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1个月时间准备和复习,然后考上了南方某985大学的全日制管理学博士。现在把经验分享给大家。第1步,联系博士生导师这一步非必需的,但如果能联系上导师,有导师表示愿意接收你,那么导师可以提供一些笔试复习教材给你,教你怎样面试,介绍一些有经验的师兄师姐给你认识,这些对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不过,提前联系好导师的缺点就是,你对这个导师的了解不够多(例如人品、带学生的风格、研究兴趣是否与你吻合等)。你若是盲目发邮件联系导师,而导师又答应接收,日后你入学后一般就得进入他的门下。若是到那时才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导师,就很麻烦了。利弊你们自己考量吧!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允许,先用多点时间打听、了解一下这位导师,然后再发邮件给他做自我介绍,问他是否愿意接收你。我的经历就是在学院官网浏览一下各个导师的主页,然后对喜欢的导师发了一封自我介绍的邮件,把我的简历、曾经发表的论文、曾经写过的书稿发给他。然后那位导师回复了我,约我到他办公室面谈。面谈过程还比较愉悦,然后他就给我介绍了一位师兄,辅导我如何准备笔试和面试,这对我实在有很大帮助。但我后来指导的一些考博士的师弟师妹,他们没有提前联系导师,也能顺利考上了。然后通过第一年的课程学习,深入了解了各个导师的情况,第一年末才递交选导师的申请书。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第2步,递交申请材料我报考的学院是自主招生(申请-考核制),所以我不用参加全校的统考,直接递交申请材料给学院就行。如果学院审核材料通过了,就会出公告,通知笔试和面试的时间。其实有自主招生权的学院要求递交的材料都是大同小异,包括:1、英语六级超过450分,或新托福成绩大于80分,雅思大于5.5分,或者曾经发表过英文论文,这样就不用提交英语考试证书了。2、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4、个人简历。5、本科、硕士阶段的成绩表。5、体格检查表。6、代表性学术成果。具体资料看各学院的官网。那个研究计划就像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就行。第3步,笔试复习。我那时笔试的内容有3张卷子,分别是管理学理论知识,管理学研究方法、英语。对于管理学理论知识,我建议复习的书本是《西方管理思想史》(郭咸纲著)、《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史密斯和希特主编)。对于管理学研究方法,我建议复习书本是《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主编)。这本书非常厚,但内容很丰富,也很实用,对于我后来读博士做研究也有很大帮助。而英语复习,由于提前了解到考试内容是针对目前的经济热点,用英语写一篇文章,表达个人看法,所以我就背诵CCTV NEWS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的新闻。近些年,学院的英语笔试改风格了,不仅有写作题,还有阅读选择题,有点类似考六级。我闭关复习了1个月,把推荐的那3本书都读了4遍,天天背诵英语文章。第4步,笔试考试复习了一个月后,终于等来笔试的日子。笔试时间是9点-12点,监考老师发下来3张卷子(就是前面说的3张),要求我这3 小时内做完交卷。我当时给自己安排每张卷子用1个小时完成。《管理学理论知识》有5道大题,每道大题又有几个小题,都是主观问答题,没有选择题。题目例如:蓝海战略和红海战略分别是指什么?请你描述一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什么?《管理学研究方法》题型跟理论知识的卷子一样,题目例如:什么是中介变量、调节变量,怎样检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Cronbach 系数用来做什么?请你写一个你曾经看过或研究过的论文内容,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英语卷的题目前面已经说过了,就不再赘述。题目例如:请你就“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写一篇英语文章。第5步,面试笔试结束的当天晚上,我就接到通知,说我笔试分数通过了,可以参加第二天的面试。所以,我就赶紧制作了面试用的ppt,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和研究计划。第二天我参加面试,面对5位面试官,我从容不迫地讲述我的ppt(过程就像硕士论文答辩一样),我讲述完后,5位老师就开始提问。问题例如:请你用英文介绍一下自己(3分钟);请你说几个管理学理论的名称和大概内容;检验内生性的方法有哪些?第二天,学院就把笔试和面试的分数、录取名单公布在官网上,我也顺利被录取了。录取通过率?记得当时大概有28人提交报考申请,由于学院考核严格,只有10人可以进入笔试,笔试完后,只有5人笔试通过可以进入面试,最后5人面试都通过被录取了。
概括来说,博士毕业后的归宿主要有:高校任职(俗称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国企、外企、博士后等。从上海某双一流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博士毕业后的去向来看,在就业行业和单位分布上,尽管教育和科研行业依然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主体,但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选择进入非学术行业的比例也有所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各个领域,特别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等各个领域和行业均非常需要博士毕业生发挥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在此聊一聊我们学院2017年21人(有经济学博士和管理学博士)博士毕业的就业去向,现在过得怎么样?01、9人去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培养的是科研型和创新型人才,博士是为高校储备的教师人才。因此博士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人都去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王某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一名人民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我的梦想实现了,我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最后到博士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坎坷,本硕博毕业于双一流的我如今进入了某985大学,成为了一名青椒老师,感觉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当初获得了学校30万的人才引进基金和20万的科研启动项目基金。但是青年教师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除了部分精力照顾家庭外,我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教学和科研上,在这个过程中压力虽然大,但我过的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这是我想要的生活。@李某讲师这个阶段是“博士-博士后-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这种职业发展模式中最辛苦的一段经历,进入高校是我博士毕业所拿到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未来科研道路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对自己多年研究情况的一个实际检验。特别是现在高校教职向market倾斜,很多一流高校施行非升即走政策,对这个阶段的讲师提出了普遍的要求:发多少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到国家课题,教学任务达到多少量,帮老教授打杂,指导本科学生毕设和竞赛等。你会发现一天到晚忙得要死,长夜既不漫漫,也无心科研。你要知道这个阶段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达到考核要求,尽可能快地评上副教授。@宋某薪资上又是一个痛点,读了这么多年书,准备回报父母,回报家庭的时候,对着工资条独自擦眼泪。现在的市场情况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刚毕业的博士薪资高的是真高,可以看看各校招聘有帽子的博士计划,特聘杰出博士计划等,高的有上百万年薪,低的10万以内。10万这点钱你在一线城市连温饱都成问题,谈何做研究。@张某家庭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特别是男博士,养家养孩子养老人,就这种压力和薪资,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老实讲真的挺难的,希望他们理解,多陪陪他们,利用好教师身份带来的福利,给他们希望,这是我能想到的。02、5人去了政府部门科研并不是读博的真正目的,读博的真正目的是过上一个好的生活并有幸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行业,因此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并不是所有人的首选,我们这一届有5人就选择了选调生和公务员。@赵某我从小的梦想就是从政,我想为我自己的家乡做一些实事,读博后从政也是我回馈家乡的一种方式吧,我很幸运的考上和服从组织分配到我们市的选调生,在这一年多的选调生期间我实实在在为我们的老百姓做了一些事情,自己的从政之路还算是顺风顺水,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我过的很充实、很踏实。@蒋某我是沿海某省的选调生,一直在基层锻炼,之后有望进入省会城市的机关工作。你进来以后会发现,现在省一级政府的新进公务员基本上都是211以上的硕士博士,整个人才队伍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升迁来讲,博士学历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你的出身好,起点高,博士看问题层面一般比较高,用词更专业更高级一些,可能会很符合某些高层次大领导的口味。有弊的主要是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少。@李某我博士毕业后进入了公务员行列。对于博士生来说,虽然起步是主任科员,但是仕途上并没有捷径。一般博士在工作经历上还不如二十四岁开始工作的研究生丰富,以后提更高级别的领导会吃亏。@许某工资待遇和其他福利方面现在也不是很好,所以我面临养家庭和养孩子的各种资金困难。体制内的弊端还是很多的。@郝某说实话我选择进入公务员行列现在有点后悔,虽然现在自己是个主任科员,但是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写不完的材料,还有很多面子上的应付,我觉得现在自己不得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好多话好多事都是违心的,但是又不得不做,不这样做我就在这一行存活不下去,感觉现在特别的虚伪,自己都有点讨厌自己了。03、2人去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是科研的一个工种,一般博士选择博士后是感觉科研还挺有趣,想再做下去进一步提升自己。@姜某去个高平台,增加自身资历,借力多弄些好文章。换个研究领域,以前博士课题导师安排的不喜欢或过时了,不好出东西,也或是离应用远,换个组学点东西,做跳板,出站了要么去国外新方向的,要么做实用的去企业,因为国外和企业雇人是真金白银的,不是本领域的熟手不要。@翟某很多学校强行要求师资博后,然后博后期间拿到基金和相应的论文就留下。一般而言,这种要求对于不是特别差的博后而言,不会特别难。加上博后期间不需要上课,科研成果还是相对容易出来的。但是这条路的缺点就是有不确定性,还有一个就是年龄问题。 04、4人去了企业随着国家一些地区引进人才政策的发布,有一部分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企业,这也是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方式。@谢某博士毕业后我去了企业的联合营销部门。肯定会有人问了,怎么去联合销售部门?这里就需要在公司的研究人员有一个必备的技能,营销能力。对,就是要求研究人员的营销能力。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一个研究人员都是TOP10%的营销力,但是基本的营销技术,解说技能,写文章的能力还是要有的。由于我所在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世界企业500强,所以薪资待遇还是比较不错的,现在凭自己的能力买了房付了首付,也买了车。@刘某博士毕业后我选择进入了企业的研发部门,帮助企业做一些产品设计和研发,我最大的贡献是在一次企业面临危机时,我的一个设计理念触动了企业的神经,之后我负责带头搞研发,使得企业转危为安,并获得了高额的利润,我也从企业底层研发升职至研发部门经理。@王某我选择进企业是迫于无奈,自己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水平一般,也只是刚刚符合学校的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不多且质量不高,所以在选择进高校的道路上碰壁,好的学校进不去,差的学校不想进,最终不得不选择进入了国企,不过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轻松和幸福的。@包某我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度不高,公司实力也不高的一般的中小企业,不过在企业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包括企业公关、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掌握了企业的运作流程。大约在企业做了1年后我选择了辞职自己创业,现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公司发展也蒸蒸日上。不管博士毕业后进入什么行列,从事什么工作,我都希望我们尽职尽责,回馈社会,实现我们博士生的价值。最后祝所有博士毕业生们事业有成、工作顺利、阖家安康。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转载请在募格学术原文下留言,作者,三石
【编辑/郝佳 统筹/刘姝蓉】山东省济南市委网站“市委常委会”栏目更新显示,郑德雁已任济南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据公开简历显示,他此前担任济南市委常委,提名为济南市副市长人选。大白新闻注意到,生于1969年的郑德雁是一名“学霸”,17岁考上兰州大学数学系,20岁即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后,他还在青岛海洋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在中国海洋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梳理其履历可发现,郑德雁曾先后在山东省四市担任要职,拥有丰富的城市治理经验。郑德雁 资料图(图片来源:青岛政情)“数学学霸”、“农学博士”厅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9日消息,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委网站“市委常委会”栏目更新,显示郑德雁已任济南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据公开简历显示,他此前担任济南市委常委,提名为济南市副市长(列副市长第一位)人选。郑德雁,男,汉族,1969年9月出生,山东五莲人,1989年6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入党,在职研究生,农学博士。大白新闻注意到,这位“准70后”厅级干部还是一名“学霸”。1986年,17岁的他考上兰州大学数学系,20岁就已毕业。也就是说,他提前一年就念完了大学课程。毕业后,郑德雁曾长期在青岛任职,在青岛市黄岛区水产局、青岛开发区水产总公司、青岛保税区管委会等处担任过职务。这期间,他在青岛海洋大学企业管理系研究生班进修,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在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渔业资源专业学习,拿到农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5年,其历任即墨市委常委、副市长、副书记、市长,2015年改任青岛市北区区长、区委书记,2018年11月外调临沂担任市委副书记。7月16日,山东省委组织部发布省管干部任前公示,对郑德雁等5名同志进行任前公示。其中写到,郑德雁拟任设区市正厅级领导职务。城市治理的一把好手在郑德雁主政青岛市北区期间,提出了要打造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其中,努力把国际邮轮港打造成为市北发展的强引擎、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成为市北区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同时,郑德雁以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创新性提出“城市生长力”城市治理品牌,已经在城市治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他还在2017年接受专访时提出,要给城区“抠”出块地,给产业挪地方。他说:“要打造主城区的核心区,一定要成为产业的核心区。这个产业不能是一般的产业,我们定位为智慧密集型产业,其中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智力密集型,再一个是知识密集型。”在临沂任市委副书记期间,郑德雁提出创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创新实验区,有利于金融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有利于农村各类资产资源的盘活利用,有利于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资本渠道。今年5月30日,郑德雁就推动临沂物流科技产业发展与法国专家一行、中国物流科技产业专家等进行会谈。他诚挚邀请在座专家学者把国际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模式带给临沂,对为推动临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科学、专业、高效的智力支撑。前任是一位“码农博士”大白新闻发现,在郑德雁之前担任济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一职的是徐群,他已于一个多月前辞职。值得一提的是,徐群也是一位高材生。徐群出生于1970年4月,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从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先在省科学院工作过两年,后进入一个国资背景的软件企业,用6年时间从员工一直做到总经理。2000年,徐群来到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任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主任。5年后,即2005年,升任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并自2007年开始兼任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据当地媒体介绍,长期浸泡在IT行业的徐群不爱对外提及自己的官职,却常说“其实我是一个码农”。6月13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委员会网站“市委常委会”栏目更新,徐群的简历被撤下,表明其已不再担任济南市委常委职务。此次郑德雁履新,也填补了一个多月前徐群辞职后留下的职位空缺。【资料来源:人民网、大众网、青岛政情、临沂日报等】
喜欢就给我点个关注吧!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有不少人曾私信问我,“自己对本科所学专业兴趣不足,想通过考研报取其他专业,但又怕跨专业考研难度太大,或是考上了,怕自己底子太差,跟不上。”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位80后女教授,她本科学的是管理学,而博士却读的是农学。虽然她也对自己的这个选择懊悔不已,但最终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到底是谁卢艳丽,1982年12月出生,四川乐山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农业部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本科学习: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习,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博士学习: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毕业两年晋升教授,10年当上副校长。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和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研综述卢艳丽发展了数量性状遗传定位和基因型缺失推算新方法,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引入新的非参数统计模型,成功解析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她发掘了一批以ZmARF31为主的玉米抗逆新基因,以响应干旱胁迫的smRNA和自然反义转录本为主的调控网络及具分子育种价值的功能标记,并系统揭示了表观调控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基因等分子育种技术创制抗逆玉米新材料。同时,她理论研究结合育种实践,探明了西南玉米“温带×热带”杂种优势模式。成功的背后本科学管理学,怎么就跑去读了农学的博士呢?大家对于她的决定,一定是既惊讶又佩服她的勇气。到底是什么让年纪轻轻的“她”就拥有如此大的成就?没有学过生物化学、遗传学,更没有学过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敢想敢做”的她用一整年的时间疯狂自学,有时候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凌晨2点才去休息,这对她早已成了习惯。在这期间,面临这么大的困难和挑战,她也后悔过,既然做了选择,留给她便只有向前!向前进。她的成功与她那宝贵的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大家都愿意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开拓,而她偏偏要往未知的领域,大家认为新的东西有风险,到最后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大家的说法,她从未有过顾虑,一直以来,她都以明艳靓丽、细腻坚韧、热爱生活、自信乐观、兴趣广泛的新形象,活跃在农业科研一线。既有科学家的坚定,又有四川女性的乐观与豪爽。也正是这股精神。卢艳丽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她曾经说过:“我将用四川人打麻将的精神把科学研究做到血战到底。” 最后人生如烟,如云,如风。转瞬即逝。“只有倒退的时间和路”,既然我们走到了今天,又占有如今的社会地位与责任,只有前进,前进,在前进!莫倒退。各位想要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的同学们,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相信自己,为自己的梦想拼他个无怨无悔吧!大家身边又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烦请联系删除)往期精彩这几所高校,有着中部“小清华”的美誉,快来看看都有谁吧!河南省的这几所高中可谓是“高中界的扛把子”
【编辑/张喜斌 统筹/刘姝蓉】11月4日,贵州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其中,现任三穗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陈震,拟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拟提名任主任。据了解,陈震,男,汉族,中共党员,籍贯山东兖州,出生地山东滕州,1984年12月生,2006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2016年10月,陈震出任黔东南州政府金融办主任、党组书记;2018年5月,陈震任三穗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正县长级)并工作至今。同济大学“80后”管理学博士拟任新职11月4日,贵州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陈震,男,汉族,中共党员,籍贯山东兖州,出生地山东滕州,1984年12月生,2006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现任三穗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分管常务工作,保留正县长级)、党组副书记,县行政学校校长(兼),拟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拟提名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宗林,男,侗族,中共党员,籍贯、出生地贵州天柱,1964年10月生,1983年1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州委政法委副书记(保留正县长级),拟任州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拟提名任州应急管理局局长。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陈震在山东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本科);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陈震在同济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习(管理学硕士);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陈震在同济大学科技发展与管理专业学习(管理学博士)。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陈震在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制造学院IMF访学。34岁时,陈震成为正县长级常务副县长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陈震任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镇政府办科员、陈岗办事处副主任;此后,陈震在同济大学上学期间: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陈震任上海百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8月,陈震调任四川省宜宾市发改委,后任宜宾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此外,其还曾在贵州省镇远县挂职副县长一职。2014年1月,陈震任贵州省黔东南州发改委副主任(兼)、党组成员、州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主任。2016年10月,陈震任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府金融办主任、党组书记。2018年5月,34岁的陈震任贵州省三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正县长级)。其主要负责县人民政府常务工作,负责发改、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统计、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国有资产管理、督查、政务服务、政府新闻等方面工作。协助付乐欣同志分管机构编制、审计方面工作。分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县国防教育办公室、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交通战备办公室>、县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县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县发改局(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县财政局、县统计局、县安监局、县国资局、县政务服务中心、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县城市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三穗林业生态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县农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产业(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县惠民市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县行政学校。协助分管县编委办、县审计局。【资料来源:中共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多彩贵州网、三穗县人民政府官网等】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教育改革根据2016年到2017年的教育部公开的数据,国内100所高校中,浙江大学博士点数量最多,其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博士点数量仅排名第11位。当然,这个数据并不包括2018年全国高校新增博士点数量。博士点数量多的国内高校有哪些?除了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外,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南大学的博士点数量排名第3到第10位。前15名高校(2018年前数据)明眼人已经看出,博士点数量多少与学校办学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样的排名未将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在内,国科大博士生导师数量国内第一,博士点数量当然不不输于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就博士生数量而言,一些传统的老牌子高校,比如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等等,它们都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当然,就博士生培养质量来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无疑又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南京大学冷丝在这里提出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国内博士生培养质量如何?博士论文质量如何?人文科学、理学类等博士论文质量较高,社会科学类博士论文问题多。教育部和学位管理部门每年和每几年都要对博士论文进行抽查,比如,在2015年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各学科论文样本总体合格率为95.79%。其中,历史学100%、理学98.51%、哲学98.44%、农学96.96%、医学96.59%、文学96.43%和工学95.45%。这七个学科门类抽检总合格率在平均线以上。然而,法学是92.21%、管理学90.43%、经济学88.43%、教育学88.03%和艺术学86.52%,这5个门类合格率在平均线以下。陕西师范大学可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4个学科门类合格率全部低于总样本平均合格率,显示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问题相对突出。其一,社会科学近40%的抽检不合格论文被指出“缺少问题意识、理论关照和聚焦”以及“论述分析不能与研究问题紧密结合”的问题,与此相关的问题还包括选题没有学理意义、对学科研究现状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等,这些都指向博士论文研究和撰写的一项基础工作,即提出“研究问题”。说白了,很多博士论文是为了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而研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研究,这样的研究没有意义和价值。山东大学其二,社会科学中60%的不合格论存在被评审专家明确指出文献综述质量差的问题,在管理学和经济学门类,这一比例甚至超过70%。从评阅意见来看,文献综述的问题非常集中。文献梳理的基本工作量和文献的质量不够,包括文献不全面与陈旧、来源期刊不够权威以及外文文献缺乏,因而无法全面和准确呈现本学科领域与论文主题相关的研究基础和现状。其三,超过60的不合格论文在分析推理和论证的合理性、逻辑性方面存在问题,还有很多论文被专家指出概念,理论使用不当,论文思路模糊和结构逻辑混乱,以及论述分析与研究主题关联不紧密的问题,这些都指向作者研究训练的不足和理论思维、分析论证能力方面的缺失。那么,博士生培养和博士论文质量又该如何有保障呢?在博士生培养环节中,学校要加强学术规范、学术写作方面的训练,鼓励培养单位开设学位论文写作、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等公共课程,强化基本学术训练。高校必须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考核和质量把关。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和完善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课程论文、预答辩等培养过程中的考核环节。加强博士生导师的质量监督意识,建立适当的责任保障机制。同时,高校必须加强对于抽检不合格论文培养单位和导师的追责,进一步提高以论文抽检合格率作为学位点评估、学位授予权和导师招生资格、研究生教育资源分配的力度。附录100所高校名单:百所高校博士点数量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2月11日上午,各大媒体发布一个消息证实,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双双被免职。小编注意到,其中被免去主任职务的刘英姿,原是一个管理学博士,具有教授职称。那么,作为一个管理学女博士,刘英姿是如何弃教从政,又如何没有在从政、尤其是在重大事件面前发挥好自己所有的管理学知识呢?从有关方面公开的刘英姿的资料看,出生于1965年4月的刘英姿,系湖南益阳人。她1982年考入华中工学院自控和计算机系计算机软件专业,1986年毕业后,又在华中理工大学图像所模式识别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华中理工大学数控研究所担任助教、讲师。从公开的有限资料看,刘英姿毕业后顺风顺水。1992年到1998年任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副教授。并同时攻读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而后,在1998年9月到2001年9月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2003年7月到2004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可以看到,刘英姿人生的转折,发生在2004年10月。从其履历上看,时年不到40岁的刘英姿从这个时候起,成为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并在任职期间,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府与经济管理班学习。通过刘英姿被公开的工作履历,我们可以发现,刘英姿在担任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大约8年后,于2012年1月出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直到2018年3月任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再到2018年11月改任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通过有关资料,我们能够看到,刘英姿在从教时不能说没有建树。据称,刘英姿从1997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协助指导博士。在科研方面,作为骨干成员参加了20多项科研,其中多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863项目。同时,出版了专著《客户、客户价值和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运作的基础与导向》,以及在《管理工程学报》、《工业工程与管理》等核心和权威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多篇。那么,作为管理学博士,在过去的从教经历中有过很好的成绩,怎么就不能把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际行政工作之中呢?这似乎需要更多情况公开才能有准确的答案。情况梳理至此,估计不少人该问小编,刘英姿既然教学方面有那么多成绩,为何不继续教学工作,而弃教从政呢?公开的资料显示,刘英姿系民主建国会湖北省省委委员,武汉市青年联合会常委。据此,大家应该可以找出答案。
来源:金融界基金深交所官微发布公告称,经中国证监会党委决定,沙雁任深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官网简历显示,沙雁,出生于1972年9月,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管理学博士。20年证监系统监管经验。2000年进入证监会系统工作,先后在西安证管办、陕西证监局任职;2008年进入证监会机构部;2013年5月起先后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二部副主任,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2016年12月出任证监会机构部主任,拥有丰富的监管经验。此期间,推动了多项基金行业基础制度改革,具体来看:(1)2016年12月起施行基金子公司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基金子公司监管,提高子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2)2017年8月,证监会发布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加强对公募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管控,进一步规范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运作活动,完善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控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3)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后,证监会更是加大行业监管,私募资管业务、券商大集合业务得到规范,不符合资管新规的保本基金、分级基金、短期理财基金等进入退出“倒计时”,符合监管导向的公募净值化产品,成为资管行业的“新标杆”。(4)2018年10月,证监会发布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2018年11月,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大集合资管业务适用资管新规操作指引,推进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范发展;2020年7月,证监会公布基金侧袋机制指引,新增侧袋机制作为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以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防控能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事及市场人士评价:监管中注重调查研究,在证监系统有很好的口碑。
曾拜大清官海瑞,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担任过杨州市市长,后来担任广州市原副市长苏泽群退休6年后被查了!他1953年生,今天已经67岁了,所以这则新闻格外引人关注,2020年8月22日广东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苏泽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大约10年前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在会上痛批三旧改造中易生腐败环节后表示:“未经公示的、未经集体讨论的、采购未经程序的改造方案不受理、不算数、不审批”。 10环节极易滋生腐败,哪些环节易生腐败?苏泽群在会上详细列举了10个环节,他说:“有些中介扬言给多少钱就能搞定什么村。”苏泽群进一步说,在三旧改造过程中,因为很多时候突破了之前的规范、越过了之前的界限,如果制度跟不上,那些薄弱环节就很容易滋生腐败,他说:“大家都想要快点改造完,但注意不要失去约束,把好事做坏”。他明确表示“三旧政策提供了转化为财富的机会,但一个人非法所得有可能损害企业、村集体的合法所得,也会导致政策失效失灵”。十八大后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党中央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让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摒除“退休就安全着陆”的幻想,把人走“查”不凉成为新时代纪律监督的新常态,一大批干部尤其是中高级“退休干部”同样要受到党的纪律处理,只要存在贪污受贿腐败堕落的,早晚会党纪国法查得干干净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作者:李恩临 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编辑:华埔商学院作为管理人员和老板的你,是否考虑过这件事:你的公司里最大的浪费是什么?其实,在一个公司里面最大的浪费,就是我们的员工拿工作练手,甚至拿客户练手。最后导致工作完不成,甚至还伤了客户。浪费你的时间,浪费你的资源,浪费你的成本和其他部门的投入。让你来重做,让你来收拾残局。如果我们手下员工都是这样的状态,请问还谈何发展?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有3种心理在作祟,可以说是新员工的杀手。我们管这种情况统称为“入职焦虑”。想一想你的下属,是不是也有这3种状态。1、领导是不是在考验我?首先,新员工入职焦虑会表现为,遇到你给他安排工作,他总会问一个问题:这是不是一个考验呢?如果他总是这种想法 ,他就会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导致工作不正常,表现永远都差强人意。为什么他总会这样问自己?我们举个例子。在座的的各位,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管理学的案例。IBM这家公司,曾经做个一个招聘会,给了一个非常好的职务。招聘结束之后,所有人散场往外走,这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发现墙角的展架倒了。于是她就把展架扶起来,结果就是只有这个小女孩被录取了。听过这个故事吗?好多人从小就听过。而正是这个故事,整整毒害了一代人,为什么?从这个故事展开之后,所有的人面试都会想,这是不是一个考验?地上有张纸,黑板没有擦,椅子没摆整齐,这些是不是一个考验?任何一个细节他都要特别注意。拿我自己为例,我在我们学校,这几年每年要面试100多位博士。博士来了要试讲,而所有的博士讲完后都做了同一件事,擦黑板! 有时候我跟他们讲,我们真的很忙,一个上午3个博士试讲。我让他们先不要擦,去秘书办公室等着,我们要先评议一下,然后我们好赶紧接着下一轮,去干我们其他的工作呀!但是我们越是告诉他不要擦,他们就越擦。他一定会认为,这一定是个考验,这是老师在考验我。越擦越使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 ,为什么新员工入职来以后会产生入职焦虑。因为你安排给他的工作,他永远都认为,这是一个考验。对于我来说也是这样,十几年我刚入职的时候,我帮助我们的副院长,去做评估相关材料的整理。院长安排我一个任务:“小李呀,你把这些文件盒打上标签,竖着打汉字。”但是我那时候不会呀,怎么办?如果是现在的我,我会对领导说:“对不起,我不会竖着打标签。”咱们学院108位老师呢,问问谁会,让他来帮忙,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干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然后互相交换,总体效率最大化呀,现在我就可以这么来做。但我当年刚入职呀,我的感觉就是“这是不是领导给我的考验呀”然后我就上网,拿着手机搜索,如何竖着打标签,弄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工作做完。你想,这个效率有多低,这就是新员工入职焦虑的第一表现。2、急于表现自己或者不敢表现自己这都是入职焦虑的表现,急于表现自己就是外向型员工,着急去抢工作。我想试一下,我想通过这种工作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不管这个工作我是否能做好,是否能做完,抢个机会就要让你一定能记住我。但急于表现自己得到的结果,往往就是由于没有检查工作事先的环境和资源,导致工作并不是做的那么好。第二种,就是内向型的员工,不敢表现自己。工作安排的时候,领导问谁擅长!他想,我不能随便说我擅长,如果我干我不擅长的反而干不好,就给领导留下了坏印象,所以我不太急着表现。急着表现自己,和不敢表现自己,都是入职焦虑的表现。出现这2种情况,都因为一个原因:员工首先关心的是自己在领导心中会变成什么样,而不是把工作做成什么样。3、我的选择对不对?这就是大多数新员工,在试用期就离职的首要原因。这些员工会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的选择对不对呀?这个地方究竟是不是我适合发展的工作呀?在这个工作环境中,我是不是能保持我原有的个性和价值感呀?在这个工作里面,我能不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和重视啊?他总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不断的问。这种表现会让他陷入深深的思考,觉得这工作可能不是我应该干的。比如我单位有一个小女孩,从英国博士毕业来到了我们单位。刚来上班没多久,她就经常会想这份工作究竟是不是适合她,恰巧她的领导是我的师弟,又很喜欢逗新来的员工。就逗她说:“小王呀,我们现在在做培训会务的工作,咱们的清洁工刘姨,她也能干,你看你博士毕业,来干这个亏不亏呀!”师弟是开玩笑的说了一句,而小王老师突然眼神就灰暗了,陷入了深思:是啊,我博士毕业,现在就干清洁工都能干的工作,是不是我选错了!我当时就在旁边,把我都惊到了。这就是入职焦虑的第三大表现。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我是不是选对了,我是不是还有机会重选?入职焦虑下带来的无形压力,会让我们的员工,结果反馈总不是那么积极,造成压力下的异常表现。在课程的最后,我建议目前仍是员工的你,不要太在意领导对你的态度。真正有能力的领导,只盯一件事,那就是你做的来的结果,领导盯的是工作,而不是你这个人。而作为领导的我们,可参考我上一节提到8步法,通过你对工作的安排,不断激发员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