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再添新力量!广州设计之都专家组成立其于泽也

再添新力量!广州设计之都专家组成立

疫情当前,广州设计之都项目重返建设“加速”轨道之时,再添新力量!广州设计之都效果图3月5日,白云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广州设计之都建设专家组,聘请广州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王河等6名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领域的权威专家助阵项目建设,6人智囊团将为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专业技术把关,并负责建设全过程咨询和指导工作。广州设计之都建设专家组成立。广州设计之都项目是白云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1358”发展思路,促进白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发展平台,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产业国际品牌聚集地。目前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正处于关键节点,一期用地建设如火如荼,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扩园规划逐步完善。广州设计之都项目施工现场。该项目位处白云新城CBD北部核心区, 属于白云区景观设计的重点片区。为统筹该项目的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工作,落实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导则以及基础设施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方案等重要文件的专业技术要求,提升本项目开发建设效率以及各专业设计技术水平,白云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广州设计之都建设专家组。据悉,经过高标准遴选专业领域人才,结合广州设计之都发展定位,选取了广州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王河等6名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领域的权威专家,每届任期3年,任期满后经考察符合要求的,可以再次经推选程序而获得连任。重点项目建设从外部引入专家组是工作方法的创新,6人智囊团助阵,将在提升项目建设品质“把脉问诊”。据介绍,白云区通过设立专家组,吸纳行业顶尖专家智慧,发挥专家智囊团“外脑”作用,对项目建设进行专业技术把关,提升项目建设和景观设计专业化水平,设立后首次专家组座谈会对阿道夫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了审议,接下来还将不定期召开专家组会议,对审议议题实行表决制。据了解,目前项目已全面复工,专家组的设立,将有助于统筹更多专业力量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实行精细化管理,助推项目加快实施进度,确保设计之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建设目标任务。效果图专家组设立当天,副区长蔡胜分别为专家组成员颁发了奖章和证书。蔡胜在座谈会总结中提出殷切期盼,希望专家组能充分发挥行业专家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作用,提升广州设计之都建设的科学决策水平。专家组成员:王 河(广州大学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李 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罗乘鹏(广东设计产业联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温春阳(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景国胜(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梁晓翔(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州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复工,建设进度条戳进来→☆【前线故事】白云医生抗疫日记:最想听到的是“再见”☆实探!白云区各大商场客流量、餐饮堂食……☆春来到!白云这个地方,美成仙境文 | 陈淑娴 通讯员 | 鹤龙街编辑 | 方欢欣编审 | 罗盛光 温穗章 审核 | 刘海裕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别碰我

“一滴血”15分钟目测结果,广州黄埔研发的快检试剂获批上市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栩豪通讯员 钟飞兴2月22日,广州市黄埔区生物医药企业万孚生物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通过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获得注册证,成为国内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抗体现场快速检测试剂。作为集聚新冠肺炎检测诊断资源的生物医药重镇,黄埔区 “科技抗疫”再次交出骄人成绩单。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因诊断困难而造成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月22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了纳入应急审批通道的首批3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包括2个胶体金法抗体检测试剂、1个恒温扩增芯片法核酸检测试剂,分别来自广州、北京的3家企业:万孚生物、英诺特、博奥生物。其中,万孚生物是目前广州唯一一家拿证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研发企业。这也是日前广州相关企业进入国家级梯队的3个快速检测试剂中,率先获证的项目。万孚生物检测试剂实验室2月19日,万孚生物与黄埔区另一家企业广东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和信健康”)研发的3个快速检测试剂开发项目,从全国300多种产品中脱颖而出,入选为国务院疫情防控机制办公室优先支持项目,并被推荐纳入药监局应急审批通道。 和信健康实验室其中,万孚生物承担了2个项目,分别是“适宜于疫情现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基于荧光微球/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剂”。和信健康入选的项目为“基于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盒”。据悉,上述试剂盒刷新了目前检测技术对人员、场所以及时间的限制,均能实现在15分钟内肉眼快速判别结果,无需专业人士操作、无需特殊配套仪器、无需冷链储运,为现场筛查提供更便捷的现场快速检测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排查和预检分诊。远超考核标准,15分钟可目测结果根据此前国家科技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对抗原、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的考核指标,要求全流程或现场快速检测,时长不超过30分钟。其中,抗原试剂在临床患者中的检出率可达到核酸检测的80%以上,与常见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无显著交叉。据了解,万孚生物、信和健康研发的三款产品,远超国家有关部门对现有检测产品的考核指标要求。此次率先获得注册证的万孚生物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静脉全血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15分钟出结果,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排查提供了现场快速检测手段。而和信健康研发的抗体检测试剂盒,同样在15分钟内可目测结果。“仅需采取一滴血,试剂可在2℃~30℃运输保存,适合用于大规模筛查;而且患者的血浆稀释500至1000倍后,仍能检测出阳性条带。”和信健康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研发的这款试剂盒与目前诊断所用的RT-PCR核酸检测相比,更加简单高效,灵敏度强和特异性高,能够有效突破现有检测技术对人员、场所的限制,缩短检测用时,实现疑似患者的快速诊断和密切接触人群的现场筛查,推动了诊断筛查的前移下移。“我们还开发了单人份家庭装,可在家庭自测。”上述负责人表示,市场上不少新开发的检测产品,不是以家庭自检式为目标的,目前传染病疑似患者只能集中到医院进行采样和检测。这导致有限的医疗资源被“挤兑”并处于“透支”状态,而且易造成患者间交叉感染而导致疫情的持续发展。和信健康研发的产品可以让普通民众在家里做自我检查。据介绍,和信健康的检测试剂盒已应用于湖北、广东、北京、湖南、浙江、江苏等地区定点医院,数量超过30万人份;同时向湖北、广州等地的定点医院捐赠累计达1万人份核酸试剂盒。本土顶尖科研团队共同攻关此次黄埔区进入国家应急审批通道的三款检测试剂盒,是广州本土多家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院所联合攻关的成果。记者了解到,和信健康是钟南山院士团队、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学研分中心重要成员单位。和信健康此次获推的试剂盒,正是在钟南山院士指导下,联合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健康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攻关的成果。另一家承担了此次两个检测试剂项目的万孚生物,则是该公司联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珠江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健康研究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10余家实力雄厚的重点医院以及相关单位,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向国家科技部申报的。作为国内POCT(即时检验)领军企业,万孚生物在此次抗疫中表现抢眼。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万孚生物迅速组建了三个攻关小组,成功开发出多种产品,搭建了从初筛、鉴别诊断到确诊的全方位新冠检测产品体系,提出了新冠病毒全场景检测方案。早在1月20日,万孚生物就宣布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卡,打造出全自动全封闭的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模式,成为了全国最早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单位之一。实际上,除了此次获推的两个产品,万孚生物手握的“利器”还有不少。比如荧光免疫层析检测试剂与核酸POCT一体化检测系统。荧光免疫层析检测试剂配套全自动荧光分析仪使用,可实现快速、高灵敏检测,同时仪器采用了独特的穿刺进样设计,可有效避免产生“气溶胶”颗粒,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而万孚生物核酸POCT一体化检测系统,大大缩短核酸检测的时间,简化操作流程,做到“样本进-结果出”,为新冠肺炎的诊断提供更便捷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全国“科技抗疫”的黄埔力量万孚生物与和信健康两家企业,仅是黄埔区辖内众多在此次抗疫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企业之一。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强区,黄埔区集聚了超过1000家生物医药企业,占了广州市七成。疫情爆发以来,该区159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组成的“集团军”,挑起了“科技战疫”的重任,在“检、防、保”方面全链条提供坚实支撑。其中设备制造商14家,防护类企业57家,检测类企业58家,治疗类企业24家,其他类型企业6家。全省6个针对疫情防治的科技重大专项,黄埔区牵头承担3个,成为全省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关的主力军,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黄埔智慧。仅以新冠肺炎检验诊断来看,广东省第三方诊断资源几乎都集中在黄埔区。在广东省公布的5家新冠肺炎检测诊断机构中,黄埔区的金域医学、达安临捡、华银医学、凯普医学等4家企业入围;日检测能力近3万人份,占全省9成以上。其中,达安基因核酸诊断试剂盒,成为全国6家获得注册证书的检测试剂盒之一。另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全国近百家研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的企业中,黄埔区已达11家,分别为达安基因、万孚生物、华银医药、和信健康、微远基因、赛默飞世尔、凯普生物、恩宝生物、海力特、广纳信捷医疗、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全国占比超过15%。上述企业中,总部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金域医学是国内第三方检测的龙头,承担着包括雷神山医院、武汉、湖北等关键区域的核酸病毒检测重任,目前已在全国19个省市区陆续开展抗击疫情,投入人员超过1000人,全集团核酸单日检测能力可达7万例。除了防护和检验,医护人员和患者更焦急等待着疫苗和特效药。记者获悉,来自黄埔区的达博生物、恩宝生物、锐博生物3家企业成为广东省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绝对主力。其中,由当年SARS省专家组成员、达博生物董事长黄文林带队研发的疫苗,现已进入药监应急审批通道。据媒体报道,黄文林团队研究发现,通过基因测序,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与当年SARS病毒同源性达到80%以上。黄文林和他的达博生物,有望成为离新冠疫苗最近的人之一。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陈倩实习生 |梁晓静

忏情记

重磅!“广州试验区”起航,签约和开工项目逐个数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称广州试验区)扬帆起航,一批新项目也签约入驻并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将成为助力广州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关键元素。广州试验区分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区和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珠江南岸的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构成了创新集聚区,珠江北岸的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和鱼珠片区构成了产业融合发展区。其中涉及海珠、黄埔、天河、番禺四个行政区,基于各区不同创新禀赋,落地的项目也呈现不同的特色。广报中心位于琶洲龙头位置,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区首个入驻的首席文化标杆。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区——琶洲核心区(含广州大学城):瞄准数字产业龙头企业琶洲西区效果图 广东省发布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已明确“以琶洲为核心”。此前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已经交出一份漂亮答卷,并引入阿里巴巴、腾讯、复星、唯品会、国美、小米、科大讯飞、TCL、树根互联等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大厦项目鸟瞰 位于琶洲核心区内的粤传媒大厦 这是琶洲核心区为广州试验区攒下的家底,因为龙头企业产生的辐射效应将不断吸附高端的创新资源。根据广州的首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琶洲核心区未来要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重大创新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和应用创新示范,也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总部建设,持续引进全球领军企业。琶洲核心区中的广州大学城坐拥丰富的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在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面,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孵化,全力推动广州大学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这个目标下,琶洲核心区落地的项目具有“产研紧密结合”的特点,顶尖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并举。1月7日,高楼如雨后春笋在琶洲核心区崛起。 部分新项目介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2020年3月,琶洲获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是广东省首个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牵头单位,协同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智能互联与大数据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专用芯片与计算、类脑智能关键技术等领域进行布局,提升人工智能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原创能力,部分解决或实质性缓解卡脖子技术问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的牌匾 京东集团南方总部:京东集团是中国大型综合网络零售商,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集团业务主要涉及零售、数字科技、物流、健康、保险、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京东集团南方总部将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业务。铁塔智联区域总部:中国铁塔是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出资设立的大型国有通信铁塔基础设施服务企业。铁塔智联是中国铁塔旗下从事物联网应用的专业公司,主要依托中国铁塔遍布全国的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及专业化能力优势,重点聚焦生态环保、国土水利、安全、应急、交通、卫星定位等领域,开展跨行业站址应用与信息业务。合生·TIT数字生活示范区:项目位于海珠区新港中路489号,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未来将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智能、创新等科技资源,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融合创新科研、会展、互联网、信息交流及科技创业等于一体的现代数字智能经济商圈和生活社区。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博物馆):项目毗邻广州塔,位于广州新中轴南端核心位置,是广东省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将打造“电影+科技+金融+旅游”的电影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集聚一批电影创作孵化、拍摄制作、宣发放映、器材设备、投融资等企业。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信息产业中心:地块位于南村镇樟边村,毗邻番禺节能科技园,园区内建设的信息产业中心,将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主导产业,以研发、展示、交易、服务为链条,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于一身,将引进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第一代信息技术的高新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鱼珠片区:AI、5G、区块链是特色广州开发区是全国首个及唯一一个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在已有的优势下,黄埔区的鱼珠片区对要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所侧重。该片区将强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等新型国际化信息基础设施,并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科研院所。鱼珠片区效果图 所以该区落地的项目很注重完善AI、5G、区块链方面的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生态。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企业,都有专而精的特点。3月29日,港航中心一期和二期崛起于鱼珠片区,与琶洲、金融城遥遥相望。 部分新项目介绍>>>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将建成高端集成电路测试评估、EDA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两大平台,开展高端核心芯片、微系统模块和等关键技术研发。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总部园区:将建成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纳米科技核心研发高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将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共建,建设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太赫兹创新前沿科学平台。广州市区块链研究院:由郑志明院士领衔,将依托广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开发建设国内第一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平台,突破区块链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将开展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架构、芯片设计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关键产品开发等。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 国机智能园区一期:将依托国机智能的技术优势和行业领导地位,建设产业园区,孵化和培育智能产业项目,打造智能产业重要载体平台。国机智能园区项目 中国软件CBD总部:对接国内外以区块链为特色的重点软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创业创新平台,搭建交流合作与产业升级的平台,打造国际一流的软件业务和技术创新的新生态,促进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以及金融、供应链、工业互联网、数字资产交易等多场景的应用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金融+科技”是亮点珠江北岸的天河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已经有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未来将结合数字产业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该片区落地项目的特点便是“金融+科技”,其中既有金融企业总部,也有数字技术行业领军企业。3月29日,航拍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一排高楼已经崛起,与江对岸的琶洲相互眺望。 广发银行总部大楼项目:建成后,将在“数字广发”“广发智慧”等战略及目标的引领下,全方位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中国人寿大厦项目项目:将成为中国人寿省、市公司行政办公、柜面旗舰店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并与广发银行总部大楼共同打造中国人寿南方金融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经济门户,广州又一金融总部楼宇标杆。中冶金融大厦:建成后将积极开展数字金融研发投入和数字金融业务,承载中冶集团南方总部、金融业务中心、投融资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功能,竣工达产后实现年整体营业收入500亿元。酷狗音乐全国总部项目:酷狗音乐将进一步拓展数字音乐业务、开展数字交易、数字出口,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用户更智能、更高效地在不同场景中获取优质音乐内容和音乐衍生品。尚品宅配全国总部项目:尚品宅配将建设尚品宅配行政总部大楼+全球创新研发基地+HOMKOO整装云产业互联网平台+新零售商业综合体,打通线上线下全消费场景,依靠大数据实现人、货、场的重构。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龙锟、申卉、方晴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骆昌威、杨耀烨、苏俊杰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陈雅诗

猎时者

广州将建30家 高水平企业研究院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鹏程)近日,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发布了《广州市推进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下称《方案》),提出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全市将在3年内培育不少于30家在行业内具有相当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高水平企业研究院。高水平企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依托广州市具有较强综合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建设的,能为广州相关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可以是独立法人或企业内设机构)。《方案》对研究院寄予了厚望。例如,研究院应加快重点产业瓶颈技术研发攻关,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问题,提高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自给率;形成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尖端产业竞争中,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是企业地位的重要体现。《方案》要求,研究院积极加入国际行业组织或联盟,争取国际标准制修订主导权,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鼓励研究院主持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院的建院“门槛”具有较高要求。《方案》显示,企业应当拥有至少1个已批准建设或已验收的市级(含)以上创新载体。同时,企业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5亿元,且上一年度经税务部门审核的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不低于5000万元。研究院还应当具备基础研发条件和设施;研究院负责人(院长)应具有正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等等。为了支持研究院的发展,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项中,设立了高水平研究院建设专题,向完成登记的研究院开放申报。每年每家研究院可提出1项项目建议,由研究院自由选题、 自主设计、自行组织,每年择优支持不超过1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 200 万元。此外,广州市政府还将对研究院承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布局、创建国家和省级创新载体、参加国家和省级科技奖评选等,给予优先推荐权。同时,广州也将支持研究院带动提升全产业链专业化协作和配套水平;推动研究院与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或跨国企业建立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分支机构。

人含其德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推进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的通知

穗科规字〔2020〕7号各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推进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学技术局反映。广州市科学技术局2020年11月20日附件: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推进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pdf【来源:本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內藤

省计量研究院医疗设备提供免费检测和校准

近日,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疫情医疗计量设备的精准运行,省计量研究院赴兰大一院,开展医疗设备免费检测和校准服务。兰大一院作为我省三甲医院,是此次新冠肺炎感染者兰州市两所医院之一的收治医院,医疗设备的准确可靠对战“疫”和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本次共检校红外体温仪 45 台、红外成像仪 1 台,检定和校准医用计量设备 271 台件,确保了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为新冠肺炎的诊断、治疗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计量技术保障。截至目前,省计量研究院为全省相关单位免费校准测温仪等设备 1608 台,服务医疗卫生等单位数量 478 家(处)。编辑/李学榕

亟去走归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关于广州市第三脑人工智能芯片研究院成立登记的批复

刘敏、闫小君、广州如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你们关于成立广州市第三脑人工智能芯片研究院的申请及有关材料收悉。经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决定准予广州市第三脑人工智能芯片研究院成立登记。该研究院业务主管单位为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第三脑人工智能芯片研究院成立登记后,应当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照我局核准的章程开展活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觉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以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广州市第三脑人工智能芯片研究院应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开展有关规定所列重大事项的,应提前15日向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2020年9月21日【来源: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若此之时

小伙伴,听讲了!关于质检院所,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01由来原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地方机构大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初考虑是依托大城市而建,辐射周边县(市)和乡镇。1987年底,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随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省以下标准局和计量局陆续合并成立省、市、县技术监督局;1988年《标准化法》颁布,依据《标准化法》“县级以上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检验机构”的规定,一些有条件的省级标准局开始通过当地编办批准设立检验机构。到2001年质检总局成立前夕,系统内检验机构达1800多家(其中含部分计量、质检“二合一”的机构)。根据质检总局科技司的一个指导文件的精神,省级检验机构一般叫院,地市和县(市)的检验机构一般叫所(江浙一带经济发达的地市的检验机构也取名叫院)。系统内质检院所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系统所属质检机构业务收入一般只有百十来万,到2001年质检总局成立时,一些质检院所的业务收入超过一两千万。时至今日,系统内质检院所业务收入超过千万的比比皆是,过亿元的已超过十家,比如广东、深圳、江苏、上海、浙江、广州、山东、新疆、南京、无锡、佛山等地质检院所。质量技术监督事业,依托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发展到今天,虽然历经政府机构改革,但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就在于这二三十年来始终注重检验机构建设,始终把质量技术发展作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成立,我国检测市场也在随后的十几年内飞速发展。早期,体制内国有检验机构占据国内检测市场90%的市场份额,发展到今天,外资和民营检验机构几乎占据国内检测市场一半份额。一些隶属于建工(建委)建材系统,轻工、机械、纺织、煤炭等系统的体制内检验机构也转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者民营企业,或改制上市(如成立国检集团、建科院、电科院等)。原质检系统的质检院所也面临企业化转制和市场化发展的挑战和难题。系统内质检院所的发展除了面临企业化转制的难题外,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内部竞争日益白热化。近2000家质检院所从无到有,是为了顺应《标准化法》,满足基层技术监督执法的需要。但由于从省到市到县的重复设置,以及历经质量监管体制的变化,发展到今天,系统内质检院所整体水平参差不一。发展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居多,约占三分之一,一些中西部地区的质检机构已经成为当地财政的负担,成为改革的难题。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完善我国合格评定体系;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管理和能力认可制度,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检验检测认证支撑能力;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指导意见还提出,加快培育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品牌咨询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2018年1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再次强调,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方向已明,关键在于后续推进落地。02发展国家质检总局成立后,系统内质检机构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投入大大增加,各检验机构业务量也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沿海发达地区很多省市质检院(所)的年业务量增长达15%~20%,甚至20%以上;中西部地区的一些检验机构的年业务量增长也达10%左右,一些质检院所在个别年份的业务量实现了30%~50%的增长。20年前,系统内检验机构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没有一家,现在,超过亿元的已有十多家。过去系统内检验机构设备原值没有一家超过亿元,现在家数原值超亿元的远远不止10家。20年前,系统内国家质检中心只有34家,占全国国家质检中心总数14%。如今,质检系统内国家质检中心数量已经超过其他行业系统国家质检中心的总和,达400多家、占全国国家质检中心总数60%以上。系统内一些检验机构从20年前基本解决温饱发展到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以广州市纤维检验所为例,20年前,该所业务收入不到2000万元,设备仪器原值为350多万元。以2001年获得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授权为起点,该所业务收入突飞猛进。到2012年年底,业务收入已达2.1亿元,仪器设备原值达1.66亿元。2014年,原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组建广州质检集团,将广州质检院优势检测项目(食品、纺织服装等)与广州纤维检验所合并,旨在打造广州质检航母。新组建的广州质检集团,设备原值和业务收入均突破5亿元,成为质检系统一支实力强大的质检队伍。再比如,四川质检院和成都质检院在20年前的业务收入均只有1000万元左右,2013年两单位合并运行,总业务收入达2.2亿元,总资产达3亿元。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业务收入从2001年不到1000万元发展到2017年突破4亿元。深圳质量计量检测研究院一直是系统内质检机构发展的领跑者,20年前其仪器设备原值仅2000多万元,业务收入3000万元左右。2012年,其设备原值和业务收入均突破3亿元,2017年更是达到7.2亿元。在数十家副省级以上质检院中,新疆质检院的发展速度一点儿不输给内地,2014年,该院以全国第六名的身份率先迈入系统内质检机构“亿元俱乐部”。上世纪90年代末,在系统内质检院所的业务收入中,法定检验和市场委托检验业务收入比基本是8∶2,但到了2008年,这个比例在发达地区已经成了2∶8,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这个比例是6∶4左右。如今,发达地区法定检验和市场委托检验业务比已经接近1∶9,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这个比例也接近4∶6。业务量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仅仅是系统内质检院所20年大发展的体现之一,还有一个最直观的体现是实验室楼宇(场地)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硬件设备不断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科研标准大大提高等软实力的极大增强。在实验大楼建设方面,系统内质检院所以建设国家质检中心为契机,向当地政府争取土地和资金支持。在仪器设备方面,自“三聚氰胺事件”后,质检院所的硬件设备投入大大增加,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质检院所,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等设备,从过去一个单位能有一两台就很不错,发展到现在每个单位都配备十几台至二十几台相关仪器,上百万元的多通道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也配备了两三台甚至更多。精良的装备支撑,加上系统检验机构地位的日益上升,一些优秀的检验机构在重大国事活动和重大事件处置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05年11月,松花江流域爆发重大污染事件。原黑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系统内所有具备检测水质能力的技术机构24小时为市民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水质检测、监测服务,及时通报,稳定了舆情,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四川和成都质检院以及北京、上海的一些质检院所,克服艰难险阻,为保障灾后重建物资的质量提供了优质检测服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海淀质检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以及青岛、上海等地质检所,为保障奥运会食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北京APEC峰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峰会等,这些国际大会成功举办的身后都有系统内质检院所的无私奉献。从保障食品安全到住地宾馆用品的安全,从会场设施的质量安全到贵宾出行的车辆安全等,相关地区系统内质检院所认真核查、检验每一个细节,做到万无一失。系统内质检院所的大发展,也得益于院所长们带头奋进,出色工作。近年来,上海、深圳、广东等地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检验机构带头人,他们在检验检测技术、实验室管理、业务拓展、政策把握等方面表现卓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质检院所人力资源建设也向更高、更精、更专发展。未来,卓越的质检院所带头人和技术人才将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系统内检验机构的行政化色彩影响了其市场化发展的进程。未来,去行政化改革如何推进是一大课题。03问题经过20多年发展,系统内检验机构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体制机制问题。第一,编制问题。目前,系统内近2000多家质检机构基本属于国有事业单位性质,具体又细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类。但实际上,属于全额拨款的单位,实际从业人员远远超过编制内人员,编制外人员尤其是那些高学历人员,职业归属感不强,稳定性也难以保障。第二,分配问题。现代企业靠三个方面吸引力留住人才: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迫于生活所需,待遇留人更为重要。系统内检验机构大多属于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要真正实现奖勤罚劣,必须在分配制度上严格执行绩效考核,按绩取酬,打破“大锅饭”。但事实并非如此,全部收入上缴财政,由财政根据预算和编制返还规定额度的工资奖金,这样的分配制度极大挫伤了检验机构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很难避免消极怠工情况的发生。第三,融资合资问题。鉴于系统内质检院所具备的多方面优势,不少外资、民营资本有意愿合资合作,但如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相关政策始终不明朗,阻碍了系统内质检院所市场化发展进程。第四,干部队伍不稳定问题。系统内质检院所的院所长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一方面,拥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是他们干好工作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机构负责人的竞争和流动的问题。04整合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民营检测机构进入我国检测市场,系统内质检院所如何整合改革、做大做强,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省以下技术监督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一些省区市将省会城市的质检所撤销并入省质检院,如河北、安徽、云南、河南实现了省会城市省市质检机构的合并。应该说,在2011年取消技术监督省以下垂直管理之前,这种整合改革是成功的,至少避免了省、市质检院“兄弟之争”。2011年国务院决定取消技术监督部门省以下垂直管理。2012年至2014年,除重庆外,全国技术监督部门几乎都取消了垂管,改为同级政府管理。一些地方把之前已经并入省质检院的市质检所又独立出来。其中,湖南省长沙市是特例,在一些省会城市质检所重新成立的情况下,长沙市质检所与省质检院进行了合并。201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到位,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完善;到2020年建立起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的目标。原质检总局于2015年3月印发了《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机构整合指导意见》,明确系统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按照公益类和经营类两类进行整合并部署了整合改革的三大重点任务、六大改革试点和四项保障措施。2015年12月,原质检总局联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促进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提升科技服务能力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再次明确在2015年年底前启动系统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到2020年年底前,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体部署,相关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基本到位。2015年12月,中编办、原质检总局在深圳召开了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整合改革推进座谈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表示推动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并逐步脱钩,公益类检验机构将逐步退出检验检测认证经营类活动。改革后,只保留少量公益一类检验检测机构,鼓励资本运作组建区域性或全国性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会议作出部署:2016年6月底前完成检验检测认证事业单位的职能清理分类,2016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经营类机构企业转企改制,力争到2020年培养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2014年,湖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京山县顺应改革潮流,将原隶属于质检、农业、卫计、食药监、水务、畜牧、粮食、水产等8个部门的9个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统一的京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2015年10月,湖北省编办、原湖北省质监局在京山召开全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现场会,要求全省各县力争在2016年6月前按照“京山模式”实现县一级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改革。湖北“京山模式”一时成为舆论焦点,得到原质检总局、中编办的大力推崇和宣传,希望复制“京山模式”推动所有县级行政区域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不可否认,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在引导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方面下了大力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陕西、江苏、贵州、浙江、重庆、四川、甘肃等省市也出台了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改制的指导意见。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改革精神在特种设备检验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2014年11月,中国特种设备检验院为发起单位,联合武汉特检所、武汉锅检所、青岛特检院、甘肃特检院、甘肃锅检院、宁波特检院、西安特检院等8家单位成立了中国特检集团。2016年7月,以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转企后牵头组建的山东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各市特检机构转企,成为山东特检集团子公司(济南、青岛除外)。广东、四川、甘肃、贵州等省也在特种设备检验领域进行集团化改革探索,实施机构整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省级质检院企业化转制改革以浙江为代表。原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早在2002年初就依托浙江省质检院成立了浙江方圆检测集团。经历几年的曲折和探索,2017年10月,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的浙江方圆检测集团以国有企业性质开始运作,五六百名浙江省质检院的干部职工在见证人见证下签名,选择放弃事业干部身份,促使浙江省质检院真正实现转企改制。在市县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改制方面,浙江“海盐模式”比湖北“京山模式”改得更彻底、更到位。利用建设国家标准件质检中心的契机,2013年11月,原海盐市技术监督局申请设立了海盐国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1月,海盐国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浙江省产权交易所挂牌增资,该公司股权结构随即变更为海盐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72.72%,公司管理层个人及核心员工持股18.18%,其他社会投资人持股9.1%。公司实施改革后,分配机制得到优化,员工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运行机制更加高效。如今,这家在县级检验机构基础上成立的国家质检中心,在体制机制改革的驱动下,实现管理水平和效益的巨大提升,年业务收入突破8000万元,位列全国前茅。2018年6月初,《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的方案〉的通知》显示,辽宁省省直机关所属近千家县处级(加上十几家厅局级)事业单位将整合为60家,涉及检验检测认证的17家县处级单位将整合为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的事业单位整合改革将会提速,市场监管系统质检院所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预案。05改革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外资检验机构在华业务量每年增长28%以上,民营检验机构业务量的增速也在15%~20%左右,而国有检验机构业务量的平均增速只有5%左右(东部沿海地区质检院所的业务增速在15%~20%左右,跟民营检测机构大体持平)。走市场化改革道路将推动系统内质检院所长足发展,也将促使这些质检院所更进一步走向企业、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找准方向,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新一届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市场”的施政纲领。在当前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大形势下,各省应当积极跟进,选取有基础的城市和机构试点开展检验机构改制,积累经验后全面推开,尽早实现本行政区域内质检院所的转企改制。分类改革,分批改革。系统内质检院所改革要避免一刀切,要做好基础调研工作,按照不同的业务特点分类施策,分批推进。事实上,伴随着原食药监总局的成立,食品检验检测业务划转出去的质检院所占大多数,这些质检院所已经具有了整体转制为企业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强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公益性和作为政府实验室的必要性,那么食品检验检测业务划转出去之后,其余检验检测业务完全可以转企改制。各地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之后,应当将具备条件的、没有食品检验检测业务的质检院所率先进行转企改制,至于独立的食品(化妆品)检验机构、或者含有食品检验检测业务的质检院所,转企改制可以暂缓。对于质检院所中的第一类机构,即省级和副省级市质检院所(不含食品检验检测业务的)及部分业绩优良的地市质检院所,可大胆转企改制;对于质检院所中的第二类机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可保留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身份,退出商业检测市场竞争。目前一些没有剥离出食品检验检测业务的省级副省级质检院(上海、深圳等),应将食品检验业务剥离出去后转企改制;对于质检院所中的第三类机构,即众多县(县级市、市属区)级机构,建议除了新疆、内蒙等地,因地域辽阔,各县市相隔距离遥远可以保留外,绝大多数县级机构可以撤销。审慎转变,理顺关系。一是要处理好质检院所性质转变和人员性质转变的管理,制定合理合法的政策,做好人员分流转岗,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二是要处理好质检院所性质转变和承接政府监督检验任务的关系。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国家监督抽查任务只安排给事业单位性质的质检机构承担,省级质量监督抽查任务、生产许可证检验任务、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指定实验室业务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过去政府指令性任务只下达给政府实验室,但现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的深入,各政府机关的检验检测服务需求,通过政府招标采购会越来越多,转制后的质检院所和其他检验机构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必须靠实力、靠服务、靠人才去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三是要处理好质检院所性质转变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系。改革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并且保值增值,这需要专业机构和人才的参与。四是要处理好转制后的质检院所与市场监管局的关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5·20世界计量日”的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利用市场机制,激发计量潜力,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各个领域的潜力、发展动力。计量如此,检验检测更应如此。面对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和新的市场监管格局,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是大势所趋,只有通过建章立制、简政放权,让市场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这样的检验检测市场才能充满活力,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才能真正有获得感,感受到改革的红利。

告解室

广电计量过会:今年IPO获批第73家 光大证券过4单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 9月12日,证监会第十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2019年第130次发审委会议召开,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电计量”)首发获通过。这是今年过会的第73家企业。广电计量此次IPO的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保荐代表人为张奇英、唐双喜。此前,3月26日,光大证券保荐的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过会;4月4日,光大证券保荐的四川福蓉科技股份公司首发过会;5月9日,光大证券保荐的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过会。广电计量是一家全国性、综合性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主营业务为计量服务、检测服务、检测装备研发等技术服务。广电计量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超过8267.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拟募集资金6.00亿元,其中,4.57亿元用于区域检测实验室网络扩建项目,8350.00万元用于研究院建设项目,600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1、发行人2016-2018年度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发行人就出具报告或结果“确认”的相关内控制度、流程及其实际执行情况,是否健全有效;未以客户“确认”出具报告或结果为标准确认收入的原因及其合理性,如以“确认”为标准对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影响情况;(2)收入与业务量增速不一致的原因,收入呈季节性变动的原因是否真实、合理,是否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一致;(3)报告期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且远超行业水平的原因及其合理性与可持续性;(4)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毛利率较2018年下降4.29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较2018年提高2.05个百分点的原因,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可持续性,2019年上半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变动情况,2019年全年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发行人拟采取的应对措施。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2、发行人控股股东无线电集团下属企业海格通信的部分控股子公司、第二大股东广电运通子公司龙源环保等关联企业,在经营范围上与发行人主营业务存在重叠。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上述企业和发行人是否构成同业竞争,是否构成本次发行障碍;发行人有无防范将来与上述企业产生同业竞争的主要措施;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是否就避免同业竞争问题做出明确安排,相关安排是否切实可行;(2)广州市国资委控制的其他企业是否从事与发行人相似业务,或提供可替代产品或服务。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3、发行人2016-2018年应收账款余额逐年上升。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发行人对客户分类的具体标准及其合理性与执行的有效性,是否存在通过变更客户类型调整信用政策的情形;(2)应收账款持续大幅增加且增幅大于同期营业收入增幅的原因及合理性;(3)各期末应收账款的期后回款情况、逾期账款的原因、占比及回款情况,对发行人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4、报告期内,发行人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均呈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水平。请发行人代表:(1)说明有息负债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与各期财务费用的匹配关系,有息负债的利率、成本及其公允性;(2)结合报告期内各项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2019年的最新业绩情况,说明发行人是否面临较大的偿债风险,负债扩张的收入增长模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相关风险因素是否充分披露;(3)结合固定资产增加以及投入产出比说明折旧费用发生的合理性,固定资产折旧是否存在加速折旧或者变更使用年限的情形,与各类业务服务数量增长是否具有匹配性。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今年IPO过会企业一览:今年IPO被否企业一览:来源:中国经济网

周辉

GDI智库:广州成本地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交易主阵地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从事探索性、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的专门组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2019年12月27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在穗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产业平台支撑和人才支撑四个维度,对在穗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第三方评价。评价体系:设置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本次评价范围包括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两类单位。其中高等学校16所,科研院所12家。评价指标上,报告根据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数据可获取性等原则,设置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产业平台支撑以及人才支撑四项一级评价指标,以及技术交易、专利转化、孵化企业转化、产学研合作攻关、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平台)等10项二级指标。《报告》所用数据来源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报送的数据。指数榜单:形成“1+4”指数榜衡量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报告》通过上述评价指标分别形成在穗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1 4”指数榜单,其中“1”是指“总体支撑指数排行榜”,“4”则是指“成果转化指数排行榜”“产学研结合指数排行榜”“产业平台支撑指数排行榜”和“人才支撑指数排行榜”。总体分析,在穗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各项评价指标表现不俗,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高校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最强,中山大学紧随其后;科研院所方面,广东省科学院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效应最大。成果转化:广州成本地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交易主阵地《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在穗主要高校技术交易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在穗企业作为技术吸纳方的技术合同登记数占技术合同登记总数的六成左右,作为技术主要吸纳方的在穗企业,技术交易金额也占技术交易总额的六成左右。主要科研院所技术交易规模存在扩大趋势,技术合同登记数量和技术交易金额逐年增长,在穗部分占比约五至六成。孵化企业转化上,主要高校孵化参股/控股企业119家,其中在穗81家,占比达68%;主要科研院所孵化参股/控股企业79家,其中在穗52家,占比达66%。产学研结合:临时性合作向稳定伙伴关系演化趋势明显产学研结合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要素最佳整合,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近五年来主要高校产学研合作攻关项目数量保持稳定,其中五成左右是与在穗企业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金额过半在广州产生。主要科研院所合作攻关项目数量和项目金额略低于主要高校,项目金额约四成在广州产生。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上,则出现数量持续增长,其中近五成落户广州,主要以部属、省属高校为主;主要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的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八成以上在广州产生。反映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通过联合共建模式保持产学研长期稳定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趋势。产业平台支撑:国家省市级科研基地研究贴近本地产业《报告》显示,主要高校大学科技园等园区基地数量迅速增长,园区孵化企业约七成工商注册地在广州,孵化企业销售额约八成由工商注册地在广州的孵化企业创造。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基地数量也逐年增长,在穗比例高。数据显示,2018年,在穗主要高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60个,其中57个在广州;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数量644个,其中576个在广州。两项比例均约为九成。通过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研究领域分析,发现智能、材料、生物、中药医学、数据、健康、机器人、信息、基因和健康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显示相关科研基地的研究与广州生物医药、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医学等优势产业关联度较高。人才支撑:高校和科研院所成广州“高端人才蓄水池”近五年来,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持续引进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中外院士、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市级高层次人才数量均逐年增长。2018年主要高校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2161人,其中九成全职在广州;主要科研院所23位中外院士,四成全职在广州,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中超九成在广州。高层次人才的研究领域多集中在化学化工、生物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药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研究等方面。依托高校院所,生物医药、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开发较为完善,产业承载较为完备,而无人驾驶、芯片、量子信息、石墨烯和可燃冰等方面的核心关键技术的提升还具有较大的潜力。产学研匹配: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助力广州经济转型为了解在穗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地方产业的协同发展情况,《报告》选取12个重点产业,从高校院所在学科设置、重点实验室等方面是否拥有相关配置,分析广州各重点产业和高校院所创新资源配置的匹配情况。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拥有的相关配置机构数位居前六,IAB NEM占其中五席。各单位报送的在穗产学研合作、在穗专利转化、在穗联合实验室、在穗孵化企业等项目清单(有效样本量4530项)所属产业中接近70%与所例举产业领域相匹配,此外还在建筑、环保、测量、轨道交通以及新技术与创新创业服务等领域有所分布。相对比较而言,在广州市主导产业中,匹配最好的是生物医药产业,匹配较弱的是汽车产业(产业较强,学研资源较少)。这为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扎实基础,而汽车产业要保持长期领先地位则需考虑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的配置。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徐静、张晓宜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