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部部长戚芸榛一行到省林科院调研,了解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及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并考察参观了省林科院油茶、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其中,座谈会由省林科院院长罗扬主持,核桃所、森培所、科管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座谈会上,罗扬介绍了省林科院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戚芸榛介绍了产研院及成果转化部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职能。与会双方就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下一步双方将加强合作,利用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牵线搭桥,促进省林科院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共同促进贵州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来源:省林科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2月17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在贵阳揭牌。研究院旨在为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主要承担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及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发展成果的交流、推广和应用、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专家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刚为研究院揭牌揭牌仪式上,省工信厅相关负责同志宣读了省委编办对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三定”批复,阐述了组建研究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工作要求。他表示,组建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是厅党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直属单位管理,强化产业预先研究、对策研究、系统研究的关键举措,研究院干部职工要勇于担当作为,锐意进取,聚焦智库定位、聚集智力资源、聚合各方力量,提升核心业务能力,发挥好智囊作用,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智库资讯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后勤保障平台,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他强调,厅各有关单位要在课题研究、企业服务、产业谋划、业务培训、会务服务等方面与研究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揭牌仪式现场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好厅党组的各项工作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加强改革探索,围绕厅中心工作,聚焦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精深加工,着力在打造三个平台上下功夫,加强调查研究,多出优秀成果,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据悉,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为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所属正县级差额拨款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6名,内设综合部、研究部、信息部。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曾帅编辑 冯倩编审 王淑宜
自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在省委第八巡回指导组指导下,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坚持把查摆解决问题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在破解难题上下真功求实效,深刻检视剖析问题,精准推进整改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和业务工作两促进、两不误。 黔西县定新乡元田村是一个二类贫困村,由于村里缺少销售队伍,农产品在本地很难卖出去,再加上种植大头菜失败,合作社长期亏本运行。在调研中了解这一情况后,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调研组与驻村第一书记一起,研究制定了多种销售方式。预计今年12月前,元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完成3万元以上营销指标。 抓实调查研究,用好调研成果。7月以来,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组成5个调研组,分批次赴黔西县定新乡元田村、群星社区、贵州华科公司、重庆江津和德江贞丰花椒产业基地和相关企业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组分别采取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1个省直部门、2个行政村、3个基层党支部、3家合作社、5家企业、3个县区的相关产业进行了调研,广泛听取了机关干部、乡镇干部、企业负责人、合作社带头人、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发放调查问卷100余份、座谈走访150余人、撰写调研报告5份,带回了一批高效推进村一级农村产业革命、服务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项目等面临的基础性、关键性、全局性的难点问题,梳理形成了一批可操作、能落实、有创新的措施建议。 摸实情、找症结、解难题、开“药方”……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同时,深入思考问题发生的根源,提出对策建议,现场解决了一批群众呼声高、期望高、难度大的热点问题,有力推动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企业延伸、向基层延伸。 把促进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院党委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全院干部帮助解决好联系村种养殖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发挥帮扶优势,服务乡村发展。依托合作社整合全乡、全县农产品资源,搭建平台,统一销售,通过逐步创立专司销售的营销型合作社品牌,解决“无货可卖”的问题;同时依托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和贵州电商云、省工会、贵阳市居民小区等单位和地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心销售推广活动,发挥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桥梁纽带作用,探索消费扶贫方式,推动贫困村农特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坚持把把检视问题贯穿始终,结合单位自身建设中存在的“梗阻”,立查立改。院党委通过下去问、党员提、领导点、开门谏、上门听、现场查等六种方式,广泛征求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院党委书记带队,带领班子成员上门到省科技厅、省科学院等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坦诚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坚持面上问题与突出问题相结合,将查找五个方面的总体问题、查找七个专项治理突出问题、对照党章党规“16个是否”结合起来,增强征求意见、查摆问题的统筹性和深度性。同时,注重将主题教育与自身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对产研院指示精神,重点听取了对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对促进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两个方面的意见建议,逐一制定整改方案,整改落实也同步展开。 坚持主题教育和业务工作两促进、两不误,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要求,切实把产研院的“创立初心”转化为搭建农村产业革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实际行动,立足当前农村产业革命需要,启动搭建农村产业革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助力全省农村产业革命和脱贫攻坚。根据当前农村产业革命一方面是科研院所海量的技术成果,一方面是农业经营主体巨大的技术需求找不到出路,全院切实发挥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对接服务作用,使推动技术转化应用落地见效、造福于企、造福于民,把“为民初心”转化为技术服务的“爱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恬 编辑 胡莹 编审 王璐瑶
中国瀑乡网讯(www.zgpxas.com)7月7日至8日,贵州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雄军率队到我市就“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格局”课题开展调研。副市长王成刚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调研了平坝区青庄坝区、高田村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经开区百灵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航贵州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天赐贵宝食品有限公司、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关岭自治县关岭牛保种场、屠宰加工厂,通过边看、边听、边问等方式对企业经营发展、产值产能、出口销售、取得成绩及遇到困难和问题等情况进行了解,就产业发展给予相关指导,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我市产业发展及布局情况汇报,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交流。调研组对我市产业布局与发展给予充分肯定,科学分析我市在全省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对接联系企业,优化提升服务水平,把各项政策措施和保障办法落细落实,以更大的信心应对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将在产业技术服务咨询、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力助推安顺产业结构、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安顺日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刺梨等12个农业产业发展的精神,做好刺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近日,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与贵州刺梨龙头企业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我省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初好农业质检总监韦会平博士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将发挥科技创新“组合器”和产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在产业技术服务咨询和产业示范合作等方面与贵州初好农业展开合作。双方将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为合作切入点,共同组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刺梨相关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引进、融资、综合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具体包括合作研发刺梨新型康养产品研制,刺梨果渣综合利用,刺梨无公害种植原料基地建设,现有生产工艺改造及产品升级,刺梨生物活性成分测定及高效提取等内容,共同推进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接下来,初好农业将坚持市场导向,依托各方优势资源,进一步健全公司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产品研发机制,倾力打造水城刺梨好口感、好品质、好口碑,实现水城刺梨增值增效,成果转化。
6月26日,受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邀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六盘水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来到贵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旨在引导全院党员干部学先进、赶先进,用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余留芬自2001年担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以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为己任,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以推进科技建村为先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采取银行贷款、村民集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开办砖厂、修建休闲山庄,建成特种养殖场、小锅酒厂等产业。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先后修通了长达28.5公里的5条通村路和6条通组路,完成了13公里油路改造;先后完成退耕还林5000多亩,搞起了乡村旅游,使林场成为了岩博村的“绿色银行”,发展蔬菜、杨梅、果林、脱毒洋芋等产业数千亩,羊、猪存栏上万头,使岩博村从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1/3村民没过温饱线、村级债务缠身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年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集体资产近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小康村”。 余留芬从自身经历、岩博村的脱变、“人民小酒”发展等方面,结合理论,穿插实践,展开了声情并茂的讲座,并于参会人员分享了她参加十九大的故事。 “听了余留芬书记的讲座,深刻体会到了余书记身上三种精神,一是扑下身子、扎根农村、敢于担当的敬业精神。二是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三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贵州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邵进听了讲座后激动地说。 在讲座中,余留芬还对参会的年轻人说,遇到困难要保持良好心态,遇到问题要勇敢,要坚持;人生的道路要看、要想、要总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文忠编辑 罗昌编审 王太师 王莉
2020上半年,贵州省工业生产持续向好趋势愈加明显。一、总体情况(一)总产值上半年,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合计总产值5598.71亿元。其中,优质烟酒总产值为857.13亿元、清洁高效电力总产值为787.76亿元、新型建材总产值为646.48亿元、生态特色食品总产值为626.82亿元、基础能源总产值为560.10亿元、基础材料总产值为546.14亿元、先进装备制造总产值为518.61亿元、现代化工总产值为466.36亿元、健康医药总产值为427.01亿元、大数据电子信息总产值为355.88亿元。数据来源:贵州人民政府、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产值结构看,十大工业产业中工业行业总产值为4963.60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的88.7%;其他关联行业的总产值为635.10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的11.3%。从规模看,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为4611.59亿元,占工业行业总产值的92.9%;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为352.01亿元,占工业行业总产值的7.1%。(二)单位数上半年,全省十大工业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为4056个,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为12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十大工业产业中行业分布集中度高,其中,新型建材产业1203个、先进装备制造664个、生态特色食品590个、现代化工419个、基础能源415个,五个行业合计占比超过73%。数据来源:贵州人民政府、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营业收入上半年,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599.82亿元。其中,工业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304.45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营业收入的93.6%;其他关联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95.37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营业收入的6.4%。从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000.36亿元,占工业行业营业收入的92.9%;规模以下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04.09亿元,占工业行业营业收入的7.1%。上半年,十大工业产业营业收入分别是:优质烟酒实现营业收入849.39亿元、清洁高效电力实现营业收入732.15亿元、新型建材实现营业收入555.05亿元、基础材料实现营业收入497.48亿元、先进装备制造实现营业收入434.70亿元、现代化工实现营业收入402.64亿元、基础能源实现营业收入397.77亿元、健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326.75亿元、生态特色食品实现营业收入280.67亿元、大数据电子信息实现营业收入276.17亿元。数据来源:贵州人民政府、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利润总额上半年,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485.64亿元。其中,工业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80.93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利润总额的99%;其他关联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72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利润总额的1%。从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66.62亿元,占工业行业利润总额的97%;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4.31亿元,占工业行业利润总额的3%。上半年,十大工业产业中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产业有7个,其中,优质烟酒实现利润总额366.23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利润总额的75%;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清洁高效电力、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现代化工6个产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98.89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利润总额的20.2%。数据来源:贵州人民政府、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近日,贵州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中的刺梨产业发展,强调要加强刺梨标准化种植,加快构建标准体系,开发刺梨药品、保健品等药食两用产品,提升刺梨产业综合效益。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作为我省刺梨产业的公益性研发平台,在推动刺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沿。为贵州刺梨产业铸造优势品牌,为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气象、新进展、新思考。市场规模潜力巨大贵州刺梨具有资源独特性和经济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对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尤其是2020年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刺梨是贵州独有的特色林产品,是云贵高原特有的珍贵野生资源,也是全国首个培育的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它因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生长快、耐脊薄、耐寒特性,是贵州这样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首选树种。它拥有水果中的“维C之王”美誉,开发前景广阔。不仅拥有丰富的单宁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防癌、抗衰老的效果,还具有健胃消食、清热解暑的功效。刺梨产业作为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12个特色产业之一,政策东风频频吹来,各项举措落地。其中《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刺梨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进一批刺梨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全国刺梨种植、加工、销售大省,贵州刺梨产业种植、培育、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不仅有政策加码扶持,经过贵州多年的培育,刺梨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目前,国内95%以上的刺梨产自贵州,贵州刺梨种植规模全国第一,刺梨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全国第一。“贵州刺梨与贵州茅台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不可复制性。”许多有识之士一致认为,刺梨产业有望形成贵州第二个千亿级产业。目前全省刺梨加工企业虽有50家,但2019年全省刺梨加工产值不足10亿元,说明我省刺梨加工业才刚刚起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广阔。研发新品开拓市场贵州对刺梨产品进行精研究、深加工,研发出了刺梨原汁饮料、发酵酒、刺梨干、刺梨酥、软糖果脯等多种产品,品类逐渐丰富。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不仅关注刺梨的食用价值,更加重视刺梨的药用价值开发,刺梨解酒、降血脂、降血糖、助消化、护肤等多种系列产品都在研究试验中。省刺梨产业研究院院长谭书明表示,深挖刺梨的健康功能性作用,将开拓出新的市场,延伸其产业链。目前我省170多万亩刺梨基地,90%以上栽培的品种都是“贵农5号”。一个品种打天下是不科学的,因为不同的加工产品对原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些品种适合做原汁,但不一定适合用来加工果脯或者罐头。因此在将来的研究过程中应更加注重选育更多的刺梨优良品种,以满足不同加工产品的需要。破茧成蝶刺梨产业最大的问题是销售问题,目前50多家刺梨企业专职销售人员不足1000人,这是制约我省千亿级刺梨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破茧成蝶?现有的大学生和退转军人就是一支生力军。如果把贵州现有的近200万大学生和100多万退转军人经过培训,让数十万人参与刺梨产业市场宣传推广,不仅解决了大学生和退转军人的创业就业问题,而且贵州刺梨产业将因此而走出困境。有了销售队伍,顾客从何而来,其实每年来黔的外地游客就是最大消费群体,对来贵州的旅客要讲贵州的特产、刺梨的故事、刺梨的文化,这样循序渐进才能化解刺梨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为了这项行动顺利实施,由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与贵州太阳圣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在规范产品标准、提升产品质量、规范价格体系的同时,深入研究营销模式,打造独具贵州特色的刺梨品牌“太阳圣果”;目前“太阳圣果”品牌与贵州天刺力、贵州水城初好、贵州金维宝等多家刺梨企业进行强强联合,选择各家的优势产品,组成平台运营公司,以“太阳圣果”统一品牌、统一运营,新的平台运营公司预计今年销售目标将突破亿元大关,并形成刺梨产业发展新模式,引领贵州刺梨产业发展。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邹林编辑 刘钰银编审 周静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护目镜抗菌防雾湿巾。 贵州省科技厅供图 摄中新网贵阳2月27日电 (记者 张伟)针对医用护目镜容易起雾的问题,贵州省科技厅直属单位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技术优势,用一周时间成功研发护目镜抗菌防雾涂层,经测试效果能保持10天。记者27日从贵州省科技厅获悉上述消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一线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救治患者,经常是超时长穿着防护服,身体一身汗,护目镜上布满雾气,影响视线,给救治病人时带来了一定难度。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护目镜抗菌防雾湿巾。 贵州省科技厅供图 摄针对医用护目镜容易起雾的问题,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技术优势,紧急组织科研团队开展医用护目镜抗菌防雾涂层液研发攻关。根据产品要求,此类医用护目镜防雾涂层,不仅要保证镜片的透明性和防雾功能,同时还需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粘附稳定性,以确保镜片在装配和消毒过程中防雾涂层不被破坏。为简化抗菌防雾涂层液的涂覆工艺,经集思广益,科研团队借鉴日用湿巾的原理,将无纺布浸润在一定浓度的抗菌防雾涂层液中制成抗菌防雾湿巾,用该湿巾轻轻擦拭护目镜片,即可使防雾涂层均匀涂覆并牢固粘附在镜片表面上,有效解决医用护目镜起雾问题。涂布抗菌防雾涂层的护目镜(右眼)与未涂布涂层的护目镜(左眼)防雾效果对比。 贵州省科技厅供图 摄经贵州省的护目镜生产厂家试用反馈,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抗菌防雾湿巾涂覆工艺简单,涂层防雾效果测试能保持10天,且镜片的透明性及涂层的强度和粘附稳定性均能满足镜片的装配及消毒工艺要求。贵州企业已向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定制了抗菌防雾湿巾,生产了1000套防雾医用护目镜,并完成产品的型式试验。目前抗菌防雾湿巾已批量生产,拟送往抗疫一线使用。(完)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内的护目镜防雾湿巾及配置的抗菌防雾涂层液。 张伟 摄科研人员检测抗菌防雾涂层液效果。 张伟 摄科研人员检测抗菌防雾涂层液效果。 张伟 摄科研人员检测抗菌防雾涂层液效果。 张伟 摄科研人员检测抗菌防雾涂层液效果。 张伟 摄科研人员配置抗菌防雾涂层液。 张伟 摄科研人员配置抗菌防雾涂层液。 张伟 摄科研人员检测使用抗菌防雾涂层液的护目镜。 张伟 摄科研人员检测抗菌防雾涂层液效果。 张伟 摄科研人员展示抗菌防雾湿巾。 张伟 摄针对医用护目镜容易起雾的问题,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用一周时间成功研发护目镜抗菌防雾涂层。为简化抗菌防雾涂层液的涂覆工艺,科研团队借鉴日用湿巾的原理,将无纺布浸润在一定浓度的抗菌防雾涂层液中制成抗菌防雾湿巾,用该湿巾轻轻擦拭护目镜片,即可使防雾涂层均匀涂覆并牢固粘附在镜片表面上,有效解决医用护目镜起雾问题。经厂家测试防雾效果最长能保持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