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今天,这两位知名社会学学者加盟贵州民族大学富二代

今天,这两位知名社会学学者加盟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校长王林会见两位专家1月17日,记者从贵州民族大学获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周怡被聘请为该校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聘院长与首席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周晓虹将兼任该校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讲座教授。周怡周怡教授是复旦-耶鲁大学文化社会学中心中方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学会文化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其著作《中国第一村》曾获陆学艺社会学优秀著作奖。周晓虹周晓虹教授是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曾出版《现代社会心理学史》等个人著作10余部。褚光荣与周晓虹进行交流社会学是贵州民族大学的“金字招牌”之一。据悉,在“2018年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行榜”中,学校社会学排名第17名,跻身5星级行列。“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社会学科在全国社会学科中排名前30%,位列第26名。两位社会学知名学者的加盟,是学校写好“学科谋篇”文章,推动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性举措。不仅将增强学校社会学团队的研究力量,还将扩大学校社会学学术影响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做出新的贡献。通讯员 潘小露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编辑 刘娟利编审 杨仪 杨韬

刘劭

贵州民族大学建校70年,这些老校徽你见过多少?

今年是贵州民族大学启动建设以来70周年,从贵州民院到贵州民大,历经70年沧桑,不知道发放过多少样式的校徽。但在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周继厚先生的手里,珍藏着数十件贵州民大历年来的多种校徽、纪念章、老照片,这些实物,见证了贵州民大发展历程中的时代变迁。近日,记者在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采访了周继厚先生。据周继厚介绍,1950年初,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创办一所民族学院,并向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请示汇报,经研究,同意成立贵州民族学院。贵州省委指派徐运北、朱煜如等负责筹建工作,选定贵阳市普陀路的一所教会学校——贵阳私立程万中学作为临时校址,招收首届普通政治班学员251名,于1951年5月17日举行开学典礼。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苏振华,副书记徐运北(兼贵州民族学院院长)、申云浦,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陈曾固、省教育厅长田君亮、省民委主任欧百川等参加了开学典礼。周继厚先生珍藏有一枚贵州民族学院第一期校徽,铜质,正面中圈镌“贵州民族学院”繁体字校名,外围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背面别针上方刻“第一期”字样,下方有“贵阳市新华证章社”戳印,并有三位数字编号,总共制发200余枚。这是贵州民族学院最早的校徽,分发给普通政治干部班第一期学员佩戴。据周继厚研究,1952年,贵州省委决定动工修建贵州民族学院新校园,选址花溪朝阳村(今贵州大学北校区),并于1953年初落成,贵州民族学院由普陀路迁至花溪新校址。创办贵州民族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以适应当时民主改革的需要。从1951年到1953年,学校连续举办了三期普通政治班,学制为每期一年,三期共培养输送了847名少数民族干部,为贵州各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周继厚珍藏有贵州民族学院第三期毕业纪念章,铜质,直径3.3厘米,正面中间镌有毛泽东浮雕像,下方刻有“贵州民族学院毕业纪念”铭文,背景设计民族服饰花纹,并绘有握手图案,象征民族团结,外圈装饰有五角星、齿轮和稻穗,寓意人民政权和工人农民,设计制作精美。背面铸有“普通政治班第三期”铭文,毕业时间“1954年”,以及“筑宝利造”戳印和纪念章编号。普通政治班第三期共有200多名学员,该纪念章共制发200多枚,流传至今已经十分稀少,同时也是贵州较早的毛泽东像章。据周继厚考证,从1954年起,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贵州省委决定,贵州民族学院的培养目标由培养普通政治干部转向轮训在职干部。院长由贵州省民委副主任杨汉先兼任,朱煜如任副院长并主持全院日常工作,赵子安任副教育长。学院相继开办了民族政策研究班、干部轮训政治班、干部轮训文化班,共轮训了2480名少数民族在职干部。1956年,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贵州民族学院开始向全日制高等学校过渡,教学任务侧重于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1956年,学校制订了12年发展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将陆续开办民族语文系、历史系、政治系、经济系、法律系、艺术系等,并逐步向综合性民族大学迈进。如1957年开办了艺术师范专修科;1958年开办了民族语文系等。1959年秋,贵州大学迁入花溪朝阳村民族学院校址,贵州民族学院被撤销。学院从创办到撤销兼并,历时8年多,共招收4588名学生,毕业学生共395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1%,包括苗、侗、水、彝、回、布依、仡佬、土家等26个民族,这些学生遍及全省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少数学生还被分配到四川、云南、湖南、广西等省区工作。这些毕业生热爱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常年累月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在艰苦的条件下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开展各项工作,为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197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贵州省政府恢复贵州民族学院,借用贵阳龙洞堡原省委统战部政治学校作为临时校舍,重新开展招生教学工作。一枚贵州民族学院校徽见证了这一史实,这枚校徽为铜质,长条形,红底白字,教师佩戴。该校徽为1974年复校后制发。1980年6月,贵州民族学院在花溪区董家堰征地修建新校区。1981年9月学院院部从龙洞堡迁至董家堰,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周继厚珍藏的一幅老照片见证了这一史实。上世纪80年代初,为位于花溪区董家堰西侧的贵州民族学院临时校舍,当时校舍周围十分凌乱,有很多穿着民族服饰的学生进出于校舍。另有一枚贵州民族学院校徽,铜质滴塑,长条形,白底红字,学生佩戴。该校徽为学校搬迁至董家堰新校区后制发。2007年5月,贵州民族学院被增列为贵州省级重点建设大学。2008年3月,成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的高校。2012年4月,贵州民族学院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有一枚贵州民族大学校徽,用象征民族的字母“M”组成一个永远前进的视觉符号,17条多姿多彩的发展线条(代表贵州省17个世居民族),寓意了我省少数民族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发展,外形的大圆象征各民族大团结,也有贵州字母“G”的含义。历经近70年的建设,贵州民族大学不断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贵阳市花溪区和贵安新区大学城,占地面积2825亩,校舍面积75万平方米。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87万册、电子图书101万册。现有教职工1800余名,在校学生达3万多名。今天的贵州民族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已经发展成为贵州,乃至于西南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全校师生始终秉承立足贵州,服务西南民族地区、服务国家战略和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奋力向国内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挺进。都市新闻记者 贾华编辑 王浩审校 罗玮签发 石云华

不祭先祖

青春之花在奋斗中绽放——记贵州民族大学一群勇于追梦的青年学生

贵州民族大学校园风光。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先诚摄校园风光。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先诚摄这是奋进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大家选择全力以赴追求梦想,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在贵州民族大学,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胸怀梦想,坚定初心。在追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去,他们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习之星  杨旭丹: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人物档案:杨旭丹,贵州民族大学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连续四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2018年获省级“三好学生”、2019年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多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是贵州民族大学发展对象班优秀学员。  学习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在大学里,有着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大学期间,你可以选择轻松愉悦的游戏人生,也可以选择学习更多知识来提升自己,而杨旭丹选择的显然是后者。她说:“一味沉迷享乐,只会让人更加堕落,生活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在学习中我是属于笨鸟先飞那种。正因为深知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就必须得比别人努力。如果不努力,注定只能与平庸‘挂钩’。”杨旭丹说,她很喜欢看书,没课的时候,她都会选择在图书馆待着。  “大学期间,对于我来说,最难的应该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吧。因为自己英语在高中的时候基础不是很好,学起来比较吃力。”但在杨旭丹的努力下,她还是顺利通过了四级考试。现在她正忙着准备英语六级考试,并争取在毕业之前通过。  “学习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杨旭丹说,她未来计划读研究生,对于理想,她会全力以赴去努力。  责任和感恩是最难修的功课  “在大学期间,最开心的事应该就是担任学生干部吧。”杨旭丹说,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和文学院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对她各方面影响很大。她也很感谢同学们对她的信任。  在杨旭丹看来,担任学生干部,对她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作为一名党员,她对责任二字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担任学生干部后,杨旭丹生活中多了很多繁琐的工作。  这些工作还经常打乱她的学习计划,计划被打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每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就会拿这句话来反省自己,既然自己选择了担任学生干部,那就得担起责任,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这也更好地培养了我的责任心和耐心。”杨旭丹说。  “人要学会感恩。如果取得了成就,要感恩自己的努力,感恩别人的帮助。”杨旭丹说,当自己克服了种种艰难而取得进步时,一定要学会感谢自己的“咬牙坚持”,这一点对于个人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信你永远是最棒的  “如果你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它就是一个学有所得的过程,如果你单纯的把学习当作任务,而不是提升自己的阶梯,那它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是我的学习秘诀。”杨旭丹说。  杨旭丹的努力与坚持,她的同学们都看在眼里。没有人的成功全靠天赋,仲永天资卓绝最后不过泯然众人,后天的努力同样能改变人生。  “心安是归处,心向是远方。无论何时,永远不要对生活和自己失去信心和希望,因为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你要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说这话时,杨旭丹眼里洋溢着自信与坚定。  管理之星  蒋兴虎:班级管理也需要科学的制度支撑人物档案:蒋兴虎,就读于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主修会计。学习成绩优秀,思想积极上进,乐于助人。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被贵州民族大学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018年被贵州民族大学评为校级优秀志愿者。  树立宏观理念开展科学管理  蒋兴虎说,班长是班级的领头羊,作为班级的服务者与管理者,应时刻谨记“先班级之忧而忧,后班级之乐而乐”,做到以科学的方针指导班级,以多元化的方式领导班级,以人性化的方法建设班级。在管理班级的各种事务时,需要有宏观调配性,要建设一套相对完善和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制度为矩,用制度管人。  “管理有方,是个管理人才。”这是同学们对蒋兴虎的评价,老师们对交办他的事也很放心。因为他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独特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为班长,蒋兴虎有一双慧眼,他善于发现同学们的才能并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班委运行机制中,蒋兴虎强调要建立“求同存异,诚信为本,责权相依,高效协调”的班委运行机制。  “要宏观引导班级发展,需要建立班级集体精神,这是形成班级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基础。”蒋兴虎说:“我要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荣辱感和归属感,真心实意地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家,只有这样,班级的存在才有意义。”  蒋兴虎经常组织班级活动、策划小组项目,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他团结同学,做同学之间关系的“纽带”。在蒋兴虎的带领下,他们班连续三年获得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迎新杯女子组冠军;在2017年军训大赛时,他们班以团结友善、同心协力、勤学文明、活泼向上荣获“军训优秀连队”。  加强沟通交流打造幸福班级  “沟通是加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桥梁”。蒋兴虎说,作为班长,想管理好一个班级,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班长在院系与同学之间形成了一条“纽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作为班长,蒋兴虎不仅要将学校的有关要求和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同学,同时也要将同学们的问题、意见等向学校相关部门反馈。比如,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要求班级组织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这时蒋兴虎就需要与班委沟通,如何更好地开展主题班会。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要有大局观,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若同学们与院方的意见出现分歧时,要抓住问题的根本,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协调并处理好同学与院方的关系。”蒋兴虎说,沟通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沟通就像一把“管理钥匙”,可以打开“复杂的锁”。  自从担任了班长,蒋兴虎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善于沟通、管理有方等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与肯定。他说,接下来的日子,他会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做好班级事务,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他也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文艺之星  罗国梅:音乐实现了我的价值人物档案:罗国梅,现就读于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主修音乐表演。2017至2018年担任贵州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音乐舞蹈学院青分会会长;2018至2019年担任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生命与音乐紧密相依  “我从小就热爱音乐,每次听到音乐,就会感觉很开心。”罗国梅说,音乐使她开朗和乐观,让她感到充实而快乐。如果生命里没有音乐,她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与价值。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凡是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就有音乐。  音乐无所不在,音乐与人生紧密相连。音乐是陶冶人们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而接受哪一种类型的音乐却是与我们从小的教育环境息息相关。而音乐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即使是家庭背景迥然相异的人也都会被那舞动的音符所感染。罗国梅说,无论是大家能够普遍接受的流行音乐,还是被许多艺术家尽情演绎的高雅音乐,都能以一种适合而通畅的载体浸到我们或空荡或充盈的内心世界。  人的一生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在人类漫长的人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可以鼓舞人们去奋斗、去前进,也可以让人们释放自己的悲伤和痛苦。  “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人类现实生活。罗国梅说,“音乐甚至也改变着我们的性格,态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进而影响我们的人生进程。”  汗水与掌声结伴而行  “罗国梅在琴房,你去琴房找她吧。”这是同学、朋友和室友找她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罗国梅说,“我学的音乐表演专业,有很多人都会认为很轻松很闲。其实,我们除了掌握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得具有演绎不同风格及体裁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2019年,在由贵州民族大学主办、共青团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承办、贵州民族大学学生会协办的“红色青春显芳华·不忘初心共奋进”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大赛中,罗国梅和团队成员取得了良好成绩。  据了解,参赛的红色经典音乐剧《红籽树》,是由罗国梅的同学安康创作的原创作品。为了在比赛现场有良好的表现,罗国梅认真研读剧本,积极训练。为了更贴合自己所演的角色,她每天都对着镜子进行形体训练、气息旋律训练、歌词朗诵训练和舞台台风等。最后,红色经典音乐剧《红籽树》整个表演团队荣获优秀奖。  罗国梅说,此次比赛,大家所做的一切努力、流的所有汗水都是值得的,成绩也是她们努力的良好回报。  在生活中,罗国梅也是一个热爱公益的姑娘。她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音乐表演才艺,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音乐表演教学。   王家妮 杨珍梅编辑 刘伊伊编审 涂涌

白与黑

现场聆听孙志刚书记授课,贵州民族大学学子这样说……

7月1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来到贵州民族大学,以“在打赢两场战役中增强制度自信,在夺取两个胜利中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现场聆听孙志刚书记的授课,贵州民族大学青年学子收获满满。授课结束后,记者现场采访了几位学生代表,听听他们怎么说。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2019级学生 刘子轩  就在这个月,安六高铁正式开通,标志着我的家乡六盘水市正式迎来“高铁时代”,这是历史性的一刻。高铁、水泥路、崭新楼房……这些都是脱贫攻坚带来的真实可见的变化,直接体现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今年以来,“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成色”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听了孙志刚书记的专题讲授后,倍增信心。让我深刻明白贵州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强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我会更加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关注我们国家、我们省发展进程,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一名贵州撕下贫困标签的“见证者”,更做一名参与贵州建设的“奋斗者”。民族学与历史学院2018级学生  吴雪婷  我是一名民族学硕士研究生,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前段时间,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正式宣告脱贫,这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在校期间,我经常会到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实践。期间,最直观的一个感受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改善问题,例如民族教育、易地扶贫搬迁、民族文化扶贫等。看到这些变化,作为一名贵州人,我感到无比骄傲。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未来我更加坚定信心,将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用好专业所学助力少数民族脱贫攻坚事业。传媒学院2018级学生 侯真真  听了孙志刚书记的讲座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2020年是一个非凡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披荆斩棘、共克时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作为一名新时代贵州青年,看到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阶段,贵州即将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我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我们要继续树牢“四个自信”,才能够把自身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答祖国的热情与力量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青年一代的我们具有体能、技能和智能等方面的优势,为担当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提供了必要条件,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 徐念  青年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孙志刚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生逢其时,勇敢担当”,我认为这是对新时代青年学生提出的殷切希望。今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这堂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成千上万的90后、00后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每每听到他们冲锋在抗疫一线的事迹,听到他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故事,我都备受感动。敬英雄、学英雄,他们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展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精神风貌,将激励我不断前进。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学生 朱胜金  聆听和学习孙志刚书记的报告,“千百年来的贫困问题即将划上句号”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心中,让我感受颇深。我的家住在黔西南兴仁县下山镇的一个偏远山村,近年来,脱贫攻坚战的的确确为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背马托”到“路业畅兴”,从“小打小闹”到“顶天立地”,时代在进步,家乡也在变化。何其有幸,我能够生活在贵州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上。生逢其时,我能够成长在这个无比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新时代。传媒学院2017级学生 杨芸萱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我亲身感受到了党和社会的关怀:幼年时得到希望工程的帮助,中学时享受到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大学时又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拥有了一个在大学展现青春活力的机会。  今天听了孙志刚书记的讲话,我将更加坚定信心,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青年,要回报党和国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珍惜学习时光,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突出主干、择其精要,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一个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许邵庭 曾书慧编辑 何涛编审 杨韬

用心棒

贵州省大学介绍!

贵州大学学校介绍贵州大学(Guizhou University),简称贵大,创始于1902年,位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全国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全国本科统招第一批次重点大学。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成为教育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优势专业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育部二类特色专业:采矿工程、植物保护贵州省特色专业:哲学、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生物工程、水产养殖、社会工作、农业资源与环境。贵州省示范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植物保护贵州师范大学学校介绍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坐落在“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10年2月,被确定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势专业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含19个专业领域),具备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推免权 有8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学科布局。贵州医科大学学校介绍贵州医科大学(Guizhou Medcial University),简称贵医,始建于1938年,原名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隶属于教育部的全国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贵阳医学院。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之一,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唯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5年正式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优势专业截至2015年04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贵州民族大学学校介绍贵州民族大学(Guizhou Minzu University),简称:“民大”,学校坐落在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毗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贵阳市花溪区“十里河滩”,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贵州省重点建设的高校,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是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2012年经教育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 优势专业截至2014年,学校设有90个普通本科专业(含20个本科专业方向),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学术型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人才博士培养项目,1个研究生工作站。

其无有乎

贵州民族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毕业生返校开学

晨光微熹,时光正好。清晨的校园生机勃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到岗,井然有序的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满怀期待静候学子归来。5月7日,按照贵州民族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毕业生返校开学工作安排,我校迎来了第一批返校学生。伴随着一句句亲切的问候和热情的服务,安静的校园渐渐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同学们,欢迎回家!漫长的寒假过去了,回到学校要好好学习!有困难及时和老师们说!”校党委书记褚光荣、校长王林,校党委副书记张鹏程、副校长周杰等分别等前往学生报到点、学生宿舍等实地查看学生返校工作情况,与到校学生亲切交流,叮嘱大家做好防护,安心学习。上午10时,花溪校区阳光明媚。文学院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杨贞艳来到学校,成为返校首日第一个报到的学生。这也是杨贞艳寒假之后第一次踏入校园,“早上十点到校,寝室多肉野蛮生长,收到学校送的花,作为第一个到校的,荣幸又开心”,怀着欣喜的心情,她拍了一张手摸寝室号码牌的照片,发出了入校后第一条朋友圈,引来了小伙伴们纷纷点赞。与此同时,大学城校区也迎来了第一位报到学生,来自江西南昌的汪璠。“刚刚下车到学校的那一刻开始,老师们的热情以及学校对学生安全的重视,让我很安心。从学习计划到吃住行的安排,寝室一人一间,三餐有专门老师配送,所有生活用品都准备了新的,学校从全方面考虑到了学生的感受,我心里最后一点担忧也消散了。这次疫情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心,身为贵州民族大学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传媒学院学生汪璠感言到。返校学生陆续到达,核验身份、扫码、测温、消毒、登记信息、钉钉打卡,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确保每个流程顺利进行,学生安全有序地返校。好久不见,我想对你说当我接到返校通知时,心中的喜悦涌上心头,经历了这么长的假期,终于可以回到校园了。进入校门时的一句“同学,欢迎回家”让我倍感亲切,久久不能释怀。在此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感谢细心的老师们,感谢辛勤的工作人员,我一定倍加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期望!——传媒学院薛真伟离开学校已经100多天了,今天终于回到思念已久的校园,依旧是那样亲切。疫情期间,作为学生党员,我主动请缨当志愿者为家乡父老服务;返校复学,我将继续作为一名志愿者,尽职尽责地为同学们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我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在党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一直都在。珍惜在校时光,谨记同窗情谊,不负韶华。——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赵冬菊接到返校通知时,心里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喜悦,终于可以回到大学校园了。抱着一颗激动且忐忑的心坐上飞往贵阳的飞机,到校门口的那一刻看到学校工作人员都穿上了防护服,老师们热情地迎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温暖,严格的进校程序,让我感到安全。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在此我想说:“你们,辛苦了!”——传媒学院刘俊杰编辑:曹轶编审:李蓓审签:王幸韬

哈罗德

贵州民族大学:全力推动教学科研学科高质量发展

2020年12月31日,贵州民族大学2020年教学科研学科工作会召开。该校党委书记褚光荣出席,校长王林讲话,校领导张鹏程、杨声国、熊元、周杰、吴嶷晖、黄其松出席,副校长任达森主持会议。学校学院党政负责同志,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校院教学督导、正高职称教师,系主任、实验中心主任等400余人参会。王林讲话。他强调,全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动教学科研学科高质量发展,着力写好四篇“大文章”。一是写好党建引领这篇大文章。以顶层设计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党对教学、科研、学科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写好学科谋篇这篇大文章。形成民族学学科为主体,相关学科相协调、众多学科通力合作的格局,举力支持申报国内乃至国际一流重点学科。三是写好教学提质这篇大文章。系统梳理提炼出教学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形成教学新模式、新制度,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效。四是写好科研突破这篇大文章。在体制机制上突破,在团队建设上突破,在科研质量上突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王林强调,学科、科研、教学这个组合结构是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根本体现,职能部门和学院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紧密配合打出组合拳。他号召全体师生挺直腰杆,屹立精神,书写好党建引领、学科谋篇、教学提质、科研突破四篇大文章,以学校建设发展的实际成效,向建党100周年、建校70周年献礼。副校长熊元宣读2020年教学科研学科工作国家级、省部级获奖名单,参会校领导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副校长周杰作教学工作报告,副校长黄其松作学科、科研工作报告。参会校领导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会上,该校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王红梅作教学工作经验交流发言;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林均作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院长董强作学科建设经验交流发言。(通讯员:贵州民族大学何春 金玻)

负心汉

共建产学研创新基地!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赛博盟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现场1月18日,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赛博盟微粉工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协议,明确将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发展目标,共建产学研创新基地,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双方签署科技创新合作暨产学研创新基地共建协议据悉,贵州赛博盟微粉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粉体技术开发与发展,总投资1.3亿元,是“贵州省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远销全球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与贵州民族大学的合作,将成为该企业核心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杨杰“这是双方精诚合作的结晶,也是未来结出硕果的基石。”贵州赛博盟微粉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介绍,产学研创新基地将依托双方优势,从天然硫酸钡精细化选矿、包覆性重晶石以及废水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着手,共同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加强重晶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曹礼鹏贵定县委副书记、县长曹礼鹏说,实体经济是富民强县之本之魂,贵州赛博盟作为贵定县外贸行业领军企业,与贵州民族大学联手设立产学研基地,必将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为推动贵定新型工业化发挥积极作用。王林“双方合作是探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调育人的新路径,也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又一务实举措。”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林说,双方瞄准“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目标,围绕平台、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开启科技创新合作,将有助于学校进一步校准特色定位和服务定位,将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贵州赛博盟工厂据悉,双方即将启动重晶石提质项目,针对重晶石中硅、铁、铝等影响产品品质的难题,结合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步脱除,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瞄准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创新导向,贵州民族大学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校地、校校、校企、校团、校警”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编辑 胥芬芳编审 田旻佳 李劼

蒹葭

贵州省老牌高校,贵州民族大学和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省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时名贵州民族学院。1956年贵阳师范学院艺术科并入。1959年并入贵州大学。1974年恢复贵州民族学院建制。2012年升级为贵州民族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创办于1965年,由原贵阳医学院祖国医学系,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贵阳市中医医院合并组建而成。1981年获批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升级为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建校要早于贵州中医药大学,而且贵州民族大学的基础资源也要比贵州中医药大学更强一些。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培养民族干部是贵州走向繁荣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贵州民族大学享受诸多的政策和扶植政策,相对发展速度就更快一些。而贵州的中医基础相对薄弱,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都是如此,既没有群众基础也没有理论建设,这就是使得要发展贵州中医,就先要普及相关知识,建立群众基础,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相对发展速度更慢一些。两所学校的建校资源和环境不同,决定了两所学校的发展速度不同,同时也决定了两所学校的实力高低。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贵州中医药大学有2个C类学科,分别是被评为C级学科的中医学、中药学;贵州民族大学有3个C类学科上榜,其中最高评级为C级的社会学。两相对比,两所学校的学科建设差距并不大。综合来看,贵州民族大学的实力略胜过贵州中医药大学!

吞舟之鱼

贵州民族大学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

贵阳网讯 金秋十月,晴空万里。10月12日,贵州民族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在贵安新区大学城校区和花溪校区举行,5602名新生相聚一堂,将开启了他们崭新的人生之旅。上午十点,开学典礼举行升国旗仪式,出席典礼的全体师生起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肃立致敬。“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成为新的民大人,踏上追逐人生理想的新征程!”开学典礼上,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代表学校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并希望民大新学子以梦为翼,树立远大志向;以善为美,培养仁爱之心;以勤为径,涵养扎实学识;以苦作舟,砥砺坚毅品格。“非常荣幸今天能走进民大,希望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0级研究生许濛说,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由于英语基础薄弱,经过不懈地努力让自己踏入民大的校门,将在这里开启了研究生学习生涯。“今天特别开心,12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旅游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邹开然说,展望未来四年,自己将在民大成长,将努力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民大学子。最后,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为全体新生授“开学第一课”思政课,希望他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新时代,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新力量,展现民大人的新担当,做出新贡献!据了解,该校今年本科新生报到5602人,预科生1500人,涉及74个专业。在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总体要求下,该校严防严控、精心准备、科学调配,确保2020级新生开学安全、平稳、有序。(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石照昌 文/图)编辑:田娟统筹:汪东伟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