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来自欧洲各地的近9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低工资、长时间工作和获得外部工作的合同障碍可能会危及或阻碍科学家未来的就业能力。这项由葡萄牙科因布拉的欧洲博士后协会网络开展的研究还显示,在薪酬和机构支持方面,地区差异很大。结果于1月23日在bioRxiv server1上作为预印本发表。调查发现,博士后的年薪范围从大约5000欧元(约人民币3.8万元)到70000欧元(约人民币53.2万元),或者超过70000欧元不等,中位数为32000欧元(约人民币24.3万元)。这一结果与去年11月公布的一项针对在美国工作的博士后的调查结果相呼应。在美国,不同地区的博士后薪酬也存在很大差异,平均薪酬略高,约为4.75万美元(约人民币30.5万元)。欧洲报告发现,博士后的最低工资主要集中在东欧国家,如捷克共和国和波兰;在这个地区,每年的工资中位数是15600欧元。南欧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博士后工资中位数为18000欧元 --远低于法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近40500欧元的中位数。“欧洲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地方,”“欧洲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地方,”科英布拉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该报告的主要作者Maria Ribeiro说。“我希望我们的调查能够揭示整个欧洲博士后的不同工作条件。”Ribeiro说,只有36份受访者(占总数的4%)来自东欧,但有限的数据足以引起警觉。“我对这么低的薪水感到非常惊讶。”起初,她认为报告中的一些工资可能是错误或误解,但她能够证实,东欧的一些全职博士后实际上每月只挣几百欧元。她希望未来的调查能更全面地反映该地区的工资情况。其实还有很多民众对于“博士后”这一身份的理解存在误区。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博士后就是博士继续深造的下一个目标,能够如博士一样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但事情恰恰相反。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这样看来一个博士后如果每月只能获得几百欧元的微薄收入,确实令人唏嘘。欧洲博士后钱少、事多、还签订“霸王条款”另一个主要的差异是,超过一半的西欧受访者说他们的机构有一个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办公室,而只有不到20%的南欧受访者和不到3%的东欧受访者说他们能够获得这样的好处。Ribeiro说,南欧相对缺乏职业支持,使得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很难摆脱博士后的怪圈,转而从事长期职业。接受调查的南欧博士后平均工作时间为48个月,比西欧的平均工作时间长了整整一年。挪威研究委员会(一家位于利萨克的政府资助机构)的顾问Berit Hyllseth说,调查结果强调了博士后需要更多的职业指导。她说:“研究机构应该负责发展职业体系,包括职业发展规划。”资助机构也可以在其资助的项目中要求此类计划。”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资助机构协会“欧洲科学”(Science Europe)于2016年10月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呼吁为欧洲大陆的博士后提供更多的资助和支持。调查结果还显示,全职和兼职项目的博士后报告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合同规定的时间。近40%的全职合同工说他们每周工作50个小时以上,11%的人说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合同还禁止全欧洲60%的博士后从事额外工作。在南欧,83%的博士后合同都包含这一限制。该报告的作者警告说,这一要求可能会减少初级科学家的职业选择,因为它阻止他们积累学术以外的工作经验。报告称:“它们对潜在雇主的吸引力将下降。”Ribeiro说,为了公平竞争,南欧和东欧的研究机构必须重新考虑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待遇。“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新规则,而是文化上的改变,”她说。在欧洲许多博士后都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及个人生活苦苦挣扎时,我国的博士后情况乐观吗?国内博士后“钱途”看好?人才越来越贵,中国的情况大抵也是如此。据《知识分子》报道,中国博士后的薪水也一路水涨船高。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规定,他们的日常经费每人每年8万元,而且在经费用途方面,逐步变为资助基本用于生活费。此外,只针对博士后申请的专属科研资助,也增长为一等资助为8万元、二等资助为5万元。大学和企业的博士后站点,有的也为博士后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住房优惠或落户便利。不仅如此,在国家基本规定之外,不同的招聘单位开出的博后薪酬条件实际差异很大。厦门大学生命科学方向的一位博士后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周末无休,他的收入为每年16万元,没有加班费,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后,每个月拿到手里的为7400元左右,“够花,基本没有结余”。在北京某高校做博士后研究(化学领域)的另一位博士后收入略高一些,每个月8600元左右,其中包括2000元的住房补贴。而其所在学校附近最便宜的单间租金每月2330元,面积不到9平方米。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学校,给予博士后待遇略高。如果是国外知名院校(毕业)及国内毕业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人,年薪在15—25万元之间,而且地方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据从公开渠道查询,国家的“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3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博士后站工作,国家会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其中日常经费40万元为生活费, 20万元为科研补助经费。一份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某实验室的信息显示,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博士后年收入至少可以达到25万元。另外,发表科研论文或申请到国家科研项目,还有奖励或经费配套。在上海某高校在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就此表示,“深圳的博后待遇在国内属于较高水平,但是很难全部拿到”。从总体来看,目前待遇优渥的博士后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博士后的收入依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而且,由于海外经历对于后续科研晋升的重要性,出国做博士后仍然是不少优秀毕业生的选择。
在沙特,有一所大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英文名简称为KAUST,学校建立于2009年。这所学校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钱。KAUST校园内景之一这所学校的建校背景,简单的说,沙特已故的老国王阿卜杜拉给了100亿美刀,阿美公司,沙特最大的石油公司,又给了100亿美刀,靠着这200亿美刀的资金,红海边出现了KAUST这所土豪大学。也许有人会说,有钱算什么,科研很厉害吗?被你猜中了,科研确实很厉害。百度百科上是这样介绍的:学校拥有世界顶尖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室,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KAUST已经成为世界上学术研究和论文被引用率增长最快的学术机构之一,KAUST在工科领域排名世界第29,理科领域世界排名位于101到150段,2019年综合排名201到300段。KAUST校园风光在这所土豪大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下面这名博士后的经历,我们可以从中窥知一二。工资住房医疗其实我一直在考虑到底第一条是说学术还是说钱,还是不遮遮掩掩了,因为绝大多数来这里还是因为高薪。博后最低5万美刀,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博士过来做第一站博后,那基本就是这个价了,会砍价的或者有过一站博后经历的,可以和老板谈工资到5万5或者6万美刀,各专业起薪也略有不同。工资不交税,所以这就是到手的钱。此外,入职和离职额外给合计6000美金的搬家费,每年一次往返机票,包括自己和家属,如果你不回国,那么恭喜你,机票钱折现给你。KAUST大学校门据说2009年建校的时候,博后的工资是7到8万美刀。住房,如果你带配偶,那就是联排别墅带小花园,单身过来就是和别人合住别墅。无论是哪一种,都会让你眼前一亮,免费医疗包括家属,小病校内看,大病去市区私立医院VIP。老婆生小孩免费,小孩3个月后可以送看护托管,专业护士照顾,大一点的娃,KAUST校内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都有。科研设备应有尽有科研设备应有尽有,各种高大上。某年KAUST给某公司打电话说要买核磁共振仪,该公司客服说我们这里有多种型号,400MHz, 500MHz, 600MHz,液相的,固相的,您要哪一种?KAUST说:我一个型号要一个!700MHz核磁共振仪然后现在的KAUST有大于等于11台NMR,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惊掉下巴,SEM和TEM各有5到6台,其他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总之,如果自身科研能力足够硬,又恰好想找个地方验证,那这里的硬件绝对可以。在KAUST,不愁没有地方做实验,设备敞开用,不用担心材料费,如果你是相关领域的科研狂人,来这里绝对会感到幸福感爆棚。但有人坚持不了一年虽然说做博后,最低年薪也有30万,但也有人坚持不了一年就回去了。全年都是夏天。最热的7到8月气温平均在45度。怎么形容呢?如果你这个天气中午12点在马路上走,你和烤肉就差一把孜然。因为KAUST濒临红海,炙热的海风会吹得烫眼睛,不是热,是烫!所以办公区和自己住宅内强制24小时空调全开,注意是强制,因为海边湿气太重,不开空调房子会霉掉。出了KAUST校门,是无尽的沙漠。虽然吉达被称作沙特的第二大也是最开放的城市,但还是和国内的四五线城市一样,感觉KAUST与外界隔绝。你是不是想逛街了?学校有空调大巴每晚拉你去市里的购物中心,注意是晚上,确切的说是凌晨,因为白天太热,出不去门。当然去的次数多了,你会觉得只是把你从一个无聊的地方转移去另一个而已,一把辛酸泪。你想从购物中心出来自己逛逛,除非你自己有车,否者只能出租,因为市区没有公共交通。虽然学校有各种娱乐设施,高大上至高尔夫,海钓,潜水,但时间一长,你还是会觉得生活无聊。所以博士后的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因为身边的很多博后同事待不到一年就走了,实在熬不下去。总之,在KAUST科研和生活,玩的是心态。有人觉得钱再多也买不来快乐,有人可以忍,攒点资本,回国好歹买房能付个首付;有人觉得生活上无所谓,能做科研发文章才是王道。
科学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拥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比没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高出11.40%。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经济效应的6.46倍。前一段时间在知网上看到一篇《博士后经历能给高校教师带来经济收益吗?》的文章,小编这才发现,原来博士后的含金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以前,在搜集整理国内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时,只知道有的单位明确只要海归,有的单位海归优先,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酬高上一大截。反正总结一句话,去应聘,海归博士后就是有优势,这都只是归纳总结的经验之谈。这次,研究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传统和现代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3个省份88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利用因果推断方法, 从微观上比较分析“海归”博士后与“本土”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得出“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的结论。这也说明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出国做博士后,本身也是一件益处多多的事情。比如视野更开阔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外语(英语、俄语)水平和国际人脉等,都将是个人后期发展的优势。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总是觉得出国难、没精力、没时间、财力不足、年龄太大、家庭负担重、各种压力大等等,因为各种正当缘由,在国内兢兢业业地读完了本硕博,还想继续出国深造留学时,突然发现,出国留学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山,只能在原地默默长叹,生活太难了。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国内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并非难事,而是获得出国学习/工作经历的众多方式中,难度最低、回报率最高的一种选择。简单来说:从入职上说,国外做博士后的入职门槛比博士留学低很多;国外博士后岗位空缺大,易申请;从出站来讲,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低;国外博士后年限短,一般只要2年;从就业上看,国外博士后待遇丰厚;国内更看重的国外的博士后的价值;国外博士后是工作,结束后会有机会全球就业。从学术来谈,出国做博士后能够享受学术探索带来的乐趣,能一直有脑力上的刺激和挑战,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两个角度来讲,以高校教师为例,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博士后经历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博士后经历是一种专职科研工作体验, 学者们在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经费充足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中成长和发展, 在这期间,快速聚焦专业定位自己及主攻的研究方向, 准确聚焦科学前沿, 深化交叉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规划未来学术发展道路, 寻找更高水平的学术发展平台。同时在与学术界的大佬或年轻的学者交流过程中,知识、文化、思维的碰撞会带给你新的能量和希望,可能超出你的想象,这既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锻造你成为独立的创新性培养学术研究者还会拓宽你在国内外的学术的社会网络和影响力。再有即使你最终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自己选的研究方向、研究专业或者整个学科,你拿到了博士后学位,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完成该做的研究,收获很多可迁移的技能。这一切的努力和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就算研究失败了,失败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演讲、数据处理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写作的能力跟科学的专业研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可迁移技能都会在各种工作派上用场。就比如说在高校教学,教师能把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楚、讲明白是一项很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另外,“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这一结论不仅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政策导向直接相关, 也与博士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图景高度吻合。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达到出站条件、取得博士后经历证书等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需要付出诸多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成本高低与个人能力负相关, 能力越高, 成本越低。因此, 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出站是博士后人员传递自身能力信号的有效途径, 更是一种通过完成特定考核条件来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取雇主认可和优质工作岗位的资本投资,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帮助自己获取相应资源、机会和条件, 比如“海归”层次人才享受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家庭安顿福利等,提高自身的经济回报,强化人力资本储备、提升未来工作实践表现、获取高效益。出国做博士后不是负担不是折磨,是一种选择一个机会。在这个混乱浮躁的世界里,愿意为学术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对某些知识还有纯粹的好奇,在各种压力下保持神志清醒,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走到这一步,这本事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是时候,要对自己说再努力一次,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吃饱饭,睡足觉,照顾好自己,准备好,就出发,时不我待,看好了,选择对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大踏步地迈向美好的未来!无论什么选择,都是对的,至少你去体验了你不曾体验的,你得到了不曾得到的,你失去了你注定失去的,人生就是值得的。
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缺乏的原因,很多社会公众或者学生家长以为学历越高工资待遇就越高,家长们认为工资和学历成正比。尤其是一些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天真的认为只要学学历越高,找工作就会越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最近笔者认识了一位博士后,由于所学专业并非是热门专业,属于比较冷清的专业,就业面比较窄。这位博士后之所以选择做博士后,主要是因为当初博士毕业以后没有找到差不多的工作,最后只能继续考博士后。但是目前毕业以后发现由于年纪和专业等原因就业比较难,最后选择了一家工资待遇非常一般的单位,目前月薪5000块钱。试问这还是大家羡慕的高学历工资吗?看到这一工资数据以后,各位学生和家长肯定会有一些困惑。因为这与我们想象的并不一致。很多学生由于对学数学罚兴趣,但是认为能考上更高学历以后进来的工资待遇会更好,为此就选择了读博或者继续做博士后等,以为等将来毕业以后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如此。从博士就业情况来看,虽然一些大学会给博士提供一些安家费,但是提供的安家费却并不高。一般而言,985大学或者211大学提供的安家费并不多,而很多二三本大学虽然给予的安家费看上去很多,但是却附加了很多条件,如果不是没有达到相应的考核要求,是很难拿到这些安家费的。同时现在一些大学老师的工资待遇并不高,只有五六千块钱。这就让很多高学历的学生找工作以后感觉到有一些失望,觉得上学的动力不足,有些后悔考博。正如这位博士后已经是985大学毕业,但是毕业以后找工作去被多所大学所拒绝,而且目前工资只有5000块钱。这个工资水平是很多普通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建议想考博的同学,一定要考虑清楚未来的职业发展,这样才能避免将来后悔。同时也建议正在找工作的博士或者博士后,如果在学术和工资待遇之间很难做出平衡,如果经济条件一般,一定要选择工资待遇高的单位。因为现在很多科研单位对博士或者博士后都有服务期的要求,所以一旦签订劳动合同以后想辞职就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众所周知,博士和博士后毕业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但是像这位博士后毕业以后工资待遇只有5000块钱,产生的失落感是平常人所难以体会的。因此读博如果将来就业不好,就一定要慎重选择。对此大家怎么看?一位博士后工资5000元!这还是大家羡慕的高学历工资吗?
简介:E博士毕业后在外企工作,本人一直想出国做研究,其要求申请加拿大、欧洲等国家的有薪博士后职位。知识人网助其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医院博士后职位,年薪4万加元,导师发表文章近百篇,是Science等著名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E博士背景:申请类型:博士后工作背景:外企研发工作人员教育背景:985高校博士研究方向:药理学学术背景:SCI篇3篇申请难度:申请加拿大、欧洲等国家的博士后职位出国单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申请过程:E博士毕业后在外企工作,从事药物研发,但本人一直想出国进行科学研究,其提出的要求就是申请加拿大、欧洲等国家的博士后职位,且必须有薪酬。根据知识人网15年的国外博士后申请经验,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科研实力名列前茅,经费充足,招聘的博士后职位也更多,而其它国家相对职位机会要少很多,好在我们专职从事博士后申请,动态追踪职位变动,掌握第一手的资源,有信心为E博士落实满意的博士后职位。联系了多个院校和导师后,我们最终锁定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圣麦克医院的职位,该导师任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教授,且主持加拿大健康研究院、国立基金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近年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近百篇文章,而且是Science等著名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其研究不仅涉及E博士所熟悉的领域-肿瘤免疫治疗,还需要申请者学习并掌握新的研究技术。未知技术领域的突破引起了E博士的极大兴趣,通过与导师的长谈,其更坚定了接受该职位的决心。导师也积极与校方沟通,推动项目的进展,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多伦多大学接收方终于发来了邀请函,年薪为4万加元。4万加元年薪相对国内来说,并不算高薪,可贵的是职业上升的渠道。在国外博士后期间有机会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回国后,可以独立做PI;或者,凭借加拿大全职工作经验,作为今后移民加拿大的重要加分指标。无论出于何种考虑,选择去国外做博士后,就像进入了事业的快车道。既然有机会超车,那为什么还要在车水马龙间蹒跚呢?接收机构简介: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简称UofT,UT),始建于1827年,坐落在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享誉全球的顶尖高等学府。为美国大学协会中仅有的两所非美国学府之一(另一所即为著名的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在北美仅次于哈佛大学,引用数量位居世界前五。多伦多大学坐拥着世界规模前三的图书馆体系,他的出版社在加拿大乃至全北美也影响深远。在2019年,多伦多大学在加拿大麦考林大学排名中列位医博类大学第二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位第20名,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位第21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位第28名。圣麦克医院为多伦多大学附属医院之一,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及其它附属研究医院,共同构成了加拿大最大的医学及生命科学科研集群。其产生的科研成果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处在世界前十位。Offer展示:外企职员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4万年薪博外企职员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4万年薪博
博士毕业之后,一般来说会进入工作岗位,选择去高校或是进企业。但有部分博士会选择继续深造,这时候他们大多会选择去做博后,一方面可以做研究,一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收入维持生活。而做博后,去海外会是首选,通过借鉴海外的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同时也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当然,之所以选择去海外做博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内高校招聘人才越来越看重海归经历了,有些高校甚至明文规定没有海外留学或者访学经历,升职都将受到影响。在某博士后论坛,有一名博士后发起了调查,想要了解长期在海外做博后最烦恼的方面,得到的两个最多的回答:一个是在海外融入的问题,一个是回国找工作的问题。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大多抱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能融入当地社会,扎根海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回国。因为如果考虑回国,两年博士后出站后大多数人就选择回国了,长期做博士后的海外人士,自然在等待机会。那么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他们内心有哪些烦恼?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博后的回答中窥知一二。最主要的还是海外融入问题。我的很多朋友出去时间长得几乎也有接近20年的了,短的也有5到6年的,但是绝大部分都还是无法融入当地的环境,尤其是和外国人之间的交往,或许这就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再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我们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外来人,或许是不同背景的人很难走入对方内心而无法真正成为朋友,说实话,国人到哪里工作都是勤奋的,可以获得成绩的,这个没有问题。在外多年的经历以及科研经验,回国不存在占坑和不占坑的问题,回国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回国,这是个问题。总而言之,在哪里混生活都不容易。另外一名博后同行则表示在国外融不进去,想回国也找不到一劳永逸的合适岗位,一直处于纠结中。国内的科研环境好了,国外一直很难融进去,想着回国,但是这个很大程度上有背离原先的出国初衷。再者,真要想着回国内能够一劳永逸的职位也少,都是给国外回去的大牛们准备的,相信多数在国外混了好久的博后都不属于此列,所以回国也是要拼的,就这么反复纠结中。最烦恼的就是,在国外没什么发展机会,鸡肋一样,想回国了还没有合适的岗位,郁闷无比。博后的位置时间一般不长,相对不稳定,得经常找工作,一般2年或者3年,有的甚至一年就得换一个地方。工作两站后,会担心,接下来博后不好找,因为一般找博后的地方,都不希望对方是做了十年八年博后的人。现在国内竞争大,海归人数多,而且长年在海外,在国内一般认识的人少,找国内位置也不容易。在小编看来,如果一直在海外做博后,不能成为当地大学的老师,其实是有风险的。丰厚的收入虽然有,但是期间的担忧会越来越多,从一个博后做完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时,总是在不停地跳,没有固定下来。这对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人来说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所以最好是有目的性地做博后。有人说博士后是国外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做的,但是在国内,由于文凭的影响力所限,所以好多人选择做博后镀金或跳槽海外。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中间一定要实时地调整对策,不可盲目地总在做博后,可以考虑回国或在当地找工作,一定要坚定信念,才能事有所成。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是教育向前冲,本篇图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网络,侵联删。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3年博士后职位■N老师背景申请类型:有薪博士后教育背景:博士科研背景:SCI 2篇研究方向:病原生物学接收方院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申请过程N老师原先已经申请到了国外博士后职位,因为家庭原因未能成行。其委托知识人网时,提出要求:必须是有薪博士后,位置为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部分欧洲国家。知识人网咨询老师详细评估N老师的简历,认为其虽然学术背景优秀,但是由于澳大利亚博士后职位属于全球公示招聘,竞争异常激烈,而新西兰及个别欧洲国家高等院校太少,确定职位可能性难以把握,故建议其根据申请情况,扩大职位选择范围,以免错失其他良机。经过与家人商讨,N老师表示同意适当拓展,择优而定。得到N老师的认可,知识人网国际部老师们便开始了井然有序的申请工作,随后我们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十多个职位的积极反馈,包括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女王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美国农业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其中NIH的导师不仅是实验室PI还是该部门的负责人,其实验室近年在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高分文章,包括《新英格兰医学》(2016-2017影响因子72.4)。该导师非常看重N老师在分子和计算微生物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特意与人事部门争取,将原定5.5万年薪增加为5.8万,并直接给出了三年职位,且有续约的可能。未曾想能得到如此高薪,N老师综合未来发展等因素考虑,欣然接收了导师的邀请。因为是NIH政府资助以G开头的项目,N老师办理J-1签证的时候不需要交签证费和SEVIS费,也不需要预约,后续签证、入职等手续都非常顺利。现在N老师一家已经赴美,我们祝其事业生活都更上一层楼。■ 接收机构简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英语: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缩写为NIH),隶属于美国卫生及人类服务部,是美国联邦政府中首要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该机构花费美国全国28%的年度生物医学研究经费,其中多数来自产业界的支援。NIH主要可分两大部分,一部分负责支援研究院之外的生物医学研究,另一部分则负责直接由研究院指导的内部研究,大多是在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部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由27个不同的生物医学学科和研究中心组成,拥有许多科学成就,包括发现防止蛀牙的氟化物,使用锂来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以及创建针对肝炎,流感嗜血杆菌(HIB)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疫苗等。■ Offer展示访问学者yaoqingh
博士后在普通人眼中“不普通”,如“读了很多书,啥时候才能读完”的感觉。同时,也是一个有礼貌、谦虚和羞涩的小年轻。在博后自己眼中,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之前我结识的几个博后,她们将自己比作“期待转正的临时工”,走的“师资博士后”(类似于2年试用期)的渠道。小西先讲个身边的小故事:有个同事,之前在德国顶尖研究所做博后。和国内的博后进出站有差异,那边更加灵活。不足半年,看到我们单位发布的人才引进公告,果断投了简历回来参加试讲。公示后进入体检程序,她提前放弃之前的博后研究,选择入职工作。也许,有人觉得这样放弃很可惜。事实上,她后面的不少博后,多呆2年且成果丰富,回国后发现国内高校招聘条件“水涨船高”,反而留不下来。小西讲这个小故事,是想告诉大家,博后和我们一样也许为一份好工作而焦虑。或者说,除少量为兴趣而做博后的博士,大部分都倾向于提升自己,也想找份好工作啊。和很多人关注大学教授的收入一样,普通人也想知道博后的待遇如何。影响博后待遇的最大因素是地区经济实力,如广东部分单位的博后待遇是30万元/年,引进课题组、学校(博管办)、地方人才补贴等三方承担。小西所在的湖南省,大部分学校的博后流动站是按“副教授”给博后发待遇,约10-12万元/年。当然,博后期间获批自科青年基金、发表高水平论文等,同样有高额的科研奖励。遇到好的团队,也会有额外的补助,如3000元/月。企业博后工作站的博后,不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制,相对普通层次的高校,待遇还会稍高些。比如,小西曾进站做在职博后(没有2份工资),因有编制不符合当地的人才引进奖励,无法拿到这个“10万元”奖励。不过,想想我们也拿过一份类似的“安家费”,也不算亏。也许,有人会觉得博后的这个待遇有点低。事实上,真挺高的。除了名校引进的“特批教授/副教授”,年薪可达20-24万元/年。普通高校刚入职的讲师,待遇还不如同院校的博士后(副教授待遇)。有点小尴尬!想着博士毕业后求职,也能找份不错的工作。要进站做博士后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呢?1)成果“不足”,博后期间“凑”。去年,我们学科新来一个博后的妹子。引进她的团队带头人,对她非常认可,在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也是团队所缺的。但是,博士期间她的多篇论文均署名二作(导师一作),不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目前,很多单位成果认定只看一作或通讯,带头人就让她先进站做博后,论文出来后再入职。的确是被大佬看上的人,一年就或博士后资助,发了几篇高水平论文。相信12月的这次公开招聘后,就是我们的同事啦。2)提升自己,拓展人脉。和读研读博类似,博后也会有个合作导师。情感没有研究生那么深切,但也是一份师生情。很多博士,工作后选择进站做博后,就是想融入合作导师的学术圈子。博后进站考核要求不高,甚至说是能毕业的博士生基本都符合条件。想要找到一个好平台、好合作导师,没有合适的推荐人很难。而且,博后基金的“面”很大,相对容易获得资助。对于一个青年教师,博后资助和青年基金一样,对于科研起步很有助力。当然,前文我也提过,很多人硕士、博士阶段平台和导师都不行,直接限制了能力提升和成果产出。借助博后期间的优质资源(牛老板、牛平台),给自己“充电”、“加码”也是部分博士的选择。不过,相信身边经常会对你说:有机会先“占个坑”再说,后面的年轻人更加优秀,竞争压力非常大。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你们觉得呢?最后,我想说博后也是个普通人,但是一样“不普通”。期待她们释放无限的精彩,加油。
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三流的高校工作;国外三流高校的博士,却能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不要不相信,当我们查阅了国内高校的招聘信息后,的确能明显的看到这个情况。当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只要海归,甚至是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资能比相同学历的人高上一大截。这一方面表明了用人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确实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很大的竞争力。比如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来自国际的人脉等,都是加分项。这并不是贬低国内高学历人士的价值和能力,只是在工作中,阅历和经验、视野、思维真的很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博士并不是那么好读的!有的人在国内本硕博读完倒是想去国外镀镀金,但是一方面国外的博士不好申请,另一方面年龄等现实因素也不允许了,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国去做博士后!原因如下:1、在国外,申请博士后的门槛比申请博士留学低很多;2、外国人做博士后的少,很多岗位都招不到人,容易申请;3、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国外读博;4、时间短,只要2年。5、待遇丰厚,一年几十万不成问题。6、做了博士后以后有机会全球就业,相比国内的博士、博士后去国外就业简单很多......所以,当你真的无心科研,博士毕业后,申请出国做个博士后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前提是你要把博士读完,因为做个博士后也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中美高校教授间差距多大?颜宁当年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回国后,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正教授,在微博中曝光了2007年清华大学正教授的年薪为10万元,那么这个薪水到底高不高?如果参考2007年国内的平均收入,颜宁的收入算高薪阶层,但是对比当年海外高校博士后的薪水,那么清华大学正教授的薪水属于低收入,这也是当年施一公、颜宁等人可以放弃高薪回国发展的不易。然而随着国内人才政策的加持,以及在国内高校提升逐步一人一议的差别化教授收入,目前国内顶尖高校教授的年收入已经大幅缩小了和欧美高校教授间的收入。因此颜宁才会在微博中透露,自己在清华大学得到的支持比在普林斯顿大学要多得多,在清华大学属于温室,自己再次出国回顾普林斯顿,首先是圆梦自己在普林斯顿大学当教授的愿望,其次也是想要再次挑战自我,从2019年颜宁的科研产出,成为2019年发表CNS最高的华人科学家,说明了颜宁并不是因为平台而优秀,而是本身就很优秀,并且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那么有网友留言,美国高校教授的收入有多高,小编查到的信息来看,美国高校教授间的差距较大,医学院的教授收入貌似最高。医学院教授占据前两席在美国由于税务法非常的严格,因此高校教授的收入也比价透明,尤其是美国公立高校,公立高校的教授属于公务员,一份来自AAU(美国大学联盟)的数据调查报告,全美高校教授工资收入前十榜单,其中年收入第一的教授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皮肤病及病理学临床教授David N. Silvers,他的薪金高达433万美金,折合人民币接近3000万元,排名第二位的还是医学教授,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妇产科教授,生殖医学首席医生Zev Rosenwaks教授,他的薪金高达33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接近2300万元,而排名第三的教授是金融学教授,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实践副教授Dean Takahashi,他的薪金为260万元,折合人民币接近1800万元。虽然这是一份采集的数据报告,很多美国私立高校的教授薪金并没有被曝光,但是也可以看出美国高校教授间的薪金差距非常的悬殊。中美教授差距,显示职场地位差距在欧美国家,甚至是我国的香港地区,最顶尖的学霸都会报告医学院,从AUU的调查数据来看,美国的医学教授和医生都是高薪阶层,毕竟顶尖的医生可以拯救人们的生命,在富豪眼中,生命的价值远比金钱要重要,私立医院的收费非常高,普通民众根本享受不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这也是为何美国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无法承担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平时普通民众去公立医院看病都得预约很长时间,才能享受公立医院的服务,而私立医院则不需要预约,但是高昂的医保和医疗收费,让普通民众根本无法承受。中国可以普通民众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其实是牺牲掉医护人员的利益,在中国一名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远比海外国家同行要大很多,然而却遭遇各种暴力侵袭,这也是目前中国顶尖学霸们不愿意报考医学院校的主要原因,相比计算机、自动化等高薪低风险的职业,医生知识投入收入比严重失衡,首先漫长的培养期,其次非常庞大的共工作量,最后则是可怜微博的收入。因此在欧美国家备受推崇的医学专业,在中国则是“劝人学医,天打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