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演讲(全文)露西亚

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演讲(全文)

中国日报8月31日电 当地时间2020年8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共同维护人类和平发展的进步潮流》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共同维护人类和平发展的进步潮流——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演讲(2020年8月30日,法国巴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 王毅尊敬的德蒙布里亚尔院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很高兴再次到访欧洲。过去半年多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全球。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射出复杂的世界图景,既有像中欧这样同舟共济、携手合作的暖流,也有甩锅推责、单边霸凌的逆流。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是制造仇恨与对抗的“政治病毒”。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甚至将特定国家污名化,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问题,反而严重侵蚀着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和欧洲一样,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受尊重的文明之一。习近平主席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民,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国的复兴,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让中华文明重归人类发展进步的潮头,开启中国与世界开放交融的新纪元。一些人称中国的复兴是为了改变甚至征服世界,这是对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的无知。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从来没有侵略的基因。历史上,中国在相当长时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并没有谋求对外扩张、称霸世界。在中华文明的词典中,历来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致力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对和平和谐的追求,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是我们如今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渊源。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罕见的连续不断的超大型文明,今天的中国对于传统文明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艰难探索、砥砺前行,找到了一条复兴发展的成功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物资短缺发展到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业大国;从一个屡受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拥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世界大国。在这条道路上,人民实现了真正当家作主,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过去70年来,中国有超过8.5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实现了近14亿人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去年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民生福祉报告显示,过去10年中,中国排名上升25位,在受调查的152个国家中进步最快。今年,中国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这意味着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摆脱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各位朋友,中国的发展是中国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勇气干出来的,也得益于和平友善的国际环境,得益于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同时,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惠及了全世界。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为国际格局演进不断注入正面能量。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把维护世界和平写进了第一部宪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出这一庄严承诺的国家。70多年来,中国从未主动挑起过战争和冲突,从未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现在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第二大出资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士兵最多的国家,参与了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捍卫者,为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增添稳定因素。中国已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始终是全球化的推动者,为构建开放型世界不断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19年,中国总体关税水平已降至7.5%以下,低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中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已连续两年成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是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国际各大跨国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7年前,习近平主席着眼全球化发展新形势,提出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7年来,中国已经同138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合作伙伴国家的货物贸易总额累计超过了7.8万亿美元,直接投资超过了1100亿美元,有力促进了各国民众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同比增长19.4%,中欧班列运行5122列,同比增长36%,成为承载希望的“钢铁驼队”,为保障疫情下中欧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物流畅通和物资供应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始终是世界发展的贡献者,为全球经济增长不断提供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连续10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的减贫事业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无论是在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稳健的政策、坚实的经济基础,都在地区和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中起到重要拉动作用。面对全球疫情,过去半年来,我们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紧急人道行动。我们响应各国需求,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紧急医疗物资援助,为180多个国家举办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向31个有紧急需求的国家派遣了33支医疗专家组。这些鲜活的数据、真实的事例,无不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顺应了14亿中国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不仅有益于中国,同样有益于世界。既然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当然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各位朋友,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但实践证明,中国在疫情的冲击下屹立不倒,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第二季度的中国经济已经止跌回升,增长3.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恢复增长的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将成为2020年少数几个保持正增长的国家之一。最近调查显示,99.1%的外企表示将继续在华投资经营,89%的欧盟企业不会考虑把产业链撤出中国,中国仍是大部分欧洲企业的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这些都是世界给中国发展所投下的“信任票”。面临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国提出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同世界更多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共同发展。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更不愿也不可能去做第二个美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将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构建更加广泛的全球伙伴关系,不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发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以更低的关税水平、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便利的市场准入、更透明的市场规则、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为全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中国将继续坚持合作发展。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继续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增进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以合作促安全、以合作谋发展、以合作迎挑战。中国将继续坚持共赢发展。我们一贯反对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决不会通过掠夺别国资源、牺牲别国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我们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各国一道不断做大合作的蛋糕,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中国将继续坚持包容发展。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会输出制度与模式,更不愿搞意识形态对抗,将继续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发展模式的交流互鉴。各位朋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使变局加速演进。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灾疫面前,人类再次面临进步还是倒退、团结还是分裂、开放还是封闭的关键抉择。纵观近代史,人类文明进程曾多次被极端势力打断。最近,世界上又有一股势力蠢蠢欲动,企图为世界拉下新的“铁幕”,竖起新的“柏林墙”,制造一场新的“冷战”。当前的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局面,根源在于美国一些极端势力处心积虑地要把中国渲染成主要对手,不择手段地遏制中国的发展进程。他们还蓄意在国际上挑动意识形态对立,公开胁迫别国选边站队,试图将中美关系拖进冲突对抗的陷阱,将各国绑上大国竞争的战车,将好端端一个世界推向动荡与分裂。时代大潮滚滚向前,任何倒行逆施都不得人心,也不可能长久。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十字路口,中欧理应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负责任的态度,从中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共同抵制煽动仇恨和对抗的逆流,坚定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提供更多的稳定性。首先,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发展,共同反对分裂世界。作为负责任大国,中方坚决反对任何“新冷战”的图谋,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剥夺中国人民以及各国人民追求发展、实现美好生活的权利。我们愿与欧洲共同发出时代的强音: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和平发展,反对冲突对抗。第二,我们要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共同反对单边霸凌。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站在多边主义一边,倡导和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视欧盟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愿与欧方共同维护多边体系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捍卫公平正义和国际秩序。第三,我们要继续拓展互利合作,共同反对隔绝脱钩。今天的中国与世界早已水乳交融,寻求与中国脱钩,就是与发展的机遇脱钩,就是与最具活力的大市场脱钩。中欧作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应坚守自由贸易,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推动疫后全球发展繁荣发挥关键作用。第四,我们要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同反对以邻为壑。人类面临的风险从未像今天这样频繁而莫测。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挑战给世界带来现实威胁,类似疫情危机的全球性挑战未来仍会发生。中欧应成为推动全球治理的典范,共同强化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共同反对本国优先、损人利己的行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位朋友,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欧关系发展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中欧双方社会制度虽然不同,但不是制度性对手,而应是全方位战略伙伴。45年来,中欧关系发展带给我们的重要经验是,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对话增进信任,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通过建设性沟通妥处分歧,通过加强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在抗击疫情和共谋疫后复苏的关键时刻,中欧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按下各领域对话合作的“重启键”,充分发挥“双引擎”作用,为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注入强大推动力,努力从四个方面建设伙伴关系。一是构建抗疫伙伴关系,推动疫后经济复苏合作。当前没有什么比控制疫情、挽救生命更重要。中欧应加强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研发和生产合作,共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等国际机构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强化投资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中欧应相向而行,尽早就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难点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今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在此基础上,双方有必要尽快开展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启动自贸进程。双方还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尽早达成《中欧合作2025战略规划》,为双方全方位对话合作提供制度性框架。三是打造绿色和数字伙伴关系,拓展中欧合作新的增长点。我们应深化环境技术、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可持续金融等领域合作,打造中欧绿色伙伴;应加强在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合作,打造中欧数字伙伴,为全球数字领域标准规则作出贡献。四是深化多边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中欧国际事务合作。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对话合作,携手克服各种全球性挑战。我们还应共同维护伊核协议,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加强对非三方合作,为建立一个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编辑:富文佳 吕佳珊)来源:中国日报网

捧喝

“国际关系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9年7月2-3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国际关系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英国、美国、丹麦、印度、日本、中国等国的近100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目的是,自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关系教席以来,国际关系学在2019年迎来学科的百年诞辰。作为一门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社会科学,国际关系学关注战争与和平、安全与发展、国际社会与世界体系、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国与世界关系等诸多方面,并以不同的理论流派、多样的研究视角以及丰富的议题领域,推动着国际关系理论与现实议题在这一百年中的巨大变革。因此,如何评价百年国际关系研究,反思百年国际关系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展望国际关系研究的未来路径,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义不容辞的任务与使命。因此,为更好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审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推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本土化、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学术基础,作为一所以国际问题研究为特色的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也实有必要承担起这一重要责任。伦敦经济学院荣休教授、国际关系学院荣誉教授巴里·布赞教授、中国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印度尼赫鲁大学第一副校长钦塔玛尼·马哈帕查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雅特聘教授王逸舟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中西宽教授在会议现场发表主旨演讲。与会各国学者围绕全球国际关系研究的主流理论及其进展、全球国际关系研究的非主流理论及其进展、全球国际安全研究及其进展、全球国际关系研究的趋势与未来、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评估与展望等五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会议还进行了两场理论对话,与会学者就“国际关系与国际安全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和“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本土化及其路径”两个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当前,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尤其是世界权力中心正在转移、经济全球化面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势力挑战、中美关系遭遇巨大挫折的时候,需要各国的诚意与善意、包容和合作、建设性改革方能应对。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积极地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和地区安全治理,并努力地推动形成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柳月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大国崛起靠政府领导改革的能力

【环球时报记者白云怡陆沅芷】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很快,美国对华防范与戒备也日益明显。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看来,历史上所有大国崛起都有一个共同因素,那就是靠政府领导改革的能力。所以,要想赢得未来中美战略竞赛,中国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做到在改革的程度、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越美国。在当下,中国应避免和美国进行“意识形态之争”,而是把资源更多投入到科技竞争上。他把这些观点写入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著《Leadership and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领导力与大国崛起》)中。《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专访阎学通,听他讲述在美国挑起战略竞争的压力下,中国该如何保持“定力”,继续发展。“中国是在数字化时代崛起”环球时报:人们总是热衷于谈论大国兴衰,您认为决定一个大国能否崛起的因素究竟是什么?阎学通:我在新书《领导力与大国崛起》中的观点是,大国崛起的成功在于政府领导改革的能力。中国的崛起靠的就是政府领导社会进行改革的能力。当年美国的成功,不是因为其制度有什么特殊性。如果政治制度有决定性作用,那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其他奉行和美国相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国家没有成为美国一样的超级大国,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冷战时期其他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不能像苏联一样成为超级大国。纵向比较,无法解释相同制度下美国为何时而有内战时而无内战,苏联曾经强大又最后解体。从美国的角度看,特朗普执政的头半年,美国全球领导力就严重下降,而美国的制度没发生任何变化。班农是反建制主义者,他坚信政治制度起决定性作用,他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美中之间是模式之争”。我与他的看法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成为一个崛起大国,靠的是政府的持续改革能力,而非政治制度的改变;美国在21世纪的相对衰落是其政府的改革能力不如中国政府的改革能力。环球时报:如何才能保持政府领导社会进行改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什么?阎学通:从建国以来的经验看,要想保持政府具有较强的领导改革的能力,主要需注意两点。第一,能保持社会向进步的和建设性的方向改变。第二,能把改革理念转变成具体政策并贯彻落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有改革意愿,但却没有改革能力,他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最后付诸实施的政策,克服不了来自国会、反对党以及各部门的阻力。相比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在不断克服各种阻挠改革的障碍。环球时报:和历史上英美两国的“大国崛起”相比,今天的中国还面临哪些全新的考验?难度是更大,还是更小?阎学通:中国崛起的时代与英美两国崛起的时代不同。英国是在机械化时代崛起,美国是在电气化时代崛起,而中国是在数字化时代崛起。如今,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国民财富主要来源,如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竞争,对中美两国来讲都是新课题。所有大国的成功崛起靠的都不是复制以往崛起成功的经验,而是根据时代的特殊性形成新的发展战略。因此,中国面临的最大考验是,能否快速且持续地提高改革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当然包含政治、经济、科技等所有领域。数字经济时代的特殊性大大提升了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每个不同时代的大国崛起,其难度都是一样的,只能靠这个国家不断地和主动地在自我纠错的过程中创新摸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不搞意识形态之争不是“鸵鸟政策”环球时报:美国对华防范和戒备心理似乎越来越明显,有人认为美国想挑起意识形态之争。对此,您怎么看?阎学通:当下的中美两国政府在意识形态上很难有共识,因此,防止两国目前的战略竞争陷入意识形态之争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中美发生意识形态之争,就可能引发“新冷战”,这对世界不利,对中美双方也不利,特别是对中国的崛起不利。特朗普目前尚未表现出进行意识形态之争的决心。但美国的精英们,包括特朗普政府的主要内阁成员,可能想与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竞争,因为他们认为搞意识形态之争,美国比我国有优势。不过,只要我们坚决不搞意识形态之争,美国单方面也搞不起来。中美究竟在什么领域竞争,我认为我们是可以选择的。如果说我们现在需要某种战略定力,那我认为这一定力就是坚决不搞意识形态之争,不搞模式之争。这不是胆小,不敢竞争,而是把竞争资源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对民族复兴最有意义的领域。环球时报: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团队正基于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与一个真正不同的文明作战”的理念,制定对华战略。您怎么看这些所谓“文明较量”的荒唐言论?阎学通:蓬佩奥的团队称美国“第一次与不同文明大国较量”,这充分说明该团队在专业上的不成熟。事实上,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在美日之间发生,当时美日是两个不同文明的强国。然而,发生在两个不同文明的大国间的战争,其性质并不必然是文明冲突,多数都是权力冲突。蓬佩奥团队意识形态很强烈,但专业性又不太强。美国误判中美战略竞争性质,我们没有必要去纠正,也纠正不了,关键是我们自己对中美战略竞争性质的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我认为,赢得这场战略竞争的核心是获得持续技术创新的优势。特朗普专门就5G问题发表公开讲话,如今不惜代价地遏制华为,由此可见技术竞争已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只要我国有技术创新优势,发达国家也会“选边”支持中国,这就是为什么蓬佩奥游说美国盟友阻止华为5G的策略并没有收到理想效果的原因。环球时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一些中外学者担心中美冲突会日益进入“危险地带”。此外,美国近期还在台海等问题上频频向中国发难。您认为中美关系短期内将会如何发展?阎学通:整体来看,中美战略冲突更加严重恐怕是一个基本趋势。不过,只要我国不接茬美国的意识形态之争,全面冲突就不会发生。这不是“鸵鸟政策”,而是战略选择,选择争什么和不争什么。技术竞争必须进行,但意识形态之争对中国的崛起没有意义。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也是在选择有优势、风险小、成本低的贸易领域作为切入点,与我国开展战略竞争。对冲战略不是冷战选边站环球时报:您曾提出世界格局从“单极”走向“两极”的观点,这会对世界局势产生什么影响?阎学通:我在2013年出版的《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曾判断,国际格局的中美“两极化”开始了,而这一格局将在2023年定型。这中间的10年是格局变化的过程。因此这一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在“两极化”的过程中,世界将会发生什么?第二,“两极格局”定型后,会产生哪些影响?我想,在“两极化”的过程中,一些中小国家将面临中美竞争迫使其必须选边站的压力。如今这种影响已经显现,如蓬佩奥到处拉盟友,打压中国5G技术的发展,加拿大、澳大利亚跟着美国走,但其他国家不太愿意跟着走。我想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在战略选边中已不起决定性作用。到2023年,如果“两极格局”形成,可能越来越多的国家会重新恢复“不结盟政策”,因为“不结盟”有利于中小国家利用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来维护各自利益。届时,不仅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也会采取这个策略,只不过到时可能会用“对冲”或其他的新词来形容这种战略。有东南亚国家已率先采取一种“对冲战略”,即“问题性选边战略”,来应对中美“两极化”形势,比如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甚至还可能进一步细化,有的国家在经济领域是投资靠美国,贸易靠中国。现在,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开始采取相似的战略。环球时报:如果说“两极化”2023年定型,那么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决定中美两国关系走向的因素又是什么?阎学通:我认为,在“两极格局”定型之后,中美战略竞争恐怕会继续较长时间,这应当是一场最短以20年为时间单位的竞争。我国要获得与美国在综合实力上的绝对平等地位,估计需要至少20年。而在这20年中,无人能保证我国一定“胜”出,这取决于我国改革的程度、广度和深度,也要看未来20年里美国会不会有具有强大改革能力的政府。

哭泣吧

「SGU合格速报」喜获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科OFFER-4枚

昨日,立命馆大学针对2020年秋季入学国际关系研究科SGU项目发榜了。战绩喜人,名校志向塾SGU项目组共有四名同学合格!恭喜孙同学,张同学,程同学,陈同学!(撒花~)其中,张同学成功拿到了SEISEKI-YUSHUSHA奖学金!获得这个奖学金的人数仅占录取人数的四分之一。同学,棒棒哒~立命馆大学,作为“早庆同立”四大顶尖私立院校之一,在日本久负盛名。"立命"这一名称取自《孟子·尽心章》中"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还曾访问该校并捐献了图书。立命馆大学是日本文部科学省Global 30(日本G30)计划中首批指定的13所大学之一,一直是SGU项目的热门名校,近年来,申请人数也是逐年递增。国际关系是立命馆大学的王牌专业。该专业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探讨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争端和对立,以及如何实现和平等问题。这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在学习中,将会使用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社会、文化等各种学科知识,开展多专业跨学科的讨论。作为SGU项目,立命馆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申请流程非常简单,只需要简单两步,一,提交申请材料,二,面试。不需要应对复杂的考试,不要求你掌握日语,入学后采用英语教学。同学们可以申请的立命馆大学SGU项目如下:本科:国际关系学部(Global Studies Major);社会与区域政策学部(Community and Regional Policy Studies Major);信息系统科学工程(Information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Graate School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国际关系研究科(Gra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政策学研究科(Graate School of Policy Science);理工学研究科(Graate 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信息科学工程研究科(Gra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生命科学研究科(Graat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喜福会

首都师范大学|《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稿约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辑刊, 每年2—3辑。本辑刊旨在为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设有专题研究、二战史研究、中外关系研究、美国外交研究、宣传与公共外交史 法国与冷战、研究生论坛、档案文献、学术动态、书评等栏目,欢迎学界同行赐稿。相关信息如下:1.研究性论文要以一手档案为基础,具有原创性且未曾发表,欢迎选题新颖、运用多边档案的长篇研究。其中,研究生论坛中刊发博硕士及本科生的优秀论文。本辑刊尤其愿意刊发能反映学界动态的研究综述、书评书讯、专题书目等内容的稿件,也欢迎以某个专题内容为核心整理的档案资料汇编。2.注释体例,请以《历史研究》的格式为准,来稿并请附上论文英文标题、中文摘要和关键词3.编辑部将组织同行专家对来稿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尽快通知作者。4.来稿一经录用,请勿再投他处。5.录用并出版的作品,将略致薄酬,并赠样书2册,刊发后稿件版权归《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辑刊所有。6.来稿请投《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编辑部,邮箱:guojiguanxijk@163.com。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来源:世界知识出版社

接班人

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演讲

当地时间8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共同维护人类和平发展的进步潮流》的演讲。王毅说,过去半年多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全球。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射出复杂的世界图景,既有像中欧这样同舟共济、携手合作的暖流,也有甩锅推责、单边霸凌的逆流。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是制造仇恨与对抗的“政治病毒”。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甚至将特定国家污名化,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问题,反而严重侵蚀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王毅强调,中国的复兴,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让中华文明重归人类发展进步的潮头,开启中国与世界开放交融的新纪元。一些人称中国的复兴是为了改变甚至征服世界,这是对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的无知。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从来没有侵略的基因。对和平和谐的追求,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是中国如今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渊源。王毅表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实现了真正当家作主,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惠及了全世界。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为国际格局演进不断注入正面能量。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捍卫者,为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增添稳定因素。中国始终是全球化的推动者,为构建开放型世界不断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始终是世界发展的贡献者,为全球经济增长不断提供强劲动力。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顺应了14亿中国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不仅有益于中国,同样有益于世界。我们当然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王毅说,面临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国提出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同世界更多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共同发展。王毅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构建更加广泛的全球伙伴关系。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中国将继续坚持合作发展,以合作促安全、以合作谋发展、以合作迎挑战。中国将继续坚持共赢发展,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与各国一道不断做大合作的蛋糕,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中国将继续坚持包容发展,不会输出制度模式,不搞意识形态对抗,继续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发展模式的交流互鉴。王毅指出,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灾疫面前,人类再次面临进步还是倒退、团结还是分裂、开放还是封闭的关键抉择。中欧理应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负责任的态度,从中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共同抵制煽动仇恨和对抗的逆流,坚定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提供更多的稳定性。 首先,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发展,共同反对分裂世界。中方反对任何“新冷战”的图谋,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剥夺中国人民以及各国人民追求发展、实现美好生活的权利。中方愿与欧洲共同发出时代的强音: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和平发展,反对冲突对抗。第二,我们要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共同反对单边霸凌。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站在多边主义一边,倡导和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视欧盟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愿与欧方共同维护多边体系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捍卫公平正义和国际秩序。第三,我们要继续拓展互利合作,共同反对隔绝脱钩。今天的中国与世界早已水乳交融,寻求与中国脱钩,就是与发展的机遇脱钩,就是与最具活力的大市场脱钩。中欧作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应坚守自由贸易,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推动疫后全球发展繁荣发挥关键作用。第四,我们要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同反对以邻为壑。中欧应成为推动全球治理的典范,共同强化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共同反对本国优先、损人利己的行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王毅说,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欧关系发展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45年来,中欧关系发展带给我们的重要经验是,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对话增进信任,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通过建设性沟通妥处分歧,通过加强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王毅表示,中国始终重视欧盟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支持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抗击疫情和共谋疫后复苏的关键时刻,中欧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按下对话合作的“重启键”,充分发挥“双引擎”作用,为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注入强大推动力,努力从四个方面建设伙伴关系。一是构建抗疫伙伴关系。中欧应加强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研发和生产合作,共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发挥积极作用。中方愿加快建设便利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和货物往来的“绿色通道”,助力欧盟经济复苏。二是强化投资伙伴关系。中欧应本着灵活务实、相向而行的原则,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尽快开展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尽早达成《中欧合作2025战略规划》,实现互利共赢。三是打造绿色和数字伙伴关系。中欧在绿色、数字领域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应深化环境技术、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可持续金融等领域合作,加强在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合作,拓展中欧合作新的增长点。四是深化多边合作伙伴关系。中欧应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对话合作,共同维护伊核协议,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加强对非三方合作,为建立一个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王毅表示,当前,维护和平发展、推动世界进步的历史性重任落在中欧两大力量的肩上。我们衷心期待中欧这对世界级的关系行稳致远,迈向更高水平,为不稳定的世界增加更多稳定因素,为人类社会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总台记者 邹合义 江华 贾延宁)(编辑 程程)

子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国际关系呈现纵横捭阖态势

崔立如(中) 图片来源:太和文明论坛2018年9月7日至9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的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召开期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中美关系问题专家崔立如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多极相互之间纵横捭阖的趋势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间发展的态势。崔立如认为,现在世界处在一个大的转变时期,这包括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在经历重大的变革,这种转变是一种结构性的转变。原来所建立的一种平衡方式现在打破了,打破的原因就是实力发生了变化。崔立如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跟欧洲在维护多边贸易秩序方面有共同的利益,但欧洲跟美国也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完全建立一致的行动是非常困难的。崔立如介绍:“现在世界发展转变是向多极世界转变,多极世界原来是以美国主导、美国霸权为中心的架构,现在各个不同的力量都在起来,特别是在地区层面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大的变化。这种大的变化有一点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大国之间以及地区、国家之间采取合纵连横、纵横捭阖的方式。”崔立如举例称,日本在特朗普蛮横的做法下,觉得自己的损害也是很严重的。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改善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关系,以增强跟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这就是相互之间借用的力量。每日经济新闻

路索

《海外文摘》学术版是正规期刊吗是国家级吗版面费多少钱维普收录

海外文摘杂志简介《海外文摘》双月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管,《海外文摘》杂志社主办的文艺期刊。《海外文摘》是国家级特色期刊,主要关注海外、文化、文学、历史、经济、管理等领域。为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文学艺术传播、历史哲学研究、特色教育教学发展等方面发挥桥梁作用,为理论研究的交流和深入发展搭建平台。海外文摘栏目设置法律、艺术、文学、文化、历史、工业、经济、国际关系、翻译、党建、管理、教育、企业研究等方面。海外文摘杂志收录维普收录(中)海外文摘杂志投稿指南一、《海外文摘 》稿件应做到可靠、准确、有创意、科学、实用。论文应具有独创性,有理有据,内容可靠,稿件由本人负责撰写(严禁抄袭),文字精炼。二、文章标题下依次列出姓名,姓名应在投稿时确定。稿件必须写清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稿件由多名作者署名时,必须征得其他作者的同意。三、《海外文摘 》来稿须知1、文章篇幅须为2000-2400字,格式为:标题、作者及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文章标题应在20字以内。2、文章中的图表要典型、少而精,尽量做到表里如一,表为三线;图为黑线图,所画线条要流畅、流利、粗细均匀。3、为缩短发表周期,减少错误,所有稿件均为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联系方式。审稿周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作者也可来电咨询,以免影响正常出版。4、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审查。如不同意对稿件进行审查,请在稿件中注明。如不同意稿件收录,请在稿件中注明。

水川

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演讲

【欧洲时报讯】当地时间2020年8月3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共同维护人类和平发展的进步潮流》的演讲。 8月3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演讲。(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众微信号)王毅说,过去半年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了全球。是一面镜子,照射出复杂的世界图景,既有像中欧这样同舟共济、携手合作的暖流,也有甩锅推责、单边霸凌的逆流。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是制造仇恨与对抗的“政治病毒”。将政治化、标签化,甚至将特定国家污名化,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问题,反而严重侵蚀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 王毅强调,中国的复兴,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让中华文明重归人类发展进步的潮头,开启中国与世界开放交融的新纪元。一些人称中国的复兴是为了改变甚至征服世界,这是对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的无知。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从来没有侵略的基因。对和平和谐的追求,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是中国如今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渊源。 王毅表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实现了真正当家作主,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惠及了全世界。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为国际格局演进不断注入正面能量。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把维护世界和平写进了第一部宪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出这一庄严承诺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军400多万,积极参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现在,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第二大出资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士兵最多的国家,参与了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 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捍卫者,为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增添稳定因素。迄今,中国已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并且积极履行责任义务,每年足额缴纳各项会费。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定捍卫国际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始终是全球化的推动者,为构建开放型世界不断作出重要贡献。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19年,中国总体关税水平已降至7.5%以下,低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接近欧洲水平,而且未来还将继续下降。中国是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国际各大跨国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约490家在中国拥有投资项目。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同比增长19.4%,中欧班列运行5122列,同比增长36%,成为承载希望的“钢铁驼队”,为保障疫情下中欧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物流畅通和物资供应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始终是世界发展的贡献者,为全球经济增长不断提供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连续10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30%,中国的减贫事业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面对全球疫情,过去半年来,我们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紧急人道行动,迄今为止已经响应各国需求,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紧急医疗物资援助,以解各方的燃眉之急;为180多个国家举办了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毫无保留地分享成熟的诊疗经验和防控方案;向31个有紧急需求的国家派遣了33支医疗专家组,面对面地开展交流和指导。 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顺应了14亿中国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不仅有益于中国,同样有益于世界。我们当然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王毅演讲现场。王毅说,面临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国提出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同世界更多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共同发展。 王毅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构建更加广泛的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以更低的关税水平、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便利的市场准入、更透明的市场规则、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为全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中国将继续坚持合作发展,以合作促安全、以合作谋发展、以合作迎挑战。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继续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增进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以合作促安全、以合作谋发展、以合作迎挑战。 中国将继续坚持共赢发展,决不会通过掠夺别国资源、牺牲别国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发展。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各国一道不断做大合作的蛋糕,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 中国将继续坚持包容发展,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会输出制度模式,不搞意识形态对抗,继续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发展模式的交流互鉴。 王毅指出,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灾面前,人类再次面临进步还是倒退、团结还是分裂、开放还是封闭的关键抉择。中欧理应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负责任的态度,从中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共同抵制煽动仇恨和对抗的逆流,坚定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提供更多的稳定性。 首先,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发展,共同反对分裂世界。中方反对任何“新冷战”的图谋,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剥夺中国人民以及各国人民追求发展、实现美好生活的权利。中方愿与欧洲共同发出时代的强音: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和平发展,反对冲突对抗。 第二,我们要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共同反对单边霸凌。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站在多边主义一边,倡导和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视欧盟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愿与欧方共同维护多边体系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捍卫公平正义和国际秩序。 第三,我们要继续拓展互利合作,共同反对隔绝脱钩。今天的中国与世界早已水乳交融,寻求与中国脱钩,就是与发展的机遇脱钩,就是与最具活力的大市场脱钩。中欧作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应坚守自由贸易,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推动后全球发展繁荣发挥关键作用。 第四,我们要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同反对以邻为壑。中欧应成为推动全球治理的典范,共同强化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共同反对本国优先、损人利己的行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毅说,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欧关系发展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45年来,中欧关系发展带给我们的重要经验是,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对话增进信任,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通过建设性沟通妥处分歧,通过加强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王毅表示,中国始终重视欧盟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支持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抗击和共谋后复苏的关键时刻,中欧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按下对话合作的“重启键”,充分发挥“双引擎”作用,为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注入强大推动力,努力从四个方面建设伙伴关系。 一是构建抗疫伙伴关系。中欧应加强苗、药物、检测试剂研发和生产合作,共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发挥积极作用。中方愿加快建设便利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和货物往来的“绿色通道”,助力欧盟经济复苏。 二是强化投资伙伴关系。中欧应本着灵活务实、相向而行的原则,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尽快开展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尽早达成《中欧合作2025战略规划》,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打造绿色和数字伙伴关系。中欧在绿色、数字领域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应深化环境技术、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可持续金融等领域合作,加强在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合作,拓展中欧合作新的增长点。 四是深化多边合作伙伴关系。中欧应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对话合作,共同维护伊核协议,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加强对非三方合作,为建立一个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王毅表示,当前,维护和平发展、推动世界进步的历史性重任落在中欧两大力量的肩上。我们衷心期待中欧这对世界级的关系行稳致远,迈向更高水平,为不稳定的世界增加更多稳定因素,为人类社会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困肿中颡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 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答问实录

当地时间2020年8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演讲并回答现场嘉宾提问。答问实录如下: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德蒙布里亚尔:感谢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刚才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更全面、清楚了解了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外交政策。我先提一个问题。美国拒不接受可能失去世界主导地位,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看来这种心态都不会改变。而中国、法国和欧盟都支持多边主义,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中美发生“新冷战”?王毅:中方的观点十分明确,那就是,各国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都有自身发展的权利。美国先发展起来,我们表示祝贺。同时中国也有发展的权利,中国人民也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在内的兄弟姐妹们也情同此理。这一诉求十分正当,也十分合理。鉴此,中方一贯主张并相信,这个世界将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也需要实现民主化。一个健康、稳定的世界不应该只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各国主权平等是《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美国作为世界强国,更应采取包容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的发展,更应意识到其他国家的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都有权利过上美好的生活。如果全球70亿人民都能走向现代化,这将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美国可能不愿放弃世界主导地位,但是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我们坚信,人类共同发展的一天终会到来。中方从来不想跟任何人打“新冷战”,而且在全球化时代,也搞不成什么“冷战”,不可能再把世界分成两、三个阵营。各国已经相互交融,成为利益共同体,未来应该共同构建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中美关系,我想谈三点基本想法。首先,中美之间的分歧或者矛盾,不是权力之争,不是地位之争,也不是社会制度之争,而是坚持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倡导合作共赢还是零和博弈。这才是目前中美关系面临问题的本质。相信世界各国都已看得十分清楚,美国现在是站在历史的错误一边。第二,美国现在的外交似乎只剩下单边制裁和抹黑攻击。面对美国对中国的无端指责,中方必须把事实讲清楚,必须做出必要的回应。作为一个独立自主国家,我们有权利这样做。我们不仅是在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也是在维护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中美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我们随时愿意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同美方坦诚深入交换意见。我们相信,美国国内总还是有愿意讲道理的人,双方还是能够谈出并谈成共识。中方也欢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能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发挥建设性作用,乐见欧洲坚持战略自主并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稳定性。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欧中关系应当成为国际关系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对关系,这不是说要质疑欧美关系,或者是用欧中联盟来对抗美国,而是要保持国际战略的平衡,避免冷战思维。虽然欧洲内部讨论中对中国存在一些争议,但欧中保持战略合作非常重要。现在的关键是有哪些具体举措,能让欧洲有信心与中国共同开辟前进之路?王毅:这个世界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特别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放弃承担任何国际责任,不断退群毁约,令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欧洲作为负责任的两大力量,确实应该加强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稳定性。我很赞赏刚才拉法兰先生提出中欧之间应该开展具体有效的合作。比如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我们完全有可能年内完成谈判,这就需要我们相向而行,并在谈判的最后阶段发挥政治影响力,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再比如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虽然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但是中国正在积极兑现所作承诺,而且我们已明确要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也成为中国各领域、各部门的一致行动。中方已经提前两年实现所承诺的2020年减排目标,今后我们会做得更多,同时我们也支持法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我们还欢迎和乐见欧盟提出数字新政,因为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沿,事关今后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目前数字经济尚缺乏各国共同遵守的规则,我们愿意同欧洲一起,在制定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方面发挥作用,让数字经济发展得更加规范、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具体探讨。总之,中欧之间还有很多合作领域,比如世贸组织当前正面临危机,我们必须使其重新发挥应有作用。我们愿同法国、欧洲一起有序推进世贸组织的改革,尽快选出新的总干事。现在确是中国和法国、欧洲加强合作的重要关头,我们不仅要对各自的人民负责,还要对这个世界的未来负责。欧洲议会议员鲁瓦佐: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言行似乎并不一致。中国是伟大的文明,但不应压制民众。中国在新疆和香港问题上的政策并不符合欧盟的价值观。你是否认为中国应当作出调整?王毅:你的问题提得很尖锐,但并没有了解真相与事实。比如在气候变化方面,我们不仅态度明确,而且行动坚决。首先我们顶住各方压力,与法国坚定站在一起,共同促成了《巴黎协定》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文件的签署。二是中国已提前两年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的承诺目标。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已上升到近15%,可再生能源装机已占全球30%,在全球增量中占比4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更占全球一半以上。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三是我们并未止步,正在根据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需要制定新的计划,研究更长远的目标。这些事实和数字表明,我们不仅在说, 而且在做。生活在北京的各国朋友这几年最深的感受是,北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这也是一个事实。伟大的文明来自伟大人民的共同创造。我给你举几个国际民调机构的数字。皮尤研究中心、哈佛大学等在全球范围多次进行独立民意调查,其结果显示,中国人民对中国执政党和中国政府的支持率每次都高居全球榜首,平均在90%以上,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试问,如果不是有效保护和增进民众的人权,怎么会持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至于香港和新疆的问题,首先我想强调,这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外国无权干涉。我们从不去议论别国的内部事务。因为我们相信各国政府都会把自己的事情办好,都会履行好自己的应尽职责。我还是想给你讲数字和事实。因为事实是最有力量的!谣言终将被事实戳穿。去年下半年以来,世人都看到香港乱象丛生,议会被打砸,地铁被瘫痪,无辜民众被伤害,议员被恐袭刺伤。如果继续乱下去,香港就没有未来,“一国两制”也难以维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香港回归中国以后,一直没有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任何一个国家,包括法国在内,都要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而且这是中央事权。所以不能坐视这样的乱象继续下去!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根据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的需要,我们专门制定了一个适合香港的国安法,来补上香港法律体系的这个重大漏洞。在中国全国人大作出这一决定后,香港有近300万市民签名支持,体现了基本的民意。香港国安法实施之后,将近80%的香港民众认为香港更安全、稳定了。我想再告诉议员女士,香港国安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要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香港国安法也明确规定,要保障和尊重香港的人权,包括香港居民根据基本法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规定享有的所有权利和自由。所以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将有效维护香港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会确保“一国两制”更加稳定和长期地执行下去,同时在香港的所有外国人和外国企业将获得更加完备的法律保障。至于你提到的新疆问题。新疆是跟阿富汗接壤的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曾经是国际恐怖势力进入中国的通道。前些年,新疆地区发生了上千起暴恐事件,成百上千的无辜民众,包括维吾尔族民众受到伤害。中国政府当然要承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同时,我们更注重开展预防性反恐,通过教育的方式实现去极端化。法国、美国等国都有去极端化中心、社区矫正制度等类似的做法,这也是响应联合国向各国提出的要求。参加教育培训人员的人权得到充分保障,而且所有人员都已经毕业,学到了技能,找到了工作,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过去三年多来,新疆再也没有发生任何暴恐事件,社会安宁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我再给你介绍几个基本事实。过去40年来,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口从550万增至1100万,增长了1 倍以上,哪里来的什么“种族清洗”?完全是一个充满恶意的谣言。新疆已建有2.4万座清真寺,平均每530位新疆穆斯林民众就拥有一座清真寺,这一比率超过不少穆斯林国家,哪里有什么压制“宗教自由”?我们欢迎大家去新疆看一看,眼见为实。近年来,我们已经邀请了90多个国家的近百个团组、1000多人次到新疆地区考察访问,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有不同政治立场,但都一致认为,他们在新疆看到的和他们以前听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有极少数反华分子致力于抹黑中国,他们发现,越是散布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就越会得到各方关注,得到同情,甚至会得到资助。所以,谎言就越编越大,但离事实却越来越远。谎言说得再多也终将被事实戳穿。当然,如果事先搞“有罪推定”,带着偏见到中国去,一定要找到或“开发”出所谓的证据来,那就是另一回事,新疆人民当然不接受。我们欢迎大家多到中国走走,看看中国发生的进步和变化,那是当今世界变化最快的地方。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今后一定会迎来新的更大的进步。雷诺集团名誉董事长施韦泽:你能否从维护多边主义的角度谈谈中国和两个邻国—印度、日本之间的关系?王毅:中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我们希望同所有邻国长期稳定友好相处。中国历史悠久,又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漫长的历史交往中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愿意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态度,同周边邻居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好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同时重要的是要向前看,共同实现发展繁荣,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我们始终愿意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基础上,同日本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今年是二战结束75周年,是一个反思的年头。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认为日本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士是这样看的。我相信中日关系会继续沿着改善的大方向向前发展。中印关系最近引起各方关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稳定。我们不会主动采取使事态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当然我们也要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印边界还没有划定,所以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愿意跟印方通过对话管控好各种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应当放在双边关系的适当位置上。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多次会晤,达成很多重要共识。比如不要“龙象相争”,而应“龙象共舞”,“1加1不是等于2,而是等于11”等。这些都是富有哲理的看法。再比如说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双方合作大于分歧,共同利益大于矛盾,要管控好分歧,尤其不能让分歧上升为冲突。我认为两国各部门应当落实好这些重要共识。中国和印度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东方大国,两国比邻而居,彼此互补性很强。中方愿意加强两国互利合作,以帮助印度加快自身发展。中印也都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代表,我们应共同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为新兴经济体营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印两国如果都能发展起来,将是27亿人口共同走向现代化,这将是人类进步事业中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希望印度也能多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德蒙布里亚尔:最后能否请你介绍一下中方对朝鲜的看法?王毅:中方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可概括为“双轨并进”,即一方面要推进和实现半岛无核化,另一方面要推进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有了和平机制,解决了朝鲜方面的安全关切,就有条件走向无核化。同时这两大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步走,并行向前推进。重要的是要开好局、起好步。在国际社会支持下,美朝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并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四条主要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建立半岛和平机制,一个是实现半岛无核化。这同中国的立场是一致的,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遗憾的是,美朝会晤没有能够继续下去,双方尚未制定出实现这两大目标的路线图,朝方则认为美方并未相向而行。中国支持美朝对话,相信法国也会继续支持。我们都要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作出努力。(信息来源:外交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