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民集中向南都“记者帮”反映电费激增问题,引发关注。为此,南都“记者帮”先后联系到番禺供电局和广州供电局,针对市民反映问题作出回应。而据记者最新了解,供电部门已经协助三位用户将智能电表送到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计量院)进行检测。 市民送检三个电表均合格8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广州计量院后续了解关于电表计量检测和流程等问题。据了解,目前供电部门已经协助用户送了三个电表到该院进行检测,经检测均为合格。广州计量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政府依法设置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该院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进行电表的外观检测、潜动试验、起动试验、基本误差试验、有关安全项目等检测。2019年经该院强制检定、由供电局采购的智能电表约22万只。其中,经检定不合格的电表占比约小于0.1%。同时,供电部门表示,只有检测合格后的电表才会后续投入安装使用,不合格电表都将返还原厂家。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广州计量院:对电表准确性存疑,市民可以这么做广州计量院也告知市民,如果对所用的智能电表的计量准确性存在疑问,可以先通知当地的供电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如果对现场检查结果仍不满意,可以向供电部门申请拆表,将电能表送到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检定,对电能表强检不作收费。目前广州市行政区域跟电能表相关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有以下六家: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广州市番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广州市增城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广州市花都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广州从化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市民可选择自己方便的地点就近联系相关单位完成检定工作。广州供电局:丽江花园76户现场检验后合格对于番禺丽江花园部分业主反映换表后电费激增一事,记者也从广州供电局处获悉最新进展情况。广州供电局回应,已经安排人员对该小区76户电表进行现场检验,检验结果均为合格。本次小区电表更换属于正常的6至8年到期轮换,更换后电表与更换前用户使用的电表均属于智能电表,在客户的用电数据分析上功能有所完善,有利于用户掌握自己的用电情况,但在单纯的用电计量方面,则没有区别,均符合国家标准。对于居民认为,用电量高与新安装电表有关,智能电表是否真的走得快? 广州供电局回应,供电电表是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每一只安装在用户家里的电表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程序。一只电表从生产到安装入户,前后要经历6道关口。其中三个关口由生产企业把控,包括校表、二检和出厂前的抽检,同时市场监督部门会不定期进行飞行抽检。另外三个关口由供电部门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计量技术监督单位完成,包括出厂后的到货抽检、强制检定以及入户安装前的抽查。同时,为了明确厂家、电网公司、安装人员的责任,电表上设置了三道“安全锁”,分别是“出厂铅封”、“检定铅封”、“安装铅封”。 “出厂铅封”锁的是电路板,厂家完成首次全检后统一设置;“检定铅封”锁的是电表的读数窗口,经逐只强制检定合格后才会设置;电表安装完成后,安装工会给电表安上最后一道“安装铅封”,确保电表计量准确。那么,电表在投入使用前,会经由哪些部门检测,具体检测内容如何?该局表示,每一只电表在投入使用前,都要经过生产厂家、供电部门以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计量技术监督单位检查把关。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出厂前生产厂家开展的计量校验、误差测试7大类123个项目的全性能检测,以及政府监督部门的突击抽检。安装前则由供电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计量技术监督单位共同开展误差检测、潜动试验、起动试验等141项测试,其中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计量技术监督单位的抽检、强制检定比例为20%。记者也从丽江花园小区业主获悉,番禺供电局大石供电所已出示《关于丽江花园7月电费问题的公告》,公示告知,更换电表并不会造成客户电费增加,若客户对计量电表准确性依然有疑问的,客户可自行委托具有法定计量检定资质的机构进行电表校验,并联系该局为客户安排电表的拆装。番禺供电局大石供电所关于丽江小区7月份电费问题的公告。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思琦 实习生 王【来源:南方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每经编辑:毕陆名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关于2019年度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省级计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的通告。通告内容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办法》等相关规定,我局开展了2019年度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省级计量专项监督抽查。现将抽查结果予以通告。本次专项监督抽查对象为广东省内定量包装商品销售企业,抽查的产品为油漆、涂料、汽车用润滑油、面粉、洗衣粉、合成洗涤剂、调味料、熟肉制品、食用油、杂粮、洗发液、沐浴液、化妆品、方便面、啤酒、罐头食品等16种定量包装商品。承检单位为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和中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本次共抽查30家企业销售的100批次定量包装商品。经检验,发现有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8.0%。检验结果详见官网。每日经济新闻
5月28日,广州黄埔区2020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广州市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广州市合作共建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作为“重大平台、产业及科技创新项目”位列其中,正式破土动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蔡木灵,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西电党委书记查显友,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小龙,副校长石光明参加开工仪式。仪式由广州市黄埔区区长陈勇主持。学校领导向张硕辅书记介绍研究院建设情况查显友首先致辞,他指出,学校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的思路,主动服务国家急需、区域急需和一流建设急需,与广州市携手共建研究院。一是服务我国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需求,成为汇聚电子信息领域急需创新人才的特区和“卡脖子”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二是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成为产教融合的新标杆。三是服务创建电子信息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需求,将研究院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的开放新平台、成果转化转移的示范区、拓展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前沿阵地、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为一流建设提供新动能。00:54学校领导接受央视采访开工仪式结束后,校领导一行立即前往中新广州知识城海丝中心,查看过渡期场地情况。在现场,校领导认真检查了师生学习、工作、科研和住宿等场地的装修工程进展情况,要求施工方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零污染,为师生提供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过渡期场地装修工程现场28日下午,学校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召开现场工作会议,研究加快推进西电广州研究院建设的相关事宜。党委书记查显友,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小龙,副校长石光明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筹建工作相关人员关于当前研究院建设和拟开展工作情况的汇报,对当前研究院建设的重要和紧要任务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会议强调,西电广州研究院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电广州研究院的建设必须要举全校之力、统筹推进,校内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对接,为研究院建设积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西电广州研究院要做好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对接和协调工作,加快推进硬件建设、团队建设、政策体系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建设,为研究院九月份正式运行做好充分准备。现场工作会据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所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为中国-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要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重大载体,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等多项内容列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被赋予“推进科研成果创新转化,建设知识创造示范区”的重要使命。来源:党政办公室、对外战略合作办公室责任编辑:田敬权出品:党委宣传部网络文化工作室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称广州试验区)扬帆起航,一批新项目也签约入驻并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将成为助力广州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关键元素。广州试验区分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区和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珠江南岸的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构成了创新集聚区,珠江北岸的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和鱼珠片区构成了产业融合发展区。其中涉及海珠、黄埔、天河、番禺四个行政区,基于各区不同创新禀赋,落地的项目也呈现不同的特色。广报中心位于琶洲龙头位置,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区首个入驻的首席文化标杆。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区——琶洲核心区(含广州大学城):瞄准数字产业龙头企业琶洲西区效果图 广东省发布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已明确“以琶洲为核心”。此前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已经交出一份漂亮答卷,并引入阿里巴巴、腾讯、复星、唯品会、国美、小米、科大讯飞、TCL、树根互联等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大厦项目鸟瞰 位于琶洲核心区内的粤传媒大厦 这是琶洲核心区为广州试验区攒下的家底,因为龙头企业产生的辐射效应将不断吸附高端的创新资源。根据广州的首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琶洲核心区未来要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重大创新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和应用创新示范,也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总部建设,持续引进全球领军企业。琶洲核心区中的广州大学城坐拥丰富的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在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面,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孵化,全力推动广州大学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这个目标下,琶洲核心区落地的项目具有“产研紧密结合”的特点,顶尖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并举。1月7日,高楼如雨后春笋在琶洲核心区崛起。 部分新项目介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2020年3月,琶洲获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是广东省首个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牵头单位,协同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智能互联与大数据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专用芯片与计算、类脑智能关键技术等领域进行布局,提升人工智能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原创能力,部分解决或实质性缓解卡脖子技术问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的牌匾 京东集团南方总部:京东集团是中国大型综合网络零售商,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集团业务主要涉及零售、数字科技、物流、健康、保险、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京东集团南方总部将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业务。铁塔智联区域总部:中国铁塔是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出资设立的大型国有通信铁塔基础设施服务企业。铁塔智联是中国铁塔旗下从事物联网应用的专业公司,主要依托中国铁塔遍布全国的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及专业化能力优势,重点聚焦生态环保、国土水利、安全、应急、交通、卫星定位等领域,开展跨行业站址应用与信息业务。合生·TIT数字生活示范区:项目位于海珠区新港中路489号,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未来将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智能、创新等科技资源,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融合创新科研、会展、互联网、信息交流及科技创业等于一体的现代数字智能经济商圈和生活社区。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博物馆):项目毗邻广州塔,位于广州新中轴南端核心位置,是广东省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将打造“电影+科技+金融+旅游”的电影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集聚一批电影创作孵化、拍摄制作、宣发放映、器材设备、投融资等企业。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信息产业中心:地块位于南村镇樟边村,毗邻番禺节能科技园,园区内建设的信息产业中心,将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主导产业,以研发、展示、交易、服务为链条,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于一身,将引进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第一代信息技术的高新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鱼珠片区:AI、5G、区块链是特色广州开发区是全国首个及唯一一个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在已有的优势下,黄埔区的鱼珠片区对要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所侧重。该片区将强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等新型国际化信息基础设施,并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科研院所。鱼珠片区效果图 所以该区落地的项目很注重完善AI、5G、区块链方面的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生态。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企业,都有专而精的特点。3月29日,港航中心一期和二期崛起于鱼珠片区,与琶洲、金融城遥遥相望。 部分新项目介绍>>>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将建成高端集成电路测试评估、EDA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两大平台,开展高端核心芯片、微系统模块和等关键技术研发。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总部园区:将建成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纳米科技核心研发高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将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共建,建设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太赫兹创新前沿科学平台。广州市区块链研究院:由郑志明院士领衔,将依托广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开发建设国内第一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平台,突破区块链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将开展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架构、芯片设计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关键产品开发等。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 国机智能园区一期:将依托国机智能的技术优势和行业领导地位,建设产业园区,孵化和培育智能产业项目,打造智能产业重要载体平台。国机智能园区项目 中国软件CBD总部:对接国内外以区块链为特色的重点软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创业创新平台,搭建交流合作与产业升级的平台,打造国际一流的软件业务和技术创新的新生态,促进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以及金融、供应链、工业互联网、数字资产交易等多场景的应用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金融+科技”是亮点珠江北岸的天河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已经有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未来将结合数字产业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该片区落地项目的特点便是“金融+科技”,其中既有金融企业总部,也有数字技术行业领军企业。3月29日,航拍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一排高楼已经崛起,与江对岸的琶洲相互眺望。 广发银行总部大楼项目:建成后,将在“数字广发”“广发智慧”等战略及目标的引领下,全方位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中国人寿大厦项目项目:将成为中国人寿省、市公司行政办公、柜面旗舰店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并与广发银行总部大楼共同打造中国人寿南方金融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经济门户,广州又一金融总部楼宇标杆。中冶金融大厦:建成后将积极开展数字金融研发投入和数字金融业务,承载中冶集团南方总部、金融业务中心、投融资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功能,竣工达产后实现年整体营业收入500亿元。酷狗音乐全国总部项目:酷狗音乐将进一步拓展数字音乐业务、开展数字交易、数字出口,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用户更智能、更高效地在不同场景中获取优质音乐内容和音乐衍生品。尚品宅配全国总部项目:尚品宅配将建设尚品宅配行政总部大楼+全球创新研发基地+HOMKOO整装云产业互联网平台+新零售商业综合体,打通线上线下全消费场景,依靠大数据实现人、货、场的重构。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龙锟、申卉、方晴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骆昌威、杨耀烨、苏俊杰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陈雅诗
中国小康网讯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18日发布通告称,在2019年度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省级计量专项监督抽查。经检验,发现有8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江门顶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师傅香菇炖鸡面”净含量不合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广东省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2019年度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省级计量专项监督抽查。据介绍,本次专项监督抽查对象为广东省内定量包装商品销售企业,抽查的产品为油漆、涂料、汽车用润滑油、面粉、洗衣粉、合成洗涤剂、调味料、熟肉制品、食用油、杂粮、洗发液、沐浴液、化妆品、方便面、啤酒、罐头食品等16种定量包装商品。承检单位为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和中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本次共抽查30家企业销售的100批次定量包装商品。经检验,发现有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8.0%。(综合媒体报道)【来源:中国小康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近日,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疫情医疗计量设备的精准运行,省计量研究院赴兰大一院,开展医疗设备免费检测和校准服务。兰大一院作为我省三甲医院,是此次新冠肺炎感染者兰州市两所医院之一的收治医院,医疗设备的准确可靠对战“疫”和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本次共检校红外体温仪 45 台、红外成像仪 1 台,检定和校准医用计量设备 271 台件,确保了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为新冠肺炎的诊断、治疗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计量技术保障。截至目前,省计量研究院为全省相关单位免费校准测温仪等设备 1608 台,服务医疗卫生等单位数量 478 家(处)。编辑/李学榕
穗科规字〔2020〕7号各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推进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学技术局反映。广州市科学技术局2020年11月20日附件: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推进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pdf【来源:本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01由来原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地方机构大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初考虑是依托大城市而建,辐射周边县(市)和乡镇。1987年底,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随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省以下标准局和计量局陆续合并成立省、市、县技术监督局;1988年《标准化法》颁布,依据《标准化法》“县级以上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检验机构”的规定,一些有条件的省级标准局开始通过当地编办批准设立检验机构。到2001年质检总局成立前夕,系统内检验机构达1800多家(其中含部分计量、质检“二合一”的机构)。根据质检总局科技司的一个指导文件的精神,省级检验机构一般叫院,地市和县(市)的检验机构一般叫所(江浙一带经济发达的地市的检验机构也取名叫院)。系统内质检院所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系统所属质检机构业务收入一般只有百十来万,到2001年质检总局成立时,一些质检院所的业务收入超过一两千万。时至今日,系统内质检院所业务收入超过千万的比比皆是,过亿元的已超过十家,比如广东、深圳、江苏、上海、浙江、广州、山东、新疆、南京、无锡、佛山等地质检院所。质量技术监督事业,依托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发展到今天,虽然历经政府机构改革,但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就在于这二三十年来始终注重检验机构建设,始终把质量技术发展作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成立,我国检测市场也在随后的十几年内飞速发展。早期,体制内国有检验机构占据国内检测市场90%的市场份额,发展到今天,外资和民营检验机构几乎占据国内检测市场一半份额。一些隶属于建工(建委)建材系统,轻工、机械、纺织、煤炭等系统的体制内检验机构也转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者民营企业,或改制上市(如成立国检集团、建科院、电科院等)。原质检系统的质检院所也面临企业化转制和市场化发展的挑战和难题。系统内质检院所的发展除了面临企业化转制的难题外,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内部竞争日益白热化。近2000家质检院所从无到有,是为了顺应《标准化法》,满足基层技术监督执法的需要。但由于从省到市到县的重复设置,以及历经质量监管体制的变化,发展到今天,系统内质检院所整体水平参差不一。发展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居多,约占三分之一,一些中西部地区的质检机构已经成为当地财政的负担,成为改革的难题。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完善我国合格评定体系;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管理和能力认可制度,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检验检测认证支撑能力;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指导意见还提出,加快培育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品牌咨询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2018年1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再次强调,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方向已明,关键在于后续推进落地。02发展国家质检总局成立后,系统内质检机构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投入大大增加,各检验机构业务量也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沿海发达地区很多省市质检院(所)的年业务量增长达15%~20%,甚至20%以上;中西部地区的一些检验机构的年业务量增长也达10%左右,一些质检院所在个别年份的业务量实现了30%~50%的增长。20年前,系统内检验机构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没有一家,现在,超过亿元的已有十多家。过去系统内检验机构设备原值没有一家超过亿元,现在家数原值超亿元的远远不止10家。20年前,系统内国家质检中心只有34家,占全国国家质检中心总数14%。如今,质检系统内国家质检中心数量已经超过其他行业系统国家质检中心的总和,达400多家、占全国国家质检中心总数60%以上。系统内一些检验机构从20年前基本解决温饱发展到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以广州市纤维检验所为例,20年前,该所业务收入不到2000万元,设备仪器原值为350多万元。以2001年获得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授权为起点,该所业务收入突飞猛进。到2012年年底,业务收入已达2.1亿元,仪器设备原值达1.66亿元。2014年,原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组建广州质检集团,将广州质检院优势检测项目(食品、纺织服装等)与广州纤维检验所合并,旨在打造广州质检航母。新组建的广州质检集团,设备原值和业务收入均突破5亿元,成为质检系统一支实力强大的质检队伍。再比如,四川质检院和成都质检院在20年前的业务收入均只有1000万元左右,2013年两单位合并运行,总业务收入达2.2亿元,总资产达3亿元。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业务收入从2001年不到1000万元发展到2017年突破4亿元。深圳质量计量检测研究院一直是系统内质检机构发展的领跑者,20年前其仪器设备原值仅2000多万元,业务收入3000万元左右。2012年,其设备原值和业务收入均突破3亿元,2017年更是达到7.2亿元。在数十家副省级以上质检院中,新疆质检院的发展速度一点儿不输给内地,2014年,该院以全国第六名的身份率先迈入系统内质检机构“亿元俱乐部”。上世纪90年代末,在系统内质检院所的业务收入中,法定检验和市场委托检验业务收入比基本是8∶2,但到了2008年,这个比例在发达地区已经成了2∶8,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这个比例是6∶4左右。如今,发达地区法定检验和市场委托检验业务比已经接近1∶9,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这个比例也接近4∶6。业务量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仅仅是系统内质检院所20年大发展的体现之一,还有一个最直观的体现是实验室楼宇(场地)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硬件设备不断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科研标准大大提高等软实力的极大增强。在实验大楼建设方面,系统内质检院所以建设国家质检中心为契机,向当地政府争取土地和资金支持。在仪器设备方面,自“三聚氰胺事件”后,质检院所的硬件设备投入大大增加,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质检院所,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等设备,从过去一个单位能有一两台就很不错,发展到现在每个单位都配备十几台至二十几台相关仪器,上百万元的多通道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也配备了两三台甚至更多。精良的装备支撑,加上系统检验机构地位的日益上升,一些优秀的检验机构在重大国事活动和重大事件处置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05年11月,松花江流域爆发重大污染事件。原黑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系统内所有具备检测水质能力的技术机构24小时为市民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水质检测、监测服务,及时通报,稳定了舆情,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四川和成都质检院以及北京、上海的一些质检院所,克服艰难险阻,为保障灾后重建物资的质量提供了优质检测服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海淀质检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以及青岛、上海等地质检所,为保障奥运会食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北京APEC峰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峰会等,这些国际大会成功举办的身后都有系统内质检院所的无私奉献。从保障食品安全到住地宾馆用品的安全,从会场设施的质量安全到贵宾出行的车辆安全等,相关地区系统内质检院所认真核查、检验每一个细节,做到万无一失。系统内质检院所的大发展,也得益于院所长们带头奋进,出色工作。近年来,上海、深圳、广东等地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检验机构带头人,他们在检验检测技术、实验室管理、业务拓展、政策把握等方面表现卓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质检院所人力资源建设也向更高、更精、更专发展。未来,卓越的质检院所带头人和技术人才将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系统内检验机构的行政化色彩影响了其市场化发展的进程。未来,去行政化改革如何推进是一大课题。03问题经过20多年发展,系统内检验机构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体制机制问题。第一,编制问题。目前,系统内近2000多家质检机构基本属于国有事业单位性质,具体又细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类。但实际上,属于全额拨款的单位,实际从业人员远远超过编制内人员,编制外人员尤其是那些高学历人员,职业归属感不强,稳定性也难以保障。第二,分配问题。现代企业靠三个方面吸引力留住人才: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迫于生活所需,待遇留人更为重要。系统内检验机构大多属于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要真正实现奖勤罚劣,必须在分配制度上严格执行绩效考核,按绩取酬,打破“大锅饭”。但事实并非如此,全部收入上缴财政,由财政根据预算和编制返还规定额度的工资奖金,这样的分配制度极大挫伤了检验机构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很难避免消极怠工情况的发生。第三,融资合资问题。鉴于系统内质检院所具备的多方面优势,不少外资、民营资本有意愿合资合作,但如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相关政策始终不明朗,阻碍了系统内质检院所市场化发展进程。第四,干部队伍不稳定问题。系统内质检院所的院所长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一方面,拥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是他们干好工作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机构负责人的竞争和流动的问题。04整合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民营检测机构进入我国检测市场,系统内质检院所如何整合改革、做大做强,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省以下技术监督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一些省区市将省会城市的质检所撤销并入省质检院,如河北、安徽、云南、河南实现了省会城市省市质检机构的合并。应该说,在2011年取消技术监督省以下垂直管理之前,这种整合改革是成功的,至少避免了省、市质检院“兄弟之争”。2011年国务院决定取消技术监督部门省以下垂直管理。2012年至2014年,除重庆外,全国技术监督部门几乎都取消了垂管,改为同级政府管理。一些地方把之前已经并入省质检院的市质检所又独立出来。其中,湖南省长沙市是特例,在一些省会城市质检所重新成立的情况下,长沙市质检所与省质检院进行了合并。201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到位,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完善;到2020年建立起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的目标。原质检总局于2015年3月印发了《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机构整合指导意见》,明确系统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按照公益类和经营类两类进行整合并部署了整合改革的三大重点任务、六大改革试点和四项保障措施。2015年12月,原质检总局联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促进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提升科技服务能力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再次明确在2015年年底前启动系统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到2020年年底前,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体部署,相关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基本到位。2015年12月,中编办、原质检总局在深圳召开了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整合改革推进座谈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表示推动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并逐步脱钩,公益类检验机构将逐步退出检验检测认证经营类活动。改革后,只保留少量公益一类检验检测机构,鼓励资本运作组建区域性或全国性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会议作出部署:2016年6月底前完成检验检测认证事业单位的职能清理分类,2016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经营类机构企业转企改制,力争到2020年培养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2014年,湖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京山县顺应改革潮流,将原隶属于质检、农业、卫计、食药监、水务、畜牧、粮食、水产等8个部门的9个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统一的京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2015年10月,湖北省编办、原湖北省质监局在京山召开全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现场会,要求全省各县力争在2016年6月前按照“京山模式”实现县一级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改革。湖北“京山模式”一时成为舆论焦点,得到原质检总局、中编办的大力推崇和宣传,希望复制“京山模式”推动所有县级行政区域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不可否认,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在引导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方面下了大力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陕西、江苏、贵州、浙江、重庆、四川、甘肃等省市也出台了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改制的指导意见。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改革精神在特种设备检验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2014年11月,中国特种设备检验院为发起单位,联合武汉特检所、武汉锅检所、青岛特检院、甘肃特检院、甘肃锅检院、宁波特检院、西安特检院等8家单位成立了中国特检集团。2016年7月,以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转企后牵头组建的山东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各市特检机构转企,成为山东特检集团子公司(济南、青岛除外)。广东、四川、甘肃、贵州等省也在特种设备检验领域进行集团化改革探索,实施机构整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省级质检院企业化转制改革以浙江为代表。原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早在2002年初就依托浙江省质检院成立了浙江方圆检测集团。经历几年的曲折和探索,2017年10月,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的浙江方圆检测集团以国有企业性质开始运作,五六百名浙江省质检院的干部职工在见证人见证下签名,选择放弃事业干部身份,促使浙江省质检院真正实现转企改制。在市县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改制方面,浙江“海盐模式”比湖北“京山模式”改得更彻底、更到位。利用建设国家标准件质检中心的契机,2013年11月,原海盐市技术监督局申请设立了海盐国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1月,海盐国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浙江省产权交易所挂牌增资,该公司股权结构随即变更为海盐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72.72%,公司管理层个人及核心员工持股18.18%,其他社会投资人持股9.1%。公司实施改革后,分配机制得到优化,员工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运行机制更加高效。如今,这家在县级检验机构基础上成立的国家质检中心,在体制机制改革的驱动下,实现管理水平和效益的巨大提升,年业务收入突破8000万元,位列全国前茅。2018年6月初,《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的方案〉的通知》显示,辽宁省省直机关所属近千家县处级(加上十几家厅局级)事业单位将整合为60家,涉及检验检测认证的17家县处级单位将整合为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的事业单位整合改革将会提速,市场监管系统质检院所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预案。05改革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外资检验机构在华业务量每年增长28%以上,民营检验机构业务量的增速也在15%~20%左右,而国有检验机构业务量的平均增速只有5%左右(东部沿海地区质检院所的业务增速在15%~20%左右,跟民营检测机构大体持平)。走市场化改革道路将推动系统内质检院所长足发展,也将促使这些质检院所更进一步走向企业、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找准方向,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新一届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市场”的施政纲领。在当前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大形势下,各省应当积极跟进,选取有基础的城市和机构试点开展检验机构改制,积累经验后全面推开,尽早实现本行政区域内质检院所的转企改制。分类改革,分批改革。系统内质检院所改革要避免一刀切,要做好基础调研工作,按照不同的业务特点分类施策,分批推进。事实上,伴随着原食药监总局的成立,食品检验检测业务划转出去的质检院所占大多数,这些质检院所已经具有了整体转制为企业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强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公益性和作为政府实验室的必要性,那么食品检验检测业务划转出去之后,其余检验检测业务完全可以转企改制。各地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之后,应当将具备条件的、没有食品检验检测业务的质检院所率先进行转企改制,至于独立的食品(化妆品)检验机构、或者含有食品检验检测业务的质检院所,转企改制可以暂缓。对于质检院所中的第一类机构,即省级和副省级市质检院所(不含食品检验检测业务的)及部分业绩优良的地市质检院所,可大胆转企改制;对于质检院所中的第二类机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可保留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身份,退出商业检测市场竞争。目前一些没有剥离出食品检验检测业务的省级副省级质检院(上海、深圳等),应将食品检验业务剥离出去后转企改制;对于质检院所中的第三类机构,即众多县(县级市、市属区)级机构,建议除了新疆、内蒙等地,因地域辽阔,各县市相隔距离遥远可以保留外,绝大多数县级机构可以撤销。审慎转变,理顺关系。一是要处理好质检院所性质转变和人员性质转变的管理,制定合理合法的政策,做好人员分流转岗,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二是要处理好质检院所性质转变和承接政府监督检验任务的关系。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国家监督抽查任务只安排给事业单位性质的质检机构承担,省级质量监督抽查任务、生产许可证检验任务、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指定实验室业务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过去政府指令性任务只下达给政府实验室,但现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的深入,各政府机关的检验检测服务需求,通过政府招标采购会越来越多,转制后的质检院所和其他检验机构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必须靠实力、靠服务、靠人才去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三是要处理好质检院所性质转变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系。改革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并且保值增值,这需要专业机构和人才的参与。四是要处理好转制后的质检院所与市场监管局的关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5·20世界计量日”的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利用市场机制,激发计量潜力,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各个领域的潜力、发展动力。计量如此,检验检测更应如此。面对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和新的市场监管格局,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是大势所趋,只有通过建章立制、简政放权,让市场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这样的检验检测市场才能充满活力,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才能真正有获得感,感受到改革的红利。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鹏程)近日,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发布了《广州市推进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下称《方案》),提出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全市将在3年内培育不少于30家在行业内具有相当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高水平企业研究院。高水平企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依托广州市具有较强综合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建设的,能为广州相关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可以是独立法人或企业内设机构)。《方案》对研究院寄予了厚望。例如,研究院应加快重点产业瓶颈技术研发攻关,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问题,提高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自给率;形成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尖端产业竞争中,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是企业地位的重要体现。《方案》要求,研究院积极加入国际行业组织或联盟,争取国际标准制修订主导权,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鼓励研究院主持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院的建院“门槛”具有较高要求。《方案》显示,企业应当拥有至少1个已批准建设或已验收的市级(含)以上创新载体。同时,企业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5亿元,且上一年度经税务部门审核的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不低于5000万元。研究院还应当具备基础研发条件和设施;研究院负责人(院长)应具有正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等等。为了支持研究院的发展,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项中,设立了高水平研究院建设专题,向完成登记的研究院开放申报。每年每家研究院可提出1项项目建议,由研究院自由选题、 自主设计、自行组织,每年择优支持不超过1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 200 万元。此外,广州市政府还将对研究院承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布局、创建国家和省级创新载体、参加国家和省级科技奖评选等,给予优先推荐权。同时,广州也将支持研究院带动提升全产业链专业化协作和配套水平;推动研究院与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或跨国企业建立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分支机构。
全球顶级智库落地羊城,“原装进口”的创新孵化有望漂洋过海异地开花。1月18日上午,在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美中硅谷协会四方见证下,广州斯坦福国际研究院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同时设立广州斯坦福创新成果转化基金。此举将促进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先进研发成果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产业化,并加速本地优秀项目的创新孵化,推动广州传统经济转型升级。据介绍,广州斯坦福研究院以企业化形式运作和发展,下设四中心一平台,包括项目引进中心,将引进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斯坦福大学的先进研发成果;投资中心,设立广州斯坦福创新成果转化基金,计划首期基金规模10亿元,将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初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创新培训中心,将选送本地优秀的初创项目到美国进行短期培训,包括对话世界一流的风投机构,加快项目孵化;内部运营管理中心,负责研究院的日常管理和战略规划。此外,研究院另设有研发平台,将携手广汽、广电、广药等本地龙头企业,围绕各领军行业单独设立联合研究院,协同美方科学家共同开展科研成果的本地化实验。在该机制下,世界前沿的科技项目有机会“引进来”,结合中国市场实现本土化、产业化;本地的尖端项目也有快速通道可“走出去”,在科技成果转化最火热的地方接受价值评估,刺激其快速成长。记者了解到,广州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将依托广州市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优势资源,在该区重点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技术和产品的本地化研究和开发,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产业化等系列工作,实现合作共赢。通过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推动建成联合研发的组织平台、研发成果与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应用平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支持平台,该研究院将成为硅谷地区研究机构、教育机构、金融机构和企业界与广州合作的重要联系渠道。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是闻名全球的综合性咨询研究机构,也是目前美国最大、最著名的研究机构之一。据统计,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已达到25%以上,堪称世界第一。2016年,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的总收入就超过5亿美元。精准的行业眼光、成熟的孵化经验、超高的成果转化率,这些都是广州积极借鉴其“外脑”的动力所在。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瞄准美国硅谷、以色列等全球创新源地开展靶向招商,在美国、欧洲、日本设立海外招商点或海外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的合作与竞争,有效集聚全球最高端的生产要素、技术领域和创新资源,收获颇丰。同年8月,该区成功引进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亚洲首个产业化和基金项目,有效推动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人才及资本加速向该区集聚。(光明融媒记者雷爱侠 通讯员吴霞、郭哲涵、古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