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贵州省大学介绍!频道

贵州省大学介绍!

贵州大学学校介绍贵州大学(Guizhou University),简称贵大,创始于1902年,位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全国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全国本科统招第一批次重点大学。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成为教育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优势专业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育部二类特色专业:采矿工程、植物保护贵州省特色专业:哲学、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生物工程、水产养殖、社会工作、农业资源与环境。贵州省示范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植物保护贵州师范大学学校介绍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坐落在“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10年2月,被确定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势专业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含19个专业领域),具备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推免权 有8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学科布局。贵州医科大学学校介绍贵州医科大学(Guizhou Medcial University),简称贵医,始建于1938年,原名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隶属于教育部的全国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贵阳医学院。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之一,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唯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5年正式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优势专业截至2015年04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贵州民族大学学校介绍贵州民族大学(Guizhou Minzu University),简称:“民大”,学校坐落在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毗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贵阳市花溪区“十里河滩”,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贵州省重点建设的高校,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是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2012年经教育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 优势专业截至2014年,学校设有90个普通本科专业(含20个本科专业方向),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学术型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人才博士培养项目,1个研究生工作站。

泰也

贵州民族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

晨光中书声状元桥,星辉里侗歌励志山。细雨中漫步樱花路,阳光下写生笔架山。民族兄弟拥抱高原雪松,各族姐妹汇聚花溪河畔。跳起竹排舞啊放飞理想,吹起竹芦笙啊尽情呐喊。贵州民族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花溪河畔。9月7日,该校迎来第二次党代会。前一次党代会以来,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生,切实按照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上交了一份满意答卷。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校园风光。2014年教育部批准贵州民族大学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同年建成并入驻大学城校区;正式明确“建成国内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奋斗目标;2016年贵州民大首位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成为贵州自主培养的首位人文社科类博士毕业生;该校教师首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工程;201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得到评估专家组较高评价;2018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实现“零”的突破;201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贵州民大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管理”进行验收评估,该项目获全票通过,将继续实施5年……贵州民族大学秉承传统、彰显特色,突出区域性、民族性、应用性、综合性特点,发展成为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型智库,基本建成基础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优异、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党建引领统筹全面发展5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对照高等教育“四个服务”要求,认真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综合改革方案等,及时校准偏差,完善任务举措。同时,通过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教育,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提出“高举思想旗帜,做到‘两个维护’,落实‘5+2’总体布局,践行‘六度三合’要求,凝聚发展强大力量”党建工作思路,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协同联动、深化教育教学、注重实践养成等措施,将立德树人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项建设事业稳步发展。期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党委,学校4次获全省普通高校目标绩效考核一等奖。5年来,该校提出并深入践行“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四个自信’,担当‘五大使命’,强化‘五个认同’,注重‘五建六抓’”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狠抓建章立制,强化阵地管理,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抓牢国家安全、宗教工作和保密工作,确保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地落细落实。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先进集体”,连续3年获全省学校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并被续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该校党委注重深抓基层党建,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配齐专职组织员,严肃“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员发展,优化教育管理,创新党建方式,完善考核体系,确保《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自2015年以来,贵州民大共发展党员3826名,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基层党支部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61项。办学治校主打“三元融合”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三元融合”理念(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的深度融合)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和增强“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其中,《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课程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好课程,《三元融合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在“三元融合”办学思路牵动下,贵州民族大学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定位,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其中,该校“民族历史文化与社会治理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民族学、社会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成为区域一流建设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增至4个,省级重点学科增至12个。学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博士项目”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期验收,硕士点增加至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社会学学科获C等次、民族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C-等次,民族学、社会学、法学等优势学科群持续发力,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与此同时,数据科学、生态学、化学工程、民族医药、民族文化与认知等学科强势崛起,深度融入贵州发展战略需求;民族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学科异军突起,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近10项。在“三元融合”办学理念引导下,贵州民族大学着力打造“大民族”学科群,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目前,作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该校“民族学”学科群已形成“本—硕—博”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了民族学、民族社会学、民族人类学、民族法学、民族历史学、民族语言文学、民族传播学、民族旅游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以及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民族医药、民族体育、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戏剧影视文学等领域。该校14名二级教授的教学与研究均与“民族类”学科群相关或交集,逐渐形成了西南地区民族学一流专家学者矩阵。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发布2016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列全国第5位,“社会学”专业列全国第10位,“法学”专业列全国第15位,3个专业荣登“4星级”的中国高水平专业,同时位列2016年本专业的“贵州省最佳专业排行榜”之首。人才培养频现创新之举近几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频现创新之举: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首批博士毕业;与省委宣传部共建传媒学院成果丰硕,培养了一大批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且实操能力强的传媒人才,在贵州各大媒体中都闪现民大传媒学子的身影;与北京广慧金通公司共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是西南地区首个空乘本科专业,为各大航空公司输送了优秀空乘人员;与中关村软件园、浪潮集团等IT业巨头共建软件工程专业,为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培养储备人才……实施大类招生改革,大一新生不分具体专业,第一年学习公共基础课,学生逐渐适应了学习生活环境、明白自己兴趣所在之后,根据其兴趣爱好选择大二、大三的专业方向,大四再进入企业和社会实习实训。实施三学期制改革,优化理论课教学,加大实践教学,重视和政府、企业、行业的合作共建,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社会行业间的协同育人新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有收获、在实习基地有动手平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深化以能力建设为导向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加大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扩大硕士点覆盖面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进一步夯实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5年来,累计培养2万余名本科生、1500余名硕士生,招收培养109名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稳步提升。民大学生获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奖项153项,获贵州省电子设计竞赛等省部级奖项436项。学生作品获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特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5个一等奖,实现贵州省历史性突破。期间,该校师生代表贵州省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受邀登上央视春晚直播舞台,近10幅美术作品入选贵州“双百”创作工程,30余件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该校男子足球队历史性闯入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并获第四名的好成绩。贵州民族大学还与全省60多个市(州)、县(市、区)建立了紧密互惠的校地合作关系,把教研与实训的课堂延伸到田野、工厂和社区,推动师生走向扶贫扶智、文化建设的第一线。既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也在实践中磨砺培养了大批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贵州民大连续17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大中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贵州省本科高校思政检查中连续5年获评“优秀”,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代表、优秀驻村书记杨波,见义勇为的丰富鹏,让校旗在珠峰飘扬的张宇轩等优秀学子。贵州民族大学始终坚持践行人才强校理念,以空前的力度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该校现有教职工1723人,专任教师1203人,其中,正高职称177人,增长18%;副高职称633人,增长37.9%;博士学位514人,增长177.8%。聘请认知科学家、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等一批名师大家来校从研从教,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贵州省教育系统突出个人等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科学研究彰显民大力量贵州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为贵州民大人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厚沃土和无限空间。贵州民大先后主持或参与“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全省民族识别调查、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开展了75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参与水书文献、彝族文献、布依族文献整理,出版了《苗族简史》《布依族简史》《侗族简史》《仡佬族简史》《贵州民族关系史》《百苗图抄本汇编》《民族学纲要》《水书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苗族史诗<亚鲁王>形象与母题研究》《西南地区阳戏剧本辑校》《多彩贵州世居民族民间故事戏剧新编集》等大批补白之作。据了解,贵州民大年科研经费总量从2015年的1100万元增至2019年的1.62亿元,增幅达1373%,年发放科研奖励从220万元增至1100万元,增幅达426.2%。以年科研经费总量突破1.6亿元和成功获批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标志,贵州民大的科学研究实力显著增强。期间,贵州民大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及艺术推广项目4项。国家级项目立项137项,省部级项目立项63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次进入全国百强,多年位列贵州前三甲。《彝文古籍夜郎文化史料辑译》《边省科举与地域社会关系研究》《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川黔古盐道与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4项国家社科课题成果鉴定获“优秀”等级。发表SCI、EI、CSSCI论文600余篇,实现在《Naturecommunications》国际权威刊物发表研究论文“零”的突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72项,历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侗族大歌获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建有2个国家级平台,建成多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秉承贵州民族大学一以贯之的本土精神和责任担当,该校获批建设省级“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反贫困协同创新中心”,并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贵阳市乌当区等单位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社会建设与反贫困“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积极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反贫困智库。智库以“核心团队+协作团队”的模式,构建反贫困研究学术团队,核心团队为贵州民大教学研究人员,协作团队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智库以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协作,多地区资源整合为主要特点,致力于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相结合的研究,提出以社会建设为基底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路径。作为全国唯一的“总课题组+省级协调组织+村级课题组”科研模式创新探索点,贵州民族大学承担并实施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5个子课题。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的研究成果得到部省领导肯定,并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实施多项扶贫开发的专题调研。社会服务不忘战略需求仲夏时节,镇远县大地乡双坝村党支部书记吴世祥给村支两委的同事们交代好工作,就到县城上“大学”去了。这个“大学”是贵州民族大学与镇远县共建的乡村振兴学院,一所真正建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吴世祥等80名来自镇远苗乡侗寨的乡镇干部、省派第一书记、黔东南州派第一书记和村支两委干部将参加相关专题培训。5天培训包含课堂教学、实地参观、校园体验等,紧凑的课程、针对性强的培训让干部们收获满满,信心倍增地返回岗位带领群众再出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右四)带队赴镇远县校农结合基地调研,实地考察了屯上村马铃薯种植片区并为基地揭牌。2018年6月,该校在长期实践探索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共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党建研究所,并依托该党建智库,积极开展党建扶贫,特别是人才智库作用助力脱贫的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在长效的脱贫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乡村振兴智库”的实践体系。经充分论证,贵州民大、镇远县双方达成高度共识,决心构建新的实践载体——乡村振兴学院。2018年12月18日,乡村振兴学院在镇远县委党校正式挂牌成立。建院目标就是以科学研究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为重点,依托贵州民族大学综合资源,因需而智,问需育人,根据镇远乡村振兴需要配置资源,将乡村振兴学院创办成一个集传统学院基本要素和新型实践要素为一体的“三农”人才培养学校。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右六)带队赴镇远县校农结合基地——石桥村乌鸡养殖基地调研,并为基地揭牌。以推进乡村振兴学院建设等工作为标志,贵州民族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提升。该校始终坚持立足贵州、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国家战略和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作用。成立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乡村振兴学院,组建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民族医药学院,服务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贵州民族大学将高校四大职能的“社会服务”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之一,以实实在在的扶贫业绩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扶贫点群众的交口称誉。自2016年明确贵州民大帮扶镇远县以来,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2人次,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帮扶地区助力乡村振兴,为镇远县脱贫攻坚注入民大力量和民大智慧。深入开展“六个专项”帮扶计划,深入推进校农结合,选派科技特派员,实施“大地论文工程”,开展“148”法律援助精准扶贫行动,单列脱贫攻坚课题专项研究,扶贫扶智,成效显著。2019年4月,镇远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贵州民大驻村干部获县以上表彰19人次,省委表彰7人次;3个基层单位获省委表彰;贵州民大和该校驻村工作队分别获评镇远县和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帮扶单位”。回眸过去,满怀豪情;展望未来,信心百倍。贵州民族大学将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雨编辑唐嘉阳编审范觉文

想入非非

贵州省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报考开始,这些细节要知道

日前,贵州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报考有关工作的通知》,对我省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报考有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据介绍,2021年教育部下达博士生计划1000人(不分配到省),硕士生招生计划4500人,其中贵州329人。招生计划数在10人以上的招生单位可招收不超过10%的汉族在职考生,招生计划数不足10人的招生单位全部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录取的博士考生中,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所占比例不低于80%。学生毕业后,必须按协议履约回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不得违约。对未履行定向协议的毕业研究生,将视情记入个人征信档案。●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符合国家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生源地在贵州(或在贵州省参加高考并录取)的少数民族应届、往届非在职和在职考生;汉族、非贵州生源的汉族和少数民族考生,需在贵州省工作3年及以上,且报名时仍在贵州省工作。考点设置、资格审查、报名程序及办理时间(一)考点设置●今年我省在贵阳市、贵阳市(花溪区)、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六盘水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九个市(州)招生考试机构和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两个高校共设置十二个报考点。贵州大学只接受报考贵州大学的考生。各市(州)报考点原则上只接受户籍或学习、工作单位所在地在本市(州)的考生报考。贵阳市报考贵州大学的考生原则上应当选择贵州大学报考点。贵阳市(花溪区)、贵州财经大学报考点原则上只接受户籍或学习、工作单位所在地在学校本部所属行政区域内的考生报考。因考位限制,贵阳市(花溪区)、贵州财经大学报考点将设置报考人数上限,当缴费人数达到报考点容纳上限时,系统将自动关闭该报考点,并禁止未缴费考生继续缴费。考生须先取消当前报名信息后,再在系统提供的可选报考点中重新选择报考点进行报名、缴费。贵安新区的考生按就近原则选择安顺市或贵州财经大学报考点报考。●在省外院校就读的应届考生,原则上在就读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考点考试,考点设置查询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文件规定;省内院校应届、在职考生,只能在省内考点参加考试。符合报考条件的贵州籍往届非在职考生可以在省外报考点参加考试。(二)资格审查考生登录资格审查平台注册后申请:访问地址是:http://117.187.129.75:8088/bkController.do?Index。资格审查所需资料统一在网上提交审查,不需要到现场办理。办理资格审查需提供材料:●应届考生:除常规填报事项外,需上传就读学校教务或学生部门出具的在校证明(须写明姓名、性别、籍贯或入校前所在省份、民族、入校及毕业时间、专业等信息)。●往届非在职考生:除常规填报事项外,往届非在职考生档案、户口必须在贵州,档案在省内的考生需上传由贵州省内档案管理单位出具的档案保管证明。档案仍在毕业学校的考生需由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出具档案管理证明(须写明入校前生源地、民族、入校及毕业时间、专业等信息)。●在职考生:除常规填报事项外,需上传单位同意报考证明(格式自拟,汉族考生还需注明工作年限),并加盖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法人单位公章,没有人事管理权限的单位同时加盖上级主管部门公章,在职考生户籍、档案必须在贵州省。(三)报名及考试程序报考硕士研究生程序:●资格审查办理时间:2020年10月17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节假日及其余时间不予办理。网上报名后,工作人员将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领取校验码及《考生登记表》: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登陆报名系统,自助打印《考生登记表》和领取校验码。考生公示期间被举报并经查实,将电话通知本人及报考学校,取消其报考资格。如需在省外考试的应届考生,凭审核的《考生登记表》,到考点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取校验码。●网上报名: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凭校验码进行网上报名,请考生务必确定报考学校、专业等信息后,再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填入各项信息及校验码。考生在报考时应当仔细浏览各省级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及各报考点公告,按要求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报考点。非在职考生定向单位填写为贵州省教育厅。●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生应及时关注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及各报考点发布的公告,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本人网上报名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逾期不再补办。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在省外考点报考的考生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点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未按规定完成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的考生,其报考信息无效。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考生未按规定完成网上报名、缴费及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的,其报考信息无效。●参加考试:考生持准考证到各考点参加考试。报考博士研究生要求:●办理时间:2020年10月17日起,节假日及其余时间不予办理,截止时间由各招生单位确定。●所需资料: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应届、往届、在职考生,所需资料与硕士研究生相同,不需领取校验码。报名事宜由考生本人与招生单位直接联系办理。注意事项●在职考生,资格审查后,自助打印《考生登记表》并回单位加盖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法人单位公章,没有人事管理权限的单位同时加盖上级主管部门公章,在签订定向协议书的时候,一并提交。●按照教育部规定,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毕业生需到定向省份或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兵团)等定向地区就业,不得违约,如未在上述8省就业的,不可转走档案及毕业证学位证。考生在报名前应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所报考专业在西部8省是否容易就业,慎重决定是否报考少干计划。●未尽事宜,请详细阅读教育部及相关招生单位文件和简章(http://www.moe.gov.cn)。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毫 实习生 吴歆玥编辑 肖阳编审 闵捷 钟俊怡

伏生

2博士2本科!贵州这家人了不起!

今年,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中和村水族农民石文忠家,长女石莉芬考取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四子石昌蒋被东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科试验班录取后,他们一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了令人敬慕的“状元户”,被称为“水族教育模范之家”。石文忠夫妇与四个子女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的石文忠,与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的老伴陆兰英,育有四个子女,如今全是高材生:长女石莉芬,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黔南民族师院工作,今年考取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生;二女石丽菊,现在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读博二;三女石丽萍,今年贵州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子石昌蒋,是今年的应届高考生,被东北大学录取。中和村的村民对此竖起大拇指说,别人家出一两个大学生都不得了了,他家四个子女却出了两个博士生,两个本科生,真了不起!对于孩子的教育,石文忠说:“因为我和老伴都吃了没读什么书的苦,现在时代这样好,我们不能再让孩子重走我们的老路,所以一定让他们读书。好在孩子们都很争气,既能下地干活,也能把书读好。”作为普通的水族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算宽裕,石文忠夫妇平时靠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计。有时,石文忠还会去做水泥工之类的来补贴家用。特别是在四个子女就读初、高中时,都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尽管如此,石文忠夫妇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 “盘下了”这四个子女的读书问题。石文忠说:“那时平常都只吃酸汤,逢年过节,也才买一两斤肉,主要是多省点钱给孩子们读书。家里做的水果生意,喂的三十多只鸭子,卖得的钱也全部供他们上学。家里喂的猪有时虽然只有一百来斤,但孩子们需要生活费了,也得把它卖掉。当然,有时手头不方便,孩子们急需用钱时,便只得先跟亲朋好友借一借。当时就想,再怎么苦,我们也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相信他们读书出来后家境一定会变好。”随着长女石莉芬、二女石丽菊和三女石丽萍陆续上大学,家里的经济压力逐渐减轻并开始实现“翻身”。到大学后这三个女儿就一直勤工俭学。同时通过努力,分别享受到了学校的奖学金。石文忠夫妇深信,待孩子们都毕业参加工作后,生活一定会“苦尽甘来”。三都县委书记朱奉余(中),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显龙(左三)与水族著名学者、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潘朝霖(右三)一起探望石家四姊妹。当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朱奉余听到石文忠家出了两个博士生、两个本科生的喜讯后,在石家四姊妹即将到校上学前夕,便与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显龙前来探望。朱奉余给予了他们家高度评价:“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农家子弟不如人?父母咬紧牙关、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支持四个子女读书,体现了水乡自信自强的韧劲。”长期致力于家乡人才培养,一直关心支持、鼓励引导石家四姊妹成才的水族文化研究著名学者、从三都农村靠读书走出去的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潘朝霖兴奋地说:“石文忠家是个教育典范的家庭,这四姊妹的成才,实际上也反映了三都脱贫攻坚的成果。这个家庭在脱贫攻坚方面和在教育翻身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算得是三都的‘水族教育模范家庭’。同时,这个家庭更反映了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水族地区的开花结果。要是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民族教育政策,一个水族农民家庭恐怕很难出现这样的可喜现象。”石家四姊妹中的大姐石莉芬说:“父母从小就激励我们‘不管男孩女孩,你们在父母心里都是一个样。我们过去因为穷,不能上学。现在只要你们有能力读上去,就是砸锅卖铁,我们都会供你们读书的;现在不吃读书的苦,以后将吃生活的苦。’并努力挣钱给我们读书。读初中时,我深切地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从此便下定了要好好读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就这样,石莉芬自从初中考上现在三都二中实验班后,便一路向学。她说:“2010年,我高考考上了贵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在潘朝霖教授等老一辈水族学者的鼓励、指导下,又考上了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7年毕业后在黔南民族师院工作。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于是决定考博。”通过努力,今年石莉芬考取了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生。这一路上,她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引领着自己的妹妹和弟弟。她说:“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所以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带动几姊妹。作为大姐,关心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义不容辞。除了平时辅导他们做题外,我会先听他们的想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他们大方向的建议,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在他们感到失落时不断鼓励他们。”在家做农活的石家三姐妹。2012年,石丽菊从三都民中考上了贵州民族大学,本科毕业后,就接着考取了云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再奔博士而去。她说:“在大姐的积极影响和潘朝霖教授的鼓励之下,上研二时,觉得自己还是不满足于只读硕士研究生,因此就开始着手考博。”2019年,石丽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她希望自己今后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有了大姐二姐的带头,三妹石丽萍也不甘落后,一定把书读出个样子来。石丽萍说:“本来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是很理想,那时甚至想放弃读书,出去打工算了。但是每当得到两个姐姐的开导,就不断给自己打气,觉得都是父母的孩子,两个姐姐都行,相信自己应该也可以。尤其在读高中的时候,科目又多,题目又难,刚有种打退堂鼓的想法,就会想到两个姐姐学习锲而不舍的毅力和平时她们对我的关心,于是又按着她们提醒我的一些方法,接着发奋。后来还是成功地考上了心目中的大学。”石丽萍说,自己现在毕业留校工作,正努力待考,希望能再考上硕士研究生。有了三个姐姐在前头带路,四弟石昌蒋同样发奋努力。他说:“三位姐姐是我的榜样,作为家里的老幺,我不能拖她们的后腿。因此,在她们的影响和引导下,我考上了三都的高平凤凰实验学校读高中,并享受到了学校的奖学金,那时每个月还有补助,算是减轻了父母的一些负担。在学校,我对学习丝毫不敢怠慢,始终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今年高考,石昌蒋一举中榜,为这个家作了一个圆满的注脚。现在,石家四姊妹已经陆续到校。他们表示,很庆幸自己生长和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家庭,美好的时代,使他们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并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以至今天各自成就了自己。他们将怀着感恩的心,牢记师长亲友以及家乡父老的嘱托,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发奋图强,以待日后将自己所学回馈家乡、回馈社会。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吴艺舟编审:干江沄

循循善诱

团省委、省学联学习贯彻孙志刚书记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举行

7月20日下午,团省委、省学联组织召开学习贯彻省委书记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团省委副书记丁毅出席,各省属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学生会、研究生会成员,青年学生和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通过视频回顾了孙志刚书记在贵州民族大学的专题思政课主要内容,并围绕孙志刚书记所授思政课进行学习交流。贵州大学团委书记龙汶在发言中表示,孙志刚书记的报告立足贵州,立足教育,涉及面广、蕴含丰富,通过报告深切感受到了省委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对大学生成长的关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青年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信念、坚持奋斗,努力培养青年学子成长成才。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吴雪婷分享现场聆听志刚书记授课的感受时说道,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年轻人去充实基层、贡献青春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我们。只有每一位青年肩负使命、砥砺前行,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成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黔青英才”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肖熠在分享中表示,作为新时代贵州青年,我为家乡的飞速发展感到骄傲。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真正练就过硬本领,为祖国、为贵州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夜校西部计划志愿者文琦琦说,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办夜校有368所,像我一样参与夜校工作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好比一只萤火虫一样渺小,但满天的萤火虫则光芒万丈,所以我相信全省志愿者一起努力,搬迁群众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夜校这一盏明灯,会一直照亮他们前行。贵州商学院学生代表张大林表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胸怀远大理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实践,勇于创新超越,锤炼意志,学习高尚品德,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最后,团省委副书记丁毅对会议作了总结,他对青年们说,深入学习领会孙志刚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做到心中有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到脚下有力量,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做到肩上有担当,提高底线思维能力,保持昂扬斗争精神,拿出只争朝夕的勇气,不负韶华的决心,在打赢两场战役中增强制度自信,在夺取两个胜利中贡献青春力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许邵庭编辑 刘娟  编审 施昱凌 杨仪

贵阳“最低调”3所高校,师范、医学、民族各一所!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是贵州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在高等教育方面,贵州的大部分高校也是位于此。贵阳拥有“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贵州大学,贵州大学作为贵州高校的门面担当,近些年来的发展比较快,社会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但是,贵阳除了贵州大学外好像没听过有太出名的高校,其实不然,贵阳除了贵州大学外,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高校,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创建于1941年,其前身是“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7年成为贵州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座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隶属于教育部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改名为贵阳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是贵州省唯一拥有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高校。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68亩。学校拥有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培育)9个,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也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学校目前设有8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研究生工作站。国家级建设平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3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除了上述3所高校外,贵阳还有贵州财经大学、贵阳中医学院、贵阳学院、贵阳商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值得关注。大家对此有什么观点,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二年而从

20艺术考研择校——贵州大学

01学校简介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02近三年分数线03近三年招生人数04参考书目暂无05复试录取情况06知名导师张贵华:教授,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家艺教委专业学位分委会委员,中国声乐家学会副主席,贵州省音协副主席,贵州省音研会副理事长,贵州民族文化学会理事,主讲课程:声乐、声乐教学法。贺祝平:女,国家一级演员,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学院学科带头人、贵州省省管专家。研究方向:表演、导演。主讲课程:表演技能、剧目、导演创作与理论。陈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柳琴协会理事,贵州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古筝学会会长,研究方向:古筝。朱亚禄: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副教授,一级演员,硕士生导师,声乐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声乐。项锡黔:教授,艺术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艺术设计学科带头人,兼任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及平面设计方向教学。徐浩:教授,艺术史论学科骨干,艺术史论教师,从事艺术史论课教学。唐昌乔:副教授,副院长,兼任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及平面设计方向教学。

和平鸽

2019最热门大学专业!教育部强烈推荐的专业还有这些……

2019年最火的专业是什么?答案可能出乎你意料!我们发现,在国务院办公厅及教育部的文件中,多次提及家政专业,这个专业还多次占据热搜和头条!社会急需、利好不断!你对这个专业了解吗?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获悉:今年以来,家政服务业培训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今年有72所高职院校新设家政相关专业,本科和中职家政相关专业招生较去年大幅提升,多层次家政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据此前统计,我国开设家政学或与家政相关的专业的高校并不多。其中,本科类院校包括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女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山东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在本科高校中,去年仅一所本科高校河北师范大学新开家政学专业,已于2019年秋季开始招生。早在2009年,聊城大学就已经开设了家政专业,尽管经历了招生难、教师缺等情况,但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当不错,“本科家政工”越来越抢手。湖南女子学院也在2013年增设了家政专业,第一期招收了37名女生。近几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2017年突破4000亿营收目标。人才缺口大,然而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未来,新设家政专业的高校会更多。2019年7月5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谢俐5日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家政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将重点做好完善专业结构,扩大培养规模工作。引导和鼓励院校加强人才培养。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谢俐指出,在家政服务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对接新业态、新模式不够,培养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育部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专业结构,扩大培养规模。对接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需要,完善专业目录,增补有关专业,引导和鼓励院校加强人才培养。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向家政等领域倾斜;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支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通过高职扩招专项考试、专升本等多种渠道来提升学历。二是深化“三教”改革,提高培养质量。依托本科“双万计划”和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引导院校提高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把相关专业列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重点领域之一。以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为引领,扩大优质教材的供给,组织院校和企业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培养培训经验。继续在家政服务领域遴选培训评价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的试点,用好院校资源,育训结合,积极承担“雨露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家政服务提升行动”等培训任务。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校企合作。会同发改委培育一百家以上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加强相关领域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家政企业举办家政服务类职业院校,优先支持家政服务紧缺领域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推动30家以上家政示范企业、50所以上有关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希望广大家政企业积极参与。2019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指出,社会服务产业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国家奖学金向家政、养老等社会急需专业倾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向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产业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的院校倾斜,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国家奖学金向家政、养老等社会急需专业倾斜的政策,吸引学生就读相关专业,保障相关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规定享受各类奖助政策,确保应助尽助。覆盖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积极增设护理(老年护理方向、中医护理方向)、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智能养老服务、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营养与食疗、助产、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幼儿保育、学前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康养休闲旅游服务、健身指导与管理等社会服务产业相关专业点。每个省份要有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类专业,引导围绕社会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我们发现,近年来,家政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一直占据各大就业排行榜的前列,而网上家政服务人才“月薪过万却千金难求”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人们对家政行业的误解其实是阻碍很多人报考该专业的重要原因。家政也需本科生?这个专业是培养高级保姆吗?其实并不然。据介绍,家政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哲学、历史、文学、数学、体育、英语、社会学等基础课程,而且要开设许多女校特色课程,如女性学、现代礼仪。此外,还要开设家政专业教育课程,如家政学概论、教育学原理、国学基础、家庭信息管理、生活哲学、现代居家设计、家庭营养学、家庭婚姻学等。当然也要进行家政实务的培训,4年大学时间是满满当当的。毕业生人数稀少,但相关社会需求在不断增加,家政专业学生就业被抢、月薪过万的报道相信也不足为奇了。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2014年9月3日财政部等四部门日前下发《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通知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推动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要求:(1)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签约率100%;(2)应有老年人的服务预案,明确服务内容;(3)定期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包含内容、时间、地点、人员、落实情况等);(4)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完成率达100%,老年人或监护人满意率≥80%。生活照料服务:(1)助餐服务:洗、煮饭菜应干净、卫生,无焦糊;尊重老年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助餐点应配置符合老年人的无障碍设施,助餐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送餐上门应及时,有必要的保温、保鲜设备。(2)起居服务:协助穿脱衣服和入厕方法得当,老年人无不适现象;衣物整理放置有序;定时为卧床老年人翻身,无褥疮。(3)助浴服务:助浴前应进行安全提示,助浴过程应有家属或助老员在场;上门助浴时应根据四季气候情况和老年人居住条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和浴室内通风。(4)卫生清理服务:协助刷牙、洗脸、洗脚、按摩动作适当,老年人无不适现象,做到老人容貌整洁、衣着适度、指(趾)甲整洁、无异味;定期清洗、更换床单和衣物,无脏污;定时打扫室内外卫生,做到清洁、干净。(5)代办服务:代换煤气、代办各种手续、代缴各种费用等,应按照老人的要求及时办理。医疗保健服务:(1)预防保健服务:根据老年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预防方案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老年人掌握预防老年病的基本知识并进行基础性的防治。(2)医疗协助服务:应遵照医嘱及时提醒和监督老年人按时服药,或陪同就医;协助开展医疗辅助性工作,应能正确测量血压、体温等。(3)康复护理服务:指导老年人正确执行医嘱,协助老年人正确使用康复、保健仪器。(4)健康咨询服务:通过电话、网络及会议报告或老年学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及老年期营养、心理健康等知识教育。(5)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代表性本科、专科专业:护理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科)等招生院校:护理学: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北方学院承德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山西大同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医学院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北华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牡丹江医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常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台州学院丽水学院嘉兴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南昌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赣南医学院宜春学院井冈山大学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宁医学院德州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吉首大学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南学院邵阳学院南华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韶关学院嘉应学院深圳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阿坝师范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铜仁学院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云南中医学院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延安大学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陇东学院河西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科):山西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广州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四川文理学院普洱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长沙医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集宁师范学院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浙江树人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长春东方职业学院山东女子学院烟台南山学院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汇佳职业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代表性本科、专科专业:儿科、学前教育、助产、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幼儿保育儿科本科专业:儿科学、以儿科为方向的临床医学招生院校:山西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学前教育本科专业院校:中华女子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成都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三年):培养要求热爱党,热爱幼教事业,保教并重,严格履行岗位;热爱幼儿、尊重了解幼儿面向全体幼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规程纲要为指南;刻苦专研业务,勇于创新,勤于总结;学习幼儿教育、幼儿营养卫生方面理论和知识,具有在各幼儿园、各幼儿机构任教、管理的基本能力。培养目标: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营养与卫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3.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幼儿教育、营养、卫生等发展方向。主干课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管理、幼儿营养与卫生学、教师口语、普通话、基础写作、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美术、声乐、舞蹈、儿童心理与行为测评、儿童发展评估等。就业前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幼儿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把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必将需要大量幼儿发展与幼儿健康管理方面的毕业生。建设好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使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教育,提高整体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为生产、管理和服务培养大批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人才,从而全面提高幼儿及全民素质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由此,此专业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你愿意学上面这些专业吗?声明 本文由高中生学习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新视频,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根无蒂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助力景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开启高校与西江千户苗寨资源链接通道,编写文化传承中小学教材,为景区输送高端人才,深入民族文化研究精准提炼旅游产品,开设西江讲堂提升景区居民文化素养……这一系列举措是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首家文化书院——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为助力该景区高质量发展所贡献的智慧。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2016年,在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贵州民族大学、地方党委政府和西江旅游公司的协力支持下,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挂牌成立。该研究院秉承“学术研究、文化创意、旅游创意”的公益性目标定位,聚焦地方文化挖掘,成为助力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之一。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搭建民族文化研究平台进入西江千户苗寨,沿着山上巍巍壮观的吊脚楼群往上爬,在苗寨半山腰位置处,看到一栋古朴的吊脚楼,便来到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吊脚楼内各种文化图书琳琅满目,屋内立着常见的铜鼓芦笙,墙上悬挂“共生才繁荣,共长才美好”的苗家谚语。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西江千户苗寨是贵州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标杆,民族文化是贵州的宝贝,应该把这些宝贝尽可能挖掘出来,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谈到建院初衷,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建设发起人之一李天翼介绍说。研究院从成立之日起,就迅速搭起各种研究平台。中央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省内外院校纷纷在研究院建立教学和研究基地。《苗族民歌精选》西江千户苗寨所在的雷山县是拥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大县,这些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江都有深厚的根基。为了挖掘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研究院组建了以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为主,西江本土学子为辅的研究团队,并以西江苗寨为核心,同时辐射周边,先后对苗医药文化、苗族音乐等进行挖掘整理,其中挖掘的《苗族民歌精选》《苗语文》等成果已公开出版,并免费发放给黔东南30多所中小学校,作为地方文化传承教材使用。针对景区普遍缺乏文化旅游读本的需求,经过2年的精心准备,研究院于2019年推出《这就是西江》文化读本。全书全彩印刷,图文并茂,并被西江旅游公司和省内外各旅行社当作导游词。为景区输送专业人才。贵州大学硕士生卢凤滨在研究院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已有5年,大学毕业后,卢凤滨选择到西江旅游公司就业,边工作边从事西江文化研究。他说,“通过对西江地方文化的挖掘,让我看到了贵州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无所不在,感受到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贵州师范学院教授陈志永认为,研究院搭建起了校地交流的村落平台,并通过各级各类平台搭建,为西江苗寨的乡村振兴凝集力量,学者们从自己的不同学科领域,为西江美好生活家园的构建,出点子、出智慧,在潜移默化中成了西江乡村振兴智力支撑的“源水活头”。讲好西江故事 助力旅游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西江千户苗寨作为全世界最大苗寨的魅力所在。古老悠久的苗年节、鼓藏节,大气壮观的吊脚楼,绚烂夺目的银饰服饰等民族文化是西江千户苗寨发展得以扬帆起航的重要要素。“十二道拦门酒”“十二道拦门酒”是西江苗寨美丽的风景线。原来并没命名化和系统化。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2017年,在不脱离母体文化的基础上,研究院根据苗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对这一道酒进行了二次提炼,使其成为既体现苗族传统文化价值,又能彰显旅游氛围的亮丽旅游项目,让这一道酒成为游客到西江千户苗寨必打卡体验的旅游体验产品。为景区居民提供公益培训此外,根据西江旅游景区打造的需要,研究院先后参与了嘎歌古巷、古歌堂、阅读西江、西江苗寨非遗街的打造,并提供文化支撑,极大地促进了文旅融合。自2008年以来,西江千户苗寨在经济、社会、文化、脱贫上都实现了蝶变,如何把西江蝶变中的地方故事、地方经验传播出去,研究院的“西江讲堂”成为村民、管理者和经营者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传播平台。文化交流活动2016年起到2020年,研究院“西江讲堂”举办了近百场文化交流活动,如“贴地行走北京博士考察团座谈会”“清华学子西江座谈会”“社会学十位长江学者西江座谈会”等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既传播了西江旅游发展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又在座谈对话中,激发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为景区居民提供公益培训“直接把研究院建在苗寨里,通过讲堂和村民的对话,让主客都实现了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想碰撞与收获。”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李乔杨说。西江苗寨过去被称为“富饶的贫困”,即文化的富饶,经济的贫困。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力主导下,10多年的旅游发展,不仅让西江苗寨撕掉了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其多年探索得来的“西江模式”也引起政界、学界和业界的关注。《西江模式》紧紧围绕民族文化价值再生,经过多年研究,研究院在深度挖掘整理西江地方脱贫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推出民族文化旅游脱贫致富的《西江模式》,并于当年6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新闻发布会。2020年,《西江模式》获贵州省第13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图/受访单位提供文字编辑/曹雯视觉编辑/赵相康编审/李缨

丹尼斯

贵州民族大学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

贵阳网讯 金秋十月,晴空万里。10月12日,贵州民族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在贵安新区大学城校区和花溪校区举行,5602名新生相聚一堂,将开启了他们崭新的人生之旅。上午十点,开学典礼举行升国旗仪式,出席典礼的全体师生起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肃立致敬。“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成为新的民大人,踏上追逐人生理想的新征程!”开学典礼上,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代表学校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并希望民大新学子以梦为翼,树立远大志向;以善为美,培养仁爱之心;以勤为径,涵养扎实学识;以苦作舟,砥砺坚毅品格。“非常荣幸今天能走进民大,希望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0级研究生许濛说,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由于英语基础薄弱,经过不懈地努力让自己踏入民大的校门,将在这里开启了研究生学习生涯。“今天特别开心,12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旅游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邹开然说,展望未来四年,自己将在民大成长,将努力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民大学子。最后,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为全体新生授“开学第一课”思政课,希望他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新时代,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新力量,展现民大人的新担当,做出新贡献!据了解,该校今年本科新生报到5602人,预科生1500人,涉及74个专业。在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总体要求下,该校严防严控、精心准备、科学调配,确保2020级新生开学安全、平稳、有序。(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石照昌 文/图)编辑:田娟统筹:汪东伟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