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省人大农委、省林业局赴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黔东南州开展《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立法调研五尾狐

省人大农委、省林业局赴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黔东南州开展《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立法调研

3月10日至11日,省人大农委与省林业局组成调研组赴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黔东南州凯里市开展《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草案)立法调研。省人大农委专职副主任委员沈芹率队,省林业局政策法规和改革发展处、灾害防治处、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有关负责人参加。3月10日上午,调研组到省林业科学院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专家、学者座谈,听取他们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制度设计等方面的意见。下午,调研组深入凯里市金荣木业有限公司、银桂大道红棕象甲虫灾害发生点、郭家坪松材线虫病除治后植被恢复现场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凯里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情况。3月11日,调研组与黔东南州人大,州林业局,凯里市、台江县、麻江县、雷山县林业局及凯里市发改、财政、农业、工信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座谈,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对《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草案)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已列为省人大2021年立法计划,本次调研充分听取了专家和基层部门的意见建议,对促进《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的不断完善,尽早成熟出台产生了积极作用。【来源:法改处】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莫知其终

贵州首个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获批成立

黎平县茅贡乡腊洞村千年红豆杉。(黎平县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贵阳3月21日电 (记者 刘鹏)记者21日从贵州省林业局获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公布第一批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名单,由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申报的“黎平杉木育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获批成立,这是该省首个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是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主要开展林草和濒危野生动植物遗传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林草和濒危野生动植物育种,森林培育与经营,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自然保护地和物种保护,森林草原灾害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利用、成果示范推广、科学普及教育,以及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杉木是中国特有重要用材树种,造林面积和蓄积量位居中国人工林之首。贵州现有杉木人工林面积105.68万公顷、蓄积9853.63万立方米,是珠江、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植被类型。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杉木生长历史悠久,是全国杉木中心产区和起源地之一,种质资源丰富,人工林面积17.33万公顷、蓄积2202万立方米,商品材年产值3亿元以上。2018年,中国林学会授予黎平县为“中国杉木之乡”。据悉,“黎平杉木育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依托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黎平县国营东风林场,开展杉木高世代双多系种子园的亲本选配、基于第三代亲本的新种质创制及优良新品系选育、第四代育种群体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是保障杉木种质资源安全,引领杉木育种技术的进步,打造国内一流的杉木长期育种与培育试验基地。(完)

灭度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传达落实厅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

2月8日,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厅党组书记、厅长宇向东同志的讲话精神,传达学习落实厅安全生产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对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工作再安排再落实,确保全院持续安全祥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俊强主持会议,院党委委员、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松懈情绪和厌倦心态,持续加强对进入文东42号院办公区域人员的体温检测、口罩佩戴等防护措施检查,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做到每车必登、每人必查,坚决筑牢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防线。二要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研究谋划,明确每项工作责任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三要全力抓好落实。各部门要迅速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抓好抓细落实工作,要切实将戴口罩、测体温、通风消杀等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做好办公室和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工作和易燃易爆、有毒试验药品的安全存放等工作;各科研基地要全面加强森林防火日常巡护和检查,做好应急预案和春节值班值守工作。会后,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俊强,院专职副书记李春兰,院纪委书记王志成立即牵头组建了3个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检查小组,分别到燕子山实验林场、饮马泉试验苗圃、文东42号院办公区和宿舍区一线开展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检查“回头看”,针对之前检查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一查看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不出任何问题,为大家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提供坚强保障。(省林科院)# 小贴士:返乡过年要测核酸吗?会被隔离吗?关注潇湘晨报微信公众号,进菜单栏点“防疫服务”,查看最全防疫出行政策#【来源: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孙娟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举办“绿色(科技)大讲堂”第六讲暨开展“人人讲业务” 专题讲座

近日,省林科院举办“绿色(科技)大讲堂”第六讲暨开展“人人讲业务”活动,院盐碱地造林试验站(寿光)副站长李永涛做了“森林碳汇发展现状及估算方法”的专题讲座。李永涛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热点问题,从森林碳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详细阐述了我国在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介绍了由我院承建的黄河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在人工林碳通量监测及研究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该项工作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服务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俊强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对“绿色(科技大讲堂)”“人人讲业务”活动为全院带来的学习氛围表示高度赞扬,并要求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创新学习方式,扩大宣传影响,争创更优的学习效果。(省林科院 科研办)【来源: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烧之剔之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举办“绿色(科技)大讲堂”第四讲暨开展“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 专题讲座

2021年2月26日下午,省林科院举办“绿色(科技)大讲堂”第四讲暨开展“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活动专题讲座。纪委书记王志成做了“充分发挥基层纪委职能作用、推进纪检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讲座。王志成以基层纪委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开展纪检工作的方法及法规依据开篇,结合近期刚刚召开的省厅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对纪检工作的内容和全院面临的党风廉政建设形势进行了全面阐述。深入剖析了省林科院作为科研单位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明确了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授课图文并茂,使大家对新形势下纪检工作有了详细的了解,达到了既宣传政策,又沟通思想的预期效果。省林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俊强做了总结发言,他深刻指出了全院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督促全体与会人员扛牢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服务新发展格局,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坚定不移以“六个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省林科院中层干部及职工参加专题讲座。(省林科院 科研办)【来源: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施雠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多植一棵树多添一片绿”植树活动

早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3月8日上午,省林科院第一党支部联合其他党支部在济南市济阳区路家村开展“多植一棵树多添一片绿”植树活动。在活动地点,大家身穿红马甲,三五成组,挥锹铲土,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劳动繁忙而有序,共种植白蜡树300余株。此次植树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劳动热情,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生活,提升了大家的爱绿意识、环保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为建设美丽泉城、美丽山东做出了贡献。(省林科院 陈迪)【来源: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睡莲

「乡村振兴接力棒丨职业接力」绥阳这个“明星村”的背后,有把致富“金钥匙”!

“五倍子蚜虫已经出来了,在过两天,就可以挂虫了。”何天生是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红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专业培育倍蚜虫的技术人员,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他培育的蚜虫。在蚜虫存放室,他撕开了一包虫袋,仔细观察着。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见小小的虫袋里面,有张又干又小且卷起来的玉米干壳,干壳上面布满了非常细小的黑点。“这些小黑点就是倍蚜虫,天气温和的时候,把虫袋订在五倍子的枝干上,然后开个口,蚜虫会顺着树枝爬到五倍子树叶的背面继续生长,在叶子上产结的虫瘿就是五倍子。”何天生告诉记者,今年全村将于4月25日起实施挂虫。收集的倍蚜虫据了解,五倍子具有多种用途,不仅是一味中草药,所含物质具有沉淀、固色、防腐锈、稳定等功能,也是工业的重要原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印染、航天和微电子等诸多领域,并大量出口于美国、日本、欧盟及东南亚等国家。  “中蜂上山”  红河村党总支书记王国权告诉记者,村里最先是利用五倍子作为蜜源植物,发展中蜂养殖。后来,在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指导下,深挖五倍子产业潜力,逐渐将五倍子做成了规模。  “红河村平均海拔1150米,山坡上到处都是一丛一丛的野生五倍子林木资源,有近原生林3000亩。每年八九月份,五倍子就吐出整片整片的花穗,花香袭人、蜜源丰富,是个养蜂的好地方。”王国权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红河村组织村干部在收集村情民意后,找准了当地五倍子资源优势,并于2016年由村里出资购买了50桶中蜂,聘请养蜂老师为村民开展养蜂技术指导。  红河村村干部倪永连说:“可老师不是天天都在村里,村民对养蜂技术和管理还是出现学习不到位情况,第一年损失了近一半中蜂。剩余的,每桶产出8到10斤的五倍子蜂蜜,每斤买出了150元的市场价。技术很关键,搞好技术,蜜蜂养殖是大有希望的。”挂虫袋为了攻克技术瓶颈,提高村民的养蜂技术,扩大规模,倪永连主动挑起了重担,担任起职业养蜂的“带头人”,由他全面学习掌握后,担任起全村的中蜂养殖技术和指导培训。  “我希望把所学所会的东西都传递给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的路大家一起走!”倪永连在培训会上作了表态,并落实到行动中,层层传导技术。  村民陈开明表示:“以前不懂技术,养不了多久蜜蜂就跑光了。这两年,倪主任手把手教我们选场地、建蜂箱、育王分蜂……现在我的蜜蜂有40桶,年收最少350斤以上,一年下来养蜂保底收入5万元,一点也不费力!”   红河村中蜂养殖从最开始的1户增加到现在的60余户。目前,红河村共有666箱中蜂。其中,合作社106箱,群众养殖560箱,全村年产值达80万元以上。“五倍致富”  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专业“指路人”。  红河村天然五倍子林木资源,吸引了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关注。2018年,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走进红河村进行全面考察,表示红河村五倍子产业适宜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出了以五倍子为主,延伸“林、药、蜂”生态融合立体种养模式。倍林下中药材深入交流,注入了发展动力。红河村此后积极打造“五倍子+药材、五倍子+中蜂、五倍子林+苗圃”林下套种模式,把五倍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  “五倍子原料产品市场需求空间很大,不愁销,村民们都有信心把产业发展得更好。它的好处太多了,但要丰产,还必须学会管理技术及蚜虫养殖技术。”王国权说,2020年以前因缺乏蚜虫养殖技术,虫袋只能从外地按照每袋2.5元的高价购入,而挂袋后的产出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培育苔藓2019年,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取得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与红河村达成了科研合作,提供角倍丰产技术、角倍蚜虫生产基础指导和培训。这下可把全村都乐坏了:有了技术支持,相当于大家都怀揣了一把致富的“金钥匙”。  技术学习由村级党组织、合作社带头,带动群众参与,从造地、认识苔藓、培养苔藓、建造虫室、收虫、放虫......村民们积极性高涨,在学习与实践中,他们学到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了致富意识和致富能力。  与此同时,红河村与贵阳单宁科技有限公司也达成合作协议,2020年定向销售了18吨五倍子,每斤售价11元,除开种植、人工等成本,合作社净赚9.7万余元。获利,随之迎来分红。红河村按照合作社20%、群众80%的占比原则,大家都分享了五倍子带来的“生态红利”。  何天生告诉记者,在省林科院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下,2020年村里培育了500平方米的蚜虫基地,2021年3月收得虫袋1.5万袋,节约了不少本钱。2021年将扩大蚜虫基地至2000平米,除了自用以外,多余的虫袋将销售到外地,能额外增加一笔收入。据数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间,红河村五倍子基地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共发展了1600亩,其中合作社1000亩、群众600亩。2021年,预计全村五倍子产量在20至25吨之间。  五倍子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成为红河村一张“王牌产业”,为该村巩固脱贫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树树皆绿色,山山映落晖。有人问,为什么红河村能成为绥阳县农业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明星村”?因为干群上下齐心、个个好学、人人都是专业种养殖能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国欢编辑 刘娟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

坏潘妮

省林科院派员参加国家林草局2019年林产品质量监测工作研讨会

点击蓝字关注“绿动贵州”12月3~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林产品质量监测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国际竹藤大厦顺利召开,国家林草局科学技术司司长郝育军、副司长黄发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国家林草局科学技术司标准质量处二级调研员程强主持,国家林草局办公室行政审批改革处处长周金锋、科学技术司标准质量处处长冉东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吕斌等人及全国29家林产品质检机构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言。省林科院姬宁、李丹代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贵阳)”参加会议,并就2019年贵州省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完成情况向大会作了汇报。会议就16项议程进行了热烈而卓有成效的讨论,为《木质林产品质量监测承检工作规范(2019版)》、《食用林产品质量监测承检工作规范(2019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林产品质量监测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的形成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会上,黄发强副司长指出,要强基础、强机制,用力做好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加强对林业质检机构的监督检查,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力度,促进各林业质检机构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的力度,切实履行好林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是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管理职责。郝育军司长作总结讲话时强调,在充分肯定2019年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成绩的同时,要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职责,强化对林业质检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严格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继续开展能力验证、技能比武,强化林业质检机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林产品质量监测全过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要通过此次监测工作研讨会,强化认识,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谋划好2020年的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尤其是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切实做好2020年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编辑:朱梦怡 审核:省林业局办公室 来源:省林科院、绿色时报贵州记者站 】微信号:lvdonggz

对不起

“贵州山地油茶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与推广”项目 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6月6日,贵州省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对为我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其中,“贵州山地油茶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与推广”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贵州山地油茶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与推广”项目由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贵州省林业种苗站、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黎平县营林管理局组织开展,由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扬与王进、许杰、张明刚、罗敬、姚小华、王港等科研学者共同完成。改培后的贵州油茶产量大幅提升。据了解,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栽培经济价值的植物的统称,我国有2000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加快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助推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贵州适宜油茶生长,自“六五”起就开展了油茶的育种、栽培及加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助推了油茶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省油茶的研究不够系统、深入,难以适应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本地资源不清、缺本地高产良种、缺适宜技术成为制约贵州油茶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助推全省油茶产业提质增效、科学发展,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对“贵州山地油茶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与推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成果。贵州省林业局局长张美钧率队考察茶油品质。首次系统开展贵州油茶遗传资源调查与编目——项目以推进贵州油茶资源的保护与挖掘利用为目标,首次完成了我省油茶物种、农家品种、省级以上审(认)定良种以及新育成或发现的遗传资源的全面调查,系统掌握了资源的特性、数量、分布、开发利用情况,并建立了油茶遗传资源信息数据库。项目发掘出以威宁短柱茶、西南红山茶为主的黔西北地区特色油茶物种资源,打破了原有的贵州油茶产区分区格局。完成迄今最大规模的贵州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并开展种质创新——结合遗传资源调查,在贵州全境开展了大规模的油茶种质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贵州油茶种质资源的家底。筛选出具有产业发展价值的小果油茶、望谟红球、威宁短柱茶、西南红山茶等优良物种类型4个。营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5个,收集种质资源675份,构建了贵州油茶种质资源数据库,并创制了一批杂交新种质。贵州省林科院院长罗扬在进行油茶改培试验后的测产。选育良种13个,解决了我省缺乏油茶良种的瓶颈问题——建立育种资源基因库,开展品种区域化测试,选育出黔玉1号、黔玉2号、黔碧1号、黔碧2号、望油1号、黎平2号、黎平3号、黎平4号、黎平7号、黔油1号、黔油2号、黔油3号、黔油4号等13个贵州油茶优良品种,获省级认定,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我省油茶良种缺乏的问题。首次完成贵州油茶栽培区划——将贵州油茶栽培区划分为丰产高效、稳产增效、生态经济3种类型。依据贵州油茶自然分布区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自然条件,结合油茶丰产特性,将贵州油茶栽培区划为10个区,并结合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确定了各栽培区的主栽品种。科研学者在田间培训,推广油茶改培技术。创新集成了具有贵州特点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项目首次提出了反映贵州油茶低产林特点的油茶-马尾松、油茶杉木混交林改造措施,研发出适宜各主产区生态环境条件的林分合理密度与结构,确定油茶林适时抚育施肥、树体控制、高效经营方式和手段等低产林改造技术。通过研究威宁短柱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提出了“林地清理+调整林相+垦复深挖+施肥+修枝整形”的改造措施组合,通过2年的改造,比对照提高了3倍多,产油可达237.5kg/hm2,增产效果显著,为该区域10余万亩的威宁短柱茶低产林改造明确了措施和方向。突破了油茶优质苗木快繁技术——在采穗圃经营技术研发中,首次在贵州将环剥、矮化等技术用于油茶采穗圃营建,有效促进嫁接芽的萌发和抽枝生长,加快了嫁接后树冠的恢复。形成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使油茶芽苗砧嫁接出圃率大大提高,一年生嫁接苗出圃率从原来的20%提高到60%。此外,建立了规模化苗木繁育中心400亩,有效地保障了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对苗木的需求。油茶产业是贵州山区百姓增收脱贫的绿色产业。研发了一套适宜贵州山地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项目提出了山地丰产栽培、农林复合经营、高效集约栽培等3种模式,现场测产显示,3种模式试验地茶油单产分别达31.13kg/亩、24.1kg/亩和30.4kg/亩,大大超过国家标准。提炼出油茶高效栽培技术,丰产幼林单产高出国家标准52%。此外,根据林地土壤肥力、劳动力、当地种植习惯,选用花生、豆类、绿肥等农作物或药材进行间作套种对比试验,找出适宜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达到以耕代抚,提高林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同时促进油茶的生长。项目共营建油茶农林复合经营、高效集约栽培等模式试验示范林1440亩,辐射带动面上58万亩油茶的发展。制定发布地方标准5项——包括油茶采穗圃建设与管理技术、油茶种质资源圃建设技术规程、油茶苗木培育技术与质量标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和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通过项目试验示范林的带动,贵州油茶产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原来并不是中心产区或重点产区的区域,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和提高。”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扬告诉记者,油茶是我省重要的特色林业产业,省林科院还将进一步推广研究成果,让科学技术来源于一线、又服务于生产一线,结合试验示范点的建设,积极支撑服务贵州油茶产业发展各种项目,助推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贵州日报当代全媒体记者 方春英供图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编辑 唐怒娇编审 陈毓钊

虎面人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举办“绿色(科技)大讲堂”第五讲暨开展“人人讲业务” 专题讲座

2021年3月18日下午,省林科院举办“绿色(科技)大讲堂”第五讲暨开展“人人讲业务”活动专题讲座。院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秦光华做了“标准的制修定程序----以省地方标准为例”的专题讲座。秦光华结合标准化工作管理经验,以省级地方标准为例,对标准的定义、级别、制修定程序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结合科研院所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省地方标准制定的规范化流程,重点就标准立项、起草、意见征求、审查、批准发布及复审等步骤进行解读。此次讲座内容充实实用,使大家对新的标准制修定要求有了充分了解,既介绍了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流程,又明确了今后的标准立项方向,效果良好。省林科院副科级以上干部及承担标准编制的项目负责人参加专题讲座。(省林科院 科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