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辖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一共拥有29所本科院校,本科院校数仅比重庆市、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海南省、青海省多。29所本科院校中只有5所院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分别为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学校占地面积4646亩,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7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413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原名“贵阳医学院”,其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65年将“贵阳医学院中医系”划离另行组建“贵阳中医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868亩,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6所,非临床专业实践教学基地82个。学校设有教学单位21个,本科专业3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贵州师范大学: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07个二级学科)、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81个本科专业。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学校现由贵州省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广东省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约2515亩。学校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6个学科门类,下设28个教学院系、包含30个本科专业,5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1978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学校2004年被批准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16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11月,原“贵阳中医学院”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林城贵阳,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现有23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
01.贵阳中医学院招生简章及计划贵阳中医学院创建于1965年。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现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层次较为齐全,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中医药本科院校。2004年成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07年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11月,学校中医学专业接受教育部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认证考察,专家组现场反馈结果为“完全认可”。贵阳中医学院2018招生计划贵阳中医学院02.贵阳中医学院招生要求1、本章程是我校向社会公布招生方案和录取规则等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已经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审查。2、学校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录取工作由学校招生部门具体负责执行。在录取中,按教育部以及各省(市、区)教育厅、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行使和履行学校的权力、责任和义务。3、录取原则、政策规定、录取工作程序及录取工作纪律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政策规定,以及各省(市、区)招生工作规定、录取新生工作规则,以及《贵阳中医学院录取工作规则》等有关规定执行。03.贵阳中医学院师资力量贵阳中医学院现有教职工1060名,专任教师651人,其中高级职称367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440名、硕士生导师315名,博士生导师17名。拥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名,首批全国骨伤名师2名,贵州省名中医38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名,省管专家11名,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名;省级教学名师10名,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培养对象7名;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有国医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9个,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师传承工作室1个,贵州省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研究生创新基地4个。04.贵阳中医学院实训设备贵阳中医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林城贵阳,拥有花溪、甲秀等4个校区,占地1785亩。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067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23人、本科生9534人。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等15个直属院部;有中医研究所、中药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所等10个科研机构;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9所临床实习(教学)医院、12个社区医学实习基地、17个护理实习基地、54个非医类专业实习基地。其中,第一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近日,教育部正式致函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阳中医学院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的任务的多科性本科学校,重点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创建于1965年,2004年成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07年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以来,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中药学专业专业认证,获评贵州省“文明校园”。学校现有21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医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医学门类有本科专业4个,覆盖一级学科3个,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理学门类有本科专业9个,覆盖一级学科4个,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管理学门类有本科专业3个,覆盖一级学科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2015年“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2016年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纳入一本招生。贵阳中医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2012-2016年,学校获各类科研项目1457项。学校不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目前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0个。来源:贵阳中医学院官网 动静贵州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政府共建的贵阳中医学院已成功“升格”。贵阳中医学院官网 截图据贵阳中医学院官网消息,近日,教育部正式致函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阳中医学院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的任务的多科性本科学校,重点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消息称,贵州中医药大学将以成功更名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贵州中医药大学全校教职医护员工生将再接再厉,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校训,持续推动内涵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不断突显,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新征程。公开资料显示,创建于1965年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扶贫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发展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教育事业。该校现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层次较为齐全,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中医药本科院校,2004年成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07年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以来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政府共建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中药学专业专业认证。近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全国各省份在推动中医药高校建设工作方面动作频繁。2018年12月27日,安徽省教育厅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复网友提问时披露,安徽中医药大学迫切希望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已向省教育厅专题报告,现正在就共建协议进行论证。12月11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云南省政府共建的云南中医学院在其官方微信发文确认,该校正式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该校也是云南省内唯一一所中医药本科院校。10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长春中医药大学获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与吉林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共建长春中医药大学的意见》,长春中医药大学跨入“省局共建”高校行列。
贵州医科大学原名“贵阳医学院”,其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65年将“贵阳医学院中医系”划离另行组建“贵阳中医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根据贵州医科大学关于拟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21年硕士研究生结果公示:名单公示共计130人。保研率2.33%。保研率虽然不高,但只要努力,结果都不会差!附录:招生情况数据来源:博雅数据库
近日,教育部正式致函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阳中医学院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的任务的多科性本科学校,重点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创建于1965年,2004年成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07年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以来,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中药学专业专业认证,获评贵州省“文明校园”。学校现有21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医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医学门类有本科专业4个,覆盖一级学科3个,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理学门类有本科专业9个,覆盖一级学科4个,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管理学门类有本科专业3个,覆盖一级学科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2015年“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2016年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纳入一本招生。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2012-2016年,学校获各类科研项目1457项。学校不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目前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0个。【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凯里市2020年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圆满结束。经考试,45名学员全部合格。”9月27日,一片掌声中,随着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挂任该市中医(苗医)医院院长吴小平在结业典礼上的宣布,万潮镇笔架村的村医王小书捧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合格证书》,脸上笑开了花。她回想起,这五天的免费培训,老师手把手地教授刮痧、拔罐、中药泡洗和穴位敷贴,满溢温暖和感动。“车前草,苗语叫窝里八降,主治尿频、尿急、热通、肾结石,多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的感染。” “马鞭草,苗语叫加劳给,鸡骨折药,可以治疗骨折接骨。”……9月23日,该市中医(苗医)医院党组书记王政副主任医师、贵阳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第一批民族民间医(药)传承工作室特聘导师启动多媒体授课,用双语教学《苗侗医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王政说,别小看一根草,会用它就是苗药。这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方法简单、适用。小孩蛀牙,采摘一种无名草药,祖传的,洗净咀嚼,扎进痛牙处,很快就止痛。针灸科主治医师李斌走上讲台,讲授《刮痧适宜技术》。王小书凝视多媒体屏幕,专心听讲,做笔记。“刮痧,可以治疗很多种常见疾病,但哪些患者不能刮痧?”李斌自问自答,头痛、感冒、胃痉挛……除孕妇外,还有传染疾病,高血压,中风等患者,禁忌刮痧。针对临床医学安全,他告诫,多句嘴,详细询问病史。记住禁忌不能做的,其它是可做的。“小小刮痧,有大学问。”听了李老师的课,王小书收获挺大。她已学会,像胃胀,胃酸,先找准乳头中间隔下两横指宽,用菜油抹下胸部,在患处盖一张白纱布,用勺子、铜钱或牛角,刮痧往左右各刮10次。看出的是红痧、紫痧、白痧或者不见痧,再分析病情。这几年,凯里市村村都有了中医设备,中医治病有报销,不少村民渐渐接受中医治疗。来自开怀街道养朵村的全科医生杨勇,对中医针灸疗法,略有“研究”。26日,在针灸实操课上,谢映寒老师还没开讲,杨勇就出了一道难题。杨勇自述,一次,他在村里,跟一位面瘫患者扎针灸,扎了两个疗程都没效果,很苦恼。以前,扎好了蛮多患者。谢映寒凭经验回答,像这种患者,可以改换扎正常部位,有的效果明显。“这样一点拨,大家心中就有数了。”杨勇满意地笑了。“现在80%的中老年人患颈、腰椎病,怎么治疗?”谢映寒老师问道。她毫不犹豫地回答,目前,这病不能根治,但中医针炙、推拿、艾灸、抜罐和穴位贴敷等,可以治未病,康养治疗。提及诊治腰椎病时,谢映寒讲解,并示范,先要分清是内凸,外凸,骨质增生等,如外凸,四、五椎压迫神经,肌肉绷紧,这时要重点扎这个部位,可以起到放松神经,减轻痛苦。精彩的讲解,让学员们情不自禁地响起一次次掌声。【来源:贵州健康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是贵州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在高等教育方面,贵州的大部分高校也是位于此。贵阳拥有“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贵州大学,贵州大学作为贵州高校的门面担当,近些年来的发展比较快,社会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但是,贵阳除了贵州大学外好像没听过有太出名的高校,其实不然,贵阳除了贵州大学外,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高校,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创建于1941年,其前身是“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7年成为贵州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座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隶属于教育部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改名为贵阳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是贵州省唯一拥有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高校。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68亩。学校拥有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培育)9个,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也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学校目前设有8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研究生工作站。国家级建设平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3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除了上述3所高校外,贵阳还有贵州财经大学、贵阳中医学院、贵阳学院、贵阳商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值得关注。大家对此有什么观点,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贵州省知名大学,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211”大学,位居榜首毫无争议,排在第二的是贵州师范大学,贵阳中医学院排名第六,一起看看还有哪些高校上榜了吧。第一、贵州大学贵州大学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公立大学,是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1年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90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授权专利455项,11人获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奖。出版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世界佛学文库”、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苗学(第一辑)、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彝学(第二辑)等图书。发表论文113篇,被EI、ISTP、SCIE收录143篇。第二、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签署省部共建贵州师范大学协议,贵州师范大学成为省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贵州目前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2008年-2014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7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76项,全校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10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8项;获批专利57项,出版学术著作265部;2013年全年学术论文被SCI、EI、ISTP、CSSCI、CSCD等收录2123篇。第三、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唯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11-2017年,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0项,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7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79项。第四、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法学、哲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大学,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入选贵州省一流大学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十二五”期间,该校完成了《贵州省农村扶贫开发报告》、《贵州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报告》等行业发展报告。向社会发布了《贵州房地产蓝皮书》、《贵州金融蓝皮书》两个关于贵州省金融和房地产发展的研究报告。第五、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截至2016年3月,学校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5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84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及委托项目子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2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奖78项。第六、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以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为己任,已发展成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层次较为齐全,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中医药本科院校。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近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5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4项,省部级课题484项,各类科研经费1.56亿元;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54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励30项,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优秀单位”,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
2020年初,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通告,宣布两校达成共识,于2020年春季学期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学分互认。2021年,两校继续开放互选课程,学分互认。引来网友纷纷羡慕。以上评论摘自微博就在前几日,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也宣布,两校教务处经研究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一流大学联手“发糖”,高校CP一下子冲上热搜,引来关注和热议。政策支持,资源互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通常是指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分可在合作高校之间实现相互认可与换算。实行这种方式,首先是高等教育院校要实行普遍的学分制而非班建制,像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互相开放部分甚至全部课程互选早已是普遍做法。而我国,学分制起步较晚且并未大规模开展。教育部在2007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稳定化、常规化。这算是比较早提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的官方文件。2021年1月26日,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41号(教育类10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推动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并逐步健全线上学分互认机制。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合作高校间的学生,不仅可以在本校,也可以通过联合办学或协议中的其他院校提供的相关课程,来获得所需学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体验不同的大学传统,也能扩大交友面,对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很有好处。而站在学校层面,无论多么优秀的高校,教学资源必然是有限的。通过学校之间的课程共享,可以有效发掘现有教学资源的潜力,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很好补充。高校间课程互选的目的,更在于最终可以优势互补、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傅绥燕就曾表示,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本校以外的学习机会,学生们的眼界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更大了。高校实践,渐成风气北大清华的举动,对于中国高校开放本科课程,具有示范作用。而放眼近年来,我国高校以联盟或协议方式,逐渐迈开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实践步伐。成立于1994年8月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机构就采取了师资互聘、开设本科生跨校副修专业学士学位、跨校第二专业、研究生跨校选课、各校实验设备共享等项举措。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5所高校还签订了研究生课程开放互选、学分互认的协议。2006年,广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在广州大学城高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通知》,明确从2005—2006年学年第二学期先在广州大学城各高校本科专业中试行,以后将逐步在其他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中推行。2010年,武汉10所高校签订协议,可互选课程互认学分,学生还可以跨校选课辅修双学位。这10所高校分别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校每年互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对方学校学习,开放课程,互认学分。2011年8月,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等8所高校签署了《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高校联盟协议书》。联盟成员高校将共同建立课程互选共享信息平台,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名师共享,提高教学、后勤服务资源共享程度等,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014年,贵州省建立了优质课程高校课程互选共享信息平台,于当年9月首批在贵阳市花溪大学城4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2015年,北京市教委公布工作要点,京津冀三地将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协商机制。……近两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越来越成为各地高校的共识,渐成风气。2019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5校签署协议,将实行校际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图源: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5月12日,由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牵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召开。20所联盟高校将联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推动联盟学生跨校交流与培养,探索推动学分互换认定机制。两地的学生线上课程资源可以共享。联盟成员之间的教师可以共引共享、互聘互用,跨学校授课、跨学校指导学生等。 图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在湖南,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3所高校学生互选课程、学分互认也变为现实。2020年8月,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高校研究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2021年伊始,湖南省教育厅就发布通知,进一步推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高校做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在高教领域大动作频频的深圳也紧跟潮流,2021年2月10日发布的《深圳市教育局2021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加强深港教育交流合作。探索构建高校、职业院校“四互”(教授互聘、课程互修、学分互认、文凭互授)合作机制。推进高校间的学分互认越来越成为各大高校间的共识,已是大势所趋。但不得不承认,其中的“技术问题”也亟需解决。此前就有报道称,广东大学城高校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所有跨校选课的学生加在一起不足3000人,仅占大学城在校学生总数的2%。报道还指出,各高校开设的绝大多数互选课程并不实用,跨校上课并不方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也表示,“推进学分互认,要建立完善的学分核算机制。只有高校之间建立起严格的学分财务核算机制,才能让‘学分互认’走得深、走得远。”受限于地理位置、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目前还多停留于绝少部分高校、部分学科的小规模运作阶段。进一步打破大学间的“围墙”,能做的还有很多……正值2021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处就建议:建立学生在国内外高校间转学及学分互认的机制,为学生在国内外高校间转学提供便利。推倒高校间的“隐形围墙”,不只是为哪一所高校培养人才,而是所有高校共同给国家、社会乃至给世界培养优秀人才。素材来源: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