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辖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一共拥有29所本科院校,本科院校数仅比重庆市、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海南省、青海省多。29所本科院校中只有5所院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分别为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学校占地面积4646亩,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7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413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原名“贵阳医学院”,其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65年将“贵阳医学院中医系”划离另行组建“贵阳中医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868亩,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6所,非临床专业实践教学基地82个。学校设有教学单位21个,本科专业3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贵州师范大学: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07个二级学科)、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81个本科专业。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学校现由贵州省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广东省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约2515亩。学校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6个学科门类,下设28个教学院系、包含30个本科专业,5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1978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学校2004年被批准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16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11月,原“贵阳中医学院”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林城贵阳,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现有23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李蓓)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贵州医科大学位列其中,成为贵州首家国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据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活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开展,旨在增强高校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的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促进高校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贵州医科大学(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MU),简称贵医大,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唯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 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 【相关背景】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什么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由高校设立并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的机构。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建设按照“自主设立、择优遴选、重点支持”的原则进行。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为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全流程的服务,支撑高校协同创新和优势学科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给予重点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指导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对工作突出的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经遴选和确认后认定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并给予重点支持。编辑:曹轶编审:王幸韬
活动现场。 陈元书 摄中新网贵阳5月26日电(杨唯)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支援贵州医科大学开办临床医学创新班(以下简称“协和班”)签约仪式在贵州医科大学举行,双方将联合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次以“协和班”命名支援高校办学。贵州医科大学校党委书记林昌虎表示,实行小班招生、联合培养、淘汰管理的“协和班”开启贵州高等医学精英教育之先河。我们将严格按照协议约定,扎实办好“协和班”,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签约仪式。 陈元书 摄贵州医科大学校长梁贵友介绍,“协和班”将于2019年7月首次招生,按照一本批次单列招生,计划招生32人,学制5年。该班当年毕业人数的15%的优秀毕业生,将择优推荐免试录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协和班’的开办,就像是在贵州种下了希望了种子,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卓越医学人才,为推动贵州高等医学教育实现跨越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梁贵友说。图为签约现场。 陈元书 摄2019年3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与贵州医科大学正式签署《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支援贵州医科大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协议》,帮助贵州开办现代化医学精英教育。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战略合作的标志性、引领性工作。“协和班”将坚持北京协和医学院小规模招生、高层次培养、高质量输出的办学宗旨,推动教材、教学、教师“三教”联动改革,优化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协和班”将彻底改革课程体系,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指导下,按照“协和教学理念”编写教学大纲、课程讲义,不低于30%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图为双方合影。 陈元书 摄贵州医科大学选拔最优秀的师资,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师资共同组成“协和班”教学团队,担任主讲教师。实施双导师制,给每位学生配备基础和临床各1名指导教师,负责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科研训练计划和临床训练,创造参加科研的条件,指导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个性化培养。前五届学生课程教学中不少于1/3的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由协和医学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或短期讲座等形式开展教学。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开展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双方学校将为“协和班”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条件,留足了未来职业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且成绩排名在班级前90%的,推荐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不少于其当年毕业人数的15%的最优秀毕业生,将择优推荐免试录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签约仪式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表示,两校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今天的签约仪式就是渊源的延续。我们进一步推动两校合作,临床医学专业创新班就是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临床医学专业创新班招生方式特殊,要招最好的学生,第一关键的是学苗,第二关键的是学校,第三关键也是最关键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职业前景。贵州医科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有着深厚历史渊源。1938年,抗战爆发,原北平协和医学院热带病学专家李宗恩博士筹办创立国立贵阳医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在签约仪式上讲话。 陈元书 摄1947年协和复校,李宗恩调任北平协和医学院院长。贵阳医学院始终秉承协和办学传统,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目前是贵州省唯一拥有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高校。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此次联合办学,是要帮助贵州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留得住、用得上的卓越医学拔尖人才,为贵州医学教育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为推进特色教育强省作示范,为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作贡献。贵州省副省长王世杰表示,希望贵州医科大学积极主动搭乘协和帮扶这一难得的“东风”,主动抢抓新时代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机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勇做引领医学科技创新、繁荣贵州医药卫生事业的开拓者、“弄潮儿”,为贵州“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完)
依照我们现在的高考政策,很多省份在进行高考录取的时候,是分批进行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专科批。分批次招生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等于是国家帮助我们的家长把把关,避免成绩不错的考生因为对大学的不了解而进入一些不好的学校!比如浙江取消批次以后,很多考生误把985高校的独立学院当成是校本部,结果吃了大亏。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说二批里面的大学就一定比一批里面的学校差,这是非常错误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多的大学在一批和二批里面都有招生,而是虽然学校只在二批招生,实际实力比本一的某些学校还要好。因此,家长在进行填报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分数段,合理确定填报策略,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今天介绍的这所医科大学,就是在二本招生,实际的分数却高出一本线40分,这所大学就是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简称贵医大,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唯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 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868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图书馆藏书181.35万册,电子图书43万册;设有20个教学单位,35个本科专业;学校及附院在职在岗职工4854人,在校全日制学生20589人,其中本科生18439人,研究生1914人,留学生236人。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发现,学校的整体实力是不是比很多一本的学校都要强呢?我们再来看一下学校的学科建设情况: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临床医学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贵州省人民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贵州省示范型本科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口腔医学、医院影像学、护理学贵州省特色专业:药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口腔医学贵州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医事法律、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我们发现,学校的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和医学检验相对还是不错的,也难怪学校的录取分数要高于一本线几十分。我们继续了解学校的学科建设情况: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重点学科有: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重症医学科学、急诊医学科学、皮肤性病科学、普通外科学;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药剂学 、卫生毒理学 );贵州省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剂学、卫生毒理学、病原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培育);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科、血液科;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代谢科、重症医学科、皮肤性病学科;博硕学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硕士、体育、应用心理、护理、药学学校的科研平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细胞工程生物医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化学药仿创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细胞工程生物医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西南中药民族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方病与少数民族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贵州省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工程技术中心:贵州省实验动物工程技术中心、贵州省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干细胞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工程实验室: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开发应用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化学药物开发应用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等学校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防治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等学校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等学校工程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生殖医学检验工程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现代法医司法鉴定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药物化学工程研究中心凭借这样的实力,高出一本线几十分,您还觉得奇怪吗?最后总结,贵州医科大学学校非常漂亮,同时历史也很悠久,综合实力相比一般的医学院强不少,同时医学类专业也是热门专业,因此学校高出一本线几十分也就不足为其了。不过,这么一所大学,同时也是省属重点大学,为什么没有在一本招生呢?亲爱的各位读者,您知道吗?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是何志旭不懈奋斗的人生理想。在二十余载的干细胞科研生涯中,他立足贵州的医疗事业发展大环境,钻研探索,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履行着属于一名医者的责任,在自己的人生之书上撰写着新的历史。何志旭在生命过程中,绝大多数细胞需要不断地更新,如皮肤的表皮细胞28天更新一次,胃细胞7天更新一次,红细胞120天更新一次,肝脏细胞500天更新一次,骨细胞的更新需要7年……不管是什么样的细胞,都有一个从新生到凋亡的过程,而干细胞既能维持自我更新,也可多向分化,是干细胞实现组织再生和器官功能恢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促进干细胞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系列政策,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无人区”的创新发展能力。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干细胞治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发展,2019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干细胞治疗药物首次进入鼓励类目录。因此,加强对干细胞的研究与开发,尽快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实上,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科学家赶超发达国家的速度是最快的,并且已经有了强大的科技实力,已达到、部分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干细胞领域,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技术转化方面,已经处在世界前沿。作为中国从事干细胞研究的工作者之一,遵义医科大学教授何志旭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干细胞应用基础及血液病研究,并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为贵州乃至全国的干细胞技术发展,做出了建设性贡献。坚定理想,选择步入医学之路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从选择走上医学之路的那一天,何志旭就十分清楚一位医者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从小,何志旭就十分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他在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被临床医学专业录取,自此他的医学理想开始萌芽。医学院校严谨、求实的学风,塑造了何志旭优良的品格,也更坚定了他今后的从医之路。本科毕业后,何志旭选择进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临床医生,专业能力过硬的他,因为优异的工作表现,在两年内迅速成为了医院里最年轻的总住院医师。尽管在工作上何志旭成绩优异,一直对自己有着严格要求的他并没有安于现状。在担任临床医生期间,他深刻感受到本科知识的局限和对学术思维的渴望,于是下定决心继续攻读研究生。1994年,何志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西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这一阶段,他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系统的训练,由于出色的学术表现,他被导师赞誉为自己学生中最杰出的一位,并在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攻读了该校的博士研究生,展开了3年深入而全面的学术探索。1998年,德国科学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增加内皮细胞铁蛋白表达、产生抗氧化损伤作用,这一重大发现显然不同于当时已知的阿司匹林作用机制。而阿司匹林在老年人群、肿瘤患者中却广泛使用,其中是否存在安全性隐患,对临床药物治疗极其关键。在更深入的博士深造中,何志旭开始聚焦阐明阿司匹林这一作用新机制与用药安全性的探讨,着眼于解答这一重要科学问题。3年起早贪黑完成了大量系统而深入的科学实验,成功找到了德国科学家未发现的小剂量阿司匹林抗氧化损伤的关键中间因子一氧化氮(NO),连通了阿司匹林抗氧化作用的机制路径,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相关药物新制剂的开发提供了重大理论支撑,研究成果不仅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还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奖的表彰。博士课题的收获,极大地鼓舞了何志旭的科学研究斗志,自身的科学眼光、科学预判能力得到了验证,无形中给予了他更大的科研自信。同时科学研究能力得到系统提升,建立了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体系储备,他后来开展深入的干细胞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后,由于国家基础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对优秀博士人才的需要,何志旭成功遴选进入中山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进站1年多后,他与博士后导师合作开展的中国人胚胎干细胞建系首次完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在博士后工作站里他还开展了“胚胎干细胞分化发育为造血干细胞、神经细胞”等多项基础研究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新技术等临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已代表了当时中国干细胞的顶级水平,并进入世界前列。多年的寒窗苦读、科研攻关,何志旭在科学研究中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对科研的执着和热爱让他把自己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实验室,无悔的付出也无形中为他今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扎根贵州,二十载不渝科研坚守何志旭出生于四川成都,5岁时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来到贵州。一直以来,他都对贵州这个地方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感。改革开放初期的贵州,是我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连基本的医疗保障甚至都不能保证,地方病、多发病面临诊断、治疗的大难题。交通的不便和当时的医疗保障体制客观上都限制了老百姓尤其是贫困百姓外出就医。在何志旭看来,医疗人才和其他行业人才不同,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要对一个地区的医疗保障有真正的贡献,就必须要有扎根于贵州本土的医疗技术人才队伍,深入到医疗一线,不断实践、不断钻研。而立志要从事医学专业、治病救人的他,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将自己的理想抛洒在这片热土之上。2002年9月,在贵州省公开招考高校领导干部中,何志旭以理论考试和面试两个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担任贵阳医学院(现贵州医科大学)副院长。就任以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临床服务和临床研究上为贵州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20多年的临床与研究工作,他也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干细胞技术由于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备受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间充质干细胞(MSCs)属于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在体外规模化扩增并具备低免疫原性和低致瘤性等特点,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用干细胞。MSCs可来源于骨髓、脂肪、脐带、胎盘和羊膜等多种组织。早在2003年,何志旭与贵州的干细胞研究同仁一起将干细胞技术引入贵州,建立了西南地区首个省级干细胞研究平台。成功应用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用于白血病移植治疗试验,分化胚胎干细胞为树突状细胞制备抗骨髓瘤疫苗,使用骨髓MSCs治疗糖尿病、血管闭塞性疾病、组织纤维化和类风湿关节炎等临床难治性疾病,并取得重大突破。为了实现我国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造福人类健康,何志旭团队在干细胞的研究道路上,从未停止过探索。在多项国家科研基金的资助下,由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利用”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技术攻关,更是成功获得了2019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颁奖现场在这一项目中,何志旭通过与韩忠朝院士团队合作,选取脐带、胎盘和羊膜等围产期组织成功分离培养MSCs,开展了系统和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工作。合作建立了完整并可产业化的MSCs制备工艺技术、质控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参与了3个干细胞I类新药工作,获批开展I/IIa期临床试验。参与了3项MSCs存储库的企业技术标准,上升为国家技术标准,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胎盘干细胞库,目前储存量已突破10万份。多年来,他们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落地生根。在研究中,成功地将技术发明进行了产业和临床转化,在贵州组建2个公共干细胞库。其中,通过与产业界合作,建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洁净车间1500平方米,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库2000平方米,质量控制实验室1000平方米,库容量50000人份。不但可满足大量科研用围产期MSCs需求,更为大众提供了围产期MSCs保存技术服务,为未来的疾病治疗需求存储了重要的干细胞药物原料资源和健康保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适合国情的、以保护干细胞资源和满足将来临床需要的干细胞库运行模式受到社会公众的欢迎,促进了干细胞事业的发展和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在贵州开展系统的干细胞研究以及建立干细胞库,支持韩忠朝院士团队进一步在西南地区扩大产业化成果,其成果转化单位北京汉氏联合生物技术公司从2006年开始将原始专利技术投入市场,近三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贵州省干细胞库和贵州省组织细胞库建库以来累计收入逾3000万元。除此之外,这项研究成果还为贵州省干细胞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做出了积极贡献。贵州省干细胞库运营以来共存储各类干细胞1万余份,贵州省细胞组织库2016年正式运营至今已实现了1500余份胎盘血造血干细胞、脐带和羊膜MSCs自体库和公共库存储;此外,贵州省干细胞库还保存有近千份贵州少数民族干细胞资源,为人类学和遗传疾病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近年来,何志旭重点开展的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技术研究突破了体外规模化分离、培养、储存间充质干细胞等多项关键技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获得国家首批干细胞临床试验基地资质,使贵州省干细胞研究与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心怀悲悯,情系儿童血液疾病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干一行爱一行,何志旭在坚定从医志向后,就从未想过离开这一“行医济世”的职业。对他来说,从医,便是一条终身坚守之路。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为将自己的医学结晶付诸儿童医学事业行动,一直以来,何志旭孜孜不倦地进行着科研攻关。通过多年的努力,他在儿童血液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相关资料显示,白血病是15岁以下儿童第二位的死亡原因;主要分为急性白血病(约占95%)、慢性白血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儿童血液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这些儿童易患疾病,便是何志旭多年来关注的焦点。2010年,何志旭就带领儿科团队开展了首例双份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新技术,这项工作开创了贵州省儿科界脐血移植治疗的先例,缩小了贵州省儿童白血病治疗与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累计干细胞移植近50例。近年来,何志旭带领的儿科团队还建立了省内首个儿童地中海贫血质控中心,在全省建立了规范的地贫患儿治疗技术和健康宣教体系,使贵州省儿童地中海贫血防治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指导遵义医科大学科技团队在他的带领下,贵州儿科学领域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成功建立了贵州省儿童医学中心,成为全省儿童医疗事业的领头羊。除此之外,他们还建立了全国首批儿科本科专业,为缓解我国儿科医生缺乏的严峻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何志旭仍在这项儿童血液病治疗的医学事业中持续创新、攀登不止。夯实根基,加强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对于中国的医学事业而言,人才一直都是使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关键因素。从医以来,何志旭就一直坚守在人才培养和科研队伍建设的一线,为贵州省的医疗事业发展输入了一大批新鲜血液。人才的不断输入是科研团队永葆活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团队的领头人,何志旭一直希望自己的团队不断传承发展、可持续地良好发展。如今,他所领衔的科研团队已拥有科研人员23名,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有12人,硕士学历的有6人,硕、博士学位人数比例达78.3%,其中部分已成长为全国该领域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贵州省相关行业领域的领军型人才。“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队伍知识结构合理,团队合作精神强、学术氛围浓厚。”正如何志旭所说,团结、协助、融合、创新的团队保障是他们不断取得科研成绩的坚实基础。多年的摸索实践,他们还成功建立了“中美、中英联合医学和药学实验室”,并引入中国医科院和国家干细胞中心在贵州建立重点实验室及分中心。引进法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多人,以及30余名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入选者。迄今为止,他们已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30人、硕士近200人,大部分人才留在了贵州工作,不断为贵州的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近些年来,何志旭领衔的科研团队还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人才团队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称号。为贵州省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并建立了10个高水平生物医药研究平台:贵州省第一个生物医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8年)、中国医科院成体干细胞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2017年)、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2015年)、细胞工程生物医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2014年)、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4年)、贵州省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2012年)、贵州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2003年)等科研平台。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推动了贵州省干细胞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今后,何志旭希望团队能够培养出更多领军型人才,同时也希望团队能够保持扎根西部的优良传统,形成服务贵州的稳固性人才高地。承办中国干细胞第十届年会(2020贵阳)至今,何志旭及其科研团队仍在马不停蹄地探索实践中,近年来,他们在多靶点药物联合抗肿瘤治疗新策略的机制及应用研究中连创佳绩:首次报道了Neuroglobin通过靶向下调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揭示了脑红蛋白作为抑癌基因的分子机制。创新性地将溶瘤呼肠孤病毒(reovirus)抗肿瘤联合免疫疗法应用于结直肠癌治疗并获得显著疗效。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长期生存这一临床中的主要问题,他们采用对肿瘤有趋化作用的MSCs荷载呼肠孤病毒,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对AML的协同杀伤作用,并深入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为开发新的AML治疗技术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稳扎稳打、踏实迈进,让何志旭在科研道路上走得越发从容自信。回首投身医学研究与临床工作的岁月,他不觉艰难与困苦,沉淀下来的除了挑战难题的兴奋与成就感,还有对医学难题与日俱增的好奇与兴趣。而他对所从事领域研究的热爱,更在岁月的年轮中刻印了他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动力,历久弥坚、日益深沉!
从“学院”升格为“大学”代表着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基本每年都会有一批“学院”升格为“大学”,在这些升格的院校中属医科类院校最多,从2012年算起,到目前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至少有10所医学院成功升格为大学,还有两所正在申报更名为大学。第一、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是云南省最大的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前身是昆明医学院,于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省级科技奖特等奖6项、一等奖13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55项,位居全省第三,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跻身全国100强,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昆明医科大学第二、内蒙古医科大学(2012年3月)学校成立于1956年,原名内蒙古医学院,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内蒙古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同年11月,学校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第三、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6月的广州医学院,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广州医学院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虽然不是双一流院校,但在全国还是比较知名的,学校的呼吸疾病实验室是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任就是大名鼎鼎的钟南山院士,在SARS和新型冠状肺炎这些重大疫情防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校有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在学科评估中,广州医科大学共有3个学科参评:药学C、护理学C、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C-。广州医科大学第四、温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前身是温州医学院,学校同样创建于1958年6月,同样于2013年4月更名为大学,并入选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早在温州医学院时期,学校的实力和知名度都已经相当不错了,当年温州医学院教授研制的“对数视力表”被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全国实施。在2019ESI综合排名中,温州医科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74位,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一位。而且在2019年新增的两院院士名单中,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学校由此实现了院士零的突破。第五、西南医科大学(2015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前身是泸州医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始了中西医结合5年制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06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连续五年蝉联西南西北分区赛一等奖。泸州医学院先后于2015年4月、2015年12月两度更名,并最终定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第六、贵州医科大学(2015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2006年学校成为贵州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6月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后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对口帮扶下,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在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4个学科参评:基础医学和药学被评为C+,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被评为C。贵州医科大学第七、广东医科大学(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位于湛江市,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1964年湛江分院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湛江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学校曾连续三个五年计划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其主要优势学科是临床医学,现有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第八、锦州医科大学(2016年3月)锦州医科大学位于辽宁锦州,学校历经锦州医学院、辽宁医学院等时期,于2016年3月由辽宁医学院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1978年学校承担的“稻田皮炎的病因和防治研究”项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贡献奖;1980年学校在“地甲病”和“地克病”的病因和病理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获得卫生部乙级科学技术成果,由此学校成为全国“地甲病”和“地克病”研究中心。第九、徐州医科大学(2016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该校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2013年学校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3月学校由徐州医学院升格为医科大学,在学科评估中,学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药学3个学科被评为C+。徐州医科大学在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并建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麻醉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麻醉学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学校在麻醉学领域拥有不凡成就,因此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徐州医科大学第十、遵义医科大学(2018年12月)上世纪六十年代大连医学院为支援三线建设南迁至遵义,并改名为遵义医学院,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先后与重庆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0年被认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近些年学校建设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2012年入选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成为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2016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药学获得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立项建设,2018年12月教育部同意遵义医学院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第十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其他医科院校不同的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是一所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学校是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资源组建而来,经教育部评审批复,2019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同时挂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这一点和北京协和有点类似。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3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个。曾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夺得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目前指导全省开展职业病、皮肤病、寄生虫病、肿瘤早诊早治、辐射防护、防盲治盲、罕少见疾病防治工作,另外还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正在申报的两所医学院校第一、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7月,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分迁和安徽医学院援建而成,学校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在学科评估中,学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学科进入C类,近些年来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 90%以上,因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学校于 2015 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 强。此外学校还有 2 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直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卫生部首批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和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2019年11月4日,经专家考察和评议,同意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并报请省政府向教育部申报,目前正在申报过程中。第二、桂林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是全国建校历史较早的医科院校之一,被誉为“闪耀桂北的医学明珠”,学校目前是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高校,2014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生物技术、药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C类,并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行列。2019年9月,广西教育厅发布公示,将桂林医学院申请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办学历史: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2001年6月,教育部确定由华中科技大学对口支援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重庆职工医学院、重庆中医学校并入重庆医科大学分别组建应用技术学院和中医药学院。2012年9月,学校获批重庆市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微无创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办学历史: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58年2月,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正式并入成都中医学院,原四道街校址交与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 2006年6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办学历史:昆明医科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33年的省立东陆大学医学专修科,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医学院,1937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医学院,1950年改称云南大学医学院,1956年独立建院为昆明医学院。2010年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办学历史: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 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办学历史:学校始建于1951年的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更名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4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12月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这5所大学都位于西南四省,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都位于四川,在政策扶持上严格来说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厉害,他凭借中药学入选了双一流学科建设,但是严格来说他又不是医科大学。而且在学科评估上他确实不如重庆医科大学,至于排名最后的西南医科大学,他的学科评估最弱,只上榜了一个学科临床医学,并且是C-级别,而排名第四的贵州医科大学,上榜了四个学科。在地理优势上重庆医科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最强。分别位于新一线城市重庆和成都。
据中国校友会网(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 )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贵州省共有19所大学进入排名!本次2019年的校友会大学排行榜评价对象涵盖了中国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的1300多所本科高校,评价数据来自艾瑞深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高等学校发展指数数据库(CHDID)”,均是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第三方权威机构、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对外公开的权威数据和客观数据。其中贵州省高校前三名分别是: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医科大学。2019年贵州省大学排名榜单:点击附前三名学校简介:No.1 贵州大学贵州大学(Guizhou University),简称“贵大”,位于贵州省会贵阳市,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院校、教育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并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由浙江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截至2019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4646亩,下设40个学院,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有在职教职工3940人,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3064人、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8880人、研究生11925人。No.2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交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签署省部共建贵州师范大学协议,贵州师范大学成为省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贵州目 前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座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万人(含求是学院学生10334人、研究生3000余人)。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No.3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MU),简称贵医大,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唯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 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868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图书馆藏书181.35万册,电子图书43万册;设有20个教学单位,35个本科专业;学校及附院在职在岗职工4854人,在校全日制学生20589人,其
初夏的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下简:大学城)天高、云淡,绿意盎然,清风拂柳映面柔,绿荫缤纷闻书香,头顶偶有几只黄鹂一掠而过,留下一串清脆悦耳的啼鸣。大学城全景。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汽车顺着栋青路一驰而过,迎面而来的是带着草木香的温润空气,道路两旁一字排开的大学楼如受检阅的列兵队伍。如今这里已经入驻了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城市职业学院10所高校、16万余名师生。别致而又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高校占地延伸建筑、校内别院处处满溢书香,迎面走来的是青春朝气的恰同学少年,让这座大学城不仅活力四射,加之多举措正在打造的现代化新型样板城市建筑群,这里,俨然一座文化新城正在飞速崛起。大学城位于贵安新区东南部、贵阳市南部,是贵安新区连接贵阳市的“桥头堡”和三大新城之一,汇聚着贵州省集教育、科研于一体,功能定位为“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大学城自2011开工建设以来,按照 “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围绕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秉持让“城市美起来、老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产业兴起来、双创干起来”的绿色人文居所宗旨,始终紧按“快捷键”,跑出加速度,全面强化大学城快速发展。“我们是第一批入住大学城的学生,那个时候的大学城还像个大工地,财大是第一个搬来的学校,没想到如今建设得这么漂亮。”贵州财经大学2011级学生刘清毕业后再回学校时感慨道。作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高校,贵州财经大学大学城校区2011年一期建设完成,同年9月,贵州财经大学成为入驻大学城的首个高校,该校2011级新生也成为大学城的第一批学生。随后,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相继入驻,发展到今天,这里已经聚集了贵州省内10所高校,师生人数也从最初的几千人到壮大到今天拥有16万余名师生的大学城。当初学生们口中的“大工地”也早已不复存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现代化新城,活力汇聚、文脉涌动、创新科研与实业家居等现代元素全盘汇聚,这座时代新兴之城正源源不断向世界衍射出其蓬勃的内核和魅力。放眼望去,大学城内绿荫葱葱、路网交通纵横交错,思雅路、栋青路、思杨路、思孟路等,一条条道路如织、四通八达,如今已建成骨干路网30余公里。贵安数字经济产业园、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双创园等文化产业、人才孵育基地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落户大学城,交流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如今,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已建成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高等教育聚集区和人才高地,真正成为一座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开放新城。下一步,花溪大学城将继续坚持“规划引领、双创示范、校地联动、产城融合、开放带动”五大原则,大力实施“产业培育、骨干路网、综合配套、高校建设、生态环境、智慧城市、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八大攻坚行动计划,不断汇聚“人气、财气、商气”,逐步把花溪大学城打造成为“宜居、宜学、宜创、宜游”的、独具特色的一流现代化文化新型城市。 相关链接目前哪些高校入驻大学城?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贵州财经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现有花溪、鹿冲关两个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国家级开发新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5029亩,总建筑面积940530平方米。学校承办有国家统计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1个。设有学院(部)18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万余人,研究生2067人,留学生65人。有教职工1959人,专任教师125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42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66人,博士生导师21人。获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1个,省级新型特色智库1个,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1个。获批贵州省第五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第九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恪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的校训,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致力于“富民兴黔”,培养经世致用的“儒魂商才”,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西南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证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原贵州民族民学院,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占地面积共2009.8亩、校舍面积共79.6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69人,另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本科生16171人。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年均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更达到95%以上。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余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贵州及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贵州医科大学原名“贵阳医学院”,其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300余人(其中研究生2100余人、留学生300余人),学校已为社会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58500多名(其中研究生7300多人)。2011-2018年,该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贵州省科技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5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50多项。在地方病研究、中药民族药研发、组织工程干细胞生物医药研究、病原生物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特色明显。近年来,该校充分发挥教、研、医优势,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建立了省内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在紧急医学救援、疑难危重患者救治、药物临床试验、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方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6年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双方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的新局面;2017年成为贵州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座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 三校区馆舍面积6.2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8万人(含求是学院学生10000余人、研究生2830人)。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是全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7年1月,学校荣获“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学校历经七十八年风雨,代代贵师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殚精竭虑,形成了特有的学人品质和学校品格,熔铸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练了“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培养培训了27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层次较为齐全,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中医药高等院校。1978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2018年11月,原“贵阳中医学院”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林城贵阳,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现有本科以上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千余人。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骨伤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教学部、研究生院、苗医药学院、中医养生学院等15个直属院(部);有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有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院设有文学部、工学部、法学部、管理学部、教育与艺术学部、基础教学部六个教学部,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等7个学科大类。现有来自全国十二个省区的在校学生9000多人。历年来,已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近万名实用型人才。2015年10月开工建设大学城新校区,新校区位于贵安新区高校聚集区花溪大学城,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6万平方米,毗邻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充分共享多家高校教育资源。2016年8月,新校区入住第一批学生3200余人。学校设有16个行政管理部门、7个学院和2个教辅部门,开设有本科专业36个。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工程建成了一支德才兼备、生师比匹配、专兼比合理、学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有专兼任教师6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占5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0%。其中,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办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等近30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创建于2001年6月,2013年9月,贵州大学与泰豪集团合作举办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学院现有教师68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52人,博士学位53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74人,“双师型”教师201人。2017年学院全面入住花溪大学城新校区,实现独立校区办学,目前学院在校生规模超过1.2万人。学院坐落于美丽的花溪大学城,占地面积955亩,建筑面积达到56万余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已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机制本科独立学院,现有信息工程系、数字传媒系、健康管理系、智能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和经济管理系6个教学单位,在教育部备案招生的专业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公共事业管理、机器人工程、市场营销、土木工程等41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类专业20个。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贵州省教育厅。其前身是建于1978年的贵州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和建于1979年的贵州省第二轻工业学校。学院地处花溪大学城,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现有高职招生专业40余个,全日制高职在校生约12000人。有专兼职教师710余名。学院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3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3个,校内外实训基地200余个;设有贵州省第101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石墨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微软IT学院授权点、中国(贵安)创客联盟总部基地、贵州省花溪大学城双创园、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鉴定、培训和创新创业机构,有牵头组建的贵州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贵州酿酒产业职业教育集团。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是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录取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花溪大学城,新校区校园占地1500亩。2011年12月,省政府438号文件批准同意该院进入大学城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全部建设完成后,是一所设施先进,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崭新校园,届时将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办学条件保障。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秉承“求慧至真,笃行超越”的校训,抓规范、重质量、创特色,使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培养了24800余名毕业生。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理工学院。贵安新区新闻中心贵州理工学院是应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教育部2013年4月18日正式批准成立,在原贵州工业大学校址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体,工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获留学生招收资格。2017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7月发起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并成为轮值主席单位和永久秘书处单位。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贵州省贵阳市,拥有两个校区。蔡家关校区坐落于贵阳西南阿哈湖畔,占地866.7亩,贵安校区坐落于贵安新区大学城博士路,占地约1757亩。2019年9月,贵州理工学院贵安校区迎来2019级新生入学报到,3000余名学生正式入驻贵安校区,该校也成为第10所入驻大学城的高校。(谢孟航/文)
贵州省有70所各类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29所,专科院校41所,其中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大学有(大学排位源自校友会和软科排名,仅供参考)贵阳城市风光1:贵州大学(校友会排名全国第122位,软科排名全国第225位)始建于1902年,211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卓越计划高校,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高校。有40个学院,全日制学生31417人,研究生8716人,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9个。贵阳城市风光2:贵州师范大学(校友会排名全国第242位,软科排名全国第467位)始建于1941年,贵州省属重点大学,省部共建高校。111计划高校,占地2800亩,全日制学生36000余人(含独立学院),专任教师1800余人,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贵阳城市风光3:贵州医科大学(校友会排名全国第267位,软科排名全国第337名)始建于1938年,原国立贵阳医学院,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卓越计划高校,占地1868亩,全日制学生19097人,研究生1860余人,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二博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7个。4:贵州民族大学(校友会排名全国第330名,软科排名全国第485名)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创建于1951年,全日制学生20722人,拥有74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贵州财经大学(校友会排名全国第367名,软科排名全国第454位)始建于1958年,原贵州财经学院,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发展财经大学,全日制学生23000人,研究生1600人,教职工1895人,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贵州中医学院(校友会排名全国第394位)创建于1965年,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拥有2个校区,在校生12832人,硕士生917人。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个,21个本科专业。7:遵义医学院(校友会排名全国403位,软科排名全国第420位)卓越计划高校,卫计委与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前身为大连医学院,1969年为支持三线内迁遵义并更或为遵义医学院,29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更多贵州省大学,就不一一介绍了。0 赞踩评论分享设置删除回答禁止评论编辑更多阅读丁彦雨航拒绝了篮网队提供的合同,他为什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