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环球科技参考白桦树

环球科技参考

新研究助力稀土矿勘探与开发近日,《科学进展》杂志刊发文章《受钠、钾和二氧化硅控制的碳酸盐岩中及其周围的稀土元素迁移率》,称发现了一种新的假设,即钠和钾,而不是以前认为的氯或氟,是使钕(Nd)和镝(Dy)这两种稀土元素可溶的关键成分。该结果有助于未来稀土矿的勘探和开发工作。碳酸盐岩和伴生岩石是稀土元素(REE)的主要来源,稀土元素是现代技术必不可少的金属。钕和镝元素是近年最受追捧的稀土元素之一,因为它们是数字和清洁能源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型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发动机中的磁铁。来自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SoSRARE”项目,研究了碳铁矿火山根部,以尝试和确定潜在的稀土矿床,因为这些地方有世界上最好的稀土矿。稀土元素矿化作用发生在碳酸盐岩内部或附近的热液组合中,因此,研究人员模拟了熔融碳酸盐岩浆的结晶,以找出在结晶过程遗留下来的热水中哪些元素会被浓缩。使用轻稀土(La)和重稀土(Dy)元素在1200℃和1.5 GPa到200℃和0.2 GPa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使与方解石共生的氟磷灰石通过白云石结晶成角铁矿。所有实验均包含先前认为可调动稀土元素的阴离子溶液(氯、氟和碳酸盐),但结果显示,只有在碱性条件下,稀土元素才具有广泛的可溶性。在碱的络合作用下,镝比镧更容易溶解。二氧化硅的加入既可以抑制早期结晶磷灰石中的稀土元素,也可以抑制硅酸盐中的碱性元素,从而增加溶解度。阴离子物质如卤素和碳酸盐对稀土元素的迁移性不足。作为经济级矿化的前体,大量稀土元素在碳酸盐岩内及其周围运移,还需要与碱进行络合。相关论文信息: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1/eabb6570美国将7项长期液化天然气出口许可有效期延长至2050年近日,美国能源部(DOE)发布消息称,为了确保美国能源就业和天然气出口,特朗普政府宣布,将七项长期液化天然气(LNG)出口许可的有效期延长至2050年。此举是DOE在2020年7月的政策声明之后的一项举措,该声明允许长期天然气出口对非自由贸易协定国家的授权延长至2050年。此外,声明还允许当前的申请人修改其未决的非自由贸易协定申请,以要求将出口期限延长至2050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目前已连续第四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迄今为止,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已遍及五大洲的38个国家。DOE部长丹·布劳耶特表示:“此次宣布是特朗普政府致力于保护美国国内工作并促进美国能源出口到国外的又一例证。在本届政府任职期间,美国LNG出口增长了3倍多,使美国跻身世界三大LNG出口国之列。LNG出口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能源生产、更多的能源安全和更多的就业机会。”DOE副部长马克·W·梅内兹斯说:“确保美国的能源就业,并为能源部门创造未来的增长潜力是政府的头等大事。水力压裂和多向钻井创新技术的开发和部署使美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2020年全球勘查预算下降10%近日,标普全球市场财智对2500家公有和私营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有色金属勘查预算总额同比下降10%,至83亿美元。标普指出,2019年下半年呈现的勘查复苏态势被新冠疫情扼杀,导致2020年公司勘查预算连续第二年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亚洲有关国家采取的封锁措施使得勘查公司难以开展工作,随后,这种态势扩散到其他多数国家。根据标普对2500家勘查预算在10万美元以上的公有和私营企业的调查统计,这些公司有色金属勘查预算合计为8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0%。加上投资预算少于10万美元的公司,以及那些不多见的企业,标普估计2020年全球有色金属勘查预算大约为87亿美元,较2019年减少11亿美元。标普公司认为,尽管今年面临挑战,但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其中拥有勘查预算并进行勘探活动的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708家增至1762家,增幅3%。标普预计2021年全球勘查预算将出现两位数增长,可能达到20%,金矿将引领勘查投资回升。标普称贱金属勘查预算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矿山和项目受到了地区封锁以及全球需求不稳带来的价格暴跌的双重影响,这使得贱金属勘查预算下降了21%,降至25.4亿美元。其中铜下降最多,减少了5.6亿美元,锌和镍下降较少,分别减少1.16亿美元和0.18亿美元。【来源: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身行仁义

解构全球网军之美国网络司令部

作者:零日情报局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军事组织成立仅11年,但最早的作战行动却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并在“海湾战争”中用病毒瘫痪敌军防空体系;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军事组织下辖4个军种6大司令部133支网络作战部队,作战规模多达七万兵力;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军事组织历经四任总统,见证“9·11”、“伊斯兰国”、“伊朗核问题”后,防御战略大跨度转向进攻,并掀起了全球网络军备竞赛及网络战争的浪潮……这个军事组织就是——美国网络司令部。今天,零日特别开辟“大国网络作战部队专题”系列,首先以美国网络司令部开篇,解构美国网络作战部队全貌,如有不当,欢迎斧正。美国网络司令部当今世上,美国是全球网络最强国,对全球网络的控制力最强,网络安全战略也最清晰。事实上,支撑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和网络安全能力的背后,是全球独有的网络人才战略和体系。(美国网络司令部标识)而2009年成立的美国网络司令部,正是美国强推网络空间军事化、建设网络作战力量、提升网络空间安全为国家级战略的主要见证者和执行者。网络司令部发展史网络司令部虽成立只有11年,但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早组建网络部队的国家,其网络部队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萌芽期:都说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是现代化战争的开端。在这场世界瞩目的战争中,美国历史性首次将网络攻击运用到现实战争,正是这场压倒性的胜利,催动了美国支援型网络作战机构的萌芽。(海湾战争中美国首次使用网络攻击瘫痪伊拉克防空系统)启动期:到了21世纪初,“9·11”事件让“反恐”成为了美国十年的政治主题。在与恐怖组织的对抗中,网络反恐的精准高效性,催生了海陆空多军种网络作战部队的诞生。大批作战部队的统筹刚需,又进一步促成了2009年美国网络司令部的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升级后陆军上将就任新司令)推进期:进入21世纪10年代,地缘政治局部冲突加剧全球紧张态势,而相比于传统战争的资源消耗,网络战优势凸显。美国网络司令部开始全速推进,建立网络联合部队总部,向伊朗、朝鲜等目标发动网络攻击,升级为美国第十个一级联合作战司令部,开启全球网络军备竞赛的序幕。可以说,美国网络司令部的发展历程,体现出四任美国总统不同的态度:从克林顿时代的“全面防御”,重点是保护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到布什时代,911事件引发的“攻防结合”战略转向;再到奥巴马时代的“主动攻击”,到现如今,特朗普时代的“激进攻击”。在过去的20多年间,美国网络司令部完成了网络安全战略从“被动预防到网络威慑”的全面转折。司令部架构及作战力量分布在美国网络司令部发展历史进入启动期后,其框架与作战力量分布也已基本形成,并出现了详实且规范化的网络行动管理体系。从组织架构来看,美国网络司令部具体涉及四军种六大分支司令部,依次为陆军网络司令部、海军网络司令部、空军第24航空队、海军陆战队网络空间司令部、国防部信息网络联合部队司令部、国家任务部队司令部。(美军最新网络作战指挥控制)2017年,为提高网络作战战役层面指挥效率,美国网络司令部在每个作战司令部建立“网络作战——联合计划分队”,升级网络作战行动与战区作战计划和行动同步、融合和协调。(1) 网络司令部作战力量分配完善的架构,也促成了作战力量的分配体系。网络司令部四大军种司令部,直接对接战区司令部,通过垂直协作的模式,以及“网络作战——联合计划分队”协作,构建了美国网络司令部的复合式的指挥控制链,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司令部作战力量实力。网络司令部各军种司令部对接战区司令部具体如下:(网络空间司令部下设的军种司令部对作战司令部的支援关系)(2) 司令部作战任务及分配至于在具体作战任务方面,网络司令部主要分为三个领域,一是国家电网、核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保障;二是美国国防部信息网络安全维护;三是具体网络作战任务。(美军网络作战复合式指挥控制链)作战任务分配上,除国防部信息网络联合部队司令部主要负责美国国防部在全球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营和维护外,其他军种网络司令部则依据具体对接战区司令部,进行网络作战任务支援。美军网络战争完善的架构,高效的作战任务分配,让美国网络司令部总能在实战攻防中达成作战目的。(1) “震网”行动2009年,美军“震网”(Stuxnet)行动成功摧毁伊朗核设施中的1000台离心机,成为世界上首次通过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实施的攻击破坏。(2) “奥德赛黎明”行动2011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配合针对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启动了“网络黎明”计划,直接破坏了利比亚石油生产系统,成为典型的硬毁伤型网络攻击行动。(3) “宙斯炸弹”作战计划2019年,美国网络司令部高级军官透露,曾参与“宙斯炸弹”网络作战计划。美国意图通过该计划瘫痪伊朗防空、通信系统及关键基础设施网络。(4) 伊朗网络攻击行动2019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对伊朗发动网络攻击,并成功瘫痪伊朗情报部门和导弹发射系统在内的网络攻击目标。网络作战部队武器设备司令部统筹指挥之外,赢得战争的关键则是武器装备。美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网络武器大国,早在21世纪初,就有报道称美军已开发2000多种网络武器。而依据功能划分,美国网络司令部武器具体可分为网络情报侦察类武器、网络心理作战类武器、网络阻塞致盲类武器、网络杀伤破坏类武器、网络设备控制类武器和网络保障性武器六类。以上六类中网络情报侦察类武器披露最多。2013年,斯诺登曝光网络技术(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预置武器清单中,披露大批网络情报侦察类武器。除此之外,“火焰”、“毒曲”等是典型的网络情报侦察类武器,而“手提箱网络”“数字水军”则属于网络心理作战类武器,至于“震网”病毒就是最为知名的网络杀伤破坏类武器。网络司令部作战战术网络武器领先全球,作为最早将网络攻击应用于实战的国家,美国网络司令部在作战战术上也是各国学习的样板。而作为网络任务的统筹型机构,美国网络司令部在执行网络军事行动上,首先根据进攻、防御和日常安全运维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战术推进流程。(美军网络空间军事行动示意图)日常运维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维护国防部网路系统的安全运行,涉及作战战术的则主要是进攻与防御两大方向。进攻作战战术:以“蠕虫”为代表的病毒技术,发展持续性、隐蔽性、精确性网络攻击战术;以手机等外围设备监控技术研发为重点,构建全球网络空间监控作战战术;以“X计划”为代表的体系化作战技术研发,确保美军网络空间作战战术的先进性。防御作战战术:首先,网络机动技术辅之以防御性网络武器保障;其次,研发生物加密、量子加密、全同态加密等新型加密、检测技术,强化网络空间环境安全可信度;最后,通过针对武器装备的网络安全技术,增强战场生存能力,抵御外来网络攻击。网络司令部战略发展动向作为十大一级联合司令部,美国网络司令部也随着内外部局势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战略走向,尤其是2018年,美国网络司令部133支网络任务部队作战能力全面形成后,网络司令部战略发展趋向多个维度的转化。(1) 网络防御型转向进攻化“9·11”后美国网络反恐的压力倍增,美国网络司令部开始强化进攻能力。2016年,国防授权法则进一步赋予了网络司令部主动发起网络攻击的权利,这也为特朗普下令网络司令部向伊朗发起网络攻击提供了先决条件。(2) 跨区域作战联合化美国网络司令部升级为一级联合作战司令部后,各军种网络部队从陆、海、空齐聚网络空间,并在网络部队体系结构系统化优化后,持续向多军种跨区域协同联合作战方向发展。(3) 作战战略趋向一体化2013年,美国国防部推进联合部队全球一体化作战任务,而美国网络司令部作为十大一级联合作战司令部,为推进网络作战战略一体化进程,着手筹建一体化网络作战平台。零日反思“无网不胜”正在成为战争新法则,美国网络司令部正通过自身的发展,向人类叙述这一现实。但不可否认,网络战争同时也将人类卷入核武后的又一场技术消耗战。参考资料:军事文摘《“幕后黑手”——美军网络部队的发展演变》国际研究参考 《美国网络空间作战战略的十年回顾》保密科学技术《美国网络空间武器装备发展概况》【本文原载“零日情报局”,授权察网发布】

海之路

何迪,田惠敏:中国对非洲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潜力研究——基于中日合作视角

作者 | 何迪 田惠敏: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文章 | 《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21年第1期摘 要第三方市场合作已成为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路径。虽然中日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较晚,但近年来双方合作意愿强烈,在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潜力巨大。在对非洲合作上,中日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和民间合作需求,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国际产能、金融、援助等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帮助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提质升级,共同促进非洲国家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关键词:第三方市场合作; 中日合作; 对非洲投资; 对外援助一、中国和日本在对非洲合作上的发展20世纪以来,日本对非洲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早期接触到实施“以经济为中心”的实用主义政策,再到推行经贸与政治利益兼顾几个阶段。日本对非洲经贸政策的转变,主要源于其对非洲资源和市场的渴望以及走向政治大国的迫切感。中国和日本在对非洲合作上的发展,是中日关系在更广泛地缘层面的反映。(一)中非合作论坛与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20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贸易跨越式发展,投资合作稳步推进,中非合作领域和内涵不断拓展,中非双方从机制化的关系中实现互利共赢。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对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始于1993年,每5年举行一次。自第六届起改为每三年一届,第六届会议举办地由日本转至非洲肯尼亚,此后轮流在日本和非洲国家举办,这与中非合作论坛每三年一届部长级会议,以及会议在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轮流举办的机制相同。同时,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规模和涵盖议题、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援助数额不断增加。在2019年第七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上,日本宣布在未来三年内将本国私营部门对非洲的投资提高到200亿美元以上。(二)“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太战略”“亚非增长走廊”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犹豫不决,2016年下半年,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强调连接亚洲与非洲的是一条海上之路。2017年5月,在第五十二届非洲发展银行年会上,日本与印度共同提出“亚非增长走廊”,希望在支持非洲发展方面,加强“发展与合作项目、高质量基础设施与制度联通、促进能力与技能提高以及人员往来的伙伴关系”四方面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和具体项目建设的实施,倡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与广泛支持,并作为重要公共产品得到广泛认可,日本开始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在2017年6月的东京国际会议上,日本首次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承诺如果条件成熟将进行合作。同年12月在中日CEO峰会上,日本正式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可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二、中日对非洲开展第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可行性分析(一)中日建立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2018年5月,中日两国共同签署《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正式开启了两国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目前,中日两国已在构建合作机制、确立优先合作区域和重点领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举办了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签署52项合作协议,涉及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健康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建立了跨部门、多层级、多主体的合作机制和相应的工作机制,负责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顶层设计、宏观政策沟通与协调;在合作区域上,确定东南亚特别是泰国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优先区域,在示范项目上,将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列为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示范性旗舰项目。同时,还提出将第三方合作逐步扩大到整个东南亚以及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二)中日产业链互补,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利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提质升级201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量3085亿美元,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为21.9%。日本制造业技术水平相对领先,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高端机械设备、汽车、化工产品及电子器件。但是由于资源匮乏,日本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能源材料和轻工业品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中制成品和杂项制品占其进口总量的1/3以上。中日产业链和价值链高度融合,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助于双方优势互补,是促进双方产业贸易合作的新契机。中日可以在非洲进一步发挥产业互补优势,推动制造业产能合作。中国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优势集中体现在中下游制造领域,但许多工业领域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日本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核心技术,但对海外市场的开发覆盖能力不足,对非洲投资力度有限。2018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53.9亿美元,而日本对非直接投资16.28亿美元,其中80%投向了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南非。非洲许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需求强劲,却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缺口。中日发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以帮助这些国家获得更具成本效益的设备和工业生产线,并推动技术和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能够推动第三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对于中日双方来说,比较优势将得到展示,利益能够共享,这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双方互信互惠。(三)中日在非洲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有较强的民意基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对在非洲日企开展了“第三国合作伙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在非洲日企认为其竞争对手中,中国企业位列第四位,而到2018年,中国企业排名第一位,他们认为中国企业是其在非洲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日本企业又认为,既然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如通过合作获得成功,并认可中国企业能够为其带来商业机遇,有52.1%的日本企业认为可以与中国开展项目和外围业务合作,35.4%认为可以利用中国建立的基础设施网络(见图1)。也就是说,基于商业目的,竞争对手的改变使中日在非洲合作的可能性增加。三、中日对非洲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点领域(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为扩大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出口,日本于2018年6月修订《基础设施系统出口战略》,制订“推动日中企业在第三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相关内容。据调查,约53%的在非洲日企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在非洲前景巨大。非洲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巨大需求。但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相关的金融、社会、安全等风险大的特点。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承建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日本企业在工程咨询、运营管理等方面有经验,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和信誉保障。中日企业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既可以强强联手,又可以优势互补。但需要注意的是,双方在合作中要加强沟通,避免因在规则体系和技术标准上的差异而引发矛盾,影响合作的顺利开展。(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长久以来,日本对非洲贸易和投资的规模占其总量的比重均较低,2018年,日本对非洲贸易仅占其进出口总额的1%,对非洲直接投资仅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5%,而且投资区域偏重于成熟市场,在南非的投资额超过3/4。日本的投资活动在非洲备受欢迎,主要原因有:一是非洲民众对日本的主观感觉颇好,大多认为日本人态度严谨、专业精神强、技术水平高。二是在投资活动中,日本企业善于用以民促官的方式予以推进,例如通过民间商务活动拓展投资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参与投资,包括小微融资、小型能源项目、移动信息技术、净水项目等。中日产业互补优势,可以促进双方在非洲开展国际产能领域的投资合作。在重点产业方面,可以在非洲进一步拓展汽车、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制造业的国际产能合作,用中国的装备制造、日本的先进技术,帮助非洲国家充分运用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人口红利,获得更具成本效益的工业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促进其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和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在重点国别上,可参考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于2018年开展的市场调查结果(见表1),关注肯尼亚、尼日利亚、南非、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埃及、摩洛哥、加纳等国家的发展环境和投资需求。(三)探索金融合作相较于国际化大银行,中国的银行业国际化程度偏低,商业银行海外资产在总资产的占比平均低于20%,而摩根大通、汇丰、渣打等国际化大银行的海外资产则占其总资产的50%左右。在开拓海外市场上,中国的银行、基金、担保等机构,在与其他国家开展第三方金融合作,推动融资、保险和担保方式多元化,共同分担项目风险上有迫切需求和较强的现实意义。日本协力银行等多次表达与中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兴趣,但是,双方在投融资规则体系上的差异使共同融资的难度增大。日本和非洲发展银行有着较长时间的合作历史,2005年,日本发起与非洲发展银行合作的倡议,提出“强化对非私营部门援助计划”(Enhanced Private Sector Assistance forAfrica,EPSA)项目,宣布提供共计3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用于支持非洲的农业、水利、卫生和基础设施项目的主权联合融资。中日金融机构可适当加强与非洲发展银行和非洲本土银行的合作,使项目更加符合非洲发展需求,促进非洲地区民生发展。(四)扩大对外援助合作非洲是日本在亚洲之外的最大援助对象。日本具有完善的对非洲援助体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主要负责技术援助、有偿基金援助与无偿基金援助,通过非洲各事务所具体实施。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主要通过信贷、投资、担保等帮助日本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另外,日本非常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企业、大学以及个人的作用,形成了相互作用的多层次援助机制。实际上,中日在非洲援助领域已经有合作的经验,例如日本对非洲援助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即由中国企业开展施工建设。未来,还可继续借鉴日本与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共同开展对非洲援助的模式,如日本与英国联合设立“赞比亚大学兽医学系设立计划”、与法国联合开展“科摩罗通信设施计划”等,在援助上形成合力,为非洲国家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帮助。环保领域可以是中日对非洲援助合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日本大力开展国际环境援助外交,在废弃物处理和大气污染治理上具有成熟的技术和合作经验。中日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开展环保领域第三方市场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参考文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2]张菲,李洪涛.第三方市场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基于中法两国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20(2).[3]毕世鸿,屈婕.多边合作视角下中日在东盟国家的第三方市场合作[J].亚太经济,2020(1).[4]宫笠俐.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机遇、挑战与应对方略[J].现代日本经济,2019(5).[5]孙丽,张慧芳.“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可行性与模式选择[J].日本问题研究,2019,33(2).[6]王厚双,张霄翔.“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加强在东盟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对策思考[J].日本问题研究,2019,33(2).[7]王嘉珮.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机遇与前景[J].经济,2018(23).[8]施锦芳,赵霞.新形势下扩大中日经贸合作的思考--基于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变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8(6).[9]孟晓旭.日本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及与中国的竞争合作[J].现代日本经济,2018,37(6).[10]秦兵.中日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8,2(5).[11]廉德瑰.战略考量与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J].日本问题研究,2018,32(5).[12]张永蓬.日本对非洲外交:从实用主义平衡到战略重视[J].西亚非洲,2018(5).[13]程永明.“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合作领域及方式[J].东北亚学刊,2018(5).[14]朱伟东.英国“脱欧”为中英非三方合作带来机遇[N].国际商报,2018-03-06(10).[15]金仁淑.新时期日本对非洲投资战略及中国的对策--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思维[J].国际贸易,2018(2).[16]张春.涉非三方合作:中国何以作为?[J].西亚非洲,2017(3).[17]王涛,邓荣秀.日本对非洲投资的历史透视与现状解析--兼谈与中国的比较[J].日本学刊,2017(1).[18]殷悦.中国和法国在非洲开展三方合作问题初探[J].国际研究参考,2016(1).[19]张春.中非关系:应对国际对非合作的压力和挑战[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29(3).[20]周玉渊,刘鸿武.论国际多边对非合作框架下的中国对非战略[J].太平洋学报,2010,18(7).

名川三百

综合司跟踪分析国际组织等有关机构对今明两年世界经济走势的分析预测,为做好经济形势分析提供参考

近期,综合司动态跟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WTO)、亚洲发展银行(ADB)等机构围绕今明两年经济走势开展的相关研究预测,深入分析各方面可能影响经济走势的变化因素,拓展数据来源、完善指标体系,为经济形势分析和明年经济工作思路研究提供有效支撑。【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商州

世界大学排名那么多,哪个更靠谱更有参考价值?

每年世界各地的各种相关机构,都会发布不同版本的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专业排名和国家地区排名。大部分的大学排名都是由知名的杂志社、报纸、网站、学术机构和政府等机构发布的。排名会依据科研成果、专业特长、获奖数量、国际化程度、学校的名誉、引用论文数量、毕业率等因素,按一定权重计算出来。有些机构在评估时,比较侧重大学的科研成果。有些机构只评估单一国家的大学,有些则评估世界各国的大学。因度量标准不同,不同机构发布的排名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版本排名榜中的排名也就各有不同。大学的排名,是影响留学生择校或选择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任何一种排名都不能代表一所大学的全貌。每所大学都有自己专长的领域。留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领域以及毕业后就业国家的经济趋势,来选择大学及专业。在择校、选专业时,可以参考世界大学的排名,尽管排名不能完全反应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问题。这里介绍四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榜:1. 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2. THE-《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cation;3. US News-《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4. QS-《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世界上最早的综合大学排名,每年发布两次排名,其评估侧重大学的科研能力。这一排名的5项指标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的折合数(Alumni)、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的折合数(Award)、各学科领域被引用率最高的教师数(HiCi)、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N8LS)、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SCI)。以上五项指标和全职教师数量共同决定大学的最后得分(满分100)。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排名侧重理工科及英文文献的贡献度。在择校时,留学生需要同时考虑其他因素。THE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是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制作的一项世界大学排名。该排名依据五个方向,13项测评指标,对学校进行多方位的考察。以教学声誉(15%)、学术声誉(18%)、论文引用(30%)为主要衡量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泰晤士报排名,论文引用率占比很大,被认为不利于那些以非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大学。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是由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根据10项指标得出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以全球研究声誉(12.5%)、区域研究声誉(12.5%)及论文引用(12.5%)为主要衡量因素。作为美国最有声望的排名,US News除了推出世界大学的排名之外,还制定了美国大学本科项目排名,美国大学研究生院排名,且衡量指标和其推出的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不同,还考虑了毕业率等因素。QS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是由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英国一家专门负责教育及升学就业的组织)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运用6方面的具体指数衡量世界大学,以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40%),全球雇主评价(10%),以及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20%)为主要衡量因素。因其问卷调查形式的公开透明而获评为世上最受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但也因具过多主观指标而备受争议。以上四种世界大学排名都有所侧重,所以在择校或选择专业时,也可以查看所在国家的大学综合排名或专业排名,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圣贤

参考智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智慧”

参考消息网10月25日报道中共十九大举世瞩目,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而且为全球治理与世界未来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报告向世界宣告,中国已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作为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进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文化渊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对中华文明优秀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当代中国政府治国理政与外交实践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明互鉴交融的重要成果。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承中华文明“天下为公、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蕴含着中华文明的伟大智慧。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明交往理念,倡导与邻为善,和谐包容,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倡导树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宏大志向与崇高信念,激励人们在修善己身的同时,立志“协和万邦”,“兼善天下”。这种高远的境界与远大的抱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绵延不绝的脉魂,在中国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时代,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如此接近“兼善天下”的宏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显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国际担当,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远大志向,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襟。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近百年来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外交思想与外交实践。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谋求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人类的进步事业为己任。正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孕育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这一理念将中国的发展与命运与世界的发展与命运相联系,将爱国主义思想与国际主义思想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吸收和融合了国际社会数百年来共同追求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特别是《联合国宪章》中确立的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和精神。这些基本准则包括国家间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善治指明路径作为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有效化解人类面临的诸多危机、推进全球治理走向善治、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发展确立了正确理念和原则,指出了正确方向和路径。第一,政治上坚持各国主权平等原则,走对话协商之路。在推进全球治理进程中,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要得到尊重,全球治理的规则应由各国共同参与制定,“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国际社会要推进全球治理,就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世界各国间的主权平等与对话协商原则,树立共商、共赢的国际合作理念,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第二,安全上坚持共同、综合原则,走普遍安全之路。当今世界面临着核武扩散、战乱与冲突、难民危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网络攻击、疾病传染、环境污染等各种安全威胁。要有效推进全球综合治理,就需要坚持世界各国共建、共享的普遍安全原则,致力于建设一个普遍安全、持久安全的无核世界、美好世界。恐怖主义是人类公害,中国反对和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主张反恐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不能采取双重标准,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民族与宗挂钩。反恐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义务,有效反恐必须开展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应将区域安全治理与全球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努力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实现全球普遍安全。第三,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共享繁荣的原则,走共同发展之路。发展是适用于世界各国的要务,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各国需要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开放、普惠的发展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环境治理,坚持走绿色低碳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努力与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发展、绿色发展与永续发展,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协调,完善经济治理,共同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第四,文化上坚持文明平等、互学互鉴原则,走和合共生之路。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之间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各国应当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致力于开展文明对话与互学互鉴。要有效推进全球治理,国际社会需要坚持文明平等原则,树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往理念,努力引领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同谱写人类文明交往交汇、交融交响的新乐章,让不同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概言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全世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和命运,对数百年来、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社会在全球治理中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作了深刻反思与总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赋予“全球化”新的人文精神,引领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发展方向,为未来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新视角,提出了新方案,贡献了新智慧,这一伟大的中国智慧,必将有效促进全球治理,惠及世界人民。(作者/丁俊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以上言论系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丝衣

西媒文章:2020年全球化的关键趋势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1月16日发表西班牙圣巴勃罗大学教授恩里克·凡胡尔的文章,梳理包括新热词“慢全球化”在内的2020年全球化关键问题。文章编译如下:2020年我们应该对全球化和世界贸易有何期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概述在全球化放缓和不确定性升高的大背景下,今年将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些关键趋势。“慢全球化”成世界新热词最近一段时间来,对国际贸易增长的预期几次下调。世界贸易组织不久前将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预期大幅下调至1.2%,远低于去年4月预期的2.6%,同时将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预期下调至2.7%,也低于去年4月预期的3.0%。目前比较普遍的共识是,世界经济不会陷入衰退,但世界经济确实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尤其是政治领域。这些因素有可能对世界经济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些预测中,国与国之间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世界银行预计发达经济体2020年整体增速下滑至1.4%,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将加快至4.1%。全球化的动力减弱,因此“慢全球化”一词正在流行起来。“慢全球化”指的就是眼下这个可能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新阶段。与保护主义较量或持续2020年的重大问题之一是,捍卫多边主义的努力与保护主义之间的较量将如何发展。在这方面,2019年是消极的一年:特朗普升级了贸易战,还采取了其他一些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的保护主义行动。由于美国拒绝批准对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法官的任命,该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已停止运作。世贸组织的未来受到威胁。根据世贸组织的数据,在截至2019年10月的一年里,该组织成员对7470亿美元的商品采取了保护措施,同比增长27%,是201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另一方面,近来也出现了一些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贸易协定。随着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于1月15日签署,中美贸易冲突有所缓和。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全球化结构呈现新变化全球化的结构正在以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发生改变。2020年继续发生的主要变化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流构成的变化。创意、数据和知识的全球化信息流正在取代传统的贸易、资本和人员流动信息流。●服务贸易的强劲增长。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指出,服务贸易增长率比商品贸易增长率高60%。该研究还强调了三类过去从未被量化分析的服务:商品和服务混合贸易(混合在商品中的服务占到商品价值的三分之一),企业向其分公司发送的无形服务,例如设计、品牌和软件等,以及免费的电子服务,例如电子邮箱、社交网站等。如果加上这些从未被量化分析的服务,服务占贸易总量的比例将达到50%。●发展中国家的工资上涨、机器人化、保护主义等因素正在使全球价值链丧失力量。●贸易流量和全球价值链的区域集中度增加。●数字化程度提高。

舜之将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4国际商务、802世界经济初试参考书目

考研参考书是每个考研同学必不可少的书籍,用好参考书可以让考研复习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上岸的几率,但如果考研参考书没选对、没用好则会影响同学们复习的效率,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导致考研失利。因此,2021考研的同学们,不论是什么专业,在开始复习之前都要先准备好参考书。今天,惠园教育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备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4国际商务、802世界经济初试需要准备哪些参考书目。一、434国际商务1、专业介绍贸大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属于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制2年,学费共计5万元,全日制学生学校安排住宿。202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拟招生人数141人,含拟接受推免人数42人,实际接收推免人数31人,统考名额110人。2、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434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396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3、题型解析4、434题目风格归纳贸大国商的题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分析,题型、出题风格,时事热点的比重,题型较多样化。以前贸大国商考过的题型有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专业英语和综合题。近几年出题风格比较稳定,但是不排除有再次考察名词解释和专业英语的可能,所以备考时一定要做全面的准备。5、官方参考书目专业课主要是国际商务第3版,这本书要背的滚瓜烂熟。初试需要还补充一些实务知识,如果本科学过国际贸易实务,可用本科的课本。如果没有学过,可以参考贸大本科黎孝先老师写的国际贸易实务第6版,主要是看国际结算、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运输,还有关于合同那一部分。希尔的国际商务主要是针对跨考的同学,如果之前一点都没有接触过这种经济学的背景,或者是工商管理、财务管理这些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差的比较远的管理类学科,可以看希尔的国际商务做入门。6、学长推荐:惠园教育434国际商务红宝书惠园教育红宝书是专业课笔记,含有各章的知识框架,囊括全书所有的考点,还会随书赠送一份贸大国商历年的真题,学长学姐编写好的答案,可节省自己去贸大买真题和在王书上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时间。红宝书会有很多针对性的备考意见和大致的专业课备考计划,参考计划可以进行打基础和强化。红宝书的特点是涵盖所有王书上的题型和考点,也会补充之前提到的贸易实务的知识。能够完全覆盖到王书上所有可能的考点,在编写的时会参考20年的真题,时效性特别强,可以看到最新的命题趋势,条理清晰,方便背诵,是高分研究生上案必备法宝。二、802世界经济1、专业介绍国际经济研究院、WTO研究院分别设世界经济专业,隶属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国际经济研究院现有研究人员2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3名,硕士生导师28名。WTO研究院现有研究人员2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8名。报录比分数线2、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303数学(三)802世界经济综合3、802世界经济题型解析单选题:1分*10个=10分 西方经济学判断题:1分*10个=10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3分*5个=15分 国际经济学简答:5分*5个=25分 国际经济学计算:7分+8分=15分 西方经济学论述:2题,共25分 开放论述题专业英语(英译汉):50分(长度约千词左右)4、世界经济专业2020年真题内容5、802题目风格归纳6、官方参考书目参考书目推荐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去年更新到了第7版。如果不跨专业的话,应该对这本书都有所了解,这本书在经济学教材里面是比较基础的书。根据去年的真题来看的话,真题和教材结合的是非常紧密的,特别是要关注西方经济学这两本课后题练习册里面的计算题,把这个练习册做得很熟的话,你拿到计算题就会做。 这个专业还涉及到中级货运管理书,考查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同时也会考国际经济学。建议先复习的是宏微观,你培养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概念。你能看懂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图形的推导,才可以去看懂国际经济学这本书。当然如果你的宏观基础比较好的话,你也可以直接上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这本书是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第3版的国际经济学教程,19年新加的书,在19年9月新的报考大纲出来了之后,这本书才成为了本专业的参考书。相较于以前的世界经济概论,更推荐国际经济学教程。可以看到今年名词解释和简答全部都考的是国际经济学教程这本书,并且所有考察知识点都是在课本里能够找到的。还推荐大家去看一下经贸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以及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去参考一下相关的国际金融学的书,以及其他版本的国际经济学教程。815真题也是有参考价值的,815在西方经济学这一部分是考的比802要深一些,时间相对充裕可以参考学习下815真题。7、学长推荐:惠园教育802世界经济红宝书本套红宝书由独家合作签约的对外经贸大学世界经济专业高分研究生精心整理编辑而成,严格按照贸大指定参考书目及考研要求编写。适合基础较差或者希望通过专业课提分的考生。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后面会继续分享其他专业的初试参考书目。

猫老大

锐参考|今天,世界看到中国决心!

参考消息网6月28日报道(文/逸轩 董贝贝)“这就是大国应有的格局!”今天(6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的重要讲话,频频刷屏互联网,引发国内外热议。而在峰会召开前,习近平在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及非洲国家元首及政要会晤时,多次表态支持多边主义,更是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中国充分展现了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支持多边主义,携手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中国决心!态度“中国传递维护多边主义强烈信号”!今天的报道中,新加坡《联合早报》发出如上感慨。而报道所关注的,则是在G20峰会期间在大阪举行的一场会晤。6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阪主持中非领导人会晤。由中国领导人主持的这场会晤,与会人员组成也很特别。新加坡《联合早报》介绍称,包括G20唯一非洲成员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现任非盟轮值主席国埃及总统塞西、中非合作论坛现任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萨勒,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一众在国际多边组织担任要职的政要纷纷列席。2019年6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阪主持中非领导人会晤。(新华社)报道注意到,会晤中,中国领导人态度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的一贯主张:我们要做多边主义的捍卫者,为维护国际秩序作出更大贡献。而这一倡议,也再次得到与会领导人的支持。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戴兵在会晤结束后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联合早报》注意到,戴兵指出“(这些领导人)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坚持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自由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携手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共同捍卫国际正义的强大的正能量。”英国路透社则关注到了在G20峰会期间习近平出席的另一场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路透社在6月28日的报道中提到,习近平在会上强调,金砖国家要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在路透社看来,这无疑是“针对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保护主义举措发出的警告”。显然,中国的声音并不孤单。在同一天举行的中俄印领导人会晤上,印度总理莫迪表示: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法、国际规则符合印中俄三国共同利益。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强调:当前形势下,俄中印三国要坚定致力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反对单边制裁。“这是对全球贸易规则的捍卫”,在报道中俄印领导人在维护多边主义上达成的共识时,路透社这样评论道。行动如果说,在之前多场会晤中的表态,是中国领导人向世界传递的中国态度,那么在G20峰会上,中国领导人的一番讲话,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行动力。“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在这篇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首先概述了世界经济的现状。紧接着,习近平指出,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我们有责任在关键时刻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把准航向,为市场增强信心,给人民带来希望。这番大气又提气的话,在让世界看到中国担当的同时,无疑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G20大阪峰会新闻中心入口处的标志(新华社)而接下来习近平宣布的中国若干重大举措,更是拿出了具体行动,为维护多边体制与自由贸易机制助力。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我们将进一步推出若干重大举措,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推动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实际上,中国维护多边体制的决心和努力是有迹可循的。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就告诉小锐,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大举措不仅在时间上与去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四点主张前后呼应,而且在空间上也涉及更多国际经济合作领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则表示,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不仅维护了中国的经济利益,更维护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利益。“多边主义与全球化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最符合各国经济利益的理念”,他说。而中外网友对于中国维护多边机制的支持,显然是对以上分析的最好印证。未来同样为中国再次强调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感到欢欣鼓舞的,还有作为东道主的日本。例如有不少日媒就注意到,在昨天(27日)新华社公布的“中日十点共识”中,对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的表述占据了重要部分。2019年6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阪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新华社)而社交媒体上,日本同样没有掩饰对G20峰会期间中国作用的期待。卞永祖告诉小锐,日本各界重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同时期待习近平为G20大阪峰会的成功召开注入重要力量。他指出,多边主义实质就是寻求各国利益最大公约数,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可以从中受益。“中国致力于促进和完善全球治理体制、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种种举措,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卞永祖如是说道。一切正如习近平在G20峰会上所说的那样:中国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编辑/ 冯翀 董佳欣)

杨雄

锐参考 | "西方神话"走下神坛,"一带一路"如何重塑国人的世界观?

参考消息网6月19日报道(文/王文)2017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大节点事件。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引起全球响应与广泛追随的中国倡议,“一带一路”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中国日趋崛起的软实力,更折射了中国在全球与日俱增的吸引力、号召力。诚如笔者在峰会现场听到一位西方大国的前政要所说,“这是二战以来除联合国会议之外的最大规模全球峰会,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只是对世界格局、中国实力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对中国普通民众世界观改变的意义也同样巨大。“一带一路”进展中的“民心相通”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6月15日,参加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结业仪式的泰国留学生展示结业证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摄影 陈海宁)中国世界观拓展至“全球”从中外相互学习与互动的历史延承看,1840年以后,中国人的世界观大体有四次实质性的拓展,每一次拓展伴随着下一轮进步须汲取的教训,与此同时,中国进步也助推了中国社会的自信。2013年以前,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尚未呈现真正的“全球性”、“对等性”,而“一带一路”的进展使中国的世界观从此前“向西方学习”逐渐转向开始“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第一轮世界观拓展期可称为“睁眼看世界”,即以清末思想家林则徐等为代表,破除原有的“天朝上国”、“华尊夷卑”的观念,学习欧美国家。当时最石破天惊的莫过于1842年由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可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起源,对后来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不过,当时的“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更多地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希望在军事上抵抗入侵、克敌制胜。那时中国的世界观仍以“天朝”为本,仅仅看到了一部分“欧美国家”先进的技术而已。第二轮可称为“道路选择”期,即在20世纪初,中国人“天朝上国”、“以世界中心自居”的心理彻底崩塌,全面转向向西方学习,寻找自强之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民政府在治国方略上大量借鉴西方,有的方面甚至全盘复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此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从另一个维度寻求救亡图存,最终在1949年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至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天朝上国”的梦境已苏醒,转而把西方列强视为压迫中华民族的外部存在,中国面临着终结“百年挨打命运”的历史重任。第三轮是“一边倒的革命”期,鉴于西方对华经济封锁、外交孤立以及美苏两极对峙,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全面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此后,中国经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历史斗争,成功研发“两弹一星一潜艇”,逐渐建立了较为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重返联合国,还主动对“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给予了无私的支持,一度被视为“第三世界”革命领袖,成为冷战两大阵营之外的独立大国。但此时,中国与发达世界的关系整体上是紧张的、敏感的。第四轮是“虚心向西方学习”期。新中国建立后的前3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犯的一些“左倾”错误也使经济一度陷入崩溃的边缘。1979年前后,邓小平连续访问日本、美国,开启中国领导人访问当时全球两大经济体的先例,向全国传递“动员人们虚心学习,迅速掌握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的信号。虽然当时也支持向原苏东地区、第三世界开放,但改革开放早期主要还是从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吸引外资、科技与管理经验。而西方则成为中国人世界观中主要的学习对象。“言必称西方”的氛围在改革开放早期也相对浓厚。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西方神话”才开始逐渐走下神坛。而如何向世界全面开放,如何平等地与世界交往,既学习世界,也与世界分享经验,直到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才算是正式破了题。积聚反向输出强大力量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前,近两百年来中国对世界的态度有一条可循的、螺旋上升的轨迹:由简单学习到全部照抄,再逐渐走向有效学习;由狭隘学习技术到全面复制体制,再逐渐走上中国道路;由极度自负坠入极度自卑,然后逐渐恢复自信。对外学习的有效进程与国力复苏的进程基本吻合,也随之积聚反向输出的力量与动能。此前蜿蜒前行的中国与世界互动之路,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伴随着时代的局限。从思想交流与知识互动的层面看,中国长期处于“逆差”与“赤字”阶段,中国向世界学习的多,输出的少;请进来的多,走出去的少,知识与思想的失衡现象非常明显。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呈现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预期时,这种失衡状态是不可能维系的。于是,历史选择了“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第一次在对外政策与全球治理观念上实现了知识与思想的全球输出,开始逆转此前被动的状态。这种逆转折射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豪感。100年前的1917年,中国是一战战胜国,但领土却被列强瓜分;80年前的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险些亡国;40年前的1977年,中国经济陷入崩溃,面临开除“球籍”的危险;20年前的1997年,中国经济总量还不如意大利;现在,2017年,中国GDP已是意大利的5倍。首倡“一带一路”,全世界主要国家都来北京为中国站台、背书。2017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节点年。从这个角度看,即便不是“一带一路”,也会有“N带N路”或一个“总”的概念来形容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合作设想,推进中国“世界观”的全球共享。过去一些年,笔者与所在机构同事在近50个国家宣讲,无论是外国官员,还是企业家、学者、社会精英等,都越来越渴求了解“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思想源起、行为逻辑与未来走向。在这个进程中,中国民众的视野也渐渐从“仅盯着西方”的局限中拓展至真正的“全球”。6月12日,600台国产安凯A9高端客车从江苏连云港口岸装船出口沙特阿拉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该公司产品已远销阿尔及利亚、缅甸、沙特阿拉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摄影 李博)正式进入“全球公民”时代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一提起“国外”或“世界”,人们脑海中第一反应都是美欧日等国;提起“与国际接轨”,更多指的是与西方接轨。民众出境旅游,多数去往美国、西欧、日韩等国;国际问题研究也多聚焦西方。这种对发达国家的“世界观”偏好虽体现了中国人“见贤思齐”的民族性格,但如前文所言,造成了长期“世界观”的巨大盲区。现在,“一带一路”建设开始填补了这种心理盲区。从中国社会知识与思想变化看,“一带一路”正成为新关注点,人们更多地关注西方以外的区域,如中东、中亚、北非、中东欧、拉美等。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内容涉及“一带一路”的图书超过1000种,涵盖历史、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类别。有关“一带一路”与相关国家的报道超过1000万篇。全球各大智库超过3000份研究报告与书籍聚焦“一带一路”,像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美国学者康纳的《超级版图》等,都成了全球畅销书。从中国人出境旅游与对外交往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更多成为出境游目的地。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已超过1.3亿人次。在中国人出境的十大旅游目的地中,泰国已跃升为第一,2016年达到近900万人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都名列前茅。赴伊朗、土耳其、埃及旅游的增长率远远超过欧美等国。这些与中国近年来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办“旅游年”,举办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有密切联系,也与中国人正在拓展的世界观密切相关。从中国官方对外教育援助与文化合作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也正在成为新增长点。中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实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同举办“国家文化年”等人文交流活动20次,签署了43项文化交流执行计划等政府间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30个中国文化中心。不只是“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活动大受欢迎,中外文化合作,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也获得成功。中国还对外实施针对如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等援外文化修复项目,并向尼泊尔、缅甸提供文化遗产震后修复援助等。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进展不只是产能合作、金融投资增长、自贸区建立、产业园推广、跨国执法监管等经济、政策层面上的互联互通,同样也在“民心相通”上推进了一大步。伴随着中国人真正世界视野的形成,中国社会也正式步入“全球公民”时代。这不只是意味着中国人逐渐完整化了自己内心的全球观,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中国人与整体世界(而不只是西方)正在全面融合,正在全球层面上(而不只是部分区域)被正视、被接纳与被认可。既是好学生也是好老师改革开放近40年的成功,源于中国善于学习,特别是善于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化的技术、管理与发展经验。“一带一路”拓展与延续了中国人的学习势头,与此同时,也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老师”形象。某著名国际基金会总裁带领40多位美国议员高级助手团来笔者所在机构访问时说:“带团来华的目的,主要就是向中国学习。”类似这样的话在过去是难以想像的,但现在,在欧美国家,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精英呼吁西方要向中国学习。而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以及来自非洲、拉美等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经验中汲取营养的心愿更加强烈。此时,中国人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过分谦虚,而要善于自我总结、凝练、浓缩,真正把中国发展的新理论、新道理、新方法传授给世界,为国际社会贡献思想上的公共产品。笔者曾给数十个国家的官员、学者与企业家们宣讲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每当谈到“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保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平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经验时,对方都会觉得很受益,并纷纷回应这些思想都是本国教科书中所没有的。由此看来,善于对外讲述中国,当好“老师”的角色,在“一带一路”受到全球承认的新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在全球知识与思想竞争激烈的今天,“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的思想竞争力。在这个大好机遇下,中国学术界、智库界应更有信心与底气,完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敢于在全球思想与知识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样,中国要当好老师,也要做新的好学生。过去,我们眼光总是瞄准如何向西方学习,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生态保护、贫富差距等问题上走了弯路,现在也不妨从非西方世界中汲取“一带一路”文化的营养与优点。比如,中国人可以学习伊朗人的精细、埃及人的历史感、印度人的忍耐性、土耳其人的雄心、中亚人的果敢等等。保持持续、全面学习的心态,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互学互鉴”丝路精神的重要内涵。总之,“一带一路”推进、壮大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同时也反向重新锻造了新时期的中国与中国社会。从这个角度看,如何保持在全球视野下的国家发展,以及如何做好“全球大国”的国民,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讲,都是一项新的任务。(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