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出国留学怎么样?三浦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出国留学怎么样?

出国留学有很多种途径可以选择,在疫情的影响之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出国留学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那么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出国留学怎么样?小编为大家总结一下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出国留学的三大优势1. 学位含金量高学生从中外合作办学出国留学项目毕业之后,获得的学位是国外大学的学士学位以及硕士学位,回国后学位证书可以在留学服务政务平台上进行认证,能够获得国内外的双重认可。2. 节省留学资金大家都知道,出国留学所需要的资金是非常高昂的,因此要求学生家庭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出国留学项目学生大学的前几年首先在国内度过,因此能够极大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3. 规避疫情风险国内的疫情目前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是国外的疫情依然非常严重。学生在国内大学学习期间,能够避免疫情带来的留学风险,实现更加安全的留学。如有留学计划,对商科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上海立信国际财经学院

博览会

我院国际发展公共管理硕士项目(MID)参加印尼通信部举办的国际合作信息分享会

2021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受印度尼西亚通信与信息技术部(MCIT)邀请,在线参与了其组织的海外硕士研究生奖学金国际合作项目信息分享会。公管学院副院长朱旭峰教授出席了此次会议并进行项目信息分享。公管学院国际发展公共管理硕士项目(MID)学术主任殷成志副教授和MID项目主管方曼老师参与了互动交流。此次分享会受到了项目潜在申请人的高度关注,400余位观众在线参与及互动。同时受邀参加此次分享会的还有来自荷兰的屯特大学以及印度的班加罗尔国际信息技术研究所。朱旭峰首先代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进行了项目分享。他表示,在全球疫情持续之下,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并没有减少,相反,在线形式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分享中,朱旭峰还对公管学院的全球化使命、国际合作成果和国际项目做了简要介绍,并回顾了公管学院MID项目的发展历程以及公管学院与印度尼西亚通信与信息技术部的友好合作历程。朱旭峰在线分享荷兰屯特大学的代表就该校申请流程及留学费用等具体问题做了介绍。印度班加罗尔国际信息技术研究所的代表也分享了和印尼通信与信息技术部合作的项目情况并介绍了该单位如何成为印度新科技和科学研究的关键产业基地。荷兰屯特大学在线分享印度班加罗尔国际信息技术研究所在线分享分享结束后,各参与单位与线上观众进行了互动。殷成志向潜在申请人介绍了MID项目的最新教学内容以及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方曼就项目申请流程、申请材料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答疑。在线交流与答疑此次在线信息分享会是印度尼西亚通信与信息技术部应疫情之需首次邀请国际合作院校在线举行的分享活动。通过该活动,主办方可以进一步甄别、筛选优秀的申请人赴海外合作院校学习深造;各合作院校也借此平台面向广泛受众进行了宣传和展示,并进一步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深入交流与互动。国际发展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国际发展公共管理硕士(MPA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 MID)是公共管理学院于2007年秋季启动的全日制英文硕士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从事国际发展实践的专业人才,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给全球带来的挑战,本项目通过整合跨学科知识,将传统课堂与丰富的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世界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发展问题的能力和技术。2009年6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全球70多所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首轮入选国际发展硕士(MDP)项目的全球10所高校之一,从而将国际发展硕士项目提升为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发展实践硕士项目,并把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研究作为其项目的主要特色。2013年公管学院MPA项目成为除美国外全球首例通过NASPAA认证的公共管理硕士项目。为强化印度尼西亚的人力资源,促进印度尼西亚的人才发展,改善其政府官员在公共政策与治理方面的能力,2018年9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印度尼西亚通信与信息技术部展开合作,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其提供在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领域的学位课程。供稿丨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排版发布丨发展办

君子殉名

重磅通知!教育部: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及培养国际化人才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意见》对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作出了如下安排:我们将支持高校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引导高校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完善高校对外开放评价指标。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授予“双一流”建设高校一定外事审批权,探索高校国际会议分类审批的管理办法。我们可以从《意见》中看出:我国将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深化与重要国际组织合作,大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过去一个时期,我国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一批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教育机构开展强强合作或强项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供给多样化,满足了学生不出国门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需求。由此可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什么是中外合作办学在职研究生呢?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它主要有以下特点:1.入学起点低(参加完成学校自主命题考试,学校就安排入学,本科毕业两年或大专毕业三年,有一定外语基础就可以申请入学);2.师资雄厚,双语授课(享受国外高校教学资源,双语教学,课程学制一般在1.5年到3年之间);3.出国游学和考察机会(中外合作办学上课形式有周末班和集中班,很多项目还有出国游学和考察的教学方式,更开阔眼界和知识面);4.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不同,获得的证书也有区别,主要分为以下两类:a. 中方课程结业证书、外方硕士学位证书。b. 中方硕士学位证书、外方硕士学位证书。需要注意的是,获得的外方院校的证书需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学位和学历的认证。

臭恶

我们的彷徨:如何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作者:赵向阳,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来源:正和岛关键词:偏见与无知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两大障碍 一、隐藏在中国人心底的偏见关于永久居留一事,朋友圈里开锅了。很多人在评论,在转发。我一概没有参与,也没有兴趣打开这些文章。我相信,国家制定政策的人,基本上都是有全局观的,有长远眼光的,了解国情的。他们也是中国人,也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光明未来。他们应该把最好的结果设想到了,也把最坏的情况斟酌过了,一定是精心计算过其中的利弊得失。至于民众的反应,民众当然有权力参与讨论一个重要法规的制定,群策群力,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将问题想得更仔细一些。但是,我想善意地提醒一下,一般民众不要想当然地假设自己比那些政策制定者聪明多少。尤其是,不在其位,不了解其政,信息不对称会阻碍对世界的准确认知。中国需要更大力度地对外开放,一定要吸引国际人才,一定要海纳百川。既然要海纳百川,肯定会泥沙俱下。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就是因为有五湖四海的气派和自信。难道五湖四海里来的都是大鲸鱼吗?事实上,90%以上的都是虾兵蟹将。而10%的优秀人才,则产生90%的社会贡献。所以,不必苛求每一个获得永久居留的歪果仁都是人才。至于其他的负面社会效果,相信经过民众的建言,政府会更加谨慎地严加管控的。但是,对不起,请允许我稍微讨论一下一个或许冒犯很多的人敏感话题。以我的生活体验和对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我发现,绝大多数国人骨子里事实上某种明显的傲慢与偏见,在引进外国人才的问题上,彷徨不定。这可能是因为很多国人缺乏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切身经验,而且中国大一统的时间太久了,汉族占据中国90%左右的人口,所以,我们不擅长与异族交流交往,尤其是对来自非洲的黑人朋友有明显的抵触心理。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我的导师是一个高大英俊的德国人,一头金色的卷发让我想起《倚天屠龙》里的金毛狮子谢逊。他活力四射,从来都是各种社交场合和学术会议中的超级巨星,一出场就抓人眼球。我刚到GIESSEN不久,中国同学会搞春季联欢晚会,我邀请我导师参加。我导师笑了笑说,他很忙,参加不了,但是,他妻子会去的。我说,“请告诉您妻子,让她直接来找我”,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好剃了一个光头,很容易在人群中一眼认出来。那天晚上,我站在大厅外面等我导师的夫人。我见到一个身材高挑的黑人妇女,优雅地走到我面前,用德语说“Ich bin Sharon Frese”。我当时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的天啦,我的德国同事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导师娶了一个黑人太太呀!我导师是IAAP(世界应用心理学联合会)的主席,是一个特别open,特别国际化的人。但是,一个日耳曼男人娶一个黑人妻子,即使在德国也是相当罕见的。而在法国,白人和与来自北非中东的黑人喜结连理,生好几个小混血,实在是平常了(抱歉,本文不打算讨论欧洲的绿化问题,请不要误解)。从此,我对跨国婚姻和跨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一点了解。前年的时候,应IACMR(中国国际管理学会)的邀请,我导师来中国开会发表主题演讲,他夫人第一次来中国。回去之后,我导师在电子邮件中告诉我说,“我在中国待得很愉快,但是,Sharon很不喜欢,她觉得中国人对黑人有歧视”。我只能回答说,“Yes, I know, I feel very sorry for that”。总之,我觉得中国人不够国际化,对于某些特定族群有偏见与傲慢,在是否引进外国人才和如何引进外国人才上,彷徨不定。二、关于来华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问题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加大了对沿线发展中国家所提供奖学金的数量和力度:每年新增1万名左右来华的留学生,且绝大多数都能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所以,最近五六年里,我差不多每周都能接到10封左右来自巴基斯坦等国的电子邮件,请求接受自己为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根据本科、硕士和博士等不同类型,据说政府分别提供了7万、8万、9万左右不等的国家奖学金。这件事情在微信朋友圈里曾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看过一篇标题《让外国学生吃肉的同时,能让中国学生喝点汤吗?》的刷屏文章。不理解的人批评政府说,中国还有很多贫困学生得不到资助呢!中国还有8亿民众还没有坐过飞机呢!中国还有3000万群众没有脱贫呢!拿钱去给这些外国留学生,纯粹地打肿脸充胖子,瞎糟蹋。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短视的、缺乏战略眼光;只会算小账,不会算大帐;只会算经济账,不会算政治账。请诸位换位思考一下国家的难处,很多道理国家不方便公开说,而且只能做不能说。既然大家要算经济账,那我就帮大家算一笔最小的经济账。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即使是最高的10万奖学金,外国留学生拿到手的也只有每月2-3千元,其他的都是住宿费、实地调研费、学费等,而这些钱都是在国内各个部门之间转来转去,没有落到外国留学生手上,更没有流到国外。可谓“肉烂在锅里”。所以,许多批评的观点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一样,看似正确,很有诱惑力,实则谬误。不管“一带一路”是否能发展起来,中国和中国企业最终都要走向全球,我们必须在世界各地培养自己的“同路人”,培养了解中国、认同中国的外国人。信任总是在交往中培养起来的,不先邀请别人来自己家做客,如何能让别人了解你?留学是最好的途径,我们这些曾经留过学的人都深受其益。正如古人所说,“将先取之,必先予之”。二战之后,美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现在都是2020年了,中国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如果中国想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得更大气一些,就得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包括人才培养,维和、环境保护、对外援助、卫生防疫、基础设施投资、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维护等。这一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殷切期望。你以前可以搭别人的便车,以后你得让更多穷朋友搭你的便车才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拥护和尊重。三、关于MIS国际研究专业硕士计划的畅想如果说,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是“引进来”,那么,中国应该送更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去”,尤其是到亚非拉国家去开眼界,长见识,增才干,磨意志。关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我有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设想。这来源于我2018年7月10-28日期间,我围绕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进行考察的启发。我当时考察了新疆的北疆、蒙古国的科布多地区、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的东哈州地区,总共行程超过5000公里。回来之后,我花了两周时间撰写了一本《阿尔泰山一瞥》(未正式出版),其中提出来一个“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今天我把这个MIS(Master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计划一并提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以下内容原原本本摘自《阿尔泰山一瞥》第八章,写作时间是2018年8月。虽然差不多两年过去了,但是,每当一想起这个前瞻性的想法,我仍然感到兴奋,我殷切希望有朝一日国家能将之付诸实践。我们不能仅仅鼓励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我们还要鼓励更多的中国人去这些“一带一路”国家留学。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很少有主动扩张的意识,很少有真正了解世界的人,特别是了解“一带一路”中所涉及的发展中国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最近几年中国每年出国留学的学生大约60万左右,90%以上留学国家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等国家(按照中国留学生所占全球留学生的比例进行排列)。甚至在西班牙和俄罗斯等重要国家,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也都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至于去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更是寥若晨星。这就导致我们只对欧美有些了解,但对其他国家的情况却惊人地无知。这种信息不对称和人才短缺,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推进,非常不利。我在新疆进行企业访谈时,当地几家靠外贸起家的大型公司,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们认为,“目前,中亚国家越来越了解我们,原因就在于他们很多人都在中国留过学,而我们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们,尤其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出去之后,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倾轧和拆台,给了竞争对手或者客户很多挑拨离间、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他们在引进人才时,越来越倾向于在当地国家留过学的留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关键的人力资源。而且这些学生,也不应该只是单一的翻译人才,而应该有更加广博的知识面,更加灵活的头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中国很穷,中国人很穷,所以很多人是靠公费留学去发达国家学习理工科和经管等专业。现在,我们应该增加一个新的公费留学计划,开设国际研究专业硕士(MIS,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针对发展中国家派出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大力进行深入的国别研究。为此,提出以下构想,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关注。1,以“结对子的方式”组织国内985和211院校与中国人留学很少的一些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比如,伊朗、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等。每一个国家选择不同城市的两三个大学,分散化一些,让中国留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地方,而非扎堆在一起,无法融入当地文化,学不到东西。2,“结对子”方式应该考虑到现有学校的资源,比如,已有的优势学科资源和海外关系等,但是对于没有现成资源的学校,也应该鼓励从头开始建设。应该在各个学校设立独立的校级中心负责统筹该项工作。3,选拔的中国留学生既可以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也可以是已在工作岗位、与该国有经贸往来的公司职员。可采用两年制或者三年制,定向派遣,一切费用由中国政府负担。4,选拔时,以往所修专业应不限,以往专业课成绩也不应成为考核重点,而是应重点考察被选拔者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判断其是否有基本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或者潜质,是否有比较强烈的企图心和建功立业的冲动。入学考试的筛选应该重视所要留学的国别知识、英语能力和政治素质。5,毕业文凭颁发国内985或211学校的专业硕士文凭,而非所留学国家的文凭。因为这些国家不同于欧美,在研究和教育水平上可能低于中国,其文凭含金量较低,对于学生在国内就业可能没有什么帮助。可以考虑,这个新的专业硕士的名称叫MIS,希望将来同MBA学位的含金量一样高。6,第一学期的学习地点在国内,重点学习所要去国家的历史、政治制度、法律、文化和语言等。外语学习应以实用为主,集中强化,短期内能应付生存问题。其次,可重点开设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商务、跨文化沟通、社会学、人类学等课程,不求全面系统,重在实用。研究方法方面尤其应重视质性研究。7,在国外大学留学交换一年、甚至两年,这一点可以有不同的尝试。建议在海外所学专业首先考虑该学生以前所修的同一专业,或者经管专业,或者法律专业。但是海外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更不在于拿到当地的文凭,重点在于提高语言能力,了解当地的教育体系、文化传统等,与当地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交往。但是,对于基本的课程成绩和学分应有一定要求,否则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8,中国驻当地的大使馆在该项目中也应扮演重要角色,在暑假和寒假期间组织中国学生在当地进行旅行,参观访问,加强对当地政府、企业和社区的了解。9,所有参与该项目的院校应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共享课程平台,共享一些稀缺资源,例如,关于社会学和人类的研究方法,国际商务等方面的课程。10,在进行国外交换过程之前,就应该建立国内导师负责制,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海外交换回来后,应在最后一学期提交论文进行答辩。论文应该更多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当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内容和主题宜宽不宜窄,重点培养通才。成绩合格,并且论文通过答辩的,授予中国大学的专业硕士文凭。11,顺利毕业的学生,优先推荐给在“一带一路”进行战略投资和布局的国企、民企等,甚至可以作为外交辅助人员。12,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大学所承担的学生培养的数量,应该根据目的国的面积、人口数量、与中国之间的经贸情况和未来预期等进行估算,每个学校每年的招生培养人数在50~150之间可能是一个比较有经济效益的数字。十年之内,整个项目至少能培养国际化的初级人才5万人左右(假设50个项目国家,每年100人左右,每年5000人,十年5万人)。13,该项目只是一个初级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项目,是一个入门项目。一旦这些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从事与留学国家有关的工作,他们必然会不断学习,自我强化,在利益驱动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14,成本和收益:每一个学生每年的培养费用应该在10万左右,每年政府需要至少投入10亿左右。但是,这是对自己国民的人力资源投入,这个钱不会白花。对于学生和国家来说,即使没有见到结果,也没有虚度和浪费。风险防范问题本计划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很重要,激发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有如下问题:1,承担这些计划的国内大学,是否能保证质量地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尤其是深刻领会本计划的目的和良苦用心,选拔合适的苗子进行培养,集中优质的师资进行专门课程开发,在学生进行海外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卓有成效的指导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师资培训是任何一个教育培训项目的关键。在派出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派出教师在东道国至少交流半年以上,使得教师本身对东道国有比较深刻的认知。2,海外学习效果问题:如果没有硬性的学位和课程方面的要求,学生是否会利用管理上的漏洞,不好好学习,无法达成学习效果?甚至不在当地待着?或者只是在当地耗时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为了鼓励国民走出去,了解不同国家的情况,只要是住在当地,且时不时提供一些照片和当地的信息,文部省就会按月给卡里打钱。建议采用类似的方法,要求学生每个月提交一个关于当地情况的报告,通过一个统一的网站进行提交,有专人进行信息整理和评估,采用过程管理,保证学习效果。3,人身安全问题:包括父母的担心等,尤其是在一些政治形势比较动荡的国家,例如,伊朗、叙利亚等。4,被认为是“间谍”的猜疑等。虽然这种风险不高,但是仍然存在,需要正视和提前预防。5,就业的问题:虽然该计划培养的是国际化的初级人才,更多的是定位在国家引导和扶持的基础上,但是,回国人员能否找到一个相关的工作,能发挥在海外所获得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这是一个大问题。只有这一点解决了,后续的教育培训才能得到更多支持。四、中国的强盛依赖于大批国际化人才行文至此,收到一个社科院朋友的微信。他说: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和现实中,真正有力量的大国,比如今天的美国,历史上的唐代中国,都是胸怀宽广,网罗天下人才而用之。优秀的人才不是打群架要人多,而是一个顶一百个,顶一万个的,就像以前有人传言的“钱学森顶一个师”。泥沙俱下在所难免,即使引进的笨蛋太多,那就算是做了国际慈善事业,改善了那些穷苦人的命运,也是有功德的。就像美国接收的那么多移民(非法、合法的),大部分都是刚够平均线或以下的人。美国的好,恐怕其中一个好,就是无分别不评判全然接纳的态度,让人更认同这样的国家。我对此深表赞同!知己就是知己,心意相通。事实上,在我前不久我所写的《疫情过后:中日关系的第四次高潮,要来了吗?》一文中,我曾经写过这样两段文字:我曾经通读过2019年任正非与国内外媒体唇枪舌战的三卷本《访谈实录》,非常佩服任总的国际化视野、知识和人脉。尤其是当读到2019年10月任正非接待中东非洲阿拉伯语媒体的集体采访时,看到任总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如数家珍,我真的有点羡慕嫉妒恨。扪心自问,做企业不如任正非,可以;旅行见闻不如任正非广博,也说得过去;但是,作为一个学者,如果读书还比任正非少,那就无法原谅自己了。虽然中国人对于日本的历史一知半解,急需要补课。但是,中国人对非洲、中东阿拉伯世界和拉丁美洲的了解几乎就是空白,而老牌的西方国家在这些地方有几百年的经营历史,有大批熟悉这些地方的国际化人才。所以,借着最近国家出台的研究生扩招的东风,我郑重呼吁有关部门考虑一下我的这个建议,加快中国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化的企业。得人才者,得天下!五、关于民意征求方法的几点思考正文已经结束,忽然看到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牢骚,抱怨关于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的程序太麻烦。我刚好在网络调研方面有点研究,我在北大心理系的硕士论文《在线信息咨询中的匿名性对咨询员工作绩效的影响》(2001),大概是国内最早的互联网心理学“开山之作”,所以,就这个问题多说几句。第一,如果不是通过手机等进行实名认证,系统里面会收到大量的情绪化噪音,会淹没那些有价值的信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匿名状态下,会表现出很高的攻击性行为或者亲和性行为(例如,网恋),大大偏离了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政府就管理条例进行民意征询,就是为了获得具体而明确的反馈信息。如果只对整个法案采用简单的整体性判断(同意或者反对),根本无法有助于法规的完善。只有那些对法案中的每一个具体条例仔细推敲之后,所提出的具体明确的意见才是有价值的。第三,几十年来,心理学和管理学中关于“头脑风暴”的研究证明,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陷。改进后的方法是先让每个人独立面对屏幕或者白纸提出自己的建议,然后,当众把所有的意见,不管好坏,都表达出来,最后再进行讨论。这是为了消除群体决策中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情绪传染和认知锚定。所以,如果您在填写调查时看不到其他人的意见,这是一个很合理的设计。我个人认为,此次政府征求意见的方法,在科学性上没有什么太大问题。至于程序繁琐,主要是为了提高调研质量。我相信,那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反对声音,肯定是有价值的,应该被整合到后续的立法中去。全球化是时代潮流,虽然有美国发起的逆全球化的动作,但是,中国需要向前走,我们要保持一种更加包容开放和建设性的态度。您说呢?谢谢您的理解!

可谓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孔子学院公派出国教师简介

大家都知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可以在读研期间申请成为一名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派出的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他们肩负着传播祖国文化和语言的光荣使命,在积累丰富的海外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美丽的异国美景和别样的风土人情。其实,孔子学院的教师除了志愿者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孔院公派教师。志愿者教师主要由学生组成,待遇大概为10万人民币/年,,而公派教师主要由在职教师组成,年收入在20万人民币以上,带家属出国还有家属补贴,子女享受海外教育,有些国家还会有贫困补贴、战乱补贴。孔院公派教师基本上是对外汉语教师可以享受到的最高待遇,成为孔院公派教师,就是成为一个体面的,有有尊严的汉语教师。下面就简单介绍下孔院公派教师的相关内容。首先,总的来说,孔院公派教师待遇高,岗位多,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其具体招聘的条件如下:1.热爱国际汉语教育和孔子学院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有团队合作精神;2.年龄一般在60周岁(含)以下,身心健康;3.具有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其中,到外国大学和中学任教者,须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4.普通话须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含)水平;5.能熟练使用申请赴任国语言或英语;6.符合外方教师岗位要求;7.近8年内具有2年以上教学经历;有《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成绩者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经验、外国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从以上招聘条件可以看出,要达到公派教师岗位需求,一般需要有两年以上的教学经历,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以及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以上几项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每个招聘院校又有各自不同的要求。以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孔子学院和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加州大学的岗位要求如下:性别Gender:不限,学历Ecation background:研究生,学位Degree:硕士,博士, 专业Major: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语言Working Language:英语,特长Talent & skills:武术,民族乐器,书法,新闻编辑南太平洋大学的岗位要求如下:性别Gender:不限,学历Ecation background:研究生,学位Degree:硕士,专业Major: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旅游,语言Working Language:英语,特长Talent & skills:主持,新闻编辑,其他要求Other qualifications:年轻男教师优先考虑。从各个院校的公派教师招聘条件中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毕业的老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还有一两年的海外志愿者经验,就会更加优势明显,面试成功率很高。再来简单介绍一下公派教师的待遇。出国教师在国外任教期间,根据出国教师国内职称,按以下标准计发国外工资(单位:美元/月):除了基本工资外,国家还会根据不同情况补发以下几种津贴:1. 一次性安置费3000美元,用于办理居留、注册等各种手续,购置必要的家具家电、教学设备及其他安置开支等;赴任前教师可领取一次性出国补贴3000元人民币,用于支付公证、护照签证、体检等费用及赴离任、休假、探亲期间的国内旅费.2. 出国教师配偶享受配偶补贴。随任配偶补贴标准每月500美元,不随任配偶补贴标准每月200美元;艰苦地区随任配偶,同时享受出国教师艰苦地区津贴标准1/3的艰苦地区津贴;3. 如聘请方不提供交通工具和相关费用的,国家按提供每月400-600美元的交通补贴;4. 在艰苦地区任教的出国教师享受400-1500美元/月的艰苦地区津贴;5. 对年度考核为称职(合格)及以上的出国教师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奖金标准为本人全年月平均国外工资。以上就是对孔子学院公派教师的招聘条件和薪资待遇的基本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关注哦~

鬼整人

发布!清华大学—日内瓦大学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双硕士学位项目招生宣传片

03:47项目背景联合国在2015年9月的联合国峰会上正式宣布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共17项, 从三个维度为可持续发展设定了宏伟目标,即通过善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包容与环境的可持续性。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与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Doris Leuthard)在位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联邦大厦共同见证了清华大学与日内瓦大学签署全面开展可持续发展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两校全面启动含学生联合培养、高水平联合科研、共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内的全方位合作,为中瑞两国携手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2017年4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与日内瓦大学社科学院院长伯纳德·德巴尔比厄(Bernard Debarbieux)教授共同签署了硕士交换项目合作备忘录,此项目致力于培养从事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和通晓国际事务的中国人才。5月14日,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隆重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先生、副秘书长吴红波先生和日内瓦大学校长伊夫·弗吕克格尔(Yves Flückiger)等亲致贺信。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培养更多未来能参与并胜任全球事务治理工作的高水平人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瑞士日内瓦大学社会科学院通过整合双方优势教育资源,共同设计建设了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双硕士学位项目(Master of Public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MPP-SDG),于2018年正式启动。培养目标与特色高端定位面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念、知识与技能,培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多元方向两校课程设置既重视基础核心课程,也提供了覆盖可持续的人类发展、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与区域政策等多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全球视野充分发挥双方国际化联合培养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掌握中国、瑞士及有关国际组织等在可持续发展不同治理领域的有效政策工具和多元实施路径。应用导向重视应用导向培养,全英文授课,倡导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组织实习,学位论文鼓励选择应用导向的政策分析实践报告(PAE)。招生对象本项目面向全球招生,国际学生可在清华大学或日内瓦大学申请本项目,报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中国籍学生可以以学术型硕士或专业型硕士身份进入本项目。所有申请者都需要时满足双方招生要求并被双方录取才可进入项目学习。培养框架学习年限:2.5年,分别在日内瓦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及半年的论文工作。采取脱产方式学习。课程体系:公共必修课程、核心课、方向性选修课以及必修环节。课程语言:除公共必修课及个别中文基础与专业课之外,大多数专业基础、方向选修课程授课语言为英文。学位授予要求与类型学生完成两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可获得清华大学与瑞士日内瓦大学授予的双硕士学位证书。学术型硕士所获证书为: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Management, MM)、瑞士日内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MS)。专业型硕士所获证书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瑞士日内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MS)。如有兴趣,请点击招生连接:http://www.sppm.tsinghua.e.cn/xwjy/sss/zsxx/26efe48964e0bfda01655bda7f7c0016.html联系方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硕士项目:傅老师电话:010-62785603邮箱: fcx@mail.tsinghua.e.cn专硕MPA项目:黄老师电话:010-62794348邮箱: mpa@tsinghua.e.cn双学位项目主管:史老师电话:010-62781945邮箱:sdg@tsinghua.e.cn日内瓦大学:Susana Perdiz, Academic AdvisorSusana.Perdiz@unige.chhttps://unige.ch/sciences-societe/formations/masters/innovation-human-development-and-sustainabilityTsinghua - UniGe Dual Degree ProgramMaster of Public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MPP-SDG)(Application Guid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rogram OverviewOn 1 January 2016, the 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of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adopted by world leaders in September 2015 at an historic UN Summit - officially came into force. Over the next fifteen years, with these new Goals that universally apply to all, countries will mobilize efforts to end all forms of poverty, fight inequalities and tackle climate change, while ensuring that no one is left behind.On January 16th,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China and the President Doris Leuthard of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jointly witnessed the signing of the memoranm between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 (UniGe) on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on SDGs. During the roundtable, President Qiu Yo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President Yves Flückiger of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 signed an agreement on a al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MPP-SDG) . Within this cooperative framework,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SPPM)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s partnering with the Geneva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G3S) of UniGe to start a highly interdisciplinary 2.5-year al master’s program for the SDGs from September 2018. This program focuses on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concrete solutions for the SDGs through hands-on, team-based and project-driven activities, in parallel with courses on the fundament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didates from a broad range of backgrounds will gain both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field experience that will prepare for employmen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jects. This program can be started either at Tsinghua University or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 depending on where the student registers first. Tsinghua University delivers a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 organised by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SPPM) and called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MPP-SDG).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 delivers a highly interdisciplinary Master of Science (M.Sc.) hosted by the Geneva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G3S), the Master in Innovation, Huma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MIHDS).Three specialization moles will be available in curriculum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Technolog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Development Theory & Practice-- Environment, Climate and Governance--International/Introction to Public Health-- Population, Health and DevelopmentStandards,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 Globalization and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in ChinaSustainable Cities and Territories--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Science & Art of Leadership -- Chinese Constitu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Law-- 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cticeDual DegreesUp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al degree requirement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ll receive one master degree from each party: the degree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the degree “Master of Science” of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Admission to the Dual-Degree ProgramInternational applicants could apply the al-degree program in the online application system of Tsinghua University (http://gradadmission.tsinghua.e.cn/f/login) by end of April 2021.Please feel free to browse through the website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MPP-SDG program: http://www.sppm.tsinghua.e.cn/english/mid/Admission/AboutMPPSDG/Contact PersonSHI Shuting (Ms.) Dual Master Program Manager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Email: sdg@tsinghua.e.cnTel: +86-10-627 81945Susana Perdiz(Ms.)Academic AdvisorGeneva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GenevaSusana.Perdiz@unige.ch供稿丨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排版发布丨发展办

盗马贼

选择大于努力!这所二本院校与西湖大学和中芯国际联培研究生

今天小编看到一个学校的调剂信息,当我看到这个学校名字时我竟然以为是“野鸡大学”,心想“野鸡大学”也招研究生。于是我便去了解这个高校,发现这所学校竟然和前段时间很出名的西湖大学还有中芯国际这家国内著名芯片制造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小编今天说的这所学校就是绍兴文理学院。一、写在前面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中芯国际这家公司吧,早先的时候只有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的人才会了解这家芯片制造公司。后来,由于“中兴事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被全国人民热议和关心。于是,一些国内著名的芯片企业才被大家所熟知,其中就包括中芯国际。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和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被许多业界人士认为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除了公司本身实力很强之外,这家公司的人才也是很牛逼的。在08年的时候中芯国际的博士张汝京被《半导体国际》评为2007年度人物。说白了中芯国际在集成电路领域,很有地位。再顺便说说西湖大学,西湖大学是目前中国最年轻大学,现任校长是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对于西湖大学我不想过多介绍,因为它实在太有名了。二、学校颇具实力下面来说说这个被误解的高校吧。绍兴文理学院是一所普通的二本类院校,在2013年这所学校才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这里插一句,小编的本科学校2003年获得的,但是我们却去不了像中芯国际这样的大公司,更别说和西湖大学联培,所以萌生了考研读研改变命运的想法。2018年11月,绍兴文理学院入选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为书法。由此可见绍兴文理学院不仅不是什么差的大学,而是一个颇具实力的本科院校。三、重点关注小编重点讲讲这所学校的联培研究生吧,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绍兴文理学院在集成电路器件物理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点的调剂信息,有详细的介绍。这个集成电路器件物理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点有三个方向分别是:(1)高k栅介质材料及器件制备(与安徽大学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构筑实验室联合培养);(2)MOSFET、IGB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可靠性;(与中芯国际(绍兴)联合培养),其中MOSFET是应用很广的功率器件,IGBT是热门研究的电力电子器件;(3)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与西湖大学联合培养)。最后具体讲讲学校的培养模式:(1)本校+高水平院校联合培养。课题组与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所、安徽大学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构筑实验室、西湖大学确立长期合作关系,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2)目前学校与中芯国际共建集成电路产业学院,选聘企业研究生导师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可直接推荐至中芯国际(绍兴)公司工作。选择大于努力!这所学校我建议高三学子和正在调剂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下。你的一次正确选择可能会改变了你的命运!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我是一苇,关注教育动态,分享教育感悟。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非心斋也

巴政+KCL全新双学位硕士项目:全球与国际历史

继多个合作项目之后,巴黎政治大学与伦敦国王学院在近期共同推出了全球与国际历史硕士双学位项目。该项目融合了两所欧洲顶尖历史学研究中心的优势,并将于2021年开放申请。 Graate al degree in Global and International History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简称King’s或KCL,是英国久负盛名的世界顶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于1829年由英王乔治四世和首相惠灵顿公爵在伦敦泰晤士河畔所创立。KCL是英国最难入读的高等学府之一,录取者亦雅言其为“王的男人/女人” 。截至2020年11月,学院校友中共诞生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 、1位图灵奖得主 、2位拉斯克奖得主 、3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1位艾美奖得主、3座格莱美奖与3座金球奖 ,以及众多政商及文化界名流,包括19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和37名现任英国国会议员。KCL位列2021QS世界大学排名第31位,2021THE世界大学排名第35位,2021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34位,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47位;2020THE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世界第9。全球与国际历史硕士双学位项目这个双学位项目由欧洲两所领先的历史学研究中心联手打造,学生们不仅会拥有极其丰富的课程选择,还能够体验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还有机会参与各种英语和法语的活动,包括研讨会、工作坊、档案馆的实践实习等等。在项目优势方面,学生们可以在深入学习近代国际史后,继而申请巴政或者世界范围内顶尖的博士项目。学术研究只是在学业结束后的众多选择之一:从研究所到博物馆,从新闻业到出版和信息服务机构,该项目的毕业生将拥有多种职业机会。 申请方式该双学位项目与巴政其它硕士项目的申请流程是一致的。巴政与国王学院成员将组成联合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评估并共同决定最终的录取。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第一年将在巴政的研究学院历史系学习,学生有大量的课程和老师辅导课(tutorials)。第一学期课程安排:第二学期课程安排:第二年则在伦敦国王学院度过,学生花在课堂里的时间较少,更多的精力则是用来写论文和准备研讨会。可以选择攻读近代史硕士或者世界历史与文化硕士。近代史硕士 世界历史与文化硕士: 职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年轻的历史学家是该项目毕业生的一个常见选择,但这也仅仅是众多选择之一。作为这个内容丰富且高质量的硕士项目毕业生,职业领域选择是非常多样的,如智库、研究中心、博物馆、文化活动策划、新闻、欧洲和国际机构、国家公务员等等。

书也

莫斯科国立大学英语授课硕士合作项目

英语授课硕士项目莫大政治系一、政治系简介:自大学成立以来,政治学教学传统就一直存在:1755年莱蒙诺索夫建议创建的前十个部门中,就有政治教研室。 十九世纪上半叶(1804-1835),被称作道德和政治科学系,培养专业有:政治、外交、政治经济等。1989年,莫斯科国立大学开设了当代政治学 –那时该学科被划入国家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大约二十年间,政治科学家的培养由莫斯科国立大学哲学系的政治科学部门进行,该部门允许将一系列的基础科学课程纳入政治科学家的培养计划,虽然这些课程不属于应用政治知识范畴,但为研究人员提供巨大的优势。在哲学系的政治教研室的基础上,决定成立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学系。该决定由莫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于2008年8月29日宣布。 2008年9月10日,莫斯科国立大学校长签署了成立政治学院的命令。 2008年12月1日,校长签署了成立政治学院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命令。2009年3月23日,签署了政治系的教育大纲命令。基于古典大学传统,同时考虑到现代国际经验和最新政治实践研究结果,专家的基础培养成为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系的任务之一。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系在“政治学”专业框架内,培养拥有政治学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专家。政治系的学生专攻政治史、政治理论、政治学史,政治分析与预测,比较政治学,政治冲突学,政治社会学与心理学,国家政策与管理,世界政治,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俄罗斯政治进程,选举体系和选举过程,政治信息学和信息分析、全球化和生态政治学。目前,政治系共有7个教研室:政治史与政治理论俄罗斯政治社会政治学史社会政治和心理学政治比较政治学国家政治学国家关系和一体化进程二、英语授课硕士合作项目“全球秩序-转型与挑战”合作伙伴1.比利时列日大学政治与法律系2.德国柏林洪堡大学3.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4.爱尔兰都柏林大学5.意大利特伦托大学6.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政治研究系7.中国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中国成都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古巴科技环境部哲学系10.挪威奥斯陆大学11.芬兰赫尔辛基大学12.日本千叶商业大学项目领导:彼得-杜特盖维奇-哲学博士,卡尔顿大学(位于加拿大首都安大略省的渥太华,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大学)国家管理和社会政治中心主任,瓦尔代俱乐部成员。(ps:瓦尔代俱乐部即"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由俄罗斯国际新闻社与俄罗斯对外政策和国防政策委员会、《莫斯科新闻报》英文版, 以及《全球化政策中的俄罗斯》和《russia profile》杂志联合组办)。项目语言:英语。项目师资:自来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法国和瑞士著名院校的教授。毕业生能够获得一系列的实践技能和完整的理论知识(国际关系的当代体系和全球化动态发展过程)。选择该项目的理由:qs排名中,政治与国际关系专业进入世界院校top100。适宜的教育环境。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宿舍。领先的外国大学和科学中心设有进修班、夏季班及交换项目。优秀的专业教师。创新型的模块评级系统。全程英语授课。外国留学生学习俄语的机会。学习其他语言的机会。高效的职业指导。用人单位中有高声誉和威望。在莫大学习任何其他学科的机会。继续深造副博士和博士的机会。就业方向:外交部。国家权力机构。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公共关系行业。高等教育机构、科学研究中心。多媒体及冲突解决领域。世界媒体。基础课程:一体化政策:欧盟、欧亚经济联盟。国际组织:新霸主或弱国移民、难民:安全问题及人道主义关怀世界政治中国的地区问题。国际关系理论:批判视角全球管理专业课程国际政治中的主要问题。国家及全球秩序欧亚一体化:历史、理论、前景国外区域学全球内主要国际矛盾全球调控国际组织国际经济关系:政治视角国际关系中的文化间交流欧亚的移民政策国家和地区安全20-21世纪的政治思想全球政治论述国际政治中的合作与冲突该项目2019年的学费信息:191750 卢布/年入学考试:必须英语笔试通过政治学考试才能入系就读硕士学位,考试由两部分组成:一,回答政治学不同领域的两个问题;二,政治学领域重要著作的的短论。(具体考试题题目参看单独的考试题目大纲文件)考试时间:所有的考试10.00开考,建议最好9.00点前到达

不亦悲乎

清华大学:让所有研究生都有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 24日,清华大学发布《关于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让所有研究生都有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持续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顶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拓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意见》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的研究生教育整体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全校研讨中总结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21个主要问题,共提出12条举措。其中还包括:完善学科专业结构。培养一流人才是建设一流学科的核心任务。根据党和国家需要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提前布局和建设相关新兴学科,增设若干高质量的交叉学科,建设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学位项目,加强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和文科专业学位项目建设。建立本研贯通培养新模式。以学生成长为本,以能力提升为要,推进本研贯通,拓宽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协调推进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改革,实现本研培养方案统筹设计,加强课程衔接,推进学分互认转换,完善本研弹性学制。创新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与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融合衔接,实现学生学术志趣、学术能力的贯通培养和提升。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优化招生选拔体制机制,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充分发挥资格考试、选题报告、最终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大分流力度。坚持以学位论文作为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监督。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就业引导,完善就业和发展质量评价反馈体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