联合会是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通过“国际易学联合会”网站提供的邮箱,记者向对方求证,得到回复:易经推广专业委员会是国际易学联合会的二级机构。记者找到国际易学联合会易经推广专业委员会的网站,领导列表里,裴翁(又名裴伟胜)为会长。该网站对裴翁的介绍称,裴翁出生于广东,为“易学泰斗”“世界风水泰斗”,兼任多所学校教授、客座教授,还是多个协会团体的会长、主席、名誉会长。“执行院长”裴翁与多个被曝光的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有关联。网页截图不过,据南都记者证实,其此前担任会长、名誉会长的社会组织团体多被曝光为离岸社团、“山寨”社团。例如,全球易经文化协会、中国易经协会、中国风水学会、中国风水工程院、中国风水设计院、中国建筑风水科学院、国际易学风水研究院等。变味的“国学”:研究员都是研究风水命理的除了院长、执行院长,“广西大学国学易经研究院”网站上还可以看到多个副院长、特聘教授、讲师、研究员的头像、简介,总共有几十个之多。南都记者浏览发现,这些人士号称研究国学易经,却只“擅长”风水、预测、命理等。据网站个人页面宣传,“副院长”曾云山,精通奇门遁甲、六爻八卦,风水上形法结合理气,“精准预测美国总统特朗普胜选,天猫双十一销售额,2020全球瘟疫”。“特聘教授”林莹春,为中国易经协会副会长、中国风水学会副会长、中国风水联合会云南分会会长等。自称预测美国大选、“全球瘟疫”的副院长。网页截图“子虚乌有”研究院的博士。网页截图据记者了解,中国易经协会、中国风水学会、中国风水联合会皆为离岸社团、“山寨”社团。“特聘讲师”黎秋竹,自我宣传为风水策划师,担任广东珠三角、汕尾多家房地产开发商的风水顾问;“研究员”梁妙,研究民间传统命理,“擅长以阳宅风水布局调整改变对人的影响”;“研究员”刘三,自称出生于易学世家,阴阳宅风水堪舆、命理运势预测大师,清华大学国际易学研究生院博士。经查,并无“清华大学国际易学研究生院”这一机构。对于“广西大学国学易经研究院”网站的假冒现象,记者已向广西大学反映举报。广西大学: 并无“国学易经研究院”这个机构南都记者从广西大学宣传部了解到,广西大学并没有“国学易经研究院”这个机构。校方工作人员解释,广西大学所属单位机构在官网主页皆可查询,有详细说明;请勿轻信假冒者,以免对个人利益造成损害。作者:马辉原标题:国学研究院打广西大学旗号,2万元卖副院长职务,校方否认有关联编者按:糟蹋圣贤的山寨社团如毒瘤一般在社会上蔓延,如菜市场一样的买卖“教授”,“院长”,“博士”,其实一切都是子虚乌有,愚弄百姓,强奸民意,打着高校旗号,利用一群人的虚荣心态,大肆鼓吹神人驾到,民众是该醒悟的时候了。
今天看到有朋友发帖说他就纳闷了,朋友的女儿去英国留学三年半,花费上百万,结果拿回来一个“中国文学硕士学位”,何必呢?还不如当初在国内读研究生,至少学到的都是正宗的。很显然这位朋友认为这个硕士学位没啥含金量,或者是性价比不高,但我觉得只要留学的学校是正规的,这位家长的选择也许是很明智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国内考研究生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了,与你的本科就读院校、是否有科研项目经验、是否是本校学生都息息相关,而且缺一分都不行,有些本科阶段没有好好准备的学生如果家里条件不错就可以考虑去国外镀金了,国家也在积极推进留学生在国内的认可度问题,比如考公、进国企,只要你有硕士学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是一视同仁。所以看起来这位同学去英国留学拿回了中国文学硕士学位有些可笑,其实真正有含金量的可能不是中国文学,而是硕士学位,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可能花费上百万换一个研究生学历有些不划算的,但对于有钱家庭来说完全是一笔可行的买卖,他们不缺来钱的路径,缺的是身份的包装,目前在国内除了各种头衔外,学历就是最好的身份了。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位同学真的是为了学习更为丰富的中国文学,从国际化的视野看待东亚文化,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国学大师都有留学经历,按常理来说其他的国家怎么可能真正懂得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的,的确,大部分外国人都不懂,但在学术圈其实是互通的,尤其是越顶级的学术圈,比如我国就有很多专家谈起英美的历史可以说是滔滔不绝。虽然在国内学习中国文学可能更为纯粹,但留学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更为丰富的认识,可以一边和欧美文化对照一边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去糟粕、留精华,学生毕业后可以较好地从事国际文化之类的工作,也提高了个人发展的天花板。但总体上来说近年来留学镀金的效果越来越差,以前很多公司听说应聘者是海归就爱惜得不行,如今面试者都学会了看应聘者的毕业学校,除非是常青藤等名校或者是排得上名次学校的毕业生,否则HR看一眼就心知肚明,不过在考公等出路上还是很管用的。当然了,最实用的一种留学是去国外的学校学习他们的前沿知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去留学的学生几乎都是抱着这个目的,我国的崛起离不开他们的知识搬运再创造,但如今我国随着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留学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作用是越来越小,渐渐成为一些个人的选择,或是镀金、或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是满足自己的留学梦。当然了,留学对于我国的国际化还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这些年来努力招收留学生的原因,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很有帮助,长期通过留学时输出我国的文化,这是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
中国大学,言必曰清华北大,这两者之所以声名显赫,重要原因之一是学者辈出,大师云集,正如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20世纪20年代,清华设立研究院国学门,由胡适建议采用导师制,聘任了当时最有名望最杰出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人为导师,人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他们,创办两年后,其声望就超过了早于它创立的同类学校,这四位大师,每一位都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因“国”而“一生善变”的长者—梁启超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但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对此,梁启超说:“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著名思想家、活动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近代国学大师。"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早年鼓吹改良变法为人所熟知,1917年退出政坛,期间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1918年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和文明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复归传统,也转而以主要的精力,来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了。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也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梁启超学术研究涉猎广泛,中国学术文化即"国学"的诸多领域,几乎都涉及到了,而且在史学、文学(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哲学、经学、法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书法艺术及子学科目录学、图书馆学、佛学等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和建树,不乏真知灼见,尤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享年56岁,在将近36年的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梁启超是近代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前期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敢于创新,推动了"史学革命",并在革新文章风格方面,一马当先。辛亥革命前,他就发明了一种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的新文体,其中《少年中国说》曾入选中学课本,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和进取精神,“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朗朗上口,如山石崩裂,传诵不衰,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而且像"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等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是当时四导师中名气最大,年纪也是最大的,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学贯中西、“教授中的教授”— 陈寅恪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江西修水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陈垣并称为"史学二陈",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曾兼职北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曾两次聘请他为教授(是该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国语汉学教授),皆因故未就,抗战期间两拒日方重金相邀,解放前期,还拒绝傅斯年去台湾、香港的邀请。陈寅恪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很多教授也常听他的课),因为被称作“公子中的公子,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家学渊博,有极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国史精熟,且勤勉不辍,还留学数载,青年时期遍求西方知识殿堂,如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等,他积蓄各方面的知识,且精通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使他在研究史学方面得心应手且有得天独厚优势,中外皆通,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陈寅恪自1926年留学回国后,就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当时的清华研究院主任吴宓认为他“最为学博识精”,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恪为导师,并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是当时清华“四大导师”之一,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被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 ,年仅36岁。陈寅恪在师生中享有“盖世奇才”、“教授的教授”、“太老师”等称誉,在清华校园里,不论是学生还是教授,凡是文史方面有疑难问题,都向他请教,大家称他为“活字典”。他讲课时,研究院主任吴宓教授是风雨无阻,堂堂必到的听课者;其他如朱自清等水准很高的教授,也常到教室听他讲学;哲学专家冯友兰,当时任清华大学秘书长、文学院长,可每当陈寅恪上《中国哲学史》课时,冯先生总是恭敬地陪着陈寅恪从教员休息室走出来,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他讲课。他当时在国学院指导研究生,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证历史;或引诗举史,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盛名之下,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他为国家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如季羡林、蒋天枢等大师。历史评价: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梁启超: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国学大师吴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著名史学家严耕望: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甲骨巨擘自学成师的大师—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静安,初号礼堂,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戏曲等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是中国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且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王国维政治上保守,性格忧郁悲观,埋首学术,不问功利,是典型的学者气质,甲骨四堂之一,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1927年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他断然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中国学术的巨大损失,令人扼腕叹息! 王国维为何自溺,至今仍争论不论,而历史的真相,总是被纷繁复杂的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遮蔽着,让我们这些后人雾里看花。历史评价:“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梁启超“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生两人。”——伯希和“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语言学之父、哈佛精英—赵元任赵元任(1892—1982),罕见的语言天才,字宣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1910年为赴美留学第2批留学生,先后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语言学,期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也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物和哈佛大学。1925年,清华大学增设“国学研究院”,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被聘为导师。1929年6月底国学研究院结束后,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1938年,他再度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语言学,经过6年潜心研究,成为名闻世界的语言学家。1945年他被任命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60年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他先后获得美国三个大学的名誉博士称号。赵元任先生他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语言学家蜚声于世,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为中国语言学开辟新路,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他从1920年执教清华至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退休,前后从事教育事业52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赵先生永远不会错”,这是美国语言学界对他充满信赖的一句崇高评语。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吕叔湘称赞赵老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一是他以现代的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给中国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二是他给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支庞大的队伍。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大,考研热度持续上升,2020年一份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研究生数量超过了300万,但考研似乎不再是“避风港”了,研究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时仍会存在诸多问题,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后悔考研,而“考研热”却依然呈上升趋势呢?追溯其原因,主要包含就业压力大、本科学历难以满足需求,想再拥有一次进入双一流或985、211大学的机会,希望通过研究生学历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等,以至于让他们觉得大学学习四年的知识走到社会无用武之处,无法满足步入职场需求,因而选择继续深造。以下是我们中观国学学员问测考研的实际案例,愿每个考研路上的你都能披荆斩棘,无所不胜。问测:某95后女问测今年能否考上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命主:在震木宫(戊六击)压力很大,临开门,人际关系好(门迫)一般,临值符,戊+壬:时运。竞争者:乙入墓,压力大,纠结逢空但酉月丑月不会太空;天任外环境,外压力小,临伤门,伤脑筋咄咄逼人,临玄武,表面能说会道;乙+庚,有争议。值符(导师),木克土,酉月金旺,木弱为弱克,克不动多少,导师也不排斥多少。戊与丁(命主与笔试:木生火,命主积极主动地要拿下这个考试。乙与丁(竞争者与笔试)为笔试火生竞争者土,笔试对竞争者有利。面试与命主:金克木面试与竞争者:竞争者土生面试综上,该学员还需努力复习备考,星干反吟可能有反复努力争取导师的支持的趋势。考研最重要的是心态,其次才是你所掌握的知识。每个人都有考研的压力和备考时的暴躁情绪,重要的是及时消化,既然已经开始这条路,就不要轻易说放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相信所有备考期间流过的汗水与泪水,都将成为你明天最有价值的经历和财富。
今年上半年,清华大学公布了最新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规定中提出,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唯一依据,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作为申请学位的硬性指标。清华大学此举,并非放低博士培养的标准,而是将这标准多元化,不再固守论文。当今时代,数百所大学都以论文为博士毕业硬性指标,清华大学敢于质疑、敢于改革,体现了这所学校学术自由独立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清华大学成立之初的国学四导师身上就能够充分体现了,如今清华大学在精神上继承传统,是一件快事。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是哪四位呢?他们就是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清华国学四大导师画像这四位,都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学者。清华大学建立之初,能够聘到这四位学者,为清华的学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华大学著名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来看一看这四位导师的简介。梁启超,曾就读广州学海堂,这是广东省城专治经学之所,17岁结识康有为,成为康有为的弟子。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梁启超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书法陈寅恪,国学大师,史学研究十分有名,享誉海内外。他20岁的时候自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却因为他只专注学术,不为证书所束缚,因此并没有获得一张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王国维,著名学者,他的著作《人间词话》尤为出名,在文学和美学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求学经历上,王国维曾经考入杭州崇文书院就读,在里面博览群书,这为他以后在史学、文学、美学、哲学等领域都有所建树打下了基础。赵元任,是四位中唯一毕业于名校的学者。18岁赴美留学,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四年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3岁进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26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1925年,33岁的赵元任回国,来到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等,他就厉害在文理都精通,是一位通才,尽管如此,和前面三位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四位一起被称为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列举四位大师的求学经历,是为了让大家发现,四大导师中,除了赵元任拥有完整的大学就读经历和正规的大学学位,其他三位都是属于有才有能而无证的状况。并且四人的经历与年龄相差甚大。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却能够不拘一格,唯才是举,聘请四位共同主持,这不仅为清华大学带来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也建立了清华大学学术独立的传统,堪称中国教育史和学术史上的佳话。我们很高兴见到,今天的清华大学能够继承这种独立的传统。在当今这种唯证书、唯论文至上的学术环境下,能够开天下风气之先,为我国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带来一股清流。笔者也不得不感叹,让千万学子挤破头的清华大学,确实是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2019年9月5日在京举办的全国易学实战应用大赛启动仪式上该消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孙晶当场宣布,易经预测学纳入博士生招生计划。易经查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官网,在2019年招生计划中,“《易经》与预测学”作为研究方向之一列在中国哲学下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是政府人文社科方面的权威机构。其对“易经预测”学术的认可,并纳入学科监制,很多人认为这是易经的破冰之旅。其实,这也是算是理所当然。众所周知,在近年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中,《易经》相关的考题多次出现,涉及很多领域,而相关的哲学、国学的在职研究生、博士生考《易经》自然理所应当。易经而此次周易预测学被社科院纳入博士生招生计划,可以算是重登大雅之堂。从古至今,《易经》作为百经之源,“四书五经”的中的第一经,一直是历代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史书明确记载,汉易的象数之术却献计于朝堂之上,孟喜、京房一脉的周易与预测之案例屡见不鲜,众人皆知(可参汉书史料文献之京房传等)。到了东汉时期,象数易学走向盛极,易经的地位举足轻重。《新唐书·选举志》中有明确记载,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儒经教习和考试中,经书分习有定制,《礼记》、《春秋左氏传》、《诗》、《易》、《尚书》为必考科目。而且唐代教育部门规定,诸教须授正业。易经宋代重文,科举依然。易学,受理学的影响,走上了易理考证之路,杨万里就是考证派的代表。而北宋邵康节等人的《易经》成果也是斐然。到了明代,四书五经的教材范围也有硬性规定,《四书》以朱子集注版本为主,五经的《诗经》考朱子集注版,《易经》用程朱传义版。简单的几个例证,《易经》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秦汉设太史令,唐设太史局、浑天监、司天台,宋、辽、金、元设司天监,明清两代设钦天监。各个朝代都有易经预测的机构设立。易经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易经的文化地位已经逐步得到确认。易经预测是易经文化重要的分支,此次纳入社科院博士生招生计划,是易学发展的重要一步。其不仅是普及易学文化,寻求传统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让我们更好的认知先哲思想,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重要步骤。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易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的使用,例如我们用的很多语言,不三不四、人五人六、说一不二等等都是出自易经;我们日常为善的思想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思想的延伸。易经至于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是出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些天退休的马云,也是对易经、风水有很深的理解的。凡此类不胜枚举。故君子之道鲜矣。只是因为我们对易经缺乏足够的了解,才觉得易经很神秘。文化自信,国学当兴,易经千载,辉煌重现。易经有三,连山、归藏和周易。连山易作为三易之首,必将随着离九紫文化大运一路向前。
天才学霸北大、清华毕业后出家当和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每每看到类似的新闻,都能让人大吃一惊!毕竟不管是国家还是父母,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付出许多精力,而毕业后他们一旦走上出家不染凡尘这条路,未免让人觉得可惜了。尤其是北大、清华生出家当和尚,更让人痛惜不已,因为他们如果继续深耕自己的专业,假以时日,定能做出一番事业,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他们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做出的选择,想必也是最正确的选择。由此,一波又一波的高材生走进了寺庙,去追寻心灵的归宿。不过,许多人出家也仅是个人而已,但本文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位法师则不同,他一人出家后竟然还说服父母一起出家。真是让我等红尘中的凡夫俗子百思不得其解。他就是北大02级哲学硕士生邓文庆,毕业后选择出家当和尚,当初不顾父母哭求,最后竟连父母也出家了。一、天才邓文庆能考上北大的学生都基本是学霸了,邓文庆也是这样,从小就表现出过人之处,在不经意间就能记住人家说过的话,而且他的脾气要比一般的孩子温顺许多,完全没有萌动青春的那种叛逆,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别人家的孩子都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太难",常常把作业带回家并且不得不“挑灯夜战”。但是,邓文庆却从来没有向父母抱怨过,也很少在家里写作业。邓文庆的父母不明就里,以为他这样子是懒的表现,越想越是担心。但是当考试成绩出来,邓文庆总能拿第一。父母异常开心,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经了解,原来他回家不写作业是因为他在学校早早就把作业完成了。即便是一些很刁钻难解的试题,在他手中也被瞬间攻破。这让他的同学望尘莫及、老师也惊叹不已。如众人所望,邓文庆在高考中,一鸣惊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哲学系。父母多年的辛劳终没有白费。邓文庆上北大报道的那天,他的父母分外高兴,觉得多年的辛劳终于有了回报,却没料到他们的儿子上大学后将要发生的一切。二、创办耕读社上北大之后,邓文庆依然很努力学习,各门功课都十分优秀。而让他很开心的是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热爱哲学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常常在一起探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各种哲学问题,常常是讨论到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同时,在校期间,邓文庆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由于从小就热爱传统文化,他在北大便抓住更多的机会阅读那些经典名著,并时常被一般人认为晦涩难懂的经典诗词紧扣心弦,感动得不能自己。在与“古贤人”对话中,他领略海阔壮观的景象。但每当在图书馆捧着书本孜孜不倦地阅读时,他发现有许多人和他一样,捧着书本"贪婪"的汲取着书中的精华。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何不把热爱传统文化和经典诗词的同学召集起来,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进步?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同学,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响应和支持。在2002年10月,邓文庆在北大成立了"耕读社"。“耕读社”是北大一个以“诵读传统经典、学习传统文化”为宗旨,理念和实践并重的学生社团,主要的活动包括经典诵读、读书研讨,也做一些有机农业推广、社区教育等实践活动。邓文庆是耕读社的第一任社长。耕读社的成立,不断的吸引了许多爱如传统文化的同学进来。在研讨之余,邓文庆也组织大家参加一些活动,如经常去北京龙泉寺做义工,帮助法师打扫卫生种耕种各种蔬菜,还会听法师们的诵经和佛学讲座。由于邓文庆学习成绩优秀,他本硕连读,并于2006年顺利硕士毕业。正如许多人想象的一样,他也想象自己毕业后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然后收获爱情,最后成家。毕竟他想自己好歹也是北大研究生毕业,再怎么样也不会混得比别人差。却没有想到,他在社会上找工作多次碰壁,被现实屡屡打脸。为此,他很苦恼,并在思考人活的意义是什么?在一次次的思考中,邓文庆越发觉得出家才是他最好的归宿。三、带着父母一起出家或者是在红尘中,邓文庆找不到无法安放的灵魂,所以他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来到了福建莆田广化寺剃度出家。后来,邓文庆的父母在福建广化寺找到他,多次哭求劝他不要扔下父母出家,希望他能还俗,过上普通百姓家的日子,不求有多富贵。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佛法学习,邓文庆对佛法有了更深的领悟,觉得在寺庙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充实,并且在这里找到了许多共同学习佛法的道友。因此,他觉得现在的生活更适合自己。面对父母苦苦的哀求,他依然没有改变想法,离开广化寺后,来到他熟悉的北京龙泉寺,继续潜心修行,法号显庆。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吃惊!在2006年下半年,邓文庆说服父母,一起来到北京龙泉寺出家。或者是其父母也不想让儿子有后顾之忧,而且劝说多次皆无果,所以父母只好顺从他的意愿,毕竟这样子可以一一边陪伴孩子,一边学习佛法,就当是换一种活法,颐养天年。现在,邓文庆的父母免费吃住在寺院,平时还会做一些零活,也跟着研习佛法了。对于邓文庆的出家,他北大的多名同学表示理解,他们称社会价值是多元化的,这也是一种追求人生价值的表现。也许是吧!在很多人看来,觉得他的选择很可惜,放弃了大好前程,而追寻内心的声音。但对于他来说,出家或者就是最好的归宿。四、结语邓文庆和父母一起出家的事情发生之后,有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但他都拒绝了记考的采访。也许他真的只是需要一个清静的地方就足矣,可是在他之后,从耕读社走出来的和尚可不止一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柳智宇作为耕读社社长,在2007年3月24日,带领北京大学耕读社和国学的80名学生来到龙泉寺体验生活,当时就邂逅了30多岁、身穿僧衣并戴眼镜的显庆师父。显庆师父给他们讲解佛学,之后,柳智宇也出家了。这真的是机缘巧合,还是大智若愚?未来还将有多少的天才走进不染尘世的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