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桂花巷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

科学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拥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比没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高出11.40%。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经济效应的6.46倍。前一段时间在知网上看到一篇《博士后经历能给高校教师带来经济收益吗?》的文章,小编这才发现,原来博士后的含金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以前,在搜集整理国内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时,只知道有的单位明确只要海归,有的单位海归优先,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酬高上一大截。反正总结一句话,去应聘,海归博士后就是有优势,这都只是归纳总结的经验之谈。这次,研究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传统和现代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3个省份88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利用因果推断方法, 从微观上比较分析“海归”博士后与“本土”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得出“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的结论。这也说明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出国做博士后,本身也是一件益处多多的事情。比如视野更开阔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外语(英语、俄语)水平和国际人脉等,都将是个人后期发展的优势。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总是觉得出国难、没精力、没时间、财力不足、年龄太大、家庭负担重、各种压力大等等,因为各种正当缘由,在国内兢兢业业地读完了本硕博,还想继续出国深造留学时,突然发现,出国留学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山,只能在原地默默长叹,生活太难了。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国内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并非难事,而是获得出国学习/工作经历的众多方式中,难度最低、回报率最高的一种选择。简单来说:从入职上说,国外做博士后的入职门槛比博士留学低很多;国外博士后岗位空缺大,易申请;从出站来讲,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低;国外博士后年限短,一般只要2年;从就业上看,国外博士后待遇丰厚;国内更看重的国外的博士后的价值;国外博士后是工作,结束后会有机会全球就业。从学术来谈,出国做博士后能够享受学术探索带来的乐趣,能一直有脑力上的刺激和挑战,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两个角度来讲,以高校教师为例,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博士后经历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博士后经历是一种专职科研工作体验, 学者们在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经费充足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中成长和发展, 在这期间,快速聚焦专业定位自己及主攻的研究方向, 准确聚焦科学前沿, 深化交叉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规划未来学术发展道路, 寻找更高水平的学术发展平台。同时在与学术界的大佬或年轻的学者交流过程中,知识、文化、思维的碰撞会带给你新的能量和希望,可能超出你的想象,这既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锻造你成为独立的创新性培养学术研究者还会拓宽你在国内外的学术的社会网络和影响力。再有即使你最终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自己选的研究方向、研究专业或者整个学科,你拿到了博士后学位,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完成该做的研究,收获很多可迁移的技能。这一切的努力和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就算研究失败了,失败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演讲、数据处理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写作的能力跟科学的专业研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可迁移技能都会在各种工作派上用场。就比如说在高校教学,教师能把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楚、讲明白是一项很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另外,“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这一结论不仅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政策导向直接相关, 也与博士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图景高度吻合。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达到出站条件、取得博士后经历证书等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需要付出诸多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成本高低与个人能力负相关, 能力越高, 成本越低。因此, 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出站是博士后人员传递自身能力信号的有效途径, 更是一种通过完成特定考核条件来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取雇主认可和优质工作岗位的资本投资,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帮助自己获取相应资源、机会和条件, 比如“海归”层次人才享受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家庭安顿福利等,提高自身的经济回报,强化人力资本储备、提升未来工作实践表现、获取高效益。出国做博士后不是负担不是折磨,是一种选择一个机会。在这个混乱浮躁的世界里,愿意为学术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对某些知识还有纯粹的好奇,在各种压力下保持神志清醒,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走到这一步,这本事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是时候,要对自己说再努力一次,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吃饱饭,睡足觉,照顾好自己,准备好,就出发,时不我待,看好了,选择对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大踏步地迈向美好的未来!无论什么选择,都是对的,至少你去体验了你不曾体验的,你得到了不曾得到的,你失去了你注定失去的,人生就是值得的。

糊涂虫

听说博士后待遇太高了,能有 70 万?

此前演员翟天临高调晒文凭,引起国内学术界巨大轰动。最后他本人因学术不端终丢博士「冠」,之后连博后 offer 也打水漂了,全国博士生博后丢掉吃剩下的瓜皮,波(心)澜(满)不(意)惊(足)地继续搞科研。而近日,恐怕广大学术界又要不平静了。3 月 6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舒红兵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发言表示对科研界待遇乱象的不满:他表示科学工作者「跳槽」(被乱挖墙角)造成了金钱上的极大浪费(低低语:频繁跳槽只为捞钱的做法的确是藐视学术浪费资金忽视门生自私自利的表现,而那些「被迫转移或放弃」的门生未来堪忧还没说呢);(有机构广告的)博士后待遇太高非常不正常,70 万,比美国大多数正教授待遇还高。视频截图来自中国新闻网恐怕非要断章取义地认为院士嫌底层工作者(如博士后)工资高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也不在少数,但这枚「栗子」是真的吗?反复观看高清视频,发现他的确举了此栗。(crying,捂紧 word 腰包!)但是小编感觉舒院士的大意还是「提高科学家,科学工作者的待遇是好的」,别「太过」,别弄得「不伦不类」的。但是 70 万耶,糟糕,是心动的赶脚!图片来源:www.soogif.com那这个传说中的「70」万究竟来自何处?国内及国际(如栗子中的美国)博后待遇究竟如何?我们来好好扒一扒。70 万,你到底在哪?小编搜索良久,终于发现了一个「嫌疑」广告:江西人才引进博士,房补 70 万。哦,不太切题,不是博后工作啊。图片来源于作者继续找找,终于找到一个郑州某大学国际联合实验室诚聘博士博士后。图片来源于作者但是这不显然是招聘独立 PI 的吗?不是博后工资待遇啊!但是我终于找到了,货真价实的 60 万的博后的广告:图片来源于作者仔细一看,是大连化物所申请了优秀博后基金后的待遇,而且一等才有 60 万。很抱歉,谁来告诉我国内哪里有博后待遇 70 万的?图片来源:www.soogif.com恐怕(中国)高校博士后的待遇比国际水平高出一倍的情况并不常见,博后工资乱象可能真的很少,但是科研界的某些 PI 频繁跳槽造成的资源浪费真的是对不起纳税人的血汗。那高校博后待遇究竟有多高?赶超国际水平了么?待遇是否有待提高?秘而不宣的清北中 vs. 其他直接公开薪资的高校或研究机构首先带你揭开凭一己之力包揽全国近一半科研经费的高校,哦,可能是二校之力,如隔街相望的清北。你以为他们会给你明白地提薪资多少那就 nave 了,从来都是【我们将提供博士后公寓,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资助】。哦,有的时候前一个住房还会神奇地自动消失,因为这个实验室的住房资源可能被早去的博士后占据了。而中科院这种科研圣地的博后招聘之薪酬也一向秘而不宣,而底层博士却一心向往之。为什么呢,优厚的研究背景和条件谁不心动?能够在国际舞台展示自己,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成果相比于钱来说更加重要。但是你如果非要问这几处的钱有多少。我就悄悄咪咪的告诉你:那肯定比一般的敢于打出招聘待遇的院校低出很多,基础月薪到手近八千(年薪 10W),而博后公寓也常常配备不齐;但是如果你真的是个人才(小牛),拿奖学金肯定能过 1W;如果你真的是个天才(大牛),月薪过 2W 也有可能。全凭本事,只要你的确是科研好胚子。而对于较高薪资,清北也不秘!如清华的联合中心博后支持计划,月薪过万不是梦;「水木学者」计划,北大的「博新计划」,月薪 2W 也是非常猛!图片来源于作者而其他院校呢,薪资待遇一般非常明了(动辄甩出年薪 25-30 万或者 40 万)。万一遭遇「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请相信这是月薪一万左右的信号。但是为了 CNS,为了专心科研,你谈钱是不是太伤感情了!咱们来谈谈文章,聊聊实验,说说基金吧。不过请注意了,小编和院士一样,觉得提高在北京吸霾的博士后们的薪资待遇,这是 「好的」。而某些地方(虽然小编还没找到确切的科研机构)年薪直逼 70W,请您注意全国博士后的感受,坦白告诉您那里的科研平台实力吧!国际化的薪资标准对于到国外的博士后待遇如何呢?抛开镀金边、练口语(毕竟国际交流语言为英语)、旅游这些条件,出去的博后究竟能拿到多少钱?根据美国新劳工法令,博士后的年薪为 $47,476(折算汇率月薪大约为 2.69 万),而 NIH 的最低标准为 $47,484(1)。据知情人透露,像在纽约大学这种处在 「大城市」的学校开出基础年薪为 $55,000!而在国外的大 lab 会根据每年博后的表现(绩效)酌情涨薪。图片来源:www.soogif.com如此看来想要赶超国际水平,国家还要在「提高科研工作人员待遇」上采取更多措施。小编觉得对于那些奋斗在科研一线的人来说,保障他们后勤补给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提高平台的设施水平,还要提高个人的薪酬待遇。

李贽

博士后不好当?欧洲博士后钱少事多,待遇差距大 中国博士后幸福感有多高?

一项对来自欧洲各地的近9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低工资、长时间工作和获得外部工作的合同障碍可能会危及或阻碍科学家未来的就业能力。这项由葡萄牙科因布拉的欧洲博士后协会网络开展的研究还显示,在薪酬和机构支持方面,地区差异很大。结果于1月23日在bioRxiv server1上作为预印本发表。调查发现,博士后的年薪范围从大约5000欧元(约人民币3.8万元)到70000欧元(约人民币53.2万元),或者超过70000欧元不等,中位数为32000欧元(约人民币24.3万元)。这一结果与去年11月公布的一项针对在美国工作的博士后的调查结果相呼应。在美国,不同地区的博士后薪酬也存在很大差异,平均薪酬略高,约为4.75万美元(约人民币30.5万元)。欧洲报告发现,博士后的最低工资主要集中在东欧国家,如捷克共和国和波兰;在这个地区,每年的工资中位数是15600欧元。南欧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博士后工资中位数为18000欧元 --远低于法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近40500欧元的中位数。“欧洲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地方,”“欧洲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地方,”科英布拉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该报告的主要作者Maria Ribeiro说。“我希望我们的调查能够揭示整个欧洲博士后的不同工作条件。”Ribeiro说,只有36份受访者(占总数的4%)来自东欧,但有限的数据足以引起警觉。“我对这么低的薪水感到非常惊讶。”起初,她认为报告中的一些工资可能是错误或误解,但她能够证实,东欧的一些全职博士后实际上每月只挣几百欧元。她希望未来的调查能更全面地反映该地区的工资情况。其实还有很多民众对于“博士后”这一身份的理解存在误区。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博士后就是博士继续深造的下一个目标,能够如博士一样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但事情恰恰相反。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这样看来一个博士后如果每月只能获得几百欧元的微薄收入,确实令人唏嘘。欧洲博士后钱少、事多、还签订“霸王条款”另一个主要的差异是,超过一半的西欧受访者说他们的机构有一个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办公室,而只有不到20%的南欧受访者和不到3%的东欧受访者说他们能够获得这样的好处。Ribeiro说,南欧相对缺乏职业支持,使得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很难摆脱博士后的怪圈,转而从事长期职业。接受调查的南欧博士后平均工作时间为48个月,比西欧的平均工作时间长了整整一年。挪威研究委员会(一家位于利萨克的政府资助机构)的顾问Berit Hyllseth说,调查结果强调了博士后需要更多的职业指导。她说:“研究机构应该负责发展职业体系,包括职业发展规划。”资助机构也可以在其资助的项目中要求此类计划。”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资助机构协会“欧洲科学”(Science Europe)于2016年10月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呼吁为欧洲大陆的博士后提供更多的资助和支持。调查结果还显示,全职和兼职项目的博士后报告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合同规定的时间。近40%的全职合同工说他们每周工作50个小时以上,11%的人说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合同还禁止全欧洲60%的博士后从事额外工作。在南欧,83%的博士后合同都包含这一限制。该报告的作者警告说,这一要求可能会减少初级科学家的职业选择,因为它阻止他们积累学术以外的工作经验。报告称:“它们对潜在雇主的吸引力将下降。”Ribeiro说,为了公平竞争,南欧和东欧的研究机构必须重新考虑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待遇。“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新规则,而是文化上的改变,”她说。在欧洲许多博士后都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及个人生活苦苦挣扎时,我国的博士后情况乐观吗?国内博士后“钱途”看好?人才越来越贵,中国的情况大抵也是如此。据《知识分子》报道,中国博士后的薪水也一路水涨船高。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规定,他们的日常经费每人每年8万元,而且在经费用途方面,逐步变为资助基本用于生活费。此外,只针对博士后申请的专属科研资助,也增长为一等资助为8万元、二等资助为5万元。大学和企业的博士后站点,有的也为博士后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住房优惠或落户便利。不仅如此,在国家基本规定之外,不同的招聘单位开出的博后薪酬条件实际差异很大。厦门大学生命科学方向的一位博士后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周末无休,他的收入为每年16万元,没有加班费,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后,每个月拿到手里的为7400元左右,“够花,基本没有结余”。在北京某高校做博士后研究(化学领域)的另一位博士后收入略高一些,每个月8600元左右,其中包括2000元的住房补贴。而其所在学校附近最便宜的单间租金每月2330元,面积不到9平方米。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学校,给予博士后待遇略高。如果是国外知名院校(毕业)及国内毕业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人,年薪在15—25万元之间,而且地方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据从公开渠道查询,国家的“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3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博士后站工作,国家会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其中日常经费40万元为生活费, 20万元为科研补助经费。一份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某实验室的信息显示,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博士后年收入至少可以达到25万元。另外,发表科研论文或申请到国家科研项目,还有奖励或经费配套。在上海某高校在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就此表示,“深圳的博后待遇在国内属于较高水平,但是很难全部拿到”。从总体来看,目前待遇优渥的博士后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博士后的收入依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而且,由于海外经历对于后续科研晋升的重要性,出国做博士后仍然是不少优秀毕业生的选择。

蝴蝶君

读研读不下去了,去国外做博士后或许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三流的高校工作;国外三流高校的博士,却能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不要不相信,当我们查阅了国内高校的招聘信息后,的确能明显的看到这个情况。当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只要海归,甚至是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资能比相同学历的人高上一大截。这一方面表明了用人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确实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很大的竞争力。比如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来自国际的人脉等,都是加分项。这并不是贬低国内高学历人士的价值和能力,只是在工作中,阅历和经验、视野、思维真的很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博士并不是那么好读的!有的人在国内本硕博读完倒是想去国外镀镀金,但是一方面国外的博士不好申请,另一方面年龄等现实因素也不允许了,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国去做博士后!原因如下:1、在国外,申请博士后的门槛比申请博士留学低很多;2、外国人做博士后的少,很多岗位都招不到人,容易申请;3、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国外读博;4、时间短,只要2年。5、待遇丰厚,一年几十万不成问题。6、做了博士后以后有机会全球就业,相比国内的博士、博士后去国外就业简单很多......所以,当你真的无心科研,博士毕业后,申请出国做个博士后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前提是你要把博士读完,因为做个博士后也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四时殊气

博士后没编制、待遇不高,为何很多博士选择做博后?

博士后在普通人眼中“不普通”,如“读了很多书,啥时候才能读完”的感觉。同时,也是一个有礼貌、谦虚和羞涩的小年轻。在博后自己眼中,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之前我结识的几个博后,她们将自己比作“期待转正的临时工”,走的“师资博士后”(类似于2年试用期)的渠道。小西先讲个身边的小故事:有个同事,之前在德国顶尖研究所做博后。和国内的博后进出站有差异,那边更加灵活。不足半年,看到我们单位发布的人才引进公告,果断投了简历回来参加试讲。公示后进入体检程序,她提前放弃之前的博后研究,选择入职工作。也许,有人觉得这样放弃很可惜。事实上,她后面的不少博后,多呆2年且成果丰富,回国后发现国内高校招聘条件“水涨船高”,反而留不下来。小西讲这个小故事,是想告诉大家,博后和我们一样也许为一份好工作而焦虑。或者说,除少量为兴趣而做博后的博士,大部分都倾向于提升自己,也想找份好工作啊。和很多人关注大学教授的收入一样,普通人也想知道博后的待遇如何。影响博后待遇的最大因素是地区经济实力,如广东部分单位的博后待遇是30万元/年,引进课题组、学校(博管办)、地方人才补贴等三方承担。小西所在的湖南省,大部分学校的博后流动站是按“副教授”给博后发待遇,约10-12万元/年。当然,博后期间获批自科青年基金、发表高水平论文等,同样有高额的科研奖励。遇到好的团队,也会有额外的补助,如3000元/月。企业博后工作站的博后,不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制,相对普通层次的高校,待遇还会稍高些。比如,小西曾进站做在职博后(没有2份工资),因有编制不符合当地的人才引进奖励,无法拿到这个“10万元”奖励。不过,想想我们也拿过一份类似的“安家费”,也不算亏。也许,有人会觉得博后的这个待遇有点低。事实上,真挺高的。除了名校引进的“特批教授/副教授”,年薪可达20-24万元/年。普通高校刚入职的讲师,待遇还不如同院校的博士后(副教授待遇)。有点小尴尬!想着博士毕业后求职,也能找份不错的工作。要进站做博士后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呢?1)成果“不足”,博后期间“凑”。去年,我们学科新来一个博后的妹子。引进她的团队带头人,对她非常认可,在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也是团队所缺的。但是,博士期间她的多篇论文均署名二作(导师一作),不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目前,很多单位成果认定只看一作或通讯,带头人就让她先进站做博后,论文出来后再入职。的确是被大佬看上的人,一年就或博士后资助,发了几篇高水平论文。相信12月的这次公开招聘后,就是我们的同事啦。2)提升自己,拓展人脉。和读研读博类似,博后也会有个合作导师。情感没有研究生那么深切,但也是一份师生情。很多博士,工作后选择进站做博后,就是想融入合作导师的学术圈子。博后进站考核要求不高,甚至说是能毕业的博士生基本都符合条件。想要找到一个好平台、好合作导师,没有合适的推荐人很难。而且,博后基金的“面”很大,相对容易获得资助。对于一个青年教师,博后资助和青年基金一样,对于科研起步很有助力。当然,前文我也提过,很多人硕士、博士阶段平台和导师都不行,直接限制了能力提升和成果产出。借助博后期间的优质资源(牛老板、牛平台),给自己“充电”、“加码”也是部分博士的选择。不过,相信身边经常会对你说:有机会先“占个坑”再说,后面的年轻人更加优秀,竞争压力非常大。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你们觉得呢?最后,我想说博后也是个普通人,但是一样“不普通”。期待她们释放无限的精彩,加油。

两容颜适

在国内做博士后到底值不值,待遇如何?

问:博士将毕业,导师让继续做他的博后,校友却说在国内做博士后不值得。想问一下:在国内做博士后到底值不值,现在国内博士后待遇如何?博士后博士后(Postdoctoral),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博士毕业后要不要继续做博士后,你要先自问一下这几个问题:你要做博士后的目的是什么?博士后出站之后你该怎么办?找教职?还是去工业界?还是去科研机构?不管未来去哪儿你现在要是留下做博后对你的下一个职业目标有帮助吗?成年人不管做什么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做好长远的打算。一般来说,选择在国内做博士后的朋友大多会有以下三个目的。1、获得学校的教职有些学校强行要求师资博后,然后博后期间拿到基金和相应的论文就留下。一般而言,这种要求对于不是特别差的博后来说不是特别难。而且博后期间不需要上课,科研成果相对容易出。但是这个目的风险性很高,曾有博后的朋友说他们学校换校长后,原先能留的博后最后都留不下来了。貌似2018年国内的行情是大部分都留不下了。2、结识老板的人脉并利用他的权势这种情况要看你的博导是不是大牛,是不是长江、杰青以及院士之类。3、结识该单位对你以后有用的人脉这点主要针对企业博后的,有博后朋友曾经在企业里待过两年,然后跳去高校,企业那里曾结识的朋友会定期给他介绍项目做。这比一开始就去高校的人爽多了。如果你目前的情况能实现你以上三个目的其一,那你留下来做博士后就是值得的。如果你想留在学术圈目前只打算靠国内博后作为缓冲,也没有出国打算,说实话不太值。如果在国内一无大佬提携,二无优秀课题组资源的滋养,三无足够好的学术积累,四无出国博后的勇气,就算进了学术圈,发展前景也是堪忧的。然后再说一下目前国内博士后的待遇情况。国内博士后的待遇如何?先看一组院校博士后招聘要求和待遇。但就待遇上来看,国内的中山、上交、复旦为首的几个高校待遇不错,清华、北大的待遇是中等偏下的。下面再看一下企事业单位招聘博士后的要求和待遇。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博士后招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深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博士后基地2019年博士后招聘北京朗姿韩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度招聘健帆生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招聘目前很多博士毕业后会选择去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后,有些单位给出的博后工资待遇真的是相当好。之前听说一个案例,一位博士毕业后在国内某大学做博后,年薪二十万,博后出站之后去应聘,开出的工资待遇反而不如博后期间那么高。所以在有些单位,可能博后的工资待遇比员工的待遇还要好。对于去国外做博后的据说工资待遇就更加可观了,这样的待遇比工作要好很多,这也是很多博士毕业后选择做博后的原因之一吧。(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在职研微厅)

深渊

海外博士后的烦恼:在国外融不进去,想回国了却没合适的岗位

博士毕业之后,一般来说会进入工作岗位,选择去高校或是进企业。但有部分博士会选择继续深造,这时候他们大多会选择去做博后,一方面可以做研究,一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收入维持生活。而做博后,去海外会是首选,通过借鉴海外的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同时也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当然,之所以选择去海外做博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内高校招聘人才越来越看重海归经历了,有些高校甚至明文规定没有海外留学或者访学经历,升职都将受到影响。在某博士后论坛,有一名博士后发起了调查,想要了解长期在海外做博后最烦恼的方面,得到的两个最多的回答:一个是在海外融入的问题,一个是回国找工作的问题。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大多抱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能融入当地社会,扎根海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回国。因为如果考虑回国,两年博士后出站后大多数人就选择回国了,长期做博士后的海外人士,自然在等待机会。那么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他们内心有哪些烦恼?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博后的回答中窥知一二。最主要的还是海外融入问题。我的很多朋友出去时间长得几乎也有接近20年的了,短的也有5到6年的,但是绝大部分都还是无法融入当地的环境,尤其是和外国人之间的交往,或许这就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再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我们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外来人,或许是不同背景的人很难走入对方内心而无法真正成为朋友,说实话,国人到哪里工作都是勤奋的,可以获得成绩的,这个没有问题。在外多年的经历以及科研经验,回国不存在占坑和不占坑的问题,回国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回国,这是个问题。总而言之,在哪里混生活都不容易。另外一名博后同行则表示在国外融不进去,想回国也找不到一劳永逸的合适岗位,一直处于纠结中。国内的科研环境好了,国外一直很难融进去,想着回国,但是这个很大程度上有背离原先的出国初衷。再者,真要想着回国内能够一劳永逸的职位也少,都是给国外回去的大牛们准备的,相信多数在国外混了好久的博后都不属于此列,所以回国也是要拼的,就这么反复纠结中。最烦恼的就是,在国外没什么发展机会,鸡肋一样,想回国了还没有合适的岗位,郁闷无比。博后的位置时间一般不长,相对不稳定,得经常找工作,一般2年或者3年,有的甚至一年就得换一个地方。工作两站后,会担心,接下来博后不好找,因为一般找博后的地方,都不希望对方是做了十年八年博后的人。现在国内竞争大,海归人数多,而且长年在海外,在国内一般认识的人少,找国内位置也不容易。在小编看来,如果一直在海外做博后,不能成为当地大学的老师,其实是有风险的。丰厚的收入虽然有,但是期间的担忧会越来越多,从一个博后做完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时,总是在不停地跳,没有固定下来。这对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人来说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所以最好是有目的性地做博后。有人说博士后是国外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做的,但是在国内,由于文凭的影响力所限,所以好多人选择做博后镀金或跳槽海外。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中间一定要实时地调整对策,不可盲目地总在做博后,可以考虑回国或在当地找工作,一定要坚定信念,才能事有所成。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是教育向前冲,本篇图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网络,侵联删。

玫瑰园

公派出国留学读博后,回国能进985大学任教吗?

985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公派又去国外读博!回国能去本校或相同的学校任教吗?可以,但是比例不高。不管是国内或国外读博,想进入一所985大学任教都极为不易,尤其是不少大学已采用5年(部分高校是3+3考核)考核制的"非升即走"模式。进校后给予"校聘"的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的待遇和福利,5年内论文、国家级课题、奖项等考核合格,则转为正式副教授或教授。小西同学院的师兄,985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博士一年级时走留学基金委(CSC)渠道去国外顶尖研究团队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依托母校顺利拿下"青千",已是博士生导师、教授,并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小西2019年还看到他们团队发布的招聘公告,招聘2-3名师资博士后。-出国留学-小西看到部分人对于公派留学有不同"看法",小西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国家留学基金委(CSC)是不少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的机会,是国内公开选拔、录取和排除留学人员的方式,具有多个项目类型,如提问中涉及的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公平研究生项目"。相对来说,有3-4年的攻博博士学位,或是0.5-1年的博士联合培养。在出国留学的三种常见模式(自费、全奖或公派出国)中,学生公派出国并不比全奖或自费的差。在小西看来,有留学的想法,走哪个渠道都可以,关键是有合适的学校、导师接受。不过,公派出国在获得资助的同时,需签订协议,毕业后得回国工作至少2年。但是,对于读博之前就有回国工作的学生而言,也许是件好事情,科研成果够牛,申请"青年千人"是回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极佳选择。国内名校对于"青千"或有潜力申报"青千"的博士(依托本单位),给予的待遇是非常好的,如高额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职称(特聘教授)、组建团队的特殊政策等。往往这些不是国内普通博士或青年教师有机会获得的。-哈佛大学博士毕业演讲-小西之前有师妹申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读博,导师是鼓励她走CSC渠道的。类似情况的导师不少,一是国内申请出国的学生增加不少,二是国外高校的经费一样有限。当然,也有不少人科研成果丰富、较大几率拿到全奖的学生放弃走公派出国渠道,但是普通学生提出可申请国内CSC来支撑自己读博的费用,有较大概率获得更好学校或研究团队的offer。同样,也有学生申请公派出国留学被拒,国外导师依然愿意提供资助让其继续读博的。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后,想回国内985母校工作,关键得看之前得硕导或团队有没有引进你回来的意向。若是硕导是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负责人,尤其是具有一定得行政职务,你所研究的方向也是团队缺少且急需的补充,就有较大的几率引回之前读研的团队工作。-研究团队/课题组-就小西了解的,不少大牛团队就有类似的"培养方式",将自己的硕士生送到国内顶尖研究团队读博,学习他人的长处后再引回团队,提升团队的科研水平和实力,甚至是导师间联合开展一些前沿研究或共同发表一些高水平文章。当然,小西熟识的博士生中,同样有去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几年后无法毕业而被劝退回国的。自己无法毕业,就谈不上有机会回国进高校工作的。这也是小西想说的,能去什么学校任教的"硬通货"都是自己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大学新进教师试讲-就小西观察的情况,国内不少专业毕业的博士,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不比"海龟"差,想进985大学任教仅仅是缺少海外学习经历。选择出国做博士后的途径后,这些"土"博士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点不比海外名校博士毕业生差。因此,小西想说遇到合适的机会,如国内一些大牛导师邮件沟通后彼此满意的,建议尽快回国办理入职手续。加油!

恭俭推让

详解国外博士后申请

一、国外导师如何看待博士后博士后对实验室小组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提供科研操作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充当实验室日常的管理者;对科研提供日常和技术方面的督导;使用技术仪器和收集测量数据进行实地研究。二、国外博士后位置对英语有什么要求吗通常没有具体要求。博士是一个高端知识群体,都具有英文的读写能力,一般申请博士后职位和出国签证时对博士的英文能力是没有具体要求的。三、国外博士后有年龄的要求吗?国外博士后没有具体的年龄要求,以科研背景及工作经验为主,有些看重论文背景,有些看重实际应用能力,还有些需要很好的idea。四、没有英文文章可以找到博士后职位吗?根据国家和专业及导师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最好有英文文章,列入SCI、EI检索的更好。但有些导师也会则偏重于工作经验、研究技能,比如您参与过的项目、申请过的专利等。五、为什么国外博士后多要求申请者为博士毕业五年内?确切的说,是“有效参与科研”5年内,如果中间你歇了一年产假,或者做了两年义工,经了三年商,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是不记在年份里面的。博士后post-doc在西方虽然定义不同,但多指获取博士之后的那第一个(或包括第二个)职位,属于给early career求职者设立的范畴,这里的研究年限限制是为了保证竞争公平——同一个职位,有10年研究经验的和一个有2年工作经验的去竞争肯定有10年经验的貌似更胜任——但在西方,这些senior研究员应该去申请为mid-career以上设置的职位或基金。这和足球赛分少儿组、青年组、成年组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看的不是生理年龄而是学术年龄。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各国家、包括不同的院校、科研机构等,政策都会有所不同。六、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可以申请美国博士后吗?在美国,其它学科领域都只有博士(PHD)才可以申请博士后,只有临床医学专业才会有本科申请博士后的,这是因为中美两国的医学教育体制不同而出现的特例。经过美国普通大学四年学习,拿到学士学位(B.S.),其中的佼佼者才有可能进入医学院学习,毕业可拿到M.D.。中国的医学院系统与日本等国家相似,直接从高中毕业生招收,临床专业学制4-6年,学识课程30门以上,其中含实习1年,毕业后获医学学士学位(B.S.),虽然以后可以继续作医学硕士和博士,但课程门数(硕士7-8门,博士5门以上)不同,另外侧重科研训练。虽然中国与美国不对等,但美国权威认证机构认可中国的医学学士学位(B.S.)相当于美国的M.D.,称为M.D. equivalent,。所以在很多医学或生物医学领域的博士后招聘中,条件会写明MD或者PHD可以申请,也有的只写明PHD可以申请,因不同的学校或者研究机构的用人要求而异。一般招收方会要求,中国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本科5年),即等同于MD,可以申请博士后职位。关键是要看科研背景及研究能力。

海盗

博士后到底值不值得做?你怎么看?

来源 | 中外学术情报(ID:Academic_Information)编辑 | 学术君博士后,并不是指博士背后的王后,而是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所以,我们一般应该说“做博后”而不是“读博后”,这一点很多人都搞错。在我国,取得博士学位是成为博士后的必要条件,但在国外,也有一些不具有博士学位,却以博士后身份开展工作的研究人员,所以博士后只是科研工作经历。博士后的任期时间一般不长,被认为是一种从事科研的过渡性安排。中国国家博士后基金对博士后在站资助时间为两年。国外高校对博士后一般没有统一的安排,经费来源、时间长短均比较灵活。 那么,博士后值得做吗?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做博士后的利弊。 首先,从做博士后的优势来说,可以通过做博士后拿到该校的教职。 很多学校在人事招聘时,强行要求先做师资博后,然后在博士后期间拿到基金和发表某种程度论文的就留下。一般而言,这种要求对于不是特别差的博士而言,不会特别难。加上博士后期间不需要上课,科研成果还是相对容易出来的,算是留在高校的一条捷径。 其次,做博士后可以结识合作导师和企业的人脉并获得机遇。特别适用于博士读的不是名校,博士导师不是大牛,而博士后单位是国内顶尖名校,或合作导师是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学者以及院士的情况。对于在企业做博士后的,企业里的朋友会介绍很多诸如工程类的项目给你做,也有机会认识企业内部的高层人士和精英。 第三,这几年做博士后的待遇水涨船高。很多高校已经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师资博士后、科研博士后等制度,将博士后作为考察试用教师的一个“蓄水池”。但博士后奖励政策出台后,博士后开始成为了各地争抢的香饽饽。近年来,各地各单位纷纷调整政策,博士后待遇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普遍上涨。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博士后待遇都是分层次的,并不是一个标准。其中最普通的是参照讲师的标准制定的。由于博士后都是临时聘用人员,有考核任务,所以,待遇会比讲师高一点。而对于优秀博士后,比如有突出的成果,将来要作为教师后备人选的,学校会参照副教授的标准给待遇,这是目前优秀博士后的主流待遇。谈到这里,不得不提师资博士后的概念。师资博士后是这两年新出来的一个词,它的真实含义是:高校为了引进一些优秀的博士,但又受限于学校编制数量,用一部分博后指标将一批优秀的博士先招入学校,承担与高校教师一样的工作,时间大概二年,把这个性质的博士后定义为师资博士后。 师资博士后和普通的博士后最大的不同就是:师资博士后从事的工作和高校教师是一样的,他们既要承担一部分高校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完成学校跟每个人签的科研任务考核,要求在考核期内达到相应的要求,所以面临着双重压力。 因此,对于科研上比较有潜质的博士,而且对未来两年科研产出有绝对的把握,那么师资博士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毕竟这两年博士后的待遇一般都不差,大致和副教授待遇差不多,可以放心的去做自己的研究,两年后拿着优异的成果顺利的进入自己理想的这个学校。 不过,做博士后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弊端: 首先,博士后出站留高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对于师资博士后来说,有可能出现学校突然换了校长,原先能留的师资博士后,最后留不下来的情况发生。 如果对未来两年科研规划不是很明确,对自己的产出预估有一定风险的话,那最好慎重选择做博士后。因为师资博士后不仅要做科研,而且还要承担教学任务,这会分出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相当于师资薄后的科研时间比一般博士后要少一块。如果两年后达不到考核要求,选择做师资博士后就不一定划算了。 而且,博士后的几年时间,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博士而言可谓非常宝贵。刚毕业的博士应该充分利用这么一个相对自由的宝贵时间段,去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在学术上或者事业上有更高的追求。虽然有博士后做得好可以借之飞黄腾达,但是也有一些博士后可能会在象牙塔里蹉跎岁月。前期在寻找博士后位置的时候,正确选择是非常关键性的。 我国的博士后在高校虽然说属于工作人员,但福利保障没有正式人员好,要求却很高,压力虽没有博士期间那么大,但也差不多了。对于出站的博士后来说,如果本站留不下来,到新单位评职称时要破格才能评上副高级职称,还不一定能评上。这是因为评职称的可变因素比较多,如果不做博士后,博士毕业定讲师,两年后评副高级也可以达到资格。 另外,出站离开学术圈,选择去企业的博士后,还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一些企业用人单位表示,博士后们往往都是科研上的一把好手,但对企业的需求无能为力。博士后存在的这些弊端,可能与自身、合作导师以及教育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有关。 博士后自身的原因在于,博士后们在进站后往往认为自己会留在学术圈工作,而忽视了对于非学术工作能力的培养。根据调查,很多博士后根本接触不到除了学术锻炼以外的训练。 合作导师的原因在于,大部分合作导师往往重视课题研究而忽视对博士后在其它方面的引导与培养。很多合作导师不会支持博士后们去进行课题以外的技能学习,也通常不会提醒自己的博后,告诉他们出站后很有可能没有机会从事科研工作。 教育部门及研究机构的原因在于,教育部门和研究机构对于博士后的定位基本上就是未来科学家,但是这一设定其实是不完全对应实际的,这也导致博士后从进站的第一天起,工作计划就不会涵盖科研工作以外的内容。不管怎样,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机构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远未饱和,虽然很多一流高校已经开始类似“非升即走”的制度,甚至一些顶尖高校对于应聘者的要求也与欧美相差无几,但是这个范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除去金字塔顶的那一小部分院校,很多国内的大学和研究所还是非常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对于致力于留在高校的博士来说,做博士后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国内由于培养模式的原因,博士期间往往较少接触课题设计、基金申请方面的训练。而作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的第一年,就得面对各种基金申请,说不定还要新建实验室。这时候如果学术圈人脉稀薄,没有足够助力,想拿到经费就难上加难。就算拿到经费,怎么合理使用,怎么招人组建团队,怎么培养学生,都是棘手的问题。这时就显现出博士后阶段经历的重要性了。 博士后阶段一般会在课题设计、基金申请、带学生等方面有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接触,并且也会进一步积累科研工作的经验,对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有更深刻和清楚的理解。此外,博士后期间有更多机会接触业内的重要人物,对于积累自己学术圈的声望和人脉都大有好处。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希望进一步在学术领域工作。如果对学术研究不感兴趣,一个可能的选择是企业博士后职位,这会是从学术界到企业界很好的过渡。或者,在博士期间就开始为未来离开学术圈做准备,而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做博士后上。 做博士后有利也有弊,但在现在大趋势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无论如何,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在做博士后期间不要松懈,多发论文,增加自己的优势,为未来进一步的平台提升提供敲门砖。本文来源:中外学术情报。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