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模式实施一个多月以来,学校、家庭与相关管理部门面对新的形势,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家庭教育、家校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针对这种普遍性的教育问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教育学重点课题《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课题组(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刚担任首席专家)十余名专家,在国内大型网站搜狐网开设《搜狐教育:名师课》针对广大教师、家长遇到的家校合作、亲师关系、亲子关系、居家学习等问题建言献策、解疑答难。三月开始一经播出,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观看人数逾百万,实现了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活动的完美结合,促进居家防疫期间亲子、亲师、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弥补了部分“停课不停学”产生的教育缺陷。课题组践行把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时代精神,为防疫工作助力,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活力与生命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姚晓丹)
新民晚报讯(记者 陆梓华)一名学业成绩一般,但创新素养突出的学生,如何在校园生活中发光亮?在上海市格致中学,一张涵盖学习研究、心理心智、健身运动、创新实践、道德操行等五个方面的“五能雷达图”为这样的学生提供成长导航。这名学生参与多项市、区级科技创新大赛并多次获奖、设计制作的以发光二极管为主要材料的“爱7班”班牌深受师生好评。通过“五能”评价,这名学生综合排名位于年级前列。日前,这项始于2010年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保障的实践研究》课题在日前揭晓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六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中获得一等奖。另有近200项成果分获一、二、三等奖。图说:颁奖典礼现场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是专门为中小学幼儿园等基层学校及区级部门开展基础教育科研而设立的奖项,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主办,旨在鼓励、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投身教育改革,促进内涵发展,保持教育活力培育教育品牌。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秉持面向基层、关注实践的原则,探索适合基础教育科研特点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发现、识别和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自2002年第一届以来,成功举办六届,成为在上海基础教育科研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奖项目。本次申报成果的研究内容围绕学校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德育与心理、学校管理、教育评价等展开。黄浦区、长宁区、宝山区、静安区、闵行区、青浦区六个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被评为优秀科研室,68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育科研员。
九江新闻网讯近日,2020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基础教育课业改革与小研究生创新学习实验》总课题评审结果正式公布,新星小学《学业课业中的德育渗透研究》课题喜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立项(课题批准号:FHB160516),同时该校被被认定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核心基地(项目基地编号:FHB160516-GT432)。这标志着该校在新课题研究中将扬帆起航,开启教学科研新的征程,翻开新的篇章。课题申请的成功给新星小学老师极大的鼓舞,同时课题团队将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为培养人格健全、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祖国接班人而努力!我们相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全体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的研究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新星小学教导处 供稿)
央广网西安9月13日消息(记者雷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日前公布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名单,陕西立项数2188项,立项金额约10.4亿元,排名第6。从各省份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仍然领先,立项数6605项,立项金额超41亿元,占比约15.5%。江苏、上海位居第2、3位。陕西立项数2188项,立项金额约10.4亿元,继续排名第6。从各单位统计数据来看,上海交通大学仍然高居首位,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排名第2、3位。西安交通大学立项数468项,立项金额约2.3亿元,排名第12。西北工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分列第25、43、46、52、56、92位。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大家比较关注的领域,从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涉及的人工智能项目的统计数据来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立项数最多,达18项,位居各高校之首,立项金额约2400万元。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项目立项数20项,同样位居首位,反映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于1986年,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或单位基础研究的水平。2019年全国共有1437个单位申报的项目获得立项,立项总数超42000项,立项总数超42000项,总金额高达213亿元。
近日,从中央电教馆获悉,我市中小学47项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获准通过“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课题”立项申请。据悉,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申请对象为全国从事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主管单位为中央电教馆。今年,我市共有23个区县申报了118项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经中央电教馆组织专家评审,并经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最终审定,最终,巴南区等18个区县的47项课题获准立项。截至目前,我市近5年已累计立项175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省社科界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社科联的具体指导下,济南市社科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组织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高举旗帜、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省会社科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全省社科事业发展进程中展现了省会担当。一、高举旗帜、培根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开创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济南市社科联作为理论思想战线的重要阵地,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统筹推进理论武装与理论研究、集中研讨与宣传普及,切实把传播理论和引导舆论结合起来,把阐明道理与解疑释惑贯通起来,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着力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组织召开一系列座谈会、研讨会,引导社科工作者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准确把握新时期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要求,自觉贯穿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各个方面,确保全市社科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在研精阐微上下功夫,坚持重大课题引领、社科评奖激励、学术年会支撑相结合,组织引导专家学者系统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出了一大批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着力在宣传普及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每年一届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无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活动的重点,都紧扣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普及,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泉城百姓家。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省会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社会科学工作的价值体现,也是广大社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济南市社科联坚持把服务发展、服务决策作为社科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省会社科界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紧把握社会实践脉搏,思“破题”之策,寻“解题”之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积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服务。聚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打造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积极探索学术理论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对接、主动融入的有效路径和方式,通过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整合资源等方式,加强与党政机关研究部门、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沟通,着力解决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助力济南高质量发展。精心组织济南市社科界主题学术年会,先后举办了“走在前列——济南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济南高质量发展”“新中国70年历史经验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造‘五个济南’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等多场高层次理论研讨会,邀请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与社科专家学者现场交流研讨,共谋发展之策,提交研讨交流论文500余篇,积极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学术年会期间先后组织社科专家学者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山东(济南)超算中心、山东产业研究院等开展实地调研,了解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有的放矢开展学术理论研究,提高应用对策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组织重大课题研究,加强课题联合攻关。发挥社科联职责优势,组织省市社科工作者开展重大课题、重点项目研究,完成了一批具有实践依据、理论分析、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仅近两年省市级课题共立项268项,其中重点项目122项。《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关于全市社科普及工作创新发展的报告》等研究成果得到市领导的批示肯定。近年来,组织驻济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水平专家,紧紧围绕“打造五个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任务,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高地、济南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济南国际化进程、推动济南都市圈一体化融合发展等重大问题,实施了一批重点课题联合攻关,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提出一批可操作、可落地的对策建议,有效发挥了资政服务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三、创新形式、打造亮点,扩大社科普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宣传科学理论、普及社科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是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职责。济南市社科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全面落实《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走出了一条紧跟时代步伐、彰显省会特色、贴近群众需要的社科普及之路。近年来,先后连续策划举办了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新时代·新生活·新梦想”“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等为主题的社科普及周,开展科普报告、讲座、义务咨询活动500余场次,受众达1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社科知识培训班50 余期,培训各类骨干 5000 余人。省市社科专家学者纷纷投身其中,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举办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奉献了一场场丰富的社科盛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开设“社科云讲堂”,把理论课堂搬到线上,实现理论传播“全时空”。先后邀请省市社科专家进行在线宣讲,相继推送了《初心的力量》《铭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4期视频节目,网络阅读量达到15万次。《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媒体进行了推送报道。济南市社科联理论传播“全时空”工作创新被省社科联评为“全省2020年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提升优秀案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各领域多层次的社科普及活动,组建49支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相继开展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主题展览、医保政策宣传、法律知识普及、健康知识讲座等报告会、讲座100余场次,用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大众话语,“零距离”为广大干部群众服务,增强社科普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莱芜区社科联开展的“莱芜市民大讲堂”、市语言艺术学会组织的“大国语言中国说”、汶源书院举办的“泉城儒学会讲”等系列活动,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有活力,得到群众一致点赞。四、培育人才、建好队伍,激发社科工作创新创造活力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科学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济南市社科联始终把社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努力为社科人才的成长和集聚搭建广阔的舞台,全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为省会社科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成果奖励扶持人才,发挥社科优秀成果奖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把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出来,让优秀社科人才脱颖而出,近2年来济南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共评出获奖优秀成果160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100项。通过学术活动锻炼人才,每年举办社科界主题学术年会期间,专门开辟“青年论坛”,让青年才俊有平台展示学术观点,有机会与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切磋研究心得,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通过社科专家库推荐人才,鼓励他们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去年以来先后推荐109名专家入选全省社科普及专家库,2名同志荣获“齐鲁文化之星”称号,1名同志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通过业务培训培育人才,坚持“走出去”拓宽视野,连续在四川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组织3期理论业务骨干培训班, 200余名社科理论工作者参加培训,实现了理论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的双提升。当前,济南正处于深入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社会科学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济南市社科联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措施,着力推动社科工作创新发展,奋力谱写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篇章。济南市社科联苑红供稿
2018年11月22日,中心召开了2017-2018年度内部科研课题结题评审会。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主任苑立新、副主任寇虎平、李忠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刘涵慧老师,以及中心科研评审小组成员、申请结题的各课题组成员参加评审会,科研部部长王秀江主持会议。经过中心科研评审小组的评议,申请结题的7个课题均通过了结题评审。会上,来自中心兴趣培养部、学前教育部、早期儿童发展部、人事处、财务处的7个课题组,分别汇报了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幼儿书法和柳琴启蒙课程构建、儿童舞蹈教学模式探索、被忽视幼儿情绪发展干预、幼儿家长共情能力提升、中心绩效考核体系和内控管理框架构建等。这些课题都是各个课题组基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日常工作,发现提炼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实用性较强的研究成果。中心科研评审小组成员和外部专家对每个课题都进行了点评,在肯定这些课题对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用性、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的同时,建议在课题研究中加强研究的问题意识,从文献梳理的精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过程的系统性等方面继续深化课题研究,形成更好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丛中笑书记在点评中指出,现有的课题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并对内部科研课题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到中心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把德育的条目、指标、要素、要求落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突出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学术规范,注重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有意识地提炼自变量和因变量,探讨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将中心理论研究的成果(如“儿童参与”)应用到具体教学中,使理论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四是要在校外教育中注重家长参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庭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合力育人模式。苑立新主任做了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今年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现实意义,认为今年科研课题研究的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研究中的要素、目标、内容也非常吻合中心所倡导的转型升级理念。苑主任还对内部科研课题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课题研究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唤醒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掌握技巧,从而激发儿童的生命潜能,培养心智聪慧、品格优秀的人;二是要研究不断创新发展的学习方式。当今儿童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应该以儿童为中心,研究基于儿童兴趣的个性化学习、协同性学习和生成性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从以往的讲授转向以引导儿童为主,这样教师才能更多关注儿童的情绪、好奇心、主动性和计划性等,营造不一样的课堂。最后,苑主任强调,校外教育的沃土很独特,教学方式方法灵活,鼓励教师在校外教育中不断地创新、实践,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1月12日,中心召开了2019年度内部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会。中心主任苑立新、副主任寇虎平、李忠明,北京市校外教研室常务副主任周立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何玲,以及中心科研评审小组成员、申请立项的各课题组成员参加评审会。本次立项会分两组同时进行,科研部部长王秀江和家庭教育部部长霍雨佳分别主持了会议。经过中心科研评审小组的评议,申请立项的16个课题全部通过了立项评审。会上,来自中心人事处、财务处、兴趣培养部、学前教育部、早期儿童发展部、教育活动部、儿童探索馆和期刊总社的16个课题组,分别陈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成果等情况。申请课题的研究内容涉及绩效考核体系、内控管理、儿童兴趣培养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教育活动模式、儿童探索馆亲子对话与网络评价研究、托育课程、阅读活动设计等内容。这些课题都是基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日常工作,体现了中心教职工对工作实践和专业发展的深入思考。中心科研评审小组成员和外部专家对每个课题都进行了点评,在肯定这些课题的实用性、创新性的同时,从研究问题的精准性、研究内容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适切性、研究安排的合理性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寇虎平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今年申报内部科研课题的数量较多,反映了中心日益浓厚的研究氛围。他强调,中心的科研应做到“两个坚持”,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二要坚持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研究成果要应用于中心具体工作,解决具体问题。他希望中心教职工积极借鉴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展研究,以研究促进中心工作,并为全国的校外教育机构提供服务。苑立新主任也做了总结讲话。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心教职工参与内部科研的积极性,并对课题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促使教育教学回归到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工作者要将儿童看作活生生的人,而非学习的机器,要通过价值引领,使儿童生活幸福。二是要进一步认识校外教育的定位。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配合的关系,校外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校外教育也可以支持和服务家庭教育。三是校外教师要多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形态和课程模式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方式也不能固守传统,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求。
9月13日,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与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在香洲区同乐幼儿园(下称“同乐幼儿园”)共同举办2020年珠澳两地基础教育合作科研课题研究交流会(下称“交流会”)。交流会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同乐幼儿园设置主会场,不能到现场的人员采取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会。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澳门教青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辅助处、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两地部分高校专家、广东省2020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参会。会上,广东省教育科学“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专项项目”——珠海澳门中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主持人、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健,广东省教育科学“2020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基于文化认同的珠澳姊妹园同构二十四节气课程的研究主持人、香洲区同乐幼儿园园长汤芬,广东省教育科学“2020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珠海澳门高中英语教育比较研究主持人、珠海市斗门一中副校长孙凯分别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核心概念,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步骤,突破重点、关键问题,创新之处,研究条件和预期成果等方面就课题组负责的三个课题进行了汇报。随后,粤澳两地专家对三个课题进行了点评、指导。专家们强调了此次交流会的重要性,肯定了课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地缘的核心优势的突出、方法选择的适切性,认同了开题报告的严谨、清晰、可行。同时专家们提出了增加开题报告的问题导向、完善课题推进计划、预期成果具体化等改进建议。专家们还针对各个课题进行了具体指导,如理论基础的选择、数量的控制,主题、时空的“定点”,比较维度的确定,研究材料的扩充、研究方法的丰富等。澳门教青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辅助处处长郑锡杰表示,珠澳已经在缔结姐妹学校方面做了大量努力、达成可观成效,未来珠澳教育合作可以更多元、更广泛,珠澳教育科研合作可以更深入、更密切。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长林表示珠澳教育交流一直密切,期待双方后期交流更加积极、科学。此次交流会的召开,对优化珠澳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完善珠澳教育交流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涵,深化珠澳两地基础教育良性互动等都有促进作用。南方日报记者 冉小平
近日,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经过省级遴选推荐、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环节,确定了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示范区建设周期为3年。具体名单随教育小微一起看↓↓↓怎样进一步做好示范区建设工作?来看具体要求↓↓↓一、明确目标任务各示范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的核心理念和育人目标,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机衔接。积极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成果,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二、注重工作实效各示范区要组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门部门负责示范区建设工作,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和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要在成果持有者和项目专家团队指导下,完善三年推广应用计划,细化年度方案和分项成果推广应用方案,明确相关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要充分调研、分析当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教学成果对当地教育教学的指导、改进作用,注重成果推广应用的本土化落地,逐渐增加推广成果数量,逐步扩大推广范围。要积极探索、总结和提炼推广应用工作可行路径和有效措施,发挥好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三、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省域推广应用方案,加强对本省(区、市)示范区的指导和支持。各示范区要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对推广应用工作的经费保障和条件支持,对参与推广应用工作的学校和教师要有政策倾斜和激励措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各地教科研部门要深度参与,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专业指导。四、其他有关事项示范区建设周期为3年(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各示范区须于每年12月底前向教育部提交阶段性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教育部将成立指导专家组,对各示范区进行过程指导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示范区进行意见反馈与动态调整,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激励。联系人及电话:王坤010-66096503电子邮箱:jzc@moe.e.cn更多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