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博士学位?PhD是Doctor of Philosophy(缩写为DPhil或Dr.Philos)的缩写。这是一个学术或专业学位,我们将其称为哲学博士,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博士,大多数学生申请的学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专业博士,毕业后有特殊头衔的博士。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申请的都是PhD。你是否热爱智慧和明确的学术兴趣?如果是这样,攻读博士学位可能是你的正确选择。但是什么是博士学位呢?怎样才能拿到呢?继续往下读,你就会看到完整的国外博士申请指南……“Philosophy”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φιλοσοφα(philosophia),字面翻译为“爱智慧”。它最初是指一个人在当今世界的基本问题上获得了全面的通识教育。今天,哲学博士仍然需要对智慧的热爱,但适用于那些在更专业领域追求知识的人。问题一:什么是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是全球公认的学位,由大学和高等教育院校颁发给在其选择的领域内进行了大量原创研究并提交论文的候选人的学位,无论国家、院校和学术领域,这是关于博士学位唯一不变的真理。总的来说,博士学位是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高学位(有一些例外,文章最后我会具体介绍)。它通常紧随硕士学位之后,尽管一些院校也允许学生从学士学位直接升入博士学位。如果你被认为具备必要的成绩、知识、技能和研究能力,一些院校还提供“升级”或“快速通道”的机会,将你的硕士学位“升级”为博士学位。传统上,博士学位需要3 - 4年的全日制学习(如果是非全日制学习,则需要6年或更长时间),我们以美国博士为例,一般美国博士修读年限在2-10年不等。在读博期间,学生要完成一篇以论文形式呈现的大量原始研究的成果。一些国家的一些博士课程也要求提交课程作业。学生还必须完成博士学位的“口头答辩”,大致形式是学生单独与少数几个考官,或在一个大的考试小组,面对面讨论自己的研究(两者通常持续一到三个小时)。问题二:国外博士入学需满足哪些条件?传统上,想要申请博士,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大学本科及硕士学习,而当今远程教育和电子学习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接受非全日制和远程学习的博士生申请人。一般来说,博士的录取要求与申请人的成绩(通常是学士和硕士水平)及其潜在的研究能力有关。大多数院校要求申请人持有荣誉学位或学术地位高的硕士学位,以及至少拥有二等以上荣誉的学士学位,并且对于硕士学位成绩也有要求,硕士学位的成绩还会对博士申请人的奖学金有所影响。一些院校和学科(如心理学和一些人文科学学科)规定,你必须在你选择的院校中找到一位终身教授,作为你博士课程的正式导师,然后才能被正式录取。在其他情况下,一旦你被录取,你将根据你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被指派一名导师。不管怎样,在申请博士学位之前,最好先与你所选择的院校的教员取得联系,以便他们确定你的研究兴趣是否与所在院系相一致,甚至可能帮助你对博士研究选项进行头脑风暴。(1)博士申请,语言能力有些博士学位的申请需要你对所要学习的语言的熟练程度证明。你可以提供最近通过的标准化语言考试的结果,也可以证明你已经完成了相关语言的本科或研究生学习。(2)博士申请,就业/学术推荐一些院校可能还会要求你提供工作记录,如简历和/或所有的成绩单,包括课程模块和模块内容的细节,作为你申请博士学位的一部分。你已经完成的其他研究项目的细节和你曾经发表过的任何文章也可以帮助你申请。许多博士申请者还被要求提供两三个在学术环境中熟悉他们的人的推荐信,比如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导师或教授。这些推荐信必须特别关注你的学习成绩、课程和研究能力、你的研究潜力以及你对所选研究领域的兴趣。因此,在你攻读博士学位前,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3)博士申请,个人陈述许多院校会要求你写一份个人陈述——一篇简短的文章,你可以用它来展示你对所选学科的热情。你可以概述你想要读博的原因,这样做的个人动机,任何与之相关或应该突出的课外活动,以及你所选择的研究领域的任何灵活性。如果你需要帮助,许多院校在他们的网站上有个人陈述指南,这也可以帮助你为每个院校量身定制你的个人陈述。(4)博士申请,博士研究计划最后,为了获得博士学位,申请者需要提交一份博士研究报告。一份研究建议:根据你之前的工作,概述你的研究主题,强调你对该领域当前争论的认识,显示出适当的分析水平,确定当前知识的相关缺口并提出了一个相关的研究假设来填补这些空白,详细解释你的研究方法,讨论你的博士论文对现实世界政策的影响。这将帮助招生老师评估你的博士研究能力,并确定你的研究兴趣是否符合他们自己的研究优先级和可用的设施。他们也会考虑是否有相关人员为你提供足够的监管专业知识。正式出于这个原因,在申请博士学位之前,对研究院校进行彻底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研究兴趣与你所选择的院校的研究兴趣一致,你会很快乐;如果你的研究兴趣与大学的研究领域重合度过少,你的申请会被拒绝。请注意,这个初步的研究建议并不一定具有约束力——它通常是进一步发展你的研究想法的起点。有些学科领域(如科学和工程)不要求原始的研究建议。相反,该院校提供了由相关导师制定并经过同行评审的博士研究项目的选择。这可以在一年中的某个时间或全年进行,具体取决于院校。然后,学生可以提交一份声明,表明对将要进行的研究及其适宜性有清晰的理解。问题三:没有达到以上资格,就不能申请了吗?方式一:查看院校特殊要求如果你想攻读博士学位,但没有相关资格或同等学历,你仍然可以通过满足所选院校规定的额外要求来申请博士学位(详情可咨询我们规划老师)。一些可能的要求可能是进行指定的额外学习或通过资格考试。你也可以根据非学位的专业资格和相当多的实践经验,总之就是满足院校提出特殊的要求。特殊情况下的博士申请需要你未来导师的大力支持,所以你需要在申请之前寻求他/她的建议和支持。方式二:硕博连读节省时间对于潜在的博士候选人来说,另一种选择是申请普通研究生或硕士学位。这是博士生们常走的路。MPhil是授予研究的高级硕士学位,适合没有很强研究背景的学生。你将被要求学习一些课程,以使你跟上研究方法之类的东西。成功完成一年的教学项目可能会获得MRes学位,其中包括比MPhil更多的教学内容,对于没有完成要求的博士学习期限的学生,可以授予MRes学位来代替博士学位。另一种选择是,如果成功完成了原始研究,就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而无需提交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如果在你研究的第一年或第二年之后(即在你读硕士期间),院校对你的工作进展感到满意,你就可以申请正式的博士注册。通常,你的导师会决定你是否准备好攻读博士学位。如果你被认为准备好了,你就需要为你的论文设定一个标题,然后选择你的博士学位课程。问题四:除了PhD,首段你说的专业博士是什么?专业博士是指毕业后有特殊头衔的博士。科学博士(DS/SD):表彰对科学知识作出的实质性和持续的贡献,超出了博士学位的要求。文学/文学博士(dlit/dlitt/lidt):因在人文领域的成就或对创作艺术的原创贡献而获得。神学博士(DD):授予神学博士(DTh)以上,通常授予接受者以事奉为导向的成就。音乐博士(DMus):在英国、爱尔兰和一些英联邦国家,拥有大量的音乐作品和/或学术出版物的学生会被授予该学位。民法博士(DCL):除DD外的最高博士学位,该学位会颁发给对法律或政治研究作出重大和原创贡献的极具洞察力以及拥有重要出版物的学生。
为了保证内容的公正性,此次问题我们找到了几位中外联合培养的硕士生同学,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Y同学;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被在读期间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为期一年交流的A同学。中外联合培养顾名思义就是在国内读着硕士期间,前往国外进行为期1-2年的深造,发放对方学校的学位证,两位同学经历了中国和外国两种环境的学习,相信他们对于中外硕士有着更为公正的看法。1、对于海外硕士和国内硕士,你觉得哪个更好?这个没有可比性,各有利弊吧,如果是国内顶尖的名校,那肯定也不错,外国的高校同理,也要是学术水平、师资力量等较好的学校才能作为含金量高的学校。而且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文凭的含金量主要还是看个人吧,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多研究生期间努力认真的,同样也有混日子的,学到知识了,掌握技术了,含金量就会提升,这个主要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2、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海外硕士含金量低?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几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也被送出了国,以前海归少,物以稀为贵嘛,所以海归特别值钱,但现在海归多了,而且国内很多高校这几年发展的也很好,使得很多国外高校的光芒并不像以前这么耀眼了。再加上,能申请到国外名牌高校的人还是少数啊,而且多数都是授课型硕士,就像国内的专硕一样,相对价格高,培养出来的和国内的差的并不说特别大,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觉得含金量低,其实本身和国内的差得并不是特别多,所以很多人觉得和预期差太大,认为海归应该还是受追捧啊,但是没有,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贬低出国读硕士的。3、如果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出国深造还是在国内读研?其实无论是谁,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能保研的自然将其作为第一顺位,就像我们就是保研进入现在的学校的,保研去名校的几率更高,在校期间到国外交流或者进行去海外名校联合培养的机会很多,还多数都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赞助,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吧。当然有些成绩不错的,语言水平过关的同学,也建议出国,因为到国外也是开阔眼界的一个过程,这些同学成绩优异,只是因为竞争激烈没能保送的话,申请到国外顶尖高校的概率也很高,读名校的话肯定不会有人说含金量低了。4、对于考研和出国的抉择,你怎么看?现在很多高校都把多数研究生名额给了保研的学生,而国内考研的学生这么多,竞争激烈,变数很大,所以如果不是有十足的把握,比方说考本校的硕士,导师基本上愿意收你,除非这种情况吧,否则考研还是很难的,就像你去申请硕士,申请香港和新加坡也都特别难,为什么?因为竞争激烈,不仅仅是因为香港八大高校和新加坡两大高校在全世界有多么高的声誉,还有就是想去离家近的学校的人太多了,中国学生太多了,卧虎藏龙的太多,可能申请上了美国英国的硕士都未必能申请到这几所学校的硕士。当然有些同学可能本科期间有过颓废的经历,导致四年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但又想好好学习了,那我建议尝试考研,因为出国并没有考研这些测试,靠的是和保研类似的审核四年成绩的方式,申请到名校的概率并不说特别高,所以建议尝试考研吧。无论是出国还是考研,都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做决定的,选择最优项。5、海外硕士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以英国大学为例,虽然是一年制的,看似很短,但是学业非常紧凑!出过国的人都知道,国内硕士真的令人羡慕,有很多时候是没课的,还给大半年准备毕业论文,留学生都是在一年内学完国内学生三年才需要学完的课程,同时还要兼顾好论文,很辛苦的,再加上国内是宽进严出的,有些人论文不过关,就会被延期甚至退学,每年都会有这种情况发声,而且概率比国内大很多,你在国外会看到很多留学生在图书馆连续一个月熬夜到凌晨,回宿舍只能睡四个小时不到。6、什么类型的归国硕士含金量最高?首先,还是以英国为例吧,他们的硕士学位证毕业证分三个档次,这些都是会在你的毕业证学位证上有显示的。按成绩排,第一等为Distinction(一等荣誉学位);第二等为Merit(2:1学位);第三等为Pass(2:2学位)。这个回国后HR都会看到的,因为拿到一等学位的都是凤毛菱角,二等都算很不错了,很多都是三等,自然不受待见了。再此是,有很多人没有利用好国外的优秀资源,例如跟那些教授做世界级项目的机会,亦或者在国外顶级企业实习的机会,每个假期学校都会有公告,你也可以自己去找,这些都是提升含金量的机会,但很多人都只是去旅行了,甚至有些人上课期间还去旅行,当然人家不认同他的水平了。7、中国有学术型硕士,国外有吗?是不是国外的学术型硕士更好?有的,其实国内的专硕就是学习国外授课型硕士才出现的一种培养类型,国外也有学术型硕士,即MPhil,这种硕士名额有时候比博士(PHD)还少,为什么呢?因为在全世界都一样,博士生也基本就是类似上班族了,博士生导师招聘来一些博士生作为自己的员工手下来干活的,谁不想要直接就能上手的人啊,研究型硕士代表既要给你发奖学金(类似于月薪),万一你不适合继续攻读,两年后那这学位证就走了,导师很亏的,所以在国外,你要是真有水平,可以本科就直接申请读博士,直接跳过硕士这个环节。当然,在美国还多一些,英联邦国家研究型硕士名额少之又少,除非你是那种非常具有研究潜能的人,对方才会愿意接受你,而且试用一年过关后直接转为博士生了,就像国内的硕士转硕博连读一样,国内很多读学术型硕士的同学有些都没有想好要不要从事研究工作就盲目读了学术型硕士,其实这样是很亏的,学术型和专业型并不分三六九等,只是未来方向不同罢了。感谢阅读,有兴趣欢迎关注“学长吐槽志”,走心校园文章,有疑问可私信,我会整理问题并以文章形式发布为您解答
对于明年毕业的研究生而言,过完这个暑假后就将进入研究生期间最后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了。除了毕业后准备找工作的研究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决定继续读博深造。在博士的问题上,对于三年学制的学硕而言,要比两年或三年学制的专硕要多一些选择的机会,既可以申请硕博连读,也可以考博。而专硕想读博士,只能通过考这一条路了。因此在很多专硕的心里,都有这样一个认知:专硕含金量不如学硕,在考博问题上依然是没有优势可言的,即同等条件下,专硕容易被淘汰。塔主最近咨询了多个专硕考博上岸的博士。跟他们询问了当年作为专硕考博,考试的难度以及遇到的问题时,他们一直都认为在考博问题上,作为专硕并没有像他们开始想象的那么难。大部分是认真备考半年左右,都通过了博士生招生考试。同时,将一些备考经验告诉塔主,那么今天塔主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专硕考博,比学硕考博到底难在哪里,以及在考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不要在心理上输给学硕由于很多同学并不知道,在考博问题上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很多人还认为,上了学硕就是搞学术的硕士,就能继续深造读博士;而专硕就是找工作的硕士,毕业只能去工作而不能继续读博士。同时,很多人还认为所有的博导都不想或者是不喜欢招专业硕士生源的考生。因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专硕在心理上就打了退堂鼓,觉得专硕考博时要比学硕短了一截,哪怕是专硕在学术上的表现再优秀也比不过学硕的同学。导致很多人都放弃了考博的打算。塔主想说的是你千万不要这么想,其实在考博问题上,学硕和专硕是在公平竞争同一个平台。不要自己在心理上有所顾忌和担心,如果你长期有这种顾虑,那么自然会造成你在考博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信心,会影响你整个的备考过程以及博士复试面试的临场表现。这样对你在考博竞争中影响很大。因此,每个考博的专硕都要摆正心态,要有充足的自信。你要相信,只要你足够优秀,导师自然会向你伸出橄榄枝。学术成果和科研素质是硬条件现在的博士生招生模式,正在由考试的形式向审核制转变。说明国家在博士生的基本要求上更加的理性化,也就是说博士的基本素质是要有较好的科研素质和优质的科研成果。所以比起是学硕还是专硕,导师更加看重是否有论文的产出,是否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发表了多篇论文的专硕,那么在博导眼里肯定要比没有论文的学硕更加看重。所以与其在那里担心自己不是学硕,还不如现在抓紧时间多发表几篇论文,为自己增加敲门砖。提前和博导进行沟通和联系任何一个考博的考生,在考试前一定要和报考的导师联系和沟通,这样会大大增加导师对你的好感,尤其是作为专硕,提前的沟通是为自己赢得加分项。塔主建议提前去跟报考导师交流一下自己原来的研究方向,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去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个人意向,对考博复试成绩的增加有很大作用。准备考博的专硕们,别犹豫了,马上跟导师联系起来吧。以上就是塔主对专硕考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相信准备考博的专硕们会鼓起勇气,勇敢的迎接这一人生挑战,欢迎大家留言和塔主一起讨论
中国双一流高校和世界第一的差距国内的精英为何选着海外留学?施一公的青年梦想是国内学子可以不需要远渡重洋就可以享受到最好的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施一公确实完成了自己青年时候的梦想,清华大学的生科院已经成为世界顶级学院,培养的博士生素质非常高,其中最著名的万雪蕊博士未毕业就有6篇CNS主刊论文,这样的成绩在哈佛和普林斯顿都算最优秀的博士生,但是中国像施一公这样的大师教授太少,在其他学科中国的整体的高教水平还是非常的薄弱,一名施一公只能提升生物蛋白结构,而最近的生物医药领域被曝光的新闻,凸显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发展不平衡,前沿学科发展强劲,基础的生物医药发展缓慢,这也是每年大量国内高校精英们想办法申请海外大牛实验室的重要原因!中国优秀的海外人才团队规模还是比较小,并不能整体拉动中国高等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下面小编就以网络一名研究生的申请海外博士经历故事,来说明怎么样可以提升申请率!名师出高徒是选择优先权 海外申请博士学位,不是大牛不需要出国读博士中西方教育有差别,但是也有相似的地方,在申请博士职位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功课,先列一个业内大牛的名单,然后从业内高影响杂志上寻找崛起的青年科研大师,从施一公培养的颜宁和万雪蕊等强人就知道,想要做科研,没有好的导师,那么所谓的读博士就是混日子,与其混日子不如在国内舒服的混,根本没有必要选择出国去受罪!具体的选择为最近5年期刊青年大牛>业内知名大牛>期刊崛起新秀>海外华人大牛实验室>海外普通小牛。申请博士尽量选择非华裔老板,没有办法在选择华人科研大牛,一般华人大牛实验室中都有国内实验室的陋习,老板的压榨和同事间的勾心斗角!而且海外华人大牛更喜欢中国学生,更听话,更容易被安排加班,所以这些实验室中,会有大量的中国博士后和中国学生,加上这些华人学者走穴国内科研,很多关系户博士后也在这些实验项目组里,造成实验室的水平参差不齐!唯一的好处是,未来回国可以提前扩展人脉,但是对于科研的提升却非常的有限!最好申请到国家奖学金 海外大牛实验室经费也紧张其实海外大牛对来自国内的研究生有很多的抱怨,主要是中国的学生交流问题是最大的毛病,这也让很多海外大牛非常排斥来自中国的学生,如果没有别人推荐,一般这些大牛根本不会考虑来自中国学生的申请,但是最近几年欧美经济也开始下滑,海外大牛的实验室经费也开始紧张,如果中国学生自己带着奖学金来申请实验室博士或者博士后,那么这些老板还是会考虑来自中国的学生,毕竟免费的打工者,每一位老板都会喜欢,即便是这位打工者的交流水平有限!申请海外大牛实验室,很难 以下文字大部分摘自网络:网络上一位成功申请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的心得:研二上学期坚定了出国的想法,接着年前把第二篇文章写完投出去(申请过程中分量最重的一篇),研二下学期一来文章就回消息(修改),然后就复习雅思,因为本身英语功底就不是很好,考了三次才考过(2015年7月25号 6.5/8/6/6)。我硕士期间做的是天然药物化学,申请前就想好了要换方向到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领域,换方向申请难度本身就大,然后申请的时候又野心勃勃的盯着那些大小牛(当然我这个版本并不一定十分正确或者完善),结果可想而知(回复寥寥无几)!!!研三上学期就开始了边做实验边套磁的生活,前前后后陶瓷了17-18位老师(德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下面逐一分析。。。第一封套磁信,正文可以简单地写上你是谁,来自哪儿,想申博士,你以前的研究方向,对老师什么研究方向感兴趣等等(简短的100-200字左右,太长了老师也不一定看,真要有兴趣回去看你的简历的),然后附上自己的简历,我当时还附上了成绩单以及雅思成绩。(陶瓷似的顺序并不完全是按照以下顺序)1. Jrn Piel---瑞士苏黎世理工 (回复无职位,这是我第一个陶瓷的教授,过了两天就回复我)http://www.micro.biol.ethz.ch/research/piel/jpiel2. Gregory L. Challis---英国华威大学 (大牛啊,NPR的编委啊,认为我背景不够好,悲剧了,这个是我刚开始最想去的,但是认为我背景不够优秀无法申请到学校的奖学金,被拒绝了。。这个打击是最大的)http://www2.warwick.ac.uk/fac/sc ... hallis/challisgroup3. Rolf Muller---德国亥姆霍兹研究院(大牛,不回复。。。)http://www.helmholtz-hzi.de/en/r ... cts/rolf_mueller/4. Christian Hertweck---德国莱布尼兹研究院(大牛啊, Cell Chemistry & Biology主编!!回复无职位,这个老师我是9月23号陶瓷的,回复时说在外旅游,过几天小蜜回复我,暂时没位子)http://www.leibniz-hki.de/en/bmc-head.html5. Robert J. Capon---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这个老师是做海洋天然产物的,由于之前被拒绝太多了,对自己产生怀疑,是不是不适合换方向,因为都没老师理我,随后陶瓷了这个教授,这是第一个给我面试的老师,并且导师已同意接收,让自己申奖学金,后被我拒了,放不下心中的执念。。)http://capon.imb.uq.e.au/index.php?id=256. Barrie Wilkinson---英国John Inners Centre (不回复。。)https://www.jic.ac.uk/directory/barrie-wilkinson/7. Helge B. Bode---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不回复。。)http://www.bio.uni-frankfurt.de/48050101/ak-bode8. Russell J. Cox---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回复让走csc,而且该教授现在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刚开始不是很热情,后来12月某一天突然问我还愿不愿意申csc,然当时已决定去其他地方,所以也拒绝了)http://www.bris.ac.uk/chemistry/ ... j-cox/overview.html9. Christine L. Willis---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回复让走csc,联系过两次,感觉不合适后放弃)http://www.bris.ac.uk/chemistry/ ... illis/research.html10. Nathan A. Magarvey---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 (不回复。。)http://www.fhs.mcmaster.ca/biochem/magarvey_nathan.html11. Michael E. Webb---英国利兹大学 (不回复,原因是我可能邮件标题写错了。。。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http://www.chem.leeds.ac.uk/People/Webb.html12. Christopher N. Boddy---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不回复。。)http://www.boddylab.ca/en/left/people/13. Mohamed A. Marahiel---德国马尔堡大学 (德国老院士,不回复。。)http://www.uni-marburg.de/fb15/ag-marahiel/group14. David L. Jakeman---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 (回复可以,然该校雅思要7分,让我继续考雅思。。。并不想考了那时候,遂放弃)http://www.dal.ca/sites/jakeman/david-jakeman.htmlhttp://www.nottingham.ac.uk/~pcznjo/HomePage.html16.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套磁回复欢迎申请,然后约时间面试,面试后感觉还可以同意接受,让我自己申奖学金IPRS 和CSC都申请)17. John C. Vederas---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大牛,联系过两次,后感觉课题组做的东西还是主要在合成、虽然生物合成也做。。)http://www.chem.ualberta.ca/~vederas/home.html最后结果大家在我之前的帖子都知道了,很幸运的申到了西澳大学的IPRS奖学金,在申请过程中一直和老师有联系,这个是我心中的完美选择(学校、研究方向、导师、奖学金的完美结合),在陶瓷前期,不断地经历着被打击、自我怀疑、又自我鼓励地过程。。。大家可以看到套磁的有效回复其实是很低的,能碰到你想去的老师、既愿意要你、同时做的东西你也感兴趣、并且学校什么的也还不错真的是很难的,不管陶瓷过程中老师们的回复有多么的消极,也一定要记得自我鼓励!!同时请在陶瓷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简历,我当时是一个导师不要我我才继续套磁下一个的,而且导师都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所以陶瓷的过程中工作量并不大。刚开始大家的邮件、简历什么的并不一定十分完美,但是在套磁过程请记得随时完善更新自己的简历、陶瓷邮件!!!还有邮件标题、老师称呼请自己仔细核对,不要像我一样出现错误。。。一旦出现这个套磁就是失败了。。关于选导师,我当时就是看文献(JACS, Angewandte,PANS, Chemical Sciences,ACS chemical biology, Cell Chemistry & Biology,甚至是Nature Chemical Biology, Nature Chemistry等等),看通讯作者,然后去学校官方看个人主页(具体的研究方向,历年文章等等),所有老师都逐一列下来。最后会形成一个精简版的(人数大概在20个以内),这样陶瓷时就不会盲目的海套。前期虽然陶瓷了这些老师,但是真正进入申请阶段的只有西澳这个(鸡蛋放在一个筐里。。),同时申请了IPRS和CSC,最后侥幸IPRS中了然后就取消CSC了。国内大牛的推荐信也很有用论一份推荐信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人脉关系最重要,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一般海外大牛之间对彼此的名誉看的非常的重,如果通过关系可以得到大牛的推荐,特别是国内大牛老板的推荐,这些海外大牛也会非常的重视,问题是国内很多大牛教授可以轻易在国内推荐,但是为了自己的声誉,他们一般也不会轻易推荐国内的学生去海外大牛实验室,害怕砸了自己的招牌,毕竟很多国内看似优秀的学生,似乎只适合考试,但是做科研这件事却是靠着运气、耐力、以及天赋构成!
专注高考、大学、考研及读博欢迎关注:博雅燕园英国或者英联邦地区的硕士,基本都是一年制的,包括学术型和授课型。授课型“速成”的特点很明显,这不用说了;即使是实际花费的时间一般需要15~18个月的学术型,也依然脱离不了比较“速成”的特点。这一特点,就连G5的硕士,也不例外。通常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英国硕士,认可度往往明显低于同层次的其他国家的大学,即便是G5,也不例外。像牛津、剑桥的一年制硕士虽然也很好,但认可度往往还是低于美国的哈佛、斯坦福、芝加哥等同级别的大学,尤其是申请读博,即便是牛津、剑桥的硕士,申请其他国家的大学,也未必能得到高度认可。比如,我一个本科校友,在牛津读了一年制硕士,申请哈佛大学的博士成功,但哈佛并不认可他在牛津的学习经历,如果进入哈佛大学读博,必须补修硕士课程,正常情况,需要八年才能完成博士学业。不过,牛津的硕士在英国本地的大学则认可度很高。这位校友后来顺利地申请伦敦大学学院的博士成功,四年后完成学业,回国进入了一所211大学任教。虽然G5比我们的华东五校在世界大学的声誉和实力强很多,但认可度这个事儿,不能简单地与学校划等号。根据不少实际案例来看,可以粗略地说,英国G5的硕士,无论是就业还是回国读博,其认可度大致相当于内地华东五校的硕士。从现实看,去英国顶尖大学念了一年制硕士,要么继续留在英国读博,要么回国后直接就业。打算回国后再读内地大学的博士的人,其实并不太多。如果读了G5的硕士,确定回国读博,一般来说,需要是学术型硕士为佳,能走的路子,通常有两条:申请考核或者参加公开招考。申请考核,G5的硕士自然是可以的,相对比较省事,但要求较高,需要有硬件——一定量的文章,如果是人文社科类,内地985大学通常需要一两篇SSCI的文章,理工科则是SCI的文章。有较高级别的文章, 就是最关键的硬件,容易获得导师的认可甚至青睐。当然,如果能获得推荐信,那就更好了。如果没有一定分量的文章,也没有其他优势,比如在G5期间的平均GPA也不高,一般来说,申请考核内地一流大学,是很难通过的。公开招考,这个就没太多值得谈论的了,要点无非两条:考试过关只是基本,获得导师认可才是关键。这种路径,自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过这是最常见的路子。这几年,内地大学读博的路径变化比较明显,很多大学对于博士招收,越来越倾向于直博生和硕博连读,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导师和学校来说,往往都是很有效率的。然后,剩下的名额,越来越倾向于申请考核的方式,这也是有效率的路径之一。公开招考似乎越来越不被大学及导师“待见”,一些大学的不少专业方向留给公考招考的名额寥寥无几,有些方向压根就没有公考招考的名额。所以,如果走公考招考的路子,信息搜集很重要,选对学校和方向很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硕士,整体来说,在国内的认可度虽然不算很高,但其博士就不一样了,尤其是G5这样的顶尖名校的博士,回国后认可度很高,通常其认可度不会低于北大清华的博士。如果要进高校,一把来说,211的肯定没问题的,985也不是太难——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到英国读了顶尖大学的硕士后,如果还想进一步深造,多数人都愿意在英国名校念完博士再回国的重要原因。
曾几何时师范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定是认定自己以后会去一名中小学任教,然而大学四年结束时很多的师范生却慢慢的发生了变化,希望自己能够去大学任教,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 是因为大学四年期间见识了或者更加了解了大学老师的真实现状,于是希望自己能够进入高校任教。可是,当我们真正的花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的研读现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在招聘教师时的标准,相信你会觉得自己能够当一名中小学教师就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因为想进入大学当老师实在是太难了,条件太多了。所有有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有的选择海外留学,那么对于海归硕士来说,当学成归来时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能够顺利的进入高校任教呢?毕竟有着海外留学的光环,似乎相对于其他竞争者有一定的优势,可事实确实几乎不可能,或者说是想多了。没错,现在是很多高校在招聘大学老师时要求具备海外留学经历,也因此会有很多的人先去海外留学然后再回来任教,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即必须是博士研究生,也就是说只有你是应届博士毕业生时才会和你谈海外留学的问题,如果你是硕士研究生,不管你是海外硕士还是国内硕士,你都不可能进入高校。而如果想顺利地进入高校,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有更大的机会:一方面,博士学历,但分普通博士和精英博士。现在高校招聘教师的基本门槛就是应聘者必须具备博士学历,只有达到这个条件时,你才有机会投递自己的简历,才有机会呗高校所录用,因此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不要忘记考博士,当然前途是你想进高校任教。同时,在众多的博士群体中也分为普通博士和精英博士,不同的划分决定着博士最后是进入985高校还是普通高校,一般精英博士都是论文科研很多,有着自己主持的项目或者是课题,这样更多的是进入985高校任教,待遇也非常的好。另一方面,海外留学经历不是必备,但却是加分项。一般来说,211高校、985高校在招聘大学教师时会在意应聘者是否有过海外留学经历,这是一个不可少的条件,但是这样的要求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高校,有的普通大学或者是211高校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也可以,所以只要你是一名博士研究生,你也就具备了进入大学任教的最根本的条件,只是最后因为每一个博士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进入的高校档次不同罢了,但海外留学经历一定是加分项。总之,海外留学硕士相当老师真的很难,或者说几乎没有希望,毕竟现在的大环境是博士学历才可以,每年很多的博士研究生都会选择去高校任教,所以如果想成为一名高校教师,那么博士学历是必备的。
硕士期间没有发过论文,适合申请国内985高校的博士生吗?从最近几年的形势看,硕士毕业后,倾向于读博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导师都能收到远多于计划招收名额数的申请,自然是会择优录取的。比如我导师,2019年只有一个外招博士生名额,结果申请者已经有二三十个了,这个竞争就很大了,能胜出,除了个人性格较好,专业扎实等因素,最重要的,自然是学术经历和基础了,而能直观体现的,就是文章这种硬件。我们知道,读研虽然也会有一些学术方面的要求,但要求一般都不高。即便是学术型,在很多学校,一般能发一篇普刊,往往也就达到了毕业要求了;某些学校的专业型硕士甚至不要求发文章就能毕业。但读博不一样,学术经历和基础是基本而硬性的要求,也是导师判断申请者是否适合读博的关键性要件。没有文章,就意味着读研期间基本没有过参与课题的经历,在学术方面的训练肯定不多,如果你是导师,你会愿意选择这样的学生吗?而且,985大学的导师往往要求会相对较高。我自己是经济类专业的,据我所知,985经济类专业申请博士生,大多数导师都要求申请者在读研期间有一两篇B级刊物的文章。去年打算申请我导师博士生的学生中,居然有好几个都有两三篇B级文章,最后被录取的是一个有一篇A级文章(虽然只是二作),一篇B级文章的申请者,可谓竞争激烈。所以,硕士期间没有一篇文章,是不太适合去申请985的博士生,毕竟机会实在很渺茫。当然,如果你是某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发文章很难,博导要求没那么高,那么或许还是有机会的,不然就只能凭运气看能不能“捡漏”了。建议那些硕士期间没有发过论文,但打算申请博士生的学子,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申请目标,比如申请一所普通211或者普通一本,机会相对较大;而且,层次稍微低一些的学校,以后博士毕业的难度可能会相对小一些。现在博士毕业往往都不容易,正常毕业几乎就是奇迹,延期一年属于常见,延期两年的也不乏其人。你对此怎么看呢?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博士似乎也成为了众多企业的用人标准。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说,这也是梦寐以求的学位。但要想成为一名博士生,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国内博士还是国外博士?不要小瞧这一点点的区别,真正意义上的区别可大着呢!对于很多博士生来说,不想进入企业当一个实习生,进入高校就职就成了一条最为普遍的道路。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引进博士时,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海外经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这一点一直存在,成为了很多国内博士生一直跨不过去的坎。在我国清华、北大等众多的一流高校中,新任的教师中,拥有海外留学的经历的教师占80%,有的甚至有多段留学经历,新任的国内博士毕业生则是少之又少。要想在高校里面任职副教授以上的职位,大多数的学校都会要求拥有3年以上的海外经历。这也就说明了海外经历有多重要!海外博士越来越受欢迎,出国读博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学校,菲律宾理工大学给出了答案:菲律宾理工大学是菲律宾排名第二的国立大学,拥有18个分校11个系,可授予46专业的学士学位和15个专业的硕士及博士学位。菲律宾理工大学是菲律宾学生人数最多的国立大学,也是中国教育部推荐的30所大学之一。菲律宾理工大学的优势:1、 菲律宾拥有世界上顶尖的教育资源,能培养学生成为最优秀的国际化人才。2、 尊享海归待遇,学历中国教育部认可。3、 可以为在职人员提供假期集中上课4、 两年至三年获得博士学位,按时毕业,超低成本留学5、 入学手续简单,轻松毕业,帮助学生创业。6、 大专直接读硕士,单独开班,在读期间为优秀学生提供在菲律宾本地年薪8-10万人民币的实习机会。菲律宾大学博士归国待遇:1、 尊享高层次海归人员奖励和优惠创业政策,。2、 享受留学生北上广落户政策。3、 享受购买减免车价20%左右的免税车、创业免税和房租。4、 优秀毕业生可获得到机关单位和央企、国企、外企等相关单位就业的机会。入学要求:参加入学考试、面试合格者直接发录取通知书。申请程序:1、 报名申请:填写报名申请表,提交个人信息及相关资料。2、 资格审查:初审合格后,缴纳服务费。3、 发入学通知书。4、 签证赴菲:招生咨询中心协助学生办理第一次赴菲律宾签证、机票等事宜。5、 抵达注册:申请人抵达学校体检,办理注册手续和考试。6、 学生签证:去菲律宾移民局办理学生签证。
从本月开始,国内大部分院校将会逐步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到底要不要考博士,这个问题也许是上了硕士一年级就需要开始考虑的问题。不知道现在的你是不是犹豫在读博士的边缘,是否在委屈就业觉得磨灭了自己的学术理想,或者在担心博士太难读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一代又一代的导师们都会对学生们讲,读博士是一件需要一点“学术童子功”的选择,一来说的是读博士并非绝大多数人想的那么简单,相比博士毕业和读博士的过程来说,考上或者申请上博士可能算是最容易的一步了;另外一层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读博士是需要提前做好充足准备的,要提前到什么程度,或许,还在备考硕士的你,就可以想到这一步了。考、或者不考,申请、或者观望,准备读博士的人仍旧那么多,只增不减。今儿我们来做博士备考的第一步,那就是了解申请博士的流程和需要准备的基本内容。首先,选择读博不同于硕士。读硕士,你可能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同侪压力,身边的人普遍提高到硕士学历,你担心自己的本科学历欠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想着是不是要搁置一下就业压力,通过硕士几年给自己镀个金。但到了申请博士这一步,你已经足够成熟到不需要再有一个避风港来躲避就业压力,你也足够了解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热爱某一个学科领域,能不能心甘情愿为它付出时间和精力,你也应该足够清晰未来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大概是什么模样。需要非常非常清晰的是,选择读博士是因为热爱某个学术领域,而不是因为更好的就业选择,也不是因为更轻松悠闲的几年校园时光,更不是因为未来多金多闲的假想生活,而实际上,这些你也许都未必能得到,你得到可能只是你热爱的知识和真理不断满足你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你要对自己的选择有清晰的预判,至于如何去判断和分析,这不是本文的主要讨论议题,所以此处略过一万字,直接说说决定申请博士后的一些必要流程。博士考核的两条路:“考试制”和“申请-考核制”2016年开始,以国内一流院校为首的一批学校录取开始“申请-考核制”博士的考核方式了,与传统的考试制的方式相比,博士的这种考核方式某种程度的成为了“申请博士”,更加侧重学生的综合水平以及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研究契合度。与硕士的统一闭卷考试相比,申请审核制的博士入学考试显得更加弹性,一定程度上百摆脱了卷面的限制。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和专业仍旧沿用原来的考试制的方式,比如一些普通院校尚未施行,以及医学等专业性极强的学术领域仍需全国统一考试来筛选人才。对于新闻传播学大学科来说,很多院校都已经采用申请考核制的方式,因此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这种考试方式的备考策略。重要的一步:确定方向,确定导师常规上来讲,读博士的方向与此前的研究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一定的连续性意味着,大概要在之前的研究领域上继续细化选择,而不是大步跳出某个专业选择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方向,不过这也是有可能的。为完全跨学科读博士的考上提高上岸概率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有足够的“作品”证明你能够胜任。如果你选择仍在自己原专业读博士,可以先和硕士导师或者同校的其他导师联络,征求意见,获得帮助和认可,通常老师会如实地告知他是否有招收博士的意向以及他的要求,进而可以与自己的目前状况做一个对比,进行一个整体评估。如果你选择更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通过相关的学术会议、讲座、专著、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到同领域的“最高级”。而通常来讲,学术共同体会帮助你建立关联,你也可以通过学术问题讨论和经验分享的方式与兴趣导师建立联系,让未来的申请博士这件事变得水到渠成,不必显得特别功利。如果选择出国读博士,首先要过了语言关。语言过关后,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机构做申请,也可以广泛了解各个学校的情况,写研究计划,提前做足充分的准备。其实并不是申请国外的博士就意味着难度更大,如果本科硕士都是国内top行列的,那么出国读博士就是一个自然的选择,选择与否,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对于博士导师的选择,有几个衡量条件,第一是老师自身的名气和能力,这可以用显性的标准去衡量,比如院士、学部委员、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等;第二是导师的著作和成果,比如负责什么样的项目、基金,有过什么样的著作,著作的影响力;第三,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匹配度,这决定了未来几年是否会有“强扭的瓜不甜”的学术煎熬;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导师的个性与人品,当然,这一点是很难量化的,但是却真真切切地影响到了博士期间生活的幸福度。第二步:了解学校的标准和需求提前摸清几所感兴趣院校的“申请-考核制”流程,如部分院校有12月、3月两次选拔,可根据自己科研论文接受情况灵活选择。除专业面试环节,还有科研实践与写作、外语水平考核,单科不合格就会直接淘汰(合格线不少划到75分)。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建议选择2-3所院校,且提前沟通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通常上来讲,导师更佳青睐的博士生会有一些比较共通的地方。国内高校想要的学生:有文章、有作品对于申请考核制的学校来说,申请过程中的材料是重要部分,然后通过筛选后进行面试和笔试。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方式,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是审核制,这类院校对于在职申请读博的高校老师比较占优势,应届硕士生如果专业成果特别突出,比如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主持了省部级以上项目,或者在SCI、SSCI、EI、ISTP、CSSCI等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参与国内或国际重要的学术会议并获准发言等,都是重要的加分项,也可以重点考虑一下审核制院校。国际高校想要的学生:有推荐、有能力选择考虑境外高校博士的考生,往往需要一些业界或者学术界大咖的推荐信,如果自己的硕导或者认识的人中有名气非常大的学者、官员、社会知名人士等,那么考境外名校的博士会变得比较简单。如果很难通过推荐而达到国外高校的标准,那么建议考取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有交换生名额的高校,或者博士毕业以后申请国外的博士后、访问学者等也可以曲线实现出国学习的规划,比直接考国外名校的博士更容易。接下来,需要搜集目标院校的信息确定目标院校和导师后,要进一步查找目标院校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地点、考试内容与参考书目,当年和往年的信息都需要掌握和对比。 联系导师,得到导师的认可和同意。记得一定要认真准备一份简历、一份陈述、一份研究计划。 联系导师以后,如果导师对你满意,会和你深入聊下去,介绍他的研究方向或者兴趣领域。如果导师仅仅说了 “欢迎报考”“回去根据参考书好好准备一下”之类的话,也不要轻易放弃,这也不绝对意味着没戏。因为老师和你一样,也在多个学生中选择,学生和导师之间都是在做双向选择。也可能是当时该校尚未发布当年的具体招生指标分配。因此一定和导师保持沟通联系,重点关注研究生院网站的信息。录取过程中,导师对于自己招生指标的生源选择具有极大的自主权,学院考核选拔仅仅是去除不符读博条件的学生的"去粗"过程,也是各自导师的选择自己称心如意学生的"取精"过程。导师这一关过了,接下来就可以联系一下目标导师的师门的博士,及取经,了解导师的研究重点、考试情况、复习计划等。当然,相关信息也都仅供参考。最后,进入备考状态这时候,你就基本已经完成了前期准备,接下来是知识上的准备,也是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部分了。然后搜集目标院校的参考书、历年真题,分析真题,形成学术思维和回答逻辑。通过大量阅读,积累知识,研究导师著作,做充足的知识储备。复习的过程中要一直留意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的网站,关注其新的招生政策的调整、变化,一般12月初就要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相关信息,大部分院校是要在研招网上的博士报名端口进行报名的。报名后要与导师再次沟通,告知自己已经报名,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备考过程中有选择地与导师沟通具体的学术问题,增进交流的同时不断确认自己中标的可能性。关于知识方面和应试方面的问题,如果你选择的方向恰好也是新闻传播领域,在专业复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问,想要更精进的状态,也可以从胡师姐获取相关考博经验和专业指导!
明天就进入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考研的同学都已经整装待发了,而对于准备读博的同学来说,要么准备着各种材料迎接报考学校的审核,要么正在拼命的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希望自己在明年3月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来,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你打算明年读博士的话,现在就应该有所准备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准备读博的同学,他们会被这样一个选择所纠结住,那就是读博到底是国内读好还是出国读好呢?由于这几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大量的优秀学子选择国外的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深造,同时国外的很多高校也非常欢迎中国学生来交流访问和攻读学位,再加上海归博士回国后的待遇和平台都非常的好,因此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外攻读博士的思路几乎成为读博学长必会考虑的一个选项了。至于国内读好还是国外读好,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出国读博要好,因为相比博士期间的出国交换来说,直接去攻读一个国外优质平台的博士学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因为很多领域的顶级科研团队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里,去这些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无疑是掌握了某个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思路和平台,再加上与研究导师和团队的良好合作关系,毕业后即使回国工作,依然可以和博士期间的团队继续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很多国内博士没有的资源。当然,也有人认为国内读博优势更大,因为国内的博士更加了解和熟悉国内科研环境和资源的分配,而且比起国外回国的博士,在自己后期的研究生涯中,导师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毕竟现在的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是团队作战,而国外博士回国后大多是单枪匹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建自己的团队。由此可见,国外读博和国内读博相比起来,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那个好那个不好,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却是能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适合国内读还是出国读博呢?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从塔主的经验来看,博士期间的科研团队的好坏对自己影响是特别特别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团队读博,几年后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读博期间的团队是影响你一辈子的科研道路,因此在选择时请慎之又慎,尽最大能力去一个优质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在国外某个院校,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国读博,如果你自己专业最优质的团队就是国内某个院校内,那么就没有必要出国镀金,因为国外的月亮更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很多准备读博的人其实年纪已经不行,还有很多人早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出国读博的话也要考虑家庭的因素,毕竟读博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全家人共同支持的,同时出国读博还要考虑费用的事,如果不是公费出国读博的话,读博几年的花销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必须兼顾和平衡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上就是塔主对国内读博好还是国外读博好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