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从之游者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互联网蓬勃发展背景下,金融与互联网融合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被发明以后,信息化逐步渗透各个行业,在早期,金融行业通过ATM机以及POS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提升了效率。90年代互联网蓬勃发展之后,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极大的加强,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进一步加深。1997年第一家网上银行招商银行网上银行诞生标志着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开启,2000年后在电子商务崛起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突破时间和地域的束缚,提供贴近方便的金融服务,客户覆盖面广泛且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在2004年以后进入了高速成长期。根据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等十个部委共同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与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根据产品类型划分,互联网金融可分为两大类型: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综合型互联网金融和以分期乐为代表的垂直化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总体概括来说,新兴的商业模式业态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互联网+理财”三大主流模式,分别诞生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余额宝”“花呗”“借呗”“微粒贷”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此外,互联网金融不仅包括对原有金融行业的资源重整与连接,还包括了对全新商业模式从0到1的孵化,典型的就是线上众筹。2019年,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发布与实施,保持了与前几年的一脉相承。监管部门始终坚持“审慎、严谨”的总态度,在当前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更加规范且具体。首先,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于那些影响范围大、具有创新特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部门严守行业底线,诸如在大数据违法和APP盗取个人信息安全方面,2019年治理治理升级并严加防范;其次,在区块链、P2P借贷、互联网保险等具体领域和业务层面,监管为不断细化管理,对政策以及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并征求意见,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最后,金融科技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2019年《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颁布,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乃至有关行业指明方向并统筹未来规划。2019年,海外互联网金融机构呈现出三个主要的明显特征:(1)、免费化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海外众多互联网以及在线金融机构开启了新一轮的竞争和比拼。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交易免费化趋势。从2019年10月开始,海外众多Broker(经纪商)纷纷提出了免佣金政策,而2019年,毫无疑问是全面免费的新时代。(2)、并购化当免费化成为海外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生态布局的第一步后,强者恒强,超级航母概念也同样适用,并购化就为第二个主要特征。(3)、创新化创新一直是金融机构吸引新老客户的重要手段,在经历了免费化和并购化之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保持对新客户的吸引力以及让更多的老客户参与交易,不断创新成为海外金融机构必须做的事情。2019年,金融科技已从新潮的概念变为人人皆知的一个行业。根据零壹智库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共有1212笔项目获得总计3831亿元的融资。2019年融资规模出现小幅下滑,但融资数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金融科技进入从投资到应用的新赛道,人工智能、人脸支付以及智能相关的业务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海外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也逐渐意识到金融科技的应用价值,特别是FAMGA(Facebook、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五家互联网公司,简称“FAMGA”)纷纷开启了AI人工智能收购与投资的热潮。面对前期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乱象不断,在面向未来金融科技时代时,监管也不断创新,开启了金融科技监管的新时代。合规科技(RegTech)和监管科技(SupTech)先后成为金融领域的新热词。目前,全球监管科技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国发展情况差异显著。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均对监管科技进行过定义,但是由于侧重点不同,暂未形成统一口径的官方定义。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ct Authority,FCA)最早提出了监管科技的概念,认为监管科技指金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利用新技术更有效地解决监管合规问题,减少不断上升的合规费用。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IF)则认为,监管科技是更加有效和高效地解决监管与合规要求而使用的新技术。而投资教育网站Investopedia则从产业角度定义了监管科技企业:专门提供技术手段帮助金融机构高效、低成本地满足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要求的科技公司。我国政府重视监管科技的应用,并从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站位定义了监管科技,将其和防控金融风险有机结合起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提出“要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当下,我国监管科技规章制度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央行、证监会纷纷开启了多项内容的探索。除了在监管科技的顶层设计外,各监管主体也进行了多项监管科技产品的尝试。2019年,央行、沪深交易所、证监会都纷纷开始监管科技实践应用。当下,金融科技监管当下正渐入佳境。

久矣

报告: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来源:金融时报作者:胡萍日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创新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治理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呈现三大发展趋势。数据治理更加规范2018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要求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应用、提升数据价值、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等。且要求数据治理时要遵循“全覆盖”原则,即应该覆盖机构的全部数据生命周期。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将进一步加强数据治理。合作进一步加强从全球来看,各国政府和企业都逐渐认识到数据共享带来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大数据的发展需要不同机构间进一步加强合作,将个人、企业、政府的数据进行整合,把私有大数据变为公共大数据。在国内合作方面,金融机构发展对数据依赖程度高,预计互联网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数据将不断融合,金融机构将可以获取更多电信、电商、医疗、出行、教育等数据,数据资源将日趋丰富。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金融机构还将加强与国外公司的合作,通过成立试验室、合资公司、并购等方式,在大数据创新和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国领先的金融机构还将进一步输出自身大数据能力及服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放化及生态化日益明显目前,无论是互金企业还是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构建或融入生态圈,在生态圈中开放金融产品及服务、数据能力、技术能力等。2018年,已有多家银行推出了开放银行模式。浦发银行推出了API Bank模式,以API方式将该行的产品及服务向合作伙伴开放,该行已发布的API服务达180多个,生态圈合作伙伴包括银联、携程、蚂蚁金服等。中国建设银行也推出了开放银行模式,将服务和数据能力以SDK、API的方式向外界开放,同时,该行还强调科技驱动及创新文化,已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未来,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开放化及生态化将日益明显,积极构建开放生态圈的企业将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反之则可能面临冲击。

三性

互联网金融年度报告:发展回顾、商业模式及未来展望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2019 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回顾:冬去春欲来 改弦当更张1.1. 市场发展概述:市场寒意不断 新方向春欲来 1.1.1. 回顾整体:行业两级分化明显 2019 年,互联网金融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具体而言:从 2014 年到 2018 的 5 年间,“互联网金融”每年都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但在 2019 年,互联网金融却“缺席”当年 的政府工作报告。梳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金融的表述,措辞分别从健康发展、异军 突起、规范发展到高度警惕风险,再到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显示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经历了 从快速发展到规范整治的过程。2019 年为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冬天毫不为过,2019 年政府 工作报告没有直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表述,但报告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加强普 惠金融服务、壮大数字经济”等表述,同样给寒冬之下的互联网金融新方向:充分利用人工智 能技术、大数据等优势,面向普惠群体实施便利的互联网类的金融服务,做到支持实体产业 发展,加强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这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互联网金融领 域的应有之义,也是互联网金融今后发展的方向。而另一个现象,则是在资产新规以及正规金融机构的引领下,我国的个人财富管理行业 正快速发展。2019 年,不同类型的互联网财富管理机构以及平台不断崛起,传统财富管理机 构无论是证券、基金、第三方理财公司积极拓展线上和线下渠道,财富管理行业正改变银行 渠道一家独大的局面。2019 年 10 月,公募基金投顾业务正式实施,而在第二批该项业务的 试点机构中,三家公司腾安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珠海盈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蚂蚁(杭州)基金 销售有限公司均为互联网基金销售公司,互联网金融融合财富管理业务成为了行业新突破点。 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 2019 年是资管新规转型过渡期实施的第一年,财富管理的供给端--不 同类别的金融机构均谋求业务转型,顺应资管新规的要求;其次,正规的财富管理机构发行 的标准化、净值化产品逐渐被投资者所接受,在破“刚兑”的监管要求下,非标产品、资金池类、 P2P 以及庞氏化互金理财产品的风险、违约事件令投资者在财富管理方面更加成熟和理性, 正规财富管理机构结合互联网金融思维拓展业务并发展壮大将成为 2020 年以及未来的主流 趋势。两极分化下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冬去春欲来。1.1.2. 政策梳理:一脉相承 指明方向 2019 年,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发布与实施,保持了与前几年的一脉相承。监管部门始 终坚持“审慎、严谨”的总态度,在当前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更加规范且具体。首先,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于那些影响范围大、具有 创新特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部门严守行业底线,诸如在大数据违法和 APP 盗取个人信 息安全方面,2019 年治理治理升级并严加防范;其次,在区块链、P2P 借贷、互联网保险等 具体领域和业务层面,监管为不断细化管理,对政策以及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并征求意见,促 进市场健康发展;最后,金融科技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2019 年《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 划(2019—2021 年)》的颁布,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乃至有关行业指明方向并统筹未来规划。1.1.3. 资本市场:股价大跌 资产贱卖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 2019 年资本市场的表现可谓惨淡。从上市数量来看,2019 年全年互 联网金融企业仅有 2 家成功在海外上市,分别为 2019 年 5 月上市的上海嘉银金融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你我贷母公司)和 2019 年 8 月上市玖富普惠的集团公司(玖富数科)。相比于 2017 年的 7 家和 2018 年的 10 余家,2019 年互金企业海外上市可谓创历史新低。除了上市进程 变缓、上市数量减少之外,在 2019 年全年,除了玖富之外,统计在内的所有的互金家上市公 司的股价均跌破发行价。除了互金企业在海外直接上市外,几年前国内上市公司纷纷布局网贷业务,资本市场最 为典型案例就是曾经的多伦股份,2015 年公司宣布整体转型互联网金融将证券更名为“匹凸 匹”(谐音 P2P),上市公司与互金企业经过短暂的甜蜜期后,从 2016 年开始,不少上市公司 逐渐撇清与网贷平台的关系,或是抛售或是清退,有的企业甚至是贱卖互金资产。红星美凯 龙、*ST 运盛、盛达矿业、东方金钰、天源迪科、高鸿股份等公司纷纷对 P2P 业务进行了剥 离。2019 年,这一进程更是加速,大连控股、宝鹰股份两家上市公司宣布剥离互金资产,2019 年 12 月,奥马电器拟 2 元转让中融金 100%股权,熊猫金控 1 元甩卖熊猫资本的全部股权, 2 家上市公司对互金资产的贱卖也彰显资本市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态度,行业的危机正在 蔓延,改弦更张的时代就要到来。1.2. 行业变革:转型正进行 改弦当更张 1.2.1. 变革趋势一:网贷行业加速取缔后转型方向明确 从2019年1月175号文提出坚持以退出P2P为主要工作方向开始,网贷行业拉开了2019 年以“清退”为关键词的序幕。到了 2019 年年末,各地监管部门、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积极响 应,推动辖内网贷机构风险处置工作,其中湖南、山东、重庆、河南、四川、河北、甘肃、 山西等多个省市发布公告,辖区内没有一家机构完全合规并通过验收,取缔辖区内所有网贷 平台,对辖区内的网贷平台实施“一刀切”式清退。网贷行业的生存走到了重要关口。2019 年,不少网贷平台用实际行动进行转型,政策也 支持资质良好、股东实力较强的企业转型突破。2019 年 7 月,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明确指出:“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 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2019 年 11 月,互联网整治小组和网贷整治小 组联合下发《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为行业给与 了多一条道路选择。根据统计,不少头部有实力的公司已经储备了丰富的业务牌照,变革之 路顺理成章。1.2.2. 变革趋势二:国内互联网巨头布局海外金融市场 2019 年,国内互联网巨头 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的说法逐渐淡化,而前几 年被热议的新兴互联网搅局者 TMD(头条、美团、滴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互联网公司 总市值来看,由于今日头条和滴滴目前仍未上市,市值采用 2020 年 1 月份发布的《2019 胡 润中国 500 强民营企业》中的数值。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和腾讯保持较高市值,美团则超越 京东成为第三,而拼多多超越百度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未来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分成 以阿里和腾讯的头部 AT,以及美团、头条和拼多多 MTP 三家为主的新势力。从 BATJ、TMD 变为 AT、MTP 就是一种明显的变革趋势。相比于 2016-2018 年在金融领域的大布局,2019 年互联网公司在金融业务保持了相对 谨慎的态度,一方面是由于政策约束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 2018 年以来腾讯、阿里、京东 等企业纷纷调整内部架构,互联网企业从原先粗放管理转型到精细化管理。从国内到国外, 互联网公司在国际金融科技领域的积极布局是 2019 年亮眼的变化。尤其是腾讯和阿里,持续 加大海外金融科技的投资并购力度,在新兴市场诸如印度,仅腾讯和阿里 2 家就投资入股了 十几家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百度则注重 B 端的 AI 以及 AR 技术投资,美团、拼多多和百度 虽然投资有限,但也积极布局在线支付以及零售领域。国内互联网企业投资风向的变化,成 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 2019 年另一个重要的变革趋势。1.2.3. 变革趋势三:场景与存量的 2.0 拓展时代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 Quest mobile 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9 年 6 月,中 国手机网民数量为 8.46 亿,增速已经从几年前的 30%下降到目前的 3.68%。同样的中国移动 互联网月活跃用户也呈现出陡降的趋势,截止到 2019 年 9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为 11.33 亿,2019 年 1-9 月用户仅增长了 238 万,而去年同期的增长数量是 4607 万,中国移 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增长率仅为个位数的 1.3%。行业新用户、新客户的增量 1.0 时代走到了 尽头。同时,互联网获客成本也不断增加,无论是电商阿里巴巴、京东还是拼多多,还是证券 公司、三方财富公司,互联网的获客成本都呈现出增加局面。当面对增量减速与获客成本增 加的剪刀差,做好场景应用与深挖存量客户成为 2019 年行业当中部分公司新的选择。 从场景应用来看,京东 Plus 会员与金融业务深度合作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场景化应用比较 典型的案例。根据京东公布的 PLUS 会员用户画像,截至 2019 年 11 月,京东 PLUS 会员的 规模超过了 1500 万,35 岁以下的年轻会员占 65%,近 60%的会员居住在一二线城市,会员 中 89%是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人群,会员中的忠诚型用户占比达 98%。因此,京东 PLUS 会 员天然就是优质的金融客户资源,银行信用卡部门积极开展与京东联合营销服务,诸如中信 银行与京东金融推出的京东 PLUS 联名卡,分为金卡和白金卡两种,金卡额度一般在 1 万—5 万元之间,白金卡的额度在 5 万以上,联名卡可以免费续期 PLUS 会员,使得金融场景与会 员服务深度绑定。从深挖存量来看,手握数量庞大客户资源的智能手机商 2019 年纷纷看到了存量市场的 金融商机,互联网金融的实践逐渐从软件 APP 端走向了硬件制造商端。2020 年 2 月,OPPO 和 Vivo 联手收购重庆市九龙坡区隆携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为 OPPO 和 Vivo 布局互联网 金融领域再次增加了筹码。我们相信,在面对新增流量减少以及获客成本增加的大环境下, 丰富的场景应用合和深挖存量客户的时代即将来临。 1.3. 2019 年全球互联网金融行业:浪潮退去 回归价值 1.3.1. 海外市场数字货币:冰与火之歌 (1)、比特币地位日益巩固 2019 年是比特币诞生的第 11 年,相比于 2018 年比特币的大起大落,2019 年全年比特 币运行稳健,IOC 龙头地位日益巩固。2019 年,比特币全年的交易量超过 2017 年和 2018 年两年的总和。2017 年,比特币仅 有约 0.87 万亿美元的交易量,2018 年翻了一倍为 2.2 万亿美元,到了 2019 年,比特币全年 的交易量比 2017 和 2018 两年综合还要多 1 倍,交易量为 6.1 万亿美元,这也侧面应证了比 特币的地位日益巩固。(2)、 Facebook 的 Libra 前途未卜 2019 年 6 月 18 日,有 27 亿用户的全球社交媒体巨头 Facebook 发布了数字货币项目“天 秤座计划”(Project Libra)的白皮书,打算建立一套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体系。Libra Association(天秤座成员)初始的组成成员可谓阵容强大,其中包括区块链行业的佼佼者: Coinbase、BisonTrails、Xapo、Anchorage;知名电商企业:Ebay、Farfetch;支付领域的 巨头:Visa、PayPal、万事达;网约车行业的领头羊:Uber 和 Lyft 等 28 个企业组成。然而, 承载着 Facebook 巨大野心的 Libra 发行之路异常坎坷。自白皮书发布以来,Libra 就遭到了 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质疑甚至是抵制。此外,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多家巨头宣布退出 该项目,截止到 2019 年 11 月,已经有 6 家企业退出,初始成员仅剩下 22 家。关于 Facebook 未来如何发展?2020 年 1 月,Facebook 的 CEO 扎克伯格发布了未来十年愿景规划,但只 字不提 Libra,各国对于这种由私人企业主导的、无法定权利的数字货币几乎均持否定态度, 转而研究央行主导的货币。2019 年 12 月,欧美日等多国央行表态研究探索“央行数字货币”, 这从侧面印证了数字货币是确定的时代潮流,新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来临。 1.3.2. 海外互联网金融机构呈现出的三特征 2019 年,海外互联网金融机构呈现出三个主要的明显特征:(1)、免费化 从 2019 年下半年开始,海外众多互联网以及在线金融机构开启了新一轮的竞争和比拼。 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交易免费化趋势。从 2019 年 10 月开始,海外众多 Broker(经纪商) 纷纷提出了免佣金政策,而 2019 年,毫无疑问是全面免费的新时代。(2)、并购化当免费化成为海外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生态布局的第一步后,强者恒强,超级航母概念 也同样适用,并购化就为第二个主要特征。2019 年 11 月 26 日,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 斥资 260 亿美元收购亚美利(TD Ameritrade);2019 年 11 月 28 日,根据 FoxNews 消息称,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欲收购美国合众银行(US Bancorp)和亿创理财 (E-Trade)的股 权。海外金融机构的并购化趋势与国内券商如出一辙,都在向超级航母金融机构靠拢。(3)、创新化创新一直是金融机构吸引新老客户的重要手段,在经历了免费化和并购化之后,市场竞 争日益激烈,为了保持对新客户的吸引力以及让更多的老客户参与交易,不断创新成为海外 金融机构必须做的事情。以在线免费券商 Robinhood 为例子,在其官网的 Blog 介绍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 2019 年 12 月,Robinhood 上线了 Fractional Shares(零星股交易服务), DRIP (Dividend Reinvestment Plan 股息再投资计划), and Recurring Investments(定投服务) 三项创新服务内容。1.3.3. 海外金融科技市场:技术从投资到应用2019 年,金融科技已从新潮的概念变为人人皆知的一个行业。根据零壹智库的数据显示, 2019 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共有 1212 笔项目获得总计 3831 亿元的融资。2019 年融资规模出 现小幅下滑,但融资数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金融科技进入从投资到应用的新赛道,人工智能、人脸支付以及智能相关的业务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海外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也逐渐意识到金融科技的应用价值,特别是 FAMGA(Facebook、 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五家互联网公司,简称“FAMGA”)纷纷开启了 AI 人工智能收购与 投资的热潮。在 FAMGA 中,苹果在 AI 人工智能领域的收购高居榜首,自 2010 年以来,苹 果共进行了 20 项 AI 收购,其次是谷歌完成了 14 项收购,微软完成了 10 项收购。除了 FAMGA 等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之外,实体企业也关注金融科技的融合,美国新能源汽车制 造商特斯拉在 2019 年积极投身金融科技领域。2019 年 9 月,特斯拉在官网上线智能保险(线 上保险)业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特斯拉拥有所有司机行为和车辆技术性能的实时数 据,包括摄像头记录和传感器读数,因此它可以准确估计事故的风险和维修的成本。还有一 个原因,那就是作为一家颠覆传统行业的科技创新公司,特斯拉敏觉得切入金融科技,契合 了当前的时代精神。截止到 2020 年 2 月 12 日,特斯拉的市值达 1383 亿美元,成为了仅次 于丰田的全球市值第二高的汽车企业。 2.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传统机构科技赋能,新型机构回溯本源2.1. 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化模式:探索前进 场景应用丰富 2.1.1. 互联网信用:灰色地带后的严监管 (1)、互联网个人征信行业:悲喜交加的 2019 年 第一,2018 年,我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个人征信业务公司:百行征信正式成立营 业。数据显示,2019 年 10 月,百行征信拓展机构数突破 1200 家,其中,750 家机构已与百 行征信签订信息共享协议,500 家机构已开发 API 接口,并分步骤实施系统接入。百行征信 个人征信系统,已收录自然人信息主体数突破 1 亿人,信贷账户数超过 1.2 亿个,向市场推 出个人信用报告、特别关注名单和信息核实核验三款产品。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征信市场 发展空间巨大,个人征信业务前途无限。第二,百行征信是八家发起设立的征信机构在 2019 年经历了多事春秋,部分征信机构自 身由于无法从事个人征信业务从而转向 B 端征信甚至是灰色产业。总结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的 2019 年,“悲喜交加”无疑是最佳的形容词。伴随着腾信、蚂 蚁、平安三家机构拒绝向百行征信接入数据以及考拉征信、鹏元征信涉及灰色产业,互联网 企业从合作再次走向了信用生态的闭环,个人征信背后的利益市场开始出现矛盾与分歧。个 人征信未来如何发展演绎,成为互联网金融 2020 年甚至未来 5 年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2)、大数据行业:制定规范、重拳治理违法行为 全球大数据的发展仍处于活跃阶段,根据国际权威机构 Statista 的统计预测,全球数据 量在 2020 年有望达到 50ZB(十万亿亿字节),2020 年全球大数据市场的收入规模将达到 560 亿美元。随着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智能手机 APP 数量成倍的增加以及用户隐私意识相对匮乏, 大数据泄露、信息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全球各国纷纷开始关注个人信息以及数据安全问题。中国在 2019 年开启了大数据行业的监管,行业面临自诞生以来最艰难的时刻。截至 2019 年11 月,警方共立案侦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 29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288 人,缴获公民个 人信息 4.68 亿余条,涉案金额近亿元。除了加大对大数据违法行为的处罚,国内更是推出一 系列数据隐私安全相关的征求意见以及制度,数据安全方面的立法进程明显加快。2019 年 1 月 23 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 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决定自 2019 年 1 月至 12 月,在全国范围组 织开展 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中国对大数据安全的整治力度和决心全球 首屈一指。虽然 2019 年大数据安全相关制度密集发布,但从法律法规分布来看,我国的数据安全法 律法规分布在各个部门中和各个制度当中,呈现出缺乏统一的上位法管理。2018 年,十三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的“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包括了《个人信 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经过 2019 年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以及全社会对数据信息安全意识 的觉醒,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立法时代,将会在 2020 年开启新的篇章。 2.1.2. 互联网银行:“新风口”带来新时代 从银行网点排队叫号办理业务到 ATM、无人网点和智能服务机时代,从柜员人工服务到 电话银行、手机 APP 自助服务,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银行这只“大象”,始终是 IT 化、信 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执行者。进入 2019 年,银行以“大象转身”的姿态全面融入金融科技 生态圈,虚拟银行、APP 资源、7*24 小时无人智能银行等尝试都可能成为互联网银行未来的 新风口。(1)、融合风:金融科技融入银行生态圈 国内银行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2019 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 2018 年“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中,披露了各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其 中,平安银行 2019 年金融科技占总营收比例为 2.98%排名第一,在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金融科技占总营收占比较高,分别为 2.17%、2.21%和 2.11%。各家银行已经将金融科技融入企业发展的生态圈,金融科技成为企业发展战略或业务执 行的一部分。在大数据方面,不少银行已经在精准营销、风险控制、反洗钱反欺诈等方面做 出了探索;在区块链技术方面,供应链金融、票据业务等得到应用;在人工智能方面,账户 分析、产品推送、智能 APP 等方面都国内都有实践;在云计算方面,云端产品和服务降低了 企业成本与能耗,云储存提高了银行储存的效力。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曾表示,唯一可能从 根本上改变和颠覆银行商业模式的只会是科技。(2)、整合风:银行业整合 APP 资源 手机银行 APP 是互联网银行最为典型的特征,针对不同业务,银行有面向普通客户的手 机银行 APP,有以电子账户展示为主的直销银行 APP,有聚焦信贷业务的借贷 APP,有理财 购物或者指定客户的理财 APP 和校园银行 APP。然而,不少前期上线的银行 APP 逐渐出现 营运维护不到位、获客能力变弱、客户体验变差、同质化服务严重等情况。因此,整合银行 APP,成为 2019 年互联网银行一个显著的特征。我们梳理发现,2019 年,各银行明显了减 少了 APP 数量,银行 APP 的整合时代悄然来临。 金融 APP 备案制又加速了 APP 整合的进程。2019 年 12 月 3 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召开移动金融 APP 备案管理工作试点启动会议,首批参与试点的共有 23 家机构,其中就有 来自银行的 16 家。APP 备案制实施后,发布、管理、维护 APP 都将会纳入到备案管理,拥 有数量众多 APP 的各家银行,若要完成所有 APP 的备案则需要大量人财物成本,这势必会 在 2020 年加速各家银行整合 APP 的决心。(3)、虚拟风:香港与新加坡虚拟银行牌照 按照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定义,所谓的“虚拟银行”是指主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传送渠道 提供银行服务的公司,不开设实体分行,但其本质还是银行,其主要业务仍以存款、贷款和 汇款为主,再附加一部分的代销理财产品、保险和创新服务。截至 2019 年 12 月,共有 8 家 香港虚拟银行获得批准。香港虚拟银行最大的特点更易的操作性,香港地区作为金融试验区,内地势必成为影响 的主要范围,内地客户今后只需要通过虚拟银行 APP,就可以轻松实现投资、理财、外汇、 股票、保险等操作交易。尤其是港股交易方面,2013 年以来,内地居民前往香港进行在线交 易的人数和交易量持续上升,虚拟银行正式实施后,内地居民客户可以利用虚拟银行开展便 捷的互联网化银行操作,这就是虚拟银行牌照的价值。2.1.3. 互联网证券:财富管理时代的全面竞争 (1)、财富管理融入互联网证券范畴 进入 2019 年,随着资管新规不断推进、海外证券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入场、保险 资管权益比例不断提升,居民百姓财富管理需求高涨,而证券行业以经纪业务佣金和利差为 代表的传统收入不断下滑,积极拥抱财富管理行业成为证券公司转型的首选。在这样的转型 趋势下,券商 APP 向财富管理倾斜改造就成为证券公司转型的“前哨阵地”。2019 年以来,多 家证券公司进行了升级换代,证券公司进入智能交易竞争的全面竞争时代。(2)、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 除了继续加大对 APP 的改造外,2019 年,不少证券公司的资管部门和产品条线,积极 与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进行合作,实施券商行业财富管理输出。目前,几大主流互联网理财 平台均开设了券商理财专属频道,其中,微信腾讯理财通产品数量最多,共上线 6 家证券公 司的 17 只不同类型的产品;支付宝也有广发资管、长江资管、海通资管 3 家券商资管公司旗 下 4 只集合资管计划产品,业绩基准(年化)在 3%-4%之间,封闭期以 16 天-92 天的中短 期产品; 京东金融中,将不同类型产品分别放在在稳健-定期精选和专业-浮动券商栏目中, 12 家券商及券商资管公司旗下的 15 只产品有销售。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优质券商产品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展示和销售,证券公司数字 财富管理理念也会被更多投资者接受,财富管理的全面竞争也体现在财富管理产品的个性化、 多样化、灵活化和智能化上的竞争。 2.1.4.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强劲 政策呼之欲出 根据 2019 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 年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显示,2018 年我国保险深度为 4.22%,比上年低 0.2%,而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 (GDP)之比,反映了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4.22%的保险深度不及世界平均水 平,说明了我国虽是保险大国却仍不是保险强国,保险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保险成为行业的共识。截止到 2019 年底,国内已经有众安 在线、泰康在线、易安财险和安心财险 4 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超过 100 家保险公司开展 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保险低成本、场景化、全天候、碎片化等优势也吸引众多的客户线 上进行购买保险。2019 年上半年,共有 71 家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财 产保险保费收入共 381.53 亿元,同比增加 17%。(1)、互联网保险上位法呼之欲出 2011 年以来,原保监会先后出台《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 (保监发〔2011〕53 号)、《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保监发〔2015〕69 号)等系列 文件,积极推进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其中,五年前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以 下简称暂行办法)是目前指导各互联网保险公司实施业务的主要依据。但暂行办法的施行期 限为 3 年,2018 年已经到期。五年后的今天,随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保 险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行业需要统一上位法的呼声也越来越强。2019 年 12 月 13 日,银保监会牵头起草《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再次面向公众征询方案。(2)、网络互助计划最后的疯狂 若2018年是网络互助计划全面发展的元年,那么2019年则是网络互助计划疯狂的一年。 2019 年,除了支付宝旗下的“相互宝”成功迈入一亿会员大关外,市场还有源源不断的新加入 者,2019 年 1 月滴滴上线“点滴相互”,4 月苏宁内测“宁互宝”,6 月“360 互助”正式上线,7 月“美团互助”上线,11 月百度“灯火互助”上线。国内互联网公司在 2019 年基本完成了网络互 助计划业务的布局。目前,国内网络互助计划主要分成四大梯队。然而,现有“互助计划”经营主体依旧没有纳入保险监管范畴,2015 年以来,互助行业部 分公司开展的以“互助”名义进行集资的情况引起了监管层的警觉。原保监会在 2015 和 2016 年分别颁布了《关于互助计划等类保险活动的风险提示》和《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性是非法 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严格划清互助计划与保险产品的界限。然而互助计划的监管一系列规定并没有解决网络互助这个产品自身定位的问题, 互助计划相关的监管政策仍不完备,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且个人信息保 密机制不完善,发起人仅作为项目组织者不需要承担保险赔付的法律责任,行业乱象不断。 (3)、互联网保险的未来 在 2020 年 1 月份的银保监会召开的 2020 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加大 互联网保险规范力度成为会议上的讨论也预示着监管新一年的动态,互助计划的乱象也会加 速监管的整治力度。2020 年初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各保险公司传统渠道营销、服 务受阻,尤其是保险行业保费和业务推动主要的渠道—保险代理人模式严重受到疫情的影响, 互联网服务和互联网营销被各保险公司高度重视,特殊环境下也倒逼传统保险公司提升互联 网获客、营销以及服务能力。实际情况上看,与疫情相关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不管是 4 家专业 互联网保险公司,还是平安、太平等公司,都已经陆续在互联网上开展了宣传攻势,避免与 陌生人接触,线上化、无纸化、智能化的互联网保险被客户与险企所共同接受。2.2. 基于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的机构业态:承上启下 转型明确 2.2.1. 互联网支付:后寡头时代的新格局 互联网支付机构根据参与机构的牌照业务属性,分为有清算业务和支付资质与无清算和 支付资质业务两大类别。支付领域的参与主体,再根据是否具有支付资质,是否持有中国人 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是否进行资金清算为标准,互联网支付可以分为两大类, 四主体。总结 2019 年,互联网支付行业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第一,云闪付崛起:移动支付行业两分天下或变天 根据数据显示,2019 年三季度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中稳居首位,占比为 53.58%, 第二名财付通(含微信支付)为 39.53%,两者已经占据了移动支付市场的 93.11%。2019 年, 银联旗下的云闪付成为互联网支付行业当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在用户量、APP 月活客户等指 标,云闪付都呈现指数级增长。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 24 日,云闪付 APP 用户数突破 2.2 亿, 虽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还不足和两大巨头相抗衡,但三国争霸的时代或许在不久后,成为互 联网支付领域的新格局。第二,互联网支付的强监管:整治整改与未来 2016 年 10 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启了第三方支付领域乱象对 的整治。方案中,监管明确提出三块治理内容:客户备付金管理、断直连以及无证经营。强 监管并不是没有发展的未来,我们对监管关注的三个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提出 未来的发展路径或方式。2.2.2. 互联网网贷:P2P 转型的四条路经 回顾 2019 年,互联网网贷行业发展可谓是“日暮途穷”。根据 2019 年 11 月中国人民银行 对外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的内容显示:2018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 力加大,1000 多家网络借贷平台集中爆雷,尤其是一些风险事件,对行业声誉造成了较大负 面影响,危及社会和金融稳定,规范此类业务发展成为广泛共识。2019 年,规范发展、去伪存真成为 P2P 行业的共识。但实际上从 2016 年开始,互联网 网贷行业的风险整治就已经开始。根据银保监的数据显示,3 年多的治理,全国的 P2P 网络 借贷机构数量从整治开始时的 3000 多家,下降规模超过 85%,截止到 2019 年 11 月,全国 纳入实时监测的在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 427 家,比 2018 年末下降 59%;借贷余额比 2018 年末下降 49%,出借人次比 2018 年末下降 55%;行业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 续 16 个月下降。面对行业的乱象,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网贷行业的态度也从最开始的“双降” (交易规模、违规业务不再增加)、三降”(降余额、降人数、降店面),再到 2019 年 10 月 份以来,央行以及银保监领导人频频出面,从不同角度释放出对 P2P 全面清退的决心。我们认为,以 P2P 为代表的网贷行业未来,从 2020 年开始,路径有以下四个方向:路径一:全面清退 全面清退成为 P2P 互联网网贷行业最为清晰的发展轨迹。根据 2019 年 11 月 12 日银保 监会举行吹风会李均锋的表态,P2P 的未来“主要目标是出清,主要方向是退出”。清退有四 层意义,第一层是平台遭遇到暴雷(无法登陆、平台关闭等情况)或创始人消失等,跑路式 清退;第二层是自融、庞氏骗局、非法吸储等行为被立案调查,监管式清退;第三层是由于 平台主体经营困难或遭遇大规模挤兑,导致无法收回本金,兑付苦难,破产式清退;第四层 是 P2P 平台清盘或者良性退出。需要说明的是,前三层大部分都为违法违规,属于清理类型, 最后一层属于退出类型。路径二:转型--消费金融公司 2019 年 1 月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 网贷风险专项整治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网贷平台 转型消费金融公司成为了一种可能。第一个案例,是网贷公司通过入股消费金融公司间接获 得牌照资格。2019 年 10 月,玖富数科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新疆特易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入股湖北消费金融获得当地监管批准,成为第二大股东。但实际上,玖富数科集团最大业务 依旧是 P2P 业务,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玖富数科旗下 P2P 平台玖富普惠的借贷余额为 435 亿元,出借人 47 万,借款人 335 万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 P2P 平台,甚至排在宜人贷、人 人贷之前。第二个案例,是行业龙头 P2P 陆金所的转型之路。2019 年 11 月 21 日,中国银 保监会官网发布公告称,同意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市筹建平安消费金 融有限公司。此次平安集团在上海筹建的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市场普遍认为,同处在上海地 区的陆金所会成为消费金融牌照最大的获益者。路径三:转型--小贷公司 2019 年 11 月 15 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络借贷风险专项 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 意见》(83 号文)成为网贷公司转型的另一个重要制度。但小贷公司在准入门槛条件上就已 经筛掉不少网贷平台,83 号文要求转型单一省级区域经营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 5000 万元(出资形式为货币)、全国经营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 10 亿元(出资形式为货币),首 期实缴货币资本不低于 5 亿元。同时,小贷公司首期实缴资本还应同时满足不低于转型时网 络机构借贷余额的 1/10 的要求,而符合要求的网贷平台可谓是凤毛麟角。路径四: P2P 网贷资格(备案制)试点 2016 年 8 月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P2P 业务实 行备案管理,但此后针对行业的合规检查、专项整治等监管措施陆续推进,备案制多次延期。 2019 年 3 月,媒体传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有条件备案试点工作方案》显示,监管部门 有意在 2019 年下半年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试点备案工作。然而,在前文中,我们提到 2019 年 10 月份以来,央行以及银保监领导人频频出面,从不同角度释放出对 P2P 全面清退 的决心,备案制只字未提。未来是否可以实施 P2P 网贷资格(备案制)试点,依旧存在较大 的变数。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 P2P 网贷行业不管在哪条路径的影响下,行业的借贷人数和 整体规模呈现下降和萎缩是唯一明确的大趋势。2.2.3. 现金贷:东南亚市场的退出与南亚市场的拓展 现金贷业务在国内早已经被监管关起来大门。前往新型国家经济体,尤其是 GDP 增长 快速、人口数量多、智能手机较为普及且负债率低的国家,成为以现金贷为代表的放贷企业 出海的首选。其中,印尼由于贷款的低违约率,加上人口众多等因素,使得 3 年时间拥有多 达 500 家放贷企业,潘多拉铁盒的打开也预示风暴的到来。2019 年 2,一名印尼出租车司机 Zulfandi 因无力偿还利滚利的现金贷贷款,在首都雅加达南部自杀,在自杀信中,Zulfandi 希望请 OJK(印尼金融监管机构)及当局调查、打击设置魔鬼陷阱的网络贷款。印尼随即展 开了风暴整治,据彭博社报道,仅在 2019 年前八个月,印尼金融服务监管局就关闭了 826 家无牌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其中就包括大量中国出海的现金贷公司。失去了东南亚,南亚的印度则完美匹配了现金放贷的所有条件。根据尼尔森和印度互联 网与移动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3 月,印度互联网月活用户达 4.51 亿人,仅次 于中国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但与中美高达 60%以上的互联网渗透率,印度的互联网渗 透率仅 33.68%,甚至低于印尼的 53.03%,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巨大。相比于中国, 印度的人口结构要相对年轻,0-24 岁人口占比 45%,中国为 30%,这成为印度对中国出海群 体的第一大吸引力,小米、OPPO、一加等手机厂商纷纷进驻印度就是很好例证。而年轻群 体正是网络借贷的主力军,在印度放贷,目前法律针对 NBFC(非银行金融公司)的贷款年 化利率并未明确,平台可以通过设置服务费、支付费等利息以外的费用进行获利,也就是国 内所谓的砍头息。因此在印度,实际贷款利率约最终可高达 100%以上。不规范或者监管缺 失往往带着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嗅觉敏锐的国内资本,诸如顺为资本、源码资本、复兴锐正资本、梅花创投等纷纷开启 对印度互联网金融的投资,复星投资的 Kissht 和小米、顺为资本、梅花天使、分期乐等一起 投资的 KrazyBee 都是印度一流的互联网借贷平台。而海外放贷市场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 一是当地不规范政策的逐步监管,而另一方面,则是海外市场消费者保护权益以及社会意识 形态的对抗,2019 年 10 月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名借款者因为还不起高利贷自焚,印度或许 不久也会跟随中国、印尼的脚步开启新的严监管风暴,而落入监管的现金借贷业务,终将为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最为浓重的印记。2.3. 新互联网金融模式:监管约束下的星星之火 2.3.1. 数字货币:央行法定货币加速推进 (1)、央行数字货币概念辨识2018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周小川对我国数字 货币做出了解释和说明,我国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叫做“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数字货币 (Digital Currency)和电子支付工具(Electronic Payment)的合称。数字货币根据发行主体 的不同,可以分为主权法定的数字货币、私人的数字货币(诸如 Facebook 的 Libra)和公有 链上的数字货币(诸如比特币)。(2)、我国央行数字货币 DC/EP 的分析 中国对数字货币的关注较早,自 2014 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小组以来,经过 6 年之久的研 发探索,中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DC/EP 在 2019 年多次被不同领导和机构提及。因此,我们 认为中国极有可能在 2020 年分地区分批进行试点。我国央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DC/EP,旨在替代流通中的纸币 M0(M0 指流通中的现金), 其本质就是人民币的数字化,DC/EP 就等于人民币。因此,我国 DCEP 并不像目前市场上的 数字货币一样具备投资属性。此外,DC/EP 以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加密数字串的形式存在,DC/EP 包含编号、金额 (类似纸币,编号唯一不可重复)、所有者和发行者签名等信息,坚持以央行在货币投放过程 中的中心地位,保证央行的货币调控职能的中心化模式。具体而言,(1)中心化的货币:央 行负债 DC/EP 是央行进行负债担保,与人民币可以 1:1 自由兑换,支持连接中央银行,可以 支付一切债务,具有法偿性。(2)双层营运投放体系:双层体系是指我国 DCEP 是中央人民 银行和商业银行这两层的运行投放体系,上面一层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下面一层是商业 银行或商业机构对老百姓。具体实施过程,即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商业机构, 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大众。面对大多数央行不愿意直接向公众提供数字货币服务,我国双层 运营体系对央行既不造成过多的压力,也能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3)100%准备金系统和 双离线支付:DC/EP 要求金融机构保持 100%的准备金率。因此,DC/EP 将不会有任何衍生 存款或者货币乘数效应。此外,双离线支付是指只要终端上有 DC/EP 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 络,就能实现转账、支付功能。(3)、我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DC/EP 的意义 2020 年 2 月份,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央行调拨新钞 40 亿、对流通中 现金进行消毒并下发了《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现金使用安全的指导意见》。而在我国, M0 货币仍具有较大的流通性,即便是拥有数量众多的银行卡(截止到 2019 年三季度,全国共有 74.82 亿张借记卡)以及众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国 M0 仍有 77200 亿元货币供应量。现金在印刷、防伪、人员、投放以及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成本付出,成本高、流通损耗大,实施 DC/EP 的好处就跃然纸上。2.3.2. 消费金融与小贷:重获新生 备受关注根据原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指出,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 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 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根据原银监会在《关于小额贷款公司 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对小贷公司定义:“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 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2019 年,不管是消费金融与小贷公司,都受到了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甚至是 P2P 的追捧,两个行业在经历了前期探索、发展以及相对沉寂后,终于受到全面关注。究其原因, 要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三架马车中的消费板块在国内更具前景。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 互联网网贷机构成为拥有消费金融以及小贷牌照成为生存发展的最佳选择。以平安集团为例 子,其旗下拥有银行、证券、信托、基金、汽车金融公司等多个持牌机构,更有陆金所 P2P 平台,在消费金融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此次获批消费金融公司牌照,我们认为,其目的就 是对 P2P 陆金所业务进行合规转型,这也符合当下监管的最新要求。2.3.3. 互联网理财:线上化、多元化、买方化 互联网理财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行业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客户选择更倾向在线化交易的方式。根据安永的《2019 年全球财富管理报告》显 示,2018 年有 41%客户首选移动应用端购买产品,对网站、电话等第一代数字渠道的偏好已 逐步下降,此外,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已经超过 1.6 亿人,通过互联网方式理财的使用率也 超过 20%。第二,众多金融机构发力互联网理财。除了上文提到的证券行业当下正通过多种方式步 入财富管理新时代外,2019 年互联网理财行业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布局 互联网理财行业。民营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纷纷在 2019 年布局在线理财市场。 此为,2019 年基金买方投顾模式正式落地,目前已经有三批试点机构,包括了基金公司、银 行、证券公司以及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其中,前两批试点公司均已在 2019 年年底进行了产 品以及及时方案的上报,买方投顾投模式不局限通过客户资产规模收取费用,而通过诸如盈 利情况、持有期限等标准进行收费。虽然,真正意义上的类似于海外的独立 FA(投资顾问) 买方投顾模式在中国尚未成形,但是天天、蛋卷、且慢等互联网理财平台正联合各类大 V, 尝试基金组合销售的模式俨然成为了行业潮流趋势。 3. 展望未来:蓝图已定 未来可期3.1. 顶层制度:规划蓝图定方向 最近几年,以区块链、人工 AI 智能和 5G 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技,正在重塑全球 价值链,代表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而科技结合金融,技术融入投资的金融科技时代方 兴未艾。 2019 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 (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我国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 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这是我国第一份指导金融科技发展的全面规划,其内 容丰富全面,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初创企业还是监管部门,每一个 置身其中的单位组织,都必须将《规划》作为企业发展的蓝图,去指导金融科技的行动规划。 我们认为,《规划》是跨时代意义的一项顶层制度,而互联网金融正是进入到金融科技时代。3.2. 行业创新:金融科技转化落地 从 2019 年开始,金融科技从学术概念成为一个个可以实践操作的应用。此次,我们仅展 示几个较为突出的领域。(1)、区块链技术的全面发展 2019 年以来,区块链成为金融科技细分领域中最热的板块。2019 年 10 月 24 日,中共 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 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地 政府、企业、高校积极展开行动,根据统计,截止到 2020 年 2 月底,已经有 20 多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将区块链技术写入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区块链已经成为发展新一轮金融科 技竞争的制高点。除了政策支持外,更多的企业也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应用,统计显示, 在 2012 年国内区块链相关公司数量不足 300 家,而到了 2019 年 11 月份,国内区块链相关 公司增长到 3 万家左右。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众多企业的参与无疑会让区块链技术得到更 为广泛的实践。统计显示,2019 年申请区块链的专利情况相比于 2018 年,呈现出大规模的 增长。期中,阿里巴巴、平安以及腾讯(含微众银行)三家在区块链专利申请上排名前三。在场景应用方面,已经有不少金融机构开展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尝试,在跨境支付、跨 境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ABS)、电子发票等应用场景已有项目落地,作为后 互联网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其分布式、防篡改、高透明和可追溯的特点,有效的解 决金融当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非法篡改等“道德风险”,可以减少企业成本,提高效率,与 金融行业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随着区块链的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在 提出自己的区块链解决方案,相信今后金融行业会有更多的区块链技术落地。 (2)、组织架构日益完善 2019 年,金融科技除了在制度规划、应用实践等层面硕果累累外,在金融科技实施的主 体组织架构上,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2019 年,金融行业当中的银行、证券,非金融机构 当中的互联网企业甚至是监管机构都在 2019 年新设或筹备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开展专业的 金融科技服务。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从业务、应用技术等微观层面上的产出,逐步延伸发展至战略规划、 组织架构、场景拓展甚至是对外服务等宏观层面的布局。基于外部大环境与趋势的影响、金 融机构内生发展诉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纷纷布局设立金融科 技子公司,作为公司化运营的法人主体,利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在商业模式、服务模式、 创新机制、人才培养、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与尝试。未来,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 司的发展潮流,俨然成为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后最为热门的组织机构和战略布局竞争领域。3.3. 综合展望:金融科技监管时代面对前期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乱象不断,在面向未来金融科技时代时,监管也不断创新, 开启了金融科技监管的新时代。合规科技(RegTech)和监管科技(SupTech)先后成为金 融领域的新热词。目前,全球监管科技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国发展情况差异显著。尽管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均对监管科技进行过定义,但是由于侧重点不同,暂未形成统一口径的官 方定义。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ct Authority,FCA)最早提出了监管科技的 概念,认为监管科技指金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利用新技术更有效 地解决监管合规问题,减少不断上升的合规费用。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IF)则认为,监管科技是更加有效和高效地解决监管与合规要求而使用的新技术。 而投资教育网站 Investopedia 则从产业角度定义了监管科技企业:专门提供技术手段帮助金 融机构高效、低成本地满足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要求的科技公司。我国政府重视监管科技的应用,并从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站位定义了监管科技,将其 和防控金融风险有机结合起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提出“要强化监管科技 (RegTech),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 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当下,我国监管科技规章制度体系建设逐 渐完善,央行、证监会纷纷开启了多项内容的探索。除了在监管科技的顶层设计外,各监管主体也进行了多项监管科技产品的尝试。2019 年, 央行、沪深交易所、证监会都纷纷开始监管科技实践应用。诸如,央行开展的反洗钱监测分 析二代系统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证监会运用大数据分析打击内幕交易、上交所的“公司画像” 系统平台、深交所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了初步筛查和日常提示等。当下,金融科技监管当 下正渐入佳境,具体表现在:首先,在《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中“第五节 加大金融审慎 监管力度”里,有多处关于监管科技的多项内容表述,诸如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加大 监管基本规则拟订、监测分析和评估工作力度,加强监管协调性;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运 用现代科技手段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建立健全创新管理机制等。未来,我们认为,金融科技监管会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监管新设的机构,诸如 2019 年 12 月, 证监局已经试点搭建科技监管局)、专门的金融科技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制度框架。 其次,在 2018 年的互联网金融年度报告中,我们曾经对金融科技监管的新方向--监管沙 盒展开了详细的解读,最后我们也写到,“国内尚未有统一的安排与部署,建立“沙盒监管”的 模式依旧值得金融科技行业去不断探索。”2019 年,监管沙盒正式在国内落地。2019 年 12 月 5 日,央行公开表示,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同一天,北京金融 局官网披露,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中国版“沙 盒监管”。作为未来监管科技创新发展条件下可被应用的监管模式之一,监管沙盒就是一个金 融科技创新的“安全空间”,在这个安全空间内,所有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约束会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调整(或是提高约束,或是降低参数指标),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金融科 技创新的活力,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 第三,2020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公示 (2020 年第一批)》公告,对 6 个拟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应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6 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涉及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城市商 业银行、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科技公司等多家机构,主要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区块链、API 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涵盖数字金融等多个应用场景。但也需要注意 的是,技术始终处于无边界(无国界)、跨越式(螺旋式)的发展中,过宽或者过松的监管科 技都不利于金融科技行业健康的发展。因此,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并回归本源的监管科技, 才是金融科技企业、监管与全社会想看到的最终结果。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华宝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米夏尔

各国互联网金融都怎么管?

02:22全球主要经济体每一次重要的体制变革,往往都伴随着重大的金融创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远远晚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但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到底该如何规避风险?把握好背后的尺度边界呢?

瞻明

2019网络金融黑产研究报告

报告从银行安全从业者的视角出发,对2019年网络金融黑产技术手段、欺诈手法等进行剖析,并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对黑产防控思路进行了探讨。作者: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安全攻防实验室一、序言2019年,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内银行关注的焦点,在金融科技的创新驱动下,银行正在朝智慧银行、开放银行、生态银行的方向发展。数字化银行的大潮下,银行业务模式更加灵活、开放,在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体验的同时,也引起了网络黑产更多的关注。工商银行高度重视与网络黑产的对抗,依托蓝军团队,在2019年成立行业首个安全攻防实验室,在严守生产系统安全、保障金融科技战略转型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与黑产斗争的经验,本次编写的《2019网络金融黑产研究报告》,从银行安全从业者的视角出发,对2019年网络金融黑产技术手段、欺诈手法等进行剖析,并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对黑产防控思路进行了探讨,希望抛砖引玉,与银行同业共同打好对抗黑产的持久战。二、 2019年网络金融黑产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层面对黑产的重拳打击和各类专项治理,传统模式的黑产形势有所收敛,不法分子为了躲避制裁,更多地转向后台,其技术手段也不断升级,手机云控养号、基于人工智能的风控系统绕过等产业链进一步深化,针对金融机构的新型钓鱼、第三方跳板攻击威胁持续增长,互联网金融机构与网络黑产的斗争博弈进入了白热化状态。针对网络黑产的新变化,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安全攻防实验室(以下简称“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以银行从业者的视角,结合2019年网络金融业的各类安全事件、安全态势,总结了2019年网络金融黑产呈现出的六大趋势。趋势一假冒App卷土重来,第五代钓鱼攻击成新威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钓鱼网站、伪基站的大力打击,传统的钓鱼网站、仿冒App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在2019年,我们发现一种通过仿冒App嵌套诈骗网站的新型钓鱼欺诈模式,钓鱼攻击威胁有抬头趋势。借贷为名,诈骗为实传统的网络钓鱼以骗取用户的账户、密码等身份信息为目标,而新型模式下,不法分子以金融机构的借贷业务为名制作仿冒App,并伪装成人工客服,以“借贷资金解冻”等理由诱导用户转账,实施诈骗。新型钓鱼App特点钓鱼5.0时代根据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多年来与钓鱼网站的对抗经验,此类钓鱼手段属于我们观测到的第五代钓鱼手段,其传播方式、特点、目的与之前四代均有所不同:从诈骗手法看,不再以骗取用户密码为目的,而是通过虚假人工客服方式进行欺诈,使得用户自行转账;从技术角度看,部署方式为轻量级仿冒App嵌套诈骗网站的模式,一个诈骗后台可以对应多个不同机构的仿冒App。由于轻量级的仿冒App开发成本很低,在封禁后能够通过快速的复制、扩展“死灰复燃”,而后台诈骗网站不具备假冒网站特征,在定位、举证、封禁方面都存在较大难度。历代钓鱼手法及特征新型钓鱼的传播途径逐渐转向社交App、公众号平台等渠道,较前四代钓鱼模式更为隐蔽,给监管和封禁带来了更大挑战。趋势二黑产上云,相关产业链进一步深化近几年,黑产从业者已经形成了从信息收集到资金变现的完整黑色产业链闭环。2019年,黑产的资源积累、技术能力和软硬件配置明显提升,甚至与云端结合:上游封装攻击工具,通过API接口访问提供云端服务,下游通过调用群控、IP秒拨、打码、接码等云服务实现攻击工具的无缝集成和快速部署,伴随黑产上下游的高效紧密配合,一条技术更为先进的黑色产业链逐渐建立。黑产供给链云控养号,黑客开办“养殖场”云控系统主要用于黑产批量操作、引流营销,通过在手机上安装接收指令的客户端,利用网络传输云主机的操作指令,达到一人操作成百上千台设备的效果。目前,云控技术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为“养号”,“养号”是指黑产团伙在账号注册完毕后,不立即进行使用,通过真实设备进行“饲养”,通过机器模拟人工操作,增加账号的可信度,从而绕过企业的各类风控检测及封禁策略。对于各类黑灰产、羊毛党来说,“养号”可以算得上是他们产业链的关键一环,而大规模的云端“养号”,也已经成为网络黑产得以运转的基础。手机云控平台示例云端秒拨,IP封禁已无用武之地IP是黑产的核心资源之一,而黑产获得 IP 资源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升级:从早期通过匿名代理,发展到通过虚拟化ADSL技术获取海量IP资源(俗称“秒拨”),使得企业针对IP封禁方式的传统对抗手段面临新的难题。2019年,黑产通过秒拨实现攻击源的多发性和难以预见性,由于秒拨IP池巨大,单台秒拨机可获取整个地区运营商IP池中少则十万、多则百万量级的IP。同时,由于秒拨IP和正常用户IP取自同一个IP池,秒拨IP的使用周期结束后,会流转到正常用户手中,所以区分秒拨IP和正常用户IP的难度很大。在此基础上,黑产对秒拨做了升级,称为“云拨”,通过把多个地区的秒拨资源打通,就可以实现在单台秒拨机上拨到全国上百个地区的IP资源。云拨对外提供服务的价格仅几十元/月,其提供的IP可覆盖全国数百个城市。黑产从业者的资源投入规模、黑色产业链的发展速度都远超想象,对黑产的认知如果停留在初级阶段,势必导致对抗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等,从而增加防御难度。趋势三骗子套路翻新,新式金融“杀猪盘”横扫全国2019年,“杀猪盘”诈骗方式有所升级,从走感情路线的“甜蜜陷阱”晋升为理财投资的专业骗局,而此类诈骗主要针对私盘贵金属、私盘理财等业务开展。新型“杀猪盘”诈骗套路为“寻找目标-取得信任-怂恿投资-赚取小利-大量投资-投资亏损-销声匿迹”,诈骗分子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诱骗受害人在私营投资平台进行投资,结合“杀大赔小”、行情伪造等手段,通过小额利润“喂养”用户,当用户投入足量资金后,操作盘面卷走用户资金,达到“杀猪”的目的。金融“杀猪盘”作案流程金融“杀猪盘”案件频发,警方加大打击力度2019年,多地警方破获了通过虚假网络投资平台进行金融“杀猪盘”式诈骗的案件:8月,安徽警方破获特大网络投资平台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9月,广东警方在“净网”行动中破获一起利用金融投资平台实施诈骗的案件,抓获嫌疑人107名,扣押现金160余万元,冻结资金1300余万元。同时,山西、福建、上海、青岛等地警方都曾破获相关案件,涉及金额均高达上千万元。上述诈骗方式涉案范围广、人数多、金额大,且其利用的私盘金融业务与银行开展的投资理财业务范畴类似,银行同业需要加以关注,提前做好监测和预防。趋势四外忧转向“内患”,App供应链风险加剧随着近年来应用商城安全审核的加强,以及App签名、加固等防护技术的成熟,通过二次打包假冒App进行钓鱼及木马植入的攻击手法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黑产将目光转移到SDK供应链。在互联网金融App研发过程中,广告、支付、统计、社交、推送、地图等服务一般通过调用第三方公司SDK工具包实现,同时与政府、社保、企业、金融同业合作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嵌入合作方SDK。由于SDK开发者的安全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可能导致SDK存在安全漏洞,成为攻击宿主App或客户手机的跳板,甚至有黑产故意发布预留“后门”的SDK,以便收集用户信息或执行恶意操作。由于SDK引入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一旦被黑产利用,会造成极大危害。移动端供应链流程千款App遭恶意SDK嵌入,恶意行为向产业链上游转移2019年4月24日,公众号“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称,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追踪到一款恶意SDK子包,该恶意子包已“潜伏”在xx家园、xx影音、xx文学等数千款移动应用中,潜在影响用户可能超过千万。这款新型恶意SDK主要瞄准各类中小型应用,其目的是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通过恶意操作实现广告刷量并获利。该SDK通过将恶意子包嵌入正规移动应用,达成对应用分发渠道的复用,实现触达千万级用户的效果。软件供应链污染工信部治理App隐私问题,供应链SDK问题突出2019年12月20日工信部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通报显示,61个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其中金融借贷类App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在61个被点名App中,47个与第三方SDK违规收集客户信息有关。趋势五便捷与风险共存,第三方支付代扣成重灾区2019年,第三方支付代扣接口滥用导致的风险较为突出,个别支付机构对收款人的真实性审核不严,黑产得以通过代收业务便捷盗取客户资金,甚至通过违规出售、转让系统接口,将代收业务应用于非法交易场景。2亿元资金被盗,“三不同、一不通”引起黑产注意2019年12月,湖南法院审结了一起利用第三方支付代扣接口实施信用卡诈骗的案件,诈骗金额高达2亿元。不法分子以公司名义与多家支付机构签订代扣协议从而开通代扣渠道,在不需要银行卡密码、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扣取他人银行卡资金。案件中,不法分子通过赌博网站等灰色场景获取他人的“三不同、一不通”银行卡(“三不同”即手机号码归属地和银行卡的开户地址、身份证地址不同,“一不通”是指手机号码打不通,通过以上信息判断这些银行卡内的钱是非法的钱,即黑产圈中所谓的“黑卡”),然后以他们成立的公司名义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开通的代扣通道,窃取“黑卡”内的资金。硬件植入木马,超500万手机成为养号工具近期,央视曝光了新手机被植入木马病毒,成为黑产团伙“薅羊毛”工具的事件。事件中,黑产团伙通过在老年机(功能手机)主板中植入了木马,被植入木马的手机一旦插卡使用便会主动将被害人手机号码发送给黑产团伙,下游黑产利用被害人手机号码注册电商账号,电商平台发送验证码后,手机中的木马程序自动截获、回传验证码短消息,木马程序还具有一定隐蔽性,能够对受害人屏蔽包含验证码的短消息达到持续控制受害人手机的目的。被植入木马程序激活的手机号码有500多万台,涉及功能机型号4500多种,受害者遍布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趋势六AI vs AI,黑产对抗转向人工智能战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工程化、实用化,网络金融业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手段对传统黑产进行了“降维打击”,而黑产为了突破企业的防护与封锁,在各类攻击中也引入了AI技术,出现了以人工智能对抗人工智能的情况,企业和黑产已经从猫捉老鼠的“躲猫猫”变为算法和模型的正面对垒。智能人脸识别遭遇“智能人脸伪造”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界的广泛应用,黑产从业者利用Deepfake等开源深度学习算法发起攻击,逐渐将人脸“代认证”发展为成熟的黑产产业。2019年11月,黑产从业者在某社交类App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破解人脸认证并“变脸”为某知名艺人,这项技术也在网上被售卖,售价仅888元。网店售卖人脸代认证2019年,工业界和学术界也对人工智能攻击开展了大量研究,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一直密切关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情况,以下是重点跟踪的两项业界的研究成果。人脸融合骗过AI之眼2019年12月,英伟达(NVIDIA)公开了第二代人脸生成算法StyleGAN2的源代码,可以根据五官、发色生成自定义风格的人脸图像。基于StyleGAN2也可以结合多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融合,生成同时具备模板图像特征与目标图像特征的合成图像,达到欺骗人脸识别的目的,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人脸融合实验Google验证码被突破,智能人机识别技术面临失效威胁近几年,用于区分普通用户与“机器人”的人机识别工具通过引入AI技术,识别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其中,由谷歌研发的reCAPTCHA v3 可以说是业界最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在不干扰用户、不执行验证任务的情况下完成机器人和普通用户的区分。2019年4月,来自法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声称,通过利用强化学习技术自主学习鼠标移动路径,完成了对reCAPTCHA v3的破解,成功率达到了 97.4%。利用强化学习探索鼠标路径黑产博弈正在进入AI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更像一把双刃剑,能够提升便利性及安全性,然而一旦被恶意利用,也会带来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三、 新手段对抗新威胁2019年,黑产对抗企业防护的手段不断升级,给网络金融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固守传统的安全防护模式已经无法确保企业和用户免受不法分子的欺诈。为此,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积极探索各种综合防护手段,从新维度、新视角实现对新型黑产的防护。手段一基于感知推理开展风险监控和主动防御传统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大多基于规则实现,但随着黑产对抗不断升级,黑色产业链手段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基于规则的风控体系很难应对灵活多变的黑产攻击。为此,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积极探索基于感知推理的风险监控和主动防御方法,结合本体论对感知推理的实现思路进行了研究。银行业存在交易数据量大、业务种类多的特点,黑产攻击容易被淹没在海量数据中,跨越空间与时间实现基于推理的风险感知和干预的难度很大。后续安全攻防实验室会持续与同业及学术机构进行广泛交流,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基于本体论的全流程监控和主动防御手段二多管齐下,规避AI对抗攻击风险随着黑产对抗转入AI战场,针对人工智能算法的对抗攻击已经成为黑产攻防的研究热点。对抗攻击利用了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固有缺陷,仅对正常样本进行针对性的微小扰动就能形成攻击样本,而业界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检测与防御方案。对此,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开展了AI对抗攻击研究,尝试从算法、应用、监控三个角度规避AI风险。AI对抗防护三要素从算法角度,通过分析开源代码,对算法鲁棒性和复杂程度进行评估,利用多算法、多模型的融合避免黑产从业者猜测具体的模型算法和结构。设备风险识别多层决策树示例从应用角度,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对安全性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模型策略,并引入数据合法性校验、容错控制等安全补偿措施,缓解对抗攻击带来的风险。从监控角度,加强对应用人工智能算法的业务场景监控,重点分析高频、高并发交易,及时发现人工智能算法失效的风险。手段三加强第三方SDK安全管控,谨防“祸起萧墙”常言道,要“御敌于外”,随着开放银行等业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合作方SDK嵌入的场景快速增多,合作方供应链带来的安全风险让“御敌于内”也成为业界防护难题,对App整体进行安全扫描、加固等传统防护手段已经不能有效实现风险覆盖。为降低第三方SDK可能引入的安全风险,需要采用多重手段对合作方SDK进行管控,具体包括通过合同约束、安全审核、隔离防护、监控处置等四个维度实现对第三方代码引入的全生命周期、全局体系化的风险控制。四维度合作方管控方案四、 结束语金融行业与网络黑产的斗争正在逐渐升级,正面战场方面,黑产针对银行的定制化、智能化攻击更加难以防范,金融行业与网络黑产在生物识别、反爬虫、黑产设备识别等技术方向的对抗博弈还将持续;侧面战场方面,在开放银行的发展趋势下,各种信息泄露事件、不安全的第三方为网络黑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总体来看,金融行业在未来还将面临来自网络黑产的巨大风险防控压力。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在与黑产斗争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覆盖业务全流程、各阶段的风险主动防控理论。面对逐渐严峻的对抗形势,仅靠企业自身去对抗黑产存在着不小的局限,未来,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将加强与互联网标杆企业的交流学习,并希望与同业机构携手,增进沟通合作与经验分享,共同构筑抵御网络黑产的安全长城。声明:本文来自FCC30+,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

刘勇: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互联网金融

文/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金融科技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热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新经济模式不断涌现,金融需求更强调智能与便捷,金融供给更重视合规与结构优化。金融科技已成为国家金融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金融科技依托新技术支持,使得原有金融服务难点得到缓解,金融改革更加“脱虚向实”。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金融科技强调的是金融和科技的结合,落脚点在科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和安全技术等底层关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化。2018年,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在认真研究整个金融科技生态后,编制了金融科技产业链图,完整描绘了整个金融科技生态,从科技支撑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主体,最后到场景应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科技支撑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互联技术和大数据;成果转化主要包括孵化器、加速器,研究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行业主体包括了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新技术企业、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场景应用主要涵盖金融服务、安全监管、生活服务、城市治理等。底层是基础设施,包括监管科技、大数据征信、支付清算、IT系统升级和交易市场。科技对于金融的促进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浅层次方面,而是开启了“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2017-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持续升温,金融科技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影响各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传统金融中心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政策,拥抱金融科技的发展,挖掘前沿技术中蕴藏的经济增长红利。从国际上来看,金融科技行业呈现北美洲和亚洲引领的态势,其中美国和中国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导者。从国内金融科技发展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领域总投资额约473.61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已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重地,具有较好的金融科技发展前景与潜质,并相继出台金融科技支持政策与措施,支持金融科技发展。2019年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提出研究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具有现实性与必要性;2018年10月,北京发布《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提出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金融科技创新与服务中心;2017年,深圳福田区发布《关于促进福田区金融科技快速健康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在金融科技方面推出若干创新举措,推动深圳福田区的金融科技发展;除此之外,上海、杭州等地都在金融科技领域出台具体政策,明确了发展愿景。2019年6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指出,我国金融科技企业整体实力明显上升,“北上深杭”成为百强企业集中所在地;成立5-10年的企业最多,大数据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普遍度最高,金融科技回归技术本源成趋势。金融科技在金融方面的应用金融科技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以移动互联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互联技术,以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以密码技术、量子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为代表的安全技术。在金融领域,这些新兴技术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促进的,一方面,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依靠这些技术推动自身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催生了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监管科技等新兴领域。对于银行来说,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出现了新型银行模式,即开放银行。“开放银行”的建设离不开对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就金融科技的底层重大技术来看,需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还有一些尚在发展的前沿技术。当然,不同技术的成熟度和可应用程度的差异性也影响到银行科技创新的技术路径选择。“开放银行”变革的驱动力,与金融科技创新一样,其供给侧驱动因素是不断演进的新技术和变化的金融监管,需求侧影响因素则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与消费者偏好。金融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应用——保险科技,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普遍适用于金融服务诸多领域的基础技术,也包括和保险行业应用场景结合相对更加紧密的车联网、无人驾驶、基因诊疗、可穿戴设备等应用技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保险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挑战。一是冲击保险理论基础。大数法则、精算理论、统计理论是保险风险计量的核心技术基础,金融科技使得保险机构风险计量的数据来源由抽样、历史、静态的数据变为全量、实时、动态的数据。二是商业模式亟待革新。金融科技背景下,保险客户可以很方便地获得产品、费率、服务等信息,对个性化保险产品和服务需求强烈,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并且消费日趋场景化、高频化、碎片化,未来的保险商业模式将更加注重以客户为中心,对于以产品为中心运营的传统保险机构带来挑战。监管科技是指在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的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基础,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合规成本为目的,以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监管创新。目前中国的监管科技仍处于萌芽状态,对于监管科技的认识研究多以学术研究为主,实际应用监管科技的企业较少,是一片仍待开发的市场。金融科技在赋能传统金融业的同时,自身也超越了“工具”的范畴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如,智能投顾(Robo-Advisor)和供应链金融。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通过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等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自动计算并提出组合配置建议的在线投资顾问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立足于产业供应链,根据供应链运营中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针对供应链参与者而展开的综合性金融活动。它既不同于传统的银行借贷,也有别于风险投资等其他形态的金融活动。2017-2018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黄金期已经到来。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参与主体中,科技赋能方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进一步推动供应链金融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广阔,但高速扩张下的安全风险和行业规范问题难以忽视。因此,金融科技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新技术带来了新型金融风险。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科技在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新类型风险。比如说,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相对较高,新技术可以提升风险评估和定价的精准性,缓解信息不对称,能够降低传统的金融风险。但是,因为新技术应用对数据可得性和质量的高度依赖,风险评估会存在一定偏差,甚至出现“算法歧视”问题,带来业务风险、技术风险、网络风险的叠加和外溢效应,甚至产生新的排斥形式。对待新技术的态度,既不能唯技术主义,过高估计金融科技带来的效益,也不能因噎废食,缺乏前瞻性、战略性布局,而是应当将其放在更长的经济发展周期中审慎考察,在严格管控传统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新风控险系统。二是新技术改变了传统金融市场运行方式。在交易层面,新技术推动了一般金融业务的表外化,也催生了新型金融业态,其法律关系不同于资产负债业务,风险很容易从金融机构扩散到公众。在市场层面,数据集中催生事实上的金融业跨行业、跨市场经营,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增大了系统性风险。在跨境体系层面,金融科技也对监管的有效性构成挑战。比如,在全口径的跨境收支业务层面,现行的外汇指令银行系统是办理跨境收支业务的中间枢纽,是外汇管理数据采集的关键环节,对目前的监管体系构成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三是新技术对现行监管体系提出挑战。对于监管而言,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鼓励创新和控制金融风险之间取得平衡。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新型金融风险,还带来了金融业务环节、商业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因此,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对有效的金融创新加以引导、对无效的金融创新加以限制便显得十分必要。监管沙盒对于金融创新要采取更加包容的监管态度,避免监管过严对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阻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应当积极借鉴监管沙盒的理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快监管工具创新,探讨创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测试金融创新”的新型金融监管工具,以此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促进金融创新,从而不断提高消费者福利、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目前,我国实施监管沙盒仍处于理论探讨之际,一部分地区的“监管沙盒”已开始付诸实践。近日,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透露,央行会同相关部委,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个省市开展金融科技应用的试点。这次试点,叫中国版的监管沙盒,一开始就设计了风险补偿和退出机制,可以推倒重来。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未来,金融科技会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为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更多新手段。在整体发展趋势上,金融科技行业进入结构优化期,数字经济引擎功能将持续显现。2013年到2017年的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实现了正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6.6%,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1.97万亿元。在这一阶段,过剩的产能会不断出清,发展质量持续上升,整个金融科技行业进入结构优化期。未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时代特征不断显现。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数字经济引擎功能将持续显现。在商业模式方面,金融科技企业赋能B端、服务C端将成为未来主流商业模式。随着人口红利不断丧失、产品需求不断升级和竞争逐渐白热化,C端获客成本攀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拓展空间不断下降,而以B端为目标客户的企业因为客源稳定等原因逐渐脱颖而出,金融科技赋能B端带来的收益和未来成长性高于C端。金融科技企业赋能B端将成为未来主流商业模式。在监管方面,金融科技“强监管”迈入常态化,监管科技等新型监管模式将成主流。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的监管将更加严格。在新的技术环境下,金融机构面临的七大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会以更具隐蔽性、波动性和挑战性的形式展现。因此,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脱虚向实是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监管科技等作为新型监管方式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发挥余地。监管科技本身属于高科技产业,具有实时追踪、前后端呼应、技术调控等优点,不仅顺应科技和金融的发展趋势,而且落地性强,效果突出。在技术方面,核心技术“ABCD”(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将进一步引领金融科技纵深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赋能属性将进一步增强。根据Gartner全球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以及对金融科技技术的系统分析,以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和大数据(Big Data)为核心的“ABCD”将进一步引领金融科技纵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ABCD+”技术生态圈,整个格局更加清晰。在行业发展方面,转型开放银行将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经阶段。过去几年,银行、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公司一直在合作推出新的应用和服务。大型银行也在内部创建API,并与小型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合作,整合创新技术。未来,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会使传统垂直整合的银行价值链不断碎片化,金融脱媒趋势越来越明显,转型开放银行将成为银行业应对金融科技冲击的重要策略。到2022年,开放银行有望在零售和中小企业市场创造至少72亿英镑的收入机会。在人才方面,金融科技人才紧缺,人才培养建设将走向专业化、体系化道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导致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巨大,人力资本成为金融科技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未来金融科技进入结构优化期,对人才的专业性、复合性、实战性要求会更高,市场对适应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发达城市政府和相关企业采用各类措施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例如北京市在《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中明确提出通过建立金融科技研究基地,组建金融科技院系或设立专业方向,培养一批金融科技拔尖人才。深圳市福田区于2018年3月为首批金融科技青年人才培训基地授牌。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建设将走向专业化、体系化道路。本文转自:金融电子化,经作者授权转发,本文编辑:杨慕铭我们期待您的来稿欢 迎 订 阅深刻|思想|前瞻|实践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智库型全媒体平台

嗅之

周延礼:中国是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的国家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6月29日,由《华夏时报》与洞见传媒联合举办的“新金融新趋势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参事、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以市场拓展场景应用为动力、以投资机构及资金认可为缺一不可促进力的金融科技发展新阶段时代已来临。过去是模式创新驱动,而未来将是金融科技驱动业务发展。周延礼提到,中国是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的国家。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移动支付飞速普及。网上支付用户4.75亿。网民使用网上支付比例64.9%。其中,手机支付用户4.69亿,年增长率31.2%,网民手机支付比例67.5%。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交易规模58.8万亿元,截止2017年支付宝、腾讯两大巨头占据超93%市场份额。移动支付将成为网民购物常态支付手段。周延礼介绍,金融科技使金融普惠、共享程度提高,金融科技实现新经济新业态结构性重组。同时,金融科技思维直接融入到实体企业运行、金融底层功能从企业行为转成政府行为,形成更加健康的金融科技生态经济管理模式。对于金融科技管理与风险监管方面,周延礼提出,国家支付体系需要一步完善、互联网征信应用一体化、金融科技风险特征仍非常明显、金融科技法律体系初步完善。此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作用加强、大量数字金融设备将全领域替代金融专家职能。然而,随着金融科技跨市场跨行业的发展迅猛,金融服务供给侧日益多元化,传统监管理念的栅栏方式是否仍然适用?简单隔离方式防范风险,跨行业监管如何升级?尤其金融科技虚拟化、无国界化、技术水平高、法律缺位等问题,使风险管理非常复杂,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在业务操作方面、技术方面以及相关法律方面都存在风险,对金融安全防范体系甚至经济安全有可能造成性的威胁。总体而言,各国目前重点强化对网络融资和电子货币的监管。其中电子货币监管,各国差异显著。全球国家和地区对比特币大致持正面、反对和保留三种态度。在正面态度之下,亦有将其视作商品与货币之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将比特币归类为大宗商品。欧盟最高法院判定比特币为一种货币,而非商品,即电子加密货币为欧盟范围内合法的支付方式。而对于具体金融科技类别的监管,各国存在较大差异;对支付的监管规则各国目前相对成熟。周延礼认为,金融科技还处在发展阶段,面临着很多不知晓的业务与监管的挑战,如各国对全球跨区域性的支付、P2P网贷、众筹、保险、科技、智能投顾、机器人理财,以及区块链,比特币等合作监管方面,应该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就P2P和众筹而言,美国按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决定适用的法律及监管机构,P2P和众筹一道纳入证券市场的行为监管框架;欧盟和英国对众筹和P2P等业务主要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进行监管,比如,英国对P2P网贷和众筹等都明确了最低资本水平等审慎监管指标要求,并要求投资类众筹要加入英国金融服务补偿计划,类似商业银行的金融安全网设计;法国将P2P借贷业务视同银行业务,适用银行监管。而区块链等技术本身及其影响还处于探索阶段。就中国而言,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监管,积累了不少国际最佳实践。既能追求科技创新发展空间,创新服务模式,让金融构建更加完整、更加包容、更加可触及、更加高质量的服务,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在中国发展,又能严守底线,得到国际普遍好评。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才性

生存还是毁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到底该怎么看?

遥记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元年的时候,那一年余额宝类货币基金才刚刚出现在互联网,没有人能够知晓互联网基金将有怎样的发展;那一年P2P业务才刚刚兴起,没有人能够明白这是怎样的跌宕起伏;那一年众筹、移动支付才刚刚有了点起色,没有人能够知道互联网金融将会怎样改变世界。如今,五年过去了,我们目睹了互联网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乱到规范的每一步,大浪淘沙只有怎么样的企业才能在这个市场上最终存活下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到底揭示了怎么样的金融进化奥秘?一、诚信到底对金融意味着什么?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有机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以第三方支付为入口,以互联网基金为发展基础,以P2P小额信贷为盈利模式,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交互和快速传播特征,在中国互联网的大潮之中快速发展了起来,在2013-2015年的时间内,由于互联网金融有着远低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门槛,所以一时间大量企业涌入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些企业很多连金融是什么都还没能完全弄清就开始玩起了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借助高大上的名词,各种名人的代言,给自己的企业做背书,然而实际上却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合规事件,然而似乎民众却是那么的好骗,究其根源在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口头禅,然而中国不会理财的人口却占据绝大多数,即使是金融业的从业者不会理财的也大有人在。其次,中国人资产增值的渠道太过匮乏,无论是股市、期货甚至房地产都是有钱人的游戏,一般的投资者根本无从下手,再加上资本市场的庄家控制权极大,一般投资者根本连门槛都进不去,从而导致了大家对于低门槛投资品的苦苦追求。在这个两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给某些互联网金融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庞氏骗局击鼓传花,最终想着骗到一个是一个,从来不去管谁是那最后倒霉的一棒。最终我们见证了一家又一家几百亿规模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倒下,这么多年吹尽黄沙始到金,终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的有识之士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以银谷在线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ICP经营许可证、ICP备案、诚信网站认证、企业信用评级、网贷备案登记,将诚信作为自己的准绳,通过诚信验证,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诚信化的服务。二、风控是一柄怎样的利剑?所谓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资金的运行流转的过程中风险永远相随,互联网金融由于其自身的虚拟性特征,以及信息真实性验证的障碍,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入市门槛很低,在互联网金融本身就隐藏着高风险的特征,一开头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都不明白什么是风险,盲目想把借款金额做大,盲目追求成交量的高企,但是实际上的结果就是企业各种危机频发。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风控,从根本的逻辑上来说,金融的本质其实是没有创新的,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风险的分散和大数据的核心竞争力。银谷在线提出的大数据+小额分散的模式真正回答了互联网金融的风控到底该怎么做,全方位的风控体系,利用全系统化作业,实现严谨的风控流程流转和技术手段落实。风险本身就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一旦互联网金融机构学习传统金融机构大搞大额交易的话,由于用户本身的风险承担能力不足,很容易引发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做互联网金融就要会创新,一方面通过模式创新将借款额度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只进行几千元到几万元的小额信贷,并以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作为对象,从而降低出现大额风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对接支付清算数据,从而通过大数据模型评估风险的可能,进一步降低风险。三、规范如何成为市场的共识?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频发的时候,2016年一年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达到1741家。当时有人疑问,互联网金融还有未来吗?然而数据给出了答案,2016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0638.72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网贷成交量(9823亿元)增长了110%。高增长带出了市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可,但是到底该怎怎么办?监管层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合规,2016年监管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网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全面覆盖,8月14日下发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最具“杀伤力”的是提出“存管银行应对客户资金履行监督责任,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不得委托网贷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发,由于规定了个人单个平台借款超过20万元的P2P网络借贷上限,被称为史上最严监管。然而,监管之后并没有把互联网金融机构管死,反而是让互联网金融机构更认可了规范发展的共识,各家企业都纷纷与商业银行签约,以资金存管的方式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的发展,比如银谷在线与西安银行的银企直连,都是为业务发展更加规范所作出的努力,更是实现了资产端跨越式发展,多业务方向、多资产类型、多资金规模、多风险特征、多期限的综合性资产端。提升资产端整体的风控水平和更好的满足客户多种风险、期限和收益需求。四、金融科技引领着什么样的方向?当诚信、风控、规范成为市场的主流的时候,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用其无可匹敌的优势改造着互联网金融的每个领域,“金融科技”早就脱离了标签化的概念,根据东方银谷首席战略官牛立超的判断,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新技术的应用不再是受制于研发, 而是苦于没有使用的条件和场景,当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技术能够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起到明显作用,这就是金融科技的场景化作用。可以说未来场景金融将会是市场发展的方向,如何构建金融科技与实际场景的有机结合将会成为一个真正发展的主流。未来,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在加快金融创新步伐的同时,必须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拥抱合规,致力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提升资产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兼顾风险防控,守住风险底线,更好地服务用户,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者:江瀚,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

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细分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概述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既诞生出了多种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也通过这些模式积累数据从而为金融领域的科技运用打下基础。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含三类参与机构:第一,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科技化业务板块;第二,互联网巨头的金融业务板块或主业为互联网金融的机构,例如蚂蚁金服、腾讯FiT、乐信、宜人贷;第三,金融行业客户占比高的科技企业,如百融云创、第四范式等。从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两个核心要素出发,目前互联网金融大体可归于以下四类: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第三方支付是指依据电子商务平台,货物购买方支付的资金暂存网络平台即第三方提供的托管账户,待买方验证货物后,通知网络平台支付款项至卖方账户。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交易佣金、企业策划收入和沉淀资金利息。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190.5万亿元,同比增速58.4%。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166万亿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已经养成,第三方移动支付渗透率达到较高水平,市场成倍增长的时代结束。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现状我国互联网保险起步较早,发展情况也比较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2015年,监管部门制定了相关制度,但近年来,无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保险业的发展,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为1888.6亿元,相比2017年无明显进步。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自2017年,互联网金融各细分领域规范政策密集出台,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数显著高于此前两年。2019年12月13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业内征求意见,“一刀切”要求仅持牌机构自营平台可从事保险销售,压实紧盯持牌机构主体责任。同时也明确“第三方网络平台”可以与保险机构开展技术支持、客户服务和营销宣传合作,但不得从事销售咨询等相关行为。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四、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借款者借助P2P网贷平台发布融资信息,招标有意愿贷款者的贷款。P2P网贷平台对借贷双方的信息沟通、资金流动起到撮合作用,网络平台的收益源于借款额的1%—3%费用和借款者的一定年费,借款者主要是被传统金融市场排斥的个体商户或小微企业。截至2019年12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8.99万亿元。2019年12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428.89亿元,相比上月减少77.34亿元,环比下降15.28%,同比下降59.55%。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在平台清退的大背景下,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继续大幅度下行,截至2019年12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343家,相比11月底减少了37家。2019年12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46%,扭转近一年下降趋势,环比增加了8个基点(1个基点=0.01%),同比下降69个基点。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在P2P行业严监管的环境下,监管趋势将对未来1-2年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预计未来1-2年完成行业规范、验收后,监管将逐步步入适度鼓励阶段,行业因此将进入稳步增长期。在行业稳步增长时期,现存机构将因行业集中度提升而具备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优势,从而享受行业增长的红利;此外,监管将适度放开资质审批以增加行业供给、将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供给以满足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五、互联网金融市场前景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其所具有的云数据、低成本、信息流整合、快捷高效率,无疑会对传统金融业态特别是资产收益率较高的银行业带来严重挑战。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相互竞争,客观上会推动金融结构的变革和金融功能效率的提升,拓展金融服务的范围,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大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将在支付功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资源配置或融资领域,基于平台客户信息和云数据的网络贷款特别是小微贷款,亦具有较明显优势;P2P、众筹等模式由于满足了传统金融难以企及的客户群的融资需求,使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结构化得到大幅提升,因而亦有较大空间。互联网金融会在不同程度上挤压传统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生长空间。面对这种蚕食式的竞争,传统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调整策略,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改革和创新,进而在客观上推动银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互联网与金融的全面融合。

鳲鸠

东南亚——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战场

【摘要】经过几年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出“监管真空”,各类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力促行业规范化发展,同业竞争愈演愈烈,再加上监管趋严,不少平台纷纷谋求新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进驻东南亚市场成为趋势。经过几年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出“监管真空”,各类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力促行业规范化发展,同业竞争愈演愈烈,再加上监管趋严,不少平台纷纷谋求新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进驻东南亚市场成为趋势。一、东南亚互联网金融发展驱动力由于东南亚地区金融的覆盖率相对较低,与国内相比,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潜力十分巨大,再加上与中国有着地缘优势,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陆续在东南亚国家拓展业务。总体来说,东南亚国家释放的人口、网络、经济和政策四大红利,让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嗅到新商机。1. 人口红利东南亚国家的人口红利,可以简要概括为基数大、增长快、年轻化三大特点。目前,东南亚人口众多,超过6.5亿人,且新兴群体占大多数,70%以上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样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市场,对于新兴的经济事物会有更好的接受度,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潜在用户群体。2. 网络红利东南亚是全球移动通讯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预计到2020年时,东南亚智能机用户将超过2.57亿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互联网金融打下了坚实的传输网络基础。3. 经济红利一方面,东南亚成为新兴世界工厂带来大量融资需求,这些中小企业必将催生旺盛的资金供给需求;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服务网点稀少,传统金融覆盖不足,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存在缺口,均有利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业务开展。4. 政策红利“一带一路”官方文件《愿景与行动》提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为建设重点。在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题演讲,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彰显了未来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持。二、东南亚部分国家具体国别分析在东南亚的11个国家中,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7个国家颇受国内互联网金融机构青睐,本文主要从人口数量、GDP增速、人均GDP、人均收入、外汇管理制度、投资市场准入等方面对东南亚主要国家进行了对比,对于人均GDP较低的国家如印尼、越南等适合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而新加坡人均国民收入较高,且监管政策相对宽松,适合开展财富管理业务。1. 经济指标对比图表1所示为东南亚部分国家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印度、印尼、菲律宾、越南具有人口数量多,经济增速快,人均GDP低的共同特点。图表1. 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指标对比2. 人均收入对比在人均国民收入方面,印尼、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四国较低,蕴藏着较大的个人借款需求;而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新加坡,更适合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图表2. 2016年东南亚部分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对比3. 外汇管理制度对比在外汇管理制度方面,泰国较为严格,汇出利润需征收的10%的汇款税,并要求7天内付清税金,其他国家如新加坡、印尼等均可自由兑换,自由转移。图表3. 2016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外汇管理制度对比4. 投资市场准入条件对比在投资市场准日条件方面,新加坡政策最为宽松,对外资企业实行无差别的特殊优惠政策且对外资进入方式无限制。其他国家如马来,规定在金融、法律服务、电信、直销及分销等行业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或30%。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相关限制,具体请参见图表4。图表4. 东南亚部分国家投资市场准入条件对比5. 综合指标对比综合考虑经济规模、政治稳定、人口规模、人均收入、监管政策等因素,印尼、菲律宾、越南是普惠业务的潜在目标国度,新加坡为财富业务的目标国家,印度具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但必须慎重考虑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印度“敌国财产法”。图表5. 东南亚部分国家综合指标对比三、同业出海东南亚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后,也在逐渐向国际环境渗透。从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出海”,而首站都不约而同地选在了东南亚地区。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聚焦在移动支付领域,创业类的金融科技公司则聚焦在信贷服务、在线理财、技术输出等几大类服务。在选择出海国家和市场进入方式上,不同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选择的国家和方式也不尽相同。1. 潜在目标国家的选择在支付业务方面,以蚂蚁金服为例,从泰国市场开始进入,进而辐射东南亚市场。2016年蚂蚁金服对泰国Ascend Money 展开战略投资建设,打造了泰国版"支付宝"。今年2月控股菲律宾版支付宝Mynt,为当地的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4月合并东南亚支付平台helloPay,涵盖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支付市场。信贷业务方面,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在东南亚目前进入了越南、菲律宾和印尼三个国家。2005年,捷信在越南胡志明设代表处,进军消费金融,并在2009年在当地设立子公司;2012年,捷信并购了Rajshree汽车金融公司,之后在印度开展业务;2013年,捷信通过建立合资公司PT SL Trio的形式进入了印尼市场;同年捷信通过和当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菲律宾市场,2017年6月已实现全资控股。在线理财与金融科技输出方面,新加坡在金融监管方面采取了"监管沙盒"模式,在安全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不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吸引了众多金融科技企业的关注和落地。如陆金所的国际业务平台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已于今年7月份上线,并获得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原则性批准“资本市场服务牌照(Capital Market Securities License,简称CMS)”;PINTEC(品钛)集团宣布在新加坡成立金融科技公司PIVOT,面向东南亚地区推广数字化财富管理及智能投顾技术服务。2. 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公司主要通过四种方式“登陆”东南亚:收购控股东南亚本土公司、设立合资公司、在东南亚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引入海外资产。采取收购方式的典型代表就是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先后投资了菲律宾数字金融公司Mynt、印度电子支付公司Paytm、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今年4月更是宣布与Lazada旗下在线支付公司HelloPay合并,合并之后,所有东南亚国家运营的Hellopay都将采用“支付宝+国名”的方式命名。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方式的优势是可以迅速解决牌照、人才、文化冲突等问题。设立合资公司这一方式也被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采用。如京东金融9月14日宣布与泰国尚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开始进入泰国市场。合资公司初期将以支付业务为核心,未来双方或将业务拓展至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保险、理财等多个领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则更为常见,新联在线、宜信都在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新联在线在新加坡、柬埔寨等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以新加坡为中心开展东南亚地区业务;宜信旗下财富管理业务品牌“宜信财富”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主要负责全球房地产金融投资业务,发行全球地产母基金系列产品。引入海外资产这一方式的代表为点融网。2017年八月,点融网宣布公司完成2.2亿美元的D轮融资,投资方为知名主权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未来点融网将在东南亚有实质性项目正式落地。四、出海东南亚的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走出去”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为监管环境的差异,目前东南亚十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国情不同、规定不同,因此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入后应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来进行本土化发展。此外,除了简单将国内业务模式复制到海外,互联网金融企业出海要更加重视技术的应用,在技术致胜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能力输出,通过将在中国开展普惠金融的经验和技术输出给当地,帮助建立面向当地的金融基础设施,为当地的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实现当地经济和自身发展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