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央财2019年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就业本科生有四成多签约国企环卫梦

央财2019年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就业本科生有四成多签约国企

传统的财经类强校有“两财一贸”(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这5所财经类的211高校。近年来,这些财经类的高校都比较受考生的欢迎,尤其是央财和上财尽管是211高校,但是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要比大部分的985高校还要高,在很多省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都超过600多分。为什么这么多考生热衷于报考财经类大学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将来的就业考虑。一般来讲,像这些财经类名校,毕业生是供不应求的,不仅容易找到工作,而且找到的工作含金量比较高。据《2018年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数据显示,央财在这个榜上排名第10位,毕业三年平均薪酬为10253元。这说明它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都找到高薪工作。近日,中央财经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了。下面,我根据它的就业报告主要从就业率、就业单位行业流向、就业单位地域流向、就业单位性质这四个方面来概括一下它的2019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怎样的,看看是否值得高分去报考它。本硕博毕业生就业率根据它的就业报告显示,央财2019年共有毕业生4310人,其中本科生2439人,硕士生1779人,博士生92人,总体就业率是97.15%,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5.78%,硕士生就业率为98.88%,博士生就业率为100%。从数据来看,央财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比较好就业,他们直接选择就业的人比较多,总体就业率比较高,这个就业率与国内众多高校比较,是名列前茅的。央财2019年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去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6.58%)有所提升。其中,保险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法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具体到专业来说,金融学、金融学(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会计学(管理会计)、保险学、保险学(精算)、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国民经济管理、投资学、管理科学、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财经文秘)、广告学、书法学以及视觉传达设计这些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形势比较乐观。毕业生流向北上广、江浙的发达地区为主央财2019年毕业生主要流向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其中,签约北京单位的比例为59.56%,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的为42.28%,硕士毕业生为64.80%,博士毕业生为59.04%。签约江浙沪占12.05%,西南地区占12.05%,广东地区占9.09%。所以,央财的毕业生基本上流向的是北上广、江浙等发达地区。金融业为本硕毕业生主要的行业流向央财王牌专业有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保险学、税务学、工商管理等等。所以,金融业一直是央财本科、硕士毕业生最主要的行业流向。2019年,该校的本科、硕士毕业生签约金融业单位比例分别为32.35%、51.59%。具体到本科生来说,央财的本科毕业生在银行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会计业等多行业就业。其中,银行业居首,占签约总人数20.51%。就业单位的性质: 就业本科生有四成多签约国企 从央财2019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来分析,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主要是以国有企业等企业单位为主。其中,在本科就业毕业生中签约国有企业的比例是45.03%,也就是说在就业的学生中占了四成多签约国企,另外,签约党政机关的也占了11.21%的比例。硕士毕业生签约国有企业单位的比例就更高了,为62.69%。从整个就业报告分析来看,央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就算是本科生,都有很大的机会在四大国有银行、国家电网、华为(本科生今年招了4个)等世界五百强企业里面找到工作。如果喜欢金融类专业的考生还是值得报考它的,尤其是它的金融学、会计学(管理会计)、保险学、经济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性价比很高,读这些专业将来比较容易成为高薪一族。

视舟之覆

博士就业多元化趋势初现

视觉中国供图眼看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物理学博士孟溪手握两所高校的offer,俨然已是博士毕业生中的人生赢家。但她参加完博士论文答辩后,却突然感觉自己的情绪跌入了谷底,什么事儿都不想做。她曾以为自己想当一名高校教师、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然而这样的道路似乎一夜之间失去了吸引力,甚至让她感到恐慌。孟溪去论坛求助:博士毕业,不想去高校,但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该怎么办?在与她同年毕业的数万名中国博士中,孟溪提的问题不是个例。近年来,中国的博士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2004年,有2.3万名博士毕业,那一年,博士人数首次在《中国统计年鉴》中作为单独门类统计;2018年,博士毕业人数突破6万名,同年,近10万人被录取为博士生。在传统的观念中,博士是本学科的“看守者”,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应以学术为业,选择非学术职业的人往往被视为“管道的泄漏”。但这一观念日益受到挑战。统计年鉴显示,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师多两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约1/3的博士毕业生没有获得高校教职。拿到了人类社会的最高学位,在学术圈外,博士何为?学历市场的赢家,就业市场的“萌新”读博之前,孟溪的想法很单纯,甚至有点儿“愣”。“当时年纪小,总觉得这辈子起码得做一件一般人干不了的事儿。”这个东北姑娘说。她就这样开启了读博之路。至于未来找什么工作、就业市场情况如何,她自嘲道:“以我当时的心智情况,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些。”读博期间,她跟导师交流最多的就是实验情况。而工作打算以及就业市场的行情,则很少进入师生们的讨论范畴。过了3年多“朝八晚十”、周末单休的实验室生活,一位博士师兄提醒她:“赶紧做简历,准备找工作吧!”孟溪开启了“找工作模式”,但她实际上无法花太多时间联系工作:写发表论文和毕业论文就已经占据了她的绝大部分精力。为了修改毕业论文,她连续一个多月熬到夜里两点才睡,早上醒了,抓起一件衣服套上就开始工作。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身上这件灰色套头衫自己已连续穿了十来天。她的导师们认为,“博士毕业理所当然去高校”。孟溪的博士师兄师姐毕业后,基本都走了这条路。孟溪原本也以为自己愿意当一名大学教师,将科研作为志业。今年春天,孟溪的论文盲审和毕业答辩都很顺利,有两所高校也给她发了offer。眼看再过不久就能拿到学位证,但她突然感觉自己像是被击垮了,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涌出来。心理咨询师告诉她,这是她读博期间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所致。前几天,她接受家人的建议,同一所离家较近的高校签了约。高校里的绩效考核让她担忧:学校明确表示不会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而且她要在入职之后才能知道具体的考核标准,但她此前已经听过好几起校方失信的例子了。孟溪有一个朋友在山东某高校任教,入职后才发现校方提高了考核标准。朋友向她抱怨说:“安家费没落实多少,别的(待遇)也没涨,倒是考核标准涨了。”但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马军认为,当前博士生的就业情况仍比较乐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高校里,除了国家提供的基本工资外,如果科研成果比较多,每年收获的科研绩效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是正常薪酬的10倍,没有上限。”学科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马军说,很多工学专业的博士可以在校外找到横向课题,收入都非常可观。”与孟溪相比,林飞谋求教职的道路更为曲折。去年,林飞在某名校拿到文科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没找到满意的教职,便接受了某大型企业的offer——管理岗位,年薪20多万元。他工作了两个月后,突然接到外省一所高校的入职通知。尽管企业的薪资待遇符合预期,但林飞感觉工作不够自由,相比之下,他更向往高校中的工作环境。导师劝他谨慎考虑:“当‘青椒’是看不到头的。”家人则支持他去高校,认为大学教师是份体面的工作。林飞告诉家人,教师的月收入只有在企业工作的1/3。权衡之下,林飞还是作出了决定。林飞没有立刻辞职,那时他的毕业证已经到手,但学位证要到年底才能拿到,他希望两证齐全之后再去办理入职手续。这所高校的工作人员一开始表现得通情达理,他们说可以先为林飞安排宿舍、办理校园卡,等他拿到学位证再办理入职手续。但下一通电话就变了味道,一名教师要求林飞立刻到校坐班,理由是所有青年教师入职第一年都要坐班。尽管家里有些状况,但是林飞还是匆匆办理了辞职手续,赶到学校。年底,林飞拿到了学位证,第二天他就按入职学校的要求去做了体检,准备次日去报到。这时,他又接到了电话。对方告诉他不必来办理入职手续了。林飞大惊,连忙坐高铁赶到学校,却被告知没有编制:学院说因为学校不给编制,学校人事处则说学院没来申请。林飞打通了院领导的电话,被告知:现在已经没有名额了。院领导承认,在林飞之后,他们又面试了其他人。林飞意识到,如果有了更合适的人选,校方会主动毁约,“学校只是损失了5000元违约金,但是对于我们毕业生的影响就很大”。辞掉工作的那半年多,他几乎没有收入。作为导师带的最早毕业的博士生,林飞找工作的情况也很受学弟学妹关注。林飞毕业还算顺利,即便如此,他参加博士毕业答辩时,也已经身无分文——博士延期这一年,学校停发补助,他靠在校外做些兼职养活自己。现在,林飞还在寻找教职。这一年多的波折,带给他新的反思:“念了这么多书,脑子也要活一点,生存能力是第一步。”多元化就业趋势初现任奇在博士毕业后到某国企工作,作为一名工科博士,任奇在企业中做科研不必担心偏离实际——国企中的科研工作都直接面向生产,而且可以提供一线数据作为参考,而这些数据通常不对外公布。再者,国企资金雄厚,任奇不必像在高校工作的同学那样绞尽脑汁地申请课题基金——企业内部就可以为他提供数百万元的研究经费。但任奇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年龄。任奇本科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为本校的直博生。跟读完3年硕士再读博的同学相比,27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任奇,已有很大的年龄优势。尽管如此,任奇进入国企工作后,还是尴尬地发现自己属于“大龄新人”。任奇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如果在企业发展的话,博士只适合走技术路线,如果走行政管理路线,可能已经晚了。”但任奇又意识到:在仿照公务员系统运转的国企中,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围绕行政管理权力展开。这就意味着,如果他达不到一定的行政管理职位,对于做科研也不利。相比之下,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成为部分博士毕业生的新选择。在清华大学的就业重点单位榜单上,华为公司连续3年都是“收割”清华博士最多的单位。今年5月,华为海思发布全球揽才公告,多达31个岗位招聘博士生。近日,华为给应届博士毕业生开出百万元年薪的新闻又吸引了众多关注。最近两年,前述就业重点单位榜单上还出现了腾讯、阿里巴巴等“新兴势力”。不过,上述几家企业招聘的博士生一般限于计算机、应用数学、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近年的热门领域。在网络论坛上,在公司和高校的工作之间权衡的咨询帖也有所增加。显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买私企的账,有人直言:与985高校的助理教授相比,华为公司“只是钱多一点”。另外,还有众多博士毕业生选择到党政机关工作——去年,福建省委组织部一举招揽了30名清华博士毕业生,仅次于华为公司的31人。从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不难发现博士生就业多元化的趋势。5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三方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中,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到国企、私企就业的比例明显上升。这背后是严峻的学术圈就业形势:博士帽年年增加,但学术职位的数量却相对稳定。早在数年前,博士就业问题就已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引起重视。上述国家对博士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博士在传统学术部门就业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且理工科比人文社会学科下降更为明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以美国为例,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毕业生在学术界就业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80%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47%,虽然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的博士毕业生仍以在学术界就业为主,但比例均有所下降——人文学科类下降了10.7%,社会科学类下降了17.9%。供大于求的形势之下,“非学术职业”就成为博士毕业生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马臻认识的博士生中,有人到高校当老师、有人到企业工作、有人到中学当老师。马臻认为,这些情况都理所当然:“形势就是这样的,高校没有那么多职位,而且高校‘青椒’比较苦。如果特别喜欢做学术的话,可以留在高校;如果想挣钱的话,那就可以进企业。”马臻认为,不同大学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很大,泛泛谈论“博士生就业情况”过于笼统。他说:“有的高校,学科博士点膨胀,人比较多、科研基础又不是很好,那么(博士毕业生)可能就有些不受待见了。”通过观察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生找工作的情况,马臻发现,硕士生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实习,博士生找工作反而更简单,只需投递简历、再花少量时间面试即可。在一些招聘者眼中,博士学位本身就有足够的分量。马臻的一个博士生找工作时,对方表现得非常信任这名学生:“能读下博士学位的至少不傻,有专业能力。”马臻认为:“机会永远是属于强者的。”学术圈外,博士何为?早在2011年,《自然》杂志就曾连发3篇文章,矛头直指博士过度生产现象。其中一篇文章认为:博士规模之所以迅速扩张,是受科研项目需求的驱动,而没有充分考虑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容量。近年来,中国的博士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去年9.55万人被录取为博士生,人数再创新高。博士帽多了,甚至一些并不指向学术生产的工作岗位也明确要求博士学历。近年,有些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要求应聘者有博士学历,而在以往,这个岗位上主要是本科或硕士毕业生。1979年,美国学者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社会》一书中描述了“文凭通货膨胀”的现象,他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高的学位,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当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某一教育文凭或学位时,其价值也就随之下降。”但与此同时,中国还存在一种矛盾的现象。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卿石松提到几个数据:企业是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最多的部门,2017年各类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总量的77.6%,但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还不到1%。另外,中国的高校里,除了研究型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其实并不高。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仅占24.4%。卿石松认为,就传统的博士“生产”目标——培养学术接班人——来说,博士数量可能过多,但中国高校依然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如果换个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级人才,要推动科技和产业革命,更是需要大量的人才,“高层次人才,当然越多越好”。他认为:如果将企业的需求考虑在内,目前的博士人才仍然不足。在高等教育更为发达的美国,未来的轮廓初现:今年3月,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报告称,在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就业的博士毕业生占比(42%)首次接近教育机构(43%)。这被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张恬在读博之前,就是奔着工业界去的。面对几份offer,她没有太多犹豫便选定了这所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州立大学。在业界“大牛”手下工作了3年,张恬通过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讲座开始接触业界。张恬同门的博士师兄师姐,大部分都到工业界工作,也有人到美国联邦政府做与企业相关的科研工作。今年暑期,张恬申请到波士顿一家公司的实习岗位。她原以为,公司里的研发工作相对简单,博士期间多学的知识可能用不上。但她开始工作后就发现,这家公司在研发很多新产品,她面临着许多未知。跟张恬读博时做的课题相比,公司里的课题难度不大,但也有些挑战。在这里,她的研究能在较短时间内就看到答案,“正反馈来得很快”,这让她觉得“自己的活儿没白干”。相比之下,读博时的研究就像一个人在广阔的沙漠里踽踽独行,不知还有多久才能看到绿洲,更不知道,前方究竟有没有绿洲。“在学校里做实验,需要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试错。”张恬说。而在公司里做研究,容错率比较低。卿石松作调研时,有企业主向他抱怨:有的博士毕业生来到企业工作后,仍然延续学术研究的思路,但企业更看重研究的效益和时效性。卿石松认为,到企业工作,博士生需要理解商业文化和商业环境,例如更多考虑经济效益;但在博士培养过程中,学术能力仍应是核心,此外可以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跨学科合作能力等。卿石松说,在英国,出现了产、学、研联合培养博士的现象:企业若需要某方面的人才,便与擅长该领域的高校联合培养。企业由此介入博士培养阶段,博士生则带着企业的研究课题读博。作为宏大结构之中的个体,博士生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更早地规划未来。作为导师,马臻曾多次主动邀请名企HR来校做讲座,为学生们讲职业规范、职业伦理、应聘和面试技巧等。他认为:“导师在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马臻会为他们介绍工作机会、亲自写推荐信,等等。平时,马臻时常跟学生们“应机说法”,例如提醒他们学会从领导者的视角思考问题。短暂的企业工作经历,让林飞重新审视所学。在企业工作时,林飞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我学的专业,社会到底认不认可?”他决定,就算未来去高校工作,也不能仅仅会写论文,“否则研究的东西对社会无益”。他问自己:“要多想一想,我们能贡献给社会什么?自己又希望得到什么?”林飞的结论是:“研究要接地气,学术才有生命力。”(应受访者要求,孟溪、林飞、任奇、张恬为化名)

杜鹃女

清华大学的这四个“王牌”专业,堪比金饭碗,与世界水平接轨!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在全球也就着很高的知名度,是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这样一所评价超高的学校,它有哪些”王牌“专业呢?首先,清华大学是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院校,其次,专业在全国也是顶尖的,经济与金融、工商管理、建筑学、电子信息科学都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与世界水平接轨。经济与金融清华大学此学科的特点是是坚实的理论基 础与强大的应用能力之间、高度的国际化与深入的本土化之间的有机结合。另外,这个学科的师资力量雄厚,既有长期参与中国经济与金融实践的教师,也有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 等海外名校获得博士学位、甚至在海外研究型大学有多年教学研究经验的教师。本科毕业生的去向为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包括攻读经济学之外的研究 生),进入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服务于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及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在管理与财务咨询公司和大型工商企 业就业等等。工商管理清华大学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等4个一级学科均有博士点。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数量经济等3个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点。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也设在清华经管学院。"高端定位、强大师资、国际化"是清华经管的重要特色。同时,也是是国内最大的MBA和EMBA培养基地。清华经管学院的毕业生是国内外咨询、会计、金融、信息等专业机构以及各类企业青睐的对象。高层管理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经济管理学院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积极借鉴并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教学方法,开创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培训教学体系,先后举办各类高级管理培训项目500多期,3万多名学员从清华经管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建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三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学院也是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如今,大批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的各个建设领域,成为建筑界的专业帅才,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约占建筑领域院士总数的50%;……,此外,还有众多毕业生活跃在房地产、杂志出版、媒体宣传等多个相关领域。近5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国家、北京市和清华大学先后获得各类教学奖励约10项,这些奖励体现了学院教师在教学中的大量探索性和创造性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电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除可直接攻读本校的硕士、博士学位以外,其他学生均可通过“双向选择”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到其他大学或研究所读研。近年来他们主要分配到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三资企业、国内大公司、自费留学等。同时,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除了以上的列出的王牌专业,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均排国内第一名。上面所列出的专业,是清华大学的四个“王牌”专业,与世界水平接轨,堪比金饭碗。

四象

学金融就去这五所高校,毕业工资是别人两倍

每年高考季,许多学生关心如何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薪资满意的工作。如果你有意学习金融方面,这几所财经高校起薪最高,甚至达到了部分高校的两倍之多,让你赢在起跑线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和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该校201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7.15%,本科第一份工作起薪平均7026元,硕士研究生第一份工作起薪平均9491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工程。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30余万人,一大批校友已经在中国金融业的顶峰发光发热。全校整体就业率达到95.71%,毕业本科生工资起薪6000元以上超过45%,硕士研究生工资起薪8000元以上超过50%。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有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1.86%,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平均起薪分别为6912.54元、8463.79元、10754.49 元。江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据资料显示,学校排名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7名。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109名;A股公司财务高管毕业院校排行榜校友总排行榜第11名、本科毕业校友排行第4名,硕士毕业校友排行第32名。2019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平均薪资为6288元。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辽宁省重点财经大学。学校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学校也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牵头构建了中英合作办学联盟。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率为96%,平均起薪位于全国一流。你觉得哪一所高校你最满意呢?

董夫人

容易“被遗忘”的5所大学,拥有顶级专业!就业不比清北差!

在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直是国家好大学的代名词。其实在这两所大学的之外还是有许多优秀的大学,在我们国家是有985和211建设大学。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大学,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非常突出的成绩和成就。这些大学也拥有者“顶级的专业”学生和家长可以放心报考,就业前景不会比清华北大差!第一所: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始建于1956年,是有周总理亲自部署建设而成的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前身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实力强劲。学校是由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都是这几个学校的优势专业组建而成,实力强劲!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1年成为985工程建设大学。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其中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的最厉害的王牌专业是集中在电子类和信息科技类这些专业里,这两类的专业都是国内“顶级专业”,一直处于我国的顶尖水平。毕业生质量非常高,每年都有大批的科研院所和国家重点建设的机关来学招聘人数,招聘岗位多待遇好,就业前景不输清北!第二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位于历史古都陕西西安,西安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历史底蕴。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拥有省内“双一流”的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有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3个本科专业,可见办学实力雄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封装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等专业,学校还有多名工程院院士。师资力量雄厚。第三所: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办学历史悠久。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是国内首批“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可见实力不容小觑。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共开设本科专业121个,其中44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专业点。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优势专业主要集中在语言类专业,它还拥有44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专业点。可见办学实力雄厚。语言类的专业在国内排名一直是顶尖的存在,英语、俄语等都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顶级专业,金融学科也非常不错。适合考虑语言学和商科的学子不错的选择!第四所: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始建于1945年,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央财经大学在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有很强的实力,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央财经大学的顶级专业是应用经济学以及工商管理学这两个学科相关的专业,每年中央财经大学的毕业生质量非常高,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在业内也是一致好评。如果你要读商科或者管理学可以考虑这所学校。第五所: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始建于1917年,前身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上海财经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国家“211工程”、“985”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在统计学和理论经济学中都有着很好的成绩。学校有专任教师101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41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师资力量雄厚!上海财经大学的统计学和理论经济学在国内排名一直都是靠前的,而且也是学校的顶级专业,每年毕业生都会吸引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毕业生质量很高,在业内有很好的评价。就业待遇和发展前景不输清华北大毕业生!以上是五所学校的简单介绍,接下来小编给各位简单总结一下这几所学校的优势特点吧!第一,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以上五所大学都是成立时间比较久的大学,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甚至是近百年的积累,有着历史底蕴和时间沉淀的。所以在教学资源和学术自由上都有不错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第二,优越的地理位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省会或者是国内一线的城市,有着良好文化氛围和就业环境!有着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和企事业单位在这里汇集,给予学生丰富的资源,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第三,国家政策支持以上五所大学无一不是211或者985工程大学,每年国家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对于学生的教学投入,以及学校的科研投入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有利于学校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学校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大家对于这五所大学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裴頠

这2所大学没有名校光环,就业率却不输985、211,值得考生考虑

又到了要填报志愿的时候了,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尤为重要,很多人都希望考上985、211大学,这样未来找工作竞争力就更大。但是985、211大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考上的,也并不是说只有考上985、211大学才有更好的未来。大部分人都希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高薪稳定的好工作,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2所大学,没有名校光环,但是就业率却不输985、211大学,很适合考生考虑。一、东北财经大学是一所财经类院校,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始建于1952年,发展至今,积累了自身的优势力量,目前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学科建设的很不错,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结果为A,排在全国2%-5%行列,工商管理结果为A-,排在全国5%-10%行列,统计学结果为A-,排在全国5%-10%行列,管理科学与工程结果为B+,排在全国10%-20%行列。2017年教育部学科排名共有7个学科上榜,有三个A类学科。经济学方面实力非常强,学校有自身的特色,要知道别的211大学都不一定有这么多A类学科。财经类的大学毕业生出来找工作比较容易,而且大部分都是高薪职业,这所学校的就业情况更是好,甚至不输985、211大学。2019年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06%行业分布广泛走进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毕业生也大有人在学校的就业率很不错,考生可以重点考虑考虑。二、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前身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时为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发展至今为国家输送了24万余名优秀人才,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学校目前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现有55个本科专业,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2017年教育部学科排名共有9个学科上榜,B+学科3个虽然学校没有A类学科,但是起学科实力非常有特色,通信和计算机领域有着突出的成绩,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就业率也是非常高,华为每年都会到这所大学定点招收毕业生。2019年总体就业率97.84%。毕业生主要流向IT行业,华为录用369人!毕业生的薪资很高,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7049 元。这所大学的毕业生很吃香,毕业薪资都较高。三、小编建议1、说起现在的热门行业,金融和互联网市必不可少的。都是目前高薪资,高福利的行业,考生选择这两所大学可以说是抓住了时代潮流,根本不愁就业。2、我还特意整理了这两所大学2017-2019年各省的录取分数,您要是需要的话,可以关注我,私聊我!

系博

每年6成博士生遭延毕!再遇清退、分流后,毕业咋就这么难?

本文系募格课堂 作者:小余关于“清退”那些事:“清退”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近日,又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清退理由大都是“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10月20日,东北大学发布《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东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试行)》《关于超期学习博士研究生毕业及学位申请时限的通知》和《关于对即将达到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进行学籍预警的通知》文件规定,拟对部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52名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图源: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关于“延毕”那些事:“延毕”年年有,从来不新鲜。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我国各地区高校博士研究生统计数据,我国各地区高校博士研究生的延期毕业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0.5以上。(博士生延毕率计算公式为:延毕率 =(预计毕业生数 - 实际毕业生数)/ 预计毕业生数)。2013-2017年全国高校博士生延毕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大量博士研究生因各种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关于“分流”那些事:不仅博士生毕业困难逐渐常态化,“研究生分流”更是出现在官方文件中。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指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由学校规定。原则上,硕士生延期最长不能超过5年,博士生不能超过8年,各大院校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图源:天津大学官网面对大量的“清退”、“延毕”、“分流”事件和案例,我们不约而同的会问,博士毕业咋就那么难?1.毕业硬性要求越来越高。毕业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毕不了业客观上会增加。一般学校都会有发表论文的毕业要求,尤其是知名度比较高的院校,对发表论文的要求会更高。各大高校发起“论文大战”,导致学校对博士、硕士的压榨越来越大,特别是博士、师资博士后及青年教师。前段时间上海大学博士生把学校告上了法院,由于完成了学校毕业要求发表2篇C刊的考核,但是没有完成学院要求发表3篇C刊的考核,由此延毕,上海大学博士生一气之下将学校告上了法庭。2.国家对博士毕业论文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的重视,尤其是“翟天临事件”等发生,使得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真才实学”,也侧面促使国家推进相关政策。比如论文查重率使得毕业学子苦不堪言。3.读博压力大。读博并不轻松,实际上很多专业的读博过程是非常辛苦的,每年也都有大量的博士生因为科研成果没有达标而选择延期毕业,博士研究生延期答辩的现象则更加普遍。由于目前读博是有年限要求的,通常如果不能在6年内达到毕业要求就会被取消答辩资格,这也导致不少博士生最终没有拿到毕业文凭。4.“宽进严出”的政策倾向。以前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我们大部分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好像入学的时候比较难一点,但是出口相对来说比较松一点,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但现在我们从教育部一些出台的政策,能够看到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比以前是强调得更多了。而且随着博士的扩招,现在博士的招生政策出现了“宽进严出”的倾向。5.“混日子”的问题。现在很多博士生并不是出于对学术的追求而读博,也不是出于对学术的热爱而读博,读博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读博是看到别人读博而读博,是一种随大流的行为选择。所以本身并不热爱做学术做科研,在博士期间就是“混日子”,最终到头来,不是你混了日子而是日子混了你,你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面临着清退、延毕、分流的风险。6.导师的不作为。为啥没有清退老师一说呢?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听闻有的老师一学期可能都没见过学生几次面,亦有传言说老师明目张胆的说,你们全挂科了都不管,只要我的科研做出成绩来了就行,这种人也能为人师表吗?导师对学生的不管不问使得博士生很难做出有效的科研,尤其对于博士研究,导师的指导是非常关键的,没有导师的指导自己一个人闷头搞事情是非常低效的。而且现在一些高校的博导自身的水平真的有限,别说指导学生了,有时候还需要学生的指导呢。7.导师的压榨。最近曝光出很多关于导师和博士生关系不和,导师压榨学生,导师侮辱学生而致使学生选择自杀的新闻事件。一些无良的导师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对学生的指导,只有对学生的索取,没有道德底线的压榨学生,有的导师甚至为了多让学生干活而选择压着学生不放,导师抓着不让学生毕业真的是让你欲哭无泪。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8年博士生入学人数高达95502人,博士生总数达到389518人。相比之下,2013年新入学的博士生仅为70000多人,2009年还不到62000人。就中国目前的教育系统和就业市场来看,博士生是供大于求的。整个基础设施需要改革,减少博士生数量或许会有帮助。尽管每年读博的人数都在上升,但一旦进入读博阶段,后悔的情绪就会弥漫开来。《自然》调查显示,在中国读博远比在国外痛苦,这份调查采访了690名中国学生,只有55%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博士生涯有一点满意,22%的中国博士生表示他们会选择更换导师,36%的人会转换研究领域,还有7%的人会直接放弃。

陈三两

这几个专业本科生就业难,读研后年薪高,发展好

大学不断扩招,本科生学历贬值的大环境下,很多专业的本科生在就业时就会面临很多困难,甚至催生出了“毕业即失业”这句话,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考研已经成为了很多学生的选择,接下来就为大家盘一盘哪些专业在本科阶段就业很难,读研后薪资、待遇攀升呢。1.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被称为职场的万金油专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专业什么都要学一点,但是每个方向学的却又不是很深,可以说是样样通,样样松。这个弊端在毕业时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是985高校还相对好一些,就业还有一些优势,一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就会面临很多困境,工商管理是一级学科,里面有许多细分方向,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甚至还有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具体到就业岗位时就会感到比较尴尬了,大堂经理、出纳员、审计、人力资源管理这些岗位就业起薪低,未来发展方向也不是很好。目前,很多优质高校的工商管理研究生招生非常火爆,为什么呢,因为MBA毕业后就业薪资直线翻番,很多人看到了读研后的收益,因此,很多高校的报录比、分数线也随之水涨船高,需要注意的是,读MBA研究生需要本科毕业3年并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才可以报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MBA学生毕业后有6.6%的人年薪在100万以上,23.1%的人年薪50万 - 100万,35.5%的人年薪在30万到50万。在职场中,MBA仍然是涨薪的最快途径!而且,读研时的同学或校友也是很不错的人脉资源哦。2.医学专业医学专业包括中医和西医,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业十分困难,因为本科阶段的学习和实习资历不足以满足从医需要,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历。医生这一职业受到人们的青睐,薪资水平高,工作稳定有保障。想要进入公立医院,一般都需要硕士学历起,好的医院甚至要名牌医学院校的博士毕业生,目前学历贬值已经影响到医学专业了,读博士,读好学校博士已经决定着未来就业起点了。医学生硕士毕业后,不同地区的医院收入不一样,不同级别的医院收入不一样,同一个医院不同的科室收入也不一样。以下为某医院招聘需求:博士研究生相关待遇:安家补助费30~50万元,科研启动费不少于20万元,正式事业编制,解决配偶工作,来院第一年发放生活补助3000元/月,如系高级职称可给予科室负责人等业务发展平台。硕士研究生相关待遇:享受正式职工待遇,可纳入正式事业编制,来院第一年发放生活补助1600元/月。3.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本科阶段要学的知识又杂又难,包括弹性力学,塑形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多体运动学等,但是,社会上没有所谓对口的工程力学岗位,本科专业就业靠以往积累起的对该校、该专业的印象、口碑,个人之后的发展靠自己。如果是工程师,到了岗之后是要经过一个岗位专业熟悉的阶段。力学很难在本科四年里学好,达到就业的标准。但是,这个专业如果读研的话,就业将会有很大的改善,工程力学专业十分有发展前途,十分有前景,当然,读研阶段的要攻克的知识点也是很难,没办法,选择了这条路 。工程力学研究生毕业收入会直接提升一个档次,甚至可以高于你觉得很高大上的职业,需要结合个人的实力,加上必不可少的运气。4.能源动力专业研究能源的特点就是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该专业学生本科期间就是一直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只有在读研之后才拥有实地近距离运用理论知识动手操作的机会。由于该专业对口的领域常常要接触高温铁炉,该设备极其昂贵且十分危险。因此用人部门往往都是首先录取拥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研究生,并且开出的薪酬要高出本科生一大截,真正的土鸡变凤凰。5.金融学金融学专业曾颇受高考状元们偏爱,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变化,金融业求职和金融学专业填报一起势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近三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现,近三届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虽然同比保持增长,但距离当届月收入第一名专业的差距却在拉大。同时,进入毕业生月收入前50名的金融类职业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摆在2020届及之后金融学毕业生面前的形势可能更为严峻,疫情已经深深改变了金融行业的服务型态及消费方式,未来,低门槛的银行柜员、放贷员等职业需求或将进一步减少,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在加速变化。现在金融行业两极分化特别严重。金融业基本上没有中端业务,只有高端和低端的区别,说实话,如果你进的是金融业里的低端基础性行业的话,你几乎整个职业生涯很难往上爬。说白了就是金融农民工可能连农民工都不如,说出来可能不是很好听,但现实就是这样。考公务员、银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资管等公司、投资银行、四大会计事务所都是不错的金领职位,读研,特别是读研名校,总体来看,就业形势将是一片大好。

居处无常

读完博士干什么?

共青团中央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年08月05日05版 作者: 李雅娟),图片来源于千库网导读眼看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手握两所高校offer的物理学博士孟溪,却一瞬间觉得高校对自己没有吸引力了。拿到某名校文科博士学位的林飞,从企业年薪20万的岗位辞职后,却发现准备入职的高校放了他鸽子。27岁博士毕业的任奇,进入国企工作后尴尬地发现自己属于“大龄新人”……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师多两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约1/3的博士毕业生没有获得高校教职。拿到了人类社会的最高学位,在学术圈外,博士该何去何从?眼看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物理学博士孟溪手握两所高校的offer,俨然已是博士毕业生中的人生赢家。但她参加完博士论文答辩后,却突然感觉自己的情绪跌入了谷底,什么事儿都不想做。她曾以为自己想当一名高校教师、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然而这样的道路似乎一夜之间失去了吸引力,甚至让她感到恐慌。孟溪去论坛求助:博士毕业,不想去高校,但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该怎么办?在与她同年毕业的数万名中国博士中,孟溪提的问题不是个例。近年来,中国的博士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2004年,有2.3万名博士毕业,那一年,博士人数首次在《中国统计年鉴》中作为单独门类统计;2018年,博士毕业人数突破6万名,同年,近10万人被录取为博士生。在传统的观念中,博士是本学科的“看守者”,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应以学术为业,选择非学术职业的人往往被视为“管道的泄漏”。但这一观念日益受到挑战。统计年鉴显示,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师多两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约1/3的博士毕业生没有获得高校教职。拿到了人类社会的最高学位,在学术圈外,博士何为?学历市场的赢家,就业市场的“萌新”读博之前,孟溪的想法很单纯,甚至有点儿“愣”。“当时年纪小,总觉得这辈子起码得做一件一般人干不了的事儿。”这个东北姑娘说。她就这样开启了读博之路。至于未来找什么工作、就业市场情况如何,她自嘲道:“以我当时的心智情况,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些。”读博期间,她跟导师交流最多的就是实验情况。而工作打算以及就业市场的行情,则很少进入师生们的讨论范畴。过了3年多“朝八晚十”、周末单休的实验室生活,一位博士师兄提醒她:“赶紧做简历,准备找工作吧!”孟溪开启了“找工作模式”,但她实际上无法花太多时间联系工作:写发表论文和毕业论文就已经占据了她的绝大部分精力。为了修改毕业论文,她连续一个多月熬到夜里两点才睡,早上醒了,抓起一件衣服套上就开始工作。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身上这件灰色套头衫自己已连续穿了十来天。她的导师们认为,“博士毕业理所当然去高校”。孟溪的博士师兄师姐毕业后,基本都走了这条路。孟溪原本也以为自己愿意当一名大学教师,将科研作为志业。今年春天,孟溪的论文盲审和毕业答辩都很顺利,有两所高校也给她发了offer。眼看再过不久就能拿到学位证,但她突然感觉自己像是被击垮了,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涌出来。心理咨询师告诉她,这是她读博期间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所致。前几天,她接受家人的建议,同一所离家较近的高校签了约。高校里的绩效考核让她担忧:学校明确表示不会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而且她要在入职之后才能知道具体的考核标准,但她此前已经听过好几起校方失信的例子了。孟溪有一个朋友在山东某高校任教,入职后才发现校方提高了考核标准。朋友向她抱怨说:“安家费没落实多少,别的(待遇)也没涨,倒是考核标准涨了。”但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马军认为,当前博士生的就业情况仍比较乐观。他告诉记者:“在高校里,除了国家提供的基本工资外,如果科研成果比较多,每年收获的科研绩效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是正常薪酬的10倍,没有上限。”学科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马军说,很多工学专业的博士可以在校外找到横向课题,收入都非常可观。”与孟溪相比,林飞谋求教职的道路更为曲折。去年,林飞在某名校拿到文科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没找到满意的教职,便接受了某大型企业的offer——管理岗位,年薪20多万元。他工作了两个月后,突然接到外省一所高校的入职通知。尽管企业的薪资待遇符合预期,但林飞感觉工作不够自由,相比之下,他更向往高校中的工作环境。导师劝他谨慎考虑:“当‘青椒’是看不到头的。”家人则支持他去高校,认为大学教师是份体面的工作。林飞告诉家人,教师的月收入只有在企业工作的1/3。权衡之下,林飞还是作出了决定。林飞没有立刻辞职,那时他的毕业证已经到手,但学位证要到年底才能拿到,他希望两证齐全之后再去办理入职手续。这所高校的工作人员一开始表现得通情达理,他们说可以先为林飞安排宿舍、办理校园卡,等他拿到学位证再办理入职手续。但下一通电话就变了味道,一名教师要求林飞立刻到校坐班,理由是所有青年教师入职第一年都要坐班。尽管家里有些状况,但是林飞还是匆匆办理了辞职手续,赶到学校。年底,林飞拿到了学位证,第二天他就按入职学校的要求去做了体检,准备次日去报到。这时,他又接到了电话。对方告诉他不必来办理入职手续了。林飞大惊,连忙坐高铁赶到学校,却被告知没有编制:学院说因为学校不给编制,学校人事处则说学院没来申请。林飞打通了院领导的电话,被告知:现在已经没有名额了。院领导承认,在林飞之后,他们又面试了其他人。林飞意识到,如果有了更合适的人选,校方会主动毁约,“学校只是损失了5000元违约金,但是对于我们毕业生的影响就很大”。辞掉工作的那半年多,他几乎没有收入。作为导师带的最早毕业的博士生,林飞找工作的情况也很受学弟学妹关注。林飞毕业还算顺利,即便如此,他参加博士毕业答辩时,也已经身无分文——博士延期这一年,学校停发补助,他靠在校外做些兼职养活自己。现在,林飞还在寻找教职。这一年多的波折,带给他新的反思:“念了这么多书,脑子也要活一点,生存能力是第一步。”多元化就业趋势初现任奇在博士毕业后到某国企工作,作为一名工科博士,任奇在企业中做科研不必担心偏离实际——国企中的科研工作都直接面向生产,而且可以提供一线数据作为参考,而这些数据通常不对外公布。再者,国企资金雄厚,任奇不必像在高校工作的同学那样绞尽脑汁地申请课题基金——企业内部就可以为他提供数百万元的研究经费。但任奇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年龄。任奇本科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为本校的直博生。跟读完3年硕士再读博的同学相比,27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任奇,已有很大的年龄优势。尽管如此,任奇进入国企工作后,还是尴尬地发现自己属于“大龄新人”。任奇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如果在企业发展的话,博士只适合走技术路线,如果走行政管理路线,可能已经晚了。”但任奇又意识到:在仿照公务员系统运转的国企中,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围绕行政管理权力展开。这就意味着,如果他达不到一定的行政管理职位,对于做科研也不利。相比之下,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成为部分博士毕业生的新选择。在清华大学的就业重点单位榜单上,华为公司连续3年都是“收割”清华博士最多的单位。今年5月,华为海思发布全球揽才公告,多达31个岗位招聘博士生。近日,华为给应届博士毕业生开出百万元年薪的新闻又吸引了众多关注。最近两年,前述就业重点单位榜单上还出现了腾讯、阿里巴巴等“新兴势力”。不过,上述几家企业招聘的博士生一般限于计算机、应用数学、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近年的热门领域。在网络论坛上,在公司和高校的工作之间权衡的咨询帖也有所增加。显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买私企的账,有人直言:与985高校的助理教授相比,华为公司“只是钱多一点”。另外,还有众多博士毕业生选择到党政机关工作——去年,福建省委组织部一举招揽了30名清华博士毕业生,仅次于华为公司的31人。从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不难发现博士生就业多元化的趋势。5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三方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中,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到国企、私企就业的比例明显上升。这背后是严峻的学术圈就业形势:博士帽年年增加,但学术职位的数量却相对稳定。早在数年前,博士就业问题就已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引起重视。上述国家对博士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博士在传统学术部门就业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且理工科比人文社会学科下降更为明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告诉记者,以美国为例,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毕业生在学术界就业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80%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47%,虽然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的博士毕业生仍以在学术界就业为主,但比例均有所下降——人文学科类下降了 10.7%,社会科学类下降了17.9%。供大于求的形势之下,“非学术职业”就成为博士毕业生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马臻认识的博士生中,有人到高校当老师、有人到企业工作、有人到中学当老师。马臻认为,这些情况都理所当然:“形势就是这样的,高校没有那么多职位,而且高校‘青椒’比较苦。如果特别喜欢做学术的话,可以留在高校;如果想挣钱的话,那就可以进企业。”马臻认为,不同大学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很大,泛泛谈论“博士生就业情况”过于笼统。他说:“有的高校,学科博士点膨胀,人比较多、科研基础又不是很好,那么(博士毕业生)可能就有些不受待见了。”通过观察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生找工作的情况,马臻发现,硕士生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实习,博士生找工作反而更简单,只需投递简历、再花少量时间面试即可。在一些招聘者眼中,博士学位本身就有足够的分量。马臻的一个博士生找工作时,对方表现得非常信任这名学生:“能读下博士学位的至少不傻,有专业能力。”马臻认为:“机会永远是属于强者的。”学术圈外,博士何为?早在2011年,《自然》杂志就曾连发3篇文章,矛头直指博士过度生产现象。其中一篇文章认为:博士规模之所以迅速扩张,是受科研项目需求的驱动,而没有充分考虑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容量。近年来,中国的博士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去年9.55万人被录取为博士生,人数再创新高。博士帽多了,甚至一些并不指向学术生产的工作岗位也明确要求博士学历。近年,有些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要求应聘者有博士学历,而在以往,这个岗位上主要是本科或硕士毕业生。1979年,美国学者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社会》一书中描述了“文凭通货膨胀”的现象,他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高的学位,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当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某一教育文凭或学位时,其价值也就随之下降。”但与此同时,中国还存在一种矛盾的现象。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卿石松提到几个数据:企业是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最多的部门,2017年各类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总量的77.6%,但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还不到1%。另外,中国的高校里,除了研究型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其实并不高。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仅占24.4%。卿石松认为,就传统的博士“生产”目标——培养学术接班人——来说,博士数量可能过多,但中国高校依然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如果换个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级人才,要推动科技和产业革命,更是需要大量的人才,“高层次人才,当然越多越好”。他认为:如果将企业的需求考虑在内,目前的博士人才仍然不足。在高等教育更为发达的美国,未来的轮廓初现:今年3月,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报告称,在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就业的博士毕业生占比(42%)首次接近教育机构(43%)。这被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张恬在读博之前,就是奔着工业界去的。面对几份offer,她没有太多犹豫便选定了这所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州立大学。在业界“大牛”手下工作了3年,张恬通过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讲座开始接触业界。张恬同门的博士师兄师姐,大部分都到工业界工作,也有人到美国联邦政府做与企业相关的科研工作。今年暑期,张恬申请到波士顿一家公司的实习岗位。她原以为,公司里的研发工作相对简单,博士期间多学的知识可能用不上。但她开始工作后就发现,这家公司在研发很多新产品,她面临着许多未知。跟张恬读博时做的课题相比,公司里的课题难度不大,但也有些挑战。在这里,她的研究能在较短时间内就看到答案,“正反馈来得很快”,这让她觉得“自己的活儿没白干”。相比之下,读博时的研究就像一个人在广阔的沙漠里踽踽独行,不知还有多久才能看到绿洲,更不知道,前方究竟有没有绿洲。“在学校里做实验,需要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试错。”张恬说。而在公司里做研究,容错率比较低。卿石松作调研时,有企业主向他抱怨:有的博士毕业生来到企业工作后,仍然延续学术研究的思路,但企业更看重研究的效益和时效性。卿石松认为,到企业工作,博士生需要理解商业文化和商业环境,例如更多考虑经济效益;但在博士培养过程中,学术能力仍应是核心,此外可以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跨学科合作能力等。卿石松说,在英国,出现了产、学、研联合培养博士的现象:企业若需要某方面的人才,便与擅长该领域的高校联合培养。企业由此介入博士培养阶段,博士生则带着企业的研究课题读博。作为宏大结构之中的个体,博士生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更早地规划未来。作为导师,马臻曾多次主动邀请名企HR来校做讲座,为学生们讲职业规范、职业伦理、应聘和面试技巧等。他认为:“导师在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马臻会为他们介绍工作机会、亲自写推荐信,等等。平时,马臻时常跟学生们“应机说法”,例如提醒他们学会从领导者的视角思考问题。短暂的企业工作经历,让林飞重新审视所学。在企业工作时,林飞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我学的专业,社会到底认不认可?”他决定,就算未来去高校工作,也不能仅仅会写论文,“否则研究的东西对社会无益”。他问自己:“要多想一想,我们能贡献给社会什么?自己又希望得到什么?”林飞的结论是:“研究要接地气,学术才有生命力。”(应受访者要求,孟溪、林飞、任奇、张恬为化名)

若物之内

选择王牌专业拥有优势师资,对口就业率高,保研很容易到博士

高考填报志愿时,有一种专业选择呼声:“要选就选最好的,选择王牌专业”,选择王牌专业就选择学校的优质资源,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方便。今天小编选择王牌专业的益处。王牌专业,顾名思义,也就是这一所学校最强势的学科。王牌专业的学科地位如下:1.985或者211学校的王牌专业经常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牌专业:航天、焊接、飞行器设计和制造、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北京理工大学王牌专业:兵器、通信工程、光学、计算机西安交通大学王牌专业: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能动、计算机、自动化四川大学王牌专业:华西医科,尤其是口腔,所谓的亚洲第一华中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光学工程、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上海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机械、船舶、信息安全2.二本或者大专院校的王牌专业即使在全国的范围内认可度不算高,但是绝对本地区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电子类上海海关学院王牌专业:海关管理广东金融学院(金融行业的“黄埔”)王牌专业:金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牌专业:机械设计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建造师”摇篮)王牌专业:土建、路桥、铁路综上可以看出,不少学校的王牌专业基本都是热门专业,所以一般的来说王牌专业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就业薪资都比较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所学校都会把最优秀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力量和他的资金都注入到主流学科或者王牌专业上,所王牌专业在教学环境上就要优于普通专业。而且每一所学校所请来王牌专业的相关单位来招毕业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以主打王牌专业招聘会形成惯例,用人单位也会习惯性地到固定高校去招人,故而形成良好的就业默契。用人单位非常愿意到对口的学校招聘,这样一来王牌专业对口就业率是很高,对口就业率一旦保证,那么薪资待遇自然就有保证了,但是也不是绝对的。你像哈工大的优势学科是计算机和通信;哈工程的优势学科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化通信等;东北大学的优势学科是计算机自动化,这些专业都没得说。因为他们属于一个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热门专业。但是也有一些综合类学校王牌专业有点偏冷门,比如,吉林大学的化学;兰州大学的草业科学、化学、物理、生物都是文化专业。虽然都是王牌专业,但这些专业就业却不是很乐观,故此选择时需谨慎!不管王牌专业本科直接就业好不好,但是有一独有的优点:王牌专业的保研率比较高。也就是说这所学校你一旦读上了王牌专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就不用考研了,直接被保硕士研究生,甚至保送到博士。原因很简单,既然是精心打造的王牌专业,必然不可能学历终止于本科,肯定更高层次才合理,而且学校肯定会打造成最顶端专业,到博士肯定无疑。至于选择王牌专业有利有弊,怎么选择就看你的人生规划如何。如果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