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研究生将扩招18.9万人,是好事还是坏事?觉性

2020年研究生将扩招18.9万人,是好事还是坏事?

近些年来,考研的热度持续升温。据数据显示,自2010年开始,研究生报考人数基本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4、15年下降),2017年起增长率更是突破10%。到目前,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达340万,增长率达17%至21%。2月28日,教育部做出决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增加18.9万。这么一来,今年的研究生招生逼近百万大关。消息一出,网上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的小伙伴拍手称好,有的小伙伴叫苦连天,还有人表示不能理解。研究生扩招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诗远君为大家分析一二。从不同群体来看对于打算考研,以及即将考研的小伙伴来说,扩招是好事。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高速增长,今年的报考人数更是高达340万,如果没有扩招的举措,这意味着今年考研的小伙伴们压力将非常大。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对于这些小伙伴来说,无疑有了更多的机会“上岸”。对于不考研和已经考上研的小伙伴来说,扩招是坏事。研究生扩招,意味着将来就业群体中研究生的占比会更大。对于不考研的小伙伴来说,会有更多的人抢走他们的饭碗;而对于已经考上研的小伙伴,他们的“研究生”含金量会打折,就业竞争力也会减弱。从不同时期来看就短期而言,研究生扩招,给了更多的人一次机会,一次激发潜能,提升自我的机会。但是同时,导师与研究生的比例会进一步失衡,导师的压力会更大。目前全国有44万左右研究生导师,今年的扩招可能导致师资力量不足。因为对于大部分研究生导师而言,平时有很多工作要做,也有课程要教,还有学生要带。扩招意味着每位导师带的学生更多,而学生也更难得到比较细心的教导。长期来看,研究生扩招会让更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有机会发掘更多的人才。但是,更多的人选择留校深造,意味着以后的就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师资力量的紧缺也是必将面临的一个问题,要对更多的研究室进行培养,就需要更多的高水平高素养的导师。研究生扩招有利有弊,为什么还要扩招?1. 大学生整体素养提高的必然需求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们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整体素养也得到很大提高,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因此,有深造需求的学生将会更多。如果不进行研究生的扩招,很多渴求知识的学生将失去应有的机会,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所以,为了给予学生们更多深造的机会,研究生的扩招势在必行。2. 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据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创历史新高。而今年年初又受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再加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致使经济下行压力过大,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以前积累的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庞大,导致当前的就业压力空前放大,为了有效缓解这个社会压力,国家采取升学方式,通过扩招硕士研究生来释放就业压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3. 激励学生考研深造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生考研人数不断攀升,据教育部统计, 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2019年共285万人,其中应届生148万人,往届生137万人;2020年共34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生174万人,往届生167万人。为了回应大学生求学的热情,激励学生考研深造,研究生扩招也是在所难免。否则考研难度过大、录取率过低,将给予大学生求学积极性很大的打击。4. 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我国还与其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尚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人才。对于个人而言,研究生扩招会带来更大压力,但是对国家而言,研究生扩招有利于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研究生,我国要想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还需要更多尖端人才。部分专业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不能满足需求。由于我国发展历程还十分漫长,研究生的数量应以是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准绳,研究生扩招是国家发展的必然。最后,诗远君说几句:研究生扩招与否不可能只关注个人的得失,而是综合多方因素的结果。小伙伴们的各种看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无可否认,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们的文凭都将会贬值,就业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作为个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适应当前环境,找准方向,加倍努力!更多科研出版资讯,欢迎关注。vx 诗远科研出版

数日不见

国务院正式通知:研究生扩招,这部分考生成最大受益者!

近日的微博热搜都是研究生扩招。重庆市最早发布了扩招通知,但未找到源头。时隔一日,湖南省发布通知会向教育部申请。无论是20考生还是21考生都在热议研究生扩招之事。终于等到你,国务院正式通知研究生扩招。一、扩招比例如何呢?根据湖南省最新发布的通知来看,今年扩招应该在5%左右。如果今年全国性扩招,应该不会比湖南省的比例高或者低很多。参考2019年研究生录取情况,研究生录取总人数在80万左右,如果真的增加5%,也就是增加4万名额,跟网传的今年扩招50万人的说法差距很大。扩招也是在一定比例范围之内的。国家肯定不会盲目扩招,也要在合理范围之内。也要确保研究生的质量与数量,不然在两三年后又会迎来就业困难季,研究生学历的贬值。如果扩招50万,对其他届的研究生也会十分不公平,特别是21届的考生,此刻已经在担心是否明年会缩招了。今年扩招实属特殊情况,可以缓解就业问题。依据实际情况,稀缺专业人才进行合理招聘。所以21届的考生不用担心明年会缩招。二、如果考研扩招国家线会改变吗?目前网络上很多同学认为,为了实现扩招的目的,让更多考生有机会考上,肯定要降低国家线。但是根据考研数学汤家凤老师发布的微博来看,今年国家线扩招和国家线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国家线的增减是依据试卷难易程度和报比人数决定的。英语和政治和去年难度持平。汤老师也预测今年带数学的专业应该与去年持平或者5分以内,不带数学的专业涨幅应该在10分以内。其他机构老师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国家线和去年持平,下降的可能性十分低。国家线是基准线,波动变化的几率不大,即使上下浮动,也不会超过10分。所以在去年国家线附近的同学也不要放弃,有希望进行调剂。扩招的情况下,受益最大的是卡线党。但刚过国家线的调剂党也不要放弃。三、哪些同学复试的机会增大了呢?根据网传重庆发布的扩招的文件中,今年扩招名额中没有非全的名额,只给全日制考生,但是非全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另外教育部已经明文规定了要保护非全日制硕士的就业,这个文件可是官方发布的,有据可循的。说不一定也会同等扩招。现在开始准备复试才是必要之事。准备好了复试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机会。扩招机会会分给调剂吗?那是肯定的呀,在扩招的情况下,第一志愿的人数未满的情况,一定会有调剂的名额。复试准备起来吧!扩招使得在院校分数徘徊的同学,进复试的可能性增大,第一志愿的同学会有更多机会。第一志愿卡去年院校的同学,不用再纠结是准备复试还是调剂了。当然是7分精力准备复试,3分精力准备调剂。只要有一丝机会的同学,就应该准备准备复试。无论是进第一志愿复试还是调剂在复试的时候都是进行相似内容的复试,准备复试时的知识完全可以用得上。20届的考生们,恭喜你们,对于成为20届的研究生又多了些机会。此时此刻你们应该全力以赴准备复试,愿你们都能上岸!

如几

重大利好消息!2月25日国家提出硕士研究生扩招规模!

01.扩招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2020年考研处在分数线边缘的同学,可能因为扩招今年就有希望上岸了。但同样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毕业的更有技能,更有专业,更符合社会需求,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将会凸显的更加重要。拒绝成为高分低能只会考试的学生,变身成有本领有技能有专业的人才是学生们应该追求的东西。02.扩招真会导致研究生质量缩水吗?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177w,而2020年报名人数341w,考生人数增加了近一倍,录取人数仅仅增加了14w。翻看历年录取分数,你会发现,近几年的录取分数,比前几年的录取分数都要高。所以扩招少部分录取的学生质量,根本就没有缩水,甚至比前几年录取的一些学生质量更高。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够更是无稽之谈,很多学校这三四年,科研预算经费涨了几倍,研究生涨幅肯定没超过两倍。现在如果教育资源有限,那前几年教育资源更有限,也没见谁为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退学。03.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如过去专科生,现在的研究生不如过去研究生。非也。实际上,现在的大学生能力并不比过去的低。过去教育资源紧缺,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受到基础教育,别提大学教育,在一群文盲中间的那少量大学生显得尤其稀缺。而现在的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竞争,生怕赶不上,内卷化尤其严重。跟你竞争的是同样努力的同龄人,而掌握话语权的长辈们,把现在年轻人批判的再一无是处,也改变不了,三十年后,这群年轻人就是掌握话语权的长辈们。

梨园泪

深度解析研究生扩招18.9万的背后,考研党“上岸”是否更容易?

2020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平静的一年,对于考研人更是如此。受到疫情的影响,研究生复试延期。正在家中焦急等待国家线的时候,教育部突然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将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同比或增加18.9万人。这个消息一出,如平地惊雷,迅速在考研人中传播开来,大家都在想:研究生要扩招,国家线可能会下降,自己考研“上岸”的几率就更大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研究生扩招那些事。01研究生扩招年其实,这已经不是研究生第一次扩招了,单从近20年研究生录取率增长情况来看,就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不过像这样大规模的扩招的情况还是很少的,我们通过一张图来具体看一下研究生大量扩招的年份以及增幅。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03年的非典、09年的金融风暴和17年的非全日制,但凡出现研究生扩招的年份,必然伴随着大事件的发生。今年疫情的出现导致各行各业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其影响力绝不亚于以上三个事件,所以今年研究生扩招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了,这只是表面原因,那么扩招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02扩招原因一、报考人数增多近几年考研热度持续升温,很多本科生都选择考研。加上很多往届生和在职人员也加入到考研大军,所以考研人数只增不减。2015年考研人数仅有164万,而最新20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330万,短短五年,考研人数就翻了一番。考研人数虽然增加了,但是院校招生名额如果没有增长,这无疑变相增加了考研难度。导致很多考生都是“陪太子读书”。考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很多人都说今年是最难考研年。所以为了解决以往报考人数连年递增,相比之下录取人数不足,报考竞争过于激烈,教育部决定扩招。二、缓解就业压力根据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的说法,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学生都被困在家中无法参加招聘会,而且线下的招聘会也是禁止的。加之疫情的影响,很多小公司无法撑住,纷纷倒闭裁员,本来毕业生就业压力就已经非常之大,再加上被辞退的人,社会上的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大量的人员涌入。所以,教育部此举也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最好的宏观调控。03国家线会降低吗?关于国家线,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报录比就知道了。研究生今年扩招18.9万人加上之前教育部招生数据,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大约会有100万左右,报考人数是330万人。这样今年考研录取比为1:3.4,而2019考研录取比为1:3.6。可以看到教育部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后考研录取比虽然比去年还要大一些,但是差距不太大。如果今年试题难度还和去年一模一样,那么今年考研国家线几乎和去年持平。需要注意的是,扩招是定向的。扩招的倾向反映了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在医疗健康、基础科研、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需求偏向。所以主要扩招方向应该是和上面这几个专业相关的学科,所以这些专业的分数线可能会稍微有所下降。04研究生学历会贬值吗?很多人也开始担心,如此扩招导致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研究生的价值也越来越小,后面也会不会出现研究生学历贬值的现象?"中国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人数看起来数量庞大,但从全国人口数量来看,其实占比很小。”在吴睿看来,在当前中国就业市场上,研究生依然有很高竞争力,研究生教育的含金量毋庸置疑。不管怎么说,增加研究生名额对于考研人来说绝对是好消息,否则国家线肯定会提高,希望各位都能抓住机会,乘风而起!

归根

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对考研族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新网北京3月2日消息,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将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同比或增加18.9万人。面对招生规模扩围,“考研族”们既欣喜也担忧。他们欣喜:“上岸”的机会或许更大了;他们担忧: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学历是否会贬值?对考研一族来说,扩招到底意味着什么?考研族福利!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三天之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透露,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去年增加18.9万。按照教育部的介绍,全国现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增了2000多个硕士点的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按照翁铁慧的说法,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对于今年研招扩大规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扩招原因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以往报考人数连年递增,相比之下录取人数不足,报录竞争过于激烈;二是就业问题,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环境不容乐观。按照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就此推算,扩招之后,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或将达110万人。扩招有侧重,国家急需这些专业的人才当然,扩招也有所侧重。按照教育部的介绍,扩招必须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据介绍,研究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翁铁慧此前解释,投放到什么专业为主,要看社会需求,主要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现在这些领域非常缺人才。对于这些扩招政策,储朝晖也认为,扩招没有采用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投放,招生在一些重点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增加了名额,这跟此次疫情有直接相关性。“扩招的倾向反映了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在医疗健康、基础科研、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需求偏向。”海天教育考试研究中心专家吴睿解释,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同时也对考生提升自我竞争力提出高要求。扩招,让考研变得更容易吗?近期,一些地区纷纷将今年的考研笔试成绩放榜,拿到初试成绩的考生,正等待国家线的出炉。对于“考研族”来说,突如其来的扩招政策,让今年的竞争更小了吗?“扩招意味着总体报录比提高,在报考人数固定的情况下,今年会有更多考生因扩招‘上岸’成功。如压线第一志愿复试线的考生,可能会因此进入复试。”吴睿分析。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竞争就更小了。吴睿解释,当更多人进入复试,且满足调剂资格的人越来越多,调剂就会异常激烈,此外,扩招具有地区及专业类别的倾向,并非所有考生都受益。储朝晖也表示:“今年扩招,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考研的录取竞争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研难度就大幅度降低。”他分析,尽管录取比例有所提高,但从340多万的报考人数来看,扩招不到20万,报录比仍然较低。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持续走高,近两年更是增幅较大。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今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高达341万人,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290万人增加了51万人,刷新了历史新高。在专家看来,在近年来大幅提升的报名规模面前,此次扩招无法让考研竞争明显降低。“对考生来说,扩招虽是好消息,但在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眼下要做的就是全力准备复试。”吴睿说。当考研热遇到扩招,学历会贬值吗?扩招18.9万,还让不少学生担心:未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是否会“缩水”?“中国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人数看起来数量庞大,但从全国人口数量来看,其实占比很小。”在吴睿看来,在当前中国就业市场上,研究生依然有较高竞争力,研究生教育的含金量毋庸置疑。此外,专家也认为,研究生扩招对就业会有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不能过于夸大。储朝晖举例,目前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接近90万,扩招后约为110万,这个数跟本科生招生水平相比,大约是1:7的比例,从结构来看比较适合。“不过,要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还靠落实。例如,所有新开专业或者扩招专业,招生选拔、教学管理、毕业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从严把关。”储朝晖说。储朝晖还提醒,扩充研究生招录,能对学生就业起到一个延缓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要谨防扩招后带来的过度教育问题,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读书成本,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无论是企业,还是学生,都需要理性看待人才的定义和选拔,不可唯学历论。”储朝晖说。原标题: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对考研族到底意味着什么?

请辞而退

教育部:2020考研扩招18.9万!研究生扩招你怎么看?

文/十八木“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潜心记录象牙塔里的点点滴滴。” 【本文选自十八木之关注大学校园】2020年2月28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相关政策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这也是今年首次官方正式宣布考研扩招信息。据翁铁慧副部长介绍,“全国现在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的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分校招生的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倾斜。……今年我们基本做了一个测算,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较去年同比可能增加18.9万,……”。18.9万!如果今年考研扩招人数达到18.9万,那将是一个很高的扩招比例!众所周知,前几天多个省份公布了2020考研扩招幅度,只有5%左右,这个比例相对于今年的考研报考人数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僧多粥少。大家知道,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50万,如果扩招只是5%,扩招人数也就只有4万左右,相对于报考基数来说,还是太少了,尤其是这个扩招人数分到各招生单位分到各招生学科专业时,其实增加的名额就很少了。例如,学院计划招生100人,扩招5%,也就增加5人。受益人数很有限。但如果是18.9万的话,这就是一个相当高的扩招比例了。对今年广大考生来说,那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了,尤其是对那些分数在270分左右的一志愿考生来说,有可能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希望。近三年以来的考研报考情况来看,大学生考研已经成为一种快速增长的新趋势。笔者在所任职的学校发现,以往一个30人的本科标准班级,大约只有10人左右选择考研,但去年、尤其是今年就迅速增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选择考研,有的班级只有三两个人不考研,有的宿舍几乎全部选择考研!一个年级140多人,考研的居然达到120多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随着考研报考人数的逐年快速增加,录取人数应该也会逐年增加,扩招幅度可能也会逐步增加,但总体上肯定无法和每年报考人数的上升幅度相比,所以接下来考研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面对新形势,大学生是否考研,应该早决定、早行动!以往本科生考研大多是大三第二学期才开始决定,然后开始复习,到正式参加考试时间大约是一年。然而随着国家这几年保研、优研计划的实施,本来留给非保研非优研计划的学生的名额就相对减少了,但考研报考人数却是一年比一年快速的增加,所以近年来,考研竞争激烈也就在所难免。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往后考研,大学生们应该要再考虑、早作决定、早行动,例如,如果希望将来保研或优研,从大一开始就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保持品学兼优做优秀的大学生!即使是无法参加保研、优研的学生,是否考研最好是在大三第一学期初就能想好,如果决定要考研,就提前开始复习,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也许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选择考研呢?研究生扩招会带来什么样的后续影响?欢迎大家讨论。 【用心书写教育,欢迎关注十八木听风】

金板寸

国家扩招研究生背后:把握教育这个“度”,才是正解

今年研究生扩招18.9万,研究生年录取数超过百万,这个数据本来让人精叹。而最近相关部门又公布到2025年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看到这里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是好消息呢还是不利的消息呢?按现在的专业硕士培养方式来看,学制二年,一年学习,一年写毕业论文,可以说真学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无非就是做招聘的一个条件,滤去一部分本科生,为单位HR招聘时节省了时间,对用人单位有利,至于水平以后再说。现实情况是我国对高端研究型人才的需求有限,而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这就形成如下招聘现状: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非全研究生。最后的局面就是研究单位不招聘专业型研究生,企业不招聘非全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变成了以前的本科生,非全研究生变成了以前的五大毕业生,教育转了一大圈,又回到90年代的培养模式,只不过增加了学习成本,质量没有相应提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物以稀为贵,还是学有所值?很明显,绝不是物以稀为贵,而是学有所值。硕士以好,博士也罢,培养的目标绝不是学而优则仕,而是学而优则成。这里的优,不是学完取得一个证书取得一个头衔,然后靠着荣誉吃饭,而是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在各自领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真正贡献的人。看到网上博士有不少抱怨,意思是读博士费工费力又不挣钱,抱怨社会不公平。问题从公平的观点看,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只是个人理想,与社会无关。工资多少取决于贡献,如果只会做题,那就是做题机器,没有创造,也就是一个普通老师而已。而社会需要的是有贡献的人,什么是贡献,就是形成生产力。没有形成生产力就是一个服务人员。那怎样学有所值呢?还是老话:教育要把握“度”。“度”是辩证法的最高境界,是最难把握的,能把握好“度”的人,也是真正的伟人。教育要想办好,还是回归事物本源,重新定义硕士、博士。硕士是培养博士的基础,也是一种正常的人才选拔制度。博士有两项重大任务,一是为高校培养教师。二是为研究机构培养研究人员,就是科学家。教学型博士首先学习要好,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更系统更准确,不然讲课就会逻辑不清、错误百出,学生自然不买账。另外一个任务就是有能力写出专著,编出教材,作教学参考书,这样水平的可以评上教授。至于重大研究成果教学型博士可以没有,有了更好。而对于研究型博士那要求就高了,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研究,必须有成果,而且是实用型成果或创新型成果。基础研究出成果较难,可能一生都不会有重大成果,可以原谅。而对实用型或改进型成果,只要努力,出成果是最容易的。创新型、创造成果是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有成果的人就应该重奖。而专业型研究生与非全研究生应该由谁培养,由大学么?由大学独立担当肯定不行,大学是教书的地方,不是专业企业。大学与企业差别还是巨大的。比如设计轿车,汽车厂具有完整的整车设计经验,而一个大学老师可能连完整的汽车发动机怎么制造设计的都不明白,只会计算公式,如何教育专硕毕业生?显然教育不出来,如果专硕再读专博,毕业出来30岁了,连发动机整机都弄不明白,想要有所创造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还是走高校与企业联合的路子。由高校按成绩录取完研究生以后,直接去企业研发部门培养一段时间,工作一段时间,然后找出容易出现的问题,再回大学详细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写成论文。论文可能没什么价值,但教会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就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带着问题去研究才能培养真正有价值的人才,如果培养的都是大路货,就和大白菜一样,就是白菜价。既然是专业型培养思路,就得走专业型培养的路子,从真正的实用专业入手,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改进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而不仅仅是为了好就业,为了给HR招聘节省时间。大学、研究院所、企业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路子,就怕大学担当研究所和企业的职责,结果教学没做好,研究也没研究好,研发也没研发好,变成了四不像。还是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比较好。看来教育这个“度”学问真是太高深了,不是一般人能把握的。

薄荷

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怎么扩,如何招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来源:光明日报)

芸芸众生

扩招那么多次,硕士真的越来越尴尬了

2020届考研人,大概经历了心跳最跌宕起伏的一个月。2月初,北京、上海、湖北、江西等地的高校,相继发布了推迟公布初试成绩的通知,无情地拉长了考研人的焦虑战线。上周终于迎来查分,有人欢喜有人愁。分数高的暂时松了口气,随即又陷入了复试的焦虑;成绩不理想的自觉凉了,但仍忍不住祈求还未公布的国家线能手下留情。没过几天,有关考研扩招、专升本规模扩大的消息开始在网上流传。随后,地方、国务院站出来官宣,扩招传言变实锤,重新燃起了一众踩线党的希望。毕竟,找工作已经如此不易,学校扩个招,收留大学生读个书,虽未必能保他们从此飞黄腾达,但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让他们忧心忡忡的另一个“业”,至少可以缓两三年再失了。硕士扩招来了,本科毕业生有救了?从年初开始,有关“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鼓励基层就业创业”、“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更严峻复杂”的信号频频发出。这一背景之下,研究生扩招被跟进提出,其实并不意外。湖南是最先官宣今年会扩招研究生的省市之一,考研初试时间公布两天后,2月22日,湖南省发布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十条措施》。其中指出,“积极向教育部争取支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2020年全省增加5%研究生招生计划,将专升本录取比例扩大1倍以上”。重庆市的一份有关2020年高等教育招生的文件,也曾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及“会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网传山东省教育厅的一封邮件截图则指出,“在已公布的2020年普通专升本高校 推荐考生专业基础上,积极扩大普通专升本招生规模”。2月25日,这一举措被国家官方盖章。当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要更加注重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其中明确表示,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扩招一步步被敲定,最欢欣鼓舞的,莫过于这一届的考研党。2020考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加了51万,竞争之激烈自然跟着水涨船高。对于考研人来说,即便是多了百分之个位数的存活率,也能让他们在茫茫研海中少一些学海无涯的困苦,多一些成功上岸的可能。有的同学甚至连研究生扩招的后续工作,都替招生办想好了:“希望这次扩招能把踩线考生安排进复试,并且再因疫情原因取消复试,直接录取。” 当然,这么想的同学们该醒醒了。扩招并不等于原地被录取,它带来的结果也不仅是局内人所看来的——让更多人有书读,让社会上的高学历者更普遍那么简单。它同样引来不少人的担忧:教师资源、学生质量、学历含金量、后继就业竞争……扩招,必定是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学生规模突然增加,原本师资能否应对?学生质量、学历含金量会不会因此下滑?两三年后,同一批人是否仍要面临就业窘境?历史总是不断在重演,高等教育扩招也并非首次亮相。谁又能说,当前因就业压力引发的扩招,和上一次应对就业难的大规模扩招没有关系?硕士扩招,马不停蹄上世纪90年代,在国企制改革、政府精简人员、市场经济改革等因素的作用下,下岗阴云笼罩全国。既能拉动经济,又能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社会供给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本科扩招行动,在1999年拉开帷幕。在此之前,我国高校年均扩招增长率为8.5%左右。1999年,高校本专科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比上一年增长近50%,创增速历史新高。此后几年,招生增幅均在20%以上。到2003年,本专科生在校人数破千万,是1998年的三倍有余。但首届大幅扩招下的本专科生躲过了先前的失业潮,显然还是逃不掉毕业当前的就业难。毕业生增加,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也在增加。/unsplash彼时,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已是历史,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求职市场愈发僧多粥少。相关数据指出,2001年全国重点城市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之比为 1:0.51,往后几年,本科生失业率持续上升。“找不到工作,就继续读研吧”,并非只是95后00后大学生的无奈考量。2003年,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近80万人,是本科扩招前一年的两倍多。由此,大幅的扩招顺接着从本科生渐渐向硕士研究生转移。往后的10年,硕士生的扩招规模总和达到了137.5%。其实,教育部曾在2008年对汹涌的扩招进行过反思,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其在后来也明确表示“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2006年11月10日,济南市历山剧院,考研生排成S型长队等候现场确认。毕竟经过十余年的扩招,本科生人数年年跃进,本科学历在普遍看来也愈加贬值。不过,“就业稻草”这一角色,仍需要有人来扮演,更高一学历层次的硕士,理所当然更大程度地接下了扩招的使命。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就业又成老大难,下一年的硕士招生迎来了一次大幅上涨。为了避免学术型研究生因扩招而导致质量下降,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也在2009年开始招生,顾名思义,它要和走科研路子的学术型硕士区分开来,为就业市场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当然,新的学历形态其实意味着更大的招生容量,相比对学术能力有高要求的学硕,专硕门槛较低、学制短、就业更友好,或者说,它比学硕更具备作为就业缓冲的潜力。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指出,到2020年,国内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60%左右。经历了诞生初期的频频遇冷、报考不满,到报考人数逐年增加,专硕招生终于不负众望,在2017年迎来了逆袭,国内多地报考人数反超学硕。就业冷,考研热。学硕稳中有升,专硕化身热门,眼看硕士学位又将面临新一轮告急,同年,研究生家族的一名新成员——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它与全日制招考统一试卷及录取标准,既面向在职人员,也吸纳着大量的应届考生。非全出现伊始,也被质疑“比全日制野鸡”、“含金量不行”、“招聘受歧视”,但由于全日制硕士竞争更激烈,一方面,非全成了调剂生的“流放地”。另一方面,很多考生也将目光转向名校的非全,希望以此来争取985/211的学历。1978-2018硕博招生规模趋势图 / 制图:中国教育在线增加招生人数、新添专硕非全,数量连同种类齐扩升。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开启爆发式增长的前一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不到6万。如今,这个规模一路高歌猛进了十多倍。多年来,在挽救眼前失业人群这件事上,硕士学位可谓是勤勤恳恳地贡献了己之所能。“读完研,发现找工作依旧难,而且似乎更加难”搭上了扩招顺风车,如愿读研深造的学生,自然是这届笑得最欢的一群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发现,该来的还是会来:升级到硕士文凭,找工作依旧难,而且似乎更加难。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从考研人数首次破百万的2005年往后四五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更讽刺的是,在硕士生大幅扩招的2009年后,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着两年比本科生还低。读完研找工作更难,扎心。/unsplash如今,就业市场不仅本科生遍地,硕士也逐渐扎堆,昔日以为的学历优势甚至变成了劣势。对于硕士生而言,读研本身就带着更高起点就业、拿更高薪酬offer的期望。事实上,应聘小企业觉得不值,争取大公司也未必胜券在握,前有高性价比的本科生,后有资历更强的博士生,硕士生成了卡在中间最尴尬的一群人。2013年3月8日,武汉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在该校工学部体育场火爆进行,2万学子挤爆见面会。扩招对学生本身的影响,并非直到毕业就业时才显露。从数量猛增的学子踏进校园那天起,改变就开始发生了。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短缺是扩招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从前是一名导师带三五名研究生,当下出现了一人带二三十人的“盛况”。导师制徒有虚名,必然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滑。找导师难,找好导师难上加难。/unsplash同时,扩招后的硕士专业设置、学生人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失衡,不同类型硕士培养方式区别之模糊,都在削弱毕业生的竞争力。就后来诞生的专硕而言,其初衷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在现实操作上,高校普遍又回到培养学硕的老路,把专硕生训练成了一边水科研水论文,一边焦头烂额忙实习忙毕业的无头苍蝇。说得好听点,是将学硕专硕一同培养,其实却让本该以实践为主旨的专硕,哼哧哼哧地为学校拼paper、拼政绩。2016年1月9日,上海市201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说到底,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毕业节点爆发的就业压力,同时不可避免地将后遗症附在暂时松了口气的学生身上。一遇就业难就以扩招应对,始终是在做隔靴搔痒的挣扎。当然,这个病症的根源不单在于“扩”,更在于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如重学历轻实用技术、唯paper论的考评体系、过度行政化等,都因扩招而被揭开和放大。旧有的顽疾不改,不下力整顿师生质量,“今年有人笑了,两三年后就等着抱团痛哭”的戏码,将会一遍又一遍上演。参考资料1.关于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思考,刘海宁,中国高教研究,20042.扩招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体因素——对生源、生师比、师生关系的考察,苌庆辉 闰广芬,现代大学教育,20103.透析硕士研究生扩招问题,唐银,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硕士研究生合理生师比的探讨,袁守谦 唐洋洋 董洁 姚红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45.专业硕士“扩招”背后,鲁晓钰 闫志刚,教育与职业,2012【欢迎留言讨论】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你有什么看法?作者 | 里克编辑 | 秋裤排版 | 阿明*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有间大学”

罗格河

今年研究生扩招,我没考研工作了,爸妈说错过机会,咋说服他们?

据中国政府网,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对于国家决定2020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首先、提升国民素质。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而实际上,2019年高职扩招了接近120万人,超额完成预定任务,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90%,直接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国家!水涨船高吧,大专、本科录取率和录取人数上来了,那么研究生的扩招也是势在必行,这是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客观原因之一。其次、缓解就业压力。受今年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开工不足,再加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致使经济下行压力过大,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以前积累的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庞大,导致当前的就业压力空前放大,为了有效缓解这个社会压力,国家采取升学方式,通过扩招硕士研究生来释放就业压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笔者觉得,这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的味道,现实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让一部分大专生或本科生通过提升学历,暂缓进入社会,从而减轻不堪重负的就业压力,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再者、激励提升热情。近4年来,高校本科毕业生考研人数不断攀升,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2019年共285万人,其中应届生148万人,往届生137万人;2020年共34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生174万人,往届生167万人。为了进一步鼓励大学学生提升学历的热情,硕士研究生扩招也是在所难免,否则,如果难度过大、录取率过低,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提升学历的积极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硕士研究生扩招势在必行,并且不是短期行为,作为一项高考教育政策,必然有它的政策延续性,今年错过了,明年还有更好的机会,只要解释清楚了,很容易对父母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