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代周刊(Time)杂志创立于1923年,隶属于美国时代华纳公司,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较为广泛,专注于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是国际读者了解全球新闻的窗口。分为美国主版、国际版、欧洲版、亚洲版及拉丁美洲版。立足美国,关注全球,将一周的新闻加以组织、分类、提供背景材料并进行分析解释。旗下知名品牌栏目:《时代》百人榜、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年度风云人物、封面人物等。二、财富(Fortune Magazine)杂志创立于1930年,隶属于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是美国一家主要刊登经济问题研究文章的国际知名商界杂志,专注于为工商企业界服务的金融半月刊。于1996年创刊《财富》中文版(FORTUNE China),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运营,致力于服务中国管理精英的商业杂志。实行编辑系统和经营系统两个独立并行且互不干扰的独特公司结构,编辑不考虑广告和赚钱,只按原则理念真实公正的报道和评价工商界人物与事件,有发生过坚持客观报道而牺牲巨大商业利益的事,甚至发表过严厉批评总公司的报道,但是相关人员并没有受到责难,在工商界有较大的权威及公信力。旗下知名品牌内容: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财富》论坛、年度商界人物榜等。三、福布斯(Forbes)杂志创立于1917年,隶属于美国福布斯公司,是美国一本半月刊商业杂志,专注于金融、工业、投资、营销等领域的原创文章,也涉及技术、通信、科学等其他领域内容。此外,也发行福布斯亚洲版、福布斯生活、福布斯女性杂志,《福布斯》中文版于2003年进入中国,现今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财经杂志之一。具有前瞻性强、不妥协精神、观点鲜明、反传统且不拘一格、简明扼要、影响市场的力量,报道内容立场偏向共和党保守派。旗下知名品牌内容:福布斯富豪榜、福布斯国家元首排行榜、福布斯中国潜力百强榜、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榜、全球名人百强榜等等。四、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创立于1843年,隶属于英国经济学人集团,是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时政周刊杂志之一,专注于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也有科技和艺术的相关报道。此外,《经济学人》杂志开设有美国、美洲、亚洲、欧洲、中东/非洲、英国、中国专栏。定位并非传统新闻媒体,关注于当下形势分析和未来趋势洞察,杂志所有文章不署名,立场鲜明,事实说话。读者定位多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在全球拥有辛格、默克尔、比尔盖茨、马云等众多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读者。旗下知名品牌内容:世界品牌500强、巨无霸指数等。五、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杂志创立于1930年,隶属于美国彭博资讯公司,是一本为中国商业精英量身定制的国际商业周刊,专注于研究美国商业和经济形势,对财经大事、金融趋势及科技应用等最新动向提供深入独到的见解。具有注重前瞻性、新闻性、深度和观点,用中国角度看世界,用国际视野看中国,利用彭博社全球团队提供富有洞见、趣味和原创的商业报道,服务于全球化新经济时代的读者。六、巴伦周刊(Barron's)杂志创立于1921年,隶属于美国莫多克新闻集团,是一本专业的财经周刊,专注于帮助美国专业机构和投资者把握金融市场发展方向,以准确的判断和透彻分析。旗下知名品牌内容:评选中国十大消费品牌。七、哈弗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杂志创立于1922年,隶属于美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哈弗商学院标志性杂志。专注于为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于2012年在大陆地区出版简体中文版。拥有资深的翻译和编辑团队,中文版中除了60%的英文原版内容,另外30%以上的内容采集了中国本土公司案例。八、FT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报刊创立于1888年,隶属于英国培生集团,后被日本日经新闻收购,是一家领先的全球性财经报纸,专注于为读者提供全球性的经济商业信息、经济分析和评论,拥有美国、英国、欧洲、亚洲四个印刷版本,其中70%的发行于英国之外的140多个国家,全球读者超百万,提供文章涉及商务、金融、经济等多个领域。旗下知名品牌内容:伦敦股票市场金融指数、世界500强榜单。九、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刊创立于1889年,隶属于美国道琼斯公司,2007年被美国新闻集团收购,是一家财经报道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哦,也是美国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专注于财经新闻的报道,其内容足以影响每日的国际经济活动,读者多为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此外,还有发行亚洲版、欧洲版和网络版,每天读者过千万。报道风格严肃,图片新闻较少,对题材选择非常谨慎。旗下知名品牌内容:最佳网站、全球视野、商业世界、波托马克观察等。十、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报刊创立于1851年,隶属于纽约时报公司,是一份全世界发行,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报纸,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版面风格古典严肃,社论由许多不同作者撰写,自由开放。很少首先报道一个事件,如果首先报道事件,则可靠性非常高,所以常被世界上其他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从经营到内容生产,包括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应该说都是报业的楷模。
近日,我院教授田轩及其合作者Jie Chen, Xunhua Su,Bin Xu题为《客户结构是否影响管理者风险激励?》(Does customer base structure influence managerial risk-taking incentives?)的论文被国际顶级金融学术期刊《金融经济学期刊》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正式接收,即将发表。该论文研究和分析了企业客户结构对管理者薪酬制定的影响,为公司治理及企业薪酬制定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对企业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文献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中,受制于道德风险,由于管理者与公司所有者自身面临的风险程度及目标不一致,会导致双方管理行为无法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为激励管理者更好地服务股东,在管理者薪酬的设计上,一方面需要使其与公司表现直接挂钩,另一方面则需要协调其对于公司风险的敏感度。就公司风险的具体内容而言,公司客户结构对公司营收及现金流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因而也直接决定了公司所面临的运营风险。当客户出现财务紧缩或破产时,来自客户端的压力转嫁给公司,从而对企业决策产生影响。公司股东通常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来调节风险,但企业管理者则由于无法分散风险而导致过度谨慎,倾向于低风险投资。在论文中,田轩及其合作者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扎实的数据分析,论证了企业客户结构与管理者薪酬风险激励程度的因果关系。田轩及其合作者指出,当企业客户比较集中时,管理者会因为过度风险规避而牺牲风险偏高、但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投资项目。而为了激励管理者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董事会往往会在薪酬中增加风险激励,使管理者能够接受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因此,客户类型的集中程度与管理者薪酬中的风险激励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且该调整在管理者表现出较强风险厌恶以及公司拥有较多投资机会等情况下,表现得越明显。田轩田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卓越青年科学家获得者,兼任深交所第一届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党外人士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和欧美同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司金融、企业创新、风险投资和并购重组,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和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等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并明确“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从国家重大需求出发,以科学理论分析为重点,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传染和预警进行了理论研究。团队成员宫晓莉、熊熊、张维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研究成果,相继在期刊《金融研究》《管理世界》发表论文。宫晓莉,熊熊波动溢出网络视角的金融风险传染研究[J],金融研究,2020,(5):39-58摘要: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宫晓莉,熊熊,张维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度量与外溢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8):65-82摘要:为研究系统性风险在金融系统内的传染情况,本文首先根据金融机构间相互关联的信息溢出效应,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对我国上市金融机构建立信息溢出网络,甄别出金融网络风险传染中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考虑到金融资产收益率的随机波动特性,以及金融变量间的动态相关性,计算了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测度指标条件风险价值和边际期望损失,以研究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特征。并从宏观经济层面(同业拆借利率和通胀率水平)、公司层面(杠杆水平和盈利能力)以及网络关联程度层面考察了系统性风险外溢因子的驱动因素。进而,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考察风险外溢因子驱动因素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程度,并使用Logit模型对系统性危机状况进行预警。实证研究采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公司的上市金融机构市场数据展开,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传染中的影响力要大于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系统性风险上升时期反而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我国银行业和非银行业与整体金融系统的违约风险相关性较高,非银行机构对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对系统性风险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通货膨胀水平和债务杠杆水平会明显地助长系统性风险的外溢。银行同业拆借成本和金融机构盈利能力负作用于系统性风险外溢指标。金融机构间信息溢出网络紧密度增加会推高整体系统性风险水平。为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安全,宏观审慎风险防范机制应考虑“太关联而不能倒”的监管理念,加大对民营银行、中小型银行的支持力度,进行差异化监管。同时,所选取指标为构建宏观审慎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简介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团队负责人张维教授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下的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作为起始标志。团队根据金融市场的构成特点,选择了从复杂系统的视角来认知金融体系的运行和风险规律,从基础的金融工程、到金融系统工程、再到计算实验金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FinTech)、金融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量化投资,始终秉承“技术+金融”的交叉学科思想和学术价值观,以“瞄准国际金融学术研究前沿,服务中国金融发展重大需求”为宗旨展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团队目前围绕数字技术下的微观金融运行规律及其风险管理开展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以及天津市和企业委托的多项研究项目,近五年在JEBO、JEDC、《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相关领域高水平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团队还翻译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实物期权专著,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计算实验金融专著《计算实验金融研究》;团队(合作)提出的关于引导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应对新冠疫情有序复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分别得到了中央和天津市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团队依托计算实验金融平台在产品研发、风险控制方面的技术成果,在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泰君安等在内的多家重要金融机构得到应用。信息来源 / 熊 熊图文编辑 / 刘 洋责任编辑 / 李 庚
Modern Law Research《当代法律研究》Print ISSN:2692-3122Online ISSN:2692-3130征稿主题:法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出刊日期:每月10日投稿邮箱:mlr_author@163.com02Art & Design Research《艺术设计研究》Print ISSN:2692-3165Online ISSN:2692-3173征稿主题:艺术、音乐、舞蹈、建筑、 设计、艺术理论、艺术实践出刊日期:每月15日投稿邮箱:adr_author@163.com03Economics & Management Review《经济管理评论》Print ISSN:2692-3211Online ISSN:2692-322X征稿主题: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出刊日期:每月20日投稿邮箱:emr_author@163.com04Communication & Ecation Review《传播与教育评论》Print ISSN:2689-9752Online ISSN:2689-9760征稿主题:传播、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等出刊日期:每月28日投稿邮箱:cer_author@163.com征稿函梅森出版集团期刊Call for Papers尊敬的老师:您好!《当代法律研究》《艺术设计研究》《经济管理评论》《传播与教育评论》是由美国出版公司 MASON PUBLISH GROUP 创刊出版的四本学术期刊,现面向广大学者进行征稿。期刊学术委员会与编辑队伍均由国内 985、211 高校的教授和博士组成。官方网址:www.masonpublish.org征稿对象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和师生均可投稿。作者级别不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高校老师均可投稿。投稿须知1. 论文投稿时间不限,全年接受投稿。2. 单篇论文版面费为 2400 元人民币。如果两人拼团或者单个作者发 2 篇文章费用可以减半,即 1200 元人民币/篇。本刊可提供国际发票 INVOICE 和国内公司发票,均可用于报销。3. 欢迎作者介绍其他老师、学生来我刊发表论文,如果再介绍多人,您可以成为我们的执行编辑或合伙人,享受更多优惠待遇。论文格式及提交说明1. 作者需提供论文英文版,文章字数以 3000-6000 字为宜,如果没有英文版,可先投中文版论文,中文论文 3000-8000 字左右为宜。待审稿合格后,作者可以再翻译成英文投稿。如果需要翻译润色服务,我们按照 1000 元/篇的价格收取。选择翻译服务后,作者可以直接提交中文稿,后期排版校对由期刊社负责。2. 邮件主题“作者姓名+论文标题”。3. 请务必在邮件或论文正文部分注明作者姓名(包括通讯作者)、通讯地址、电子邮件、电话等个人信息。4. 论文格式请参考附件一(见文末链接)。常见问题解答Q: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多少?能被检索吗?-由于刚刚创刊,所以还没有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要在出刊两年后,提交给相关机构认定,但是我们会借助各种数据库和学术社交网络来提升影响因子。每篇文章会有一个独立的 DOI,用于提升单篇文章的引用率。Q:期刊提供纸质版/实体刊物吗?-由于期刊在国外出版,在国外印刷成本过高以及邮寄耗时耗力,我们会在国内以印刷邮寄的方式给作者纸质版,每篇文章可以提供两本样刊。如果一篇文章有 2 个以上作者,会按照每位作者一本样刊的原则提供。我们也可以提供单篇论文的 PDF 版本和期刊整本的 PDF 版本,作者可在期刊官网上开放获取论文。Q:请问审稿周期有多久?-我刊将对论文的形式、要素、学术基础等进行初步审查,决定是否将其提交到责编、专家审稿环节。此环节正常约需要 3-5 个工作日。稿件编审期间编辑部如收到非投稿作者对论文署名、内容等的异议,将暂停处理直至争端妥善解决。Q:请问投稿后多久能见刊?以上四本期刊均为月刊,如果在作者紧密配合的情况下可以当月见刊。在不影响期刊出版进程的情况下,作者可以随时撤稿,撤稿后会退回所交版面费。Q:请问杂志一期有几篇文章?-每期大概 5-15 篇左右文章。Q:知网是否能搜索?-已经和知网联系好,出版一年后可以提交申请,由中国知网 CNKI Scholar检索收录。Q:期刊属于什么级别?-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本刊在多数高校被认做普通刊物,和国内普刊一样,但是部分学校也会认定为核心期刊,或者给与奖励,有些学校会被当做特殊论文,在评职称晋升时需要学术委员会认定其水平。(教师需要联系学校科研处或人事处询问,研究生要去咨询研究生院。)Q:必须要提交英文版吗?由于本刊是由美国出版社在国外刊登,因此最终必须是英文版见刊。考虑到各位作者的需求,尔雅讲堂提供全文翻译、润色等服务,目前按照 1000 元/篇收费,如果文章篇幅过长或者难度过大,可能会酌情增加。Q:半价是指 2 个人同时报名发表吗?-不需要同时报名,可以自己先发表,以后推荐朋友后,我们会退还以前的一部分版面费。推荐的朋友也可以享受半价优惠。如果单篇文章有两个作者,也是一样按篇收费,不是按人收费。所以,2 人半价是指两篇文章。Q:如果自己发表两篇论文可以算团购吗?-可以的,我们设置团购的目的是广泛征稿,扩大期刊影响力。所以单个作者可以同时发表 2 篇论文(可以在不同的刊期),但是需要一次性支付。Q:评奖学金可以加分吗?-评奖学金按照个人学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及奖学金评定细则加分,具体可以咨询辅导员和学院的书记。Q:是否可以挂项目号用于结题?-可以挂项目号,项目名称应采取英文格式,但是有特殊需求也可以用中文。外刊论文一般都可以用于项目结题。Q:对于保研考博是否有用?-肯定是有用的。对于博士审核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成为许多高校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条件之一。如北京、南京某些大学还规定,如果有英文发表论文,可以免考英语。对于保研,有一篇外刊论文会极大提升你在面试阶段和材料提交阶段的竞争力。因为外刊论文证明了你的英文写作能力,而英文写作能力是研究生阶段非常重要的能力。Q:这个外刊论文只是相当于一篇普刊论文,感觉没有什么用?第一,如果你有英文论文,写在项目申报书里和进行职称评审时,肯定比只有中文论文有优势,能够证明你的学术能力。第二,论文要进检索库需要时间积淀,假以时日我们的刊物进入了各类检索,那单篇论文就会身价倍增。我们计划运用各种国际学术社交网站提升论文的传播范围和刊物的影响因子。第三,通过英文论文写作,可以让你解锁新技能,提升学术写作能力,会提升你的自信心。也为你后期去投稿给其他更高级别的英文刊物打下基础。第四,目前国内学术评价体系都在改革,很多学校开始推行“代表作”制,说不定你的学校什么时候就改了,如果你有一篇英文论文,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可以作为代表作提交学术委员会评审,我相信会为你加分不少。欢迎加入同一个学术命运共同体!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尔雅老师
金融是以货币本身为经营标的,目的是通过货币融通使货币增值的经济活动,包括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投资和以投资银行为中心的直接投资两种形式。相对于经济,金融学只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领域中的金融方面进行研究。一、选题:选题是关键一步。从以往经验看,研究生自己选题往往不大好。为此,论文选题要多与导师交流。最佳方式,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导师的研究专长和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一个既有新意又具有操作性的选题。(一)从权威期刊中找选题:推荐的中文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国际金融研究》等近3年发表的金融类文章。推荐的英文期刊:请搜索经济类金融类top期刊,查看近10年的文章。搜索渠道: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62804(中外文献都可查询,收录了18000 多种中文期刊的 7100多万篇论文,以及 38000 多个学术会议的 200 多万篇会议论文。外文期刊、会议5600多万篇)(二)从官网等渠道找选题搜索权威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举办的会议信息,找到选题方向。目前,中文经济类《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的公众号都比较活跃,会推送各种文章以及会议信息。要关注学术会议信息,特别是入选论文的题目,很有借鉴。(三)搜索与关注以下会议和文章信息1.搜索经济学年会、金融学年会等知名学会的议题和研究方向。关注美国的AEA、AFA等顶级会议的会议论文。2.从财经新闻以及研究报告上找选题。如经济观察报、财新网、FT中文网、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等。那么,什么样的选题是一个可以做的题目呢?以下是一个容易做论文(但不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的思路:(1)要选择小的题目。小题大做、深做。比如,《定向支持政策能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吗?——基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政策的研究》,《互联网金融、存款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而《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就不是特别好的选题,因为这些选题太大。(2)选择能够获得数据的题目。比如《金融科技****》。这个题目能不能获得数据,需要先确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3)选择X对Y的影响研究题目。这里,X和Y都需要能够测度的。例如《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可能就不是很好的题目。这里,X与Y的可度量性可能存在问题。二、阅读文献建议每周精读1篇论文,学习高手遣词造句、逻辑关系、段落组织、研究设计、数据处理等“八股文”规范。有一定积累之后(20篇),才会对论文写作有一定感觉。有些导师会组织“金融文献读书会”和小型seminar,导师带着精读,边读边交流,效果会更好。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收集数据关于如何收集数据,有以下几个去处。(一)学校购买的专业数据库:去学校图书馆找数据库,这是最有效的。财经类院校在这方面有比较优势,关于财经类的数据库较多。推荐:RESSET、Wind、Choice、CSMAR、EIU CountryData、CEIC、BVD-Bankscope、DataStream等。(二)公开可得数据库:四、处理数据(一)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做好研究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数据清洗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计量或模型模拟需要的数据。数据清洗时,尽量不要剔除观测值,尽量保存好原始数据。在做数据清洗时,建议利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清洗。这是STATA最常用的命令及其用途:Drop(keep)——剔除(保留)变量或观测值gen/replace——生成/修改变量rename——修改变量名label——对变量赋标签值sort /gsort——对变量的观测值进行排序order——对变量在内存中的顺序进行排序merge——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合并(横向合并)append——对同一数据源不同子样本进行合并(纵向合并)(二) 数据统计了解你的数据非常重要。数据是错的,论文必然是错的。在做研究之前,需要大家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数据频率怎么样?有无缺失值?有无异常值?变量的范围在哪里?数据样本量有多大?数据单位是多少?建议利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统计:sum——最常用的描述性统计表格tabstat——可以得到各个变量的分位数情况describe——得到每个变量的信息codebook——对变量的内部信息进行详查table——得到频率表twoway scatter/twoway line——得到散点图winsor——去除异常值nmissing——查找缺失值个数ipolate——插值五、掌握学习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计量分析方法占据主导地位。以数据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是经济学研究精确化的重要标志,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更是如此。对于研究生来说,系统学习计量经济学及在金融与经济研究上的应用,并较熟练使用统计软件,以及运用模型撰写学术论文是必备的科研能力。磨刀不误砍柴工。论文选题、文献梳理、数据整理和工具学习是写好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希望大家重视论文写作前的关键一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日积月累,必有所获!预祝大家研究顺利、学术开心!(注:本文综合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本号删除)
直到2020年11月,全球经济形势仍不明朗,海外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持续蔓延,未见明显好转迹象。在全球经济收缩的大环境下,2020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集体下滑,海外业务也受到较大冲击。银行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与交行净利润分别为1078.12亿、1389.39亿、1497.96亿、1091.90亿与365.05亿元,较去年上半年依次同比下跌11.22%、10.77%、11.40%、10.8%和14.61%。在各大行净利润大幅衰退的情况下,海外业务整体受打击尤为严重。海外业务方面,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海外利润总额分别为253.59亿、25.87亿、127.68亿、28.1亿与33.04亿元,同比下降22.81%、56.29%、4.4%、32.89%及7.19%。不过在海外业务中,跨境人民币业务抵御风险能力相对强劲。工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25000亿元,同比仅下降0.79%;农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8865.6亿元,同比增长41.9%。银行海外业务复苏困难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与投资大幅萎缩,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实体经济低迷与金融风险叠加共振。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综合银行半年度报告来看,近期没有数据显示银行海外业务有扩增的趋势。在上半年净利润超10%的收缩幅度下,上述大行利润总额也急剧下滑。2020年上半年,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比依次下跌15.04%、11.72%、9.5%、9.12%与18.38%。但与利润总额下滑相比,大行境外利润总额下降得更为明显。今年上半年,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与交行境外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22.81%、56.29%、4.4%、32.89%与7.19%。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赵雪情表示,在需求和供给两端都大幅衰退,风险大幅攀升的情况下,银行海外业务自然会受到一定冲击。在赵雪情看来,与实体经济相同,银行今年的海外金融业务相对艰难。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表现的欠佳,今年叠加疫情,使得世界经济陷入继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的深度衰退。在需求和供给两端都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银行海外业务自然受到一定冲击,今年的风险大幅攀升。“首先是疫情带给实体和金融领域的冲击,因为中资银行这几年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业务和机构遍布全球,其中不乏很多地区因疫情影响经济恶化。商业银行在保证海外人员的安全性与海外经营的连续性上,面临着新挑战。”她说,“其次是国别风险的不断攀升,在疫情冲击引发的经济衰退下,很多国家原有的结构性问题会更加凸显出来,进一步加大银行的国别海外经营风险。”比如,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疫情之前本身国际收支已经处于不断恶化的过程。如今再受疫情冲击,大量的财政支持与进一步降息等货币政策,使其原有问题进一步激化。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增加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整体违约风险,或凸显其债务问题,由此银行不得不面临海外经营的特定国别风险。除了上述风险,赵雪情认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负利率及低利率下,信贷等银行传统业务的净息差受到了很大冲击。“在低利率环境下,全球央行都在大量释放流动性,而流动性泛滥造成的市场波动较以往更加剧烈。因为有些商业银行在海外经营存在外汇风险敞口,大幅度的金融市场动荡可能引发汇率及流动性风险。”她表示。外汇风险敞口,即外汇资产(或负债)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出现增值和减值,这种增值和减值可能自然抵消,也可能被某种措施人为冲销。而未被冲销的外汇资产(或负债)就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中,形成了汇率风险敞口。一位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说,在此前全球大规模的封锁措施下,全球上半年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迫使主要经济体采取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政策,这对银行海外业务打击较大。“上述这些不利影响在短期内并不会结束,可以预见到的是,至少到今年下半年,海外业务的整体恢复依旧很难。”上述分析师说,“在国内已经逐步好转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银行的海外业务目前表现既不复苏,也不强劲。海外业务面临着太多的外部风险,其表现更多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地缘政治等。”随着欧美新冠肺炎疫情的再度恶化,主要经济体纷纷步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区间。目前全球已经有5家央行(瑞典央行、丹麦央行、瑞士央行、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即使一向对负利率持绝对谨慎态度的英格兰央行,也在此前试探性地询问其国内银行是否经得起负利率。陈卫东认为,在全球经济表现不佳、利差收窄、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提高银行海外业务的韧性,需加强其结构调整。他进一步指出,从总体格局看,如果银行的全球机构、资产分布合理,则可以实现业务、收益互补,有利于提高海外业务抗风险能力。但从在单一市场看,我国银行的海外机构业务功能较为单一,业务量较小,竞争力有待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对强劲即使在全球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四大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却韧性十足,抵抗住了风险冲击。赵雪情表示,当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时,为了更好适应当前环境,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在提高,从而促使其调整地域及产品结构。4月以来,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利差叠加汇率相对强势的趋势,使得企业持有人民币意愿增强,由此促进海外业务的发展。今年,不管是外贸企业,还是大量有国际往来的企业都更倾向于使用本币,人民币业务量由此在今年上半年稳定增长。自6月初以来,人民币汇率震荡走高,开启走强模式。截至10月末,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在岸人民币汇率上涨约7%,离岸人民币汇率上涨超过5300个基点。在清算业务方面,中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集团跨境人民币清算量约229.40万亿元,同比增长7.86%,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建行、农行与交行也在风险中逆行,努力减轻全球经济低迷对人民币业务造成的打击。根据半年报,上半年建行境内分行国际结算量约为37400亿元,同比增长7.3%; 办理国际贸易融资(含国内证项下融资)业务约为5411.08亿元,同比增长 32.2%。农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约达9000亿元,同比上升41.9%。交行在报告期内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0824.73亿元,同比增长8.61%。工行在上半年经济下行的重压下,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约为25000亿元,同比仅下降0.79%,国际结算量约为100897.6亿元,同比下降14.36%;其中境外机构国际结算办理约达40207.25亿元,占总国际结算比39.85%,同比下滑7.33%。“目前外汇市场风险加大,我国企业更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是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陈卫东说,“但是否使用人民币,还取决于两方谈判,或者说取决于我国企业的定价权。”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带一路”等多边及区域经济组织的框架下,五大国有银行的海外业务进一步驱动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行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中行共拥有558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行半年报也指出,上半年办理“走出去”业务约为1282.69亿元,其中涉及“一带一路”的业务约为30.01亿元。赵雪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等区域一体化之间互为影响,相互促进。“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说,如果中国跟‘一带一路’的某个国家间都使用双边本币,自然会比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带来的交易成本低。虽然单笔交易可能规模较小,但如果把整个经济投资往来全部算上的话,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她说。“再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现行的开放进程中,区域内的国家以人民币进行发债或投资,能够促使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一个良性的周边循环。”她补充说,“由此也可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度,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有更多的去渠道去融资。”但人民币国际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华泰证券在宏观研究《美元汇率分析框架及前景展望》中指出(下称《报告》),虽然全球央行“去美元化”进程加快,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联储贸易加权的广义美元指数始终围绕中枢波动,美元虽有周期,但币值基本稳定。《报告》认为,美国仍是全球经济第一强国,美元信用仍有较强支撑,美元在国际贸易、国际借贷、外汇交易等领域仍占据绝对主导。观之国际,世界主要经济体依旧深陷紧缩状态:美国经济大幅下滑,欧洲陷入持续衰退,日本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而新兴经济体多国或将陷入债务困境。危机和契机面对全球经济如此“灰色”的基调,国际基金组织(IMF)也一次次地调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下滑4.4%,中国则有1.9%的增幅,后者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5月14日,决策层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虽然是内循环为主,但同时也要求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更多要求促进与保证高质量的开放结构。”赵雪情表示,“未来中资银行肯定是随着中资企业实体经济的方向更多地倾斜与发力。如中资企业将可能更多地向东盟与“一带一路”这些地区发展,而银行海外业务的结构由此会发生相应调整。”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金融市场现存的风险实为危机里的机遇,而契机主要在调整地域结构与产品结构方面。当市场剧烈波动时,银行对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在相应提高,套期保值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将被投以更多关注,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全球大环境。21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胡天姣〖 21世纪经济报道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直到2020年11月,全球经济形势仍不明朗,海外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持续蔓延,未见明显好转迹象。在全球经济收缩的大环境下,2020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集体下滑,海外业务也受到较大冲击。银行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与交行净利润分别为1078.12亿、1389.39亿、1497.96亿、1091.90亿与365.05亿元,较去年上半年依次同比下跌11.22%、10.77%、11.40%、10.8%和14.61%。在各大行净利润大幅衰退的情况下,海外业务整体受打击尤为严重。海外业务方面,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海外利润总额分别为253.59亿、25.87亿、127.68亿、28.1亿、与33.04亿元,同比下降22.81%、56.29%、4.4%、32.89%及7.19%。不过在海外业务中,跨境人民币业务抵御风险能力相对强劲。工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25000亿元,同比仅下降0.79%;农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8865.6亿元,同比增长41.9%。银行海外业务复苏困难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与投资大幅萎缩,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实体经济低迷与金融风险叠加共振。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综合银行半年度报告来看,近期没有数据显示银行海外业务有扩增的趋势。在上半年净利润超10%的收缩幅度下,上述大行利润总额也急剧下滑。2020年上半年,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比依次下跌15.04%、11.72%、9.5%、9.12%与18.38%。但与利润总额下滑相比,大行境外利润总额下降得更为明显。今年上半年,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与交行境外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22.81%、56.29%、4.4%、32.89%与7.19%。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雪情表示,在需求和供给两端都大幅衰退,风险大幅攀升的情况下,银行海外业务自然会受到一定冲击。在赵雪情看来,与实体经济相同,银行今年的海外金融业务相对艰难。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表现的欠佳,今年叠加疫情,使得世界经济陷入继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的深度衰退。在需求和供给两端都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银行海外业务自然受到一定冲击,今年的风险大幅攀升。“首先是疫情带给实体和金融领域的冲击,因为中资银行这几年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业务和机构遍布全球,其中不乏很多地区因疫情影响经济恶化。商业银行在保证海外人员的安全性与海外经营的连续性上,面临着新挑战。”她说,“其次是国别风险的不断攀升,在疫情冲击引发的经济衰退下,很多国家原有的结构性问题会更加凸显出来,进一步加大银行的国别海外经营风险。”比如,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疫情之前本身国际收支已经处于不断恶化的过程。如今再受疫情冲击,大量的财政支持与进一步降息等货币政策,使其原有问题进一步激化。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增加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整体违约风险,或凸显其债务问题,由此银行不得不面临海外经营的特定国别风险。除了上述风险,赵雪情认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负利率及低利率下,信贷等银行传统业务的净息差受到了很大冲击。“在低利率环境下,全球央行都在大量释放流动性,而流动性泛滥造成的市场波动较以往更加剧烈。因为有些商业银行在海外经营存在外汇风险敞口,大幅度的金融市场动荡可能引发汇率及流动性风险。”她表示。外汇风险敞口,即外汇资产(或负债)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出现增值和减值,这种增值和减值可能自然抵消,也可能被某种措施人为冲销。而未被冲销的外汇资产 (或负债)就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中,形成了汇率风险敞口。一位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说,在此前全球大规模的封锁措施下,全球上半年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迫使主要经济体采取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政策,这对银行海外业务打击较大。“上述这些不利影响在短期内并不会结束,可以预见到的是,至少到今年下半年,海外业务的整体恢复依旧很难。”上述分析师说,“在国内已经逐步好转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银行的海外业务目前表现既不复苏,也不强劲。海外业务面临着太多的外部风险,其表现更多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地缘政治等。”随着欧美新冠肺炎疫情的再度恶化,主要经济体纷纷步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区间。目前全球已经有5家央行(瑞典央行、丹麦央行、瑞士央行、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即使一向对负利率持绝对谨慎态度的英格兰央行,也在此前试探性的询问其国内银行是否经得起负利率。陈卫东认为,在全球经济表现不佳、利差收窄、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提高银行海外业务的韧性,需加强其结构调整。他进一步指出,从总体格局看,如果银行的全球机构、资产分布合理,则可以实现业务、收益互补,有利于提高海外业务抗风险能力。但从在单一市场看,我国银行的海外机构业务功能较为单一,业务量较小,竞争力有待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对强劲即使在全球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四大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却韧性十足,抵抗住了风险冲击。赵雪情表示,当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时,为了更好适应当前环境,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在提高,从而促使其调整地域及产品结构。4月以来,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利差叠加汇率相对强势的趋势,使得企业持有人民币意愿增强,由此促进海外业务的发展。今年,不管是外贸企业,还是大量有国际往来的企业都更倾向于使用本币,人民币业务量由此在今年上半年稳定增长。自6月初以来,人民币汇率震荡走高,开启走强模式。截至10月末,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在岸人民币汇率上涨约7%,离岸人民币汇率上涨超过5300个基点。在清算业务方面,中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集团跨境人民币清算量约229.40万亿元,同比增长7.86%,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建行、农行与交行也在风险中逆行,努力减轻全球经济低迷对人民币业务造成的打击。根据半年报,上半年建行境内分行国际结算量约为37400亿元,同比增长7.3%; 办理国际贸易融资(含国内证项下融资)业务约为5411.08亿元,同比增长 32.2%。农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约达9000亿元,同比上升 41.9%。交行在报告期内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0824.73亿元,同比增长8.61% 。工行在上半年经济下行的重压下,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约为25000亿元,同比仅下降0.79%,国际结算量约为100897.6亿元,同比下降14.36%;其中境外机构国际结算办理约达40207.25亿元,占总国际结算比39.85%,同比下滑7.33%。“目前外汇市场风险加大,我国企业更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是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陈卫东说,“但是否使用人民币,还取决于两方谈判,或者说取决于我国企业的定价权。”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带一路”等多边及区域经济组织的框架下,四大国有银行的海外业务进一步驱动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行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中行共拥有558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行半年报也指出,上半年办理“走出去”业务约为1282.69亿元,其中涉及“一带一路”的业务约为30.01亿元。赵雪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等区域一体化之间互为影响,相互促进。“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说,如果中国跟‘一带一路’的某个国家间都使用双边本币,自然会比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带来的交易成本低。虽然单笔交易可能规模较小,但如果把整个经济投资往来全部算上的话,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她说。“再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现行的开放进程中,区域内的国家以人民币进行发债或投资,能够促使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一个良性的周边循环。”她补充说,“由此也可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度,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有更多的去渠道去融资。”但人民币国际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华泰证券在宏观研究《美元汇率分析框架及前景展望》中指出(下称《报告》),虽然全球央行“去美元化”进程加快,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联储贸易加权的广义美元指数始终围绕中枢波动,美元虽有周期,但币值基本稳定。《报告》认为,美国仍是全球经济第一强国,美元信用仍有较强支撑,美元在国际贸易、国际借贷、外汇交易等领域仍占据绝对主导。观之国际,世界主要经济体依旧深陷紧缩状态:美国经济大幅下滑,欧洲陷入持续衰退,日本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而新兴经济体多国或将陷入债务困境。危机和契机面对全球经济如此“灰色”的基调,国际基金组织(IMF)也一次次地调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下滑4.4%,中国则有1.9%的增幅,后者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5月14日,决策层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也要求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更多要求促进与保证高质量的开放结构。”赵雪情表示,“未来中资银行肯定是随着中资企业实体经济的方向更多的倾斜与发力。如中资企业将可能更多的向东盟与一带一路这些地区发展,而银行海外业务的结构由此会发生相应调整。”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金融市场现存的风险实为危机里的机遇,而契机主要在调整地域结构与产品结构方面。当市场剧烈波动时,银行对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在相应提高,套期保值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将被投以更多关注,以更好的适应当前全球大环境。(本文摘自《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0)》,该报告已经于2020年11月10日-11日召开的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对外发布。)(作者:胡天姣 编辑:马春园)
中国科大院系介绍管理学院学院概况学院成立于1995年6月,执行院长余玉刚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院使命创造管理思想与工具培养管理英才与领袖发展愿景创一流成果服务中国育一流人才建设中国发展目标努力创造体现国际水平、中国情景、国家需求的一流成果,致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的管理领袖和管理精英,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被评为A-统计学被评为A-中国科大是全国唯一一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两个学科同时排名全国前十位的大学。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单位2015年2月,管理学院正式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成为中国大陆第10家通过AACSB认证的单位,同时也是全球首家按照AACSB最新标准获得国际认证的单位。AACSB是世界上拥有会员最多、历史最为悠久、认证内容最全面的商学院联合机构,目前,全世界不到5%的商学院取得了这项精英认证,AACSB认证代表了商学院教育机构的最高荣誉。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国际认证单位2016年3月,管理学院通过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国际认证。AMBA(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与AACSB(美国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一起被公认为全球商学教育三大权威国际认证体系。目前,中国科大管理学院是国内第五家同时通过AACSB和AMBA认证的单位,标志着其在国际化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中国科大管理学院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建立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2019年3月12日,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一行调研国际金融研究院。2019年4月12日,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一行赴国际金融研究院调研。2016年11月,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正式开建,以金融、大数据、国际化与学科交叉为抓手,汇聚一流师资,引进前沿金融创新理念,培育高端金融人才,建设金融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国内金融顶级智库,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金融研究院。联合共建全球商业与金融创新研究所2016年11月,管理学院与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签订USTC-UW全球商业与金融创新研究所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本科生“3+1+1”联合培养等项目,共同推进人才引进,团队建设,教师培养,研究生培养的合作与交流。2019年3月24日,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等一行,参观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与福斯特商学院院长会面,并与研究所的师生见面交流。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一百余项,其中:学院创新研究群体是黄河以南第一家商学院创新研究群体,承担了管理学部全国第二个基金委重大项目,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连续4年居全国商学院第一位学院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在全国商学院中处于第一梯队学院《基于供应链创新的决策问题研究》项目成果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学院《基于供应链创新的决策问题研究》的项目成果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次共有43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中管理学领域获一等奖的项目有2项。《分布式决策环境下的数据包络分析理论与方法》项目荣获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年2月23日上午,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会议颁发了2016年度、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我院《分布式决策环境下的数据包络分析理论与方法》项目荣获2017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首届嘉庚论坛在中国科大举办2018年9月20日至21日,首届嘉庚论坛在中国科大举办。本次论坛以“交流·融合·创新”为主题,主要围绕“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一轮历史交汇期下的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两个议题,侧重突出原始创新,通过学术交流和跨领域对话研讨科技经济融合,促进“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发展。百余位科技界、金融界和产业界的院士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出席此次论坛,科学家、金融专家等作主旨报告,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智库揭牌。中国科大智慧医疗管理研究中心成立2019年1月15日,中国科大智慧医疗管理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仪式在学校举行。中心基于医疗大数据展开智慧医疗相关研究,设有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实行学术导师和业界导师双导师管理,研究涉及医疗、药学、护理、医技、健康管理等方面,致力于促进新技术在医疗系统的应用和提升医院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国际金融研究院硅谷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中心在硅谷成立2018年4月3日,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硅谷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在美国硅谷科技大学举行。中心成立将积极对接硅谷知名公司管理者及高校人才资源,整合硅谷科技金融资源,挖掘创新创业项目,为人才引进、企业家考察、学生游学访问等提供免费支持,为母校及合肥市、安徽省的发展做贡献。师资力量中国科大管理学院是中国商学院中著名的人才高地,高水平师资人才密度极大,已形成一支以50岁以下教授为主体,以年轻副教授为骨干的学术队伍。培养特色管理学院以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分析基础、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的高水平管理创新人才为宗旨。工商管理(创新创业方向)为现代企业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全球视野与战略眼光、领导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未来领袖。毕业生能够:理解经济与管理核心理论;掌握现代企业运作模式与管理方法;胜任跨国公司资本运作、风险投资等专业岗位和管理岗位工作,具备企业整体经营的领导潜力。统计学(大数据方向)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能够较好地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英语,既能熟练地使用统计软件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能从事理论研究。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相关的交叉学科等领域的研究生,也可以到科研、高等学校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高技术研发工作。管理科学(商务智能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分析数据,具有创新能力,熟练掌握英语,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精通现代经济管理分析方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金融学(智慧金融方向)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和数学、统计基础,能解决现代金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合作办学工商管理精英班与法国SKEMA商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创办,从全校大一本科生中公开选拔,每届一班30人。力争为现代企业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全球视野与战略眼光、领导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未来商界领袖。采用3+1+1本硕贯通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中国科大修读3年本科课程后,第4年赴法国SKEMA商学院修读一年本硕课程,完成学业后获中国科大本科文凭;第5年在自愿的基础上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研修研究生课程,完成学业后获所在学校的硕士学位。首届精英班毕业生去向中美合作3+X金融与商务英才班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Foster商学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Olin商学院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商学院等国际名校合作办学,每年开办一期3+X金融与商务英才班,充分发挥中国科大的统计学、管理科学和工商管理学科的优势,聘请管理学院一流师资,借助美国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有志投身于量化金融、大数据商务、管理科学与统计学研究的优秀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和高端平台。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国际视野,并且能熟练运用量化方法解决实际金融与商务问题的高级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该班从学校本科各专业三年级学生挑选优秀生源,在第四年进入金融与商务英才班定制化学习,在第五年可申请进入美方一流名校(西雅图华盛顿大学Foster商学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Olin商学院,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商学院等)进行硕士项目学习。突出优势★国际化整合中国科大,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福斯特商学院,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奥林商学院,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四地科教资源,以全球视野和精英培养为目标,采取国际化高端培养模式。选取国内外最优秀的教材,由双语教学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教学,教学方式与国际同步接轨,使学生最终融入国际化教育体系。本硕贯通英才班学生经过4-5年的本科及硕士学习,可以获得国外大学硕士学位,相对于本硕分开学习模式可减少学习时间1-2年。创新导向的专业设置在我校理工优势的基础上,强调技术商业化和金融管理高端人才的培养。英才班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为我校本科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选择。毕业去向学院每年近80%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继续深造,直接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大多进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各类大型企业工作。知名校友座谈会上,金华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袁坚列介绍了医院整体情况,同时,汇报了干部保健工作和平安医院建设推进情况。近年来,金华市中心医院干部保健工作保障有力,平安医院建设成效明显,医患友好度明显提升。医院将在持续提高诊疗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科研、教学水平,为人才培养打造综合性的平台,为百姓提供更优服务。陶叶萍副市长就怎样更好地提升干部保健服务及医院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她强调,医院要促进人才队伍的优化与素质提升,持续加强硬件配备,更好的服务百姓就医。陈玲玲副书记对医院各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她指出,金华市中心医院建院历史悠久,学科发展有特色、医疗服务有质量。医院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对标省内外一流医院,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要积极探索创新,抓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在持续提升优质医疗服务上出新招实招;要强化责任意识,建设一流平安医院,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医疗环境,推动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摘要]中长期来看,IPO绿色通道,可以为市场带来新鲜血液,CDR也拓宽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但是在这股“独角兽”的热潮中,同样需要保持一份冷静,避免“独角兽”变成“毒角兽”。导读:对独角兽企业的支持,一方面要注意估值过高的风险,另一方面政策扶持要适度,避免过度干预,应保持与传统经济的平衡作者|李奇霖张德礼「联讯证券,李奇霖系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文章|《中国金融》2018年第12期2018年初“两会”之后,“独角兽”概念引起了较多关注,近期随着CDR基金获批及申购,“独角兽”概念再度引发热议。何为“独角兽”?根据种子轮基金Cowboy Ventures创始人Aileen Lee的定义。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属于“独角兽”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接受过私募投资,而且是未上市的初创企业;二是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中国“独角兽”异军突起无论是从企业数量,还是从行业估值来看,互联网企业都在“独角兽”榜单中称霸。根据科技部今年3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国拥有164家独角兽企业。从行业拥有的独角兽企业数看,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分别以33家、21家位居第一和第二。从估值分布看,互联网金融以1593亿美元位于各行业之首,电子商务以901亿美元排名第二。尽管各个“独角兽”榜单有所差别,但比较公认的是,中国独角兽企业数位居全球第二。根据CB Insights的统计,截至2018年2月底全球共有独角兽企业230家,其中美国拥有113家排名首位,中国62家紧随其后,英国和印度分别以13家、10家位列第三和第四,与美国和中国有较大差距。可以说,全球“独角兽”市场已经形成了美国和中国的双寡头格局。为何中国独角兽企业能够崛起,而且在互联网领域称霸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中国具有市场规模优势。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7.5亿,平均每周上网26.5小时。中国在互联网领域,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规模经济优势。第二,高人口密度。中国人口集中在胡焕庸线东南方向,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可能超过了300人/平方公里。高密度人口降低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各个业态,如打车、电商等的单位成本。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这四个城市拥有最多的独角兽企业了。第三,政策对“互联网+”的扶持。早在2013年中国就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2015年正式把“互联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随后出台了诸多配套文件。根据科技部针对独角兽企业的报告,2014年和2015年我国分别成立了31家、24家独角兽企业,这显然离不开政策的推动。“独角兽”获得政策大力支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两会”期间,资本市场支持新经济的言论不绝于耳,多家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巨头也表示愿意回归A股,3月末,科技部发布独角兽企业报告。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对独角兽企业的持续关注和讨论。独角兽企业为何能够得到政策大力支持呢?笔者认为,这是由当前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阶段所决定的。首先,经济所处阶段的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改变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减少劳动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精神,除了对科研院所、高校、国企的支持外,对科技类创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同样重要。其次,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然使命,但在近几年,无论是从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还是金融各业态的发展势头看,中国金融业都十分繁荣,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风险。2016年下半年,针对金融业的整肃持续强化,核心目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让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以资本市场为渠道,通过CDR、IPO绿色通道等方式支持科技类企业,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义。最后,让好的企业留在国内上市。长期以来,由于持续盈利条件、外资持股比例、企业同股不同权等原因,大量优秀企业选择境外上市,如国内互联网巨头BATJ。从这些企业上市后的表现看,它们给境外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国内投资者却难以分享这些优质企业的发展成果。把好的企业留在国内,是真正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举措。通过CDR让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回归,给独角兽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缩短IPO时间,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内投资者。目前来看,对于独角兽企业的政策支持,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已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加快完善CDR制度,审核批准六家基金公司共计3000亿元规模的“战略配售基金”。6月6日深夜,证监会发布《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9个文件,在CDR发行条件、审核要求、保荐券商、上市规则、做市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是对于未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如全球新能源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宁德时代IPO“过会”仅用了24天,刷新了今年上市的另一家独角兽企业药明康德50天的IPO时长。预计后续将有更多独角兽企业,以远快于正常IPO的速度登录A股。展望未来,政策大概率会继续向独角兽企业倾斜。除了前文提到的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服务实体要求和把好的企业留在国内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决定了对独角兽企业的政策支持是长期的。一是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为化解传统动能中的问题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0年,但中国仍未完全摆脱其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后以土地财政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产能过剩、高杠杆率和资产价格泡沫,是中国经济成功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以基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经济,资金来源对其约束逐步硬化。为避免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依托中国的市场规模和人口密度优势,扶持独角兽企业发展,培育增长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实际上,新经济的发展,也是近三年中国经济韧性超预期的原因之一。二是中美贸易交锋后,中国独立发展高科技的必要性越来越强。作为一次非典型的贸易战,美国意在缩窄贸易逆差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虽然贸易交锋最终双方谈判解决的概率较大,但美国也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封锁。中兴事件告一段落,针对中兴的处罚给国人敲了一记警钟,中国必须摆脱科技领域,尤其是基础科技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通过政策扶持,以资本市场为渠道,给科创类企业更好的激励,对科创企业及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意义重大。避免“独角兽”成为“毒角兽”中长期来看,IPO绿色通道,可以为市场带来新鲜血液,CDR也拓宽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但是在这股“独角兽”的热潮中,同样需要保持一份冷静,避免“独角兽”变成“毒角兽”。一方面,注意估值过高的风险。CDR定价以股票价格为基础,而且从ADR的经验看,CDR价格与股价预计将有较强的联动性。目前来看,无论是美股还是港股,指数都处于高位,在全球流动性收缩的背景下,缺乏足够的安全边际。加之国内概念炒作的氛围依然较强,可能由于短期投资情绪高涨,出现同股不同价,即国内定价高于海外的情况。独角兽企业走绿色通道IPO,估值过高的问题同样难以避免。此前已有不少“独角兽”概念企业在港股破发。尽管在现行发行制度下,A股破发的可能性很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上市,高估值也可能使得独角兽企业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政策扶持要适度,避免过度干预。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政策向独角兽企业倾斜,有助于培育经济新动能,对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应注意避免行政的过度干预,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创新是慢活,需要积累,并非一日之功。对独角兽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要适中,否则可能会导致大量企业蜂拥去搞创新,试图进行制度套利,结果是投入产出不匹配,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应关注与传统经济的平衡。尽管新经济代表了中国未来,但当前阶段,传统经济仍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未来新经济也难以脱离传统经济而独立生存。政策在扶持独角兽企业,如IPO审核时,如何平衡与传统产业企业的利益来保证公平,值得思考。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21金融研究:全球经济紧缩下,大行海外业务还好吗?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金融市场现存的风险实为危机里的机遇,而契机主要在调整地域结构与产品结构方面。当市场剧烈波动时,银行对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在相应提高,套期保值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将被投以更...21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胡天姣直到2020年11月,全球经济形势仍不明朗,海外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持续蔓延,未见明显好转迹象。在全球经济收缩的大环境下,2020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集体下滑,海外业务也受到较大冲击。银行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与交行净利润分别为1078.12亿、1389.39亿、1497.96亿、1091.90亿与365.05亿元,较去年上半年依次同比下跌11.22%、10.77%、11.40%、10.8%和14.61%。在各大行净利润大幅衰退的情况下,海外业务整体受打击尤为严重。海外业务方面,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海外利润总额分别为253.59亿、25.87亿、127.68亿、28.1亿与33.04亿元,同比下降22.81%、56.29%、4.4%、32.89%及7.19%。不过在海外业务中,跨境人民币业务抵御风险能力相对强劲。工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25000亿元,同比仅下降0.79%;农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8865.6亿元,同比增长41.9%。银行海外业务复苏困难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与投资大幅萎缩,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实体经济低迷与金融风险叠加共振。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综合银行半年度报告来看,近期没有数据显示银行海外业务有扩增的趋势。在上半年净利润超10%的收缩幅度下,上述大行利润总额也急剧下滑。2020年上半年,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比依次下跌15.04%、11.72%、9.5%、9.12%与18.38%。但与利润总额下滑相比,大行境外利润总额下降得更为明显。今年上半年,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与交行境外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22.81%、56.29%、4.4%、32.89%与7.19%。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赵雪情表示,在需求和供给两端都大幅衰退,风险大幅攀升的情况下,银行海外业务自然会受到一定冲击。在赵雪情看来,与实体经济相同,银行今年的海外金融业务相对艰难。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表现的欠佳,今年叠加疫情,使得世界经济陷入继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的深度衰退。在需求和供给两端都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银行海外业务自然受到一定冲击,今年的风险大幅攀升。“首先是疫情带给实体和金融领域的冲击,因为中资银行这几年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业务和机构遍布全球,其中不乏很多地区因疫情影响经济恶化。商业银行在保证海外人员的安全性与海外经营的连续性上,面临着新挑战。”她说,“其次是国别风险的不断攀升,在疫情冲击引发的经济衰退下,很多国家原有的结构性问题会更加凸显出来,进一步加大银行的国别海外经营风险。”比如,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疫情之前本身国际收支已经处于不断恶化的过程。如今再受疫情冲击,大量的财政支持与进一步降息等货币政策,使其原有问题进一步激化。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增加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整体违约风险,或凸显其债务问题,由此银行不得不面临海外经营的特定国别风险。除了上述风险,赵雪情认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负利率及低利率下,信贷等银行传统业务的净息差受到了很大冲击。“在低利率环境下,全球央行都在大量释放流动性,而流动性泛滥造成的市场波动较以往更加剧烈。因为有些商业银行在海外经营存在外汇风险敞口,大幅度的金融市场动荡可能引发汇率及流动性风险。”她表示。外汇风险敞口,即外汇资产(或负债)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出现增值和减值,这种增值和减值可能自然抵消,也可能被某种措施人为冲销。而未被冲销的外汇资产(或负债)就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中,形成了汇率风险敞口。一位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说,在此前全球大规模的封锁措施下,全球上半年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迫使主要经济体采取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政策,这对银行海外业务打击较大。“上述这些不利影响在短期内并不会结束,可以预见到的是,至少到今年下半年,海外业务的整体恢复依旧很难。”上述分析师说,“在国内已经逐步好转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银行的海外业务目前表现既不复苏,也不强劲。海外业务面临着太多的外部风险,其表现更多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地缘政治等。”随着欧美新冠肺炎疫情的再度恶化,主要经济体纷纷步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区间。目前全球已经有5家央行(瑞典央行、丹麦央行、瑞士央行、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即使一向对负利率持绝对谨慎态度的英格兰央行,也在此前试探性地询问其国内银行是否经得起负利率。陈卫东认为,在全球经济表现不佳、利差收窄、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提高银行海外业务的韧性,需加强其结构调整。他进一步指出,从总体格局看,如果银行的全球机构、资产分布合理,则可以实现业务、收益互补,有利于提高海外业务抗风险能力。但从在单一市场看,我国银行的海外机构业务功能较为单一,业务量较小,竞争力有待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对强劲即使在全球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四大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却韧性十足,抵抗住了风险冲击。赵雪情表示,当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时,为了更好适应当前环境,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在提高,从而促使其调整地域及产品结构。4月以来,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利差叠加汇率相对强势的趋势,使得企业持有人民币意愿增强,由此促进海外业务的发展。今年,不管是外贸企业,还是大量有国际往来的企业都更倾向于使用本币,人民币业务量由此在今年上半年稳定增长。自6月初以来,人民币汇率震荡走高,开启走强模式。截至10月末,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在岸人民币汇率上涨约7%,离岸人民币汇率上涨超过5300个基点。在清算业务方面,中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集团跨境人民币清算量约229.40万亿元,同比增长7.86%,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建行、农行与交行也在风险中逆行,努力减轻全球经济低迷对人民币业务造成的打击。根据半年报,上半年建行境内分行国际结算量约为37400亿元,同比增长7.3%; 办理国际贸易融资(含国内证项下融资)业务约为5411.08亿元,同比增长 32.2%。农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约达9000亿元,同比上升41.9%。交行在报告期内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0824.73亿元,同比增长8.61%。工行在上半年经济下行的重压下,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约为25000亿元,同比仅下降0.79%,国际结算量约为100897.6亿元,同比下降14.36%;其中境外机构国际结算办理约达40207.25亿元,占总国际结算比39.85%,同比下滑7.33%。“目前外汇市场风险加大,我国企业更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是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陈卫东说,“但是否使用人民币,还取决于两方谈判,或者说取决于我国企业的定价权。”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带一路”等多边及区域经济组织的框架下,五大国有银行的海外业务进一步驱动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行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中行共拥有558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行半年报也指出,上半年办理“走出去”业务约为1282.69亿元,其中涉及“一带一路”的业务约为30.01亿元。赵雪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等区域一体化之间互为影响,相互促进。“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说,如果中国跟‘一带一路’的某个国家间都使用双边本币,自然会比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带来的交易成本低。虽然单笔交易可能规模较小,但如果把整个经济投资往来全部算上的话,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她说。“再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现行的开放进程中,区域内的国家以人民币进行发债或投资,能够促使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一个良性的周边循环。”她补充说,“由此也可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度,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有更多的去渠道去融资。”但人民币国际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华泰证券在宏观研究《美元汇率分析框架及前景展望》中指出(下称《报告》),虽然全球央行“去美元化”进程加快,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联储贸易加权的广义美元指数始终围绕中枢波动,美元虽有周期,但币值基本稳定。《报告》认为,美国仍是全球经济第一强国,美元信用仍有较强支撑,美元在国际贸易、国际借贷、外汇交易等领域仍占据绝对主导。观之国际,世界主要经济体依旧深陷紧缩状态:美国经济大幅下滑,欧洲陷入持续衰退,日本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而新兴经济体多国或将陷入债务困境。危机和契机面对全球经济如此“灰色”的基调,国际基金组织(IMF)也一次次地调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下滑4.4%,中国则有1.9%的增幅,后者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5月14日,决策层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虽然是内循环为主,但同时也要求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更多要求促进与保证高质量的开放结构。”赵雪情表示,“未来中资银行肯定是随着中资企业实体经济的方向更多地倾斜与发力。如中资企业将可能更多地向东盟与“一带一路”这些地区发展,而银行海外业务的结构由此会发生相应调整。”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金融市场现存的风险实为危机里的机遇,而契机主要在调整地域结构与产品结构方面。当市场剧烈波动时,银行对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在相应提高,套期保值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将被投以更多关注,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全球大环境。(本文摘自《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0)》,该报告已经于2020年11月10日-11日召开的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对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