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由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主办的“留学人才科技项目专场”将在福田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举行,致力于为深港澳台青年创业者实现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创造条件,推动深港澳台协同创新发展。主办单位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办公室福田区台港澳事务局福田区侨务局时间2020年12月17日下午15:00-17:00地点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318号福鑫苑大厦四楼福田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多功能厅议程14:45→15:00到达会场、签到15:00→15:10开场15:10→16:25项目路演16:25→17:00自由交流&合影路演项目昇腾技术项目基于机器听觉的实时智能质量检测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降噪技术、智能缺陷评判算法和声振分析方法,可在嘈杂的背景下,无需拆装,实时且精确检测;能在线评判产品质量,避免不良品流向市场而导致高额召回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下降。国际化团队- 创始人李志峰先生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Fraunhofer Institut)以及奥地利声学技术中心(Akustik Kompetenz Zentrum)归国、从事声学和振动研究十多年的- 联合创始人何凝轩毕业于汉堡大学经济学硕士以及复旦大学国际 MBA,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盛世长城(4A)广告公司和安邦香港资管从事市场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Sergei Afanasev曾在俄罗斯为米格 MIG 飞机公司工作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博士毕业- 许强同济大学硕士毕业、曾在全球知名企业博世和楼氏电子的声学开发部门工作华云智能是一款利用健康智能算法为病患匹配高血脂等四高慢性病干预个性化解决方案的智能软件。软件基于基因组学检测结果及精准的多组学分析,目的在于挖掘出真正血脂等四高的原因及代谢路径。同时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服务模式,从体检报告到方案执行,帮助客户设计有效的闭环方案。创始人谢玉龙-德国维尔兹堡大学 生命科学 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 博士-曾任 华大精准营养(深圳)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CEO/总经理-曾任 美的集团营养及健康管理系统 设计总监符号树专注于K12领域的人工智能教育。致力于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全国学生系统高效地完成学习闭环,更便捷地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 公司目前拥有AI练字、AI阅读产品- 以AI练字作为切入,以AI阅读作为核心产品,逐渐打造AI听写、AI写作等多学科的智能教育产品创始团队-由美国硅谷高端研发精英和高校教授构成,主要由苹果、谷歌、微软和华为的高级技术人才和国内外名校教授组成。-徐安邦 (CEO) 2019年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2018年获红杉资本“互联网领航人”称号 曾任Apple产品总监,负责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研究生毕业于加州欧文大学-孙岩 (CTO) 15年软硬件开发、管理经验,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大鹏 (数据科学家) 前Google、Mircosoft数据科学家,毕业于南京大学留学加拿大-周乐 (COO) 美国席勒国际大学 IB & IT MBA万物眼是一家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和实时学习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提供人脸识 别行业级解决方案,典型案例是:社区人脸识别,团队在室外场景人脸识别领域丰富的经验,获得深圳市 科创委产业化基金和一线资本的投资,团队依托于北理工自动化学院算法支持,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彩生活- -中国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腾讯海纳平台--中国最大的物业云平台和各城市运营商。创始团队来自迈瑞技术+外企产品团队+双一流高校+前世界500强高管,在智能硬件+人工智能+区块链实战经验,有产品+技术+算法+运营完美组合。傲客星球傲客星球是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型社区。通过 1.好玩有效的课程内容以及2.优质学霸的引领,帮助青少年提升学习力等核心能力,解决如何学习这个最要命、最重要,但居然还没人全力以赴,专注做好的“小事”。创始人郭梦娇-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院 讲师 博士研究生-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新创业证书获得者登陆线上创交会平台观看直播吧live.chinaief.net
清华大学:九月份招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8月23日12:00~9月6日16:00。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4日中午12:00—11月30日下午16:00。北京大学:2019年10月14日12:00-12月6日12:00。南开大学:普通招考生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2月5日9:00-12月25日12:00。初试时间为2020年3月21日—22日。申请考核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25日9:00-11月5日15:00南京师范大学:(1)定向就业考生(不含专项和教育博士):2019年10月14日-19日(2)直接攻博考生:2019年10月21日-23日(3)“学校发展计划”考生:2019年11月1日-6日(4)硕博连读考生:2019年11月8日-14日(5)普通招考考生:2020年1月5日-11日。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开放时间为2019年10月15日至12月15日或2020年3月15日至4月20日,具体报名截止时间请查阅学院的通知。“医工交叉平台”直博生为2019年9月28日至2019年10月11日8:00。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网上确认时间:2019年11月18日至11月30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考试时间为2019年10月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中国农业大学:直博生与硕博连读生填报时间为2019年10月23日上午9:00至2020年1月7日下午4:00。申请考核制博士生2019年10月23日上午9:00至2020年1月7日下午4:00。福建医科大学:2019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7日。陆军指挥学院:2019年12月1日至31日。军事科学院:网上报名时间截止9月30日24:00。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2019年9月25日-2019年10月2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批为2019年8月7日-9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9年10月10日-10月25日;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9年12月12日-2020年1月12日。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11月至12月。厦门大学:2019年10月10日-2019年11月30日。江西农业大学: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海军工程大学:2019年8月30日-9月2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9月23日-10月1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10日。南京邮电大学:第一批报名时间:2019年10月5日-10月20日;第二批报名时间:2020年2月15日-2月29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春季网报时间:2019年11月4日-11月8日;秋季网报时间:2020年3月1日-2020年3月15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19年9月25日-10月25日。国防科技大学:申请考核为2019年8月25日00:00时至2019年9月10日24:00时;统考为2020年2月1日8:00时至2020年2月20日24:00时。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10月10日~10月24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位于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一线城市广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广州中医药大学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现有三元里、大学城两个校区,占地1377亩。三元里校区位于广州越秀区,处于市区,交通非常便利。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是一流的大学园区,风景优美,远离市区的喧嚣,适合学习。广州中医药大学特色明显,学科实力雄厚。第四次学科评估,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四个一级学科上榜,中西医结合获评A-,中医学获评B+,中药学获评B;药学获评C-。中医学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广州中医药大学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有中医一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设施齐全 ,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所。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还建设有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高校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与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一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广东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特色明显,成果突出。有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创新中药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等多个重点平台,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才辈出,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校友遍布世界各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入选双一流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广州中医药大学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又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中医药领域的影响力很大,如果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感兴趣,报考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刻,我的四位博士研究生:张俭、谢东平、何健卓和周袁申,他们正在武汉和广州隔离病区,全力以赴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传承着‘抗非’精神。”这些天,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敏州教授,陆续收到驰援前线学生们的来信。一封封来信,让他17年前经历的“抗非”岁月再次浮现。但他更为学生能坚守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勇士出征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据悉,张俭、谢东平、何健卓、周袁申是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广中医博士”,毕业于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师从17年前的“抗非”功臣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敏州教授。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曾经的同门师兄弟褪去校园青涩,一个个如中流砥柱般挺身而出,带着老师的教诲白袍加身迎风而上。这张全家福照片中17位战友在“抗非”中负伤“我永远忘不了2003年1月25日至2003年4月10日这一段难忘的经历。”张敏州教授回忆道,因疫病突然降临,大家面对一次生与死的考验。“猝不及防,我们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了战场。”当时,面对躲藏在暗处的凶险、残暴的敌人一传染性极强的非典型肺炎,他和同事们在医院领导的直接指挥下,沉着应战,勇敢地承担起抢救非典型肺炎重症病人的任务。“面对‘非典’,我们没有退缩,因为我们是白衣战士,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面对危险,我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为了抢救病人,我们前仆后继,不畏艰辛,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在张敏州教授珍藏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中,有17位战友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光荣负伤,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至今还留有伤痕;有5位战友累倒、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但他们稍事休息又重新站起来投入工作;还有自始至终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友。他们的青春热情,他们的高尚情操,他们对工作的热爱,他们对人民的忠诚,还有亲情、友情在支撑着他们不屈的信念。学生说——张俭:逐梦的我终于成为了那个讲故事的人(广中医第二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1月27日大年初三,张俭作为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医疗队成员驰援武汉。至今已20余天,面对新冠肺炎肆虐,疫情严峻,张俭深深感到临床的工作和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直到最近不断有新冠肺炎患者在广东医疗团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好转出院,他紧张的心情才逐渐开始平复。在这段日子里,导师张敏州反复多次来电关心张俭的情况,叮嘱他一定要注意防护。导师以“抗非”的经历鼓励他一定要不畏艰险,努力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并鼓励他积极加入党组织。张教授表示,作为一名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愿意做张俭的入党介绍人。张俭提起导师,总是不自禁地想起ICU每个新员工入职之前,张敏州老师必定会把入职的新员工叫到一起,把当年反映医院ICU抗击非典的作品《疾风劲草——重症监护室(ICU)自己的故事》亲手递给他们,并反复叮咛,一定要学习、继承老一辈ICU人抗击“非典”的精神。谢东平: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要冲锋在前(广中医第二附属医院芳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2003年“非典”战役打响时,谢东平只是一名刚上临床的实习医生。那时候要到急诊轮科,但却由于“非典”被终止了。为了保护经验不足的实习医生,医院终止了所有实习医生的轮科实习工作,就像今天新冠肺炎时期一样。谢东平毕业后进入医院的ICU工作。无论是在大德路总院ICU,还是在芳村医院ICU,都能见到挂在墙上的“非典”记忆照片,经常听到导师张敏州分享叶欣护士长“这里危险让我来”的故事。2014年医院收治了禽流感患者,虽没有“非典”的深刻,但作为主管医生谢东平也一直记忆犹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谢东平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经历了‘非典’战役出色队伍中的一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必定是要冲锋在前的!因为我们有能力、有经验,更有战胜疫魔的信心和决心。”自1月29日开始,谢东平参与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一个隔离病区的临床诊治工作。经过努力,患者的病情在不断好转,累计已经出院十余例患者,就连最初需要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的患者也在康复之中。他在信中坚定的对导师说:“我们一定会传承‘抗非’精神,以重症医学科当年‘疾风知劲草’的韧性,打赢这场‘战疫’。”何健卓:作为党员和医师 我责无旁贷!(广中医第二附属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1月23日除夕夜,医院迅速组建防治新冠肺炎应急医疗队,并开设隔离病区。何健卓第一时间退掉与家人旅行的机票及酒店,第一个主动请缨加入第一批隔离病区抗疫队伍。“想到自己是一个党员,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我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个使命。我是党员,我先上!”作为隔离病区的先行者及建设者之一,曾担任重症医学科大科秘书的他,很快就为隔离病区制定好相关的流程规范并运转。隔离病区的工作主要是筛查新冠肺炎高危患者,随着病区运行的成熟,收治疑似患者人数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平均每天收治5-8名患者,部分患者还需要使用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装置、无创呼吸机等设备,这恰好发挥了何健卓作为ICU专科医师的技术优势。提到导师张敏州,何健卓特别感慨,“老师多次来电关心我的情况,鼓励我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特别嘱咐我要做好自身的防护,为抗疫战斗做出贡献。”周袁申:满怀斗志与老师奋战在抗“疫”一线(广中医第二附属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袁申曾就读于学校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目前在读全日制定向博士。硕士期间师从邹旭教授,博士期间师从张敏州教授。1月27日大年初三,他毫不犹豫地踏上前往武汉的列车,成为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的一名队员。“临行前,我的博士导师张敏州教授叮嘱我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做好防护,勇于担当,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尽最大能力救治患者。我想,我们站在战‘疫’的最前线,绝不会退缩,绝不当逃兵,与病魔战斗,这是医生职责所在。”2月13日对于周袁申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他第一次和邹旭教授前往武汉汉口医院进行查房。邹旭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大科主任,也曾是他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能与老师一起并肩作战让他激动不已。进入病房前,邹教授细心嘱咐周袁申应该如何操作,如何辩证思考,特别嘱咐他要注意做好防护。进到病房后邹老师带着周袁申仔细询问病人病史,详细分析脉象情况,亲自给病人进行穴位针刺治疗。“这和平时诊治病人的样子一模一样,不同的是我们的外面多了一层防护服,但是防护服却掩盖不住老师对诊治病人的热心与专心。”看到邹教授如平时一般带着自己查房,周袁申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我自己都感觉到汗在手臂上打转,而转身看到老师的两个护目镜早已布满了雾水,令我满是敬佩。”邹教授在结束查房后和周袁申合了一张影,并告诉他要抓紧拳头,“再艰难的时刻,抓紧拳头,慢慢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周袁申的两位导师,都曾经历过“非典”,老师们的教诲与鼓励让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驰援武汉奔赴一线。谈及两位导师,他特别激动,“最想说的是感谢两位导师张敏州教授和邹旭教授对我的培养,让我练就好重症医学的专业能力,能够成为医院支援前线的一份子。”“作为中医人,我们的医疗队满怀斗志而来,既有‘抗非’的丰富经验和教训,又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及纯熟的护理技能,更有中医中药的神奇功效,我们定将不负使命,与疫情抗战到底。”【来源:新快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妈妈戴上硕士帽,女儿戴上博士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毕业季,这对来自澳大利亚的华人母女格外引人注意。妈妈叫萨翠华,是从香港到澳洲的早期移民。女儿冯芊玉2岁就从香港到了悉尼。此前,萨翠华在澳大利亚获得了中医相关学位。因大儿子有轻微脑瘫,爱子心切的她总希望做点什么。冯芊玉则是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的毕业生,是一名整脊治疗师。她向来对中西医结合领域兴趣浓厚,也希望继续深造。2014年,母女共同报读了澳大利亚国际中医研究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的研究生班。因一直以来都对针灸改善脑部功能等领域充满兴趣,而这恰是广中医973首席科学家许能贵教授的专长。母女幸运地被录取为许教授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校园生活让我感觉年轻了许多。”萨翠华说,她们的研究生课题是针灸治疗小儿多动或自闭症的研究,但两人的方向略有不同。因芊玉的中文基础稍薄弱,她给女儿当起了翻译。在三元里校区学习,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再到悉尼做课题研究……母女二人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老师的帮助下,理论和临床水平均得到全面提升。“我们是母女,是校友,更是专业上志同道合的人,心也贴得更近了。”芊玉说,如今母女已在悉尼开办了诊所,不断将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来服务当地百姓。萨翠华还做了一个新决定——继续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造福更多人。五位澳大利亚华人中医师在广中医同获博士学位五位来自澳大利亚中医药学会(CMASA)的高管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迎来了博士毕业的日子。其中郑建华为现任会长,韦国庆为现任CEO,曾世宗、张舒翼均为副会长,吴锦峰是秘书长。“中医的根在祖国,我们珍惜这样的机会。”韦国庆说,他们均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中药学会于2015年签订共同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后培养出来的首届毕业生。站在新起点上,志同道合的弟兄们还准备在澳大利亚“大干一场”——办一所真正的中医院。Plus君了解到,澳大利亚中医药学会是在澳的职业中医、针灸师为主体组成的全国性、非盈利性的专业学术团体,目前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华人中医团体,在册会员超过1600人,与澳大利亚本土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良好,与世界各地中医药业界交流频繁。这些已在国外功成名就的“大咖”为何要回国进修?“我们出国早,虽然在海外积累了一些临床实践经验,但在理论提升方面还需要得到指导。我们希望通过回国学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在世界舞台上将中医进一步发扬光大。”曾世宗说,有趣的是,他在中国的大学同学成了他的博士生导师,“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韦国庆告诉Plus君,这些年中医在澳大利亚越来越火。目前有三所大学教授中医课程,包括悉尼理工大学、西悉尼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其中悉尼理工大学中医专业招生分数已首次超过在澳大利亚很流行的物理治疗师专业。不仅如此,2/3的学生还是非华人,这说明中医越来越受当地人欢迎和认可。”20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中医药学会合作,在当地建立中澳中医推广与传承中心,依托此中心,双方共同开展了包括学历教育和短期研修等海外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工作。接下来双方还将就中草药种植、中药海外认证等开展合作。来源:南方+
如果你询问一个不了解当下考博行情的人,可能他还会告诉你当前2020年考博才刚刚开始,甚至还会宽慰你说都还没有开始呢?但是,本文将告诉你,别太天真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完成十分之一。也许你会震惊,你看,大部分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还没有发布,你怎么能够得出上述结论呢?是的,确实是不少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还未发布,但是现实也绝非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引起你的警觉。根据相关统计,当下我国高校全年招收博士生10万人,那么你算一下1万人占10万人的比例是不是十分之一。清华大学当前每年的招生人数已经突破3000人大关,而当前的信息是大部分院系已经于上周完成9月份的博士招生工作。而计划招生7000多名博士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已经发布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春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10月25日,虽然只有硕博连读,但是人数也不少,而且中国科学院大学还有直博生招生,仅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就招收直博生26人,因此招收直博生1000多人轻轻松松(112个研究所、18个院系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单说来,仅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10月份就可以确定录取人数在3000-5000人。浙江大学2020年拟招收直博生的导师就接近3000人,另外诸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院校都已经启动直博生招生工作。可能在部分专业看来直博生招生名额有限,但是很多专业的招生人数则特别多。仅以北京大学某学院为例,其拟招收99名博士生,全部采用推免制(直博、硕博连读)。以上总总虽然没有进行过认真计算,但是可以自信地告诉大家,人数远大于1万人。文末会附上已经发布的招生简章。2.当下博士研究生的招收途径主要有: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直博生、普通考试制以及各种专项计划。那么你说说当前上述几种招生模式占的比例为多少?申请考核制占总招生人数的一半你有意见没有?硕博连读、直博生占据总录取人数的百分之10-30,你有意见没有?如果你没有意见,那么我就可以清楚地告诉你,直博生招生下个月就全部完成了,10月中旬之前基本上可以确定录取名单,而直博生的比例在很多高校中已经接近10分之1,你信不?另外硕博连读的选报工作不少院校当前也已经陆续开展,因此对采用直博生、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高校,本月末基本上就完成了十分之一的招生任务。3.根据我们有限的记忆,当前已经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不含直博)的院校已经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航天十一所、军事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院所。文末会附上已经发布的招生简章。想必上述3点已经能够证明全国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完成十分之一,只不过确实如很多人想的那样,不少学科的招生工作,特别是人文社科专业的招生工作才刚刚开始。但是也不要大意,诚如当你还不知道何谓考博时,直博生正在快速扩张,硕博连读继续发力一文所言,法学专业即将诞生前100名2020级法学博士研究生,而每年法学博士的招生总人数为1600人,也很快到达十分之一的比例,毕竟接下来的一个月将会有大批的申请考核办法发布。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设立首批17个“教学名师工作室”。“教学名师工作室”旨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在教学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内涵建设再上新的台阶。(工作室介绍先后顺序根据文件)罗颂平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罗颂平教学名师工作室以“立德树人,传承创新”为宗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妇科学》,以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罗颂平教授领衔,由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的女教师组成。中医妇科学是我校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由中医教育家罗元恺教授奠基,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教授为第二代学科带头人,罗颂平教授为第三代学科带头人。传承底蕴深厚,又充满朝气。成员共9名,高级职称5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博士8名,硕士1名。工作室教学工作扎实,硕果累累。罗颂平教授为首届中医药高等教学名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成员有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获得者,有全国中医住培优秀带教老师,有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各类教学比赛获得者。近3年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12项,教学课题6项,教学论文4篇。工作室将把中医妇科精华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效融合,注重课程思政,加强中医妇科学教学内涵建设,以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为己任,发挥罗颂平教授的教学名师引领和示范作用,再上新的台阶。许华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许华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是在教师发展中心指导下,以教学名师许华教授为主持人的集教学、研究、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工作机构。工作室主持人许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主委,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教学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经验,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多次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受学生欢迎的任课老师、我心目中的优秀临床带教老师。担任“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世界中医学核心教材《中医儿科学》副主编、中医、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中医儿科学》主编;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持并完成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工作室禀承“立德树人,开拓创新;名师引领,交流研讨;共同发展,全面提升”的宗旨,建立教学名师师带徒制度,发挥教学名师传、帮、带作用,规范教学方式,传承教学经验,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成长,发挥优良教学传统,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而提升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培育教学名师;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在名师带领下,建设一支由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医儿科高水平教学团队。根据工作室优势和特色,不断凝练提升,形成教改教研课题、教学论文、教材、教学成果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室第一期成员由10名中青年教师组成:刘华、陈晓刚、赖东兰、罗文、张春红、罗菲、高烁烁、李宏贵、黄蓓、谢丽。其中高级、中级职称各5名,均为研究生学历,博士、硕士各5名。工作室在许华教授主持下,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立足教学实际,聚焦教学热点难点,开展教学训练与研究,并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进行示范观摩,实践磨砺,名师引领,协同共进,努力将本工作室打造成为中青年教师成长的阶梯、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平台。吴伟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吴伟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2020年获得大学批准设立,是首批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教学名师工作室。吴伟教授2017年荣获广东省教育厅第八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同年荣获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省名中医”,2019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吴伟教授曾荣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教学名师”,“新南方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吴伟教授长期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34年,长期亲身担负中医本科班,中西医结合本科班,针推本科班,国家理科实验班(铁涛班)、“5+3”一体化硕士班、九年制卓越班、博士班等多个班种《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医内科临床研究》《中医名家学说与内科临床》的课堂教学任务,带领教研室团队每年圆满完成五门课程,3500多学时教学任务,还开设本科生选修课,研究生专业课程。吴伟教授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坚持“教授必须亲自上本科生一线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中医内科教育教学领域把国医大师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和“五诊十纲”理念贯彻到教材编写中、教学课堂上去。他先后主编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多部,对全国《中医内科学》教材编写及改革创新作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贡献。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多种方式改革,推广以案例与问题导向的教学法,线上与线下结合法进行,收到学生们的喜欢。多年来,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名,经他培养的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此外,为了实践“中医药面向世界”的教育理念,他还亲自践行中医内科学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吴伟教授主要开展中医及中西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在中医系统率先开展心血管介入技术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教育部远程网络教学子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厅局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230篇(其中SCI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副主编4部,主编和参编专著20部。邱士军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邱士军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医、教、研、培为核心,努力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新模式,形成以网络为主要载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学科教科研机构,打造集医学影像教育、科研、培训于一体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以名师示范引领为主导,培养工作室成员成为在医学影像领域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知名教师,使成员逐步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特色,以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目标,聚焦医学影像,充分发挥学科和工作室的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和医学影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或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影像学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资源的凝聚、辐射、指导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将工作室成员培养成为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及个人素养的优秀骨干教师。李赛美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李赛美教授系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第一临床医学院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伤寒论》负责人,国家教学团队“中医临床基础”核心成员。工作室团队核心成员涵盖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以“紧扣临床运用、诠释传承经典”为教学理念,打造“伤寒病区和经方班”两个教学基地,搭建“课堂学习、临床实习、网络补习”三个学习平台,融入“PBL、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四种教学方法,拓展“本科早期-本科后期-硕士阶段-博士阶段-临床医师”五级培训台阶,形成“案例生动、讲授精彩、方式灵活、气氛热烈、体验深刻”六合经典教学风格。工作亮点:1. 首创“中医经典临床案例库”依托全国中医优势学科临床教学基地经典病区数十年学术积淀、全国经方班专家临床查房基地独特资源,率先开展中医经典课堂教学和临床查房录像,开发多媒体课件,熟练推广应用或在线共享,成效显著。2. 创《李赛美教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精心开展新媒体经典教学,精彩生动,反响热烈。3. 运用现代技术 精心打造金课2007年和2013年先后将《伤寒论》打造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精心打造《伤寒论》慕课,2019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遴选,推荐为国家在线开放课程。禤国维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禤国维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当代大医精神代表,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第二、三、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高等学校师德标兵、新南方教学奖优秀教师等称号。禤国维教学名师工作室依托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科而建成,旨在发挥国医大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中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该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全省最早设立的中医皮肤科之一。依托科室是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广东省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皮肤病性病重点专科。目前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临床诊疗等方面总体水平已居于国内同行前列。团队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教师队伍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8人;“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人,“岐黄学者”2人,“广东省名中医”2人,“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1人,广东省 “千百十” 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由此组成了年龄、学位、学缘与知识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符文彬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符文彬,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从教32年,荣获“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新南方教学奖励基金优秀教师”、“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他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的针灸阶梯临床治疗模式,倡导“整合针灸学”,把握针灸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创立了“疏肝调神针法”、“心胆论治针灸术”、“精灸技术”和疑难(脑)病从阳论治的针灸理论,对针灸治疗痛症、失眠、抑郁相关病症及疑难(脑)病的临床和理论研究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和子课题6项,国家学科循证提高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4项,省部级23项,研究经费约4873万元人民币;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得者。主编或副主编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等教材10部,主持省部级教学课题6项,厅局级6项;分别荣获2017、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在教学上,符教授提出“立德树人、分层培养、精准施教”的教学理念。引入PBL教学法,营建针灸学BlackBroad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倡导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裸眼3D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可视性和动手能力;重视学生针灸临床诊治思维的培养;是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负责人。依托学会、学院、学科平台,为学生建立学科前沿的交流平台。工作室将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严谨的科学思维、过硬的临床能力和教学水平高”的针灸教师队伍。许尤佳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许尤佳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04月,该工作室由许尤佳教授主持,现成员有廖若莎、郑燕霞、刘卓勋、李彦昕、胡彬文、肖晓岚等老师。工作室的理念是:以培育优秀教师为目标,营造团结、和谐的教研氛围,发挥名师优势,凝聚集体力量,紧密结合当下教育教学的发展潮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引领中医学教育走向新的台阶。许尤佳,中医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中医儿科学带头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儿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定专家,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普通医学院校教学基地评定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专家。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及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其提出的“儿为虚寒”理论及临床实践,在中医儿科界独树一帜。多年来担任《中医儿科学》课程的主讲老师,以独特的“三段式”教学法深得学生好评。王小云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王小云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团队是一支依托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的教学队伍。所在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由著名岭南中医妇学名家司徒仪教授创建,现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是中医妇科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并且是博士后流动站所在学科。学科带头人王小云教授是国家岐黄学者,广东省教学名师,她率领80多名中青年妇科骨干,全面开展妇科病中西内外结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学科先后主办过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继续教育学术会议等,在国内妇产科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本学科突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特色,经过多年的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合理、教学手段先进的学科。团队2006年《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在学科、专科建设上进入国家级优秀团队行列,在课程建设上进入省级的优秀团队行列。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及地位。孙志佳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依托于第三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组成人员有孙志佳、陈俊榕、孙德宣、张桂荣、李文建、唐咏、何志亮、谭海燕等,是广东省中医全科医学(内科)教学团队指导老师和核心成员。孙志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本科高校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教学督导专家,曾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新南方优秀教师“、”羊城好医生“等称号。主要亮点:1.构成合理:成员来自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诊断学、检验医学、中医护理学等专业,全方位覆盖了内科教学范围;年龄、职称、知识结构合理,既有教学经验、又充满活力;2.全新的教学对象和内容:三院本科招收全省唯一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专业,教学团队秉承“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3.目标明确:潜心于提高教学能力,培养青年教师,先后选送老师到北大、复旦、厦门大学等参加培训,把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4.成绩显著: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工作室骨干主讲的三门课程年度评比居三院前三名;先后承担教学课题、教学项目近十项,发表教学论文多篇;5.辐射能力强:以团队为核心,扩大影响,把临床教学规范化辐射到省内外多个教学基地。邝枣园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邝枣园教学名师工作室由8名成员组成,其中有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南方优秀教师等称号的成员构成。团队秉持为学生“建构知识,传授方法,提升能力,启迪智慧”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意识培养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的在线课程《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获得广东省精品在线课程认定。积极为学生打造提升科学研究素养和培养人文精神的第二课堂,围绕“实验室”打造“实验基本功训练”“实验室征文”“我‘绘’做实验”“感恩实验动物”“课题设计大赛”“我和实验室有个约会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爱实验,勤实践。近年指导学生获得广东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评竞赛二等奖一项,“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自然科学类一等奖一项,指导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多项。工作室致力于从教学理念的建立、教学行为的规范、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研究的整合、教学成果的凝练、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苏宁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苏宁教授工作室团队由多学科教师、临床医生、实验员组成,围绕基础-临床结合、知识-能力融合的整合教学理念,以培养中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已任,旨在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室团队组建于2010年,2013年形成由教师、临床医生、实验员组成的稳定教学团队,创建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素质与知识融合”的《基础医学整合实验》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工作室团队取得了喜人成绩,先后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14年、2017年、2019年),全国在线课程与教学资源比赛一等奖1项(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出版《基础医学整合实验》1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建设《基础医学整合实验》在线课程(人卫慕课,2019年);培养校级教学名师1人(2016年),校级先进教学工作基层单位1个(2016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个(2017年),省级教学团队1个(2017年)。工作室成员长期从事一线教学、临床及实验技术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爱岗敬业、年富力强、是各学科的业务骨干。工作室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氛围。2020年5月14日,工作室主要成员与部分学员召开第一次学员见面会,介绍培养目标及学习期间工作要求全世建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全世建教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9年,爱岗敬业,诲人不倦。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潜心教研,锐意进取,开展的“因方施教,学以致用”方剂学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教学效果,打造出独具岭南特色的方剂学课程;以教学为中心,临床科研两翼发展,在经典名方防治神经内分泌疾病研究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主编和参编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撰写专著10多部,发表论文40多篇,培养博士、硕士生20多名;在国内率先开设方剂学全英文授课,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注重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全世建教授主讲的课程获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完成的教学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带领的团队获评广东省级教学团队、校师德先进集体、优秀教学基层单位;个人获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新南方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取得的成绩也获得国内同行认可,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国家“双一流”学科中医学二级学科方剂学科带头人。周玖瑶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周玖瑶教授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3月,由8名教师组成。主持人周玖瑶教授,长期从事药理学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积极开展PBL、CBL、翻转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尝试,教学效果显著;主编中医及中药专业“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药理学》、《药理学实验》、《药理学思维导图和习题集》等8部教材、教辅材料,广受师生好评;主持省级、校级教学团队项目各1项,获得教学成果奖2项;此外,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热心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先后获新南方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等称号。周玖瑶教授还担任中国药理学会全国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重要学术任职。以周玖瑶教授为核心,由多位一线教学骨干与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名师工作室,旨在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研讨的互助平台,形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工作室将以教学科研任务为主线,以协同教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团队学习、同伴互助、独立实践为表征,以学术交流、教艺切磋、互动提高为宗旨,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在学校领导和组内教师的指导下,力争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李海燕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李海燕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是依托中药学诸多前辈经验、集成相关优势、学校首批设立、由6人自愿组成的虚拟教研团体。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博士5人、硕士1人。工作室成员曾获得国家级、校级讲课比赛特等奖、一等奖多项;为省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共主持十余项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工作室宗旨是坚持教书育人为已任,扎实服务院校发展和中医药事业振兴。特点:接力前辈,守正创新——继承中药学教研室前辈专注教学、教研医一体发展的优良传统,紧扣中医药教学发展态势,持续提升中药学教书育人质效。专家引领,学研芳芬——引联并举,纵横深拓,汇聚同行智慧立目标、扩视野、新理念、谋实举、求真效,促进工作室成员综合能力提升。交叉集成,协同并进——以中药学为核心,融合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药剂学等相关主干课程,扣重点,破难点,应热点,互补互哺,融合共生。立足岭南,经典传承——瞄准本草经典,紧扣地域特色,积极创新教学、科研、医疗传承的理法方药,助力中药学专业发展腾飞。李敏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李敏教授名师工作室是在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级在线课程《走进针灸》负责人、广东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李敏教授带领下,组建的一支卓越的中青年复合型针灸推拿康复教学团队。教学水平高超:团队教师在全国中医药社杯教学比赛等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荣获“新南方优秀教师”、“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广州中医药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及“优秀教师”等称号。通过学校蓬勃开展的课程思政、中医思政、故事思政三维思政模式,团队教师具备“厚德博学、精诚济世”人文情怀,并在教学中将此理念传递给学生。临床技能突出:医学临床与教学相互促进。教师团队深入研究多种岭南特色针灸疗法,获得全国针灸推拿技能大赛教师组一等奖,并指导学生连续三届荣获全国针灸推拿技能大赛第一名,指导学生高分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继承了以司徒铃、靳瑞教授为学术代表且流传至今的岭南特色针灸疗法;跟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杏林讲学教授。通过重大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科研素质。辐射范围宽广:立足华南,多年指导境外留学生和进修人员推广针灸推拿康复知识,提高临床实践技能,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乃至全球。周尚成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周尚成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英访问学者,世中联中医药管理研究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人文与管理科学分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公共管理类教指委委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省部及以上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4项),在国内外相关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参编规划教材10余部,获得省级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排序1)、市级政府科技奖一等奖2项(均排序1),获得市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项称号。工作室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7名,博士研究生学历5名(均有1年以上境外留学背景),高级职称3名,中初级职称4名。致力于搭建学校、广东省和全国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实践教学协同创新平台,团结带领我校相关教师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中医药管理特色实践教学工作机制,形成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基本运作模式,引入服务学习型(Service-learning)等教学新方法,强化教学国际交流合作,突破瓶颈问题,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协作、提升与推广中心,打造一支省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本领域优秀教学团队,预期培育出本方向新一代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 来源 | 教师发展中心执行编辑 | 黄婧琳 陈晓婷责任编辑 | 廖晓键 陈 爽审核 | 孟 楠审定 | 郑维群
2017年,我国确定了首批“双一流大学”(包括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在这份名单上共137所大学入围。其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42所;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共95所。这意味着211、985作为曾经的建设项目,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以后国家认可的好大学、好专业的标准就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了。在这137所高校中,大部分是原来的211以上的大学,但是也有25所是原来没有国家211工程背景却能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大学。对这部分高校来说,这次幸运地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不仅是对它们实力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有助于它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在这25所高校中,其中有一所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它是广东唯一入选“双一流”的非211大学。在广东省内,其余4所“双一流”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我们知道,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都是985高校,而华南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则都是211高校。那么,作为广东省内的5所“双一流”高校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实力又是怎样的呢?说到它,可能在广东省的一本高校中,它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不过,在国内的中医药大学中,它还是有一定的名气的,其是有名的“中医老四校”(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在国内25所中医药大学中,它至少排在前五的位置。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大学,1956年以创办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为基础建校,校名为广州中医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5年改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学校由原直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转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18年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计划。目前,该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体到学科实力方面,该校拥有中医学这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这个学科也是该校的一流建设学科。包括中医学以内,它的护理学、 针灸推拿学、 制药工程、 中药学这5个专业都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它的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这2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它的中西医结合这个学科的表现不俗,被评为A-等级。另外还有B+级学科-中医学;B级学科-中药学。所以,它在中医学、中药学方面的实力还可以。学校位于广州,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优势,专业也比较有特色,再加上有着“双一流”高校的名头以及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它的毕业生还是比较抢手的,很多毕业生都可以到医院和药企等单位找到好工作。不过,近年来,它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并不是很高。就拿广东来说,2018年,它在省内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4分,文科是552分;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5分,文科是548分。这两年它的理科最低投档线只是超过一本线10分左右,而文科最低投档线则紧贴一本线。作为一所“双一流”高校来说,这个录取分数线还是比较“亲民”的,刚过一本线的考生可以考虑。
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能够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省部共建高校”阵营近期持续扩容,八月份又有3所高校入列分别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指派的对口支援西部的高校,是“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医学类硕士研究生(预科)基础培训基地”。8月17日,江西省政府、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意见》(赣府发[2020]14号),江西中医药大学正式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西省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江西中医药大学有中药学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B+。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四川2011计划、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创始成员。8月20日,四川省政府、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意见》(川府发〔2020〕1号),成都中医药大学正式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四川省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都中医药大学有中医学、中药学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8月21日,广东省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意见》(粤府函〔2020〕126号),广州中医药大学正式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政府共建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广州中医药大学有中西医结合1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图片、信息均来源于网络)
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高考各个医学类的院校与专业都被考生们火爆追捧,今年医学成为了报考的大热门。中医药也是医学类的一种,今天我们来聊聊校友会最新2020年中医药大学的排名。图片信息来源于校友会网据最新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中国特色大学排名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为前5名。与2019年不同的是,原本第4名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反超了原本排名前3的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位中医药大学排名的第3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新中国首批成立的中医药院校之一,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院校,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唯一的一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省属高校。校园风光截止到2020年含有本科专业29个、国家一级学科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学科5个、2个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所。据数据显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2019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2.48%,居培养结果排行第747名。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四川省政府共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成都中医药大学截止到2020年含有本科37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23个。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官网发布的《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该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06%,其中本科生就业率高达93.89%,而专科生就业率为89.28%。成都中医药大学综上,所以这个排序大家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