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从自己兴趣出发课题的选题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原因有两个:课题研究较为辛苦,涉及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周期较长。没有兴趣爱好,很难坚持下来。再有,兴趣爱好一般代表着自己特长,以己之长做课题有助于研究的推进和取得成果。二是从学校实际出发课题研究需要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能够解决学校存在问题,或者改善学校工作。这样的研究能够得到认可和帮助,能顺利找到志同道合者组成研究团队,迅速推广研究成果。三是从学生成长出发教育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研究无论是制度、体制,还是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最终都应有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提升。离开学生这一最终目标,教育课题就失去研究的本源,也失去研究价值。四是从教育政策出发教育课题研究应该符合教育政策的精神。教育课题多数是直接或者间接研究党和国家教育政策在基层学校落实的方式和措施。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为国为民是研究者必须具有的情怀。五是从教育问题出发从另一个角度看课题研究,实际上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科学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性办法。课题研究选题必须从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包括课堂效率问题、教学方法问题、学生注意力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管理问题等等。上到政府教育政策,下到班级管理制度,凡是存在阻碍教育发展的地方,都是课题研究的对象,也是课题研究的使命。六是从已有研究出发课题也可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循着前人已经探索走过的路,我们可以继续探索下去,需求更完善的教育方式。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革故鼎新,更有利于推动课题研究和教育的发展。
课题研究对一位教师,尤其是对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和思考整理成文,以期和同行分享。一、找准“落点”:把要解决的问题弄明白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问题驱动是课题研究“应然”的、真正和真实的动机所在,至于功利的动机,也应置于这一“大的动机”框架之下,成为这个动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此动机之下的课题研究,才能使“课题攸关者”成为真正的、长效的“大赢家”。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开辟知识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科学的研究问题应具有探索性与创新性,继承性和积累性、重要性、创造性、清晰性、可行性、合适性、合乎道德等基本特点。着眼核心任务,旨在生命关怀,瞄准教学症结,致力治病补弊,把握学科特质,回归科学本真。缩小研究视角,实施聚焦透视,放大点滴创意,推窗引来大江。“跨界”实现结合,“域间”生根增值,转移关注重点,追求研究“极值”。二、清理“地基”:把要研究的内容理清楚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应具备以下特征:以观察为手段,以事实为根据,可重复,可积累,理论上可证伪,科学知识方面具有确定性。哲学家康德说,哲学是对“自明性”(不言自明事物)的分析或反思的活动,是一种“清理地基”的工作。所谓“清理地基”,是指对课题申报文本、设计方案等进行精益求精的修改、调整、充实、完善。对课题核心概念及其内涵进一步廓清:尽可能下定义说清核心概念“是什么”;可以或应该明确阐释核心概念的“题本意涵”。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以为……”,等等。教育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内各种现象内在规律的探索,其基本结构为“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确定问题→……”的一个循环模式。三、蓄养“底气”:把要用到的理论学到手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没有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的深入认识,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任性的。这种教育如果碰巧与儿童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条件下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阻碍、分割乃至中止儿童的发展。陈垣教授有“竭泽而渔”说,维特根斯坦有“连根拔起”说(“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是比较多的,如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新课程“过程性目标”理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目标”,体验需要过程,过程就是体验;刘惊铎的《道德体验论》相关理论;(美)库伯著,王灿明译的《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相关理论;李吉林的情境德育主张:……引导儿童自主,让道德教育成为他们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情境活动体验”);冯卫东倡导的“经历优先”,如《“重申”几个“优先”》,并与一所学校合作开展《“让学生‘带得走’的‘经历教育’”实践研究》等。作为课题研究者对理论的掌握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四、着力“行走”:把要实现的愿景做一做要相信“好课题是‘做’出来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特别要强化与彰显其实践品质,真正做到“教学研一体化”的课题可以说都是成功的。在行动研究中积累经验,这是我们生成、晶化和提升自我教育智慧的一个“逻辑起点”。朱永新、叶澜等教育名家所发起的课题研究、教育实验都非常强调现场,强调行动,强调“做”,因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事实上,课题是一座初步打开、尚待人采、生生不息的富矿,是一摞“虚”“实”相映、有效有益、异彩纷呈的成果。课题研究是一次众人献智、方家指津、“风暴”频起的盛会、一种贴地行走、且行且思、行思有获的样式。无论结论如何,都应该先行动起来,在“做”中才能成就课题。边做边思,边做边听,因为倾听即教育,倾听窗外,声声入耳;倾听师长,天天向上;倾听同伴,走向共生;倾听儿童,享受教育;倾听自我,反思成长。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应该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互相倾听的教室”。五、经营“理论”:把要提升的智慧说出来这里所谓的“理论”是指“实践性理论”,而所谓“说出口”是指表达出来,主要指写作。戴维说“我只有说,才能想”。“实践性理论”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而又为了实践的理论,是教师在自我实践经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借助一定媒介,对某一个或某一些、某一类教学事实进行分析或归纳,从而形成有一定创见或新意,能对个人后续教学或同行教学有所启发和助益,兼具较强操作性和较强条理性、规整性的教学思考或教学观念。“说(写)出来”是很重要的,马克思范梅南说,因为只有“写下来”,我们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知道什么。张民选教授认为,用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将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觉得一项课题研究没有什么可以写作,可以发表,那么,这项课题实际上没有多大研究价值,抑或难以操作——或者说,不依托写作、没有成果发表的课题不是好课题。再者,最好的教育科研写作或成果的发表,又非课题研究莫属。如《“自然生长”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慢育厚生“理论(“厚生”一词出自《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不教而教”理论(老子: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卢梭“消极教育”,体现“无为则无不为”和自我教育思想。)、“无形有象”理论(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意图要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中”;“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固本培元”理论(“本”、“元”指儿童多方面核心素养)。“自然‘修养’”理论:一个由专家和名人组成的委员会推荐了32件在10岁前应做的事,这些事情是,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里挖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在公园里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和人打一架……以上理论都是课题研究的“副产品”。有人说,经验是“炼”出来的,见识是“走”出来的,学问是“坐”出来的,理论是“说”出来的,智慧是“碰”出来的,幸福是“苦”出来的。(来源:董强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教育课题是从提出研究教育问题开始的,以科学解决问题作为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1.教育课题的含义。有的专家曾经这样定义:课题就是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科学领域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我们认为,从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角度来看,课题是按照教育科研的规范程序和方法所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这一定义是从当前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需要定义的。这里需要澄清一个对课题的不当说法——“问题即课题”。这个说法流传很广却似是而非。没有进行规划研究的问题,不能叫做课题。有些简单的问题或者价值不大的问题也很难规划成研究课题。2.课题的一般来源。一是经过自己精心选择的教育问题。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有很多问题,课题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法律法规的把握所选择地进行研究的问题。这类课题往往是在进行研究规划之后,由此再进行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的申报工作。选择研究问题十分重要,有人说,选好了课题,就成功了一半。来源于教育现实中的问题一般都有较好的研究价值。但对课题研究价值的追求,也要合乎自己的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否则课题研究价值虽大,与自己的研究能力差距较大也不能完成。二是选题申报。即根据各级各类规划办出台的《课题申报指南》选择题目,或者根据所列范围自行确定题目。所选问题正是本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选择的课题才具有针对性。三是持续研究的课题。这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持续研究的课题。学校或学科在前一阶段,已对这一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问题的研究解决形成了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已经进行了结题鉴定。在此基础上为进行深入研究所规划的课题,也可以申报立项课题。四是引进课题的研究。这类课题往往已经立项或已取得显著成效,其研究成果对解决本校或本学科的同类问题具有针对性,学校或学科向课题组提出申请,以子课题或实验学校的方式课题研究。
做课题研究不仅成为职称评定的一项指标,也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活动。因此教师对课题研究活动要有基本认识。什么是课题研究呢?许多教师错把实验当做是课题研究,这是认识上的错误,需要纠正。简单来说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明确的研究目的下,运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相应的研究方法,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活动。理论依据和收集证据或数据是课题研究的两大标志,缺一不可。教学研究根据不同标准分为多种类型,在此我简单谈谈根据方法论和数据的形式把教学研究划分为三类:质性研究、量性研究和混合研究(朱晓燕 2013)。质性研究是指数据形式为文字或图片的研究;量性研究指数据形式为数字的研究;混合研究指文字和数字两种数据形式结合的研究。
教育工程从教育问题的提出出发,以科学解决问题为目标。研究的过程就是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1教育主题的意义。一些专家曾经把一个话题定义为教育科学或教育领域的一个问题实践中。我们认为,从中小学的角度开展课题研究,就是按照规范的教育研究程序和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这一定义是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际需要出发的。这里我们需要澄清一个关于主题“问题即课题”的不恰当的陈述。这句话流传甚广却似是而非。规划中没有研究过的问题不能称为一门学科。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价值不大的问题很难规划成研究课题。2将军来源。一是我们自己精心选择的教育问题。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存在诸多问题,这个课题不是指尖上的,而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法律法规的掌握,选择研究的问题。这类项目通常是在研究和规划之后进行的,然后再进行各种项目的申报工作。研究问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主题,你将拥有成功的一半。从教育现实出发的问题一般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对研究价值的追求也要符合我们自身的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否则,虽然该项目的研究价值很大,但研究能力与项目研究能力的差距较大,无法完成。第二个主题是申报。也就是说,根据各级规划办下发的《课题申报指南》选择题目,或者根据列出的范围确定题目。选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使选题具有针对性。三是持续研究的课题。这是一个不断研究教育的课题。在前一阶段,学校或学科都对这一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来解决问题,研究成果已经完成并得到鉴定。这里基础上也可用于申报作进一步研究。第四部分是对引进课题的研究。这类课题已获批准或取得显著成效,其研究成果也有针对性地解决我校或本学科的类似问题,学校或学科以子课题或实验学校的方式向课题组申请研究。
近年来,申请课题已经成为部分地区评职要求之一,但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感受就是神秘,只有专家才会做的一项内容;再者就是日常比较繁忙,根本没有时间搞科研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课题呢?为什么要申请课题?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当前的一些教师,在此笔者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陌生且熟悉的课题,期望可以帮助我们一线老师解决不知从何下手,缺乏一套实用的科研方法的问题。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教师的身份决定研究的方式是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研究的内容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态度来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朱永新老师说过: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这就是所谓的课题。下面我们具体对“课题”的相关内容聊一聊。课题的类型:(1)描述性课题指对心理或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案例】:新课改的落实情况、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教师幸福指数的调查、教师生活状态调查等等。(2)因果性(解释性)课题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心理或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课题,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案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研究、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等。(3)预测性课题指在弄清心理与教育现象的现状及其因果联系的基础上,对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的课题,主要回答将来怎样、将来应怎样的问题。【案例】:中学化学课程评价与考试评价差异性影响教育质量的研究。课题包含的主要内容:(1)课题名称课题名称的确定与表述是课题研究的具体化,是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研究活动、研究环节等确定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课题名称不同于论文题目要求形式上或者是文字使用上吸引人,而是其研究的方向是否小,且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在确定课题名称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如:①表达的意思要准确,其中要包括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三者缺一不可;②表述要突出主题。明确研究的内容和重点,表达要具体化。③表述要规范和简洁。等等,总之,课题名称的确定是影响整个课题能够立项成功的关键因素。(2)《申请·评审书》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可以说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般《申请·评审书》中需要填写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主要问题界定②相关研究综述③研究的目标和内容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⑤预期的研究成果⑥参考文献……具体所要包含的内容以当地负责部分提供的相关评审书为主。评审书专业是否合格直接影响是否立项,只有立项成功才能进行下一步,这是申请课题的关键一步。(3)开题报告①课题题目②课题研究内容③课题研究方法④组织分工⑤研究进度⑥经费分配⑦预期成果(4)中期报告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以上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都属于过程性资料,有地方需要提供,有地区不需要提供,包括所要填写的内容可以根据当地要求进行填写。(5)结题报告①课题背景及界定②研究理论支撑③研究的目标、意义、内容、方法及计划④本课题的创新之处⑤本课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⑥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⑦存在的问题⑧今后的研究设想该部分和其他部分一样,如果当地有提供具体的撰写项目可进行自行调整。(6)结题成果论文结题论文是辅助课题结题所撰写的文章,题目只要跟课题研究关键词相符即可,属于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突破或者是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等等。当然,除了上述这几项内容之外,还有可能包括调查分析报告、工作报告等等,具体的依据当地的要求进行补充。
0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CSSCI) 。在该数据库中,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2018年,检索文献类型为研究论文,分别检索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教育学”领域研究文献6585篇和7476篇。通过对这两类项目资助的教育科学研究文献进行查重和筛选处理后,最终获得13956篇文献,这些文献对于科学、客观界定我国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其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表述,在本文中将其统称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 。各年份文献数量统计情况见表1。表 1 2000-2018 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统计表(CSSCI)(二)研究方法 依据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和图书情报学基本原理,以及先进科学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利用软件Citespace4.0,使用关键词共现分析等功能进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科学、准确地展示我国教育研究热点、前沿及其演进情况。02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主题热点及演进历程(一)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频次高的一些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关键词共现是指2个不同的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章之中,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过程中,关键词共现网络能够展现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集中反映出的研究热点词汇,体现出该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热点内容。因此,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已经把关键词共现方法作为分析某一研究领域主题热点的科学、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Citespace4.0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从CSSCI数据库中下载的13956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 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绘制出 2000-2018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图谱(图1) ,在我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图谱中,共出现425个关键节点(主题热点),节点间连线 879 条(热点之间联系) 。1. 关键词共现频次及其影响力分析图1显示的2000-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文献中的高频共现关键词包括:高等教育( 437) 、大学生( 397) 、高校( 254) 、思想政治教育( 204) 、美国( 172) 、职业教育 (139) 、义务教育(138) 、教育(134) 、教师(123) 、教育研究(121) 、教育公平(121) 、基础教育(120)和教育改革(114)等,这些关键词是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热点。图 1 2000—2018 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图谱(CSSCI)2. 关键词共现聚类与归属范围分析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以图1聚类图谱为基础,按照主要关键词共现频次及其影响力,可将2000-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聚类1: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关键词如“高等教育”“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型大学” “高职院校”“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等。聚类2:关于大学生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聚类3:关于高等学校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高校”“高等学校”“办学体制”“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聚类4:关于国外教育经验借鉴研究。如“美国” “美国教育” “英国” “启示” “大学治理” 等。聚类5: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如“教育政策”“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素质教育” 等。聚类6:关于基础教育的研究。如“中小学”“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等。聚类7:关于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如“教师”“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教师发展” 。聚类8: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慕课”“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等。3. 重要主题热点相关领域分析本研究选取2000-2018年排序位于前列的高频关键词,因其影响力较大,所以对其相关研究领域或范畴进行深入挖掘(表2),以充分了解这些重要主题热点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表 2 2000—2018 年全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共现相关关键词统计表(二)2000-2018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热点演进历程 利用Citespace4.0可视化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在绘制出2000-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科学主题热点图谱后,软件图谱显示方式选择“timezone” (时区),运行软件后生成“ 2000-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演进图谱(CSSCI) ” (见图 2) 。图2 2000-2018年全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年份演进图谱(CSSCI)图2展示出2000-2018年19年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各年份主题热点及其演进轨迹,本文从时间先后视角对2000-2018年间12个主题聚类热点的演进情况进行分析。主题1: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2000-2001) 。代表性研究如霍涌泉探讨了教育现代化与高校教师素质规范的关系①;王晓辉描述了法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沿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②;米红、肖猛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据此进行了国际比较③。主题2: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研究(2002-2003) 。该阶段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2003年。蓝劲松分析了西方一流大学办学理念,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对策④;李龙基于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深入讨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⑤;张舒予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逻辑体系问题⑥。主题3:关于义务教育的研究(2003) 。代表性研究如刘正伟分析了近代山西村政建设和义务教育的崛起进程;徐文探讨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产权问题;沈百福分析了区域层次与中小学生均经费地区差异的问题。主题4:教育技术信息化研究(2004) 。刘世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与培训方法创新进行了实践探索;张一春等构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模型;李长著和俞树煜研究了我国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主题5:大学生及德育相关研究(2005) 。谢舒潇等对我国在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冯纪明、吴克明对大学生就业难与个体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进行分析;唐汉卫探讨了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的内在张力及其表现;朱小蔓等分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面对的挑战问题⑦。主题6:高校(2006)和教育公平研究(2007) 。高校相关研究方面:杨忠泰分析了“大科学” 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一般地方高校的科研定位问题;王冲、王晓明从规模效益视角对高校负债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教育公平研究方面:庞国斌从公平理论视阈下分析了我国公共高等教育投资资源配置问题⑧;孙刚成等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⑨。主题7: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相关研究(2008-2009) 。王威孚等提出要加强与创新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⑩;梁金霞从现代化中国的深切诉求与德育转型视角出发,对公民教育内涵、意义及推进的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主题8:高职院校相关研究(2010) 。明航分析了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与考核问题;王 博、庞学光探讨了高等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及适应性专业教学组织形式;李福华探讨了高等学校人才引进政策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问题。主题9:国外教育成果借鉴(2011)和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2012-2013) 。陈禹、谷峪分析了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及特征;王定功、路日亮探析了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如健康教育、品格教育、挫折教育等,以及对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启示;李先军分析了英国教师职前培养资助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徐小洲、张敏探讨了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问题,强调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技能是创业竞争力的基础,创业教育链是摆脱创业教育封闭状态的突破口,知识创业是实现创业转型的关键;苏丽锋、孟大虎从强关系、弱关系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利用情况,发现强关系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但并不能确保大学生可以获得一份高薪工作;岳昌君、程飞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高校毕业生求职途径的影响过程。主题10: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2014) 。黄琰等探讨了翻转课堂在“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陈燕、王祖浩通过对多年来国内外科学教科书难度的各种评价方法的梳理和分析,揭示科学教科书难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建议。主题11: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016) 。顾明远强调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原动力,需要在长期的教育中慢慢养成;张世善提出区域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高地分析了“慕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董平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评价模式的建构理路。主题12:新时代立德树人相关研究(2017-2018) 。孙立军等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钟启东分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使命及理论内涵;赵立莹、刘晓君从目标体系、实施路径、问责改进方面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问题;陈秉公提出要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探索高校立德树人创新体系。03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前沿及其演进普赖斯最早提出来研究前沿这一概念,主要用来描述某一研究领域的动态本质。本研究利用 Citespace4.0软件的突现词分析功能(detect bursts) ,科学设置阈值,得到2000-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前沿统计结果(见图3) 。图 3 2000-2018 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前沿(CSSCI)从研究前沿突现数值上看,“教育研究”突现值最大,为41.9628,排在第一位;“思想政治教育”突现值为26.6781,排在第二位,其主要涉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突现值为19.4823,排在第三位。其他关键词突现值排序依次为“美国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教育理论”“教育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远程教育”“教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职教育”“翻转课堂”“青少年”“MOOC”“协调创新”“课程改革”和“大数据”。从研究前沿形成时间上看,2001年,“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前沿开始出现;2004年,“教育研究”“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开始备受关注;2014年,“翻转课堂”“MOO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创新”成为新的研究前沿;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开始关注“核心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数据”;2017 年“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作为新的研究前沿出现。从研究前沿持续期限上看,“课程改革”研究前沿持续期限最长,从2003年延续至2013年,长达11年之久;“教学改革”研究前沿持续时间为9年(2001-2009) ;“远程教育”持续期限为7年 (2003-2009) ;“美国教育”持续期限为6年(2004-2009) ;“教育研究”“教学研究”“翻转课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期限均为5年;“教育理论”“高职教育”持续期限均为4年;“高等教育”“MOOC”“协调创新”“核心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期限均为3年等。需要注意的是,持续到2018年的研究前沿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翻转课堂”“核心素养”“青少年”“大数据”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更值得学者们高度关注。04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前沿演进机理(一)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前沿演进的主要特征 1. 纵向与时俱进。纵观2000-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热点、前沿及其演进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教育科研热点及前沿均是在不同时代教育政策、社会环境及教育实践等因素基础上进行的,其积极满足不同时代教育环境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与时俱进特征。2. 横向均衡发展。2000-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热点及前沿发展,使得今天的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更加丰富和健全,研究主题热点和前沿覆盖面较广,研究领域深入具体,学科结构完善,框架体系健全,研究手段科学,有效推动了教育科研不同领域的均衡发展。3. 主动发展与被动推进相结合。2000-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热点、研究前沿并不总是处在主动的前进和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内外环境的变化、教育本身的需要等也在推动教育科研向前发展,主动发展与被动推进是其演进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4. 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相统一。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热点、研究前沿的纵向前进和横向均衡发展更多是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近些年来,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更多地体现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确保了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思路更加科学、合理,研究过程更加严谨、有效,研究结论更加精确、可靠。(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热点、前沿演进的影响因素1. 教育环境变化因素。随着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变化,教育科学研究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尤其在当今新时代环境影响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要求教育科研人员深入探索该情境下的教育政策、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和育人模式等,由此产生了相应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2. 教育政策影响因素。教育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国家或地方教育政策或教育制度为指引进行的,如依据教育部相关政策、国家不同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和纲要,以及科研领域的政策性文件,这些规划纲要、制度政策或相关文件推动着教育科研热点和前沿的发展。3. 教育实践需求因素。教育实践及其需求是教育科学研究热点、前沿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总结教育规律、形成教育理论的主要依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实践均有各自特征,不同年代的教育实践也各具特色,这使得教育科学研究在横向和纵向维度上能够不断深入和发展。4. 教育科学发展因素。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有其独特的框架、结构和体系。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等都需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这就推动着教育科学研究需要均衡考虑学科结构、框架体系的构建和成长,为教育学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一、选题要实选择研究课题必须实在、实用、实际,切忌假大空、切忌赶潮头。1. 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针对学生学业、身心、品德存在的问题等等,从学校层面、从班主任和教师层面选择课题。2. 从教师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既可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又可以从问题困惑中寻找课题。二、方案要细课题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好比是拍电影的电影导演剧本,是建筑施工的蓝图。写方案切忌走形式、切忌盲目性、切忌难操作,尤其要把握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措施、正确预期研究的成果。一是背景和意义。既要注重宏观的背景,甚至是国内外的同类研究,更应关注校情学情。二是确定研究目标。忌与工作要求相混淆、忌与命题相分离。三、实施要严切忌过两点作一条直线,即立项------结题,切忌死板程式。1.研究环节的设计、安排和落实。1)注重开题。写好开题研究报告,把开题会搞成动员会、研究会和学习会;2)搞好课题研究的中期论证,这是检测会、学习会、反思会;3)在写结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开好结题论证会。四、成果要精成果的撰写要突出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切忌盲目性、忌单兵作战。 1.课题研究结论的归纳和提炼。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只是这样的陈述是不行的。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在提炼、归纳时,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而应融会所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出几点。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2.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1)理论性成果如教育模式构建、教育机制建立等。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2)工作性成果如构建学校课程、学生进步、教育目标达成等。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CN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3)政策性成果如根据研究成果,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
最近,各学校陆续对本单位教师的课题进行了初评,其评审依据和标准各不相同。据我们初步了解,部分学校在初评时,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尤其对优秀课题的评分分歧比较大。正是由于课题评审要求和标准的不一致,致使部分教师选题时莫衷一是,踟蹰不前,因此在选题的过程中也就比较迷茫和无助。这是我们听到的一些有关课题的真实声音:……如部分教师反映说,尽管其课题也来自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但得分比较低,是因为认为其选题太“俗套”,不够新颖,因此不是优秀课题;如部分学校认为课题需要和当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如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翻转课堂、互联网+等“挂钩”,否则就不是优秀课题;部分学校认为,优秀的课题要具有普遍性、代表性,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而是要有更广泛的研究对象和丰富内容;也有部分学校认为,课题即问题,就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优秀的课题就是要立足实际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等。那么,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来说,优秀的课题是什么样子呢?当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认为,优秀的课题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也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但是,我们认为,对于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优秀课题应该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或者标准。我们来看两所学校(单位)课题的评审要求和评分标准:学校之一:评分原则:1.基于问题的研究,问题要小、实际和具体,并且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2.课题名称、问题、研究目标和内容一致性;3.部分线上教学课题没有入选,主要是原因是疫情马上结束,缺乏教学实践的基础。评分标准:70分:问题缺失或者不具体、不聚焦,泛泛而谈;80分:有问题,比较具体、明确、比较小,且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90分:问题小、实、明确,课题名称、问题、目标和内容一致性。学校之二:评审要求:(一)按照立项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求填写,不得任意增加或减少论证内容,更不能使用错误的立项申报书。(二)重点评审依据是课题的研究背景是否具有问题性,即问题是具体、明确、小的问题。这是能否通过立项的重要标准,没有问题的课题一律作为假课题淘汰。(三)课题名称、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尽量要保持一致性。(四)提高与兼顾相结合,即质量是第一位的,但也要适当兼顾,即个别学校整体质量差但又申报数量较多,可以适当照顾一两项。评分区间60-98,标准解读如下:优秀:85-98分。标准:研究问题具体、明确、小的且与课题名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保持一致性。合格:70-84分。标准:研究问题比较具体和明确且与课题名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基本保持一致性。不合格:60-69分。标准:研究问题不具体、不明确、大而空洞,且问题与课题名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不太一致性。这是两个学校(单位)课题初选的评分要求和标准。我们简单比较了一下,发现这两个学校(单位)优秀课题评分要求和标准都有一些共同特征:1.课题是基于问题的研究。问题要小、表述具体而明确,而且是自己或课题组成员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优秀课题的首要因素,也是课题存在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问题是优秀课题的前提和基础。2.课题的问题、课题名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尽量保持一致性。这实际上是明确课题的研究思路。只有四项内容保持了一致性,才能有明确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才有助于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3.课题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要有教育教学实践的土壤和条件。我们的课题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立足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研究行为。因此,课题研究不能脱离教学实践,必须拥有教学实践的土壤。我们认为,这两所学校的评分要求和标准是符合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需要,是立足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因此,其评分要求和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评分要求和标准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科研的导向和价值引领。我们课题的导向在哪里,我们一线教师的科研就会走向哪里。因此,我们希望学校引导中小学一线教师都能够走上正确的科研之路、专业成长之路。我们认为,就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我们的科研定位就是要立足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问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不断在问题解决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当然,我们教师也可以有获奖或者著书立说的追求和权利。但我们认为,只要课题过程扎实而有效,那么获奖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副产品”了。至于上述的一些有关课题声音,如课题太“俗套”而不够新颖、课题必须与新理念“挂钩”、课题应具有代表性、研究对象要有广泛性等等,我们在此就不再赘述,请参考之前的部分文章。最后,我们引用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一段话,或许对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工作有所启示:“谈到科研,老师们常常以为那是教研所的专家学者的事。仔细分析,其实是我们每位教师分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深处的需要。今天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呢?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还是那些学生,同事还是那些同事,领导还是那些领导,校园没变,办公室没变,教室也没变。近乎呆板枯燥的生活,使人兴味索然,甚至使人厌烦。于是有人说,教育工作时间性强,计划性强,规章制度繁琐具体,容易扼杀人的创造性。如果只当一名教书匠,用因循守旧的眼光看问题,教师工作真是又苦又累,又呆板枯燥。我引导老师们思考,为什么同样是教书,斯霞、于漪、钱梦龙、欧阳代娜等许多优秀教师却感觉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是教育艺术家。他们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分析研究许多优秀教师的经历和他们的成果,人们不难发现,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从教育科研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
作为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是绕不开的话题。课题研究对于一线教师有多么重要,咱们在这说一说,不全不对的在评论区交流下。(我的互评被屏蔽,只能看留言。)明面上我所知道的有评审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要有此项;接下来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更不可能少,而且还有时间限制。在甘肃还有陇原名师的评选,省级课题鉴定证书也是有的。在这以上还有全省、全国优秀教师园丁奖评选同样也是直接或间接少不了这些条件。以前还有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等等都有此方面要求。接下来还有副高和正高职称评审也有这一项,虽然近年来职称评审的条件比以前灵活是可选项,但在这些选项当中这一条似乎是较容易的一项,相对来说能达到此项的人比其他的人要多一点。现在职称评审在评审期内只需完成1个课题就可以了,当然根据职称层次,要求的课题层次不一样。在以前评审小高时,需要参与或主持2项课题研究排名前三,可以说是条件很严格。以上这些是摆在明面上关于课题研究的作用。近年来关于此话题可以说是议论纷纷争论不休。也许有人觉得做一个课题就可以一招鲜,殊不知这些是有时间限制和排名限制。当然如果在时间范围内一个课题可以互相用,但是要知道这些荣誉称号多年一次名额有限,再加上几十人或上百人竞争。比如我的一个课题2008年结题,评审骨干教师时已经过了时限,上次评审小高职称用过评审副高就别想了。做课题不易。完成一个课题需要多方面的考量。尤其在目前评审职称和各项荣誉时,课题排名前2才认可。(专项课题除外)这就打消了好多人参与课题的积极性。要么不参与课题研究,要么参与课题也就是磨洋工。一项课题仅靠一两个人是没法完成的,它是靠一个团队齐心协力才能出成果。选择一个团队是很难的事,曾经做过一个课题,申请立项的时候都要参与,抹不下情面,可是到结题时,成果是乏善可陈,结果不言而喻。在后面做课题时,像这种人直接加入黑名单。除了这些,课题的选题也尤为重要,课题内容太大研究时思路太多,时间有限无法展开,很容易造成成果空虚。内容太普通,根本就没法立项。这些都是课题研究,前期考虑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恭喜你走过了做课题的一重门。在做课题当中也是困难重重算是第二重门。在做课题当中你既要注重创新,还要有具体成果体现。这就要求你对研究的课题现状有深刻的认知,避免与前人重复,要突出你的特点。而且你还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就有闭门造车,假大空的嫌疑。做课题必须注重真实性,现在课题评审人员能力不比往日,没有真实性估计一票就给你否决了。所以做课题要有务实科学的态度,独到的眼光。在课题研究当中务实主要体现在理论总结与你的教学相结合,使研究与教学实践相长互为促进。如果做到这些恭喜你通关成功,进入下一阶段。终于迎来了第三重门,你的文字功底要扎实。做课题要写好多材料,例如常见的立项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三大报告。如何把你和伙伴们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书面材料,这就需要很强的文字组织能力。这些书面材料都是有各项内容要求的,如何把你的研究内容恰如其分的体现在这些要求当中,你的有一定的语言提炼能力。除了这些还得有逻辑性,各项申报材料观点突出详略得当,让评审人员能通过这些文字材料理清你的研究思路也很重要,如果思维混乱,很容易造成调理不清不容易通过鉴定。还有其他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视频材料等不在多说,今年课题结题仅文字材料就15万字左右,整整搞了3个月,还觉得没有弄好。当中有一次要把12000字缩成3000字整整用了1周多时间才搞定。这些做好了,进入下一个环节了。准备好结题材料,提交申报,静等花开,还得要有点运气。这主要针对课题材料、课题成果综合水准处在中等层次这一块。虽然我没有具体了解评审过程,但是根据业内情况,评审通过鉴定应该有一定比例。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猜测,小到赛课获奖、论文获奖大到评审职称、荣誉称号等等那个没有比例。如果你能进入这个比例当中这算运气好吧!如果遇到对你研究课题内容方面有所了解的评审人员,而你的课题研究方面能让他们看到你的亮点,你的运气就到了。比如今年申请鉴定的课题,到现在心中惶惶不安,正在焦急等待中。通过课题四重门,你的研究没有白费时间和精力,终于获得鉴定证书。恭喜你终于达标了一项条件。这些就是一线教师对于课题研究心中矛盾重重的原因。爱它是因为在其他的选项当中相对而言能有一定操作性的选项,恨它是因为要得到它困难重重。等本次课题研究通过鉴定在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吧!以免贻笑大方自我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