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研梦想,早期就规划读博深造的同学,在前期了解的阶段,可能会接触到不同的博士申请路径,如本科直博和硕博连读。无疑这两者都可以带你通往最高学历,在国内其区分方法是:本科直博通常是从本科毕业生里遴选优秀学生,跳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读博士学位。而硕博连读是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决定读博,则可以申请就读本校硕博连读,并在通过考核后,把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和在一起攻读。但是在海外博士项目中,非要给两者做一个界定的话,海外本科直博,即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国外相应项目,国外也有一些2+3的硕博培养项目,但是你在海外读硕时,想继续跟你的导师深造博士学业,于是向导师申请他的博士生名额,也时某种意义上的硕博连读。对于申请的国内学生而言,多是以本科生的身份进行申请,因此可以说,对于海外博士申请,本科直博和硕博连读没有如此明显的区分方式。那以本科生的身份申请博士有哪些优势,适合哪些人群呢?优势:节省时间成本;按照正常博士流程,一般国内硕士需要3年,国外硕士一般2年,博士一般4年左右,硕士+博士一般要6-7年甚至更多。而本科直博最少5年就可以毕业。节约金钱:硕士学位可能是一件昂贵的事情,尽管有奖学金,但通常仍然需要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而博士大多有奖学金或者RATA,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缺点:本科毕业很难有科研经历或学术成果,所以你得十分优秀,才能取得博士生导师的认可。适合人群早期确定自己研究意向,有意从事高校教职、学术研究的学生。接受申请的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可以接受本科直博的国家有美国,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加拿大有直博机会,不过竞争很激烈。申请流程及要求以英国为例:在英国,只要你从学士学位毕业,你就可以直接申请博士学位。英国博士最早可以在3年内从博士学位毕业,但一般4年毕业的比较多,第4年主要是为了写毕业论文而不用交学费。博士的签证通常是4年半。1)首先确定自己的条件是否达到目标院校的最低要求,具体要求在每个博士program都能查到entry requirements;2)确定研究方向和可能存在的相关老师,查看老师是否有空缺学生名额(部分大学会显示);3) 可以试探性地发邮件问老师今年是否还招生;4)准备研究提案写作;5)准备PS和CV;6)准备套磁;7)套中老师后,直接上网填写申请即可,后面可能会有面试,面试之后再考虑是否发offer;9)准备入学,期间可以联系导师,询问相关书籍和阅读的事情;另外可以在本科阶段积极参加面向本科生的科研计划,参与到一些科研项目中可以提升你的竞争力。虽然以本科生的身份去参加老师的项目没办法直接接触核心科研项目,但是可以先从打下手开始,熟悉基础的实验流程等。曼博士的导师库和学生案例中,也有申请国外本科直博,成功上岸的案例,以下摘取部分可公开案例,给有意本科直博的同学以经验参考。【学生案例】工作六年后再出发!无面试成功本科直博!收获杜伦大学地质学博士offer!【导师说】本科直博香港中文大学!这次和你聊聊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想本科毕业直接开启科研直通道路的同学,欢迎添加小曼客服,获取本科直博专门方向的老师的一对一咨询噢!
留博士:深耕研究生教育咨询行业10余年,我知道的行业信息,都告诉想要读博的你!关注留博士,有你好看。Hi,我是留博士,今天为大家解答关于海外博士相关的问答。如果本期内容对你有帮助就关注支持一下博士,或者你有更多疑问欢迎加小秘书的微信进行投稿,我们会持续更新问答系列推文!留学问答第一期来了,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Q1:我是在职研究生,没有学位证的,可以报名博士项目吗?A1:常规的在职硕士是有学位证,而没有毕业证,这种情况是具备申请资格的。Q2:在职博士可以硕博连读吗?A2:这个需要看不同项目的,现在海外博士项目中,有很多大学都是支持本科生硕博连读的,像俄罗斯的国家研究型工艺大学(密西斯),目前正在招收教育学管理专业、医疗健康管理专业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的博士,是支持硕博连读的。Q3:国家研究型工艺大学(密西斯)费用详情包括哪些?有具体的列表吗?A3:教育学管理博士报名费:1000 元,学费:36.8 万元/3年。医疗健康管理专业博士报名费:1000 元,学费:39.8 万元/3年。工商管理博士报名费:1000 元,学费:39.8 万元/3年。硕博连读则是在原基础学费上再加10万元。相比于英美等国,无论是毕业难度还是学费上都具有较高的性价比。Q4:海外读博,归国有哪些福利待遇?A4:1.档案入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中心专业人才库(可网上查询),可作为应聘、职位晋升、职称评审等的重要依据。2.学员申请海外移民时可享受学历加分待遇。3.大力提升个人形象,为企业上市、商务谈判、个人职业发展等带来方便。4.海归留学生可办理中国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取得《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后,可享受海归待遇,如落户、购买免税车、就业、创业及投资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以北京为例,2000年北京出台了《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5.享受与其它国家海归留学生的同等待遇。留博士:深耕研究生教育咨询行业10余年,创业6年,有多家教育公司,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学术交流中心执行主任,熟知国内统招研、在职申硕、中外合作办学硕博项目,有着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海外高校考察经验。关注留博士并添加小秘书微信,可免费领取海外读博全攻略,欢迎私信投稿分享你的海外留学经历!
什么是博士学位?PhD是Doctor of Philosophy(缩写为DPhil或Dr.Philos)的缩写。这是一个学术或专业学位,我们将其称为哲学博士,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博士,大多数学生申请的学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专业博士,毕业后有特殊头衔的博士。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申请的都是PhD。你是否热爱智慧和明确的学术兴趣?如果是这样,攻读博士学位可能是你的正确选择。但是什么是博士学位呢?怎样才能拿到呢?继续往下读,你就会看到完整的国外博士申请指南……“Philosophy”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φιλοσοφα(philosophia),字面翻译为“爱智慧”。它最初是指一个人在当今世界的基本问题上获得了全面的通识教育。今天,哲学博士仍然需要对智慧的热爱,但适用于那些在更专业领域追求知识的人。问题一:什么是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是全球公认的学位,由大学和高等教育院校颁发给在其选择的领域内进行了大量原创研究并提交论文的候选人的学位,无论国家、院校和学术领域,这是关于博士学位唯一不变的真理。总的来说,博士学位是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高学位(有一些例外,文章最后我会具体介绍)。它通常紧随硕士学位之后,尽管一些院校也允许学生从学士学位直接升入博士学位。如果你被认为具备必要的成绩、知识、技能和研究能力,一些院校还提供“升级”或“快速通道”的机会,将你的硕士学位“升级”为博士学位。传统上,博士学位需要3 - 4年的全日制学习(如果是非全日制学习,则需要6年或更长时间),我们以美国博士为例,一般美国博士修读年限在2-10年不等。在读博期间,学生要完成一篇以论文形式呈现的大量原始研究的成果。一些国家的一些博士课程也要求提交课程作业。学生还必须完成博士学位的“口头答辩”,大致形式是学生单独与少数几个考官,或在一个大的考试小组,面对面讨论自己的研究(两者通常持续一到三个小时)。问题二:国外博士入学需满足哪些条件?传统上,想要申请博士,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大学本科及硕士学习,而当今远程教育和电子学习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接受非全日制和远程学习的博士生申请人。一般来说,博士的录取要求与申请人的成绩(通常是学士和硕士水平)及其潜在的研究能力有关。大多数院校要求申请人持有荣誉学位或学术地位高的硕士学位,以及至少拥有二等以上荣誉的学士学位,并且对于硕士学位成绩也有要求,硕士学位的成绩还会对博士申请人的奖学金有所影响。一些院校和学科(如心理学和一些人文科学学科)规定,你必须在你选择的院校中找到一位终身教授,作为你博士课程的正式导师,然后才能被正式录取。在其他情况下,一旦你被录取,你将根据你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被指派一名导师。不管怎样,在申请博士学位之前,最好先与你所选择的院校的教员取得联系,以便他们确定你的研究兴趣是否与所在院系相一致,甚至可能帮助你对博士研究选项进行头脑风暴。(1)博士申请,语言能力有些博士学位的申请需要你对所要学习的语言的熟练程度证明。你可以提供最近通过的标准化语言考试的结果,也可以证明你已经完成了相关语言的本科或研究生学习。(2)博士申请,就业/学术推荐一些院校可能还会要求你提供工作记录,如简历和/或所有的成绩单,包括课程模块和模块内容的细节,作为你申请博士学位的一部分。你已经完成的其他研究项目的细节和你曾经发表过的任何文章也可以帮助你申请。许多博士申请者还被要求提供两三个在学术环境中熟悉他们的人的推荐信,比如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导师或教授。这些推荐信必须特别关注你的学习成绩、课程和研究能力、你的研究潜力以及你对所选研究领域的兴趣。因此,在你攻读博士学位前,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3)博士申请,个人陈述许多院校会要求你写一份个人陈述——一篇简短的文章,你可以用它来展示你对所选学科的热情。你可以概述你想要读博的原因,这样做的个人动机,任何与之相关或应该突出的课外活动,以及你所选择的研究领域的任何灵活性。如果你需要帮助,许多院校在他们的网站上有个人陈述指南,这也可以帮助你为每个院校量身定制你的个人陈述。(4)博士申请,博士研究计划最后,为了获得博士学位,申请者需要提交一份博士研究报告。一份研究建议:根据你之前的工作,概述你的研究主题,强调你对该领域当前争论的认识,显示出适当的分析水平,确定当前知识的相关缺口并提出了一个相关的研究假设来填补这些空白,详细解释你的研究方法,讨论你的博士论文对现实世界政策的影响。这将帮助招生老师评估你的博士研究能力,并确定你的研究兴趣是否符合他们自己的研究优先级和可用的设施。他们也会考虑是否有相关人员为你提供足够的监管专业知识。正式出于这个原因,在申请博士学位之前,对研究院校进行彻底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研究兴趣与你所选择的院校的研究兴趣一致,你会很快乐;如果你的研究兴趣与大学的研究领域重合度过少,你的申请会被拒绝。请注意,这个初步的研究建议并不一定具有约束力——它通常是进一步发展你的研究想法的起点。有些学科领域(如科学和工程)不要求原始的研究建议。相反,该院校提供了由相关导师制定并经过同行评审的博士研究项目的选择。这可以在一年中的某个时间或全年进行,具体取决于院校。然后,学生可以提交一份声明,表明对将要进行的研究及其适宜性有清晰的理解。问题三:没有达到以上资格,就不能申请了吗?方式一:查看院校特殊要求如果你想攻读博士学位,但没有相关资格或同等学历,你仍然可以通过满足所选院校规定的额外要求来申请博士学位(详情可咨询我们规划老师)。一些可能的要求可能是进行指定的额外学习或通过资格考试。你也可以根据非学位的专业资格和相当多的实践经验,总之就是满足院校提出特殊的要求。特殊情况下的博士申请需要你未来导师的大力支持,所以你需要在申请之前寻求他/她的建议和支持。方式二:硕博连读节省时间对于潜在的博士候选人来说,另一种选择是申请普通研究生或硕士学位。这是博士生们常走的路。MPhil是授予研究的高级硕士学位,适合没有很强研究背景的学生。你将被要求学习一些课程,以使你跟上研究方法之类的东西。成功完成一年的教学项目可能会获得MRes学位,其中包括比MPhil更多的教学内容,对于没有完成要求的博士学习期限的学生,可以授予MRes学位来代替博士学位。另一种选择是,如果成功完成了原始研究,就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而无需提交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如果在你研究的第一年或第二年之后(即在你读硕士期间),院校对你的工作进展感到满意,你就可以申请正式的博士注册。通常,你的导师会决定你是否准备好攻读博士学位。如果你被认为准备好了,你就需要为你的论文设定一个标题,然后选择你的博士学位课程。问题四:除了PhD,首段你说的专业博士是什么?专业博士是指毕业后有特殊头衔的博士。科学博士(DS/SD):表彰对科学知识作出的实质性和持续的贡献,超出了博士学位的要求。文学/文学博士(dlit/dlitt/lidt):因在人文领域的成就或对创作艺术的原创贡献而获得。神学博士(DD):授予神学博士(DTh)以上,通常授予接受者以事奉为导向的成就。音乐博士(DMus):在英国、爱尔兰和一些英联邦国家,拥有大量的音乐作品和/或学术出版物的学生会被授予该学位。民法博士(DCL):除DD外的最高博士学位,该学位会颁发给对法律或政治研究作出重大和原创贡献的极具洞察力以及拥有重要出版物的学生。
有意读博深造,走科研花路的同学在决定就读国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该国家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小曼总结了一下主流留学国家的博士学制,快来看一下最快几年能拿到博士学位吧!欧洲英国时间:3-4年学制:英国博士为导师制,很少上课,主要是跟着导师做研究。理科学生可能会花2.5年-3年左右的时间在实验方面,然后就是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在学期中间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还可提前毕业。对于文科学生,时间一般比理工科会长一点。对毕业的要求也更强调研究的自主性、原创性和创造性,无严格的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和最终的论文答辩就可以了(一般是1-2个外审,外加1个内审)。北欧五国时间:3-4年学制:岗位制&自费式岗位制PhD北欧PhD岗位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换言之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招生人数可能每次仅仅招1-2人。当你被录取后,入学便要开始你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则要根据你和导师商量的研究计划来,或者导师的项目方向,通常学制为3-4年。自费型PhD第二种情况为自费。这里自费的概念涵盖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学生愿意自掏腰包开展课题,不管导师手头有没有项目,大多数情况都愿意接收你。换言之,如果你决定自费读博,可以试着尝试套磁任何你感兴趣的导师,不论他手里是否有项目。意大利时间:4-6年学制:意大利大学教育有博士研究生和专业研修两种,前者学制一般至少3年,后者一般期限同为3年。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取得有导师的推荐和讲过严格的竞争考试,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60分满分,40分及格,考分到达40-60分才可以参加口试。意大利几乎没有提供相关硕博连读课程,但可以选择本硕连读课程,其学制一般为4至6年。瑞士时间:3-5年学制:导师制&结构制瑞士读博时长通常在三到五年不等。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整个Program通常还需要修几门授课式课程要求,还要承担部分TA和带本科生和硕士生实验的工作。导师制,在特定的大学或学院里学习和做研究,有导师监督指导学生个人的独立研究。这类比较像美国的申请,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招生,一般school会提供专业或研究方向以供申请人参考和选择,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结构制,由校外的公司企业或研究所和大学共同联合培养,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在大学里要修固定的学分,而研究则在校外研究所进行。这类PhD的招生要求非常详细,比如具有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这种类型的PhD更像是“职位招聘”。北美美国时间:3-8年学制: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各个专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虽然美国博士有四年提前读完毕业或者是延期到六年甚至更长毕业的,但是一般是五年的时间。加拿大时间:3-8年学制: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和英国的结构类似,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跟着导致做研究而非进行教学课程,加拿大博士的入学一般为9月至4月,读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年,但有些学生学习时间更长,通常长达五到八年,以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和通过答辩作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持有硕士学位后才能进入标准的加拿大博士课程。然而,一些大学提供doctoral stream Masters,从一年或两年的硕士或理科硕士课程开始。这些课程适合直从本科毕业的学生,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大洋洲澳大利亚时间:3-5年学制:澳大利亚博士一般是3-5年,大部分都可以在四年内完成博士学位。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澳洲学期开学时间是每年的2月份有两个学期,也有7月份开课的课程。新西兰时间:3-4年学制:新西兰的博士学制分Full Time(全日制)和Part Time(非全日制)两种,Full time一般在3~4年,Part time在5~6年左右,开学较灵活,每月均可以入学,具体入学时间可以跟导师商量。学生尽量选择在5月之前入学,因为通常上半年奖学金的名额会较多,而且导师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带学生。新西兰学制与国内有较大的不同。第一年修完课,并且答辩完才可以算是Ph.D。第一年答辩不过被要求改的情况也有,一般拖三个月到半年。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是修课程或者考核,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做研究。亚洲新加坡时间:2-5年学制:新加坡公立博士学制: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2-5年,一般4年毕业。新加坡公立博士只有研究方向,按照院系划分,不分小专业。具体研究方向会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能会由教授安排。香港时间:3-4年学制:香港高校一般提供3年制和4年制的博士学位项目。3年制博士学位:一般来,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人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提供给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注 :2年制的MPhil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机会在项目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澳门时间:3-5年学制:在澳门,读博士一般是至少三年,大多数博士学生读到第三年时,如果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合格了就可以进行答辩,一次答辩没通过的话,三个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以上博士学习的时间,是在一般情况下讨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但是只要你学术科研水平超众,就能争取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下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如果没那么顺利,也有延毕的可能。祝大家博士学业都能顺顺利利,早日毕业!那么,在看了这些读博国家的读博时间之后,你更想去哪个国家读博呢?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小旅在放寒假前,我们这些硕士(二年级)就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是否要读博,因为按照学校惯例研二下学期就要签订硕博连读的协议。读还是不读?在本校读还是外校读?国内读还是国外读?这些问题讨论起来可真是没完没了,让人头疼。不读?不读,十有八九就得去当中学老师,当初就是为了不当中学老师才考的研究生。古人也有云:好马不吃回头草。况且,教好中学那群小屁孩可不会比熟练操作实验仪器好实现。读?一下几年时间就提前预定好了,同龄人买车买房、结婚生子、旅游享受,而你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宿舍 — 实验室 —食堂三点一线。本校读?平台不高(学校双非),毕业之后很难去到心仪的院校。外校读?硕士三年好不容易把一个小领域的知识搞懂,把实验系统搭好,正是要出成果的时候,走了就把几年的心血都浪费了。国内读?现在国内引进海内外人才的力度越来越大,不断地把土博往下挤,我们这种双非院校的博士就更不用说了。当然不管学校如何,都是有可能出人才的,但显然我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硕士,自认没有那样的能力。国外读?这几年感觉国外对华人的歧视加重,一些案件让我心有余悸。科研重要,但是我的小命更重要啊。(可能是我比较胆小,想太多?)虽然已经做了不读博的决定,但现在要是细思这些问题,脑袋疼那是分分钟的事。正所谓,解决矛盾要先从主要矛盾入手,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大多迎刃而解。什么本校读还是外校读,国内读还是国外读,这些都是次要矛盾。读还是不读,这才是主要矛盾,如果不读,那也就没什么后面的事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于读不读,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对科研感兴趣嘛?”脑海里浮现刚入学的时候,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大言不惭,誓要攀上科研最高峰,触碰人类知识的边界,一探世界的秘密。再看看现在,组会和自己无关的内容基本不听,不懂的知识也没有了动力去学,够用就好,能支撑到自己实验完成就好。做事情,老师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地方即便明知道搞懂了应用在实验上会有好处,也不愿意去折腾了。诚然所研究的问题的确是个很有趣的领域,然而现在的我已经找不到探索的乐趣,每天得过且过,再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显然不会有什么成就,又何苦为难自己。反思一下为什么一年半下来,自己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可能是因为我并不快乐吧,这种不快乐更多的是来自组内氛围的影响,而不是科研本身。刚刚熬夜忙完,转头就能看到看群里对你的点名批评;辛苦实验,有地方没搞懂,得到轻飘飘的一句“进实验室这么久了,怎么这个都不知道”。回想读研以来的生活,想起来最多的是伤心的感觉。可能具体事情记不清楚了,但那个抱着朋友痛哭,走路时仍然忍不住落泪,独自在天台身影依然记忆如新。疫情以来,多少家庭突生变故,多少人挥别亲人。人生无常,在死亡到来之前,如果不能让自己快乐,岂不是白走了这一遭。经过一顿对自己心灵的拷问,我明确地知道:从主观情感上来说,我既没了兴趣,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也不开心。当然,我知道从事其它工作,换个环境,也有可能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毕竟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趣,氛围让人开心的人还是占少数的。生活嘛,说到底,就是为了那一口饱饭。为了避免自己一时冲动,做了错误的选择,我决定对从物质方面进行分析。读博,我能够获得什么?目前的大多数情况,博士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博士 — 博士后 — 讲师 — 副教授 — 教授 (因为是基础学科,应用性不强,所以大部分是进高校工作,和其它学科相比就业面窄)。博士毕业,拿到学生生涯的最高学位,说出来感觉智商高点。紧接着,成为博士后,现在博士后的工资还是比较高的,年薪二十到三十万,也会提供其它例如住宿等各种津贴。博后出站,入职讲师,开始青椒之旅。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问起:“哎,你现在在哪工作呀 ?”你可以假装不经意地说“嗯,目前在xx大学工作。”“哇,大学老师好呀,工作稳定又轻松,钱又多。”一大波夸奖和羡慕就会向你奔来。科研的时间比较自由,你大体上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今天临时有事,可以先把工作停一停,等明天事情忙完了继续接着做就可以。以后结婚生子,孩子大了,父母亲老了,事情会越来越多,这种灵活有弹性的工作制度就会显现出很大的优势。这样看起来读博也不赖,但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光想着自己能到什么,而要看自己能够接受失去什么。因为你做的事情不一定会按照你预先设好的轨迹走,万一失败,失败的结果能否承受得住。博后的工资虽高,但相应的工作强度也会提高不少。博后出站,成为讲师。大学老师这个职业听上去十分得体面,但实际上的工资并不高,甚至还不如中学老师。大学老师的科研任务一般较重,需要不断有科研成果发表。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你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你要是科研搞不好,就算你讲课讲的再好,在评职称方面基本处于劣势。至于自由的工作时间,那就意味着可能你工作的时间地点更广泛,在办公室工作,在家工作,在高铁上工作等等。实际上,你的工作时长可能比996还要多。博士毕业,我也快三十了。博后忙,忙着达到出站要求。讲师忙,现在很多院校都实行非升即走的政策,科研压力甚至比博后更重。这样一顿忙活下来,钱没挣多少,我也没陪到家人多少时间。再者,作为一名女性,生孩子肯定会对自己的科研进程有很大的影响,这么紧凑的科研生涯,我不清楚什么时候生孩子比较好。就我自身而言,读博的不确定性太大。如果把读博看成一项对自己人生的投资,在我付出的代价面前,读博所带来的好处远远不够吸引我。相对来说,我认为自己更注重家庭生活。所以,理智地说,读博并不适合我。啰啰嗦嗦讲这么多,粗暴地一句话总结就是:谈感情,感情没有;要钱(把物质的好处统称为钱吧),钱没有。这就是促使我做出不读博这一决定的重要原因。对一个小孩来说,给他一杯好酒远不如给他一杯可乐更能让他快乐。我依然认为科研有趣而且重要,只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已经丧失了对科研的热情,我需要去寻找更让自己快乐的可乐了。
为了保证内容的公正性,此次问题我们找到了几位中外联合培养的硕士生同学,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Y同学;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被在读期间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为期一年交流的A同学。中外联合培养顾名思义就是在国内读着硕士期间,前往国外进行为期1-2年的深造,发放对方学校的学位证,两位同学经历了中国和外国两种环境的学习,相信他们对于中外硕士有着更为公正的看法。1、对于海外硕士和国内硕士,你觉得哪个更好?这个没有可比性,各有利弊吧,如果是国内顶尖的名校,那肯定也不错,外国的高校同理,也要是学术水平、师资力量等较好的学校才能作为含金量高的学校。而且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文凭的含金量主要还是看个人吧,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多研究生期间努力认真的,同样也有混日子的,学到知识了,掌握技术了,含金量就会提升,这个主要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2、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海外硕士含金量低?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几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也被送出了国,以前海归少,物以稀为贵嘛,所以海归特别值钱,但现在海归多了,而且国内很多高校这几年发展的也很好,使得很多国外高校的光芒并不像以前这么耀眼了。再加上,能申请到国外名牌高校的人还是少数啊,而且多数都是授课型硕士,就像国内的专硕一样,相对价格高,培养出来的和国内的差的并不说特别大,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觉得含金量低,其实本身和国内的差得并不是特别多,所以很多人觉得和预期差太大,认为海归应该还是受追捧啊,但是没有,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贬低出国读硕士的。3、如果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出国深造还是在国内读研?其实无论是谁,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能保研的自然将其作为第一顺位,就像我们就是保研进入现在的学校的,保研去名校的几率更高,在校期间到国外交流或者进行去海外名校联合培养的机会很多,还多数都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赞助,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吧。当然有些成绩不错的,语言水平过关的同学,也建议出国,因为到国外也是开阔眼界的一个过程,这些同学成绩优异,只是因为竞争激烈没能保送的话,申请到国外顶尖高校的概率也很高,读名校的话肯定不会有人说含金量低了。4、对于考研和出国的抉择,你怎么看?现在很多高校都把多数研究生名额给了保研的学生,而国内考研的学生这么多,竞争激烈,变数很大,所以如果不是有十足的把握,比方说考本校的硕士,导师基本上愿意收你,除非这种情况吧,否则考研还是很难的,就像你去申请硕士,申请香港和新加坡也都特别难,为什么?因为竞争激烈,不仅仅是因为香港八大高校和新加坡两大高校在全世界有多么高的声誉,还有就是想去离家近的学校的人太多了,中国学生太多了,卧虎藏龙的太多,可能申请上了美国英国的硕士都未必能申请到这几所学校的硕士。当然有些同学可能本科期间有过颓废的经历,导致四年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但又想好好学习了,那我建议尝试考研,因为出国并没有考研这些测试,靠的是和保研类似的审核四年成绩的方式,申请到名校的概率并不说特别高,所以建议尝试考研吧。无论是出国还是考研,都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做决定的,选择最优项。5、海外硕士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以英国大学为例,虽然是一年制的,看似很短,但是学业非常紧凑!出过国的人都知道,国内硕士真的令人羡慕,有很多时候是没课的,还给大半年准备毕业论文,留学生都是在一年内学完国内学生三年才需要学完的课程,同时还要兼顾好论文,很辛苦的,再加上国内是宽进严出的,有些人论文不过关,就会被延期甚至退学,每年都会有这种情况发声,而且概率比国内大很多,你在国外会看到很多留学生在图书馆连续一个月熬夜到凌晨,回宿舍只能睡四个小时不到。6、什么类型的归国硕士含金量最高?首先,还是以英国为例吧,他们的硕士学位证毕业证分三个档次,这些都是会在你的毕业证学位证上有显示的。按成绩排,第一等为Distinction(一等荣誉学位);第二等为Merit(2:1学位);第三等为Pass(2:2学位)。这个回国后HR都会看到的,因为拿到一等学位的都是凤毛菱角,二等都算很不错了,很多都是三等,自然不受待见了。再此是,有很多人没有利用好国外的优秀资源,例如跟那些教授做世界级项目的机会,亦或者在国外顶级企业实习的机会,每个假期学校都会有公告,你也可以自己去找,这些都是提升含金量的机会,但很多人都只是去旅行了,甚至有些人上课期间还去旅行,当然人家不认同他的水平了。7、中国有学术型硕士,国外有吗?是不是国外的学术型硕士更好?有的,其实国内的专硕就是学习国外授课型硕士才出现的一种培养类型,国外也有学术型硕士,即MPhil,这种硕士名额有时候比博士(PHD)还少,为什么呢?因为在全世界都一样,博士生也基本就是类似上班族了,博士生导师招聘来一些博士生作为自己的员工手下来干活的,谁不想要直接就能上手的人啊,研究型硕士代表既要给你发奖学金(类似于月薪),万一你不适合继续攻读,两年后那这学位证就走了,导师很亏的,所以在国外,你要是真有水平,可以本科就直接申请读博士,直接跳过硕士这个环节。当然,在美国还多一些,英联邦国家研究型硕士名额少之又少,除非你是那种非常具有研究潜能的人,对方才会愿意接受你,而且试用一年过关后直接转为博士生了,就像国内的硕士转硕博连读一样,国内很多读学术型硕士的同学有些都没有想好要不要从事研究工作就盲目读了学术型硕士,其实这样是很亏的,学术型和专业型并不分三六九等,只是未来方向不同罢了。感谢阅读,有兴趣欢迎关注“学长吐槽志”,走心校园文章,有疑问可私信,我会整理问题并以文章形式发布为您解答
他是本期“大神志”的主角:颜值高、才华高、还有身高,运动、摄影、学生工作都不落下,他硕博连读,刚获国奖,又拿研三标,sci发到手软,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而且头发还很多……这么优秀的师兄,小科先酸为敬!个人简介姓名:苏岱导师:陈迎春教授研究方向:医疗保障、农村卫生、卫生经济与政策教育背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目前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联合培养)。课题及文章:参与导师多项国家、省部级及校级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参与卫生经济、医疗保障等相关书稿章节的撰写工作;硕博连读期间,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SSCI文章4篇(其中,JCR Q1 2篇、Q2 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所获荣誉: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会(医学部)体育部部长,荣获2017、2019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三好研究生标兵、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光华奖学金。受邀赴澳大利亚参加第一届亚太服务整合会议并作口头汇报,参加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十次年会(参会交流论文)、华西卫生经济与政策博士生论坛(三等奖)、中国健康保障论坛(三等奖和优秀奖)等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汇报。同济医学院篮球比赛第四名、同济医学院足球比赛季军、同济医学院拔河比赛第一名、医管院师生拔河比赛第一名、医管院趣味运动会第一名等。学业科研问:博一期间,师兄发表了多篇SCI/SSCI文章,可以谈谈文章选题应该如何切入吗?一种方式是根据已有导师的课题研究进行开展,另一种方式是基于其他可获取的已有资料及数据在自身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结合,从而完成文章选题工作。具体来说,尤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几种导向优先的原则:定性理论导向、定量方法导向以及问题解决导向,并注意选题的前沿性。尤其是最初接触文章撰写的同学们,往往把握其中一种导向进行选题切入思考即可,但也要在后续写作过程中做到兼顾理论和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才能让文章的思路逻辑更具备说服力。问:与导师一起做研究是怎样的体验?我的导师陈迎春教授对待学术非常认真严谨。导师总会让我们在深入研究之前做好文献基础,并强调任何学术成就都需要以充分的文献阅读和积累作为基石。形成一个扎实的学术研究范式是我受益最大的地方。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想法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此外,我平时也会和师门同学一起探讨交流学习科研的想法,进行思维的碰撞,课题组优秀的同门也是我科研前进道路的重要保障。问:在日常研究中应该如何保持创新性呢?首先,在日常研究中,最重要的在于积累,要明白别人做过什么、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创新的产生要权衡现有研究进展和自身能力之间的状态,不可以盲目追求创新。其次,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维。别人即使做过,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或者视角、理论以及方法存在不足。再次,要多从其他学科的视角出发思考本领域的研究问题,很多学科具备较强的交叉性,这往往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思路。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创新需要毅力,一个好的idea只是开始,但并不能最终形成创新成果,要坚持才可能有好的产出。问:在科研过程中如何保持一如既往的动力?想必这是很多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明确自己在现有研究方向中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以及对现有研究方向的具体哪个方面感兴趣,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然后多和导师沟通,在自己认为可以提升科研效率的具体方向多做研究,反而会有更好的突破。问:请分享一下师兄参加国内国外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汇报的体验吧。首先我觉得能够参加学术会议并进行口头汇报是对我们科研能力的一种肯定,学术研究并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更应该与他人多交流多分享,集思广益,这样能够更加了解自己下一步需要朝哪些方面努力。但也应该明白应该保证参加学术会议的质量和频率,各种学术会议给我们参与的机会很多,自身研究工作经历有限,更高效地参与学术会议才能让我们受益最大化。问:作为硕博连读的优秀学子,师兄对即将面临硕博连读选择的师弟师妹有什么建议?我是从硕士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坚定转博,但我觉得师弟师妹们如果面临硕博连读的选择要考虑清楚以下两点:第一,读博的动机。如果是因为兴趣或者工作,并具备较好的基础,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如果仅仅是面临硕士毕业压力而选择转博,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毕竟博士毕业压力更大,盲目转博可能会让自己更加被动。第二,研究方向是否合适。很多师弟师妹从本科跨入研究生阶段,在转博之前想必对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般硕博连读可能会选择相同的导师,如果自己觉得目前研究方向不是很适合自己,那就需要谨慎选择了。问:请分享一下师兄博士期间联合培养的体验和经验吧。有机会出国开阔视野当然是件好事情,但还是要明确出国的目的。做到真正有意义的出国学习,一个是要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有帮助,另一个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促进作用。能实现以上两点中的一点就很不错。需要和国内导师提前多沟通,明确自己的研究计划,这样才能让出国更具有目的性,收获也会最大。对于博士生而言,首先还是要提升外语水平,然后要关注学校研究生院发布的相关通知,比如CSC的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学校的短期研修项目等。华中大为我们搭建了许多出国交流的平台,出国学习的机会很多,要努力争取。学生工作师兄参与学生工作的初衷是什么?这些经历带给了你哪些收获?我当初加入校学生会体育部,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我比较喜爱体育活动,它可以对科研压力起到很好的释放作用,可以让我自己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同学,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信心,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也都对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另外就是可以更好地服务同学。之前听很多院系同学反映,想让学生会举办同济医学院足球比赛。因为之前没有举办过类似的活动,但我们觉得,能够满足同学们的愿望非常有意义,于是,在学生会的支持下,我们精心筹办了这项赛事。关于学生工作和科研,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首先我觉得,学生工作和科研本身其实是不冲突的,学生工作其实可以更好地服务科研。很多同学觉得两者冲突可能是因为出于自身的顾虑,我认为只要大胆放手去做,完成学生工作之后快速投入科研中去,其实两者是可以很好结合的,不要因为过多的担忧影响科研工作的整体效率。兴趣爱好师兄平时有哪些兴趣爱好呢?比较喜欢运动、健身和旅游,偶尔还会拍照,但比较菜,也在努力慢慢尝试其他的事物。因为研究生期间课业和科研压力比较繁重,培养其他兴趣爱好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所以会抽空来做。这些兴趣爱好对师兄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我觉得能够长期保持一些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运动健身,不仅可以很好地缓解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强身健体,而且可以结识许多有相同爱好的小伙伴,大家彼此在其他方面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彼此、相互帮助。除了科研学习之外,其他时间我并不喜欢宅着,所以节假日我一般都会到处旅游,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接触到摄影,希望能够定格住生活的美好瞬间。寄语我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是最努力的,但知道在科研道路上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所以也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在科研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朝着目标勇敢前进,多积累、多交流。要相信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另外希望师弟师妹们可以在科研之余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更好地调剂自己,让科研学习和兴趣爱好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学习也就没有那么枯燥了。读研道路千万条,保持快乐第一条!最后祝各位师弟师妹能够在科研道路上保持自信、成果丰硕!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文字、图片 / 苏岱 编辑 / 王玉珠 张雯怡 校对 / 郭雨辰
“曾经有一个可能90%的人都会选择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大三下学期,当时我的成绩还不错,科研这方面也因为有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有一些优势,我面临一个要不要去北大经院硕博连读的选择。一位老师给我打电话问要不要参加他们的夏令营,并且表示去的话是基本可以过。但是我当时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我已经想清楚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的经济学理想小时候,我读的课外书比较多。平常喜欢写一些东西,也比较擅长文字工作,从事过学校那种小型媒体工作,比如当小记者做采访等,觉得自己还挺喜欢。进入大学后,我参与过比如银行的实习活动,慢慢发现自己可能并不是很喜欢这个行业,或者说并不喜欢强调技术或者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恰恰相反,我觉得跟老师做课题,去研究一些能够对这个社会有所启发的事情更适合我。大学期间,我接触了不少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也参加了不少讲座,同时跟着我的导师做过一些经济学的研究,包括教育、健康、税收等方面。这些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题目,让我觉得经济学是一个值得让我去奋斗终生的学科,所以这也是我慢慢把方向从一开始的就业转变到读博的原因。就决定是你了,留学!大二时,大家都开始考虑人生方向,是准备保研,考研,留学或者直接工作。我当时对自己定位还不是很明确,社会经验也不充分,所以感觉直接工作不是很适合。至于保研,感觉成绩不是很确定,因为我大一的时候,成绩并没有那么好,大概在班里可能十名左右,然而我们班保研名额可能只有五个人,所以觉得保研可能会比较难。另外感觉考研的科目,并不能对其他方面有很好的提升,所以就逐渐有了出国的想法。大三上学期,我还在保研和留学之间纠结,最终促使我做出决定的是我明确了自己以后从事经济学研究的方向。经济学其实是一个舶来品,如果你想接受一个很好的经济学训练,可能其他地方没法提供更好的平台,所以我觉得留学是不二之选。大三下学期,我放弃了去北大经院硕博连读的机会。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可惜,但我真的已经想清楚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放弃这次机会也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我开始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留学这条路上。大四上学期,我决定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当时觉得港中文的研究型硕士项目很适合我,因为申请研究型硕士的话,虽然门槛会比授课型的硕士要高,但会更注重科研经历和潜力,这跟我的科研经历和兴趣契合,并且一般会直接申请博士。另一方面我也不想给家里太多经济负担,爸妈也希望能够离家近一点,综合考虑了一下,就决定了去香港。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港中大项目优势:班级规模很小,我们这届可能就招了十几个人,在小班中会有更多的机会跟老师接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优势;丰厚的奖学金,像我们大概是每个人一个月会给一万六左右的港币,基本上你在港中文的这两年可以衣食无忧了;另外,如果以后要读博士,港中大这个项目是可以拿本校来保底。这就是说,最差也可以去继续读本校的博士,但在其他的国外高校比如伦敦政经,杜克还有威斯康星这些比较传统的经济学项目都是没有办法保证的,可能我比较厌恶风险吧,我觉得来港中文应该算是最好的选择了。晒一下我的offer,其实还收到了牛津的offer,不过港中文是全奖,所以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港中文。我的准备▌语言成绩我在大二的寒假第一次考了雅思,当时基本上是裸考,主要是想试一下自己的实力,了解哪些地方需要提升。当时第一次总七分,但是小分是五,口语比较低。所以我在大二暑假的时候二刷,当时运气比较好,口语拿到了七分,但是总分还是七,小分六,总觉得有点不甘心,但三刷也没能超越。我当时没报辅导班,因为我更倾向于自学,而且感觉辅导班价格也不是很低,索性就自己去上网查资料自学。▌GRE我大三上开始准备,也是陆续考了几次。大三暑假包括整个申请季的前半期,我还在不断备考、查分,然后决定要不要再战。GRE备考,也是我自学,它的单词量要求很大,所以前期主要是背单词,然后刷题,看范文等。▌文书大概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写第一稿文书,经过不断修改,十一月底,我提交了港中文的申请,当时可能已经改了大概有二十版了。我觉得文书一方面是自己去捋清思路,确定哪些地方可以提炼出来加进去,其他就是最好能找一些比较专业的native speaker帮助修改,我就使用了芝士圈的文书修改服务,芝士圈的文书导师帮我润色语言,并对我的一些内容结构提出了建议,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帮助。芝士圈文书导师William Duncan▌其他准备因为我当时申请了包括香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很多地方的学校,所以准备的材料比较多,最后也就多寄了一些包括简历、个人陈述以及我之前写的那篇义务教育的文章翻译版,后来还专门为港中大写了一封研究计划,虽然这只是它博士项目要求的,但我当时也都提交了。我最后的申请背景:本科院校:中央财经大学GPA:90.86 IELTS 7使用服务:文书深度修改、简历深度修改、文档翻译、学术文章润色、留学行家咨询文书顾问:William Duncan录取信息:香港中文大学我的建议成绩提高成绩总没错了。我大学期间喜欢在课堂上集中全部的精力,包括仔细听讲,然后做好笔记。一些关键的课程,可能会用手机录音,等到期末的时候,复习的任务会轻一点,而且整个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也会记得比较扎实。还有一点可能就是需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像我们宿舍,大家的成绩都很好。我觉得好的结果跟整个宿舍的氛围是分不开的。科研享受过程。大学期间,我觉得最值得的收获可能就是跟着导师写了一篇论文,这篇文章现在已经在经济研究的二轮审核当中了。当然论文的成就其实不是很重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像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大概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期间一直在不停的查文献、找资料,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这种技能,也不断的跟老师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这对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另外还有整个做研究过程中的心态调整,这些都对以后从事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从功利的角度来说,香港那边大部分项目都是一年制的授课型,我申请的是两年制研究型的,所以申请难度会更大一点,也更强调申请者的研究潜力。因此我写的这篇义务教育的论文对我帮助很大,面试的时候,我提到自己一篇论文正在被经济研究所审,这些老师也表现得很有兴趣。我觉得参加面试的所有十个大陆学生中,我成为最早拿到offer的一批,跟我的研究背景是分不开的,像我知道的包括厦大和港科的硕士,其实都没有拿到offer。心态申请季中,大家的心态都是起起落落的,可能会面临一些压力。我当时语言成绩没有考到满意的分数,一直到十一月的时候,还在报考试,所以处在一种比较焦虑的状态,想最后再去拼一拼。但现在想来其实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准备。然后还有就是一些来自保研同学的诱惑,当看到他们已经开始吃吃喝喝各地浪,自己心里难免会有一点失落。但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有优劣,既然已经确定这条路,那就要坚定的走下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 芝士圈留学(ID:MyDocumate)
专注高考、大学、考研及读博欢迎关注:博雅燕园英国或者英联邦地区的硕士,基本都是一年制的,包括学术型和授课型。授课型“速成”的特点很明显,这不用说了;即使是实际花费的时间一般需要15~18个月的学术型,也依然脱离不了比较“速成”的特点。这一特点,就连G5的硕士,也不例外。通常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英国硕士,认可度往往明显低于同层次的其他国家的大学,即便是G5,也不例外。像牛津、剑桥的一年制硕士虽然也很好,但认可度往往还是低于美国的哈佛、斯坦福、芝加哥等同级别的大学,尤其是申请读博,即便是牛津、剑桥的硕士,申请其他国家的大学,也未必能得到高度认可。比如,我一个本科校友,在牛津读了一年制硕士,申请哈佛大学的博士成功,但哈佛并不认可他在牛津的学习经历,如果进入哈佛大学读博,必须补修硕士课程,正常情况,需要八年才能完成博士学业。不过,牛津的硕士在英国本地的大学则认可度很高。这位校友后来顺利地申请伦敦大学学院的博士成功,四年后完成学业,回国进入了一所211大学任教。虽然G5比我们的华东五校在世界大学的声誉和实力强很多,但认可度这个事儿,不能简单地与学校划等号。根据不少实际案例来看,可以粗略地说,英国G5的硕士,无论是就业还是回国读博,其认可度大致相当于内地华东五校的硕士。从现实看,去英国顶尖大学念了一年制硕士,要么继续留在英国读博,要么回国后直接就业。打算回国后再读内地大学的博士的人,其实并不太多。如果读了G5的硕士,确定回国读博,一般来说,需要是学术型硕士为佳,能走的路子,通常有两条:申请考核或者参加公开招考。申请考核,G5的硕士自然是可以的,相对比较省事,但要求较高,需要有硬件——一定量的文章,如果是人文社科类,内地985大学通常需要一两篇SSCI的文章,理工科则是SCI的文章。有较高级别的文章, 就是最关键的硬件,容易获得导师的认可甚至青睐。当然,如果能获得推荐信,那就更好了。如果没有一定分量的文章,也没有其他优势,比如在G5期间的平均GPA也不高,一般来说,申请考核内地一流大学,是很难通过的。公开招考,这个就没太多值得谈论的了,要点无非两条:考试过关只是基本,获得导师认可才是关键。这种路径,自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过这是最常见的路子。这几年,内地大学读博的路径变化比较明显,很多大学对于博士招收,越来越倾向于直博生和硕博连读,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导师和学校来说,往往都是很有效率的。然后,剩下的名额,越来越倾向于申请考核的方式,这也是有效率的路径之一。公开招考似乎越来越不被大学及导师“待见”,一些大学的不少专业方向留给公考招考的名额寥寥无几,有些方向压根就没有公考招考的名额。所以,如果走公考招考的路子,信息搜集很重要,选对学校和方向很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硕士,整体来说,在国内的认可度虽然不算很高,但其博士就不一样了,尤其是G5这样的顶尖名校的博士,回国后认可度很高,通常其认可度不会低于北大清华的博士。如果要进高校,一把来说,211的肯定没问题的,985也不是太难——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到英国读了顶尖大学的硕士后,如果还想进一步深造,多数人都愿意在英国名校念完博士再回国的重要原因。
人物介绍罗海铭,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四川省优秀志愿者,曾在中银国际(上海) 软件开发部实习,参加学校2+2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在伯明翰大学学习期间专业排名第四,获伯明翰大学international achievement award。获得剑桥大学集成光电系统专业1+3硕博连读项目offer。从成电到伯明翰再到剑桥,罗海铭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朝着目标前进,纵前路漫漫,却也靠着一股韧劲披荆斩棘,走向了当初设下的目标。确定了目标就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从交谈中你也许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意气风发、充满活力并且十分善于沟通和表达的男生。2016年刚进成电时,罗海铭被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所吸引,他积极地投入到社团和各类公益活动中,大一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志愿者的称号。只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开始就定下了读研目标的他,从大二开始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学业上。大二一年,罗海铭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这一年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学习之余他还参与完成了一个大创项目。他决定挑战自己,便申请了学院与伯明翰大学的2+2项目。“很感激学校在出国交流这方面给予了学生很多机会和平台。另外,就是要感谢我的辅导员,她对每一个学生都很上心,了解我们每个人的状况,然后会有针对性地给我们很多方向和建议。“哪有那么多天才,不过是百炼成钢在伯明翰的两年,对于罗海铭来说是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语言的障碍、专业的深入学习、能力的要求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在成电的两年学习,带给他的不只有丰富的经历,更有坚韧的意志。“到了伯明翰大学后,我比大二时更加刻苦。伯明翰大学的课程设置对个人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很多实验所需知识只会在课堂上提一下,更多的是需要自己课后了解。”罗海铭几乎是住在了图书馆和实验室,提升英语能力、阅读专业文献、不断地研究实验……说起最刻骨铭心的经历罗海铭想起了之前做的一个大实验。实验总共有六步,中间有大部分需要查找文献资料进行自学,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上课没有提及过的内容。当时大部分同学都停在了第三步。“真的很难,但是不想被人看轻。”他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一起泡在实验室,查代码、反复测试、不断推翻重来。“我们那段时间经常要在实验室待到凌晨三四点,熬夜、通宵的次数都数不过来。不过实验成功的时候内心特别自豪——整个年级八十多个人,全部完成的也只有六个人,而且全部是中国人!”罗海铭说。能吃苦、肯坚持、不放弃,他以专业第四的成绩完成了在伯明翰的学习并且拿到了international achievement award奖学金。专注和坚持照亮通往目标的路在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时,罗海铭提到了两门课,一个是大二的《应用光学》,另一个是在伯明翰大学上课期间学到的一门《Advanced Communication》,这两门课程使他对光子和通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感觉光子在很多方面的运用,如传感、通信,甚至在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基础技术。将光子电子结合起来的光通信是我目前最感兴趣的方向。我最后分配的剑桥导师就是做这个方向的,所以我决定去剑桥。”提到海外名校的申请过程,罗海铭回忆说是“激动中带着一点忐忑”,当时布里斯托、爱丁堡、伦敦大学学院的录取通知都陆续收到的时候,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却杳无音信。中间他也尝试过转专业申请帝国理工学院,但因为和本专业关联度不高没有成功。“那段时间情绪特别低落,会有点怀疑自己。等来牛津和剑桥大学面试通知的那天,心跳得特别厉害,又兴奋又慌张。”尤其是剑桥大学的面试是提前两个小时通知的,这意味着他没有足够准备时间,一个小时的面试,关于之后的研究方向、关于毕业设计的相关问题,面试官一次一次的,是对思维逻辑的考验……“其实最紧张的时候还是剑桥大学面试完发来邮件的时候,手都在抖。”因为对于光电的热爱,最终罗海铭选择了剑桥的1+3硕博连读项目。生活就好像一盒巧克力,他的这一块是甜的。熬过的每一次夜、在图书馆的每一次专注、每一次不肯放弃坚持到底的恒心都成为了他前行路上的星星,照亮他走向目标的路。抓住机会,勇往直前提起大学生活,罗海铭更多的是对学校的感激。“身为一名成电的学生我非常骄傲,学校就是我们强大的后盾,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持。”看到有很多和他条件相当的外校同学申请这个项目但却并没有拿到理想的offer,罗海铭认为,“是我们学校的教授在光电领域做出的贡献以及学长学姐的勤奋努力,让国外院校对于成电的学生多了一份信任和肯定。”回首四年的大学生活,罗海铭感觉有苦有乐。成电丰富的课外活动锻炼了他团队协作、敢于沟通的能力;学校提供的机会给了他更广阔的平台让他展翅翱翔;“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鼓舞着他在前行路上刻苦钻研不轻言放弃;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教导也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他也给有意向赴海外的同学们提了建议,“一定要把握住学校给予我们的良好的平台和机会,努力提升自己”。“Life may not always be a fairytale, but wish you a happy ending.”谈及未来,罗海铭认为困难、麻烦肯定少不了,“我希望那时的我仍能想起这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完成学业后,罗海铭希望能回国为光通讯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是一件幸福的事,而利用所学知识去改善人们的生活则是我的最高目标。”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采访、编辑:微视野工作室 常文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