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都是人们观念不同造成的思想打仗。像一年制硕士这种,普通硕士读出来要花个三四年,千辛万苦的拿个证;他们再一看一年制硕士,你怎么就需要这点时间就能出来?你也太轻松了吧。这个心理不平衡感就出来了。其实没必要不平衡。一年制硕士大部分都选择去香港、东欧和北美,国际化的教育方式和国内硕士教育的模式有区别。国际化硕士教育拿英国为例,是有研究型硕士和授课型硕士的区别的。前者比较符合我国普遍认知里的硕士,而我们这里谈论的一年制硕士主要是授课型硕士。既然有争议,我就在这儿说一下我觉得普通硕士和一年制硕士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一年制硕士比普通硕士水是因为时间短、更轻松?1. 普通硕士有的学生是奔着搞研究、深入钻研学术,会选择纯理论或者学术型专业。读研的时候课程讲得细,配合搞科研,对学术认知理解快。但是可能除了纯理论专业之外的其他应用型专业出来会缺少实践经验。2. 一年制硕士专业几乎全部为应用型专业,压缩了课程,教学含有有大量的应用性的知识。而且作为学士后教育,它本身要求的学术水平比较高。通过实习工作的时间应用这些知识,达到一个深层次的实践出真知的效果,为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双重经验。一年制硕士并不水,而且学习更讲究的是一个态度。也许他研究生时期不好好读书,几年下来领了证却脑袋空空,又毫无社会经验;而你一年制硕士的时候认真努力的学了、经历了,出了学校offer拿到手软也未可知。不管普通硕士还是一年制硕士都是为了以后铺路,大家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考虑,不是学习时间的长短就能衡量知识的分量的。国外对读授课型硕士的要求不是希望学生在学术方面有什么重大研究成果,而是希望学生:第一能通过课程讲学把这个专业比较进阶的内容通过听课掌握好;第二能通过实习实践积累的经验慢慢把这个专业最热点或者前沿的内容弄明白,也写得出来毕业论文。从这两点出发,教育学生具备一个专业人士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去国外留学读一年制硕士的话,英国应该仍旧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但英国留学费用高昂,而这两年东欧别的国家可以读一年制硕士的学校正逐渐扩大招生。我比较熟悉的专业比如商科,想要选择就读商科一年制硕士,法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法国大部分顶尖商学院都开设了一年制硕士,虽然主流仍旧是两年制专硕,但趋势推动下法国的MBA教学正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法国的IPAG高等商学院的一年制MBA硕士,学校在中国教育涉外信息监管网上可查,项目有中国文案背书,文凭受法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承认,拥有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认证。最重要的是,所颁发的学位证书中国承认,教育部留服中心可认证。硕士学历留学服务中心可认证,认证后中国留学网可查学历。拿到学历学位双证之后,就是正规的硕士学历了。选择出国留学读硕要注意学校的文凭能不能通过中国国家留服认证中心的认证哦,免得读完了拿不到学历学位双证。拿到双证的话就是跟国内硕士是一样的,国家和大部分企业一视同仁。所以说对一年制硕士没有必要抱有那么大的争议和冷眼旁观的态度,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外硕士也是跟国内努力拼搏的硕士一样不容易的。
来源:WallStreetTequila近日,2021考研信息确认落下帷幕,部分高校报名人数暴涨42%,总预估人数更是超422万。看似热度逐年飙升的研究生学历似乎逐渐走上了“被捧杀”的流量路线0202年,研究僧都有几多愁?都说今年最爱反转,2020申研党最有体会。上一秒刚接受自己进不了梦校的事实,下一秒就被教育部空投了一个惊喜——扩招。2月28日,有消息称,教育部安排今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比去年增加18.9万人;9月22日,教育部表示今年的在学研究生数量将达到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也许是看到了扩招的希望,于是有了开篇预估人数超400万的场面。最近的一条消息,恰恰让同学们的期待得到了最好的回应。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一则研究生招生新方案,表示要将专硕的招生比例扩大到研究生总招生人数的2/3左右,并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从短期来看,同学们确实赶上了重大利好。但是先别着急摘下“痛苦面具”,因为往长远看,扩招这件事真没想象中那么好。First blood:宿舍?没有!好不容易成了研究生,盼来了开学,到了学校却发现床位不够了。解决的方式无非以下四种:抢、搬、挤、租。八月末,湖南师范大学就因为大批全日制研究生抢不到床位上了热搜榜,至于校方的回应,也只是官方地回答了一些废话。同样悲催的还有被强制要求搬离宿舍的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以及二人间变四人间、四人间挤成八人间的部分高校,但这些还不是最惨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顶级高校直接表示,不安排专硕学生在校住宿。也就是说,考上专硕=自费租房。:同学你好,北师大附近租金了解一下。毫无疑问,研究生学历的成本又增加了。Double kill:师生比?僧多肉少撇开“更好就业”这个想法,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跟着导师学到更多东西的,但真能学到吗?对比2019年在学研究生人数和导师人数增长情况,2019年研究生增长了13.24万,而导师仅仅增长了3.18万。再来看看师生比,2015年在学研究生人数为191.14万,平均每位导师需要带约6名学生,2019年增长至7名。这只是理想化的结果,因为很多学校热门专业的导师甚至会出现一个人带几十个人的情况。对于本身就有科研+教学双重任务加身的导师来说,大概率是要将学生处于放养状态的。别说传道受业解惑了,估计连准确说出所有学生的名字都够呛,这还指望能学到点啥呢?Triple kill:想毕业?没那么容易越来越高的学历成本+独自成长的研究路,让很多研究生叫苦不迭,也越发盼望毕业的到来。然而,毕业这件事,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以中科院为例,无论是博士还是硕士,想要拥有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都需要先发表至少一篇符合要求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至少一篇核心期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研究生入学=毕业论文倒计时,同时还得面对繁重的课程和作业。能不能兼顾,就得看时间管理学的到不到位了。有了答辩的资格,能不能毕业还是得看导师。9月22日,教育部官网公开了一则消息,表示将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近几年研究生导师“刁难”学生的新闻也算是屡见不鲜了,所以万一导师就是卡着不放人,那毕业就只能变成“近在眼前,远在天边”了。等匆匆忙忙毕了业,才发现自己早就被推上了艰难求职的风口浪尖。“我要这硕士学历有何用?”以上种种苦楚,到了毕业的那一刻,都会被求职二字彻底引爆。清北硕士,干不过本科生自2015年以来,随着考研人数、报录比的翻倍,录取人数也呈现爆炸式增长。2020年考研录取人数首破110万大关,这还不包括保研的人数哦。同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则达到了874万,可以想象两年或者三年之后,招聘市场会有多爆炸。这种高速扩容带来的求职竞争,即使是清北复交的名校研究生,也有点招架不住。就拿四大来说吧,四大的校招一直有这样一条学历鄙视链:985/211本科生>研究生>海归党>知名财经类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光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就已经输给本科生了。从经验上看那就更不用说了,相比硕士无经验,四大更愿意招聘本科有经验的学生,哪怕前者的学历更高。而且,父母口中学历越高薪资越高的说法,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成为“悖论”了。麦克斯研究院发现,2012年毕业了就直接工作的本科生,三年后能月入6402元,但当年选择继续读研、三年后再出来工作的硕士生,月收入还比不上本科生,为6206元。不过受扩招波及的,可不止国内研究生……倒霉蛋第一名:海归研究生论求职压力,没人比得过海归研究生这群倒霉蛋。一直以来,研究生在留学生群体中都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但在海外求职,硕士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比学历,硕士输给博士生;比求职,国外的金融、咨询工作,基本都是以录取本科生为主,不需要研究生来做。理由也很简单,本科生可以做的,何必花更多的钱招薪资成本更高的研究生呢?那回国求职会不会容易很多呢?看看今年海归求职的境况你就懂了:80万海归+国内约874万应届毕业生+春招、考研失利的200万人+可能延毕的学长学姐。面对这夹杂着清北复交、藤校、G5众多大神的900万竞争者,万一学校名气再弱点,回国就直接炮灰担当了。做对准备,研究生才不会白读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发现了,本以为读了研=更好找工作,结果并非如此。读研并不意味着100%的求职保障,那些本科毕业就能进入高盛、麦肯锡、谷歌的人,和毕业后就失业的研究生,最大的区别点在于,有没有做好求职规划。不盲目读研,是本科生最明智的选择大一大二的同学们千万你们别眨眼,下面给各位表演一个魔术。这或许就是一眼万四年吧看似可以悠闲几年的大一大二党,其实眨眼间就到毕业季了。到时候不管是否选择读研,再去慢慢了解求职,无疑是为时过晚了。而且,需要大家明确了解的一点是,包括金融、咨询、科技、数据等高薪行业在内的国内大厂,越来越喜欢招聘“试用过”的员工。也就是说,国内高薪行业的求职不是申请即可一步到位的,而是申请可转正实习+转正两部曲。有些大佬甚至开始以比赛的名义,提前给大一大二的优秀人才“开后门”。比如德勤和普华永道举办的挑战赛中就明确表示,不仅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开放,而且优秀者有机会提前锁定四大的offer哦~所以,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Big Name,就需要抓住本科这个求职黄金期,提前做好准备。如果你已经开始读研或者做好申研的准备,那就需要了解一下申研求职一站式的概念了。被迫内卷?申研求职一站式实现自救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生的学制都不算长,撇开科研、课程,留给求职的时间非常紧张。一年制研究生的同学,在入学后的第二年Summer就毕业了,无法申请可转正实习,只能申请全职;一年半和两年制的研究生是和本科生在一个pool里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所以一拿到研究生Offer就要开始着手准备求职;国内的三年制研究生,科研任务相对更重,所以留给研究生求职的时间并没有多出来多少。了解完研究生求职的大环境,想必大家也就意识到申研求职一站式的重要性了: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求职,那从求职角度做好申研的前期规划才是最佳办法。像下面这位WST研究生学员,早在2019年3月份就开始做Networking,最终在9月开学即斩获高盛Risk Management来年Summer暑期可转正实习Offer,成功赶上快到飞起的海外求职时间线,才刚开学,直接就业 ↓Goldman Sachs Risk Management第一阶段:申研学员本科背景:Top 50 US National University研究生申请结果:Columbia MFE第二阶段:求职学生对Risk方向求职很感兴趣,而这个部门是很看重目标校优势,以及是否具备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所以在拿到哥大研究生Offer之后,行业导师就开始带领学生分别进行Technical、Behavioral方面的准备。在风控部门,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Excel的VBA是最低要求,如果能够精通matlab、或者Python更是会疯狂加分!加上从3月就开始做networking,学生在投递阶段拿到了多家公司内推机会,成功进入面试环节。并在行业导师模拟面试的帮助下,最后顺利拿到Goldman Sachs Risk Management Offer!2021申请季已经进入下半场,无论你是面对地狱招聘模式的大四党、研究僧,还是两耳不问求职事的大一、大二党,都应该立马行动起来了!读研只是手段,就业才是终点!
近些年,相信大家身边能看到的研究生是越来越多了,那么中国的研究生到底有好多?是一个什么比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研究生单指硕士研究生。一、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2019年为例,当年,中国研究生毕业63.97万人。这个数量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简单按人口比例来分配,相当于每一万人口里当年有4.57个研究生毕业。比如一个一亿人口的大省,相当于当年有4.57万研究生毕业。2019年研究生招生81.13万,从与2019年研究生毕业数量的对比,也可以看出,研究生处于增长态势。简单按研究生主要读3年来算,则每年的增长数量约为5.72万,年增长率约为9%,看起来还是一个不错的增速。二、普通大学生考研比例和增长趋势。2019年普通本专科大学生毕业758.53万,而研究生招生81.13万。简单按比例来算,当年大学生考研比例大致为10.7%。同样计算,2018年为10.1%,2017年为9.8%,2016年为8.4%。从逐年变化情况来看,大学生考研比例也是在稳步增长。三、一代人的考研比例和增长趋势。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主要是2009年初中毕业的那一拨人。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机制,初中生基本涵盖同一年出生的全部人口了。2009年中国初中生毕业人数1797.7万。这批人最后读研毕业的大约63.97万,他们1993年出生的这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5%。同样计算,1992年出生的那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2%,1991年出生的那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2.9%,也是在稳步增长。最近3年毕业的研究生,也就是90初出生的那一代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经过这几个数据的比较,大家对中国研究生的数量有个概念了吧。
去日本读修士是越来越多国内大学毕业生的选择,那去日本读研究生怎么申请?读几年?下面蔚蓝留学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去日本读研究生怎么申请?一:本科毕业(日语零基础)— 日本语言学校—日语N1左右—参加大学院的入学考试—成为硕士日本语言学校入学季:1月,4月,7月,10月;毕业季一般为4月,以此为预算毕业学习时长为2年制,1年9个月制,1年半制,1年制。优点:是申请条件低,在国内日语考试JTEST考试EF级以上基本就可以申请,而且语言学校的压力不是很大,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去适应日本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升学的选择面很广,可以随意报考,申请语言学校主要是在于前期材料的准备,能否顺利拿到在留、签证,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顺利出国,所以确保材料完整无误在语言学校的申请上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缺点:申请日本语言学校仅限于学习日语,在指导升学志愿为研究生上能力欠缺,没有专门的文书老师指导研究计划书,所有学生的研究计划书和文书材料都需要自己准备。也没有专门指导选学校和选教授的老师,对升入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如果不是非常有把握,不推荐语言学校。时间和金钱方面消耗过多,而且每年我们蔚蓝的老师都会接到大量来自于日本语言学校在读生的求助。所以还是需要三思。二:本科毕业(日语有基础)—日本研究生课程(日本硕士预科)—参加大学院入学考试—硕士生日本研究生入学季:4月,10月,(筑波大学12月),学习时长为半年到2年。优点:蔚蓝老师建议基础比较好的话,日语能力在N2及以上水平,有专业知识基础,需要英语能力,不用像语言学校那样非得读一年半或者两年,有的人半年就通过教授考试转为正式的硕士生了。可以提前进入研究室,研究一部分课题,熟悉适应学习生活环境,补足专业知识上的不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比如说像研究室的学长学姐请教一下大学院升学相关,这些是在语言学校所接触不到的。缺点:申请条件难度升级,相比语言学校而已,申请日本研究生要难很多,日语基础最好在2级及以上,能听懂教授授课内容。申请日本研究生难点在于如何联系导师,撰写研究计划书,如果日语基础不好的话,跟教授上课会很吃力,而且课程压力比较大。而且有的教授比较严格甚至苛刻。去日本读研要读几年?硕士在日本称为修士,而研究生是进入修士课程的前期预备阶段日本研究生学制最短为半年最长为两年,视研究进度而定。日本修士一般是读两年。修士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面试,一般笔试内容主要是小论文及专业问题解析,面试针对目前的研究进度和先行研究进行提问,面试考官是研究科科长及相关领域的教授,合格后成为正式的院生。看了以上介绍是不是对如何去日本读研?要读几年有了一定了解呢?
大学一年级把每科都修到85以上,分数如果没达标,要尽力去重修也要修到这个分数,漂亮的GPA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而且,这有利于你获得所在学校奖学金,相比于在外兼职,靠奖学金来的第一桶金,性价比要高很多。如果你所在大学对大一新生就开放了四六级考试,就去考吧!怎么都能把四级过了,假如一年就考过四六级,你会比同龄人多出许多时间。和你喜欢的任课教授多联系,他/她们之后会在你需要写未来的留学推荐信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当然,不仅如此,相信在和他们的学术交流中,你对行业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大学二年级同样,把每科都修到85以上,开始提高英语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关注各国大学(如国外名校官网,国内领英网等),你需要选择毕业后有实习或留下工作机会的国家,如美国,有利于获得相对于国内更高的薪酬,偿还你留学可能产生的借款或贷款。多选课程,国内也是学分制,在前两年多选课程,能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大三去做更重要的语言提升和有意义的兼职等。不出意外的话,大二毕业你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了(来自奖学金),这时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份旅行计划,不要不舍得,你值得的。这番体验,也是在给即将步入大三的自己注入动力和信心。大三年级上学期考取英语(托福或雅思)语言,托福不低于90分或雅思不低于6.5,各单科还要达到学校的要求,文科研究生申请要准备GMAT,理科研究生申请要准备GRE,申余下的奖学金就派上用场了,交报名费是足够的;这个阶段,有含金量高的专业竞赛也建议参加,假期即可在相关专业领域实习, 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项目背景,另一方面也可获得储蓄。大三年级下学期到大四年级确定目标学校与专业,1-2个主攻,2-3备选,报或者不报中介都可。你可能会说:“本来资金紧张还要考虑报中介吗?”选择中介的好处是可以明显提升申请效率,在你的全力配合下,也可以提升申请效果(当然前提是中介靠谱),如果这些对你有吸引力,花费是值得的。留学信息每日更新,欢迎大家点击关注:
近几年,报考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反映了目前我国就业的紧张环境。研究生的剧增,导致一些知名企业里较好的岗位,要求都提升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于是,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便选择申请到国外读研究生,致出国读研的趋势愈演愈烈。面对这样的现象,有人对此提出疑问:难道海归研究生,真的比国内研究生更加值钱吗?很多家庭在考虑是否出国留学时,都爱从就业前景、工资来分析投资回报率。但当你权衡选择时,请记住——尽管平均乐观,但就业和薪水前景,皆因自身情况而异!乔治敦早些的一项研究发现,拥有额外文凭和一些工程、商业经验的人可以获得五位数的高起薪。但增加的程度对作家、编辑甚至计算机程序员的终身收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思考是否要出国读研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其他因素:1、获得学位的目的研究生院理事会主席Suzanne Ortega称,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领导或行政职位,可能需要高级学位。2、专业课程的选择如果要是选择读研,肯定是因为想在学术上的某方面更深入,让实践与学术更结合!例如,许多硕士课程正在增加大量的技术和大数据培训,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一个重点是“建立网络”,以后可以在寻找工作时进行挖掘。例如,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正式课程为硕士生、博士生提供辅导、研讨会和总体指导、培养可转移到商业世界和学术界的技能。3、语言能力的培养中国大多数学生英语成绩都很好,每次都能考很高的分数,但是口语能力却与成绩分数不成正比。这也是我国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同学们都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如何做试题上,而忽略了我们学习语言的本质。但如果选择去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读研,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需要用英语交流。所谓环境影响人,即使英语成绩再差,如果处在了一个全英语交流的环境当中,口语能力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得到质的飞跃。一般在国外呆了几年的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一流,发音也很标准。4、国内外录取方式国内的研究生,还是沿用于高考一样的应试制,考试成绩如果达到了目标院校的分数,才能进入复试、面试环节。只有这三个环节都通过,才能获取研究生的资格。国外的研究生,采取的是申请制的方式,靠的是申请人在大学阶段的成绩绩点、实习经历、语言成绩、学术背景。国外院校讲究“宽进严出”,学术成绩不够,可以用好的背景凑,都不够也可以先申请预科。5、国内外学制不同国外的研究生学制时间较短,一般是1年或者2年时间,具体根据自己留学的国家而定。国内的硕士,一般都是3年制。海归一年制硕士很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质疑,认为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根本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其实在国外的研究生接触的新思想更多,所以他们的视野会更加广阔,思想也会更加国际化一些。6、合理的学业债务当每月对“学习深造”的付款占收入的10%以上时,贷款就无法负担得起,而且你毕业时的总债务应该低于起薪。在申请国外留学时,学校会让你提供银行流水、存款证明,以证明:你的留学深造,并不会对家庭生活有很大的经济负担。7、东方国际小编说国内研究生和海归研究生,到底谁更值钱?这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的定论,都各有优势、劣势。也不能说谁比谁更值钱,因为两者的教育模式完全不一样,具体选择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要根据同学们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决定。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意读博深造,走科研花路的同学在决定就读国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该国家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小曼总结了一下主流留学国家的博士学制,快来看一下最快几年能拿到博士学位吧!欧洲英国时间:3-4年学制:英国博士为导师制,很少上课,主要是跟着导师做研究。理科学生可能会花2.5年-3年左右的时间在实验方面,然后就是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在学期中间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还可提前毕业。对于文科学生,时间一般比理工科会长一点。对毕业的要求也更强调研究的自主性、原创性和创造性,无严格的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和最终的论文答辩就可以了(一般是1-2个外审,外加1个内审)。北欧五国时间:3-4年学制:岗位制&自费式岗位制PhD北欧PhD岗位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换言之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招生人数可能每次仅仅招1-2人。当你被录取后,入学便要开始你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则要根据你和导师商量的研究计划来,或者导师的项目方向,通常学制为3-4年。自费型PhD第二种情况为自费。这里自费的概念涵盖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学生愿意自掏腰包开展课题,不管导师手头有没有项目,大多数情况都愿意接收你。换言之,如果你决定自费读博,可以试着尝试套磁任何你感兴趣的导师,不论他手里是否有项目。意大利时间:4-6年学制:意大利大学教育有博士研究生和专业研修两种,前者学制一般至少3年,后者一般期限同为3年。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取得有导师的推荐和讲过严格的竞争考试,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60分满分,40分及格,考分到达40-60分才可以参加口试。意大利几乎没有提供相关硕博连读课程,但可以选择本硕连读课程,其学制一般为4至6年。瑞士时间:3-5年学制:导师制&结构制瑞士读博时长通常在三到五年不等。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整个Program通常还需要修几门授课式课程要求,还要承担部分TA和带本科生和硕士生实验的工作。导师制,在特定的大学或学院里学习和做研究,有导师监督指导学生个人的独立研究。这类比较像美国的申请,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招生,一般school会提供专业或研究方向以供申请人参考和选择,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结构制,由校外的公司企业或研究所和大学共同联合培养,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在大学里要修固定的学分,而研究则在校外研究所进行。这类PhD的招生要求非常详细,比如具有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这种类型的PhD更像是“职位招聘”。北美美国时间:3-8年学制: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各个专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虽然美国博士有四年提前读完毕业或者是延期到六年甚至更长毕业的,但是一般是五年的时间。加拿大时间:3-8年学制: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和英国的结构类似,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跟着导致做研究而非进行教学课程,加拿大博士的入学一般为9月至4月,读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年,但有些学生学习时间更长,通常长达五到八年,以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和通过答辩作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持有硕士学位后才能进入标准的加拿大博士课程。然而,一些大学提供doctoral stream Masters,从一年或两年的硕士或理科硕士课程开始。这些课程适合直从本科毕业的学生,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大洋洲澳大利亚时间:3-5年学制:澳大利亚博士一般是3-5年,大部分都可以在四年内完成博士学位。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澳洲学期开学时间是每年的2月份有两个学期,也有7月份开课的课程。新西兰时间:3-4年学制:新西兰的博士学制分Full Time(全日制)和Part Time(非全日制)两种,Full time一般在3~4年,Part time在5~6年左右,开学较灵活,每月均可以入学,具体入学时间可以跟导师商量。学生尽量选择在5月之前入学,因为通常上半年奖学金的名额会较多,而且导师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带学生。新西兰学制与国内有较大的不同。第一年修完课,并且答辩完才可以算是Ph.D。第一年答辩不过被要求改的情况也有,一般拖三个月到半年。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是修课程或者考核,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做研究。亚洲新加坡时间:2-5年学制:新加坡公立博士学制: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2-5年,一般4年毕业。新加坡公立博士只有研究方向,按照院系划分,不分小专业。具体研究方向会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能会由教授安排。香港时间:3-4年学制:香港高校一般提供3年制和4年制的博士学位项目。3年制博士学位:一般来,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人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提供给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注 :2年制的MPhil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机会在项目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澳门时间:3-5年学制:在澳门,读博士一般是至少三年,大多数博士学生读到第三年时,如果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合格了就可以进行答辩,一次答辩没通过的话,三个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以上博士学习的时间,是在一般情况下讨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但是只要你学术科研水平超众,就能争取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下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如果没那么顺利,也有延毕的可能。祝大家博士学业都能顺顺利利,早日毕业!那么,在看了这些读博国家的读博时间之后,你更想去哪个国家读博呢?
1999年到2019年,20年间,国内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随着1999年本科生扩招,2003年研究生扩招以来,各高校纷纷建立分校,以接收逐年增加的生源。研究生招生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两部分招生构成。比较1999年到2019年,20年硕士、博士两类高端人才的人数发展,可以看到硕士、博士人才数量的增长趋势。表1: 1999年~2019年全国硕士、博士毕业生人数统计表从统计表数据分析可知:1、高校硕士毕业生,1999年的4万人左右,2019年57万人左右,增长率约为1264.8%;2、科研院所硕士毕业生,1999年2346人,2019年6006人,增长率约为156%;3、高校博士毕业生,1999年8749人,2019年61317人,增长率约为600%;4、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1999年1571人,2019年1261人,增长率约为-19.7%。基本数据统计分析曲线如下图所示。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可知:1、高校博士毕业生人数从2009年开始,已经超过1999年硕士毕业生的人数;2、2019年高校硕士毕业生人数达57万,事实上已经超出1999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人数(统计数据显示为44万人左右);从数据上分析,现在的硕士毕业生数量相当于20年前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博士生数量相当于20年前的硕士生数量;可以类比推测到就业市场: 1999年,本科生就业市场良好,那么2019年,至少硕士生才有较好的就业市场了。分析一下关于时间成本: 2019年,相比20年前,每个成人至少要多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获得一个稍高的就业起点;按照这个方式推测,也许有一天,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性会超越高考。相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相对平稳。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可知:1、在峰值的2011年,全国科研院所的硕士生也不超过9000人,博士生不超过6000人;2、科研院所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增长从2005年到2013年八年间有一个相对较大增长,随后呈现平稳,博士毕业生甚至呈现下降趋势;从数据分析上推测,科研院所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平稳应该包含如下几个因素:1、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很大程度上是科研院所未来的职员,毕业以后多会留在科研院所就职,不可能无限制扩张;2、科研院所的博士毕业生数量从2014年开始有一个较大的衰落,平均每年的博士生毕业人数不超过1600人,近几年更是在1200人左右徘徊,很大程度上与科研院所近年来更加严格的控制有关;毕竟,对科研院所而言,博士是要为院所研究出真正的科研成果的人,所以不能只是一个求职的头衔。
上周,小果我度过了相当艰难的一周,原本以为通过了商院入学考试,我就又可以重启留学时开开心心的校内生活了,没想到迎接我的,却是从周一高强度忙碌到周六的挖矿节奏。期间我好几次认真地跟我先生说:搞不下去了,我真的想退学。先说上学的体验啊,我在加拿大的本科院系是一所AACSB认证的商学院,国内研究生的院系同样是一所AACSB商学院,按说体验应该是差不多的。但这一周过去,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难怪很多国内大公司招聘员工时,比起招聘国外非顶尖院校毕业的硕士留学生,更青睐招聘国内985、211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也更明白为啥拼命鼓吹996工作制的大厂们,都在争抢名校毕业生了……可以这么说吧,就他们这个上学强度,这群研究生们对于996工作制这种事儿,大多早就习惯了,甚至可以当成一种放松!从课程设置来看:小果读本科的时候,大概是4年需要上35门课左右,一学期大概是5门课,可以修暑假学期,但当时觉得这就挺累了,该通宵的还得通宵。如今呢?我们只有研一可以上课,一年内必须高强度地完成24门课,而且难度非常高,有多高?基本上商学院设置的所有基础课都有,偏文科的商业伦理课,偏财会的会计课、投资课,偏技术的信息管理、数据模型与决策,需要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的管理经济学,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战略管理这种都要学的常规课程就更是不会少得了……每天都有至少4个小时的课,加无穷无尽的课前和课后作业。你以为这就完了?那怎么可能。我校以“交一个人的学费,学两个人的课程,写三个人的作业”而闻名。每一门课基本都有小组作业,班级群里每天都在讨论作业,咨询学姐学长的感受时,大家总能异口同声道:“每天写作业写到半夜”……从校内课外活动来看,我本科也有挺多这类活动的,但都不是强制参与,属于自愿行为。结果现在呢?所有集体活动都是算学分的,你以为很简单?听4个讲座,8个签到(到场要签字,退场要签字),外加4篇心得报告,这16件事情加起来才只给一个可怜的实践学分………上课就一个感受:比上班累多了……而且国内全日制研究生一般是有补贴的,一个月600。在这个奇妙的氛围之下,如果这些月工资600的苦力研究生们,求职进入到996工作制的大厂,是不是反而觉得轻松了不少?老板开的工资也更有性价比了?再说说让小果抑郁的选导师的故事吧,其实在上学前小果就选好了一个意向导师,是个行业内大牛,两次破格提拔,是院里最年轻的系主任。之前就通过邮件联系好了,老师看了我的背景也愿意招。开学后跟导师约了Office Hour,一聊发现:我淦,大佬搞的方向也太难了。这个导师本硕博都是数学,后来转的管理方向,去Wharton商学院进修。这几年的主要研究在通信、跨境电子商务、医药板块,他研究的内容非常前沿,研究怎么用数学模型优化供应链,目前在做华为的项目,他的研究方向要求我有良好的建模、高数、运筹学、编程背景……给个表情大家自己体会:而我们当时留学本科是这样的:整个商院基本都是偏文科向,数学很简单(大概是初中数学难度),唯一数学基础要求高一点的也就是金融和会计。我本来以为所有商学院都是这样设置的,现在发现我不要太天真……最后不得已,我只能含恨把老师鸽了,因为本来选他是想跟着做华为的项目,把自己简历里面,缺少大厂工作经验这一块的空白补齐。可是现在看来,这个空白可能还要继续空一会儿了。没办法,开始找另一个。不知道算不算幸运,小果我真的找到了另外一个巨佬,国WY特殊津贴,本行业学科带头人,几乎是泰斗了。他的大方向和我本科学习的一致,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和我创业方向一致,跟老师聊了2个小时,被收入门下,一切都是这么恰恰好……后来还发现班上其他同学全被拒了,本来还挺开心的窃窃自喜,以为导师已经进入要退休的贤者时间了,可能到了多接横向课题的时候。结果被同门博士师姐直接把幻想拍死:导师进入了学术上升期,现在基本只招硕博连读的人,你算是破格的……果然第一周就直接开始让我准备发英文论文了,亚历山大。如今看了一圈班上同学选的导师,发现之前我出的“选导师攻略”实在太“纯真”了,我最大的建议,现在就是建议大家约好Office Hour,多和老师聊聊天,一定一定要找契合度高的。导师某一种程度上,是你自己或者你想过的生活的一种折射。低调的同学,最后选了低调的导师,她的导师也像人生导师,会听她自己的职业规划然后看要怎么助力。目标是赚钱的同学,最后选了横向课题多社会资源多的导师,这样更契合自己的需求。做技术的同学,找了技术大佬做导师,进师门就开始接触华为级别的大项目。如果你也处于这样的迷茫期,一定要选和自己契合度高得,多去和老师聊聊。我接触下来的感受还有,每一个老师其实都非常欢迎同学去咨询去交流,给的建议也都中肯平实。最后也只能祝后来的学弟学妹们一切都顺利,从前没见识过高校研究生996的学习制,还去评判大厂996工作制的我,真是有点惊到了。
★ 标星我,一起闪光 ★ 又到一年的毕业季,在不少群里看都看到有人在帮自己家亲戚孩子甩简历。大家的聊天的内容自然就会转到毕业、找工作的话题。“你毕业几年啦?”是在群里最常出现的问题。“你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呀?”是在心里最常出现的问题。碍于社交情面,大家很少会直白的交流每个月汇到银行卡里的具体数字;但人性的特点不就是,越不让知道的越想要知道。因此吃穿用度,都成为探案的蛛丝马迹。所谓的时尚,不也是从这种“分别心”中应运而生么。从法国回来,我猛补了法兰西历史。法国成为时尚之都,发源还真不是为了时尚。爱跳芭蕾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强调皇权的神圣性,兴建凡尔赛宫,规定了繁复细致的宫廷礼仪,刻意将王室贵族的生活与普通百姓隔绝开来。为了供养皇室的奢华生活,法国的服装制作工艺突飞猛进,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开始引领欧洲大陆。纯粹的追逐潮流“更时髦”也好,“有自己独特的品味”也好。人类这种生物,从十几岁进入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就开始努力的标榜自己属于某一类人群,从同类人群的认同中,获得自己的安全感。而当大家走出校园,失去了共同的学生身份,这种不安全感就会特别特别的强烈。我上高中的时候“素质教育”还没有普及,每次月考之后,都是会张贴全年级成绩排名的——自己几斤几两,做到心里时刻有数。而人到社会上,没有了班主任在后面拿着小鞭子抽打。就会有温水煮青蛙的感觉,开开心心过了一年,过年回家,会发现自己后桌的钻戒闪瞎眼。而且更可恶的是,现在有了朋友圈,有了微信群,有时候你不想看,但是那些刺激人的信息就是冷不丁的刷了你的屏。今年经济不好,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职业焦虑。你会担心公司裁员么?你会担心公司的业务吗?你会面临不断增加的的日常开销,对收入的增长感到无力吗?为了阅读节奏,我应该在这里放一张图。为了衬托出大家对炫富的仇恨感觉,我想应该放最近出狱的郭美美在网上找了一圈图之后,我有点犹豫,真的都太难看了太影响我排版的美观了(我本来就没啥排版)这个死亡芭比粉的口红,这个填充过度,玻尿酸要流出来的苹果肌和嘴唇,还有这个戳死人的下巴大家品一品这个脸蛋嘟嘟和这个嘴巴嘟嘟嘟,还有这黑色蕾丝透视装郭美美监狱蹲了五年这五年来在诸多医美公众号的努力下,中国网民的整体审美真的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说回正题,我是认真的觉得,收入不是衡量生活幸福的唯一标准,但经济确实是幸福的必要基础。同时考虑到,收入也并非是线性增长的。在我心中“当代最牛逼思想家”之一的纳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这本书里,就反复强调了非线性有两种。一种是“脆弱的”,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某些直播网红,靠年轻漂亮,能够暂时性获得高收入的职业。当年轻资本不再,收入会迅速下滑。另一种是“反脆弱的”,比如医生,因为读书时间久,毕业的时候,早年的同学已经工作几年了;刚毕业的时候在医院的体制下,收入不会太高,但是40岁以后的医生,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是坚实的中产。拥有社会地位和体面收入。因此,和某一时刻的收入相比,我更加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在我的习惯中,我喜欢称呼为“专业度”。港剧《壹号皇庭》中,王菲出演一名律师。从小看港剧,警匪片、律师片,港剧中的港女郎,每一个都勇敢独立,敢爱敢恨。说到演员,前几天,我一直追看的微信公众号@萝严肃 ,萝贝贝讲了讲郝蕾,因为郝蕾前夫结婚,郝蕾被带上热搜。在萝贝贝的带领下,我们复习了一遍郝蕾狗血的恋情,各种全情投入和遇人不淑。甚至到了郝蕾有一次情绪失控,在微博上连发了十几条怒骂的微博。郝蕾的某任层在采访中暗指郝蕾脾气差,确实,郝蕾删掉所有微博的原因是,他觉得微博平台给她虚假点赞。总之性格确实火爆,说话也口无遮拦。甚至穿衣和红毯水平也“业余”,甚至发胖。但是郝蕾的路人缘很好,观众很买单。原因只有一个——她演技好。我看的郝蕾的第一部戏,是和黄渤一起演的《亲爱的》,她是那位失去了孩子的城市妈妈。那部戏真的太催泪了。另外我也喜欢我有和郝蕾同款的嘴唇。郝蕾这种情况,在娱乐圈其实满常见的。比如章子怡,她之前的黑料那就太多了,什么榜富豪啊、泼墨门啊,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章子怡似乎就等于“不是啥好人”。但是,再看她这几年的口碑,特别是《演员的诞生》里,直接拿到台前的比对下,大家都不得不说:“章子怡确实演技好啊!”还有总是被说diss颜值,但是也总是被肯定演技的小雪,杨紫。甚至还有演技非常“鹿小葵加油!”,但是因为大提琴拉得好,而依旧有很多观众喜欢的欧阳娜娜。中国的当代社会,价值观就是这么刚正:如果你业务能力过硬,那就服气你。道理也很简单,大部分吃瓜的观众,只是观众,我们看电视剧,就是为了消遣娱乐,看个好故事。我们并不会和这个演员谈恋爱,只要,没有根本问题,演技好,就能给观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当然还有黄渤老师这样,情商和业务能力都非常突出的选手。那么,问题来了。演员的专业是演技,而我们普通小白领,要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人呢?我之前写过一篇推送,讲过“专业”这件事儿:里面举了两个例子,很多人跟我留言说,看过之后很有启发,希望我能多分享一些类似的内容。我也一直试图总结,但今天还是分享一些我看到的案例吧。1、乘务长的说话之道这次去巴黎,来回兰蔻爸爸给订的是公务舱。回程的时候,我旁边坐了一位VVIP用户。我落座后不久,他就向乘务员询问一个什么事情,具体我没听清,但是乘务员小姐姐连连道歉,并且说;“您说的这个情况,我跟你反馈给我们航段乘务长。”我隔壁的这位VVIP其实很有风度,跟乘务员小姐姐的交流语气也是很客气的,应该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乘务员小姐姐走了之后,他又跟我闲聊了几句,他经常出差去巴黎,于是就开始聊关于旅游的话题。大概过了五分钟,航段乘务长来了。我是第一次见乘务长,因为看上去她真的已经不是小姐姐了,真的应该有些岁数,可能40左右吧。她步伐轻盈快速的走到我隔壁的VVIP乘客旁边,蹲下身子,跟我旁边的VVIP先生开始沟通,声音不大不小,音色悦耳。她先是自我介绍说,自己是航段乘务长。然后道歉说,“今天头等舱有两位客人有一些事情,还很着急,一直在处理。耽误了过来和您打招呼,真的非常抱歉,希望您能理解。”几句客套之后,她开始向VVIP乘客请教法国旅游的问题。“我本来想去里昂的,您跟我介绍介绍”“真的啊,那真的太好了。我们以前也出去玩,但是都没有您能体验的这么深度这么好的项目。”VVIP乘客,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大概五分钟。乘务长说找了机会结束了话题。“哎呀不耽误您休息了,我一会儿在找您请教。”并且交代旁边乘务员说,把头等舱的红酒拿来给客人尝尝。实际上呢,乘务长小姐姐再也没有过来过。其实她请教旅游问题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奇怪,即便我旁边的VVIP经常出差法国,也不会有她飞的勤,而且她也绝对不会是刚飞这个航线的。她估计是来的时候,听见VVIP正在跟我聊旅游的事儿,就捧着这个话题说,一下就把VVIP说高兴了;末了再补上红酒。真的是会说话办事儿,怪不得当得上航段乘务长。2、Luna爱撕逼兰蔻新品小黑瓶发布会,一共邀请了十几位媒体或者博主。大家简单相处了几天,能看到每个人的专业素养。这几天我跟果壳网@美丽也是技术活 的活姐 Luna混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我俩都是科普作者嘛~~)Luna真的非常优秀:第一,她英语很好,跟老外交流几乎无障碍,我们都以为她在国外读的书,结果人家就是学校的底子扎实。她可以跟兰蔻方面的专家,直接用英语沟通一些带有专业名词的科技内容。也可以在卢浮宫,向问路的外国老太太解释情况。第二,特别博学。说真的,通常我跟人出去玩,都是我一路科普一路科普,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一路给我科普一路给我科普的。Luna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的妈呀的才华横溢。我们在卢浮宫看到一位脚上画着海娜的外国小姐姐,她用英文问人家,您这个海娜真好看,您是刚刚结婚嘛?得到对方肯定回复后,我们笑盈盈的恭喜了蜜月中外国小两口。想在想起来,也是满有爱的一个片段。第三,在参观兰蔻实验室的时候,她问的很详细很认真我想着,兰蔻肯定会给资料的嘛!所以参观实验室就没带脑子。但是Luna很认真的问了几个问题:比如,新版小黑瓶里添加的益生菌精粹,是小分子的益生菌,并非活的益生菌,那是怎么改善菌群的?比如,这些小分子“精粹”,是如何被制作成小分子的。第四,Luna爱撕逼。第一二点提现出了Luna作为科普作者的基本素养,第三点是她的工作态度的话,爱撕逼也是专业性?可能你会觉得有点奇怪。我说的爱撕逼,是当她的合理合法的权益被侵害的时候,她一定会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在老佛爷的退税点,退税人员会查看护照后,说你这个护照要去隔壁的一栋楼。我当时听了建议就过去了,结果发现那栋楼,是那种针对中国人的免税店。店员全是中国人,旁边全是中国旅行团。退税人员建议你过去,就是为了让你消费。我是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这么个情况。但是Luna,后来我俩在去机场的路上,她说她当时就据理力争,要求就在这里退税。再比如,我们check in的时候,她问清了贵宾休息室的位置,但等我们去贵宾室的时候,门口的小姐姐说你们时间太赶了不让进。Luna就严肃的要求进去了。其实我从小的性格都是非常的服从规则,如果工作人员说不,我一定是说:好的,然后算了。可以说小时候我的性格,是典型的包子。长大工作以后,我一直在努力改,让自己更加不好惹一点,争取自己的权利而不是憋屈着。这在工作中非常重要:如果别人说不可以就放弃,那么其实很多事儿都是做不成,推进不动的。如果一直在规则框架内做事儿,永远只会重复别人做过的事儿,永远不会有自己的突破。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leader,你就一定是是要凶一点彪悍一点的,你自己可以憋屈着,但是跟着你的人难道也要跟你憋屈着。不能为自己的下属争取利益,永远不会有领导力。除了Luna,其他的小姐姐们的专业性有下面这些:1)两位微博的网红博主,非常认真的拍照,时刻呈现出好的照片就是他们的工作。在我和Luna各种逛博物馆的时候,人家也在认真拍照。2)有一名皮肤医生小姐姐,随身携带名片。其实我们早就习惯不用名片了,但是她递名片的行为,非常正式,名片上也能把她所有的职业信息全部都介绍到位。3)新氧的高管小姐姐,自己赶早班飞机提前回国开会。3、接下来我就要好好夸一下兰蔻PR团队了国内顶尖品牌的PR团队,人员素质真的没得挑。1)先说行程安排这次巴黎,要飞的比较久,都订的公务舱。几天的活动,从机场到酒店,再到任何一个会场,全程都安排好了车辆,并且是好几辆车,保证大家不用互相等。酒店check in 之后,工作人员交代说,酒店消费都可以记在房间上。进到房间,会有一张写着你名字的欢迎卡片,和马卡龙,当然还有兰蔻标志性的白玫瑰。给了我们每人一些欧元现金。雷军曾经这样解释什么叫“口碑”,“口碑就是把事情做到过分。”如果说前面机票酒店,其实都已经是各种线下活动的标准动作,现金这个就太贴心了,特别是我真的没来得及换零钱。更过分的一件事儿,是我们的活动有一个环节,是体验新款小黑瓶的面部SPA。为我们提供服务的按摩师小姐姐,居然是从国内“空运”过来的。也就是说,为了能在体验产品的时候,充分沟通,兰蔻接来了中国的SPA培训师。当然技师姐姐从待人接物的说话之术,到按摩技术都非常好。甚至,她的手都特别细腻柔软,特别是像我这样手很硬很粗的人,她拉我手的时候我心都软了一下;而且她手部的温度也比较高,我都以为她是刚刚用热毛巾敷过,问过才知道,原来她是天生温度高。这都是专业啊!2、专业PR 的工作态度这次兰蔻中国PR团队也是全员出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位。第一位,我代称为H小哥哥吧。这个H小哥哥应该title比较高,虽然他看起来超级年轻,但是居然已经工作十几年了。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是,特别会social。每天早餐时间,不论我是几点下楼,他都在餐厅,和每个人聊天。他会照顾到所有人,有时候我自己在旁边默默吃默默吃(我吃的比较多比较久),他会看到我一个人坐很久了,再过来跟我打招呼,交代我注意治安之类,把每一个人都照顾到。其实常年把社交作为工作,也很累的。其实他能够做到永远在餐厅里迎接我们,是要每天早起的。第二个,我代称为M小姐姐。M小姐姐有非常好看的嘴角,天生微笑唇。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就夸了她,她很开心,说,像是有些明星做出来的微笑唇其实真的很勉强的。过两天她加我好友,并自我介绍。我说我记得呢,你是那个嘴角超好看的小姐姐。她当时先回一句话,大意是,你真眼尖。然后撤回了。换了一句,大意是“被夸还蛮意外的,很开心。”说真的,这句话让我对她的专业素养油然起敬。就是她会觉得,直接说我眼光好,是在抬举自己,同时也显得不够谦逊,就换了一句。即便是被夸好看,也不会得意忘形,时时刻刻记得自己的专业形象。真的特别棒。4、遇到不专业的人,真的特别搓火刚一直讲这段行程中遇到的专业人士。其实也有不够专业的体验。就是办签证的时候,负责帮我办签证的旅行社,真的挺无语的。首先是响应很不及时,需要我三番五次的私聊催,群里催。其次,我在邮寄全部材料之前,把所有材料的电子版发过去确认。电子版没说有问题,东西邮寄之后跟我说这个不对,那个不行——早干嘛去了。我又着急麻黄的重新整理资料。不过呢,这种事儿我都会自己格外上心,因为之前被坑过,我非常知道大部分的中介根本就不靠谱。几年前我买房子的时候,被中介坑的都要犯心脏病了!首先她没有告诉我,我不能移动户口(当时我刚考上研究生,把户口迁出了),结果就是导致我签了合同,差点买不了房子。要知道当时我跟房东合同已经签了,如果出问题,我是要陪人家50多万的,而且我签完合同之后,房价一路飙升,错过我可真要买不起了。出了问题之后,她也毫无解决建议。只能我自己到处问,问了不知道多少人,跑了不知道多少趟,各种求人,各种托关系,最后终于搞定。现在想想都是噩梦一样的经历。后来办贷款的时候,她又少跟我说一个信息,我贷款差点没办成。也是各种跑各种求人各种托关系——就差去农行总部跳楼威胁了。最后是一口气投诉到银监会,才给我解决问题。现在想想还也是噩梦。说了这么说,我总结一下:所谓的专业,就是在整个社会分工协作体系之下,能够提供自己所在岗位,稳定的靠谱的价值。真正能够为对方解决问题。5、那么如何做到专业呢?这个命题太大了,我相结合为我自己的工作岗位,做个总结,也许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路参考。1)以真正解决对方的问题为导向还记得我开头的讲的,我举例寄快递嘛?很多职场新人的问题都是,听话不听音。没有真的弄清楚领导真实需求。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要做的就是:需求不明就要问;解决方案自己找。需求一定要问清楚,但是千万不要问你老板你要怎么做。这是基本素养。比如美妆博主,我们都知道美妆博主的日常就是,试色、评测和妆面教学。只说试色,口红试色其实是用户的刚需。真正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供准确的颜色,以及提供选色建议。试色我觉得做的很好的博主是大石。她的试色已经是品质稳定的产品。每一期的试色,嘴巴的角度都完全一致;都会提供自然光和室内的不同颜色;提供简短的选择建议。颜色力求准确,内容格式完全相同。我不管是从哪儿看到的安利,都会去大石那里看看试色。只要大石还在试色,我就不会对大石脱粉。反观某些资本堆出来的网红,口红涂的歪七扭八,颜色永远都滤镜之后偏色严重。2)肯下苦功夫,用自己的时间付出,换得别人的省时省力口红试色很难拍的,比你想象的还难拍。先不说嘴巴角度一致,把颜色拍准,拍清楚就学会好好使用相机。还有嘴巴周围的处理,图片几次转换的色差问题等等。还有,不停的涂了擦,擦了涂口红,嘴巴会肿。大石做了8年试色,我真的很佩服她。再比如说,我周末推荐里推荐的张喃喃,为了写一篇水蒸蛋的文章,反复试验了3周,用掉50多个鸡蛋。李佳琪每天激情饱满上播十几个小时。也许是我比较笨,但我真的没见到有什么人,不是下苦功夫,就把事情做好。当然啦,我说的苦功夫也是蛮力。刻意练习和学习都是有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断地用实践来矫正自己的行为,执行—反馈—矫正 —再执行。是不是用心做了,大家都能感受的出来。最后,回到我们今天话题切入点,就是关于收入的问题。我要再cue一下吴军老师(昨天引用了他关于旅行与读书关系的观点)。吴军老师总是说,起点的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跑着跑着就不动了。他曾经举例过中日两国的竞争,说甲午海战是很大的历史事件,中国惨败,割地赔款。但是拉长时轴看,中国国民的勤劳勇敢、中国的地大物博,注定是要在持续进步进而赶超的。我觉得,如果对应到一个人身上。就是如果具有持续进步的内在驱动,永远不会满足现状;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具有强大的持续学习能力。加上时间的复利,不下牌桌,就永远有机会。END你也要闪闪发光呀!▼国际注册营养师国家注册健身营养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MBA微博 / B站 / 小红书 / 知乎 :罗小居- Best W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