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500强企业广州建筑集团与水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已夫

中国500强企业广州建筑集团与水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6日,水乡管委会与广州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建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州建筑集团是广州市政府直属重点企业,也是中国企业500强,此次落子水乡,旨在推进水乡功能区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全链条发展。水乡党工委书记叶葆华表示,2019年9月,水乡功能区与广州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内“全面深度合作先导区”,开启了穗莞合作共建的新篇章。目前,水乡功能区的发展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单元统筹、产业项目招引、营商环境提升等各项工作全面铺开,需要更多如广州建筑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参与水乡的开发建设。“水乡管委会与广州建筑集团携手开展战略合作,恰逢其时,正当其势。通过携手并进,推动穗莞战略合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面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广州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湖清说。广州建筑集团是华南地区首家同时持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和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市政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的企业集团,现有总资产600多亿元,银行授信额度超过1000亿元。2019年营业收入达1051亿元,利润总额8亿元,在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61位、广东省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3位。文字/唐卓摄影/唐卓 摄像/无编辑/钟彦亮【来源:东莞日报社i东莞】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数称溪公

西基岛崛起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广州建筑扛起华南地区装配式建筑大旗

恒盛大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的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迎来了转型升级,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近日,位于黄埔区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启动规划建设,这座由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建筑”)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建造科技创新示范产业园区启动建设,标志着广州的装配式建筑步入新的阶段。广州建筑顺应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大势,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环境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为推动广州市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广州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高速发展,吹响了嘹亮的号角。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装配式工厂推动广州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广州市黄埔区西基岛,是广州的东部门户、“广深港澳”科技走廊上的关键节点,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拥有极高的战略性区位价值。随着广州建筑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启动建设,为代表着广州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装配式建筑又添了一把火。近年来,广州建筑紧跟国际国内建筑业发展潮流,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引领发展装配式建筑,努力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在西基岛,“湾区智造”工厂内一片繁忙的景象,数以千计的预制叠合楼板、楼梯板、双T梁在流水线上成型,这些装配式构件,将像搭积木一样在施工现场组装,搭建成具有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特征的智慧建筑。这座“湾区智造”工厂,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装配式建筑工厂之一,年设计产能可达20万立方米。 湾区智造 未来,西基岛将被打造为占地19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388.5万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对标世界先进园区,借助国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契机,通过广州建筑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装配式科研、制造水平,带动整个西基岛的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创新中心践行“生活、生态、生产”三生融合的规划设计理念和“两区一平台”发展愿景,塑造“穗港创城,湾区智岛”产城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配创新中心。同时,规划构建“绿色建筑”、“智能制造”1+1的产业体系,定位绿色建造、智能创新示范区先行区,将成为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速度、企业效益飞速提升转型升级,装配建筑遍地开花2017年9月,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年底,广州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需达到30%以上,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以上。作为广州市首屈一指的建筑类国企,广州建筑充分展现国企的担当,扛起了广州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大旗!近年来,广州建筑秉承绿色建造理念,把建筑装配化作为加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率先引进并吸收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大力开展DFMA和MIC的研究与实践,运用BIM协同平台引导设计、生产和施工,实现从研发到设计、生产、供应链、装配、运维全流程服务,逐步形成装配式建筑“广州模式”,助推传统建造方式转型升级,引领华南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据广州建筑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装配式建筑因其能耗低、绿色环保、施工快,成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的重要手段,而翻开广州建筑的成绩单,一个个成功的装配式建筑案例,都体现着广州建筑在推广装配式建筑上的决心和能力。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项目 广州建筑承建的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项目是广东省首个全装配式市政桥梁项目,全预制装配式桥梁总长约1.2千米,装配率达到90%,该项目承台以上的结构全部采用预制拼装工艺,桥墩、盖梁、钢箱梁、桥面板、防撞墙、中央隔离带等构件在预制厂内统一制作,运到现场后装配式拼装。高装配率极大地提高了施工速度,项目计划工期36个月,实际工期仅用了12个月。去年9月竣工开学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是广州建筑承建装配式建筑又一得意之作,装配式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是广州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面积最大且达到A级评价标准的项目。得益于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50万平方米的工程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竣工,甚至创造了4.5天一层的广州速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目前,广州建筑旗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遍地开花,据统计,广州建筑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17项、合同总额178亿元。这其中,包括广州市第一个装配式住宅项目——广州市石丰路保障房项目,该项目C户型主次梁、楼梯、叠合楼板、阳台等构件都是提前预制,预制率达50.5%;自行投资建设的恒盛大厦商务办公大楼,预制率达到50%以上,装配率达到75%以上……完善体系,激发社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国企担当,提升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广州建筑成立70年来,始终以“建设千年羊城,筑就南国明珠”为己任,在2019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号召,引进吸收国际先进装配式建筑技术,培养了大批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骨干人才,建立了完善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在从“示范”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稳做市场先行标杆,成为国家战略积极的践行者,致力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贾政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黛伊

多闻

总投资15亿元!北新联和健康建筑产业研究院有序推进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陂街道园田塘村的北新联和健康建筑产业研究院项目现场看到,挖掘机轰鸣,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地基施工。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于2020年9月开始进场施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期是北新联和健康建筑产业研究院,总投资约3亿元;二期鹰山公园,总投资约4亿元;三期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总投资约8亿元。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现施工为一期北新联和健康建筑产业研究院项目,因前期受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项目推进缓慢,下一步,项目部将把施工安全放在首位,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组织施工,力争在12月完成一期封顶任务。发展是硬道理,项目则是推动发展的最大驱动力。近年来,西陂街道强化要素保障,狠抓建设质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其中未来城·数智科创园、龙净智慧环保园、紫阳商贸中心、龙辉小区、华莲西路一期、卧龙小区三期、交发沁芳轩、大洋文苑小区、大洋安置小区等项目实现开竣工。今年以来,特别是“百日冲刺”期间,相关负责人多次前往项目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020年,该街道预计全年开竣工项目16.5个,总投资额约110亿元。下一步,西陂街道将围绕重点项目,攻坚克难,督查倒逼落实,有效推进各项目建设。△与企业业主进行交流

鬼附身

走进装配式标杆项目——越秀地产华工国际二期项目

地产新时代下,装配式建筑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要趋势,自201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穗府办规(2017)14号)后,广州市开始全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从2017年开始,广州市逐步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据统计,广州市2020年出让土地要求配套做装配式建筑的面积达1400多万平米,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的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作为广州的本土国企,越秀地产不仅是全国第一批成立的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更是中国第一代商品房的缔造者。成立38年来,越秀地产一直在积极地拥抱变化,主动追随趋势、及时自我更新。在广州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新形势下,越秀地产主动扛起华南地区装配式建筑大旗,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推广。凭借行业顶尖的技术体系、品牌优势和工程实力,越秀地产逐步建立起装配式建筑领域领先品牌实力。其中华工国际二期项目作为国A级装配式建筑,成为广州市装配式建筑的标杆项目。越秀地产以华工国际二期项目作为示范引领,通过标杆积极引领面向未来的装配式建筑浪潮,推动广州市装配式行业进步。2021年3月11日,为了更好的学习标杆项目,由越秀地产主办的装配式现场观摩暨先进经验交流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二期工程(以下简称“华工国际二期项目”)举行。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节能办二级调研员曾德勇、越秀地产总经理助理王荣涛、越秀地产工程管理中心总经理孟庆恩、越秀地产湾区中部公司副总经理马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常务副院长韦宏等领导、专家和明源地产研究院的同事参加会议,共同探讨装配式建筑的实施经验与注意事项。尤其华工国际二期项目精益求精的推进了很多装配式施工的亮点方式,包括不出筋叠合楼板、竖向构件灌浆连接与外墙装配式、传统工艺与装配式吊装工艺交叉作业等等,可总结提炼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模式和实施经验。越秀地产王荣涛总在观摩会中表示:越秀地产从成立以来,一直将发展精益建造、智慧工地、绿色施工作为公司重要发展目标,践行国企担当、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推进新型建造体系发展华工国际二期装配率已高达60%,在业内位于优秀水平。今年越秀地产发展规模再上一台阶,在建项目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已全面推行新型建造体系。本次观摩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总结交流优秀技术及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越秀地产在装配式建造、智慧工地、绿色施工技术水平。一不出筋叠合楼板按照国家级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均为国A级装配式建筑(装配率大于60%),工程涉及装配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非承重护墙非砌筑、内隔墙非砌筑、全装修、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管线分离等工艺;项目论证并运用叠合板四面不出筋工艺,降低了水平构件吊装与搭接难度。二竖向构件灌浆连接与外墙装配式三传统工艺与装配式吊装工艺交叉作业公众号|My地产圈华南区地产资讯、最实用的行业干货及地产高端圈层活动信息发布

张琳

总投资超5800亿元 助推试验区“热启动”

珠水恒流,广州恒新。广州,这座有着2230多年建城史的老城市,总是让人耳目一新。在数字经济这条“新赛道”上,广州又一次提速。3月30日,广州发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22条”,以广州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第一份纲领性政策文件,作为广州面向全球第一份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才的宣言书。3月31日,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主会场在琶洲核心片区广报中心举行。同时,天河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黄埔鱼珠片区和番禺广州大学城分会场,实现与主会场的实时“云互动”。李彦宏、丁磊、王传福、梁锦松、郭广昌、何小鹏……一个个自带流量的企业家;阿里、腾讯、百度、网易、京东、小米、比亚迪……一家家耳熟能详的龙头企业,众星云集,只为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这场活动也告别了过去“面对面”“手牵手”的签约方式,升级为“屏对屏”“线连线”的“云签约”。据统计,参加活动的项目共243个,总投资达到5835.9亿元。其中,电子揭牌项目2个,总投资20亿元;集体签署入驻协议项目98个,总投资2931.6亿元;集体开工项目99个,总投资2164.9亿元;集体开业项目44个,总投资719.4亿元。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方晴、龙锟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骆昌威、王燕超级定位带来巨大想象空间今年初,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支持广州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这意味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将打造为国家级平台。2月,《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一号文”印发,提出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这标志着“一江两岸三片区”、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全面启动。超级定位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构建“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体量相当于13个珠江新城。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腾讯、阿里巴巴、国美、唯品会、小米、复星等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巨头齐聚,一座座总部大楼拔地而起。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广州)、“天河二号”等高端科研平台、全国三大互联网法院之一的广州互联网法院接连落户,合力打造“数字+会展+总部+科研”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丰富,科技型领军企业众多,未来将以“金融+科技”创新产业为突破口,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打造金融科技、智能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重要集聚地。鱼珠片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布局建设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纳米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集中引进7家中科院大院强所,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建设,持续蓄力。发挥黄埔港千年古港、良港优势,推动现代航运、贸易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贸易创新中心。三大片区,隔江相望、相连成片,强强联合,为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提供了良好条件、坚实基础。优质项目数量众多分量十足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广州肩负重要使命,被寄予更高期望。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网易集团创始人丁磊、唯品会集团董事长沈亚、TCL科技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等学者和企业家,都通过视频或现场支持,对广州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和加快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表示赞赏。当中,不少大咖带着项目而来,盼携手广州开拓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新赛道。一个个响当当的项目,见证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全速前进的“高质量”,项目众多、分量十足。一是规模大,项目243个,总投资达到5835.9亿元。签署入驻协议项目98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开业项目44个,总投资超700亿元;开工项目99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二是结构优,引入京东集团、铁塔智联等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行业领军企业项目,广发银行、中国人寿、南粤银行等金融总部项目,以及中国软件CBD总部、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计算机大数据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项目。三是科技含量高,包括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平台,以及一批5G装置、3D打印、人脸识别、智能出行、智能家居、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精尖项目。这批项目的全面加快建设,必将为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为广州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强大动力。四区项目总投资均破千亿元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涉及的各区投资规模上看,海珠、天河、番禺、黄埔四个区项目总投资均过千亿元。在海珠的琶洲核心片区,龙头企业集聚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加速显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创新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此次启动仪式也印证了这一点,66个项目参与活动,总投资1446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营业收入3000亿元。其中,电子挂牌项目2个,总投资20亿元;签署入驻协议项目34个,总投资506亿元;开业项目15个,总投资318亿元;新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602亿元。在黄埔的鱼珠片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33个新型基础设施与先进制造业项目动工建设,广州区块链研究院等24个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重大项目透过5G云端签约入驻,同时有包括中国软件CBD在内的6个项目开业运营,项目合计总投资达到183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和营收达3000亿元,将助推鱼珠片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天河的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签署入驻协议项目26个,总投资680亿元;开业项目18个,总投资112亿元;新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431亿元;全部项目总投资1223亿元,达产后,预计营业总收入约为3200亿元。在番禺大学城,本次活动入驻、开业、开工项目共49个,合计总投资约1400亿元,全部项目达产后,预计总营业收入约为1600亿元。其中,14个签约入驻项目总投资就达到741亿元,30个新开工项目达产后的产值超过600亿元。22条措施为试验区“护航”在推进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广州的政策支持持续发力,活动前一天,广州同步出台了《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七大举措、22条措施,为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若干措施》明确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核心空间载体和创新源,提出全市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一核多点”的协同发展布局,是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第一份纲领性政策文件,也是广州面向全球第一份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才的宣言书。在政策中,有针对性地为试验区“护航”,提出广州将重点发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平台作用,加大土地储备和出让力度,重点支持解决重大项目、企业总部、技术研发、成果应用等方面用地问题,通过加强土地空间配置支撑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优先保障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空间需求。加大项目报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信任审批等实施力度,对重大项目开设审批绿色通道。新引进数字经济总部企业最高可给予5000万元奖励。对生物医药数字化领域特别重大项目,以市场评估地价为基础,充分考虑项目特点综合拟定出让起始价格。人工智能黑科技 亮相广报中心全球首个实现L3自动驾驶在活动主会场广报中心,广汽集团展出两款汽车AION S和AION LX。AION S是中国首款量产交付L2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纯电动车。集成高速自动驾驶辅助、拥堵自动驾驶辅助、自动泊车等20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2020年3月,广汽新能源率先搭载全球首个可交付应用的中国高精地图,AION LX将实现全球首个L3自动驾驶。据了解,搭载L2.5自动驾驶技术的AION LX将于4月上市,搭载有高精地图的L3自动驾驶技术的AION LX将于7月实现量产。“棋招凌厉”的五子棋机器人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展出了一款“五子棋”的对弈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主体结构是一个机械臂。机器臂的机盒上方装有高精度的摄像头,这使得机器臂可以精确识别黑白子和棋盘上的网格,并且可以精确地将棋子放置到棋位上。作为一款“五子棋”的机器人,背后有一套支持“下棋”的算法在支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现场与该机器人进行了对弈。机器人对棋路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棋招凌厉。5分钟后,记者落败。随后该机器人还将黑白棋子分别收纳至不同的棋盒。身兼多种功能的农业无人机亿航天鹰物流无人机是亿航智能自主设计研发的一款智能联网物流无人机。该无人机采用4轴8桨多旋翼结构和智能安全算法,能够垂直起降、GPS与视觉精准定位、自主规划航线、实时联网调度,可单程运输5kg小型货物完成全自动飞行航线任务。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极飞XP2020款农业无人机,集智能播撒、精准喷洒于一体,可灵活搭载不同容量的作业箱,通过手机或智能遥控器,在所有地形条件下轻松高效地开展播种、撒肥、施药和投饲工作。三大片区 部分重点项目逐个数琶洲核心区(含广州大学城)关键词数字产业广东省发布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已明确“以琶洲为核心”。根据广州的首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琶洲核心区未来要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重大创新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和应用创新示范,也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总部建设,持续引进全球领军企业。琶洲核心区落地的项目具有“产研紧密结合”的特点,顶尖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并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2020年3月,琶洲获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是广东省首个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牵头单位,协同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智能互联与大数据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专用芯片与计算、类脑智能关键技术等领域进行布局,提升人工智能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原创能力,部分解决或实质性缓解卡脖子技术问题。京东集团南方总部:京东集团南方总部将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业务。铁塔智联区域总部:中国铁塔是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出资设立的大型国有通信铁塔基础设施服务企业。铁塔智联是中国铁塔旗下从事物联网应用的专业公司,重点聚焦生态环保、国土水利、安全、应急、交通、卫星定位等领域,开展跨行业站址应用与信息业务。合生·TIT数字生活示范区:未来将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智能、创新等科技资源,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融合创新科研、会展、互联网、信息交流及科技创业等于一体的现代数字智能经济商圈和生活社区。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信息产业中心:地块位于南村镇樟边村,园区内建设的信息产业中心,将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主导产业,以研发、展示、交易、服务为链条,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于一身,将引进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第一代信息技术的高新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鱼珠片区关键词AI5G区块链广州开发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在已有的优势下,黄埔区的鱼珠片区将强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等新型国际化信息基础设施,并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科研院所。该区落地的项目注重完善AI、5G、区块链方面的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生态。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企业,都有专而精的特点。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总部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总体建设面积60万平方米,包括纳米科技核心研发区、中试孵化区与生活配套区,建成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纳米科技核心研发高地。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共建,建设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1万平方米专用科研楼及配套厂房,重点打造太赫兹创新前沿科学平台。 国机智能园区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对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现有用地进行开发建设,依托国机智能的技术优势和行业领导地位,建设产业园区,孵化和培育智能产业项目,打造智能产业重要载体平台。 中国软件CBD: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技术的集聚区,对接国内外重点软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创业创新平台,促进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以及金融、供应链、工业互联网、数字资产交易等多场景应用发展。 新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建设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设新松亚太总部,对接、引进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先进技术及高端人才,建设国际高端创新平台,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开展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应用推广、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构建完整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生态链。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关键词金融+科技珠江北岸的天河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已经有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未来将结合数字产业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该片区落地项目的特点便是“金融+科技”,其中既有金融企业总部,也有数字技术行业领军企业。广发银行总部大楼项目:建成后,将在“数字广发”“广发智慧”等战略及目标的引领下,全方位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中国人寿大厦项目:将成为中国人寿省、市公司行政办公、柜面旗舰店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并与广发银行总部大楼共同打造中国人寿南方金融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经济门户,广州又一金融总部楼宇标杆。中冶金融大厦:建成后将积极开展数字金融研发投入和数字金融业务,承载中冶集团南方总部、金融业务中心、投融资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功能,竣工达产后实现年整体营业收入500亿元。酷狗音乐全国总部项目:酷狗音乐将进一步拓展数字音乐业务、开展数字交易、数字出口,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用户更智能、更高效地在不同场景中获取优质音乐内容和音乐衍生品。在一批项目签约入驻并开工的同时,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也有44个集体开业项目:复星南方总部(健康+数字金融蜂巢项目):将逐步导入复星集团旗下多产业优质企业,引进金融、健康、文旅等多板块的优质产业资源进入。唯品会总部大厦项目:将承载唯品会总部办公以及集团所属电子商务业务板块。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项目:主要承载阿里巴巴旗下创新事业群、互联网技术服务以及将来新导入广州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增业务,并负责运营阿里巴巴集团在华南地区其他业务。华邦国际中心项目:将承载华邦控股集团运营管理总部及所属保险金融、健康养老、工程设计等领域的相关管理业务功能。

下武

智慧建筑(广东)研究院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助推智慧建筑产业发展

疫情时期下,新基建政策兴起,尽管建筑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存在诸多痛点,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据当今经济形势的发展,建筑业依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力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快速推进建筑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建造方式,将建筑产业与高校研究进行一体化产业融合,是政企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课题。全球共德作为一家提供建筑产业链整体升级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智慧工地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智慧建筑的发展,积极探索建筑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2020年6月,全球共德携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佛山市产学研促进会共同发起挂牌成立智慧建筑(广东)研究院,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和桥梁,为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及人才支撑。智慧建筑(广东)研究院是集智能化、信息化、产业化、装配化、科技化“五位一体”的新型智慧建筑产业平台,采用“物联网+互联网+现代建筑”的智慧建筑理念,以“推动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结合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打造集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科技招商、人才培养与引进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先进技术产业实体,为广东及中国的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发展提供不竭的技术创新源动力”为宗旨,对促进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科学技术创新、行业标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智慧建筑(广东)研究院的目标,研究院将计划从科学研究、智慧建筑直采平台、新技术推广网络平台、专利及转化、产业人才培养、示范工程六方面着手。科学研究上,将在5G智慧工地、装配式建筑防灾技术基础研究方面联合申请市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科研项目;智慧建筑直采平台上,将推动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家居建材等建筑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新技术推广网络平台上,将成熟有效的新技术与“南海建造”无缝对接;专利及转化上,将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成果,积极促进专利转化;人才培养上,将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南海区建筑企业急需的装配式建筑等方向的专业人才;示范工程上,将促进“智慧工地”地方标准的编制与发布,并在佛山市创立应用示范基地,争取实现在佛山市建立"BIM先进技术”应用的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智慧建筑(广东)研究院聚集了大批高校高新技术人才,是校行企携手共建、深度融合的又一创新,也是贯彻落实新基建政策,打造智慧建筑的一大创举,前景广阔,欢迎有志之士加入,互助共赢,促进建筑产业经济腾飞。

建房子像搭积木!广州首个19层装配式高楼落户白云区

近日,记者获悉,位于白云区民营科技园内的一家建筑公司办公大楼恒盛大厦采用装配式施工工艺建造。该项目6层以上为装配式施工,预制率达60.24%、装配率达78.91%,是广州市首个高预制率、高装配率的装配式工程项目。这座19层高的大楼是怎样“组装”起来的?其安全性能如何?相比传统施工有何优势?近日,记者深入现场,揭秘广州首座装配式建筑“成长记”。▍神奇!这座19层高楼将组装而成恒盛大厦位于白云区北太路1633号民营科技园内,项目层数为22层,其中地上19层、地下3层,该大楼是由广州建筑集团下属企业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记者现场观察,该大楼施工现场与其他地方很不一样。工地工人很少,也没有到处堆放砂石、木方、钢管、钢筋等建筑材料,更没有看到泥头车进进出出,整个施工现场很整洁,没有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也看不到飞扬的尘土。该项目工程部田景杨经理介绍说,这是因为这座大楼大部分是装配施工,而非现浇结构。“6层及6层以下为现浇,6层为转换层,7层及以上采用预制结构、装配式施工工艺。” 田经理表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4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78.5米。其中:装配式建筑面积约17679平方米、高度54.92米。该项目预制率为60.24%,装配率为78.91%,是广州市首个高预制率、高装配率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后期准备还有新的构件要实施预制,预制率及装配率还会增高。”田经理说。预制好的房屋构件。7层以上高楼是怎样装配的呢?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部分采取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梁、柱、楼板、剪力墙、楼梯、阳台等构件都是提前在加工厂先行制作完成,运到现场后,利用塔吊进行吊装、拼接,构件之间拼缝采用现浇混凝土湿式连接,像搭积木一样,逐步将整栋建筑“组装”起来。“一层楼要用32条预制柱、58条预制主梁、31条预制次梁、137片预制叠合板、3个预制楼梯、13个预制阳台板。最重的构件为预制柱一根8.40吨。”田经理说,恒盛大厦装配式的整套技术由广州建筑集团研发,广州建筑集团已在天河珠村建成构件生产基地,年产能8万立方米,工厂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 且广州建筑集团已经建立和完善了整个装配式的产业链的建设。▍焦点:相比传统建造,房屋质量如何相比传统现浇结构,装配式建筑安全性如何?田经理解释说,在装配式建筑中,工厂化预制生产的构配件,因为设备更精良、工艺更完善、工人更熟练、质量更可控,是能够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田经理介绍说,公司方面引进并吸收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包括机械化生产箍筋(一笔箍等)、灌浆套筒技术、主次梁牛担板等。比如说,一笔箍是一条钢筋自动一次弯曲而成的柱内承重部件,直接让建筑抗震性能提高20%。灌浆套筒技术采用套筒内灌入专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大大增强了装配构件结合部的连接效果。“我们建筑模型经过了实验室的防震测试。在防震方面,采用节点加强技术,可以抵抗8级地震,在防震性能上不输于任何传统建筑,所以不用担心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水平。” 田经理表示。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装配式建筑的运作原理。▍优势:节约40%人工,还避免施工扰民 “在建筑装配过程中,预制构件配件就可在工厂内同步进行。所以,未来预计工期可缩短约20%,现场施工人员也至少减少40%。”田经理举例说,现场投入的模板工、钢筋工只到同等建筑面积现浇结构的60%。除了人工减少,施工现场也变得整齐有序起来。“传统工地会有很多现浇设备进场,如搅拌车辆等,还有木方、钢管、模板等周转建筑材料现场堆放,很杂乱,噪声、粉尘较为严重。” 田经理说,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是堆放一些预制构件和少量辅助钢管支架即可,显得有序起来。“现场没有噪音,比如在元旦过后的几天,我们七层吊装,现场干的热火朝天,在办公区的人员基本没有明显的感觉,只有到工作面才能体会!”田经理说。施工现场。记者现场还看到一台工地扬尘与噪声在线监测设备正在进行即时监测。数据显示,噪声62db,扬尘21.9ug/m。装配式建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增加了建设成本。据了解,装配式建筑构件预制率10%左右,则与传统建筑建造成本相当,如果预制率达50%,则每平方米比传统建筑增加500-600元的成本。“随着装配式的大规模推广,部件预制钢模具的使用频率增多,这个成本会下降。”但是带来的环保、节能效益确实可观。▍政策:未来广州新建建筑50%面积装配据了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1950年到1980年启动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务院旧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筑业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全国兴建了数以千计的混凝土预制构配件加工厂。1980年到2008年进入低潮阶段,由于抗震性能差,户型单一,渗漏、保温节能差,导致期间预制装配式建筑几乎拒绝。2008年至今,国家层面研究了大量的新技术,尤其是抗震连接技术、防水技术、节能技术,进入了重新启动阶段。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去年,广州市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广州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在广州,除了恒盛大厦,石丰路保障房项目、天河智慧城地下综合管廊也部分采用了装配式结构。其中,石丰路保障房项目C户型主次梁、楼梯、叠合楼板、阳台等构件都是提前预制,预制率达50.5%。▍趋势:未来3D打印建筑或成新常态何为装配式建筑?简而言之,就是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据悉,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60年代终于成为现实,英、法、日等国首先作了尝试。“未来装配式建筑必将给行业带来巨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建筑及零碳建筑将成为新常态。”广州建筑集团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建筑集团提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以系统工程理念,把建筑装配化作为加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注重技术研究、协同创新,实现建筑产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进程。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桂来

请益

广州市建筑集团与金海湖新区座谈研究加快毕节广州产业园建设

4月13日,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湖清率队到金海湖新区考察,并与金海湖新区座谈研究加快毕节广州产业园建设工作。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左弋、副总经理郭佑雄,金海湖新区党工委书记赵伟,管委会副主任周锋参加。会议现场座谈会上,穗金公司及新区管委会分别汇报了毕节广州产业园建设相关工作。梁湖清讲话梁湖清表示,毕节广州产业园是穗毕两市合作共建、广建集团和金海湖新区共同承建的重点项目,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面加快工程建设和规划调整进度,确保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广建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广建所能、金海湖所需,帮助新区引进科技研发类企业,为毕节高新区申创国家级高新区提供有力支撑。毕节广州产业园的核心在招商,要强化协调对接,充分利用广州市每个区帮助引进企业的机遇,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更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广建集团将积极探索消费扶贫等工作,努力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赵伟讲话赵伟对广建集团长期以来对金海湖新区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近段时间以来,毕节广州产业园建设力量不断加强,建设时序更加明确,充分体现了广建集团的责任与担当。新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履行好主体主责,调整充实工作专班力量,加大对接联系力度,全力推进产业园建设。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加快产业园市政设施、科技大楼、人才公寓等建设进度,以商定厂、以厂促建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招优强企业入驻,提升产业园内涵。新区将加强与广州市相关部门及各区协调对接,发挥好广州、深圳驻点产业招商工作组力量,围绕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确保毕节广州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毕节广州产业园科技大楼调研当天,梁湖清一行还来到毕节广州产业园,实地考察项目规划调整和建设情况,并到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调研“广建班”合作办学情况。在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座谈广州市建筑集团及新区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考察或座谈。总监制 | 刘国栋监制 | 李昌新审核 | 刘仕超编辑 | 陈沿记者 | 吉梅 王丙涛金海湖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猎人们

广州建设行业智慧化产业联盟启动,47家单位“抱团”

11 月 9 日上午,广州建设行业智慧化产业联盟召开首次成员大会。据悉,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建筑业生产经营出现强者逾强的状况,相关专家建议抱团发展。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联盟要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成果,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共 47 家,覆盖建筑、科技、金融、通信等领域本次大会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广州建设行业智慧化产业联盟筹备办主办、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覆盖建筑、科技、金融、通信等 47 家联盟成员单位的 100 余名代表出席大会。大会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推举了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元知科技有限公司等 6 家单位为理事长单位。经理事长单位推选,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当选首届轮值理事长单位。大会选举产生了广州越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 10 家副理事长单位和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10 家理事单位,为完善联盟组织架构、明确成员职责及管理要求打下坚实基础,助推广州建设行业智慧化产业的深层次融合。会上,联盟筹备办公开发布了产业联盟成果集,将高峰论坛中 12 名行业权威专家、26 家代表企业分享的拳头产品和理念,以及最新研发成果汇编成集、公开发布,为积极探索建设行业智慧化发展方向和路径提供新思路。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保森表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加速演进,未来的城市建设,不仅是修路、造桥、建高楼,更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联盟’要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成果,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悉,广州建设行业智慧化产业联盟于今年 9 月 13 日正式成立,旨在为成员单位搭建交流平台,强化业界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打通建筑、科技、信息、金融等行业协同创新渠道,推动产业融合,提升广州智慧建设产业整体水平,促进广州智慧建设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链接:前三季度广东建筑企业生产经营 " 强者逾强 ",专家建议抱团协同发展省统计局此前发布消息,2020 年前三季度,广东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建筑业完成总产值 11358.87 亿元,占全国的 6.8%,比上年同期提高 0.3 个百分 点;同比增长 7.3%,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 3.3 个和 19.8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4%)和东部地区(3.0%)平均水 平,位居东部地区第一位,分别高于江苏(3.0%)、浙江(-1.6%) 和山东(1.1%)4.3 个、8.9 个和 6.2 个百分点。从建筑业总产值来看,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强者逾强的状况。前三季度,剔除新入库企业后,前 30 强企业中有 25 家实现了建筑业总产值正增长,占 83.3%;前 百强企业中,产值同比正增长的有 76 家,占 76.0%;前 1000 家 企业中,产值同比正增长的有 590 家,占 59.0%。 从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来看,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前百强企 业有 95 家营业利润为正,占 95%;前 1000 家企业中,营业利润 为正的企业有 893 家,占 89.3%;全部企业中,70% 的企业营业 利润为正,可以依靠主营业务盈利。在疫情影响下,建筑业企业规模越小,资质等级越低,产值正增长的企业占比越低,企业生产面临困难越大。全部建筑业企业中,产值增加的企业仅占 48.7%,超过半数企业产值同比降低。省统计局相关专家建议,引导建筑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整合行业资源,通过兼并重组、组建联盟等方式实现抱团协同发展,做强做优 , 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采写:新快报记者王彤 通讯员 黄广圣【来源:新快报·ZAKER广州】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伯常骞曰

创新管理引领工程建设行业进入智慧建造新时代

近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安徽合肥盛大召开。本次活动主题为“创新管理引领工程建设行业进入智慧建造新时代”,旨在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共谋良策,推动工程建设行业创新发展。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会长曹玉书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指出创新管理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施工企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科技水平的有效追求,是提升科技成果效益的必然选择。随着当前信息技术不断为实体产业赋能,施工企业的智慧建造应运而生,施工企业要通过智慧建造来优化工程设计、实施精细管理、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建设,施工企业要用科学有效的创新管理来推动智慧建造,从而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本报撷取了此次大会四位重要嘉宾关于建设行业进行创新管理的独到观点,以飨读者。王传霖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创新驱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创新?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供给侧改革目的之一是通过创新创造新的供给”。从行业层面来看,中国建筑业正走在世界前列,但继续走下去需要创新支撑(技术、管理、文化等)。从企业层面来看,当前企业已经步入了消费升级带动供需升级阶段,客户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提供其他企业提供不了的价值才能生存。如何推动创新升级?中铁四局从理念更新、管理创新、业态转型、技术变革、文化创新几个维度开展创新升级。一是理念更新,鼓励大家积极走出去、主动请进来、为关键人群赋能。二是管理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主要是管理升级,要打造知识密集型企业,推行企业管理三化创新,即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三是业态转型,中铁四局目前在进行三大转变:由工程建设承包商向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转变,由铁路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基建环保市场全覆盖转变,由提供建筑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四是技术变革,由过去的传统建造向现在数字建造变革,数字建造要求标准化、工厂化、绿色化、智能化。我们把施工的业态分成13个模块,做成标准化手册进行信息化改造,现在基本上按照这几块打造项目,并且做了标准化的手册。五是文化创新,我们的企业大学除了满足自身的学习教育需要,也为很多业主提供培训服务,增加了客户的黏性。同时,企业文化也在与时俱进,我们积极开展“幸福企业”的建设工作,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在做探索。袁正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平台级应用助力施工企业数字化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业纷纷展开数字化变革,数字经济在全球崛起。建筑业也收到了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据英国政府统计,2014年建筑业因为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节约8.4亿英镑费用,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行业带来巨大价值。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驱动产业价值的提升,是建筑业的不二之选。对此广联达提出了“数字建筑”的理念,帮助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管理模式变革需要技术平台支撑。广联达携手业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打磨,推出了全新的平台级应用——数字项目管理(BIM+智慧工地)平台,为施工项目部提供整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满足施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核心业务场景,更能充分释放客户价值和伙伴价值。以BIM、IOT(物联网)、AI(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技术,通过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组成的底层平台,支撑着项目和企业级应用,覆盖BIM建造、智慧劳务、智慧安全、智慧物料、智慧质量、智慧生产、智慧商务等多场景。平台加应用的架构,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形成。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该平台能够实现三方面的价值:一是作业数字化,全面收集现场数据,实时传递与留存,保证作业过程留痕,全面实时感知。二是管理系统化,将数据按照不同管理维度抽提给项目部各级管理层,实现统一数据标准,达成业务动态协同。三是决策智慧化,数字技术与项目管理结合,将各业务线产生的海量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清洗、分析筛选出有效数据后供负责人合理高效决策,及时预警风险。施工企业拥有数字技术之后,还要有正确的推广路径:一要明确方向,有清晰的愿景和目标;二要有自上而下的整体规划;三要自下而上地实施,从项目开始;四要阶段推进,项目试点,树立标杆,再进行复制。刘辉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信息化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助推各行业转型升级,从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报告来看,建筑行业数字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至今,工程越加复杂、技术更加先进、质量要求更高、安全要求更严、工程效率更受重视,这就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项目既要实现系统化的有效管理,集中、集成、集约,也要实现全覆盖、无漏洞、无缝隙的高效管理要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项目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国中铁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策划,推进智慧建造、全力打造数字化管控体系。采用顶层设计、分布实施、总体部署等措施,以信息建设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优质高效标准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规范带动6大体系的建设: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平台体系、知识库体系;以项目为核心,最终实现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决策智能化。中国中铁基于广州地铁项目开展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型实践,探索出了信息化手段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通过工地数字化、平台集约化管理,中国中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管控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工程建设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集约管理型,从传统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转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也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如何提升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我认为,应该从加强推广应用、综合智能分析对策、构造平台生态圈、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四个方面给出解决方案。通过信息化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以管理创新带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打造现代化建筑生态系统,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王广斌同济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教授、系主任、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当建筑业遇到大数据过去大家的研究往往从问题着手,把数据作为支撑验证分析的工具。数据科学处理的对象不是问题,而是直接面对数据,数据在先模式在后,在数据当中发现新的知识和范式。在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之外,数据科学的出现会增加数据世界的产生,这对整个知识的聚集会带来巨大的改变。2017年1月,一家美国研究机构就曾预测2025年所有产品价值的40%以上会来源于这个产品所拥有的信息和数据带来的新价值,未来整个世界当中物理价值会逐渐减少,数据价值会逐渐增大,社会上也会产生更多因为数据而产生的新型企业。今天的施工企业已经将数据运用到工地作业、生产管理以及企业经营各个层级。但是建筑行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的割裂导致大量数据仍处于孤岛状态,大数据的价值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大数据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分为两大类: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大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畅想未来,这个行业的变革刚刚起步,而且这个变革曲线也会越来越陡。我们经常说智慧工地,随着生产过程中组织和生产对象逐渐数字化,大数据资源从聚集、分类、归纳到挖掘,解构和重构之间,智慧就逐渐产生了。那时候设计创意和施工资源得到大幅度优化;工程项目绩效可以更好的预测;可视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成为可能;人员管理、设施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当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这个行业的时候,这个行业的新范式才会真正发生。重塑建筑行业的新格局和新范式有两个突破点,一是思想观念,二是技术。建筑行业习惯于历史传统的做法,对创新、数据、新技术的敏感度和接受度需要改变。这个改变不仅限于企业领导者,企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改变。来源: 中国建设网