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下,本科武大,跨专业考研人大经院国民经济学,19考研总分393,专业课126。下面具体说一下本人的复习安排:其实我本科时候对经济学感兴趣,已经把宏微观学过了,政经没学,不过也不算零基础。参考用书:微观:高鸿业+范里安+尼克尔森宏观:高鸿业+曼昆政经:宋涛+逄锦聚+程恩富习题集习题集:尼克尔森习题解析+平新乔十八讲+曼昆习题解析+程恩富习题集+人大历年真题解析+南开、北大、央财、上财等各个学校零碎的习题最开始的辅导资料我先买了老生研路的,很难用,真的,笔记也不知道谁写的,一点用没有,字丑也就罢了,关键是一点梳理知识点的感觉都没有,像是从课本摘抄下来的,反正看了几页就弃疗了,他的强化习题集也没啥用,题太简单了,也没给归纳方法啥的,真题解析这个有点用,还是抄圣才的,政经背诵笔记也乱七八糟的,而且有的题直接光给了个题目,没答案,写了句,见圣才习题解析多少多少页?????我真是相当的无语!不过也幸亏他们让我下决心报班辅导,才找到了新祥旭考研。微观:高鸿业基本没看,先看的范里安,后看的尼克尔森,这两本书我都重点看了,其实我觉得看一本就够了,范里安比较简单,但是有的知识点只有尼克尔森才有,所以尼克尔森是必看的,我觉得主要看尼克尔森,范里安挑着章节看就行,范里安主要看后面几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外部性那里,我觉得写得比尼克尔森简单明了。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尼克尔森上面太多东西根本不会考了,一些很麻烦的数理推导或证明,是不会考的,当然目前来说没考过,不代表以后不会考,比如19专业课,宏观有道20分计算题,也是从来没考过这么难的,以前的索罗模型都是很简单的,幸好我考前把高鸿业+曼昆上关于索罗模型好好的学了一遍,怎么来的仔仔细细的推导了记住了,还有别的学校关于索罗模型的题也都做了研究了,因为我知道,人大专业课宏观索罗模型是必考的,还好运气好,今年考得这个题,答的还可以。还有道15分微观题,最后一题,这个也是以前从来没有考过的题型,有点像公共品+博弈论的结合,考完之后大家都反应很难,我觉得自己答的还可以,也亏了考前不管什么重点非重点统统拿来练,很多同学看了往年真题,觉得啥啥啥一定不考,抱着侥幸心理不复习,所以专业课就崩了,以目前的趋势来看,专业课变难,批分越来越严格是大趋势。所以复习的时候既要分清主次也要面面俱到,每一章的主要知识点都要复习,不能落下,但是每一章里面,一些很明显不会考的推导或者边边角角知识点可以不看。微观基本上都是计算题,练就完事了,练完总结就完事了。如果想考120以上,政经和微观得保证不能有失误,分肯定会扣几分的,经院改卷这么严,就算你觉得不丢分总也会丢几分的。总之,微观就是看书+知识点总结+做题+题型总结,如果是四个计算题,务必要都会做,今年我觉得我这四个计算题应该是都对了,丢也丢不了几分。如果是3计算+1论述,论述题一般也不会太难,都是常规知识点,一条一条答清楚就是了。政经:作为一个工科生,面对政经真的很头疼。尤其是一开始,根本背不下去,我让我男朋友给我发红包,每背过一个题发一个,这样才勉强背了第一遍。我政经没看视频,这样不对,生硬理解起来肯定没有理解透了在背轻松,所以前期一定要找老师带着理解再背。建议跨考的同学,一定要重视知识框架的理解,然后再背,政经的辅导资料也没太必要买其实,你只要听了课,理解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很好办了,直接把书背过就完事了。同学看到这里肯定吓了一跳,把书背过了是什么操作??其实我觉得背书蛮快的,因为书是按照一个逻辑框架下来的,每一章的每一节之间是有联系的,你背书是按照一个整体的逻辑来背,你如果买了资料背重点知识点或背课后题,每个题之间是割裂了的,我觉得更难背一些。背书也不是完完全全一字不漏的背过,一些明显不会考的就不背呀,只背重点和主干就行了。还有的人说,不看书只背课后题,我觉得也不是太好,因为近几年来看,经院已经不怎么出课后题原题了,但是不管怎么出总是课本上的,背课后题不但割裂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碰上没背到的还容易答不全。所以我觉得大家背政经,不要指望着背到一模一样的原题,还是理解了知识点,掌握整本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把它们背过就好。资本主义部分我主要是背的宋涛那本书,逄锦聚的也看了看,但是因为基本差不多所以没背他,但是也算是运气好,因为几年前考了一道题就是逄锦聚有宋涛没有的,如果是我碰上了肯定就跪了。所以最好能两本书都背一背,宋涛为主,逄锦聚为辅,背完宋涛把逄锦聚上宋涛没有的东西背一背就行。以上说的都是政经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我几乎没看书,看了也不走心,只把历年真题考过的知识点给背了,因为很多年了,802政经出题总是那三四个知识点,哪三四个我忘了,一出考场就不愿意再想起,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再加上三人行我看了他最后的模拟卷,政经压对了一半,为啥说压对了一半呢,因为他卷子出的主要是答非公有制方面,而19考的公有制和非公有都要答,所以运气好,侥幸算是答得还可以。宏观:宏观我是答的最不好了,126分扣了24分,估计得将近20分是宏观扣的吧。宏观计算题是索罗模型刚才说了,这个题估计扣了几分,剩下三个题,看似很简单,但是关键是,实在不知道怎么答才是满分啊,只能尽可能的把自己知道的条理清楚的答上,我觉得宏观才是最考察经济学功底的吧。宏观应该多看高鸿业,这个快考试了我才反应过来,高鸿业的宏观我看了,但是看得不细,主要还是看曼昆去了,可能觉得曼昆好看一些,但是高鸿业知识点多。还有就是,跨考的最好看看视频,就看郑柄的就行,他虽然讲课废话多了点,但是讲的也可以,经济学本科的本来基础就不错,所以可以不看。学宏观一定要注意理清逻辑和框架,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虽然政经和微观也需要这样),不然的话,答题总是答不全且没有逻辑。宏观最大的难点就是把各种流派,长短期的各种观点梳理明白,知道什么题该答哪一块,必须把散乱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并学会对比来学习。还有就是考高分必须全面复习,从17,19两年来看,总会考一点以前没考过的东西。再就是答题技巧,我也没啥技巧,就是把题干中的重要的名词先强行解释一下,然后构思一下整个题的答题框架,再条理清楚的答上去,还是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行,我宏观复习的不够好,看书不够多,做题也不够多,尤其是论述题,考前基本看看答案就完事了,也不自己构思答案,这样不好。个人总结经院专业课批分是真的严,数学没有一个不过百的,连低于115的都没有,专业课110及以下84人(复试名单中),100分及以下11人,120及以上只有14人,125以上6人,130以上1人。我专业课考了126分,比我预期的要高了不少,我能顺利录取的主要因素就在专业课了。这里必须要感谢一下新祥旭考研,他们帮我安排的研究生助教一对一辅导专业课,让我从不自信到步入正轨,再到后面的强化冲刺。现在跟同学交流回想时,真的是少走了不少弯路。关于报班,我个人认为,数学和专业课作为明显的拉分项,如果基础一般又想考名校的话,真的有必要正儿八经的报个好班,就算自学也能慢慢学的差不多,但是也有可能被学的更好的竞争对手挤下去。还有就是复试,初试考的分高是不会刷的,经院很良心,也很公平,所以初试一定要好好努力啊,不然擦边是最难受的,比直接考不上还难受。最后就是,不管考得上考不上,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绝对成功的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你的内在品质是你人生到底怎么发展的根本因素。
经济学专业是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理论兼应用型本科专业,主要分为经济学方向和投资经济两个方向,在国内有几百所高校本科开设有经济学专业,但是各个高校的办学条件不一样,从而导致了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经济学专业“最强”的四大名校,很多网友都直呼:考上的都是学霸!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在国内是赫赫有名的,无论是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人大都以90分以上的评估结果位列我国高校之首,该学院成立于1998年,目前,经济学院下设经济学系、国民经济管理系、能源经济系、国际经济系、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研究所和经济学研究所,经济学院结纳四海,贯通中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累积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实力雄厚,享誉全国,一直引领着经济学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经济学人才,作为新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可以说是经济学学科的“老大”。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高等院校中建立最早的专门的经济系科,大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财政学、金融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等六个本科专业,八个硕士学位点,七个博士学位点,一个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十四个研究机构,实现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经济史论与现代经济学的高度融合,实力相当强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学科取得的学术成就已经闻名中外,在国内也是成为了非常响亮的招牌专业。3、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85年,学院具有优良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设有文献与数据中心、“985工程”、“211工程”、教学创新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和科研设施,复旦大学的经济学院拥有较强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既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如蒋学模、张薰华、伍柏麟等,为经济学院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社会上对经济学院学生的评价也是非常之高,受到了各个行业的认可,复旦大学的经济学院快速发展,目前在全国都是位于前列的,实力不容小觑。4、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是我国综合性大学最早设立经济学科的大学之一,该经济学院成立于1931年,从1935年开始经济学研究生的培养,专业设置也比较齐全,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在70多年的历史上,学院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形成了严谨、自由、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人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影响力巨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以上这四所大学的经济学专业,不管是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是社会的影响方面,在中国都是实力非常强悍的,对此,各位看官有何看法呢?
今年研究生招生 111.4 万人。(惊不惊喜鸭)5月30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公布了这一数字。《报告》透露,今年将"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招生111.4 万人"。来源:《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不出意外的话,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数将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如果最终完成111.4万人的招生计划数,那么:一方面,我国年度研究生招生人数将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受高校扩招影响,2000年,我国当年研究生招生总数首次突破10万人(12.85万),此后每年继续保持不同幅度的增长态势,仅有2014年一年是年度扩招人数不足1万人(0.99万),在2009年首次突破50万人大关(51.09万);另一方面,今年研究生招生也将较去年同比增加约19.7万人,增幅达到21.48%——如此增幅在近20余年来亦算最高之一。此外今年研究生招生达111.4万人,录取率高达32.7%。(来源:中国政府网截图)今年研究生招生数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冲击,今年我国不仅将大幅扩招研究生,还将扩招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生,构成“升学扩招吸纳行动”,同时,也将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21考研将成为"史上最难考研年"现在考研已经是一个热门趋势,20考研搭上疫情扩招成功上岸,那21级考研何去何从?史上最难考研年首先今年考研人数肯定还会继续增长。20考研同学选择二战加入21考研大军;应届毕业生因为今年经济形势不好,部分同学选择考研;出国留学受到限制,不少留学生转战考国内研究生;因为疫情相当一部分在职人也会选择考研提升自己。在这个学历年代,考研的竞争压力只会一年比一年大。其次,备考效率远不如往年高在家备考效率受到影响。由于疫情的缘故,除了毕业生外,大部分高校生还宅在家中,一方面各种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受限,另外一方面家中吵闹的环境、繁多的事情更是影响自我学习的状态!每天综艺、网剧、游戏来回切换,一到看书的时候就是各种犯困、四肢无力;作息混乱,吃了睡,睡醒了就开始玩手机,手机玩累了就可开始各种休息,根本提不起学习的状态!这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在家状态!按照去年的正常节奏,现在应该已经要进入考研复习的强化阶段了,但是又有多少同学现在还没有开始正式的复习呢?是你本人吗?最后,情绪是自己的主人焦虑、迷茫、纠结……现在21考研学生可以说是被各种负面情绪支配!知识点是记了又忘、对于择校或者是择专业更是一问三不知、反反复复纠结考研还是就业……这些无处不在的负面情绪导致了考生不积极的学习态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是常态!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同学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希望21考研的同学明白一个道理,考研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确定考研就不要左右动摇,如果这样那只会什么也做不成!各位考研小伙伴坚定自己的梦想,一直为之而奋斗,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一、要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考研成功率相对较高的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先简单介绍我的基本情况,本科专业为理工科,有过行业研究、市场分析工作经历,后来在工作中找到对经济学的兴趣,我谨慎思考并深入对比分析后决定考人大经济学研究生。写干货前也老生常谈地强调一下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到底要不要考研、考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学校、研究生毕业后何去何从等这些长远的发展问题上,个人建议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兴趣爱好、优势特长和性格特点等情况进行考虑,关于这些问题网上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参考,建议大家参考后要有独立的思考,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学校选择,这对考研成功和未来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二、专业课复习:准备初试教材、规划复习安排,在教材理论和真题练习实践中逐步进阶如果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都已经确定,那接下来就是重点,总的思路都是教材通读+教材重点和习题+真题练习和考试重点回归教材。我在网络上找到很多版本的人大专业课教材,关于复习重点参考教材说法不一,结合我的复习经历,以及与考试的贴合程度,说说我的复习参考资料:(1)政治经济学部分: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的目录框架辅以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程习题精编》的计算题练习和历年真题在第一复习中首先通读了锦聚的《政治经济学》和宋涛的《政治经济学教程》,感觉内容差不多,之后我果断选择后者作为重点教材进行精读背诵,根据目录理清逻辑顺序,在脑海中搭建知识框架,然后再次进行重复精读,建议可以结合课后习题部分进行自提问和答案分段论点句标注,这样既填充了知识框架细节也有助于抓住重点;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一边复习教材一边看历年真题,分析出考点分布以及分论点答题内容和方式;最后第三轮复习中建议重点关注社会主义部分的15分大题,这一部分重点参考历年真题,另外人大政治经济学不时会出现计算题,这个部分除了历年真题外,建议在程恩富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习题精编》中找一些计算题练练手,这两个大题往往能在分数上拉开差距。(2)宏观经济学:曼昆《宏观经济学》高度贴合考研真题,强烈建议精读至少三遍!宏观经济学我个人很喜欢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整个考研复习中几乎只有这一本教材,第一轮复习我精读了两遍(包括案例研究、附录和简单的习题),其中不是很清晰的部分我选择性阅读高鸿业教材补充参考,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架构;第二轮我认真研究了《宏观经济学》课后的全部习题(包括附录习题)并对其知识框架中的重点难点有粗略的了解;第三轮主要研究历年真题中的考点分布,此时会发现许多真题来源于《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仔细研究曼昆《宏观经济学》,里面几乎包含了所有的重点难点,这样不断重复、补充知识结构和熟悉题型;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课本中把握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果对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有点混淆的,建议参考福前老师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辅助理解和分辨。(3)微观经济学: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的习题配合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目录框架微观经济学从目录和脉络来看其实是很清晰的,但是很多计算部分涉及到数学也就有些难度,第一轮建议使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咨询考研辅导加微:15010247108 教材相对简单容易理解,有助于快速建立基本概念和知识框架;第二轮建议使用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并且要注重其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其中的题目类型与802考题贴合度也非常之高!虽然书本很厚重难以找到重点,个人建议对于涉及到计算的相关章节,一定要搞清楚基本概念,然后配合例题、习题进行学习(尤其是效用、均衡等),这个部分个人觉得和数学复习是相互有助于理解的,最后第三轮真题练习之后依然要对微观经济学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外部性等论述题型补充到知识体系中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总之,专业课复习一定要找到方法节奏提高效率,找到重点难点提高分数,毕竟专业课的分值很大程度决定考研的成败。三、好的心态和习惯也是考研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离开学习状态的跨考生,我经历了几乎所有考生在复习中的可能遇到的各种迷茫和崩溃,最开始找教材的时候列出来的书单,后来也参考过一些经验贴删减了一些,尽管如此,我也是差不多到考前三个月才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有些概念,才找到考试的重点难点,但是这其实也是得益于我复习过程中的坚持和调整。首先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你在复习中遇到任何情绪,告诉自己这很正常!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效率很低,如果你即使感觉状态很差也想要今年能考研成功,如果你因此更担心焦虑,别慌!知识点理解不了就换本简单点的教材,难题解不出来就看看答案和知识点,实在心情郁闷就找个朋友聊聊天,书看不进去就出去跑跑步,脑子动不了就让身体先动起来,总之一切都能找到解决方法,相信这将事情也能帮助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保持淡定。想保证每天的学习时间,逐渐形成学习的习惯,进入学习的状态!对于专业课,计划好每天专业课科目的学习进度(比如每天学习一章或者做完一章的练习题)和每个科目的学习时间,偶尔晚上兴致高涨可以稍微熬夜,但别太晚以致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每周小结学习任务如果超标也可以自我奖励一下,提高自己的积极性。总的来说,个人认为考研其实也是一个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规划管理等)的实践过程,希望大家都能在考研经历中收获一个更好的自我!
文|冷丝栏目|考研复习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而2020年较去年同比或增加18.9万人,简单计算可以得出:扩招后将达到约110万人。研究生报考人数随着年份递增,整体呈现大幅度上升。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从2015年的165万人到2020年的341万人,6年间共增长176万人,增幅达106.7%;2015年至2020年,随着年份增长的不仅仅是整体的报考人数,增长速度也在逐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工学研究生数量遥遥领先,该专业占比加大主要是由于内涵丰富,从实际应用看,可谓“上天入地,无所不包”。2000年到2019年,全国各大高校大约增加了近27万人,仅仅2015年到2019年,工学的所有专业增加了10万人,这无疑表现出工学强劲的发展潜力。目前,通信工程快速发展、机械化普及方兴未艾的形势下,工学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人大国民395被刷血泪经验贴我从四个方面展开经验贴1. 本科基本情况本科在北京某211学校,没有接触过经济学,成绩中等,甚至挂过一科。英语一直是弱项,大学四级462,六级没过。(混了四年,给母校抹黑了)2. 初试基本情况我是一名往届生,2019年报考人大国民初试总分366,英一52,政治66,数三133,802经济学综合115;拒绝了陕师拟录取。2020年依旧报考人大国民初试总分395,排名13,英一75,政治74,数三139,802经济学综合107。复试被刷,上岸国关学院。英一单科增加23,政治增加8分,数三增加6分,专业课减少8分。整体复习情况是6月开始准备复习,6到9月在北京某机构任职,间歇复习数学和英语,9月到12月在太原全职备考。一. 英语复习心得资料: 黄皮书+商志视频作为一个英语听说读写全面学渣,英语一直是短板。为此听过很多老师的课,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方法不适合自己,效果很不好。2020年英一复习是大致从6月初开始,买了黄皮书,女朋友推荐听商志的视频。这个视频的特点是:每篇阅读从词到句分析清楚,还把相关词句放一块讲,就是把真题中的词和句揉碎了讲(我的英语底子薄,这样的方法很适合自己)。所以一篇阅读可能需要讲3个小时,开始先听2000-2005年,跟着老师逐句翻译,从单词到词组、句型、长难句。直接在卷子上标注,没有笔记本,这个过程很慢,每天只能看一篇,但是很有效。7月初,开始看2006-2015年,每天依旧一篇,学习方法一样。当时在某机构任职,不会有太多学习时间。9月初辞职,全职备考。剩下的3个月时间里,没有再花很多时间看视频,因为真题中的知识点基本上都听过了。每天下午14:30开始花一个小时做4篇阅读,做完对答案,针对某几篇较难的阅读会再看一下视频。大约一周做5篇,后来买了一套不带答案的真题题,反复做,直到考前。备考完型和新题型,也是看商志的视频,看了大约10篇,学着自己分析前后呼应,固定搭配等等,然后就靠自己练了。英语作文是背黄皮书近8年的真题范文,我记性很不好,背的慢忘的快,背熟一篇之后,过两天就全忘了,反复背了大约3遍,也不能熟练的完整背下一篇。重要的是,刻意根据不同的类型组建自己的写作框架,比如社会问题个人品质,再把背过的句子添补进去,就成了自己的作文。类似骨骼和肌肉。为了培养语感和准备复试口语,早饭和晚饭后,我会在小操场溜达,把事先拍好的阅读完型新题型作文照片拿来读。因为口语蹩脚,就模仿着必应词典上的英音重复着读,从词到句再到文章,很慢很慢,有时候早上只能读一段。有时候会读给女朋友听。由于某些原因2019.12.20中午跑的够呛也没睡觉,下午就懵懵懂懂昏昏欲睡的考英语了,我也不知道自己选的啥,感觉是凉了、没发挥好,没想到结果还不错。二. 政治复习情况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小白考研刷选择题+肖八肖四复习时间:每天晚上大约9点到10点半,小白小程序刷题是在闲时间,比如吃饭睡前上楼厕所。政治复习从9月开始,晚上花一个多小时看精讲精练做1000题。2018年看过徐涛的视频,是有基础的,所以节奏快一点。政治选择题很重要,所以政治时间主要花在选择题上,目标是稳40,单选14,多选26。11月初用小白考研的小程序刷选择题,按知识点刷,也有知识点讲解,相当于再过一遍知识点;各大老师出模拟卷之后,在小程序里面刷了很多份选择题。得分在28-48之间波动,40左右多一些。大题直接背的肖四,压到的直接写,没押到的自己分析+材料。有一道大题在之前的选择题里面见过。个人建议: 大题一定要多背,不要死记硬背,理解着背会好很多。时政选择题是没有用肖爷的时政,个人感觉知识点多,投入产出不值,然后把模拟题的知识点总结一下。推荐: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观点很中肯,表述和教材很类似,而且这里有命题倾向。三. 数学复习情况资料:李正元全书+李永乐全书+张宇36讲+李林880题和108题+张宇84+李林数一二三64复习时间:固定在每天上午9点到12点,后期晚上会加个餐11点到12点。2019年6月初到8月底,在考研机构做数学助教,负责给学生答疑,校正一些试题。组内也会磨课,讲解一些题和知识点。也会跟着老师去上课。非常幸运的遇到一位成老师,水平极高,深入浅出,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非常通透,我也被潜移默化影响了。数学部分得益于这位老师。另一方面,在给学生答疑的时候,自己某些知识点也会豁然开朗。自己把一个题讲出来和做出来是不一样的,不妨自己给自己讲一遍。自己在复习数学时,用李正元范培华的全书,这本书的水平也很高,再用张宇36讲和李永乐全书对知识点间的相互补充,感觉非常棒。习题用李林的880题和180题,做了大约两遍,收获很大。冲刺阶段模拟题用张宇的数三8+4和李林数一二三6+4,李林的模拟在140-150之间波动,张宇的8套卷在135-145之间波动,张宇4套卷没时间做了。李正元135分也很不错,很适合应试,但我没时间看了。考试时的确给了自己比较大的压力,错了一个不该错的选择题,19题第二问没写完。四、802经济学综合复习情况使用资料:所有课本7本多+圣才课后题+三人行+V研+怡课复习时间:下午4-6点+晚自习时间9点前专业课复习花的时间比较少,因为感觉自己会,结果比较大意了。因为微宏没有基础,刚开始备考时,看了郑炳的视频,有了大致了解后,开始突击尼克尔森和曼昆。非常喜欢曼昆宏观经济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微观复习:按效用论、生产论、一般均衡、不完全信息成块复习。以怡课为主,v研和三人行做补充。还有课后题和不错的例题多做几遍。宏观复习:先过课本和课后题,然后是怡课,重点放在IS-LM模型、增长理论、流派。所有能接触到的考研资料对于宏观简答内容也是杂乱无章,自己也花时间整理了关于流派货币三元悖论增长理论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推导等等。政经复习:比较头痛的问题是,A资料对问题1表述很好,对问题2表述不好,但B资料对2表述很好,对问题1表述就不好了。所以着手把不同资料的精华东拼西凑在一起,感觉讲义还比较顺手,就背自己的讲义了。计算题更是一团糟,很多错题都是抄来抄去。也在考研小组的合作下一一纠错。考前802模拟题很多,三人行掌腾红果研等等,借鉴意义不大,不如查缺补漏。在全职备考3个月内,时刻有女朋友在指点帮助我,找资料,提出复习建议,开导我,大约半个月从北京到太原来看我一次,这3个月复习的充实,玩的开心。因为异地的挂念,所以复习也更努力一点,我们要在人大一起读书。3. 复试为何失败初试排名13,但我没有大意,我在认真准备着。我知道自己的弱点是英语口语,所以我在认真准备英语口试,尤其是专业英语。整理了很全的一份微观宏观专业英语。复试前背的很熟,但是真的没有问,连英文自我介绍都没用上。另一个原因是我不善言谈,全程尬聊。不会的题就没答,不知道咋编,延伸知识点也没答。我真的成小白。老师没有歧视,没有针对我,反而在给我找台阶,的确是我很菜。5.19复试成绩公布,看到排名后,心已凉。4. 复试失败后续校外调剂史:第一站:北二外,面试过了,拒绝了拟录取。第二站: 中国政法大学,口语面试糟糕,很遗憾,挂了。第三站: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始面试的不错,之后抽到了英语面试题:important decision,我说“最重要的决定是考研,我遇到了很多很多有故事的人,最重要的是我遇到了我最亲爱的人,我感受着感受生活的快乐和悲伤”。第四站:国际关系学院。5月最后一天,复试的很不错,可能是积累了多次经验。下午收到了拟录取。感谢国关知遇之恩。选择国关的两个原因:一是学制两年,二是离人大比较近。半个月以来,和女朋友终于开心的笑了,我们不能一起在人大读书,我们还在北京一起读书。现在对生活充满希望,重新规划我们的生活,一点一点的在向目标靠近。(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上海考研集训营”,相关考研资讯可前往查看)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0.5万人。一时间,研究生教育招收人数超80万成为热议话题,引起了众多关注,特别是正在准备2018年复试的考研人及家长和正在着手开始准备2019年考研的广大考生及家长。不少人觉得,研究生教育进入大扩招时代,研究生再次面临贬值!事实到底如何呢?一、公报提供的2017年招收的80.5万研究生是一个总的概念,并非单纯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也不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数据,而是包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一个总数。公报的用语是“研究生教育招生80.5万”,这是一个标准的用语。这个用语与我们日常说的“研究生招生”不是一回事。普通大众日常用语的“研究生”通常是指“硕士研究生”,“考研”是指“考取硕士研究生”。而公报的标准用语是指中国内地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招生总数。研究生教育,既包括硕士研究生招生,也包括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既包括全日制,也包括非全日制,绝非我们普通大众日常所说的和所理解的“研究生招生”指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二、研究生教育招收80.5万人,里面的构成怎样?1、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预估我们知道,博士生的招收单位主要是985高校和各大科研院所,其他单位招收规模较小。下表是2016年主要985高校博士招收人数前十名统计表。2016年985高校招收博士人数前十名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研究生招生66.71万,其中硕士招生58.98万,中间的差额就是当年博士生招生的人数,为7.73万。根据这个“标尺”,考虑2017年不少大学和科院院所博士招生人数有小幅度增加,预计2017年博士生的招生人数与16年基本相当,估计大约8万人左右。2、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数量估计同样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研究生招生总数58.98万,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为51.7万,故2016年的非全日制招生人数约为7.3万人。由于2017年是把非全和全日制开始并轨招生的第一年,以往的非全考试是在每年10月,并轨招生使得非全的考试时间延后两个月,使得非全的报考人数相比2017年有大幅度增长,根据消息显示,很多招生单位也加大了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力度。此外,不少地方高校和普通211学校从2017年开始对某些专业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特别是专业硕士的非全研究生,很多学校2017年开始从无到有,且招生规模不小。比如热门的经济管理类,金融硕士非全、会计硕士非全等等,招收数量某些学校甚至达到了全日制的一半。虽然无法具体统计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但也可以做一个初步的预估。参考多种数据初步估计,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国招生规模预计超过10万人,大约10到12万之间。3、2017年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估计有了上面的估计数据,2017年的全日制招生规模就一目了然了。总数80.5万扣除博士招生人数和非全研究生人数,粗略估计为60到62万人之间。相比2016年的51.7万,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确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一时的特殊情况,不能说明研究生招生就进入了大扩招时代。三、2018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会怎样?2017年研究生扩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通过初步调查显示,作为硕士研究生招生大户的985高校的全日制招生在2017年并无明显增长,只有少数规模很大的部分高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有较大增长,比如山东大学。真正导致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增的是很多地方普通院校和少数普通211,在2015年前后突击申请增加了不少研究生招生点,并在之前的试运行后集中在2017年开始大规模扩招。而这种扩招显然是不可持续的。2018年相比2017年,尽管考研的报考人数增加了37万,从2017年的201万增加到2018年的238万,但招生规模不会因此水涨船高,近期反而多省份公布了不少高校撤销了部分硕士点的新闻。所以,预计2018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基本与2017年持平,2018年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60万到62万之间。以上为小编看法,你怎么看呢?配图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今天上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介绍,2016年以来,发改委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安排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202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10万人左右。十三五”期间,发展改革委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将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作为重点支持方向,设立中央高校“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专项,基本覆盖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高校。他提到,2016年以来,发改委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等,安排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支持方向从“盖房子”向“强内涵”转变,重点加强科研平台、教学设施和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有效提升高校办学育人的保障水平,为补齐科研设施短板、厚植发展基础提供有力支撑。另外,国家发改委面向经济转型升级,优化招生规模结构。研究生招生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未来发展动力的需要,科学调整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结构:一方面,稳步扩大规模,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高层次人才有效地支撑了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优化结构,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国家发改委还深化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类型改革,加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形成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齐头并进的格局。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编辑:杨萌流程编辑:王梦莹
现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本科学历,很多大学生想继考研,因为考研能增加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自身素养;但是毕业的时候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未来的发展会有很高的平台;正因为考研人数的增加,一些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多,竞争给常激烈;所以现在的很多同学,就会喜欢报一些院校比较冷门的专业去学习,顺利进入名校,今天,就给大家分享6个考研的所谓的“冷门专业”,报考时相对容易。第一名: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以及煤矿开采设计施工相结合,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后期可以从事采矿开发,技术应用,安全,检查等研究所等工作。是国家铁色级别专业。第二名:动物科学专业这个专业,有很多的同学都没有听说过,甚至有的家长都很疑惑,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专业呢?给动物打交道吗?将来就业是什么样子的呢?物科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社会需要量大,用人单位每年来校招聘岗位平均需求人数2000人以上,就业率是百分百就业的。第三名:环境管理专业相比较其他的专业来说,这个专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业前景不错,毕业了以后可以去环保局,监测站,机械指导等就业单位,喜欢这类专业的可以报考。第四名:地质勘查专业这个专业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内容也也比较广。,比如采样化验;岩土的主要是钻探和治理;水文地质主要是找水等等。但相互会有很大的交叉。就业率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五名:国民经济管理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类专业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就业的,开设院校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第六名:生物安全专业一听这类的专业,大家肯定都感觉离着生活很远,但是这列的专业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有些人过安检,从国外带回来的产品等,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这就是这类专业的职责。第七名:光学工程专业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铸造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及非线性光学,揭示了光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系。很多学校之类的都招不满,因为学的物理化学等第八名: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第九名:自然地理学专业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一门课程,自然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核心性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学、林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第十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提起文物与博物馆,大部分人会认为学这个专业的一定是在博物馆或者文化部门工作,其实不然。这个专业就业面比我们想象的广泛,像拍卖行、艺术收藏类公司、鉴宝专家等等,发展前景都很不错。考研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专业虽然热门,但是很难考上,报考的人数实在太多;反而,那些冷门的专业就很好过;虽然冷门专业,但是一般情况下,所开设的专业都是社会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
经济学类的专业一直都是每年考研的热门门类,那么作为经济学专业的考研考生应该如何选择考研学校呢?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条件呢?是选择专业的财经类院校呢还是选择名气更好的综合类院校呢?今天校校就为大家带来了经济类专业的院校推荐……经济学类择校1.专业设置选择院校时必须要和专业挂钩。因为目标院校的专业实力是要着重考虑的。如果考生对国民经济学感兴趣,那么可以先查找国民经济学专业分布的考研院校,再针对各个院校的实力做一个排名,然后再进行后一步的学校选择。择校建议从地理位置上看,优先选择东部沿海地区学校,因为顶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各类的机会也会更多些,其次是京津冀地区的学校 然后是中部地区学校 ,最后是西部地区学校。同层次的学校,财经类的院校肯定是首选的,然后就是综合性的大学。具体顺序:重点财经类大学 > 重点综合性大学 > 重点文科类大学 > 重点理工类大学 > 一般财经类大学 > 一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