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珠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实施,项目承担单位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于1月13日在项目技术集成示范点广州市增城百花林水库召开了专家指导会。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李亚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周舟宇,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陈桂红,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主任科员陈毓君,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专员陈茂清出席会议,项目主持单位和参加单位的骨干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许玫英研究员主持。 项目组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曲久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杨志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任洪强教授,中国科技大学俞汉青教授、清华大学黄霞教授、同济大学戴晓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爱杰教授组成专家组,对项目正在开展的技术集成示范工作进行指导。 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杨旭楠副研究员代表项目组作进展汇报;随后,与会代表一行实地考察了百花林水库示范基地,项目组成员现场介绍水华快速监测预警、岸带生物截污、生物高效脱氮、复合微生态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最后,专家组针对示范方案和现场考察情况为项目组建言献策。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创新成果;建议项目组把握区域特色,从氮溯源、氮转化及微生物脱氮控藻等方面开展有亮点的研究,发挥项目组在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作用;并就各项示范技术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宝贵建议和具体指导。 许玫英向专家组表示感谢,并表示项目组将尽快根据专家意见落实技术方案的修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珠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是由许玫英主持,生态环境部华南科学研究所、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广东美格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中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广东省水环境领域重要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重点研发专项。 (省科学院微生物所 杨旭楠/供稿)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66个新投资项目开工、20个项目网上签约落户、1个项目揭牌、22位中外院士通过5G网上直播共同开启 “百大项目庆百年”活动在春天吹响了经济发展保卫战的号角!这些项目可谓“含金量”十足部分由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建设钟南山、袁隆平等22位院士纷纷力赞视频 黄埔融媒项目有哪些新亮点?我们一起去看看!广纳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简称“广纳院”)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广州开发区共建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位于黄埔港。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效果图广纳院将引进在国际上最早开展纳米生物安全研究的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广纳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迅速启动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项目。目前该试剂盒已进入国家药监局快速审批,在武汉疫区的定点收治医院开展临床试用。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围绕快速检测、应急药物、疫苗等三方面紧急部署了11个项目,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和进展。中科院院士、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任: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做的事还远远不够,作为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实验室的后备队,我们决定成立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将打通从基础科学发现、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构建集“侦检消防治”于一体的综合性生物安全科技高地和产业高地。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效果图再添百亿级头部企业本次签约的立景创新全国总部,主要从事高端消费电子、车用互联网及无人驾驶摄像头模组等光器件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立景创新全国总部项目效果图宝能三项目同日破土宝能动力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宝能汽车研究院、宝能国际总医院三大“宝能系”项目备受瞩目。其中,宝能广州动力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将建设年产能8GWh的车载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厂,并引进上百名日本顶级电池专家开展电池产品研发等工作。项目预计于2021年第四季度正式实现量产。宝能动力电池和汽车研究院项目动工现场 李剑锋/摄生物医药新增六大总部项目国内第三方检测的龙头企业金域医学和华银健康将建设新总部项目其中,广州国际医学体外诊断产业创新中心由金域医学投资建设,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将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为一体广州版“香港科技园”。华银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基地及总部项目选址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主营医学检验和药剂生产,将集合病理诊断、遗传检测、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质谱检测、血液病诊断等多个平台。广州国际医学体外诊断产业创新中心(金域总部)效果图同日动工的还有广州绿叶生物制药产业园、恒瑞医药南方总部、百济神州三期等生物医药龙头项目当天签约落户的有阿里健康大药房全国总部及阿里健康华南运营总部、扬子江药业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部项目5G朋友圈再添新丁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军企业新华三集团设立新华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重点研发面向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智能终端产品。松下集团签约扩建第四工厂——松下5G设备基础材料项目。该项目预计明年4月竣工,2022年1月开始一期投产,两期项目建成达产后,松下广州厂区产能将提升到现有的1.5倍,主要供应华为等5G通信基础设施原材料。四大项目保驾护航黄埔区当天与业内知名企业签约了四个密码安全项目,为物联网安全保驾护航,其中包括广东省电子政务密码应用创新研究中心项目。据透露,全省唯一的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近期也已批复落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研究生院签约落户,将布局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等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建设,重点建设省部级重大科研平台,培育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实验室。具体还有哪些项目?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动工项目上下滑动查看↓签约揭牌项目上下滑动查看↓编辑 | 龚倩仪责编 | 黄慧敏校对 | 黄慧敏来源 | 广州黄埔发布、广州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与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益生菌听起来相差甚远,却同属于微生物大家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继续关注微生物安全与创新话题。他建议,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帮助我国在微生物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产品。微生物资源超千万种 利用率不足1%南方日报:微生物无法用肉眼观察,却与人类息息相关。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吴清平:微生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与人类健康、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息息相关。微生物资源超过1000万种,但目前人类所认知的不到总数的10%,利用的不到1%,潜力巨大。同时,生物安全也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从SARS、埃博拉病毒到新冠病毒,高危性致病微生物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目前,我国缺乏微生物学科前沿和产业导向的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布局和系统创新研究的顶层设计,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重大系统创新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微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南方日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微生物安全与健康领域的科创中心,有哪些优势与基础?吴清平: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亚热带地区,面向太平洋,毗邻南海,气候高温潮湿,孕育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是挖掘利用的天然宝库;此外,随着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粤港澳地区之间以及粤港澳与国际间人流、物流往来将更加频繁,这也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微生物安全领域的潜在威胁。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我提出建议,集聚粤港澳三地优势力量,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得到了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等肯定与重视。2018年以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整合国内外研究力量,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合作,在实施方案上达成共识。目前,国际科创中心前期建设稳步推进。建议将中心建设纳入大湾区总体建设规划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吴清平:首先,我们将构建不同类型微生物的菌种资源保藏平台,建成保藏量近期(5年)20万株、中期(10年)50万株、远期(15年)80万至100万株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创建涵盖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在内的现代微生物组学技术平台,具备复杂数据挖掘能力的高性能数据运算与生物信息分析平台。除了基础研究,在技术研发与成果孵化方面我们也有了初步规划,包括生物芯片、微生物新药、合成生物学技术等。南方日报:如何理解“菌种资源保藏”的重要意义?吴清平:正如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在微生物领域,菌种资源十分关键。例如,我国益生菌产业产值超500亿元,占全球产值的17%,而核心菌种自主率不足10%,严重制约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快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与科学大数据库构建意义重大。目前,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已经建成国家专利菌种保藏南方中心,并成为国际确认的国际保藏机构。通过前期资源挖掘和创新,初步建成了保藏量12万株的微生物菌种保藏库。南方日报:加快推进大湾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您还有哪些建议和规划?吴清平:这是一项目标高、规模大、紧迫性强、高层次人才聚集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链、创新链、资金链等多方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我建议,加快将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纳入大湾区总体建设规划,在前期建设基础上,选址毗邻港澳的广州市南沙区或深圳市建设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这有利于集聚粤港澳三地的高端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并满足国家微生物战略资源库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南方日报记者 卞德龙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丹麦、比利时及国内的多个研究团队共同开展的水环境微生物长距离电子传递网络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Long-distance electron transfer in a filamentous Gram-positive bacterium”为题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自然界中的一些微生物(如cable bacteria和Geobacter)可以通过合成纳米导线与环境介质及其它微生物进行长距离电子传递及种间电子传递。这些反应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且通常相互耦联形成长距离电子传递网络,对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降解转化等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已发现的可以合成纳米导线进行长距离电子传递的细菌资源极其缺乏,且均为革兰氏阴性菌,而对于环境中广泛存在且发挥重要作用的革兰氏阳性菌是否具有这一功能一直没有答案。该研究发现,一株分离自电子垃圾污染河流沉积物的长线形革兰氏阳性菌Lysinibacillus varians GY32可以在采用培养液或沉积物构建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中产出电能。在产电过程中,菌株GY32的细胞进一步伸长(单个细胞长度可超过1 mm),并围绕电极相互缠绕,形成厘米尺度的细胞网络。导电测试发现,菌株GY32聚集形成的细胞网络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微电极阵列的测试发现,这一导电细胞网络中的细胞是绝缘的,但细胞周身会合成长度可达十几微米的蛋白纳米线,这些蛋白纳米线具有明显的导电性,是GY32细胞网络导电的关键组分。该研究首次发现了革兰氏阳性细菌通过纳米导线形成长距离电子传递网络,为全面认识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长距离电子传递网络提供了重要补充。此外,菌株GY32这种单个细胞长度超过1 mm、且包含多个核区的细胞形态也拓展了人们对细菌形态和分裂机制的认识。变形赖氨酸芽孢杆菌GY32的长距离电子传递特征及其与地杆菌和电缆细菌长距离电子传递的比较(省科学院微生物所 杨永刚/供稿)【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1月26日,位于三龙湾的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园内,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揭牌成立,宣布启建全市首个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室)。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凸显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以研究院为依托,佛山提出加快布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加快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生物安全防控能力,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及转化。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并非所有实验室都能承担高致病性病原体,包括新冠肺炎病毒的检测和研究工作。根据危险度等级,包括传染病原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国际上将生物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水平(Biosafetylevel,BSL)分为P1(Protectionlevel1)、P2、P3和P4四个等级。等级越高,防护要求越高。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分离新冠病毒毒株,研究病毒的侵入机制、变异追踪,以及疫苗研发、药物筛选等,均需三级生物安全(P3)实验室平台。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外周血NK细胞培养。然而,P3实验室长期面临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困境,广东今年提出规划建设一批P3实验室。佛山因时而谋及时布局。6月12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暨南大学、顺德区人民政府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重点建设佛山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这也是全市首个P3实验室,将着力解决生物医学的重大科技问题、社会发展的传染病防治问题。“成立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并以此为依托加快推进佛山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布局建设,是我市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我市提高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抓手。”市长朱伟表示。建立创新创业高端科技平台研究院不仅要助力构筑生物安全防御体系,还要推动佛山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以发展传染病防治技术及生物医药产业为目标,以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为核心,全面推进六大中心建设,包括广东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佛山中心、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新型疫苗研发中心、第三方检测中心、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表示,研究院将提升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可持续性发展、有创新力的病原生物学研究中心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基地,全面提高佛山生物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院所在的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园,在2017年12月作为重点项目入驻佛山,通过建立“政产学研资”合作共赢的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研发-孵化-转化-服务-生产-销售”创新创业高端科技平台。目前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在科技平台打造、创新队伍建设、高端技术研发、先进产品转化以及新冠肺炎防控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逐渐形成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例如,产业园研发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器,可用于美容抗衰、创伤修复、消炎止痛等,产品技术属国内首创,获授权发明专利,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产业园研制的广谱、无毒、高效病原体消杀剂,随同广东援助湖北医疗队支持疫情防控,消杀病毒、细菌和真菌效果显著,达到99.99%。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佛山紧跟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前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在基因药物、抗体药物、疫苗、血液制品、诊疗器械、诊断试剂和口腔设备等方面形成优势特色。”宋献中认为,生物医药是佛山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佛山的产业资源结合暨南大学的科技人才,将为产业创新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广佛共同打造万亿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三龙湾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实力,逐步打造出集专业孵化器、研发和产业化加速器以及产业园区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位于三龙湾的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园获得更大发展机遇。“获得10个医疗器械证书,在10类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项目牵头人、长江学者吴建国提出产业园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他表示,产业园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立足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发展,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更有效推动科研成果与市场应用实现快速对接,打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树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典范。随着三龙湾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多个产业平台也在加速发展。其中,科荟生命科技产业园预计今年有9栋厂房完成主体封顶,已与汉腾生物药CDMO平台项目签约;广东云天生物创新产业中心一期工程均已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联东U谷·顺德生态科技创新园项目已动工建设,今年建设投资额4亿元。来源/佛山日报编辑/徐嘉楣
近日,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从河流沉积物中发现了一个古菌新目,并为新目命名“广微原体目”(Ca. Gimiplasmatales)。该类古菌的首个物种“浩然广微原体”( Ca. Gimiplasma haoranii)是从佛山市容桂镇的河流沉积物中富集培养而得,其命名是为了纪念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科奠基人之一简浩然先生。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是广古菌超门分布广泛且具有重要生态学功能的一个纲。由于有限的纯培养物和基因组数据,很多未鉴定的热原体纲分支的代谢潜能和进化关系仍然未知。在这项研究中,微生物研究所许玫英研究员的科研团队从广东省佛山市容桂镇的一条黑臭河流沉积物的宏基因组中构建出了4个中高质量的热原体纲古菌基因组,隶属于先前一个未鉴定的分支UBA10834。随后该团队联合深圳大学李猛研究团队对这一分支的系统分类学及其代谢潜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广微原体目具有混合营养生活方式的潜能:即同化甲醛和乙酸的异养生活方式、以及H4F-Wood-Ljungdahl(H4F WL)途径固定CO2的自养生活方式。此外,该新目还具有从头合成类异戊二烯和核苷酸的潜力,以及硫还原、氢代谢和砷还原等等相关的基因和通路。比较基因组学和CODH/ACS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广微原体目和马赛甲烷杆菌目的细菌型H4F-WL碳固定功能基因可能是来自于厚壁菌门的横向基因转移。这项研究扩展了研究人员对热原体纲的系统发育学及其代谢多样性的认识,并为热原体纲内不同目之间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以“Meta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metabolism and evolution of a new Thermoplasmata order (Candidatus Gimiplasmatales)”为题发表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胡文哲、深圳大学潘杰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微生物研究所许玫英研究员和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李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省科学院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专项资金和深圳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1462-2920.15349(省科学院微生物所 胡文哲/供稿)【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7月3日,广州吉利德-瑞查森联合创新中心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落成。该中心由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世界500强企业吉利德科学公司、全球领先的真菌诊断检测实验室瑞查森医学三方联合共建,是中国第一家第三方独立真菌实验室,将填补中国侵袭性真菌诊断检测的空白。吉利德科学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表示:“从今年1月20日签约落户生物岛,到实验室建成并通过审批取得牌照,整个过程仅用112天,充分彰显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及广州生物岛的速度。”广州吉利德-瑞查森联合创新中心在生物岛开业打造世界领先的真菌参比实验室全球顶尖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是世界500强企业,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制药公司,成立短短32年时间上市了超过25种创新药,覆盖HIV、乙肝、丙肝、心血管疾病、囊性纤维化、呼吸系统疾病和抗真菌领域,位列全球制药企业十强。其中,在艾滋病领域,吉利德的抗艾药物长期占据着全球50%以上的市场空间,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扩大。2020年4月,吉利德科学公司在官网宣布,其研发的新药瑞德西韦在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过程中显示出了积极效果,引起广泛关注。此次在中国与瑞查森生物医学的合作,开创了其在真菌治疗领域伴随诊断精准医疗的先锋。马克西姆·瑞查森(Malcolm Richardson) 教授带领的瑞查森生物医学,是国际真菌诊疗意见领袖企业。作为广州吉利德-瑞查森联合创新中心的运营主体,瑞查森医学于2019年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围绕真菌检测诊断以及相关辅助业务设立真菌检测参比中心(注:参比中心(Reference Centre)是由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UKAS)认证的最高级别实验室)。马克西姆·瑞查森教授致力于医学真菌研究45余年,是英国皇家生物学院士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高级顾问,在真菌检测诊断领域有着极深的造诣与影响力。马克西姆·瑞查森教授带领欧洲多中心制定血液分子诊断真菌感染检测国际标准技术及指南,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真菌分子检测技术。“作为中国第一个独立第三方真菌实验室,我们将运用国际标准的系统性真菌检测方法,为中国的临床医生提供快速精准的诊断报告,进而快速为病患提供治疗方案。我们将整合国际资源,建立国际间合作,打造世界领先的真菌参比实验室。”马克西姆·瑞查森教授在落成活动的视频致辞中表示。引入全球最先进的真菌诊断技术当前,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生物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2020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真菌也如影随形,已发现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合并肺部真菌疑似感染,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非常大的危害和其他潜在风险。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约为250万人。当前,生物安全已纳入我国国家安全体系范畴。针对真菌感染这一全球难题,广州吉利德-瑞查森联合创新中心将整合国内外真菌领域的创新技术和顶尖人才,打通从预防、诊断到治疗的深部真菌感染产业链条,促进真菌感染相关创新药物和检测技术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产业生态发展,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制定中国真菌诊疗标准,打造中国在该领域的世界级技术创新先锋、转移孵化平台、人才培养基地。瑞查森生物医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总裁徐璐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4月召开全球会议,建立全球的真菌感染公共卫生质量控制体系。“我们的实验室可能作为中国唯一的一家独立真菌实验室被纳入该体系,为在中国以及WHO建立真菌感染公共卫生质量控制体系提出建议。”据悉,该中心还计划把全球最先进、最成熟的真菌诊断技术引进到广州,将欧洲顶级真菌实验室采用的诊断试剂国产化,筹建大湾区真菌研究院,推进中国侵袭性真菌的诊断检测指南、标准制定,缩短中国与国际真菌诊断水平差距,真正实现快速精准诊断,降低医疗支出,惠及更多的病患。另外,该中心与国内多家顶尖三甲医院建立了多中心临床合作平台,将在公共卫生领域尤其是真菌领域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随着广州吉利德-瑞查森联合创新中心的落成,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生物医药国际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据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州生物医疗产业核心区,聚集超过600家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占广州市60%以上,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奖”,总体发展水平居国内第一梯队,形成了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检验检测等六大核心产业。当前,该区正响应中央关于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部署,瞄准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广东省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构建生物安全产业体系,重点围绕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来源:广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文由广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杨时秋报道,编辑:黄雨晨。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领头建立的微生物产业化基地,正式落户广州科学城,一共培养保存了8万株不同的微生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之一,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微生物多样性中心。基地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蒋先芝介绍,一半的微生物菌种来自人体粪便。00:33基地的研发方向,是利用微生物治疗肥胖和癌症。相关项目负责人、海德堡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张剑冰告诉记者,微生物治疗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多。为保证微生物药业的产业化,基地自主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厌氧发酵技术平台。基地研究人员、台湾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硕士王科晶,还向记者介绍了微生物的农作物试验项目,例如用微生物包裹种子,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蒋先芝博士介绍,基地最初在北京成立,决定搬到广州,是因为广州拥有优越的生物科技发展环境,更有利于成果转化。目前,基地已与国内外多个知名制药公司签订合作。慕恩生物简介慕恩生物是国内专注于将微生物资源商业化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公司致力于通过国际先进的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发现、保存、鉴定新的具有开发价值的微生物多样性资源,旨建立全球最大的标准化微生物资源中心。在深度的微生物组研究和数据挖掘的基础上,针对急切和关键的社会市场需求(人体健康、生物农业)高通量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合作伙伴携手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微生物产品及其解决方案。
昨日,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以5G连线、网上直播的方式,集中展示66个新投资动工项目(含同步揭牌项目1个)、20个签约项目、1个揭牌项目启动的场景,22名中外院士或亲自出席,或发来视频,共同启动“百大项目庆百年”活动。参加当天活动的项目以生物安全、生物医药为主,投资总额约1335亿元,达产产值约2843亿元。项目新亮点广纳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简称“广纳院”)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广州开发区共建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位于黄埔港。广纳院将引进在国际上最早开展纳米生物安全研究的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效果图 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围绕快速检测、应急药物、疫苗等三方面紧急部署了11个项目,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和进展。“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做的事还远远不够,作为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实验室的后备队,我们决定成立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徐涛表示。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效果图 再添百亿级头部企业本次签约的立景创新全国总部,主要从事高端消费电子、车用互联网及无人驾驶摄像头模组等光器件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项目投资总额1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400亿元。立景创新全国总部效果图。 聚焦纳米科技,两院士项目揭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简称“广纳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与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也在当天揭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围绕快速检测、应急药物、疫苗等三方面紧急部署了11个项目,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和进展。“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做的事还远远不够,作为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实验室的后备队,我们决定成立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徐涛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据悉,该研究院正同步申报省级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宇亮领衔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和新入驻中国纳米谷的项目当日动工。广纳院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广州开发区共建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位于黄埔港。据介绍,我国纳米科技基础研究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拥有21万件专利,但转化率不到1%。当天动工的广纳院,正是聚焦纳米科技创新链的转移转化环节。“广州开发区在这一块实力很强,出台了纳米10条,专门促进纳米科技发展产业化,我们希望在这里建立世界一流的纳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把我国庞大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变成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这有望让广州开发区成为引领世界纳米科技核心技术的创新源头。”赵宇亮表示。更加令人振奋的是,广纳院将引进在国际上最早开展纳米生物安全研究的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据了解,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广纳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迅速启动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项目。目前该试剂盒已进入国家药监局快速审批,已在武汉的定点收治医院开展临床试用。宝能三大项目同日破土“报告主会场,宝能已准备就绪,可以马上动工!”宝能动力电池和汽车研究院项目、金域总部项目、华银健康项目、兴森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联东人工智能谷项目、暹岗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项目分别代表六个分会场5G连线主会场。“现在我宣布,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重大项目开工!”随着一声令下,主会场大屏幕上切分为66个小方块,实时呈现全区第一季度66个重大项目破土动工。宝能动力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宝能汽车研究院、宝能国际总医院三大“宝能系”项目备受瞩目。其中,宝能广州动力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将建设年产能8GWh的车载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厂,并引进上百名日本顶级电池专家开展电池产品研发等工作。项目预计于2021年第四季度正式实现量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约86亿元。生物医药的“广州开发区军团”将进一步壮大。国内第三方检测的龙头企业金域医学和华银健康将建设新总部项目。其中,广州国际医学体外诊断产业创新中心由金域医学投资建设,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将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为一体广州版“香港科技园”。华银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基地及总部项目选址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主营医学检验和药剂生产,将集合病理诊断、遗传检测、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质谱检测、血液病诊断等多个平台。芯片制造是该区近年重点发展的新产业。当天,粤芯半导体二期项目签约,计划新增投资65亿元,采用65-90nm工艺制程,生产高精度数模转换芯片、高端电源管理芯片、光学传感器、车载及生物传感芯片等产品。据介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实现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粤芯半导体一期产品正在进行市场端验证,并爬坡量产。而当天动工的兴森科技半导体封装产业基地项目,规划产能为30000平方米/月的集成电路封装基板和15000平方米/月的类载板,将有效弥补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短板。民生项目方面,暹岗旧村改造地块将建设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共设幼儿园36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72个班,全部采取公立办学模式,预计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未来在校生人数将达到5000人。集聚四大密码安全项目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网上集中签约。只见屏幕画面从20个项目的签约台拼图一切换,左边是整齐排列20个项目的企业LOGO,右边是大号的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LOGO。签约开始,每个LOGO旁边徐徐展现签约代表手写签名。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视源股份为当天的多地动工连线、大规模在线签约提供了会议解决方案。本次签约落户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的20个项目,既有高端智能制造项目,也有互联网行业巨头新投资项目,还有知名企业总部项目。据了解,该区又迎来一百亿级头部项目——立景创新全国总部项目。该项目的投资方立讯集团是横跨消费电子、通信以及汽车零部件三大领域的精密制造巨头,在全球16个国家布局20间工厂,年销售超过1000亿元。本次签约的立景创新全国总部,主要从事高端消费电子、车用互联网及无人驾驶摄像头模组等光器件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该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并开发多摄、潜望镜、3D感测、高倍光变、景深对焦等创新产品。项目投资总额1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400亿元。“我们未来着眼于给消费者研发更加经济实用的摄像头,目前我们正在研发1亿像素的商业产品。”立景创新副总裁庞超介绍。另外,一系列区域总部落户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京东拟在这里设立华南物流总部,负责华南地区干支路运输和市内配送业务。在健康医疗方面,阿里巴巴集团计划在该区设立阿里健康大药房全国总部及阿里健康华南运营总部,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互联网解决方案。此外,还有一系列5G产业项目加入到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朋友圈”。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军企业新华三集团在该区设立新华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重点研发面向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智能终端产品。松下集团在该区签约扩建第四工厂——松下5G设备基础材料项目。该项目预计明年4月竣工,2022年1月开始一期投产,两期项目建成达产后,松下广州厂区产能将提升到现有的1.5倍,主要供应华为等5G通信基础设施原材料。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产业走入快车道。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当天与业内知名企业签约了四个密码安全项目,为物联网安全保驾护航,其中包括广东省电子政务密码应用创新研究中心项目。据透露,全省唯一的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近期也已批复落户该区。复工五招广州高新区科学城双创示范基地打好组合拳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消息,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园区位于广州黄埔区,作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率先出台“暖企8条”复工复产支持政策。目前,区内企业复工复产安全有序,经济运行逐步回归正轨。截至2月27日,全区已复工(含未停工)企业4801家,复工人员总数超2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6家全部复工。政策先行最大限度做好复工复产资金保障最大限度降低创新创业企业经营成本,率先对租用区属国企经营用房的企业实行月租金“一免两减半”;鼓励区内孵化器减免企业租金,对疫情期间累计减免企业租金超过100万元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充分发挥“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服务超市”作用,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延期还贷、展期续贷、降低利率、减免逾期利息等措施。组织攻关推动企业勇担防疫医药和物资研发生产重任重奖防疫科技攻关,对提前复工生产疫情防控应急保障物资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并按设备购置款的80%予以补贴;对研发出新冠肺炎有效疫苗或特效治疗药物的企业给予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推动基地内72家病毒防控、检测检验、医疗救治等生物医药企业加班加点开展科研攻关。在全国已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32家企业中,科学城基地的企业占6席。强力防疫搭建最有效的复工复产防疫保障机制搭建应急物资生产供应与需求采购对接平台,统筹解决复工复产企业应急物资需求。截至2月27日,共向基地内创新创业企业派发保障口罩259万个、测温仪2070个。快速搭建企业防疫联控公共服务平台,为复工企业提供员工健康监测、物资“安心送”等暖企线上服务,平台已接入近800家复工企业、推送近百条防疫信息、收集15万条员工健康信息。科技助力搭建便利的复工复产云端支持平台依托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实行项目审批“不见面”在线办理,采取网络、视频等技术手段开展项目评估评审,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在线会议、远程协同、数字化办公等“云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制造”优势,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调动200余万家工业企业的供应链资源。统筹调度缓解复工企业用工压力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稳岗用工,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中小企业,按上年度获得稳岗补贴金额的50%给予资金配套,返还企业失业保险费达75%;对新招员工并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中小企业,以及为中小企业介绍员工并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每人500元给予一次性补助。大力协调就业和招工对接,组织开展9场网上招聘活动,为456家企业解决紧急用工需求9000余人。院士寄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抗“疫”做出积极贡献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关键阶段里,我们广州开发区、高新区在整个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开发区很多企业单位,包括达安基因、万孚等,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了核酸的检测试剂盒,健研院也抢时间研发出了一个新药,现在正在临床进行试验。百大项目庆百年的活动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大家进入了恢复工作、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大家能正常地开展工作,又能够有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最大的希望。预祝大家在开工过程中取得胜利!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全国引智引才引企业的沃土我们深切感受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非常好的人文关怀和情怀,更有政府积极开放的心态和支持,特别适合创新创业企业来发展,在这里生根发芽。我相信,诺诚健华和其他许许多多的企业会更上一层楼。因为有了诺诚健华和许许多多其他创新创业的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这里会更加精彩,并逐渐成为全国引智引才引企业的沃土。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缪璟、何瑞琪 通讯员 曾妮、郭哲涵、张成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缪璟、何瑞琪 通讯员 曾妮、郭哲涵、张成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罗嘉妮
中国改革报广东记者站2月28日讯(记者 肖拓荒 通讯员 曾妮 郭哲涵 张成)2月28日,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以5G连线、网上直播的方式,集中展示66个新投资项目开工、20个项目签约落户的场景,22名中外院士或亲自出席,或发来视频,共同启动“百大项目庆百年”活动。参加当天活动的项目以生物安全、生物医药为主,投资总额约1335亿元,达产产值约2843亿元,在春天吹响了经济发展保卫战的号角。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不断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扶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从2020年开始启动“百大项目庆百年”活动,奋战500天,推动逾百个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项目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当天举行的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百大项目庆百年暨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签约及集中开工动员活动中,新投资动工项目66个(含同步揭牌项目1个),签约项目20个,揭牌项目1个,涵盖了重大产业、民生和重点基础配套等项目。新投资动工项目投资总额约1037亿元,达产产值(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9个,投资总额占比近七成;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项目12个,投资总额占产业项目比重为23%。签约揭牌项目投资总额约298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超8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及时响应中央关于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部署,依托自身扎实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基础,率先推进生物安全产业体系建设,建设全球顶尖生物安全产业基地,打造首个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简称广纳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与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当天揭牌。两院士项目揭牌 全球首个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启动建设在位于广州科学城广场展厅的主会场内,通过5G网上直播,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广州国际生物岛、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四区四中心+一区一园”六个分会场和其他50多个项目集中动工现场尽收眼底。这也是在当前疫情防控要求下,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做出的创新举措。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徐涛,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宇亮亲自到场助阵并致辞,让活动“含金量”十足。徐涛院士领衔的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依托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和中科院广州健康院,面向国家及广东省生物安全战略需求,聚焦新发、突发及再发重大传染病,组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链条全程贯通的生物安全研发平台,有效支撑药物、疫苗、诊断等生物制品的研发和应用,为国家及广东省生物安全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和解决方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省实验室围绕快速检测、应急药物、疫苗等三方面紧急部署了11个项目,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和进展。“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作为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实验室的后备队,我们决定成立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徐涛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据介绍,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将打通从基础科学发现、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构建集‘侦检消防治’于一体的综合性生物安全科技高地和产业高地。”据悉,该研究院正同步申报省级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赵宇亮院士领衔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和新入驻中国纳米谷的项目当日动工。广纳院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广州开发区共建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位于黄埔港。据介绍,我国纳米科技基础研究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拥有21万件专利,但转化率不到1%。当天动工的广纳院,正是聚焦纳米科技创新链的转移转化环节。“广州开发区在这一块实力很强,出台了纳米10条,专门促进纳米科技发展产业化,我们希望在这里建立世界一流的纳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把我国庞大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变成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这有望让广州开发区成为引领世界纳米科技核心技术的创新源头。”赵宇亮表示。最令人振奋的是,广纳院将引进在国际上最早开展纳米生物安全研究的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中心下设医疗卫生防护纳米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病毒检诊治纳米技术研发平台、纳米生物技术研发平台,形成集生物安全—疫情防检治为一体的“一中心三平台”布局。记者了解到,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广纳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迅速启动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项目。目前该试剂盒已进入国家药监局快速审批,已在武汉疫区的定点收治医院开展临床试用。广纳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和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当天揭牌。当天的活动得到了22位中外院士的热烈响应,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袁隆平等纷纷发来祝贺视频。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构筑了“防、检、治”全链条防治体系,达安基因、万孚等在很短时间内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广州开发区159个企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了很多实质性的、突出的贡献。”钟南山院士在视频中表示,“目前是大家恢复工作、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预祝大家开工胜利!”袁隆平院士此次带来了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项目,一期大吉沙水稻公园被纳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点,种植工作已趁春耕时节启动。“水稻公园项目将对华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大幅度增长有较大的示范促进作用,我衷心祝愿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双季稻亩产获1500公斤目标的首战成功。”袁隆平院士发来视频并表示。据悉,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聚集超过1000家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占广州市6成以上,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奖”。该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对生物安全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招商力度,建设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生物安全研发中心,生物安全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价值创新园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宝能三大项目同日破土 生物医药新增六大总部项目“报告主会场,宝能已准备就绪,可以马上动工!”宝能动力电池和汽车研究院项目、金域总部项目、华银健康项目、兴森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联东人工智能谷项目、暹岗华南师范大附属学校项目分别代表六个分会场5G连线主会场。“现在我宣布,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重大项目开工!”随着一声令下,主会场大屏幕上切分为66个小方块,实时呈现全区第一季度66个重大项目破土动工。宝能动力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宝能汽车研究院、宝能国际总医院三大“宝能系”项目备受瞩目。其中,宝能广州动力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将建设年产能8GWh的车载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厂,并引进上百名日本顶级电池专家开展电池产品研发等工作。项目预计于2021年第四季度正式实现量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约86亿元。生物医药的“广州开发区军团”将进一步壮大。国内第三方检测的龙头企业金域医学和华银健康将建设新总部项目。其中,广州国际医学体外诊断产业创新中心由金域医学投资建设,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将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为一体广州版“香港科技园”。华银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基地及总部项目选址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主营医学检验和药剂生产,将集合病理诊断、遗传检测、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质谱检测、血液病诊断等多个平台。同日动工的还有广州绿叶生物制药产业园、恒瑞医药南方总部、百济神州三期等生物医药龙头项目,阿里健康大药房全国总部及阿里健康华南运营总部、扬子江药业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部项目当天签约落户。芯片制造是该区近年重点发展的新产业。当天,粤芯半导体二期项目签约,计划新增投资65亿元,采用65-90nm工艺制程,生产高精度数模转换芯片、高端电源管理芯片、光学传感器、车载及生物传感芯片等产品。据介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实现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粤芯半导体一期产品正在进行市场端验证,并爬坡量产。而当天动工兴森科技半导体封装产业基地项目,规划产能为30000平米/月的集成电路封装基板和15000平米/月的类载板,将有效弥补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短板。民生项目方面,暹岗旧村改造地块将建设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共设幼儿园36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72个班,全部采取公立办学模式,预计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未来在校生人数将达到5000人。此外,刘村新村将新建云埔小学和云埔幼儿园。再添百亿级头部企业 集聚四大密码安全项目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网上集中签约。只见屏幕画面从20个项目的签约台拼图一切换,左边整齐排列20个项目的企业LOGO,右边是大号的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LOGO。签约开始,每个LOGO旁边徐徐展现签约代表手写签名。该区科技企业视源股份为当天的多地动工连线、大规模在线签约提供了会议解决方案。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签约落户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的21个项目,既有高端智能制造项目,也有互联网行业巨头新投资项目,还有知名企业总部项目,其中不乏“全国第一”,甚至“全球龙头”的顶尖项目。立景创新全国总部项目效果图继LG、视源等新一代信息产业龙头项目之后,该区又迎来一百亿级头部项目——立景创新全国总部项目。该项目的投资方立讯集团是横跨消费电子、通信以及汽车零部件三大领域的精密制造巨头,在全球 16 个国家布局 20 间工厂,年销售超过1000亿元。本次签约的立景创新全国总部,主要从事高端消费电子、车用互联网及无人驾驶摄像头模组等光器件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该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并开发多摄、潜望镜、3D 感测、高倍光变、景深对焦等创新产品。项目投资总额1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400亿元。“我们未来着眼于给消费者研发更加经济实用的摄像头,目前我们正在研发1亿像素的商业产品。”立景创新副总裁庞超介绍。一系列区域总部落户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京东拟在这里设立华南物流总部,负责华南地区干支路运输和市内配送业务。在健康医疗方面,阿里巴巴集团计划在该区设立阿里健康大药房全国总部及阿里健康华南运营总部,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另外,阿里巴巴参股投资的昕动出行项目落户该区。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网络,在该区建设全国最大的公共积分平台服务中心以及华润集团内部的积分数据中心。全球最大的私有软件公司、全球数据分析领域的领导企业——赛仕软件公司(SAS),计划在该区打造“SAS(广州)数字生态创新中心”,孵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另外,作为联想控股的核心成员拉卡拉也在该区设立总部。一系列5G产业项目加入到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朋友圈”。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军企业新华三集团在该区设立新华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重点研发面向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智能终端产品。松下集团在该区签约扩建第四工厂——松下5G设备基础材料项目。该项目预计明年4月竣工,2022年1月开始一期投产,两期项目建成达产后,松下广州厂区产能将提升到现有的1.5倍,主要供应华为等5G通信基础设施原材料。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产业走入快车道。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当天与业内知名企业签约了四个密码安全项目,为物联网安全保驾护航,其中包括广东省电子政务密码应用创新研究中心项目。据透露,全省唯一的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近期也已批复落户该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研究生院签约落户广州开发区、高新区,将布局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等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建设,重点建设省部级重大科研平台,培育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