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构”论坛在京开幕坏老板

“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构”论坛在京开幕

来源:金融界网站2018年12月7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货币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构”论坛(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 and Reforms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隆重开幕。会议得到了各界热烈的响应,有近百位国际经济和贸易问题的专家从世界各地赶来参会,会议共征集到了近70篇论文,与会学者将在会议期间宣讲27篇有关论文。(图为参会嘉宾合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主持开幕式。(图为鞠建东教授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致辞中表示,特朗普推行美国第一的单边主义对世界贸易格局、世界贸易机制、世界经济金融治理机制产生很大冲击,今天会议要讨论的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金融治理机制问题将非常引人关注,同时也需要学术界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图为朱民致开幕词)随后鞠建东发表演讲,他向大家汇报了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的研究报告《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构》。鞠建东提出,全球生产、贸易和消费的结构,全球实体经济的结构已经呈现美洲价值链、欧洲价值链、亚洲价值链“三足鼎立”的区块化、多元化的生产结构。与此同时,这种“三足鼎立”的多元化的全球实体经济结构却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结构不相匹配,这个矛盾是全球经济金融体系里面的基本矛盾。(图为鞠建东发布会议主报告)嘉宾讨论环节中,国际经贸领域的学者专家以“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治理重构”为主题发言并进行交叉讨论。(图为嘉宾讨论环节)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李稻葵表示,非常赞同鞠建东的观点,国际格局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前景是“三足鼎立”,当前最重要的是保持中国经济未来5年高质量的中高速增长,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货币经济发展的根本。当今世界处在一个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中,最大的问题不是贸易,重点是谁能够占领未来世界的经济、高科技制高点。(图为李稻葵发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周皓表示,国际经济体系虽然是美国主导成立的,但是很多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绩。未来,中国现有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要采取一种渐进式的改善、增量式的改善。(图为周皓发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林桂军提到,世界在出现深度变化,实体经济的霸权必然要导致在货币上的霸权,而中国面临着实体经济和货币权力的不平衡。中国还要有大国心态、大国思维,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中国的产业政策要改革,要保住全球价值链,还要进行危机管理和战略竞争管理,还要跟随欧盟推动WTO改革。(图为林桂军发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原副部长魏加宁表示,很赞同鞠建东强调的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货币方面,东亚除了人民币之外还可以参考“华元构想”或“亚元构想”。同时他认为,中国和美国既不能打冷战也不能打热战,只能合作。(图为魏加宁发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全球治理体系正在进入一个加速调整时期,WTO需要改革是共识,但是怎么改,却没能达成一致。中国要做WTO改革的参与者和贡献者。WTO改革不是要推倒重来,不是要破坏WTO,而是要通过改革让WTO更有效率,让这些国际规则能够更好地反映全球经济贸易投资的需要。(图为隆国强发言)在随后的观众提问环节中,观众代表提出了关于“中美贸易关系”,“构建三足鼎立的全球治理体系”和“亚洲共同体”等问题,并与嘉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成立于2017年11月,依托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是一所专注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及全球治理领域的学术、政策与企业研究机构。中心以“集聚英才、扎根中国、服务世界”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世界最优秀国际经济学者的研究与交流平台,推动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用思想建设新世界”。 来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落水记

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怎么破?

日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的老师给22名期末文章抄袭的学生打了0分,给学生敲响了一记警钟。因为自身积累不足、缺乏相关训练以及本科论文不受重视等原因,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于校园之中。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4%的受访者周围存在抄袭课程论文的情况,67.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64.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是因为缺乏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88.0%的受访者希望大学开设论文写作课程,67.8%的受访者认为导师要严格把关项目的可行性和难易度。受访者中,大一、大二学生占13.4%,大三、大四学生占61.8%,研究生及以上的占9.1%,已毕业的占15.6%。男性占54.8%,女性占45.2%。64.0%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是因为缺乏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宁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张婕(化名)向记者透露,她周围不少同学写论文是从各类文献中复制粘贴,通过颠倒顺序等方式来获得通过,更有甚者会直接找淘宝上的枪手代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三学生林媛(化名)觉得,周围抄袭论文的情况很少。“我们这类学科本身就很难在本科阶段写出有创见性的论文,很多都是靠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自己的课程论文。行文思路和参考文献可能会借鉴其他论文。但是我听说有学生找人代写论文,统计学院还存在论文数据造假的情况”。调查中,76.4%的受访者称周围存在抄袭课程论文的情况,11.5%的受访者表示周围不存在,12.1%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67.3%的受访者认为抄袭论文行为很不应该,是严重的学术不端,23.2%的受访者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很多同学都化用别人的观点,9.5%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以往的课程一般都是闭卷考试,考查记忆、背诵能力,比较死板,但也比较公平客观。西方国家很少用笔试的方式,很多采用平时讨论、研究发言、课程论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现在我国很多大学逐渐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说,后者的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但客观评定存在难点,可能出现抄袭和替写的现象。“现在有软件可以查重,抄袭比较容易查出来,但如果是别人替写的就很难查出来”。调查中,64.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是因为缺乏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56.6%的受访者认为是时间不够用,45.0%的受访者觉得“论文写作”只是形式化作业,40.0%的受访者认为相关课程或论文不具价值,23.4%的受访者认为是跟风,12.7%的受访者指出部分教师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张婕认为,借鉴别人的论文可以,但不应不加思考地通篇抄袭。而且,写论文的过程非常锻炼人,能增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林媛认为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不够和任务繁重。“大一、大二一周要上10来节课,每节课布置一篇论文,有的课还有读书笔记之类。再加上本科生知识积累还不够,抄袭论文就成了最便捷的方式”。刘海峰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的一个原因是水平不够,不容易写好,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懒得写,想投机取巧应付一下。也有同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了奖学金、保研和就业等。杜绝大学生论文抄袭,67.8%的受访者认为导师要严格把关项目的可行性和难易度,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材料,56.6%的受访者建议学校采用更多样的方式衡量学生学习程度。其他还有:进行必要抽查(49.5%),加大对论文抄袭行为的惩戒力度(41.7%),加强学风建设,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25.5%),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机制(19.0%)等。88.0%受访者认为大学应开设论文写作课程调查显示,大学生论文存在的其他问题还有:没有受过论文写作规范训练(65.9%)、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58.7%)、论文要求与学习程度不符(50.7%)和不认真对待(27.0%)等。88.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应该开设论文写作课程。林媛认为大学应该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但不要用成绩来衡量。现在论文写作课就跟别的课一样,最后还要作报告、写论文,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现在很多大学有论文写作课程,尤其在研究生阶段。出去就业文字功底也是很重要的,这是个基本功。”刘海峰指出,学术论文和散文、抒情的文体不太一样,强调逻辑、学理和学术的规范。“论文写作课程应该包括内容思想、形式技巧和学术规范三个方面。最基本的是写论文的框架结构、观点论据、学术语言的表达,还有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等格式规范。写论文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有自己的思考研究。要向学生强调尊重知识产权,不能有抄袭的想法”。调查中,受访者认为论文写作课程内容应该涉及论文的结构格式(64.0%)、如何寻找和阅读参考资料(61.4%)、怎么做文献综述(52.7%),其他还有:怎样形成论点(44.3%)、写论文的基本原则(38.0%)以及该发表在什么期刊上(12.8%)等。林媛希望各科老师能对学生论文进行反馈,告诉学生哪里有不足、该怎样提高。“还有就是上课要注意训练批判性思维。我之前上了一门新闻理论课,老师布置很多书目,让我们每节课都写读书报告。一学期下来全班都受益匪浅”。提高大学生论文写作水平,71.1%的受访者建议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系统教授论文写作,62.0%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宽知识面,57.2%的受访者建议学校布置假期作业,让学生锻炼写论文的能力,32.8%的受访者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在布置论文作业的同时进行指导,并给予反馈意见。张婕建议大学生完成日常作业时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同时建立举报平台,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在布置论文作业前,可以由老师进行论文撰写的思路讲解和分析。另外,对于给抄袭论文提供方便的媒介,要进行惩戒”。杜绝大学生论文抄袭,林媛觉得要有相应的惩罚,比如挂科。另外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论文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老师在上课时要循循善诱,教导学生如何形成自己的思路,一旦思路有了论文就好写了”。“我们希望学生的学习要有个性,统一考试确实刻板,除非是外语这类需要测量的课程,所以大学用课程论文的考核形式会越来越多。用课程论文来评价学习情况,灵活多样。关键是怎么来把控论文质量。”刘海峰认为,保证课程论文的质量需要任课老师的高度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可以提前告诉学生,通过查重会看出来有没有抄袭。(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顾凌文)

其口虽言

大量细节曝光!BSV当家人“澳本聪”硕士论文涉嫌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小编:记得关注哦来源:区块链前哨作者:Paintedfrog 译者:马可薇“澳本聪”克雷格·赖特于 2008 年在诺森比亚大学获得了国际商法硕士学位(LLM)。同年 2 月他提交了长达九十页的论文 《互联网中介责任的影响》。这篇论文存在严重抄袭,大量文本都是没有给出来源引用,直接复制或者改写自其他文章。克雷格·赖特在 2008 年和 2011 年发表的关于抄袭的观点,现在看来就像是在活生生的打自己的脸。 抄袭的性质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严重。这是违反版权法的犯罪行为,也是犯罪欺诈行为。——克雷格·赖特(2008)抄袭根据程度可以分为几种,从简单的不加引用地重述另一位作者的观点,到直接复制粘贴整段的文字,再到直接偷走全篇文章。这种文字的复制是另一种形式的盗窃欺诈,在某些情况下,这不是偶尔的忘记了标注引用,而是有意识地欺骗,他们想将他人的作品占为己有。在这种“特殊的盗窃形式”中,这些作者展现了他们之前从未表现出过的技能水平、知识和专长,他们利用他人的工作和研究来掩盖自身能力的不足。不止一个人认为,“窃取一个人的思想是剽窃,但如果窃取的是不同几人的思想,那就是调查研究”。这淡化了抄袭剽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影响真正的研究。好的研究者利用他人的思想,但同时也会贡献自己的想法。——克雷格·赖特(2011)以下的分析内容或不完整,后续有发现会继续更新。Hilary E Pearson,《互联网提供商的责任》(1996)Hilary E Pearson, Liability of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1996)赖特在没有著录的情况下盗用了 Pearson 14 页论文的大部分内容。他一字未动地复制了 Pearson 的开篇段落并将其用作了自己论文的引言。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的影响》(2008),P16-17右:Hilary E Pearson,《互联网提供商的责任》(1996),P1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的影响》(2008),P25、63。右:Hilary E Pearson,《互联网提供商的责任》(1996),P11-13大部分的抄袭内容都经过改写而非直接复制粘贴。下面列出的是是赖特逐行改写的例子,对应内容用高亮标注了。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的影响》(2008),P66-68。右:Hilary E Pearson,《互联网提供商的责任》(1996),P4-5Pearson 的《互联网提供商的责任》中总共有 58 个自然段,赖特盗用了其中 45 段,25 段全部使用,20 段大部分盗用。这种大段文字的有条不紊地剽窃行为很难用忘记引用原作者来解释。赖特还盗用改写了 Pearson 的另一部论文,《知识产权与互联网:英美法律对比》(1998 年),同样没有引用原作出处。上: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的影响》(2008),P33。下:Hilary E Pearson,《知识产权与互联网:英美法律对比》(1998),P14Ronald Mann & Seth Belzley, 《互联网中介责任的承诺》,草稿版(2005)Ronald Mann & Seth Belzley, The Promise of Internet Intermediary Liability (2005)这篇标题类似的论文以其参考书目众多而闻名,赖特在其论文中曾多次提及这篇论文及其作者,然而,这和随意且大量地借鉴其内容还是有区别的。赖特复制粘贴了大量的脚注,第 19,21-27,30-33,50-51,59 页,以及赖特论文的结论部分(第 82 页)都基本照搬了《互联网中介责任的承诺》一文。以下是赖特对 Mann & Belzley 原文中不加引用地逐字摘抄长脚注的一个例子: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的影响》(2008 年),P50 脚注Mann & Belzley《互联网中介责任的承诺(草稿)》(2005)P20 脚注赖特在有些部分直接复制了全部脚注块,而在将这些内容复制到自己论文中时,赖特特意删除了 Mann & Belzley 对自己的脚注列表的引用,具体可见 Kraakman 条目: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影响》(2008),P51右:Mann & Belzley 《互联网中介责任的承诺(草稿)》(2005),P50赖特论文中 Part II 部分对 Mann & Belzley 的引用则更加严重。《影响》一文中 Part II, Section A 以及 Section B 部分(P19-27)基本可以算是《承诺》中 Part II,Section A 及 Section B(P9-14)的扩写。以下是赖特论文标注后结果,改写部分用粉色高亮标注,完全一致部分用红色高亮标注,蓝色高亮部分则是赖特著录了参考文献:以下是更详细的赖特论文 Section II 部分,可以更好看出赖特基本是将 Mann & Belzley 的原论文改写后据为己有,剽窃部分同样用高亮表示: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影响》(2008),P23右:Mann & Belzley, 《互联网中介责任的承诺》(2005),P11-12就连赖特的论文结构都在很大程度上与《承诺》相类似。在下图中可以看出,赖特论文的目录表(TOC)中很多条目都与《承诺》相同或类似,并且顺序也保持了一致。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影响》(2008)右:Mann & Belzley, 《互联网中介责任的承诺》(2005)Heather A Harrison Dinniss,《贸易工具:电子商务工具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001)Heather A Harrison Dinniss, Tools of the Trad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Tools (2001)同样,赖特在没有来源引用的情况下盗用了这位作者的文稿。粉色高亮 = 改写红色高亮 = 完全一致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影响》(2008),P52-53右:Heather Harrison Dinniss,《贸易工具:电子商务工具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001)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影响》(2008),P31右:Heather Harrison Dinniss,《贸易工具:电子商务工具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001)在论证 META 标签部分时,赖特从 Paul Graham 论文 《META 标签——最新动态》(2000 年)中复制了一段脚注,没有给出引用。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影响》(2008),P52右:Paul Graham,《META 标签——最新动态》(2000),摘要维基百科维基百科的 使用条款 规定,“只要有适当的声明”,网站上的任何资料都可以被自由地分享并由他人使用。赖特在他自己的论文中使用了维基百科上的内容,但没有引用出处或者贡献者。虽然这种行为不对,但可能相较前面的例子影响要小,但仍应引起注意。截图显示的是维基百科“替代责任”条目(2008 年版本),赖特逐行改写其中一段冗长的段落,同样没有来源引用。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影响》(2008),P39-40右:维基百科“替代责任”条目,2008 年 2 月 26 日版本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网络著作权侵害责任限制法”,“外国情报监视法”。粉色高亮 = 改写红色高亮 = 完全一致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影响》(2008),P28-29右:维基百科“网络著作权侵害责任限制法”条目,2008 年 1 月 20 日版本;“外国情报监视法”条目,2008 年 2 月 22 日版本其他来源还有一些其他未声明来源的的部分,但这些相对来说都不算严重,有些可能算是剽窃的灰色区域。这里就不放具体图了,但是可以从下面列表中找到具体内容: Crispian Balmer, 《法国法庭要求雅虎限制用户进入纳粹网站》,ABC 新闻(2006 年 1 月 6 日)Dennis Crouch,《通过中介销售的产品可能造成个人管辖权的专利侵权》。Patently-O (2005 年 1 月 19 日)《违反保密协议》,HSE.gov.uk《什么是专利?》,IPAustralia.gov.auJoseph W. Glannon,”民事诉讼程序“,2006 年课程大纲《欧洲法院(ECJ)司法部长表示,在民事案件中不处理交通信息》,欧洲数字版权(EDRI-Gram)时事通讯(2007 年 8 月 1 日) 列表并不完全,后期随着新发现可能会有添加。更多赖特曾于 2011 年在 Infosec Island 上分两部分发布了标题为《互联网盗版、抄袭与安全专业人员》(上部分,下部分)。在文章中赖特严厉谴责了抄袭者,并称这种行为是“不诚实”、“不道德”的欺诈行为。赖特对有抄袭行为的“安全专家”更是鄙视。他在文中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之一是 Jo Stewart-Rattray。赖特曾试图通过联系出版问题文章的杂志社编辑来揭露几年前的事情(根据 赖特博客 所述)。赖特赞扬了该杂志对问题文章的迅速删除动作,他声称 Rattray 曾联系他并表示后悔,但赖特将其归为“卑劣的借口”。神奇的是,赖特谴责抄袭的这篇分为上下两部分的文章和他的论文一样同样充斥着剽窃来的文字。第一行与《影响》相同,都用的是 Pearson 论文的改写: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盗版、抄袭与安全专家》,Infosec Island(2011)右:Hilary E Pearson,《互联网提供商的责任》(1996),P1博客的第二部分则几乎是照搬了赖特本人的论文内容,包括抄袭部分。下图中的高亮部分文字都是来自 Pearson 或 Mann & Belzley:克雷格·赖特,《抄袭与安全专家,第二部分》,Infosec Island(2011)2020 年4月10日更新自从本文昨日发表以来,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大量的讨论。显然赖特本人也看到了这些评论,他迅速承诺会修改论文并将新版本发布到SSRN上。目前赖特论文页面显示为正在修订:该论文的较早版本(作者在本文中所引用的版本)目前已无法从 SSRN 下载,且已经被新版本替换。截图显示的是旧版本第 16 页与今天发布的新版本的对比:左: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影响》(2008 版),P16右:克雷格·赖特《互联网中介责任影响》(2020 年 4 月 10 日修订版),P16可以看出赖特添加了对 Pearson 的引用,但考虑到赖特对该作者 14 页论文的大量且详尽的借鉴,这种简略的引用怕是并不能解决问题。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paintedfrog/craig-wrights-llm-dissertation-is-full-of-plagiarism-f21439ea8a47

法与情

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怎么破

漫画:朱慧卿日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的老师给22名期末文章抄袭的学生打了0分,给学生敲响了一记警钟。因为自身积累不足、缺乏相关训练以及本科论文不受重视等原因,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于校园之中。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4%的受访者周围存在抄袭课程论文的情况,67.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64.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是因为缺乏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88.0%的受访者希望大学开设论文写作课程,67.8%的受访者认为导师要严格把关项目的可行性和难易度。受访者中,大一、大二学生占13.4%,大三、大四学生占61.8%,研究生及以上的占9.1%,已毕业的占15.6%。男性占54.8%,女性占45.2%。64.0%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是因为缺乏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宁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张婕(化名)向记者透露,她周围不少同学写论文是从各类文献中复制粘贴,通过颠倒顺序等方式来获得通过,更有甚者会直接找淘宝上的枪手代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三学生林媛(化名)觉得,周围抄袭论文的情况很少。“我们这类学科本身就很难在本科阶段写出有创见性的论文,很多都是靠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自己的课程论文。行文思路和参考文献可能会借鉴其他论文。但是我听说有学生找人代写论文,统计学院还存在论文数据造假的情况”。调查中,76.4%的受访者称周围存在抄袭课程论文的情况,11.5%的受访者表示周围不存在,12.1%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67.3%的受访者认为抄袭论文行为很不应该,是严重的学术不端,23.2%的受访者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很多同学都化用别人的观点,9.5%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以往的课程一般都是闭卷考试,考查记忆、背诵能力,比较死板,但也比较公平客观。西方国家很少用笔试的方式,很多采用平时讨论、研究发言、课程论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现在我国很多大学逐渐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说,后者的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但客观评定存在难点,可能出现抄袭和替写的现象。“现在有软件可以查重,抄袭比较容易查出来,但如果是别人替写的就很难查出来”。调查中,64.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是因为缺乏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56.6%的受访者认为是时间不够用,45.0%的受访者觉得“论文写作”只是形式化作业,40.0%的受访者认为相关课程或论文不具价值,23.4%的受访者认为是跟风,12.7%的受访者指出部分教师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张婕认为,借鉴别人的论文可以,但不应不加思考地通篇抄袭。而且,写论文的过程非常锻炼人,能增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林媛认为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不够和任务繁重。“大一、大二一周要上10来节课,每节课布置一篇论文,有的课还有读书笔记之类。再加上本科生知识积累还不够,抄袭论文就成了最便捷的方式”。刘海峰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的一个原因是水平不够,不容易写好,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懒得写,想投机取巧应付一下。也有同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了奖学金、保研和就业等。杜绝大学生论文抄袭,67.8%的受访者认为导师要严格把关项目的可行性和难易度,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材料,56.6%的受访者建议学校采用更多样的方式衡量学生学习程度。其他还有:进行必要抽查(49.5%),加大对论文抄袭行为的惩戒力度(41.7%),加强学风建设,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25.5%),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机制(19.0%)等。88.0%受访者认为大学应开设论文写作课程调查显示,大学生论文存在的其他问题还有:没有受过论文写作规范训练(65.9%)、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58.7%)、论文要求与学习程度不符(50.7%)和不认真对待(27.0%)等。88.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应该开设论文写作课程。林媛认为大学应该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但不要用成绩来衡量。现在论文写作课就跟别的课一样,最后还要作报告、写论文,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现在很多大学有论文写作课程,尤其在研究生阶段。出去就业文字功底也是很重要的,这是个基本功。”刘海峰指出,学术论文和散文、抒情的文体不太一样,强调逻辑、学理和学术的规范。“论文写作课程应该包括内容思想、形式技巧和学术规范三个方面。最基本的是写论文的框架结构、观点论据、学术语言的表达,还有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等格式规范。写论文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有自己的思考研究。要向学生强调尊重知识产权,不能有抄袭的想法”。调查中,受访者认为论文写作课程内容应该涉及论文的结构格式(64.0%)、如何寻找和阅读参考资料(61.4%)、怎么做文献综述(52.7%),其他还有:怎样形成论点(44.3%)、写论文的基本原则(38.0%)以及该发表在什么期刊上(12.8%)等。林媛希望各科老师能对学生论文进行反馈,告诉学生哪里有不足、该怎样提高。“还有就是上课要注意训练批判性思维。我之前上了一门新闻理论课,老师布置很多书目,让我们每节课都写读书报告。一学期下来全班都受益匪浅”。提高大学生论文写作水平,71.1%的受访者建议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系统教授论文写作,62.0%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宽知识面,57.2%的受访者建议学校布置假期作业,让学生锻炼写论文的能力,32.8%的受访者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在布置论文作业的同时进行指导,并给予反馈意见。张婕建议大学生完成日常作业时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同时建立举报平台,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在布置论文作业前,可以由老师进行论文撰写的思路讲解和分析。另外,对于给抄袭论文提供方便的媒介,要进行惩戒”。杜绝大学生论文抄袭,林媛觉得要有相应的惩罚,比如挂科。另外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论文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老师在上课时要循循善诱,教导学生如何形成自己的思路,一旦思路有了论文就好写了”。“我们希望学生的学习要有个性,统一考试确实刻板,除非是外语这类需要测量的课程,所以大学用课程论文的考核形式会越来越多。用课程论文来评价学习情况,灵活多样。关键是怎么来把控论文质量。”刘海峰认为,保证课程论文的质量需要任课老师的高度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可以提前告诉学生,通过查重会看出来有没有抄袭。

快餐车

2020年上海“国际法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放缓,国际经贸领域保护主义的不断抬头,部分国家开始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加强对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限制,甚至采取单方限制措施发动“贸易战”,阻挠WTO上诉机构的专家遴选,对现有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造成了冲击和破坏。新形势下上述矛盾和冲突加剧,也为中国带来了有关国际诉讼的风险。如何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继续坚持和改进多边经贸体制,为建立更加权威、有效和包容的国际法贡献中国智慧,是每一个国际法学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命题。在此背景下,为了聚焦学术前沿,开拓学术视野,鼓励学术创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拟举办以“新时期的国际法问题研究”为主题的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本次论坛将采取线上、线下研讨会的方式(视疫情发展情况另行通知),旨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有志投身于国际法学研究的学子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期加强各高校国际法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丰富知识底蕴,启迪创新思维。在连续5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20年上海“国际法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将继续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主办、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和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协办。论坛组委会现向全国各高校在读国际法学和相关专业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征集参会论文。01论坛时间和地点1、时间: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暂定)2、地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3、方式:本次论坛将采取线上、线下会议研讨的方式进行02论坛主题:新时期的国际法问题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1、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创新性研究2、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法问题3、人工智能与新技术发展的国际法问题4、国际司法机构:中国的参与和影响5、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国际法律问题6、新形势下涉外争议的解决7、国内法律域外适用的标准和程序研究8、“长臂管辖权”的理论与实践9、海牙国际私法公约与中国的立场10、国际商事法庭域外实践与中国国际商事法庭运行问题11、国际商事仲裁的新发展12、WTO改革与多边贸易体系走向13、中美贸易争端中的国际法问题14、对外经济制裁的国际法问题15、《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后续进程及其中国加入的法律问题16、新时期国际金融法新发展与国际金融基础设施法律问题17、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的国际法治03会议论文提交1、征文对象:全国各高校在读国际法学和相关专业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字数要求:7000-10000字左右3、征文截止时间:2020年9月30日4、征文应围绕主题且是未公开发表,不存在任何学术不端行为的学术论文,文责自负。5、论文撰写项目及顺序为:标题,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学校,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6、论文格式:论文题目: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上空一行,1.5倍行距;作者(XXX,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8级民商法学专业):四号宋体,不加粗,居中,下空一行,1.5倍行距,作者大于等于一位时姓名间以两个空格隔开,脚注格式见本页底部;摘要:摘要内容字体设为小四号楷体加粗,单倍行距;关键词:(与摘要内容最后一段之间空一行,XXXX;XXXX;XXXX):小四号楷体,关键词之间用一个分号分隔,下空一行;正文格式:中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 Times New Roman,全文行距设置18磅,两端对齐,首行缩进两个字符;文章篇内的节次与子目次序为:“一、”、“(一)”、“1. ”、“(1)”、“①”。(注意,在“1.”后空一格);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居中,与上文之间空一行,空行格式与正文格式一致;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二级标题与标题或正文间不空行;三级标题格式与正文格式一致,三级标题与标题或正文间不空行(如果各级标题出现在一页的最后一行时,须将其放到下一页的第一行,即与标题后段落放在同一页)。7、参考文献格式如下:中文:[1]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增订新版·上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2][美]E·博登海默:《法律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吴高盛主编:《公共利益的界定与法律规制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4]余劲松:《国际投资条约仲裁中投资者与东道国权益保护平衡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5]梁峥华:《投资条约仲裁的正当性危机及克服——兼谈我国的对策》,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英文:[1] Michael Waibel, Asha Kaushal, Kyo-Hwa Liz Chung and Claire Balchin, The Backlash against Investment Arbitration: Perceptions and Reality, Wolter Kluwer Law & Business Press, 2010.[2] Susan D. Franck, The Legitimacy Crisis in Investment Arbitration: Privatizing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through Inconsistent Decisions. Fordham Law Review, Vol., 73, 2005[3] WTO: Report of the Panel, European Communities -Measures Affecting Asbestos and Asbestos - Containing Procts, WT/DS135/R, adopted 18 September 2000[4] Robert Azinian and Others v. the United Mexican States, http://www.naftaclaims.com/disputes_mexico.htm8、论文提交方式: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邮件主题:学校+作者姓名+论文名称,如“复旦大学+张三+论文名称”,发送至邮箱:suibelaw2020@163.com9、作者信息:请填写本通知所附之信息表并随论文一并发送至邮箱:suibelaw2020@163.com10、注意!投稿文章应严格符合会务组的格式要求,若投稿文章格式错误达到十处以上,将直接取消评奖资格。格式错误超过五个,减五分(影响最终评奖等级)。04论文要求及优秀论文评选(一)论文评选以公平、公正、择优推荐为原则,评审组在参考以下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经验评判论文质量:1、论文选题新颖,具有学术或实务研究价值。2、论文格式符合要求(尽量引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应完整、客观注释)。3、论文结构完整,论证缜密,不属于教科书式的介绍。4、论文语言表述规范,使用法言法语,语句通顺。5、论文逻辑清楚,观点明确,不存在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片面追求文字数量的现象。6、论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对相关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二)论文评奖1、本次论坛设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七名,优秀奖十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评选的优秀论文将结集在《上海法学研究》专刊发表。2、论坛将组织评审专家对提交的论文进行匿名评审,确定获奖名单,对获奖学生颁发证书。(三)本活动安排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负责解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可以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将上述安排进行调整。05会务组联系方式联系人:(龚 芮同学:19121735184 ) (熊子君同学:15279595998)(董倩倩同学:18800277276) (张晓通同学:15026573926)会务邮箱:suibelaw2020@163.com来源:Suibe法研会

地气郁结

内蒙古工业大学一副教授论文构成抄袭,研究生招生资格被暂停

学术抄袭之风仍然屡禁不绝。澎湃新闻记者近日查询发现,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协办的世界经济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世界经济研究》在今年5月出版的2017年第5期杂志上,以编辑部的名义刊发了一则关于所刊论文涉嫌抄袭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声明。《声明》表示,《世界经济研究》近日接到读者举报,称发表于《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4期的《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SDR汇率波动:稳定性与代表性的检验》一文涉嫌抄袭。《声明》称,对此,《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进行了认真调查和核实,通过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查实:该文与丁剑平等作者发表于《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12月的《纳入人民币的SDR汇率波动:稳定性与代表性的检验》一文存在31%的文字重复比。鉴于上述调查和核实成果,《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SDR汇率波动:稳定性与代表性的检验》一文构成抄袭。《声明》透露,为了杜绝此类学术不端行为,《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决定:(1)将《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SDR汇率波动:稳定性与代表性的检验》一文抄袭情况通过《世界经济研究》予以公告,并通报作者相关单位;(2)在中国知网上撤销《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SDR汇率波动:稳定性与代表性的检验》一文。《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方面表示:“本刊一贯坚持科研成果质量第一,积极倡导良好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规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同时“为此次事件而导致的不良影响以及本刊编审工作中存在的疏漏向读者致以诚挚的歉意!呼吁广大读者和作者与我们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涉抄袭论文有三名作者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上述《声明》提到构成抄袭的文章《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SDR汇率波动:稳定性与代表性的检验》作者为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第一、第二作者单位标注为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第三作者单位标注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其中,符亚男是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根据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网站介绍,符亚男目前在该学院讲授管理学、市场营销、危机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而徐广林则是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工商管理。据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3月8日披露的文件显示,徐广林还曾获得2016年国家奖学金。《声明》提到的构成抄袭的论文《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SDR汇率波动稳定性与代表性的检验》名列其中。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官网“科研通知”栏目今年5月2日刊登的《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花名册》显示,徐广林当时已被推荐为自治区三好学生。而在这份花名册的“科研成果”一栏中,上述《声明》提到的构成抄袭的论文《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SDR汇率波动:稳定性与代表性的检验》赫然名列其中,且注明论文导师符亚男为第一作者,徐广林为第二作者。林贡钦目前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记者查询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发现,2015年以来徐广林和林贡钦联合署名发表了多篇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的论文,而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三人一同发表的论文还包括《新金融》杂志2016年第6期刊登的《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的优化》。6日下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港澳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林贡钦目前为该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内蒙古工业大学之间也确实有合作,每年暑期学校间会有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交流会,但两个学校并没有联合培养的协议。摘要、正文部分存在多处雷同澎湃新闻对比发现,两篇论文均围绕SDR汇率、人民币以及稳定性和代表性等议题展开研究分析,而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的论文与丁剑平等人的论文在摘要、关键词、小标题、正文内容等部分都有相似和完全相同的地方。在摘要部分,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的论文和丁剑平等人的论文就存在雷同之处。在摘要部分,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的论文和丁剑平等人的论文就存在雷同之处。例如两篇摘要开头都是: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SDR)只有自身具有稳定性和代表性,才能作为储备资产和大宗商品的记账单位,实现其国际货币的职能。而摘要的结尾部分的内容也都是相关检验证明,人民币纳入SDR后不仅可以提高SDR货币的稳定性,还可通过扩展SDR对世界主要贸易商品的计价职能和扩大主要贸易国货币来提升其指数货币的职能,使其更有全球记账单位的代表性。另外,加入SDR也有利于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组成部分,以补充其流动性供给。在正文中,丁剑平等人的论文有两部分标题为“坚持全球贸易占比原则来设定SDR货币权重”和“经验模型证明:SDR更需要人民币”。而在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的论文存在着完全一致的标题。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的论文“坚持全球贸易占比原则来设定SDR货币权重”部分倒数第二段则有完全一致的内容。丁剑平等人的论文中,在“坚持全球贸易占比原则来设定SDR货币权重”部分倒数第二段内容为:研究发现,各国世界贸易占比与SDR汇率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同步的(反映了贸易竞争力)。中国是同步上升,英国、日本和欧盟是同步下降。其中欧盟是“小步下台阶”,英国是“一大步下台阶”。美国和日本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两国的共同点是世界贸易占比下降,不同点是美元虽然震荡,但还能维持其价值稳定,日元则显示出弱势,一路走低。而在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的论文“坚持全球贸易占比原则来设定SDR货币权重”部分倒数第二段则有完全一致的内容。丁剑平等人的论文中“经验模型证明:SDR更需要人民币”部分使用了“SDR波动与主要商品价格波动的协方差:增加人民币后的效应”、“SDR汇率不如有效汇率的使用广泛:人民币扩大SDR汇率使用”两个小标题。在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的论文“经验模型证明:SDR更需要人民币”部分中,也同时存在上述两个标题完全一致的表述。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的论文中“SDR波动与主要商品价格波动的协方差:增加人民币后的效应”部分同样存在完全一致的段落。丁剑平等人的论文“SDR波动与主要商品价格波动的协方差:增加人民币后的效应”部分中一段内容为:从表2可以看到,加入人民币后的SDR可以减少与黄金价格波动之间的协方差44%,减少与石油价格波动之间的协方差61%以及与天然气价格波动之间的协方差65%。就主要商品的自身协方差来看,最大的是天然气,其次是石油,最小的是黄金。有人认为,人民币加入到SDR,相对扩大了美元的权重,他们的逻辑是:大部分商品用美元标价,加入人民币后SDR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协方差就会减少。事实上并非如此,通过与SDR中的其他货币比较,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协方差还是相对比较大的。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的论文中“SDR波动与主要商品价格波动的协方差:增加人民币后的效应”部分同样存在完全一致的段落。校方:教师不知情 学校已采取处罚措施12月6日上午,《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向相关单位通报后,内蒙古工业大学方面已经做了相应处理。同时该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符亚男老师在发稿前并不知情,只是学生在文章中署了她的名字。6日下午,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的工作人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证实了《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的说法。他表示符亚男老师在论文发表前确实不知情。目前学校方面也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给徐广林答辩推迟、延期毕业的处罚。同时他也告诉澎湃新闻,学校方面对符亚男老师除了警告之外,目前她也被停止进行研究生招生。在被问及对今后研究生论文发布学校方面采取的监管措施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方面要求今后研究生发表论文前必须先经过导师的同意,不得自行发表。此外,6日下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港澳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院方目前暂不清楚这起论文抄袭事件,但会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

宁俭

学者文章:G20峰会对世界贸易未来的启示

原标题:学者文章:G20峰会对世界贸易未来的启示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沙特“阿拉伯新闻”网站6月29日发表题为《G20峰会对世界贸易未来的启示》的文章,作者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事务、外交和重大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德鲁·哈蒙德,芬兰智库“北欧与西方”咨询公司CEO里斯托·彭蒂尔。文章称,G20峰会变得更倾向于成为一个世界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的平台,而G20作为多边机制可能会走向凋零。建立“多双边”世界秩序可能是最好的妥协方案。文章称,在日本大阪举行的最新一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凸显了一个重大风险:G20作为一个重要的多边机制可能会走向凋零。文章称,2009年的伦敦G20峰会或许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峰会。然而10年后,G20峰会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世界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的一个平台。文章认为,部分原因是它没有正式的机制来确保世界领导人落实协议。但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大国对抗死灰复燃。文章称,围绕着1945年战后以多边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能否维持下去,争论的核心至少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基于规则的经济秩序以及自由民主本身的坚定拥护者之一。以国际贸易为例,东京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领导的多边秩序的倡导者,推动诸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欧盟与日本经济合作协定(EPA)之类的贸易协议。安倍现在希望G20能够协调货币合作,打击保护主义,为21世纪的国际经济制定规则。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待G20的态度则体现了另一种不同的观点。他在日本与各国领导人举行了不下9次重要的一对一会晤,这凸显了他对双边主义的偏好。文章认为,特朗普团队还在筹划一系列双边贸易协定,包括与日本的贸易协定。虽然东京支持这种对话,将其作为华盛顿参与CPTPP的一种替代选择,但这并不是安倍的首选。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愿景能否合二为一?文章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支持全球主义的人将不得不放弃世界正在走向“全球治理”的宏伟构想,而双边主义的支持者需要放弃国际贸易是零和游戏的观点。文章称,一个潜在的妥协方案是建立一个“多双边”世界秩序,一个松散协调的双边和地区贸易协议网络。世贸组织最新的监督报告表明了国际贸易体系所面临的更大压力。报告显示,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5月,G20成员国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数量是自2012年5月以来平均水平的3.5倍以上。文章最后写道,虽然“多双边”贸易秩序会比现状更加复杂、让人不太满意,但它总比零和世界要好。

小煞星

诺奖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我的工作方法

保罗·克鲁格曼约稿方给本文提出的正式任务是谈谈我的“人生哲学”。但需要声明在先,我无意遵从上述指示,因为我对一般意义上的人生并无特殊见地。我记得熊彼特曾经宣称,在其故国奥地利,他不仅是最好的经济学家,也是最出色的骑手与最浪漫的情人。我不骑马,在其他成绩上也没什么幻觉,就是厨艺还算不错。我打算在本文谈的是范围更有限的内容:对思考的某些认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做有趣的经济学研究。我认为在同一代经济学家当中,自己可以说有较为独特的学术风格。因为有许多途径成为好的经济学家,这种风格未必胜过同仁的选择,只是对我来说非常合适。该风格的本质是一种通行的研究策略,可以总结为几条规则。此外,我认为自己以政策为主题的写作与言论在根本上也是基于相同的规则。这些研究规则将在本文稍后部分总结,因为我觉得更好的叙述办法是先讲讲自己如何偶然踏上这条学术之路的。起源今天的大多数年轻经济学家是从技术专业进入这个研究领域的。他们起初想从事硬科学或工程类的职业,然后下滑到社会科学中最严谨的部分。从这个方向踏入经济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他们已经受过良好的数学训练,能很自然地接受规范模型的概念。但我的出身与之不同,我的初恋是历史学,开始学的数学很少,在前进的途中根据需要补课。不过,我在很早就深入了经济学领域。还在耶鲁大学读三年级的时候,我就给威廉·诺德豪斯担任世界能源市场课题的研究助理。之后我很自然地进入研究生院,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时候写出了首篇较为成功的论文,内容是对国际收支危机的理论分析。我发现自己善于采用小巧的数学模型,懂得用简化的假设让模型便于处理。但在离开研究生院时,我至少在内心里仍有些缺乏方向感。我不确定该做哪些工作,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做研究。但非常突然地,在1978年1月,我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由于感觉失落,我去拜访了恩师鲁迪格·多恩布什,给他讲了几方面想法,包括模糊地提到,自己在罗伯特·索洛的短期课程上学到的垄断竞争模型,尤其是迪克西特与斯蒂格利茨用的可爱的小模型,或许能用于国际贸易的研究。鲁迪格说这个想法或许很有意思,于是我回家之后做了些扎实的工作,几天后便意识到:我已经找到了后来将成为自己职业生涯核心部分的东西。我发现了什么呢?细想起来,我的贸易模型的突破点并不特别惊人:即使在没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规模经济也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原因。这对我而言是个新发现,但很快就认识到,传统贸易理论的批评者此前多次提出过类似观点。我设计的模型留下了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别是往往有多个均衡解。即使如此,为了便于模型的处理,我依然做了些明显不符合现实的假设。在设定这些假设后,模型变得相当简单,因此没有给论文写作留下展示任何高端技巧的机会。所以有人或许认为我没有做出什么有意思的发现,某些同事在之后几年也确实就是这么跟我说的。然而我却看到(由于某种原因是几乎立刻看到),模型的所有这些特征是优点而非缺点,这些特征支持的研究领域可以在之后若干年里结出丰硕的成果。显然,我只是指出了传统贸易理论的批评者在数十年里都在讲的道理。但这一观点此前并未成为主流国际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原因何在?因为它从来没有用漂亮的模型表述过。新的垄断竞争模型给我提供了一个工具,利落地开启此前被视为繁杂棘手的盲区。但更重要的是,我突然意识到经济学的方法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造成盲点。凡是不能做规范建模的地方,我们就视而不见。这其中最大的盲点与收益递增相关,因此正好便成了我的使命:从略微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由此揭示平凡之理,那些一直藏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的真相。我在那个冬天到春天写下的模型并不完善,如果有人细究,会发现它们很反映模型设计者的水平,所幸模型仍能讲述有意思的故事。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表达清楚自己在做的事情,不过最终我认识到,处理复杂课题的一个办法是改变问题,尤其是调整思考层次。细节的分析可能极为烦琐,而系统性的综合描述要简单得多,并且可以讲清楚你需要知道的一切东西。当然,到达这种系统性的综合描述层次要求接受比较笨拙的对称性假设,那正是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理论及相关模型的基础。这些笨拙假设能让我讲出有说服力的故事,采用正统竞争模型的优雅假设反而讲不清楚。于是我又开始意识到,在经济学研究中我们一直在做蠢笨的假设,只是因为有些假设的使用过于频繁,才使其看起来较为自然而已。因此在弄清楚假设会得出何种结果之前,我们不能随便拒绝看似蠢笨的模型。最后,模型的简洁或许挫败了我的迫切愿望,未能炫耀自己在研究生院费尽力气学到的数学技巧,但我很快发现了简洁对这项研究事业的核心意义。过去的贸易理论家没有考虑收益递增的影响,不是因为缺乏实际证据,而是源于他们认为这很难建模。那么,将展示模型设计得近乎简单幼稚,会给研究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就这样,在25岁生日之前,我基本上已经看清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要做些什么。我不知道,如果这一宏大项目当时遇到其他经济学家的冷眼,结果又会怎样。或许我会变得急躁,或许会失去信心并放弃努力。但现实中一切进展出奇顺利。在印象中,我的核心研究曲线自1978年1月后保持了非常连续的轨迹。在几个月之内,我就完成了基本的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与阿维纳什·迪克西特和维克多·诺曼(Victor Norman)的模型,以及凯尔文·兰卡斯特(Kelvin Lancaster)的模型几乎同时独立完成。我在论文发表时遇到了点麻烦,被一本顶级学刊《经济学季刊》拒绝,这似乎是所有经济学创新思想的宿命,但我还是继续推进。从1978年到大约1984年底,我把几乎全部研究精力都集中在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上,中间有一年我曾为美国政府工作,此是后话不表。我的个人探索到后来发展成一股潮流,更多人加入进来。尤其是埃尔赫南·赫尔普曼,他先自己做出了关键贡献,然后邀请我开展合作研究,作为深刻的思想家,他的正直与自律给我的古怪与散漫提供了很好的补充。我俩的代表作《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让我们的理念不仅赢得尊重,而且几乎成为标准,用7年时间颠覆了正统理论的地位。出于某种原因,我让关于收益递增的宏大研究项目在20世纪80年代休耕了几年,把注意力转移到国际金融领域。我在该领域的成果主要是一些受当时的政策议题启发而创立的小模型。尽管这些小模型缺乏我的贸易理论模型那种统一主题,但我认为与贸易领域类似,自己在金融领域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讲仍保持了一致的学术风格。1990年,我从一个新的方向回到收益递增经济学研究。我突然意识到,让我们把收益递增的作用正式纳入贸易理论的技术方法,也可以用于另外一大片被荒废的研究领域:经济地理学,也即关于生产活动空间布局的理论。这里的情形甚至比贸易研究领域更突出,各种实证观察、精彩故事和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摆在我们眼前却不受重视,因为人们没有找到好的理论规范方法。在我看来,好比重温作为年幼知识分子的最美好时光。做地理研究是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深入思考,并使模型变得很琐碎,而我越来越发现自己需要计算机作为辅助,不仅是做数据分析,还要帮忙构造理论。结果表明这样做是非常划算的。我认为,理论研究中遇到的最大兴奋点发生在这样的时刻:模型告诉你某些一直以来应该明显成立的发现,能够让你立刻联想到现实世界,但在过去你却没有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地理研究依然能带来这种兴奋。在本文写作的时候,有关经济地理的研究似乎正把我引领到更遥远的领域,尤其是在地理模型中自然生成的概念与传统发展经济学[曾经在20世纪40—50年代走红、然后衰落的高级发展理论(high development theory)]的语言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密切联系。因此,我预计自己的基础研究项目将继续在该领域得以扩展。做研究的规则介绍自己在1978年确立职业生涯的时候,我其实已经隐含地提到了做研究的四条基本规则。现在我将它们明确地阐述出来,再展开解释。这些规则是:1,倾听外来者的意见;2,对问题提出质疑;3,敢于做傻子;4,简化,再简化。倾听外来者的意见这条规则的具体含义是,“关注睿智的人们在说什么,即使他们与你习性不同或者不会讲你的专业语言”。对此或许最好还是用案例来解释:当我开始反思国际贸易理论时,已有大量文献对传统贸易理论提出批评。实证研究者指出,贸易主要是在要素禀赋差不多的国家之间开展,而且大量贸易是产业内部看似同类产品之间的交换。敏锐的观察家指出,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在现实的国际市场中颇为重要。但所有这些有见地的评论都被主流贸易理论家忽视了,因为这些批评意见似乎缺乏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入理解,也未拿出逻辑一致的模型,那为什么还要关注它们呢?结果就是专家忽略了近在眼前的现实证据和故事。同样的事情也在地理研究中重演。地理学家与区域研究科学家积累了大量关于区域化外部经济效应的性质与意义的证据,并将它们做了虽非严格但也算合理的归类梳理。然而经济学家并不重视他们的言论,因为那是来自讲错误语言的人。我并不是说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毫无价值,或者任何人对经济事务的见解都值得重视。恰恰相反!我强烈推崇理论模型的重要性,理论模型与思考的关系就好比投矛器对于石器时代武器的意义,它们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的洞察力与范围。尤其是,对那些批评理论构造者不切实际的简化、自以为不做清晰的假设陈述就能获得更深刻认识的人,我毫不认同。关键在于,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学模型其实是一种比喻而非现实。我们竭尽所能用模型表达思想,并尽量做得漂亮(下文将详述),但始终要记住,你可能做错了比喻,采用其他比喻的人或许看到了你忽略的东西。对问题提出质疑1978年之前有过一些关于外部经济效应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文献,但从未产生较大影响,因为内容看起来相当凌乱,即便最简化的模型到最后也只是对可能结果做点归类讨论。此后我们逐渐弄清楚了,这种凌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模者要求模型实现传统贸易理论模型的功能,也就是要对分工与贸易的模式做出准确预测。但为什么要提出这一具体问题?即使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你希望得出的核心观点也不过是“一个国家出口的产品,往往是密集使用自己国内较为丰富要素的产品”。如果你采用的具体模型显示,资本丰富的国家H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X,该结论的价值只在于加深了你对上述核心观点的理解,而不是说你真正关心明显过于简化的理论模型的这些具体细节。所以,如果你不去深究在两部门、两产品经典模型中得出的那些细节,外部经济效应模型并不需要搞得很杂乱。如果只关注福利与世界收入如何分配这些“系统性”问题,完全可以设计出非常简洁的模型。而且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恰恰是这些系统性问题。更直接点说,过度关注细节相当于把过度开发的原有模型的固有偏见带到新的研究领域,并只会制造麻烦。上述情形在我工作过的若干领域都存在。一般而言,当某个领域的工作者陷入难度极大的问题时,反思一下他们是否找对了问题应该是个好主意。很多时候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不仅更容易解答,而且更有意义。但这一技巧的缺陷是,往往会惹人们生气。面对一位把多年光阴用于思考某个难题的学者,你说绕开这个问题反而有利于激活那个研究领域,他很少会表达感激。敢于做傻子如果你想发表一篇经济学理论论文,有个比较保险的方法:对某个常见模型做概念上小幅度但数学上高难度的扩展。由于该模型的基本假设已为大家熟知,别人不会觉得奇怪;又由于你完成了技术上很难的工作,你展示的研究实力应该得到认可。当然,不利之处是,这样不能给人类的知识增加多少有效养分。我发现自己在新贸易理论方面的研究与之正好相反。我采用不太常见的假设,然后用它们做非常简单的推导论证。这样做需要极大的自信,因为人们(尤其是审稿人)一开始几乎肯定会批评乃至嘲笑你的研究。毕竟,你用的假设肯定看起来较为特殊:一个连续产品集,都有着完全相同的生产函数,对称地进入效用函数,各国有着相同的经济规模,要素禀赋呈镜像分布。人们会问,为什么要关注采用这样傻的假设的模型,尤其是还有明显聪明得多的年轻人在通过破解难题证明自己的素质?许多经济学家或许很难接受的一点是,经济学的所有模型都用了很傻的假设。例如,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效用最大化就是个荒唐的概念;均衡概念在金融市场之外也很蠢笨;完全竞争对大多数产业都显得很滑稽。之所以会做这些假设,不在于其是否合理,而是因为它们能帮助我们构建模型,以比拟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事情。例如,在效用最大化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的阿罗-德布鲁完全竞争模型,某些经济学家认为它不仅是个有用的模型,而且揭示了至高真理。该模型确实很出色,但并非源于其假设有多高的可信度,而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思考经济效率的本质以及在市场体制下实现高效率的前景。它其实是个充满灵感的卓越的傻作品。我相信这种创造性愚蠢的时代并未过去。作为理论经济学家,其美德并不在于榨干那些在之前的千百篇论文里被引用、从而看似自然的假设。如果有新的假设组合能产生有价值的思想,那就永远不要介意其样子是否古怪。简化,再简化劝大家敢于做傻子不等于可以不受约束,事实上,做出真正创新性的理论所要求的智力训练比在成熟研究领域开展工作要多得多。真正的难点是保持方向感,因为身处陌生领域,你非常容易到处兜圈子。凯恩斯在某个地方提到过,“很难想象一个独自思考的人会暂时相信多么愚蠢的东西”。另外的关键点是如何把你的观念表述出来,让没有在过去两年痛苦思考这个问题且并不急于在今后两年为答案挣扎的人也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幸运的是,有一个策略能完成如下双重任务:既能帮你掌控好自己的思想,又能让这些理念容易被他人接受。这一策略就是,始终用尽可能简单的模型表述你的想法。走向这种简约主义模型的行动将迫使你捕捉自己想说的核心内容,并暴露出你在哪些情况下其实没有真正的创见。然后这种简约模型也将容易解释给其他经济学家。这一“最小必要模型”方法,我屡试不爽:利用单要素、单产业模型解释垄断竞争模型在贸易中的基本作用;利用部门特殊劳动力(而非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要素完全替代)的假设解释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影响;利用对称的国家条件分析互相倾销的作用,等等。在每个案例中,这种做法都让我能够用第一眼看上去过于简单的手段解开那些被广泛视为超级困难的题目。当然,这一策略也有其不利之处:你的许多同事通常会认为能用小而可爱的模型来描述的思想必然微不足道且过分浅显。需要有些阅历,人们才会发现简约或许是多年艰苦思考的成果。我听说的一个故事是,当斯蒂格利茨被考虑授予耶鲁大学终身教职时,一位年长的同事看不起他的成果,说那些基本上都是不起眼的模型,而非深刻的定理。于是另一位同事问:“对保罗·萨缪尔森是不是也能做同样的评判”?“正是如此。”那位反对授予教职的人回答。我也听到过对我的研究成果的类似评论。所幸最终有足够多见过世面的经济学家,让学术正义经常能得到主持。另外,大胆探究其他经济学家尚未涉足的一块领域,所用的方法从事后看却又近乎儿戏,这种经历还能给人特殊的愉悦感。以上就是我对自己的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我以自己开拓“新贸易理论”的经历以及更近期对经济地理学的拓展为例,是因为这些是我做的核心领域。当然,我还参与了其他许多工作,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隶属同一事业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剩下的篇幅将谈谈这些事情,特别是关于一个人能如何兼任政策经济学家与理论经济学家。与政策相关的工作大多数理论经济学家不碰当前政策议题,如果他们卷入政策讨论,那也是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在时间安排上放在创造性的理论研究之后,而非并行开展。似乎有一种共识认为,做出精彩的理论研究所需要的目标清晰与单一性,同活跃于政策讨论所要求的对复杂议题的包容性不匹配。但对我而言从来不是这样。我的学术生涯中混杂着面向不同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咨询活动,以及在一整年里为美国政府服务。我写了一本面向非专业读者的图书《预期消退的年代》,我持续撰写了大量文章,并非出于自己研究课题的内在逻辑,而是为了弄清楚某些政策讨论热点,包括第三世界的债务减免、汇率的目标区域,以及区域贸易集团的兴起等。所有这些活动好像都没有干扰我的研究,而且我最满意的某些论文还起源于面向政策的工作。为什么与政策有关的工作没有和我“真正”做的研究形成冲突?我想原因是在处理政策议题时,我采用了与更基础的研究工作完全相同的方法。关注媒体的报道或中央银行家与财政部长的言论,是倾听外来者的意见的另一种形式。试图找到办法清晰界定他们的问题,非常类似于对理论问题提出质疑。以自己的非正统观点对阵号称博闻强记的权威,显然要求敢做傻子的勇气。另外,在政策讨论中尽可能地追求简洁,要比在理论研究中的简约主义更具现实价值。所以,与政策相关的经济学研究对我而言不存在学术风格的巨大调整,而且会带来回报。我得老实承认,相比纯粹的学院派人士,邀请我参加银行家会议和发表演讲的出场费要高得多。同时也要承认,做政策研究的一大乐趣是有机会让资产阶级感到震惊,有机会指出官方立场的空洞或愚蠢。例如,我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乐于指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荒谬性的国际经济学家,当我和其他人长期预言的汇率机制危机在1992年秋天终于到来时,也没摆脱有些恶意的快感。然而政策研究的主要回报仍是知识上的激发。不是所有现实世界的问题都有意思,例如几乎任何与税收有关的东西都让我感觉昏昏欲睡。但是,每过最多两三年,国际经济领域总会出现能激发活跃研究的问题。激发我撰写理论研究论文的事件就包括:《广场协议》《卢浮宫协议》《布雷迪计划》《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欧洲货币联盟等。即使不考虑相关的政策背景,我认为那些论文自身也有价值。当然,总是存在这样的风险:加入政策圈的经济学家可能不再有充足的时间做真正的学术研究。我确实撰写了太多的会议论文,我是个非常快的写手,但或许对这个天赋有些开发过度。不过,我认为做政策研究面临的主要危险还不是时间的挤占,而在于价值观受到威胁。我们很容易被诱导,以为直接影响政策比只会撰写论文更重要,我在许多同仁身上见过这种案例。而一旦你走上那条路,一旦你开始觉得大卫·马尔福德(曾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美国驻印度大使等多个政商职位)比索洛更起作用,或者更喜欢巴结理想王国的财政部长,而非同迪克西特探讨理论,你或许就在研究中迷失了。可能很快你就会开始把“影响”当作动词来使用。幸运的是,尽管自己喜欢同政策议题打交道,我却从来没有太把政策制定者当回事。这种严肃态度的缺失偶尔会给我招来麻烦,例如,在有篇会议论文中关于法国人不失礼貌的插科打诨引来了与会法国官员的长篇抨击,或许也让我永远不可能坐上任何关键的政策职位。但那没什么,最终我宁可多写几篇好论文,而不是掌握实权。当然,在此要提醒政策界:这么说并不代表我一定会拒绝你们发出的邀约!遗憾对自己的人生与个性,我有许多感觉遗憾之处。可以说我的职业发展惊人得顺利,但在其他方面却远不是那么轻松写意。不过,本文的内容还是限于职业领域的遗憾。一个小遗憾是我从未参与真正严肃的实证研究工作。这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事实或者真实数据。图表之类较为轻松的实证分析,或许还加上一些回归分析,其实很对我的胃口。但对数据库做严肃的构建与透彻的分析,则似乎是我不会真正投入的事情。我感觉部分原因在于,我的许多理念不太容易做标准的计量检验。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我缺乏耐心和组织能力。每年我都承诺要尝试些真正的实证研究工作:下一年我真要做了!更大的一个遗憾是,虽然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评定把我列为优秀教师,我却没有带出一长串真正优秀的学生、能给老师增添光彩的后辈。我可以为这个失败找些理由:学生们通常更喜欢多讲方法、少提直觉的导师,我提出的少用数学、多用经济学的要求经常吓跑学生,等等。还有,或许我表现得太忙碌而分心,或许我的个人形象不够激发人心(稍微高几英寸就好了)……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可以做得更好,并将为此努力。总而言之,我还算幸运。一系列偶然事件把我引向与自己非常合拍的学术风格,其中势必有很大的运气因素。我在本文中试图对该风格做出定义和解释,这算是人生哲学吗?当然不是。我甚至不敢确定这算不算经济研究领域的哲学,因为对某位经济学家适用的风格未必适合他人。这些只是我做研究的方法,对我自己很适用。(本文摘自《克鲁格曼的经济学讲义》,保罗·克鲁格曼,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知名公共知识分子、畅销书作家,在投身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公共讨论,一直在《纽约时报》开设专栏,针砭美国时弊。)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程凯

概念

教育部:抽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列入今年工作要点

2月2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2019年的工作要点已经出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现代化2035和五年实施方案,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教育发展基础1.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目标任务:健全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优化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结构,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措施:推动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加强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监测,督促落实“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推动落实完善扩大教育社会投入政策。推动各地建立拨款、资助、收费“三位一体”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加强经费监管,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使用效益。2.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目标任务: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工作措施:推动各级人民政府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发放。研制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标任务: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工作措施: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研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力争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7%以上、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兆/秒)以上。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有序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建立数字化资源进校园监管机制。推动“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召开中国慕课大会。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动更多高校课程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上线。系统推进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建立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教材审查机制。工作措施:研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编好审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组织开展培训,做好宣传推广。全面落实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8—2022年)。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及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中小学教材审查工作细则。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使用全覆盖。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完成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编审和14个学科非统编教材审查工作。继续编好、审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研制党的领导进教材编写指南,推荐一批相关学科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教材,对中小学教材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全面体检。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和管理。研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导纲要。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研制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研究制定加强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意见。继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5.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目标任务:推动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措施: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研制《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意见》《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导目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6.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目标任务: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加强考核和督导评估。强化近视防控工作责任制。工作措施:研制《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和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研制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研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印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推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推广应用。7.大力加强劳动教育目标任务: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考核、评估和督导。工作措施: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8.强化家庭教育目标任务: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工作措施: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研究制定家长、学校指导手册。启动家庭教育法立法研究与家校共育共治机制实践试点。9.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目标任务:深化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措施:出台中小学招生入学2019年工作通知。制订推进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加强督查督办,加快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学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三、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10.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监管体系。工作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各地出台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完善小区配套园管理、公办园生均拨款制度与收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扶持、教师配备与待遇保障、规范监管等政策制度。开展小区配套园、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发挥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引导作用。继续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推进幼儿园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研制出台县域对普及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11.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目标任务: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完善综合控辍保学机制。工作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制订完善农村学校布局规划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标准。督促各地做好全面改薄收尾工作,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薄弱学校)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健全辍学高发区重点监测制度,实施精准控辍。依托寄宿制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12.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各省(区、市)全面建立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进一步降低。工作措施: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推动中西部省份提高普及水平。制订全国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最低标准,指导各省(区、市)建立生均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部署各地制订普通高中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组织开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专项督查。13.提升民族教育质量目标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缩小民族地区与全国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工作措施: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意见。支持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内涵发展,启动实施第二批援藏援疆万名名师支持计划,实施好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制订实施内地西藏班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内地民族班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培训。制订加强和改进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工作的意见。14.办好特殊教育目标任务:给残疾学生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工作措施: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根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底数,落实好“一人一案”。研制《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残疾人教育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制订国家通用盲文和手语量化评测方案,修订《汉语手指字母方案》等配套标准。15.坚决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稳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措施:高标准、严要求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聚焦最困难的深度贫困县,按“一县一策”原则制订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指导方案。加强教育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举办教育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稳步提升教育脱贫攻坚质量。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做好2018年直属高校定点扶贫考核工作。印发《教育部2019年对河北省青龙县、威县定点扶贫工作要点》。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召开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推进会,统筹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省部共建等工作,大力推进部省合建工作,引导和支持中西部高校增强“造血”功能。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继续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学生资助数据库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有效对接,全面推进困难学生精准资助。16.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语言资源科学保护目标任务: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语言资源科学保护力度。工作措施: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举办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继续开展县域普通话情况调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开展县域普通话基本普及验收工作。制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发布实施。完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大赛。拓展双边语言政策交流互鉴。四、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17.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目标任务:推动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着力破除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问题,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的各阶段、各环节、各方面。工作措施:深入开展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调查研究,分类推出评价改革相关举措,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改革融入“双一流”建设、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进一步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规范科研评价结果使用,进一步改革高校科技奖励工作。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制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18.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目标任务: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重点突破考试内容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措施: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要求。积极探索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积极探索在高职院校招生、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中参考使用高中综合素质档案,改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学生。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针对前期改革试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加强改革条件保障和宣传引导。19.深化管理方式改革目标任务: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工作措施: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情况评估,落实高校理事会等制度。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完善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落实《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的若干意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扩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范围。积极稳妥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制订落实中小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的文件。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研究制订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20.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目标任务:完善督导体制机制,加强督导评估队伍建设,推动督导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工作措施: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开展对省级人民政府2018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继续开展中西部教育发展监测评估。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稳妥推进专业评估,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深入发展。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21.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监督管理,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工作措施:推动各地加快出台民办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发布。22.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加强中央部门的政策联动和制度协同,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改善办学条件,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措施: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启动实施1+X证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23.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培育建设科技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落实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体育美育和国防教育。工作措施:研究制订《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开展本科专业三级认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认定一批质量文化建设示范校。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典型、基层教学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等。组织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研究制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研制《普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深化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办高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支持和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编写高水平、原创性教材。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深入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启动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支持开展关键领域博士人才培养专项工作。制订《关于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实施高校社科管理改革创新工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好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上好全国最大的一堂国情思政课和创新创业课。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精准就业创业服务。落实体育美育及国防教育相关文件要求。24.办好继续教育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措施:研究制订新时代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相关政策文件。推进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指导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关工作。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总结,推动开展国家资历框架研究。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放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教育。积极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深入实施。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活动。办好2019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25.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目标任务:做好科学立法工作,抓好执法关键环节,全面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加强普法教育。工作措施:研究起草学前教育法(草案),推动职业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修订工作。制订《未成年学生学校保护规定》。探索依法治理“校闹”机制,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学校依法办学法律服务与保障体制,推进教育系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推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制资源教师建设。充分发挥各地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作用,进一步做好法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印发《关于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启动全面依法治教实践区建设。制订《教育部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研究编制规范性文件清单。26.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目标任务:探索新时代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形成以河北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东北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为战略重点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工作措施:编制实施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分别研究制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推动海南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方案。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启动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27.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目标任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服务国家战略优先领域。做好公派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积极参与教育领域全球治理。工作措施:研究出台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有关文件,组织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学生流动、学历学位互认。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师资培训计划。继续办好“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充分发挥中外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平台作用。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修订,规范普通高中开设境外课程管理。研究出台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的支持政策,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学校。抓好来华留学质量规范的落实。推动授予“双一流”高校一定外事审批权。积极推动内地与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扩大大陆与台湾教育交流合作,为港澳台青年来内地(大陆)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会与便利。优化孔子学院全球布局,修改完善《孔子学院章程》,加快中方院长和教师职业化进程。推进高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推动“鲁班工坊”建设。深化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全球2030年教育议程实施和世界教育规则制订。培养和推送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提师道尊严28.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目标任务:严格贯彻执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深入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工作措施: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督促各地出台实施办法。研制出台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整治。开展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奖励工作。推动创作反映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招生考试弄虚作假等违反十项准则的行为。29.深化教师管理与教师教育改革目标任务:督促各省份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师编制等管理政策。深化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各环节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措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研制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的意见。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政策。研制符合基层实际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引进指导意见。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研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研制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研制出台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稳步推进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建设国家级“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选树一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典型和一批学校先进基层教学组织。遴选一批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30.营造教师安心、静心从教的环境目标任务:减少各类检查评估事项,让教师静心从教、潜心育人。工作措施:出台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的政策文件,明确地方责任,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教师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31.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目标任务:持续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教育氛围。工作措施: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要求。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政治巡视,在整改落实上发力。指导和推动直属高校党委对所属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推进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治工作。规范清理直属机关检查、验收、评估、评审等工作,强化纪律要求。整治师生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32.在教育系统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目标任务:切实增强教育干部队伍执政本领,把加强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和能力。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关于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奋进之笔”中心任务,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题培训。贯彻落实拟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司长风采项目”“处长奋进纪实档案”“厅长突破项目”“高校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把重大项目实施作为考察识别、考核评估和展示干部风采的平台。贯彻落实新时代直属机关、直属高校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实施办法,组织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33.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强化直属单位党建和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措施:把2019年作为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高校广泛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作为教育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自选动作。出台新时代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选优配强高校党政正职。研制深化直属单位综合改革的相关制度文件。会同中央组织部启动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研究制订高校党建工作标准。继续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持续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和研究生“双百”(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活动,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直属机关党支部“对标提升计划”。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健全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的建设。制订《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着力加强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3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目标任务: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继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工作措施:组织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和“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组织开展高职高专马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政课和部分文科类专业课教材专项调研。推动高校按要求配齐专职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直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生根。

新闻学硕士博士论文题目选题热点

一、选题热点公信力;网络媒体;新闻:公信力;网络媒体;新闻;受众;传统媒体;新闻媒体;党报;传媒;媒体;媒体公信力;虚假新闻;舆论监督;新闻报道;网络新闻;新闻传播;网络舆论;网络论坛;新闻工作者;网络;网民。新闻价值;新闻;受众:新闻价值;新闻;受众;新闻策划;新闻事实;新闻报道;党报;报纸标题;新闻定义;宣传价值;传统新闻价值观;典型报道;新闻价值理论;新闻照片;媒体审判;社会新闻;传媒业;接近性;新闻角度;新闻作品。二、选题方法论文选题标准众多,但核心的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 pass 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动物医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动物医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动物医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三、参考题目中美“一带一路”报道中介入资源的对比分析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研究我国突发事件数据新闻的报道研究沉浸式新闻的内容特征与观念转变研究大庆新闻媒体网站网络问政“使用与满足”研究胡政之新闻作品分析移动新闻客户端标题研究美国媒体对华报道偏差形成机理与影响研究关于《农村月嫂进城难》人物形象塑造的叙事策略分析《21世纪经济报道》和《DT财经》数据新闻对比研究美古解冻前后美国媒体对古巴的形象塑造我国主流新闻网站报道中的外卖小哥媒介形象研究我国新闻传播中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公共治理对策网络财经新闻对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费用和收入的影响研究非虚构写作中新闻专业主义建构的研究新闻业神话的“跨国旅行”:中国新闻界对水门事件的“集体记忆”(1978-2018)新媒体时代涉法新闻侵犯隐私权研究政治传播学视阈下我国军事科技报道研究《贵州日报》对多彩贵州的形象报道研究短视频新闻对大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效果分析“今贵州”手机新闻客户端内容生产研究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新闻框架视阈下的成就报道研究汶川灾后新闻报道中的政府形象建构研究融媒体时代省级媒体新闻APP研究留学议题的网络新闻报道框架分析21世纪《人民日报》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形象建构的研究都市报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研究算法新闻生产中的把关机制研究算法推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业态的重构媒介融合视域下党媒“两微一端”的话语框架新闻APP的信息传播溯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新闻叙事视域下《良友画报》的媒介镜像研究移动融合转型背景下的党报及主要报纸传播效果研究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平台传播内容研究区域发展视域下重庆地方发展报道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媒介新生态下《人民日报》奥运报道转变的原因与反思中美经济新闻态度资源对比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勘探门户新闻自动分类研究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电子竞技新闻翻译研究《体坛周报》关于2010-2018中国男子国足世界杯预选赛报道的框架分析从北京到里约:《体坛周报》三届奥运会新闻报道的话语研究框架理论下半岛网“一带一路”阿拉伯语新闻报道研究火灾事件中新闻媒体信息传播网络演化研究贵州党报环境新闻框架研究《数说贵州大扶贫》毕业作品阐述国内外VR新闻现状对比分析新加坡《叻报》的中华民俗观念研究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与运营策略分析CBA数据新闻报道应用分析对平昌冬奥会体育新闻图片报道的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腾讯足球报道策略研究我国媒体对国家级学生体育赛事报道的调研分析基于SVM模型优化的互联网新闻自动分类研究基于混合策略的新闻推荐系统设计与实现智媒体对新闻场景中的用户影响研究基于关怀伦理学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研究时政微视频的传播策略研究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人民日报》用典研究(2017-2018)媒介融合下《第一财经日报》的创新发展探析媒体融合背景下报业上市公司战略转型研究全国两会(2013-2018)评论舆论引导研究传统报业“中央厨房”运行概括及优化研究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现象研究十八大以来热点事件中《人民日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研究新华社网络视频新闻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网络涉医报道中医生形象的内容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新闻生产研究2018年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报道框架研究财新网“数字说”新闻叙事研究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华社“脱贫攻坚”报道研究大型体育赛事的国内数据新闻报道研究媒介即讯息视角下虚拟现实新闻研究省级党报践行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研究数据新闻交互设置研究《河南日报》与《大河报》疫情报道研究网络新闻报道中女司机的媒介形象塑造研究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出版融合发展研究《刍言报》研究《河南日报》精准扶贫报道研究《澎湃新闻》人物报道媒介形象建构研究《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研究(2000-2018)新浪网抑郁症报道的新闻话语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气候变化报道的发展研究手机端数据新闻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国际传播视角下的《联合早报》“中国制造2025”报道研究《人民日报》《纽约时报》(2001-2018)抑郁症报道对比研究产媒融合背景下县市级报社发展战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日报》瑶族报道研究(1978-2018)《湖北日报》三峡工程移民报道研究《广西日报》关于“广西精神”的报道研究(2011-2018)《人民日报》(2000-2018年)扶贫报道研究《人物》微信公众号封面人物报道研究《河池日报》网络问政研究新加坡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分析《申报》的社会服务研究(1932-1937)《抗战日报》的群众性研究《南方都市报》城市新移民的媒介形象研究(2017-2018)反转新闻的多因探求与双面效应《人民日报》融媒体平台十九大报道研究从传统到现代抗日战争时期《秦风日报》广告研究香港《大公报》国家记忆建构研究习近平新闻宣传重要论述研究新闻生产视域下的“中央厨房”研究聚合类新闻APP内容低俗化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南方人物周刊》“逝者”报道的叙事方式及其意图研究自媒体环境下政务新闻写作研究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研究虚拟现实场景新闻的时空再现及策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安全新闻流行度预测研究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关于“一带一路”新闻报道框架研究《临沂日报》精准扶贫报道研究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舆论的生成和引导研究当前国内农业媒体中农民话语表达现状与重构新华网“VR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当代英国主流报纸对中国抗日战争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赋权与融合:短视频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研究民国前期哈尔滨报刊研究(1912-1931)《人民日报》关于新疆报道分析(2014-2018)《新疆日报》精准扶贫报道研究(2014-2018)对2012-2017年《经济学人》我国体育报道的叙事学分析《海南日报》环岛赛报道中的区域形象建构研究《人民日报》残疾人体育赛事报道话语的建构与演变《良友》画报体育报道对城市现代性的想象和建构(1926-1945)合法性的建构与消解《中国体育报》2013-2017年青少年足球议题传播的演进状况分析《中国体育报》冬奥会报道研究(2002-2018)媒体融合背景下N报业传媒集团转型策略研究聚合类新闻APP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工智能环境下新闻生产流程重构研究家丑外扬:《时报》逃妻新闻研究(1927-1937)格式塔理论在体育新闻摄影中的应用研究抗战时期华中根据地新闻宣传工作研究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体育数据新闻可视化研究新世纪《内蒙古日报》教育新闻报道研究《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版的新闻叙事学研究基于主题词对比的标题党新闻识别与分析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个性化推荐内容研究新闻客户端场景化应用分析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消费者”角色的新特征研究《新京报》突发性新闻报道的叙事学研究新闻话语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VR新闻的发展研究娱乐新闻的叙事修辞探究当代印地语报刊新闻文体及标题语言特点研究荷赛奖年度作品的图像修辞研究《足球》报恒大报道的态度资源研究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报道评价体系主体性建构研究倾斜的“墓碑”:对五家媒体讣闻报道的社会性别研究评论标题的人际传播功能研究新闻策展的“对话”转向研究山西省级主流报纸环境报道研究平台型智能媒介测评及优化策略研究“中央厨房”模式下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发展研究新媒体时代假新闻的传播监管研究新闻资讯类APP的用户体验研究AI视域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研究公民新闻冲击下传统媒体应对策略研究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策略研究“众包新闻”生产模式的实践与发展研究新闻算法推送的伦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新媒体视域下动新闻的传播与发展研究民间人物报道复合叙事视角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新闻可读性提升研究《全民换电时代能否真的到来》创作分析田野调查法在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中的运用俄罗斯主流新闻网站“TASS.RU”中的中国形象研究(2012-2017)戊戌至五四中国报刊思想启蒙递嬗研究英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框架研究吸毒“90后”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编辑素养研究《读卖新闻》《朝日新闻》钓鱼岛报道的比较研究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获奖作品的新闻叙事特征研究新闻叙事学视域下网络舆论引导研究反转新闻的媒介伦理问题研究时政新闻的话语分析日本主流报纸“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话语分析基于安卓的稿件采编发系统研究设计与实现《齐鲁晚报》文艺副刊研究(1988-1995)镜头中的“她”:荷赛历届获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新闻影响力分析系统的分析与实现《辽宁日报》关于东北振兴的新闻报道研究西方报道中的孔子学院形象建构微信公众号的硬新闻写作研究国内VR新闻现状探究新世纪以来国内“慰安妇”报道研究《人民日报》养老新闻报道研究自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道德失范研究“后典型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楷模生产模式”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对外传播新闻话语分析媒体记忆视角下的后灾难报道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新闻评论话语分析《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议程设置研究聚合类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文本、语境和实践的虚假新闻话语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新闻热点发现系统设计与实现反转新闻中受众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新媒体平台“非虚构写作”的传播研究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暖新闻”研究财经类数据新闻生产机制研究《内蒙古日报》脱贫攻坚主题报道分析网络娱乐新闻的传播研究我国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研究解放战争时期《奋斗日报》(张垣版)新闻报道内容研究波兰主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报道比较研究政策执行中的新闻媒体功能研究《人民日报》“乡村振兴”重大主题报道内容研究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业务战略研究历时语境中藏语新闻传播的现象与发展研究融合用户微博兴趣挖掘与协同过滤的新闻推荐研究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报道对地方政府形象建构的分析智媒时代新闻媒体的价值理性研究中国主流媒体对大数据的报道图景新闻类型化问题初探重塑想象中的他者:《纽约时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媒体呈现和话语表征研究《内蒙古日报》新媒体平台那达慕文化的传播内容研究前传统媒体人微信公号新闻实践探究移动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内容研究腾讯新闻客户端的“信息茧房”效应研究HTML5动态新闻的传播效果研究新闻场域视野下的反转新闻研究算法分发机制下平台媒体对新闻业态重塑的反思研究中国虐童事件报道研究《人民日报》(1978—2017)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媒体融合环境下淮北日报社发展战略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盟市级党报微信公众号研究《内蒙古日报》牧区新闻报道研究(2009-2018年)媒介政策规制下的新闻短视频行业发展研究《民间读书会—蓬勃生长的民间力量》系列报道网络新闻中游戏研发人员的媒介形象构建研究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数据新闻研究跨文化报道的伦理抉择模式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新闻日志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人民日报》及其微信公众号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研究《内蒙古日报》微信公众号传播策略研究《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栏目叙事特征研究场域理论视野下纸媒微博的东北地区报道研究《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研究纸媒基于微信平台深度报道的多元价值研究《人民日报》(海外版)涉台言论研究(2008—2018)《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关系报道研究(2008年—2018年)《内蒙古日报》扶贫报道研究(2014年—2018年)《中国青年报》教育扶贫报道的框架研究(2008年-2017年)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新闻奖获奖通讯作品叙事分析基于心理过程的沉浸式新闻传播效果研究人民网可视化时政新闻研究特朗普执政后《纽约时报》官网涉华报道分析《人民日报》(1978-2018)蒙古族媒介形象分析范长江与斯诺夫妇对中国采访报道的比较研究中美调查性报道叙事性对比分析DZ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研究我国报纸媒体对于学前教育议题的报道研究HPV疫苗媒体报道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民工的媒介形象变迁《经济学人》科技新闻报道框架研究中美政治类数据新闻比较研究H5互动新闻游戏:《读有声报纸,赢湾区通行证》创作报告论人工智能与新闻从业者的共处关系《内蒙古晨报》融媒体转型策略研究《沉重的哮喘》创作报告中美媒体对杭州城市国际形象的呈现健康传播视阈下媒体对临终关怀报道的框架研究人民网和新浪网器官捐献报道的框架分析XT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新疆日报》改革开放30年与40年的新闻报道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乌鲁木齐晚报》新闻生产方式研究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分析《纽约时报》中国留学生媒介形象研究空间转移:抗战时期的“报纸下乡”运动研究(1937-1945)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社摄影部的改革研究《纽约时报》中国治国理政新思想报道分析(2012-2018)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2017.8-2018.8)《纽约时报》性侵事件报道的媒介形象及媒介伦理研究《印度时报》狂犬病报道研究印度媒体对中国经济报道分析王芸生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演变研究(1925-1949)专业媒体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在华外国报刊视野下的义和团从美国新闻媒体有关中美贸易争端报道论国家身份建构中国共产党早期(1921-1927)新闻宣传策略研究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英雄人物报道研究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新闻事业管理政策研究风险传播视阈下澎湃新闻对人工智能报道研究从网易《数读》看社会性别发展态势研究新京报“我们视频”短视频新闻发展策略研究新闻资讯产品个性化推送运营策略研究智媒时代新闻客户端人工编辑的价值回归《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研究虚拟现实(VR)新闻生产困境与对策《晨报》副刊与中国现代散文的生成《朝日新闻》“天声人语”专栏对二战的观念分析《华光日报》的抗战救亡动员(1938-1945)洪宪帝制事件中日本报纸舆论引导研究清末民初《大公报》政治立场的转变(1902-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