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贵州理工“抢人”放大招:引进百名博士,每人最少获50万元贡职不美

贵州理工“抢人”放大招:引进百名博士,每人最少获50万元

本报贵阳1月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裴江文)2019年,贵州理工学院将引进100名博士研究生,每名博士最少可以获得50万元安家费。此次主要引进大数据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建筑学、机械电子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工过程机械、水利水电工程等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交通信息及控制等专业的应届博士选择到贵州理工学院就业,可获得70万元安家费。为了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贵州理工学院还出台了相关办法为博士配偶解决工作。博士配偶为双证硕士,学校给予安排编制内工作。不满足安置条件的,需要临时周转的,可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对高层次人才配偶给予2年的过渡期,以劳务派遣或临聘形式安置在学校相应岗位上工作。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激励引进人才积极参与科技工作,学校设立了科研启动费基金池。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除可以得到基本科研启动费外,还可以通过项目获得基金池中的资金资助。与此同时,贵州理工学院十分注重团队负责人的引进。团队负责人除享受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外,还可根据工作需要和经费情况,自行聘用学术秘书和科研助手,学校另给予人才引进指标,3年内可自行引进相关学科的博士并组建科研团队。

坏老师

贵州理工学院2020级新生数据大揭秘

崭新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启2020级小萌新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听说今年的男女比例是 听说今年“王”氏同学很多 听说 别急你想知道的这份独家新生数据都会告诉你来源:贵州理工学院

适百里者

贵州理工学院有个计划:引进80名博士

1月22日,都市新闻记者获悉,为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贵州理工学院计划引进80名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据了解,拟引进人才分为“第一层次~第五层次”共五个层次和“A类~I类”共九个等级。其中,第五层次E类指具有博士学位证书和教授职称的人才,F类指具有博士学位证书和副教授职称的人才,G类指具有海外博士学位证书(符合《泰晤士报世界高校排名》前200名)的人才,H类指具有国内博士学位证书的人才。I类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且具有教授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人才。引进人才为博士后的,安家费增加5万元;第五层次G、H类人才,发表论文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超过要求的SCI收录论文数,安家费增加1万元/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EI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超过规定的EI收录论文数,安家费增加0.5万/篇。获得2个或以上博士学位的人才,发表论文情况以引进时的学位为依据,其他时间段不计算在内。第一、二层次人才的基本科研启动经费报校学术委员会研究后决定;与学校签订服务协议后,安家费发放60%,剩余的40%需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后发放。引进程序按照报名、面试考察评议、用人单位将拟引进人选材料报人事处、组织审核、学校研究审批、办理引进手续等进行。联系地址:贵阳市云岩区蔡关路1号贵州理工学院人事处张老师电话:0851-88211169电子邮件:gzlgrsc@126.com【来源:贵州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贵州理工学院:向建设区域有影响的理工大学新征程迈进

贵州日报2020年9月9日整版报道。2012年,时任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赴教育部对接创建贵州理工学院事宜,提出“将贵州理工学院办成西部一流的理工本科院校,为国家和西部地区培养出更多的理工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2013年成立大会上,时任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给学校发来的《贺信》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把贵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14年12月,中共贵州理工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明确了“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成为贵州理工学院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理工人接续奋斗的根本动力,成为指引贵州理工学院不断成长进步的精神支柱。贵州理工学院校园一景。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自2012年贵州理工学院党委成立以来,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对贵州理工学院的创建、建设和发展寄予了厚望,对学校的工作作出了指示批示,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教育部对贵州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等省直有关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党委按照“三步走”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既定任务,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突出成绩。抓党建强基础,改革发展凸显活力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贵州理工学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明显增强。巡视整改中,学校党委出台了《关于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关规定》,建立了第一时间、第一议题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工作制度。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党委中心组、基层党政联席会、党支部会等各个层面及时跟进学习,建立工作台账,推进落实。成立贵州理工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讲习所,讲习所深入课堂、企业、农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2万人次,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广大师生“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2017年9月15日,贵州理工学院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成立仪式暨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深化“四有”活动,提高了师生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满意度。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创造性提出了“四讲四重”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实现了学习工作责任的有机结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创新性形成了“三学”机制,开展了18个专项整治,查摆突出问题100个,建章立制20个,完善工作机制39个,立行立改问题11个。主题教育测评表中“好”的评价占比均在90%以上。广大党员干部用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障了政治上的坚定,贵州理工学院正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前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注重党委自身建设,不断修订“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党委会议议事规则等,出台《中共贵州理工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的实施意见》等全面从严治党系列制度。注重风险防范,开展了三轮校内政治巡察,取得明显巡察效果。领导和支持纪检监察工作,2019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展政治生态研判工作,得到了省纪委省监委领导的肯定;支持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主动接受校纪委的政治监督和“政治画像”。学校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工作机制,出台《进一步加强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实施意见》等党的建设制度,完成了高校党建工作20项重点任务。开展了“五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人才团队”上。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被省委教育工委列为基层党建示范点,教师党支部被命名为省属高校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大学外语教学部党总支6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省属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等2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校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合格本科建设工作受到高度肯定。按照2013年学校成立大会上省委、省政府给学校提出的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在起草《贵州理工学院章程》和编制实施“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确立了“建成合格本科院校、建设西部有影响的理工大学、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学校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逐步明确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顶层设计。《贵州理工学院章程》于2016年9月获省教育厅批准。通过开展教室、实验室、校园环境大建设,课堂革命、宿舍革命等活动,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构建。以党建为引领,开展百千万学风大整治,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2019年11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的评估,得到专家组好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两校区办学模式正式开启。学校党委按照“清醒、冷静、智慧、科学”的原则,分三期有序推进贵安校区建设。贵安校区于2015年6月开工,2019年6月一期工程建成,知行楼、忆白居等跃然于眼前;2019年9月5000师生顺利入住贵安校区,正式开启了两校区办学模式。目前,贵安校区正处于二期加紧建设中,相信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学校将建成一个教育教学功能基本完备、百年不落后的新校区。抓思政育人才,立德树人彰显成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贵州理工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践行初心使命铸魂育人。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建立了贯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系列管理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大门。二是抓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7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门课程利用互联网+,实行机考考试改革,打造了思政课程移动互联新常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学校党委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性文件。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思政课程入选省委组织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课程”。三是构建了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学校成为贵州省第一家教育部易班全国共建试点单位,2017年作为“贵州省高校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推动全省易班建设发展工作,“五在易班·多彩校园”工作品牌在全省和全国推广。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引导全省高校以易班平台为抓手,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全省师生同上网络思政课”活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贵州省访问量位居全国第一。四是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出台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近3年,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今年学校严格按照“六稳”“六保”要求,多措并举,确保建档立卡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100%。全国优秀教师陈燕秀“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现。学校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推行了以慕课建设为抓手的教育教学改革。2019年在中国慕课大会上,学校通过5G网络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协作完成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的模拟仿真装配实验,这是学校全面构建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全面推行慕课、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体现。目前,学校14门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慕课平台,学校涌现出“电路原理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成果。2017年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批准为“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逐步凸显。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多层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1月,学校获批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2017年7月,贵州理工学院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并作为轮值主席单位和永久秘书处单位,承办了系列校长论坛活动及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大学生公益设计创意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在省内外高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共计1689项,其中国家级148项、省级328项。抓机遇找定位,学科建设已显特色瞄准地方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是使命与担当,更是独特的发展优势。贵州理工学院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蓬勃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学校瞄准贵州优势特色及新兴产业,在学科专业设置和布局上找准了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方向。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打造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区域一流培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打造了以“新材料开发与利用”“航空宇航与智能制造”“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特色学科群。围绕一流专业建设,打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生物制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省级综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一流专业。此外,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联合举办贵州省首个中外合作办学工科项目,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产学研合作共赢发展。学校一直致力于构建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工作体系,探索多元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和可行模式。与阿里巴巴共建了全国首家本科层次的大数据学院,服务于贵州大数据引领转型发展战略;与中航贵州飞机制造公司共建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填补了贵州省航空航天本科人才培养的空白,教师自主研发的技术已成功投入生产实际应用。与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共建交通工程学院,服务于我省县县通高速、山谷架桥梁、喀斯特地区建地铁等交通建设与管理。此外,学校积极探索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发展路径,正在与华为、奇安信、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筹建5G智慧校园、网络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抓舞台强责任,社会服务初显优势贵州理工学院积极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不断提升了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融入“两场战役”的成效不断显现。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以“一总支一项目、一学院一课题”为载体,“大地论文”“脱贫攻坚科技项目”立项64个。校领导挂牌督战,选派驻村干部,组织人才帮助湄潭、铜仁、长顺、赫章等地,在党建帮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规划、农产品兜底销售、校农结合、教育扶贫、文军扶贫等方面取得一定帮扶效果。铜仁“红色岩溶”“何首乌”、赫章“半夏种植”、湄潭“茶”“太阳能光伏路灯”等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好评。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校党委组建5人工作组,在蔡家关校区用短短13天时间修建了两座临时人行天桥,实现了校园的封闭管理;组建技术攻关团队,与企业联合研发磷石膏外墙,用于校园的物理隔离,为确保师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全校青年师生积极投身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两场战役中,发挥所长的同时,不断练就本领、成长成才。抓班子带队伍,人才兴校渐显新局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贵州理工学院坚持党管干部,注重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干部人才队伍逐步壮大。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关心下,从贵州理工学院提拔厅级干部共12人次。坚持党管人才,主动“走出去”筑巢引凤。建校至今,引进高层次人才232人。高度重视各类平台的搭建。获批了以“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16个省厅级科研平台,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6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78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获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等各级各类教学建设项目411项。培养出以陈燕秀为代表的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基本实现了师资队伍结构与办学规模的协调发展。5年的奋斗历程,学校依靠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学校广大师生的齐心协力得到了快速发展,未来5年甚至是更长一段时期,建设“西部有影响的理工大学”将是学校的重要阶段性发展目标。学校将科学合理编制好“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从合格本科层次向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的转变,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扎实认真做好巡视整改和合格评估“后半篇文章”,坚决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助力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培养更多贵州工业发展坚挺的脊梁人才,为建设“西部有影响的理工大学”而努力奋斗。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雨编辑唐嘉阳编审范觉文

赵奢

贵州理工学院六个方面研究部署学校疫情防控

2月11日,贵州理工学院召开党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研究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开学准备工作。会议强调,疫情防控一刻都不能松懈,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把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防控疫情、脱贫攻坚、教育教学三大任务落实好部署好,抓细抓实。一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有关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二要继续加强教师和学生信息排查工作,精准掌握师生所在地信息、健康状况等情况,做到措施实、底数清、情况明、无死角,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继续巩固现在的防控成果,确保“零疫情”,并要求全体学生坚决做到“未经批准,一律不得提前返校”。三要根据“堵住病源、守牢校园”的原则,尽快制订春季开学预案及相关准备工作,包括疫情防控、在线教学、后勤保障、学生管理等,扎实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工”,预案就是作战图,拿着作战图就要能打仗、打胜仗。四要进一步做好防控物资的储备工作,保障当前值班、保卫、后勤工作人员需求,保障校园环境消杀工作及教师返校后的防控工作。五要全面加强校园管控,严格落实教育部“五个一律”的要求,对校园及校内宿舍、教学楼、办公楼等实行封闭管理,营造安全稳定校园。六要积极开展防疫科普宣教和舆论引导,做好线上微信网站及校园公共区域宣传讲好防控好故事。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溶兰编辑 刘伊伊编审 涂涌

恋风

贵州理工学院:别样课程助力春耕

谷雨刚过,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春耕生产也已在火热进行中,“宅家不停学”的同学们,也在不放松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在贵州大地上找到了新的学习场所,且看贵州理工学院的学子们是如何助力春耕,把知识融汇在土地里的。同学们学习农机知识。“贵州土地粘性大,自走式覆膜机对土质有要求,故而无法做到全覆盖。”来自化学工程学院的余恩秀介绍道,今天的活动内容是人工盖膜,之前老师在课堂上介绍过贵州土质与北方的差异以及人工盖膜的必要性,这次活动让大家对知识都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跟了解。       另外两名同学参与了农耕机器维修,“在农机社实地参加活动后了解到机械的高效及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必要性,也激励我们夯实基础知识,有所贡献。”其中一名来自化学工程学院化工的陈明阳说道。同学们学习覆地膜。茶香飘飘,转战“理工学子小分队”一行来到了贵安新区羊艾茶园。“本以为采茶不是难事,但亲力亲为以后发现腰酸背疼,其实很辛苦,想到农民日复一日的艰辛,也激励了我自己在生活中要能吃苦,肯坚持。”来自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的冯鑫感慨道。同学们学习农机知识“这次的助力春耕生产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这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只有亲身实践,深深的了解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才会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参与春耕让我们对农村发展有了了解,真正的培养了我们的劳动意识。”来自经济管理学院造价的晏丹丹也有同样的感慨。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从覆膜到采茶、从施肥到了解机械。同学们参与各式各样的春耕形式,深入了解了春耕的方方面面,也深切地体会到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旧”的辛勤,这场特殊的“课堂”激励同学们,继续去攀登知识的高峰,把青春挥洒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阮甜通讯员 方燕编辑 田菊编审 朱迪

刻意尚行

贵州理工学院:疫情期间“花式资助”温暖困难学子

“从一开始对网上上课不方便的同学的流量费补贴、教材邮寄,到后面的心理辅导、防疫知识教学,再到现在对湖北学生的专项资助,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和身体健康的重视和关心。”在疫情防控期间,贵州理工学院对学生资助的“花式资助”, 让该校湖北籍学生沈子延感动万分。疫情无情,理工传爱。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是学生工作战线全面参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贯彻中央、省委有关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学生周于杨在家上网课贵州理工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指导思想,统筹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源,重点聚焦疫情严重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重点关注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等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在疫情期间业务停办的情况下,开通专项资助“绿色通道”,实施针对性帮扶举措,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全体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疫情发生后,学校迅速制定了《贵州理工学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资助工作方案》,密切关注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本人或直系亲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资助2000-3000元/生。为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为学生在家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创造条件,该校资助中心协同招生学院做了细致调研,了解存在困难的学生人数比例,联系学生详细了解每天上网课的流量需求,制发《贵州理工学院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网络学习流量费资助的通知》,开展“爱心流量”专项资助工作,按月向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定额流量费。来自遵义的学生周于杨,家处于比较偏远的地方,家里并未安装宽带网络,正当她为消耗大量手机流量费上学校网络课程感到为难时,学校提供的流量费资助及时送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感谢学校为我们做了周全的考虑,我也必将全力以赴学好专业知识,为日后建设我们的祖国贡献力量。”据介绍,贵州理工学院已为全校2154名学生发放了3月份流量资助,发放金额10.77万元。目前,4月份流量资助发放工作已启动。为了关怀湖北籍学生及非湖北籍在湖北学生,贵州理工学院制发《贵州理工学院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湖北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开展了“抗疫专项慰问金”资助工作,共向101名学生发放共计6万元专项资助款。在各招生学院的紧密配合下,随时密切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体和生活等情况,对不在抗疫专项慰问金所列资助范围内的其他学生,如确因特殊情况造成当前学习、生活困难,通过办理临时困难补助等途径进行资助,疫情防控期间已发放多笔临时困难补助近2万余元。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雨编辑 陆维刚编审 范觉文

天官

贵州理工学院 成立年代不久 却是全国创新示范高校 一睹校园风采

贵州有4座比较牛B的高校,分别是贵州大学、师范大学、财经大学和理工学院。理工学院虽然成立时间在2013年,但是它的前身是贵州工学院,(工业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6年改名为工业大学,2011年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即原贵州工业大学校区)、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改建为贵州理工学院,2013年成立。准确的说,理工学院最早的前身就是工业大学,后来工业大学与贵大合并,原址空出来修建理工学院。其实,贵州理工学院这个名字很好听,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大家都很欣赏。在理工学院的池塘边,会看到两座石碑,分别是“虎聚龙潭”,落款是贵州工业大学40周年校庆。(1958-1998)另一块石碑是“工程师摇篮”,落款是母校30周年校庆纪念。1988年立。(1958-1988)虽然已经改为理工学院,但是这标志着学校历史的石碑仍然保留下来,见证者这个学校的辉煌。贵州理工学院在贵阳蔡家关,这附近有几所技校和高校,环境比较优美,紧挨阿哈湖水库,四面群山环抱,蔡家关村极具生活气息。不像其他大学建设在无人烟的地方,理工学院所在的蔡家关,类似一个小的城中村,杂乱繁忙却充满着活力。理工学院的校内景色也很美,校内的石假山和池塘古色古香,看样子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虽然理工学院不是一个参观高校的好地方,但是它能成为全国创新示范高校的一名,也是有点本事的。从当初的工业大学(普通本科)到后来的贵州大学蔡家关(211),再到现在的理工大学,可以说贵州的教育日新月异,快速的发展。贵州理工大学,很棒的

名曰治之

为了大地的丰收!贵州理工学子助力春耕生产

谷雨刚过,正是万物生长好时节。疫情防控虽仍在持续,春耕生产已在火热进行。宅家不停学,贵州理工学院的学子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广袤的田野中,把知识融汇在土地中,助力春耕生产,把山川大地变成了新的学习场所。“贵州土地粘性大,自走式覆膜机对土质有要求,因此无法做到全覆盖。”在遵义绥阳县,来自化学工程学院化工193的余恩秀正忙着向当地农户讲授有关春耕生产的知识。余恩秀参与的劳作主要是人工盖膜,在此之前,余恩秀通过网络与老师讨论了关于机械盖膜和人工盖膜的相关知识,“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贵州土质与北方的差异以及人工盖膜的必要性,这次活动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余秀恩说道。人工盖膜据介绍,为做好春耕生产服务工作,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贵州理工学院结合当前重点工作,积极动员学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深入全省各地田间地头,结合自身的学科和专业特点,为春耕生产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助力“春耕生产”。来自资源环境勘测学院地质192班的吴朋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工194班的陈明阳同学参与了农耕机器维修,“我在农机社实地参加活动后了解到机械的高效及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必要性,也激励我们夯实基础知识,有所贡献。”陈明阳说道。学习农机知识从覆膜到采茶、从施肥到了解机械。同学们参与各式各样的春耕形式,深入了解了春耕的方方面面,也深切地体会到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旧”的辛勤。贵州理工学院的学子们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帮助农业企业、农户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自己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成效留在了家乡土地上。同时,通过劳动实践,学子们也接受了锻炼、磨炼了意志,增强了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起一定的职业经验,提升了就业创业能力,更懂得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本以为采茶不是难事,但亲力亲为以后发现腰酸背疼,其实很辛苦,想到农民日复一日的艰辛,也激励了我自己在生活中要能吃苦、肯坚持。”来自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制药制药192班的冯鑫感慨道。采茶“这次的助力春耕生产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这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只有亲身实践,深深的了解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才会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参与春耕让我们对农村发展有了了解,真正的培养了我们的劳动意识。”来自经济管理学院造价192班的晏丹丹也有同样的感慨。疫情无情人有情,齐心协力保春耕。贵州理工学院的学子们,将作业写在了贵州大地上这场特殊的“课堂”上,把青春挥洒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雨编辑 陆维刚编审 范觉文

米夏尔

贵州理工学院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谁更值得报考

贵州理工学院办学历史:学校创建于2013年,2011年,贵州省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在原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的校址上筹建贵州理工学院。2012年12月17日,贵州理工学院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学校设置标准,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检查和评估。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建立贵州理工学院。2017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师资力量:该校有教职工749人,其中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5人,2级岗位教授2人,3级岗位教授8人,黔灵学者1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215人,博士142人,硕士375人,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项,省管专家(5人)。办学成果: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7项。学校已经获得贵州省科技厅的两个科研项目,“电动车惯性机械能高效回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预应力区域约束混凝土梁试验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该校全年共申报各类项目307项,立项154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6项、市厅级项目16项。该校发表各类论文近500篇,SCI检索论文从无到有、迅速增长到14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办学历史:学校创建于1938年,历经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毕节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毕节师范专科学校等时期。1993年,教育部定名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3月,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毕节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资力量:学校有教职工914人,其中博士49人、硕士409人、正高职称57人、副高职称260人。教师中有省管专家3人、市管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有行业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97人、外籍教师3人。办学成果:全校发表学术论文32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2篇,SCIE、EI、ISTP、CSCD、CPCI-SSH收录人大复印资料共35篇;出版专著11部、成果获奖15项。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立项115项。学校有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14个校级科研机构。两校分别位于贵阳市和毕节市,在地理位置上贵州理工学院优势更大。从两校的办学历史来看,贵州理工学院是新筹建的高校,发展潜力大,但是办学历史短暂,其教学底蕴肯定不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从师资力量来看,就可以看出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高级人才数量上。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贵州理工学院虽然办学历史短暂,但是他获得的办学成果非常的丰硕,不弱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