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杨昌鹏一行到贵州省山地农机研究所调研指导工作名者

杨昌鹏一行到贵州省山地农机研究所调研指导工作

点击蓝字,关注“黔农在线”春节临近,关怀暖心。1月13日,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昌鹏,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成高一行来到山地所调研指导工作并看望全体干部职工。杨昌鹏一行来到多功能实验室,认真细致地了解各种农机和实验设备,详细询问运行情况,就产业革命中如何发挥山地农机优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和期望。杨昌鹏强调:现正值农村产业革命关键时期,山地农机研究所要在现有基础上,结合贵州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团结奋进,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打造贵州农机品牌,逐步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中“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难题,全力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徐成高指出:山地农机研究所要借全省坝区建设土地宜机化整治已取得的成效,农机与农艺融合,加快推进我省山地农机化进程。最后,杨昌鹏一行分别来到职工办公室,看望干部职工,详细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家庭等情况,并代表厅党组向山地所全体干部职工送上新春祝福。【编辑:周婷 审核:卿卫东 来源:贵州省山地农机研究所】黔农在线

天政

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脱贫攻坚小分队凝神聚力脱贫攻坚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作为柳旁村帮扶单位,着力打造多元化帮扶体系,提出“一人驻村,全所支撑”的帮扶思路,决定在派驻柳旁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成立脱贫攻坚小分队,分批进驻柳旁村进行精准帮扶。9月15日,第一小分队正式进驻柳旁村,便立即投入工作。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党委联合爱心企业,共同为柳旁村309户村民送去了收纳箱、毛巾、香皂等价值近5万元的爱心物资,由第一小分队组织爱心捐赠仪式,协助脱贫攻坚队和村支两委发放捐赠物品;为使捐赠的收纳箱发挥实际作用,脱贫小分队深入农户家中指导使用,将散放在家中的衣服、被褥和粮食等物品装到收纳箱中,改善部分农户家中乱摆乱放的现象。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和主渠道,也是建立“造血”功能的突破口,柳旁村种植了160筐红托竹荪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为使该扶贫项目落地见效,第一小分队提供技术支撑,联系了省农科院品质所卢颖老师、杨通静老师到村指导“红托竹荪”的管理,查看红托竹荪的生长情况,指出农户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柳旁村九组周太忠家中实地演示改进的方法和途径。调研和走访是第一小分队精准帮扶的关键工作。第一小分队深入村民家中,帮助悬挂《剑河县精准脱贫“四卡合一”公示牌》,了解村民的难处,向他们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目前正是农忙时节,第一小分队针对部分村民开展了“夜访”,全面了解致贫原因,理清脱贫致富路径,引导村民要知党好、感党恩;在走访的过程中,第一分队力所能及的帮,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帮助农户收拾晾晒的谷子、安装节能灶等细微的工作,提高了村民对第一小分队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柳旁村脱贫攻坚战队的各种材料“时间紧”、“要求高”,任务繁重,为切实当好脱贫攻坚队后盾,第一小分队充分发挥熟悉电脑、文档操作熟练的优势,协助攻坚队整理了相关的资料,并在伙食准备、交通出行等方面做好后勤保障。在第一小分队为期一周的驻村帮扶中,鼓舞了脱贫攻坚战队的士气,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村民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凝练了村民在脱贫攻坚中的实际需求。省情报所将凝神聚力脱贫攻坚,深化脱贫措施,为柳旁村打好“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的关键战役贡献应有的力量。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徐元芳编辑 周婷编审 徐元芳

称不足者

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检测分析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王立娟:如何进行火龙果商品化处理

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检测分析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王立娟在研讨会上发言10月18日,贵州火龙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研讨会在罗甸召开,深入讨论贵州火龙果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探索火龙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检测分析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王立娟深入分析目前全国火龙果市场情况,同与会企业代表深入探讨如何进行火龙果商品化处理。随着火龙果消费者越来越多,火龙果的销售由原来的季节性供应到全国范围的周年供应,由原来的名特优专柜到现在的大众水果之一,根据中国水果蔬菜网公布,今年贵州火龙果5-7两的果子稳定在3.5元/斤,高于同一时期海南、广西、广东相同级别的火龙果(2.8元/斤-3.2元/斤),说明我省火龙果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食品商务网公布,各省大型水果批发市场的平均价格介于6.95-18元/斤。据相关人员介绍,目前海南北纬18°的火龙果直供大型连锁终端,夏季果出地价不低于6元/斤,冬季果出地价15-20元。王立娟说:“通过实地调研,罗甸统果出地价3元/斤;镇宁统果出地价每斤2元左右。说明提高商品化处理水平,如何缩短商品流通渠道,略过上门收购商,直供大批发端或者大终端,是提升价格空间的关键所在。”目前,贵州大部分火龙果种植户,在理念上,没有意识到火龙果商品化处理要从种植端开始,种植户间的种植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火龙果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参差不齐,商品优果率较低,且批次间的产量和品质不稳定。针对今后贵州火龙果商品化处理的主要方向,王立娟提出,首先,找准市场定位,加强种植端的商品化处理。我省火龙果的亩产量远不及广西、海南等地,如果将火龙果定位普通商超甚至农贸市场,种植火龙果的每亩产值较低,种植和采后的商品化处理投入就会很少甚至没有,造成产量低、品质差,价格低,再投入少的恶性循环。更要借助贵州省好山好水好空气的自然优势,利用绿色、生态、有机的标签,定位中高端消费市场,加强种植端的商品化处理。要加强差异化竞争,现有销售的同一品种,同质化竞争贵州完全处于劣势,是否可以选择具有外观形态能较明显区别于目前市场销售火龙果品种种植。如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粉红龙’适度发展。‘粉红龙’除了亩产量相对较低、需要人工辅助授粉的缺点外,同时具有诱人外观,白里透红,颜色奇特喜人的果肉,以及高甜度、高抗性、耐贮运等优点,比同批次‘紫红龙’成熟期晚3-5天,最关键是市场上没有具有‘粉红龙’特性的火龙果销售,用差异化优质的果品引领市场消费,加上物以稀为贵,把火龙果的议价权握在自己的手上。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卖出去的才是商品,种在地里或者放在仓库的只是农产品。在产销链上,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专门的火龙果运销团队,用优质的果品跟多个大型连锁销售平台对接,例如京东、百果园、百果汇、首杨等,跟不同区域中高端水果经销商对接,扩展销售范围。对外加强市场开发,对内加强品质把控,更好建设贵州火龙果品牌,改观甚至杜绝等收购商上门收购的被动局面。最后,王立娟强调说“加强火龙果商品化处理要从种植端开始,生产消费者愿意购买优质的果品,进入中高端市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形成良好的投入—产出—再投入的商品生产模式。”通讯员  陈璘珏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何登成编辑  梁晓琳编审  张发扬

桦树林

“读懂”中国天眼海量数据,贵州这个重点实验室厉害了!

11月18日,记者从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获悉,自2017年成立以来,该实验室依托“中国天眼”(FAST)开展致密天体的天文观测、天文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致密天体的理论研究等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实验室共涉及致密天体物理、脉冲星物理和射电天文学等领域自主开放课题17项;围绕FAST射电观测、致密天体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国内外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据了解,“中国天眼”运行以来,每年产生海量天文观测数据,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正是基于这些海量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分析,助力“中国天眼”发现宇宙中的未知现象。  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支启军说,“中国天眼”捕捉到的海量原始数据本身不能立即告诉人们哪些是人类未知的天文现象,它需要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科研工作者“看得懂”的数据,然后再根据这些海量天文观测数据开展相关的科学处理研究。支启军(右三)和学生讨论课题将海量数据变成“看得懂”的数据,这项工作并不容易。为此,近3年来,该实验室先后建立起天文信息处理及天文大数据关键技术科研团队、射电天文观测团队、理论天体物理科研团队等三个科研团队,通过编制特殊天体系统的天文算法和基于现代计算技术的天文数据处理算法(GPU、人工智能、机器识别、神经网络等)研究,推动天文大数据科学和技术发展。同时,实验室还开展基于天文大设备的致密天体多波段天文观测研究和理论研究,以期解决致密天体吸积喷流、辐射和相关过程、形成与演化等关键科学问题,推动致密天体物理学的发展。  此外,该实验室还带动了贵州相关学科建设,为全省致密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培养起一批青年人才。近三年来,贵州师范大学依托实验室申请建设了天文学本科专业,并开设“南仁东班”,每年招生30人左右;每年在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招收数据处理和天体物理硕士生10-20人,在数学一级学科下招收天文数据处理和计算天体物理博士生1-2人,目前已成功培养硕士研究生35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编辑 刘娟编审 周文君 施昱凌

间隔年

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荔:贵州火龙果如何面对东南亚进口的挑战

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荔在研讨会上发言10月18日,贵州火龙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研讨会在罗甸召开,深入讨论贵州火龙果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探索火龙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荔就东南亚国家进口火龙果对本土火龙果产业市场冲击做深入分析。王荔说,2016年数据显示,越南火龙果年产量达84.8万吨,面积44580公顷,与我们国家火龙果种植面积相当。目前,越南是国际上火龙果最大的出口国,越南火龙果目前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90%出口到亚洲。其中有65%以上的火龙果出口到中国,而中国进口的火龙果之中越南火龙果占了99%以上。这对中国本土火龙果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火龙果在越南已有上百年的栽培历史,主要产区集中在平顺省,越南出产的火龙果大部分为白心火龙果,占百分之九十五,其余为红心火龙果。目前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把红肉火龙果H14 品种与白肉火龙果的BT16 品种作为全国重点发展品种,可周年开花结果,机械化程度不高。但价格每公斤才6角人民币,非常低廉,价格优势十分巨大。在深入分析目前我国火龙果市场和越南火龙果产业的发展形势后,王荔又强调了我省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优势。“在品种种植方面,我国火龙果品种多样,不同产区的品种不一。从品种来说,越南出口的品种绝大部分都是白肉中的一个品种,而我国市场上火龙果品种更加丰富,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品种结构优势。其次,根据部分文献显示,发现贵州罗甸火龙果与越南火龙果品质比较,含有较高的VC和糖分,在口感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越南进口的火龙果经过重重关卡来到中国,势必不及本土的火龙果品质。同时,我们国家的科研水平优于东南亚其他国家,在火龙果产业的可持续良好发展上能更好地做好保驾护航。”如何面对市场威胁,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火龙果产业,王荔首先提出,要增强品牌意识,以品质和品牌求发展。火龙果的品质是影响我省火龙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求,立足自身品质、口味等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火龙果品牌,从而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同时,建立健全火龙果的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提高产业化水平,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加大科研投入,实现以先进科技引领火龙果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强对水果市场需求的研究和预测。通讯员  陈璘珏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何登成编辑  梁晓琳编审  张发扬

何不为乎

中农研究院贵州分院筹备记

战略布局,落地贵州2018年5月11日,中农优品农业科技研究院贵州分院暨农科院药植所/经济作物所/贵阳科研示范种植基地试业。该基地占地50亩〈分二期建设〉,位于贵阳市观山湖经济开发区。▲贵州分院研究基地从2018年春节前的总院立项到贵州分院班子组建、地址筛选、政府对接、基础建设、品种遴选、大棚建设、示范种植、种苗培育、农民职业培训、行政后勤等功能定位到全要素高标准、高质量落地,历时4个月紧张筹建。▲重楼育苗研究区▲白芨育苗研究区中农研究院贵阳科研基地及分院是继云南分院、四川分院之后第三家分院,它的开业,标志着中农研究院“贴近农户、更接地气、更实服务"真正得到加强,贵州分院的建成必将助推贵州省名贵中药材的种源优化、种植技术、合作模式、营销渠道、药材转化等更上一层楼。云药出滇,贵州先享▲建设前+建设将完成云南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四川农科院经济作物所等领导在筹备中给予厚望与关怀,总院晏院长,四川分院胡院长,总院分管技术的赵副院长在建设过程中多次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尤其是赵副院长在技术方面专业、细致的把关,为顺利开业奠定好了技术基础。▲研究院内部贵州分院负责人谢院长对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并作表态发言:一定坚持把“西部第一、全国一流、创新分享、富农强农”中农研究院办院理念落实在每一位分院员工行动中;一定坚持把“云药出滇,贵州先享"的贵州分院定位落地压实,为乡亲做好服务;一定坚持把"院校+公司+基地+互联网+新农体+贸易“六位一体”的经营模式贯穿工作每一步。▲开垦+育苗距离近了,心也近了▲办公+会议服务路程缩短了,现场指导增多了,联盟成员的问题解决快捷了。如果把精准扶贫比作是一根“滴灌”点,中农人就是这千千万万点滴,贵州乡村振兴一定会留下中农研究院贵州分院浓墨重彩的一笔。

流浪汉

「我的扶贫故事」为脱贫攻坚注入科技活力丨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宋拉拉

如何将个人的奋斗融入时代的洪流中去,是我一生思考的课题。中共党员、90后、科技特派员,全是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的我身上拥有的标签。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作为科研人员的我,去基层一线的田间地头里,向农户传经授业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为此,我申报了省级科特派员选派,主动请缨到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的从江县去。从江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今年3月31日,省委、省政府发起“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从江县立足于发展辣椒等特色优势产业,铆足干劲向最后的贫困发起强攻,这也让我的专业特长得到了用武之地。  在科特派工作服务期间,我积极为农技人员和农户解答关于辣椒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及时帮助申报政策补助,同时深入田间地头,从辣椒前期培训、辣椒育苗、移栽、田间管护到辣椒采摘,一直随时跟踪关注,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不仅如此,我还致力于传技于人,培训一线辣椒“土专家”。其中,我与3个从江县贫困村的辣椒种植户建立紧密的联系,现场培训16次160余人次,发放《山地辣椒轻简化栽培技术》《辣椒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及苗期常见病简化图》《禁限用农药名录》等培训资料300余份,解决技术问题15个,协助解决辣椒产业经费200万元。  在辣椒移栽的关键时期,我邀请省辣椒专班高级农艺师朱守亮到从江县宰便镇分耶村对当地椒农开展技术培训。从移栽前辣椒苗的管护、整地、起垄、施底肥、覆膜、移栽株行距、定根水浇灌、覆土等各方面逐一讲解,通过边讲解边实践,对比分析传播辣椒高厢起垄轻简化栽培技术,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同时,我还前往从江县兴胜实业辣椒食品加工厂,了解辣椒加工、烘干、包装等情况,并针对从江“小香辣”地方辣椒品种提纯复壮、兴胜企业产业发展现状、利益联结、带动农户、存在困难和问题等进行座谈。并与企业、东朗镇农技人员留下联络方式,希望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辣椒产业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涓滴细流,汇成大海,我很普通,个人的力量也很小,非常荣幸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工作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惠及千万家。接下来,我希望通过进一步技术援助,培养出一批批辣椒种植生产一线的“土专家”,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产业持续造血发展,为脱贫攻坚注入了科技活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整理编辑 刘娟  编审 周文君 施昱凌

逗阵儿

两名贵州籍学者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9月22日,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新增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中国有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梅宏和北京大学教授孟杰为贵州籍。由英国皇家学会等代表欧洲最高学术水平的国立科学组织共同发起的“欧洲科学院”,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欧洲科学院分为20个学部,学科领域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是跨地域和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国际科学组织之一。现有3800余位院士,主要来自欧洲国家,其中百余位曾获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夫奖和图灵奖,外籍院士不足5%。目前,欧洲科学院院士包括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等。梅宏博士简介:梅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1963年5月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0年梅宏17岁时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1989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1992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得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8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国氏”博士后奖;1999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前往美国贝尔实验室学习;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2003年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所所长;2005年获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兼软件所所长;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同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2016年7月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梅宏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孟杰博士简介:孟杰 北京大学教授,1991年获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经历:1966年,生于贵州省大方县;1991年,获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7月至1993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著作及论文:孟杰教授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SCI引用(包括自引)2800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大会主席或顾问委员数十次,先后应邀在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台湾、瑞典、俄罗斯、越南、克罗地亚、南非和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所访问和讲学八十多次。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校上讲授《原子核结构理论》。 应国际科学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邀请,为《Progress in Particle and Nuclear Physics》撰写94页的综述文章《Relativistic Continuum Hartree Bogoliubov Theory for Ground State Properties of Exotic Nuclei》。1993年获国家教育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职位: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放射性束核物理与天体物理》(2000-2005年)理论课题负责人、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联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资助。兼任北京大学-兰州重粒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联合支持的青年核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离子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全国核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客座研究员、理论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与原子核理论开放课题负责人、国内外多所大学兼职教授、《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编委、担任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项目评价专家、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物理学科审查委员、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C, Nuclear Physics 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 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学术刊物审稿人。国际《INTERNATIONAL SPRING SEMINAR ON NUCLEAR PHYSICS》《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Nuclear Structure and Related Topics》等系列学术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日本和德国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举办的系列《北京亚原子物理国际暑期学校》创办人和中方主席。主要成就:孟杰教授的研究工作涉及核物理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代表着国际核物理的许多研究领域。在放射性束核物理、原子核手征对称性、奇特原子核性质、磁转动、相对论连续谱理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与合作者一道,于1997年预言了原子核手征对称性,并建议在有三轴形变、质量数为130的转动原子核中寻找。这一预言于2001年被实验所证实,并被《Science》等专文报道,被认为“在核物理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 1994年提出的原子核的“磁转动”模式??被美国国家能源部编写的《核物理长期规划》列为振动转动研究的新成就;建立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并给出实验上发现的首例晕核11Li的微观自洽描述,证明了连续谱对晕的贡献;预言的滴线核中新的奇特现象——巨晕,已成为德国GSI,日本RIKEN和中国CSR等国际上主要放射性核束装置的主要物理研究目标。孟杰教授在原子核的手征对称性、晕现象、赝自旋对称性、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原创性贡献,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原子核质量的高精度测量和手性原子核的寻找等前沿实验研究。孟杰教授在原子核结构、核天体物理、放射性束物理等方面发表400多篇学术论文,论文总引用1万多次,H因子为53,其中19篇论文引用超过100次。孟杰教授为教育部首位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0年),曾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两次(2000年和2013年)、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2007年)、伊朗花拉子模国际奖(2008年)、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2009年)、德国金科(GENCO)奖(2010年)等荣誉,2012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来源:当代贵州编辑:赵子滟编审:吴亚鹏

毕业证

「千年之变新时代的贵州人」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记投身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高校科研工作者

“潘核桃”潘学军、“酒博士”黄永光、“蘑菇教授”徐彦军、“养鱼大王”姚俊杰……在贵州农村,有很多这样在群众口中满是“土味”的人,但,他们或许是“高大上”的大学教授。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近年来,我省高校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农村产业革命,谱写了一曲曲科技助农之歌。  2017年以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急需,贵州立项建设省一流学科(群)53个,其中直接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相关学科群10个,涉农产业领域科研项目和平台项目73项;  2018年,贵州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项目库启动。截至目前,相关项目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增加收益95亿元;  2019年,贵州省教育厅成立12个农业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一大批农学领军人物、农业科技骨干和农技人才把课堂搬到脱贫攻坚战场;  ……石京山(右一)带领学生开展科研把汗水挥洒在田野,把智慧播撒进泥土,把丰收的希望带给广大群众,贵州涉农高校一线教师、专家学者扎根农村,用实际行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赋予了科研强大生命力,也在贵州大地上书写下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带领团队在我省重点产茶县开展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质量安全工作,提出“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应急防控为辅助”的绿色防治技术,为我国绿色农药创新和植保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贵州大学蔬菜产业队长张万萍,是农村群众心中的“蔬菜女神”,她带领团队长期奔波在“9+3”县区,她在威宁主持实施的科技示范项目促进当地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带动464户贫困户脱贫。  贵州省金钗石斛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遵义医科大学教授石京山,带领团队扎根赤水,专注金钗石斛开发利用和开展临床应用技术指导,带动当地农民大面积种植石斛,现在年产值过亿元,为百姓在石头缝里辟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点石成金”的石京山因此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只要我们有科学、有精神、有耐力,没有治理不好的!”正是依靠着这样的精神,贵州师范大学熊康宁教授团队,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让花江大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植被覆盖度从1996年的3%提升到2019年的51%,当地石漠化面积比例降低31%,让一座座石山重披绿装。林长松(中)在中药材基地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乌蒙山深处的赫章县双坪乡,曾经的荒山土坡已变成了绿意葱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这全靠贵州理工学院教授林长松牵头,由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科学院相关专业教授、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他们在双坪乡设立的“生物科技专家工作”站,为当地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服务,培养了大量农村产业技术人才。  今年2月,贵州大学向社会公布12个产业团队100人专家团名单及电话,助力春耕生产。从此,贵州大学生态渔业团队姚俊杰教授的手机就成了“热线电话”。“每天10多20个电话打进来,以至晚上做梦都梦到在接电话!”姚俊杰教授说,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电话。近两年,姚俊杰教授团队在全省推广稻田养鱼50余万亩,带动了13万余贫困人口增收。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民生赖之以兴、学问赖之以成、人才赖之以强。他们把荒山变青山,把青山变金山,把“冬闲田”变成“效益田”,在他们的助力下,一家家农民富起来,一个个村寨奔小康。  【记者手记】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践行高校的使命与担当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牢记着党和国家的殷切嘱托,贵州高校广大的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蔬菜地里、果园里、养殖场里……  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践行高校的使命与担当。姚俊杰(右)为农户示范鱼沟的开挖【微访谈】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姚俊杰:  我要对得起养殖户们期待的眼光  记者:今年春耕期间,疫情刚有所缓解,您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还在省内各地农村奔波,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是什么精神支撑你呢?  姚俊杰:我是贵州大学水产学科的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我省生态渔业产业革命中出一份力,责无旁贷。无论是在会议室,还是在田间、在养殖场,不管我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养殖户一双双期盼的眼光,这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专业技术教师,我要对得起他们那期待的眼光。  同时,作为一名涉农教师,带学生去农村、去养殖场接触生产实际,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我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贵州水产行业,并成为技术骨干;在校的白天泉、杨梅、苏昕等同学获得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赛金奖;毕业的熊铧龙、朱忠胜还获得了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都是对我的最大肯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编辑 杨韬编审 杨仪

陈家泠

贵州这2所民族类大学,实力雄厚在本地认可度高,却经常被忽视!

#贵州#贵州民族类大学排名情况怎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贵州普通类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整理出的贵州民族类大学排名,排名第一的是贵州民族大学、排名第二的是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以下是各学校的详细信息,供大家参考:1、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原名贵州民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学校现有7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 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学校设有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院、贵州民族艺术研究院、贵州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水书文化研究院、法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民族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和“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民族文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另外,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省苗学会、贵州省布依学会、贵州省侗学会、贵州省彝学会、贵州省土家学会、贵州省仡佬学会、贵州省水家学会、贵州回族学会等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机构挂靠学校,形成了较强的民族民间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研究矩阵。2、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贵州民族大学申办,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文、法为主,理、工、管、教、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下设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管理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8个教学单位,开设有36个本科专业。以上就是贵州2所民族类大学的详细信息,实力雄厚在本地认可度高,却经常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