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发展速度可谓突飞猛进。根据国际学校咨询集团(ISC)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目前拥有国际学校的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阿联酋。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国际教育的市场也在快速增长,需求远远超过供应。从2009年到2013年,国际学校的入学人数增长了42%,达到340万,而学校数量只增长了33%左右,达到6734所。中国国际教育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劳动力开始变得愈加国际化、高等教育水平学术流动性的迅速增长以及英语作为商业语言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一开始,中国的国际教育(国际学校)主要是针对外籍家庭子女的市场。但是中国当地的种种因素一直在阻碍这一领域对中国人的发展,而实际上,这一领域可能是无限的。在中国的国际学校还未对中国籍的孩子开放之前,中国拥有的410所国际学校主要服务于外籍儿童或那些父母一方是外国人的跨国婚姻的子女。一些比较好的国际学校,会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都设有办事处,每一个一线城市和更多的二线城市,至少有一所北美教育体系的国际学校和一所英联邦教育体系的国际学校,而且他们的人数不断增长。一些富裕的中国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能有在国际学校入读的资格,甚至从非洲和加勒比国家为孩子拿到护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著名的国际学校中登记冈比亚或塞内加尔护照的中国孩子会很常见。现状是中国的国际教育已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教育之一,上海和北京的高端国际学校每年收费达到4万美元,这样的收费水平已经与西方顶尖大学的学费相当。如今,为了进入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中国越来越多的私立学校开始为中国籍的学生提供国际课程。这些学校的学生可以选择退出中国传统课程,转而学习英语课程,以提高他们入读西方顶尖大学的机会。当然能实现这一举措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社会大环境放宽了对国际教育的严格规定。其中之一是最近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规定有所放宽。如果这些规定进一步放宽,考虑到中国学生对海外大学的需求,这个市场肯定会进一步增长。考虑到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毫不保留,以及现代社会教育方式的多元化蓬勃发展,中国的国际教育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教育市场。
我有个职业病,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喜欢买张地图,找人帮我把大学标识出来,看到有大学分布在都市的各个角落,才觉得这地方适合居住。出差的时候,经常经过迪拜,迪拜大概是我见过海外办学最扎堆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的人口中,9成左右都是“外国人”,对国际学校需求旺盛。在这座纸醉金迷的沙漠之城有至少几十所国际学院,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和瑞士的学校遍地开花,学费高到令人咋舌却还人满为患。一般而言,迪拜的国际学校都是为了满足在本地工作的外国员工的需求,可现在也开始有中国家长把孩子送到迪拜读书,说是为了拿个全球文凭。迪拜酋长也会顺应形势,大大延长了中国学生签证的时限。不得不说,迪拜真的很会做生意。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家长会把孩子送去迪拜读书。所谓“跨国高等教育(英文是Transnational Ecation,简称TNE)”,就是你在A国读一个B国某学校的学历或者学位证书。但是这种跨国教育,现在在中国也早已开枝散叶,势头正劲。就像早年买奔驰一定要进口的一样,现在就有中国生产的德国车可以买。不仅仅是欧美名校,厦门大学都已经在马来西亚建成一个海外校区了。 我看到英国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之前的一份统计报告,在过去20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突飞猛进,其中中英的合作项目就占到全球项目接近1/4。从学生数目和提供本科学位的学科项目两个指标来看,英国都是中国“跨国教育”最大的合作伙伴。到去年3月份,中英合作本科学历(及以上)的项目有252个,占中外合作项目23%。由此推算,中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过千。同时,中英合作机构教育机构(非独立法人实体)也有17个;中外合作教育机构68个。最重要的是,中英合作办学项目需要提供英国的学制、英国的师资力量,有些项目还涉及到海外交流完成学业。这些都让中国跨国教育的质量足可以和迪拜或是新加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同等项目媲美。作为一个留学生服务行业从业十多年的从业者,以前我关注更多的就是传统意义的“国际教育”(International ecation),即离开自己的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去深造,从而获得该国的学位。但现在,随着“国际教育”的概念越来越丰富,单一的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出国到A国去读一个A国的学历,是享受A国某校自然是最佳的方式。如果条件不允许到欧美去留学,在中国本土接受“跨国教育”就是不错Plan B。“跨国高等教育”(transnational ecation)目前还主要是通过在线、远程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取得中国当地的支持,开出了分支:分学区,或者教学中心。甚至有些项目需要老师从本国打飞的到另一个国家教课。还有一种更本地化的方式,就是和当地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双学历,共享当地合作方的教学场所和师资力量,既降低了学习的学费成本、提高了中国的国际教学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又给政府创造了额外的税收。美国的情况我并不十分清楚,但是起码在英国,这几种“跨国”教育输出方式都要接受英国质量保险局(QAA)的监管。从英国大学联盟(UK University)前两年统计数据来看,英国高等教学的跨国项目基本已经涵盖所有的专业和学历,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研究。这些项目已进入15个国家,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的学生阵容最为庞大。其次就是中东。如果从专业的热门度来看,生源最多的是商业管理专业,其次是社会学习和法律,以及艺术人文。基本上这个机构统计的每五个大学里,就会有三个在筹划国际扩张。考虑到扩张的成本和师资力量,真正想到国外开分校的寥寥无几,可很多都很有兴趣到海外寻求合作伙伴,做联合学位课程。学生四年拿个双学位,既有中国深度,又有全球广度,貌似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现在在MBA和EMBA方面,中国一线名校基本都与海外商学院有所合作。还有些合作项目同时提供本科和硕士,或是仅提供研究生教育。跨国教育也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进化出独立的大学,例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些学校本身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我最早听说的例子是宁波诺丁汉大学。他们创建于2004年,也是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现任校长是前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教授。可谓中西合璧。 目前,这个学校7800名学生中有750名学生来自港澳台和其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已有过万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中不乏被牛津、剑桥、斯坦福等名牌大学录取的。因为和中国的合作,诺丁汉大学也增强了对中国的研究力量,发了很多对于中国的研究报告。第二个例子是北威尔士的班戈大学(Bangor University)就在中国开了班戈中国学院(Bangor college china)。这个案例甚至被写入了英国大学联盟的报告。这所北威尔士的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在英国学生过万,其中大概1/4为国际生。2014年,班戈大学在中国长沙开了一个“班戈中国学院”,是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办学,成了湖南省吸引的第一所国际学校,本科分金融,会计,电子工程,林业专业。班戈中国学院与英国班戈大学的教学大纲一样,学生毕业后获取双学历。这种合作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学术合作更加频繁,师资力量交流也增加。对于班戈大学来说,中国这些本科生又是班戈在英国的潜在“研究生”生源,助力他们在中国国内打开市场,通过“跨国教育”来培养“国际教育”的市场规模,貌似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高等教育是英国的一个特色经济板块,在“服务出口”(Service Exporting)中占了很重的分量,正因为如此,英国政府鼓励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以不同的方式“走出去”,不仅教育本身要拥有竞争力,也要研究领域跟上世界领先水平。在我看来,英国政府的态度决定了英国教育的优势,“你激励什么,就得到什么”。 教育本身也是体现出了一国实力,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根据英国政府之前的计划,在国际教育中,英国有足够的野心进行增长和扩张,他们预计教育服务出口的价值有望从2012年的180亿英镑增长到2020年的300亿英镑(约2700亿人民币)。对于跨国高等教育,英国也在做各种研究,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GATE(Transnational ec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for online learning),是1996年在伦敦成立的。成立之初就是为了探讨一些高等教育跨界带来的诸多问题。后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也经常发布一些研究报告,甚至发起了一个HEGlobal(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倡议,助力英国大学的跨国教育。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办公室(IU)代表所有英国高等教育板块,他们通过推广英国大学和教育机构,提供信息,来帮助英国大学实现国际化目标。 既然经济全球化已经发展到今天这样水乳交织的地步,教育全球化自然也要不拘一格。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怎样的国际化都好,因为无论是国际高等教育还是跨国教育都注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金矿。教育的“跨国”,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服务的输出。这让有意深造,或是继续学习的中国学子有更多的选项,量力而行。现代教育的概念本身也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是“一生一次”的经历,而应该穷尽一生。假如国际化的教育来到了家门口,那么无论是读高等教育,还是仅为了充实知识库和提升技艺,都是件好事。这也是教育最大的意义所在。本文作者: 郝斐,国际教育专家,全球化教育知名撰稿人,学无国界创始人兼CEO,『ThinkChina中国教育全球推广智库』倡导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上半年出国留学人员大幅减少 国际教育产业将转为买方市场?全球疫情肆虐,给国内出国留学人员带来了不确定性,出国留学行业也受到重大影响。打算出国留学的高中生群体应该如何准备考试、申请,身处疫区的英美等国大学进行了哪些应对,出国留学行业和国际教育产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由于中国疫情、留学目的国疫情、全球疫情的影响,准备今年上半年出国的留学人员有大幅度减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宁在近日举行的全球疫情挑战下的国际教育战略研讨会上说。研讨会上,来自国外大学、国际学校、行业组织、市场机构的人士展开了探讨。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联合主办。下学期何时开学并不确定英美成为全球疫情重灾区,当地大学也受到强烈冲击。“宾夕法尼亚大学364年的历史当中第一次没有举行毕业典礼,只能在5月18日在网上举行毕业典礼。”世界教育论坛(FWE)联合创始人及主席、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特别顾问严正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很难预测中国留学生什么时候可以回到美国大学来,学校所有的暑假项目都已经取消了,我们可能不能保证明年招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她说。英国华威学术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运营总监马莉介绍,英国华威大学也在探讨是否调整开学日期。华威大学是英国一所知名高校,在QS排名中稳居世界百强。马莉介绍,英国大学从3月以来纷纷把授课改为线上,大部分的院校员工目前也采取了在家办公的模式,华威大学近期决定将线下语言课合并成6周线上课程,由仅仅面向部分研究生申请人开放,扩展为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本科和研究生申请人开放。并且这个课程全部免费。密歇根州立大学北京办公室市场与招生主任罗靖介绍,与往年大不同的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暑期住宿需求大幅度上升。“以往很多学生在暑期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回自己的家乡,或者出去实习、工作等,毕业生以往5月以后必须离校,今年特殊情况下,学校也决定毕业生可以继续住在学校。”他说。疫情恢复后增加更多考试 英、美大学下学期开学的不确定性,让拿到了今秋入学Offer的中国留学生感到一丝焦虑。“很多人都在问9月能不能正常入学,能不能正常入境,学校的办公室都在等待美国移民局给进一步的消息,美国移民局之前明确表示了会对国际学生的签证采取弹性处理,但是具体方案现在还没有出来。”罗靖说。张宁介绍,今年国家公派博士生、联合培养博士生等出国留学项目的申请工作顺延了1个月至2个月,博士生项目的专家评审、录取结果将在6月下旬公布,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专家评审、录取结果计划在8月中旬公布。对于没有拿到Offer或打算明年出国的学生,情况更为不明,因为一些留学考试已经停止或延期。根据公开信息,原定于4月30日举行的IBDP(国际预科证书课程)文凭考试取消,学生将直接获得Diploma或Course Certificate。这是50年来,IB第一次取消全球范围内大考。3月23日,CAIE(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cation)官方宣布:因Covid-19(新冠肺炎)爆发的情况正在迅速变化,经协商后CAIE决定不在任何国家举办2020年5月/6月系列国际考试,包括IGCSE和A-Level等多项考试。此外,2020年的AP考试将转为线上。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中国区总经理王梦妍介绍,“3月23日,ETS宣布实行托福和GRE在家考的服务,虽然在中国大陆地区我们暂时不能够提供在家考的服务,但是我们正在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进行紧密积极的沟通,在疫情恢复后增加更多的考试,扩大考试容量来满足考生的考试需求。”“没有拿到满意Offer的学生,可以继续寻找自己理想的学校,目前有很多学校延迟了申请截止日期到6月底甚至7月初。”罗靖说。那些在考虑今后是不是要留学,或者滞后留学的学生和家庭应该怎么办?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李维平建议了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考虑在国内的大学过渡,进入国内大学开设的国际课程班,比如“2+2”课程,当疫情完全结束以后再转到国外的学校继续读书。疫情没有带来根本性影响“2018年,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经济贡献了将近150亿美元。”世界教育论坛(FWE)联合创始人及主席、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特别顾问严正说。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留学生都已经贡献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教育产业,疫情对这个产业将带来什么影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教育交流》杂志执行主编魏礼庆认为,“长期以来作为卖方市场的国际教育产业可能会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一些国外大学正在制定新的战略、出台新的政策,提升国际教育的竞争力,争夺稀缺的国际生源。后疫情时代,不是学校挑选留学生,而是留学生如何挑选学校的问题。”“世界经济下滑会引起教育资源的不足、学费的上涨,疫情的潜在影响也会给出国留学人群带来困惑,事实上,主观的担心和疑虑比客观的困难阻力更大。”魏礼庆说。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王伟认为,疫情对今年和明年的国际教育市场带来了多重危机。“一是门户障碍,在签证、航班隔离措施方面,在相当时间内会阻碍国际学生的流动,包括中国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二是对国外学习安全性的担忧,这种担忧不光是卫生安全还有人身安全,特别是这几年随着西方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抬头,学生和家长对于在海外的人身安全有一定担心。三是少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可能受到影响,其实中美贸易战发生后,就已经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压力,学生家长还是有一定影响。”他说。但王伟也认为,疫情也给国际教育产业带来了机遇。“第一个有利因素是,国外学校会更加欢迎国际学生,因为国外学校会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所以我认为在增加中国学生名额,变向降低入学要求上会做得更多。”他说。密歇根州立大学北京办公室市场与招生主任罗靖介绍,密西根州立大学近日决定今年教职员工降薪,来保证下一学年学费保持不变。“大学基本上每年学费都会比之前一年要涨一点,但是今年学校通过教职员工降薪2-7%,高级员工比如校长降薪10%来保证下一学年的学费不变。”他说。王伟说,“第二个有利因素是,国内经济下滑,就业可能面临一定困难,就业困难的时候,出国留学通常会成为选项之一,教育是逆周期行业,经济不景气时教育行业会更加发达。”“疫情对出国留学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因为需求没有变化。”他说。
国际学校:黄金发展期已至,政策修订有利于民办国际学校成长目前国内存在的主流国际学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公立国际班和民办国际学校。1.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开办最初是为了方便外国外交人员子女接受教育,此后招生对象逐步扩展至在华外籍人员子女。此类学校多为外国人员或机构设立,仅招收外籍人员子女。2.公立国际班通常存在于成熟的公立高中,班级规模也较小,不少学校同时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国内课程和国外的主流课程,一般留学或者高考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升学渠道。3.民办国际学校一般由国内个人或机构设立,招生不限国籍,学校采用中西合璧的双语教学体系或者国外优秀的课程体系,意在解决国内有留学意向的学生的出国前期准备需求。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国际学校正处黄金发展期,民办国际学校发展更快。根据新学说数据,国际学校的数量从2010年的384所增长至2017年的734所,年均增长50所。因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受法律制约不得招收境内中国公民的子女,公立国际班被政策限制难以继续扩张,所以近年来国际学校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民办双语学校。2017年,民办国际学校数量为367所,在三类学校中的占比约50%。考虑到民办国际学校单体在读人数较多,民办国际学校的学生占全部国际学校学生的比例相较学校占比而言其实更大。根据新学说数据计算,2017年民办国际学校在校生数占国际学校在校生总数约73%。经过先前的发展,国内国际学校覆盖地域已经由最初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扩展,同时也在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挺进。截至2017年,上海、北京、广东的国际学校数量均超过100所,位居全国前三位;苏浙鲁地区的国际学校数量紧随其后,学校数超过50所;川渝、津辽地区的国际学校数量也较多。在江浙两省,国际学校已经开始向地级市甚至县级行政区扩展,无锡、温州、昆山等地近期都有新建的民办国际学校出现。关注“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报告。国际学校和高净值人群的分布地域重合度较高,未来内陆地区国际学校数量有望进一步增长。国际学校定位高端,其高昂的学费要求申请人家庭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满足求学过程中的正常开销。可以看到,由于国际学校面向的客户主要是高净值人群,相应的国际学校也大多分布于发达地区。目前京沪粤的国际学校数量约占中国大陆的51%,随着内陆地区高净值人群的增长,我们预计快速发展的国际学校未来将继续在一线城市稳定成长,并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运营国际学校的关键有所不同,优秀的国际教育集团受益于运营能力和品牌优势有望在扩张中取得有利地位。▌课程情况:AP,A-level,IB,BC等项目构成多元国际课程体系目前国内的国际学校高中阶段一般都提供AP课程、A-level课程、IB课程和BC课程等国际主流课程。除以上四类课程外,还存在澳大利亚VCE课程等国际课程。四大国际课程之AP课程源自美国高中教育体系,单科难度大,受到欧美(尤其美洲)国家广泛认可。该课程项目于1951年在美国创立,1955年起由美国大学理事会管理,距今已有67年的历史,目前囊括了微积分、美国历史、物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汉语言与文字等在内的38门课程。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部分的课程修读,而常春藤名校一般要求学生学6门课程。虽然修读AP课程不是申请留学的必要条件,但是申请人留学后凭借AP课程可以转换大学同类课程的学分或直接跳级,大大提高了攻读本科学位的效率。除美国外,AP课程目前已经被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主流留学国家所认可,申请的AP课程成绩均可以为其在申请过程中大大加分。四大主流课程之A-level课程原是英国本土高中课程,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课程。A-level课程起源于英国,拥有50多年历史,学制为两年,依次为AS和A2水准,类似于中国的高二与高三。A-level共有6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涵盖数理化、艺术、体育、语言、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学生在第一年学习AS课程,选择自己最擅长的4门课程进行学习,考试通过后可获得AS证书;第二年学习A2课程,学生从第一年的4门课程中选择3门进一步学习,最终通过考试可获得A-level证书。虽然A-level课程起源于英国,但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可,每年全球有超过500万学生参加A-level考试,成绩得到全球超过160个国家的11000所大学认可,其中英国和部分美国大学支持A-level毕业生以A-level课程成绩转化大学学分。四大主流课程之IB课程由国际文凭组织主办,整体难度大,受到全球广泛认可。IB课程上是由国际文凭组织开设的学制两年的国际课程,相当于国内的高二和高三。课程主要分配在6个基础科学领域中,学生需要在每个领域组中选择一门课程(总共6门)进行学习;每门课程又分为标准难度和挑战难度,学生选择的挑战难度课程必须大于等于3门。IB课程最高分为45分,达到36分具备进入牛剑等一流大学条件。目前,全球有超过145个国家的3600所学校教授IB课程,IB课程成绩受到北美、欧洲、澳洲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认可,一些大学为优秀IB毕业生奖励学分并允许他们跳级。四大国际课程之BC课程是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教育厅认证的高中课程,课程难度适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于1995年开设的大连枫叶高中是加拿大BC省在中国的第一所海外学校。BC省教育厅采用学分制来评定学生的整个高中学习课程,每门课4个学分,要求授课时间为100-120个小时,具体要求如下:学生必须在三年课程学习中修完必修和选修课程,获得80学分,其中包括48分必修课程学分、28分以上的选修课程学分和4分教育与职业目标的计划。学生如果想要通过某一门课程,最少要达到C-(50分)以上的分数才可以获得学分,每门课的学分都是4分。考试通过的BC课程还可以折抵大学学分,免修大学课程,帮助学生缩短大学学时、跳级,更可节省高昂大学学费。BC课程的毕业生凭借加拿大高中文凭及所需学分,可以直接申请加拿大和美国、英国、澳洲等英语国家大学,一般不需参加托福、雅思或SAT考试,进入大学后无需再参加预科学习和测试。与意向留学地区需求对应,2017年国际学校中提供A-level和AP课程的数量较大,分别占48.5%和34.3%。2017年,A-level、AP、IB、加拿大课程和澳洲课程的开设数量分别为356、252、118、116和29。相对而言,澳洲课程的开设数量较少,英美教育体系的课程,如A-level和AP的供给量更高。▌产业位置:国际学校位属国际留学产业链上游,国际教育集团或具备实现经营业务纵向扩张的潜力国际学校位属国际留学产业链的上游入口,同时拥有语言培训和国际课程培训环节。国际留学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申请人的留学前期申请条件准备提供服务,服务提供商包括国际学校、语言培训服务商和国际课程培训机构;产业链中游是申请人的申请环节,服务提供商主要为国际留学中介和国外院校代理机构;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留学后市场,包括为留学生提供衣食住行、移民投资等服务。国际学校同时为申请人提供了语言培训和国际课程的系统性学习,相对于单独的语言培训和国际课程培训割裂性追求速度的学习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国际学校所处产业链已逐步形成教育服务生态圈,国际教育集团未来或可实现业务的纵向扩张。留学需求旺盛、教育消费升级、升学竞争激烈和素质教育加强是国际学校在未来快速发展的四大驱动因素。1.留学低龄化趋势已现且或将持续,国际学校以其特有的教学优势受到了更多家长的青睐。2.借鉴台湾的留学发展史,目前中国大陆居民持续上升的消费能力已经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位高端的国际学校或将受益于崛起的中国大陆中产阶层不断推动的教育消费升级。3.中国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大量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激烈,而国际学校提供了绕道竞争的选择,让学生有机会升入国际名校。4.国内家长更加认可素质教育理念,利于国际学校需求保持旺盛。▌国际学校入学人数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五年中国国际学校市场或将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本科及以下阶段留学人员是国际学校的主要目标人群,2017年国际学校潜在需求量平均每个年级约有40万人,同年国际学校在校生平均每个年级仅有4万人,意味着只有10%的潜在需求量被满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测算,国际学校数量若快速(年增15%)增长,则2022年总容量将超过预测需求量16.3万人;若中速(年增10%)增长,则预测需求量将于2022年超过总容量17.8万人;若慢速(年增5%)增长,则在2022年预测需求量将超过总容量46.3万人。因此,我们认为未来5年,国际学校或将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故在未来5年,国际学校仍然是一个主要看供给的行业,需求端会持续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国际学校供给端四个核心关注点包括民办国际学校的开办速度、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吸引与留存、办学获地能力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1.开办民办国际学校涉及取得考试委员会授权以及申请国际教育认证等流程,较为复杂,优秀的国际教育集团处理起来更为得心应手。2.国际学校的合资教师和管理人员是稀缺资源,占据了成本费用的主要部分,是学校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优秀的国际教育集团具备完善的招聘体系和成熟的管理团队,可以较好地复制成功的办学模式。3.获地能力是影响民办国际学校扩张的重要因素,具有品牌力的教育集团能够获得更多和政府合作办学的机会,此外“地产+教育”的模式,教育集团通过和地产公司合作,利用地产公司天然获地能力取得异地扩张的优势。4.虽然目前学费仍是国际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随着教育公司对补充教育服务不断完善,收入渠道有望拓展。(国金证券:唐川)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报告。
眼下,新冠肺炎在全球呈蔓延之势。在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地最多的国家—美国,确诊病例数量正迅速增长。疫情冲击下的美国留学尤其受到广大学子和家长的关注。美国大量高校在进行防疫准备和妥善安置学生的同时,迅速将大量的教学转到线上。在申请和录取方面,美国高校的学年通常从秋季9月开始,多数大学的申请截止时间在上一年的11月至下一年4月左右截止,而签证办理时间通常为当年5-8月。对于尚在留学准备或者留学规划中的中国家庭,当前更为关注疫情对后续美国大学招生录取政策产生影响。从2018和2019的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来看,2018在美中国留学363,341人,2019年有369,548人,总数仍在增长中。如此巨量的中国留学生不仅给美国各大学带来充足的学费预算,更给美国国内经济带来消费GDP。美国大部分大学都在每年申请季将很多精力放在招收中国留学生上,对中国学生交纳的留学费用形成了事实上上的“现金流依赖”。但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托福、雅思、GRE等考试在中国的考试相继取消。ETS在官网表示,已联系所有接受托福、GRE成绩的高校说明了1月底至3月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托福、GRE考试取消的情况,希望各校酌情宽限申请、提交成绩的截止日期。彭博社援引美国咨询公司BE Ecation高管Julia Gooding说,取消考试能给中国学生更多准备时间,由于世界范围内仍有多数考场并未取消,学生仍然可以赶上美国高校的秋季学期。但也有一些教育界人士担忧,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部分中国学生错过申请美国高校的最后期限。 因此,美国部分大学已经调整了申请时间,迈阿密大学商学院将中国学生硕士申请的截止日期延长至5月1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学生申请商学院,可以邮件与学校沟通。并且于四月一日前完成网申,在四月底前补充材料即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商学院已表示:由于疫情发展,中国2月份的雅思、托福、GRE、GMAT考试全部取消,因此这部分材料递交时间延缓到4月1日。由于中国家庭对于疫情的担心已经从国内风险转为国外风险,为坚定中国家庭的留学目的地选择,包括普林斯顿、斯坦福、哥伦比亚、加州理工、达特茅斯等顶尖综合性大学,以及波莫纳、明德、瓦萨等知名文理学院称:2020招生计划不会因疫情影响招收中国学生,此后的申请入学季对中国学生也不会有区别录取。此外,美国高校也在寻求对策。全美大学招生咨询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1月31日就发布声明,呼吁美国高校对受疫情影响的学生采取灵活的招生政策。阿默斯特学院已公开表示,如申请学生受到疫情影响,可以告知校方,校方在招生录取时会充分考虑他们的处境。 不少美国教育界人士表示,他们既谨慎也乐观,认为疫情对国际教育的影响将是短期和有限的,美国高校能够通过一些临时性安排加以应对。非典型肺炎暴发时期的相关数据也提供了佐证。数据显示,2003年非典型肺炎在中国暴发后,当年非典疫情在美国也造成了一定恐慌和蔓延。但2003-04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下降了4.6%,次年又反弹增加了1.2%。之后,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尽管新冠疫情与非典时期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但仍不失为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除了美国高校对中国学子留学的持续开放和支持,资本市场也对中国的国际化教育发展保持着关注。以亚洲资产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高瓴资本为例,高瓴资本管理资产超过600亿美元,在美股投资了类似于好未来这样的中概股教育龙头企业,在港股投资了教育市值老大中教控股。而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高瓴基金四期宣布完成了创纪录的106亿美元资金募集,一举成为亚洲史上最大一支私募股权基金,会继续加大对于中国国际教育市场的投资。据了解,高瓴资本在国内国际教育板块已经投资的企业包括义格教育集团,义格教育集团以旗下北京、青岛、上海、南京、宁波赫德国际学校而闻名,而作为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一环,高瓴资本更通过义格教育集团实现了对国内头部高端留学机构藤门国际的投资。面对2020年及以后的中国国际教育市场变化,高瓴资本认为整体基本面依然稳健,从义格、藤门等被投企业看到,即便面对2019年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影响,选择国际化教育体系的中国家庭和学生数量,以及美国留学和相关业务依然保持健康增长,企业运营稳健。相关多支基金将保持对该领域及领域内被投企业的高度重视及持续投入。(藤门留学供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亦是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今,除了义务教育,市场上出现了精英教育、国际教育等众多教育模式,本是让消费者有更多弹性选择,不过很多家长表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而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驱使下,国际教育成为了当下一些中产阶级家庭的首选。就在今年9月,上海教育行业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在徐家汇广场,某国际教育品牌齐刷刷亮相八面广告墙,引发路人驻足观看。该品牌负责人介绍,国际教育是该品牌的最高端路线,他们的定位就是超高端。据了解,国际教育定位国际学校一对一高端辅导的服务,比如3—5年级小托福产品;6—8年级英文运用能力强化;9年级之后国际高中一对一课程。这样一来,从小学至高中的全覆盖国际教育体系,足以成为品牌发展的根本保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教育这股“春风”就漂洋过海来到中国,40多年的发展与融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国际教育。一方面是时势所需,毕竟中国要与世界融合,掌握一门外语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则是群众的需求。出国留学、深造,以及让孩子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思想,都是很多家长选择国际教育的初衷,当然这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根据某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1028所国际学校,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教育部的相关数据也表明,2018年全国出国留学人数为66.21万人,接近2/3为本科以下阶段,这也是国际教育市场在国内中学甚至是小学、幼儿园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有需求就有市场!未来,随着教育面向现代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将会带动更多有关教育的刚性支出。不管是文化教育还是学以致用,国际教育将来都会是很大的市场!责任编辑:岳大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推动着全球范围内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国际教育格局深刻演变,留学经济方兴未艾,学历学位互认迈向更高水平,教育国际化大势浩荡前行。国际教育格局深刻演变:占有国际教育市场最大份额的美英两国面临竞争压力国际教育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发达国家之间国际教育竞争不断加剧,争抢国际教育市场份额,纷纷制定国际教育的量化目标,吸引和招收更多的国际学生。澳大利亚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招收国际学生72万人的目标,加拿大提出到2022年招收45万人,德国提出到2020年招收35万人,新西兰提出到2025年招收14.3万人。占有国际教育市场最大份额的美英两国明显感到来自他国的竞争压力,民粹主义、排外主义等逆全球化倾向难挡国际大势。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采取增加教育国际化投入、减免学费、放宽留学签证等举措吸引国际学生。俄罗斯制定了“提升教育出口潜力计划”,扩大教育服务出口,特别是要改善生源结构,招收更多的西方国家留学生,提出到2025年实现外国学历生达到71万人的目标。印度采取减免学费政策吸引外国学生,在160所印度高校为亚非国家优秀学生保留1.5万个入学名额,对外国学生实行不同程度的学费减免,最优秀的25%的外国学生享受学费全免。印度已拨出15亿卢比或约合1.4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实施外国学生学费减免计划。印度教育部长贾瓦德卡尔声称,要使印度成为外国学生上得起、有质量的教育枢纽和优先选择的留学目的地,到2023年要力争实现招收20万名外国学生的目标。跨区域流动方向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南北流动势头有所减弱,主要留学生源输出国学生向发达国家的流动放缓。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中印两国对美国国际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占到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中印近年来赴美留学生增长率快速下降与美国国际学生增长势头下挫保持着一致性,美国国际学生增长率已从2015年的10%急速下降到2018年的1.5%,美国国际学生人数有可能进入滞涨期。从东亚经济体赴西方国家留学的规律看,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有可能在近年内出现拐点,赴其他西方国家的留学人数也有可能出现下降。新西兰已着手研究应对2025年后中国留学生人数减少的对策。同时,南南流动势头正在集聚,新兴市场大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在增强,非洲、东盟、南亚和中亚等地区留学生正成为中国留学教育新的增长点,印度正在提升对非洲国家学生的留学吸引力。域内流动走势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域内留学生流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欧盟实施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以域内流动为主的教育交流计划,拟于2021年实施的“伊拉斯谟新计划”中提出,要在6年内实现1200万人交流的目标,同时增加政策资金资助强度。随着东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域内学生流动更加频繁。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亚洲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与一些国家的双向留学形成巨大反差,例如2018年印度在华留学生达到近2万人,而中国在印留学生仅为172人。周边流动势头不减。地缘相邻、文化教育相近、语言相通和留学成本较低成为推动国际学生周边流动的重要因素。区域性核心国家特别是区域性大国由于教育资源丰富,对陆地接壤或隔海相望的周边国家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俄罗斯与独联体有着历史联系,吸引了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国的大批留学生,周边国家学生所占比例达到55%。印度形成了南亚次区域留学中心,来自尼泊尔、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留学生的比例达到43%。南部非洲形成以南非为中心的留学教育中心,周边国家留学生比例占到46%。经济、教育或宗教等因素也对周边国家留学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来自周边经济体留学生的比例日本达到63%,韩国为65%,土耳其为44%,巴西为37%,沙特为32%。打造留学经济学:教育发达国家从国际教育中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留学经济学是一个国家和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吸引招收国际学生以追求留学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政策价值取向。留学教育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出口行业,不仅获取了经济收益,创造了就业岗位,而且还成为高等教育资金重要的来源渠道。留学经济是一个国家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实行差异化收费政策,从留学教育中获取更多经济收益。约一半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公立高校对同一专业的本国和外国学生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等对外国学生的收费金额平均比本国学生高出一倍或一倍以上,向每个外国学生每年多收取的学费超过8000美元。像丹麦、瑞典和芬兰这样的北欧高福利国家,也一改过去将本国与外国学生一视同仁享受免费高等教育的做法,公立高校开始向欧洲经济区以外的学生收取较高的学费。教育发达国家从国际教育中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对美国经济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据美国最新统计,2017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390亿美元,支持了45.6万个就业岗位,而在10年前国际学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是155亿美元,国际学生人数增加与经济收益上升成正比。在英国,高等教育已成为第五大服务行业,留学教育经济收益仅次于美国,2016年获得的净经济利益是203亿英镑(约合263亿美元)。此外,英语培训学校、公立中小学和私立学校从国际学生缴纳的学费中获得的收入总计约为43亿美元。2017年,澳大利亚国际学生人数接近60万人,国际学生对澳大利亚经济的贡献再创新高,达到320亿澳元(约合2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是继铁矿石和煤炭之后的第三大出口行业。加拿大借鉴澳大利亚将国际教育做成产业的经验,采取放松签证和延长毕业后工作期限等措施,扩大留学教育规模,国际学生数量迅速增加,2016年国际学生对加拿大经济的贡献是27.5亿加元(约合20.8亿美元)。在新西兰,国际教育成长为第五大出口行业和继旅游之后的第二大服务出口行业,2017年国际学生对新西兰经济的贡献是44亿新元(约合29.8亿美元),创造了3.3万个就业岗位。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亲自挂帅督促实施“教育服务出口计划”,提出国际学生对俄经济的贡献要从目前的每年14亿美元提高到2025年的37.3亿美元。推动学历学位互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起草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全球公约建立区域性资格框架,为学历学位互认奠定标准基础。区域性资格框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教育融合发展的产物。覆盖欧洲文化公约缔约国范围的欧洲高等教育区总体资格框架、涵盖欧盟成员国的欧洲资格框架、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资格框架和东盟资格参照框架等区域资格框架相继建立。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描述的资格框架水平已成为域内国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重要参照点,培养标准的趋同化为域内国家学历学位互认和学生流动奠定了基础。打造地区公约升级版,实现更大范围的全球互认。目前全球出国留学生有400多万人,其中250万人属于跨地区流动,预计到2020年出国留学生将达到800万人。现有的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地区公约已不能适应不断增长的学生跨地区流动的需要。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和促进学术流动的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地区公约的基础上,主导起草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全球公约。该公约旨在形成全球范围学历学位互认的国际规范性文书和监管框架,明确学历学位公平承认作为一项普遍权利,推动跨地区学历学位互认,保证各国认证程序的国际一致性,减少人员跨国流动障碍。该公约拟在201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大会上通过。深化区域和次区域教育合作,推动学历学位互认走向更高水平的自动互认。学历学位自动承认率先在教育合作交流水平较高的次区域得到推行。今年1月,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三国高等教育部长做出决议,规定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各层级文凭和学位可在任何一个国家得到自动承认,这是对三国2015年学士和硕士学位自动承认协议内容的拓展。学历学位自动承认不仅有利于减轻行政负担和降低个人成本,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习或工作的便利化和无障碍自由流动。2016年,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修改2004年签署的《雷克雅未克宣言》,正式启动建立域内具有可比性的各层级高等教育资格自动承认机制,提高次区域教育合作水平。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波罗的海三国有望在今年签署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和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自动互认协议。比利时佛莱芒地区将与丹麦、波兰和葡萄牙签署学历学位自动互认协议。欧盟今年提出各成员国要到2025年实现高等教育学历学位、高中毕业证书和国外留学学习结果的自动互认,以打造从事学习和研究不受边界阻碍的欧洲教育区。(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为该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GYI2018030项目成果)(本文发表在2018年12月7日中国教育报)编辑部声明1. 本公众号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单位观点;2. 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需授权,请在后台留言或发邮件到:e_in@163.com。
编者按:基于我国国际教育高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升级、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背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京领共同设立《国际化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与国际比较研究》课题,并在此基础上邀请国际教育专家学者、国际学校校长定期举办系列KingLeadIES论坛进行专题研讨。京领新国际将陆续发布该课题研究成果,本文为该课题成果之一,作者为京领研究院,旨在分析介绍目前中国留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文中部分内容节选收入《中国教育报》“2018国际学校年度观察报告”。2018年6月,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大学正式宣布认可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10月,英国伯明翰大学宣布接受中国学生使用高考成绩申请本科课程。随后,英国莱斯特大学、邓迪大学、肯特大学、西英格兰大学等也陆续宣布接受中国高考成绩;另外,加拿大医博类排名前8以及综合类排名前3的名校本科申请也把提供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参考条件;澳大利亚24所高校认可并接受中国高考成绩, “八大”名校中已有7所接受中国高考成绩申请本科课程。.这表明,中国高考成绩受到越来越多国外优质院校的认可,被更多世界名校作为留学录取条件。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中国的留学热正在以快速的势头蓬勃发展。留学需求持续增长,目的国选择多样化根据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1978-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458.66万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54.45万人,同比增长3.97%,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到了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着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在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美国仍然是中国留学生目的国的首选之一,据2018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2017-18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达到363341人,较去年增长了3.6%,占美国国际学生总量的33.2%。除了原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数在不断增长外,挪威、瑞士、日本、新加坡也成为了留学国家的热门选择。留学趋势低龄化,留学目的多元化低龄留学正成为中国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2014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就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同时“低龄化”出国的趋势持续增长。中国高中生赴美留学热潮涌动,已经形成一股显著的力量,高中生已经成为继研究生、本科生之后的第三大出国留学人群。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初高中甚至小学阶段便送孩子出国留学?这实际上和出国留学目的的改变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家庭在教育的投资选择上愈加多样化,出国留学不再仅仅是少数精英家庭的选择,出国留学群体更加大众化、普遍化。社会需求与个人兴趣相结合是专业选择的前提条件社会需求与个人兴趣是出国留学专业选择中两大考量因素,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迅猛发展,STEM也逐渐成为学生留学专业的热门选择。此外,人文社科类专业也逐渐成为留学专业选择中的“黑马”,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赴美就读艺术与应用艺术专业的学生增长比例最高,7年间从3574人增加到21,356人,增加了6倍。根据北京大学范皑皑等对北京、成都和深圳近3000学生留学动机的调查研究表明,获得国际视野和体验异国文化是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问题呈现出的多元化的特征,所以未来心理学从业者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这也会影响着学生在留学专业上的选择。国际学校飞速发展,名校竞争白热化根据京领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国际学校将会达到800余所,2021年,预计再增长1000所,达到1800所。中国国际学校发展势头迅猛,国际学校创办成为各个省市发展国际教育的重要举措。此外,2003年至2018年常春藤盟校在全球录取率逐年降低,基本降至10%。这也加剧了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的竞争,也给各个国际学校带来巨大的挑战。美国藤校,英国G5名校的录取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所国际学校的口碑与教学质量。根据京领2018年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排行榜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国际学校目前在地区上发展仍不平衡,资源较多地集中在北上广地区。根据《2018中国国际学校藤校录取统计表》数据显示,在获得中国藤校录取的国际学校中,呈现出明显的共同趋势,学校集中在北京、广东、江苏等地,且大多为全国“名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教学质量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最终的录取成绩,名校往往会聚集更多的文化、师资等国际资源。办有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应有之意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全球文化地位的提升,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不仅仅是向外输出,更重要的是“引进来”促进双向流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输入”与“输出”仍然不平衡,在接收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教育国际化不代表照搬西方教育制度与体系,过分模仿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会导致本国的教育发展失去自主性。因此,在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应该将目光聚焦在探索符合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促进中西文化的双向流动与融合。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人才的培养,在国际留学潮流趋势下,更要把核心聚焦在人的发展上。出国留学不仅仅是学习或工作,还在于个人的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在发展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要注重对国际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本文节选入《中国教育报》2019年1月11日第6版
本文转自【东方网】;继2015年8月1日迎来第一位学员,2020年8月,上海智课迎来了5周岁生日。值此之际,上海智课将于8月15日举办“8.15智课创梦5周年特别活动”,回馈5年来与上海智课携手同行的学员、家长及合作伙伴。活动现场,智课教育合伙人、集团副总裁胡红涛,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校长吴子健,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硕士、MIT前总招生面试官兼上海校委会主席石岚等大咖将悉数到场,带来“疫情后时代,国际化教育的趋势与选择”“基础教育的国际交流于合作”、“如何在VUCA时代培养未来精英”等主题演讲,为学生及家长分析当前国际教育形势,并现场答疑解惑。为了感谢学员及合作伙伴长期以来的信任和支持,活动还特别安排了颁奖环节,向5位优秀学员和优质合作伙伴颁发了奖项,期盼未来能更进一步,携手共创佳绩。活动最后,名校招生官、资深课程与升学规划导师将齐聚现场,为国际教育家庭进行一对一VIP咨询,详细解答家长们的教育难题。关于上海智课智课是智课教育集团旗下,百度、许国彰家族基金、中科院国科嘉和、世纪金源等联合投资的出国考试翻转课堂品牌,成立于2013年。此次全面的品牌升级,是智课在业务方向上的进一步发展与聚焦。未来智课将致力于培养有学习力的国际化人才,为更多低龄化国际学校和家庭赋能。作为国内“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先行者,智课教育从2013年成立至今始终坚持高质量师资内容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小前台-大后台”的中央厨房式服务模式。经过多年在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上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智课教学方法论。凭借覆盖国际课程(IB/AP/A-Level/IGCSE)和国际高中备考、托福、雅思、SAT、GRE、GMAT等学科内容和留学考试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和“学、练、改、测、评”的闭环式大数据智能动态教学管理,为学员提供“实时反馈+动态调整”式的学习体验。不同于国内很多以考试结果为单一导向的传统培训机构,智课坚信,只有个性化、精细化的教学服务,才能帮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以致用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专业的教学专家团队和基于AI技术的Smart智能学习系统,在提升学员国际课程学习力、思辨性写作、国际学校专业认知、标化考试能力等硬实力的同时,让学员在合作沟通能力、抗压性、研究探索精神、时间管理意识等软实力方面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认为,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日趋成熟,国际教育已经进入了以“赋能”为中心的时代。互联网教育3.0时代,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落地,智课致力于为学生赋予更强的能力和能量,让学生在收获满意分数的同时,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背后的推动力则是从形式到效果保障的进化。“智课的翻转课堂进一步为教育培训提出了要求——效果交付。“效”指效率,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成果。“果”普遍指分数、名次、听说读写、出国留学等等。”韦晓亮说,“12岁以上的国际课程内容教学上,智课教育主要强调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三个方面,分数等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事。”韦晓亮始终强调,效果交付不仅要给学生交付分数和offer,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国际人才综合素质(硬实力&软实力),用同样的时间换取学生更全面的成长。成立至今,智课交出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98%学习目标达成率和96%优质国际化学校录取率,老用户推荐率达到64%。在智课平均学习三个月的学员,AP五分率65%,IGCSE A/A*率50%,A-Level A/A*率50%,IBDP单科7分率45%,IBDP单科6分率45%,托福提高21分,雅思提高1.5分,SAT提高289分,GRE提高24分,GMAT提高112分。智课品牌升级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司将业务突破点和增长点放到了国际教育赛道上,甚至走到了垂直行业的深处寻找商业化的场景。2020年6月14日,智课教育旗下出国考试“翻转课堂智课”正式宣布完成品牌升级,原“出国考试精英学习中心”升级为“国际课程精英学习中心”,并提出全新品牌口号“同样的时间,更好的成绩,更全面的成长”。智课此次的品牌升级,也表明了背后的战略意图,即业务聚焦与深度发展,为学生提供更精细化、专业化的国际教育服务。从横向来看,跳出了单一的出国考试培训之争,形成了降维打击;纵向来看,精细化的教学服务大大加强客户粘性,为业务发展提供巨大增长空间。截至目前,智课已经在包括上海、杭州、深圳、天津、成都、青岛、东莞等城市布局了多家“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中心,旨在满足广大学子在国际教育课程方面的需求,帮助更多国内学子实现科学的备考规划。全球化时代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品牌升级后的智课将继续以“Smart智能学习系统”为基础,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智课翻转课堂模式,为学员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持续提供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在线国际教育改造下,新兴的留学前“背景提升”市场在线教育发展至今,VIPKID、猿辅导以自身业绩和市占率,强势验证了整个在线教育的发展模式,加上政策对于线下教培监管的不断戒严,“在线化改造”在教育产业的各个细分赛道不断展开。从最大最刚需的少儿英语、K12,到素质教育、启蒙早幼教、职业教育,再到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国际教育领域着重表征:传统的线下留学服务开启全面线上化的浪潮,留学前咨询、科研辅导、背景提升,留学后的课业辅导、职前规划、职业培训等等,留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面进入“线上改造”。这其中,留学前“背景提升”是在线国际教育中的其中一个新兴服务,以C2C/B2C的商业模式,为留学预备军提供一整套的生涯规划方案或单个科研项目、论文文书或学科竞赛的指导,让学生具备申请名校更加有竞争力的“背景简历”,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或学术功底。其服务亮点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能够与目标院校或目标赛事的导师直接建立连接,在名校导师、机构老师及助教几方共同帮助下,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背景提升”训练;二是强结果交付,即机构对用户服务的效果买单。由于训练过程本身动用了“重资源”+“重服务”,据现有此类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基本上能够对用户“背景提升”的目标进行百分百交付。为什么留学前“背景提升”这一小众细分市场会热起来?国内外留学环境变化,留学生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一方面,国内留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学生的出国人次与日俱增,仅仅通过托福雅思考试成绩,已经很难形成明显的区分度,国内海归人才市场较为饱和,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国外院校在录取留学生的标准上,开始更加注重中学及高中生涯的科研能力。以哈佛、伯克利、牛津等著名常青藤院校近两年的招生录取标准和全额奖学金评比标准来看,都在不断弱化成绩绩点,侧重学生在国际学术会议、科研项目、创新发明、导师评价方面的表现。80/90后家长教育观念和消费能力提升,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受追捧这一点原因不多赘言,国内80/90后的城市新家长群体,既接受了相对完整的义务教育,整体知识水平和教育观念有所提升,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不希望孩子再走体制内同样的路,所以对于国际教育、创新教育会有更强烈的需求。政策利好,新高考改革对于“能力素养”的重视,切实在录取制度上有所落地政策上的利好主要包含两点:一是政策整体上对于所有课外培训的内容戒严,即禁止超纲超前教学,取消奥数杯赛,提升素养能力考察在语文、英语两门主学科中的比分。家长在学科辅导外开始寻找“能力提升”类的培训,需求决定供给,因此整体带动了数理思维、少儿编程、STEAM教育、科研教育等连片市场。二是具体在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对于自主招生选拔标准进行了调整,弱化甚至逐步取消特长招生,降低五大学科竞赛成绩的比重,侧重于学生在创新创业、科研成果、学术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这其实跟留学前“背景提升”、STEAM教育都有相当多的服务内容完全重合。所以,原先留学市场的玩家直接拓展出“自招背景提升”“新高考学业规划”等业务,国内国外两块业务都做,业务规模直接拓展到整个“留学生”+“高考生”两大刚需市场;很多此前一直找不到交付出口、看起来非刚需的STEAM教育培训机构,也纷纷切入这一赛道,将原有的STEAM课程分别针对留学、自主招生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造。政策驱动之下,市场新需求出现,各细分赛道玩家“跨界”涌入,一时间,“背景提升”市场火热。目前的主要玩家目前整个“背景提升”赛道还处于加速成长期,玩家主要包括四类,36氪此前曾作过具体介绍:专注做“留学前背景提升”中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辅导,如viaX;从STEAM教育市场切入,拓展背景提升业务,如SA特优生;从留学市场切入,拓展科研背景提升业务,如集思学院;从新高考学业规划切入,做留学前、自主招生背景提升,如学业有方;现阶段“背景提升”业务的发展特点1、高壁垒、高门槛的垂直细分赛道。刚刚提到“背景提升”的两大特色是强导师资源和强结果交付,这就对整个业务团队的“专业性”和资源整合能力要求极高。从36氪目前了解到的入局玩家来看,创始团队均出自清北、斯坦福、哈佛、伯克利等海内外名校,具备高学历背景、亲历并熟悉名校留学申请、自主招生全流程,拥有海外导师、学校及校友资源。2、3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目前还没有公开研究数据对于整个“背景提升”赛道作出测算,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估算:如果仅仅按狭义来算,整个“背景提升”市场主要集中在300亿左右的留学市场,按广义来算,还包含千亿新高考市场、一两百亿左右的STEAM以及整个学科能力素拓市场。因此,每个玩家所处的市场规模及潜力,要根据所切的具体业务和所提供的产品来看。3、高客单价、高净值用户。整个背景提升市场瞄准的用户主要在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注重孩子素拓能力培养的高知精英家庭。收费标准上,留学前科研论文、PBL科研项目在2-3万元,学科竞赛在1-2万元左右,而整个学业规划的背景提升方案则达到4-5万元,属于一次性高客单价服务。4、个性化、非标的服务和运营。由于“背景提升”本身就依赖于在“个人背景”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方案定制,所以现阶段还大多停留在“一对一测试、咨询-个性规划-方案实施-结果交付”的“线下+线上”流程,不论是用户服务还是管理运营,都未能充分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风险点及发展建议VC层面:从现有数据来看,整个“背景提升”赛道的市场规模在教育产业中不算大,再加上现阶段的业务服务依赖个性化定制,因此被部分VC认为,市场潜力有限,难以规模化。一些投资人表示,只切单一垂直细分品类、且在可预期回报周期内无法拓品类、拓学龄的项目,会持保守态度。政策层面:一方面,不论是留学还是整个国际教育,客观来看还是一种与“教育公平、教育普惠”相悖的“精英教育”,也是独立于基础“公立教育”之外的体制外教育。特别是如今低龄留学人次的快速增加,培训机构将大批优秀人才从小输送到国外,在教培方式上直接对接西方教育理念、制度、师资、人才考评方式等等,未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帮助高中生、大学生发表科研论文、实施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灰色地带”——是否代写代发、是否独立完成、是否存在导师推荐信作假、是否与目标导师、院校存在利益往来等等,未来都一定会纳入到国家越来越严格的教培监管体系当中。建议:1、从C2C到B2C,打磨标准化教研产品。刚刚提到,目前玩家采取的商业模式包含C2C和B2C两种,我们认为,如果想在该赛道尽快形成竞争优势、获得VC认可,还是需要转变为B2C的模式,打磨师资、教研,输出标准化的教材、教学方案、课程产品。在这一点上,我们曾经介绍过ViaX的经验。ViaX最开始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个C2C的中介平台,只提供学术规划咨询和方案定制。但后来发现,学生因为接触不到优质资源和系统培训,很难将规划落实,人效低、结果交付差。于是,ViaX将商业模式调整为B2C,开始打磨标准化教研、标准化服务,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制定难度分级。例如,在服务流程化上,从咨询到结果交付的四个月时间里,每个学生至少配备从学术顾问、班主任、助教、国外导师在内的四位老师,大体流程包括:学生向学术顾问咨询,生成个人学情报告,学术顾问根据学生目前能力基础推荐项目或科研选题;学生提报课题或选择导师研究课题,助教为学生匹配导师;导师开出文献及书单供学生学习,助教协助辅导;学生撰文并与导师在线沟通,助教协助沟通;学生输出论文,导师给予评价和推荐,助教联系发表。 2、从“小而美”单一垂直品类拓展到“综合”和“跨界”。单一科研教育、学科竞赛的背景提升的确面临着市场潜力太小的局面,这也是一些VC保持审慎、持续观望的原因。但我们刚刚提到,“背景提升”赛道的可拓展性较强,针对升学、留学两大刚需市场的业务之外,还蕴藏着整个素拓类、能力提升类的市场机会,换言之,打磨出自身的品牌产品后,可将业务拓展到整个素质教育市场,将用户学龄段从高/大/研拓展至中/高甚至中/小,将用户由高净值分层拓展至中产和下沉市场。3、联合留学机构、K12机构进行品牌合作,针对目标用户进行精细化营销,加快市场教育。整个背景提升的市场教育才刚刚开始,所以获客成本还非常高,品牌溢价势能未能达到去cover健康UE模型的程度。整个在线少儿英语市场也经历了20年左右的市场培育,类似VIPKID这种在短短4、5年时间,依靠资本迅速完成市占的案例,在如今的资本寒冬背景下,也再不可能出现。因此,这一赛道的玩家需要借助更加降本增效的方式培育市场,现阶段打法可以尝试品牌合作和精细化营。一方面,背景提升业务可以与留学机构、K12辅导机构进行合作甚至品牌收购,为其解决出口问题。如新东方投资的集思学院,以及已经开始与培训机构尝试合作的ViaX,既可以为大的留学机构和K12机构提供高净值用户的数据,也可以将这类用户直接导流到留学中/后服务、学科培优辅导当中。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触达率更高的短视频做内容营销,结合社群裂变等方式进行精准营销,都可以取代传统高成本的硬广投放和SEO优化,提升获客效率。本文转自36氪,作者施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