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陈宗强赴贵州市场调研并主持召开营销工作会盛以荚衍

陈宗强赴贵州市场调研并主持召开营销工作会

9月14日,酱香酒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宗强到贵阳市场调研并召开贵州省营销工作会。通过走访经销商、茅台酱香酒文化体验中心,详细了解市场情况。在参观茅台酱香酒体验体验中心时,陈宗强对贵阳市诚意公司在茅台酱香酒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用“出身高贵,品质卓越,颜值超高,性价比强,资源稀缺,未来可期”概括了酱香酒的优势,希望诚意公司以酱香酒体验中心为依托,做好消费者体验和培育工作。在与贵阳博昱朗商贸有限公司座谈时,陈宗强针对经销商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并结合公司现有政策对经销商的发展给予中肯的建议。下午,陈宗强在贵州一区办事处主持召开了贵州市场营销工作会,针对贵州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及汉酱(茅)和百姓小康酒的规划等提出了要求和工作安排。陈宗强指出,要以“找问题、找措施、找目标”为抓手,做好贵州市场的三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做大做强贵州市场,推动公司发展行稳致远。

三昧

贵州茅台集团副总经理高山一行来湖南市场调研

2021年3月19日讯(记者 唐频辉)2021年3月15-16日,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高山,贵州茅台集团营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向平,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迪,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曾祥彬一行调研并指导湖南市场销售工作。高山一行调研了湖南区域茅台酒、习酒、酱香酒市场情况,先后走访了湖南友谊阿波罗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步步高集团、湖南六三六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了解茅台集团产品在湖南市场的营销情况,并召开湖南省茅台经销商座谈会,征求经销商意见建议,并对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3月15日下午,在贵州茅台湖南自营公司,高山同志主持召开了茅台集团湖南区域市场专题会,茅台集团各品牌在湘负责人分别就贵州茅台酒、习酒、酱香系列酒营销工作作了汇报。“共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将湖南区域营销工作稳步推进。”调研组对集团各子公司在湖南的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对驻外员工表达亲切关怀。3月15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前往湖南友谊商店参观茅台展柜、认真听取友阿董事长胡子敬先生介绍友阿茅台事业部的发展情况和经营理念并表示肯定。在湖南省经销商座谈会上,高山同志与经销商们亲切交流,听取了贵州茅台酒湖南省经销商联谊会会长刘兆兵作的联谊会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湖南省经销商在“文化茅台”建设和服务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经销商提出的当下营销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给予了针对性建议。他表示,感谢湖南经销商积极配合行政主管职能部门的工作,只有经销商和厂家共同遵守、维护市场秩序,才能推动湖南茅台酒市场行稳致远发展。3月16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湖南步步高集团总部,在步步高超市梅溪湖店,高山同志就茅台酒的销售情况、顾客互动情况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他表示,步步高能获得茅台酒湖南、江西区域ka卖场服务商的资格就证明了其自身的实力与品质。他强调,多开展体验品鉴活动,让茅台走进社区,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茅台这一民族品牌。3月16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前往“湖南六三六”考察交流,在其直营门店详细了解茅台酒销售方案、政策、流程、进度以及茅台集团系列产品培育情况。随后,座谈会上,高山总一行听取了湖南省、市烟草局领导介绍相关情况,特别是茅台集团产品在“湖南六三六”公司的运营现状,并对规范经营、精准投放、聚合营销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高山同志指出,“湖南六三六”渠道掌控力强,贵州茅台品牌价值高,双方要强强联手,围绕聚合营销战略,讲好茅台故事,推广茅台文化,提升茅台影响力,使茅台走近消费者,确保消费者买到放心、平价的茅台酒。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湖南省区经理龚艺桂,贵州习酒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营销委员会委员、湖南区总经理董向军,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湖南省区经理何彬陪同调研。

非臣之罪

数据|贵州省市场主体达289.62万户,注册资本7.35万亿元

11月1日,记者从贵州省统计局获悉,截至2019年9月末,全省市场主体289.62万户,注册资本7.3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和14.3%,增速分别比8月加快0.4个和1.4个百分点。其中,企业73.39万户,注册资本7.0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8%和14.5%,增速分别比8月加快0.3个和1.5个百分点。   2019年以来,贵州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创新成果显著。1-8月,全省授权专利16700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3.4%。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3151件,增长36.0%。截至8月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1032件,其中制造业9708件,占有效发明专利的88.0%。1-8月,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数为1664项,比上年同期增长121.6%;合同成交额85.95亿元,增长2.08比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法编辑 方亚丽编审 岳振

贵州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

中新网贵阳12月16日电 (记者 张伟)记者16日从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2019年11月30日,贵州省市场主体量达300.23万户,突破300万户。 资料图:市民领取工商营业执照。 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2019年以来,贵州省市场监管系统在改革营商、政策惠商、法治安商方面持续发力,大幅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准入更加便利,贵州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总量保持稳定增长。 针对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壁垒高、事项多、审批难等问题,贵州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消除市场准入的制度性约束,从“证照分离”“照后减证”到“多证合一”“一网通办”,一连串改革举措减少了投资兴企的“脚底成本”和“时间成本”,为创业创新“松了绑”“解了绊”。“通过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指导处处长胡邦军说,“截至目前,贵州省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缩短至2.2天,较2018年11月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企业开办指标调查结果大幅缩减5.4天。”通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减程序、减流程、减资料、减时限,大力压缩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等举措,贵州大力方便民众、企业办事。建设贵州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在贵州政务服务网及其移动端为政府、企业、民众提供“一网通办”大窗口, 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文件,让企业设立登记等事项,实现以“数据跑路”代替“民众跑腿”,提升企业和民众的办事体验及办事效率;企业网上注销专线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更加便利快捷。在各类改革红利的激发下,贵州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营商环境更加优化。2019年1月至11月,贵州省新设立市场主体57.51万户,平均每天新设立市场主体1721户。 自2012年牵头实施“3个15万元”政策以来,贵州省市场监管部门从财政、金融、税收等三个方面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以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2019年7月,贵州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构建优于周边的营商环境。1月至11月,贵州省扶扶持微型企业15057户,带动就业18592人,兑现资金10053.5万元。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方面,贵州省市场监管部门以12个特色产业为贵州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项目实施重点,加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推广使用、品牌宣传推广等;编制并发布了蔬菜、茶叶等12个食用农产品标准体系,提升贵州省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探索构建环境宽松、竞争充分、监管有力的市场规则,贵州实施跨部门双随机免干扰、竞争审查除保护、加大执法除劣币、信用监管促规范等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贵州积极组织协调和深入推进贵州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截至目前,贵州省打击假冒侵权共计立案查处2985件、结案2617件、案值732.2829万元,共计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40件。牵头推进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开展协作执法1875次,查办案件341件。贵州还加大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力度,公示系统(贵州)归集45个部门涉企信息3403.66万条,基本实现部门和地区涉企信息“横到边、纵到底”的互联互通;依法开展企业失信名单管理,累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20.22万户,累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3.08万户。(完)

旋风腿

贵州市场主体总量达346.76万户 同比增长13.02%

3月16日,记者从全省市场监管暨知识产权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20年,贵州市场主体总量达346.76万户、注册资本8.2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2%、11.63%;新设立市场主体68.2万户、同比增加0.78万户,超额完成“培育市场主体50万户”目标。2020年,贵州市场监管局以“稳企”促“活市”、以“活市”促增长,从深化改革、精准补助、创新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改革育增量。出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市场主体16条措施、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8条措施,持续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和审批许可改革,17项许可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事项达到70.6%。精准补助稳存量。全力落实“两个直达”政策,出台《抗疫特别国债资金补助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牵头完成保市场主体项目50个,补助市场主体1.71万户。扎实推进扶持微型企业资金清查和兑付工作,基本实现财政补助资金应兑尽兑,清理补兑1.6万户,补兑财政资金5亿元。创新服务强变量。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38条措施。印发加大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16条措施,减免1.08万户企业检验检测费用2058.53万元。开展涉企收费优惠政策专项治理,有力保护了市场主体活力。(记者 冯倩)【来源:贵州省体育民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天眼聚焦」贵州:让市场来检验科研成果实际价值

9月底,回想起年初团队获得86.4万元的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奖励,张凯舟说,现在大家干劲很足!  张凯舟是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聚合物膜团队负责人,2017年2月,他的团队与研究院以知识产权入股、集资参股方式,成立贵州益华膜科技有限公司(原贵州迈博润科技有限公司),推动聚合物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企业生产车间但作为科技工作者,从科研走向兼职创业,张凯舟和他的团队几年来一直面对着如何实现技术到产品应用的转化、如何适应实验室到商品市场环境变换等一系列考验。  张凯舟认为,这些困难也是许多科技工作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虽拥有专利成就,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缺乏管理、市场化运作等经验。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企业的生产设备今年初,为解决科研人员在公司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助推益华膜公司做大做强,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将所持30%的股份,通过议价转让出18%,并将此次收益的80%(86.4万元)全部奖励给研发人员,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研人员积极性得到激发,释放的是巨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目前,贵州益华膜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10万平方米膜的生产能力,产品覆盖贵州、重庆、云南、四川等西南市场,并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直是科技领域的重要课题。9月18日召开的贵州省委常委会暨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全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测试塑料管的强度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中,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不仅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大胆创业,也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研究院已形成从应用技术研发到成熟成套技术转化及孵化企业完整的技术创新链,依托众创空间和双创平台,目前已孵化和培育10家企业,其中,4家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尽管研究院在探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路上收获了一些经验,但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双创负责人武晓认为,要走的路还很长。  “部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意识不强,研发产品没有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部分技术不能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加之市场、销售、资源等经验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实际成功对接转化的科技成果少之又少。”武晓说,最重要的是,一些科研成果并不具备转化价值。  在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余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但其中具有转化价值的只有30余项。  武晓说,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一些科技成果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发展需求。她认为,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要搭建一个科技成果信息采集与转化对接共享平台,实时掌握市场需求,完善发明专利调查筛选,对仍保有转化价值的发明专利,通过路演、遴选等形式,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田蒙奎“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根本在于,科研工作者、科研单位或高校要有实际价值的成果。”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田蒙奎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企业对好的成果,对科研工作者是充满期待的。  “科研成果转化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是不缺市场的。”田蒙奎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要以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针对产业发展难题、行业共性问题开展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要把长远和短期需求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田蒙奎一直从事环境能源材料开发,磷、煤化工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黑磷烯高端磷系产品开发及应用,一些成果在福泉市得到积极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因为长期与企业打交道,田蒙奎十分清楚企业的需求。同时,他也有不少担忧。  “目前全省高校科技研发总体来说,对地方的服务能力还是很欠缺。企业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更多不是高校,或者说不是省内的高校。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研究的成果、思路还是跟不上实际生产需求。”田蒙奎说,一方面是以“论文论英雄”的考核导向已不适应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很多人都追求短平快的效益,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无法在一个领域持续耕耘。  他建议,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引导,尊重市场规律,合理分配科技资源,让科研工作者能够扎根一个领域,潜心研究,最终拿出有价值的成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袁航编辑 刘娟利  编审 田旻佳 杨韬

玉响

2017年贵州省互联网企业市场规模及融资情况分析(附图表)

中商情报网讯: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加强互联网建设问题,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联网在我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网络强国建设三年行动”和省委省政府“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的总要求,全面履行支撑服务网络强省建设的新使命,深化“数字贵州”建设,维护网络安全,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行业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新贵州建设。互联网企业收入规模情况据数据统计,2017年,贵州省互联网规上企业总营业收入318.3亿元。其中,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196.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61.7%。实现增加值161.3亿元,利润总额43.4亿元,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13.6%。此外,2017年贵州全省互联网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8亿元,其中以互联网基础服务业务为主的互联网投资达到121.3亿元,以互联网应用服务为主的互联网投资达到24.5亿元。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企业行业及地域分布情况近年来,贵州省互联网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信息服务业务领域占比较高。据数据显示,贵州省规上54家互联网企业中,超过一半的企业为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接入服务企业较多,大数据服务和益民服务企业数量增加较快。从地域分布来看,九成以上企业聚集贵阳市和遵义市。具体来看:在贵州省互联网企业中,有46家位居贵阳,其他地市中,遵义、兴义较多,分别为4家、2家。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互联网企业上市及融资情况2017年四季度,贵州省互联网企业中上市或挂牌交易的企业数量为3家,分别是朗玛信息、金智网络和智慧旅游,与三季度持平,落后于兄弟省份较多,落后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较多。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朗玛信息市值达到80.6%,环比三季度下降23.7%,金智网络市值达到0.14亿元,贵州上市企业总市值为80.7亿元,环比三季度下降了23.7%。其中,朗玛信息入选“2017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2017年,贵州省互联网领域融资活动共进行了10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其中,货车帮共获得两次,合计2.12亿美元的B+轮融资,游戏行业的淘手游获得了1亿元的B轮融资、CC英语、喜悦秘境也获得了金额不详的A轮融资和战略投资。贵州省当地互联网融资活动较少,融资领域较为分散,没有成规模的互联网产业集群。2017年贵州省企业融资事件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更多资料请参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贵州省互联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错体人

贵州省市场主体统计报告“出炉”:上半年 平均每天新增企业356户

7 月 28 日,记者从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 2020 年 6 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稳定增长,累计达到 318.99 万户、注册资本 7.81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36% 、12.81%。从市场主体户数总量看,排名前三位的地区是 : 遵义市 ( 59.89 万户 ) 、贵阳市 ( 59.32 万户 ) 、毕节市 ( 48.98 万户 ) ,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的 52.73%。从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量看,排名前三的地区是 : 贵阳市 ( 3.26 万亿元 ) 、遵义市 ( 0.92 万亿元 ) 、黔南州 ( 0.64 万亿元 ) ,占全省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量的 61.82%。从新设立市场主体情况看,新设立市场主体户数排名前三的地区是 : 遵义市 ( 5.69 万户 ) 、贵阳市 ( 5.56 万户 ) 、毕节市 ( 4.58 万户 ) ; 新设立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排名前三的地区是贵阳市 ( 1140.83 亿元 ) 、遵义市 ( 605.81 亿元 ) 、毕节市 ( 392.57 亿元 ) 。从行业分布看,截至 6 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户数排名前三位的行业是 :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占市场主体总量的 50.4%、14.01%、8.12%。今年 1 至 6 月,全省累计新设立市场主体 27.12 万户,平均每天新设立市场主体 1489 户、注册资本 3742.22 亿元。其中 : 新设立企业 6.5 万户,平均每天新设立企业 356 户、注册资本 3485.16 亿元。今年 1 至 6 月,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户数排名前三位的行业是 :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占新设立市场主体的 45.41%、16.7%、8.44%。【来源:ZAKER贵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闵损

「新时代的贵州人」姚冠庆:坚守贵州市场,将企业做专做精

姚冠庆,贵州贤俊龙彩印有限公司生产副总。来贵州8年,身为山东人的姚冠庆已逐渐习惯贵州的生活环境,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时不时还会和同事说上几句贵州本地方言。    2012年,正是看中了贵州广阔的市场前景,姚冠庆带着团队从深圳来到贵州,次年公司正式投产。一开始,公司没有订单,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姚冠庆和团队没有气馁。本着“精印求精、持续改进、一流印刷产品、一流顾客服务”的理念,姚冠庆带着团队一边积极推进机械化、数字化生产,一边做好服务打响品牌。    到2015年,随着品牌越来越响亮,公司收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2018年,公司产值就达到了一亿元。    从2012年入驻贵州以来,贤俊龙先后在2017年提名贵州省千企改造双百强企业、2019年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今年,贤俊龙入选贵州“千企改造”高成长性企业。    一次次的肯定,昭显着贤俊龙扎根贵州,迈向西南地区酒类包装龙头企业的决心。    “自从来到贵州,得到了仁怀市营商环境局等各部门的支持,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越来越高,公司发展也越来越好。”姚冠庆说,目前已与多家大型酒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将会一直坚守贵州市场,做专做精。    目前,贤俊龙二期工程正积极推进中,预计2021年正式投入生产,届时将达到日产卡盒30万只,精装盒20万只的生产能力,可解决本地15万吨白酒的包材需求。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法编辑 江婷婷编审 王淑宜

弟子虽饥

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加大产品研发扩大市场|推动刺梨产业破茧成蝶

近日,贵州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中的刺梨产业发展,强调要加强刺梨标准化种植,加快构建标准体系,开发刺梨药品、保健品等药食两用产品,提升刺梨产业综合效益。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作为我省刺梨产业的公益性研发平台,在推动刺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沿。为贵州刺梨产业铸造优势品牌,为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气象、新进展、新思考。市场规模潜力巨大贵州刺梨具有资源独特性和经济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对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尤其是2020年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刺梨是贵州独有的特色林产品,是云贵高原特有的珍贵野生资源,也是全国首个培育的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它因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生长快、耐脊薄、耐寒特性,是贵州这样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首选树种。它拥有水果中的“维C之王”美誉,开发前景广阔。不仅拥有丰富的单宁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防癌、抗衰老的效果,还具有健胃消食、清热解暑的功效。刺梨产业作为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12个特色产业之一,政策东风频频吹来,各项举措落地。其中《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刺梨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进一批刺梨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全国刺梨种植、加工、销售大省,贵州刺梨产业种植、培育、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不仅有政策加码扶持,经过贵州多年的培育,刺梨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目前,国内95%以上的刺梨产自贵州,贵州刺梨种植规模全国第一,刺梨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全国第一。“贵州刺梨与贵州茅台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不可复制性。”许多有识之士一致认为,刺梨产业有望形成贵州第二个千亿级产业。目前全省刺梨加工企业虽有50家,但2019年全省刺梨加工产值不足10亿元,说明我省刺梨加工业才刚刚起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广阔。研发新品开拓市场贵州对刺梨产品进行精研究、深加工,研发出了刺梨原汁饮料、发酵酒、刺梨干、刺梨酥、软糖果脯等多种产品,品类逐渐丰富。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不仅关注刺梨的食用价值,更加重视刺梨的药用价值开发,刺梨解酒、降血脂、降血糖、助消化、护肤等多种系列产品都在研究试验中。省刺梨产业研究院院长谭书明表示,深挖刺梨的健康功能性作用,将开拓出新的市场,延伸其产业链。目前我省170多万亩刺梨基地,90%以上栽培的品种都是“贵农5号”。一个品种打天下是不科学的,因为不同的加工产品对原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些品种适合做原汁,但不一定适合用来加工果脯或者罐头。因此在将来的研究过程中应更加注重选育更多的刺梨优良品种,以满足不同加工产品的需要。破茧成蝶刺梨产业最大的问题是销售问题,目前50多家刺梨企业专职销售人员不足1000人,这是制约我省千亿级刺梨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破茧成蝶?现有的大学生和退转军人就是一支生力军。如果把贵州现有的近200万大学生和100多万退转军人经过培训,让数十万人参与刺梨产业市场宣传推广,不仅解决了大学生和退转军人的创业就业问题,而且贵州刺梨产业将因此而走出困境。有了销售队伍,顾客从何而来,其实每年来黔的外地游客就是最大消费群体,对来贵州的旅客要讲贵州的特产、刺梨的故事、刺梨的文化,这样循序渐进才能化解刺梨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为了这项行动顺利实施,由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与贵州太阳圣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在规范产品标准、提升产品质量、规范价格体系的同时,深入研究营销模式,打造独具贵州特色的刺梨品牌“太阳圣果”;目前“太阳圣果”品牌与贵州天刺力、贵州水城初好、贵州金维宝等多家刺梨企业进行强强联合,选择各家的优势产品,组成平台运营公司,以“太阳圣果”统一品牌、统一运营,新的平台运营公司预计今年销售目标将突破亿元大关,并形成刺梨产业发展新模式,引领贵州刺梨产业发展。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邹林编辑 刘钰银编审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