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12日)召开的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广州近期成功研发的三大科研产品。成果一:人源化ACE小鼠动物模型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攻关,近日成功建立人源化ACE小鼠动物模型。新冠病毒是通过一种ACE2的酶来感染人类的,小鼠也有这种酶,只是与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小鼠对新冠病毒不易感。要想获得足够多的易感小鼠,需要进行大量动物种群繁殖,最快也需要5-6个月时间。生物岛实验室创造性地利用基因敲入技术,用人的ACE2序列来替换小鼠的ACE2基因,火速为科研攻关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从1月31日提出方案开始,到3月6日人源化小鼠出生,仅用了35天,将获得特定小鼠模型的时间大大缩短到5周。更难得的是,这个技术可以用同样快速的时间高效制备其他人源化小鼠模型,以备类似应急攻关的需要。通过这种时间上的大幅突破,ACE2人源化小鼠火速为新冠病毒感染机制、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等研究领域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成果二:人工智能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核酸检查是检测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咽拭子是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采样方法。钟南山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联合成功研制出咽拭子机器人系统,并率先在广州投入临床试验。使用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进行采样,可以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潜在感染风险,同事可以提高取样规范性和准确性。目前,咽拭子机器人已开展首期20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采集样本80份,一次成功率超过95%。成果三: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影像科医生进行新冠肺炎的快速诊断和定量分析,为医生及时筛查疑似患者、开展救治行动、降低患者死亡率提供科技支撑。生物岛实验室张康教授团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教授团队、清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以及广州一家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在前期分析研究了50万份临床影像学大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使用多个神经网络架构,开发了基于胸部CT和X-ray影像学的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这个AI系统有以下优势:一是快速、准确诊断新冠肺炎,借助系统,可在20秒内完成一例CT图像的检测,给出诊断结果,准确度达90%以上,大大缩短了医生阅片时间。二是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和重症危重症预测。该AI系统可对CT图像每一切面的小结节、磨玻璃影和实变进行自动分割、标注及定量分析,计算病灶密度、面积比、体积比以辅助医生判断新冠肺炎严重程度分级(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三是指导临床用药。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李鹏程)日前,广州大学科技成果对接会—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下称“对接会”)第3期活动在广州大学举办。这是广州市科技局针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资本对接难”“科技成果定价难”等痛点、难点,定期组织的精准对接活动。对接会将筛选出一批优质的科技成果,与企业方、资金方对接,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打通从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林焕绪提出,广州高校科研院所有平台、有技术、有项目、有人才,经过多年的积累,出现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其中,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开展应用方面的转化并非难事,这是供给方;需求方是针对科研能力弱、市场敏锐度高的中小型企业。”林焕绪解释,这些企业不具备科技研发的相对优势,他们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可以大大缩短产品技术研发的周期和降低风险。为此,广州市科技局邀请广州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工作。具体而言,这种对接转化活动将围绕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采用“企业+技术+资本+中介机构”的机制,整合技术转移体系和风投资本对接体系。林焕绪表示,通过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广州将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带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设计,努力打通从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开创一个产学研融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新局面。此次活动中,来自广州大学的工程抗震中心团队、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团队、智能制造研究院团队、大湾区环境研究院团队、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团队、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共6个研究团队,近30名专家、教授到场进行项目推介。将科学研究与国计民生相结合来自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韩冬雪教授谈到,对接会给埋头做科研的学者提供了“向外看”的窗口和“走出去”的渠道。广州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迅猛,这反过来会为科研人员的基础研究提供方向参考。“坐在实验室里埋头科研却‘两耳不闻窗外事’,并非当代科研工作者的最优选择。”深耕科研领域20余年的韩冬雪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结合国家和人民的战略需求。她说:“科研人员的研究经费源于国家财政,因此他们应当为老百姓、为国计民生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而非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对接会恰恰是高校院所和企业机构所需要的重要联络平台。两者可以在这里各取所需,科研工作者通过该平台实现了智慧资源的输出,企业方面则负责将产业成果落地转化。对此,来自深圳市的企业家卓曙虹表示赞同。他所在的深圳市欧盛自动化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设计手机电池的自动化生产线。公司的科研人员占总人数的比重超过了50%。“尽管如此,我们还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继续充实研发队伍。”卓曙虹坦言,广州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积淀,是他们选择来这里寻求合作的重要原因。他提到:“广州大学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平台。这里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将助力我们打造‘一键部署’的高性能计算应用产品。”
武汉雷神山来自广州的两队“白衣战士”会师了一队人马刚到医院便搭建起实验室,为雷神山解决了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监测所需的检测问题。他们是金域医学集团派出的检验人员,其团队在武汉地区日均检测量达3000例。 另一队人马进驻感染病房,满载“一肚子”东西在走廊穿梭,直至将物品送到目的地。它们是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单次运载量可达300公斤。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的战场上,广州的科技“尖刀连”直刺疫毒集聚地。它们或是企业产线的杰出作品,或是基础科研的奇花初胎,抑或是驱驰的白衣天使……当前,国家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科技的亮剑,是疫情防控战取得全面胜利的硬核力量。”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点明:“广州科技系统将国家力量与地方力量相结合,广州科研与湖北的需求相结合,科研攻关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政府产学研用相结合。””速度唯快不破,检测病毒打响闪击战2月3日,雨夜。高速路上,一辆“粤A”车牌的运输车,在霓虹闪烁警笛长鸣的警车开道护送下,一路向北疾驰而去。次日,红日初升、彤霞漫天之时,这辆车星夜兼程跨越了1100公里,终于驶入武汉境内。 工作人员从车上取下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10万人份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这批试剂盒于1月28日刚刚获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意味着它们可大量施用于市场。 “相当于一名刚获准上战场的新兵,荷枪实弹地奔赴了前线。”疫情当前,只有检测出病毒,才有后续的防控、治疗可言。国际公认的确诊病例“金标准”之一,便是核酸检测。 自1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达安基因从研制到获批量产,仅用时16天。 如何快速做到这一点?达安基因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斌解释:“首先,核心原材料和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其次,达安基因产业园区实现了研发生产、核心原料、质控品、仪器研发生产、检测服务等全产业链贯通。” 作为达安基因的同行,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孚生物”)同样对疫毒打响了闪击战。武汉封城给货物运输带来了障碍。为了让相关医疗用品尽早抵达疫区前线,身在武汉地区的万孚生物员工甚至提议:“我们自己开车去接力。” 让他们为之信赖的,是万孚生物的研发成果。2月22日,万孚生物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成为国内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抗体现场快速检测试剂。该试剂盒刷新了检测技术对人员、场所以及时间的限制,15分钟即可出结果,远超国家对现有检测产品“30分钟出结果”的考核指标要求。 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为此,国家正在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 检测时间的缩短,恰是广州科研成果与临床需求相结合的直观体现。当前,广纳信捷与国家纳米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达瑞生物等多家科研机构、企业,利用自主掌握的科技技术,在提升防疫速度上下功夫。数据显示,新冠肺炎抗体检测试剂盒已实现10分钟内出结果。 ““广州科技在本次战疫中反应迅速,与广州长期以来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有较大关系。”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王越西表示。 ”力度重剑万钧,国字号团队开展攻关疫情弥散之初的1月份,坐落在中山大学校园内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就传来了喜讯:基于其高通量计算、人工智能等特性,超算发现了多种可能起作用的潜在药物,给出了所筛选的30种潜在药物列表,包括六种此前未见报道的药物。国之重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是广州“大院大所大装置”里的成员之一。以超算为代表的国字号科研力量,犹如一把重剑,释放出激荡四海断千重的万钧之力。素有“科研国家队”之称的中科院系机构,同样在广州科技防疫的一线纵横驰骋。 2月初,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李尹雄等人提交了一份紧急攻关任务《责任书》。其中提到:“我们用自己的全部职业生涯和科研信誉作保证,带领项目突击队分秒必争、攻坚克难……任务完成前不考虑论文发表和个人利益。” 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开展磷酸氯喹“老药新用”临床试用研究。穗科宣供图“科研力量也是人才的力量。在广州,参与疫情防控的科学家、团队机构以及支撑的企业都是国内一流的,规格很高。”王桂林评价到。 其中,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经历了17年前抗击非典的淬炼。如今,面对“非典”的近亲新冠病毒,实验室成员再次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周荣研究员正是其中一员。新年伊始,他收到了老家黄冈市政府的求援邀请。正月初一清晨7时,周荣与实验室同事共6人从广州出发驰援黄冈防疫。 “团队成员争分夺秒对黄冈市结核病防治院P2负压实验室进行调整,用最短时间使实验室具备了疑似新冠病毒样本检测能力。”周荣表示。 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除了外派人员去往抗疫前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后方团队,也在加班加点地研究新冠病毒。 在钟南山院士指导下,2月5日,该实验室参与分离出了广州第一例病毒毒株。2月13日,该实验室在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活的冠状病毒。2月19日,该实验室从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病毒。“这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指定提供了重要信息。”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指出。钟南山院士团队所在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加班加点研究新冠病毒。穗科宣供图广度一屏尽揽,网络大数据保障两全“做好准备,投入到我区防疫信息工作来”。疫情蔓延之初,1月29日下午,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接到广州市南沙区工信局的通知。 仅用1个多小时,广州中科院软件所20多人的第一批紧急开发团队迅速集结到位。他们接到的任务是紧急开发出一款用于疫情防控的大数据系统。 “面临考验的时候,别忘了我们是中科院团队。请大家拿出科技专业度,发扬优良作风,为疫情防控作出我们的贡献。”广州中科院软件所常务副所长袁峰表示。 经过昼夜不停57个小时的奋战,开发攻坚团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于2月2日正式上线运营。该系统基于“南沙城市大脑”,运用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汇总整合疫情重点关注人员、最新疫情数据、资源调度等各类防疫信息,打通各部门的“数据烟囱”,形成了统一的疫情防控指挥中心。2天以内,该系统就已汇聚数据210项、27万余条。 “通过系统大屏幕,我们科研将疫情防控情况一览无余。”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智能物联网实验室主任、中科智城研发部副总监吴鸿介绍。疫情发展趋势、医院床位、疫情防控物资、高快速路出入口……各类疫情防控数据情况在此一目了然。 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拥有1500万人口的广州市,如何健全重大疫情监控网络,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南沙区的防疫数据“一屏尽揽”为城市的数字化治理提供了解决思路。与南沙区紧急上线大数据系统不谋而合,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阿里巴巴快速搭建数字化的分级防控服务平台,用3天的时间开发出“黄埔区企业防疫联控公共服务平台”。 借助该平台,政府可对工厂企业、社区人群实施分级分类网格化、在线化精准管理。 区内企业和员工可在线进行每日健康打卡监测、上报复工情况、远程诊疗,医务人员和网格员在线指导居家监测体温、消毒等防控,同时为企业、工人提供物资“安心送”服务。 试运行第一天,“黄埔区企业防疫联控公共服务平台”便实现了首批近300家企业上线和近1000人次健康情况填报。 “这为我们区快速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分析依据。”黄埔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数据‘多’起来、‘实’起来、‘动’起来、‘跑’起来,显著提升了防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样本样板单日检测能力可达7万例 雷神山上的“广州猎人” “这就是英雄!” 阅读1.2亿、讨论过万……2月26日,关于病毒样本快递员引发网络热议,不少网友纷纷称赞。一边是医院,一边是医学实验室,在武汉前线,每一份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样本的“漂流”都离不开“快递员”。 这名特殊的快递员就是来自金域医学集团广州金域的刘森波,2月19日,他从广州来到武汉支援抗疫工作,并主动请缨承担高风险任务——武汉雷神山医院样本物流收取和运送工作。 从钟南山“云授牌”到感动网友的病毒快递员,疫情暴发后,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广州金域医学集团(下称“金域医学”)的专业人员们承担起了全国多地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筛查工作。他们每天与病毒“赛跑”,就像是战“疫”中的“病毒猎人”。 两援雷神山 “这是我作为医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小学的时候遭遇‘非典’,我啥也不懂,现在不一样了,我必须尽一份力。”作为一名医学检验专业出身的“90后”姑娘,来自金域医学的肖含正式成为雷神山医院检验科的一员。 2月24日,金域医学再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来自广东、广西、江苏和吉林4个金域医学实验室的4位检验员,或飞机、或高铁,辗转多次,终于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会师。 肖含一直很想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17日,她自荐去雷神山,22日当天,她便从吉林搭乘飞机到郑州,再从郑州乘坐高铁抵达武汉。经过核酸检测和肺部CT检查后,她与另外3位成员一同正式加入雷神山医院检验科。 而就在他们前来支援之前,金域医学第一批支援雷神山医院的团队已经在检验科工作了10天。 来到这里,所有成员每天都要在负压环境下“全副武装”工作长达8个小时。目前,金域医学已派出10名专业骨干,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多家医院的检验科医生一同支援雷神山医院检验科的工作。 而在湖北的另一个战场——荆州,同样有来自金域医学的工作者。2月12日,刚刚抵达洪湖市人民医院,他们就投入到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中。从抵达到开始检测,他们只用了不到24小时,改善了当地早期无法开展核酸检测的局面,单日检测量达500例。 如今,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金域医学在湖北的单日检测量超5000例。 “截至目前,金域医学除在武汉承担核酸检测任务外,还相继承担湖北省荆门市、荆州市、咸宁市、天门市、孝感孝南区等地的新冠病毒初筛任务。”金域医学董事长梁耀铭介绍。 战斗,从春节打响 其实,从春节开始,金域医学的战“疫”就打响了。 大年三十夜里10时30分,在举国团聚过年时,广州金域医学副总裁、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家任健康收到了女儿发来的微信截图。此时的他已经从老家西安飞回了广州,为金域医学安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验做准备。 从大年初一开始,金域广州总实验室即开始接受相关地区的病毒样本检测。戴上帽子、防护服、两双手套、口罩、护目镜,金域医学临床基因组中心分子遗传检测专家陈白雪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我们虽然不是医生,但我们是站在医生背后,为其提供明确数据支持的检验人员,是‘看不见’的医生。”要高效完成核酸检测,离不开符合条件的实验室和具备PCR从业资格的检验员,陈白雪就是金域医学里具备PCR从业资格检验团队中的一员。为了尽快出结果,陈白雪和她的同事们经常一进实验室就待7、8个小时。 作为广东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主力军之一,金域医学在广东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检验团队和300人的物流团队,并在全省建立了多条物流干线和数个中转站,保障粤东粤西粤北的样本也能快速抵达广州实验室,实现“朝取夕至”,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排班。 “目前,全集团核酸单日检测能力可根据需要达到7万例。”梁耀铭说。 如今,在全国22个省市区的实验室里,金域医学的1780名专业人员,正争分夺秒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数读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最有培育基础和条件、最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在科学发现方面,广州拥有省内全部5家GLP机构,36家GCP机构和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在技术发明方面,广州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500多个,其中三甲医院42家,居全国第三。引进生物医药领域诺奖得主5位,徐涛、施一公、王晓东、裴钢等院士20多位。近五年广州共有30个药品,5791个第二、第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在产业发展方面,广州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700多家,包括175家药品生产企业和111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物医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上市企业37家。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疫情期间,广州累计有17家产业领军人才企业参与了医学诊断、检测试剂、抗疫药物、疫苗等技术和产品开发;10家产业领军人才企业为口罩、防护服、体温计等防护用品的生产和检测提供了上下游支持;29家企业参与了各类物资、药品和资金捐赠活动,捐赠额累计超过2.64亿元。 来源 | 广州创新
最近,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广州市进一步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该政策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一、制定背景及依据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19〕1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加快提升广州市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广州实际,制定本清单。二、主要内容《政策措施》共十二条。主要包括:1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联动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重大载体建设。2支持国际一流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在琶洲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支持省实验室、在穗大学、科研机构与港澳合作,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面向港澳地区有序开放。联合共设粤港澳大湾区(粤穗)开放基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穗港澳大学、科研院所(机构)互设相应机构并享受广州市相关优惠政策。4支持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发展建设广州科学城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一批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可直接享受广州市相关优惠政策。5面向港澳开放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允许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牵头或独立申报市科技计划。除涉及国家安全、秘密和利益的,港澳项目承担单位获得的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归其所有,依合同约定使用管理,优先选择在广州市产业化的可享受广州市相关政策支持。6协同推进市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允许项目资金直接拨付至港澳两地牵头或参与单位。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上(不含5万美元)的由市科技行政部门在税务备案后凭合同(协议)、发票(支付通知)等办理拨付业务;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下的,直接到相关银行办理拨款手续。7完善港澳人才保障机制深化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积分试点;落实《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31号),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穗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8加强科技人才住房保障鼓励市、区等多主体供给,通过新增筹建、园区配建、城市更新等方式,在人才密集区建设人才住房。面向全市力争3年内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9提升服务科技企业能力建立对口联系工作制度对科技创新企业予以精准服务;加强与香港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广州市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中挖掘一批符合条件的创新产业公司,组织赴港上市。10探索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制度根据财政部有关政策,加大对首次投放的重大创新产品采购力度,国有企业参照执行;实施重大创新产品示范应用工程,为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形成的重大创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11放宽科技创新设施用地限制通过“三旧”改造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在满足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前提下,依法适当放宽地块容积率限制,缩短规划审批时间,提高规划审批效率。12简化科技创新用地相关手续简化“三旧”改造项目地块建设规划审批流程,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程序编制并经所在市批准的“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可作为改造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产业准入条件的创新主体,在符合一定的前提下,临时改变现有建筑使用功能用于创新活动的,免于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政策创新点“省科创十二条”的全部64个政策点分为四类:第一类由省另行制定单独的配套政策文件(7项);第二类由省统一制定实施指引(22项);第三类属于对已有政策的“重申”,要求结合工作落实(22项);第四类由有条件的地市组织实施(13项)。各地市主要针对第四类政策点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按照省科技厅对政策点的划分,广州市配套政策主要包括两类:1对要求“地市组织实施”的政策进行细化,提出广州市贯彻落实措施主要包括减轻境外人才税负、向港澳开放市科技计划、建设保障型人才住房、提升服务科技企业能力和加强科研用地保障等。2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我市改革发展实际,筛选部分要求“结合工作落实”的政策进行细化,提出我市贯彻落实措施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建设、推进市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等。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制作:省技经中心广东科技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改革智库、省科技监测中心指导:省科技厅政体处
编者按: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携手管理软件标杆企业致得软件,全面推行研究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互联网+”时代,设计研究院档案管理需要新的创新机制,此次致得软件为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构建具有权限把控、智能搜索、同步助手、安全机制等先进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助力研究院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利用便捷化、档案安全规范化的管理目标,进而为研究院协同管理、战略贯彻、价值增长等发展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全国首家城市更新专业规划研究单位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前身为创立于1981年的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至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2015年9月,正式归属“广州市城市更新局”,2016年7月更名挂牌为“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是广州市主要的保障性住房设计和科研单位,完成了二百多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设计以及相关设计标准的编制和科研工作。三十多年来,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打造出一大批高品质、富有影响力的精品,如暨南大学图书馆、广东开平潭江半岛酒店、广州荔湾广场、深圳罗湖联检大楼、汶川威州镇阳光家园安置房等等。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文旅小镇项目(图片选自研究院官网)携手致得软件,全面构建专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据悉,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三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图纸、视频、照片等重要档案资料,承载着项目勘察、测绘、规划、设计等大量基础资料和设计成果,如何规范管理这些档案资料、高效利用电子资料、多部门实时查询共享资料,以及实现与上级领导单位档案信息化对接等,是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目前亟需解决的管理问题。此次致得软件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建设方案,为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量身打造涵盖动态和静态图件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档案管理系统。1、建立标准化档案存储平台,实现研究院上下信息共享致得软件为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搭建海量档案集中存储平台,不同类型档案分区存储,根据企业的自身需求,为收集的档案资料建立树形目录结构,保证了档案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科学管理,满足了研究院各分支、各部门沟通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时可以查看电子档案资料,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保证了研究院的所有档案资料可以与上级领导单位对接,使得档案资料可以更好的被保存与调取利用。2、全程电子化、智能化无纸办公,打造研究院高效便捷工作模式◆智能检索:系统的OCR识别功能,支持档案扫描件全文检索。系统支持条形码搜索、高级搜索等不同条件的文档搜索功能,一触即刻到达,让企业设计人员省力省心,工作效率翻倍提高。◆权限安全:研究院可以依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调整各个部门组织级别、增删各个部门所属用户,以及依照内部业务需求,设定各个用户对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访问操作权限,保证了研究资料的安全使用。◆同步助手:研究院各部门人员,可自行设定本地目录与系统同步更新的时间间隔,把任意格式的文件放入指定文件夹,系统便会实现与本地目录的相互同步,使得本地文件与系统内部文件实时保持一致。关于致得致得软件作为中国企业内容管理软件(ECM)的行业标杆,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和国家专利,为企业构建合同全生命周期管控平台、智慧档案馆整体建设和企业内容管理平台(ECM),并根据客户存在的问题及需求量身定制匹配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是行业领军品牌。成立十多年来,先后助力中国石油、中国核电、360、爱玛、海澜集团、中信银行、中国中车等国内外逾60个行业上万家政府企业用户实现了智慧管理与高效办公的信息化工作变革。搜索“致得软件”官网,申请软件免费体验!
动力湾区之港澳青年创业系列见到唐一的时候,他刚从天河区的人才公寓赶来,“也是因为有了这个公寓,去年才把项目从澳门迁移到广州来。”2019年年底,澳门青年唐一将创业项目落户广州,在天河开设了奇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看中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他带领团队开发自有的科技基础教育课程,致力于教孩子们学习“编程+3D工艺+电子工程”的科技技能,以及帮助他们适应人工智能的工业4.0时代的管理课程。在他看来,广州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这里便捷的交通配套等很适合在这里扎根做教育,而且语言相通沟通无障碍。随着对港澳创业青年扶持政策的逐步完善,唐一更加坚信自己选择这座城市是正确的。创业吃了教训 生产平板电脑失败唐一是80后。生于江门成长于澳门,早在2007年,他就以外聘的身份在江苏常州工作,主要从事多媒体制作的教育工作。常州当地有不少知名的动漫项目落户,优秀毕业生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月薪过万的工作。唐一作为这个行业的教育工作者,希望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动画公司的工作节奏,不用从零开始起步。他想到了创业。一开始,他的创业并不顺利。因为他选择了做硬件——平板电脑。“2010年的时候开始考虑这个事情,2013年正式立项做平板电脑。”在当时,有几个朋友跟他一起集资,“因为做平板电脑,需要常常跑深圳去找硬件材料和生厂商,索性就搬到了深圳生活。”2015年,唐一团队的第一台平板电脑正式面市。他在平板电脑里加入常规的幼儿教育内容,还实现了通过平板电脑来学习编程设计的想法,并取名为编程中国。“我们以平板电脑作为载体,开发了课程,通过买课程送平板电脑的方式进行销售。”购买的客人不仅仅有广东地区,还有一些北方地区的客人,“在当时,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大的鼓励。”平板电脑需要升级。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系统,产品需要迭代升级才能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但是要完成相关升级真的需要很多资金,尤其是硬件设备的生产。“资金流压得太厉害了。我们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投放到机器生产上,几十万元起步,实在很难跟上市场更新换代的速度。”2017年,唐一团队决定停止生产平板电脑,将精力集中在课程开发上。谈及这段创业经历,唐一笑着说,做平板电脑的失利,让他明白了罗永浩为何无法继续生产手机,“当时我还特地买了一部有罗永浩亲笔签名的手机,想着假以时日,如果我的平板电脑也能做大做强,搞不好有机会可以遇到罗永浩聊聊他当时做手机的想法,也给罗永浩送一个有我亲笔签名的平板电脑。”专注课程开发 立足青少年科技教育停止生产平板电脑后,唐一全心做课程教育,并基于原有的课程基础开始扩展了课程的落地范围,以广州作为第一个起步点,通过开设分点的形式,布局大湾区。在唐一看来,选择广州是机缘巧合,也是注定的结果,“在扩大课程落地范围的时候,有一次来到广州开老师的培训课,通过专创空间的负责人陈经湛帮助,在这里开始了第一节师资培训课程。”唐一笑着说,过去和陈经湛是网友关系,知道彼此的存在却很少深入了解,“通过课程培训后有了进一步了解,刚好当时广州有了天河港澳青年之家,了解到了各项创业政策后,决定把项目搬到广州来。”在广州,唐一也解决了创业中最大的难题:住宿。2019年年底,唐一顺利申请到了人才公寓,随后他也将项目迁移到了广州落户,成立了“奇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青少年科技基础教育。如今,他每天都需要从公寓花费约1小时的时间前往珠江新城工作,周末闲暇时便会在体育西路附近坐车回澳门探望家人和朋友。此外,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位置,也让唐一更加坚信选择这里。“课程落地做面对面授课的时候,需要几个城市往返跑,广州作为核心城市,从这里出发,去哪里都很方便,老师们来这里参加培训也很方便。”除了广州之外,目前唐一的项目还涉及香港、澳门、深圳、肇庆以及江门地区,惠及几千个学生。希望澳门和广东尽快恢复常态往来在唐一看来,未来的生活离不开懂科技的人才,“现阶段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科技,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行业的发展,再过十年,或将成为一个全人类必备的基础技能。”唐一的课程内容更多的是教会青少年科技知识,并从中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教会学生动手做设计的过程,培育科技爱好者,甚至成为一名科技类的特长生,埋下一颗未来的“科技领袖”种子。“在澳门地区,已经有学校和我们合作,学生通过参与培训再外出参与比赛拿奖,这对于他们的升学也有一定帮助,可以有机会获得奖学金等。”两地虽然存在教育差异,但唐一表示,“从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育学生去参加比赛拿奖,更希望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学完之后对他后续的学习以及某些时刻的选择可以带来帮助。”唐一透露,原计划带着课程项目走进广州的校园,尝试在天河区的校园内设立科技实训中心,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开学时间一再延迟,计划也只能跟着延后。现阶段,只能期待学校能早日恢复常态运作,项目能顺利走进广州校园。除了希望项目能早日走进广州校园,唐一也希望两地可以早日恢复常态往来,“担心被隔离,过年期间就回到广州了,一直在公寓和办公室两头跑。”唐一说,会想念家人和澳门的朋友,也希望可以早日恢复常态,可以回家看看。给澳门创业者的建议可在澳门试水创业 再来内地发扬光大作为创业先行者,唐一坦言,身边有不少港澳朋友时不时会问起关于在内地创业的点滴,不乏有人想前来尝试。“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目前还是只有想法未有产品的情况下,建议在澳门当地尝试,在澳门目前设有青年创业孵化中心,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获得两年免租,等到两年后,项目已经有了雏形,再来内地试水也不会太迟。”唐一表示,在内地,已经有不少港澳创业先行者,他们为港澳地区的年轻人搭建了不少平台,也是年轻人进入内地创业、工作、生活的渠道之一。唐一建议,如果是想来内地创业的学生,在还没有想法、没有产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来内地实习的方式,对内地市场有初步的了解。“相比之下,澳门的实习机会是比较缺乏的,以广州为例,通过天河港澳青年之家,也可以为港澳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都是认识了解内地非常好的机会。”【来源:南方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夜以继日攻关,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习近平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向科学要方法、要答案他们争分夺秒攻关让战“疫”更有底气
12月29日,首届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论坛上,随着一声清脆的开锣声响,全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特色板块宣告开板。这是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它将成为广东省科技创新专板科技成果展示与转化平台。当天,“湾创天使一号基金”同步成立,该基金定位四个专投——专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广州双创大赛企业、专投第一轮(天使轮)、专做领投、专投硬科技和核心技术。广州还启动了“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致力于培育全方位、个性化的“科技企业家”。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中,企业产出了成果,再去市场寻求推广、对接。12月29日广州开展的系列活动,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挖掘企业需求,为企业个性化地匹配资源,着力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上下游联动的创新服务机制。南方日报记者 李鹏程搭平台:成果与企业在转化板上“寻良缘”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新近研制出“风光互补发电·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在远离工厂的海岛上,该系统可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供给海水淡化设备,从而获得生活淡水。12月29日,该系统成为首批在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下称“转化板”)注册的科技成果。中科院希望在转化板寻找市场资源,获得产品销售、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服务,从而将该系统落地。在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的指导下,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和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下称“大湾区中心”)发起共建了转化板。开板当日,首批注册展示科技成果221项。它们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广东省农科院。转化板通过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结合科技成果在转化中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特点,引导社会资本的力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探索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合规的创新金融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实现成果、技术、产业、资本有效配置。大湾区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秦海鸥介绍,以往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少优秀的科研成果在落地时会遇到瓶颈。因为它们并不一定符合市场的“胃口”,难以获得足够的产业化资源(如资金、推广渠道等等)。“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其市场要素非常齐全,有企业、投资机构、银行、券商等。”秦海鸥说,有了这些要素加持,产业化才能顺利进行。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项目都可以在该板挂牌,寻找合作对象。企业可以在转化板发布技术需求,高校院所则可根据这些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关。为此,转化板建立了“揭榜挂帅制”——如果有多家科研机构对企业需求感兴趣,将由市场资本选择出攻关能力更强的单位,挂帅执行科研项目。“既是对现有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又能从产业端反向寻找技术成果。”秦海鸥指出,各方资源荟萃叠加,将助力化解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痛点、难点。设基金:科创项目增添“天使轮”投资方紧随转化板开板,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纳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州乐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湾创天使一号基金”签约成立。“我们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距离世界上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风险投资界看来,原因在于其中缺少了资本的要素。”纳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荣天认为,只有资本可以把科学家、科学技术、科研成果与企业家、产业界联系起来。对此,另一位投资人,启迪之星(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尹光宗同样认可。他提到,目前广州的投资资本偏向于制造业等传统实业,创投风投资本的整体占比相对较小。一般而言,尚处在种子期的项目获得资本青睐难度最大。“由于初创阶段的项目风险系数较高,往往只有‘4F’——创始人自身(Founder)、家庭(Family)、朋友(Friends)、傻瓜(Fools)才会去做天使轮投资。”秦海鸥笑道。然而,此类项目的“第一笔资金”,恰恰决定了它能否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钱从哪里来?何荣天表示,不能只寄希望于政府的财政扶持。基于“深度服务+天使投资”的模式,新成立的基金就是要通过领投的方式,撬动产业资本、机构、企业共同参与,为有转化价值的早期科技成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这类成果项目必须够‘硬’,例如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类型。”何荣天指出,为了能更好地支持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相关种子项目经由大湾区中心遴选考核通过后,可获得湾创天使一号基金的投资。何荣天提到,天使轮的基金领投金额通常在几百万元到一千多万元不等。目前,湾创天使一号基金的规模是2亿元。该基金将发挥滚动效应,已孵化的项目成熟后,会有更多有限合伙人参与到广州科创项目的天使轮投资中。“我们希望借此培养一批风险投资人,让广州出现更多愿意为了创新成果转化而承担投资风险的群体。”何荣天说,有了良好的风投创投土壤,才能更易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开课堂:实现科学家与企业家“身份合一”传统意义上的创新活动发起者,包括企业、科研机构、政府单位等。“如今还要增加一个‘新物种’,那便是科技企业家。”易创科技国际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汤敏超谈到,这类群体不仅懂科研,还要懂市场。论坛上,汤敏超受聘为广州“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及科技企业家导师。同时获颁聘书的还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陈凌、葡萄牙总统颁授公共教育司令勋章获得者Virginia Trigo、著名犹太教育家Sara Imas等人。当天发布的“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的培育对象为科研院所技术和专利持有人、高校科研和成果转化负责人、有志于投身和从事科技创新的企业负责人、各类孵化器和科技园区负责人、科技和产业服务中介负责人等。“该计划培育的科技企业家,将具有可持续的自主研发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资本运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政府关系和政策解读能力,我们将通过标杆企业学习、实地考察与游学、项目评选与对接等模块,对他们开展培育。”汤敏超说。以往的企业家培训,大多局限于产业领域。“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将把科学家和企业家汇聚起来一起培训。“这个过程中,科学家可以领略企业家的务实精神,企业家也可以学习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双方加深了解的基础上,甚至可能产生合作。”秦海鸥提到。该计划将于明年1月22日开班。“科学家中已有技术专利,希望走上市场,实现成果应用的群体,以及企业家中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希望投身科技事业的群体,都可以来此交流。”汤敏超向产学研界发出邀请,“我们将打造价值共同体。”■相关广州中小企业风险资金池放款超300亿元助力250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以下简称“资金池”)累计发放贷款超300亿元,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00家。近日,记者从2020年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年度工作总结会上了解到,疫情期间,资金池为5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40.92亿元授信支持,有力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效用,广州市引导和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信贷支持力度,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由8家合作银行增加至23家合作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贷服务。2020年,资金池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银行对科技企业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截至目前,资金池共提供贷款授信累计达370.53亿元,累计放款300.99亿元,当年新增放款为150.49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67.67%,增长速度强劲。广州企业的贷款成本,低于全国同期利率水平。在授信企业中,一年期的贷款年利率最低达2.7%,大部分企业的贷款年利率处于4%-5%区间;两年期的贷款年利率最低3.7%,大部分贷款年利率集中分布在5%-6%之间。资金池合作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在5%左右,同样低于全国同期信贷利率水平。随着信用贷款占比的提高,广州企业的融资难题得以缓解。在资金池的撬动下,合作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获得纯信用贷款的企业占比73.83%。资金池中99%的贷款资金支持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有效撬动了银行资金。疫情期间,资金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超过40亿元资金支持。在广州市科技局指导下,合作银行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途径开展科技信贷对接服务,对超过80家资金池企业完成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余额为15688万元。
2019年12月12日,广州市软件行业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成功召开。会议同步举行了“2019年广州市创新软件企业和优秀软件企业、产品、人才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广州市驴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驴迹科技”)被评为“2019年广州创新软件企业”及“2019年广州优秀软件企业”。(颁奖典礼)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协会2019年协会工作情况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常务理事单位报告等内容,并进行了工作讨论。广州市软件行业协会会长梁建华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软件产业已发展成为广州举足轻重的支撑产业之一。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广州软件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他承诺,协会将在各级单位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产业支撑服务工作。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小强则在会议中强调,广州将在现有相关政策在基础上,在专项扶持政策、产业园区培育等方面加大对软件产业扶持力度。希望广州市软件行业协会各级会员单位发挥各自在不同领域的领先优势,巩固和提高软件产品质量,促进广州软件产业创新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州市软件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行业影响力,本次会议还对2019年度广州市优秀的软件企业、产品及人才进行表彰。经协会、行业专家、各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多方评审,驴迹科技荣膺“2019年广州创新软件企业”及“2019年广州优秀软件企业”两项称号。(驴迹科技“梅开二度”)驴迹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两度获选充分体现了外界对驴迹科技领先的行业地位、突出的服务成果、强大的研发实力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认可。作为广州本土企业,驴迹科技未来将依托于广州软件产业生态环境,加大公司在在线电子导览产品研发和应用的创新力度,推动旅游行业智慧化建设。该负责人同时表示,驴迹科技作为广州市软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之一,将积极参与协会各项事业建设与活动,加强与协会及各企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广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公开资料显示,驴迹科技成立于2013年12月,立足景区导览和全域导览两大核心战略,专注于电子导游软件、全域导览系统的研发以及旅游相关配套业务的发展,是全球知名的智慧旅游产业解决方案专家。以2018年交易额计,驴迹科技占据国内在线电子导览市场份额的86.2%。截至2019年6月底,驴迹科技在线电子导览产品已覆盖全球12913家景区。
南方网讯 一套自主研发的深水浅层钻井技术,让我国打破美英垄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11月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对接活动(广州分会场)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举办,现场聚集了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产业的18个国家级科研成果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杨进在项目路演中介绍,石油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南海的油气资源高达350亿吨,其中深水占2/3,深水钻井是石油开发的关键技术。不过,由于水深、海况恶劣、土质松软、浅层地质灾害等因素,导致深水浅层钻井难度大、风险高,承载数百吨的井口易发生失稳下沉等事故,损失巨大。当前,深水钻井技术仅有美英等少数国家掌握,每口井费用超过1亿美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杨进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该项目团队发明了钻井参数与时间协同的深水浅层钻井设计技术、深水浅层安全高效钻井作业控制技术和高承载高效率深水浅层钻井作业关键装备,形成了一套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关键技术,解决了深水浅层钻井井漏、井口失稳技术难题。该项目成果已在我国深水井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果,创造了西大平洋最大水深2619米作业纪录。目前,该项目建立的深水浅层钻井设计技术已形成由中国牵头的ISO国际标准DIS稿,美国、英国、挪威、巴西等多国参与。杨进表示,项目组推动了我国深水钻井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使我国部分深水钻井核心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湖北大学谭磊副教授在新材料领域,湖北大学副教授谭磊介绍了他们团队的最新成果“新型光控抗菌材料”。据介绍,利用该新型材料,可生产出特殊的水凝胶敷料、医用植入体、治疗牙周炎软膏、抗菌抗病毒涂料等,对于伤口具有持续的抑菌作用。“涂在手机钢化膜表面处理后,可实现在手机荧幕光照射下,钢化膜表面的细菌及病毒的快速清除,在无光条件下也能长期抑制。同时还能防蓝光,保护视力。”谭磊表示,“该技术成本低,工艺已经很成熟。”据了解,相关成果已获得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8项。对接现场,共12个重点项目进行了路演。路演后,现场科研团队、高新企业、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风评机构、重大平台、孵化器、银行就路演及参会的1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进行面对面交流。广州市科技局林艺文副局长本次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指导,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旨在通过科技成果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产业,吸引全国高端创新资源和优秀成果落户广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战略性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林艺文表示,广州将不断优化基础研究环境,吸引和集聚境内外优秀创新人才及团队,积极参与国家和省联合基金,不断提升广州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同时支持优秀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不断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