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育问题,历来被重视;尤其是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在教育投资方面的比重也越来也大;在中国基础教育入学考试等因户籍限制的情况下,国际学校成为不少富裕家庭的首选。但是,2018年中国的国际学校招生开始普遍遇冷,这被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国际教育开始进入拐点。近日,发表于网络的关于中国国际学校2018情况的调研文章阐述了这一现象。文章作者指出,在他调研的中国21个省市区的50多所国际学校/国际部,最东为上海,最西到克拉玛依,北至哈尔滨,南达三亚。这些接受调研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当地声誉最高的国际学校/国际部。从调研结果来看,2018年中国的国际教育已经进入拐点,从原先的快速发展转为市场骤冷。并且在调研后发现三个现象:2018年大部分学校国际项目新高一(10年级)招生数量减少;部分省市区在清理公立高中国际项目,一些项目在2018年已经停止招生;三是国际教育中国化、特色化、集团化越来越明显。有的学校新生人数还不到毕业生人数的一半。作者据此得出结论:这些接受调研的学校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国际学校/国际部,招生情况便如此严峻,其他学校的招生更是可想而知。虽然在生源减少的解释上,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几个关键性的原因,似乎都没有摆脱。一是学生基数减少;二是学生就读国际学校意愿削弱,既有美国政策的影响,也有一些省市区提升普高入学率,导致有兴趣就读的学生减少;三是受国际教育政策调整影响,如公立高中国际项目取消后,新成立的国际学校在招生上有困难等。而这三原因背后家长付费能力在下降,这受中国宏观经济背景疲软的影响;中美贸易目前的状况,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这或许是更深层的原因。深圳,这个商务城市,经济外向型突出;而在背景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对国际教育的形式转变应该说是敏感度最高的,对国际教育形势的转变给为敏锐。在2017年、2018年内,深圳的名校毕业生申请英国名校的人数在明显增加,而2018年则出现有意愿就读国际学校的学生数量下降,这在中国被认为具有很大的风向标效应。近年来,中国不只出国留学的人数逐年增长,国内的国际学校也拔地而起。《2017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国际学校数量已达734所,排名全球第一,并且依然以每年六七十所的速度在增长。这主要是指民办国际学校,这类学校或采取中外合资或是民营资本独立承办。主要招收中国学生,也是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快的国际学校。这背后是中国家长对国际学校的追捧,以及背后巨大的商业潜力。高考,一直被视为是中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主流方式,但随着对国际学校的选择越来越多,这个现象的变化说明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出国留学、居民收入上升、对优质教育的渴望等因素,促发了对国际学校的追捧。富裕阶层中超过一半的家长表示会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教育。国际学校专注于基础教育,这必将增大对国际学校的需求。但是,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国际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再者,就读国际学校的学生如果放弃国内的学籍,便无法在国内高考,只有出国一条路;就算在国际学校就读时保留了学籍,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与国内完全不同,是否能够适应高考,并不容乐观。国际学校的存在在提供一种体制外选择的同时,同样需要面临上述“限制”条件造成的现实问题。而经济环境的不乐观,在这些因素之外,直接影响到这些学生家长的经济收益和支付能力与意愿。由此看来,2018年开始中国国际教育或已的确进入到一个重要的拐点:从原先高速发展转为市场变冷,申请英美名校的难度增加,个别学校/国际项目难以支撑而倒闭。面对这种市场变化,中国家长需要更加慎重考虑如何选择的问题。
记者 | 戴梦馨1教育需求的多样化,让国际教育成为许多父母的新选择。但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国际学校领域,也存在着信息公开不足的问题。为了把孩子送进心仪的国际学校,择校、学业生涯规划成为一些家庭的新需求。提供国际教育升学规划的精英博蒂国际教育集团近日宣布,已开启北京中心正式进入北京市场。精英博蒂北京朝阳中心总经理唐敏告诉界面教育,北京、上海等地国际学校的入学竞争近年来愈发激烈,根据精英博蒂调研的数据,国内申请国际学校的家庭数量在2015 -2019年数量翻了三倍。“优质教育资源有限,而有需求的家庭又在激增。所以现在不是学生在挑国际学校,而是国际学校在选学生。” 唐敏说。但在需求增长的同时,不少家庭对国际学校招生政策、学校招生偏好等并不了解,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择校误区。最常见的择校失误是对学籍政策了解不足,导致入学困难。根据北京市教委规定,除了国际生,所有中国学生都必须拥有中国学籍,因此在北京入学的非京籍家庭必须办理“五证”(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居住证明、户口簿、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证明、北京市居住证)。“如果家长没有提前规划的意识,即使找咨询老师也是无力回天。”唐敏对界面教育表示,教委对学籍的相关规定是原则性问题,因此有意报名国际学校的家庭为了准备房产、社保等“五证”所需材料,至少需要提前一年准备。除了准备证件,学生、家长还需要精心准备面试,打动国际学校的招生官。如何让家长、学生在面试中的发挥出色,成为教育公司辅导的一项业务。相对于需要SSA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小升初、初升高,幼升小阶段的升学更需要家长、学生注重准备面试。唐敏告诉界面教育,国际学校不仅看重学生能力水平,更看重学生是否拥有打动学校的特殊之处,另外,家长的教育背景、是否了解学校教育理念也成为影响入学的关键因素。例如在精英博蒂咨询的某家庭,尽管孩子未获得全国性奖项,但孩子在面试中突出了京剧特长,而家长也在面试环节表示希望在学校建立起京剧社团。唐敏解释,这个家庭申请的国际学校相对注重传统文化培养,因此京剧、国学等特长都更为加分,而建立社团的计划也凸显了孩子的领导能力,更加符合这座国际学校的招生偏好。国际学校的择校竞争,已经不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家庭面临的问题,这种择校热潮已经传递到越来越多的城市。随着民办国际学校产业化发展,上海、北京等地的国际学校开始在二三线城市开办分校。根据新媒体“新学说”公布的调研数据,2016-2018年杭州、成都、南京均新增5所以上国际学校。而国际学校也已经形成博实乐教育集团、枫叶教育集团、世外教育集团等办学集团,正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扩张步伐。精英博蒂创始人兼CEO瞿子涵告诉界面教育,一线城市国际学校在外省开办的分校,由于教育体系统一、教学水平相对稳定,已经成为不少二三线城市家长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对,大连、西安、武汉、成都、重庆等二三线城市未来可能也将成为升学规划服务的新市场。
编者按:基于我国国际教育高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升级、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背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京领共同设立《国际化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与国际比较研究》课题,并在此基础上邀请国际教育专家学者、国际学校校长定期举办系列KingLeadIES论坛进行专题研讨。京领新国际将陆续发布该课题研究成果,本文为该课题成果之一,作者为京领研究院,旨在分析介绍目前中国留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文中部分内容节选收入《中国教育报》“2018国际学校年度观察报告”。2018年6月,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大学正式宣布认可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10月,英国伯明翰大学宣布接受中国学生使用高考成绩申请本科课程。随后,英国莱斯特大学、邓迪大学、肯特大学、西英格兰大学等也陆续宣布接受中国高考成绩;另外,加拿大医博类排名前8以及综合类排名前3的名校本科申请也把提供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参考条件;澳大利亚24所高校认可并接受中国高考成绩, “八大”名校中已有7所接受中国高考成绩申请本科课程。.这表明,中国高考成绩受到越来越多国外优质院校的认可,被更多世界名校作为留学录取条件。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中国的留学热正在以快速的势头蓬勃发展。留学需求持续增长,目的国选择多样化根据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1978-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458.66万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54.45万人,同比增长3.97%,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到了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着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在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美国仍然是中国留学生目的国的首选之一,据2018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2017-18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达到363341人,较去年增长了3.6%,占美国国际学生总量的33.2%。除了原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数在不断增长外,挪威、瑞士、日本、新加坡也成为了留学国家的热门选择。留学趋势低龄化,留学目的多元化低龄留学正成为中国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2014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就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同时“低龄化”出国的趋势持续增长。中国高中生赴美留学热潮涌动,已经形成一股显著的力量,高中生已经成为继研究生、本科生之后的第三大出国留学人群。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初高中甚至小学阶段便送孩子出国留学?这实际上和出国留学目的的改变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家庭在教育的投资选择上愈加多样化,出国留学不再仅仅是少数精英家庭的选择,出国留学群体更加大众化、普遍化。社会需求与个人兴趣相结合是专业选择的前提条件社会需求与个人兴趣是出国留学专业选择中两大考量因素,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迅猛发展,STEM也逐渐成为学生留学专业的热门选择。此外,人文社科类专业也逐渐成为留学专业选择中的“黑马”,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赴美就读艺术与应用艺术专业的学生增长比例最高,7年间从3574人增加到21,356人,增加了6倍。根据北京大学范皑皑等对北京、成都和深圳近3000学生留学动机的调查研究表明,获得国际视野和体验异国文化是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问题呈现出的多元化的特征,所以未来心理学从业者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这也会影响着学生在留学专业上的选择。国际学校飞速发展,名校竞争白热化根据京领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国际学校将会达到800余所,2021年,预计再增长1000所,达到1800所。中国国际学校发展势头迅猛,国际学校创办成为各个省市发展国际教育的重要举措。此外,2003年至2018年常春藤盟校在全球录取率逐年降低,基本降至10%。这也加剧了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的竞争,也给各个国际学校带来巨大的挑战。美国藤校,英国G5名校的录取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所国际学校的口碑与教学质量。根据京领2018年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排行榜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国际学校目前在地区上发展仍不平衡,资源较多地集中在北上广地区。根据《2018中国国际学校藤校录取统计表》数据显示,在获得中国藤校录取的国际学校中,呈现出明显的共同趋势,学校集中在北京、广东、江苏等地,且大多为全国“名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教学质量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最终的录取成绩,名校往往会聚集更多的文化、师资等国际资源。办有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应有之意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全球文化地位的提升,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不仅仅是向外输出,更重要的是“引进来”促进双向流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输入”与“输出”仍然不平衡,在接收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教育国际化不代表照搬西方教育制度与体系,过分模仿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会导致本国的教育发展失去自主性。因此,在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应该将目光聚焦在探索符合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促进中西文化的双向流动与融合。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人才的培养,在国际留学潮流趋势下,更要把核心聚焦在人的发展上。出国留学不仅仅是学习或工作,还在于个人的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在发展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要注重对国际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本文节选入《中国教育报》2019年1月11日第6版
导语:中国国际学校2018年“十年级招生”普遍遇冷,原因到底为何!中国国际学校2018年十年级招生普遍遇冷。逾80%国际学校未完成招生指标。北上广深四城,深圳最为明显。2018年11月到12月中,我花了一个半月左右时间,拜访了全国21个省市区的50多所国际学校/国际部,最东为上海,最西到克拉玛依,北至哈尔滨,南达三亚。我所调研的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当地声誉最高的国际学校/国际部。从调研的结果来看,2018年中国的国际教育已经进入拐点,从原先的快速展转为市场骤冷。调研后发现三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2018年,大部分学校国际项目新高一(10年级)招生数量减少;二是部分省市区在清理公立高中国际项目,一些项目在2018年已经停止招生;三是国际教育中国化、特色化、集团化越来越明显。2018年高一(10年级)招生,从调研所得的情况来看,超过80%的国际学校/国际部并没有完成预定的招生指标,或者2018届高中毕业生人数远高于高一新生人数。有的学校新生人数还不到毕业生人数的一半。我所调研的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国际学校/国际部,招生情况便如此严峻,其他学校的招生更是可想而知。在分析为何会碰到招生“寒流”时,各个学校提供的解释不一,但大致主要为三个原因。一是学生基数减少。2018年高一新生出生年份为2003年,而2003年恰逢非典,且为羊年,导致一些对羊年生孩子比较忌讳的城市,出生率大幅下降。从数据来看,北京在2018年参加中考人数比2017年少1.4万人,降幅为18%。二是学生就读国际学校意愿削弱,既有美国政策的影响,也有一些省市区提升普高入学率,导致有兴趣就读的学生减少。如江苏省在2018年的普高入学率由2017年的50%提升到60%,三年内要达到85%。三是受国际教育政策调整影响,如公立高中国际项目取消后,新成立的国际学校在招生上有困难等。各个学校给我的答案并非完全一致。有意思的是,在调研时,很多学校以为招生数量减少只是自己学校的个案,没想到全国普遍招生困难。这种想法我挺能理解,因为中国国际教育虽然信息量很大,但其实有价值的信息很少,业界互动交流也比较少。虽然原因各自不同,但最终的结果却十分类似,这说明后面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的分析是,除了生源在缩水之外,中国宏观经济背景疲软也导致家长中国宏观经济背景疲软也导致家长付费意愿和能力在下降。在调研时,一些国际学校向我反映,来自私营企业主子女的生源人数明显下降,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他们更加注重留学的性价比。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对国际教育形势转变的敏感度是最高的。深圳知名的公立高中国际项目,学生是按照自愿原则来进行选择的。我在调研中发现,这些项目就读的学生人数在下降,这跟北京、上海知名公立高中国际项目仍然一位难求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深圳是个商务城市,且对外交往频繁,经济外向型突出。为此,深圳对国际教育形势的转变更为敏锐和快速。在2017年、2018年内,我们便看到深圳的名校毕业生申请英国名校的人数在明显增加,而2018年则出现有意愿就读国际学校的学生数量下降,在中国具有很大的风向标效应。就读中国国际学校/国际部的学生人数减少,跟中国公立高中国际项目持续退出也有一定的关联。我在调研时看到,有些区域的公立高中项目招生前被教育主管部门突然叫停,而当地私立的国际学校并没有成熟起来,因而使得整个区域国际教育市场低迷。面对市场的转变,中国的国际教育也出现了中国化、特色化、集团化三个明显的变化。在中国化方面,一些国内的教育集团或者国际学校在尝试开发结合中西教育精髓的融合课程。这具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如果一旦中国全面推行12年义务制教育,具备中国化课程的国际学校/国际部会更有前景。随着竞争的加剧,特色化的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当然,这也是国际教育的优势所在。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生源质量等因素,在课程上、学生管理上形成不同的模式。如在学校常见的手机管理模型,我便看到了完全放开使用和严禁使用手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型,但两者的最终效果都挺不错。集团化是另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中国国际教育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出现了枫叶、中加等一批大型教育集团。因具有比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具备成熟的办学管理体系,使得在一些急需国际学校的区域受到欢迎,当地政府会给予颇为优惠的政策,使得这些大型教育集团能够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国际教育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从原先高速发展转为市场变冷,具体表现在招生困难,申请英美名校的难度增加,个别学校/国际项目难以支撑而倒闭。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中国国际教育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进行一轮残酷的优胜劣汰,必然会有一批国际学校/国际部倒闭。面对这种市场变化,选择一所靠谱的国际学校/国际部是中国家长需要更加慎重考虑的事情。
摘要:中国当代教育正在进入一个百家争鸣且系统迭代的特殊时期,虽然私立学校占比从数量上看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相应的比例,但以民办双语学校为主力的国际化学校在过去的近20年里蓬勃发展,有效地补充、影响着体制内教育。同时,也因为政策、经济、人才、管理、家长等种种因素,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存在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投资、运营国际化学校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国际教育的核心因素,回归教育的本质,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其他国家办学和治校的经验,是推动中国教育多元化发展、改良中国教育生态成败的关键。关键词:国际学校国际课程创新教育特殊学校教育生态本文来源:教育蓝皮书 作者:钱志龙中国当代教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常规公办、民办学校之外,“国际学校”这个曾经特指那些为外国侨民提供其母国母语教育的学校,其定义和边际在当代中国被延展了,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领域,满足着公众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求。一 国际学校的定义和分类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产及富裕家庭对于应试教育现状的不满、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增加,出国留学持续升温,对优质K12教育的追求日益强烈。同时,随着政策对于民办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跨界资本的不断涌入也助推了国际化学校的兴办和收购热潮,国际学校的数量快速增长,集团化办学逐渐成为民办国际化学校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新学说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学校总数量为821所;其中新增认证国际学校87所,增幅高达11??85%,创近年新高(见图1)。国际学校总量中,外籍占15%,公立国际班占33%,民办国际学校比例为52%,首次超过公立国际班,成为国际学校的主力军。从统计数据看,大陆地区国际学校仍然集中聚集在北京、上海和广东,但江苏、浙江和山东地区国际学校发展势头迅猛。四川、辽宁、湖北、福建等地的国际学校数量持续增加。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接下来几年国际学校迅速发展的主“战场”。截至2018年10月,新增70所开始招生和运营的国际化学校,分布于全国16个省份,除一线城市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外,国际学校发展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渗透,且西南地区增量尤为显着。相较于上海10所、广东9所,北京仅有4所新增学校,这与土地资源和学校牌照的获得难度有直接关系。四川更是以10所国际学校的增量与上海及江苏比肩,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支柱。从事“教育国际化”的学校可以大致分成四类:外籍子女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民办双语学校、其他各种带着国际元素的创新学校(见图2)。此外,民间办学的私塾书院、线上学校、双师教学,甚至在家上学等不同形式,也为家长提供了多种选择。(一)外籍子女学校--给外国人上的外国学校这一类学校在中国的发展有近40年历史,最初就是某国驻华使馆和企业员工子弟学校,让这些外国孩子接受不跟本国教育体制脱轨的教育。这些学校学费普遍比较昂贵,按规定只能招收非中国籍的孩子。不过由于在国外获得外国身份的海归越来越多,所以,现在这些外籍子女学校里黑眼睛、黑头发的孩子的比例逐年上升,甚至成为学生的主体。从本质上讲,这些学校是坐落在中国的外国学校,从办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和教学语言、教师素养,到教学和测评的实施方法,并不会因为学生的肤色而改变。选择这类学校的家庭从一开始就要为孩子的母语非常有可能变成英语做好思想准备。这一类学校绝大多数是名副其实的非营利机构,学校即使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人张罗一起筹资建的,但财产上不属于个人。它们通常采用理事会管理制度,而不是董事长或创始人的一言堂,并非一个子承父业的家族企业,或一家希望上市谋利的商业公司。希望这种办学风尚能在中国的教育圈里渐成气候。(二)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一些有实力、有资源的公立学校在高中开设的国际部,大多是一种“校中校”。来此就读的是明确将来不参加高考、选择海外留学的学生。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一个竞争对手减少但竞争难度增加很多的战场。美国人要花四年学的东西(美国的高中大多是四年),这些中国孩子要用三年去学完,还要参加SAT、ACT、IELTS、TOFEL的考试,并直接面对海内外所有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竞争。北京的公立高中初设国际班,大约始于2003年。其快速发展的转折点是2010年,此前,全国范围内的公立学校仅有10所有国际部。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小学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同年,美国留学签证政策开始放宽,国际学校的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以北京为例,到2014年北京市教委宣布不再审批新的公立学校国际部为止,北京市共有21所公立学校创办了国际部。截至2016年10月,全国范围内的公办学校国际部为218所。北京目前共有21所公立学校设有国际部。其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北京四中、育才中学和五十五中等6所学校的国际部只招收外籍学生。这6所学校中,有3所另有招收中国学生的国际班,因为不能使用“国际部”的称呼,所以名字各异,如人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北师大附中中美国际课程班。这3所学校有“国际班”,加上其他18个学校有国际部,共有21所学校是招中国籍学生的。这类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因为生源质量较好,比较容易出成绩---进排名靠前的学校的可能性较大。这种办学方式引发的争议包括:公立学校是否可以利用国家资源在校园里做差异化教育并收取高额学费;学校的财务是否明晰公开;招生时是否有过度承诺,导致家长对学生所去国外学校排名不满意等等。在攀比心、功利心过重的校园里,老师们会倾向于使用短期效果最明显的题海战术,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本质,只是把高考变成了“洋”高考。对孩子来说,他们仍然学得苦不堪言,但也只学了一堆考完就忘的命题性知识和应试技巧,并没有感受到西方课程体系里“自主探究、深度思考”的优势和乐趣。(三)民办双语学校我们约定俗成地把那些主要由中国民间资本创办,主要服务于中国孩子的学校归类成双语学校。越来越多的双语学校设计成十二甚至十五年一贯制的学校,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们提前进入一个全新的价值和课程体系,从小就在西方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绝大部分家庭有送孩子出国的打算,但也有些家长只是不希望孩子留在应试压力太大的体制内学校受那无谓之苦。这些“双语学校”是所有学校里发展速度最快的。但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昂贵,教育政策越来越审慎,精通中西方教育的人才越来越供不应求,开办实体学校的门槛和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回报却越来越少。这时候创办人的初心就显得尤其重要,是真心办学,还是逐利而来?这在过程和结果上都会体现出本质上的差别。就像蝙蝠嗜血不是蝙蝠的错一样,资本有逐利的天性,股东对回报的期待和压力,很有可能绑架办校的初心和校长的决策。投资人和校长之间在办学质量、发展规模、返本速度、回报比率等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非常关键。教育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暴利和速利的行业,建一所学校与养育孩子一样,不但需要真爱和不惜代价的决心和努力,还需要长期的、持续的投入。在教育市场上,一所有良心、高品质、高效运作且具有良好口碑的学校,家长一定会欣然买单。它在8-10年内收回成本,并维持15%-25%的年利润并不是不可能的。中国的教育转型,借助民间的资本和智慧是一条必经之路,但必须深刻理解资本和教育之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关系。(四)面向未来的创新学校除了上述三类有资质、已经获得各类国际课程机构或质量保障机构认证的学校之外,在各地还散落着一群很特别的“学校”或教育机构。它们未必有上规模的外教队伍,未必购买了某一套明码标价的国际课程,未必有一个高大上的洋名,甚至看上去很乡土、很简陋、很中式,但是它们摸准了整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脉搏,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用最大的诚意和努力呵护着孩子们善良、纯净、丰盈的童心和天真。它们大多规模不大,可能由一位或者几位家长,甚至学生发起。有些家长辞去了原来体面的工作而投身教育。老师们并不一定拥有教师资格证,但他们本身受过可能比很多师范生更纯粹且没有被格式化的教育。他们是积极行动的终身学习者,他们抱着对未来、对孩子的敬畏之心,博览中外的教育书籍,自学成才,批判思考,东西融合,洋为中用。这类学校绝大多数因为规模、场地、性质、师资、课程等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没能拿到教委的认可、注册成正规学校,只能以培训机构或“私塾”的名义在夹缝中求生存。但它们所做的事情,对孩子的尊重程度、对学习的认知和理解、对教师的栽培和滋养,超过了很多正式挂牌、用牺牲孩子童年的代价换来满墙荣誉的名校。如果政策能给这些不接受资本绑架、不以营利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特殊学校多一点支持和鼓励,哪怕只是包容和允许,说不定它们能为探索中西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及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模式提供一个可复制的范本,从而逐步改良中国的教育生态。二常见国际课程简介各大国际学校的课程,主要是英国的A-Level,美国的AP,欧洲的IB和加拿大、澳洲课程“列强割据”的局面。它们各自占有的市场份额为:A-Level约40%,AP约26%,IB约14%,加、澳等其他国际课程约20%①。这几种课程各有利弊,做平行比较并不容易,笔者只能就自己从业的经验略作介绍。(一)英国高中课程(GeneralCertificateofEcationAdvancedLevel,简称A-Level)A-Level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外的课程体系,它源自英国的国家课程,是英国全民课程体系,是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迄今为止,全球共有5000多个机构开设了A-Level课程,每年有数百万学生参加由剑桥大学的国际考试院组织的国内外考试。除去英国本土,其他国家的GCSE课程被统称为InternationalGCSE(国际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在中国,学生一般在初中时选修该课程,不过很多学校会拔苗助长地把本该两年学完的IGCSE课程压缩到一年内上完。大多数中国的国际学校都是从中学开始开设A?level课程。学生在高二的时候,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四门,高三时还可以退掉一门成绩不好的课,因为申请大学时只需要提交三门成绩。其实,A?level科目选择范围很广,如果细分的话可多达70门课。但每个学校开设的科目通常在10门左右,急功近利的学校可能只开那几门中国学生略有优势的数理化学科。总的来说,A?level从体系上说目前来看是完整的,也是比较容易入手的课程。与IB课程相比,学生不用学那么多,而且允许学生偏科。A?level虽然是英国课程,但也受到全世界各个大学的广泛认可。英国教育资源向来供大于求的事实和政府推动的教育产业化和海外输出也从一定程度保障了课程和师资的充足和稳定性。(二)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Placement,简称AP课程)AP进入中国时间不长,但是渗透的速度非常惊人,这跟它源自美国有很大关系,毕竟美国还是广大家庭首选的留学国家。截至2018年9月,中国已经有269所学校使用AP课程,但很多家长普遍有两个认识误区:去英国就得修A?level,去美国就得学AP。申请美国的大学其实并不一定需要AP成绩,SAT和ACT才是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AP,AP说到底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美国大学在录取的时候,不仅看孩子的综合实力,也希望看到孩子的个性化特长,AP成绩可以帮助大学遴选到适合它们的人才。AP是一个配套了考试的课程体系,但在中国开设AP课程基本没有什么门槛,一旦有了逐利而来的培训机构介入,就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应试教育的窠臼。老师会不会教AP课程不重要,只要能提分就行,而没有真正实现AP以兴趣驱动的因材施教。AP成绩很快就沦落成加在学生身上一道新的“枷锁”。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开始质疑中国学生的AP成绩,甚至开始拒绝过高AP成绩学生。因为他们存在疑问:“这些母语非英语的中学生竟然能把美国大学的课程考出这么好的成绩,而且在那么多科目上都考得这么好,那他们错过了什么?”“当中国的‘考试机器’在闷头刷分的时候,美国高中生都在做什么?有得必有失,他们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三)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DiplomaProgramme,简称IB课程)IB课程最近几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起源于欧洲,最初是为了满足那些海外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应运而产生的。由于市场运作成功迎合了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中国越来越多的双语学校也开始采用它,截至2018年,全国已经有142所学校开设了IB课程。课程包括3个子体系:小学阶段开设的PYP,初中阶段开设的MYP,高中阶段开设的DP。3个子体系的课程理念是统一的,相互贯通又相互独立。相对而言,IB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它打破了以知识为纲的课程设置,始终强调不是要教给孩子哪些知识,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尤其在小学PYP阶段,很多学校采用CIPP教材,也就是剑桥国际考试小学课程项目,包括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主要以探究为主,英文授课。它以十项“Learner??sProfile(学习者特征)”贯穿始终。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中心,让好奇心来推动学习的进展。通过六个跨学科的主题单元在不同年龄段探讨同一个问题,同时也通过艺术课程来教会他们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思考。CAS(创造、行动和服务课程)暗合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主张,让学生对课题和成果有拥有感,对他们的学习动机提升帮助很大。孩子们在调查研究、收集信息、整合知识、宣传策划、演讲表达、沟通妥协、执行及反馈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同时还教会了孩子感恩和责任,以及如何做一个对世界有贡献的人。在所有国际课程里,IB是唯一不代表某一个国家,而是结合了全世界很多国家特色的课程精华的课程,标准化的课程也决定了它可以全球转学的优势。IB每年都会更新,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修正,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3000多所成员学校里面被广泛使用。IB在寓教于乐的PYP学前和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到了高中阶段还是得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拿到DP证书。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说,语言方面的挑战很大。但正因为IB的课程难度高,DP文凭的含金量也高,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认可。IB固然让人向往,但并不适合所有学校。那些在师资、生源、校外资源、家长参与等方面都没有过人之处的学校,需要慎重考虑。(四)国际小学课程(InternationalPrimaryCurriculum,简称IPC课程)IPC也是一个源自英国的小学课程,从1985年就开始研发,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和迭代已日臻完善,现在全球有100多个国家、2000所学校在使用。IPC和IB一样,是以人为本的课程典范,跨学科、主题式的单元设计特色很明显。通过很多一线教师和课程编写专家的共同努力和每年更新,打造出了130多个主题单元供老师们选择。跟哪科不好补哪科的应试教育比起来,IB和IPC都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西药。它们更像把身体当成一个整体去调理的中药,而IB和IPC之间就是草药和成药的区别。IB只是一个课程框架,需要老师自己填东西进去,对老师的课程研发能力要求比较高。他们需要像老中医一样,知道怎么辨识好的草药、如何搭配、按什么比例。而IPC则更像由专业的课程编写专家已经配好的中成药,会比较容易操作,尤其对那些刚开始从教课本的老师转型成主题式教学的老师来说,更容易上手。另外,因为IPC没有像IB那么严格的认证、授权,也没那么贵,所以有很多没有下定决心加盟IB的学校会选用IPC来热身。三国际学校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趋势随着国际学校的快速发展和暴露出问题,国家对各类国际教育学校的管理正在建立新的规范,对申办新学校资质的审查和要求趋严。(一)外籍子女学校政策收紧主要体现为严格限制招收中国公民子女。上海等地方政府要求在校名里明确标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八个字。在申办成立后,出现以下情况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学校和开办人限期整顿或者停办: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学校的;招收境内中国公民子女的;办学资源(包括资金、生源和师资)严重不足,无法正常运行的;从事工商业活动及其他营利活动的;从事违反中国法律、法规活动的。国际学校的办学风险也逐渐呈现。近几年来,来华务工人员的总人数虽持续增长,但能全额负担员工子女在国际学校高额学费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和意愿在下降,从而导致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出现负增长。2018年9月,归属新加坡ISS国际教育集团、北京最早成立的国际学校之一的BISS国际学校,由于拖欠教师工资而关停,预示着一个“此消彼长”“三十年河西”的趋势。(二)公办学校国际部公办学校国际部因为其费用相对较低以及隶属于公立学校系统、相对安全可靠,更受家长青睐。但在当前的政策调整中,公办学校国际部受影响最大。2013年,教育部出台《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草案,明确对高中阶段的“国际部”和“国际班”,从招生、收费等多方面予以规范。此后,各地纷纷收紧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发展政策。这既涉及教育公平的考量,也由于许多公办学校并不具备独自运营国际部的能力,甚至在开设时没有一个真正懂国际教育、国际课程的人。这些学校采取了与社会机构合作办学的模式,即公立学校提供校舍、教学设备和中方师资,社会机构负责招生、课程引进和外教招聘等,办学基本由社会机构主导。一些社会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难免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随意提高收费水平,使公立学校国际部发展失序。尽管政府要求国际部与公办学校脱钩、产权明晰,独立办学;但这一改革举步维艰,大多数仍维系“校中校”的格局。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严格控制招生及资产管理、限制学校自主支配经费等措施控制其发展。可以预见,公办学校国际部的办学模式正在走向式微。(三)民办国际学校政策民办国际学校面临的政策变化,主要是按照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区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实行分类登记、分类收费。这一轮修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防止其被资本绑架、过度商业化发展。新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营利性学校,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按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标准进行监管,需获得办学许可证。在具体办学过程中,除了劳资纠纷引起的学校倒闭之外,生源短缺和缺乏办学资质也是学校倒闭的关键原因。由全球最大的私人教育集团GEMS创办的杰美司国际学校,其幼儿园、小学和高中早在2013年就开学招生,后因实际运营中在校人数低至几十人,与规划中千人规模差异巨大,仅开办一年就正式关闭。2018年9月,甘肃陇大国际学校因连续两年没有参加年检被摘牌注销。《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某种程度上“吓跑”了一些纯粹逐利的资本,也为之前因政策不明朗而不敢进入的社会力量开了绿灯。之前主要以公立学校、教育集团、上市公司以及地产集团为主体的办学局面将会被打破,将来会有更多别的行业以局部或全部转型的方式参与进来。基于国家政策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支持和对公立学校国际部的限制、外籍子女学校的持续萎缩、民间多元化资本涌入等种种原因,民办国际化学校将会持续增长。基于学校运营及家长需求考虑,十二年一贯制学制成为新增校建校首选。很多有一定历史和规模的学校会采用轻资产模式迅速扩张。面对市场竞争、政策规范、家长监督及自身成长的需求,国际学校将会更加趋于优质化发展,逐渐实现“优币淘汰劣币”。无论是在师资、教学、课程,还是在软硬件设施方面,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会超越洋品牌、高昂学费、豪华校舍、巨大面积等的追求,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最核心的标准。但由于仍然供不应求以及办学成本持续飚升,估计学费也会有所增长。在教学方面,随着出国访学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将逐渐走出“盲目崇洋”的时期,国际学校学习外国经验的方向也越来越多元,除了英、美、加、澳、新这些老牌的留学和教育输出国家,大家也开始关注芬兰、丹麦、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小众和别具一格的办学经验。(四)国际学校办学的新挑战国际学校的办学,正在从外国校长和国外课程一统天下,逐渐过渡到文化、课程、管理本土化的趋势。一些知名的国际学校也开始表现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尊重和对中国学生群体(肤色而不是护照的颜色)需求的关注。北京的鼎石、深圳的荟同、天津的惠灵顿、上海和杭州的惠立都是很好的例子。同时,也出现了回归中国教育哲思和课程体系的探索,开始更理性地、有选择地借鉴和学习,推动中国的教育形态多元化发展。大家意识到东方智慧的价值,只要学习和教授得法,一样可以成就学生的成长。随着“唯标化考试成绩论英雄”和“唯学校排名论英雄”“唯学历高低论英雄”等旧的评价标准逐渐被时代淘汰,核心素养成为越来越多学校关注的重点,围绕核心素养开展的课程设计和师资培训也会成为决定学校能否在这场“教育系统迭代”中幸存的关键。回到初心,在中小学开展国际教育,推进教育国际化,不仅是为了满足部分高收入家庭的选择性需求,还具有为教育改革探路、促进学校教育进化的积极价值。公办学校举办国际部的初衷之一,就是作为高中课程改革的“试验田”,参与到国际课程的教学中,深刻理解国际教育的内涵,从而创新适合中国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目前国家在支持国际教育发展的同时,对课程、教材等环节也提出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如规定一至九年级必须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大纲。9月,教育部教材局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开展全面检查,对以校本课程教材、境外课程教材替代国家课程教材,或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等违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和清理。它既体现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国家导向,也对国际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通过中国文化的植入和引导,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人才。中国教育的改革开放,一个重要方面是教材开发和使用的多样化,出现“一纲多本”的格局。对于中国这样发展差距大、文化多样性丰富的多民族国家,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方向是应当坚持的,这也涉及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在教育面向未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教材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探索和改革的主题,需要调适中央和地方、国内和国际、汉族和少数民族等不同的教育需求,使之真正适合教育创新的需要、适合教育开放的需要、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国际学校面临的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办学者和管理者智慧应对。例如:对教材的高度控制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学校的多元化发展和创造力;土地资源的稀缺导致建校成本激增并且校园越来越偏远;把师生放到远离城市信息、资源中心的豪华校园不利于社会化学习;优质外教和校长的供不应求造成行业鱼龙混杂和平均水平下降;教育费用的水涨船高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及社会阶层的固化;不断升级的教育商业化和“鄙视链”加重家长互相攀比的消费者心理;课后班的补习文化甚至渗入以“琴棋书画”为代表的能力素养;焦虑的情绪和“上帝”心理导致家长绑架了学校的治校主权;高收费学校的客服心态助长了家长的颐指气使和对学生的过度保护;学校为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要求违背了最根本的教育规律;学校因怕家长责难,因噎废食地实行免责式管理、减少户外活动;“唯名校论英雄”的价值观扭曲了“因材施教”的培养目标;“贪多嚼不烂”的AP竞争文化进一步缩短了学生的睡眠时间;好高骛远的“IB热”让很多人低估了非母语环境学习的挑战;学术和语言的双重挑战以及海外升学的压力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等等。本号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私信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月5日,市委书记刘中伯专题调研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和K12国际学校项目推进情况。刘中伯指出,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和K12国际学校项目是补齐民生短板、建设“幸福宜宾”的重要项目,对于建设南向开放枢纽门户、沿江开放高地、长江上游区域医疗中心、成渝双城区域教育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全市医疗和教育水平,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刘中伯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站位高、定位准,切实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站在长江上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高度,按照“集体检、诊疗、康养为一体”的定位和“休闲+旅游”的康养模式,市、区给予支持,共同将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办出特色、办出成效,以此提高全市整体医疗水平;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下设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筹备组,将团队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确保有机构办事、有人做事;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围绕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特色专业,按照市上人才引进政策,培养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力争建成一流的区域性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刘中伯强调,宜宾三江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快推进K12国际学校项目建设,将K12国际学校建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公立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确保工作落地落实;要明确责任主体,宜宾三江新区作为项目责任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全力有序推动项目建设;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高质量办学体系,把K12国际学校办成名副其实的宜宾品牌;要加强人才招引,将团队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以聘用制和在编制两种模式,按照市场化需求,招引一批国家级、省级的名师、名校长,把K12国际学校办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性K12学校。刘中伯要求,要大力实施医疗、教育双创行动,为建设“幸福宜宾”迈出实质性步伐。要切实加强市级医院提升建设,出台有关政策,在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全面加强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建设;要大力实施教育名校提升工程,筛选符合条件的学校在资金、人才引进、班子结构上进行提升整合,争创省级、国家级名校。市领导李静、袁华兵、邓前卫、王萍参加调研。(记者 何川 视频:宜宾新闻)【来源:宜宾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所谓:知大势者,方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知晓留学环境新变化,方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留学之路上发展得更好。2018年出国留学又有新趋势,想要出国留学的小伙伴们详细了解一下这六大新趋势吧。1、留学市场稳速增长,归国就业创业日趋普遍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的现象日趋普遍,这来自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主流留学国家及地区签证政策的不断收紧,增加了留学生毕业后在海外工作的难度。其次,留学生“海归潮”的涌现跟中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以及友好的创业环境紧密相连。最受“海归”青睐的创业城市前五名依次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这五个城市几乎吸引了半数的创业“海归”,不过众多二线特色城市也逐渐成为吸引“海归”创业的新发力点。2、留学想法萌生早,高中阶段比例日趋增高能够尽早适应国外教育环境是高中及以下阶段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在选择出国读高中的留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在初中阶段就萌生了就读国外高中的想法,并开始为此不懈努力。从计划攻读的阶段来看,低龄留学趋势仍在延续。在留学生中,研究生数量增长逐渐停滞,本科生数量则保持稳健增长,高中及以下的留学生数量增速最快。留学低龄化,一方面得益于家长的眼界及经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低龄留学相关的教育产业(如国际学校、留学申请机构、培训教育机构等)的兴起,以及国外教育资源透明度的增加,也为低龄留学滋养了丰厚的土壤。3、美英加澳等英语系国家仍受中国学生青睐根据中国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人员增速放缓,留学生数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中国仍然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最主要的留学生源国。这些国家凭借在教育上的投入以及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依然是中国学生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地。4、留学生对国家的选择也逐渐变得分散和多元虽然美国、英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热门留学国家依然是留学的主流国家,但从占比上看,留学国家的选择渐趋分散和多元化。5、留学群体逐渐从兴趣爱好和深造方向选择专业留学生专业选择方面依然以商科、理科和文科为主,这些专业的人才在就业市场需求量大、就业面广、受欢迎程度高。尽管近两年来留学群体对于商科的选择渐趋理性,但以FAME(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学)四大专业为代表的商科,仍然稳居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学科榜首。但是工科、社会学科和艺术类学科近几年开始增多,学生不再单纯从就业角度选择专业,开始转向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深造方向等。6、留学群体动机变得更注重留学阅历及专业深造从选择出国留学的规划和学习阶段来看,低龄化趋势明显。早计划、早准备、早申请成为主流。随着出国留学的低龄化,留学群体不再是绝对的以就业为导向,而逐渐注重生活教学环境、留学经历及专业领域的深造。留学除了给学生带来学历上的提升、学术水平上的丰富之外,更多的是对学生自身阅历的提升、自我的磨砺和语言能力的锻炼。那么未来国际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又是什么样的呢?国际教育低龄化成为最大趋势据2017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留美本科生人数已连续第三年超过研究生人数;加拿大移民部(CIC)数据显示,2016年度赴加留学的中国学生,入读高中及以下学历(K-12)的占比高达36.6%;英国签证及移民局(UKVI)公布的数据,2016学年发放给中国学生的Tier4低龄签证相较于2012年增长了近2倍。未来低龄化的留学趋势将成为中国国际教育市场中的主流需求之一。国际班和学科国际课程将有广大的发展空间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将会全面引进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的初、高中原版全科课程。国际学校和国际班竞争加剧。留学产业链将前后端全面延伸留学产业已经发展成留学前期、留学中期和留学后期三个阶段产业。语言培训、出国游学、中介服务和留学后海外市场四个子领域,整个留学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但超过85%的留学消费仍围绕在留学后环节,即国外教育消费。留学前环节即语言培训类约200亿规模,占据整个留学市场份额比约8%;出国游学规模约80亿,占据整个留学市场份额比约3%;而中介服务领域消费规模约42亿元,约占据整个留学市场2%份额。留学后市场成为新聚焦点。除了留学期间租房买房、亲友探访旅游、留学后金融、实习就业和移民置业等需求亦快速发展,并催生出一批新模式公司。首控国际作为行业龙头公司亦布局留学后市场,专注于打通从语言培训、出国游学到海外置业、移民、投资金融的全套留学产业链,其已成为产业链新关注点。
伊犁**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伊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XX年五月教育是培养和开发人的心智与潜能,以提高人的创造力的社会活动。它是随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或者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的存在,而且随着人的社会实践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的领域与教育的功能也都有了相应的扩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历史条件下,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联系日趋紧密的国际环境下,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不断向外扩散的特点,形成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教育国际化首先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由于各国的联系与交往的增多,进而产生的广泛的国际合作现象;而这种国际合作又必将导致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并且会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加以整合,最终形成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各国教育呈现一体化和全球化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在经济全球化影响日益扩大的前提下,更加快了步伐。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的综合国力主要体现在对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虚拟财富的拥有上,而知识、信息等大都又是由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所拥有。因此,20世纪末“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各国就已经把综合国力的角逐逐步转移到对高科技、高素质的人才争夺上;与此相对应,各国所制定的竞争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越来越明显地转向了作为人才培养基础的教育发展方面。从1990年代开始,全球教育大发展的势头愈加强劲,在教育领域内,国际交往与国际合作日益增多,教育的发展对世界许多方面都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同时,经济的全球化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在世界范围蔓延,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经济领域中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不仅带动了新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带动了人才在更大的地域流动,也带动了各种生产资源在世界领域的调配。同时全球化也使各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全球性的问题。例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困继续加深、社会歧视加重以及恐怖主义猖獗等。这些又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共同研究的必要性。因此,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并促进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步伐的加快,导致教育国际化甚至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及其《行动纲领》;以后在1994年10月,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召开,以“国际理解之教育的总结和展望”为主题,进一步阐明了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合作的意义,也促进了世界各国对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而到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不仅发布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也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的思想和发展战略,在更大范围推动了教育国际合作的发展。面对这一切,中国的教育要发展,必将无可选择地要汇入世界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之中。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41.4编制原则 5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1.1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72.1.2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将受到重视 82.1.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国际化进程面临的机遇 112.2本次项目的提出理由 12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22.3.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 122.3.2是促进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132.3.3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空间的需要 132.3.4推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142.3.5引进市场机制,增强教育机构自身运转的行为能力的需要 14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52.4.1政策可行性 152.4.2管理可行性 182.4.3建设条件良好 192.4.4财务可行性 192.5分析结论 19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203.1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分析 203.2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及意义分析 203.3国际学校发展趋势分析 223.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环境分析 233.5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分析 253.6项目面对市场需求分析 283.6.1“国际化教育”低龄趋势分析 283.6.2生源面分析 303.6.3市场、消费定位分析 323.7市场分析结论 33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344.1地理位置选择 344.2区域投资环境 344.2.1区域地理位置 344.2.2区域自然气候条件 354.2.3区域自然资源条件 354.2.4区域区位交通条件 36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37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385.1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385.2项目建设目标 395.3总平面布局 395.3.1布置原则 395.3.2总体规划方案 405.3.3班级规划设置方案 415.4建筑方案 425.4.1主要建设内容 425.4.2平面设计 425.4.3立面设计 425.5结构设计 435.5.1设计依据 435.5.2结构形式 435.6给排水工程 445.6.1 设计规范 445.6.2 给水系统 445.6.3排水方案 445.7电气设计方案 455.7.1设计范围 455.7.2供电主要指标 455.7.3供电电源 465.7.4配线 465.7.5照明设计 465.7.6防雷接地 465.7.7弱电系统 47第六章 节约能源方案 486.1节能设计依据 486.2 主要节能措施 486.3具体节能方案 496.4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06.4.1能源消耗种类 506.4.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506.5结论 50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17.1设计依据及原则 517.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17.1.2设计原则 517.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7.3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527.3.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27.3.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527.3.3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527.3.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27.3.5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527.3.6交通影响分析 537.4项目建设时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537.5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537.5.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37.5.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547.5.3声环境影响分析 547.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47.5.5景观影响及生态环境分析 547.6项目建成后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547.6.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547.6.2污水防治措施 557.6.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557.6.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557.6.5 生态保护防治措施 557.7绿化方案 567.8消防措施 567.8.1设计依据 567.8.2消防措施 567.8.3抗震措施 577.8.4综合防灾 577.8.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7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 588.1编制依据 588.2概况 588.3劳动安全 588.3.1工程消防 588.3.2防火防爆设计 598.3.3电力 598.3.4防静电防雷措施 598.4劳动卫生 608.4.1防暑降温与冬季采暖 608.4.2卫生 608.4.3照明 60第九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19.1组织机构 619.2劳动定员 619.3人力资源管理 619.4激励和约束机制 629.5福利待遇 62第十章 项目实施规划 6410.1建设工期的规划 6410.2 建设工期 6410.3实施进度安排 64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611.1投资估算依据 6611.2建设投资估算 6611.3流动资金估算 6711.4资金筹措 6711.5项目投资总额 6711.6资金使用和管理 70第十二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 7112.1总成本费用估算 7112.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112.1.2产品成本 7212.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312.2财务评价 7312.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312.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312.2.3不确定性分析 7412.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74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 7613.1项目风险因素 7613.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7613.1.2工程风险 7613.1.3市场经营风险 7613.1.4管理风险 7713.1.5财务管理风险 7713.2风险规避对策 7713.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7713.2.2工程风险规避对策 7713.2.3市场经营风险规避对策 7813.2.4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7813.2.5财务风险规避对策 78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 7914.1招标管理 7914.2招标依据 7914.3招标范围 7914.4招标方式 8014.5招标程序 8114.6评标程序 8114.7发放中标通知书 8114.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114.9合同备案 81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8315.1结论 8315.2建议 83附 表 84附表1 运营收入预测表 84附表2 总成本表 86附表3 外购教学材料表 87附表4 动力能源消耗费用表 88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89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0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1附表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2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93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94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95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96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98附表14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00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伊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学校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伊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学校由伊犁**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圳**资本投资管理公司联合发起。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选址选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南岸新区1.1.5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人:中投信德杨刚 工程师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47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57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30130.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5850.00万元,土地费用为90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271.28万元,预备费448.7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3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运营收入为18057.14万元,年均利润总额8299.45万元,年均净利润6224.59万元,年上缴税金总额为96.19万元(年均上缴所得税2074.86万元、年均增值税为961.87万元、年均上缴城建费及附加费96.19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17.66%,投资利税率19.91%,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8.92%,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8.41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总投资资金47000.00万元人民币,选址拟定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南岸新区。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计划建设学前教育、高中部、学生公寓楼及教师住宅楼;二期计划建设小学部、初中部、图书馆及运动馆等附属设施。伊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学校将以中华国学文化为基础,同时借鉴西方规整化一的建筑格局和景观布局,拟建设一座中西合璧,恢宏大气又不失庄重典雅的国际化校园。同时,在校园内建设观光游览区(校园景观大道,中国古典园),教学区(综合教学楼、中国国学讲堂、中国古典文化教习楼、科学馆、图书信息楼)住宅区,(学生宿舍楼、教职工住宅区)体育活动区(体育馆,游泳馆、标准化跑道足球场)等功能分区。本次伊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学校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60亩,总建筑面积169000.00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如下表: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情况表工程类别 工程名称 单位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层数一期建筑工程(110亩) 学前教育部 平方米 4000.00 8000.00 2高中部 平方米 6000.00 18000.00 3学生公寓楼 平方米 4000.00 20000.00 5教师住宅楼 平方米 4000.00 20000.00 5附属设施 平方米 1000.00 1000.00 1小计 平方米 19000.00 67000.00 二期建筑工程(150亩) 小学部 平方米 6000.00 18000.00 3初中部 平方米 6000.00 24000.00 4图书馆 平方米 8000.00 24000.00 3运动馆 平方米 30000.00 30000.00 1附属设施 平方米 6000.00 6000.00 1小计 平方米 56000.00 102000.00 合计 平方米 75000.00 169000.00 公共设施工程 道路硬化工程 平方米 60000.00 60000.00 停车场工程 平方米 6000.00 6000.00 绿化景观工程 平方米 55000.00 55000.00 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470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计12个月;二期工程建设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计12个月;工程建设工期共计24个月。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伊犁**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注册,4月1日正式选址于伊宁市火车站八达·赛里斯广场仿古街,4月1日与伊宁市华厦房产正式签订租约,4月6日开始装修,5月10日公司整体搬进入驻,从装修到搬进入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创造了“**速度”。公司基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注册资金3000万元,一期仅基础设施投资560余万元;公司下一阶段就是巩固和拓展现有业务,做大做强公司主营业务。二期由**公司联合深圳**投资公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共同组建的“南洋理工大学伊犁**国际学校”、“伊犁**跃骥文化影视培训产业园区”预计投资5亿余元,初步建成一个规模化的有“伊犁**国际学校、伊犁**跃骥文化影视培训产业园区”、“书画院”、“艺术研究院”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和传统文化影视基地,成为伊犁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推广和宣传的窗口,同时还能成为成人传统文化再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伊犁**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现有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员工10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人,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和专业书画家一人,其余员工为大专及专业技术人员。公司下辖综合行政办公室、**书院、国风书画篆刻艺术研究院、跃骥书画院、御尚茶坊茶艺、香道、国学礼仪培训中心、跃骥影视制作中心、项目策划宣传部、国风华服社六部一室一社。“筑巢引凤”,公司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吸引了四川大学、长春大学、海南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等疆内外高校毕业生和四川成都、云南昆明、广东深圳、北京等发达地区优秀人才及疆内外书画专业人才的加入,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保证了公司良性、健康、高效的运转和强劲的发展后劲。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创建教育强县规划(2012―2025年)》;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9.《现代财务会计》;10.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1.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重复利用率。(5)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和指标一 主要指标 1 项目总占地面积 亩 360.002 项目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67000.003 项目设计招生人数 人/年 2500.003.1 高中部 人/年 1500.003.2 初中部 人/年 1000.004 总投资资金,其中: 万元 47000.004.1 建筑工程 万元 30130.004.2 设备及安装费用 万元 5850.004.3 其他费用 万元 271.284.4 预备费用 万元 448.724.5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1300.00二 主要数据 1 项目正常年运营收入 万元 24000.002 年均运营收入 万元 18057.143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8299.454 年均净利润 万元 6224.595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96.196 年均增值税 万元 961.877 年均所得税 万元 2074.868 年上缴利税总额 万元 3132.929 项目定员 人 60010 建设期 年 2三 主要评价指标 1 项目投资利润率 % 17.66%2 项目投资利税率 % 19.91%3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8.92%4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 12.92%5 税后财务净现值(ic=5%) 万元 13,469.556 税前财务净现值(ic=5%) 万元 28,590.487 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 年 8.418 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 年 7.069 盈亏平衡点 % 48.28%本报告有中投信德杨刚工程师编制,请勿复制。更多案例参考或报告的定做详询本人。
资料图 调查显示,今年的中国赴海外留学的总人数会出现下降往年此时,留学市场正进入一年的旺季。然而,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7月初,一场往常有上千组客户参加的留学教育展上,如今稀稀拉拉仅有几十组客户到场。留学市场刚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但依旧门庭冷落。“旺季今年就不指望了,活下去最重要。”从业8年的全国国际教育全产业链平台创始人李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海外疫情的蔓延,给留学市场及整个产业链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危局。数日前,美国入境与海关执法局(ICE)又颁发了针对留学签证的新规,再次吸引了人们对留学市场的关注。疫情下,留学市场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冲击?而在海外疫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新学年即将开始之时,后疫情时代的留学市场又出现了什么新趋势?红星新闻跟多位资深业内人士聊了聊。短线留学群体受影响大,新趋势因疫情加速疫情之下,个人安全、身心健康和经济因素无疑是影响留学生决策的重要因素。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持短线留学计划的群体。“如研究生,”李女士说,“约一半的人不得不搁浅计划,暂时观望。”一些已经录取的学生,现在就在纠结签证、机票等问题,报团取暖。也有个别本来要留学的学生,家里受疫情影响不出去了。而对低龄的长线规划家庭来说,疫情则没有太大影响。已经进入留学跑道的他们继续按部就班即可,还没到必须面对当前各种不确定做出决定的时候。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作为英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39%的中国学生处于观望中。四川威斯顿环球教育CEO姜红良向红星新闻指出,原本乐观估计中国家长对于小学阶段留学的意向达27%,中学阶段为29%,高中阶段为24%的;现在从行业和国际部招生来看,很多家庭考虑孩子的安全、健康因素暂时放弃了留学考虑;国际部的招生也下降明显,普遍只完成了60%左右的招生计划。另一方面,对于留学市场此前就开始的一些变化,疫情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考虑到疫情防控、签证、航班、政策稳定性、两国关系等诸多因素,原本最受关注的美国留学市场从长线来看不被看好,而英国、澳洲等留学目的国的热度则逆势上升。根据教育机构“新东方”发布的《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一季度的线上线下调查显示,今年“英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了中国学生心目中的‘首选留学目的国’。”这份报告指出,由于近两年中美关系的实际情况,再加之英国重新开放了PSW签证,其三年制本科、一年制硕士的短学制具有时间上的优势,英国以42%的占比首次超越了美国(37%)。“新东方”《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称,中国学生留学意向出现变化姜红良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UCAS)7月12日刚刚发布的《2020年英国本科申请数据》显示,申请2020年英国本科的中国学生增长了23%。与此同时,美国移民与海关执行局(ICE)近日发出留学签证新规定,要求所有在秋季进行网课教学的美国大学留学生都必须离境,或者转学到面对面授课的大学。目前,该新规因引发众怒已进行了部分修改,但已经在美国的国际学生仍然面临可能被驱逐出境的风险,除非其所在学校能提供至少一门线下课程。而缺乏谨慎和连贯的签证政策,难免会进一步影响到留学生的决策。咨询量呈断崖式下跌,留学企业有点难疫情对留学市场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据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今年2月12日发布的一次调查显示,73.44%的机构学生咨询人数较往年下降,咨询方式转为线上和电话咨询,当面咨询下降到了只剩7%,35.94%的人因疫情影响改变出国计划;65.62%的回应者认为,今年的留学总人数会出现下降。“今年1、2月份还有留学生的海外租房咨询,”李女士向红星新闻记者举例道,到了3月,全国排名前5的某机构,北上广深还有一点数据,西南片区的数据就近乎归零了。4月里,一些从业人员就转做其他版块业务去了。据李女士透露,某省会城市的某语培机构原本一个季度的正常业绩(留学语言培训)达千万级,月均三四百万,今年2月就跌到了50万左右。资料图 疫情期间空荡荡的美国大学校园在这种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之下,无人能独善其身。疫情刚暴发时,业内的头部大机构业绩甚至还一度见增。当面咨询呈现断崖式下跌,中小机构难以线下分流,而大机构通过迅速开展线上业务,分去了那部分蛋糕。李女士称,业内3月开始出现裁员,有的大公司销售顾问一裁就是十几人。有机构直接倒闭了,一些大机构分部也选择关门。据业内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留学培训机构经营状况调查,超过40%的企业进行了裁员和降薪调整。在参与调研企业中,有15.3%存在欠薪情况。危机推动变革,行业洗牌中各显其能这样的冲击之下,包括上下游产业链在内的整个行业开始了一场优胜劣汰的大洗牌。中型机构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最大。“大机构有雄厚的资本,有自己的流量池,有及时的线上业务开拓,”李女士分析道,小型工作室的人员少、成本低、业务灵活,迅速转做其他业务就能相对比较容易地活下来。而中型机构“资金不够多,养的人却不少,所受冲击最大”。在这种行业洗牌中,李女士认为,最终还是“业务能力强的、口碑好、服务好的会活下来”。对此,启德教育市场部主管鲁思聪也认同。他指出,中小型公司在疫情下很难存活,因成本问题,中型机构走下坡路速度快很多,而部分小型工作室存活几率还更大一点。越到疫情后期越能看到大公司的优势,因其“实力更强,品牌信任度更高,客户量也因此会增加” 。危机推动了求新求变。据李女士透露,受疫情影响后,许多机构迅速调整了业务结构,转向高考志愿填报、考研、留学后就业咨询、转学,乃至代卖在线科研课等业务。今年2月,留学语言培训业绩大跌,有头部语培机构迅速反应,增加了考研英语。一些机构迅速推出了9.9元、19.9元的在线轻课程,“先养着”再说。同时,在线教育的估值上涨,线上业务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鲁思聪称,今年上半年“每个月情况都不一样”,一开始“挺紧张的”,但也慢慢适应。他指出,公司做了很多手准备,今年总体是转向线上业务,“线上的投入和产出都加大了”。为此,总部给出了线上业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资金支持,接下来线上的三方平台合作、线上活动的投入都会相应增加。而市场专员的思维也转为了线上线下结合。留学市场迅速萎缩,产业链的上下游行业都受到了巨大影响。尽管今年美高、英高留学生因疫情转学回来,补充了一部分生源。但就连一些原本名额紧俏的一线城市名校都遭遇了招生难。如深圳的几所知名国际学校今年都放低了要求。而一直就缺生源的准一线及以下城市国际学校今年也面临市场萎缩。有的学校推迟开校时间,有的加速实行了高考班和留学班双轨制。国际学校资深观察者大欧老师向红星新闻记者指出,今年“家长咨询少了,活动不积极了,确定下来要缴费的也在犹豫了,行业的拐点真的来了。”他分析道,疫情、经济、舆论等造成了今年的“难”,国际学校为了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想了很多方法:降分录取、免考试、提前收费、承诺奖学金、高额推荐费……近期初见回暖,仍然“一地鸡毛”随着英国、澳洲等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第一波疫情得到控制,留学市场初见回暖,但总的来说,业内现在仍是“一地鸡毛”。李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留学咨询业务在4、5月份几乎无人问津,现在才开始有人问了。资料图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中国留学生鲁思聪也观察到了近期的线下回暖。“上门咨询的客户越来越多了,小型沙龙活动也有了自然流量。”从他所在的市场前端来看,一季度是最困难的,二季度一个月比一个月好,现在的业务“按照线下到访量统计,还没到疫情前的一半,但还要结合线上咨询。”“行业平均营收应该是下降了50%左右,主要是研究生群体和中小学群体受影响最大。” 姜红良告诉红星新闻记者,“7月基本恢复到了去年70%左右。”据李女士估计,行业需要2-3年才能回到疫情之前的状态。有着17年国际教育行业从业经验的姜红良指出,如果纯粹从疫情角度考虑,一般1年的周期就可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现在的问题是“疫情+政治”。如美国今年11月大选后,对中国的留学生态度究竟如何,可能会影响到去美国留学的人数。他初步预计,2020-2021年受到疫情的直接影响比较严重。调查:四成学生改变留学目的国疫情下,全球留学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上述调查,已经申请留学的群体中,29%的印度学生和35%的巴基斯坦学生可能取消或已取消留学计划,而还不确定如何决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学生分别为12%和15%。而英国国际教育新闻PIE消息称,一份对80多个国家的在国际学校就读的750名大学申请者的调查显示,疫情改变了32%的学生求学计划,其中41%改变了留学目的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于7月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选择留学目的地的)基本规律是按照留学价值排序的,如果作为第一梯队的美国遇阻,留学生将可能去往作为第二梯队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此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作为第三梯队也是今年热门之选。”据美国CNBC新闻报道,美国高校理事会早在今年4月就估计,受新冠疫情及全球旅行限制等影响,下学年美国的国际学生将下降25%,从而造成23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同李女士及鲁思聪的观察是基本一致的。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美高留学的基本面“算是崩盘”了,三五年都很难缓和。全国前3的某美高校代机构的一些城市分部直接就撤了,甚至有倒闭风险。展望:危与机共存,新趋势已现对于疫情是否会根本性地改变留学的风向,存在不同看法。有专家认为,疫情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没有根本性的影响。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威久留学创办人、总裁王伟认为,“疫情过后对于出国留学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因为根本需求没有变”。姜红良也认为,总体留学生数量应该还是会持续上升,因为“国内的优质教育供需不平衡,我们一直预测,中国留学生数量到100万/年没有问题。”资料图 目前的就业形势下,留学生家庭也要重视经济账不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留学山顶已到,将出现明显拐点》一文中指出,“西方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制度的一些短板也展示了出来。面对疫情的冲击,很多家长因此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深的安全忧患,焦虑,放弃出国留学成为很多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大量小留学生家长经此一役,已经放弃了出国的想法。”此外,李女士还向红星新闻记者指出,留学生的就业也是一些学生和家长必须直面的问题,此前甚至有家长报怨“留学花了几百万,学费钱都赚不回来”。社会对于留学的认可度没有以前高,这个情况早已浮现,但今年的就业形势下可能更加凸显。而对于留学性价比的问题,姜红良提供建议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公立院校性价比一直很高,“可以考虑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他认为“留学生家庭还是要向世界看齐,做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回归到留学市场的服务对象——留学生和留学家庭身上,李女士认为“安全是第一位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疫情给了大家一个机会静下心来,储备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李女士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会火”。她指出,目前一部分学生暂时出不去了,而中外合作办学是他们的一个选择,至少也是一个过渡。不过,她也提醒道,中外合作办学鱼龙混杂,需谨慎选择。而据《福布斯》杂志报道,代表50个国家500多所大学的英联邦大学协会(ACU)首席执行官兼秘书长乔安娜·纽曼指出,疫情提供了一个重新考虑跨境的国际教育合作的机会,这意味着国际教育将更加兼容并包,并终将带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育机构之间更多的合作,更多地分享内容和资源。”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林容编辑 张寻(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在近几年教育行业的几个细分板块上,国际学校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一部分国际课程已经成为中国家长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前的跳板。计划生育放开,经济增长带来教育升级、低龄留学热潮,三重利好加速了国际教育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学校越来越吃香。▌国际学校:出国留学的桥梁,民办国际学校是新阶段的办学主体国际学校的概念:采用外国教育模式,剑指国外名校狭义的国际学校,特指面向在华外籍学生为其提供母语教育的K12学校;广义的国际学校,教育部目前没有明确定义,一般是指实施外国教育模式的K12学校/部/班。国际学校与普通学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教学内容:普通K12学校的课程体系遵照国家大纲标准课程,升学目标是国内高校;国际学校的课程内容中采用英文教学的比例偏高,并且一般会在高中阶段提供国际课程和国际学籍,升学目标是国外高校。其中,双语学校是指同时向学生提供国家大纲标准课程的国际学校,就读学生的升学路径可以选择出国留学或是参加国内高考。国际学校的资质认证主要包括办学许可证的审批和国际课程的认证两部分。(1)办学许可证(即“招生批文”)的审批机构是国内的当地教育部门,民办国际学校与普通民办学校的牌照相同。(2)国际学校提供的国际课程需经相应的课程研发机构认证后,其毕业生的教育经历才能被承认符合外国相应的教育标准,具体认证机构包括考试委员会(例如国际文凭组织、剑桥国际考试局)和国际教育认证机构(例如国际学校协会、美国西部院校协会)等。▌国际学校的分类:民办国际学校的招生范围最自由根据招生生源和办学主体的类别不同,行业内一般将国际学校分为以下三类: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民办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是指专门招收在华外籍学生以及港澳台地区学生的国际学校,例如上海美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此类学校应由在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和合法居留的外国人开办,覆盖从幼儿园至高中的K12教育阶段,招生方式为自主招生,采用外国教育模式并提供国际学籍。公立学校国际部是指由公立高中开办的国际教育项目,例如上海中学国际部等。此类学校可招收外籍学生和中国学生,主要覆盖高中教育阶段,其中经教育部门批准的面向中国国籍学生的公立学校国际班可提供中外双学籍,一般纳入中考招生计划并要求报考生拥有本地户口。许多公立学校国际部采用公立学校和外国学校合作的办学模式,由外国学校提供国际课程体系、由公立学校负责教学管理。民办国际学校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开办的国际学校,例如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等。此类学校既可招收中国国籍学生、亦可招收外籍学生,覆盖从幼儿园至高中的K12教育阶段。民办国际学校隶属于民办学校,可自主招生;提供学籍视具体情况而定,部分仅提供国际学籍、部分仅中国学籍、部分提供双学籍。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国际学校的发展历程:中产崛起+政策双重利好,民办国际学校成为新阶段办学主力自1980年我国第一所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正式建校算起,国际学校行业至今已发展近四十年,根据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变迁可对应地分为三个历史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1980年至1999年):国际学校行业因大量在华外籍学生接受国际教育的刚需开始起步,在这个时期内市场参与者是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主。第二个阶段(2000年至2010年):中国高收入人群日益增多、其中一部分希望自己的子女具有更加国际化的教育背景,由此可招收中国籍学生的公立学校国际部迅速发展,成为这个时期的市场主要参与者。第三个阶段(2011年至今):可承受国际教育开支的中产阶级群体进一步扩大,同时2013年教育部出台《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正式收紧公立学校国际部的申办和招生名额,在这个时期内民办国际学校顺势逐步成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截至2017年10月,根据新学说的统计全国获得国际课程认证的国际学校共计734所,预计共覆盖48万名学生。▌国际课程:五类主流课程内容各异,收费标准较高国际课程是指由国际教育组织或外国教育机构研发的、其教学内容被外国某些K12阶段学校采用、其教学成果被某些外国高校认可的课程体系。国际课程可以根据被认可的范围进行分类,目前我国的主流国际课程主要有5类:(1)被全球150多个国家认可的IB课程;(2)被多数英语国家认可的A-Level课程;(3)被美国、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认可的AP课程;(4)被加拿大、美国认可的加拿大课程;(5)被澳大利亚认可的澳洲课程。我国接近半数的国际学校开设A-Level课程。截止2017年,全国共计有356所国际学校开设A-level课程,占比达48.5%;共计252所国际学校开设AP课程,占比34.3%;118所国际学校开设IB课程,116所国际学校开设加拿大课程,分别占比约16%;此外,29所国际学校开设澳洲课程。从各类国际课程的学费水平来看,IB课程的收费标准最高,IB-DP的平均学费高达18.5万元/年;A-Level课程的平均学费居次,高达11.4万元/年;其后,AP课程、加拿大课程、澳洲课程的平均学费分别为9.5、8.4、7.4万元/年。▌国际学校行业供小于需,560亿市场规模<3300亿市场空间国际学校的需求群体画像:留学低龄化叠加中高收入家庭增多,潜在需求巨大截至2016年,我国共有661所国际学校,在整个K12学校行业中的占比极小。其中,包含幼儿园阶段的国际学校共计146所,占全国幼儿园所总数的0.06%,占全国民办幼儿园总数的0.09%;包含小学阶段的国际学校共计242所,占全国普通小学总数的0.14%,占全国民办小学总数的4.12%;包含初中阶段的国际学校共计297所,占全国普通初中总数的0.57%,占全国民办初中总数的5.84%;包含高中阶段的国际学校共计449所,占全国普通高中总数的3.35%,占全国民办普通高中的16.11%。与极低的市场份额相比,国际学校的潜在需求巨大。就读国际学校的潜在需求本质上是希望提高进入知名高校的概率,具体可根据学生的升学目标分为两类。(1)第一类潜在需求来自于希望就读外国高校的学生,国际学校提供的国际课程和英语环境能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申请外国高校的成功率,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外生活,这种需求随学生的年级接近申校时点逐渐变得明确。《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的调研显示,39%的学生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是“能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14%的学生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是“摆脱中/高考的压力”。(2)第二类潜在需求是来自于希望就读国内高校的学生,国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招生遵循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少学生受户籍所在地的限制无法入读理想的公办学校,而民办国际学校可以自主招生,其中非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多是在国家大纲标准课程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质量在民办学校中较为优质。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幼小学段,随学生的年级接近高考时点逐渐倾向于就读专注教学高考科目的普通学校。《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的调研显示,28%的学生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是“希望自己获得全面发展”,16%的学生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是“喜欢学校的教学方式”,7%的学生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是“外教资源丰富”。年龄层向下凸显国际课程优势,高净值人群和部分中产阶级愿承高昂学费收益=留学收益*就读国际学校提高的升学概率出国留学的收益来源于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2017年全国211高校的录取率不足5%,一本高校的录取率不足12.4%;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评估的959所学校中,中国大陆共计39所高校上榜。教育资源不平衡导向教育资源国际化,留学群体不断扩大且趋向低龄。(1)教育资源国际化横向表现为我国留学群体的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至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从13.4万人增长到54.5万人,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5%。自2013年以来,留学人数的增速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增长态势。(2)教育资源国际化纵向表现为我国留学群体的年龄向下延伸。根据《2017中国留学白皮书》的调研结果,2017年出国留学群体中就读本科及以下学段的学生占总体人数的36%,已成为出国留学的主力军之一。从我国第一大留学目的地美国可以更详细地看到留学低龄化趋势:2015/2016学年,在美留学的中国研究生共计12.3万人、中国本科生共计13.6万人,截止2017年5月,在美留学的中国K12学生共计3.7万人;硕士留学生规模的同比增速为2%,本科留学生规模的同比增速为9%,K12留学生规模的同比增速为40%。国际学校能提高留学的升学概率,同时外国高校的录取标准对高收入家庭更有利。以美国高校的录取标准为例,国际学校提供的全英文教学环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SAT/ACT成绩,提供的国际课程成绩被外国高校的认可程度更高;此外,录取标准中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实践活动等信息,这部分表现高收入家庭会更占优势。根据新东方的调研数据,2017年K12留学群体中就读于国际学校的约占27%,相较于2015年的占比约升高3%。随着教育资源国际化日渐深化,本科留学变得普及、竞争也愈发激烈,超过六成家长在子女的中学时期就产生留学意向,因此预计我国K12留学群体中就读于国际学校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低龄留学生可能会面临难以适应国外生活及学习环境的困难,而国际学校能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外国的教学模式和外语环境。▌成本=就读国际学校相对高昂的学费支出对留学群体而言,就读国际学校的成本主要是其高昂的学费。根据《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的统计数据,国际学校的收费标准远远高于国内普通学校:约40%的国际学校学费高于10万元/年,约40%的国际学校学费在5~10万元/年范围内。根据地域分布看,经济发达省份的国际学校收费标准较高:第一梯队为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国际学校的平均学费分别为16万元/年、15万元/年;第二梯队为广东、吉林、山东、四川、海南、重庆和陕西,国际学校的平均学费在10~13万元/年之间;第三梯队为浙江、江西、江苏、湖南、贵州等省份,国际学校的平均学费在5~10万元/年之间;第四梯队为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国际学校的平均学费低于5万元/年,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平均学费约为3万元/年。▌消费群体=高净值人群+部分中产阶级考虑到国际学校高昂的学费成本,国际学校的消费群体大多是中高收入家庭。根据CCG对北京地区的调查显示,国际学校学生的家庭年收入在50万以上约占39%,家庭年收入在20~50万约占77%,显然国际学校的消费群体以高净值家庭和中产阶级家庭为主。同时,新学说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家长可接受的国际学校学费区间在15万元/年以上的占比46%,在10万元/年以上的占比88%。▌国际学校行业的市场规模约560亿,市场空间超3300亿2017年中国国际学校的市场规模约为560亿元。根据新学说的估算,2017年我国国际学校的在校学生总数约为48.4万人;根据国际学校的地域分布情况和各省市的平均学费,测算出全国范围内国际学校的平均学费约为11.6万元/年。因此,目前中国国际学校的市场规模约为560亿。中国国际学校的市场空间约280万人、3300亿元。根据《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数据分析报告》2017年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60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约有200万人,假设拥有K12阶段的子女约140万人,其中约75%会在本科及以下学段出国留学,以95%的渗透率计算国际学校覆盖约100万高净值人群家庭。根据《2015年度全球财富报告》2015年我国个人净财富值达5万至50万美元的中产阶级人群约有1亿人,假设拥有K12阶段的子女约3000万人,其中约30%考虑出国留学、15%考虑在本科及以下阶段出国留学,以40%的渗透率计算国际学校覆盖约180万中产阶级家庭。总结来看,仅考虑留学群体就读国际学校的需求,中国国际学校的需求人群约有280万人,假设国际学校的平均学费水平基本维持在12万元/年,国际学校的市场空间超过3300亿。▌国际学校集团运营具备规模优势,首要关注学生数量的成长性考虑单体国际学校的运营,行业进入门槛高,且国际学校集团具有规模优势:(1)成长性高:国际学校集团具备已被验证的新校扩建模式;(2)营利性强:国际学校集团能有效降低办校的土地使用成本和招生成本。考虑国际学校集团的运营,由于国际学校行业整体供小于需且进入门槛高,因此国际学校集团的首要运营目标是抢占空白的市场空间,对应的首要运营指标是集团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核心指标是运营模式和学校利用率。▌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民办国际学校集团将成为行业主要的参与者根据在校人数计算国际学校集团的行业市占率,国际学校行业的竞争格局比较分散,20%≤CR8≈26.8%<40%,属于低集中竞争型行业(以获得国际课程认证的国际学校为统计口径,2016年中国国际学校行业的在校总人数约为43万人;各集团的在校人数出自新学说的统计,其中包括未获得国际课程认证的国际学校,因此各集团的市占率为高估数据)。行业内市占率排名前三的教育集团分别为博实乐教育集团、枫叶教育集团、协和教育集团,分别拥有约7%、5%和5%的市场份额。国际学校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比较分散主要是因为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前些年公办学校国际班背靠公办学校的优质口碑和资源瓜分了大部分市场空间,而民办教育集团在创建早期花费较多时间来积淀品牌并尝试学校扩建模式。近几年,教育部和各级政府部门开始收紧公办学校国际部的招生份额,而民办的国际学校龙头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在成长性和盈利性两方面具备规模优势。预计未来国际学校的行业规模将迅速扩大,民办国际学校集团将成为行业主要的参与者。(报告来源:华创证券 / 分析师:谢晨)获取本文完整报告请百度搜索“乐晴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