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篇论文一本杂志是不是正规,我们可以在检索网站查询,判定一个课题是不是正规,也是可以在知网上查的,课题也是可以被知网收录的。再知网上,首页,知道学术趋势搜索栏目,点击进入,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课题,也可以了解到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和相关的课题最近时间的关注度。如果您想要了解自己的课题如何查询可以联系我们在线编辑,帮您检索,如果单位要求课题被知网收录,那再申报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课题选题要有需要性原则,目的性的原则,目标要几种,不空桶,不含糊,还需要有创新,注意地域性问题和科学性原则,要有依据,符合客观规律,有可能性,有可行性,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者应用价值。注意,所有的课题都不是个人可以完成的,注意团队的组建,成员间可以各有各的长处,共同协作和配合做好课题的研究,并得出结论。判定课题是不是正规,还可以再国家发改委查询。在百度中搜索“国家发改委”,选择“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打开官网后,找到“文件资源中心”菜单,然后再后侧中的问好或者内容处输入想要查找的内容,选择“检索文件”,此时检索相关的文件就可以出现了,进行查看即可。
课题是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所以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等等,目前课题包括院校课题、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等。还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之分。我们都知道知网是国内最大的检索数据库,那课题会在知网收录吗?知网收录的课题对评职称有用吗?一、知网收录课题吗?课题也是可以被知网收录的,在知网上也能够查到,因为知网有专门的栏目用来收录课题,如果想检索的话,可以在知网首页,找到学术趋势搜索栏目,点击进入,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课题,也能了解到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以及相关课题近年来的关注度。不过知网收录的课题并不全,也并不是什么课题都能在知网上查到,现在课题还是习惯在自己的内部系统里查,网上可能都查不到。二、评职称必须要是知网收录的课题吗?通常来说,评职称课题仅要求课题是正规课题,对课题是否是知网收录没有要求,只要是符合评职称条件的就能加分。1、知网收录课题仅仅是课题正规性的一个参考,不是指标,若是课题被知网收录了,但在某一方面并没有达到职称认定标准,也不会因知网收录,而被特殊对待,依旧是不被认定的。不过能在知网上收录的课题都是正规课题,可以放心申报。2、如果是职称单位有要求课题被知网收录,那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因为知网收录的课题并不全,也并不是什么课题都能在知网上查到,且个人申请课题难度较大。综上,如果课题被知网收录,那么可以确定课题是正规的,但收录结果如何,对评职称是没有影响的。
中新网客户端6月11日电(记者 宋宇晟)近日,广西师范大学杜海军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子课题结项出版成果《广西石刻总集辑校》被举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10日通报,认定该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经研究决定,撤销课题“广西石刻总集整理”,终止杜海军主持的项目《六朝石刻汇校集注》,被撤销和终止的项目按规定退回已拨经费或剩余资金;项目负责人5年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报全文
课题研究,你参与了吗?研究了什么?——今天学校教职工群里发布了省课题研究申报通知书,特别补充了查重要求: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其说推动教学,不如说为晋级准备了一个硬件,你连课题研究都没有,还晋什么级?二,你真的研究了吗?你研究出了什么?当然也有风毛麟角的教学精英研究的硕果累累,可是那是人家学校的。三,大多数教师在研究中学会了搜集资料、巧妙拼图、组装成文,学会了论文的格式及常用标点符号的方法,研究云游在网里,而没有在教学活动中下工夫。四,除主持人得到一个证件外,四五个参与者也得到了相应的证件。尽管后者连课题内容也不知道:一人昼夜截图拼文章,众人得证皆大欢喜。五,如何改变现状:研究的命题不能由高大上的专家组的全班拟订,让一线教师根据需要自定课题。评审不能过严,“伸手就能摘到苹果”,只要摘到在自家地里种的苹果就应该通过。六,今年课题评审,设置了查重,重复率过高一票否决,请广大同仁们谨慎网游,不要被网“电”着,否则,几夜赶制的成果就成了一筐烂杏了。
“不打招呼就觉得是不重视、不尊敬”“甚至要用本子记下给谁打招呼,以后怎么还人情”“会做工作、沟通能力强现在是一个正面评价”……半月谈记者在国内知名高校采访时,一些专家教授和从事人才工作的学者对当前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中的不良风气表达了愤慨,呼吁加强监督,完善惩戒,净化科研评审环境。 打招呼、做工作,滋长“人情评审”歪风时值年中,不少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陆续启动。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中打招呼拉票、做工作等现象屡禁不止。“评审打招呼、做工作成了自保的方式,别人打了招呼你不打,就觉得你不重视。而且普通人打招呼还不行,往往得单位一把手如校长、书记出面才行。”一位在知名高校担任学院院长的教授说,现在人才计划、项目评审都会打招呼,作为学院领导,他深感无奈。“人情评审”风气盛行之下,不仅本院的人才引进和项目申报会找该教授去帮忙做工作,一些校外学术圈的朋友也会找到他。“每个月请求帮忙打招呼的短信、电话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作为院长,我甚至要用本子记下跟谁打过招呼,考虑以后怎么还这人情。”他无奈地表示。这位教授几年前回国,他说,“作为学术项目领头人,现在申报项目,除了考虑学术水平,还要看关系网有多广,把通讯录拉出来看看”。和他有同感的一位高校从事人才工作的学者告诉半月谈记者,去年他们学校引进人才参与国家的人才项目评审,函评结果非常不错,因为提交的文章、科研成果等书面材料很过硬,但面审淘汰的比例却出人意料地高。“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学术方面了,因此吃了大亏。”不仅在做人才工作参与评审过程中遭遇了拉票尴尬,该学者自己申报国家人才项目时也亲历了拉票歪风。他说,评委工作一般分评审前工作和评审中工作。评审前,申报人和所在单位得知评审专家信息后,要及时去“拜门子”。一般来说,申报者会通过四种方式来做工作:一是自己本人给评委发短信或打电话,请求关照。二是所在单位的领导出面给评委做工作。三是请业界知名的老专家、院士出面做工作。四是知名老专家、院士带着申请人一道上门向评委汇报工作。评审中,则需要有更大的公关力度。有的申请人所在单位会出面做工作,要么派专人找评审做工作,要么单位主要负责人到评审宾馆驻点做工作。如果评审组织特别严密,还会有人专门蹲守在评审点捕捉评委信息,甚至拍照回传给后方,再去查找评委关系继而做工作。“逢到重要的项目和人才评审,可能申请人和所在机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忙着做工作,跑公关。”他说。数字政绩冲动,一些高校争戴人才帽接受采访的科研学者坦言,这几年一些科研评审中的拉关系、打招呼风气有愈演愈烈的苗头,令人愤怒,让人担心。“一旦到了评审集中期,根本没法干正事儿。”他们表示,谁不做工作谁就会吃亏,最后被歪风绑架,浪费大量精力去做和学术无关的事情。受访的一位学者向半月谈记者展示了他在朋友圈所发的上述感叹,短短几十字的吐槽收获了近百条学术同行的点赞和评论。有人留言说,现在评审不打招呼是对评审的不尊敬;还有人打趣道,现在科研人员会做工作、沟通能力强已经成为一个正面的评价。在这些学者看来,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中出现的打招呼、拉票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的缘故;另一方面,还缘于科研GDP、人才政绩驱动下,有项目、有人才帽子,才意味着个人和单位有资源、有地位,才能活下去。以高校为例,去年教育部搞“双一流”评估,标志着高等教育新的转折。为了适应“双一流”要求,不少高校急需有大的科研项目和“戴帽子”的高级人才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术水平或者整体实力一般的院校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往往会举全校、全机构之力去确保重要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过关。学术帽子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应该按照学术标准来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打开高校科研机构的网站,如果遮住校名看简介,模式都差不多,论文数、科研项目数、拥有‘戴帽子’的高级人才数等。”上述从事人才工作的学者指出,在数字指标导向和一些领导的政绩驱动下,评审人、申请人、用人单位、学术圈都被绑架了。一位受访者说,评审中的上述乱象让他们深感愤怒,十分担心。愤怒是因为这种人情公关歪风的滋长让科研和人才的评价标准扭曲,让好的科研成果和好的人才得不到公正评价。担心的是这种风气污染了学术圈,大家被裹挟着在互相打招呼中渐渐成了利益和资源交换共同体,影响国家的科研水平。消除灰色地带,划出科研项目人才评审高压线受访的科研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打招呼公关已经发展到必须是相当级别的学术权威或者负责人,因为他们参加的评审多,可以互相交换评委资源,互相支持。“说实话,绝大部分评委都是好人,但是有时人心里的‘秤’也是容易被打招呼影响的,特别是有的打招呼者对评委来说是领导、朋友或是恩人时,难免有还人情的思想。难免因‘感情’因素造成优秀的人和项目被PK掉。”受访者深感无力。科研人员表示,一些评审拉票公关的现象就像皇帝的新衣,没有人敢喊。一喊就破坏了规则,大家以后肯定就不带你玩了。但是不喊,就必须跟随在里面随波逐流,如果只是埋头做学问,就会吃亏甚至很难存活。“做科研要无欲无求,保守初心才能做得好。如果只想着求名头被欲望绑架,势必会造成学术风气的败坏,也造成科研水平的下降。”受访学者认为,现在干部拉票贿选都有严格的处罚措施,而学术评审拉票却还处于灰色地带,这是不对的。他们建议,应该出台相应的惩罚举措,增加学术评审中拉票公关等行为的违规成本,比如将评审列为保密项目,一旦有接受公关说情的行为就视为违反保密条例等,给予相应惩戒,让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有所敬畏。对参与说情公关的双方,列入黑名单,或者予以曝光,限制其参加科研学术活动,或给予失信认定,通过这些举措净化评审环境,真正做到学术优先,不拼关系、不拼圈子。(原题为《“用本子记下给谁打招呼,以后怎么还人情”教授自曝科研项目人才评审乱象》)
图说:小学生举起自己创意制作的机器“猛犸象” 杨建正 摄新民晚报讯(首席记者 王蔚)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专家,在进行一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时“意外”发现,男孩还是晚点上学比较好,有利于学业,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今天上午,这项实证研究课题成果揭晓。《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是由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杨小微教授领衔的,其中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是有关师生关系的平等尺度,即学校内部公平指数研究。课题选取了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的若干城市、乡村分层随机抽取了131个班级的上万名学生、教师和家长。课题将学校内部公平界定为“对所有的儿童平等对待”“对不同的儿童差别对待”“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特别对待”三个层次,聚焦学生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尊重、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的平等享有。“此项研究结论兼具震撼性与启发性。”杨小微说,权利尊重与机会获得是影响学生公平体验的关键因素,这些结论一方面说明我国学校内部公平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为改善学校内部公平境况指明了方向。调查发现,女生对学校的公正体验指数整体上要显著高于男生,在满意度、信任感和公平感等几个二级指标上,也是女生的正向体验要远优于男生。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男生获得的“学校公平”“满意学校”等体验显著要低于女生,而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男女生“爱学校”的体验又趋于相同了。“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女孩在学校的公平体验要好于男孩。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同龄孩子中,多数女孩的心理发育成熟度要高于男孩,从而更会处理学校生活中的复杂关系,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平等对待。”杨小微坦言,如果这样的理由成立,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让男孩晚点入学,以匹配他们的心理发展成熟度。但是,这样一来又或导致很多负面因素的出现,比如男孩如何建立自信心等。杨小微说:“我们更倾向于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学校和教师的公平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深刻理解男孩的特殊性及其优势所在,调整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的分配方式,给予男孩与女孩同样的公平对待。这样才算真正做到我们倡导的公平理念,即对所有的人同等对待,对不同的人差异对待,对特殊需求的人特别对待。”不过,若真的让男孩晚上学,又会造成女生们普遍要长期与“弟弟们”同窗相处,这对女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利大还是弊大,目前尚未有足够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近日,有研究者在网络上举报一项“国家社科基金 重大特别委托项目”的学术专著存在众多错漏之处,引发学界关注。昨天,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通报,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课题及相关项目做出撤销和终止的决定,并收回已拨经费或剩余资金。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错漏逾万处?业余研究者纠错被举报认为具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著作,是《广西石刻总集辑校》这本书,也是国家社科基金“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子课题结项出版成果,它的署名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教授杜海军。举报人认为,这本书中辑校的内容与原碑文相比,有众多错漏之处。举报人 石身志:我通过自己亲自去寻访这些碑刻重新抄录,最后再与原文对比,最后发现大量的错误。比如说杜教授的书《金结桥碑记》的内容整理,因为他是照抄了另外一本书,像比如说这种桥碑记的开头一般都会交待时间,本来应该是庚辰春的,结果把它视作东长春,这就是缺乏文字识别能力造成的错误。△石身志微博图片2019年5月3日,石身志在新浪微博发文,直言不讳地指出:“书中错漏逾万处错漏字数多达数万字。仅一通三百多字的民国石刻,杜海军团队的辑校内容错误就多达五六十字。哪怕请一个细心一点的中学生抄录整理这类民国石刻,也绝不会犯如此多的低级错误。”在这篇微博中,石身志贴出《辑校》中的“湘桂公路记”和原碑照片,很多地方用进行了圈点。△石身志微博图片课题负责人回应:错漏原因是参考文献错了对此,杜海军回应说,举报人批评《辑校》石刻录文错漏太多,原因是课题组所依据的先前出版的书籍就是这样,如果没有访到石刻,根据以前的文献录入是《辑校》的凡例规定,他声称这种做法“为各级评审专家认可,非课题组辨识的错”。他说,《辑校》在抄录先前的文献时,对于其中的文字无权改动,无论它们是对还是错。对此,石身志指出,但凡有文献辑校经验的人都知道,辑校中的“校”是非常见功底的学问,而且也是很有必要的重要环节,不能只编辑不校勘。杜海军的回应受到多位专家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赓哲通过微博指出:“这是最坏的回应批评的标本,中心思想几乎就是承认本书是大规模抄作业,抄错了是因为被抄的做错了,问题是这经费给你是为了让你抄作业吗?”福建省博物院研究馆员高健斌通过微博批评说:“像这样的回复,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能够在学术界风生水起、功成名就,简直是恐怖。”南京一位中国古代史专业学者直言这样的回复是“狡辩”,意思是“我抄别人的,别人错了,不是我的责任”。最新处理结果:课题撤销 经费收回6月11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通报:认定该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经研究决定,撤销杜海军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广西石刻总集整理”;终止杜海军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朝石刻汇校集注》;被撤销和终止的项目按规定退回已拨经费或剩余资金;项目负责人5年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原标题: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被曝错漏逾万处?课题撤销 经费收回!
近日,有研究者在网络上举报一项“国家社科基金 重大特别委托项目”的学术专著存在众多错漏之处,引发学界关注。昨天,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通报,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课题及相关项目做出撤销和终止的决定,并收回已拨经费或剩余资金。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错漏逾万处?业余研究者纠错被举报认为具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著作,是《广西石刻总集辑校》这本书,也是国家社科基金“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子课题结项出版成果,它的署名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教授杜海军。举报人认为,这本书中辑校的内容与原碑文相比,有众多错漏之处。举报人 石身志:我通过自己亲自去寻访这些碑刻重新抄录,最后再与原文对比,最后发现大量的错误。比如说杜教授的书《金结桥碑记》的内容整理,因为他是照抄了另外一本书,像比如说这种桥碑记的开头一般都会交待时间,本来应该是庚辰春的,结果把它视作东长春,这就是缺乏文字识别能力造成的错误。2019年5月3日,石身志在新浪微博发文,直言不讳地指出:“书中错漏逾万处错漏字数多达数万字。仅一通三百多字的民国石刻,杜海军团队的辑校内容错误就多达五六十字。哪怕请一个细心一点的中学生抄录整理这类民国石刻,也绝不会犯如此多的低级错误。”在这篇微博中,石身志贴出《辑校》中的“湘桂公路记”和原碑照片,很多地方用进行了圈点。课题负责人回应:错漏原因是参考文献错了对此,杜海军回应说,举报人批评《辑校》石刻录文错漏太多,原因是课题组所依据的先前出版的书籍就是这样,如果没有访到石刻,根据以前的文献录入是《辑校》的凡例规定,他声称这种做法“为各级评审专家认可,非课题组辨识的错”。他说,《辑校》在抄录先前的文献时,对于其中的文字无权改动,无论它们是对还是错。对此,石身志指出,但凡有文献辑校经验的人都知道,辑校中的“校”是非常见功底的学问,而且也是很有必要的重要环节,不能只编辑不校勘。杜海军的回应受到多位专家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赓哲通过微博指出:“这是最坏的回应批评的标本,中心思想几乎就是承认本书是大规模抄作业,抄错了是因为被抄的做错了,问题是这经费给你是为了让你抄作业吗?”福建省博物院研究馆员高健斌通过微博批评说:“像这样的回复,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能够在学术界风生水起、功成名就,简直是恐怖。”南京一位中国古代史专业学者直言:这样的回复是“狡辩”,意思是“我抄别人的,别人错了,不是我的责任”。最新处理结果:课题撤销 经费收回6月11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通报:认定该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经研究决定,撤销杜海军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广西石刻总集整理”;终止杜海军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朝石刻汇校集注》;被撤销和终止的项目按规定退回已拨经费或剩余资金;项目负责人5年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来源:央视新闻监制:张力编辑:姜晶晶流程编辑:吴越
虽然说教师职称评定中,不再过多要求论文,但是,在很多地方,论文还是需要的,而且,课题在职称的评定中,越来越重要,所以,网络上很多的商家或者代理,开始大大肆的叫卖,明码标价。大家知道,很多老师发表论文、课题都是找的代理,但是,里边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因素,而且也是你不知道的,小编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论文部分教师发表论文为什么被骗了?有的教师反映,发表的论文根本没有用?这个不能怨别人,首先是因为自己没有搞清楚。什么级别的?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期刊。哪个网站收录的?中国知网还是维普网站。是正刊还是增刊或者副刊?职称评定一般要看正刊。是不是教育类的期刊,教育类的期刊G4,其他的一般都不被承认。是否有期刊号?正规期刊都有期刊号。再一点,当地部门对论文有什么要求。不要盲目的去找代理,在找到合适的买家之前,要货比三家,因为代理分好几个级别,有的是一级代理,有的是他们的下线,因此,价格是不一样的。越往下可能越贵,因为他们赚的就是差价。一定要谈好出版时间,2017年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发表论文,告诉代理10月份一定要拿到期刊,因为有用,代理也答应的好好的,可是最后出乱子了,说是由于天气不好,政府整治印刷厂,限量印刷,期刊还没有印刷出来,当时把同学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课题听说过因为课题申报,有的老师都吵得不可开交吗?有,某学校的老师为了课题的申报,闹得很不是愉快。毕竟每年课题申报的机会很少,而且很多教师抓住这次机会,就会使劲的去想办法。于是,很多的商家开始想办法了:解决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很多的商家开始宣传课题的申报,条件是你要交钱:主持人价高,第一负责人次之,第二负责人还要少……,花钱就能够买一个课题,而且还不需要写东西,不需要论证,不需要答辩,几个月就可以拿到各种证书,何乐而不为之呢?可是你错了,虽然挂着“国家”二字,但是第一个条件就是,活动通知没有通过当地的教育部门下发到学校,学校没有组织,自然不会被承认。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吧,为了评职称,还是不要投机取巧,更重要的是要踏踏实实的,如果一旦被发现造假,可能后果会更加严重。
主持或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荣幸且具有挑战,参加了研究,就要为国家课题结题而努力。由于研究过程中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虽然在尽力避免,但还是会出现国家课题结题没通过的情况。那么,国家课题结题没通过怎么办?1、接受“惩罚”国家课题结题未通过,课题主办方有对应的管理制度,常见的要求是:凡是结题未通过的,课题负责人在近3-5年内不得再申报本单位组织的研究课题。2、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国家课题结题没通过,肯定有多方面原因导致,作为课题负责人肯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当课题结题没通过成为既定事实后,与其抱怨,推卸责任,不如好好的分析研究“为什么”,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应该要做哪些深入的学习、培养和锻炼,让这个“教训”促使自己成长,便于更好地完成下次课题研究。3、了解规则,判断是否还有再次申请结题的机会在要办理结题前,课题负责人应对研究的国家课题结题标准和课题不予结题原因是什么进行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若没达到结题要求,就算申请结题,“未通过”也是板上钉钉,不如办理延期结题申请,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继续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若延期内结题没通过,需按上述“1和2”来做。另外,有的课题主办方会给予课题组一次修改的机会,当国家课题结题没通过后,课题组要根据评审意见,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以达到结题的标准。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指导,关注知实学术,私信沟通征稿期刊要求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