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3个研究单位的20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国际上第一份涵盖2020整年的全球海洋环境(温盐)变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海洋升温持续,成为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海洋“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变化态势加剧,海水垂向层化持续加强。全球变暖90%以上的热量被海洋吸收,海洋热含量成为判断全球是否变暖的最佳指标之一。最新IAP数据表明,与2019年相比,在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增加了2×1022焦耳,这些热量可以使13亿个1.5升的电热水壶的水同时烧开;过去80年中,海洋每一个十年都比前十年更暖(图2);海洋变暖也使强台风/飓风和极端降雨增多。此外,海洋层结的加强还会抑制海洋垂向热量交换和溶解氧输送,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出现小幅下降,但全球海洋温度仍持续增温并达到历史新高;由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具有缓慢和滞后的特性,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该现象凸显了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团队同时发布了两个国际机构的2020年海洋热含量数据,即来自大气所的IAP/CAS海洋观测格点数据以及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NOAA/NCEI)的NCEI格点数据。此外,研究团队还发布了2020年全球海洋盐度和层结IAP/CAS数据。数据下载链接:http://159.226.119.60/cheng/、http://msdc.qdio.ac.cn/data/special。该研究的合作单位包括大气所、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环境信息中心团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意大利国家新技术中心、意大利国立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所、河海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相关研究成果以2021: Upper ocean temperatures hit record high in 2020为题,以News&Views形式发表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上,并得到Science、《卫报》、《每日邮报》等的跟踪报道。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的支持。图1.2021年1月青岛近海发生的平流雾,当极冷的空气掠过温暖的海面时才发生。摄影时青岛海洋站观测到的海气温差在20℃左右(摄影:王少青)图2.1958至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变化时间序列(上)以及0-500米、500-1000米、1000-1500米、1500-2000米热含量变化来源: 光明网
◎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放眼全球,基础前沿研究的重镇在哪里?1月22日,《2020全球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有北京、上海、南京和合肥4座城市入选TOP20城市,分别排名第三、第七、第九和第十六,占到五分之一席位。报告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编制。图源:视觉中国会上,报告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周秋菊介绍,科学家是基础前沿研究的主体,原创性科学成果是基础前沿研究的主要内容,而研究前沿则代表了基础前沿研究的生长点。因此,报告围绕着研究前沿热度指数、突破性成果、高被引科学家等三个方面构建了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的逻辑模型并进行监测分析。从全球看,美国有11座城市入选,其中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分别排名第一、第四、第五和第六。英国伦敦排名第二,日本东京排名第十,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市和澳大利亚悉尼也入选TOP20城市。从我国入选城市看,北京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排名紧随美国波士顿和英国伦敦之后,位居第三,较2019年进步一位。从具体学科领域看,北京在五个领域表现突出,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物理学领域和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等五个领域的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均排名第一。医学健康领域和空间科学领域进步显著,分别从2019年的第15名和第33名上升到2020年的第7和第16名,整体实力稳中有升。上海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和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排名均为第二,在物理学领域排名第八名,生物学领域第十名。南京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排名第六名,物理学领域和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等2个领域均排名第九名,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排名第十。合肥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排名第五名,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2个领域分别排名第九和第十。但是,报告也反映出我国城市在基础前沿研究中的一些短板。周秋菊介绍,报告显示,美国和中国是基础前沿研究的主要集聚中心,但相对而言,美国的基础前沿研究表现突出的城市数量远远超过中国,“美国有11座城市入选TOP20城市,占了一半以上,而中国只有4座城市入选。”同时,高端人才储备不足是中国主要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基础前沿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北京最多,有167位,上海只有46位、合肥有27位、南京只有24位。美国波士顿一个城市就有高被引科学家448位。”来源:科技日报编辑:刘义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应询就世卫组织专家组在华工作介绍了更多细节,并强调:“这是世卫组织国际专家同中方相关领域专家就新冠病毒溯源问题进行的一次交流合作,是全球研究的一部分,不是调查。”赵立坚昨天透露,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在28日结束隔离后,将在符合中方相关防疫规定前提下,继续在华开展溯源交流合作。赵立坚表示,关于世卫专家组的下一步活动安排,去哪些地方走访,同哪些方面交流,事关科学的严肃性和研究的严谨性,双方会基于前期达成的共识,结合病毒特点和疫情形势,科学、专业地作出安排。对于有记者提及“世卫组织称专家组会访问医院、实验室还有市场”,赵立坚回应说:“据我所知,你刚才提到的有关地点,专家组都会去。随着交流合作的深入,相信双方专家会在适当时机对外发布合作进展和研究成果。”赵立坚指出,世卫专家隔离期间,双方已经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了多次交流,分享了各自研究成果,为下阶段深化双方合作、助力全球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无论是各国官员还是新闻记者,我们都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专业人士,我们应当把溯源这项极为专业的工作交给专家去办,为他们推进相关合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空间,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关注和干扰。赵立坚重申,中方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开放、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继续同世卫组织保持合作,为更好地预防未来风险、保护好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另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1月28日通报,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于1月27日下午通电话,主要就大流行防范、应对评估和病毒溯源科学合作交换了意见。谭德塞赞赏双方长期以来的有效合作,感谢中方对溯源科学合作国际专家组的周到安排,对双方业已开展的深入交流进展感到满意。双方将共同努力,完成好此次在华溯源科学合作。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据外媒CNET报道,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使用超级计算机和一些定制代码创建了“最详细”的黑洞模拟,证明了困扰天体物理学家长达40多年的理论。该理论于1975年首次发表,认为旋转黑洞的最内部区域最终将与黑洞的赤道面对齐。虽然这看起来有点令人困惑,但这个区域如何被黑洞扭曲会对整个星系产生巨大影响。这项新研究于周三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杂志上,详细介绍了该理论的模拟解决方案 - 被称为Bardeen-Petterson效应。研究共同主要作者Sasha Tchekhovskoy表示这还解决了一个“困扰了天体物理学界已有四十多年”的问题。当我们在4月10日看到第一张黑洞图像时,我们实际上并没有“看到”黑洞。黑洞不会发出任何可见光。相反,黑洞非常强大的引力导致碎片,气体和其他粒子围绕其边缘旋转,形成“吸积盘”。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东西。这不仅有助于宇宙探测器找到黑洞,而且这些吸积盘也是黑洞演变和发挥作用的原因。此外,它们可以告诉天体物理学家更多关于黑洞如何旋转以及可能来自它们的辐射。包括论文第一作者Matthew Liska在内的团队成员使用图形处理单元(GPU)来开发他们的模拟代码。 “一旦我们创建了代码,我们就需要找到足够大的超级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共同领导这项研究的Tchekhovskoy说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超级计算机Blue Waters正好适合这项任务。”Blue Waters是一台功能非常强大的计算机,总内存容量约1.5PB,位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我们利用计算机进行黑洞模拟,”Tchekhovskoy说道。“最初,黑洞周围气体形成的盘状结构相对于黑洞赤道倾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吸积盘的内部区域与赤道平面对齐,显示出对齐。”莱斯特大学理论天体物理学家Rebecca Nealon说。“他们的结果显示了Bardeen-Petterson效应,同时包含了这些效果,这是对以前作品中的总体情况的极好证实。”根据Tchekhovskoy的说法,磁场是调节吸积盘弯曲和落入的关键因素。最终,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对于非常薄的吸积盘,拟议的Bardeen-Petterson效应仍然存在 - 吸积盘确实与黑洞对齐。“磁盘与黑洞赤道平面的对齐是这项工作的新发现,”Tchekhovskoy解释说。“在较大的半径处,磁盘相对于黑洞的赤道面倾斜。”Tchekhovskoy说,研究的下一阶段将着眼于“辐射传输”。基本上,该团队将能够预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光粒子会发生什么,使天文学家有可能通过望远镜观察这种现象。【来源:cnBeta.COM】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在北京联合举办“2020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面向全球发布《2020研究前沿》报告和《2020研究前沿热度指数》。2020年10月18日,四川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在做土豆研究。(图片来源:新华社)China now ranks first in four major area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erms of academic activity and influence, trailing only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leads in seven,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Research Fronts 2020". 《2020研究前沿》报告显示,在学术活动及影响力层面,美国在七个领域排名第一,中国紧随其后,在四个领域全球领先。【单词讲解】这里的trail用作动词,表示“lag behind”,即“落后于...”,比如:After a kilometer, I trailed the other runners.(一公里以后,我落后于其他跑者)。此外,这个词还有“跟踪、追踪;拖、拉”等意思,比如:The police are trailing the robbers.(警方正在追踪抢劫犯)。The dog's leash was trailing along the ground.(狗绳一直拖着地)。由此,trail用作名词的时候经常表示“踪迹、痕迹;小路”之类的意思,比如:a trail of blood(一滩血迹)、winding trail on the mountain(山上蜿蜒的小径)等。《前沿报告》自2014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2020研究前沿》报告首次将以往的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拆分成数学和信息科学两个领域,遴选展示了在农业科学(agricultural sciences)、植物学(botany)和动物学(zoology),生态与环境科学(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地球科学(geoscience),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生物科学(bioscience),化学与材料科学(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物理学(physics),天文学(astronomy)与天体物理学(astrophysics),数学(mathematics),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经济学(economics)、心理学(psychology)及其他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等11个大科学领域(11 broad research categories)的110个热点前沿(110 prominent frontier research topics)和38个新兴前沿(38 emerging subjects)。《2020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在《2020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中、美、英、德、法、日等国家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现。This year, China leads the world in four major research categori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botany and zoology;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hina also ranks second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hysics; social sciences including economics and psychology.今年,中国在“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化学与材料科学”“数学”“信息科学”4个领域全球领先;在“生态与环境科学”“物理学”以及“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二。However, China is notably behind other scientific powerhouses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ranking at 12th and 8th, respectively.不过,中国在临床医学以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方面与其他科技强国差距明显,分别排名第12名和第8名。【相关词汇】世界科技前沿 global science frontiers基础研究 basic research科技创新能力 sci-tech innovation capability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advance research on core technologies in important areas参考来源:中国日报、中国网(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Helen)来源:中国日报网
近日,美国外交学者网站的一篇题为《中国问题“专家”和美中关系》的文章受到美国学界的关注与反思,其直接原因就是特朗普上台以来,对华政策打出的一系列昏招暴露出了美国真正的“中国通”供给不足的问题。反观中国,我们的国际问题研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我们对于沿线国家研究与了解不足的短板日益暴露出来,而这也就成为了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某种现实阻碍。在笔者看来,中国的“世界认识”还停留在认识西方上。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国别与区域研究不仅有极大的不均衡现象与认知空白问题。比如,绝大多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者都聚焦于美国研究,一小部分关注日本以及俄罗斯,只有极少部分研究者把精力投入到其他国别的研究中,像巴西、南非、土耳其这样新兴国家的研究者被称为“熊猫学者”则一点也不为过。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的国际问题研究者深入到对象国国内去做扎实田野研究的人也非常少。笔者曾在某会议上听到这样的自嘲,“很惭愧,作为一名研究了几十年的美国研究者,今年是第一次去美国西部”。实际上这反映出我们对于对象国的关注过于粗糙,完全没有做到“上山下乡”,对发达国家的研究没有深入到田间地头。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出现了断层迹象。自从所谓科学主义与量化研究在美国国际关系教学中大行其道以来,对象国的语言教育逐步边缘化,理论的概括往往凌驾于细致的田野观察之上。由此导致一些美国学者也开始怀念费正清、孔飞力那一代“中国通”。事实上,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者也在面临同样困境。诚然,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活跃且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国际问题研究者,但不难发现的是在他们当中理论研究者占了绝大部分,专门从事国别与区域研究学者数量极少,有些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年龄断层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不等于西方,更是让我们的战略利益惠及到了非西方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世界政治的研究就需要加大对非西方国家的研究力度。首先,确保有效的奖励机制。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研究,非西方国家的研究更需要大量基础性资金投入,因此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是吸引国际问题人才的重要措施。其次,搭建新的交流讨论平台。近年来,各行各业对“国际问题声音”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真正精细化的讨论平台仍然不足,因此需要建立新的严肃的讨论平台,以此发出中国需要的好声音。最后,加大与非西方国家研究者的沟通交流。“一带一路”倡议不应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的合作,在学术交流方面同样需要深化,通过邀请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也有助于提升我们对非西方国家的研究欲求。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改革也将进入深水区,很多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但我们应该具备做出变化的决心。(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位于北京昌平区生命科学园的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暨高博国际研究型医院项目日前全面启动施工建设,实现项目运营节点大幅提前,主体工程提前5个月启动建设,项目建设周期有效压缩,建设成本大幅降低。3月24日取得施工准备函后,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项目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优化工程流程,在土护降工程开展的同时,同步推进总包招标工作,实现从土护降到主体工程建设无缝衔接。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项目是北京市的重要部署,也是昌平区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位于未来科学城西区“生命谷”,总建筑规模9.74万平方米,规划床位500张。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项目定位为符合国际标准、以临床研究为核心业务、具备承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力的独立研究型医院。项目通过以国际前沿的肿瘤和脑科学为核心特色学科,引入优质国际医疗研究资源、建立国际多中心合作,建设内容包括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及转化中心、临床专家级科学家创新研究中心、临床发现产业转化平台、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等。项目稳定运营后,预计每年可承接400至600个临床试验项目,推动100个以上新药加快上市,有效填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产业链空白,形成“研发-试验-转化-上市”的全产业链闭环,缩短产品研发上市周期1至2年。(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1月27日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IARU)2021校长(在线)会议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出席并发言。副校长王博,校长助理、秘书长、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孙庆伟,国际合作部部长夏红卫出席年会。北京大学会场IARU大学校长视频连线郝平向与会校长介绍了北京大学在2020年所开展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北大在疫情发生后派出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动员附属医院和北大师生参与到抗疫防控工作中;在春季和秋季学期,北大开展在线教学,鼓励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创新,以灵活方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课程;号召开展国际合作,成功举办北京论坛;设立应急管理专业,成立“公共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和“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推动医疗健康领域人才培养和前沿研究。郝平还提到由北大倡议发起的“IARU大学博物馆在线展”将于2021年度举行。东京大学校长五神真、牛津大学校长路易斯·理查德森(Louise Richardson)、苏黎世理工大学校长乔尔·梅索(Jol Mesot)、开普敦大学校长马默柯盖希·法康(Mamokgethi Phakeng)分别介绍了本校在过去一年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并就新冠疫情下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交流了观点和看法。与会校长听取了秘书处关于IARU2020-2021年活动报告和财务报告,就下一任主席及2022年校长会议安排进行了讨论。来源:北京大学 信息来源: 国际合作部
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金盈教授团队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论文以“Eosinophils Protect Mice from Angiotensin-II Perfusion-Inc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为题在国际心血管研究领域顶级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2019年影响因子14.467)正式发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刘琮琳博士为第一作者,张金盈和施国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基于人群的随机临床对照筛查试验显示,AAA患者的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无AAA的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是人类患AAA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到人和小鼠的AAA斑块中有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以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表达。在使用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小鼠AAA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缺陷能够通过增加斑块内炎症细胞含量、基质降解蛋白酶的活性、血管再生、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平滑肌细胞丢失,进而加剧AAA病变进展。嗜酸性粒细胞缺陷还能够增加斑块内趋化因子表达,降低斑块内白细胞介素4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比如mEar1的表达,并且促进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通过给予mEar1治疗或回输来源于野生型或白细胞介素13缺陷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能够减轻嗜酸性粒细胞缺陷小鼠的AAA病变进展,而回输来源于白细胞介素4缺陷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不能减轻此类小鼠的AAA病变进展。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分析证实白细胞介素4和mEar1能够阻断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上NF-kB通路活化。因此,嗜酸性粒细胞能够通过释放白细胞介素4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比如mEar1,调控单核和巨噬细胞的极化,并且阻断动脉炎症细胞和血管细胞中NF-kB通路活化,在AAA发病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并且为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该研究成果依托河南省心脏损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心脏疾病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完成,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计划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跨学科博士团队专项资金的资助。张金盈,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负责人,全省医德医风标兵,入选全国心血管病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和郑州大学先进医学研究中心第一附属医院分中心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数项。(周厚亮)【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年11月21日,探月工程嫦娥5号成功发射,经过为期23天的任务周期之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3个在月球表面收集月壤返回的国家。并且由于中国此次降落点与美国、苏联传统降落地点距离较远,月壤的年份较近,具备很高的科研价值。所以在嫦娥5号发射成功之初,美国NASA和欧空局等航天机构就希望中国可以分享月壤进行联合研究。2021年1月18日,在部分外国使馆驻华人员及国际联合实验组织人员的见证之下,我国的国家航天局首次对外发布《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对于月球样品的使用原则、借用与分发、使用与返还以及成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尤其是对于国际范围内的空间科学联合研究工作进行了规定。根据管理办法,月球样品主要储存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并且设立的几个其他的备份储藏机构作为备份。月球样品在今后的科学实验过程中,其主体为进行公益性质的展示和非消耗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对于国际范围内的月球样品联合研究计划必须向国家航天局进行申请,等待国家航天局有关的协议与批复,才可以组织联合开展月球研究交流展示和馈赠等工作。在办法中还着重说明了虽然国家航天局鼓励开展基于月球的空间科学国际联合研究工作,并且促进成果的国际之间的交流,但是,月球样品的管理和使用必须遵守咱们缔结和参与的相关国际公约。其实这一段规定已经说明了月球样品与美国开展联合合作计划的限制。美国在2011年出台法案,禁止NASA在官方层面与中国航天技术进行合作,这意味着NASA代表的美国官方航天层面,并没有与中国国家航天局签订任何航天科学技术共享的协议,也没有与中国联合开展深空探测及月球探测的先例。这明显不属于缔结和参与相关国际公约框架下的联合月球样品开发要求的前提,所以 NASA是很难获得中国采集到的月球样品的。实际上除了NASA以外,美国各大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的空间技术研究还是有可能受到国家航天局馈赠的月球样品的。但是随着美国航天界的愈发封闭,这种可能也在逐渐下降。2018年,国际空间站驳回了北京理工大学提交的几份国际空间站实验载荷申请,他们认为这与中国军工发展紧密联系,并非是实验申请中的教育与科研目的。美国几大排名前列的有能力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大学,都有着浓厚的军工背景。如果深抓技术背后的军事应用问题,中国有理由拒绝任何美国科研机构对于月壤的申请。现在看起来,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更有可能馈赠并且与俄罗斯开展联合月球样品科研任务。可以与苏联时期同样采用无人探测器采集的月球土壤样本进行比对,从而更深层次的了解月球环境,并且为未来建立永久月球基地做好准备。至于法国、欧盟、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国家、国际组织,更有可能仅开展联合科研任务,在实验数据层次进行国际范围内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基于本次月球样品产出的科研成果都必须注明月球样品编号,以及月球样品由国家航天局提供。所有基于月球样品发表的论文和申报的专利,必须由探月中心汇总并且公布,以促进月球样品科研成果的共享。嫦娥5号采样返回计划是中国完全独立自主的空间探测任务,所以我们对月壤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对于某些心怀鬼胎的科研合作者,兔子还是放下幻想的比较好。(长按点赞、一键三联,优质内容需要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