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出炉:这类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辩护词

2019年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出炉:这类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3月23日,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19年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指出,2019年,贵阳市人才服务中心(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布招聘岗位数和求职人数均有大幅度增长,通过网上招聘和现场招聘两大常规公益性招聘渠道,服务用人单位7055家次,累计发布就业岗位36.52万个次,较2018年同比上升103.45%;服务求职人数23.18万个次,较2018年同比上升32.91%。求人倍率(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为1.57(即157个岗位有100名求职者应聘),市场供求总量同比增幅较大。其中,组织开展现场招聘会86场次,进场招聘单位3984家次,提供就业岗位9.48万个次,进场求职人数4.30万个次;为3071家招聘单位提供网上招聘服务,发布就业岗位27.04万个次,贵阳人力资源网(www.gyrc.cn)新增注册简历19528人,进场求职人数(即投递简历数)18.88万次。从产业分布情况上看,第三产业仍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招聘单位数占比高达76.81%,第三产业仍是贵阳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远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在新常态经济下发展最为活跃,也是吸纳就业人员最强的主力军。从行业分布情况上看,批发和零售业人才需求最大。按国民经济分类统计情况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占比分别为17.86%、14.85%、11.64%、10.01%、8.77%,这五类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新增就业的主要产业。随着贵阳市经济结构的调整,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带动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人才需求激增;大数据、中高端制造、商贸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行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从招聘单位需求人员年龄分布来看,2019年进入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年龄要求较宽松,对年龄没有限制的岗位占48.34%,与2018年相比,同比上升1.87%。年龄不再是企业择才的硬性标准,求职人员在能胜任岗位的基础上,企业更看中求职者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龄求职者找工作难的困境。从求职人员年龄分布来看,25岁-35岁的求职人员成为市场求职主体,占比高达86.24%,青、中年人求职频率相对活跃。其中,25岁以下的求职者占41.70%,与2018年的24.56%相比,同比上升17.14%。究其原因,主要是省人博会期间“筑人才”APP的上线运行,在省内各高校宣传推介使用“筑人才”APP,“筑人才”具有招聘求职、档案服务、学历认证、人才政策、人才工具、筑梦驿站等40余项业务线上“一网通办”的功能,其方便、快捷、高效深受高校毕业生的欢迎,同时,中高级人才封闭式洽谈会、校园招聘等传统的线下人才活动改为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也使得进入中心(市场)求职的人才和高校毕业生迅速增加。此外,26到30岁之间的求职者占28.15%,与2018年相比,同比下降了6.94%,某种程度说明了26岁到30岁的求职者更换工作频率在降低,此年龄段的求职人员入职越来越趋于稳定。从求职人员学历分布看,本科学历占总求职人数的56.8%,同比上升2.45%。大专学历占33.19%,同比下降2.18%。中专及以下学历占8.01%,与2018年基本持平。本科学历的求职者成为市场的求职主体,约占总求职人数的六成,本科学历求职竞争加剧。数据显示,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求职者比例呈下降趋势,求职者在学历结构上呈现低学历逐年减少,高学历逐年增加的趋势。从招聘单位需求排行榜来看,销售类岗位需求最旺盛。从求职者欲从事岗位排行榜来看,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的求职人数占总数的4.10%,排名第一。回望2019年,尽管发布招聘岗位数和求职人数均有大幅度增长,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供需”不对称,“招工难”和“找工作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薪资待遇偏低,缺乏吸人才的市场竞争能力;人才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将继续提供多元化的招聘服务,根据不同时间节点,以及企业招聘需求,举办不同主题的现场招聘会,以供需为导向,根据院校的毕业生专业和人数,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赴省内外高校举办校园招聘活动,送岗位、送政策进校园,注重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同时,开展入村招聘或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缓解“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高标准引进培育中高端制造业,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培育孵化基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高层次人才创造更多的科研平台。其次,按照产业链式发展补齐短板,以产业来针对性地招才引智,聚集人才。增加企业重视人才的意识,以培养人才为基础,完善人才晋升渠道,加强技术革新,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能,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人才吸引激励制度,从政策、资金、住(租)房等方面,分行业、分层次给予支持,提升全市人才政策的软环境。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唯编辑 罗昌编审 王太师 王莉

玄远

2018年贵阳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9.9%

中商情报网讯:2018年,贵阳市全年经济健康发展,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98.4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农业经济喜获丰收,产业革命硕果累累,工业实现平稳增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结构调整优化。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98.4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3、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1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413.67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231.68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30.6%、66.9%,产业结构由4.2:38.8:57.0进一步调整为4.0:37.2:58.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一、农业经济喜获丰收,产业革命硕果累累2018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和大扶贫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农业增加值完成163.64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粮经作物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3.47万亩,比上年调减30.41万亩,下降18.6%;粮食产量38.17万吨,比上年减少5.49万吨,下降12.6%。蔬菜播种面积173.68万亩,比上年增加20.87万亩,增长13.7%;预计蔬菜产量237.90万吨,比上年增加31.57万吨,增长15.3%。果园面积85.67万亩,新增果园面积17.87万亩,比上年增长26.4%;预计水果产量31.67万吨,增长30.8%。茶园面积26.94万亩,新增茶园面积1.62万亩,增长6.4%。二、工业实现平稳增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增速与全国、全省一致,呈现出缓中趋稳的走势。中高端制造业引领增长。产业方面,1-12月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9%,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为36.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行业方面,1-12月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增加值增速呈“22升13降”格局,行业增长面为62.9%,19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食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高于上年同期5.4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8.6%,高于上年同期18.2个百分点。产品方面,汽车、电子等产品快速增长。1-12月,汽车净增4019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净增164辆;集成电路产品产量达524.61万块,增长26.0%;电子元件产品产量达4.31亿只,同比增长56.1%;精制茶产量增长迅猛,全年产量共计4331.21吨,增长47.4%。表1 重点产业(行业)增长情况单位:%类别12月1-12月重点产业(行业)7.48.7磷煤化工29.9-0.6铝及铝加工-8.8-7.1特色食品业28.812.5烟草制造业-9.89.4医药制造业-1.210.0装备制造业29.111.1#汽车制造业67.1-1.7#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3.27.2电力生产及供应业10.716.2橡胶及塑料制品业10.111.5表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 单位:%类别12月1-12月磷矿石-27.4-4.3中成药3.54.9卷 烟-14.71.5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10.9-0.2轮胎外胎-1.114.7水 泥-19.67.9钢 材8.04.2彩色电视机-7.24.4原 铝14.619.7白 酒-30.3-1.5啤 酒-78.2-19.6电子元件175.956.1发电量7.111.8三、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结构调整优化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1个百分点,比1-11月提高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5%,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4%。重要领域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3%,增速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7.9%,增速比上年提高54.1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2.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项目投资加快增长。全年项目投资增长28.3%,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个数增长27.0%,增速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占全部项目个数的比重由18.4%提高至57.2%;5000万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增长24.5%,增速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占全部新开工项目个数的比重由9.1%提高至44.3%。表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单位:%类别增长比重固定资产投资15.0100.0#基础设施投资26.332.4高技术产业投资57.94.7一、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5.52.1第二产业9.410.9#工业投资10.510.9#技术改造投资0.63.0第三产业16.487.0二、按管理渠道分投资项目28.365.5房地产开发项目-3.934.5三、按隶属关系分中央项目-34.93.3地方项目18.196.7四、按控股情况分#国有经济控股14.356.1民间投资12.74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58.41.1注: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跨区域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四、消费市场增速趋缓,城镇、电商贡献较大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99.4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速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16.26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分别为12.2%、10.9%、9.6%、8.0%,呈持续回落态势。城镇消费市场较快增长。2018年,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14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2%,占比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52.91亿元,比上年下降9.3%。网络商品零售贡献突出。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73.00亿元,比上年增加6.50亿元,增长16.8%,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表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类别绝对值(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9.478.0#限额以上816.263.0#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73.0016.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 镇1146.5610.8#城 区1083.710.4乡 村152.91-9.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49.0612.9商品零售1250.417.8#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788.743.1#粮油、食品类53.349.2饮料类9.3013.5烟酒类44.00-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53.81-0.7化妆品类13.5420.2金银珠宝类5.47-12.8日用品类36.4741.7体育、娱乐用品类1.98-45.8书报杂志类5.095.0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41.4619.1中西药品类27.0410.3文化办公用品类9.44-11.6家具类0.78-33.2通讯器材类12.75-0.2石油及制品类130.0514.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5.9127.9汽车类318.06-6.6五、服务业快速发展,拉动经济较快增长2018年,全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9%,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民航货邮吞吐量11.23万吨,比上年增长9.8%;民航旅客吞吐量2009.40万人次,增长11.0%;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1.6%。旅游业,全年旅游总收入24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旅游总人数18846.25万人次,增长26.7%。批发和零售业,全年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975.01亿元,比上年增长5.8 %;零售业销售额完成1420.68亿元,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全年住宿业营业额完成7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餐饮业营业额完成136.59亿元,增长13.2%。金融业,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357.44亿元,比上年增长5.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412.75亿元,增长19.3%。全年保费收入158.71亿元,增长12.6%。其他服务业中,全年电信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37.8%,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增长30.9%,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11.1%;与大数据相关的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1月营业收入增长35.8%。六、招商外贸不断发展,外资内资齐头并进外贸方面,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4.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进口9.79亿美元,增长34.9%;出口25.15亿美元,增长9.0%。外资方面,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1%;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2个,比上年增加29个,增长57.6%,增速比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合同外资金额33.40亿美元,增长73.8%。内资方面,全市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2218.67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增速比上年提高19.4个百分点;新签约项目个数1203,增长12.0%;新签约项目总投资2602.36亿元,增长6.8%。七、发展效益显著提升,三个收入全面增长政府收入加快增长。201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903.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34亿元,增长8.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出0.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7.54亿元,增长7.7%,增速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全市各项税收收入总计76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企业收入较快增长。2018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8%,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49.3%,利税总额增长11.4%。居民收入同步增长。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保持同水平增长,同时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1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1.3、0.5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0.9、0.1个百分点。八、民生事业稳步发展,物价水平温和上涨2018年,全市在社保、低保、就业、教育等各项民生事业稳步发展。社保方面,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3.87万人,比上年增长11.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6.65万人,增长5.9%;城镇职工基本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6.94万人,增长9.6%;城镇职工基本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8.57万人,增长6.4%;城镇职工基本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0.81万人,增长8.4%。低保方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7445人,下降7.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113人,下降17.6%。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23.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0%,比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教育方面,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120.47亿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15.0%,增速高于全部支出7.3个百分点;幼儿园、初中、高中学校数量分别增长6.9%、1.6%、4.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1.55、0.01、0.67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7%,保持温和上涨。各类别消费品中,涨幅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9%)、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0%)、衣着类(上涨1.6%)。食品烟酒中,涨幅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蛋类(上涨9.1%)、粮食(上涨2.7%)、在外餐饮(上涨1.9%)。

而成于天

贵阳将打造3个千亿级大数据产业集群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贵阳1月15日电(记者向定杰)记者14日从“聚焦数谷建设,全力增强创新动能”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阳将打造数据中心集聚区、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在数据中心集聚区建设上,贵阳将积极申建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在贵安新区规划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14个以上;在电子信息制造上,将重点发展服务器等设备制造;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上,将优先打造工业互联网、国产数据库等产业生态。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吴宏春表示,下一步贵阳将着力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服务、交易服务、安全服务和人才服务平台,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贵州省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省会贵阳市被誉为“中国数谷”。

国衰

贵阳大数据逆风起舞 迎难而上——克服疫情阻力,2020上半年贵阳培育数字产业支点撬动经济向好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在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速度、范围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工业革命。    在贵阳,“大数据”不再是一个晦涩生僻的词语,而是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符号、时光的烙印,见证了“智慧树”的茁壮成长,亲历了数博会的四海名扬,也成就了“中国数谷”的蔚然嬗变。    近年来,贵阳围绕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积极探索,“中国数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先后获批成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国家技术标准(贵州大数据)创新基地等国家级试点示范、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然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逆流而上,稳步向好发展,潜力可见一斑。    记者从贵阳市大数据局了解到,今年1-7月,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约113.6亿元,同比增长6.03%;新增规上互联网和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5家,营业收入达65.34亿元,同比增长42%;电信业务总量完成500.3亿元,同比增长达34.1%。疫情之下,贵阳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以“云经济”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营业收入逆势增长,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其激发出的新动能和显示出的韧性、抗挫能力及发展潜力,让贵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实、底色更浓。    数字产业化稳步增长    贵阳市近年来纵深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力量,全市呈现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应用日益广泛、行业深度融合、数博大道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贵阳加速推进数字产业集聚。4月20日,贵阳市出台《贵阳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从企业投融资、企业培育、企业成长性、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引导支持,提出13项支持措施,促进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速发展。同时,贵阳充分发挥数博大道的承载作用,拟在三年内建设10个十亿级的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力争打造1-2个百亿级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助力贵阳市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集群建设。    截至7月,全市共引进培育大数据骨干、优强企业34家,新签约中俄高新技术孵化园等项目22个,签约项目合同投资总额约为53.42亿元。此外,贵阳加快推动以贵州鲲鹏产业生态基地、腾讯云产业生态易鲸捷国产数据库等为代表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带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为深入推进“万企融合”“百企引领”,用大数据为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赋能,贵阳市大数据局还于近期起草了大数据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百企引领专项行动的有关方案,计划三年内培育100家大数据引领示范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升大数据在全市实体经济中的贡献度。    数据共享开放逐步深化    数据开放共享可以充分释放数据能量,激发创新活力。今年以来,贵阳在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方面成绩斐然。    7月10日,上海社科院发布《2020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报告。贵阳数据开放指数在全球30个重要城市中排名第六,超过洛杉矶、新加坡、东京、莫斯科、伦敦等全球知名城市。    不俗的表现源于贵阳不断深入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工作,近三年来,贵阳市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政府治理精准化、智能化,加快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持续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期间,贵阳不断提升开放平台服务水平,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贵阳特色”的工作体系和经验。截止2020年8月,开放平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数据集2729个、API资源384个、1440余万条数据,其中涉及民生类的生活、卫生、文旅、交通、教育等数据查询及访问量最多,通过“依申请开放”通道对公众提出的“数据请求”进行答复响应,依法开放了相关政府数据,为“民营经济服务平台”等16个大数据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支撑。平台目前数据总访问量超过500余万次,数据总下载量超过170余万次。为能更好的利用这些数据,贵阳市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路径,研究制定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有关方案,构建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以推动重点场景应用提升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水平。    政府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城市的竞争力、活力、魅力离不开高水平的城市治理。    近年来,贵阳市紧紧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整合部门资源,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搭建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让政府数据“上云”、政务服务提质,为群众和企业办事带来更多便利。    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的“一网通办”平台,现已接入92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率和10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除此之外,“数智贵阳”微信小程序已上线公安交管、公积金、人社、医保、残联、教育和“水电气讯”等155个高频事项。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便民服务体验。今年疫情期间,依托“数智贵阳”平台,先后上线“贵阳市企业服务及员工健康信息平台”和“企业防疫物资需求申报服务平台”,为四万余家企业提供了复工复产服务,搭建的统一管理后台帮助企业汇总管理了43万条员工数据,通过系统“问题和困难反馈”功能解决问题300余条,3700多家企业在平台上申领到防疫物资,调配口罩近43万只,酒精7296瓶,消毒液近6万升。作为贵阳首个市级政务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数智贵阳”上线以来,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掌上一站式办理政务民生事务、一键办理高频便民事项,为全市市民带来全新、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依托“数智贵阳”体系,形成各部门、各区域、各领域的人、事、物全要素数据资源汇聚,切实推动数据资产化,提升数据要素流通市场化配置效率,加速数据价值释放。    接下来,为持续深化大数据在民生和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贵阳市将围绕市场监管、文旅、综合执法、民生警务等方面谋划了十个“数智贵阳”二期项目。同时,将重点建设块数据(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城市块数据中心项目,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与资产管理中心,全面支撑面向政府大数据应用场景,把“数智贵阳”平台打造成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总移动端。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贵阳在发展大数据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边学边干,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区块链生态培育。贵阳市深入贯彻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贵阳贵安区块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推动贵阳贵安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其中,“享链BaaS云平台”“区块链测试中心”“区块链中台”“贵阳普渡河区块链监测系统”等四个区块链项目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项目。5月26日,贵阳市发布《贵阳主权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白皮书,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是继2016年12月发布的《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之后,贵阳市在区块链领域的又一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贵阳发展区块链的重要宣言,是以主权区块链为底层的贵阳城市级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规划,是发展区块链各应用场景的重要指南,是健全贵阳区块链生态体系的系统设计。    创新理论成果不断涌现。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先后推出《数典:大数据标准术语体系》《大数据蓝皮书No.4》《主权区块链》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全球首部多语种《数典》的出版发布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认可和推荐,并成功申报中宣部“丝路书香工程”。    大数据法规标准逐步完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政府大数据领域专业委员会参与编制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第1部分:总则》等4项国标获批发布。    大数据人才建设稳步推进。借助第三方机构的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大数据人才建设,完成了中智集团落地,开办人才高端论坛,发布《2020新基建大数据人才图谱白皮书》,启动贵阳市大数据人才专家库、政务大数据人才库建立。    数博传播引领行业风向标    数博会作为作为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今年为减少疫情对数博会的影响,持续、响亮地向世界发出中国大数据“好声音”,组委会创新推出了“永不落幕的数博会”2020系列活动。    2020数博会系列活动于5月26日正式启动,当天即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为持续扩大数博会影响力,保持贵州大数据发展的“热度”,组委会积极筹备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有关活动,凝聚更多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的智慧和力量。截至2020年8月31日,组委会共举办了48场“数博发布”,4场“数博对话”,6期“数博访问”和4期“数博沙龙”等系列活动,共有1000余家国内外媒体参与传播,国内传播累计发稿超过13623条,全网阅读量超过30.15亿次,海外传播覆盖11个语种、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永不落幕的数博会”不单单是数博盛会的持续,也是贵阳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大数据战略的真实写照。    今年,贵阳大数据逆风起舞,迈着坚实的步伐稳步向前。贵阳大数据发展总体呈现产业加快集聚、行业深度融合、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良好态势,为贵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贵阳将抢抓国家加大新基建投资机遇,以贵阳贵安融合发展为契机,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进一步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数据观编辑 何欣编审 王太师 杨唯

不违其度

1-5月,贵阳市35个行业大类中15个行业呈正增长

贵阳网讯6月28日,记者从贵阳市统计局获悉,1-5月,贵阳各行业恢复性生产势头不减。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15个行业呈正增长,比上月增加了2个行业;20个行业降幅进一步收窄。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最高,达到45.1%,其他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采矿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六个行业增速均超过10%。(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高春春)

成年礼

贵阳将打造三个千亿级大数据产业集群

据新华社贵阳1月15日电(记者向定杰)记者14日从“聚焦数谷建设,全力增强创新动能”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阳将打造数据中心集聚区、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在数据中心集聚区建设上,贵阳将积极申建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在贵安新区规划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14个以上;在电子信息制造上,将重点发展服务器等设备制造;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上,将优先打造工业互联网、国产数据库等产业生态。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吴宏春表示,下一步贵阳将着力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服务、交易服务、安全服务和人才服务平台,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

洛诵之孙

2020年春季贵阳十大高薪行业出炉,排名第一位的居然是……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贵阳地区的职场竞争激烈,竞争指数绝对值环比、同比均大幅上升;同时从薪酬水平来看,整体的平均薪酬水平环比下降、同比上升。智联招聘2020年春季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数据显示,贵阳地区排名前五位的行业中,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的竞争指数最高,其次是交通/运输行业,能源/矿产/采掘/冶炼行业排在第三,信托/担保/拍卖/典当和电气/电力/水利行业的竞争指数位列第四和第五。   数据显示,贵阳地区2020年春季竞争最为激烈的职业是交通运输服务、土木/建筑/装修/市政工程和财务/审计/税务。此外,行政/后勤/文秘和人力资源的竞争也较为激烈。薪酬方面,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贵阳地区2020年春季求职期的平均薪酬为7865元/月,在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薪酬水平中排名第二十四位,薪酬水平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排名下降八位。从薪酬的分布情况来看,贵阳地区薪酬水平居中,平均月薪4001元/月至6000元/月的职位占职位总量的32.7%,8000元以上/月的占30.0%,占比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具体来看,加工制造(原料加工/模具)行业的平均月薪最高,为10771元/月;其次为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行业,薪酬水平为10458元/月;再次是交通/运输行业,平均月薪为10209元。贵阳地区平均薪资排名前十的行业,加工制造(原料加工/模具)、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交通/运输、IT服务(系统/数据/维护)、广告/会展/公关、石油/石化/化工和环保行业发展迅速,平均薪资水平及排名大幅提升,由上季度十名之外的排名上升至本季度前七名;网络游戏和跨领域经营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有所下降,排名由上季度第四、第二下降至本季度第八、第九;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行业也进入薪酬前十的排行榜。  贵阳地区职位发布数环比下降25.8%,简历投递数环比上升59.4%,竞争指数攀升。为对冲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贵阳地区将重点放在重大项目建设及引进投资上,稳定经济增长,为求职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邹敏图片来源网络编辑 刘思博编审 晏海艳

生俄而死

2019年一季度贵阳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9.7%(附图表)

中商情报网讯:一季度贵阳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为全年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GDP实现764.19亿元,同比增长9.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47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40.13亿元,同比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396.59亿元,同比增长10.2%。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一、农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1-3月,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29.45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5.82万亩,其中:果树13.6万亩、茶叶0.99万亩、中药材0.38万亩。蔬菜产量63.72万吨,茶叶产量608吨,同比分别增长5.6%和1.5%。二、工业经济增速提升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较1-2月提高2.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市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1.4%,增速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引领增长。1-3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7%,增速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8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1-3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5%,增速较1-2月提高8.2个百分点。四、消费品市场增速回落1-3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7.32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8.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6.23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较1-2月扩大2.7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网络零售额实现16.77亿元,同比下降23.3%。五、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1-3月,全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396.59亿元,同比增长10.2%,占经济总量的51.9%。大数据相关产业快速增长。1-2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1%,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4.3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1.9%,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31.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859.78亿元,同比增长6.7%,贷款余额13184.74,同比增长20.2%。六、财政收入有所减少1-3月,全市财政总收入253.89亿元,同比下降6.8%,降幅较1-2月扩大4.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95亿元,同比下降10.0%,降幅较1-2月扩大9.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223.41亿元,同比下降5.2%,降幅较1-2月扩大0.5个百分点。七、招商引资较快增长1-3月,全市引进内资新签约项目数352个,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397.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八、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社会保障稳步提升。1-3月,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7.81万人,同比增长11.1%;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9.62万人,同比增长3.5%;新增就业人数6.25万人。物价水平温和可控。1-3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2.0%。3月份,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下降1.0%。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1-3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84 元,同比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6元,同比增长9.8%。

秘密

2018年前三季度贵阳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9.8%

[ 金融2018-10-31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商情报网讯:前三季度,贵阳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市前三季度GDP实现2717.35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1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9.24亿元,同比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1.80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526.31亿元,同比增长11.4%。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一、农业生产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27.23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农业增加值完成91.42亿元,同比增长9.2%;林业增加值完成0.51亿元,同比增长17.9%;畜牧业增加值完成26.46亿元,同比增长0.3%;渔业增加值完成0.86亿元,同比下降23.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98亿元,同比增长6.3%。二、工业经济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工业园区拉升作用明显。十三个工业园区中有九个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贵阳综合保税区工业增加值是去年同期的15.8倍;观山湖电子商务和现代制造业产业园增加值同比增长39.0%。企业效益显著提升。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长17.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0%,亏损企业亏损额降幅明显,同比下降38.4%。三、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8%,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3.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3.4%。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同比增长62.5%,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0%。民生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教育投资同比增长33.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1%;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同比增长91.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同比增长30.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1%。四、消费品市场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14.66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3.08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按消费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3.20亿元,同比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1.46亿元,同比下降5.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34.34亿元,同比增长12.1%;商品零售实现880.32亿元,同比增长9.6%。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网络零售额实现52.35亿元,同比增长34.5%,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8.8%,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五、现代服务业稳中有降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1526.31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占经济总量的56.2%,占比与上半年持平。旅游业稳定增长。预计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14291.99万人次,同比增长28.1%;实现旅游收入1868.27亿元,同比增长33.1%。高技术服务业持续增长。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7%和16.7%。邮电业务总量快速增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98.80亿元,同比增长137.2%;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4.70亿元,同比增长19.0%。六、财税金融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713.52亿元,同比增长27.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3.37亿元,同比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5.72亿元,同比增长8.7%。税收收入完成628.99亿元,同比增长23.1%。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744.83亿元,同比增长4.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013.82亿元,同比增长20.0%。七、招商引资、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引进内资新签约项目数925个,同比增长40.2%;新签约项目总投资2089.43亿元,同比增长44.4%;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950.36亿元,同比增长32.1%,增速比1-8月加快3.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1-8月加快0.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25.67亿美元,同比增长27.4%。

惠能

贵阳文旅产业再引国资巨头入筑!近年来贵阳文旅市场火热

12月11日,吴川市鼎龙置业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该公司的母公司为广东鼎龙实业集团子公司,这意味着专注文旅产业的广东鼎龙集团正式进入贵阳,有望在近期较为火热的文旅市场进行投资。 鼎龙集团剑指贵阳文旅市场工商信息显示,吴川市鼎龙置业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企业住所:观山湖区金阳大道东侧中国水电观府壹号文化A馆B座1号-1,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投资、策划;旅游产业投资与开发;房地产信息咨询;自有物业管理;房产代理、销售;装饰工程设计、施工;建材销售;酒店营运管理;销售:黄金制品、珠宝首饰、预包装食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健身服务;游泳池室内外场所服务;打字、复印服务;洗衣服务;停车服务;会议及会展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票务代理服务;酒店管理服务;汽车租赁;房屋租赁。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内,除有房地产开发外,还包含有旅游产业投资与开发、会议及会展服务、酒店管理服务等与文旅产业息息相关的经营项目。业内认为,从企业经营范围来看,该公司无疑是指向贵阳文旅产业而来。 吴川鼎龙置业为国资背景经查证,该公司的母公司——吴川市鼎龙置业有限公司,是广东鼎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两家公司法人同为龙学勤。该公司于2016年11月8日变更注册资金,由4000万元的注册资金变更为64000万元,目前该公司大股东为深圳赛富一号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而该股东实际为国务院国资背景。 而在2018年10月30日,该公司经营范围变更,增加了诸多服务类经营项目。此后,在2018年11月至目前这段时间内,该公司在太原、武汉、重庆、哈尔滨、西安、成都分别注册成立了分公司。根据广东鼎龙集团官网介绍,该集团公司注册于2005年,总部位于广州。2007年,集团确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现代农业+主题地产”的复合文旅产业发展方向,并在湛江吴川投资逾600亿元开发建设占地达25000亩,拥有16公里黄金海岸线的复合文旅综合体——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 公开信息显示,在开发鼎龙湾3期项目时,鼎龙集团曾与碧桂园合作。此外,在今年3月份港媒曾报道称,鼎龙集团通过股权转让形式,接手前进有限公司持有的位于汀九青山公路的星悦海湾项目,涉资约10亿港元,成交呎价约2.89万港元。 近年来贵阳文旅市场十分火热事实上,近年来贵阳文旅产业逐年升温,华侨城、华强集团、复星集团、宝能集团、铜锣湾集团等实力强劲的企业纷纷来筑投资,而东方科幻谷、多彩贵州城、贵阳恒大文化旅游城等项目也相继建成开放。 根据此前贵阳市旅发委公布的《关于2018年现代服务业大招商行动总结》,截至该总结发布时间,今年贵阳完成精品旅游环线招商项目储备54个,36个项目纳入全省旅游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项目计划总投资862.51亿元,开展旅游招商活动30多次,对接了箱根、华强、中青城投、依文、复星、首旅华龙、秦森、山水盛典等集团公司。 其中,重点对接了中青城投“中青城投一带一路世界非遗小镇”、依文“绣梦小镇”、华强“熊出没文创小镇”、复星地中海俱乐部、首旅华龙“金蜗牛”自驾车房车营地等项目,并在贵州省第十三届旅发大会上完成了“中青城投一带一路世界非遗小镇”及“深圳华强熊出没文创小镇”项目框架协议签约,签约金额450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贵州省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六全理念”的提出,有着怡人气候和丰富自然资源的贵阳市文旅市场逐渐升温也是在意料之内的。但在升温的过程中,也要警惕“假文旅真地产”的项目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